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特色小镇如何创建

2024-10-06

江西省特色小镇如何创建(精选8篇)

1.江西省特色小镇如何创建 篇一

福建省特色小镇创建指南

为加快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助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城乡统筹发展,制订本指南。

第一条 申报条件

(一)产业定位:特色小镇产业定位应结合所在城市的产业、人才和资源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海洋高新、旅游、互联网经济等新兴产业,兼顾工艺美术(木雕、石雕、陶瓷等)、纺织鞋服、茶叶、食品等传统特色产业。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必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空间形态:特色小镇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旅游类特色小镇可适当放宽)。其中,建设用地规模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则上不超过规划面积的50%。特色小镇要建设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三)建设投资:新建类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商品住宅项目和商业综合体除外),改造提升类18亿元以上,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分别放宽至20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其中特色产业投资占比不低于70%。互联网经济、旅游和传统特色产业类特色小镇的总投资额可适当放宽至上述标准的80%。

(四)建设内涵:以集聚人才、资本、技术等高端要素为核心,通过运用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发展、迈向中高端,实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在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最大限度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打造更有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更有活力的产业生态系统、更有激情的创业生态系统和更有魅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特色小镇。

(五)运行方式: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鼓励以社会资本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地方政府负责做好规划引导、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环境改善等。

(六)建设进度:原则上3年内完成投资,其中第一年完成投资不少于5亿元,互联网经济、旅游和传统特色产业的特色小镇不低于3亿元。

(七)综合效益:建成后有大量的新增税收、新增就业岗位产生,集聚一大批工商户、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加快形成新业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和品牌。

第二条 申报材料

(一)规划方案:有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的特色小镇概念性规划,包括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如已经开工的要有实景图。

(二)建设计划:有分的投资建设计划,明确每个建设项目的投资主体、投资额、投资计划、用地计划、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产生的效益,以及相应的推进计划。以表格形式进行汇总。

(三)业主情况:简要介绍特色小镇建设主体的公司名称、实力、资金筹措计划等。可附上已建成运营项目案例。

(四)扶持举措:特色小镇所在县(市、区)政府支持申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的服务扶持举措或政策意见。

(五)基本情况:如实、完整地填写《特色小镇基本情况表》(详见附件)。

第三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范围:所有符合基本条件的特色小镇。

(二)申报时间:由省城镇化办根据各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情况发文通知,原则上每年于3月份、9月份分两批集中申报。

(三)申报数量:坚持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为明确重点、分期推进,每个设区市每批申报数量不超过5个。

(四)申报方式:县(市、区)规划的特色小镇,由县(市、区)政府向设区市政府上报申报材料,经设区市筛选后由设区市政府统一报省城镇化办;规划范围跨行政区域、以及设区市直管的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规划的特色小镇,由设区市政府向省城镇化办上报申请材料;省属企事业和高等院校单位规划的特色小镇,由省属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向省城镇化办上报申请材料。如申报对象超过1个,需排序上报。

第四条 监管和调整

(一)定期监测:采取季度通报和考核的办法,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开展统一监测。省统计局会同省发改委建立省特色小镇统计指标体系,有关市、县(区)按季度向省城镇化办报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进展和形象进度情况。

(二)动态管理:省里分批公布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公布达标小镇。对连续两年没有完成目标考核任务的,实行退出机制,下一起不再享受特色小镇相关扶持政策。

(三)联动指导: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对本行业领域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前期辅导、协调指导、日常督查和政策扶持。各设区市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特色小镇规划、申报、创建等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各县(市、区)要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形成省、市、县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 验收命名

(一)验收条件:如期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主体企业、主体产业或主体产品的经济产出要占到小镇一半以上份额,符合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社会上有较大的知名度,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公认度。

(二)验收程序:由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所在县(市、区)向省城镇化办行文,提交要求验收命名的申请报告和所在县(市、区)政府提供的初验报告。省城镇化办组成专家组,经实地踏勘、专家打分形成一致意见后,报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评估验收,验收合格的报省政府审定命名为福建省特色小镇。对于首次验收不通过的,一年内可申请一次复验。

(三)命名公布:省政府审定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联席会议提出的建议命名的特色小镇名单后,以省政府名义发文公布。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实施,具体由省城镇化办负责解释。

附件:福建省特色小镇申报材料说明

2.江西省特色小镇如何创建 篇二

为适应与引领经济新常态, 浙江今年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 这既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 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 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3]。

1 浙江省“特色小镇”提出的背景及要求

改革开放后的小城镇是浙江农村工业化与被动城镇化的缩影, 在20世纪90年代投资导向下, 以村镇企业为主的“块状集群”飞速发展, 加上低成本空间增长, 小城镇被动演变为“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增长极[4]。但在政策导向下, 特别是在新常态下, 浙江省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 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七大产业、兼顾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 助力浙江省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发展, 并特制订相应的导则。

特色小镇重在一个“特”字, 每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的环境优势和存量资源, 合理规划产业、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 每个特色小镇规划区域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为宜[5]。

2 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特色”的主打方向

浙江省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的关于“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的要求, 为全面深入了解企业创新活动现状, 反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 在新常态下, 浙江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 加快创建一批各具“特色”的特色小镇, 这不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 而且有利于破解经济结构转化和动力转换的现实难题, 是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选择。

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的创建涵盖了信息概念、金融基金、高端制造、传统制造、历史文化、旅游养生这六大主题。诸如以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积极承办大型会议为主旨的国际会议小镇;以金融为核心的综合金融小镇;以低碳经济为理念和发展方向的低碳环保小镇和健康小镇;最能代表浙江精神的创意小镇、智慧小镇、地理信息小镇、袜艺小镇、模具小镇等。

3 个案研究——千岛湖乐水小镇

浙江省淳安县乐水小镇的创建是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紧紧围绕淳安“秀水富民”总战略, 以打造特色旅游服务业为龙头的产业发展为目标, 借力5a景区规划建设要求, 围绕“乐水”这一核心主题, 做足水文章, 增强水体验, 建造水乐园, 突出水文化, 着力打造具有姜家风情特色的“宜游、宜居、乐购”的小镇涉水慢生活旅游生态圈,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以水为主体的产业高效集聚区。

3.1 创建过程

3.1.1 乐水小镇选址

淳安县全县景区化的发展及主客共享旅游服务平台的搭建, 使千岛湖的旅游成为带动淳安经济发展、引导城乡空间统筹、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驱动力。

乐水小镇位于淳安县姜家镇, 处于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南部, 交通便捷, 区位优势明显, 是千岛湖、沪、杭大都市与皖、赣、闽等省的连接点。

小镇选址所在的姜家是新安文化和遂安文脉的传延之地, 人文荟萃, 资源类型多样, 既包含水下古城、百琴楼等历史文化景点, 还包含遂安列岛、龙川湾等自然山水景点, 同时小镇北侧建设有两处已开发的农业休闲观光园, 能够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综上所述, 乐水小镇的选址是在参照千岛湖景区景点规划、旅游副中心——姜家及风景名胜区控制要求等相关规划的基础上, 能够完美呈现浙江湖泊生态旅游的特点, 因而, 乐水小镇无疑是特色的, 与第一批的七个旅游小镇一样, 具备本身独特的旅游主打品牌和产业特色。

3.1.2 乐水小镇范围

千岛湖乐水小镇用地避开了风景名胜区的控制界限, 除相关规划落定的相关建设用地外, 其余用地均选择在风景区范围红线以外的保护地带。因现状镇区建设条件、地形条件的限制, 特色小镇分东西两片, 总面积为3.08平方公里, 其中水域面积0.49平方公里, 核心区建设面积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为宜, 基本符合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中的相关规定。

3.1.3 乐水小镇定位

在对该小镇的资源优势、开发意向及限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前提下, 依据《淳安县域总体规划 (2006—2020) 》《淳安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2010) 》《淳安县域空间总体规划研究 (2013) 》等上位规划的基础上, 对乐水小镇的定位以“水”为元素, 围绕水下古狮城文化展示、亲水运动休闲产业、水上民俗体验、涉水文创产业及养生健身产业等关键词, 形成“水下+水上+水岸+水畔”多位一体打造水主题产业空间, 打造以国家5a级景区建设为标准, 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 以狮城文化为特色的水主题旅游小镇。规划定位乐水小镇为“乐享千岛秀水”。

3.1.4 乐水小镇布局

最早的甲骨文“水”中以一线四点来表示, 中间如水脉, 四点即流水。利用甲骨文之形本次规划布局沿用“水之有脉”打造“一主四副”的水之游线。“一主”为水休闲, “四副”分别为水养生、水运动、水文化、水生态。规划结构为“一心、四线、多节点”。结合特色小镇项目布局, 本次规划功能布局形成一个核心区和四条主题游线引导下的多节点的空间结构 (见表1、图1) 。

3.1.5 乐水小镇配套

由于乐水小镇是按照5a景区的标准创建, 因而首先对车行道路、交通场站、慢行系统、公交换乘点等方面做好交通支持, 其次从交通类、游览类、安全类、卫生类及配套服务类等方面做好配套服务。

3.1.6 乐水小镇创建

任何一个小镇的创建只是规划期间的前奏, 如何长足的发展才是特色小镇规划的本意。效益分析尤为关键。对乐水小镇而言, 主要通过景点门票收入、酒店和餐饮服务业等收入来获得经济效益。通过打造水主题特色, 提高千岛湖旅游品牌知名度。打造乐水特色小镇, 符合当前淳安县旅游发展规划大格局。通过拓展新业态和创办新企业, 重点培育发展水主题特色产业集聚, 增加当地居民就业机会的同时, 也发挥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另外通过对特色小镇的打造, 既保证风景名胜区、水功能区、公益林等环境敏感区域不被破坏, 也通过生态旅游让人们感受自然山水的生态价值, 从多方面创造了生态效益 (见图2、表2) 。

3.2 经验探讨

3.2.1 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突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山水旅游相关的产业集群:重点集聚山湖度假养生、狮城文化体验等核心产业;培育壮大户外拓展、汽车营地、健身休闲等特色旅游等新生产业;结合相关文化遗址和传统村落延续姜家地方文脉, 与特色农业相结合培育有特色的乡村村落景观。

落实主导项目。规划在用地布局上结合相关规划, 进行多规融合分析, 在保证用地、资金的基础上, 落实建设项目, 主要建设项目应结合乐水小镇产业定位、形象定位从生态野趣、文化感知、运动休闲、养生度假等几大方面落实好项目。同时在节庆文化、娱乐文化、饮食文化、博览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方面做好策划活动的引导。

突出社会贡献。率先建设一批养生养老基地项目, 挖掘推出一批优势养生产品, 谋划建设一批个性化、品牌化山地休闲养生旅游项目。

3.2.2 推进重点工作建设

乐水小镇的创建完全是在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姜家镇总体规划、姜家产业区块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的基础上, 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建设规划, 因而小镇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建设风貌、风景旅游及基础设施等建设均具有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准。

在基础配套方面, 以路网建设为突破口, 加快交通道路、排水、供水供电、电信、电网和相关信息化、智能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支撑特色小镇基本框架, 完善各项公共设施配套。

重视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生命线工程。引进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 形成服务业人才集聚地, 完成高级人才培养工作任务。按照小镇的定位和现象, 为更好的宣传小镇的旅游形象口号, 重点培育山水湖度假养生、狮城文化体验等核心产业;培育壮大户外拓展、汽车营地、健身休闲等特色旅游等新生产业, 结合相关文化遗址和传统村落延续姜家地方文脉, 与特色农业相结合培育特色鲜明的乡村村落景观。

率先建设一批养生养老基地项目, 挖掘推出一批优势养生产品, 谋划建设一批个性化、品牌化山地休闲养生旅游项目, 以短期内获得经济效益。

3.2.3 运作模式

按照政府引导, 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要求, 县委、县政府成立“千岛湖乐水小镇”管理委员会, 统筹特色小镇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建设工作。利用现有姜家经济区块管理委员会平台, 成立独立的浙江淳安狮城水天地投资有限公司, 负责特色小镇建设涉及的各项项目投资、基础配套、土地整理、资产收储、村庄改造等建设开发工作。

3.2.4 机制创新

首先, 县委、县政府成立特色小镇建设专门服务机构, 实现服务机构班子高配、权力下放、封闭运行和自主管理。强化机制保障, 实行季度例会制度, 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和突破, 并积极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坚持市场主体, 由浙江淳安千岛山水城投资有限公司专门实施“特色小镇”创建工作。

其次, 强化各种保障。以乐水小镇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 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 做好资金保障工作。优先将山水旅游项目纳入全县服务业发展年度专项资金支持, 优先享受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及市级各项产业集聚区政策。筹建融资平台, 探索混合所有制等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准许并鼓励村集体、村民等主体以土地、林权、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进行开发, 形成多元发展格局。

最后, 加快实施以路网建设为重点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逐步完善教育、文化、商业、金融、信息化平台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近期重点开展游客接待中心、驿站、绿道系统、免费公共无线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特色小镇整体景观, 树立品牌形象。

4 结语

特色小镇作为经济发展科技化、互联网化这一时代浪潮下浙江省富有创新意义的发展新载体, 在全面落实“互联网+”战略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乐水小镇, 以“乐水”为主题核心, 以涉水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增加、旅游收入增长、服务体系完善”为基本要求, 以文渊狮城、锦和云水江南亲水精品民宿集群和公共服务体系配套等为重点, 按照“两年打基础、三年显规模、五年初建成”产业形态的目标, 特别是集聚一批为小镇旅游提供规范管理的高端服务团队和龙头企业, 力争通过5年时间的运营, 把小镇打造成一个集水下古狮城文化展示、亲水运动休闲产业、水上民俗体验、涉水文创产业文化商业及养生健身产业于一体的最富区域竞争力的特色小镇。

因此, 乐水小镇的创建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进下, 从促进产业转型、倡导特色建设、加强景文融合, 规划形态——小而美, 主导产业——特而强、结构功能——有机合等方面推进特色建设。同时, 乐水小镇的创建对于淳安县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优化提升城市生态系统, 推动淳安生态化和时尚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庄宇, 彭锐.浅议城市特色及其塑造——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08 (6) .

[2]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与外延——建设特色小镇系列谈之一[N].河北日报, 2016-09-02 (7) .

[3]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 2016, 2 (10) .

[4]董翊明, 李国华, 华俊, 等.“大城市一张床与小城镇一间房”的双向城镇化——浙江萧山瓜沥特色织造小镇内生发展路径探索[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15.

3.如何打造特色小镇 篇三

一、特色小镇的打造原则

1、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

特色小镇的特质在于“特色”,其魅力也在于“特色”,其生命力同样在于“特色”。因此,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是打造特色小镇的首要原则。

1)保持鲜明的地域特色。

崇明江、河、湖、海齐全,水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应体现“水乡”的地域特色。

2)保持鲜明的产业特色。

崇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林、渔资源丰富,特色小镇的打造,把所在地的产业优势糅合进去,着力培育支柱产业,或“农”,或“林”,或渔,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

3)保持鲜明的生态特色。

茂密的生态林、发达的生态农业基地、绿色产业体系、生态型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符合“现代化生态岛”的建设目标,保持其 1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鲜明的生态特色。如在环境设计、建筑设计、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循环经济等都要注入“生态”理念。

4)保持风格的独特性。

不同区位、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镇,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需与其产业特色相匹配,一镇一风格,不重复、不趋同,确保特色的唯一性。

2、保持乡土文化的原生性、鲜活性

乡土文化是“小镇文化”的内核,也是小镇最有魅力的元素之一。只有外壳,而无鲜活乡土文化内涵的小镇是难有生命力的。

所谓“原生性”和“鲜活性”,是指用独特的自然风貌、生活习俗和人的生产劳动等社会性生态元素,诠释小镇文化传统。崇明可供挖掘的乡土文化十分丰富,如纺线、织布、蒸糕、做圆子等生活文化,土布服饰展示、传统婚庆仪式等民俗文化,推铁环、踩高跷等游戏文化,等等。只要善于开发、善于利用,就一定能够让小镇散发诱人芳香。

3、务求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国内外许多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结合产业规划统筹考虑,这样才能有望保持小镇持久的繁荣。目前,崇明许多小镇功能的衰退,便是一个反面例证。

崇明生态岛的功能定位,限制了不少产业的发展空间。正因为如此,选择和培育一个适合小镇自身发展的产业,更显重要。一个有活力的产业,能凝聚人气,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同时能促进就业、繁荣市场。

崇明特色小镇的打造,必须把农业、渔业、林业、商贸业,以及饮食等各类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全面规划,选择适合小镇发展方向的产业做强做大,逐步发育成为小镇发展的有力支撑。

4、赋予小镇生态旅游功能

与传统小镇相比,特色小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不是简单地作为一种聚居形式和生活模式而存在,同时还是一种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贸易、休闲、度假的场所。

因此,从道路、交通、环境、建筑风貌,到功能布局、各类设施,从休闲、娱乐,到餐饮、商贸,在充分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外,一切要从打造生态旅游小镇的思路出发,精心打造,务显“特色”,使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成为小镇赖以发展的产业之一,为小镇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5、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标新立异,不是政绩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改善民生。因此,小镇的打造不但要体现现代化、生态化,更要体现人性化。小镇的发展模式,不但要服务于生态岛建设的大局,更要为百姓生活谋利益。

由于特色小镇一般选择远离现有繁华城镇,因此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商业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等,都要服从于人性化的设计。

只有把改善群众生活作为打造特色小镇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体现小镇打造的真正价值,创造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宝岛。

二、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及宜建形态

功能定位特:色小镇将适应大休闲时代的发展趋势,按照提升崇明资源品质和旅游品牌、培育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建设综合性、多功能、多业态的小型旅游区和生态居住区。重点发挥“三大功能”:生态居住功能,旅游、度假功能,产业培育功能。

宜建形态:结合崇明产业分布和人口分布特点,按功能区分,崇明未来最有潜力的小镇主流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民居生活—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休闲、商务、度假等“驿站”模式。

前者,以独具特色的民居、公共建筑和配套特色商贸业为“壳”,以特色民俗文化、生活文化为内核,以周边特色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特色农业、特色渔业等)综合利用为补充,以具有区域特征的特色产业为支柱,形成生活气息浓郁,民俗、旅游、产业等文化相互交融的特色风格和既能自适、协调发展,又可承接规模旅游的特色格局;后者,以生态元素纷呈的特色建筑(如古色古香的民族建筑或风格别致的欧式建筑)为“巢”,吸引各类符合小镇预设功能的特色经营者(如商业、商务、运动、娱乐及度假酒店、各类馆吧等经营者)和部分富裕人士“进驻”小镇,打造成可供大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驿站”,以及可供商务等特别活动的“基地”。

两种模式各有侧重,但并非完全绝对,根据需要,可以适当融合。

三、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建议

1、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特色小镇的建设,耗时、耗力、耗钱,其建设的成败,直接影响崇明的发展步伐和崇明几十万群众的生活状态,关系重大,必须着眼城镇化、一体化要求,统筹思维,系统设计。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从小镇的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到具体的数量、规模,从特色小镇建筑风格、功能设计、配套设施到文化挖掘,“特色”打造,从筑巢引风到招商引资,从规划建设到管理服务,从小镇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都要系统思考,系统设计,以充分体现服务于生态岛建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宗旨。

2、合理布局,试点先行

崇明三岛均为东西狭长的岛形特点,为避免同一“纬度”上的资源浪费和小镇风格和功能的趋同性,宜在东西向“经度”上,依据不同地理环境,合理布点,明确重点。建议首批重点打造以下三座(类)特色小镇。

1)东部地区——重点打造国家级渔港小镇

利用国家级渔港获批的契机,率先在崇明或长兴东部地区,利用海洋捕捞业的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一座“三位一体”模式的“东方渔港”类小镇,也为其它小镇建设积累经验。

小镇设计以渔业旅游资源开发和海产品贸易及海洋饮食文化打造为特色,以海洋捕捞和海产养殖业为产业支柱,最终形成一座自然风光旖旎、建筑风格鲜明、渔家生活气息浓厚、海产品贸易繁荣、产业支撑坚实的生态型旅游渔港小镇。

为增强小镇旅游功能,可配建独具海洋文化内涵的“海洋渔具展览馆”、“海产品养生博览馆”等类型的特色馆。在此基础上,开发好周边可利用森林、湿地、海产养殖、海洋垂钓、浅水泛舟等众多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渔家乐”旅游圈。

2)中部地区——重点打造欧式风情的“驿站小镇”

中部地区,森林公园一带,生态林密布,空气纯净。农家乐、各类休闲农庄和度假小区广播其间。然因分布过密,功能雷同,缺乏特色,而难聚人气,资源浪费严重。

为带动周边旅游业,促进中部“绿色生态旅游圈”的形成。建议在森林公园一带,重点打造一座欧式风情的“驿站小镇”。

该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茂密的树林,森林公园内高耸的欧式建筑,为风情小镇的打造创造了“先天”有利条件。

设计上,以湖、河、林为建筑背景,为欧式建筑为硬件建设主体,以西方“休闲文化”打造为内核,周围配以西方特色的运动项目(如高尔夫球、足球、网球等)场地,建成一个独具异域风情的特色小镇。各类液体小吧(酒吧、咖啡屋、茶座等)特色度假屋(森林小屋、湖心小居等)、各地名食和特色娱乐、特色运动,是小镇最魅力所在。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3)西部地区——重点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小镇

现代化生态农业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和重要标志。西部绿华镇地区生态农业颇具特色,有着筹建农业类“绿色小镇”的独特优势。

“绿色小镇”,适宜采用如前所述“三位一体”打造模式。小镇可以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展示、绿色果蔬贸易和特产经营为特色,以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产业支撑,以周边明珠湖等旅游景区为配套景点,打响生态绿色小镇的品牌。

依据各地区域特点,合理布局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形成互补之势,相互牵引,必然推动全岛旅游业、服务业和相关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3、控制规模,集约打造

规模的大小服从于三个原则:经济原则、需求原则、集约原则。特色小镇的打造,不但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耗费极大,因此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控制规模,避免严重浪费资源。

此外,由于小镇的打造在崇明还是新生事物,市场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加上崇明三岛四面临水,交通不便,作为旅游资源,小镇的市场需求可能不足。加上其它不可测因素,不宜盲目追求规模。经济型特色小镇不但资源利用充分,而且便于管理和调整产业策略,符合集约化原则,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政策护航,创新机制

特色小镇的建设投入大,周期长,要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的高效、有序开展,必须有政策护航,并实现机制创新。

1)设立机构,制订政策

特色小镇建设涉及经济、文化、政治、民生等大问题,必须由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实施,并实行政策倾斜。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土地征用、安全保障等,都需要由专门结构去统筹、协调。此外,还要研究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制订相关政策和标准,为小镇建设扫除障碍和隐患。

2)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特色小镇建设投资巨大,政府必须广辟资金渠道,改革现有投融资体制。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建议在政府参与的基础上,谋求战略性合作,鼓励国内各类企业、个人及外商,以多种方式参与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建设、配套工程建设,形成特色小镇建设合力和资金的有效保障机制。

3)创新小镇后期业态招商机制,确保顺利“筑巢引凤”

政府须着力创新特色小镇的商业、服务业、文化事业及符合小镇特色发展的其他产业的招商机制和运作机制,确保筑巢后“特色”的快速形成和小镇的繁荣。

4)创新小镇居民招入机制

除采取宅基地置换和商品房运作方式,以吸引本地村镇居民和其他区域部分富裕群体入“巢”之外,还可采取动员原有小镇居民“等面积”整体置换等方式,快速聚集人气。此外,在首先满足本地居民入迁前提下,适当考虑放宽户籍限制,接纳外地和外籍人员入迁。部分房源打造成“特色度假屋”出租,以吸引“临时居”。

作为一种新举措,特色小镇打造的价值,需要人们要用长远的眼光去认识,功在今朝,利在长远。如能做到大手笔规划,高起点实施,在不久的将来,特色小镇一定会让崇明变成上海最为诱人的地方。

4.湖北省特色小镇如何申报 篇四

1.创建方案(区域范围、产业定位、投资主体、投资规模、建设计划)2.概念性规划

第二步:分批审核

1.初审(省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初审意见)2.会议审查(省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审查)3.审定公布(省政府审定后分批公布创建名单)第三步:年度考核

1.制定《湖北省特色小城镇考核细则》

2.兑现扶持政策《考核合格》

3.考核结果公布(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并在省级主流媒体公布)4.退出机制(连续两年未完成年度目标考核任务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规划 | http://f.qianzhan.com/tesexiaozhen

第四步:考核验收

1.制定《湖北省特色小城镇创建导则》

2.组织验收(省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3.认定为省级特色小城镇(通过验收)2

5.如何创建农村特色学校 篇五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落实“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创建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为抓手,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创新德育途径和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办学品位的必由之路。学校特色本身具有一种感召力,它能够凝聚起师生的上进心和创造力,有利于围绕办学目标,优化学校内部办学资源的配置,形成强大的办学活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工作的整体优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综合“校力”;有利于学校树立良好而独特的公众形象,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为只有赢得社会支持才能获得自身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学校校园拥有了特色的氛围和文化,教师拥有了特色的精神和素质,学生拥有了特色的快乐和成长,则特色学校也就形成。创建一个令我们自豪的特色学校,必定会使学校教育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精品化之路。

农村小学处于经济底子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地区,无论是师资水平、办学条件,还是教育的外部环境与城市学校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特色学校的建设也相对困难些。那么,农村小学该如何建设特色学校、走特色教育之路呢?

一、现状分析

新庄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自2002年学校合并迁建以来,学校发展已逐渐步入正轨,学校的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校园环境日益美化。学校正逐步形成为有一定文化品味的、环境优美的农村学生就学场所。目前,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已开始发生深刻变化,学校的各项管理机制以及软件建设正向着正规化、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的影响,学校的对外联系、对内反思日益加强,因此,学校的未来发展面临更多更大的机会和其它不确定因素。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构想在未来几年内努力打造我校农村学校品牌,1

凸现本校特色。

二、学校特色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内容

农村学校特色建设,是建立在对特定的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学校发展的远景以及学校价值观的理解之上的。具体而言,要将我校建设成为一个“阳光快乐、健康和谐、文化园地”。这一品牌目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乡土特色和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人文教育理念,即强调教育教学中的以乡土教育相结合的人文、和谐、多元和高效教育。同时,强调发展师生个性:即教师能“依附乡土、活力创新、追求卓越、无限关怀”,学生能“依附乡土、健康愉快、多元学习、合作发展”。使得学校品牌建设形成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核心,并能在原有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得以保持和弘扬,并为社会所认可。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具体目标和过程设计

首先,要重视和提炼具有乡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1、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更新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念,使之能顺应学校发展,顺应学校文化的特质。逐步消除某些方面的文化不协调,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学校发展远景为思想核心,也就是具有乡土特色的现代化的农村小学。在理念上更新广大师生的观念,坚持以农村特色教育为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坚持合作与学习,坚持以农村为依托的综合实践活动。

2、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特色、服务于我校品牌建设的行为准则。在教学管理上,坚持“切合实际、科学有效”,在师生学习上,坚持“自主合作、创新实践”。具体而言: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上,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努力做到“天天坚持,样样落实”;同时,各项工作做到民主、开放,即关怀人人、人人参与,并鼓励学生、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和学校的教育教学(比如教学开放日、家长学校会、家长学校一日,即家长在校一日,了解学生等,也使农村家长感受到农村学校的现代教育气息。);学校内的一切活动,做到规范化和常规制度化。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到日常的行为之中。

3、完善学校品牌化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化建设是我校近年的管理工作重点之一。但是,制度化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必须服从于学校的发展理念,要真正地从学校发展的远景和目标出发。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每年一度的艺术节(师生才艺展示:说、唱、写、做以及其它才艺表演等)、文艺

会演、节日庆典活动、教工文化活动,以及与本地区其他学校协作举办的其它活动,以学校为单位和以班级为单位的具有农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各项活动要确定主题,并体现每次活动特色。

其次,加强学校课程建设步伐,充分发扬我校课程开发的特色和特长,并努力创建学校品牌课程。

1、加强国家课程的学科研究工作,加强校本教研,使得广大教师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轻负高质”,提升教学质量。

2、深化校本课程建设。校本课程要提供给学生和教师多种选择,使师生能选课教、选课上,并且形式多样:讲授、讲座、活动体验等同时开展;同时,加强校本课程的科研工作,使课程的开发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开发,并加强同社区的课程开发联合力度。另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要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即校本课程要充分体现我校农村小学的文化特质。(比如:校内开展的特色绳操、滚铁环、剪纸等活动,野外活动开展的植物的认识、农作物的认识以及各类作物的生长和生产过程的认识等校本教育活动。)

3、加强教学常规工作,使常规工作制度化,习惯化。优化作业,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高知识获得的效率。同时,制订一系列措施,切合实际地对各类测评进行分析、诊断,提高每次测评的实际效能,测评中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评价。

第三,关于师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1、培养一支专业化,学习型的教师队伍是我们今后的主要培训目标,并努力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包括如下几点:

(1)师德培训:师德培训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有效渗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教师树立其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风格和精神风貌,并渗透在具体的工作中。培养他们最基本的工作准则:即敬业、爱校、爱岗。

(2)以行动研究为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以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作为培训的主要形式,通过特定的培训主题,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

(3)发展特色教育,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培训素材和培训资源的开发和优化工作,使校本培训努力向校本学习的方向发展,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发展。学习将成为我校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

(4)开发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设,为教师学习提供资源和展示

2、学生的培养模式:

(1)全体学生将通过在校学习,不仅习得科学文化知识,也将培养他们强烈的自主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培养他们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2)通过特定的环境教育、在校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

(3)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文化意识。第四,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确立务实、高效的教学秩序。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是我们进行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的保证,是学校品牌得以认可的基础。

1、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一套严密的教学常规和质量检测制度,特别要强调在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通过竞赛、展示、研讨、反思学习等,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加强考评工作,提高考评作风,使学校的考评工作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3、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和教师经常性的开展教学调研,了解师生在实际的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和需求,并加以研究解决。

第五,加强学校科研、对外合作和师生评价研究,保证学校特色和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科研是学校品牌建设的立足点,我们要创造性地将科研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要在教学科研上做到:

1、降低科研重心,强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得科研能以具体形式出现在教学实践之中,而不是成为空洞的理论。

2、努力使学校的科研既有实践运用,又有理论的思考和探索;既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又能形成学校自身办学的思想和理念。逐步将科研上升到最佳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来。

3、结合农村特点,加强校本研究,通过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我校教师解决自身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4、根据我校农村小学的特点,在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建设上加强合作,开展合作性的、经常性的实践和交流活动。如继续深化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继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继续加强教师学习型组织的实践和研究,加大学习资源共享力度等。另外,要加强同本地区其它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的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学校特色和品牌

四、学校特色和品牌建设的推进策略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品牌建设的实施

2、建立相关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学校品牌建设,从而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3、学校建立健全可靠的保障体系,不断更新适合本校的教育设施。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从而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4,加强对外宣传,开展专题传播活动。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加强同社区、家长、同类学校以及上级科研单位、新闻界的联系,在学校特色与品牌建设中提高他们的参与量和对外宣传功效,将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各种渠道向外推广。

6.浅谈如何创建学校的育人特色 篇六

合肥市十张小学张雪峰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创造机会,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发展应该更具个性化,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怎样才能做到办学有特色。其中,独特的办学思想,特色的教师群体,校本化的课程体系,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明显优于同类学校的特色项目。个性化的外显环境、稳定而持续的学校文化是主要要素。

主流媒体认为“特色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本人认为创建特色学校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论述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确定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决定了保持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和均衡发展,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地位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要求我们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健康素质的视角,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的受教育机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就是一个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过程。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创建中坚持三个统一:从办学思想的角度讲,强调学校办出特色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统一;从培养人的角度讲,强调特色育人与全面育人的统一;从学校建设的角度讲,强调个性化与规范化统一。切忌用新开几门课、新增加一些考证、考级、千方百计地获一些大奖来办特色学校和通过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来办特色学校的一些舍本求末之下策。办特色学校的目的,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仍然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育人,更好地完成基础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的任务。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对小学生来说,影响一生的、终生起作用的是精神世界,即信仰、价值观和情感,而不是一种技能。所以不论书法特色,还是科技特色的学校,都要通过技能训练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把特色学校办

成小学生心智成长的精神家园。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教育哲学上来说,创建特色学校要充分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内在关系,要在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前提下,探求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之真蒂。在实践上要站在“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首先我们不能把特色学校简单地办成一个培养特长学生的学校或者仅仅拥有一批特长学生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奋斗过程,需要孜孜不倦的积淀,而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捷径,更不能幻想轻而易举的成功。不要热衷于选聘几位有特长的教师,组织一些有基础的学生突击一番,就大功告成或者仅仅通过开展一些活动、造一些声势,特色学校就建好了的做法。其次也不要把特色学校简单的等同于一所豪华高标准学校,硬件是基础,但受经济发展的制约,特色学校所依存的是软件和教育本身。第三,不要把游离于学校正常教学之外的具有展示、表演性的东西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手段,创建特色学校不是作秀,不能影响绝大多数师生主流成长过程。特色学校的特色是根植于学校大多数教师与学生之中的东西,一定是对全校师生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东西。作为特色学校的建设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面向全校师生的发展与成长,一定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其显性的表现。

三、创建特色学校的实质是按照本校的客观规律办学。新时期创办特色学校就是寻找学校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要坚持按规律办事的思想。学校之间主观和客观条件不同,教育资源不同,学校办学规律肯定是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学校就是对学校本身教育资源和办学客观规律的科学而独到的认识。我想,只要自觉地按照不同学校的办学规律办学,学校就会有自己的特色。只要找到了本校的办学规律,有效地挖掘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学校就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改变学校的面貌,改变师生的命运。当然我们也很遗憾地看到过一些不良现象:今天换理念,明天换课题,学校总在低水平起步、徘徊。其二是,跟着形势跑,热子闹子,弄块牌子,到头来学校档次还是上不来。三是今天出方案,明天搞活动,后天就出特色的速成法泡沬式特色学校。四是不作深层次思考,不考虑学校实际,看到好东西,盲目移植,满腔热情搞成四不象。其实教育不像工业生产,一个错误的设计、一个细节的马虎,不会马上导致严重的后果,教育政策、管理举措方面的失误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被“掩盖”,一旦发作,则悔之太晚!作为校长,我们要多看一看学校的历史,多了解学校的现实,多策划一下把什么留给明天;我们做一任校长,要完成好学校承上启下走向特色品牌这一琏接。

为此,我们需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探讨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创办特色学校的意义与途径。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学生来源复杂,家庭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加之于学校办学规模较小,如何把学校建设成为较有知名度的城区小学,成为历届学校领导所关注与研究的课题。二○○七年初,学校以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为突破口,向区教育局申报了创建区级特色学校工作,以此来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引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经过近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得到了培养,学校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日趋形成。我们认为,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初步取得了成效。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是一个教育教学诸方面诸因素的综合体,只有具有明晰办学理念的学校,工作才有方向效率。我校的办学理念为“为社会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民族文化根基,据我们的理解,就是要学生做到写好汉字,读好课文,讲好普通话。而写好字在贯彻“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办学理念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从创建学校品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出发,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计划,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二 营造“书香”环境,强化师资建设

学校是教书育人场所,学校也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围绕“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工作,学校在环境布局上也是想足了心思,动足了脑筋。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已具有四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人们谈到书法,总会说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一个现代小学生,有必要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进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老师们利用网络、图书馆、书店等现代文化设施场所,多方寻求与书法教育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图片资料搜集整理完毕,它们又被送到誊印社进行扫描打印。为了节省不多的办公经费,学校的教师们又自发组织起来当木工做边框。当凝聚着全校教师心血与汗水的书法镜框悬挂上墙时,学校又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各

个时代的书法书法作品汇成了一道历史的长河。它们中有纤细秀丽的甲骨文,有古朴厚重的秦大篆,有号称古今书体分水岭的“汉简隶”;这些作品中还有学生耳熟能详的毛泽东、周恩来,也有他们以前不曾听说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走进书法长廊,学生们犹如置身于书法艺术的百花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学校精心布置环境,努力使每一层楼、每一面墙都在诉说与书法教育有关的人文历史,让学生在富有书法艺术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这是环境育人的必备条件。与此同时,学校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书”道路上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召开专题讲座。教师中文字书写优秀的人不少,但了解如何指导学生书写、对书法教学有研究的那就了了无几。学校由教导处牵头,组织教师参加有关书法教育的讲座。他们有时观看相关的电教录像,有时请学校中富有教学写字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为大家讲解书法教育、写字教学的注意点。学校领导有时则亲自走上讲台,为大家上书法示范课,从写字教学需要注意的坐姿、握笔姿势到写字教学所要渗透的美育教育、道德教育,以及书法教学的课程结构安排等让广大教师印像很深,收获很大。组织教师走出去。少年宫是市级校外教育的品牌,那里集中了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向他们学习书法教育的成功经验,无疑可弥补学校教师艺术教育经验之不足,从而使学校创建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时期,学校分批组织教师到少年宫学习观摩,并利用学习机会与少年宫的教师相互交流。“走出去”使教师们开阔了眼界,获取了新知,增强了教师创建特色学校的信心。岗位练兵强素质。要指导学生练好字,教师本身的基本功必不可少。在了解掌握课堂教学的有关方法后,我校组织教师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首先是学校规定每周教师必须完成的一定练字量。练字作业每两周送交教导处,由教导处负责对教师书法作业的批改。寒暑假既是教师们的休息时间,也是他们充电提高时间。教师们利用难得的假期时间认真练字,既提高了他们自身的书写能力,也充实了教师们的业余生活。经过一阶段的努力,现在全校教师的字尤其是毛笔字基本能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工整,纸面清洁,令人赏心悦目。其次,学校通过开展阶段性的书法竞赛,激发教师要练字、练好字的热情。

三 狠抓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书写能力

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为了使学生真正

能写好字,逐步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学校对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分三大块进行。抓好写字课。“写字”作为一门课程,排到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围绕“创建”,结合学校校本教研的进展,我校每学期初都要求教师制订详尽的、完整的写字教学计划;认真备好写字课教案;注重对写字课教学的分析与研究。写字教学中,我们认为:搞好写字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开始;课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如带好书写工具;写字时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与握笔姿势;教师指导时要认真听讲,细心揣摩;书写时要注意心定神安,不急不躁……写字课侧重于对学生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抓好写字小练习。学生中午到校,首先进行的是二十分钟的写字小练习。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学生个个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练字,旁边还有语文教师在行间检查指导。通过每天二十分钟的练习,巩固学生在写字大课中的练习的内容,并使学生向书写有质量有速度的方向发展。在学生进行“写字小练习”的同时,学校领导也会进行全校性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抓好书法提高班。在做好书写普及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没有忘记那些书写有天赋、有特长的学生。从去年三月份开始,学校就专门成立了书法提高班,请专业的书法教师指导他们的学习。在提高班上,学生们如鱼得水。他们一方面跟老师们继续学习书法技能,另一方面教师系统地向他们传授书法的基本理论、演变历史,增加了学生的见识,丰富了学生的素养。每逢节假日或重大纪念日,书法提高班的教师还组织学生开展“爱祖国,庆六一”书法竞赛、“我为居民写春联”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公益意识,提高书写能力。

当然,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但但是通过上述三途径进行。书法教育是我校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平台,它应该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校以创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为龙头,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树立起“教师个个都是书法老师,学生提笔即是练字之时”的强烈意识。课堂上,每个教师的板书均要工整、美观,规范,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学生作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也无论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常识技能科,只要有书写均要做到“工工整整、一丝不苟”,从而达到“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教学目的。

四 加强教学评估,激发学生练字情趣

学生练字效果如何,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评估措施来实现。在教学评估方面,学校教导处、大队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导处根据创建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写字教学工作的评估细则。从教师的平常备课,到学生的书写实况的检查均纳入了评估范围。教导处每逢双周均要开展学校写字教学的教研活动,就写字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与总结;每个月要组织教师普查学生的作业,查学生的书写质量及教师的指导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在一学期两次的学科调研中,教导处在试卷中均安排了写字检测内容,书写成绩记入学生考试总分。上述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树立学生与教师认真练好字,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激发与保持学生浓厚的练字情趣,教导处、大队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书法竞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学校利用集体晨会等形式进行公开表彰奖励;平时各班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各班均设有“书法园地”,张贴各时期学生书写的优秀作业;每到期中、期末,教导处还组织教师检查学生作业。每次检查,都要评出优秀学生“书写奖”;学期即将结束,各班评选“三好学生”“红花少年”时,“书法巧手星”的产生也成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当学生听到师生的夸奖,手捧鲜艳的奖状时,他们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课后多练字、作业写好字成了他们今后自觉的行动。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练字成效率,我校还先后召开了数次学生家长会,征求家长对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意见,并请他们配合学校,督查指导学生在家的书写练习。

7.07 从“平凡”小镇到特色小镇 篇七

——以浙江桐乡河山风情小镇为例

摘要:近年来,从国家层面上,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浙江省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先驱者,2015年1月21日,浙江省“两会”上,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描述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在此背景下,我们受到浙江桐乡市河山镇委托,共同为打造河山特色小镇贡献一点努力。本论文以桐乡河山风情小镇为例,探讨在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中落实特色小镇的建设,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同时探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河山镇特色小镇规划策略

0、引言

“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古代诗人如此描述小镇美景。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在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同时,创造出人们认同的精神空间。如何从其特定的地域环境条件出发,尊重人的情感与文化传统,达到“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目标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2016年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明确提出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要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早在2015年年初的浙江“两会”上,浙江省即提出特色小镇概念,并描述为“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特色小镇“非镇非区”,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2015年6月4日,第一批浙江省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全省10个设区市的37个小镇列入首批创建名单。

2016年1月29日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2016年5月26日,省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主任办公会议讨论研究,10个特色小镇被确定为省级示范特色小镇。

1、特色小镇的特点

2015年4月,浙江省政府就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特色小镇的创建程序、政策措施等做出了规划。

根据《意见》,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面积相当于半个西湖,而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

特色小镇的灵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美国的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对浙江优化生产力布局颇有启迪。

从历史渊源看,特色小镇的提出,源于浙江“块状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30多年的实践。但这些创造过辉煌的“块状经济”,一度落入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小的窠臼,如何变叠加为嵌入、变重量到重质、变模仿为创新,需要突破性的力量来冲击。

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特色小镇扑面来。浙江省省长李强说:“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历史传承、符合发展规律、切合浙江实际的重大决策和行政创新。”

特色小镇,特色创建。目前小镇主要有三种创建模式,一是企业主体,政府服务,政府负责小镇的定位、规划、基础设施和审批服务,引进民营企业建设特色小镇。二是政企合作、联动建设,政府做好大规划,联手大企业培育大产业。三是政府建设、市场招商,政府成立国资公司,根据产业定位面向全国招商。

2、特色小镇的构建的技术路线

一个特色小镇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到质,不仅仅需要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小镇发展的情况进行预计,并对道路、建筑、公共空间等给予规划预留,建设过程中逐渐落实规划理念,而且在建设过程、运营管理等阶段,不断协调、不断调整,逐步达到特色小镇的要求。一个集产业发展、商业繁荣、文化特色、环境宜人的特色小镇,需要小镇上级主管部门、小镇管理单位、规划技术人员、投资开发商、民众等多方面的协作推动。

根据时间先后以及每个阶段主体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可将特色小镇建设分为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都需要各方协调控制,共同为打造特色小镇贡献自己的努力。1)规划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小镇产业规划等条件,梳理小镇发展的前景,小镇发展的模式,明确小镇的发展目标和特色定位,挖掘小镇发展的特色优势,进而确定小镇合适的发展路线和风貌。在此基础上进行小镇的整体产业调整延伸、小镇风貌控制、小镇特色打造、小镇的旅游规划等。为设计阶段做好铺垫。2)设计阶段

这一阶段通过细节设计确保规划阶段的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尤其是主镇区街道、建筑(尤其是沿街建筑)、公共空间(滨水带、街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文化中心、体育中心、标识标牌、市政管道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对于其他地区以控制风貌为主,保证整个风格的协调统一。3)实施阶段

根据实施过程中不同情况,尤其是不同投资资金情况,制定不同的实施建造策略,并在产权、股份、分红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得规划设计的内容能顺利推进下去,使得项目得以实施运行。4)管理阶段

在具体工程施工建设按照规划设计完成后,对整个特色小镇进行统一管理,贯彻规划、设计阶段对小镇的定位、风格以及特色。并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平凡”小镇构建特色小镇遇到的问题

3.1“平凡”无“特色”

无数的小镇,因为自身自然优势不足、产业落后、人气不足,十分“平凡”,缺乏自然水山、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产业资源的“特色”,这些小镇在大量特色小镇的包围下,只能是辅助其他特色小镇的发展,逐渐成为附属角色。这比将失去自身特色,进入一个恶性循环。3.2因为“平凡”导致缺乏人气

“平凡”的小镇,自身发展是依附于城市或其他特色小镇的发展,导致大量的人才涌入城市或其他小镇,导致自身人气严重不足。加之自身缺乏各种文化设施、和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使得小镇空心化。

3.3因为“平凡“导致招商困难

“平凡”的小镇,因为“平凡”导致招商吸引力不足。开发商面对一个人气不足,没有特色小镇,开发兴趣不足,缺乏发展的信心。导致投资资金不足,小镇更加难以发展。3.4上级指标的虚高

“平凡”的小镇受制于上级规划指标的虚高,建设用地的有些地块高达3.0,这种指标是需要建设高层建筑的,但是这又不符合小镇的发展。试想,这样的高层建筑,有谁会来买账? 3.5百姓改造意愿不足

在城市的改造过程中,尤其是小城镇中,百姓的意愿是跟随利益驱动,缺乏资金投入的“平凡”小镇,要通过百姓的自发改造,是十分困难的。

4.河山风情小镇的构建

4.1河山镇概况 1)区位交通分析

桐乡市河山镇地处地处桐乡市西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东邻石门镇,南靠洲泉镇,西临德清县新市镇,北接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位于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境内,申嘉湖(杭)高速公路在河山设有互通区,距上海市中心120千米,邻杭州市中心45千米,离苏州市中心70千米。1.5小时交通圈内,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

2)文化背景

河山镇历史悠久,蚕桑文化底蕴浓厚,遗址遗迹丰富,历史人文众多。(1)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桐乡河山镇与南浔区善琏镇交界处的含山上蚕花朵朵,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游人如织。石门、洲泉、河山、大麻、崇福等地的许多蚕农纷纷上含山争相轧蚕花,一方面是祈求蚕神保佑蚕茧丰收,另一方面则是借蚕“嬉春”,进行民间狂欢活动。包括拜蚕花童子忏、水上“拜香船”、水上“标杆船”杂技、水上“踏白船”竞渡、抬“蚕神菩萨出会”、水上“拳船”、摸蚕花奶奶等。

文化活动

(2)丰富多样的历史人文

千年古刹--崇庆禅寺、桑阴鱼肥--俞家湾桑基鱼塘、漫画大师陵园--丰子恺陵园

崇庆禅寺丰子恺(3)规划设计范围

地域范围:为河山镇域范围,用地总面积39.2km2。

重点规划设计范围(规划镇区范围):北至现状道路、西至镇界、东至临杭经济区概念规划路网、南至现状河道,用地面积9.83km2。

规划范围

3)产业分析

河山镇正逐步形成以绢纺(织)业为支柱产业,建材为重点产业,化纤、服装、五金为依托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60.2亿元,工业增加值8.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37亿元,实缴税金1.49亿元,利润2.02亿元。全镇共有工业企业8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家,在职职工14071人,以电气机械、绢纺织为主。个体经营户2429户,实现税收1781万元。2015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绢纺(织)名镇”称号。4.2规划阶段 4.2.1定位

以蚕桑文化基底,以卷纺(织)业、服装产业为依托的近现代风情小镇。

大力发展桑基鱼塘农村旅游,推动卷纺(织)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服装产业向服装设计、服装材料研究等上游产业发展。建设以近现代风情为主要风貌的风情小镇。推进河山镇向传统产业延伸、文创产业、旅游产业发展。4.2.2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

镇区以新老结合的模式进行发展建设,新区严格控制风貌,老区逐步改造风貌,建设近现代江南风貌,营造良好生活、工作、旅游环境。

以各个行政村产业为核心,打造特色旅游,例如桑基鱼塘旅游、果园旅游、光伏旅游等,并结合镇域内的文化遗址活动,打造特色旅游路线。

旅游路线规划

2)特色风情

深度挖掘河山文化、产业优势,结合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近现代江南风貌。重点突出小镇的风情,在建筑建设改造中,严格控制风貌,建造骑楼、拱券等构建,营造一种复古的、具有近现代风格的街道。以风情吸引投资、以风貌吸引旅游、以特色吸引产业,全方位吸引人气。3)绿色生态

疏通水系,建立清水平台、水中木栈道等,形成水上交通体系。完善河山绿化网络,增加市民休息公园及公共活动广场,构建江南水乡风情。多用绿色清洁能源(光伏)、多用透水铺装,多设雨水收集池,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江南小镇。4.3设计阶段

鸟瞰图

4.3.1新区设计

河山镇向着南侧发展,新建地块以居住、商业、办公为考虑,重点打造沿慕仁港河的近现代风情商业街,并结合产业发展,提供文创办公、商业展示、商品销售等内容。以平安路和慕仁港河交界口为核心,重点打造河山新的商业中心。

新区总图

4.3.2老区设计

河山镇的河山大街为原镇主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河山大街已显破败。街道两侧建筑多以老房、危房为主,无论从使用还是风貌上已经不符合现代人民的生产生活经营需求。以近现代江南风情为主,打造一条集产业发展、文化展示、旅游目的地、市民生产经营生活为一体文化商业街。

改造效果图

4.4实施阶段

根据资金情况,将实施分为两种情况。4.4.1资金投入充足 以开发商整体开发为主,重点打造新区和老区,兼顾周边行政村旅游开发。政府部门着重打造水系、公共景观及其他公共空间。政府部门给予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与税收优惠。4.4.2资金投入不足

以政府引导开发为主,重点改造河山大街等老区域,依靠有条件的允许建筑面积增加,明确产权等政策,鼓励现业主进行自我改造。政府有关部门控制审批及整体效果。公共部分由政府出资进行改造。

改造实施:原建筑鉴定为危房后,在整治范围内,政府无力出资回收产权,由原所有者自行原址重建,在满足建筑风格统一,建筑投影范围不扩大,骑楼宽度达到3m的前提下,允许加建部分一层,补偿一层的范围由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技术规定审核确定。

实施控制

4.5管理阶段

出资主体为开发商,具体管理在于开放商,政府有关部门作为行政部门只进行行政管理审批。若出资主体为个人,政府有关部门成立管理委员会,对整个特色小镇进行统一管理,贯彻规划、设计阶段对小镇的定位、风格以及特色。无论管理方为谁,需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不断更新,保障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5.问题解决策略

5.1缺乏“特色”

表面上看河山镇缺乏乌镇的好水,缺乏德清的好山,缺乏云栖小镇的高新产业,但是我们深入挖掘。发现河山虽然没有好水,但水资源也不差;虽然没有德清的山,但各类文化遗迹资源也不少;虽然没有高新产业,但只要把绢纺产业、服装产业加以延伸,发展以服装设计为主导的文创产业也是可以的。所以说是“平凡”仔细下挖,还是有很多“特色”可以发掘的。5.2缺乏“人气” 小镇空心化,核心是百姓收入不高,小镇设施不足。若以政府力量发展一条商业街,建设一批文化设施,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以政策优惠鼓励人才进行创业创新,先留下一批人,再吸引一批人,逐渐形成人气,逐步发展。5.3缺乏资金

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和强而有力的招商策略,依靠逐渐起来的小镇风情和人气,能让开发商看到投资的前景,投资资金会逐渐吸引过来。5.4自发改造的盲目性

前期依靠百姓的自发改造,百姓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时需要政府出台针对性的改造方案,严格控制增加的建筑面积,严格控制立面效果。并引导百姓进行业态的逐步调整。

6.结语

特色小镇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需多部门、多领域的共同协作,共同建设、共同开发,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更新的过程。

慧意(上海)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8.江西省特色小镇如何创建 篇八

作者:余池明

全国市长研修学院对外合作与地方基层领导干部培训部主任

大如小城,小如街市,远离都市繁华,却不乏市井里弄的韵味,虽偏居一隅,却从不乏人气,这是世界各地特色小镇留给乐游者们的最深印象。由于特色小镇设施齐全、景色动人,又各自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它作为一种人类居住形态和生活方式呈现的同时,它还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形态,备受青睐,引得游人纷至沓来,乐而忘返。小镇强劲的旅游功能及由此带来的自身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受此吸引,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开始看好特色小镇带来的综合效应,纷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借助国家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东风,先后启动特色小镇工程。

值此背景下,如何利用自身资源打造特色小镇,已成为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一大课题。社会各界也予以广泛关注。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的成功打造成为特色小镇打造先驱,本文作者通过对照金镇案例评述,分析特色小镇打造模式和发展经验,为建设特色小镇参考。1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基本情况

照金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西北部,距耀州城区54公里,地处耀州、淳化、旬邑三县交界处。>>>>发展优势

政治优势: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各级政府和领导非常重视;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在这里创建了红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诞生了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从而使照金成为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

区位优势:距耀州城区54公里,距西安60公里,是古代战争的南北分水岭,有“石门关”之称;

资源优势:红色资源(根据地)、自然资源-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传统文化资源、体育运动资源。

文化优势:照金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传说随炀帝巡游此地,身穿锦衣绣袍雨后映照金光,曰:“日照锦衣,遍地似金,此地应为照金”,故得名照金。>>>>照金镇荣誉称号

照金镇先后被确定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第二批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第六批“丹霞地貌地质公园”及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2013年被省政府授予“2013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先进镇(街区)” 称号;2016年10月14日,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政企合作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

2011年7月,在陕西省促进铜川资源型城市转型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铜川照金红色旅游景区项目正式确立,此后,铜川市政府、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三方精诚合作,开始了一系列的规划策划工作。

2012年5月14日,铜川市人民政府、陕文投集团、陕煤化集团就开发建设照金红色旅游景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决定率先启动景区龙头项目——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5月22日,三方召开第一次联席会,确定了组织机构、成立投资建设主体等相关事宜。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包括核心区和控制区两大板块,计划总投资20亿元人民币,其中核心区占地约2400亩。

>>>>总书记考察照金红色旅游名镇

2015年2月14日下午,总书记来到照金这块英雄的土地并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考察了当年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区游击队在山崖上利用天然洞穴修建的薛家寨革命旧址。他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建设成效

2015年,全年游客人数达到390万,旅游收入20亿元,比2014年全部翻了一番。红色旅游升温也让照金人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照金镇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7450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1.7万余元。2陕西省铜川市照金镇发展模式

1、开创新模式: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作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铜川把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开发建设列为十大转型项目之一,与大企业合作,高水平规划,大资本投入,大规模开发。

通过与大企业集团的合作破解大投入、高水平建设困扰照金景区开发建设的难题。

陕文投集团是全国省级最大的文化产业投资企业,在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上有一套先进理念、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三方合作形成了“资源+技术+资金”的优化组合,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陕西照金公司作为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投资开发的主体,受市政府委托,全面负责景区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地方资源+陕文头技术+陕煤化资金

2、秉承新理念:红色即民生、无伤痕开发

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项目建设中坚持“红色即民生”、“无伤痕开发”的理念。

秉承“红色即民生”的理念,照金的开发建设始终把老百姓的民生改善摆在首位,实施了一系列民生保障工程。照金旅游名镇建设一期项目中,90%以上为民生项目。在照金城镇化建设中把“无伤痕开发”作为一以贯之的“铁律”,坚持经济、环保、绿色并重点的原则。虽然照金的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都全力保留当地的每一棵大树、每一片绿植。一定程度上节约了绿化种植的资金。

照金牧场原为撂荒地和产量不高的耕种地,经过土地流转,根据缓坡地形修建成牧场,成为各地游客休闲度假的重要游憩区。牧场的景区管理、设施管理人员均为经过专业化训练的照金村集团员工,他们都来自照金当地。

通过牧场建设,既把村民从收益不高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大地景观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相结合、观光休闲与解决就业相结合。

民生解决社会发展,无伤痕开发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3、激发内生动力,一步实现城镇化(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造)照金的新型城镇化,把民生改善作为核心,把文化旅游作为产业方向,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老区发展的道路。

受照金的地理区位等所限,很难依靠城市拉动或城乡一体化等举措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主导产业的培育以及当地村民与主导产业的充分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坚持“基础设施城镇化、产业发展城镇化、生产生活方式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 在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基础上,照金老区以成立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突破口,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培训、农特产品开发销售、开展系列文化活动等多项举措,逐步引导村民接受、融入市场经济。

此为照金老区的转型发展。照金的城镇化探索,核心本质就是把“脱地农民”变成真正的主人,把农民从传统的土地束缚中解脱出来,通过改变他们的观念,提升他们的市场意识,把他们的长远发展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镇区建设、经济发展变成他们自己的事,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粘性。

照金红色旅游名镇正逐步形成“股份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的增收结构,努力实现“增收多元化,户户有保障”。3照金特色小镇发展经验

一、小城镇建设特色(五位一体,全面建设)

1、高起点规划

全域化:统筹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就业安排、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化:保护生态,不大拆大建、过度建设;主题化:以红色资源为龙头,发展红色旅游、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红色即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政治建设)

2、无伤痕开发,保护原生态,森林覆盖率75%(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3、引入大企业市场运作:10亿元成立了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经济建设)

4、改善民生,温情拆迁。221户10天搬迁。宣传册-资金-多种户型-音像留资料-法律文本-入住指南-品牌装修-专用地下室放农具-物业公司;(社会建设)

5、企镇共赢,代管照金村集团;

6、文明培育,提高素质。(文化建设)

二、产镇良性互动

1、重点打造红色旅游景区:照金-薛家寨-香山,就业千人;

2、特色示范小城镇:八个一工程——进出路网、卫生院、小学、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广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压缩站;

3、人口集中;(政策、市场)

4、发展新型产业:禅修中心、写生基地、国际滑雪场(近千亩)、实景演出、一日体验游、照金牧场;

5、红色文化创意街,旅游配套服务。2.2万平米,67户村民,商户百余家;

6、吸引人才:反乡创业大学生65人,本地13人;

7、综合承载力建设:照金新苑、文化创意街区、小学、医院、幼儿园、书院。

三、城乡统筹社会发展

1、建立公共服务平台:设立社会事务保障所;创建照金城乡统筹就业创业培训基地。解决就业1960人,165人自主创业。

一个依托:照金大景区;一个龙头:照金公司;一个体系:基地服务中心(投入2200万);八个平台:干部教育基地、红色创意街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关中民俗文化村、照金牧场、中药材种植基地、照金狩猎场。

2、社会保障体系建设:60岁以上每月105元;农村医疗保险400元一下补65%,400元以上补90%;因病因灾致贫救助。

3、加大教育医疗投入:照进小学4400万;照金亿元2270万元;便民服务中心;供热中心;污水处理站,垃圾压缩中转站。

4、“三化一改”综合配套改革: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村民自愿入股成立陕西照金村红色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设景区运营、生态农业、物业服务、园林绿化四个子公司。村委会改居委会;医疗养老贫困救助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保持村民原有待遇不变: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待遇、土地承包权、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

5、收入保障机制:“股份收入+土地流转收入+商铺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创业收入”。4照金小镇案例小结

理念:“红色即民生”、“无伤痕开发”模式:企业主导、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范式: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产业:旅游、文化、休闲

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生产发展是手段,生活富裕是目标,生态良好是条件。

“红色即民生”从政治上、哲学上继承了红色基因,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某种意义上是政治任务,具体体现在做好拆迁安置、社会保障和就业收入保障。

经济发展根据区位和资源优势选择了旅游为主导产业,引入有实力的大企业作为市场运作主体。

上一篇: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下一篇:初中学生必读书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