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教学改革

2024-09-05

机械加工教学改革(精选8篇)

1.机械加工教学改革 篇一

机械加工教学中综合实训改革探索论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的提高,教育模式上也是逐步实现由教师灌输模式到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转变。对于机械类工科专业而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是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块,在学生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上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目前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实际成效普遍差强人意,与学生、学校、企业三方面的期待都有相当的差距,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革。[1]

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思路

1、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必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以装备制造、精密加工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家支柱产业。这就对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另一方面,高校的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出现了明显脱节的现象,学生踏入社会后无法利用所学知识投入到工作,社会上招工难、学生求职难的矛盾现象屡见不鲜。针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推动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更具必要性和迫切性。

2、高校学生实践教学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思路

以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对人才技术能力的需要为导向,高校的实践教学应该以行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标准为出发点,确立培养适用、好用人才的指导思想。在机械加工综合实训过程中,需改变实践教学示范-操作的传统思路,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生对工装夹具、设备和机械加工工艺的掌握。[2]

教师在进行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中,先要根据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和学生学习规律,形成一套科学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先进性、适应性、仿真性。先进性是以行业技术和社会发展先进水平为标准,在机械制造技术、管理、设备和教学手段方面体现先进性的特点,为学生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实践打下基础。适应性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机械加工的实践教学中不仅掌握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更注重让学生切身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机械加工的钻研和创新能力。所谓仿真性加工模式就是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仿真情境下,对机械加工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然后再按照岗位的需求操作机床设备,锻炼学生的机械加工技能。[3]仿真性改变了过往教师利用黑板讲述加工原理,简单观看指导教师示范后直接操作设备的模式,既可以有效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也可以减少学生初次操作机床的心理恐惧,大胆放心操作。

二、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

1、以学生需要为主体的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

无论从学校的角度还是对学生自身而言,开展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其初衷无非是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和提高专业技术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模式的改革当中,将学生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以学生的对技能的掌握为教学目标,在传授学生机械加工的教学知识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兴趣。指导教师根据各个实训项目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适时进行创新型的实践探索,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

2、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内容灵活性的`改革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应灵活选择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机械加工本身就存在相当的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具体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实训内容的整合。在实践当中结合具体的产品加工制造实例进行系统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确保教学效果。同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机械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实训内容的更新往往不能跟上加工技术发展的步伐,长此以往难免会造成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的脱节,学生参与积极性也会下降。鉴于上述情况,教师就可以根据当前机械加工的发展状况对实训内容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让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更能切合企业生产,学生掌握能满足现代化机械加工需要的技术方法。

3、加强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实践性的改革

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属于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巩固、吃透先前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加强其专业化的机械加工技能,切实提高动手能力。这样一来可使得学生毕业后能符合企业的人才标准,能更好地就业。在促进学校就业率提高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建议和展望

1、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建议

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活动时,应该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的相互转化。除此之外,机械加工最注重的就是实践性教学,因此为了学生更好的就业,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间的深度合作。通过模拟企业加工生产或在企业安排部分实训内容,让学生进行与企业零距离的机械加工综合实训,发现自身理论方面的不足,并且在实践中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专业技术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了促进学校招生和就业之间良性循环,应该强化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提高订单培养模式的广度和深度。在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2、高校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展望

长远来说,高校对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着力点应放在教学模式上。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知识比较强,但是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即使是专职实训指导教师也存在技术更新速度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问题。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学校除了加强针对的教师专业进修外,应该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协助开展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教学活动。同时,在企业技术人员分享加工经验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进一步的拓展自己的思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高校对学生实践教学中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节点上。机械加工综合实训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环节,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注重技术性技能培训,以模拟性仿真实训为基础,让学生大胆、积极参加到实训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到校外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加工经验的分享,以此开阔学生对机械加工综合实训的全方面了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2.机械加工教学改革 篇二

随着机电行业改革的迅速深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 对机械工艺人员和机械加工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 如何始终坚持锐意创新及与时俱进的现代化理念, 对职业教育中的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进行改革, 必将成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与生存的必经之路。

二、机械制造研究中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的地位

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产业就是机械制造业, 大量的机器设备、工具以及仪器在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战线中广泛的使用。可想而知, 生活及生产中若缺少了机械制造业所提供给我们的技术先进且质量优良的技术装备, 必将对我国的国防、交通、工业和农业等诸多领域带来直接的影响, 造成各个行业整体水平与生产技术水平的下降, 进而对我国的综合实力带来负面性影响。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所决定的, 所以, 机械制造不但在职业教育中被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领域, 并且在普通学历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培养人才的目标也逐渐的变得越来越明确, 那就是对实践操作技能型人才加以培养。近年来, 我国诸多职业院校在课程内容现代化及综合化、课程结构模块化等方面, 均进行了大量的探究和摸索, 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 迫切的要求职业教育将现代加工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加快。所以, 开发和研究与职业教学中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相切合的课程, 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机械制造当中, 除了直接获得少数的精密锻造、工程塑料、精密铸造以及粉末冶金方法以外, 大部分机械零部件均需要借助于机械加工加以获取, 以便于充分的满足零部件表面质量及精度方面的要求。由此可知, 改革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 在我国机械制造研究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

三、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

1. 双师型教师不足

在我国职业院校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专职教师的技能等级、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性, 与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学当中的师资配置相比, 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师资配置存在非常的大的欠缺, 这势必会造成我国在发展职业教学特色方面的滞后, 同时也会对我国应用型高级机械加工和工艺人才培养质量及教育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 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技术性人才必然无法满足机电一体化行业的迫切需求, 这对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 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视

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关键性教学项目就是实践和实验, 实践及实验不但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理论教学内容。以往传统的机械加工和工艺在实践教学及实验教学过程当中, 通常都是在学校的实验室中加以完成的, 然而正是因为学校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器材缺少、陈旧, 这便无法充分的确保给予每位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 所以, 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便无法真正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效。

3. 教学方法相对滞后

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属于机械零件、机械原理的综合性教学,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的是机械加工的工艺展开以及机械加工的常用方法。传统的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方法, 往往有着非常繁多的授课内容, 但是在安排具体的课时上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并且课程讲授中的理论性内容过多, 而对实际的结合造成了严重的忽视。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实践教学当中, 绝大多数的学生仍旧以劳动性为主要的实践教学手段, 但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却远远不足。除此之外, 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上基本上沿袭是传统的简单教具、挂图以及粉笔板书, 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改革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的有效策略

1. 重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以往的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往往主要是口头传授, 并且使用模型物、挂图、机械设备模型加以辅助, 无法突出课课程效果。但是, 多媒体能够将枯燥的机械加工和工艺教学的状态有效的改善, 通过视频、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对课堂上不易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模拟仿真。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 教师应当对CAI课件恰当的进行制作, 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充分展现的教学内容以及教材中的难点、重点清楚的加以表达。比如, 在专业齿轮加工及工艺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利用所拍摄的生产现场录像, 对加工齿轮的过程和根切的现象在课堂上进行再现及示范, 这样便能够使学生感到置身于生产现场中,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 学生便能够更好的将该课程牢牢的掌握。

2.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我国过去的职业教学当中, 一般都是“学生听, 教师讲”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发挥着绝对的主导性作用, 而对学生的主体性造成极大的忽视,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无法得以充分的发挥, 这样不仅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泯灭, 而且使得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淡薄, 甚至会损害到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由于传统职业教学教学方法的乏味单一, 学习便成为了学生沉重的负担,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非常容易使学生对学生产生厌倦乃至畏惧的不良心理, 进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影响。所以, 职业院校的教学人员应当尽快的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将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切实的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教师从以往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而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在日常的教学中提起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 在自主、和谐的教学模式中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3. 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职业院校机械加工方面的教学沿用的一直是实践和理论分段式的传统教学模式, 该模式实践是实践, 而理论仍然是理论, 实践与理论并没有充分的加以结合, 实践与理论不匹配, 往往都是实践运用较少而理论知识讲授过多, 这必然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日常教学中, 教师应当有机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尽可能的使理论教学内容和实习教学内容保持一致, 在实践教学中适当的穿插理论知识, 而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实践知识, 以此明确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这样便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并且使教学更加易学、更加可信、更加直观, 操作技能也更为突出。

4. 整合和创新教学内容

在整合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内容方面, 教师应当重点将繁琐的理论证明和公式推导等内容加以删减, 而逐步的对应用方法、定理及公式等加以推行, 进而将教学体系中的实际问题加以解决。比如, 在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中, 滚动轴承、轴、齿轮等教学内容有着较强的实践性, 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有着促进作用。所以, 在设置教学内容上, 教师应当科学的整合弹簧、螺纹连接、磨损与润滑等内容, 同时借助于答疑的方式及时的辅导学生。另外, 教师还应当立足于实际应用, 对轴承的组合设计、润滑、拆卸和安装等教材中涉及相对较少的内容适当的加以补充, 以便于达到紧密联系生产一线的教学目的。由于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较为复杂, 广泛的涉及到变成、识图、加工工艺和造型等基础性的知识, 所以, 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上, 应当对辅助课程和主干课程合理的进行配置, 将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 同时适当的将实训课时增加, 比如数控机床故障诊断、数控加工实训等, 充分的保证实训教学课时和理论教学课时将合理的比例达到。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国职业院校的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及提高, 而且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断的下降。所以, 教师应当尽快的改革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的教学, 在提升自身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重视实践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积极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 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闫其顺, 李晓芳, 张元成.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资讯, 2009 (19) .

[2]杨金海, 鲁敏.机电一体化专业中机械加工和工艺方面教学改革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 2010 (27) .

[3]吴志远, 时小军, 林允森.论机械加工工艺教学[J].中国科技博览, 2009 (16) .

3.机械加工教学改革 篇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 课程体系改革

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但有些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很少与企业用人标准相沟通,无论是硬件设施的改造还是软实力的提升都有待改善和建设。我们不仅需要与企业同步的设备,更需要与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还需要一流的师资,需要完善的标准和体制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相应调整。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该课程是针对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操作,具有数控车床操作、普通车床加工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初中级技能型人才。按照“突出改革、注重实践、坚持质量”的原则,把培养具备熟练职业技能和优秀职业素质的人才作为培养的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实现学生所学与企业所用对接。

二、课程体系的调整

根据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与企业一同制定的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此作为课程体系调整的依据。以生产一线工作内容为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有用、实用、够用”为原则,按照装备制造行业初级技能人才岗位能力需求为基本,整合专业课程内容,把金属工艺学和极限配合与公差、机械基础和机械原理进行内容组合,选出主要内容进行精讲、精练。这样一方面节约了有限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减少了部分理论知识使学习变得更为轻松。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

为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结合学校现有设备及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和企业的参与下,以企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开发编写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以技能训练为指导的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案或讲义。增强教材的实用性、时效性和可持续性,较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

五、教学方法的完善

深化“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完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在“专业教学”中,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模拟教学。

项目教学的实现,即通过与专家研讨设置项目课题进行教学。对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共设置了18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对应一个工作过程和目标要求。通过循序渐进的课题导入,使学生了解机床的面板操作和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零件的检测方法等。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六、校内实训的建设

建立“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节约)管理体系,根据课程设置,在现有基础上按照企业生产模式,建成原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工具库、刀具库等,以具体零件为例,编制零件加工工艺,实现实训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的近距离对接,实现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企业生产过程,了解生产加工一线具体的操作技能,依托学校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所对普通车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钳工等多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双证融合,一专多能。

七、“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以满足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发展为出发点,以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技能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企业实践、聘请企业技术人才为基本方式,加大实训教师培养力度,提高教师实训教学水平,依靠高能力、高水平的实践型教师拉动本专业实训教学,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数量足够、素质优良、专业实训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一是通过岗前培训、企业实践,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和交流,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是通过学历提升、学习交流,尽快建立专业教师梯队。机械加工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需要一批能及时更新知识,头脑灵活的教师去掌握和学习,而且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三是参与科研、生产工作。教科研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纸上谈兵终觉浅,只能教学,不懂生产,不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教师不是好的教师。教师应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不断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韩寿兵.中等职业学校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32).

[2]周养萍.《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2013(7).

4.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研究论文 篇四

关键词: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研究分析

职教中的全称是职业教育中心,是中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机械加工专业在职教中心的具有重要地位,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质量关系着职教中心的教育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械加工制造业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机械加工专业性技术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设备不够完善

很多职教中心都存在着教学设备不齐全或者教学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近两年来,中职教育在不断扩招,也在逐步的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设备,但机械加工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课堂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在实验室反复操作,掌握专业技能,由于教学设备的不齐全,教师无法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部分学校实验室开设较少,实施实训教学时,只能采取轮流制,由于训练时间较短,操作时间不足,造成学生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固,甚至旧知识还没完全掌握,就要开始新知识学习。

(二)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比较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也比较迅速。职教中心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时,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教学态度,教学目标仅仅是将书本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的死搬硬套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减弱。在实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创新对其在专业发展的作用,甚至有学生提出新的解决方案时,无论其方案的可行性,教师不予理睬,一味的沿用书本固定的操作办法,使得学生缺乏创新欲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加强职教中心机械加工专业实训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对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培训

中职学生的模仿心理比较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熟练地操作技能都对学生学习有着很大的.鼓舞作用。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通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有效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转变教学理念,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机械加工专业的学习和实训中,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发挥学生的个性化潜能,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

(二)完善教学设备,建立实训基地

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教学对实验室配置和要求比较高,完善的教学设备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中职学生一般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实践,设备齐全的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机械加工专业包含着很多技能专业,比如机电、数控等等,职教中心的资金有限,实训基地设备不可能应有尽有,结合职教中心的自身情况,鼓励企业投资少量学校没有的设备,让学校设备更加完善,提升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功能,让学生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中提升专业素质,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

(三)创新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专业强、素质高的技术型人才需求较大,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创新能力。教师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地挖掘学生潜能,在一次次的实训中,灵活运用理论课程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熟练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幽默元素,将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加深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按照教学标准和课程计划,带领学生参观机械加工工厂,让学生走出课堂,真正的认识到机械加工专业的实用性。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体验到快乐。

(四)组织学生进入车间实训

5.机械加工教学改革 篇五

目前,学校教学中有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课程、生产实习课程,这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门课程都是根据自身固定的学科特点与教学内容进行的,没有按照课程中的内容与专业实习操作顺序进行。这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使各个学科相互孤立,相互隔离开来。尤其是理论课程教学与生产实习课程教学都是通过集中方式进行讲授的,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学生们没有任何的感性认识,特别是对机械设备的结构与机械设备的运行原理。学生们在听教师讲解这些理论课程时,就像在听天书,这使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们学完理论课程之后,学到许多不知所然的知识,并且间隔较长的时间后,这些理论知识会慢慢地忘记,极大地降低了教学的效果,使学习与应用严重的脱节。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建立以突出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探索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中设置文化基础课程较多,课程的设置仅仅是围绕着专业要求来培养相关的岗位人员,因此,应该注重基础课程的实用与够用原则。目前,学校中现有的文化课程内容较多,并且都是严格的按照大纲进行安排的,这导致了理论课时占据课程的大部分,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由于学校不重视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问题,就会导致学生们形成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也使学生们的技能训练得不到时间上的保证,最后导致学生们理论学不精、操作技能不过硬的结果。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再加上学校不合理的课程安排,繁杂的专业课程就会使学生力不从心,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

2机械加工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善于引导细心点拨,结合实践激发兴趣

根据大量的资料表明,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知识,并经常参与各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就不会变成一种负担。学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够避免他们产生厌学的现象。让学生们置身在充满趣味性、刺激性的活动中,才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最好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特点,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所思、所感与所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们进行感情交流,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鼓励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要对遇到的问题敢于疑问、大胆动手、不怕出丑,让学生们勇于发现,鼓励学生们探索科学技术,这样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动手能力。在机械加工的每一个工序中,总是需要对工艺系统进行调整工作,由于调整不可能达到完全准确,因此会产生误差。在工艺系统之中,机械设备上的器件运行都是通过调整机床的工件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们进行大量的实践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与整体结构构造,从而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操作机械设备更加的熟练。

2.2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原则

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善与优化。在教学改革中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不仅要让学生们打好理论基础知识,还应该增加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应该坚持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们的就业优势。

2.2.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为了不断地加强学生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应该增加实验课时。为了提升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理论基础的效果,机械加工专业的理论课程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实验。通过参观认识实践、演示、动手等方式,达到巩固学生们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目的。此外,增加学生们的实验课程时间,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的应变能力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们的基本专业技能。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通过自身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够更好地突破传统的方式,总结出适合实际需求的解决措施。

2.2.2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这种结合主要通过实训来完成。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应该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与专业技术能力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技能。

2.2.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理论实践相结合。机械加工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机械制图技术。在课程的设计、综合能力训练、生产实习等课程模块中,应该适当的增加自设性教学内容,针对实际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设计总体方案,来突出专业核心能力与综合能力。

2.3重视实训课堂教学,把握关键环节技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用良好的师德与人格的力量来影响学生外,教师还应该要注意把握好实践课程中的关键环节与授课技巧,这样才能够使理论知识真正的为实践服务。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教师们需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与掌握知识点,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因此,机械加工实践的环节应该要与课本的理论相结合,才能够使其实际效果更佳。

2.3.1实训课题的选择

机械实训课题的选择需要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例如:对学生机械加工过程的工序安排、尺寸精度要求、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要求,都应该满足课本的相应规范与内容。在进行实验时,方法应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3.2实践练习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知识性、技能性与趣味性,在设计练习课题时应该根据课本的内容设计一个合理的、科学的实践练习题,并且课题设计不能难度过大。虽然学生在做课题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能保证他们在规定的实践内完成任务,这样才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3实训课程的考核

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对学生进行实训课程考核,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实践时更加的认真,学习知识时速度更快、效益更高,能积极地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各个高校需要培养综合型、技术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我国教育部门的工作会议也明确地提出了加强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在实践性很强的机械加工实习课程上,老师指导学生将理论基础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运用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中。

参考文献:

6.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教学大纲 篇六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部分

第一章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其发展展望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发展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以及超精密加工的现状。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概念、领域,金刚石刀具两个重要问题,超精密加工中检测内容。

第二章

超精密切削与金刚石刀具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超精密切削的切削速度选择;超精密切削时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超精密切削时积屑瘤的生成规律;切削参数变化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刀刃锋锐度对切削变形和表面质量的影响;超精密切削时最小切削厚度;金刚石刀具晶面选择对切削变形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超精密切削对刀具的要求及金刚石的性能和晶体结构;金刚石晶体各晶面的耐磨性和好磨难磨方向;单晶金刚石刀具的破损机理;金刚石晶体的定向;金刚石刀具的设计与制造。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超精密切削的切削速度选择,金刚石刀具破损或磨损的标志,积屑瘤的生成规律、影响因素及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刀刃锋锐度对切削过程的影响,金刚石各晶面的好磨难磨方向,金刚石晶体的定向。

2、领会: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金刚石的性能特点及晶体结构,单晶金刚石刀具的破损机理,金刚石刀具的设计。

第三章

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磨削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精密磨削;超硬磨料砂轮磨削;超精密磨削;精密和超精密砂带磨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精密和超精密磨料加工方法分类,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的特点及其应用,精密和超精密磨削工艺,砂带磨削方式、特点、应用范围及其机理。

2、领会:精密磨削机理,精密磨削与超硬磨料砂轮的修整,超精密磨削机理及其特点。

第四章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机床设备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密主轴部件;床身和精密导轨部件;进给驱动系统;微量进给装置;机床的稳定性和减振隔振;减少热变形和恒温控制。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超精密机床的总体布局,导轨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微量进给装置的要求,减少机床热变形的措施。

2、领会:液体静压轴承主轴、空气静压轴承主轴性能特点,弹性变形和电致伸缩式微量进给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第五章

精密加工中的测量技术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密测量技术;长度基准;测量平台;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测量;角度和圆分度的测量;圆度和回转精度的测量;激光测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精密测量的环境条件,量具和量仪材料的选择,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原理,精密多齿分度盘的工作原理,激光测量的基本原理。

2、领会:圆度和回转精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工作原理。第六章

在线检测与误差补偿技术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加工精度的检测和误差补偿技术;在线检测和误差补偿方法;微位移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加工精度的检测方法,形状位置误差在线检测的方法,典型微位移工作台的工作原理。

2、领会:误差补偿的概念和类型,第七章

精密研磨和抛光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磨抛光机理;超精密平面研磨和抛光。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平面研磨抛光的工艺规律

2、领会:研磨抛光机理和特点,第八章

微细加工技术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微细加工技术的概念及其特点;微细加工机理;微细加工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微细加工机理,微细加工方法

2、领会:微细加工技术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九章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支撑环境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空气环境和热环境;振动环境;噪声环境;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环境设施。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空气洁净度,热环境与加工精度的关系,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环境设施

第十章

纳米技术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纳米技术特点;纳米级测量技术;纳米级加工技术。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纳米技术特点,纳米级测量技术,纳米级加工技术 特种加工部分 第一章

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特种加工的产生原因、发展方向、分类以及特种加工对材料可加工性和结构工艺性等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特种加工特点

2、领会:特种加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第二章

电火花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其分类;电火花加工的机理;电火花加工中的一些基本规律;电火花加工用脉冲电源;电火花加工中的自动进给调节系统;电火花加工机床。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及电火花加工材料蚀除的四个过程

2、领会:影响电火花加工生产率、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电火花线切割控制系统及编程技术;影响线切割工艺指标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作原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线切割加工的主要工艺指标

2、领会: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特点,能用3B格式进行线切割加工的数控编程

第四章

电化学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化学加工原理及分类;电解加工;电解磨削;电铸、涂镀及复合镀加工。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电极电位、极化、钝化、活化的概念,电解加工基本原理、特点、设备、间隙及平衡间隙、法拉第电解定律、三种常用电解液的特点,电解液流动方式,电解磨削的基本原理、特点,电铸、涂镀及复合镀加工的基本原理。

2、领会:电解加工的电极反应、精度成型规律及提高电解加工精度的措施;会计算电解加工金属蚀除量及平衡间隙

第五章激光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激光加工的原理、特点;激光加工的基本设备;激光加工工艺及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激光的特性,激光加工的原理、特点

2、领会:激光打孔、激光切割工艺特点 第六章 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电子束、离子束加工的基本原理、特点 第七章

超声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超声加工设备及组成部分;超声加工速度、精度、表面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超声加工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超声波的概念,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超声加工设备的组成部分,换能器、变幅杆的作用。

2、领会:各因素对超声加工速度、精度、表面质量的影响 第八章

快速成形技术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光敏树脂液相固化成形;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成形;薄片分层叠加成形。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快速成形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常用成形方法 第九章

其它特种加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加工和等离子体加工。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7.机械加工教学改革 篇七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是我国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两门主干专业基础课, 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构的运动方案和机器的结构设计, 所以这两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实验作为机械专业本科教学体系的一部分, 弥补了课堂教学的抽象化、理论化的不足, 将实际模型, 生活用具, 工业装备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 使学生对机器组成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加深了学生对机构运动特性分析的理解。现行的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实验课程存在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难以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与队友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很大提高。所以, 对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实验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2. 机械实验教学的不足

2.1 实验教学内容单一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传统的实验多为验证性、演示性、操作性实验, 内容较陈旧, 实验的目的仅限于验证、巩固、加深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现有的生产现状, 留给学生的探究空间很小, 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力不大。

2.2 教学方法陈旧

现有实验教学的程序大多是实验教师先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及合理结论等等, 学生随后根据实验指导书及教师要求, 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即可, 由于实验指导书经过长时间的编写使用, 内容已较为全面详实, 再加上实验教师的讲解, 使学生可以很容易的完成实验, 没有什么操作难度及自主操作,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差。同时, 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 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极大的减弱了学生学习机械专业课程的兴趣。

2.3 实验教学考核方法不合理

大多数院校的实验考核成绩是依附于课程成绩的, 实验没有单独的学分, 只在课程成绩中占10%到15%的分数, 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而传统的实验教学考核主要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 而实验报告大多相同, 甚至有的学生靠抄袭得到实验数据, 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实验水平。实验教学考试主要采用纸笔测试或实验操作原有实验, 对学生没有进一步创新思维的要求, 难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

因此, 现行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工程专业发展对于机械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 实验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改革刻不容缓。

3. 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

3.1 改革实验内容

开设具有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强、体现现代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项目, 削减以验证理论为主的、内容单一的实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1 在机构简图测绘实验前增设机构认识与分析实验

保留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作为基础, 引入机构认识与分析实验。机械原理是一门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相比之前开设的机械制图课程较抽象。在学习之初, 为了便于学生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联系, 开设机构认识与分析实验。实验要求学生在参观典型机构陈列柜后, 绘制机械模型的机构运动示意简图, 说明其工作原理, 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 找出该模型中的所学机构, 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使学生对机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达到灵活掌握的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机械在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1.2 利用现有设备开设综合设计性的开放式实验

开放式实验可以更高效地发挥实验室的职能, 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率, 同时将开放时间提前公布给学生, 方便学生自主安排时间、自选题目、自由组队、自主设计、自由辩论, 给学生最大学习空间, 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积极主动性, 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院现有机构创新试验台及典型部件综合设计试验台两台, 就此开设两组开放式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及责任意识。对学生今后的人生职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3.1.3 利用现有的慧鱼组合模型, 开设机器人设计创新实验

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是一种集教具和仿真模型于一体, 创集能源 (包括太阳能) 、机械、液压、气动、遥控、自控、程控等多种学科知识于一身, 能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创意组合进行设计和装配, 使用计算机接口及相关软件使模型能进行控制运行。我院机电工程系针对专业需要, 于2012年引进了“慧鱼”模型4类组合包, 其中包括:移动机器人组合、工业机器人组合、气动系统组合、传感器组合等。结合教学的需要, 开设了相应的创新性实验。在熟悉机械零件结构及机械传动原理的基础上, 运用“慧鱼”模型完成各种机械运动模型的搭建, 从而培养学生对机械传动的构成和运动的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机电产品的设计、创新意识, 并且锻炼其机械设计、电路控制及程序设计能力。针对部分感兴趣、有能力的学生, 着重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开发。

3.2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主要是以理论力学为基础, 研究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及创新设计的基础课程, 也是机械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这两门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因此,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如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 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是这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3.2.1 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将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展示给学生, 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动画演示,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验前对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用较短的时间获得较多的信息量, 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实验操作和问题讨论, 而且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象化特点和生动性、趣味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2.2 构建网络化实验平台, 开设虚拟实验

基于网络资源的广泛作用, 利用现有机械设计精品课网络教学平台,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结合机构运动创新方案设计, 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机构组合创新设计, 提高学生对机械方案设计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和意识。同时, 将实验指导书、实验须知、开放实验时间等提供给学生, 并开设网上答疑、在线讨论、创新园地等专栏,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学生可有效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 根据个人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2.3 开放性实验与学生科技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对实验室进行定期开放, 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场所。教师从机构运动创新方案设计实验中筛选优秀作品, 进行适当地指导和改进, 然后由学生进行加工制作, 以实物形式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科研立项等大学生科技活动。通过学生科技活动, 将学生暴露出的机构设计和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引入到理论课程、实验教学中。在大学生科技活动的平台上, 锻炼了学生从方案设计到技术设计、再到工艺实现等机械工程设计的能力, 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加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为大学生科技活动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 大学生科技活动又能使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得到了延伸, 与学生科技活动形成良性循环。

3.3 评价方式改革

随着开放性实验比例的加大, 学生的实验成绩可以单独计算学分, 成绩包括以下三部分:

基础实验部分:按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 占学生实验总成绩的60%。

实验考试成绩:按期末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及实验结果处理情况赋分, 占总成绩的20%。

创新实验成绩占余下的20%:这部分采用学生互评方式。在机构运动创新方案设计实验中, 要求学生几人一组, 利用所学的常用机构进行创新设计, 实现某种功能, 利用机构运动创新方案设计实验进行机构组合验证, 由学生按组陈述本组的设计方案, 最后学生互评得出各组成绩。这样对学生的陈述能力有所锻炼, 同时为学生交流创新经验提供平台, 还可以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互动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更是一种需要适应当前及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教育实践, 必须紧跟经济发展步伐,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原则, 从生产实际出发, 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性改革, 认真思考、潜心钻研, 使学生的素质培养能够适应现在及未来社会对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金波, 张翔.《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493:108-111.

8.机械加工教学改革 篇八

【关键词】技术能手,模块化,教学组织,过程管理,双师团队

我国正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优秀技术工人的使命,学生想学到本领,家长期望孩子工作可靠,企业渴望员工技术过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我校确定了培养技术能手的教学宗旨。

一、技能实训课堂内容模块化

为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技术能手,我們将训练划分为单件技能模块和综合技能模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习和训练。

(1)单件单项技能训练模块实训内容是一系列教学模块,模块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逐步变化,形状由简单到复杂,精度由低到高发生变化。一个毛坯,通过形状、尺寸、精度变化,能多次加工,要求达到的技能标准逐步提高。单件技能训练要反复操作,达到动作规范、准确、迅速。

(2)综合技能训练模块机械零件装配组合起来才有实用性,机械加工技能也不是孤立的。综合训练包括识图、工艺、加工、装配、检验等方面,通过综合训练提升学生全面的技能。综合技能要达到技术全面,统筹兼顾的要求。

二、课堂组织理论—实践一体化

以前,我们在教室讲授加工理论,在车间进行技能实践,两种课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分开进行,一部分教师讲理论,另一部分教师指导实训,理论和实践不同步,甚至严重脱节。理论课上讲的内容实训当中也许用不到,理论得不到验证,理解不够深刻。实训要用到的理论知识,理论课上没讲到,实训进度上不去。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现在,车间专门开辟出一块理论学习区,在学习区内摆设课桌和讲台,把理论课搬到车间去讲,车间就是教室,边讲理论边实践,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紧密了。一方面,学生可以及时印证理论、检验自己的设计思想是否正确。另一方面,对于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查找解决原理和办法,并将其记录下来。

三、过程管理精细化

我们在技能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技能教学过程细化为:安全教育、示范观摩、动手操练、交流反思、创新提升等方面。

3.1安全教育不松懈

我们对安全教育不厌其烦,常抓不懈,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后坚持安全教育。在正式操作前要求学生熟记文明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培养职业习惯的重要意义,牢固竖立安全意识。操作时要求学生正确放置工件、材料与工量具,清扫设备,保持车间整洁,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不违章操作,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完成训练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3.2实操管理精细化

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制定方案,精心设计技能训练全过程。技能实操的过程分为理论准备、任务分析、示范操作、巡回辅导、小组讨论、个人总结等环节。

首先学习加工理论,然后进行示范讲解。边示范,边讲解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每一模块训练,都从模仿指导教师示范开始,有章可循。例如,在数控技能训练之初,我们给学生整理了对刀、编程、仿真模拟、零件加工过程的每一步动作,要求操作严格遵循指导流程,学生入门很快,提高了上机操作训练效率。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后,教师巡视观察操作情况,注意每位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和正确,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出现类似的错误,就集中讲解,必要时重新示范操作要领,训练结束后在教案上作出标识,防止类似情况重现。

教师每天都批改工件作品,评价总结实习成果。分析不合格工件产生原因,告诉学生解决办法,保证他们切实掌握技能。对于大多数学生均出现的典型问题,则重点讲解,分析工艺、操作不当之处,使学生在以后的练习中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从而达到全员培养技术能手的目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要求学生平时训练三勤:勤做笔记,勤想工艺,勤总结。比如数控机床操作,人多机床少,每个人训练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反复演练,必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技能。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多记笔记,多总结。在自己操作前,写好步骤,操作时对比检验当初思路是否正确,操作结束作出记录。在教师示范、别人进行操作时,也可记下别人的加工步骤与工时,比如加工余量分配、工序、工步。每次训练结束后,及时回顾整理记录内容,总结得失。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提高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去寻求解决某个问题的操作方法。

3.3基本技能莫轻视

目前,机械专业学生有种误识,重视数控加工技能学习,轻视普车与钳工技能。实际上,最基本的传统技能训练课题,比如刀具刃磨,使用中心架、跟刀架加工细长轴,利用划线盘、四爪卡盘、花盘找正工件,调整挂轮法维修车床铭牌上查不到的进口设备螺纹,加工阶台轴、内锥孔等绝对重要。我们给学生讲明道理,丰富的普车经验是制定工艺路线的基础,忽视基本技能是错误的,要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3.4以赛促练快争先

对手有多高,境界就有多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成立了竞赛团队,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比理论运用,比动手操作能力,让优秀的学生凸现出来,激励全体学生一起搞好学习。

四、专业队伍双师化

培养大量技术能手需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我校机械专业专职实训教师20名,他们既是高级技师或技师,又是讲师或高级讲师,其中5名教师是学科带头人。不论讲理论还是指导实训,都认真负责,使我校学生在近年来的技能大赛中多次夺冠。

为了搞好师资建设,我校不仅每年选派专业教师技能进修,而且争取企业支持,聘请仪表元件厂、中原量仪厂、豫西机床厂等企业技术人员到校上课。

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实践,加快提高学生技术能力,企业对毕业生满意度上升了。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概括为:教学模块弹性好,教室搬到车间来,实训过程精细管,双师教授能手来。

参考文献:

[1] 张电平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浅谈 科技广场2007年第8期

[2] 何鑫炯 车间建在学校 课堂设在车间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第14期

[3] 张小亮 螺旋类零件加工之我见 机械工程师 2002年第9期

[4] 王桂明基于企业需求的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0年第11期

上一篇:2010年第三季度消防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小学体育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