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

2024-08-15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精选9篇)

1.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 篇一

201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教育技术学科网

中国教育报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陈琳杨现民李振超周伟涛)

1.建立全国统一学籍信息管理制度中小学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2013年9月1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中小学生学籍号与身份证绑定,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年底,覆盖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统一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14320万学生数据进入全国系统并经过审核。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享受资助信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学籍“终身制”将有力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乱象,电子学籍系统通过全国联网实现对全国中小学学生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监管,有助于解决高考移民、跨区择校等问题,推动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标志着中小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建设全国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基础信息“一人一号”入库

2013年9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全国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正式拉开全国教职工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帷幕。此次信息采集涉及全国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师和职工的个体信息,数据量庞大,是一项从无到有的开创性工作,是建设全国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建设全国教职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职工基本信息入库,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国教职工动态数据,对于提高教师工作服务水平、支撑教师工作科学决策、规范教师管理、加强教育监管、针对性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到2013年底,全国1713万教职工数据已上传入库。数据质量是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线,教职工基础信息入库建立了数据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严格遵循数据录入、审核、报送的流程规定,做到“谁填报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确保责任到人,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

3.6000万师生同听太空授课远程教育遥及太空

2013年6月20日,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太空 1

为全国学生授课,共同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尝试利用航天飞行开展科普教育。放飞科学梦,追逐中国梦,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感受了科学的魅力。“天宫一号”与地面的音视频信号传送“网速”达到2兆左右,图像质量达到了DVD 水平。本次太空授课创全世界太空授课时长之最、受众人数之最、图像传输高清晰之最。

4.启动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提高教育战线教育信息化认识水平2013年6月2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正式开班。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工作的启动与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没有领导干部教育信息化的高认识,就不可能有科学、有效、得力的教育信息化行动。教育部启动全国县级以上教育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国县级以上教育局长进行一轮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战线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进一步深刻认识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核心理念和思路,深入了解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态势,深刻领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工作目标、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举措,更新工作理念,坚定信心,切实提升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而通过真抓实干加巧干,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并切实取得实效。

5.启动“提升工程”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2013年10月作出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简称“提升工程”)。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提升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广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有效促进专业自主发展。提升工程的核心是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

6.“慕课”引发技术变革教育新热潮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开网络公开课

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201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首选热词,带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冲击波,它与翻转课堂、微课程一起成为引发教育观念变化的重要力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也纷纷加入“慕课”。2013年9月23日,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免费开放,首批4门课程开课后即受到国内外学生的追捧。这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在全球网络公开课平台开课,也是在线课程在我国高校课堂的首次应用。随后,清华大学正式推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成为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平台。慕课热潮也波及中学,全国20余所高中联手创建C20慕课联盟在线公共课,旨在推动中国高中开发大规模在线公开微视频课程,促进“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7.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到国家关注层面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具特色

2013年8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开展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遴选,计划分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持续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对象,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高等教育司希望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项目,并且充分体现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内容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管理和共享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体系。

8.举办全国教育信息化竞赛、现场观摩和展示扎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育部举办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场观摩活动,集中组织观摩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生动展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度融合,以及在课堂教学主战场中常态化应用,特别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创新方面的探索成果。

中央电化教育馆将持续十六届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更名为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赋予其新的内涵,给信息化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将起于2012年的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进一步完善,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名片,大大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有关协会联合主办全国微课程大赛,旨在搭建展示交流和推广微课程应用平台,提高一线师生的微课程制作能力,推进我国微课程资源建设。

9.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全国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织进一步优化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成立的第一个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这种革命性影响的关键是对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影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在教育部领导下对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更好地以信息化引领职教现代化。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委

员会。如此更名意义重大,因为技术变革教育不仅仅在技术层面开展,更多的是在方法层面上进行。此次更名,能够更好的推动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挥该专业及其培养的专业化人才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10.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式上线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式公布

2013年6月26日,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正式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首批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上线是一个开端、一次契机,将全面带动更多高校积极加入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5000门资源共享课向公众开放的目标。精品资源共享课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工处理后的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不仅有课程全程教学录像,还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200门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式公布立项,其中幼儿园教师培养课程47门,小学教师培养课程53门,中学教师培养课程77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课程23门。这批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立项,对于提升我国教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 篇二

2009年10月19日, 2009—2011年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启动仪式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出席会议并讲话, 还为200所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学校授牌, 为培训指导教师颁发聘书。

李卫红指出, 中小学校长承担着引领学校改革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校长培训是改进学校管理的重要途径, 是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新一轮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面向中西部农村教育, 架设东部支援西部、城市支援农村的桥梁, 将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能力, 提升中小学管理水平作为主要的项目目标, 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 是在国家关于校长培训总体规划框架之下, 由中国移动捐资1500万元与教育部联合实施的新一轮为期3年的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 是2006年至2008年中国移动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的继续与深化。该项目将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三年间, 以农村骨干校长为主, 选派西部3000名校长到200所实践基地学校担任“影子校长”, 即体验式校长、跟岗校长, 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其中, 1800名校长在省内参加影子培训, 1200名校长到东部八省参加影子培训。此外, 该项目还将以新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为主要培训内容, 将国家级优质培训资源通过远程网络直接输送到中西部农村学校, 为中西部地区培训3万名农村中小学校长。

3.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观察 篇三

文 本刊记者 鲍烨童

2015年底,搜狐教育年度消费者调查历时3个多月,共收集有效样本逾20万份,涵盖出国留学、课外辅导、在线教育、少儿英语、早期教育、职业教育6大领域,分别考察了不同领域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学习方式,为教育领域创业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留学方式日益多元化

据2015年搜狐教育年度消费者调查显示,在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学历层次方面,申请出国读研仍是出国留学的主力大军。有42.16%的人选择出国读研。此外,中国学生出国就读本科的数量也有明显增长。据估算,在今后几年内,中国在美留学的本科生人数很有可能将超过研究生人数。

最近两年,去国外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人数也出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在此次的调查中,有10.5%的人选择出国读高中。

如今人们的留学方式日益多元化,各种留学方式所占比例平均,其中通过合作办学/交换项目、中介机构留学是主要方式,所占比例分别是28.63%和27.91%。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国际高中/国际班留学的人群日益增多,大批中学生通过国际高中走出国门,留学深造。而通过国内/国际预科项目出国的并不多,只占到了5.18%。

调查显示,如果通过中介机构办理留学,有76.99%的消费者愿意承担5万元以内的费用,其中花费1万-5万元的占大多数,达到40.16%。能承受5万元以上的消费者为23.01%,其中有4.6%的人愿意花费20万元以上。

从调查中可以看到,用户选择留学机构时,优先考虑的是海外院校资源、机构品牌知名度和中介资质,其次是往届案例、咨询师经验和价格。从各留学中介机构了解到,海外院校资源、海外服务基地也是各留学中介宣传的主要卖点之一。

近来,留学申请途径悄然发生变化,大量依托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线上留学中介机构不断涌现,而广大消费者对此如何看待?只有13.81%的消费者会考虑在线留学服务,有56.12%的人表示不会选择。究其原因,线上留学中介机构虽然大多费用低廉,仅为线下机构的1/5,有的甚至标榜“零中介”,但多数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这也是消费者不愿选择在线机构办理出国留学业务的主要原因。

课外辅导

特长科目占主流

2015年教育改革进入攻坚之年,国家正在制定: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方案,未来,中高考都将面临变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新的中、高考改革会对课外辅导有何影响?32.70%的网友表示会有一定影响,同时还有18.01%的网友认为会有很大影响。也有26.78%的调查者认为根本不会受到影响。另有22.51%的调查者表示现在不好说,呈观望状态。

调查结果显示,家长给孩子们报课外辅导班的数量大多在两个以上。其中,报两个辅导班的比例占到26.54%,报三个辅导班的比例为20.85%,三个以上的为18.72%。不难看出,孩子们课外辅导班在两个以上的比例已近六成,课外学习“负担”较重。仅有17.06%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另有16.83%的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

通过对参加的课外辅导班类型的调查发现,有39.07%的网友选择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特长学习,36.32%的网友选择主科学习。而前几年大热的奥数班却在今年的网友调查中占有极少比例,仅有9.64%的网友选择参加奥数和写作等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也与教育部禁止升学考试与奥数挂钩有关,直接导致奥数班遇冷。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等高考考试中涉及的综合类学科,所参加的人数比例也并不多,只占有5.68%。

对于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目的性,51.42%的网友表示出于兴趣培养;24.41%的网友表示为提高基础;10.9%的网友家有“牛孩儿”,为尖子培优而选择辅导班。另有一些网友目的性较明确,分别有10.19%、1.9%、1.18%的网友为冲刺备考、模拟考试以及竞赛做准备。

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班时重点考虑哪些因素?通过调查发现,有35.95%的网友优先考虑教师经验;17.27%的网友会优先考虑学习氛围;16.24%的网友会选择交通便利的课外辅导机构;接下来考虑的因素依次为品牌知名度、服务价格、教材优势、网上口碑以及是否有折扣促销。

在移动互联发展迅猛的今天,辅导机构纷纷开辟在线教育市场。而调查显示,有68.25%的家长不会为孩子选择在线教育。有家长表示从孩子身体发育的角度考虑,不会力荐在线学习的方式,即使用,也会控制时间。另有家长表示线上教学没有线下与老师面对面的效果好。大部分家长更能接受传统的授课模式。

在线教育

课程完成率较低

平时以在线教育(互联网视频、互联网文字)作为最主要学习方式的用户有近5成,比例达到44.33%,与选择书籍进行学习的用户比例相近,说明当前在线教育市场已经具有较大规模的用户基础,但仍有进一步吸引用户,开拓市场的巨大空间。

在手机端,有四成受访网友表示自己的手机没有安装教育类APP。因此提高教育类APP用户粘性,进一步扩大用户手机占有率,拓展移动端市场是在线教育行业的一个发力方向。

虽然在线教育行业已经具有较大的用户规模,但用户对课程的支付意愿并不高,对在线教育行业开销的承受能力有限。超过一半的网友对一门课的支付预期在100元以下,仅有6.55%的网友愿意对一门课支付1000元以上。由此可见在线教育行业不仅要积极拓展用户数量,还要通过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教育质量等方式来吸引用户对在线教育的资金投入。

nlc202309050037

在对在线教育行业了解的途径方面,网友当前主要通过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来了解相关的在线教育平台,这两大途径各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一方面说明用户更愿意通过网络来了解在线教育相关机构和平台,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线教育行业的宣传和营销仍然集中在网络平台,其他如电视、报纸及论坛等领域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弱。

超过三分之一(37.59%)的网友表示希望通过在线教育得到专业的教学服务,有15.36%的网友希望获得相关教育机构自编的优秀书籍资料。由此表明,在线教育机构依然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上,着重于课程内容的研发,在此基础上为学员提供及时的互动答疑及在线交流,才能真正抓住用户。

人们选择在线教育课程时,最主要顾忌的是什么?据调查显示,有36.27%的人认为自己无法坚持学习。同时也有近四分之一用户认为在线学习费用太高,近五分之一用户认为没有学习氛围。

少儿英语

家长关注互动性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家长们也更愿意在孩子的英语教育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据2015年搜狐教育年度消费者调查发现,2015年准备为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投入5000元以上的家长占到40%,而相比去年仅为24%。其中有9%的家长愿意投入2万元以上用于孩子的英语教育,相比去年4%有所提升。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调查发现,认为孩子在5岁之前学英语的家长占4成,而6成家长认为孩子应该5岁以后再学英语。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太小,学习母语尚未完全成熟,此时接触英语恐怕难有效果,又会为孩子增添学习负担。

选择少儿英语培训,班级人数是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近5成(49.68%)的家人认为,班级人数应该在5-10人,近3成(28.08%)的家长认为5人以下最好。而选择15人以上的家长,只有5.59%。

由于80后的年轻父母渐成"气候",家长本身的英语水平相比以往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父母们在日常对话中,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根据调查显示,有44%的家长表示通过日常会话来了解孩子的英语水平。

2015年一些培训机构纷纷进入在线少儿英语领域。根据调查发现,有6成多(68.23%)的家长愿意为孩子选择在线少儿英语培训。这对于众多做在线少儿英语培训的公司,是个利好消息。

在选择在线少儿英语培训时,家长最为关注的因素是互动性,占到56.67%。其他因素依次是:教材设置、课程价格、外教、课件精美度。由此可见,如何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是广大在线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尤其需要重视的。

早期教育

给孩子找“伴儿”

与前几年早教班大热相比,今年早教市场略有降温。近一年内,参与调查的六成家长没有为孩子报名早教班。随着二胎政策的颁布,早教行业引来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二胎政策将助力我国早教行业的新发展。

调查显示,家长们倾向于孩子年龄偏大一些再选择早教学习。有1/2的家长会在孩子3岁以后再考虑报早教;有14.8%的家长选择在1岁-2岁期间为孩子报名。而1岁以下孩子的家长仅占到7.09%。

对于报名早教班的目的,大部分家长们是为了能够给孩子找到“伴儿”,近六成的家长出于“希望孩子能和同龄孩子在一起”的目的才给孩子报名。

调查显示,家长们选择早教的考量标准多样化。其中19.48%的家长认为师资是最重要的考量标准,另有19.05%的家长认为离家近很重要,有18.44%的家长比较看重早教机构的授课方式。同时,分别有11.68%和10.14%的家长看重硬件环境以及品牌效应。而主要考虑价格因素的家长只占到了8.79%。

早教最初出现在中国市场是通过国外品牌的进驻。而近几年,国内早教品牌也在不断发展,并与国外品牌共同占据半边江山。越来越多的家长们不再“崇洋”,调查结果表明,只有31.58%的家长倾向于选择国外品牌。

在之前的调查中,虽仅有8.79%的家长会将价格作为选择早教班的依据,但该调查项显示,早教班的价格决定家长是否为孩子报名。有43.42%的家长认为每学期学费在2000元以下是能够承受的最高价格,31.58%的家长承受力在2000-4000元之间,13.68%的家长能够承受4000-6000元的价格,而仅有11.32%的家长可以承受每学期6000元以上的学费。

职业教育

在线学习方式受欢迎

职业教育为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等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来国家发布的各项利好政策,职业教育的优势被进一步发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政策也使得职业教育行业的发展进入大好时期。

在各职业培训类别中,选择学历认证类的人数最多,比例超过四分之一,达到26.95%。这说明很多人希望通过职业培训的方式获得学历认证。此外管理类及财务类课程也比较受欢迎。

总体来看,用户对每学期课程价格可以接受的范围稳定在中低水平,选择500-4000元这个区间的用户比例超过六成,达到60.48%,而选择500元以下的用户仅占一成。这说明一方面用户大都愿意付费参加职业教育,另一方面用户不愿为职业教育投入太多资金。

在授课方式方面,面授最受用户青睐,所占比例达到38.43%;同时,选择面授与网络学习结合的消费者也占到了32.1%。另外受学习时间、地点及价格的影响,有近三成用户选择各种网络课程。在线职业教育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迎合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调查显示每周参加职业培训时间达到3-6小时的用户比例最高,达到37.55%,但也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用户每周参加培训时间不足3小时。

4.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 篇四

“数字故事”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编写教学故事,把传统讲故事的艺术与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在一起,整合文字、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故事教育,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内在情感,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数字故事已逐渐成为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者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信息化教学的策略和技能,应用在学科教学、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育资源建设、工作总结、行政会议等各个方面,在国内外逐渐流行。

为了帮助新一代教师学习掌握数字故事的设计。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全国数字故事高级培训班,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技术操作培训,帮助参训教师尽快掌握数字故事的设计理念、技术、艺术,辅导参训教师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组织的全国比赛。

培训时间:1天

培训地点:待定

培训模块:

(1)上午:数字故事与教学应用

(2)下午:数字故事的开发技巧与资源

培训参观活动:待定

主讲教师:

5.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 篇五

会议及征文通知(第一次)

各理事单位、各位会员:

伴随着新修订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的出台,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进一步走向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与教育信息化整体的转段、升级是相辅相成的。2018年是教育信息化2.0元年,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实践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强音。在这个大背景下,根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章程关于学术会议的相关规定,经商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将于2018年7月13-15日(7月13日报到)在太湖明珠江苏无锡召开,由江南大学承办,主题为“教育信息化2.0:愿景与路径”,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及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等届时参会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江南大学 协办单位(拟邀请单位):

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

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社 远程教育杂志杂志社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

二、会议形式

会议形式为嘉宾报告、大会报告、专题研讨和论文发表等。

三、会议征文

会议接收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的学术论文投稿,录用文章将收入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展

(2018)》。

会议征文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投稿人

(1)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原则上应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非会员作者可以临时作为会员加入;

(2)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至少提交一份稿件,常务理事单位至少提交两份稿件(其中一篇作者包括常务理事本人)。

2.投稿时间

(1)论文投稿截止时间:2018年5月20日(2)论文录用通知时间:2018年6月10日 3.稿件基本要求(具体格式要求请见附件)(1)必须是作者尚未正式发表的研究所得和成果;(2)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图文表清晰;(3)论文正文限5000-6000字以内(含图表)。4.会议征文主要专题

• 专题一: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 专题二:核心素养与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 专题三:智慧学习环境与未来学校 • 专题四:“互联网+”与深度学习• 专题五:人工智能及教育应用 • 专题六: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 专题七:教育机器人与创客教育 • 专题八: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

5.征文方式

会议论文征文由专委会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负责,征文通过网站投稿,网址:https://sxps.syjs.cn/callforpaper 欢迎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一线教师、教育信息化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关注与参与!

会议有关事宜请浏览会议官网(http://ite2018.jiangnan.edu.cn)或与会议秘书处联系。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秘书处: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技术系

会务咨询:***(王靖)投稿咨询:***(权国龙)联系邮箱:ite2018jnu@163.com 会议qq群: 524125825(用于过渡,便于加微信群)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8年3月30日

附件一:会议征文格式要求与规范

一、论文采用Word文档,插图请提供tif格式黑白文件,精度为300dpi。来稿要经过有关专家审定后方能决定是否录用。

二、论文内容(按顺序)包括:题名(20字以内为宜),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含地区名称和邮编),中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正文,参考文献(一般10条以内),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基本一致,包含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并在文稿首页页脚处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出生地、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论文属何项目、基金资助来源,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合同编号。

三、正文每页分两栏,栏宽及其间距默认即可。每页约44行。

四、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少于250字),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必要时可适当加长英文摘要的篇幅,也采用第三称表述。

五、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表中选取,未被词表收录的词如果确有必要也可作为关键词选取。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六、文中图、表要符合国家规范,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插图限8幅以内,照片应选清晰的黑白照片,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写清楚,标目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一般不用中文表示)。文中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不划竖线。附表限4个以内),表中的内容切忌与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七、论文字体使用要求:标题三号字(黑体),小标题四号字(黑体),正文五号字(宋体)。正文(含图表)中所有物理量(用斜体)和计量单位(用正体)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易混字母应标注清楚。

八、论文章节编号格式如下:一,(一),1,(1),①,a等。

6.2018年中国旅游日活动方案 篇六

各县(区、管委会)旅游局:

为迎接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的到来,充分展示我市全域旅游专项行动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全域旅游美好生活”,现将2018年中国旅游日xx分会场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旅游休闲意识,激发大众旅游热情;倡导文明旅游,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传承文化、提升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旅游、参与旅游、支持旅游、推动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活动原则

(一)广泛参与。

注重发挥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和广大游客参与“中国旅游日”活动的积极性,突出活动的大众化、群众性特点。

(二)公益惠民。

调动社会资源,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措施,推出各类旅游公益惠民措施和促销活动,使“中国旅游日”活动更多地惠及民生、惠及百姓。旅游日当天九鲤湖、菜溪岩、仙水岩、麦斜岩、九龙谷、瑞云山景区首道门票免费向全体市民开放,5月20日以上景区门票五折。

(三)突出主题。

紧紧围绕“全域旅游

美好生活”主题口号,结合“妈祖圣地

美丽xx”品牌宣传,举办有特色的旅游纪念活动,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四)形式多样。

鼓励旅游企业在5.19旅游日前后推出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力大、形式多样的活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等手段扩大活动效果。

三、活动口号和主题

2018年宣传口号:“全域旅游

美好生活”

四、中国旅游日xx分会场主题宣传活动

1、现场宣传。5月18日上午,在秀屿土海湿地公园举办2018年中国旅游日xx分会场主题活动,展示xx特色旅游产品,分享美丽xx故事。

2、活动宣传。“爱生活

爱旅游”xx旅游发烧友电视大赛开赛。

3、媒体宣传。联合xx电视台、湄洲日报推出“全域旅游美好生活”旅游日专栏,配合我市各主要新闻媒体开展深度专访,充分展示我市全域旅游专项行动所取得的成效。

4、广告宣传。以宣传广告牌为载体,鼓励支持各景区在公路沿线、车站、市区中心等位置,制作旅游广告牌进行宣传。

5、网络宣传。通过xx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移动短信等平台发布旅游日活动方案及旅游日活动新闻。

6、企业宣传。在酒店、景区、旅行社等发放xx旅游宣传材料,鼓励旅游企业实施定点宣传,开展宣传促销活动。

各县(区、管委会)旅游局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中国旅游日”活动工作方案,明确辖区内“中国旅游日”当日宣传活动情况及惠民措施。要充分利用“中国旅游旅游日”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开展旅游市场拓展工作。要做好“中国旅游日”活动

7.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 篇七

研讨会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总裁李兴植、世界教具联合会执行主席比特·朱斯特、中國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瀛分别做了题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仪器”“中国教仪企业如何进入国际市场”“中国教仪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建议”的讲话。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发展“施河论坛”在昆山举办

8.2011年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 篇八

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积极改善旅游接待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有效克服通货膨胀、突发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影响,紧紧抓住节假日和各种节庆活动等契机,实现了持续快速有效的发展。

发展持续快速有效

根据全国A级旅游景区统计管理系统中各地上报的景区数据,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达到25.54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门票收入达到1149.94亿元,三项指标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报告指出,全国旅游景区发展主要取得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就:

1.旅游景区日益成为带动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主体,其地位进一步增强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旅游景区20976家,其中,A级旅游景区5573家。旅游景区已成为居民旅游消费的热点之一,景区收益不断增加。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5.54亿人次,平均每人到景区游览约2人次;营业收入达到2658.60亿元,在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提高。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和综合营业收入增长均超过20%,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全国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行业,旅游景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2.旅游景区发展越来越成熟,精品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国旅游景区的中坚力量

报告显示,从景区接待游客、营业收入、门票收入三项指标看,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稳定,精品旅游景区成为我国A级旅游景区的中坚力量。

从接待游客数量看,5A级旅游景区年平均接待数量最多,是我国A级旅游景区的优势产品;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总量最多。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5.54亿人次。其中,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53亿人次,占A级旅游景区接待总数的21.71%,平均每家景区接待游客392.20万人次;4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1.88亿人次,占A级旅游景区接待总数的46.64%,平均每家景区接待游客84.92万人次。

从营业收入看,4A、5A级旅游景区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比例达到8成多。其中,4A级旅游景区更是游客接待的主体和消费热点。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实现营业收入2658.60亿元。其中,5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413.94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15.57%,平均每家景区营业收入2.9417亿元;4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1744.84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65.63%,平均每家景区营业收入1.2562亿元。

从门票收入看,4A、5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比重较高,占全国A级景区的78.83%,4A、5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主体支撑。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1149.94亿元。其中,5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158.53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13.77%,平均每家景区门票收入23102.65万元,一些重点景区如故宫2011年门票收入达到5.9亿元;4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747.96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65.06%,平均每家景区门票收入5346.33万元。

3.全国A级旅游景区各季度发展均衡,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报告指出,从接待游客、营业收入、门票收入三项指标看,全国A级旅游景区各季度发展虽然略有差异,第3季度略高于其他季度,但总体发展较为均衡,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波动。

报告显示,游客接待量方面,四季度游客接待量分别占全年接待量的21.22%、26.37%、28.91%和23.49%。营业收入方面,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占全年总量的20.69%、26.83%、29.08%和23.40%。门票收入方面,四季度门票收入分别占全年总收入的20.35%、26.30%、28.71%和24.64%。

4.景区发展空间逐渐拓展,新兴、新型旅游景区不断涌现,并形成新的热点景区

如新疆阿克陶县克州冰川公园景区2011年门票收入为3.12亿元,排在全国第8位,浙江金华市浦江仙华山景区和台州市玉环县大鹿岛景区2011年门票收入分别为2.31和2.30亿元,分别排在第14、15位。此外,文化类、体育运动类、温泉度假类、商业类和复合型景区不断涌现,拓展了景区发展的空间。

5.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景区接待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旅游景区,老景区提升改造,新景区不断建设,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景区的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旅游景区管理理念和服务素质的提升及景区服务项目的完善,为全国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创造出有利的发展空间。

旅游景区发展仍有不足

虽然旅游景区发展取得了快速持续有效发展,但是其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挑战。

1.旅游景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精品旅游景区总量供给不足,容量压力加大

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规模前50位的基本上都是4A、5A级旅游景区,平均接待规模达到752.52万人次,最低也达到423.82万人次。前8位A级景区,接待规模都超过了1000万人次,精品旅游景区数量较少,造成精品旅游景区容量压力加大。

从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来看,5A级精品旅游景区平均接待人次最多,供需矛盾最为突出,容量压力最为严重。我国高等级精品旅游景区总量数量不足,尤其是5A级旅游景区的总体数量与日益增加的游客数量相比存在着供给不足。

2.旅游景区发展还存在门票经济特征突出、综合带动性不强、依托景区的目的地整合度不够等问题

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1149.94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43.25%,门票收入依然是A级旅游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重较高,说明我国A级旅游景区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仍然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景区的盈利模式单一,过度依赖门票经济,旅游景区的产业体系不完善,围绕景区、城市、目的地的旅游产业集群尚未成熟。旅游景区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与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3.精品旅游景区总量偏少、等级旅游景区发展不平衡也是全国旅游景区发展的短板之一

报告显示,全国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中,各等级A级旅游景区发展数量两极分化,5A、1A级旅游景区总量偏少,2A、3A、4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A级旅游景区的接待主体。5A级旅游景区130家,占A级旅游景区2.33%;4A级旅游景区1814家,占A级旅游景区32.55%;3A级旅游景区1840家,占A级旅游景区33.02%;2A级旅游景区1661家,占A级旅游景区29.80%、1A级旅游景区128家,占A级旅游景区2.27%。

4.旅游景区面临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主要以自然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为主,占全国各类旅游景区的41.82%,传统观光型景区仍是旅游景区的主体。截止2011年底,各类旅游景区中,自然景观类景区4801家,占各类旅游景区的22.89%;历史文化类景区3971家,占各类旅游景区的18.93%;而度假休闲类景区2144家,仅占各类旅游景区的10.22%;主题游乐类景区970家,在各类旅游景区占比重还不足5%,仅为4.62%;博物馆类景区1716家,占各类旅游景区的8.18%;乡村旅游类景区4980家,占各类旅游景区的23.74%;工业旅游类景区687家,占各类旅游景区的3.28%;红色旅游类景区1280家,占各类旅游景区的6.10%;科技教育类景区302家,占各类旅游景区的1.44%;其他类型景区125家,占各类旅游景区的0.60%。

报告指出,2011年乡村旅游类和度假休闲类旅游景区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科技教育类、工业类和主体游乐类等类型的旅游景区数量偏少,发展仍显不足,各类型旅游景区发展不均衡。

5.旅游景区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报告显示,从景区分布方面看,大体量精品旅游景区集中分布在东部。2011年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3319家,接待游客15.21亿人次,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总数的59.56%,平均每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73.98万人次;中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1124家,接待游客5.15亿人次,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总数的20.16%,年均每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56.91万人次;西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1130家,接待游客5.18亿人次,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总数的20.28%,年均每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4.95万人次。

从接待游客数量方面看,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过1000万的8家景区中,东部地区6家,中、西部地区各1家;过500万的35家景区中,东部地区23家,中部地区9家,西部地区3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前50名排序汇总中,东部地区旅游景区36家,中部地区旅游景区12家,西部地区旅游景区有6家。

从营业收入方面看,区域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差异明显。2011年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1823.66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68.59%;中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545.09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20.50%;西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289.85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10.91%。

从门票收入方面看,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比重较高。2011年东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794.05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65.14%;中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210.86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18.34%;西部地区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145.03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的12.61%。

旅游景区仍将快速发展

报告还对2012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发展态势和重点工作进行了分析。

根据分析,2012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全年A级旅游景区的接待游客有望突破30亿人次,景区营业总收入将达3100亿元,门票总收入将达1300亿元。

对于这样的判断,报告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

一是旅游需求继续快速增长。

2012年,我国经济仍将呈现增长较快、价格稳定、效益良好的发展局面,居民可支配性经济收入仍将持续增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仍将持续高涨,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核心吸引物和重要目的地,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二是外部交通条件持续改善,尤其是以景区为依托的旅游公路、支线机场和铁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客观上对旅游景区接待规模与人数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

三是旅游景区软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必将提升旅游景区的品质,改善旅游景区的服务项目,提高旅游景区的员工服务水平,迎合和满足各类游客的服务需求。

四是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长,接待能力持续提高。从近两年的景区投资数据分析,旅游景区是旅游行业投资的热点领域。随着很多新建景区或者改扩建旅游景区的投入运行,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长,接待能力不断提高。

五是旅游景区对国际经济因素和国际游客的起伏跌宕不敏感。据估计,旅游景区游客构成中我国民众的比例应该在90%以上。考虑到城市化的发展使我国每年有2000万左右的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的旅游大军补充新的力量,因此,旅游景区接待也主要是瞄准国内民众,对国际因素和国际游客不是很敏感。

对于2012年全国旅游景区工作重点,报告也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9.2000年中国通信学会大事记 篇九

1月11日

民政部在中国社会报上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团体核准登记公告(第5号)”中公布:中国通信学会登记证号为3552。

1月11日

我会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办了主题为:“未来电信”的中芬电信研讨会。此会是受信息产业部外事司的委托,为配合芬兰交通与通讯部部长访华活动而举办的。

1月26日

中国科协五届五次全委会会议上对25个全国性学会进行表彰,中国通信学会获中国科协先进学会称号。

1月28日

四届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宋直元理事长主持会议,18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科协五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原则通过了1999年工作总结和2000年工作要点。

1月28日

我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新春联谊会,学会常务理事和部分通信界专家、有关领导共40人出席了会议。宋直元理事长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善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朱高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大、总参通信部原副部长杨千里等在会上发言。

3月14日—16日

《第二届中国国际接入网技术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科技司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IIR国际会议机构承办。国内外350多人参加了会议。宋直元理事长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常小兵副局长致辞,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周宝信副局长和科技司张新生代表闻库副司长分别就我国接入网建设和科研成果等作了专题报告。中外方共30 多位专家作了报告。中外运营商各自介绍了本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设备制造商介绍了新的技术动向和新的设备,并在附设的展览会上展示了有关产品。

3月15日

本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主题是:“明明白白消费”。我会根据信息产业部办公厅、电信管理局、科技司的要求,根据中国科协的指示精神,积极参与了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与各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咨询服务活动。

我会分别组织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吉通公司以及在北京的分公司等电信企业,在信息产业部门前举行了“明明白白消费—2000.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当天上午,有近千人参加了这一活动,发放科普技术宣传资料数千份,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3月17日

中国科协转发科学技术部《关于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十四家单位举办境内国际科学技术展览主办单位资格的批复》,经科技部研究、批复,同意授予中国通信学会具有举办境内国际科学技术展览主办单位资格。

4月5日-7日

邮政通信委员会在大连召开了“邮政经营经验交流与业务发展研讨会”。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38篇,择优入选60篇在会上交流,其中18篇在大会上宣读,其他在分组上进行交流。会议针对制度改革、增收节支、减员增效、承包经营及发展各类业务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研讨。

会议得到国家邮政局的重视与支持。会前刘立清局长作过批示,要求研讨会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研究战略性问题,也要讨论当前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

4月22日

应中国科协邀请,以香港工程师学会陈永福先生为团长的11人代表团访问了北京。在京期间,代表团拜访了中国通信学会。邓震垠秘书长会见了陈永福先生及代表团成员。双方就在香港举办“第二届国际传输与交换学术会议”,以及加强两个学会间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会谈。代表团还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北京电信管理局和北京邮电大学。

4月28日-29日

由中国科协和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协办的《资讯科技产业合作论坛》在香港召开。三个学会分别主持了有关专题的讨论,并组织了内地有关单位人员近30人出席论坛。中国科协书记处徐善衍书记、中国工程院朱高峰副院长、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宋玲司长作了报告并参加了论坛,我会学术部张钦森主任作为组织委员会委员出席论坛。

5月3日-5日

“第二届亚太地区环境电磁学学术会议-CEEM’2000”在上海举行。邓震垠秘书长主持会议开幕式,大会主席高攸纲教授介绍会议组织情况,宋直元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林金桐校长、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张维华副局长、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杨千里教授出席会议开幕式,宋理事长和张副局长在开幕式上致辞。

来自中国、美国、印度、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德国、芬兰、瑞士、瑞典、波兰、意大利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20多位论文作者出席了会议,宣读论文90余篇。会议就电磁兼容对通信业、计算机业的影响,电磁学理论、电磁兼容的测试,电磁学对环境的影响等最新状况进行了研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会议附设了展览,30多家厂商参加了展览,这次会议与展览结合的形式是很成功。

5月16日-18日

通信电源委员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TelePower2000技术交流会”,与会代表64位,发表论文22篇。邓震垠秘书长出席会议并作了“中国通信业的发展、回顾和展望”的专题报告,会议着重交流了通信电源系统、高频开关电源、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油机发电机和动力监控系统方面的技术等。

此次会议与其他协会举办电源展览同时举行,展出面积约6000平方米。

5月17日

今天是第32届世界电信日,其主题是:“移动通信”。信息产业部发文明确:今后世界电信日活动由信息产业部主办,部电信管理局负责组织协调,由中国通信学会承办。

“第32届世界电信日纪念会暨移动通信发展报告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出席并致词,宋直元理事长、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领导施凤海以及铁道部、总参通信部及相关部委通信界的学者,各移动通信的研发、运营、设备制造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工程技术人员300多人参加了纪念活动。会场外还举办了十几家企业的小型展示活动。会议印发了第32届世界电信日报告文集。

5月19日—20日

中国通信学会西门子移动通信用户协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海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陈素贤担任本届理事长。邓震垠秘书长出席会议并就我会用户协会的工作做重要讲话,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就开发TD—SCDMA等情况作了技术报告。

5月20日—22日

中国通信学会诺基亚移动通信设备用户协会在郑州市召开会议。会议就有关移动通信工程建设、网络运行及市场经营等方面进行了交流。电信重组后,北京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董会义担任该用户协会会长。

6月6日—7日

中国通信学会EWSD程控交换机用户协会在大连市召开第一次理事会议。山东省邮电管理局左迅生局长担任会长。中国通信学会赵治安副秘书长出席会议。

随后,在11日—13日召开用户大会,就维护运行等经验进行了交流。

6月14日

四届十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在京召开,宋直元理事长主持会议,22名常务理事出席会议。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刘阳生到会传达部党组意见,推荐原邮电部林金泉副部长为第五届理事长候选人选,推荐刘彩同志为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候选人选,推荐胡伟义同志为副秘书长候选人选。会议听取了邓震垠秘书长关于五大筹备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经审议,原则通过了工作报告、章程修改草案、理事选举办法,通过了五大主席团建议名单、五届常务理事会组成名单和名誉理事长、名誉理事、荣誉会员建议名单;学习了中国科协关于开展评选、表彰“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工作的文件,责成学会秘书处会后以通信的方式通过“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审小组名单和推荐候选人名单。

3月—6月

按照信息产业部党组“三讲”教育的部署,学会办事机构于2000年3月初至4月底和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在局级和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进行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6月22日-23日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与我会联合组织了中法电信管制法规研讨会。中法双方60余名政府官员及企业代表出席了研讨会,就两国电信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7月10日-11日

我会和国际会议机构(IIR)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宽带网与多媒体通信高级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电信运营商、有线电视公司、计算机网络公司的3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宋直元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致辞,40余位国内外专家应邀作了专题报告。

7月13日-14日

中国通信学会与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国际移动数据与因特网技术高级研讨会”。会议旨在了解国外相关技术的进展,促进我国自己的移动数据与移动因特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宋直元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来自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设备制造、研究机构的300余位代表与特邀报告专家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就移动数据与移动因特网技术、业务的现状、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达到了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目的。

会议得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公司、中国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公司、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中国东方卫星有限公司的支持。

7月18日-19日

中国通信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是在通信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我国通信业改革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副部长张春江。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常志海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通信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宋直元所作的工作报告和修改后的《中国通信学会章程》,民主选举了第五届理事会理事161名,在五届一次理事会上选举产生了由55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林金泉当选为理事长,刘彩、张海涛、武士雄、徐小岩、龚克当选为副理事长,刘彩同时当选为秘书长。会议通过了决议。会后举行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受到与会者的欢迎。

7月21日

学会以〖2000〗14号“关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学会挂靠问题的通知’’下发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学会,经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领导协商,为尽快恢复各地通信学会工作,同意将地方通信学会挂靠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公司。

8月2日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北京声讯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移动商务(中国)论坛”在北京人大会堂举行。信息产业部、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证券、旅游等率先开展移动商务的行业以及无线互联基础运营商、相关设备制造商等200余人参加会议。论坛主要议题:移动商务的概念界定、WAP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我国移动网络平台技术发展计划、网上银行与证券行业管理政策以及网络安全等。

8月15日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大唐电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TD-SCDMA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近300多人参加了会议,国外一些公司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致辞。

TD-SCDMA标准是在国家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我国自主研究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技术接口技术规范,被国际电联接纳并获得通过。这是我国通信史上的第一次,充分说明经过近十年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TD-CDMA技术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司所接受,有的国外公司已开始与我国有关部门开始合作研究和开发。

8月21日-25日

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合作举办的“第16届世界计算机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规模数千人。江泽民主席出席了会议并致词,吴邦国副总理、吴基传部长及相关部委领导出席了会议。

本届大会由8个相关专业学术会议组成,其中“中国国际通信学术会议-ICCT’2000” 是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举办的,共录用论文400余篇,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480余人。

8月29日

受航天通信科技公司委托,我会在北京广州大厦举办了“CB-ACCESS宽带接入设备研讨会”。来自信息产业部各司局、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外交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北京电信、铁道部、电力公司、中国广播通信卫星公司、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等单位的150余位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研讨会,对CB-ACCESS宽带接入设备进行了研讨。

9月12日

受阿尔卡特公司电缆与部件分部的委托,我会在北京广州大厦举办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阿尔卡特光缆及部件研讨会”。来自信息产业部各司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北京电信、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外交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北京邮电大学、铁道部、电力公司等单位的180余位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研讨会,对阿尔卡特光缆及部件进行了研讨。

9月14日-15日

我会在北京召开了“无线因特网与移动数据国际研讨会”,250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30多位代表到会发言。

9月16日-20日

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第二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我会作为协办单位为年会组织推荐了8篇论文,论文作者均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近2000位代表参加了年会。

9月21日

受阿尔卡特公司电缆与部件分部的委托我会在上海美丽园大酒店举办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阿尔卡特光缆及部件研讨会”。来自上海电信、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中国网通上海分公司、中国吉通上海分公司、上海移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地铁、华东电力局等单位的160余位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研讨会,对阿尔卡特光缆及部件进行了研讨。

9月26日-28日

我会与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科技司在京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IMT-2000与3G移动通信国际论坛”。800余位国内外代表出席了论坛。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中国通信学会林金泉理事长、信息产业部邮电科技委宋直元主任出席了会议。

本届论坛是在国际电信联盟通过一系列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后,在国内举办的一次重要的国际技术交流活动,因此,得到了国际电信界的积极参与,爱立信、富士通、郎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公司的专家到会发表其研发成果,部分国外电信运营商的高级管理者也应邀出席交流。代表们普遍认为:论坛的及时召开对我国电信运营业了解、借鉴国外同行在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过渡时期的思路、设想与规划,对设备制造业掌握国际相关技术研发趋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9月26日

由中国光学学会发起,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兵工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支持的“激光诞生四十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科学会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同志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各界人士500多人出席了纪念报告会。中国通信学会原理事长宋直元为纪念大会副主席,学术部主任张钦森为组织委员会委员。会议还出版了纪念画册。

9月28日-29日

由香港工程师学会主办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学术会议”在香港举行。该会邀请中国通信学会原理事长宋直元担任合作主席,并通过我会邀请两位专家出席会议并演讲。我会组织推荐了北京邮电大学吕廷杰教授及中国联通李正茂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论文。宋直元同志因公未能出席会议。

10月19日-22日

中国通信学会电磁兼容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湖南省电磁兼容学会、湖北省电磁兼容学会在湖南张家界联合召开了“2000年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70多位代表与会,会议录用论文86篇。大会主席高攸纲教授介绍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2000IEEE国际电磁兼容会议的情况及国际电磁兼容的发展趋势。有四位专家作了大会报告,然后分组交流。主要内容涉及电磁环境与生态效应、电磁兼容分析与测试、雷电防护与接地、工程设计与应用等。会议评选出11篇优秀论文,其中70%为青年专家所撰写。

10月20日-21日

“第三届中国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高级研讨会” 在北京召开,来自欧、美及亚洲的国外生产运营及科研单位近100名代表出席会议,国内相关单位与会代表400人。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词。30多位代表作大会演讲。会议期间附设了小型展示会。

10月22日-26日

通信线路委员会召开的“2000年光缆电缆学会年会”在深圳举行。宣读论文60多篇。通信线路委员会委员以及相关科研、生产、经销、运营单位的代表1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的特点是把科、工、贸及运营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多方的交流机会,使参会代表各得其所。

10月24日-25日

受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委托,我会分别在北京广州大厦和京港中心举办“中美电信法规论坛”。信息产业部各司局、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外交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北京邮电大学、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吉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北京电信、铁道部、电力总公司、中国广播通信卫星公司、中国东方通信卫星公司等300余位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出席,对中国电信条例、中国加入WTO后对美国企业的影响等热门话题进行了研讨。10月27日

为纪念中国与芬兰建交50周年,信息产业部和芬兰驻华使馆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联合举办了“信息社会专题研讨会”。中国通信学会作为协办单位承办了此次会议。近300名中外代表参加了会议。芬兰交通与通讯部部长奥利帕卡?海诺能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词,欢迎来宾和出席会议的代表,并就未来通信发展作了展望。信息产业部吴基传部长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吴部长对双方在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介绍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展望。会议代表还听取了芬兰有关公司专家的专题报告。

10月30日-11月2日

由中国通信学会、韩国通信学会、日本电子信息通信学会共同发起的“亚太通信学术会议(APCC)”在韩国汉城召开。大会主席、韩国电信总裁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该会第五届国际指导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通信学会常务理事邓震垠教授和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牛志升教授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8篇,录用292篇,注册登记的有255篇,分成53个小组交流。通过投票选出4篇作为获奖文章,颁发了奖金及奖状。来自亚太地区的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10月31日晚,召开了国际指导委员会会议,邓震垠教授以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APCC’1999组织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向会议作了APCC’1999的会议总结和财务报告。会上,清华大学牛志升教授当选为第六届国际指导委员会副主席。

11月15日-17日

由中国通信学会和国际流量大会联合组织的“第三届国际电信网络与流量学术会议”(ISTN’2000)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丹麦、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法国、英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发表论文90多篇。

11月19日-20日

无线通信委员会在西安召开了“全国无线通信学术会议”。会议由西安邮电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承办。130多人参加会议,发表论文80多篇。会议研讨的内容涉及数字移动通信技术、CDMA多址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与智能无线技术、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与无线ATM技术、扩频通信电子对抗、个人通信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等。

11月21日-22日

自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加强向领导干部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的要求以来,我会已经连续六年举办由国家各部委司局级领导干部参加,旨在向领导干部普及宣传信息通信新技术和新业务的“电信新技术新业务高级研讨会”。今年的研讨会是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将国民经济信息化这一课题作为独立一章,写入指导十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系统论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与传统产业关系,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论述之后举办的。会议得到信息产业部领导的支持,张春江副部长在开幕式上作了报告,国家三十几个部委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电信管理局以及各大电信公司的领导、专家在会上介绍了当前国际、国内电信新技术新业务的最新发展。

11月21日-23日

中国通信学会数据通信委员会、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和广东通信学会在广东珠海市联合举办了“第十届全国数据通信学术研讨会”。13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15篇,经评审录用88篇,并印制了论文集。会议主题是“新世纪的Internet与电子商务技术”。会议除专家报告、分组交流外,还邀请了广东电信公司、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戴尔计算机(中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家到会作报告。会议评出六篇优秀论文,并颁发了证书。

11月23日-25日

中国通信学会和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联合在北京主办“通信运营业管理和新业务国际论坛”,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世界》、部电子信息中心承办会议。来自运营部门、设备制造、科研设计等部门的代表近300人出席了会议。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彩,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周宝信、王秀军副局长,以及中国通信学会胡伟义副秘书长、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常小兵副总经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鲁向东副总经理、北京首信集团公司杨廉斯总经理等主持会议或演讲。日本NTT DoCoMo株式会社、AT&T、麦肯锡公司、法国电信等国外公司参加了会议并作了专题报告。会议就有关如何规范通信业市场管理、企业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改革思路、运营企业如何建立高效人才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11月28日-30日

“第二届中国国际卫星应用大会” 在深圳召开,会议规模450人,其中国际组织、外国公司代表近100名,中外参展商23家。大会探讨了卫星行业的发展状况、趋势和热点问题,对卫星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见解和解决方案。

11月29日-30日

由信息产业部和美国驻华大使馆支持,国际移动通信产业协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协办的“第五届国际移动通信产业协会(CTIA)全球总裁论坛”在北京召开。此会是国际移动通信产业协会(CTIA)每年的例会。我国政府高级官员和电信运营、设备制造业的高级管理人员50余人与40余位国外相关公司的总裁或副总裁与会。信息产业部张春江副部长接见了以CTI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韦利先生为首的部分国外代表,并在开幕式上致词。信息产业部政策法规司刘彩司长、外事司赵新通司长、综合规划司戴爽司长、信息化推进司宋玲司长、电信管理局韩夏副局长等陪同接见并出席了会议。刘彩、戴爽、韩夏、张新生处长(代表闻库副司长)均在论坛上发表演讲。论坛重点讨论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机会、无线科技解决方案、移动路径和互用性、全球市场前景和经济增长、全球无线电会议频谱问题一体化、无线通信端口发展与应用、移动通信商务、贸易和金融服务、无线通信成功案例、全球无线通信合作的可能性等八大问题。

28日晚,美国大使馆公使代表普鲁厄大使在大使官邸举办招待会招待中外方出席论坛的代表,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出席招待会,并致答谢辞。

12月12日

与美国Netro合作举办“LMDS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研讨会”,近300人出席了会议。

12月15日

根据中韩两国电信部长工作会议的要求,由中韩两国通信学会合作举办了“中韩CDMA研讨会”,250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韩国生产、运营单位的代表约60人。信息产业部娄勤俭副部长和韩国信息通信部金东善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11月-12月

上一篇:中医医院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查情况报告下一篇:鼠标?什么是人体工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