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共10篇)
1.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一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现代企业制度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建立正规的法人治理结构,从本质上解决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促使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怎样才能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益,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逐渐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部分,其作用不断增加,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接着就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内部审计 作用
措施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审计工作从来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增强防范风险能力,必须大力加强内部审计的工作。
一、内部审计的概述
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单位有规定对本单位及其下属单位所实施的审计。任何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位都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特别是内部控制的需要建立和实施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机构可以设为单位的审计部(处、科),是直接从事对本单位财务收支、经营活动、管理活动(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进行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的机构,它主要服务于单位的经营管理,也可服务于单位的所有权监督。
(一)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涵
建立、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组织机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内部审计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在企业内部建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就是达到上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在科学的企业管理框架中,内审机构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按照企业内部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向有权部门负责并报告审计结果。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需要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以保证内部审计报告能引起企业管理当局的足够重视。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置建议,有关当局应及时予以研究并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有效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可以最大力度地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内部审计的超脱作用可以推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合理和健全有效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确保其作用的超脱,其以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可见,披露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准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此外,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贪污腐化行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经济警察”的特殊作用。
(二)降本增效作用
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可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内部审计的关键所在,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
(三)增强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度
企业建制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使制度和决策有效地执行。内部审计既是检查系统,也是监控系统,通过事前和事中审计,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能有效地执行,纠正违规操作现象,并根据执行过程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完善决策和制度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大大增强企业管理体制的执行力度。此外,事后审计通过对决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执行效果分析研究,总结经验,能大大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可执行性。
(四)鉴证和评价作用
内部审计的鉴证作用首先体现在开展联营审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联合经营是在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取得经济实效和分散风险,一个企业和一个或数个企业为发展生产和产品交换而进行的经济联系。再者,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实行领导班子在任定期审计,有助于监督企业领导依法办事,遏制腐败,促进企业廉政建设,为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考察提拔干部提供依据。
内部审计的评价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被审计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措施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针对国内的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非常有效地弥补企业在运营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缺失,还能帮助企业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应该:
(一)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内部审计工作
我国的内部审计与西方国家的内部审计不同,其产生于行政命令,而非产生于公司多层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因此,我国的内部审计基础较薄弱。许多企业对内部审计所提供的各种管理、服务缺乏理解,把内部审计当成给自己挑毛病找麻烦的机构,心理上存在排斥内部审计的观念,积极性不够,抵触情绪较大,表现在内审机构人员东拼西凑或随意撤并、精简,这使许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极不稳定,力量单薄,难以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在规范运作的企业,可以建立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体制,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实行专职化,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实行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也要保持其稳定性,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二)内部审计范围应由财务审计转向经营审计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向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财务审计,较少涉及业务审计、管理审计。这与西方国家成熟的内部审计模式有一定差距。西方国家企业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导向审计阶段,其内部审计类型丰富,主要以管理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为辅的审计模式。因此,建立在财务报表基础上的、旨在审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是否真实、是否合法的财务审计将不再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取而代之以经营审计、管理审计。这种审计的目标是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加强法制观念、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符合现代内部审计特征的要求。
(三)内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安徽审计职业学院毕业论文
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还没有达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的高度,有必要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培养力度。内审人员需要具有全面的财务管理知识、系统的组织管理知识、物资采购和管理知识、工程管理知识、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公共关系知识,同时有较高的学习能力、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等。此外,伴随着“知识爆炸”时代,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方法都在不断地发展。因此,内审人员应注重内部审计理论的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确保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
(四)完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保证其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关键是合理界定其权利和职责,这是关乎内部审计控制和治理过程是否充分、运行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从上文可知,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相关政策和维护财经法纪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正当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策略和规范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不可或缺部分,对企业深化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鼓励作用。内部审计对企业从经营决策到经营全过程都开展了审计,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对于企业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参考文献:
[1]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 [2]罗建飞.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 [3]张兆平.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中国内部审计[J],2013 [4]刘明朝.浅谈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0,(II)[5]吴水澎、邵贤弟、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0 [6]王福利.内部审计工作创新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3,(1)
2.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二
企业的内审同其他审计的职能和地位一样,是法律所赋予的,是独立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监督部门,其作用主要有:1.预防作用。内审人员通过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企业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等,及时揭示内控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起到一个预防作用;2.促进作用。内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检查监督,可以检查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管理,帮助实现其目标。
二、企业内审现状及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发挥不了以上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而已,内审的处境令人堪忧,地位非常尴尬。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企业内审尴尬的地位呢?
1.企业的主要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视不够。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企业领导的认识问题,法律赋予企业内审的职能和作用,基本上不知晓,很多领导忽视对内审机构的设置和建设;另一方面是有些企业领导存在私心,这些领导也熟知内审的职能和作用,但是为了自己的或小团体的利益,不想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置于内审的监督之下,那样就显得很不“方便”,所以很多重大决策并没有让审计机构介入。
2.企业内审的独立性不够。企业未赋予内审应有的独立性,有的企业内审在非权力部门的领导下,甚至受到其他同级职能部门的权力制约,审计范围窄、权力小;有的企业无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人员由其他岗位进行兼职。
3.内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够、沟通能力也存在问题。有的企业审计人员不是学习审计或财务专业的,给人的印象是“很不专业”,或者虽然是学习这些专业但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知识落伍,审计意见、建议不切实际,无法执行。有的企业内审人员缺乏应有的人际沟通能力,与被审部门关系处理不得当,或由于自身的能力没有赶上或超越被审人员,就会被人瞧不起,造成内审的重重阻力,审计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4.职能定位、职业道德有问题。有的内审机构或人员对内审的职能定位存在偏差、对职能的理解和执行还存在问题。根据法律按照制度,内审是独立的、权威的,可以监督和评价内部其他部门。于是有的内审人员在被审单位显得“位高一等”,查问题像公安审犯人似的,只是单纯履行规章制度赋予的“监督”职能,未体现任何服务意识。被审单位未得到任何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只是疲于应付,其结果势必造成对内审作用的质疑。有的企业内审人员职业素质差,初查出一些“疑点”,发现一些“问题”,不分场合到处乱说,审计工作容易陷入被动。
三、如何提高企业内审的地位
以上从内外因上分析了企业内审地位不高、处境堪忧的原因,那么如何提高企业内审的地位呢?针对以上分析的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企业领导务必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
通过开展的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企业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可以及时揭示内控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起到一个预防作用。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爆出世界金融史最大的违规操作丑闻,造成法兴银行直接经济损失近49亿欧元。分析其原因,内控制度的缺陷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如限额控制上的缺陷、职责分离上的失策,等等,如果利用好内部审计职能,通过对这些制度的检查评估,提前揭示这些缺陷,管理层及时加以解决,或许这一事件就不会发生。“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通过这一事件的分析,各企业领导务必要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把一些经验丰富、专业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人员安排到内审岗位,不要将内审岗位当成“富余”人员安排就业的岗位,那样肯定发挥不了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也就谈不上内审在企业中的地位了。
2.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指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干扰或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发挥其作用,实现其职能的根本保证。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内审的独立性:(1)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应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互不隶属,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企业最高层领导负责,或向企业董事会、监事会负责;(2)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只能专职,不能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这样就可以使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业务关系上超脱,不带偏见,不为部门利害关系所左右,能够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培养一支热爱学习、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内审队伍
俗话说“打铁还要本身硬”,从内审职能看内审是“咨询”,是“检查”,是“评估”,是“监督”,试想想如果内审人员经验不丰富谈何咨询?咨询的结果有谁还会相信?如果不熟知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自身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何去“检查”、“评估”、“监督”?所以培养一支热爱学习、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内审队伍,这才是提高内审地位的先决条件,是内因。所以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必须熟知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必须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的知识,必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必须熟悉会计、审计、统计、经济活动分析、税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写作及计算机等各方面的知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全才”、“通才”。
4.内审要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
开展内部审计,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为企业服务是内审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这才是内审角色的正确定位。角色定位对一项工作的开展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内审定位出了问题,偏离了为企业服务的准则,其工作职能性质就会变味,被审部门和企业也就无法接受。
5.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的沟通能力
3.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三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地位;作用
一、内部控制内容分析
(一)内涵概述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利用优化措施进行经济活动,从而确保企业物质安全、管理可行、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等,并且在内部控制结构中实现财务活动的优化控制。管理人员要从企业经营项目入手,优化管控企业内部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推进整体政策程序的运行实施。在内部控制中,企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主,切实维护企业运行安全,确保企业经营信息和实际财务信息真实有效[1]。
(二)内容分析
在实际内部控制结构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针对化措施,其一,授权控制。主要指的是企业内部不同级别工作人员在获得企业授权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管理项目进行对应控制,建立处理项目机制。其二,财产安全控制。主要是指,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内部具体管理项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进行集中管控,例如物资、财产等。其三,业务记录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利用必要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实际业务运行相关记录进行及时地登记和控制。其四,分工控制。控制机制要求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经营管理措施对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分工处理。最后,是对人员素质以及书面文件的控制,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养以及工作道德素质培养。企业要保证管理结构和管理控制具有较为完善的机制,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发展进程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
在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要实现管理结构和管理机制的升级,企业就要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强化内部控制结构,集中优化管理办法,确保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优化制约,内部控制结构在企业具体控制范围内运行做优化机制,能确保企业规模的增大,实现企业管理效果愈发显著。另外,企业运行内部控制结构也能对市场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只有优化内部控制机制和策略,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并且企业是通过建立内部控制结构提升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从而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企业也能利用内部控制结构促进人力资源项目的顺利推进,真正实现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并且确保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2]。
(二)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发展进程
在对内部控制结构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针对内部控制的运行结构进行分析,也要从源头处理内部控制项目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从源头分析内部控制项目,我们不难发现,最初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利用各种独立运行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维护,也是自此会计和审计项目逐渐建立起来。随着时代的推移,在我国西周时代,工业水平发展迅猛,在会计统计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分级管理制度,这种分级式的管控措施正是内部控制的雏形,但是这段时间并没有直接提出内部控制的理念,人们只是利用控制机制和手段进行财务管理,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仔细分析内部控制的具体内涵,内部控制制度才被正式提出。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要发挥内部牵制的作用,也要利用其制度内涵对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及企业风险项目预估等结构进行深入发掘。其一,内部牵制。在内部牵制项目中,管理人员主要利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管理人员要集中管控项目运行结构和实际运行效果。并且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中,企业为了适应企业会计师对企业运行结构和运行措施的评估,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并且对企业动态化的需求进行及时关注,从而梳理出企业正确的运行目标。并且,企业要对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风险建立必要的处理机制,从而促建企业内部发展和经营管理发展的同步,因此,对于企业顺利发展并且建立创新机制来说,内部控制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三、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市场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融合措施方面,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只有确保企业运行结构符合市场需求,才能保证企业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市场本身并不是特别完美的,仍然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这就对企业的实际管理人员以及投资人员带来了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以及信息的接受力都会造成影响,并且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若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降低,就会出现内部系统管控力度和手段的缺失,也就在整体管理项目中出现偏差。另外,企业在实际内部控制制度运行过程中,不能和企业内外部信息建立有效的交互,就会导致数据和信息缺乏在真实性,不能建立全面审核机制,也不能发挥最根本的时效性,这就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受到限制。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决策人员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需要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内部出现的不规范管理,也就是越权管理,这也会导致内部控制机制运行受阻。另外,若是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管理制度的运行结构和运行措施缺乏灵活性,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受限,也就是说。创新发展内部控制和管理办法非常必要。
四、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一)切实落实法规制度
在企业运行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确保国家深入贯彻的法律法规得到充分的践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也要积极的配合国家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的实际要求,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氛围,切实解决实际运营环境中发生的问题、企业只有运行优化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进一步对相应问题进行优化处理,从而确保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法规顺利运行,也能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另外,企业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理念,认真分析其对企业发展的实际意义,在建立内部控制内涵和内部控制外延分析的基础上,顺利推进全员控制应用意识,促进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结构中收益[3]。
(二)切实防范管理风险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一定会遭遇不可预知的风险,针对风险项目,企业不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预估,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利用自身经验以及对市场的充分认知和分析,企业也要对已经面临的风险建立优化的处理机制,顺利利用必要手段给予解决。企业要想实现战略发展目标,就要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对业务风险进行集中的防护和控制,促进企业内部各个管理项目和谐化发展,企业在运行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建立优化的风险评估报告,针对企业的不良问题建立对应机制,并对企业运行薄弱处进行适时规避,强化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和手段。
(三)切实维护财务信息
财务人员在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收集的过程中,要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并且建立最优化处理机制,企业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市场信息进行调研,也要对企业内部运行信息进行集中收集,促进企业实现信息完整以及信息准确的管理过程,在进行企业会计信息收集时,企业要确保高质量内部控制机制,促进监管项目以及企业管理项目符合实际需求,并且要对数据的采集和管理以及汇总结构进行集中管理和汇总。另外,企业在进行信息收集和管理过程中,针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进行集中分析和管控,从而促进信息准确生成,确保财务数据中不会出现低级错误。企业也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认知和素质,确保管理结构符合时代需求,也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得到有效发挥。
(四)切实保护资源完整
在企业运行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对企业实际运营资金进行集中管控,也能优化利用内部控制结构对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建立对应措施,确保企业在内部控制机制引导下针对采购项目以及验收项目建立最优化处理机制,管理人员要利用实际管控手段强化资产保障机制和措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内部实际资源得到完整保护,并且,企业要利用资产运行结构强化资产质量,有效的维护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只有企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完整运行,才能确保最大化的降低资源浪费。
(五)切实提升经营效率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化内部控制制度顺利践行,并且管理人员要利用积极的企业运行策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实际项目的利用价值。企业要在实际项目处理和管理过程中,针对企业生产营销以及运行措施进行集中处理,从而确保各项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在一起,并且理清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集中强化企业内部结构发挥最大整体化效能,在提升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企业内部运行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增强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意识的认知,也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组织形式,从而促进整体管控模式的优化升级。管理人员要针对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发展趋势,建立相对科学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强化贯彻力度,积极拓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进程,从而建立更加帖和于企业发展的计划和方案。从根本上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池国华,张传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基于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报告的一项实验研究[C].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1:1741-1759.
[2] 牟韶红,李启航.高管权力、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基于2009-2011年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C].第八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论文集.2013:1-17.
[3] 段敏,孙素梅.内部控制正面信息披露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来自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报的经验证据[C]./第19届中国财务学年会论文集.2013:1-14.
作者简介:
4.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四
如何提高音乐课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作者/ 靳淑娟
重视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跨世纪合格建设人才的切实有效措施。
一、音乐课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1)音乐课能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高尚的审美趣味,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与净化。
(2)音乐教学能改善学生的空间智力,并维持时间很长,甚至永久。音乐课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这是人人皆知的,可是它对学生智力开发所起的促进催化作用,就并非人尽其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在科学上的发明,往往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来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4)音乐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总之,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课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地位的分析
在拥有四分之三人口的农村,大部分地区的音乐教育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音乐教育上的“休止符”,真是令人遗憾,让人心痛。
是什么原因导致音乐课不被重视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不少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往往仅凭“优秀率”“升学率”来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业绩,片面追求升学考试必考科目的高分,忽视了音乐的教学,这是影响和干扰音乐教育的主要因素。
(2)一些传统的偏见认为学习艺术的人轻浮,甚至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3)现在农村中小学中,大多数教音乐课的教师不具备全面的音乐基本功,当然也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上课只是教唱一些歌曲而已,对技能训练、音乐欣赏、视唱练耳、乐理和器乐知识的传授根本谈不上。
(4)教育资金少致使一些学校没有音乐教具,甚至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风琴、电子琴、录音机都没有,上课只能是干唱。
三、对进一步提高音乐课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地位的`几点
建议
(1)提高对音乐教育的正确认识,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
(2)排除对音乐课的干扰和影响,重视音乐教育的地位。
(3)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
(4)添置音乐教具和乐器并充分应用,重视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
(5)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避免粗俗教学内容。
(6)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重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加强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能靠一个人或一所学校的力量来完成的。只有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到学校、教师全部重视起来,重视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地位、课堂教学、师资力量以及音乐教学的正确方向,才能把中小学音乐教育逐步纳入正确轨道,培养出合格的音乐人才,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祖国文艺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作出贡献。
5.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五
一.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逐渐启用内部控制制度,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完善,各企业不同程度建立了与本公司业务有关的内控制度。例如,企业的融资、款项支付、基建项目、会计核算、招投标与对外投资等项目管理,进而保证公司管理趋向规范化,有效防止各类风险。然而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仍具有许多的不足,暴露了许多的缺陷与问题。许多企业决策,未能根据内部控制需求,由个人主观意见进行决策,造成了决策弊端,尤其是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不能根据内部控制流程实施,缺乏对各环节风险进行控制、评估与识别,引起了巨大的企业损失。另外,某些企业普遍具有执行缺陷,例如,报销人的单据报销,找审批人直接签字即可,而其它人员仅可补签,若发现了问题,仅能修改单据,而不再重新填写单据。诸如此类问题,严重损失了企业的利益。可以说,内部控制执行问题的来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管理者、业务部门不够重视制度执行。许多企业虽然根据要求,设立了内控制度部门,企业管理层提倡内控制度的执行,然而企业管理层、其它员工,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某些企业管理者,通常认为内控制度的制定,只是为了应付国家相关规定,在国家制度建设检查方面“打马虎眼”,企业将内控制度仅作为一种假象与摆设。大部分企业管理者不关心,甚至忽略内部控制制度,虽然制定了许多的内控制度,但不起模范带头作用,更加不会根据制度流程处理业务。因为企业管理持“不重视、忽略”态度,其它工作人员也不重视内控制度,执行业务时不能根据制度需求执行流程,往往导致某项业务已完成,却出现“倒补手续”的问题。企业接受内控制度检查过程中,完善查看手续,健全业务操作流程,与内控制度的标准与要求相违背。
其次,企业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高。某个企业在执行内控制度时,通常由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监控,企业许多业务最终归结财务部门。所以,财务部门在内控制度的执行、监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例如,针对对外投资决策,若企业财务部门没有取得批准与授权,未能根据对外投资决策,对各环节进行控制,就会引起先支付投资,接着补审批手续的问题,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针对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由于管理层与财务人员具有人身依附关系,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不高,遭到管理层的压力,往往会根据管理层知识要求,在手续不完善情况下,加强款项支付,接着要求业务执行人员进行手术补办。若款项支付之后,款项成为定居,若管理层的决策存在失误,必然导致不可避免的损失。
第三,审计部门监督的效果较差。企业在财务部门控制、监督的基础上,还需依靠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的监督,根据内部审计需求设置,内部审计需向公司董事会直接负责,按照企业管理层、员工内控制度直接执行,保证董事会股东的财产与资金安全。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其监督效果不能实现预期目标,特别是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其一,内部设计部门因向董事会负责,与企业管理层、其它管理部门具有监督与被监督模式,形成一种敌对管理,很难在企业内部中渗透,每项业务经办实施真正、可靠的监督,使得监督环节、功能流于形式。其二,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相融合,与企业连成一线,形成独立性后,引起监督失效问题。针对外部审计,通常利用问卷调查形式,评价内控制度,审计范围主要包含企业已发生事项,但因为审计的时间短与频率低,很难发挥监督的意义与作用。尤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企业通常均会提前与员工沟通,使得问卷调查形成“走过程”现象。对于已发生事项,利用内部控制制度检查执行效果时,由于企业做足了准备,引起内控制度流于形式,许多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均认识业务办理是一种阻碍,对工作效率造成影响,进而不利于内控制度的作用发挥与制度执行。
二.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加强企业的内部风险控制
针对企业管理,因为内控制度的地位极为重要,特别是日常业务规范化,提高风险防范,加强个别业务预警,具有突出的作用。所以,对于企业内控管理,如何提高制度执行力,是企业发展极为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制度执行力,必须满足以下几点: 首先,有效提高企业管理层、企业员工的重视程度。由于内控制度,不仅只是内控部门、企业财务的事情,需要通过企业所有部门、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层共同制定与参与,加强制度执行与完善。企业管理层、所有部门、全部员工,均认识内控制度的作用与重要性。通过内控制度执行,目的不在于降低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风险防范,加强企业重视程度,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进而降低由于个人原因出现亏损几率。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企业、企业员工的利益。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需由必要培训授课的方法,提升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特别是企业管理层的认知程度,将内控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中。
其次,有效提升财务部门与人员执行力。针对企业而言,财务部门是内控制度的直接执行、监督部门,需充分认识到严肃性、重要性,需认真学习、掌握内控的流程,熟悉内控的各个环节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保证资金出口关得以充分保证。
第三,利用流程图作用,有效降低执行难度。因为单位内部具有多种业务,每种业务必须配备相关内控制度,所以增加了员工的执行难度。为便于员工理解,减少执行的难度,企业可制定简单易懂的流程图,对员工业务操作行为进行指导,降低员工的学习难度,有效提高制度执行力。针对部分比较复杂的内部控制制度,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流程图,使流程图能够简单明了。
第四,有效发挥职能,应用现代化ERP财务管理系统。为实现财务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以ERP系统为状体,向银行、政府直接传递资金信息,同时ERP系统的透明化,可反映企业的经济、管理等综合实力,有效反馈、控制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实施ERP系统,通过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可有效反映企业财务功能、处理能力,主要包含网上支付、财务查询、财务报表、财务查账等,与WBS系统结构构建,可通过网络将财务支出、收入直接传输至银行,缩短工作时间,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在网络系统中,可共享财务管理资源。同时,构建安全防御体系。由于企业具有庞大的资金流动量,且种类繁多,较为复杂,在财务管理中若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所以,为降低安全隐患与风险,必须完善防御体系,确保财务管理系统能正常、安全的运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要求:技术要求,财务的支出、收入,必须根据安全防御原则执行;防火墙,因电力企业经常与外部网络互相访问,应安装防火墙于电力系统,以降低外部因素影响,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加密,防止欺骗性软件的侵入;数字签名,以确保财务管理的确定性。
第五,定期评价反馈、追究责任。企业必须按照内控制度的执行状况,给予定期的反馈、评价,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凸显内控制度刚性,针对执行不力者,给予扣罚补贴或降级等严厉处罚,对于执行较好者,给予适当的奖励,进而提高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三.结束语
6.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六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9-02 09:31:00 ]作者:孙丽艳
关键词:企业 采购业务 内部控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生产循环中重要的一环,而采购是存货业务流程诸多环节中的重点环节之一。采购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编制需求和采购计划、采购申请、供应商的选择、制定采购价格、采购合同的签订、验收入库、结算付款等环节。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既是企业“实物流”的重要部分,又与企业”资金流“密切相关。企业采购的物资和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而企业应建立采购业务的授权制度和审核批准制度,对存货进行集中采购,实行物归一口原则,建立健全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加强采购业务的管理。
一、编制需求和采购计划
需求部门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向采购部门提出物资需求计划,采购部门根据需求计划归类汇总平衡现有库存物资后,统筹安排采购计划,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执行。需求部门在提出需求计划时,不能指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采购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应当根据发展目标的实际需要,结合库存和在途情况,科学安排采购计划,防止采购过高或过低。采购计划应纳入采购预算管理,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严格执行。
二、建立健全采购申请制度
企业应建立采购申请制度,生产经营部门根据采购计划和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依据购买物资或接受劳务的类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授予相应的请购权,明确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程序。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对于预算内采购项目,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并根据市场变化提出合理采购申请。对于超预算和预算外采购项目,应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审批后,再办理采购申请手续。具备审批权限的部门或人员应严格审批采购申请。
三、供应商选择制度
选择供应商是企业采购业务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采购物资质次价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资质信誉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确定合格的供应商清单,健全企业统一的供应商网络。采购部门应当按照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择优确定供应商,在切实防范舞弊风险的基础上,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四、采购合同管理
企业应根据采购需要、确定的供应商、采购方式、采购价格等情况与供应商签订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采购合同,该合同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情况作出明确规定。对大宗商品的采购应当采用招投标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一般商品的采购可以采用询价或定向采购方式并签订合同协议。双方协商签订的合同条款,应符合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
五、采购价格管理
企业应制定科学的采购定价机制,采取协议采购、招标采购、询比价采购、动态竞价采购等多种方式,科学合理地确定采购价格。采购价格应遵循“三同三比”的原则,即同名称、型号规格比质量,同质量比价格,同价格的比费用,分别采取询价、招标、专家会审、最高限价等形式确定采购价格。
六、验收入库制度
企业应制定明确的采购验收标准,各级验收部门或人员、采购部门、请购部门应当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批准的合同订单、合同协议等采购文件,对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等相关内容进行严格验收,以确保其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或产品质量要求。对验收合格的物资,填制入库凭证,加盖物资“收讫章”,登记实物账,及时将入库凭证传递给财务部门。对于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相关机构应当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采购部门要按照合同约定向有关单位进行索赔。
七、结算付款
指企业在对采购预算、合同、相关单据凭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审核无误后,按照采购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办理支付款项的过程。财务部门应当参与对供应商付款条件的商定。在办理付款业务时,应严格按合同协议的约定审核付款条件以及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财务部门依据合同协议、发票、入库手续等对付款进行复核后,提交有关领导审批,选择合理的付款方式付款。企业应当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防止企业资金损失或信用受损。
7.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七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迄今为止, 内部审计诞生已有百余年历史, 发展到今天其涵义已变得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丰富。笔者认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行为, 它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加强经济管理, 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同时内部审计也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 可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 严肃财经纪律, 促进廉政建设。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依据其目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 价值管理审计。
它是从最低的成本、资源的最好利用、最佳的结果三个层次来关注企业的资源使用情况。其形式有: (1) 专项审计调查, 它可为经营决策从政策上和经济上找到依据, 对经济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意见;客观评价各项决策实施后取得的经营成果, 促使企业领导者快速了解改革措施的力度、决策行为的完善程度、企业资源的利用程度。 (2) 审计资产保值、增值, 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管理要求, 尤其通过对合作经营企业及合作项目的合同执行情况的审计, 以了解长短期投资的收益及其财产的经营状况等。 (3) 决策审计, 通过决策审计可更好地控制或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 提高投资的效益, 资金的使用率, 减少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纷, 进而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2. 财务审计。
这是审计部门传统上的主要工作领域, 例行性的检查编制财务报表的财务记录与支持性文件, 以减少错误与舞弊事件的发生, 并对财务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其形式有: (1) 日常财务工作审计, 开展财务审计可了解反映企业各项资产、负债和损益核算的真实情况, 它包括审查会计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财务收支的合法性, 会计组织的健全度和会计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情况。 (2) 内部质量审计, 审查年度财务计划或单位预算的执行和决算;企业领导和上级审计机构交办的审计事宜;经济责任审计, 包括对中层干部 (正职) 或负责人进行离任审计。 (3)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内部管理审计必须审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运转是否正常、自我调节能力是否具备或良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可以促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其业务职能领域的控制目标和控制程序。
3. 经营审计。
它是对采购、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经营部门开展的审计, 以检查、复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提出提升业绩与改善管理的建议。其形式有: (1) 运营审计, 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 以降低成本为中心, 审查企业产供销计划、人财物管理、经济决策及内控制度等是否科学、合理、健全、有效, 针对薄弱环节和可能的风险, 提出建设性建议。 (2) 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审计, 检查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内部审计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地位
在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 企业内部审计的框架和范围也在重新构建、扩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是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 自我发展的主体。内部审计既具有对其进行经济监督的职能, 又具有对其进行经济评价和服务的职能。
1. 从内部审计的本身来看, 它从属于本单位的领导, 是为本单位服务的。
企业内部审计除了及时、准确地向企业管理者报告有关查错防弊、保护资产信息之外, 更重要的任务是接受本单位最高领导决策层的直接领导, 独立开展工作, 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优化财务结构, 满足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内部控制测评, 找出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充当企业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特殊的一环, 它服务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
2. 从内部审计所开展的工作来看, 不同行
业、不同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各有侧重和特色, 即便是同一行业、同一单位在不同时期的内审工作中, 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也都不尽相同, 但总体上都是为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以改善组织的经营管理。因此, 内部审计可为改进企业组织的管理做贡献, 在确保实现组织目标和维护组织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 树立风险管理与控制观念, 从而为企业整体的控制管理提供帮助。
3. 从企业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看, 内部
审计能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 通过对财务管理体系的信息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严格执行、建立的基本制度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是离不开内部审计这个经济卫士的。
4. 从整个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看, 内部
审计已从过去的消极发现和评价为主要活动转向为积极地防范和解决问题, 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转向事前防范, 从单纯强调内部控制转向积极关注、利用各种方法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内部审计活动开始逐步深入到企业的日常业务与管理流程之中。
在实践中, 内部审计的地位高低往往取决于以下三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层次;内部审计的职责;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开展情况。
四、内部审计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 依据财经制度,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为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服务的。内部审计已超越其他管理手段成为为管理机构提供关于效率、效果和节约等方面建议的主要智囊。
1. 推动资产保值增值与增加隐形价值。
资产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依托, 是产出效益的最大载体, 内部审计对陈旧、闲置、技术含量低、竞争力差的资产进行处置和优化, 从而加强资产总量和质量管理, 促进资产保值增值的整合;隐形价值被理解为非直接性的价值, 通过在企业价值创造活动中充当参谋和顾问来优化组织行动方案, 从而达到完善组织管理, 降低组织运行成本, 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是内部审计的主要表现之一。
2. 规范干部行为与鉴证作用。
实行领导班子在任定期审计, 有助于监督企业领导依法办事, 遏制腐败, 促进企业廉政建设;开展领导干部离任审计, 评价企业领导在任期间生产经营情况、履行经济责任情况, 肯定成绩, 纠正不足, 有利于人事制度改革和企业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制约与监督作用。
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制止违规违纪现象, 纠正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的“账外账”和“两本账”及私设小金库现象的不正之风, 以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4. 促进与完善作用。
审查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 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消化不利因素, 优化资源配置, 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 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 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 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不定期地开展对下属企业的审计, 可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规、正当经营、依法办事, 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5. 风险防范与管理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熟悉企业内部业务及流程, 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查, 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能较早地感知和发现组织运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确保企业经济信息客观公正, 为领导决策服务;采用定量或定性的审计方法, 分析、评估、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参与风险管理。
五、结语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内部审计除了包含传统意义上的财务审计、合同审计、舞弊审计、质量审计、经营审计, 同时还应涉及绩效审计、安全审计、咨询服务、风险控制评估等, 还包含着避免信息传递和管理制度的滞后, 防范经营和投资风险, 降低企业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均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将其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及咨询服务方面, 以此来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综上所述, 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 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市场竞争等方面,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要:实行内部审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要, 也是企业深化改革,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需求, 更是企业内部管理者的责任。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监督, 它的目的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企业的内部日常管理工作。文章从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内部审计,地位,作用
参考文献
[1].耿建新, 续芹, 李跃然.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 2006 (1)
[2].李林霞.试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沈阳大学学报, 2004 (1)
[3].湖北省非国有企业审计课题组.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调查与思考[J.].湖北审计, 2003
[4].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7
8.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 篇八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效率
内部审计是顺应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既是挑战,但也是发展的机遇。内部审计只有立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围绕企业经营者关心的问题,以提高企业效益为中心,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发挥应有作用,确立应有地位,也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企业的持续增长做好参谋和保障,是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其中如何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效率,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一、摆正内部审计的位置
内部审计是基于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的产物。这从根本上决定内部审计只能立足于企业内部管理,代表企业对内实行经济监督,强化服务职能,确保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的贯彻实施。随着外部审计力度的加大、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促使企业从内部管理中挖潜革新,改进管理,健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激励机制中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企业在机构设置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应由企业第一负责人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应独立于、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应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客观、公正。同时对必要的审计经费予以保证,才能使其正常工作。当前,内部审计应突出监督、评价、服务职能。
二、注意与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沟通
与外部审计一样,保持良好的人际关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也是审计双方协作的事项,审计效率的提高,也是被审计单位(或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好的组织、沟通与协调,会使双方受益。审计人员应取得被审计单位(或部门)思想上对审计工作的认同,使之不致产生抵触情绪,并沟通相关审计程序,积极配合;对涉及的相关人员工作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具体方法上,对管理层可组织沟通茶话会,和管理层講清楚此次审计的目的、任务和内容,以及时间安排等需要沟通事项,把需要对方配合的事项列出明细的清单来,明确指出管理层要加强重视并正确对待此次审计事项,并将相关过程写进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中遇到个别不积极配合的员工,要尽可能讲清道理和利害关系,并分析员工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利于迅速有效地进一步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要求的资料清单在进点前即提供给被审计单位,以便其尽早准备,并了解审计思路,来节约审计时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三、利用审计方案提高审计效率
审计方案是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达到预期审计目的,在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审计方案是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是审计工作实施性阶段的行动指南。
审计方案要从审计目标出发,根据特定的审计对象来设计。审计方案的设计要考虑特定的审计程序的性质、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及时限、人员组织,以及被审计地位(或部门)的业务特点等。有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的指导能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防止审计工作偏离轨道,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有审计方案的指导利于实现人、财、物的有机整合,使有限的资源转化为更大的效益。此外还可预防意外情况对审计工作的干扰,审计工作中包含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有方案的指引,可做到按部就班,有主有次。审计方案的运用不存在技术方面的障碍,能系统解决审计效率低下的问题,从审计方案入手来提高审计效率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
四、注重内审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审计效率
做好充分的审前准备包括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前期间的审计情况等有关资料,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以及审计年度的重大经济活动等基本情况,尤其是母公司的核算方式、各子公司的核算方式、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核算关系等。还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政策、资金安排、会计核算、资产管理、资金往来等方面情况等,按照审计的要求在审计前对资料进行归类、筛选,以提高资料的使用效率,具体如: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必须齐备并存放在指定地点、一次到位;审计负责人应直接对资料进行规范,以便在审计过程中把对资料的分配上升到明确被审计单位核算钩稽关系的高度;审计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资料使用、保管意识。
五、采用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
首先,从考察内部控制入手。在确定审计目标及审计对象之后,第一要做的就是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这是现代审计的必不可少的程序。主要审计的是关键控制点的健全、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包括资金(对资金筹集、分配和运用等实行严格控制,防止资金进入体外循环)、成本费用(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严格实施监管),以及权力使用(对各个经营环节经济活动操作者的权力实施有效监控)等方面。
其次,执行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即分析性复核程序,每开始进行一个具体的审计步骤时都要考虑一下是否可以采用分析性复核来进行。采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通常会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这是因为,分析性复核与实质性交易测试相比可以节约审计时间、及时发现有重点问题领域,还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深层次地了解业务内容。像物资供应、利息收入、累计折旧、应收应付、收入、工资及工资涉及的所得税等许多内容均适合分析性复核。
再次,执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对电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很好的审计工具和方法,它能快速地占有大量的信息数据,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工作量,降低审计成本。同时,使参与审计的人员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审计方向,明确审计重点,避免审计中的盲动行为。很多时候无须经过复杂的编程,利用已有的电子数据,只是通过常用的Excel等软件进行分类、排序、筛选和简单设定函数操作或运用计算机的分析统计功能,设定重要性指标值,快速确定审计范围。通过设定违规或重点关注条件,快速锁定重点审计核实的对象范围,有的放矢,提高审计效率,取得简单而实际的效果。
9.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九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管理;趋势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特点
建立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使之得到有效的运行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保证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保证企业战略决策和计划的有效实施,以及提高审计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良好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为企业实现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它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保障、自我约束的机制。
2.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特点
(1)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它持续地流动于企业之中,并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情况、新要求适时改进,即内部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来制定,它也不是一时的,而是要持续的在企业中贯彻实施;
(2)它是由企业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实施,从企业负责人到各个业务分部、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直至企业每一个普通员工,都对实施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即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不是单独靠企业某个领导或某个部门可以达到的,它的建立和实施需要每个人都参与。
(3)它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些方法、措施和程序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促进企业发展目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报告质量、资产管理水平和法律遵循能力。
(4)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管理层的逾越和串通舞弊的原因,内部控制仅能为企业管理层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二、现今企业内部控制的不足
1.内部管理机制欠缺
大多企业在形式上建立监事会、董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建立切实的治理结构,没有全面履行其应有的职责和权利,无法真正起到的约束力,保护企业利益的作用。
2.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内部控制不能直接产生显而易见的效果,所形成的效果需要经过时间运作之后才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建立众多岗位,拟定大量管理制度,增加工作流程。所以,个别企业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将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影响工作效率,甚至认为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是对企业人员的不信任,容易激起内部矛盾等问题。
3.对人力资源工作不够重视
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对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和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能保障执行企业机制和工作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在我国中小型企业中许多个体私营企业带有较强的家族风气,特别是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使用管理家庭事务的管理方式来经营企业,往往会造成企业管理层混乱。中小企业限于流动资金薄弱,所能承受的薪资标准有限,很难招募适用型人才,企业中的人才又因为人事机制不完善而产生频繁的流动。此外,中小型企业对员工的内部培训从本质上还是以实际工作培训为主,没有形成企业自己的人才培训、选拔制度,因而人才短缺、流动量大现象十分严重。
三、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新形势下,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规范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正蓬勃发展,内部控制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虽然我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着手较晚,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成熟的经验,可以供我国的企业进行参考和借鉴。再建立内部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应集思广益,统筹规划。标准体系的制定、实施和外部推动三方面应紧密结合,不可分割。
2.加强内部控制理论的推广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全体人员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实务知识、理论知识的培训,将内部控制的理论成果及时的进行推广和教育,使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管理有全面认识,加深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
3.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是由人来实施完成的,有了严密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才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身素养和企业的良好风气。所以企业员工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是企业内部控制成败的重要因素,现代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员工有共同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奋斗目标,使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实。
4.做好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每个企业都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及时改善检查出来的缺陷,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
四、总结
以上是笔者从实践出发对当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的有效实施和不足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面对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就必须在管理和内在技术上下功夫,迎风而上,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完善人员治理结构,是强化企业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参考文献:
[1]骆文杰:如何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N],浙江出版社,2006(4)
10.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 篇十
关键词:采购循环;内部控制;流程
采购业务属于企业运营的核心业务,与资金存在直接的关系,如果程序制度不够清晰规范,内部控制不到位,则极容易出现相关人员利用管理漏洞,为一己私利舞弊,串通共谋,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在内部控制中,采购业务的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产成品的质量,以及企业生产成本。尤其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原材料成本在产品中占比较重,采购资金比之其他类型的企业也更多,存在的风险也就更高。
1内部控制概述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提出一个概念全新的COSO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标志内部控制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ERM架构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分为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各要素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ERM框架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只是一个比内部控制更为广泛的管理概念和工具,不是也不可能取代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八个要素中,有五个直接来自内部控制,显然,内部控制包含于风险管理之中。
2企业采购业务的风险及控制关键点
采购业务作为企业业务内容的一个部分,其风险存在于各业务环节中,主要有审核把关风险、采购价格失控风险、供应商选择不当风险、合同订立不当风险、物资验收不规范风险、会计记录不当风险、货款支付不当风险等。企业采购程序必须清晰,规范,即使企业采购流程较长,但人为简化,缩短流程将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巨大漏洞,采购环节的风险无法控制,给公司带来巨大隐患,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为此有必要对以下环节进行控制,规避风险。
2.1请购与审批控制
2.1.1请购
请购单的填写应该内容完整且依据充分,由有需求的部门或人员写明采购类别、数量、品名、规格、型号、质量等级、需用日期、请购部门等相关要求,交给部门主管审核并签字批准。
2.1.2审核批准
请购单在审核批准时,主要注意三个点:订货数量,供应商备选,订货时间(再订货点)。
2.1.3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请购与审批不应该由同一人办理,以避免盲目采购。如果请购与审批不能分离,那么上述要求能否遵守完全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职业素质,一旦遇上企业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不修,则可能会出现编制虚假采购业务以套取公司现金的情况。
2.2供应商管理制度
2.2.1选择供应商
企业应该建立恰当的供应商管理体制,企业采购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企业产成品的品质,关乎企业的品牌形象,一旦出现问题,将对企业信誉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准入机制,为企业选择可靠的供应商,只向经过授权批准的供应商订货,保证原材料的品质与来源。
2.2.2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询价与确定供应商不应该由同一人负责办理,否则将形成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漏洞,容易发生舞弊,出现相关人员收受回扣,高价采购等情况。其次,广泛询价,有利于企业拿到合理的采购价格,降低生产成本。
2.3采购控制
经过授权批准的请购单应该由采购部门汇总编号,生成采购订单,统一进行采购。在此步骤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2.3.1采购行为应合法合规
对于零星用品的采购,可以授权在独立人员抽样暗访制度下的直接采购,但对大宗商品的采购应交由采购部门集中统一招标进行,原材料的集中采购有利于企业提高采购效率,取得大宗订单折扣,从而降低原材料成本,控制生产成本。
2.3.2关注供应商的生产情况与供货情况
供应商的生产进度缓慢甚至停滞将造成原材料供应延迟,导致企业设备人员的闲置,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效率,尤其在原材料本就稀缺的行业,短时间内难以找到价格合适的替代供应商,密切关注供应商生产情况,能及早发现异常,为企业赢得反映时间,提早做准备。在原材料短缺严重时,企业将无法正常运转,既买不到原材料进行生产,又因为生产停滞而产品短缺,无法进行销售以获得资金投入生产,将使企业经营周转不良。为保证供应商持续,无差错供给企业原材料,以支持企业生产运作。企业应当密切关注供应商的生产进度与生产环境。当供应商出现异常情况时,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作出反应,制定对策,确保企业正常运营,最大限度降低供应商出现原材料供应问题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2.3.3采购人员定期轮换
企业采购人员应定期轮换岗位,并对离任采购人员进行审计,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串通共谋。采购环节最常见的问题在于:供应商为长期获得公司的大量订单而贿赂采购人员,或者采购人员与供应商长期接触与合作后,建立过于密切的关系,出现串通舞弊的风险。企业采购人员实施轮岗制,其一,可以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建立过于密切的关系。其二,如果无法与采购人员建立长期的关系,供应商将降低付出回扣的积极性。其三,对采购员定期轮换时进行的工作考评与交接使舞弊更容易被发现,采购员拿回扣被发现的风险更大,促使采购员遵守公司规定,提升职业道德操守以及自律性,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控制氛围,从而维护公司利益。
2.3.4明确采购人员职责
明确划分采购人员的职责范围,有利于采购部门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互相推诿责任。及时调换职业胜任能力不足或是职业道德较低的职员,如果岗位职责安排混乱,企业的内部控制将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
2.3.5明确质量标准
为保证原材料质量,公司可以在采购单后附上有关质量要求的文档。例如在采购零部件时,可由工程师在文档中写明各个部件需要达到怎样的质量标准,误差范围以及技术要求。由采购人员同时发给供应商,确保供应商在生产前了解图纸的质量要求。供应商生产过程中,采购部应该要求供应部定期出具质量报告,并定期查访供应商。
2.3.6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确定供应商与签订采购合同应该分离控制,不应由同一人办理。由专业专职人员负责签订采购合同,有利于回避风险,减少损失的产生。
2.4验收入库控制
验收入库是企业防止质量不达标的原材料进入企业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不合格的原材料流入企业生产环节,将对企业的产成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三鹿企业能够重视食品安全,尊重消费者权益,收购鲜奶时能在验收环节严格管理,验收人员重视自身责任,仔细抽检,将没有达到抽检质量标准的鲜牛奶拒之企业门外,进行退货处理,也不会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三鹿以其真实惨痛经历说明企业应当尤其重视对原材料入库的控制。
2.5付款管理控制
财务部门收到采购部门转来的相关凭证,例如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抵扣联、运输费用发票、经过签字的申请单,经过审核无误后,作为入账的原始凭证,按照企业与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付款,并及时登记应付账款总分类账以及明细账。付款虽然是企业采购流程的最后一个步骤,但其涉及资金的转移,风险较高,某些供应商为尽早收回货款买通财务人员,企业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2.6供应商考核
企业应该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质量,送货及时性以及原材料价格进行考核评价,并对各供应商进行排序,于企业将来采购相同规格货物时优先选择。排序结果确保每年更新一次,对考评不合格者应取消其供应商认证资格。不断调整优化企业供应商队伍。综上所述,请购与审批控制,供应商选择控制,采购控制,验收入库控制,付款管理控制,供应商评价反馈控制均是企业采购循环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3完善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相关配套措施
为使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能够落实到实处,企业一方面应该纵向完善采购流程与采购控制,横向健全采购控制制度,形成由线到面的控制局面,进行全面控制;另一方面,抓住流程中关键控制点作为重点控制。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应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
3.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运行的制度环境。而内部控制又是公司治理的延伸。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企业董事会及监事会的作用。第一要强调董事会独立于企业的管理层,限制董事会成员与高级经理层交叉任职的现象,以避免出现高级管理层控制董事会的局面。第二,要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保持较高比例的,具有较高学历且管理经验丰富的独立董事的比例,利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控。第三,建立专门的各类审计委员会,例如审计委员会,以加强内部控制。明确监事会职责,监事的监督工作要经常化,专业化,要努力提高监事会的监控能力和监控效果,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应对公司管理实行有效监督,从而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如果治理层疏于监督,对控制不够重视,或者过分信赖管理层,就会给管理层提供舞弊的机会。
3.2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使用
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制定标准、采取行动、衡量业绩,通过业绩的衡量来考核行为是否符合标准,从而使行为符合内部控制控制标准。在整个风险管理体系中,内部控制通过致力于抑制不利因素来达到内控目标,而激励机制则竭尽全力促使有利因素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如能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使用,将会使企业内控发挥更大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策.采购循环的内部控制要点[J].财会月刊,2009(32):27-28.
[2]郑伟.《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探讨———基于业务流程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1(2):102-103.
【如何提高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人力资源部在企业中的地位?07-08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07-08
如何提高影视欣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09-04
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11-15
拓展心得体会——如何提高企业执行力10-20
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07-20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06-27
如何提高历史成绩的方法11-10
如何提高订单的成交率06-25
如何提高九年级的数学成绩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