有关生产实习报告

2024-08-31

有关生产实习报告(共9篇)

1.有关生产实习报告 篇一

有关铝合金生产厂家考察报告

参加考察人员:张伟标董蔚宋琛姚阿龙

考察时间:2005年1月22、23日

一、浙江栋梁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1、时间:2005年1月22日

2、地点:浙江湖州

3、生产场地:现有洋西、八里店、织里三厂区占地面积600余亩,厂区规模较大,拥有较大的生产车间、仓库。

4、生产设备:拥有30多条从日、意、法、美等国引进的挤压、电泳、粉末喷涂、多色氧化、氟碳喷涂等生产线,门窗型材生产设备齐全。

5、生产能力:年产型材能力5万多吨,具有较强的铝合金门窗材 料生产能力,工厂生产状况正常,经营情况良好,原材料充足,门窗型材品种规格齐全,据介绍产品规模04年全国占第三位,产品属国家免检产品,是中国铝型材十强企业。

6、管理能力:相关技术管理部门齐全,生产管理从现场观察生产 秩序井然,主要生产车间、生产线运转正常。

总体评价:该公司是专业生产门窗型材为基础的专业生产企业,生产规模较大,产品规格齐全,生产经营情况良好,生产设备完善,在华东市场占有地理优势,建议成为我公司型材供应的主选单位。

二、江阴鑫裕装潢材料有限公司

1、时间:2005年1月23日上午

2、地点:江苏江阴周庄镇

3、生产场地:有固定的生产车间、仓库、面积不大,库存的周转原材料不多。

4、生产设备:拥有19条法、意引进的挤压、电泳、粉末喷涂、纺木纹转移生产线,设备以门窗型材制作为主。现场有60%以上设备已停产、部分检修。

5、生产能力:年产型材能力2万多吨,以生产门窗型材为主,现场生产由于检修等原因,开工率不到50%,从表面现场观察经营状况一般,产品已获国家免检。

6、管理能力:部门齐全,厂区管理正常,由于生产线停、修,生产工人多数已放假。

总体评价:该公司是专业生产门窗型材为基础的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一般,产品规格齐全,但缺少品牌知名度,考察过程中不能体现经营状况,基于地理优势,建议作为我公司型材供应的备选单位。

三、江阴裕华铝业有限公司

1、时间:2005年1月23日下午

2、地点:江苏江阴市顾山镇

3、生产场地:生产厂区规模尚可

4、生产设备:拥有美、台、意、日制造的挤压、电泳、粉末喷涂、氟碳喷涂等生产线,主要设备以大型挤压机为主,生产设备运转正常。

5、生产能力:年生产型材4万多吨,以生产幕墙型材为主,具

备门窗型材能力,但目前门窗型材生产量不大,年产只有5-6千吨。

6、管理能力:部门齐全,生产区间管理状况良好,生产正常。总体评价:该公司是专业生产大型型材为基础的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大型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门窗料具备相当生产能力,但由于门窗料生产品种需订单生产,缺陷是材料备量较少,可能影响材料供应周期,建议作为我公司型材供应的备选单位。、以上三家单位作为一期铝合金门窗材料生产厂家的供应商,由于现时间紧,只考虑周边地区的生产厂家,便于监督管理。下一步将由我公司发函要求以上三家供应商提供价格、根据提供样窗图纸的每平方米用材量、包装质量标准,然后根据其综合因素确定一期用材品牌。

签名:

2005年1月24日

2.有关生产实习报告 篇二

教育资源的优质、均衡发展实际上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生产力有关。农村很多学校的很多方面还处于规范阶段,处在发展的起点状态,先从人治变成制度管理,然后才是文化管理。在长期制度管理过程中,肯定会积淀下精神的东西。比如,我校化学组,有很多优秀的教师在引领,年轻教师进去之后无形地就受到氛围的影响。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成长就能非常快。文化确实是决定一个学校走向某一高度的重要因素。

3.对安全生产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篇三

【摘 要】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保证生产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要以人为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奖罚分明,以理服人;安全生产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关键词】安全生产;以人为本;规章制度;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创新

1.生产必须安全

当考虑生产的时候,应该把安全作为一个前提条件考虑进去,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证生产的持续和安全的发展。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不安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生产。安全的生产条件下,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经济效益健康稳定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企业将经济效益投资于安全管理当中,从而可以加强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而不断的促进生产在安全状态下的不断提高。

1.1进厂教育

对于新入厂的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对于新进厂的职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它也是新职工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

1.2经常性教育

企业在做好新职工入厂教育同时,还必须把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贯穿于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并根据接受教育的对象和不同特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法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1.3安全培训

培训是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不断地在企业活动中得到推广和应用,过培训让职工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

1.4加强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

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的控制是全面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危险源的确定一般考虑因素有:一是容易发生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击事故、高空坠落、煤气中毒、火灾等;二是作业环境不良,事故发生率高;三是作业密度高和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2.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以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维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方法与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引导职工树立以厂为家的新理念。

2.1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管理新模式

在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作业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二是改进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训斥职工,执行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随意处罚。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工作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2增强“厂兴我荣”的人性化思想

根据行为科学理论,人的需求极为复杂,层次有高有低,内容丰富多彩,因个性及环境不同,满足需求的方法也千差万别。有时物质激励再多,也难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达不到与工资相应的水平。把生产管理活动从企业内部和生产现场推广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去,力争使职工在工作之余获得良好的休息,过上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从而减轻疲劳,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精神集中,提高效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解决好职工生产及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最大限度获得职工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3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企业,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可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以人为本的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通过表彰先进,树立标兵等多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发挥企业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以人为本管理使广大职工自觉享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完成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追求卓越的生产成果。

3.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还应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之后,首先应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职工进行学习,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不能违章操作。对违反规程者要照章处理,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3.1及时修改规章制度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规章制度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的生产组织的要求,要根据生产实际及时进行完善和修编,使之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否则,就会造成有章不循,使一些规章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

3.2坚持领导带班制和生产例会

领导带班和生产例会作为日常工作制度,各级领导要定期按时参加。坚持领导带班制,对生产任务起到检查督促作用。一方面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容易和现场职工打成一片,增进友谊、加强理解;另一方面能及时了解生产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和发生事故快速做出反应。要认真召开班前会、班后会,充分认识班前会、班后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班后会上要对全天工作的安全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忽视安全、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人员提出批评或处罚,对作业中发生的不安全现象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

3.3规章制度的落实,要常抓不懈

为确保生产安全有序地运行,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可安全事故还为什么层出不穷,这里面就有了执行、落实的问题。制定了制度,不去执行、遵守,这些制度就等于是废纸一张。要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必须在严格管理、狠抓落实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力戒形式主义。对规章制度的落实,要常抓不懈,奖罚分明,使企业职工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3.4安全生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正常生产时有组织有程序,检修时有计划有安排,发生事故时有预案,才能有条不紊、高效率地解决各种工作问题。

平时要加强公司、部门、班组三级组织管理,进行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做到权责分明、措施有效、落实到人,尤其是工作负责人。每一个工作点的大量信息汇集到工作负责人那里,需要工作负责人分析处理,工作负责人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直接影响到生产的安全和效率。

各部门负责人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生产组织、检修计划等全靠各部门负责人具体组织安排,安排是否妥当、详细,直接关系到生产能否按计划实施,按计划完成。

4.科学创新,大胆采用先进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改造传统设备和工艺,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应用先进技术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难点问题,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管理创新探悉[J].湖南农机,2010.

4.清洁生产验收有关内容 篇四

1.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申请表

2.CP审核报告

3.环境监测报告

4.CP审核评估意见(平顶山市此步骤省去)

5.CP审核验收工作报告

平顶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的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过程

1.现场考察

2.资料查询查验、物料使用、能源消耗)

3.对CP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验证

提出最终验收意见:通过不通过

清洁生产审核验收标准和内容:

1.查看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报告是否如实反映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之后的清洁生产工作。企业持续收拾了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并认真、及时地组织实施了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2.是否按 源头消减、全过程控制原则 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并列表统计每个清洁生产方案的经济绩效、环境绩效根

据二者说明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达到了预期的清洁生产目标。

3.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实施后的环境监测报告。显示企业稳定污染物排放达标核定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减排指标。有清洁生产标准的行业,企业要达到三级及以上标准。

4.企业生产现场不存在明显的跑冒滴漏现象。

5.有关安全生产措施 篇五

关键词:钻井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钻井施工的技艺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以钻井施工中的安全生产问题最为重要。因为钻井施工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各个工种的配合,人员技能的梯队建设,大型设备工具的吊装、井眼钻进等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不安全施工,不仅降低施工的效率,还会对施工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钻井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旨在提高钻井施工的效率和确保工作的安全。

1石油钻井概述

石油钻井就是相关勘探人员发现存储石油的位置,利用钻机和破岩等设备向下钻出井筒后下入套管并在套管周围注入水泥,将套管固定在井壁上,然后进行开发石油等。石油钻井的过程主要包括钻井的准备阶段、施工和完成后的验收阶段,钻井的这个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可能会突发一些状况,导致井喷失控等。因此需要更为有效的管理,完成井筒的钻探,为的是能够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2石油钻井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2.1安全隐患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进行石油钻井的时候,要面临很多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各种管理措施来改善石油钻井的工作状态,减少发生石油钻井的安全事故。根据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很多的施工人员是没有经过专业大学学习,尤其是基层的工作人员。他们只是通过技术学习进入工作岗位,对于安全和法律意识都莫不关心。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安全责任意识是通过不断地锻炼和磨合积累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强化,大批量新员工的加入就会给相应的工作环境加入新鲜的血液,也会造成不安全的隐患;其次,工作现场设施的管理不到位。在进行吊装的实际工作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各个方面人员的配合,大型施工设备在进行组装和工作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的各种配合扶正和摆正等。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安全的隐患,有些施工人员不听指挥,有些指挥人员考虑问题不全面,对现场指挥不当,都会引起不必要的问题;最后,工作人员的压力大。很多施工人员每天面对繁重的石油钻井工作,避免不了在真正的工作中出现疏漏,导致工作出现失误,给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2.2环境管理的不够严谨

真正的环境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管理环境和施工环境。很多施工队伍在进行长期的工作时,往往只是注重经济效益,对于环境很少进行管理和了解,有的甚至不管环境的指标,纵使环境变化,环境的监管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安全风险的增加,工程质量问题出现。

2.3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到位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石油钻井工程工作量的增加,而且人们对于钻井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有很多的钻井石油工程出现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到位。其一,管理层的疏忽,对于现场的管理缺乏了解。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掌控和监管,没有真正的意识到施工现场的重要性;其二是施工人员的态度不端正。虽然每个施工团队都有自己的管理方针和政策,有绝大多数人是正确执行和管理的,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人缺乏职业操守,难以听从管理者的管理,造成管理工作开展的困难;其三是监管政策的监督实施。施工现场总有一些监管的内容,但是很少按照监管的内容进行监管,需要加大监管的力度,正确的使用监管手段对施工人员进行管理。

3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3.1严格控制施工的标准

为了提高钻井施工中的工作质量和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提高工程的完工效果,要合理地规范各种安全操作,设置和改善施工的行业标准。首先,要根据发展的需要,要求行业的管理层和基层工作者共同制定本工程队伍需要执行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并工作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其次,在本行业的工作中,需要建立合格的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每一次的工作都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排查安全隐患,对于在排查过程出现的不合格程序,需要立即的停产和整改,避免影响石油钻井的质量,一时的快不代表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负责每一部分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对于存在较大工作风险的工作进行合理控制的风险,并且给工人以保险保护,防治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

3.2提高石油钻井的工艺水平

石油钻井的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很多进行工作的施工人员应该正确的看待我国进行石油钻井的技艺,更好的进行学习和创新。例如,可以运用井眼轨迹控制技术,来合理的避免出现井眼歪斜的情况,保证工作出来的井筒能够完全达到标准;学习西方国家和西欧等石油丰富国家的技术,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将其他地区或者公司的技术和本工程技术相结合,有效的提高石油钻井的工艺水平;合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要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石油钻井的过程中,对钻井设备、测量的结果、安装的位置等都有一个合理的把握,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精确的分析,能够更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加强钻井工序的合理管控

在真正进行石油钻探工作的时候,需要加强必要的管理措施,对整各工序都进行强有力的监管,防止因为某个程序的监管不当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必须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提高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规范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行为;将安全责任制度安排到个人,每个人都负责相应的操作内容,如果出现问题直接追究到个人;对参与钻井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使其能够迅速掌握钻井的一些重要的程序,还要提高他们的应急能力,对于突发事故能够及时的作出处理。通过及时有效的管控措施,能够将工作做到最好。

3.4提高井控技术

在进行钻井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井控手册,选择最优的井控设备以及能够准确分析当前井况、下达处理措施的人员为安全钻井的先决条件。首先,建立有章可循的井控管理制度,对参与井控的人员进行专业的井控知识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真实工作能力;其次,充分利用井控的井口装置,能够及时的发现井口溢流的现象,更好的利用井口的防喷器,防止出现井喷事件;第三,增加专业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应急训练,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降低事件带来的影响和经济损失,保障施工人员和工程队伍的合法权益。

4结语

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繁杂的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事故,如何在钻井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不安全施工,进行有效地安全生产管理是必要的。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施工的标准,提高石油钻井的工艺水平,加强钻井工序的合理管控和提高井控技术等措施,来提高石油钻井施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宗世玉.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J].数字化用户,20__,23(35).

[2]王鹏.石油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J].数字化用户,20__,23(40).

6.有关质量安全生产标语 篇六

2. 开展三项活动,落实三项建设

3. 普及安全知识技能,增强员工安康意识

4. 时时注意安全,处处预防事故。

5. 广泛开展打三非,反三违,防三超活动

6. 安全连着你我他,平安幸福靠大家

7. 落实《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

8. 企业要发展,安全是保障

9. 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监督支持

10.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11. 生活幸福来自安全,人生快乐首当平安

12. 规程是安全工作的生命,责任是安全工作的灵魂

13. 事故为家庭导演悲剧,安全为生活谱写新歌

14. 事故与侥幸相伴,平安与谨慎相随

15. 以人为本,营造平安和谐社会

16. 电器着火未停电切断电源是关键

17. 电力法规是准绳遵章作业保安宁

18. 安装电器要仔细外壳金属要接地

19. 电杆周围莫取土防止倒杆出事故

7.有关生产实习报告 篇七

1. 日用化妆品的管理创新

1.1 行业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化妆品行业也成为了热门产业之一。当前在国内市场上的化妆品管理施行的政府管控体系主要包括化妆品上市前的审批和上市后的监督管理二个环节,两者结合是化妆品体系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要在国内上市的化妆品来说,一般都是经过质量监督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审查,生产企业要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方能进行投产,这时的手续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对于那些用于用途比较特殊的产品,还要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审批。由于化妆品自身的特点,季节性强,生命周期比较短。在投放市场之前的审批需要消耗企业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审批的时间太长的话,就会耽误企业产品上市的时间,也就会失去抢占市场的机会。化妆品毕竟只是作用于皮肤的表面,一般情况下不会危害到人体安全。在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产品管理主要是采用市场监督手段。在我国采取的仍旧是上市前的严格审批为主要手段,这一点不太符合国际惯例。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只有加强产品进入市场后的监督与管理力度,才有可能阻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因此,笔者认为,政府或行业管理也应与时俱进,应该更多地将手段与力量用于市场监管,依靠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度和用市场的力量约束企业,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遵循市场规则。

1.2 企业管理创新

中国的化妆品市场非常大,发展前景也非常好,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化妆品厂商都希望能够进入我国这个大市场。近20多年来,我国的化妆品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上,设备与研究发展上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做为国内本土化妆品企业,除了在生产硬件方面进行大力度创新与追赶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自身的软实力,也就是企业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的不断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再就是企业的诚信、自律管理,包括:采购取材、投料计量、品质管控、功能宣传、销售服务与绿色环保等各个环节,都应该做到并实现让客户、用户与社会都满意的共赢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

2. 日用化妆品的技术创新

2.1 BAPP[1]技术创新

化妆品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绿色化妆品。它主要是不含铅、汞等重金属的产品,对人体无刺激、不伤害身体,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BAPP技术就是化妆品生产技术的创新,为人类实现绿色梦想提供了可能性。

2.1.1 技术原理应用

BAPP技术的中文名称是生物活性引透技术。在化妆品行业,这项技术主要是结合了西方的生物酶技术,即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中草药成分,创造性的生产出针对生物酶技术的反向应用的产品。这项技术应用到化妆品领域,就会改变产品的品质,实现绿色无污染产品的可能性。生物活性引透技术主要是把那些含有特种酶的多种植物作为原材料,以纳米技术制成粉末,从而保证酶的生理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其稳定性。这项技术主要是把有益成分引透到植物当中,利用酶的分解作用自然生成一些活性物质(包括气体成分),在一些未认知成分的作用下、和在被引透植物生命演变的时间内,细胞壁自然破裂,分离出植物细胞活性因子,即引领破裂的细胞壁的成分自然溢出,之后再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应用。

2.1.2 技术创新效果

那些采用BAPP技术生产的化妆品,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体皮肤的演变需要一个过程,并有着基础性的规律可循。那些具有纯植物精华的产品才能在遵循其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延缓其衰老的速度。打个比方,在人体的皮肤表层,主要是角质层,且是由一些扁平的角质细胞构成。在人体各种新陈代谢过程中,角质细胞循环的时间大概为十四天,也就是角化的时间。对于角化比较顺利的部位,是非常平滑和柔软的,但是,角质化不太顺利的皮肤,就会产生脱屑现象,皮肤也比较粗糙。如果我们采用化学药物对其进行作用,有可能暂时性的加速角质的演变,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其演变的规律,逐渐使得皮肤丧失了自然角化的能力。如果在角质演变中在不改变演变规律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植物性质产品的应用,既保持了活性因子,又增加了营养元素,这样就会改变上述状态。

其次,绿色产品对于人体的作用主要是生态自然反应,主要的功能分为调节和促进两个方面,既不会改变人体皮肤的功能,也不会破坏皮肤的生命运动。通过补充能量,强化人体皮肤的功能。化学性质的药物成分可能会对人体的天然功能产生破坏,但是植物生物不会如此。因为这些产品能够为人体细胞的演变提供一定的能量,即植物本身具有的一些功能,比如,过量阻断成分或吸收成分等,都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创新发挥作用。

3. 日用化妆品的生产管理创新

3.1 产品的生产

在一般情况下,经销商根据销售的情况向厂家提交订单,每个批次的生产量都是不同的,并且要求在较短的的周期内完成。所以,在厂家做好技术管理的时候,还必须做到设备齐全、设施完善与操作人员的工作技术熟练等,能很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包括产量、质量与速度。

3.2. 生产管理

质量管控作为工厂品质的保障,在稳定客户的同时,要狠抓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分别包括:质量检测管理制度,配方工艺管理制度,生产操作流程、卫生管理制度等。在化妆品进行加工的时候,要做好车间的环境卫生,净化灌装环境空气,及时消毒。工作人员定时进行体检,在进入厂区的时候要换上指定的服装。生产工具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消毒处理,坚决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消费市场。要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保证新产品的研发,提供生产中必须的、质量可靠的原材料,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3.3 化妆品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化妆品废水的处理也是化妆品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化妆品生产的废水量不大,COD[2]的含量又比较高,属于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水。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式进行废水处理:

首先,采用物理方法。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种类是比较多的,每个车间的排废量都是不同的。一旦变化较大的时候,就可能会影响废水处理设备的运转。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立一个调节池,根据水质的变化来调节时间,提高废水的可处理性,减少处理中可能产生的冲击负荷。另外,还可以在废水处理设施中设立格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其次,采用化学方法。化学法包括化学氧化和微电解。Fenton[3]试剂氧化法主要兼具氧化的作用和混凝的作用,利用催生的自由基,氧化那些难降解的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质。

再次,采用生物方法。生物处理主要的特点就是经济方便,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比较可行。主要是通过降解微生物,将可以溶解的微生物溶解掉,不能溶解的去除掉,从而净化废水。

综上所述,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化妆品的关税在一步步的降低,国外知名品牌对国内市场冲击愈加明显。企业行为的自律重要性和化妆品市场的法规化趋势不可阻挡。各级政府不但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帮助企业发展,而且要鼓励化妆品企业进行生产管理技术的自觉创新。只有这样,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和相应的企业主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化妆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我国化妆品市场巨大,生产企业要及时进行技术管理创新,把握市场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主要论述了日用化妆品生产技术管理创新方面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日用化妆品,生产技术,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国际绿色安全化妆品的申请与认证[J]-医学美学美容(下半月)2004(1)

[2]林圣哲.T Joseph Lin天然,有机与绿色化妆品[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9,32(9)

8.有关生产实习报告 篇八

1、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对如何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还没有十分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总感到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推动上任务重、矛盾多、难度大、效果差,总感到忙于应付、疲于奔命,非常被动,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2、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成熟与定型还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着力于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实现五个转变:一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方式的转变,即从运动式推动为主转变为制度式推动;二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主体的转变,即从政府单个主体推动转变为政府、企业及社会多个主体推动,由孤军奋战转为协同作战;三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内容的转变,从专项整治为主转变为以日常规范管理与监督为主;四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动力的转变,从主要靠外在压力推动转变为靠内在动力的推动;五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手段的转变,从主要靠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行政、法律与经济手段的并用。实现五个转变的关键在于建立起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

3、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有明确的内容,目前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这一范畴在有关领导的讲话及有关的文件中提得较多,但理论界对于长效机制的内涵、功能及其内容的研究则较少、不明确,这很容易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虚幻化、口头化,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应对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

二、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的内涵、功能与特征

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具有多层的内涵。从静态的角度看,它是安全生产工作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相互关系;从动态的角度看,它是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正常运行与有效落实的一系列制度、规则、体系所构成的作用力量及作用方式。从微观的角度看,它可以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正常运行与有效落实的各种制度、规则、体系所构成的相互关系及运转方式;从宏观的角度看,它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开展、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的各种制度、规则、体系等所构成的相互关系、作用力量及运转方式。因此,长效机制是促使各相关主体形成抓安全生产工作应有动力、压力和合力的“有形的手”,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够、合力不强的问题。

1、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应具备六种功能

(1)组织功能:即组织、协调安全生产的各相关责任主体,依照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定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有序运行。

(2)保障功能:即通过发挥各种制度、规则作用,保障安全生产各项部署的全面实施,保障各类防范措施的及时到位,保障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的合理形成。

(3)传导功能:即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各项工作及时、顺畅传到基层、落到实处,消除政令不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中梗阻现象。

(4)整合功能:即将抓安全生产的有关力量、要素与资源依据工作需要进行某种形式的整合,使各种分散的力量转化为整体推进的合力,使各种要素与资源所具备的潜在能量转化为现实的作用。

(5)调节功能:即通过一定的制度、程序与手段,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运行进行协调、监控,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推进。

(6)反馈功能:即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状况、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评价,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普遍性、关键性、倾向性、突发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进行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2、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具有五个特征

(1)覆盖范围的全面性。即长效机制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作用与影响应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全方位是指覆盖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领域,约束各相关主体的行为,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空白、空档和死角;全过程是指机制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安全生产工作做到一环比一环紧扣,一层比一层具体,一级比一级落实。

(2)影响时效的长期性。长效机制要解决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着的紧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现象,以及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临时突击任务和权宜之计的问题,使安全生产工作的推进保持持续、长久的力度,实现安全工作的常抓不懈与长治久安。

(3)日常运行的规范性。长效机制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规则与程序,实现安全生产工作机构设置法定化、职责配置明晰化、投入保障强制化、宣传教育制度化、执法监督规范化,切实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些非正常影响因素。

(4)运行动力的内生性。即长效机制可以促使各相关主体抓安全生产工作由原来的外在压力转为内在的动力,从被动行为转为自觉行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关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5)调节方式的强制性。通过安全生产责任控制目标的确定与检查、日常监督检查、行政处罚、事故查处等手段,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成为各级政府、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一刻也不敢放松的重要工作。

三、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构建

1、构建完善的领导决策机制。领导决策机制是长效机制的首要内容,没有完善的领导决策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将是一句空话。构建领导决策机制,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各级党委的总体工作部署。二是建立一个以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决策指挥系统。三是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机制。四是以各级政府的安办为依托,充实力量、强化权威,使之成为一个有权威性的安全生产决策执行监督机构。五是尽快将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纳入各级领导的工作业绩评价及政绩考核内容,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能对各级领导的业绩评价及个人前途产生应有的影响。

2、构建有效的责任落实机制。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是责任、关键大落实,构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机制主要应做到五个方面:一是责任主体明晰化。最为主要的是将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及政府三个层次主体责任的明晰化,使企业真正成为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安全法规的全面执行者、安全投入的主要保障者、日常工作的有效管理者、安全违法行为责任的基本承担者和安全工作的最大受益者,使政府监管部门依法履行法定的监管职责,使各级政府依法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起“一把手全面负责,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在分工范围内相应负责”的领导格局。二是责任内容具体化。三是监督考评规范化,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及考评标准,定期对各级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制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四是落实情况公开化。对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存在问题,可通过有关的方式和渠道进行公开。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化。即责任追究的类型、档次、形式尽可能明确化、制度化,充分发挥责任追究制度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3、构建正常的运行保障机制。运行保障机制是长效机制应符合健全、有效、有力的要求,健全是指各种资源与要素的投入有正常与规范的渠道;有效是指资源与要素真正投入于最需要的领域,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有力是指投入的资源与要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安全生产工作任务的增加而有所增加。运行保障机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组织保障机制。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独立、有权威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重点要加强市(地)、县(市、区)两级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其次是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管职能延伸、覆盖到乡镇,实现监管职能的真正到位。再次是乡(镇)、村(居)两级,逐步探索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村(居)则发挥好村(居)委会的自治作用,确定有关人员负责辖区内安全生产的宣传、检查及报告等工作。第四是生产经营单位依照《安全生产法》规定设立安全生产工作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人员,管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第五是逐步在社会上聘请一部分安全生产义务监督员。二是投入保障机制。从政府层面来说,凡属于公共安全所需的投入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隐患整改、公共安全技术研究、事故应急救援、安全生产宣传等经费,应由财政给予保障并形成正常的增长机制。同时研究制定引导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投入的有关政策。从企业层面来说,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要的投入。三是激励保障机制。重点是建立安全生产表彰、奖励制度,安全生产工作人员有关待遇制度,如对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含政府分管领导)给予特殊津贴、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4、构建灵敏的预警监控机制。预警监控机制是现实长效机制调节与反馈功能的基本载体,这是提高安全生产工作针对性、主动性的前提条件。建立预警监控机制应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通过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应逐步将安全生产统计纳入政府统计部门的范围。二是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由各级政府或安全生产综合监部门对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定期向社会通报安全生产工作及重特大事故情况,并逐步将安全生产情况况与经济发展指标情况一并排位进行通报。三是重点监控制度。即对那些危险性大、事故多发、重特大事故隐患多、影响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重点分析、重点监控,落实有效的整改、预防和监控措施,确保安全;四是动态预警制度。即逐步参照统计部门进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景气分析的做法,探索建立相关的预警指标体,对安全生产工作运行情况进行预警分析。

5、构建有力的科技创新机制。安全科技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政府提高安全监管水平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科技水平包括安全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技术水平、关键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状况、安全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等,是构成、评价和衡量这一国家或地区安全生产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安全科技创新机制的重点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加快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将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战略与中长期规划,制定可行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纲要,明确安全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并出台促进安全科技发展的相应政策;二是组织安全科技攻关。以现有的安全科研机构或有实力的大公司大集团所设立的科研机构,作为安全科技创新的主力,进行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重大技术、实用技术”及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的攻关,尽快缩小我国安全科技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三是加快安全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培育一批安全技术骨干企业,创出一批安全技术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安全技术方面的拳头产品,使安全技术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四是抓好安全生产技术队伍建设。

6、构建先进的文化传导机制。安全文化传导机制应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导向力和影响力。构建安全文化传导机制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对安全文化进行准确的定位。将安全文化纳入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安全生产的必备知识与技能作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来抓工作。二是开展安全文化的研究与推广,丰富和发展安全文化的体系。三是开发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产品,传播正确的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四是健全安全文化传播系统。

7、构建规范的协调联动机制。协调联动机制是有效整安全生产工作各种资源与要素,发挥各种力量作用,实现安全生产工作齐抓共管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主要包括:一是重点监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领导或各级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集有关部门参加,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及时通报情况,协调、解决重点领域存在的问题。二是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协调、协商机制。即对安全生产工作中涉及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问题,带有全面性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地方性法规、规章或重要规范性文件的起草与出台,重大隐患整改等,按照“谁为主、谁牵头”的原则,由主办部门牵头召集,其它相关部门配合,进行必要的协商、协调,并按协商协调议定的事项分头抓好落实。三是联合办公机制。主要包括:联合审批、联合检查、联合执法等。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进行审查批准(含批准、核准、许可、注册、认证、颁发证照等)的安全生产重大事项,在涉及几个相关部门时,应尽可能采取联合审批的方式,以提高透明度,搞好各审批环节的合理衔接,确保审批的公正、公平与公开;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性的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联合检查方式,提高监督检查工作的整体性;对安全生产中的重大执法活动,也可由相关部门联合执法,以提高执法的权威性。

8、构建公正的执法监督机制。构建执法监督机制的核心在于提高有关主体特别是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边际成本,使企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边际收益等于或高于边际成本。从重点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重视并强化安全生产立法工作。从当前看,重点应推动《安全生产法》的修改工作,特别要针对安全生产各种违法行为,设定明确、具体、可行、对应的责任条款,对于一些性质严重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继续加快《安全生产法》相关配套规定的出台步伐,主要是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应急救援、事故调查、事故赔偿等有关的具体规定。二是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规范。编印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手册,将安全生产日常监管检查、行政处罚、事故调查等方面的内容、程序、重点及要求进行集中归纳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和制度化,使之成为安全监管系统干部开展行政执法尤其是行政处罚的基本指南和行动依据,以减少或消除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各种失误和随意性。三是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的专题培训,提高安监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能力与水平。四是严肃查处企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对企业存在的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处罚得让企业及其所有者、经营者感到心痛、感到违法行为“不合算”、“无利可图”,同时要公布重大处罚情况,并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工作,以提高行政处罚的整体威慑力。五是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失误与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以规范和约束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

9.化工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篇九

一、安全生产——专门的效益

安全生产需要有良好的化工专业知识,熟练的掌握生产操作规程和严格遵守生产控制点。化工生产的各种规章制度是用千百人的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是防止事故的经验总结。了解和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生产必须安全,不管工作任务多么紧迫,也绝对不允许忽视安全,绝对禁止违章作业。

二、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1、安全生产方针

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这就是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就是我们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因此,安全生产是我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

2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应该把安全作为一个前提条件来考虑,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的措施,保证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保证生产长期地、安全地进行。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安全生产必须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的原则。安全生产必须渗透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领导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生产和安全的“五同时”,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3、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现代化学工业生产,各级领导指挥决策稍有失误,操作者在工作中稍有疏忽,检修和检查人员稍有不慎,都将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安全生产是工厂企业全体人员的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单靠安全部门去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专群结合,在充分发挥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的骨干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做到人人重视安全生产,各个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互相监督,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消除,才能实现安全生产。企业还必须制订和执行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一项最根本的制度。为使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认真贯彻执行,除了必须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经常的监督检查,还应该与各个岗位、各种人员的经济利益挂起钩来。对安全生产中好人好事经验,不断进行总结交流。给予表扬和奖励;而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玩忽职守而造成事故的责任者,应认真追究、严肃处理,做到奖惩严明。

为达到安全生产,还需要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特别要求每一个职工掌握各自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使职工懂得什么样的操作是安全的,什么样的操作是危险的,以及为什么有危险的道理。4安全生产,重在预防

安全生产,重在预防。企业生产中必须认真贯彻这个方针。“三同时”的原则就是这个方针的具体体现。即在新建、改建、扩建工厂企业或新的项目时,安全技术和“三废”治理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不能让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设备、装置、工艺投入运行。

三化工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化学工业部一九八二年颁发的《安全生产禁令》,是化工行业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规章制度。其主要包括:

1生产区内十四个不准;

2进入容器、设备的八个必须;

防止违章动火六大禁令; 操作工的六个严格;

机动车辆七大禁令。

《安全生产禁令》是通过对大量事故的分析,挑选了那些常常被忽视,常常被违反,而造成严重后果的部分而制定出来的。化工行业的职工都应当熟悉《安全生产禁令》的内容,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做到令

二节、人身防护 人身防护

各种劳动保护用品都是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而设计的,每一个职工在进入工作场所强必须戴好个人的劳动保护用品。

1、头部防护

安全帽是保护头部不被因重物坠落或其他物件碰伤头部的防护用品。因此,存在因物件下落或因碰撞而引起危险的地方,都应戴安全帽。特别是在建筑业和安装岗位,起重工作在1.5米以上空间有重物运动的场所,有天车、吊车作业的场所、高空和地面联合作业的场所,更应该戴上安全帽。

女工在车床等岗位工作时应戴上工作帽或戴上头发网套。

2、眼睛和面部防护

在所有对眼睛有危险的区域内工作时,必须戴上防护眼镜。特别是在从事钻、车、铣、刨、凿、磨、机械除锈,加工脆性材料工作时,在接触有可能喷出腐蚀性液体时,从事焊接或火焰切割工作时,都有可能因飞出的物体、喷出的液体或危险的照射,而使眼睛和面部受伤,因此必须戴上防护眼镜或面部防护用具。

3脚部防护

在有腐蚀性物质或热的物质或因碰撞、挤压而使脚部受伤的岗位工作时,必须穿安全鞋。特别是在酸、碱物质泄漏出的岗位工作,必须穿上防酸、碱的工作鞋,从事装卸化工原料或产品工作时,必须穿上防砸鞋,在有高热物质流出的岗位上工作,必须穿上绝热安全鞋,以保护脚部不受损伤。

4、手部防

在从事可能回导致手部伤害的工作时,必须戴上合适的防护手套。比如从事手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工作时,必须戴好防酸碱的手套,对存在可能引起生理变态反应或皮肤病危险的岗位工作,必要时还要使用工厂医疗部门提供的皮肤防护油膏。手的保养性清洗可使用合适的清洗剂。在转动轴旁工作时,比如从事用砂轮磨削工作,用钻床打孔,不允许戴防护手套,防止手套被卷入而伤害人身。

听力保护

在声音超过规定标准范围的岗位工作时,会造成听觉损伤及其他不良影响,必须佩戴听力保护用具,如听力防护软垫、塞、罩等。

6、呼吸防护工作地点的空气含有有毒物质的浓度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或空气 的氧气含量不足以供给人呼吸时,必须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器具。使用呼吸防护器具必须注意它的防护范围及使用方法。

7、防护服

进入工作场所时,必须穿好防护服。如果没有其他规定,可以穿上一般的工作服。在高燃烧危险岗位工作,比如电石车间,必须穿上不易燃烧的防护服,在接触酸碱或其他有损皮肤的物质岗位,应使用能耐受酸碱这些物质的防护服。从事焊接气割工作,可以穿电气焊防护工作服。

二、运转机器旁的安全工作

在生产中经常和各种泵、车床、离心分离机、传送皮带机、搅拌器等接触,这些运转机器上所有的运动部件都是危险的。为了防止和这些运动部件接触,这些部件都必须用外罩套起来。除了使用防护罩外,还用以安装上联锁装置,如果人被卷入机器,联锁装置就会起到中断电源或使机器自动停止运转的作用,从而避免人受到伤害。有些情况下,也可安装机械开关元件或光线阻挡器,当接触或靠近运转机器时,机器会自动停下。

如果修理机器要取下防护外套,必须先将机器停下来,绝对禁止在机器运转时拆取防护外套。当进入到带有机械运动部件的设备中进行检修工作,或者在取下防护装置的机器、动力、输送机组里工作时,必须绝对防止错误地合上 电源开关。有效的办法是装设安全开关,安全开关同时切断控制和动力电路,并通过一个或几个钥匙锁住电源开关,以防止错误的合上电源开关。对高速旋转的砂轮及切割盘,发现损伤应及时更换。在旋转机器旁工作的人,必须穿紧身工作服,避免因飘动的衣服被旋转的机器挂住而发生危险。长头发也很危险,它能被旋转的机器轴抓住,使头发被撕裂。有长头发的人必须戴工作帽或戴头发网套。

三、运输和存放的安全问题

1、运输安全

装卸运输工作是极容易发生事故工作。特别容易受伤害的是头部、手和脚,因此,必须戴安全帽、手套和穿工作鞋。用人力搬运笨重货物,尤其是铁桶包装的货物时,需要特别小心,以防止挤伤手、砸伤脚。使用机械进行装卸运输工作,更要注意,如叉式装卸机、吊车及类似机械,进行装卸运输工作,只允许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进行操纵,禁止超负荷、超速度运行,严禁无证驾驶,无证操作,严格禁止在起重机下、悬吊重物的吊车下停留。运输的货物必须码放整齐,分布合理,必要时须用绳索系牢,防止货物滑下、倾倒、伤人。

2存放和堆垛的安全事项存放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要遵守一系列的安全规定。对于固态物质,存放时一定要注意堆放的坡度角。坡度角太陡,有可能发生塌滑。另外,堆放的高度也不能超过最大允许高度,一般堆垛的高度不宜超过1.8米。墙距不少于0.5米,垛与垛的间隔不少于1米。有许多固体有机物,比如煤等,由于堆放太高可能会发热自燃。对存放在多层楼房内的固体物质,要注意楼板的承载能力。存放液体可用常压容器或压力容器,液体容器最好是球形罐,以及与球形相近的两端带有半球形的圆柱形罐。对于可燃液体的贮存,要特别注意不能在工作场所贮存。存放可燃液体的常压罐,应安装回火安全装置。对于压力容器,要遵照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气态物质的贮存,一般是在压力作用下将气体物质的体积缩小,储藏在压力容器内。不论是圆桶、木箱、袋装的物质或集装箱装物质,都应注意在坚固平整的地面上堆垛,垛的底面积应尽可能大,由于有翻倒的危险,禁止堆放过高。圆桶的垛应在侧面加楔子以防止发生滑滚。由垛上取货时,应该从上而下一层一层的均匀地进行,绝对禁止从中间抽取,防止垛倒塌而发生危险。

三节、燃烧和爆炸

一、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性液体

所有可燃性气体和液体,都有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空气中如果存在可燃性气体或蒸气,遇火就会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十分危险。可燃性液体,由于从液体中会逸出蒸气或挥发出气体,也和可燃性气体同样存在燃烧和爆炸危险。但是由于各种可燃性物质的特性各异,因而所产生的燃烧爆炸危险也极不相同。

可燃性气体

可燃性气体及混合物在一定温度、压力及浓度范围内,遇到火源会发生爆炸,如氢气——空气混合物中,仅当氢气的体积比例超过4.1%时,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最低浓度范围就称为爆炸下限,当空气中氢气的体积比例为75%时,遇明火即爆炸,这个最高浓度叫爆炸上限。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时,均不会发生爆炸。具有低的爆炸下限和宽的爆炸范围的气体特别危险。

2可燃液体

如果空气中存在有从可燃性液体(溶剂)中逸出的蒸气,就存在遇火燃烧甚至爆炸的危险。估计可燃性液体危险的闪点。可燃性液体按其闪点可分为二类。闪点≤45℃的为易燃液体;闪点>45℃的为可燃液体。易燃和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越易起火燃烧,其爆炸极限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着火爆炸危险性越大,其饱和蒸气压越大,比重越小,蒸发速度越快,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二燃烧和爆炸

1燃烧

燃烧是指可燃性物质与氧化剂化合,同时放出光和热的化学反应。反 应是否放热、发光和生成新物质等三个特征是区分燃烧与非燃烧现象的根据,实际上,燃烧是可燃物质受热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可燃物质的燃烧多在气态下进行。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A要有可燃物质

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氧化剂起激烈反应的物质。

B要有助燃物质

指能帮助和支持燃烧的物质。

C要有导致燃烧的能源

指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即点火源。

上面三个条件在数量上的变化,可以改变燃烧速度或使燃烧停止。因此,要使可燃物质发生燃烧,不仅要具备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而且每一个条件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量,并彼此相互作用,否则就不会发生燃烧。对于已经发生的燃烧,如果破坏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即会停止。一切防火措施,都在于防止燃烧必要条件的具备和产生,一切灭火措施都是破坏已产生的燃烧条件。

气体在常温下就已具备了气态的燃烧条件,燃烧速度很快。管道直径对火焰传播速度有明显影响,一般随着直径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达到某一直径时,传播速度就不再增加。火焰的传播速度也随着管道直径的减小而减小,达到某一小的直径时,火焰就不能传播。(阻火器)

2、爆炸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在瞬间以机械能的形式放出巨大能量的现象。爆炸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爆炸两类。物理性爆炸是物质的物理变化引起的,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并大大超过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而造成的爆炸。化学性爆炸是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产生的爆炸。化学性爆炸又分为简单分解爆炸、复杂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等。化工生产中,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很大,这种混合物很危险,达到一定的浓度,遇明火便会发生爆炸,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这种混合物的爆炸受一定浓度、温度和压力的限制,缺乏一定的条件是不会发生爆炸的。混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明火才会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爆炸极限分爆炸上限、爆炸下限,可燃物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均不会发生爆炸。爆炸极限受温度、压力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A温度影响

混合物的原始温度越高,爆炸下限降低,上限升高,爆炸范围扩大。

B压力影响

混合物本身压力增大,上限显著升高,爆炸界限扩大。压力减小,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某一值,上限和下限重合为一点,这时的压力为临界压力。压力再降低,混合物就不会发生爆炸,这说明采用负压操作可以避免爆炸的发生,对安全生产有利。

C含氧量的影响

混合物中,含氧量增加,爆炸极限扩大,含氧量减小,爆炸危险性减小。如果混合物中惰性气体含量增加,爆炸范围则缩小,当浓度达到某一值时,混合物就不会发生爆炸。

D容器尺寸和能源的影响

容器直径越小,火焰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慢,爆炸极限范围越小。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火焰则不能通过。火源的能量对爆炸极限有影响,各种爆炸混合物都有一个最低引爆能量。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容器材质的影响,光的影响等。

三、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危险

化工生产中,火灾爆炸事故是重要的不安全因素。化工生产 的火灾爆炸危险可以从物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和工艺过程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来分析。

1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具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很多,可分为爆炸性物质、氧化剂,可燃气体,自燃气体,遇水燃烧物质,易燃和可燃液体,易燃和可燃固体等七类。⑴ 炸性物质

如硝铵、苦味酸等炸药。此类物质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A爆炸速度非常快,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作功能力大。

B能放出大量的热,气体产物可被反应热加热到数千度。

C可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由于反应热作用,气体急剧膨胀,压力猛增,往往可达数十万大气压,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⑵氧化剂

氧化剂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按其性能又分为一、二两级。

一级无机氧化剂大多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过氧化物。分子中含有过氧基或变价态元素,易分解,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如过氧化钠,氯酸钾,高锰酸钾,硝酸锂等。

二级无机氧化剂,较一级稳定,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引起燃烧。如亚硝酸钠,过硼酸钠,氯酸镁,氧化银等。

一级有机氧化剂多为有机过氧化物或硝酸化合物。都含有极不稳定的氧原子,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引起燃烧和爆炸。如过氧化苯甲酰。

二级有机氧化剂均为有机过氧化物,易分解放出氧并进行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如醋酸、过氧化环己酮等。

氧化剂最突出的特性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具有较大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无机氧化剂受热、撞击或摩擦,会分解出氧,接触易燃物,特别是与木炭粉、淀粉等混合能引起燃烧或爆炸。

有机氧化剂大部分具有燃烧和爆炸性。有些氧化剂与可燃液体接触能引起自燃。氧化剂遇酸后,反应剧烈,甚至会发生爆炸。有些氧化剂互相之间接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甚至产生高热引起燃烧和爆炸。

⑶可燃气体

具有以下特性:

A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的幅度越大,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

B可燃气体的自燃点越低,受热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C可燃气体能散逸在空气中随风漂移,容易引起火灾或促使火灾的扩展蔓延。

⑷自燃物质

自燃物质不需要明火作用,靠本身受空气氧化或外界温度、湿度影响,发热达到自燃点便能着火燃烧。自燃物质分一、二级。一级自燃物如黄磷、三乙基铝等,其自燃点低,在空气中能发生剧烈的氧化,燃烧猛烈,危险性大。二级自燃物如油纸,油布等合成脂肪的物品,在空气中氧化比较缓慢,但在炽热不散的条件下能自燃。

⑸遇水燃烧物质

这类物质遇水或潮湿空气便会分解产生可燃气体,放出热量而引起燃烧或爆炸。遇水物质可分为一、二级。如锂、钠、钾等金属及其氧化物或硼烷等是一级遇水燃烧物质,遇水能发生剧烈反应,生成大量可燃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容易引起燃烧或爆炸。二级遇水燃烧物质如电石、石灰氮、保险粉、金属钙、锌粉、氢化铝等,遇水反应比较缓慢,产生的可燃气体一般情况下需与火源接触才能发生燃烧或爆炸。

⑹易燃与可燃液体

具有以下特性:

A其闪点和燃点较低,越易起火燃烧,自燃点越低,自燃的危险性越大。

B其爆炸极限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

C其饱和蒸气压越大,比重越小,蒸发速度越快,闪点越低。

D液体里所含不饱和的有机化合物比饱和的有机化合物的火灾危险性的,而有机物中的异构体比正构体的闪点低。⑺易燃与可燃固体

易燃可燃固体,遇火、受热、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即能着火燃烧。易燃固体又分为一、二级。一级易燃固体的燃点低,燃烧速度快,易燃烧和爆炸,并会爆出剧毒气体。如红磷、三硫化磷等。二级易燃固体,如镁粉、铝粉等各种金属粉末;氨基化铝等碱金属氨基化合物;硝基芳烃等硝基化合物;赛璐珞等硝化棉制品等,其燃烧性能比一级易燃固体差。可燃固体主要有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及合成纤维等。其自燃点一般低于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自燃点,受热易分解。熔点低的可燃易燃固体,易燃化、蒸发或气化,燃烧速度快。颗粒越细,单位体积表面积越大,氧化面积越大,燃烧越快。2化工工艺过程中的火灾爆炸危险

化工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高温、高压、低温、负压、高流速等工艺条件,因而危险因素很多。高温高压下气体的爆炸极限加宽,容易引起爆炸性气体的爆炸。有些工艺要求的物料配比就处在可燃物的爆炸极限边缘,一旦操作不当,便可能发生爆炸。有些易燃气体为便于储存,常是将气体加压液化装瓶,如果泄漏出来,立即产生大量气体,遇火造成火灾或爆炸。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如发生化学腐蚀可能造成物料泄漏,材质不符合要求也可能造成设备机械性能差,都可能成为事故隐患。

另外,整个工艺装置,设备的布局,装置之间的间距、位置等都对火灾爆炸的危险性发生影响。化工企业中,各种设备、装置、管道纵横交错连成一体,如果一个部位发生火灾爆炸,往往会迅速地向周围扩展蔓延。

四 防止火灾爆炸的措施

有燃烧爆炸危险物质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对有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物质,首先要考虑尽量改 进生产工艺,一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火灾爆炸危险性的物质。另外,为防止易燃气体、蒸气和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构成爆炸性混合物,应设法使设备密闭,对带压设备更需要保持其密闭性。在负压下操作的设备,也应防止进入空气,如果管道及设备密闭不良,负压部分可因空气进入而达到物质的爆炸极限。为保证设备的密闭性,对危险设备及系统应尽量少用法兰连接。输送管道应采用无缝管。除此之外,还必须根据物质的不同理化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

A对于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物质,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遇水能燃烧的物质等,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发生爆炸。

B互相接触会引起燃烧爆炸的两种物质不能混存;遇酸、碱能分解燃烧爆炸的物质,应防止与酸、碱接触;对震动、撞击、摩擦等机械作用比较敏感的物质应轻拿轻放。

C对易燃、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根据它们对空气的比重,采取相适应的排除方法;根据物质的沸点,饱和蒸气压力,考虑盛装容器的耐压强度,贮存温度、保温降温措施。

D对不稳定的物质,在贮存中应添加稳定剂。某些受太阳光作用会分解或生成氧化物的物质,可存放在金属容器内或暗色玻璃容器中。

E对容易产生静电的物质,在生产或储运过程中要采取防静电措施。

F对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可设置防护堤,以防止火灾随水流由高处往低处蔓延。

G用难燃或不燃的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厂房的防爆泄压措施

依靠设备密闭来完全消除厂房内的可燃物是不可能的。生产过程中,往往

借助于通风来降低车间厂房里空气中可燃物的含量,由于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气体,因此不能循环使用,安装排送风设备的风机室应与厂房隔绝或与厂房独立分开。同时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通风机和调节设备。排除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粉尘和容易起火的碎屑的排风系统,也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如果粉尘与水接触能生成爆炸混合物时,则不能采用湿式除尘器。含有爆炸粉尘的空气,宜在进入排风机前进行净化,以防粉尘进入风机。通风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或非燃烧体的楼板等防火分隔物。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等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其爆炸压力最大可达40~110吨/平方米。为避免厂房遭受倒塌破坏,通常在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设置轻质板制成的屋顶、外墙或泄压窗,一旦发生爆炸,这些薄弱部分首先遭到破坏,可刹时向外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使得室内爆炸产生的压力骤降,从而减轻承受结构受到的爆炸压力。

3可燃物大量泄漏的处理

大量可燃性物质的泄漏对化工生产威胁很大,会造成重大事故。为防止可燃物大量泄漏引起燃烧爆炸,必须恰当进行处理。处理措施有如下几点:

A一旦物料泄漏,设置在区域内的可燃气体检测仪会立即报警;

B操作人员应立即停车处理,打开灭火喷雾器,将气体冷凝,或采用蒸气幕进行灭火;

C操作人员要控制一切工艺变化,工艺控制如果达到了临界温度、临界压力等危险值时,应能够正确进行处理。

4化工企业内部禁止吸烟

化工原料、中间产品和成品,一般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它们在生产、加工、处理、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遇明火会发生燃烧或爆炸,由此而引起事故。因此加强明火管理,严格禁烟制度,对化工企业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是防止火灾、爆炸危险的主要预防措施。

电气安全知识

一.危险的电流强度

电流对人体有危害,由于人体的感觉器官,感觉不出电流的存在,因此特别危险。电流主要在三个方面对人体产生危害作用:热作用、生理作用、化学作用。热作用;当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热量,在电流进入和流出的地方会引起烧伤。化学作用:直流电流过人体,产生化学作用,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将被 电解破坏。生理作用:电流通过人体,作用于神经系统,从一定的电流强度开始,引起肌肉痉挛。特别是交流电,会加速心脏跳动,直至心室颤动,最终导致心脏停止跳动。

二 危险的电火花

化工生产中由于电器开关或电器在合闸或断开时会出现火花、电弧,均能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因此绝对不允许在有爆炸性混合物存在的车间内使用敞开式的电器开关。在有爆炸性危险的车间内,所有的电器设备必须是防爆的。而且在检修这些电器时,首先断开电源,绝对禁止打开带电的电器设备进行检修。

三、静电危险

静电的危害

静电的特点之一是电量不大,却可得到很高的电压。由于静电电位很 高,其放电火花的能量可引起易燃物着火爆炸。在化工生产中,物料、装置、器材、构筑物以及人体所产生的静电,对安全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A静电放电可引起可燃、易燃液体、可燃性气体以及可燃性粉尘着火、爆炸。在静电放电中,尤以火花放电导致事故发生的几率最高。化工生产中,物料泄漏喷出,摩擦搅拌、液体以及粉状物料的输送均可因产生静电而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B化工生产中,操作人员经常和移动的带电材料接触而产生静电积累,当与接地的设备接触时会产生静电放电。这不仅可以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而且会使人感到有微弱、中等或强烈的刺激或灼伤,给工人带来痛苦。静电虽不致人死亡,但可因此而产生高空坠落,摔倒致伤等二次性事故。或造成操作人员精神紧张,妨碍工作。

上一篇:xx母亲节活动方案下一篇:移动土方开挖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