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如何发展

2024-11-20

村镇银行如何发展(8篇)

1.村镇银行如何发展 篇一

1.1定义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其宗旨是“支农、支小”。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其性质属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村镇银行还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1.2发展历程

近年来,虽然农村金融服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农村金融服务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学习借鉴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村镇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的经验,征询了中农办等有关部门建议,最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村镇银行应运而生。

在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活跃的组成单位。自2007年3月国内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截至 2009年9月末,全国已经有13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有1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50.9亿元,其中村镇银行是50.4亿元,占99%;存款余额159亿元,村镇银行是157亿元,占98.7%;贷款余额126亿元,村镇银行是123亿元,占到97.6%;1-9月,共实现盈利9489万元,村镇银行9092万元,占到95.8%。

1.3主要模式

1.3.1孟加拉村镇银行简介

孟加拉乡村银行源于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默罕默德·尤努斯博士的小额信贷试验, 1983年被政府允许注册为民间银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博士亲眼目睹了家乡人民的生活疾苦, 为了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的境遇,他立志帮助他们,他把自己的 27美元借给了42个贫困农村妇女,从此小额信贷便诞生了。从借贷27美元给42个赤贫农妇起步, 开始创建孟加拉乡村银行,用了30年时间,发展成为组织遍及全国的金融机构,拥有400万借贷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12546名员工、贷款-1-

总额达40亿美元的庞大银行网络, 服务于全国64个地区的68000个村,而还款率也达到97%以上。帮助了数百万人口成功脱贫。2006年, 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同时也完成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证明:穷人更讲信用。

1.3.2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具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构。其主要特点为:第一,孟加拉乡村银行专营小额信贷, 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存款、贷款、保险等小额信贷金融服务,贷款对象以穷人为主,多为贫困群体,主要是农村贫困妇女。第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本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以及成员储蓄。第三,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组织系统由银行自身的组织机构和借款人组织机构两部分组成。银行自身的组织机构分为四级, 即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借款人的组织机构分为三级,即会员中心-会员小组-会员。其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农户自助组织,通常按 30-50人组建一个中心, 5人为一个小组。中心有定期的每周中心会议制度,即时交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会员小组,小组成员都需要取得以下共识:承担在其他成员发生还款困难时相互帮助的义务,即如果贷款者无法按期还款,则中心小组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其他成员负有相应的连带还款责任。第四,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额度由成员个人所在小组的表现、个人在乡村银行的总储蓄额及个人意愿决定,总额度不低于个人储蓄总额的150 %。还款期限可选择按周或按月还款。对按期参加活动、按期还款的,其贷款额度逐步增加;反之则递减。第五,孟加拉乡村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短期的小额贷款,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购买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银行股东。

1.3.3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成功的经验总结

第一,以穷人为对象 提供以免担保贷款为主体的综合服务

小额信贷首先是信贷额度小,需要这种资金的人一般是穷人。其次贷款只能是

免担保的,并且为了提高贷款偿还率,就必须围绕小额信贷开展吸收存款、办理保险、选择发展项目、进行教育与技术咨询等综合业务,以提高贷款对象的还贷意识和能力。

第二,以自愿为原则 建立穷人自己的组织和相应的运行机制

孟加拉乡村银行是非政府的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自愿参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责任连带、高效运行的特点,小组和中心会议制度提高还款率,同时也增加穷人自身发展的社会支持。第三,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建立依赖于市场化经营的组织体系

尽管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都有政府支持,但以NGO为主体,以金融市场规则为基础独立运行是其基本特征和当前主流。

第四,以政府支持为前提 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孟加拉国不仅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态度和政策上是宽容和支持的,而且村镇银行始终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对乡村银行的合法性和资金支持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第五,乡村银行贷款产品多样且功能上不断创新

从最早开始为穷人们提高生产性贷款,到后来不断挖掘穷人贷款需求,开始重视消费性贷款,并且推出了具有人性化多样性的消费性贷款,以其优惠的贷款期限与灵活的利率水平,深受成员的欢迎。比如住房贷款、教育基金、养老基金等等,为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水平的提高,指导成员投资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第六,乡村银行培养了一批素质和效率高的工作人员团队

每个基层工作人员要在每周走访两次所管辖内的贷款成员。乡村银行第二代总体系统引进绩效“奖星”制度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乡村银行的成功。

4.前景分析

4.1村镇银行将成为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突破

由于小企业自身特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开展小额贷款的经验表明,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金融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比较适合于消除绝对贫困;同时对贷款者而言,小额贷款兼具坏账率低、收益高等优点。

不同于大多数金融机构重大轻小的情况,定位于农民和小企业贷款的村镇银行,贷款门槛较低,贷款额度小,致力于解决小企业的切身问题;并且其重大意义被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所证实。因而,在这一金融机构创新过程中政府、村镇银行和小企业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加强风险控制。相信只要措施得当,村镇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4.2村镇银行将成为改善“三农”问题的润滑剂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农户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金融的需求都与日俱增,在广大农村地区,我国的农村金融长期不能够满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使他们陷入贷款难的境地,潜在地损害着他们的利益和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村镇银行就是顺应这个需求产生的创新性金融产物。

村镇银行的建设立足于“三农”,是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它的成立是国家站在农民权益保护的立场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决策,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金融体系问题的创新之举,也是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的必经之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

4.3村镇银行将成为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是十分庞大的,但是由于其长期处于政府的金融监管之外,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比如:会影响利率政策的实施、投机性强等。村镇银行的建立可以将分散的民间资本纳入到规范的金融系统,使得非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得到明显降低,从根本上保障民生利益。最后,有利于留住农村的资金,真正实现为农民谋利益的目的。我认为作为新生事物的村镇银行尽管正受到筹资困难,业务品种单一,社会影响低等问题的困扰,但是其中也蕴含着村镇银行的优势和机遇,村镇银行的设立有助于改变农村金融格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农村经济服务,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因此,应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大力推广村镇银行,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完成其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服务的目标。

2.村镇银行如何发展 篇二

关键词:银行,社区,方向

一社区银行存在的理论根据:基于规模的银行业专业化分工

针对小银行优势的形成机理, 学者们给出了各种解释,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 规模经济假说

由于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大企业更严重, 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息搜寻和事后监控的成本比大企业更昂贵。而且单位贷款交易成本中的固定部分会随着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 因而大银行对量小、频度高的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着规模不经济。

2. 市场竞争结构假说

由于资金和市场力量有限, 小银行在与大银行争夺大客户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银行可以借助其雄厚的资金规模在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实现信贷资产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化, 而小银行由于实力限制只能在中小企业之间分散风险。

3. 信息优势假说

与大银行相比, 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的特征, 可以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与互动来获得各种非公开的关联信息 (即软信息) , 因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

社区银行是在一定地区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独立经营, 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在经营特色和发展战略上, 社区银行强调的是在特定社区范围内提供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金融服务, 与客户保持长期的业务联系。

二社区银行的发展方向选择:村镇银行的社区化模式

1. 社区银行的作用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等西方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这里的“社区”并非一个严格的地域概念, 与中文里人们所理解的城市社区不尽相同。可以是一个市, 也可以是一个县, 乃至是人们聚集在城市或乡村的一个区域。

客户定位聚焦于家庭及小企业客户。集约发展模式要求社区银行将优势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形成核心竞争力。美国社区银行将当地家庭、小企业视为主要服务对象, 大中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约化经营的优势。

金融服务聚焦于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美国社区银行充分发挥在小客户群上的竞争优势, 以小额储蓄和传统贷款为主业。首先, 社区银行在小企业贷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银行和大银行相比, 在发放小企业贷款方面更具集约化的优势, 因为社区银行更容易获取企业及当地市场信息, 且能与借款者保持长期的密切的关系;其次, 社区银行也是非住宅不动产项目贷款和家庭农场贷款的主要提供者;再次, 社区银行更依赖个人储蓄作为其资金来源, 因此对小额储蓄者提供服务更感兴趣。

高效的运营效率。社区银行的业务运营免除了相对复杂的环节和程序。由于社区银行的运作都在本地, 因而社区银行作出信贷决策相当迅速。相反, 大型银行则需要经过必要的内部审批程序, 耗时较长。许多社区银行对个人客户的零售业务方面提供了相当全面的业务选择。

2. 村镇银行的社区化发展方向选择

借鉴国外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 结合村镇银行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和特点, 确定村镇银行的社区化发展方向。社区化发展既是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也是村镇银行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 村镇银行目前主要从事“存、贷、汇”三种业务, 中间业务少;其次, 在社会认可度、网点分布、联网结算、资金规模、社会关系等方面都远远不如其他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再次, 监管机构在村镇银行设置的制度设计上已经将村镇银行的区域发展方向定位于县级区域。向社区化转型, 就是变单纯执行政策性目标为面向市场追求盈利最大化,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村镇银行的社区化模式可以坚持以下三个定位:一是消费群定位, 服务当地微小企业及市场型农户的小额贷款需求;二是企业定位, “草根银行”、“农村金融”, 扎根小城镇建设, 贴近农民, 发展农村经济, 服务“三农”;三是产品定位, 包括贷款制度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金融产品的设计。

三村镇银行向社区银行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培育

1. 转变经营管理理念, 打造人力资本层面竞争力

首先, 要树立“人才为本”的意识,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力求吸引大批素质好、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与员工;其次, 要加强人才的使用, 充分理解每位员工的特点, 发挥其长处, 提高工作效率;最后, 推行个人客户经理制度、员工竞聘上岗制度、综合柜员制度、绩效挂钩分配制度等, 建立淘汰机制,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努力培育潜在金融市场, 打造市场层面竞争力

社区银行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将工作重点放在市场现状、潜在需求、发展趋势及自身与竞争对手的潜力、优势和劣势等问题上。要积极培育潜在的社区银行金融市场, 大力推动中小型企业及农村金融客户的挖掘。

3. 强化产品创新能力, 打造产品层面竞争力

社区银行在注重产品创新的同时, 还应关注产业技术创新。因为产品创新属于金融创新, 而其所服务对象的创新属于产业技术创新;金融创新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融资便利和促进技术创新, 而技术创新能够促使社区银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新产品, 形成再次的金融创新。

4. 创新社区银行品牌内涵

一是加强村镇银行的社会公信力和信誉度建设, 采取各种途径提升村镇银行的公信力和信誉度;二是要强化村镇银行社区化服务的经营理念, 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小银行优势。

参考文献

[1]朱星旖、王华芳.社区银行市场定位与核心竞争优势培育[J].金融经济, 2011 (6)

3.民资如何入股村镇银行 篇三

谁具有参与资格?

在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方面,不管是民间资本还是入股银行都在资质上面临着种种条件的限制。

首先从参与主体来说,村镇银行就不可能出现单一主体独霸一方的局面。这从村镇银行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这也就意味着在进入村镇银行领域之前,民间资本就要做好多方共同合作的心理准备,这和自己开设一家小贷公司或者一家典当行并不相同。

而银监会在2007年1月12日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就对投资人提出了要求,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投资入股村镇银行,应符合以下条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有良好的社会声誉、诚信记录和纳税记录;财务状况良好,入股前上一年度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合并会计报表口径);入股资金来源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

而自然人入股的要求相对较低,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诚信记录,同时入股资金的来源必须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在符合入股者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民间资本要考虑的就是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而银行外其他股东每家持股不能超过10%,也就是说,民间资本需准备的资本金要有10万-30万元人民币左右。

然而在此条例制定的6年后,这些资金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开设村镇银行的要求。2007年成立第一家的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仅为200万元,几百万元的注册资本金在村镇银行开设的前几年是很普遍的现象,然而在近两年,村镇银行的资本金都已突破亿元大关,动辄三五亿。

“几百万的资本金在现在来说,对村镇银行的意义不大。因为银监会监管的要求,村镇银行贷款的单笔金额不能超过注册资本金的10%,这就意味着注册资本金为几百万元的村镇银行,最高单笔贷款仅为几十万元。”北京地区一村镇银行行长对《经济》记者表示,资本金较少无形中会给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限制。

近两年审批步伐的加快可能会给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自《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发布后,银监会将设立审批权上收,为批量设立村镇银行打开大门,以完成其2015年实现县域全覆盖的目标。但是与此同时,核准权的上提也无形中加大了获取村镇银行牌照的难度。

发起行难寻

民间资本需要找到发起行进行合作。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在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

但并不是所有的银行都能作为发起行。据业内人士介绍,银监会对发起行的要求特别严格。商业银行未并表和并表后的资本充足率均不低于8%,且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公司治理良好,内部控制健全有效。

然而自从2011年7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后,村镇银行的审批权由原来的地方银监局审批收至银监会,地方银监局只负责具体的实施准入,并且提高了发起行的准入门槛,要求“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监管评级达二级以上(含)”。

按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资产质量、管理、盈利、流动性和市场风险状况等六个单项要素进行评级,加权汇总得出综合评级,评级结果分为6级。

由此,民间资本寻找发起行共同入股的难度有所增加。因为,按照评级二级的规定,相当一部分城商行就被挡在了村镇银行的大门外。“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通常都能在‘二级’的关卡面前达标,但是城商行能达到二级的通常只有30%-40%,大约在100家左右。”一银行业内人士表示。

如此一来,就导致了许多有意愿做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城商行被迫退出,特别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便民间资本积极性很高,地方政府也很支持,也不能摆脱没有发起行的尴尬。而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村镇银行开设有指标的限制,往往也没有“后来者”的立足之地。“现在像浙江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民营资本很难参与进去。因为他们的产品比较多样,小贷、典当行等都很多,大家都是挤破脑袋在往里钻。”北京一村镇银行行长对记者表示。

而小的城商行愿意进入却不能进入的欠发达地区,其实正是“二级”达标的银行所不愿意进入的区域。“村镇银行在前几年往往很难为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人才、设备、科技、技术等方方面面的投入都很大。”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除了成本比较大外,风险管理也是主发起行要考虑的因素,潜在的高风险对银行的资产质量造成了考验。

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对前往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市县的愿望并不强烈。“他们在各地的网点建设已经很完善,加开村镇银行也会对原有网点造成冲击。”一村镇银行行长表示。

在银监会刚刚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中,银监会再次强调了不允许城商行跨省区扩张。民间资本想要入股村镇银行也就只能找到国有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

除了在发起行方面有所调整,民间资本的控股份额有望得到提升。此前,民间资本持股比例不能超过10%,相比于主发起行的主导地位,小股东话语权缺失。

而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旨在支持民间资本与其他资本按同等条件进入银行业,同时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创造良好环境。该实施意见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由20%降至15%,而且明确了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

绕道小贷公司转型?

绕道小贷公司、而后转型成村镇银行,就成为了另一种选择。2008年,银监会和央行共同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小额贷款公司依法合规经营,没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可改造为村镇银行。”

然而,到目前为止,小贷公司转制成村镇银行仍只是一纸空谈。小贷公司的转型意愿并不高,因为小额贷款公司转制村镇银行的条件之一便是:有一家银行金融机构作为主要发起人。这对于它们来说无疑会丢掉自身的控制权。

除此之外,小贷公司转制还有其他种种条件。银监会规定:申请改制的小额贷款公司要持续营业3年及以上,清产核资后,无亏损挂账,且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资产风险分类必须准确,且不良贷款率低于2%,已足额计提呆账准备金,其中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

同时《暂行规定》还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资产应以贷款为主,最近四个季度末贷款余额占总资产余额的比例原则上均不低于75%,且贷款全部投放所在县域,最近4个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均不低于60%。最后,考虑流动性风险和抵债资产减值风险的要求,申请改制的小额贷款公司还必须满足抵债资产余额不得超过总资产10%的要求。

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杜晓山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家正在酝酿小贷公司转型成村镇银行后,可由民资对村镇银行进行实际的控制,但是这个时间何时到来,仍然是个未知数。

4.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篇四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

2006年12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批选择四川、吉林等六省区进行试点,2007年10月又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总体来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良好,但增速太慢。

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中既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大市场,潜在着较大发展空间,又是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有着积极影响的新举措,具有服务“三农”的强大“造血”与“输血”功能。从整体上分析,村镇银行体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定位明确。二是注重实效经营机制活。三是服务效果好。

但作为新生事物,研究发现村镇银行在建立及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村镇银行并没有真正深入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三农”

根据《暂行规定》,“村镇银行”本质上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它与其他银行类机构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其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但“村镇”一词同时也刻画了其设立区域、服务对象,即“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农户具有一些“天然弱点”:抵押物不足、农业弱质性隐含的还贷风险和非生产性借贷等,而且农业具有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等缺点,所以历来各种金融机构都不愿意与农民打交道,村镇银行成立之初,肯定会严格执行有关政策和法规,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开展金融服务工作,但村镇银行在利益的驱使下很难实现“从一而终”的经营理念,它们会逐渐偏离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寻求新的市场定位。从已经成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大多将其总部设在各试点地区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周边的金融和经济环境理想,商贸较为发达。从客观来看,其并未完全符合在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布局的经营思路,村镇银行最终呈现“冠名村镇,身处县城”的格局。更有甚者,部分村镇银行没有专注“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小额农贷业务,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初衷,如何在服务三农的政策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盈利是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存贷比高位运行,警防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由于村镇银行是新开业的银行,社会公信力比国字号银行差,社会认知度比较低,所以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很低,加之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和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进一步限制了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而且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农民存款的吸引力,村镇银行面临可贷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服务“三农”的规模扩张;与吸存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镇银行在贷款上却颇具优势,村镇银行是县域内独立的法人机构,决策流程短,从接受客户申请到最终决定,至多只需三天左右。如果担保抵押措施到位(如村镇银行认可的客户提供保证担保),客户当天申请,当天就可贷款。这对县域内资金需求具有明显的短、小、急特点的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持续的存贷比高位运行,村镇银行要特别注意流动性风险,一些村镇银行远离母行(特

别是城商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而人民银行在很多县域没有分支机构和金库,紧急情况下外部支援能力有限。村镇银行总的存款规模小,要防范存款异动风险,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将对其声誉带来毁灭性打击,使其吸收存款将更加困难。控股模式单一,导致各方利益主体动力不足

《暂行规定》对产权结构的安排是:“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且持股不低于20%”,但大银行在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时,一般都要求持股50%以上,要处于绝对控股股东地位。大中型银行对设立村镇银行不积极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村镇银行投资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有限,不如扩张分支行、网点效益高;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如果经营不善,出现问题,将对母银行的声誉和品牌造成伤害。此外,民营资本认为现有的产权结构安排下,民营资本股东的话语权太小,因而民营资本在短暂的热情之后,对村镇银行渐渐采取观望的态度,这对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改革也不利。村镇银行结算系统孤立,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孤岛”

部分村镇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行名行号,无法加入人民银行的大小额实时支付系统,只能进行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由于村镇银行只是在县城的一个孤零零的点(极少数开设了一两个支行),村民存款、取款都必须要到网点来,让客户感到不便,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任何一笔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汇费昂贵,加之在乡镇没有网点,取款不方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一般不会选择村镇银行作为汇入行,村镇银行在汇兑业务上竞争不过农行、邮储银行、农信社。很多农村地区是典型的“打工经济”,外出务工收入是当地经济的支柱,村镇银行失掉这笔业务,也就失去了大部分存款来源。此外,村镇银行的通存通兑没有开通、银行卡业务缺失,汇路不畅也是一个大问题。经营方式创新化与经营观念陈旧化的矛盾

传统的经营方式在农村金融市场是没有出路的,历史表明村镇银行要想在农村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自己的经营方式,如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等,但由于目前村镇银行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农信社的老员工,在经营观念上比较传统;而且由于《暂行规定》中规定银行金融机构必须是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这一点虽然保证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但同时要防止大中型银行的管理输出,把村镇银行办成母行的一个支行,使村镇银行失去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

大中型银行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作为村镇银行的控股股东,很容易把自己的业务模式照搬过来,初期可能会减少成本费用,但国有银行在农村的实践表明,农村市场具有自身的特点,照搬成熟的商业银行的客户定位对象,业务决策流程,贷款还款方式在农村市场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如何避免村镇银行走四大商业银行的老路,如何使控股股东向村镇银行输出经验并使之适应县域市场的特点是一大难题。

5.村镇银行发展的几点思考 篇五

不同产权模式、组织体制、治理方式的村镇银行纷纷组建,作为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这类新型银行机构,尤其需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发挥作用。有的人士不考虑县域之间的经济差距、产业构成、信用环境,也不考虑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规模、网点有限等情况,试图在“村镇银行”字面上总结出某种现成模式。为避免先验观

点扼制村镇银行创新能力,笔者主张因地制宜,科学创新,发挥优势,办出特色,出现多样化与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达到激活县域金融服务的目的。

一、正视村镇银行的具体模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村镇银行的具体模式受县域及治理等因素的影响。每家村镇银行的治理模式与业务运营特色,受到产权及构成、资本规模及控股银行、县域环境与经济发达程度、自身网点数量和科技水平、员工素质及创新能力、股东大会及决策、经营团队与业务策略、业务模式与风险防控措施等复杂因素影响。试图对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有不同特征的村镇银行,总结或抽象某种发展模式、业务策略、经营方法,我认为注定难以成功,县域县情、乡风民俗、银行差异,注定不可能采取固定的运行模式。

村镇银行的个体差异决定,我们难有标准模式可以概括。就投资者的构成与并表监管的模式而言,就有多种途径差异。具体有银行独资的并表模式,银行绝对控股下的有限责任公司并表模式,银行相对控股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并表模式,银行绝对控股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表模式,银行相对控股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并表模式。既有注册资本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而规模类似于农村信用社的微型村镇银行,也有注册资本超过3亿元、近乎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规模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大小与多少,影响其经营网点的延伸,决定其科技投入的能力,影响其客户构成与变化。

不同县域的村镇银行会清晰论证自身定位。国定贫困县、省定贫困县、经济发达县,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银行业竞争力有较大差异,这决定了不同县域的村镇银行会优选自身的合适业务模式。如四川,有的县正在实施城乡统筹试点,推进工业化、开展城镇化建设,银行自然会不失时机支持加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的县正在实施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与正常生活,这类县灾民抵押担保能力成为空话,银行支持重心会优选建筑、建材企业,恢复受灾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供就业机会也成为重要且现实的任务;有的县仍是纯粹农牧业县,工业基础极其脆弱,注定其会支持广大农户;有的信用环境极差,自然会采取抵押与质押方式;信用环境好的县,必然会推行信用放款方式;有的网点发展快,覆盖范围大,可以更多服务“三农”;有的网点发展慢,影响范围小,暂时只能服务有限客户,等等。

银行经营策略差异也与政策导向差异相关。银行感觉党政重视程度的不同,其采取的经营策略也不同,员工与文化的本土权化进程也不一。党政采取的扶持与激励措施差异,对于银行的评价与社会对村镇银行的认同度与信赖度也不相同,银行应对的策略自然有会发生变化。这种由里外复杂因素决定的组织体制、产权模式、并表方式、治理模式、经营策略、服务流程、业务品种等差异,必然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特征,这也符合改革试点追求的“多层次、广覆盖”目标。试点阶段就主观认为村镇银行的某一种模式或某种经营策略,注定会影响改革试点效果和扼制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

二、村镇银行的经营策略取决于县域的经济状况与需求.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策略,当前有多种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服务群体先后、服务对象选择、服务途径、业务方式、信贷品种、利率高低、信贷多少、期限长短等。就是同一家村镇银行,其决策、执行与监督层面也有发展方式的争议。我认为,县域信贷投入不足,大量资金流向大中城市,严重影响了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拉大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设置村镇银行就是要增强县域就地媒介资金的能力。服务“三农”、支持县域应是村镇银行的最重要任务。在村镇银行开业之初只有一个网点、其覆盖面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地服务“社区”、就地媒介资金是必然选择,在网点有限、银行电子技术使用受到限制的情况下,片面或狭义理解服务“三农”的内涵,反而不利于增强村镇银行就地媒介资金的能力,不当的导向与不尊重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规律的美好愿望,最终会影响村镇银行的组建与发展。在县域资金严重流失、农业种植、生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信贷需求暂时有限且涉农信贷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如果客户缺乏这方面的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基础,具有生存力、发展力的村镇银行不可能贸然投入。将现代银行引诱入日益狭窄的传统领域,注定不会受到投资者响应、发起银行的认同与经营者的响应,经营商业银行既要审慎,又要与时俱进,推进具有市场前景、竞争能力、比较效益的产业与客户。诸如在地震极重灾区,面对可以救助和迅速恢复产能的企业信贷需求、具有可靠行政资

源保障且能够稳定民生和努力实现公共目标任务的项目,村镇银行不能不作为优先选择服务的对象。暂时失去家园、缺乏抵押担保能力和还款能力的受灾个人,需要政府统筹综合救助和支持,作为纯粹商业行为的银行信贷,明显地不会无条件信贷介入。在地震重灾县优先试点村镇银行,正是需要这类机构快速的决策、灵活的经营、高效的信贷服务,去支持和促进社会急需且安

全的项目形成生产能力,或在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增大、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为政府实施灾后重建、推进公共服务建设提供配套的银行支持。这在种背景下,我们仍然采取常规思维开展监管与评价工作,注定也有形而上学之嫌。作为一家新型商业银行,其选择的服务介入点、当时的市场定位与经营策略,一般应该是理性且符合县域实际的。即使是其选择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票据等不同的业务,是个人优先还是法人优先、其服务需要政府配套还是不需要政府配套,这均应充分尊重法人治理,尊重县域实际,尊重银行实践。

三、村镇银行应围绕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大胆自主创新.村镇银行原本是增强县域金融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有效性、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产物。村镇银行的根本任务是避免资金继续外流,增强就地媒介信贷资金的能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实际上是适应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城乡统筹。特别是设置在城乡统筹试点县的村镇银行,本质上是冠名“村镇”、服务县域的现代商业银行,就应当遵循银行的规律,紧密地扎根县域、服务包括“三农”在内的各个具有还款能力的县域信贷消费者。围绕县域的信用环境、法制环境与金融消费者的行为与习惯,积极推进小额信贷、联保贷款,区避免将村镇银行办成传统的典当行。而在信用环境欠佳、信贷消费者习惯不佳,诚实守信观念未树立、第一还款来源有瑕疵的客户,的确需要运用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方式,既支持客户的信贷需求,又防范自身可能面临的风险。作为追求商业可持续目标的村镇银行,如何选择支持加工业、服务业、采掘业、建筑业、种植业、养殖业、房地产业,这的确需要研究县域客户的预期收益与风险,研究产业政策与调整,研究客户的商品和劳务的竞争能力与市场影响力。正确处理银行业务的量本利关系,科学把握金融运行的象数理本质,遵照效益性、流动性、安全性原则,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在服务县域、服务“三农”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四、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不利于村镇银行创新实践.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成为重点中的重点时刻,推出村镇银行改革试点,这本身是一项尊重事物。首家村镇银行__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至今运行三周年,该行选择的模式,适应了工业不发达、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通过四条途径探索代理服务,已经为2500多客户提供信贷,显现了求实创新。如果不尊重村镇银行的现实选择,我相信不会走出其特有的发展路径。如果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乡统筹县、地震重灾县、信用环境欠佳的县、工业基础极其良好的县、纯粹牧业县也套用或照搬某种方法,注定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四川的模式中,相当部分县域的行政资源组合、党政必要的激励与约束力度日渐增强,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超乎预期,之所以开业的14家村镇银行均能够在一年之内实现赢利,本质就在于因地制宜、求实创新、各显特色,不搞一种模式。我们不主张村镇银行试点只有一种模式,对其业务发展的模式自然也不强求只有一个。如果认为村镇银行只有一种模式,并持固有的论点,就是主观主义,就是本本主义,就不符合科学观,也不是与时俱进。

6.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篇六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机制灵活、依托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等优势,从2007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今年,我国已建立村镇银行近百家。按照银监局的规定,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

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村镇银行的很多业务无法开展,其生存和发展存在重重困难。

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难点

——结算系统不畅。目前,村镇银行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尚未连接,未设置金融机构联行行号,使清算、汇兑等业务无法办理,这也限制了村镇银行存款的增长。此外,村镇银行的业务处理系统是基于简单联结的内部网络,与外界相关机构和发起行没有实现相应的网络连接,如代收代付、通存通兑、信用卡及网上银行等业务难以开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正常开展。

——资金筹集难。村镇银行地处农村贫困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而且,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不高。加之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手段缺乏,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由于结算系统不畅,同业拆借难以进行,村镇银行不能发行、买卖金融债券,融资渠道受限。

——风险控制难。一是服务对象风险。银监会强调,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这些类型的贷款风险高、数额小,村镇银行信贷支持的主要对象为农民,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加之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多以信用贷款为主,极易形成信贷的道德风险。二是自身经营风险。村镇银行尚处于萌芽阶段,规模尚小,实践证明:规模过小的金融机构难以存活。作为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会碰到所有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同样的问题,如贷款风险偏高、呆坏账可能性比较高等。

——政策支持不足。一是货币政策支持不到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虽然解决了村镇银行开户、资金清算、存款准备金和征信、统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但急需解决的央行再贷款、银联入网等问题仍未得到明确。二是缺乏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与农村信用社一样的待遇,相关行政性、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免和涉农资金存款的支持都没有体现。如政府没有出台与村镇银行相配套的存款保险、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贷款利率及信用担保、法律环境等政策,由于业务开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

村镇银行发展对策

——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进一步拓展筹资渠道。二是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这是村镇银行的活力和生命力所在。村镇银行要立足县域,吸收城镇闲散资金,重点支持农户、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和农村“龙头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供符合当地“三农”实际需要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三是应优化选址,村镇银行要建在所在的县(市)城区,以便在支农贷款发放上实现中心辐射,由近及远,由点带面,层层覆盖。形成“将农村资金留在农村,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的新机制。村镇银行应持审慎经营的原则,加快业务创新步伐,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四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村镇银行要加强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探索贷款方式,不断拓宽业务空间,进一步提高竞争力。五是加强风险管理。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资本额度低,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审慎经营才能确保村镇银行的稳健发展。村镇银行从组建之日起就应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并要推进市场运作,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加强人员管理,吸收优秀的金融人才进入村镇银行。

——相关部门应努力营造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政府、监管部门及村镇银行自身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了解村镇银行的性质、经营原则和目的,提高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广大农户、中小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同时,应配套相关政策,优化村镇银行发展环境。一是人民银行应给予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

持,扩大这些地区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明确村镇银行在全国银行间的同业拆借资格,增加资金补充渠道,加强支付结算系统建设,将村镇银行纳入其中。二是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解决存款人的后顾之忧,使客户在办理业务选择上不过分追求银行的大小。三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使村镇银行可以依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产品定价,有效提高业务竞争能力。四是建立必要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使村镇银行切实为“三农”服务。五是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减免

7.广西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 篇七

目前, 国内已有学者分别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2]和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3]以及广西村镇银行的发展[4,5]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一、广西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2008年6月30日, 广西首家村镇银行——平果国民村镇银行的开业拉开了广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同年, 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 由桂林银行作为发起人成立的兴安民兴村镇银行于11月26日开业。截止2011年第二季度末, 广西已有13家村镇银行, 分别为:平果国民村镇银行、兴安民兴村镇银行、田东北部湾村镇银行、柳江兴柳村镇银行、东兴国民村镇银行、临桂国民村镇银行、钦州灵山泰业村镇银行、田阳兴阳村镇银行、桂林国民村镇银行、横县桂商村镇银行、南宁江南国民村镇银行、容县桂银村镇银行、宾阳北部湾村镇银行。其中, 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发起成立的有5家, 桂林银行发起成立的有3家, 广西北部湾银行发起成立的有2家, 柳州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 广西兴安农村合作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 东莞银行发起成立的有1家, 如图1。

至今, 广西村镇银行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比如平果国民村镇银行, 截止2010年12月末, 该行各项存款余额20611万元, 贷款余额22935万元, 实现净利润856万元。户均贷款余额为34.82万元, 其中贷款余额在50万元以下的有462户, 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3%;个体工商户贷款、农户贷款、小企业贷款占总额比例分别为44.23%、16.08%、14.26%, 如图2。[6]广西兴安民兴村镇银行截止2010年12月31日各项存款余额6.41亿元, 较年初增加3.31亿元, 增幅106.96%;各项贷款累计发放742笔, 贷款余额4.2亿元, 较年初增加2.19亿元, 增幅108.9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8亿元, 占贷款总额70.84%, 贷款市场占比跃居全县第四位。[7]据《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稳定报告》中公布的数据, 截至2010年末, 广西村镇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7.86亿和13.3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86.18%、和135.47%, 存贷比为74.86%, 同比下降16.17%。

二、广西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信誉低, 吸存能力差

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公众对其了解还不够, 部分人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银行”, 缺乏信誉, 不愿到村镇银行存款, 而更愿把钱存到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这导致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的业务上处于劣势, 竞争力不如其他农村金融机构。

另外, 村镇银行主要设立于农村地区, 居民收入水平不高, 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 客观上造成了村镇银行筹资困难。目前, 村镇银行还存在支付清算渠道不畅通, 网点少等问题, 这导致其便利性不足, 对潜在存款客户的吸引力下降。

(二) 经营成本高, 盈利水平低

广西村镇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农民, 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较多, 利润率本身较低, 而风险较高。农民居住比较偏、散, 客户贷款具有频繁、额度小等特征, 导致经营成本高, 影响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村镇银行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 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问题上, 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高, 形成活期存款、各种汇兑头寸较少, 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相比, 广西村镇银行经营规模偏小, 缺乏规模效应, 盈利水平比较低。

(三) 面临情况复杂, 经营风险较大

2012年第1期中旬刊 (总第468期) 时代Time广西村镇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农业自身的风险和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是由于村镇银行的成长时间比较短, 相关的政策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比如, 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是否放宽这一问题并未给出明确的规定。201年5月, 财政部在《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规定“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 免征营业税,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按90%计入收入总额”, 然而其有效期为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不具有可持续性。在组建村镇银行的挂钩政策方面, 中国银监会在2011年7月25日下发的《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在地点上, 由全国范围内的点与点挂钩, 调整为省份与省份挂钩”, 是政策不确定性的表现。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比较高,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低, 具有较大的风险。另外广西在农业生产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规划, 未能按市场的需求进行规模化生产, 农业发展存在盲目性趋同性, 而且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这些特定因素都将会对农民按时还款的能力产生影响, 给村镇银行的发展带来风险。

(四) 贷款投向难以保证, 偏离目标定位

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的第三十九条中指出:“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 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 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这并未对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向给出强制性的规定, 很难保证村镇银行的资金流向。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是为“三农”服务, 缓解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 但同时它也是以盈利为其经营目标, 由于农业具有收益低、风险大的特点, 因而这两个目标是存在一定矛盾的。作为村镇银行的股东, 他们的目标就是赚钱,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村镇银行将会把贷款投向悄悄转向城市地区, 从而背离了村镇银行设立时的目标定位, 支农效应被削弱。

(五) 管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较差

广西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是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 村镇银行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方面与一般商业银行有一定的差距, 以广西柳江兴柳村镇银行为例, 今年8月12日其在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中对学历的要求为大学专科 (含) 以上学历, 而一般商业银行大多要求要本科 (含) 以上学历。然而, 农村金融问题比较复杂, 这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村镇银行无法根据其市场定位和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进行金融创新和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三、促进广西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 提高吸存能力、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政府和村镇银行要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向公众加大宣传力度, 介绍村镇银行的性质及其开展的相关业务, 增进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从而使客户能放心的把钱存到村镇银行。另外, 为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 人民银行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 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在资产业务方面, 村镇银行应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 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竞争, 争夺市场份额。同时, 村镇银行应当培养自身优势, 重视其他银行所不擅长的小额贷款业务, 填补市场空白。

(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由于村镇银行起步晚, 实力有限, 盈利水平低, 因而政策支持在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税收政策方面, 国家应给予村镇银行的营业税率与农村信用社的优惠税率相同, 即3%, 从而减给予奖励和补贴, 另一方面对有违规行为的银行进行处罚, 建立一套完整的奖、罚激励机制。中央银行可放宽村镇银行的利率政策, 使其定价更加灵活, 帮助其拓展市场。针对农村金融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 政府通过建立这种风险和收益相称的激励机制,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励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

(三) 健全风险监控机制

借鉴平果国民村镇银行的成功经验, 村镇银行可以用农户联户担保贷款、农业企业担保贷款、林权证质押贷款、个体工商户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控制农村信贷风险。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应结合本地区的实践情况, 建立符合实际的担保机制, 进一步扩大农村抵押担保品范围。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 明晰产权, 建立公开透明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牧场及其他不动产的抵押登记、交易制度, 扩大抵押品的范围, 从而使农村的金融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另外, 为了分散农村地区生产经营中的风险, 可以引入保险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为农业提供保险服务, 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最后, 要完善农村地区信用记录,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为资金需求者的信用风险评估、监控奠定基础。

(四) 切实加强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机构应按照2007年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的意见》中提出的“宽进入、严监管”的标准, 严格根据其中规定的监管内容对村镇银行进行监管。村镇银行的经营具有高风险性和较低抵御风险能力的特征, 监管部门应要求村镇银行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对村镇银行发展中出现的偏离“三农”目标的问题加强监管, 保证村镇银行将绝大部分的资金用于农村建设, 保障辖区内的农户、个体工商及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五) 加强员工培训

金融业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性行业, 员工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的高低对村镇银行的竞争力有重大的影响。因而, 村镇银行应重视对员工的理论知识、业务技能、服务态度进行全方位的培训。理论知识是从事金融行业所必备的基础, 对员工的工作质量及其自身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同时也是村镇银行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为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 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态度综合反映了村镇银行的整体实力和形象, 是员工培训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双正.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深层次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6, (1) :30-33.

[2]孙建平, 彭徐婷.对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上饶市广丰广信村镇银行个案[J].武汉金融, 2010, (7) :64-65.

[3]葛倩倩.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 2011, 33 (5) :81-84.

[4]李晓健.依托村镇银行支持特色农业, 拓展东盟市场——基于广西村镇银行的思考[J], 2010 (5) :7-10.

[5]平果国民村镇银行定位明确获多赢.http://www.zdfjr.org/_d271545349.htm

8.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的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新疆 村镇银行 “三农” 对策研究

一、引言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2005年,我国第一家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村镇银行应运而生。村镇银行凭借其高效的运作方式、较为齐全的业务功能和优良的盈利能力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一致好评和高度关注[1]。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金融发展长期滞后,三农问题中的融资缺口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引入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意愿最为迫切。自2008年宁波鄞州农村合作银行在新疆五家渠市发起成立国民村镇银行以来,新疆村镇银行的发展步伐不断加速。截止2014年末,新疆村镇银行的数量已达18家之多,营业网点基本覆盖了全疆主要城市和地区,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新疆村镇银行的经济辐射能力也稳步提升。此外,新疆村镇银行总注册资本金较成立之初增长2786%,增幅巨大。且各项存贷款余额的同比增幅均达到50%以上,而不良贷款率则低于0.5%,各项指标均呈现良性可持续增长趋势[2]。新疆村镇银行已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逐渐在扶持县域经济和促进“三农”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由于成立时间较短、资金渠道不畅、盲目追求盈利以及配套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新疆村镇的银行发展已出现发展模式与其建立的初衷相背离的现象[3]。鉴于此,本文将从这一大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村镇银行在支持“三农”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新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新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首先,从业务特点来看,村镇银行遵循新疆地广人稀,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人口集聚性差的客观现实,通过实施小额化、分散化的农户贷款模式,加大对农业农户的贷款供给,还针对小、微型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了具有“小额,分散,及时”特点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其中,石河子国民村镇银行面向“三农”推出的“興业贷”、“兴农贷”、“阳光贷”等特色业务和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推出“益民贷”信贷产品,都主要用于解决生产及经营资金需求的综合性信贷产品。总体来看,新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的业务具有“短、易、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局面,但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各地区村镇银行的覆盖范围有限。以建立最早的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为例,该行坐落于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下设六个部门,十一个分支机构,包含了一个中心营业部和十个支行。各支行网点大多数在中心市镇周边的一些农牧团场,覆盖范围较局限,市场占有率不高,不能完全满足“三农”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二,涉农贷款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五家渠国民村镇银行经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最低为73%,较好地履行了支持“三农”的职能,而自2011年以来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不断下降,逐渐低于60%,与之相反的是,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逐年上升,新疆村镇银行发展模式与其建立初衷逐渐背离。

第三,业务类型与他行相似度高,缺乏创新性。新疆村镇银行专门面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城乡居民推出了包括农户联保贷款、畜牧业贷款、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等多种业务,虽然业务种类众多,但大多都与其他行业务相似,业务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三农”需求。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新疆村镇银行支持“三农”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深入探究,笔者认为,今后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改善经营困境,争取早日摆脱发展瓶颈。首先,从宏观视角来看,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人民银行可适当放松管制,在清算系统、征信管理方面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持。政府财政部们可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税收优惠。其次,要加强品牌宣传,提高辐射范围和能力。村镇银行要与镇直部门、村委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向村民作宣传了解农户的贷款需求,同时,还要在服务上保证品质,切实为广大农户提供简单流程融资,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辐射范围和能力。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各支行内部管理,提高创新能力。村镇银行要在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上下功夫,积极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做好队伍建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的优点,敢于提高创新能力,努力开发适合有地域特色的新的业务类型,以便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最后,新疆村镇银行要始终牢记其基本宗旨——服务“三农”,努力提高各支行支农惠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韩秉智.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5(02):71-72.

[2]焦新宇.新疆村镇银行发展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5(02):45-48.

[3]孟省.基于“三农”市场定位的村镇银行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3(05):84-85.

基金项目:兵团金融发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项目(BTJR201303)。

上一篇:小学图书馆工作计划下一篇:团队训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