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共10篇)
1.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 篇一
因为爱所以爱
——记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省优秀共产党员朱振峰
事迹、朱振峰 男,汉族,鞍山市儿童福利院医护科副科长、特教老师,1982年10月出生,2003年11月入党,大学文化。
朱振峰出生在葫芦岛市的一个小山村,3岁时因一次医疗事故失去右手。父亲早逝,母亲多病,家境贫寒,尽管如此,朱振峰从没对生活失去信心。200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辽宁科技大学,在大学期间,他荣获“辽宁省十佳大学生”、“全国十大残疾人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2005年作为30名候选人之一同杨利伟、刘翔等人一起参加中央九部委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身边最感动的人物”评选。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他的求学事迹进行过报道。
2006年大学毕业后,朱振峰主动选择了到儿童福利院担任一名特教老师,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0年,认真履行着做老师、做家长、做朋友的每一份责任。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被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好人365封面人 1
物”“中国好人”“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辽宁好人.最美人物”“辽宁省岗位学雷锋标兵”“辽宁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辽宁省服务群众好党员”“鞍山好人.最美人物”“鞍山市道德模范”“最美鞍山人” “鞍山市五一劳动奖章”“鞍山市五四青年奖章”“鞍山市好干部”等荣誉,中央及地方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光明日报》还在今年的2月27日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事迹。《中国日报》也在9月22日报道了他的事迹。
用心开启孤残儿童封闭的心灵----做孤残儿童的未婚爸爸 2006年大学毕业后,许多单位都向朱振峰投来橄榄枝,但朱振峰最终还是决定留在鞍山,留在这个给了他知识和本领、给了他关爱和信心的城市,成为了鞍山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特教老师。
作为全院唯一一名与孩子直接接触的男性员工。对一个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朱振峰来说,特殊教育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尝试。为了弥补自己对特殊教育知识的缺乏,朱振峰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特教知识,还花5000多元自费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幼儿教育专业,并通过了辽宁省教育学和心理学资格考试,正是这种不断的学习使朱振峰这个特殊教育领域的“门外汉”变成了“内行”,使他具备了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
业素质,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特教老师。
朱振峰还清晰地记得上第一堂课的情景。朱振峰原本准备了很多内容,可当面对下面十几名学生时,忽然心里一酸讲不下去了。孩子们大都是被遗弃的,有的已经到了上初中的年龄,有的还是幼儿,因为身患疾病那么瘦小,甚至显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迟钝……朱振峰忽然想到了自己的一路跋涉,临时更改课程,主题是“坚强”。“孩子们太不幸了,物质上政府社会可以提供,朱振峰应该给他们更多精神的快乐和支撑,尽力让他们像正常孩子一样体会到生命的快乐。朱振峰要让他们快乐!”从此,孩子们的活动区域就是朱振峰的活动范围,朱振峰真的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使”。
在儿童福利院工作10年来,让朱振峰感到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听到孩子们快乐地喊我:“爸爸”。朱振峰一“手”抱起一个孩子,两个孩子欢笑着喊:“爸爸!”又有孩子向他张开小胳膊:“爸爸抱!”朱振峰忙不迭歇地放下这个,又抱起那个。没错,在孩子们心中朱振峰就是儿童福利院里最力大无穷最亲近无比的“爸爸”。此时,只有一只手的他胳膊已累得酸痛,可他脸上却乐如花,心里甜如蜜。还没有成家生子的他提前享受到了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
“小蝌蚪”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四五岁刚来时特别内向自闭,朱振峰就经常抱他哄他逗他玩,给他买好吃 的,跟他唠嗑……渐渐地,他爱说爱笑了,和小朋友玩到一块了。一天,小蝌蚪突然脆生生喊了一嗓子“爸爸”,这一声“爸爸”来得太突然,朱振峰心弦一颤,接着是满满的成就感。小蝌蚪一喊不打紧,身边的孩子都不让分:是你爸爸也是我爸爸呀!爸爸!爸爸!朱振峰应答不暇,来不及羞答答就被孩子们浓浓的爱意融化了。谁说孩子们不懂爱?他们也知道投桃报李呀!小蝌蚪第一次从沈阳孤儿学校放假回来,一进门就趴到朱振峰大腿上:“爸爸,我想你了,终于见到你了!……”然后像小猫一样趴在那里,整整半个小时一动不动。朱振峰抚着孩子稚嫩的小肩膀,心里酸酸的热热的,眼泪也情不自禁溢出眼眶。
用责任助推特殊教育的发展---让孤残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朱振峰探索出了一条以学龄前儿童早教、脑瘫儿童康教、社会机构助教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的教育思路。如今,在儿童福利院教室的墙上,挂满了朱振峰为孩子编创的儿歌,《便后卫生歌》、《洗手歌》等等,这些儿歌都是为院里的孩子们量身定做的。曾有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上厕所经常忘记擦屁股,朱振峰特意为这类孩子编创了简短的《便后卫生歌》,没事孩子们嘴里就念叨,慢慢养成便后擦屁股的习惯。
福利院的很多孩子手有残疾不灵便,最普通的写字也是一大难题。左手写字的我又有了一项新“发明”。朱振峰用锥子在本上按照所写字的形状扎小洞,让孩子沿着小眼儿连线练习写字。由于单靠左手用力,朱振峰经常把手磨破。
朱振峰还常常化身为“朱阿姨”。将组织孩子们做手工艺品进行生活体验融入到特殊教育中。教室里那些色泽鲜艳、造型可爱的太空泥苹果、活泼可爱的小马驹、袋鼠妈妈、猫头鹰……都是朱振峰带着孩子们作出来的。而那些繁杂的纸折百合花、五星花、千纸鹤、皇冠……也都是朱振峰带领孩子做的。对于只有一只手的朱振峰来说,即便一个很简单的作品,都要练上百上千遍。
有时候,朱振峰又变成“患儿”。有个脑瘫患儿长得胖胖的,语言能力也挺好,但就是无法走路,甚至连爬都不会。为帮他站起来,朱振峰自然地趴在地上,调动孩子的兴趣和他一块儿爬。由于朱振峰的两只胳膊不一边长,经常把残臂咯得痛红,但看到孩子慢慢学会爬行,朱振峰觉得很值。
朱振峰还注重儿童潜能开发和特长培养,积极同舞蹈培训学校、美术培训机构等社会团体和机构合作。在朱振峰的鼓励和带动下,有的孤儿考上大学攻读美术类专业,有的孤儿掌握了电焊、调酒等专业技能……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已
有4名孤儿考上大学,有17名考上中专,数十名孤儿被国内外家庭领养,还有1名儿童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对于那些毕了业的孩子朱振峰更关心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就业问题,院里有一个大龄孩子由于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对福利院有很强的依赖感,到了离院自己独立生活的年龄仍不愿离开福利院,为此朱振峰一有时间就跟孩子谈心,帮他树立信心,让他认识到自己独立生活是走向社会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关键,通过朱振峰的悉心教导,孩子由不情愿到欣然接受院里的安排,如今孩子在外面生活的很开心,还学会了自己做菜做饭,自己照顾自己。朱振峰也不断的帮孩子们推荐工作,通过上网查阅招工信息和求熟人帮忙介绍等形式,为孩子们推荐工作10余次。
用爱诠释别样父子情---助大小便失禁儿童回归家庭 小奥是一名患有先天脊柱裂,大小便失禁的儿童,因大小便失禁被省孤儿学校遣送回来,满眼失落。朱振峰问孩子喜欢上学不,“喜欢,但是我太臭了,上不了学。”朱振峰心里很难受,孩子不但从小没有感受过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到了上学年龄又无法体验校园生活。朱振峰本能地问了一句:“爸爸带你回家愿意不?”“真的吗?你要是真带我回家,朱振峰就不吃饭,不拉就不臭了……”看着孩子喜悦又略带疑惑的眼神,朱振峰一下子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真 的,爸爸不怕你拉还会让你吃得饱饱的,吃的好好的,我帮你换尿不湿,帮你洗屁股。”孩子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
由于大小便失禁,小奥每天都要拉好几遍,每次都会弄得满屋的臭味。朱振峰刚开始也很不适应,甚至有些反胃,但慢慢地就习惯了。朱振峰想着法给孩子做好吃的,每次孩子都会吃很多,大便也更勤,朱振峰就观察孩子大便次数和时间寻找规律。节假日朱振峰带孩子去外面玩,每次出去朱振峰都要带五六片尿不湿,两包湿巾,孩子随时拉随时换。有一次孩子一路上拉了六七次,朱振峰用湿巾给他擦屁股时,路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朱振峰坦然面对。最棘手的是孩子读书问题。为了让孩子能有更好的发展,朱振峰将孩子送到了一所小学借读,朱振峰格外珍惜孩子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为了避免孩子因拉大便影响班级环境,他做出了一个常人无法忍受的决定,帮孩子抠大便,每天不到五点就起床,打点完孩子的早餐后就帮孩子抠大便,刺鼻的骚臭味常常熏得他呕吐,但为了孩子朱振峰还是愿意忍受。
然而,去年发生的两件事情让朱振峰陷入了带与不带的两难选择。先是学校拒绝让小奥继续上学,没办法朱振峰只好将他带回家。当朱振峰看到孩子那无辜和不舍得眼神时我的心再次被融化了,朱振峰决定每个月甘愿拿出400元钱给他交学费,将小奥先送到幼儿园去学习,等孩子年龄大一
些,有机会再送他去学校。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去年3月,春节后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一天夜里母亲突然发烧,上吐下泻,看到这个情景朱振峰很是着急,朱振峰帮母亲服药后病情仍没有缓解。朱振峰意识到,必须得带母亲去医院看病。但孩子怎么办?看到母亲痛苦的表情,那时的朱振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无助,他决定把母亲和孩子一起带到医院。在母亲发病头天晚上我也感冒,身体很虚弱,朱振峰强忍着眼中无助的泪水,用残臂拖着母亲,用左手牵着孩子,就这样他们三个人来到了医院。经确诊后幸好母亲没有什么大碍,见母亲输上液后,朱振峰把母亲托付给医院的一个护工帮忙照料。自己峰又带孩子返回家洗漱,送他到幼儿园。等忙完赶到单位后才发现自己却忘了吃早饭。当时朱振峰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但想想孩子无辜的样子,朱振峰真的不忍心再伤害他。
朱振峰又开始考虑孩子上学的事,为了让孩子上学,朱振峰决定搬家。看似简单的决定,却让他纠结了很长时间,一方面到了市里房租费和日常支出肯定要比在农村多很多,其次母亲在农村呆了大半辈子,和朱振峰来鞍山后就在这个村子里住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这个村子,搬到城市后定会不适应。但是为了孩子上学,朱振峰还是决定在学校开学前搬家,并在福利院的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家搬过去以后他顾不
上置办家具就给孩子联系学校,还向当地教育局递交了孩子上学承诺书,承诺孩子每天上学前,朱振峰会将孩子大便处理干净,保证不影响班级的教学秩序。就这样孩子再次拥有了上学的机会。朗读做算术,每天晚上父子俩都忙得挺乐呵。
在朱振峰的努力下,今年9月小奥被美国一对夫妇领养”,望着孩子天真的笑容,朱振峰内心充满了期望,又有太多的不舍。在沈阳临别时,当小奥突然扭过头大声哭着喊朱振峰“爸爸”时,朱振峰的泪水倾眶而出。
用感恩之心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爱与温暖
朱振峰自己也是个苦孩子,但是朱振峰是在党、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爱中长大的,爱滋养了我,使朱振峰成为一个胸有大爱的人。走向社会后,朱振峰又传递爱,用爱滋养他人。
平日里,朱振峰待自己很吝啬。由于家里只有朱振峰一个人挣钱,母亲没有养老保险且患有多种疾病,每月医药费就得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为了省钱,朱振峰和母亲曾租住在离工作单位很远的农村,直到去年8月为了方便寄养在他家里的那个孩子上学和照顾体弱多病的母亲朱振峰才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家里的冰箱彩电都是好心人送的,自己和母亲
也很少买衣服,基本都是别人穿过送给他们的。但对孤儿院的孩子们我却十分慷慨,买零食、送零花钱,少则十块二十块,多则上百。每个寒暑假,朱振峰都会在上学的孩子身上花上千元。有个孩子看见别的同学有压岁钱很羡慕,朱振峰就拿出100元钱给他作压岁钱;有些孩子听同学说烤肉好吃,朱振峰就把孩子带到烤肉店,自己舍不得吃就坐在一旁看着孩子吃。
朱振峰更热衷社会公益活动。包括母校在内的一些高校经常邀请朱振峰为学生作励志报告,朱振峰再忙再累也不推托;朱振峰还被聘为辽宁科技大学校外辅导员,一有时间就到学校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鼓励他们珍惜大学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2013年4月,朱振峰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5000元钱捐给母校10名特困大学生。通过朱振峰的积极协调,市民政局也向科大捐赠了大量图书和10000元助学金。2014年,朱振峰在报纸上看到科大研究生李刚患尿毒症需要换肾,父母靠摆“空菜摊儿”帮孩子筹钱看病。朱振峰二话没说,急忙赶到菜摊儿花500元钱买了一小袋儿青椒,“孩子这么优秀,挺可惜的,我能力有限,只想尽点绵薄之力。”
几年来,朱振峰向社会和孤残儿童捐赠款物达数万元,这里的每一分钱都是朱振峰和母亲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有人
劝朱振峰改善改善自己和母亲的生活,朱振峰却觉得:“我和母亲已经习惯了,现在比起以前上学时要好得多幸福得多,至少我可以自食其力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这就足够了。”
2.岗位学雷锋标兵优秀事迹400字 篇二
支月英
支月英,女,1961年5月生,中共党员,江西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在海拔1000多米、距奉新县城百余里偏远的澡下镇白泥洋教学点,年近半百的支月英孤身一人,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这人烟稀少、交通非常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帮助一个又一个山里娃实现了成才梦想。她既是老师,又是校长,还是保育员,历尽人生艰辛,尝遍世间冷暖,凭的就是一股子韧劲。她所教学生,每年在全镇居同级同科前列。30多年中,支月英看着同事一个又一个走出了大山,她也曾动摇过,可当看到山里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她又放弃了下山的念头,坚定地留了下来,全身心扑在山区的教育事业上。她以雷锋为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位乡村人民教师忘我的敬业精神。她被国家文明委员会授予“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荣获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荣获江西省“张丽莉式”优秀老师。年7月16日中央教育电视台以“寻找身边的张丽莉”为题播出了她的光辉事迹。
3.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 篇三
“有事尽管说,我能帮的一定会帮。”3月2日上午,在徐州市铜山矿乡关系协调中心书记办公室,惠本杰接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的求助者他并不认识,却家长里短地聊着,就像熟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他家里遇到点矛盾纠纷,电话找到我去调解,这是人家对咱的信任。”热心肠的惠本杰,但凡知道谁家有事,总会伸手帮一把。
就这样,惠本杰能出手时则出手,尽心帮助弱势群体,认下了一群“穷亲戚”,还连续数十年参加无偿献血并签署了遗体和器官捐献协议。近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文明办命名了第七批江苏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惠本杰被授予“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履职尽责的“拼命三郎”
在徐州市铜山区刘集镇车村,80岁的村民袁孝经说,以前村里全是“木筋房”“水泥路”“游泳池”“黑水潭”,进村胶鞋出行,住村胆战心惊,现在被“当家人”惠本杰给改造好了,让农民也住上了城里人的房子。
据了解,车村受采煤塌陷影响,民屋开裂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惠本杰带着工作人员数十次协调矿上和村子磋商,又多次到徐矿集团专项汇报,调研煤塌地村庄搬迁安置,还协调区相关职能部门为村民争取集中居住政策支持。工地上,经常能看到惠本杰的身影,工人忙不过来,他甚至搬砖锄泥搭把手,他说:“我宁可跑断腿、磨破嘴,也要让老百姓住上新房子。”
在惠本杰的协调努力下,车村变了样,曾经的采煤塌陷区,“疮疤”变“风景”,“包袱”变资源,乡村按下了“美颜”键,而惠本杰也成了大伙儿公认的“拼命三郎”。几年来,他和单位员工协调矿地双方签订各类补赔偿协议302份,合计约8.8亿元,实施搬迁村庄20个、中小学3所,7.6万余人受益,复垦和整理土地2万余亩,妥善协调化解矿地矛盾问题百余起。搬迁安置的丁场村、棉布村、郭桥村等20余个村庄,都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
扶困助残的“活雷锋”
“可能和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吧,我就爱帮人一把,帮的也都是小事。”惠本杰说,每当看到别人有困难,只要自己能帮得上,都会尽力去帮,帮完心里舒坦。
在部队服役期间,惠本杰认识了在部队驻地附近修鞋的一名残疾人罗传根,他每天早晚为罗师傅搬装工具箱,中午还负责送饭,他还自发把战友们需要缝补的鞋子、背包等送到罗师傅手里,再把维修好的送到战友手中。一时间,他成了“运输大队长”。
惠本杰刚到利国办事处工作时,结识了困难户、残疾人李勇,为缓解李勇的病痛,惠本杰四处求医问药。2016年,李勇的儿子考取了硕士研究生,资金上遇到了困难,惠本杰得知后,当即把两千元慰问金送到李勇家中,解决了燃眉之急。在惠本杰的感染和支持下,2017年3月,李勇创建了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永春残疾人之家,并创办了宠物玩具厂,带动数十名残疾人就业,如今已成为残疾人创业致富的平台。
惠本杰还发起了“同圆一个梦”“暖冬行动”等关爱孤残人员的爱心活动,让社会弱势群体得到关爱。他曾热心接力守护,为蒙童复明受损眼睛;他曾路见不平一声吼,助女大学生摆脱坏人骚扰……一桩桩助困济贫的故事感人至深、触动心灵,他成了大伙儿口中的“活雷锋”。
“弱势群众都是我的兄弟姐妹,都是我的亲戚,能帮他们一把,我感觉很幸福。”惠本杰说,他的“亲戚”还有一大群,徐州“保尔”郑复生、铁桶少年魏纯阳、彝族残疾人阿海补日等,为了这些“亲戚”,惠本杰不停地忙碌着,并且还将继续忙碌下去。
签署遗体捐赠,影响身边人向善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惠本杰连续数十年参加无偿献血并带动了身边一大批人志愿加入无偿献血和爱心公益活动之中。2019年初,来徐州投资的港商舒明先生被他的事迹打动,恳请跟着他到矿大采血点参与无偿献血。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惠本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也影响着大家加入爱心慈善队伍中来。
4.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先进事迹 篇四
他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承担起作为一名党员肩上的责任,无论春夏秋冬,无论节假日,每天凌晨4点,对管区的8条主路和37条巷路进行晨查。他熟悉管区内的每一个角落,叫得出每一名工人的名字。第三片区是老城区,有弃管小区70个,为了彻底解决弃管小区垃圾管理不到位,乱扔乱倒影响环境问题,他走进小区,深入群众,进行调研,先后设置垃圾桶60个,派车辆定点定时上门收集,解决了弃管小区垃圾扰民问题。9月25日,黄河南路邮政小区的居民为此送来了“务实肯干、为民解忧”的锦旗和感谢信。
,许兆龙担任片区队长后,他不断总结,潜心研究,大胆创新。实行小钩臂车垃圾清运“1+3个3”工作模式(即与商户建立一个微信平台;路段三车循环;管理三人轮值;标准三净要求(三净:车净、桶净、路段净))。实现了商户倾倒垃圾进行预约、不落地,白晚班无缝连接,各时间段都有车辆进行循环,保证清运时间,达到垃圾随产随清和三净标准,采取负责人轮值加强车队管理,提升了环境卫生质量。
许兆龙关心同事,爱护职工,清扫员仁贵旗家中生活困难,他就自费买来米面油,送到其家中。9月26日,钩臂车垃圾清运司机赵勇家中突遇困难急用钱,他闻讯后,送去了援助资金,小赵手里拿着钱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许兆龙就是这样,危难险重面前,总会勇于担当,202月2日,正值疫情高峰期,在转运北林第二医院门前疫情废弃物时,转运人员产生了恐慌心理,他穿上防护服,按流程操作,认真处理每一个细节,带头冲上疫情的第一线。1月,绥化疫情卷土重来,他再次投入到疫情防控战斗中,受命为转运望奎疫情隔离人员大客车的消杀工作,共参与消杀转运隔离人员大客车120台次,转运疫情集中隔离点医疗废物垃圾11031. 62公斤,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脚踏实地践行了雷锋精神,在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得到了社会各届广泛的赞誉和好评。
5.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 篇五
凡人善举,汤国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鞭策着自己前行
社区因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清水塘而得名。作为__和杨开慧的家,也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党支部的办公地,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发祥地。
,随军安置回长的汤国清扎根清水塘社区,一干就是十几年。她说,这里深受红色文化洗礼的老居民淳朴善良,他们的善行义举给了她灵魂的启迪。
她刚到社区工作时,街口蔡宗义老人的报刊亭总是围坐着许多学子。为勉励孩子们多读书,老人免费提供凳子、面包、开水、便民包,十几年如一日从不歇业,风雨无阻。1月23日,老人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汤国清永远记得那个场景:全街人民垂泪相送,学子们泣不成声,一束束鲜花摆满报刊亭。
汤国清说,蔡爹爹就是社区居民友好善良的一个缩影。长沙市一中宿舍区,77岁高龄的党员周进,多年坚持到湘区旧址当义务讲解员,她动情的讲述感动了众多的游人;花园公寓的居民曾银祥曾是水电工,他主动找到社区,愿意免费为居民维修水电;省公路局宿舍的张家勇老人,20多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岳母,他的孝行带动很多居民尊老敬贤……
凡人善举、点点滴滴,汤国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鞭策着自己前行。汤国清说:“普通党员、居民尚能如此,作为基层干部,我更没有理由不传承好红色基因,做好服务工作。”
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市民的“幸福指数”
社区以营盘路、迎宾路、八一路和清水塘路为界,总面积仅0.32平方公里。但有汤国清微信的居民都清楚,她的步行数日均超过“两万步”,几乎每天在朋友圈排名都是高居榜首。
省公路局宿舍刘爹爹常年饱受楼上租户漏水之苦,多次上门沟通无效。汤国清得知后,不厌其烦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并数十次与房主外地子女联系,最后请其女儿回长沙与父亲做工作,才彻底解决问题。
社区有个自闭症孩子小杜,汤国清常年像妈妈一样关爱他,帮他办理残疾证、申请生活补助,并多方联系服务机构为他聘请特教老师。
为让群众少跑路,,她把自己的办公桌搬到居民楼栋下,每月定时与社区主任、网格员一起坐班,为居民答疑解惑,调解纠纷。
汤国清说,作为社区书记,我的工作就是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市民的“幸福指数”。文明创建、礼让斑马线、清堆物、除蟑螂、摆花坛……社区处处可见汤国清忙碌的身影。
“一中宿舍陈阿姨明天要去换药”“博物馆宿舍老红军生日快到了”“花园公寓宿舍1栋5楼漏水要修”……翻开汤国清的工作记录本,上面记得密密麻麻。居民群众的一件件小事,都是汤国清心中的“大事”。社区爱心支部的老书记蔡琦说:“小汤是社区的‘知心大姐’,她始终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子
蔡宗义老人离世后,他的儿子接过接力棒,继续传承老人乐于奉献的精神。离这座“雷锋号”报刊亭十几米处就是“清水塘社区红色服务站”。
汤国清说,建社区红色服务站是希望为学子们读书提供一个遮风避雨的场地,但没想到,红色的力量如此磅礴。受此感染,社区一连成立了7个红色志愿服务队:“红课堂”“红领巾”“红绶带”“红袖章”“红艺术”“红十字”“红扳手”。清水塘社区位于闹市,既有多个省直机关大院,又有改制居民小区,还毗邻着长沙市一中和清水塘小学。汤国清认定,通过红色精神的熏陶、感染和传承,社区一定能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长沙市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联盟,汤国清积极与辖区单位对接,共同组建起一个由辖区7个单位“党建共商、事务共管、资源共享、文明共创、难题共解、活动共办”的区域化党建联盟,并与社区7个帮帮团、7支志愿者服务队一道,共同组成了社区红色志愿者联盟。大家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和资源,积极服务社区居民,打造团结互助的和美邻里环境。
走进汤国清的办公室,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省级同心示范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长沙市示范妇女儿童之家……一块块金字招牌熠熠生辉,每一项荣誉都凝聚着汤国清和社区干部的心血。
6.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 篇六
刘娟,女,30岁,沼山镇人社服务中心负责人
她积极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走村串户宣讲惠民政策,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442人,享受基础养老金6300人,居民参保率达90%以上,农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当群众带着疑问前来咨询或电话咨询时,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跟村民解释说明。当碰到行动不便或不熟悉流程的群众,她都一一帮忙带路,直到办好再挥手道别。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沼山镇政府绩效考核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等次。
7.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 篇七
马连凯 安丘市交通运输局党建办主任
马连凯积极发挥摄影特长,摄制的图片和视频作品在多家主流媒体发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家乡的形象宣传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在工作中主动适应新形势,做到心在、身在、志在,用自己的特长和智慧深入发掘交通工作亮点,把记录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当成一个长期课题,努力用镜头传播好声音,用影像网聚正能量。他利用业余时间自费报班学习专业知识,自费购置拍摄器材,无论风吹日晒还是酷暑严寒,哪里能出“亮点”就往哪里跑,反复尝试以新视角把工作成就呈现给大家。以创新角度首次记录了安丘农村公路组图《安丘,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被“潍坊发布”公众号发表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大量媒体争相对安丘市农村旅游公路进行报道,从此,这条“隐藏”在大山里的公路被世人皆知,后来被美誉为“安丘天路”。
8.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 篇八
西南石油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陈晓军
陈晓军,是西南石油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名普通党员职工。几乎每个寒暑假,都在加班工作,致力于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主动上门,为师生送去贴心的服务;热心公益,努力于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不分寒暑假,都默默奉献在自己的岗位上
2014年,西南石油大学第一次实现了数字迎新;2015年,西南石油大学第一次实现数字离校;2016年,西南石油大学校园卡开启了互联网充值时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陈晓军辛苦的付出和努力。
记得那是2014年的暑假,为了实现数字迎新,他和工程师们一起,经常加班加点,修改程序bug,打通了迎新系统和学费缴费系统,实现迎新现场各环节办理。为了尽快让新生在家里能看到自己的班级、住宿,能够网上缴纳学费,他专门建立迎新工作群,撰写迎新系统简易操作手册,帮助各学院辅导员老师完成班级分配、学号分配,帮助后勤学管中心完成宿舍分配。为了做好迎新准备工作,他时间关注迎新准备进展工作,主动联系没有完成分配的老师,手把手指导老师,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甚至到凌晨3、4点,获得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金秋9月,是个收获的季节。在迎新现场井然有序,大一新生利用身份证就可以完成迎新报到流程。这时,陈晓军的脸上露出满足的微笑,感到以前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他和他的团队夯实基础,打通数据链路,人事、科研、教务等形成了一体,门禁、考勤等一卡通应用更加广泛,网费充值、学生寝室电费充值等物联网建设越来越便捷,成绩自助打印、会议申请、在线支付等公共服务正式启用,学工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投入使用,学校信息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他的工作得到了学校和师生的广泛好评。他多次在考核中获得优秀,他所在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学校的二级单位考核中,连续多年获得优秀,他所在的科室,则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连续多年排名第一。
主动上门,给师生送去贴心的服务
2015年暑假一天晚上8点多,他接到了退休教师申群亮老人打来的电话。给他,申群亮老人说家里上不了网。于是,陈晓军他赶紧丢下手头的事情,到老人家里仔细检查,认真维修,让老人可以安心地上网。告别老人,刚回到家里,老人又打来电话,说电脑手写板无法打开。于是,他又立马赶到申群亮老人的家里,耐心地帮助老人解决问题。他细心地告诉老人如何操作,下次出现这个问题如何解决。临走时,老人直说谢谢,陈晓军说,“这是应该的,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打电话。”
“主动上门,给师生送去贴心的服务。”是他信奉的宗旨。在办公楼、实验室、学生宿舍,我们都最经常会看到他和他的团队的身影。他专门建立了信推部网格化服务群,从手机使用、计算机维修、打印机、网络等问题到系统使用,他和他的团队都第一时间解答,不能马上解决的,亲自上门了解具体情况,现场进行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积极协调,保证每个问题在自己这开始也在自己这终止,让师生的每次反馈都能够圆满解决。
他和他的科室工作人员还经常主动去各单位进行服务大走访,收集师生的建议,针对建议逐条解决或提出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师生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有应必有答”,这是他们科室定义的服务宗旨,受到广大师生点赞。
热心公益,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义务计算机维修、宣传网络防诈骗知识、实施网络新认证乐享便捷新体验、你我同行推进信息化,在这些志愿活动的现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在一次“实施网络新认证乐享便捷新体验”志愿者活动中,忙着考研的王同学在活动现场匆匆留下联系方式就去上课了。当时,陈晓军正在挨家挨户地宣传无线网络。直至晚上六点半左右,一直忙于工作的陈晓军想到了王同学,于是主动联系王同学,帮助王同学配置无线路由器,让同学第一时间体会新认证带来的便利。“老师,您的服务太周到了,太感谢您了,都是吃晚饭的时间了,耽误您吃晚饭了。”王同学说。当陈晓军从该同学租房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这时,家里年幼的孩子还等着他回去做饭呢!
“陈晓军,在工作和生活中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我们都感受到了他带给我们的温暖,感受到他带给我们的正能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该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肖晓华说。
9.学雷锋先进教师事迹材料 篇九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也是无微不至的。这份赤诚的真心能够感染家长,真诚沟通;能够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而家访无疑是连接这份真心的最好的纽带。以前做班主任的时候,我经常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在电话中告知家长学生在校期间的具体情况和表现,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这个学期经过正式登门拜访以后,我发现家访是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家访,我架起了我和家长学生之间的感情桥梁,在家访中我慢慢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们班有个调皮的男生叫做小虎,军训时还没认识大家的时候就传出他在宿舍里欺负其他学生的事情来,所以先入为主的印象使得我一开学就对他格外注意。果不其然,开学没到一个星期事情就来了,小虎同学在吃饭的时候抢一个男生的大鸡腿吃,其他同学制止他,他还洋洋得意。知道这件事后,我把他批评了一顿随口便说,今天晚上我到你家家访去,不知为何他落泪了。不过话已出口,我便和小虎的家长订好了时间。
结果那天晚上家里开饭比较晚,磨磨蹭蹭快到约定时间了我才出门,我家离青阳北路有一段距离,在市区的时候还好,等到后半段路程发现路边路灯都没有,也不敢开快,所以到达小虎小区门口的时候已经过了约定时间近十五分钟了,我感到很不好意思,刚想播电话,发现小虎早已等在小区门口,拿着树枝在玩耍了,看到我他不好意思的笑着,然后叫了我一声老师便把我往他家里领。
通过与他母亲的交谈,我知道了,小虎爸爸长期在外做生意,很少着家,她自己又经常身体不好,这次还刚刚动过手术出院回家。不过小虎在家的表现绝对是可以的,从我去他家坐下的那一刻起,搬凳子、泡茶、削水果忙个不停,他妈妈也表示在家经常会帮她做做简单的家务活。从小虎在家的表现我看出,他内心是善良的,或许是因为父母长期无法照看自己,内心感到孤单,所以才会和同学找事,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次家访临走前,我语重心长的告诉小虎,现在你是中学生了,应该长大懂事了,做事情要有个大人的样子,和同学相处你应该谦让,这样其他同学才会注意到你,和你做朋友。
10.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 篇十
陈曙涛,现任惠城区人民法院法警、执行员,同时也是院机关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被惠城区委、区政府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身边“最美党员”。
被《广州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被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全市法院优秀信息员”。
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优秀信息员”“全省法院十佳新闻联络员”。
获得“惠城区十大好人好事”、“惠州好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劳动模范”荣誉。
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称号。
心系群众 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执行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是否能得到应有的保障,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被欠薪、拒不支付抚养费、赡养费和交通事故医疗费等弱势群体案件的执行,更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丝毫不可怠慢。”作为执行员的陈曙涛说道。
想当事人之所想,急当事人之所急,是陈曙涛一直以来的宗旨。在执行广东某珠宝公司职业病赔偿一案中,3位申请执行人的赔偿金额达220多万元,且有60多位员工有类似案件,如果只是简单机械地采取强制措施,该公司会有倒闭的风险。为了实现双方权益最大化,陈曙涛因势利导,决定采取“放水养鱼”方法,让被执行人继续经营,又敦促其履行义务,将支付工人工资放在第一位,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工人拿到全部赔偿,民营企业也得以经营发展,实现“双赢”。双方当事人都很满意,向陈曙涛送来锦旗,对他积极尽责的工作态度表示感激。陈曙涛20至今结案4700多宗,收到当事人送来锦旗20多面,许多当事人纷纷对他致以衷心的感谢。
笔耕不辍 以工匠精神做好司法宣传
陈曙涛一直认为,司法宣传是人民群众了解、监督法院工作的重要桥梁,是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公正司法形象的重要途径。于是,他拿起纸笔,敲打键盘,二十年如一日,以工匠精神书写法院故事,普及法律知识,积极撰写稿件并向媒体投稿,被《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中新社等国家级媒体采用稿件180多篇;被《南方日报》等省、市级媒体采用稿件860多篇;协助《今日说法》等中央、省、市电视台拍摄节目400多期,让惠城法院司法宣传工作成效突出,连续两年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信息先进单位。
陈曙涛还积极组织开展“送法进校园”、“巡回法庭”等法治宣传活动80多场,努力扩大法院普法宣传力度和效果。
明善诚身 任劳任怨彰显为民初心
作为一名法院工作者,陈曙涛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这个人啊,就是典型的劳模,有啥事都冲在前头,称他为新时代的‘雷锋’再合适不过了。”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
2020年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他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主动报名参加区委组织部组织的党员到镇街帮助检查工作,体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他多次参加抗疫志愿服务,还在“学雷锋日”组织惠城法院47名党员干警为惠州血站献血15000毫升,社会反响良好。
陈曙涛身兼数职,先后担任惠城法院机关党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和院机关工会宣传委员,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和工会文化建设,带动党员干警增强党性修养。他还组织惠城法院干警参加广东省市直机关第七届“先锋杯”工作技能大赛,获得惠州市选拔赛二等奖。
在他看来,为民初心不仅要镌刻在灵魂深处,永存于信念之中,更要体现在解决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等实际行动中,“只要能为人民谋幸福,解群众之忧,只要力所能及,多做一点我也心甘情愿,这种付出也让我感受到自身价值所在,何乐而不为?”
【教师岗位学雷锋事迹】推荐阅读:
岗位学雷锋先进事迹材料11-03
教师岗位等级说明10-18
教师岗位心得体会07-01
教师岗位履职情况范文07-14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方案07-12
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总结07-19
语文教师岗位职责09-03
数学教师岗位竞聘演讲09-15
高中教师岗位说明书09-28
音体美教师岗位职责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