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2024-06-27

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精选10篇)

1.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篇一

3、结题阶段(年9月―11月)

课题组成员总结,学生典型总结、课题目标与效果全面总结。

发挥广大师生潜能和教育资源优势,课题组成员对子课题研究的所有相关材料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写出经验总结和结题报告。课题组根据以上的总结,写出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五、 预期课题研究成果

1、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体系,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

2、 形成有价值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对本地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3、 完成研究报告。

4、 课题组成员的论文提升高度,形成论文集。

六、成果表现形式

探究成果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载体表达出来。可以是“文字

材料”,如:考察报告,实验观察日记,建议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资料、数据,各种活动的记录材料等。也可以是“实物材料”,如拍摄的照片,制作的模型,绘制的地图,设计的邮票,磁卡等。

我们会在上级科研部门和专家组的指导下,群策群力,把我校的课题进行深入探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一切支持。

七、经费预算:3万元

八、保证措施

1、师资保证。进行必要的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各种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选拔典型,推广经验,为研究提供必要的师资准备。

2、经费保证。实验资金专款专用,为本研究提供必要的一切物质条件

3、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教务、教研、安全五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从年龄上看,老中青结合,老教师的阅历、经验,中年教师的睿智、眼光,年轻教师的精力、创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课题组将聘请专家―县教育局教研室为顾问。

4、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总课题组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各子课题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每两周一次。

2.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篇二

1 开发平台及工具

网站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平台下开发,采用Dreamweaver 8.0网页编辑器、Photoshop Cs、Flash 8.0进行图形辅助加工设计。应用Asp动态服务器网页技术进行程序编辑。整个网站采用Microsoft Access 2003数据库管理系统。

2 主要技术分析

网站采用当前主流Browser/Server开发模式,在Browser/Serve的系统中,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向分布在网络上的许多服务器发出请求。Browser/Server结构极大的简化了客户机的工作,客户机上只需安装、配置少量的客户端软件即可,服务器将担负更多的工作,对数据库的访问和应用程序的执行将在服务器上完成。

在Browser/Server三层体系结构下,表示层(Presentation)、功能层(Business Logic)、数据层(Data Service)被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表示层位于客户端,负责显示逻辑,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并将Web服务器反馈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出来;功能层位于Web服务器端,它接受客户端的请求,并向数据库服务器提出相关数据处理请求,最后将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处理的结果传送回客户端;数据层位于数据库服务器端。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Web服务器数据操作请求,对数据库进行增加、删除、查找、修改等相关操作,最后将运行结果提交给Web服务器。

3 总体结构设计

考虑到网站的特殊性,确定网站的主题色定为红色,这样从颜色上也共青团团旗对应,使访问者从视觉上就能明白这是团委网站。网站的首页的背景色是以红色为主白色为辅,整个首页使用的是如图(1)的页面布局格式。主页TOP部分(导航区)在主页和子页面中都是公用的,为了避免重复不必要的工作,首先制作好了一个top.asp文件,在需要的页面中直接使用语句引用改文件。主页的Main部分分为:青春寄语,图片新闻,最新资讯,信息传递,相关链接几个部分。bottom部分包括了版权所有信息,webmaster电子邮件地址以及浏览网站分辨率。

整个网站的页面以层次结构组织(如图2),首先根据功能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以asp和Access数据库实现目标的几个模块,包括“社团风采”,“重大活动”,“信息传递”,“社会实践”,这几块全部置于导航菜单条中。另一部分是以介绍团委各下属机构(各系团总支)、各系学生会和团委各社团为主要功能的页面,它主要为“团委简介”、“学生会”、“社团风采”的子页面。其中“团委简介”、“学生会”除了介绍了校团委和校学生会的情况,还提供了各系的链接。“社团风采”风采介绍了团委下设“动漫社”、“文学社”等8个社团的简介。

4 程序设计开发

我们所采用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语言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服务器端命令执行环境,ASP脚本是一系列按照特定语法格式编写的代码。它作为一种重要的Web开发技术,内含于IIS之中,用户可以轻松地结合HTML页面、脚本和ActiveX组件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有了ASP你就不必担心客户的浏览器是否能运行你所编写的代码,因为所有的程序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

根据网站功能要求,我们建立了#@!date.mdb数据库文件,包含如下四张表文件:

Admin表:用于存储系统管理员信息。

News表:用于存储添加“最新资讯”、“重大活动”等栏目的新闻并对此进行数据删除修改。

网站开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用ASP技术访问ACCESS数据库,下面介绍实现的方法:

1)我们建立好数据库好后,需要建立网站页面与后台服务器的链接,页面名称conn.asp。当需要对程序中的数据库进行操作时,只需要用命令就可以直接调用该程序,打开数据库,提高程序可毒性,同时也提高程序便捷性。代码如下:

2)在显示新闻列表中,为了控制一页显示新闻的标题数,首先使用一条sql="select*from news where n_lb='"&big_news&"'order by n_id desc"语句从数据库中查询到相关的标题,找到然后通过rsnews.PageSize=16语句来控制这一页新闻标题的条数。

3)在后台管理里,管理员可以对数据库进行修改,添加,删除等一系列操作,这几种方法基本相似,这里不一一介绍,只简单的把管理员添加记录Addnew方法展示一下。

5 总结

在开发整个团委网站的过程中,我不断改进出现的问题,完善网站功能,增强网站的安全性。下面是我对这些问题和技术的简单的总结:

1)作为一个站点,它的安全首先建立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之上,在系统安装时我们采用NTFS文件系统用来确保文件的访问权限,由于IIS本身的漏洞,如UNIcode,CGI等漏洞使得用户在获得一定的权限后就可通过Web服务运行程序,达到最终的控制系统的目的。作为系统的漏洞本身,我们应该通过媒体寻找关于已经公布的漏洞的解决方案。除了这些,我们还需要安装防火墙、关闭不要的端口等措施来增加服务器的安全性。

2)为了减少对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的浪费,在编写conn.asp文件代码中,定义一个closeconn的过程,能够及时的关闭链接。

3)在测试网站的过程中打开主页的速度比较慢,在分析和排除了相关的原因,发现原来是主页的GIF动画太多。因为同样尺寸的LOGO,GIF动画的容量有5KB,而静止LOGO的只有3KB。虽然只有2KB之差,但多起来,就会影响下载的速度,所以,如果有些不是必须的,尽量少用GIF格式的动画。

4)由于整个网站的有很多二级页面使用的是同样的字体格式、大小、颜色等,我们制作了一个超文本样式表.css文件,在这些页面中加上如下代码:

来实现调用实现编制好的这个css.css文件,这样不仅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不必要的操作,而且使得我们这个整个网站页面格式整齐。

5)在开发设计新闻列表和留言薄系统中,我们使用了比较流行的动态分页技术,这种技术它的实用性特别强,移植性也很高,可以直接应用到很多系统中。它的代码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6 结束语

团委动态网站在各个学校的实用性很强,我们在开发过程中只要能不断吸取经验和引进新技术,相信随着网站的日益专业化和智能化,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顼宇峰.ASP+SQL SERVER典型网站建设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屈喜龙,李正庚,等.ASP+Dreamweaver开发动态网站实例荟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朱飞,张爱武.高校各院系如何建设自己的网站[J].江苏航空,2002(1).

[4]林爱爱,卢丹,叶琛琰.《树人青年》红色网站建设[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9.

3.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篇三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格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学校的校容校貌,体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从学校领导到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二、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首先,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其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抵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起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我校以“追求高品味,着眼实用性,讲究科学规范,达到合理高效”的原则,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生活、育人的理想场所。

第一,优化校园外部环境。校园环境规划要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角落也不放过,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第二,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黑板都会说话。学校的校训、校风将以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教师的教育品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楼创设“文化长廊”。班级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的班级文化风格,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充分利用好学校的黑板报和每班教室内的黑板报和墙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三,校园广播站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每天中午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愉悦学生身心。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彰显学校育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熏陶人、教育人等功能,是其他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要使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4.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篇四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信息社会、数字时代,许多学校纷纷建立了自己学校的网站。我校本着为“建好学校网站,服务师生应用”的原则于2004年9月建成了学校网站。当我校着手建设网站时,考虑到了以下因素:

1、学校网站是学校的标志,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建立自己学校网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宣传手段。网站的超时空性,不仅让本地区内的人了解学校,更可让世界了解你的学校。又可将学校的工作指导思想、方向、特色及招生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在网上发表,并将学校网址向社会公开,即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又有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

2、目前许多家庭都已具备上网条件,通过学校网站,学校与家长、社会之间,假期学校与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使得家校互动更为方便。

3、学校网站能提供一种教学互动的的全新方式。它可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教研等交流工作,有了全新的方式,不再受课堂与办公室的制约,大大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建立学校网站后,通过使用学校网站可大大推动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专业化发展及促进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网站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分析了目前各学校网站运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1、应用瓶颈:网站建设成了一种学校时髦的包装,建设好了也就用好了,后期没有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与应用,网站成了“样子货”。没有人去使用,又何谈互动?哪里来的促进师生成长呢。

2、技术瓶颈:班级网站建设时,因广大教师不可能熟练掌握网页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大多数班级网站很难成为富有个性、易于互动及方便后期管理维护的要求,这也反过来制约了应用需求。

结从以上各种因素不难看出,学校网站建设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方便师生制作与使用,因此如何建设一个教师和同学都爱用的网站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道难题。

 Blog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其实是Web 和Log的组合词。Web,指World Wide Web,当然是指互联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认为:博客的教育意义在于将互联网从过去的通讯功能,资料功能、交流功能等进一步强化,使其更加个性化、开放化、实时化、全球化,把信息共享发展到资源共享、思想共享、生命历程共享。

blog的优势:

1从内容到形式易于个性化:blog一般都会提供给用户许多模板,通过对模板的简单修改,很快就可以创造出彰显自我个性的网站。

2便于管理,易于查阅:blog是基于数据库支撑的动态网站,读者可以非常方便地对信息进行检索、留言、评价回复,作者可非常便捷地发表日志、管理回复及留言。

3技术门槛低:不需要过多地学习专业网页制作知识,几乎只需像修改word电子文档那样简单就可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网站。同时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使用者容易接受,所以使用者可以是从小学生一直到耄耋老人,自然也就会成为学习者可以终身应用的一个学习和知识管理工具。

4便于共享交流:blog使得用户可以突破个人的小圈子,可以作者与作者之间、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形成头脑风暴,创造出更多的智慧。 Blog应用在学校网站建设中发挥的独特优势

传统建设网站的几大技术手段形式与blog的比较,详见下表:

由此不难看出blog正是集静态html网站的技术要求不高、易于个性化的自主性与bbs的方便管理互动性之大成于一身的一项新的交流方式,难怪它被誉为“互联网的第四块里程碑”。因此我校将blog应用到学校网站中以下途径和形式:

1、应用blog建设班级主页及个人主页。全校所有的32个班级均通过校园blog建立了个性化、互动性超强的班级主页。从开设了校园blog,短短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网站的访问量已经超过了20000人次,日志数量达2090篇,评论数量1333篇,留言总数630个,其中最多的单个班级日志量达183篇,访问次数为4666次。“欢迎光临六(1)班网上的家,这是展示你真我的天地!张扬你的个性,发挥你的潜能吧,相信你一定就是最棒的!”、“欢迎来到三(4)班!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在这里你可以展示自我,在这里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从这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话语就不难看出老师和同学对以blog形式建立的班级网站是何等的喜爱。自通过它班级网站宣传班级文化、突出班级个性、展现学生风采,捕捉学生茁壮成长的足迹,方便地为家长和班科老师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纽带。

2、应用blog开展教学叙事研究。我校已经通过blog架构了“教师成长记录”,设置了“个人档案、教育成果、教育叙事、教育反思、学习资源”等栏目,教师们还可以在自己后台管理中独立设置了许多个性栏目,如“心香一瓣、朝花夕拾、浪花一朵”等等,这样一来既便于对全体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还能够让那些乐于创新的教师张扬个性。通过blog迅速实现了传统教师成长记录的电子化,成为教师学习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现摘录部分章节:

孩子常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出来,在成人眼里不可思议,而当我们问孩子时,孩子说得头头是道。这件事上,如果我没有多问一句:“你喜欢来办公室吗?”还不知道小小的惩罚却变成了助长劣势的火焰。所以无论什么事,我们都要蹲下来看孩子。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要研究孩子的心理。与孩子进行心理的换位,用他们的感情、他们的心态、他们的兴趣,去分析、研究他们的行为。我想只要用心,蹲下来看孩子,用真知去拨动孩子们的心弦,幸福之花将会在班级上处处开放。—摘自“雪一片一片”《蹲下来看孩子》

读着孩子们的日记,我随孩子或同悲、或同喜、或同愁。读懂孩子很难,但读懂孩子却很重要。我想:教育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对孩子的一无所知。孩子的日记让我感受到教育就是一首诗,是这群孩子增添了这首诗的韵味;孩子的日记让我感受到教育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新鲜,是这群孩子让每一缕阳光变得灿烂无比!--摘自江为军《教育的幸福——与孩子同行》

自从有了这个板块后,教师们不断鞭策自已深入的反思,清晰地沉淀学习的路径,记下工作中触发的思考,转录网上许多全新的学习,培养自己积累的习惯,与许多朋友的思想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使自己明显地感受成功的体验与生命质量的提升。

5.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篇五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工作总结

海江中心小学课题组黄向峰

2012.11.30

《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工作总结

海江中心小学黄向峰

一年来,我校在国家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为了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有力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我校“十二五”课题《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与应 用的实践研究》开题了,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进一步推进了远教工作的迅速发展,现就我校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意识,健全保障机制

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会迅速拓展农村教育的时空界限,可以迅速了解国际国内的教育信息,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意识到位

学校努力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意识,通过学习、参观、培训让教师充分感受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着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2、认真组织、精心安排

为了加强学校信息化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组长,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为组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3、经费投入有保障

本学年来,学校投入了一定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确保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到位。学校还保证信息化软件的投入,每年用于购置软件、教师信息化培训、教育教研等方面的经费逐年递增。

4、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为了使远程教育项目工作常规化,从起步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学校依据县教体局及学区安排,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资源使用登记制度、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管理、收集制度及网络的维护等。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奖惩措施,把教师的年终评比、平时的考核与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结合起来,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备若干节课的电子教案,上若干节多媒体课。

二、加大硬件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硬件设备的保障。因此,学校加大对信息化设备的资金投入,确保信息化的进程。计算机教室的更新之后,为教师使用计算机、学习操作计算机提供了硬件保证。这一系列措施都为学校更好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为远程教育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

三、加强软件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开发信息技术课程(1)学科课程

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开齐开好信息技术课,把信息技术课纳入正式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开设活动课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信息技术实践活动,如文字编辑、电脑绘画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让学生上网获取信息,使学生养成上网搜集资料的习惯,自发上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

现代远程教育实施后,学校的资源十分丰富,有教学教育光盘,《师资培训》、《学科教学》等;有卫星数字、视频资源:即空中课堂电视节目、优秀案例、课件制作等;由远教ip接收系统接收的资源。

四、注重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能力

有了优质的资源,不等于就有了高质量的教学,关键还在于能够把优质资源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中。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远程教育知识的培训,学校专门召开了远程教育动员会,从思想上让广大教师了解远程教育,重视远程教育,认识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必要性、现实性及长远性,在使用中体会远程教育实际意义,逐步达到人人爱远程教育、管远程教育,在教育教育工作中离不开远程教育。

我校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培训机制,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落实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学校组织多次大规模的培训,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培训内容尽量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实用技术,让大家尽快进入角色,尽快适应环境,在实践中提高、在应用中精练、在回味中反思。培训内容如计算机基础应用、课件制作、internet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数字校园使用等,从而不断提高全员素质。目前,我校所有老师均能运用远教资源辅助教学,中青年教师大多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和编制课件的能力。

五、加强资源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营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良好氛围

1、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深化远程教育资源应用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拓宽了校本教研的渠道。一方面利用光盘播放让老师观看课堂实录,优秀课例,专家点评,让老师们从中了解到新课标的精神,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另一方面采用边学边练,练中提高的形式,即“上课—听课—议课—观优秀课例—写体会”和“观课例—上课—再观课例—再上课—写体会”既希望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可是,在大家惊叹资源富多彩的同时,却不知该如何将它们应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来强化应用。

2、重视资源的收集,实行科学分类保存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丰富了我校教育教学资源,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开阔了视野,优化了教育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嫩江县“十二五”课题推进会上被选为交流材料受到同仁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将以这次创建为新的起点,努力探索,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不断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真正实现学校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6.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 篇六

实 施 方 案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呈现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总体教学目标,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矫正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规划的实施方案。

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曾明确指出:要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将学校正规课程和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有效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工作重点。

首先,我们要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只有让每一位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才有可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形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现状,对教师进行分层次的培训。通过有计划、分层次、逐级的培训学习,开展中老年教师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力争让所有教师都能够熟练地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课件等资源,并能进一步加工、整合成课件以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其次,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视频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丰富并加强现代教育手段。积极倡导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另外,要积极开展一些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学校教务处及相关领导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负责人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二、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建设

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问题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这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常态性工作,为了能够获得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促进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学校成立了主要领导牵头、教研主任、电教负责人、电教人员、学科教研组长组成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主持开展此项工作,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把学校信息化资源内容分为专题资源和教材资源两各模块。专题资源模块是指教育教学中专门研究或讨论的题目、学科的系列专题等。教材资源模块是指各学科每章节的教学设计、导学案、课件、习题、微课(针对章节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相关材料(与知识点相关的文字、图片、媒体等拓展材料)等。资源类型分为:课件类(含多媒体课件和 CAI 课件)、案例类(包括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各类试题等)、多媒体素材类、文献资料类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类。教师可以通过网上搜集整理、教材配套资料、教师开发制作等方法来获得这些资源的建立。专题资源由专题负责人收集整理上传到网站指定目录,教材资源由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学科教师搜集整理,通过集体备课后上传到相应的科目、版本、年级、章、节。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为广大师生服务,促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优化教学设计的方案

优化教学是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校打造高效课堂办学目标的主要途径。打造高效课堂要求要进一步精细课堂教学,彻底改变课堂上少、慢、差、费的局面。而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要实现高效课堂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是必然的选择。

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选择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优化了这些基本要素和具体操作中的一些细节,课堂教学的效率必将提高。

1.优化教学目标设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领者。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依据,确定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知识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保底目标”的内容人人学会。同时,根据学生的禀赋和个性特征,进行拓展性知识的设计和多层次能力的训练。要克服教学设计中目标虚化现象,使得应该掌握的知识、必须迁移的能力和尽量开发潜力有机融合,目标具有检测的可操作性,达到用设计的目标完全可以评价课堂生成度的要求。

2.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体现“话题”特征。教学内容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情景、特定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引子。要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所谓依据教材,就是要对教材内容中承载的课标要求读懂、读透,明确具体知识和生成要点。所谓不拘泥于教材,就是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设计中还要有“分层设计”理念,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个性特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跳起来摘桃子”的感觉,克服学生的学习倦怠倾向。

3、优化教学结构设计

明确的教学目标、准确的学情把握、适宜的教学内容都要用科学的教学结构来落实。新课程倡导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在进行教学结构设计时,要把内容、能力和潜力的学习和培养,尽可能多的以活动为载体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探究和思维。教学结构设计要科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内在规律,活动之间既严谨又灵活,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让铺垫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探究、新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之间无缝对接。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

“教有法无定法”,新课程最有意义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要把学生作为新知识的建构者,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新知。在教学方法设计时,要对学生知能情况准确把握,对学生个体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予以牵引,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够完成的问题搭建平台,对学生似是而非的问题进行澄清,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既要体现完整性,又要体现灵活性,要将课堂中估计出现的学习状况考虑全面,何时用讲解,何时用启发,何处用训练,何处用实验等等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处理随机问题,合理解决设计与实践的冲突,高效课堂才能在一个个常态课堂中生成。

5、优化评价方式设计

新课程的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多元化评价,多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设计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如: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否积极,是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否善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乐于探索、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在过程中多鼓励和表扬,使之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有效地自信培养,激发热情,培养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四、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近几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成为了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这就对全体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提高教师操作技能,借助教育技术工具来完成教学工作,我校采取“以校为本”的培训方法,充分利用专职计算机老师,在本校范围内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操作水平,使计算机为教学服务,达到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整合的目的。

学校以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指导,以建设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重点,全面开展我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务主任和德育主任为副组长,以信息技术教师和各学科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领导小组。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能够独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并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确实体现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教师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步形成新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时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使之符合新课程的教育要求。在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培训过程中,教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一般操作与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应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教学信息的综合处理;文稿演示软件的使用;因特网的信息服务;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的编辑与制作的基本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教学素材与教学软件;掌握中牟县教育信息网资源库的使用方法和校本资源库的浏览、上传和下载的操作方法等。另外,教学实践是教师工作的落脚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和能力,都必须落实、融化在教师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之中。

学校分别采用专家讲座电视学习、专题讲座,学科骨干教师讲座,教学示范(包括上课与说课)研讨,案例分析,问题沙龙六种形式,对教师实施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学校利用每周二、周四晚自习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研讨,平时教师互帮自学或者在学校局域网内进行网上培训。培训结束后,学校要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评优、评先挂起钩来。学校为全体教师搭建展示平台,把培训与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比、竞赛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更多地争取提供、推荐让教师展示自我的各种机会。

信息化对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教学的尝试实践则能加快现有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根本转变,能为教师进修和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便捷的工具与场所,使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上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时效性能和作用。

7.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篇七

一、什么是高中班主任工作资源及其构成

广义上的资源是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一切客观存在。教育资源是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 是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实现一定的教育和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就班级管理而言, 班主任工作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总的来说, 主要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文化资源等。

二、信息技术对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资源的影响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随之, 班主任工作也呈现出内容多、效率快、质量高的新特征。

1.信息技术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更多先进、高效的物质资源。例如, 学生档案记载、成绩分析、思想状况分析等工作, 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与各种通信网络完成。这样, 既精确安全, 又高效方便。

2.信息技术还为班主任构筑了一张反应迅捷、覆盖广泛、功能强大的“信息网”。这张“网”为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增加亲近感和信任感, 有利于班主任及时、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和思想状况。

3.除此之外,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感知参与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更好地刺激学生的感知效果, 从而加强其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 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人文环境。

三、普通高中班主任工作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定善于开发并利用教育资源。要建设好一个班集体, 应该包括建设和应用好这个班级的教育资源。

(一) 人力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班主任工作中的人力资源指的是能够促进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所有人。

1.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本身就是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种教育资源, 是其顺利履行其职责的前提和基础, 对班集体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 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班主任工作的需要。

2.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 他们是班级管理的对象, 同时又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这就要求班主任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确认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 从而调动起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提高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形成良好的班级风貌。

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 而社会更是学生的一个大学校。因此, 班主任工作中的人力资源建设与应用还应当充分注意对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开发, 包括对家庭教育的引导, 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班级管理等等, 使得学生的家庭以及社会机构都能够积极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推动班级管理朝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 物力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物力资源是班主任工作中所涉及的有形硬件, 主要包括班主任装备、学校物资及社会物力资源。班主任工作中的物质装备必须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体现现代化, 不断满足时代的不断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班主任工作中对物力资源应用还体现在对学校及其周边物资的合理布置、分配及利用, 构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 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使物力资源转化为物质文化资源。

(三) 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成了班主任工作中最为得力的助手。做好班主任工作, 就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行为表现、思想状况、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信息, 这样, 班主任的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够及时、科学地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将所要传达的各种信息迅速传输。现代信息技术为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家长、其他任课教师以及社会人士的沟通提供的便捷有效的渠道, 网络式的平等沟通能够将双方所有传达的信息迅速、真实地传播。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教学调查, 第一时间获取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总之, 班主任应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开辟、创新和改善, 构筑起反应灵敏、行之有效的信息网。

(四) 文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班主任对文化资源主要以班级文化的形式存在, 文化资源建设重在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人在创造文化, 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班主任工作中的文化资源建设首先应该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独特精神内化到班级文化中来, 让学生理解、领悟、认同, 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其次,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还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 它反映着这个班级中所有成员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创建班级文化是一门艺术, 比较值得借鉴的方法是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重视物质文化的作用;其二是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创建班级制度文化;其三是通过日常活动如出板报、写班史等, 配合以同学互助等特色活动, 塑造优良的班风、培育班级精神、构建班级核心价值观, 开发精神文化资源。

摘要:班主任工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践和研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实效,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在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 班主任工作呈现出内容多、效率快、质量高的新特征。这就要求班主任建设和应用好工作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

关键词:班主任,资源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莅颖.试论社区教育物力资源的开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23) .

[2]张富洪.论班主任与家长新型公共关系的建立[J].新教师教育与管理, 2006 (3) .

[3]孙小妹.谈如何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4 (3) .

[4]王平安.关于班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3) .

[5]王家云.班级管理优化与良好班级文化培育[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4) .

8.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篇八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Digitalization Campus"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novation

Zhang Feibiao

(Ningbo Yinzhou Special Education Center,Ningbo3150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digital campus"mea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ideas,put forward,such as multimedia,digital resources,construction,and network platform to build such detailed ideas,but for special education the special nature of students defect compensati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chool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with a view to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played an active role.

Keywords:Digitalization Campus;Special education;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一、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也不断的发展,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了现代校园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数字化校园”是指在数字化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对管理、科研和教学过程当中所产生和所需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存储、传送和应用等,确保实现教学信息的最优化配置。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具有其自身的特征,包括: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和日常办学方式等方面和普通学校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在数字化环境的建设和设置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次,由于身体方面的缺陷,包括视障、听障和智障等残疾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比正常学生的欲望更加的强烈,而信息技术的采用在很多方面将能弥补他们在这方面的缺陷;再次,特殊教育学校具有自己的授课体系,不可能与普通教育的课程同步。因此,积极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在特殊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特殊教育进行一定的弥补,对于特殊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创新思路

(一)建立起信息技术环境之下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在新的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之下,要对传统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积极的引导特殊教育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将信息技术巧妙的运用到教学评价体系的分解和建设当中。

(二)将网络融入到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当中。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对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教学整合之外,更应该重视在教学活动课程当中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出信息网络资源的作用。就特殊教育学校而言,可以在高年级中积极的开展“我的理想职业”等类似的主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的借助网络工具,诸如在网络上收集、观看、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和当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动人事迹,然后通过网络论坛进行交流,在论坛上学生能畅谈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积极的定位,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达到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开展合作建设资源的方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复杂程度也在加深,同时还考虑到合作低成本方面的考虑,特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始趋于以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开发。学校作为技术需求方,可以和相关的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合作,与相关的研究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与资源共建,共同来开发特殊教育资源,促进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向更加科学、系统与合理方向发展。例如,学校可以联合多所同类型的学校建立“聋校双语教学研究”为主体的网站,在其中提供各个参与学校所能提供的相关优秀资源,展示最新、最先进的教学研究成果。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的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相互发展。同时,还可以联合政府部门,诸如教育部的基础教育司等机构,合作开发聋、盲、培智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创新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实际上通过应用的方式来促进建设的发展也是“数字化校园”创新建设的一种方式。

(一)融入到网络教研,给教师的成长服务。特殊教育学校应该建立起以网络为平台的学校教研交流舞台。例如,开展网读活动,开展分学科的方式,由各个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提供和推荐相关的文章,之后确定研究和讨论的主题,将之及时的发布到平台上。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阅读内容,同时还可以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与思维空间,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间接的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还可以积极的开展诸如网写的活动,教师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教学体会等發布到论坛或者是自己的博客当中,供素有的教师交流。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可以撇开一些不必要的约束,容易形成学习团体,实现同伴互助,专家引导,有效的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融入到办公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数字化技术不仅给教学带来了变革,同时还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办公带来了同样程度的改革。例如,学校可以在既有的校园网基础上,开发诸如Active Messenger类似的实时信息交流软件,实现管理团队之间的即时信息交流,提高管理效率与效果,进而形成一个快、易、好、省的办公网络体系。而针对于专项的事务管理,可以引进专业的电子管理软件来实现。诸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智能化的服务将能有效的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给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个基本的教学基本环境和保障。

(三)融入专题研究,补偿学生的缺陷。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给残疾学生的缺陷进行补偿。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聋生的书面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难点,是整个特殊教学业界教学质量提高的难点。而学校可以通过积极的寻找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与学生课外阅读之间的完美结合点来加以改善。例如,开发一种双语视频的阅读资源,教学过程中利用专业制作软件来制作出一种图文配手语的故事及科教视频资源,并将之存储到视频点播系统当中。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就能进行自我学校,多语言、多信息的环境支持下感受到轻松欢乐的阅读学习。

参考文献:

[1]胡红华.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校园"内涵建设与应用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9.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篇九

[摘要]文章从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作用研究入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制定战略性规划是关键;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是活力所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根本保证;校园文化体系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关键词]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是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及作用,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职业技术院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学校的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校著名的人、事、物、声、图等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象征;学校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要素构成。

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使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融人了更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具有自身的特征。

1.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地方性及企业化的特征。从文化的传承性来看,职业技术院校历史的、传统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但作为新兴的教育力量,正处在积极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阶段,从这点来说,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另外,从文化的规范性来看,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与实践贴近,先导性与地方性较强。同时,由于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习惯,因此,师生的行为或多或少带有企业化特点,使校园文化具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特点。

2.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创新性、服务性、实用性及多样性的特征。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与本科院校相比,学术性相对较弱,但在教学、技术及服务领域更具有超前性、创新性及服务性;职业技术院校推行的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学校的教与学和企业的技术更新、管理更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专业及课程设置都以就业市场或行业需要为导向,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实用性。因此,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实用”的基调。

(二)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其应有的教化、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外,对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关系着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生合作,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实施思路

(一)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少职业技术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不长,发展的历史较短。相对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扩建,其校园文化建设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们认识不明确。对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定位认识不明确,对其内涵的认识过于肤浅的结果导致将职业院校办成“本科院校学科型”或“本科学院的大专的压缩饼干”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导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精神文化建设缺少特色;一些教育管理者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方法,片面强,调其控制功能、物质功能及激励功能,没有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因而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全面发挥。

2.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行动方案及步骤。当前,对新组建的或新升格的职业技术院校,在教学、科研、行政、政治思想、学生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在这方面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行动方案及步骤,校园文化建设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

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者依据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办学指导思想对社会文化的评价、选择、认可和吸收的过程,并给予社会文化以自我个性的呈现,从而使构成这种群体性文化的个体在语言、行为、创造性等方面显现出认同性趋向。为此,当务之急是职业技术院校要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自我,找准定位,合理规划,建构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理念作为学院发展的向导,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总目标上来,团结协作,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实施的思路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

2.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关键。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战略性规划是指站在学院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对校园文化进行总体的规划,系统的设计,严密的组织实施,从而促进校园文化与学院目标的协调发展。为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环境发展的需要。要对学院进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明确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和任务,建设与学院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进而推动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二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结构建设要有机结合,明确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涉及整个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学生活动等方方面面,要协调规划,而不能把校园文化独立分离出来建设或认为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情。

3,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活力所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符合和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要建立符合高校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育人模式;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增智强技”为主导的办学思想,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手段、考试考核、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诸方面都要体现技术教育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技术人员有不同要求的原则,以各个专业为基点,加强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建设特色“专业文化”。总之,通过科技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效融合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渗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4.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职业技术院校教师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5.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贴近学院实际,立足培养目标,彰显办学特色,突出育人功能,从加快提升物质文化建设、规范优化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突出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人手,努力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第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前提和外在标志。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打好物质文化这一“基石”,要努力做到:一既要注重自然景观的建设,更要注重文化景观的建设;二要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业”的特点。校园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应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为主,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环保为辅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在校园格局上体现“校厂不分”的空间布置,加强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置身于职业环境中,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

第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职业技术院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制度纪律、校训校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等校园内一切制度形态的总和,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建设好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等于搭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为此,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把具体规定与精神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融为一体。职业技术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学校管理制度既要体现以人为本,又要突出情法并重,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增强细节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要加强学院对外办学制度的建设,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订单培养、社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的科学建立与运行。(2)加强民主机制建设。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进行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意见,增强学校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使制定的规章制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3)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规范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推广学院文化品牌,展示学院风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打造经典文化品牌。

第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校风、校训、人际关系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1)加强“四风”建设,即校风、作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而校风最集中体现在教风和学风上。只有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要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促进“积极向上、勇于开拓、重视实践、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校风的形成。(2)加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还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3)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活动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如通过就业讲座、职业设计、成功人士经验谈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树立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使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树立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诚实守信。通过请一些专家不定期讲座,培养骨干等形式,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效沟通,保证校园文化“源活水清”。

10.学校网站建设与应用研究的工作报告 篇十

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我校在结合渝北区古路镇打造“慈孝之乡”的契机,在开展慈孝文化进校园的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校教育实际提出了《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向渝北区教科所进行了申报,经过评审,被列为渝北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YBJK2012-4).我校于2012年12月8日进行了开题会,开展了相关创建和研究工作,现将几年来的研究情况及阶段成果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的价值

1.学校创建慈孝文化特色学校是践行“中国梦”,实现“教育梦”的重要载体

习总书记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发展目标,标志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必将实现。教育是社会发展最基础、最重要的事业,关系着国运兴衰,也关系着每个人的生存生活质量。我校开展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传承中华民族慈孝美德,强调中国传统道德核心价值观,践行中国梦,实现教育追求的具体载体。通过创建,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慈孝教育生动、具体地在教育活动中实施,改变过去学校教育管理生硬老套,德育活动单一,德育内容不够具体生动,教育效果欠佳的情况。形成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育人模式;通过创建,集中体现学校教育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先进性和独特性;通过创建,实现农村教育从内涵上促进学校、师生发展。将“中国梦”具体化为学校“师慈生效,和谐共进”的发展目标。通过课题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让多宝小学的教育梦落地生根,真实灿烂。

2.学校创建慈孝特色学校是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的必然选择 渝北区作为重庆市第二批迎接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区县,有着大城市、大农村教育的发展格局,整体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是当前的重要发展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2010-2020年)中要求,大力加强中小学人文校园建设,形成不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重 1 庆市教委下发了《重庆市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对建设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创建规划和考核指标体系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全重庆教育系统内整体推进人文校园建设工作。渝北区教委也出台了“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市级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人文校园建设策略研究》的研究,以此带动和指导“人文校园”的建设。

两项重要工作均要求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我校在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硬件差距的前提下,非常重视学校的软实力——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方法的丰富、教师素质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办学效益的提高。进行《慈孝文化特色建设策略药酒》,正是着力实现内涵提特色升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学校均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提升人文校园建设发展水平。

3.学校创建慈孝文化特色学校是深入深化德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促进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素质教育提出已经多年,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每个地方,不同学校有自己的落实方式和推进办法。我们作为一所农村完小,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教育质量也是起起复复,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素质教育重点,但我们始终坚持以慈孝教育为德育载体和育人主线,提出对自己、亲人、老人、家庭、国家,来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和熏陶。

4.我校创建慈孝文化校园建设是形成办学特色、促进人文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

市区教育主管理部门均提出特色教育学校的创建,每一个有追求的管理者也在探索学校办学特色的培育和发展。我校的地处正在打造“慈孝乡镇”的古路,在民间涌现出了很多慈孝典型人物和故事,其有利的地域和人文环境,奠定良好的研究环境。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身就是教育的应有责任,在学校的管理、教学、活动中,在办学特色的培育中,我们抓住责任这一核心,通过《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和引领,升华了办学核心理念,初步形成了慈孝德育特色,努力追求慈孝教育核心品牌。

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均是教育的主体。在其教育过程中是领导与老师的关系,领导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生生管理,师师过程。在研究中。以慈孝教育为载体,抓学校德育教育,可以在管理上促进领导在促进学校发展,更加 注重关爱师生,以良好的慈孝品德引领师生做慈孝之事,行慈善之举,做善德之人。引领教师全面关注关心学生,耐心细致教导学生,热心倾心感化学生。引领学生尽心尽力学习,尽职尽责做事,尽情尽义感恩。

二、概念的界定

1.慈孝 注重孝道,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敬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抛弃德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有的甚至顶撞、对抗父母,在广大农村,成年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此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2.慈孝文化

本研究中的“慈孝文化”基本涵义是:指慈孝为主要内容文化体系,作为学校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就是将慈孝作为主要内容和载体的教育体系。

“慈孝教育”是指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结果均围绕培养受教育者的传统道德观的树立和培养作为重点的学校特色教育活动。

慈孝文化学校建设策略,广义地讲,以慈孝为特色的,涵盖了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促进学校教育有序、规范、特色开展的所有教育元素的总和。狭义地讲,是指为彰显学校慈孝教育特色,包含文化环境,核心理念,、课程设置、活动开展、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均体现着“慈爱善德,尽孝感恩”为人做事的道德价值和美好的品性表现。

3.特色学校

在研究中,“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我们充分发掘学校人文内涵,确立“蒙以启正”为核心价值的办学理念,以“慈善仁爱”和“孝德感恩”为育人主线,以活动体验作为“慈孝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打造慈孝文化为主题的校园特色文化,彰显“善爱美义”的学校人文精神,探索学校传统道德教育的教材编写体系和使用机制,用“慈之以恒”和“孝之以力”为师生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指明最终方向,调动、整合一切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教育因素于一体,探索创建能实现学校、教师、学生、课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学校育人模式。简述为“126”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建设策略。即:“一个理念引领,两大主题教育,六大体系推进”,每一部分都不可或缺,都为慈孝文化特色建设和有效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相互牵制,相互促进。

三、理论基础、依据 及研究现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进程中,家庭结构变化迅速,独生子女比例加大,溺爱现象严重,留守老人剧增,隔代教养普遍;学校传统德育忽略,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道德失衡现象,青少年首当其冲,思想迷惘,道德意识淡薄,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家庭和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也一度出现了重智轻德现象。

‚慈孝‛是中华民族由来已久的道德传统。甲骨卜辞中就已出现了‚孝‛字。说明至少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有了孝的观念,孝德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种观念首先直接来源于血缘亲情。这是人类一种最基本的自然感情。对于父母的生育培养,作为子女后代,自然要生出一种还报之心,孝敬之情,即人类学家通常所说的‚反哺‛现象。‚羊知跪乳‛,鸦知返哺‛体现着母亲对子女的慈祥关爱。所以《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就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与生俱来的孝道浸透了人生的全过程。因此,孝为一切德行之本,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是中华民族永远不可抛弃德的传统美德。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不尊敬不孝顺父母,有的甚至顶撞、对抗父母,在广大农村,成年人不善待老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建设弘扬孝道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让孝敬父母,尊长敬 4 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把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以此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渝北却区古路镇着力打造慈孝文化,创建特色乡镇,围绕‚孝老爱亲‛和谐家园开展新农村建设,‚我陪父母走古路‛打造慈孝古乡村旅游,开展‚争当慈孝模范‛大家评,‚慈孝教育‛进学校,进社区活动。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孝道教育为学校的特色教育,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等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继承和发扬长辈们尊老爱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促进学生文明礼仪,诚信友善的道德教育效果,加上重庆市下达了建设人文校园的通知要求,我们确立了《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策略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孝‛,是一切德行之根本,是中国人最基础的道德,为中华文化所特有。孝是亲情之爱,是生生不息的爱心,是形成个体品德的根源。‚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国,不进行‚孝‛道建设,其它道德建设就会失去根基。中国传统孝道有过时之处,但它不等于封建与落后。我们要认真反省近百年来国人对于孝道的偏见与成见,结合时代特点,用与时俱进的观点,积极推行新孝道教育。

在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家庭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今的中国特别是农村,因为不孝导致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与社会问题日益尖锐。以孝为中心的中华美德,是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核心内容。家的社会存在与功能不可低估。以血缘和亲情为中心的伦理道德,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再过15年,一个独生子女支撑的国家与老年人社会,便会展现在世人面前。三至四亿老年人大国,对以养老、敬老为中心的孝道教育与建设,将日益重要和迫切。这一代独生子女能有孝心吗?怎样培育他们的孝心?这需要学校承担起承接中华孝道美德,与家庭、社区互动共建孝道,进而共建和谐社会的责任。从这个成面上讲,我校实施孝道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成功,都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为了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我们以理论学习为先导,努力夯实实验研究教师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就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思想上认识、感悟、主动去身体力行才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才是最深刻、最持久的内驱动力。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体验的受教育环境,营造尊敬、友善、互助、感恩、民主、和谐、宽松的交流氛围。

2、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孝道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因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对于我们进行的孝道文化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将德育教育具体化,找到突破点。采用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教育,把孝道文化教育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代学校教育重视传统化道德教育的最好例证。

3、学校教育心理学理论。著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主动认识和感受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听从说教的过程。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我校臵身于慈孝古路之乡,对孝道文化本身产生兴趣和学习、尊崇的渴望,进而主动去学习、实践,激发主动去了解的动机。同时,在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他们能够根据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现象、亲身体验、思考探究。由于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放任自流,而需要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和矫正。

4.系统性理论

慈孝文化特色学校假设和人文校园建设是一项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要整体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要在整体布局上做到格局与理念相宜、环境与行为相宜、意识与行动相宜、传统与现实相宜、动态与静态相宜、教师与学生互动。要努力在研究过程中,创建好慈孝文化理念体系,建设好物质文化体系,编撰好课程体系,设计好活动体系,制定好评价体系等,做到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从分挖掘学校其他资源,与学校其它课程、活动进行有机有效整合,形成合力,构建成一个以‚蒙以启正‛为核心理念的育人文化系统。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的课题研究目标,是在学校对学生进行以孝道为中心的思想道德教育。古人云:‚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几千年的文明社会是以孝道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时至今日,我们所提倡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等新的道德要求,可以说是‚孝道‛的发展和完善。依据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客观规律,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从小就把中华民族‚崇孝‛的传统美德植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不仅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能辐射到家庭和社会。

首先,我们力争通过研究实验能够设计出一套具体的方案,引导教师慈爱善导,教书育人耐心细致,关爱学生爱心满怀;教育学生自觉接受并践行孝道准则,达到如下目标:在家里,子女尊敬长辈,长辈爱护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在社会上,尽职尽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对个人,要修身养性,实现自己的宏伟理想。

其次,我们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孝道文化的最新理论。在学校进行慈孝的教育,就要了解研究当今我国尤其是农村孝道的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趋势;研究了中华孝道发生了何种变化,研究了当今孝道的内涵,即是民众能够认同并能践履的孝道内涵;了解了研究当今孝道的形式,尤其是民众所创造的养老新形式;要了解研究孝道的价值,孝道对家庭、社会、下一代的影响;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机制,如制度、氛围、心理等制约机制;要了解研究当今孝道的建设模式与理论框架。通过这些研究,去寻求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结合点,去设计学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第三,在实践的基础上,要继承和发扬孝道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髓,剔除和摒弃封建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东西,在扬弃中发展孝道文化。能够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适用于小学生的孝道文化教育理论,用以指导学校孝道文化教育,并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校园、班级两个层面努力创设氛围,能让学生在浓郁的孝道文化气氛中接受熏陶,从而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和家庭以及社会都受益无穷。

2、加强教师的德育科研能力,从教师读书、德育工作、行动研究等方面入手,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1、课题研究原则

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②坚持针对性原则; ③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2、课题研究途径

①主题活动:以班队活动为主阵地,进行系列化孝道教育; ②学科渗透:以课堂教学为辅助,学科教学渗透孝道教育; ③环境熏陶:以校园文化为熏陶,潜移默化影响;

④实践养成:以制度约束,强化行为习惯为保障,敦促学生养成行孝意识。评价激励:通过树立正典型,激励争创先进典型,发挥影响带动作用。

3、课题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调查法,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的问卷来搜集研究对象有关孝敬父母、尊长敬意识的感性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②文献法。借助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直到课题研究和具体实践。③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研究期间及时加强反思总结。

④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的研究和日常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把课题的研究与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⑤个案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个别学生的纵向分析研究,以各班级推荐评选出的‚孝道之星‛等同学为个案进行多层次的跟踪调查,了解学生孝敬父母、尊长敬老意识的变化,以点带面。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每年开展实践活动:

1、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现在在家是否孝敬父母,达到什么程度。经我们调查发现,全校第一次调查,全校76%以上的学生不知道父母两人的生日,高达85%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目前的身体状况,20%的学生从来没有帮助父母做过家务(低年级较多),30%的同学出门从不和父母打招呼。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小学生对于孝敬父母的某些方面还是做的还是不够的。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学生开展了‚孝道‛的教育。首先,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孝道‛故事。大队部利用校会,晨会,广播,橱窗等宣传阵地展播优秀‚孝道‛故事。各班也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并定期交流。在三月底,大队部组织了‚崇孝故事大王‛比赛,参赛选手自导,自演,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孝道故事。

2、针对调查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为学生‚行孝‛立规矩。首先是各中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拟定比较详细的行孝要求,然后是少先队大队部综合各中队的意见,为每个年段制定了‚行孝‛要求,形成《多宝小学各年段学生行孝准则》。接着我们要求学生回去参照‚行孝‛要求每天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情,并写成‚体验周记‛。2-5年级各班还把学生写的行孝体验周记收集起来,大队部进行了评比,并在每年六一节时进行表彰和展示。

这些‚规定动作‛就是对学生的科学的行为要求,使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我能行‛。学生学会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佳目标或是终极目标。没有他律,学生不会学到自律。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主体参与和主动内化──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

3、国庆长假期间,大队部要求全校每一位同学回家后要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情。同学们在家中积极主动地帮助父母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假期后,很多同学都撰写了《行孝日记》,真实地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十月份,全校各中队在大队部的指导下开展了三次有目的,有意义的中队主题会。让学生从‚知恩‛、‚感恩‛、‚报恩‛这三个孝敬道德习惯着手,培养他们热爱、尊敬长辈的孝德、孝心、孝行,进而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扩大到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最终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

4、我们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德育阵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在‚红领巾广播站‛中开辟‚孝道专栏‛,宣传孝敬故事,展播本校学生自己撰 9 写的优秀《行孝日记》,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

5、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凸显孝道教育因素。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但范围有所局限,如何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学校积极拓展立体空间,充分利用各种有行的和无形的空间,教育营造浓厚的孝道文化氛围。我们对校园建筑、绿化等发掘并溶入‚孝‛的文化。

(1)、校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制作大字成贴于教学综合楼。教风:正德正行,慈之以恒;学风:正心正见,孝之以力。

(2)、在楼梯、过道等悬挂中外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剪纸等。(3)、建成‚孝、爱、美、义‛和‚遵纪、诚信、文明、讲礼‛慈孝文化主 题墙。

(4)建成慈孝景观亭。

6、积极联系社区,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要求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履行孝道诺言,我们还时常利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教师节、重阳节、春节等节假日,组织师生开展行慈孝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学校开展孝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指导他们的社会生活。我们将古路镇的三个敬老敬老院(一个公益,两个民营养老公寓)和古路慈孝主题公园作为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师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们进行慰问演出,陪老人聊天,为他们打扫卫生,送去亲手制作的节日礼物。每年母亲节与文井乡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母亲节感恩活动,政府评选出‚孝道模范‛,学校请她们和孩子一同为老人静脸、端茶,一同践行孝道。

(二)开展学习实践《孝道教育读本》系列教材专题研究活动:

1、组织学生学习《孝道教育读本》,我校课题小组成员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编辑了一套《孝道教育读本》,这套读本中编撰了《孝经》、《弟子规》、《二十四孝故事》等一些古代经典孝道读物,还收集了现代孝道故事。学校将《孝道教育读本》发放到每个班级,利用经典诵读活动时间,每天早课前两分钟班主任组织学生理解背诵,每周学习背诵一个部分,让学生知道我们民族自己的行为规范。少先队定期对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在课题活动中请关公委的范国权,王方课老师给全体师生做 10 《弟子规》等古文讲解,帮助理解其真正含义,领悟《弟子规》等古文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学校还组织全体师生观看慈孝电影《古路》,收看礼仪教育光盘和行孝专题演讲。一个个真实的慈孝故事感人致深,震撼人心,感动了全体师生,同学们更被深深地吸引,自发地融入到《孝道教育读本》的学习和感恩教育的践行当中。为了使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大队部还开展了多次读后感征文、慈孝童谣创编。

2、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致每位家长一封信,说明我校开展孝道教育的目的,意义和途径,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行动。让家长给学生创造各种尊师敬长的表现机会,并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予以肯定和赞扬,调动孩子们尊师敬长的积极性,在行动中培养孩子尊师敬长的优良品质。在分班家长会上请家长观看邹越老师的演讲,告诉家长孝道教育的重要性及怎样帮助孩子尊师敬长的报告,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并要求每位家长学期末上交学生尊师敬长方面的事迹材料,参加学校‚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每届孝道之星评选活动我们都能准时收到饱含家长期望和肯定的事迹材料,这些材料肯定了家校合力下孝道教育的可喜成果,更为其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领悟实践《孝道教育读本》主要精神

为了促进《孝道教育读本》学习的深入开展,把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我们给学生制定了《学生礼仪常规》和《文井小学分年段行孝要求》,如低段要求学生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对长辈有礼貌,看到长辈主动问好,外出或回家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进出长辈房间要先敲门。中段要求学生帮助父母,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要积极听取父母教导,不要顶嘴,对长辈有礼貌,看到长辈主动问好,不向长辈提无礼要求,进出长辈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外出时要跟长辈打招呼,讲清外出的时间、地点,不要让家人挂念,吃饭时让长辈先入座,有好吃的要先让长辈尝,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记住长辈的生日,到时向长辈表示祝贺,并做一件让他们高兴的事,在校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高段则要求学生在以上基础上做到理解父母,在穿着打扮、吃用方面,要朴素节俭,不提过高要求。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正确意见,遇有不正确的意见,要耐心解释,不要发脾气。11 尊敬长辈,看到长辈主动问好,不能出言不逊。体贴父母,父母不舒服时要主动问候,生病时要为他们端水送饭。在社会上看到老人有困难,要主动帮助……

把学生在家、在校每个时段的行为都做了具体规定,要求学生按照力行表上的要求执行,并由家长对学生力行表执行情况给予评价,保证了学生行孝的规范实施。

4、巧抓契机开展孝道教育

学校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感恩节为依托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活动。每个节日来临之际各班都组织召开与节日相关的主题班会,学校安排与节日相关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提高孝道教育的实效性。

平时各班集体亦开展了一系列尊师敬长孝道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父母、老师给予自己的爱,从而学会尊敬与孝顺。如我校每年母亲节开展的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中开展了‚体验母爱‛活动。方案要求每位学生利用水袋或沙袋装满与自己出生时体重差不多的重物,并利用周末两天的时间体验做准妈妈的艰辛。同时结合自己学习《弟子规》‚入则孝‛部分写出自己做准妈妈的体会,最后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召开‚感恩亲情‛活动总结。总结会上有同学动情地说:‚我做了个4斤的水袋绑在肚子上。起初并没感觉累,一个小时后,就开始难受了,走路时要向后仰,不能跑,不能跳,吃饭时它还老往下掉。睡觉时就更惨了,左躺右躺都挤得慌,平躺着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两天下来,由于休息不好我瘦了一圈。妈妈说,带着我的时候重量远不止4斤,加上羊水要足足20多斤哪!每天还要下地劳动。我无语了!以前,我很多时候都认为自己长大了,待人处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时会与父母发生冲突。总认为妈妈的奉献没什么了不起,也是理所应当的。学习《孝道教育读本》让我明白了,‘百善孝为先’。孝亲,是人生真爱的泉源。孝,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孝敬之风盛开校园,走向家庭,吹遍社会‛。

5、‚孝道之星‛评选活动

为了推动孝道教育的顺利开展,调动学生尊师敬长的积极性,我校每学期开展了‚孝道之星‛评选活动,评选标准是:

(1)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多用‚您好、请、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2)认真听取家长和教师的教导,有错能改,不与家长耍脾气。

12(3)经常与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发现长辈有错,采用适当的方法,真诚的指出,帮助改正。

(4)能够感受家长和教师的养育之恩,勤做家务,形成习惯。(5)外出和晚归要与家长打招呼,征得家长同意。评选办法为:

(1)每学期开学初各班召开孝道教育班会,号召学生积极申报‚孝道之星‛,变‚要你做!‛为‚我要做!‛,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2)把申报‚孝道之星‛学生的名单及事迹在班内公示,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

(3)学期末家长推荐‚孝道之星‛并附书面事迹材料。

(4)‚孝道之星‛事迹在班内交流后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评选,每班每学年评选2名,目的是把‚孝道之星‛作为尊师敬长的榜样,让全体学生学习效仿。(5)各班上交初选名单,经学校审批通过后进行表彰,并发‚孝星证书‛。

6、‚孝道之星‛事迹宣传展示。

我们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园展板对‚孝道之星‛进行宣传展示以此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把孝道之星事迹作为开展孝道教育的活教材让学生、家长共同阅读,共同感受,共同深思:人家孩子能做到的事我为什么没做到?别人家长能够感动而我为什么不感动?身边的人,细小的事易学、易做、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通过一系列孝道教育活动的开展,从2012年12月——2014年6月,学校共评选出了四届共40名‚孝道之星‛,评选‚慈爱教师‛15名,评‚选慈爱家长‛32名。推荐评选‚中国好人‛一名,推荐评选渝北区‚最美乡村教师‛一人。评选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校,领导能做到慈爱善导,主动关心教师,服务热心周到;教师做到善待关心全体学生,教育学生耐心,细心,贴心,倾心;在学校里,‚孝道之星‛们尊敬老师,关心集体,关爱同学,他们的行动已形成了良好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渐渐内化了的优良品质在校园中‚润物细无声‛地发扬光大,炫出我们校园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在家庭中,‚孝道之星‛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病中父母端水送药,为过生日的父母送上祝福……,在社区积极关爱留守老人。既锻炼了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德,也给家 13 庭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幸福。在社会上,‚孝道之星‛们尊老爱幼: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节假日到社区做环保宣传,帮助打扫卫生,清理小广告,捡白色垃圾,到养老院为老人义务服务等,他们的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孝德‛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孔子曰:‚大孝,德之本也。‛孙中山先生也曾经说:‚讲伦理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孝是无所不适的道德,不能没有孝。‛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人已达1.34亿,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等因素变化,老年人群体仍将呈增长之势。加大孝亲敬老宣传,强化善待老人举措,既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德问题,更是关系到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八、课题研究成果

1、主题班会(慈孝道德讲堂)方案集;

2、教师孝道教育专题论文(随笔)集;

3、学生活动心得、学生观后感(读后感)、行孝日记集;

4、学习资料集(校本教材)集;

5、孝道之星事迹集;

6、校级活动方案、宣传栏、图片等;

7、校本教材《孝道教育读本》(低段、中段、高段)。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慈孝文化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显现出一些效果,彰显了特色文化在办学中力量和引领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存在一些不足:

1.领导的思想领导力有待加强。

如何在学校工作中不断深化办学理念,丰富和发展理念的内涵,如何带领全体教师投入慈孝文化建设上来,引导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协调发展要求校长,领导团队的思想领导力作保障,如何提升有待加强。

2理论基础不够扎实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小,也是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研究人员的研究理论功底不够好,在研究过程中有吃力现象,导致研究质量不高,比如文化理念还要进一步清晰明了。使其更加明确,师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内化为精神动力。3.研究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我校教师年龄偏大,入职途径各异,职业理想高低不一。队伍在文化建设、教育思想认识、研究能力、实施效果上有不足、有差距,绝大部分教师对如何尽快实现文化种植到开花结果的跨越热情不够。工作中的执行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4、教育资源整合不够 建设慈孝文化特色学校不只是学校单独在做,他也设计当地的文化渊源和地域文化根基。如何有效整合古路地区的慈孝文化资源,如何加强学校与地区文化部门的练习,如何发挥学校文化在当地的带动作用,都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实践。

课题研究工作时艰辛的,在三年的研究工作中,课题组全体成员一直坚持按课题的要求持续有效的进行着研究。研究过程扎实有效,研究资料详实完备,研究成果更是丰硕喜人。大家在体验艰辛的同时,也品味着慈孝文化在多宝小学的校园里立地生根,并能在短短的三年里开花结果,这让我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全校教职工将一如既往地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以人文校园内涵建设为指导思想,坚持打造慈孝文化特色学校为目标,力争将‚慈孝教育‛办成我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开创出农村小学特色教育的新路径。

六、【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簏书社,2002年)ISBN:9787806658802著.【2】《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2月26日.【3】高翠丽.《独生子女家庭慈孝文化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李磊明.《汲取慈孝文化精华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宁波日报.2005-10-17.渝北区多宝完全小学课题组

上一篇:改善办公条件的请示下一篇:某公司的市场营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