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共10篇)
1.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一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0年第一期党员发展对象第一小组讨论记录
一、讨论题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二、讨论时间:2010年4月10日9:30-11:00
三、讨论地点:致远楼325
四、主 持 人:程福超
五、记 录 人:武定发
六、与会人员:26人
七、会议概况:
本次会议由程福超同学主持,关于青年责任感与使命感的讨论,对于使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承担使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人应该通过怎样的努力,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使命?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感知。具有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通过本次小组的讨论,使大家更加认识到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重大意义!
八、具体内容:
主持人:
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能具有驱动自己一生都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才能感到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事需要自己去做,才能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因此,请大家畅所欲言,谈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用这一现实问题。于德宇:
我们应该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现在谈报效祖国还早,我们只有在思想上,学习上,行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为以后报效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现在我们正处于大学生生涯,只有好好学习,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份责任„„ 白鹏飞:
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挑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梁,先学习好专业知识,立足资本,学会怎么样做人,学会怎么样与人沟通,有明确的理想目标并为之努力,并要求思想必须正确,才能建立责任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是说有就有的,而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的过程„„ 冯 锐:
不一定当学生干部才能有责任感,责任感是建立在我们每一位青年人身上,有的人可能我不是学生干部,也不必有什么责任感了,我把自己的事情弄好就可以了,这样是不对的,如果这样这个社会就不会前进,我们的社会就不会繁荣昌盛,因此,我们必须有责任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诚朴求是„„ 王彦龙: 学生干部应具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学生干部,第一不能因为工作而影响了学习,第二要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付恩三:
使命感,就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这样做的意义。一个团队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如果仅仅能够养活自己,那么这个团队的存在对社会就没有任何意义。于景阳:
当我们对社会充满责任感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并找到快乐。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懒散敷衍成为一种习惯时,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 张 猛:
责任感是我们战胜学习中诸多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使我们有勇气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失去责任感,即使是做我们最擅长的,也会做得一塌糊涂。李国兴:
我们首先要明白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我们以后要做什么,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以什么的状态生活在这个世界,怎么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高亚伟:
大学是个锻炼学习能力和培养好的习惯的地方,而且一定要多交一些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工作也不要轻易去找一个工作做,因为坏的习惯和坏的环境对你一辈子都是伤害,很难成就大事的。一定要找一个人品好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正规的老板,公司小只要说的符号条件都可以考虑做,你的人生肯定不一样的 郑 中:
谈到使命感,先有责任感才能谈及使命感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讨论,气氛非常的活跃,从责任感升华到使命感,将讨论进行的非常的热烈„„ 杨 光:
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信念与决心,同时使同学们融入到集体中,培养互相协作的能力,共同进步,使同学们更加了解党的历史和指导思想、宗旨,激发同学们的入党积极性和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 穆 凯:
从鸦片战争谈起,肩负着国家的使命都是青年一代,从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神七的升天,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汶川地震的上下一心,都是我们责任感的体现„„ 赵思宇:
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如果失去了,国家和民族将无人肩负。自古以来便有无数烈士先驱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自己的生命,屈原、文天祥、杨靖宇、刘胡兰等都是各个时代的代表,他们本有着只要稍微改变下态度便可以获得生命甚至荣华富贵的机会,但是因为在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无法抹去这种情感。张立川:
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 纪 鸿:
对于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你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所担负的责任充满责任感。亢 旭:
他结合自身的家庭,责任感也包括对家庭的责任,我们要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父母供我们上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一份责任,他谈到了学习方面,说的非常的感动„„ 杨 黎:
责任感包括从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四个方面,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的精神.主持人:
谈到使命感,先有责任感才能谈及使命感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讨论,气氛非常的活跃,从责任感升华到使命感,将讨论进行的非常的热烈„„参加会议的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地发言,说出了自己对责任感与使命感的理解。最后邀请白鹏飞同学进行总结,因为他是这里的老大哥,是工作一年又回来学校继续深造的单招学生,他讲述了他的经历,他用一位挖煤工人一辈子为国家做的贡献来鼓舞我们应该有责任感„„
2.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二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社会责任
一、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上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自我意识过强、个人责任过淡。
当代的很多大学生, 一般情况下只知道求权利, 却不知道尽义务, 总是希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 却不能以礼待人。希望社会能给自己提供更多的物质和经济条件, 自己却不想、也不能做出更多贡献。一些大学生往往以个人为主体, 强化个人主义, 但不注重个人奋斗, 不重视个人发展, 集体观念、团结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较差。一些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 一些人没有创造性却不愿意做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 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 很多大学生把个人的得失和成败看得过重过多。
(二) 公德、纪律意识较弱。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 综合素质应该很高, 毕竟受过高等教育, 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应该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责任。然而, 一些大学生学风过差, 过度厌学, 混日子、混文凭,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们把大量精力放在男女恋爱, 网上聊天, 网络游戏。由此也出现了种种怪异的畸形的“校园文化”:考试屡屡作弊, 花钱雇“枪手” , 奢侈浪费严重, 行为不检点等等, 这些都是垃圾文化, 却屡屡在大学校园出现。
(三) 躲避集体活动, 冷淡对人对事。
现在的大学生, 多数经济条件较好, 长时期受到家庭关怀和父母关爱, 自主意识强, 自立能力差, 不愿意负责, 遇事“个人自扫门前雪, 哪管他人瓦上霜” , 这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的表现。他们过分于强调自我的人格和独立, 责任意识狭隘, 没有能够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大学生产生责任意识薄弱问题的原因
(一) 大学生心理比较矛盾。
现在的大学生, 由于年纪的原因及学业影响, 涉世不深、认识片面、观念偏颇, 虽然已经成人, 但并不能很好地分清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阴暗。他们甚至认为, 自己上大学, 目的主要不是为了报效祖国, 不是为了家和集体, 而是为了自己, 为了能够得到一份稳定轻松且收入丰厚的工作, 为了充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而不是为他人和社会作出什么贡献。他们看不到人与人之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依赖、互相承担责任以及他们之间非常复杂的关系, 他们难以把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主流趋势。特别是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 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原因, 没有受过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挫折教育, 无忧无虑, 严重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 更谈不上有什么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钱交易盛行, 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极大冲击。他们在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越来越多。他们感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应该去承担一定的历史责任。但同时, 社会上拜金主义盛行, 铜臭味十足, 这对他们产生了剧烈冲击和极大影响。
(二) 市场经济对他们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这种体制滋长了个体本位观念, 滋生了金钱万能、金钱至上的观念。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消极腐败现象, 越来越多的高官落马, 各种不正当竞争, 偷税漏税, 权钱交易, 组织卖淫, 拐卖妇儿, 哪种途径来钱来得快, 就采取哪种方式。人们的价值观, 道德观, 世界观被彻底颠覆, 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会产生极其不利和负面的影响。
(三) 社会宣传对大学生有负面影响。
实际上, 现实的大众传媒在道德宣传上缺失, 在宣传导向有偏离, 特别是新媒体发展很快, 乐于接受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大学生们, 在不知不觉中, 人生修养、责任意识就被影响。特别是一些大众传媒对主流的价值观、责任观推介不明朗,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明确宣传, 对非责任现象批判缺乏力度和温度, 甚至还有一些不科学、不健康的内容, 这使得很大学生处于一种迷茫无措的状态。
(四) 家庭教育跟不上。
家庭实际上是一个大学生终身的课堂。但在我国, 很多家庭由于种种原因, 对孩子的社会责任观教育不足, 社会责任观教育在家庭环节上显得十分薄弱。这与家庭的水平、观念以及很多复杂的因素密切相关。
三、培养与提升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举措
(一)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教育, 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当代大学生, 综合素养应该很高也是国家的未来, 因此应该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应该有能力正确判断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 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国国情, 应该深切地关爱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应该不负时代重托肩负历史使命, 把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起来, 任务承担起来, 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紧密地联系起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把自己的力量充分地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上, 用在经济发展上, 用在建设祖国和报效祖国上, 这才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明确体现。因此, 在大学校园, 教育管理者一定要不断地强化大学生的立志成才、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有效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不断地提高这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要通过有效途径, 不断地引导大学生把实现自身价值同服务祖国和服务人民的愿望很好地结合起来, 学会自觉地、主动地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二) 要求大学生树立崇高信念、追求远大理想, 以此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重要一份子, 享有一定的权力, 又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权力与责任和义务从来都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力的义务, 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大学生也是这样, 同样也受此激烈和约束。不讲责任和义务的思想是错误的, 是不可行的, 必将遭到失败。当代大学生必须明确地树立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明确共产主义信念, 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这样才能自觉的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大学教育管理者以及思想政治工作者, 一定要不断地教育大学生学会做人, 增强他们的道德使命感。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 其次才是学业和做事。在当前新的市场和社会发展形式下, 高校要明确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目标, 那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的, 有很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很强的开拓能力的人, 有明确的志向、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
(三) 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有较好的集体观念、强烈的团队精神的人, 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才能很好对社会负责。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 一个人永远离不开社会, 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充分发扬地团队精神、集体观念, 自觉地承担责任, 自觉地付出劳动,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自己为社会付出了, 社会才会给你以回报。大学生就更是如此, 只有具有了自我责任意识, 才会逐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 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和制度。在我国的很多大学,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不全, 相关的制度或者主体模糊, 或者内容不全, 或者力度不够, 普遍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德育方面的考评和教育比智育和体育方面的考评明显落后和薄弱, 更是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因此, 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规范, 以从制度上促进和保障大学生能够把该学的学到手, 把该了解的了解透, 从而形成长效机制, 以确保从根本上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自身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爱锋.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经济理论研究, 2009
[2].周强.弘扬五四精神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J].党建研究, 1999
3.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分析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责任集体责任意识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不同的人生阶段,要根据当时阶段的社会身份用不同的人生态度来对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社会身份是不同的,或同时具有多重社会身份。态度可以不同,但每一种社会身份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负责是对每一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所承担的多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它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作为公民,应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在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这个社会身份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一、责任的概念
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大学生的责任,则要从大学生的社会身份说起,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是父母的孩子,是学校、班级里的学生。这样的多重身份决定了大学生要负相应的责任。
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人生价值观念的错位
受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种强调个体利益的不良思想的影响。当前家庭中孩子变少,特别是独生子女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导致一些大学生热衷于个人利益,很少关心或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在平时的大学生活中,锱铢必究,导致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恶化。
还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未曾考虑过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在生活和学习中,过分强调公平的观念,只愿意获取,很少愿意付出,付出就马上要求相应的回报。只愿从社会、集体中索取,只要求他人、群体、社会对自己负责,奉行利己主义。
(二)责任心的缺失
有些大学生从小一直被父母亲友教育,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上大学,其他事都不用他们操心。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他们表面上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选择专业,实际上是家长根据哪个行业将来有更丰厚的经济收入来帮他们选择的。以上两个方面就决定了,这些人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集体和社会所应负的责任。
加之在小學、初中到高中,学校的教育都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虽然有思政课,但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责任心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从校领导到班主任只强调主课的学习,在班会课上也多以智育为主,忽略了德育。长期在“管”和“灌”的环境里生活,任何事不用自己思考与做主,哪里还会有自主性和责任心呢。
(三)道德和行为的失范
现在的大学生没有独立的观念,生活上依赖父母,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的能力也一般;经济上习惯于从父母那里索取而没有付出,也就是只享受权利而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进入大学以后,他们所持的是一种消费者的态度,在学校由自己的情绪来控制是否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出了钱就可以随心所欲,觉得可以决定自己是否上课,不想上课就可以在宿舍睡觉或者出学校去逛街,上课上自习也不认为需要遵守纪律,一切任性而为。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也不会转变观念,注定成为啃老族,无法适应社会瞬息万变的现状。
有些大学生热衷于打工,美其名曰“勤工助学”。当然,真正用打工来减轻上学对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们应该提倡。但是有些学生在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甚至逃课的情况下去打工,赚来的钱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且直到快毕业了还打一些没有技术性可言的工,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没有一点帮助,从没好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对自己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总的来说,这些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要求不高,成就需求低,纪律意识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差;遇事只顾自己,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自己生活的环境不爱护,破坏公物等等。
三、大学生应担负的责任
(一)学习为首要责任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在文章《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中提到,“当一个青年进入到大学以后,他就被赋予了以充实的学问为责任,在知识的大洋中做创造性的航程。”所以学习是学生一进入大学即被赋予的职责。
学生要热爱学业,养成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从自身未来和终身发展的高度,对待学校生活中的每一项活动,为未来的成功人生奠基。
(二)先做人,后做事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将德育学习和人格塑造放在首位,遵纪守法,并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谦虚好学和善于协作的精神。今后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展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职业素养。
现阶段大学生切实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无论是学习上和生活上都努力做到不让父母操心和担心,负起自己的责任,对父母的养育就是一种回报。
(三)摆脱自我,拥抱责任
德育为先,道德需要从自身修养做起。这点我们可以效仿欧洲贵族。贵族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是跟责任连在一起的,是必须是有担当的。大学生们可以做精神上的贵族。欧洲贵族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大学生们要做精神贵族,就要为你所在的这个家庭、学校集体作出贡献。
更大的集体就是社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话道出了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强烈的爱国思想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危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义务。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社会的和谐。所以我认为,学生在大学阶段就要时刻坚守自己的责任。责任落实到行动上,就先要做到“尚德崇能、践行致远”。 “尚德”是指大学生既要热爱学习,刻苦钻研,更要加强自身的品德教育,尤其是爱岗敬业、讲求诚信、忠于职守、互助协作等职业道德教育。“崇能”指大学生要着力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既要加强专业能力的提升,更要加强终身学习、开拓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当然,大学生的“德”与“能”的培养,离不开脚踏实地的实践。大学生要勤于实践,勤于练习,善于在持续的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才能,历练自身的品格。同时要志存高远,在脚踏实地的前行中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使自己的人生成为发展的人生、创造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负责任的人生。
参考文献:
[1]黄治东.当下大学生责任教育路径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2(2):177-179.
[2]何小梅.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状况及其强化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9-40.
[3]董少敏.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能力的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4):23-26.
4.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篇四
《礼记》有语:“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意思是“金银玉帛不能算作宝贝,真正的宝贝应该是忠信”。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至管仲“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下至同仁堂“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诚信一直都是人在待人接物时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通过近些年来网上的一些调查数据,分析总结得出一些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有些人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诚信随之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经常出现诸如恶意贷款、冒充贫困生、校外租房不按时交付租金、背后说同学坏话、表里不
一、借别人钱不还等不诚信行为。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里,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和论文,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独立思考完成。而部分同学却靠抄袭他人作业,或是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的便利,随便拷贝一篇文章应付了事。
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但有的学生仍是心存侥幸,总想通过作弊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如打小抄、传纸条、手机作弊、替考,等等。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证件和假荣誉证书、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大学生还款存在的违约情况却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表现。
6.违反校纪,无视校规
上课睡觉、吃东西、乱打手机、织毛衣等影响课堂纪律的所有行为,课桌文化、乱插队现象、寝室违章用电,毁坏公物,违反管理条例等行为,反映了学生诚信的缺失。
诚信缺失现象严重损害了大学教育及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诚信行为缺失的原因在哪里?《中国青年报》的调查归纳出三个主要原因:有73.21%的同学认为失去诚信的主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长,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诚信 1 /
3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负担,远没有金钱利益来得重要;有58.64%的同学认为“从众心理”是他们不诚信的原因,很多人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而是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因此,当他们看到别人作弊或是注水简历时,也常常会效仿;甚至觉得别人既然都这么做,自己一个人诚信也不会得到更好的回报;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淡化有关。因为诚信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无须再去进行系统的教育,事实上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从更深层次来看,信誉及信用危机的产生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文化原因的。尽管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民意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在痛斥诚信缺失的社会现状时大声疾呼:一个国家诚信体系的崩溃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和国民消费带来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形成深远的影响,它必将造成人情的淡漠、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历史上的种种都证明了: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缺失诚信,失我国魂!缺失诚信,国将不国!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的重建不仅是高校也是全社会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实践表明,诚信的重建不是单纯靠哪一家、哪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
首先,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以胡锦涛同志倡导的“八荣八耻”为内容的诚信教育,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批判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和观念,最终在社会中形成健康的道德评价体系。在学校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不得益”的校园氛围。假如诚信的行为得不到鼓励和表彰,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受到谴责和制裁,谁诚信谁就吃亏,不诚信反而得益,那么诚信的风气是永远推广不了的。通过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荣辱观,使诚实守信成为大学生自觉追求的行为准则。
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育人环境。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校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按章办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保持良好的师德,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校还应致力于建设具有本校特点的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活,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为实施诚信教育的有效方式,加深学生对诚信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寻求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真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再次,建立个人诚信管理机制,为诚信建档。个人诚信管理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建立有序的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当前社会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现象,是因为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而失信者非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因此,制定和完善政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规则体系,建立信用档案和失信惩罚机制,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治,并对诚实守信者予以奖励,这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样,在高校要建立学生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定期、全面考察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地记录、反馈、监察、纠偏、指导,使其成为考核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诚信习惯养成,有助于在校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并且带动整个社会信用理念的提升与诚信氛围的营造。
最后,加强自觉修养。环境、制度和教育的确能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的培养产生影响,但这些都只是从外部产生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大学生内在的修养做起,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要以严格的个人修养来约束自己。须知“诚信是人生的通行证”,只有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而这是成功的关键。在生活中要时时注意培养诚信品德,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则要不断强化诚信的意识和规则,把诚信作为人格和信念,让诚信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懈的追求。
5.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篇五
作为21世纪的中国大学生群体,我们接受的是在新的社会形态下的思想和人性教育,它更强调的是个人的合理发展和社会,人类等主体的进步协调完善;认清自己在这个的体系中所应担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本身就是自然人和社会人的结合.由于自身在社会未来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 四.社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期望
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历史位置上,继往开来,做历史的接班人,特殊的当今国内外环境,使民族危机感特别厚重,要求大学生更具有时代特征--开拓创新;在关系人民的利益上更多地体现自己的责任。一。21世纪的时代环境造就了大学生群体特别厚重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
1、在国际上的和平与安全,全球的环境,人类的和谐发展等问题上我们将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在我国的自身发展上,我对祖国的未来,和平统一,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民族素质的提升等问题上,将体现更多的主人翁的精神,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处在发展中国家的位置上,危害我国政治、经济、安全的风险频繁发生,必须坚持党在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中采取的英明决策和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中心”的大政方略。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现状需要我们大学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政治领域,民主法制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行政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出台日益迫切;在经济领域,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总体的改观,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不适应性益发明显;在文化领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傲居世界的精神依托,但它惯性运作、自我复制的能力极强成为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其中对社会主义文化不适应的部分的改造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艰苦的劳动。
2.自身的生存与竞争,给与我们大学生积极的理性思考,和我们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1、继往开来的责任和使命
继往,就是继承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存、发展环境。开来,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起建设现代化的重任,并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开拓创新的责任和使命
创新是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为创新奠定了基础,但传统文化中落后的成份构成了创新的重大阻碍。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个人创造优良生存氛围的条件,其实创新并不难,大学阶段的知识接受就是一种“新”。
3、做文明的表率
大学生是我国人口众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少数,因此上内在地承担着创造文明、传播文明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理应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4.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6.法律意识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篇六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3〕
据此,我们可以将大学生法律意识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这种反应和体验是积极的,能动的。这种表述可以概括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不同层次和组成部分,正如刘旺洪教授所言:“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4〕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备社会主义现代法律意识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又有自己的特征,同时还区别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法律意识。就其主体而言,大学生的年龄层次、受教育程度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社会公众;就其内容而言,由于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致使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他们的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虽然客观上讲,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法律意识必然包括法律思想体系的理论内容,但就实际状况而言,在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中,法律思想体系理论内容的比重还是较低的。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结构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包括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四个基本要素,这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由低级向高级,由深层到表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多层次结构。只有当四要素产生最佳组织效应时,才能实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
1.大学生法律心理,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现代法及法律现象的直接心理反应、感受、体验等,是大学生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的心理状态。大学生的法律心理是在对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理念的向往与勇于接受的基础上和导引下而形成的直观而不片面、具体而不盲目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使片面性、盲目性、自发性降至最低限度,是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克服自身的偏激性而获取的。因此,大学生法律心理具有如下特征:
(1)辩证自觉的感性认识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对法及法律现象的感性认识中,能够克服传统法律心理及青年人的偏激心理,使其更具全面、客观、正确的成份。
(2)乐于接受新的法及法律现象的心理取向。指大学生对新的法事物、法现象不是持漠然态度,而是积极主动学习、遵守、运用和维护新法律、新法规。
(3)主动积极的诉讼心理。大学生应摒弃避讼、厌讼、惧讼的心理,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参与诉讼。
(4)扬弃传统法律文化的心理机制。指大学生对于传统法律文化能够辩证接受的心理。
(5)对现代法制的充分信任感和依赖感。即相信现代法律制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与完善,司法机关能够秉公执法,维护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包括自身利益);以此法律制度所建立起来的社会秩序是合乎人性的,能够实现秩序、正义、自由、效率等法律价值。从而确信在涉及法律问题时,依靠司法机关解决是可信赖的。
2.大学生法律观念,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尚未系统化的思想观念形态。它是在法律心理基础上形成的法律意识,是法律心理与法律理论的中介和过渡,处于法律意识水平的中间层次,在大学生法律意识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法律观念的有无以及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法律意识的强弱。
3.大学生法律理论,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整体化、系统化的理性思维体系,是现代法律观的理论表现。具有系统化形态、指导性地位等特点,居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高级阶段,为大学生法律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大学生法律理论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一般理论(法理学)。它居于法学知识体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探讨法律的普遍原理、为各部门法学和法史学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的任务。
(2)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部门法学,即以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现行法律(国内法、国际法)的研究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宪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内容。除此而外,还包括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律史学、比较法学及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4.大学生法律信仰,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对法及法律现象反应过程中所形成的法律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中居于最高理性层次。它是大学生对于“作为人格化了的法律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终目的”的信念。法律信仰不仅来自于法制现实,是法律现实的超前反映,而且以具体的法制作为表征,并通过人们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加以实现。其内容包括所有法律价值的实现,其特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阶级性、交叉性和终极性。大学生法律信仰蕴含着大学生对法及法律的最高期望,是对正义、民主、平等、自由、人权、效率、秩序等法律价值的追求及其实现,从而实现法治,最终实现人类生活的幸福。法律信仰是法制建设的奋斗目标,大学生因其在社会中的特殊角色地位而必须树立现代法律信仰。因为“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们确信的一条真理性原则”。〔5〕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功能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导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未能很好地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自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有学者认为“建设法治国家总的说来,恰似一个等边三角形,立法、执法(包括司法)、法律意识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立法是前提,执法是关键,法律意识是结果”。〔6〕笔者虽不大赞同这种观点,但也从中得到了启发。笔者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两条平行线,从硬的方面来讲,是法律制度的建设,包括立法和执法,而从软的方面来讲,则主要是法律文化的培育,这其中当然包括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只有“硬软兼施”,依法治国才能落到实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因为法律意识虽属意识的范畴,是法律制度等物质范畴的派生物,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同时法律意识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法律制度等物质因素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早就说过的那样,“蜘蛛的活动和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7〕法律意识对法律制度的积极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事例表明,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决定法律本身的命运,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8〕可见探讨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具体来说,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即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是通过传授必要的基础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掌握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积极学法,严格守法,主动用法,自觉护法。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把提高法律意识从自在的行为变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意识到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把法律当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终实现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目的。
2.导向功能。我们正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前,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相当差,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加快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但仍未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过去制定的不少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在目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尤其是加快立法、加强执法(包括司法)更显迫切。立法的前提条件是客观条件的需要,这里的客观条件除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之外,还包括公众的法律意识的现状。法律的制定就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们相关之间的社会关系,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处在较低的层次上,法律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贯彻和实施,即使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因此而增加法的实施成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与法律实施的关联程度较大,如果大学生能有较高水平的法律意识,这对法律的实施无疑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进而带动和促进全体社会公众对法律实施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导向功能。这种导向是相对于社会公众而言的。
3.评价功能。法的实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两个方面。就法的遵守而言,法律意识的功能主要指社会公众把法律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自觉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而就法的适用而言,法律意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专门机关的司法活动进行法律监督,保证法律得到切实有效和公正、及时的实施。在这里,主要体现的是评价功能,即对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法律是否公正,法律的实施是否有效做出价值判断,从而影响法制建设的进程。当然,由于大学生缺乏判断和辨别复杂事物的能力,因此当他们在做价值判断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评价功能的发挥。
7.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七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隐性教育
一、青年大学生承担责任的意义
责任是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 其内涵和外延非常丰富。简单地说, 所谓责任就是具有承担能力的社会成员份内应做的事、应承担的过失, 以及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自觉意识和品格。按照人的成长历程及责任担当能力的发展过程, 可以把责任分为对自己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 甚至对自然的责任等不同层面。
一个人能否自立于社会、获得家庭幸福、取得事业成功, 这与个人的责任意识、责任能力、责任品格有着密切联系。对此, 托尔斯泰曾有过精彩的表述, 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热情, 他将一事无成, 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责任观教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1998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 会议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
责任意识教育也是我国德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离开责任意识教育, 就谈不上道德教育。
青年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 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党对青年高度重视, 热切关怀。胡锦涛曾说,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 倾听青年心声, 鼓励青年成长, 支持青年创业。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寄寓了厚望, 大学生的使命决定了他们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
从个体的成长历程来看, 绝大部分大学生已经到了法定成人年龄, 到了应该全面承担人生责任的阶段。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强弱、责任能力的大小, 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发展水平, 而且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历史使命, 因此, 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对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一般来说,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主要分为自我责任意识教育、家庭责任意识教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几个方面。总体而言,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比一般同龄人强, 呈现出积极的、健康的精神风貌, 在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有着较高体现。但由于多种原因, 目前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淡薄, 与其角色职责要求不相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责任意识不强
所谓自我责任意识, 主要包括个人的生命意识、诚信意识、进取意识和自律意识。自我责任意识培养,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负责, 培养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敬畏生命, 关爱生命, 诚实守信, 人际交往能力等。
自我责任意识, 是家庭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家责任意识的基础。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 对自己的思想、言论、行为负责。一个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 怎么会对他人、社会、国家负责?因此, 青年大学生要有强烈的自我责任意识, 要有生命敬畏意识, 要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这样才能够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然而, 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有一份调查研究显示, 50%以上的女生每周平均业余体育锻炼不足一次, 40%的大学生经常不吃早饭, 45%以上的男生宿舍做不到两周一次卫生大清扫;30%的大学生担心自己体育测试不达标, 25%左右的大学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40%的大学毕业生感到自己人际适应能力较差。更有甚者, 部分青年大学生生命敬畏意识淡漠, 抗挫折能力不足, 自杀现象屡屡发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自杀是中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 而大学生自杀率高于同龄人, 是同龄人的2~4倍, 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以上种种现象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对身体健康的忽视, 对生命的冷漠。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让人感到震惊与困惑。
2.家庭责任意识淡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责任意识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家庭责任意识培养,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对亲情的珍视与珍爱。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努力学习, 回馈家庭, 这都是做人的本分与底线。目前, 由于受社会转型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影响, 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处理自己与家庭的关系时, 责任意识淡薄, 存在着诸如只知向家庭索取, 不愿为家庭付出, 不愿承担家庭的责任, 认为父母养活自己是理所当然等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家庭责任意识淡漠。
3.社会责任意识弱化
所谓社会责任意识培养, 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继承先辈、“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优良传统, 以天下为己任, 爱国忧民的责任担当意识。
部分青年大学生在处理与他人关系时, 往往注重自己的感受, 忽视别人的感受;过分强调他人对自己的义务, 淡漠自己对他人责任, 甚至对他人不负责任。2012年3月23日, 发生在南宁相思湖的悲剧证明了这一点。一对大学生情侣, 只因产生口角, 女生负气跳湖, 男生奋不顾身相救溺亡。女生得救之后说, 自己知道男友不会游泳, 跳湖“只是想吓唬他, 考验他是否真在乎自己”。对于恋爱过程中的责任缺失现象, 有学者指出当前大学生“恋爱道德责任的庸俗性和薄弱性、恋爱行为方式的易变性和放纵性、恋爱目的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恋爱过程中追求一种狭隘的自我满足、对家庭不负责任、向父母提出钱财方面的非分要求、对感情的表达方式不文明、恋爱与婚姻以及性行为错位”。
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时, 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关心自己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公众利益、社会利益冲突时, 往往强调个人利益。一份对重庆八所高等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调查显示, “有57.4%的大学生认为现在努力学习的追求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己, 只有4.8%的大学生选择‘为他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发展’”。另一份对安徽高校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显示, “84%的同学选择现在努力学习, 是为了‘自己将来生活的更好’”。与此相反, 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则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对此, 有专家指出,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转变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 却缺乏改造现实的责任感和自主意识;有在社会生活之外的旁观者般的批判勇气, 却缺乏融入社会生活之内的主人翁般的拼搏精神”。
三、造成青年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的原因
部分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 既有时代方面、社会方面的原因, 也有教育方面的原因。
时代迅速发展, 社会急剧转型, 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淡漠的社会原因。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不仅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无疑对人们的思想以巨大的冲击。人们对个人利益看得越来越重, 对集体、国家、社会的责任逐渐淡化。这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 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受到削弱。
责任教育的弱化, 是当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淡漠的直接原因。其中, 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思想挖掘、发扬不够。我们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久盛不衰, 在危难中屹立不倒, 在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迅速崛起, 与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伦理有着密切关系。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伦理思想,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 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等多方合力作用的结果。长期以来,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 中小学教育重智育, 轻德育, 重升学率, 轻品德教育, 致使青少年的责任教育流于形式, 难以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责任意识和责任习惯, 这无疑增加了大学责任教育的难度。从教育的内容来看, 以往责任意识教育往往只强调个人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 对国家的责任, 而对自己需要担负的责任强调不够, 忽略了责任意识培养的层次性, 背离了教育规律。
另外, 责任担当意识培养过程中,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也是责任教育乏力的原因之一。
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传授, 更离不开大学生自身的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社会的阅历、生活的体验, 对于责任担当意识的培养, 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基本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 强调课堂理论教学, 忽视了大学生在责任教育中的主体性, 远离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切实感受, 从而使责任教育缺乏实效性。
四、如何培养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 增强责任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责任教育理念转换
时移世易, 责任教育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市场经济的发展, 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增添了无限活力, 激发了他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 使他们更加注重个性自由和个体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取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 要承认诸如“自我价值”“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合理性, 把责任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价值、追求统一起来。当然, 在此基础上也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中心主义, 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关系。
2.注重传统资源的挖掘和运用
责任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在社会交往中要找准自身的定位, 遵循相应的规范, 承担应有的责任。责任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等等, 这一系列名言警语都是责任伦理的具体体现。可以说, 正是这种责任伦理, 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使命, 抛头颅, 洒热血, 前赴后继地加入到拯救我们国家民族的斗争之中, 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因此, 在大学生责任观教育过程中, 要善于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 用传统的责任伦理观念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 把外在的责任感、使命感, 内化为自觉地行动, 树立起坚定的责任担当意识。
3.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的改进
当代大学生个性突出, 独立性、批判性较强, 说教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成效甚微, 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此,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深刻地论述, 认为造成青少年教育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 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因此, 他认为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 就越能为教育对象所接受, 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
在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既要有显性教育, 还要有隐性教育, 需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显性教育, 是指公开有组织有明确目的的, 向受教育者表明教育目标的教育方式, 比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目的明确的责任意识教育。在责任意识培养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注重学生的自学和内化, 以增强责任教育的实效性。所谓隐性教育, 简单地说, 就是不通过正式教学, 而是利用环境、情景等手段, 通过对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进行引导, 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力求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实现这一目标。
4.注重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在责任意识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责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那么责任意识的教育也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教育者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加以引导, 要让责任意识教育落实到生活细节之中, 通过一件件平凡简单的小事, 培养大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责任意识, 养成责任习惯。
参考文献
[1]许海元.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现状及培养对策[J].道德与文明, 2009, (3) .
[2]刘景玲等.浅论大学生责任感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 2007, (9) .
8.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篇八
关键词:儒孝文化社会责任意识作用实践
儒孝文化价值观提倡的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通过行为表现人伦的道德,还是一种社会性行为。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出现的各种问题令人堪忧。究其原因,与儒孝文化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缺失不无关系,特别是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在大学生中进行儒孝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现状
社会责任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但是,由于现代社会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儒孝文化中的丰富内涵不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显得十分薄弱,从而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模糊、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等许多不良现象。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成才意识强,社会责任意识相对缺乏
某高校随意取样的问卷调查显示,“你为什么要勤工助学?”763%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个人的需求”,156%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缓解家庭负担”,而只有81%大学生回答是“为了培养能力以便将来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爱国主义情感强,奉献精神相对比较弱
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逐步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责任和光荣使命,其也能够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曾记得,在抵制法轮功的日子里,我们的大学生更是立场坚定,有力地批判和揭露法轮功的罪恶本质,在钓鱼岛事件……诸如此类的事情在高校大学生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小事看到他们的爱国情感在日益增长。然而,与这种爱国情感相比较而言,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却相对比较弱,尤其是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有人站在最前沿时,我们的一部分大学生却犹豫了,退缩了。如在择业时,大部分大学生还是首先考虑个人的利益,他们一般不愿意到基层去,到边疆去,缺乏一种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儒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得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人的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既有观念形态的社会化,也有技术形态的社会化;既有物质层面的社会化,也有精神层面的社会化。但是社会化的决定性因素既在于一个人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的培养,也在于其对社会和他人所应有的奉献精神。当今社会,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提出了家庭美德要将尊老的要求排在首位,这也再次说明了儒孝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尽管我们不能机械地将孝与人才直接划上等号,但是孝中所包含的基本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仍然是我们所不可低估的,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有哪个单位愿意或敢把重要事务交于其管理。所以,从儒孝这一最基本的行为开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儒孝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实践
儒孝文化教育的归宿和目的是提高修养和規范言行。作为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来说,大学生自身自觉的接受儒孝文化,在实际生活中努力去实践儒孝文化,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和有效约束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要切实发挥好儒孝文化自身的作用。儒孝文化内容丰富,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有很高的文化价值的。高校在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可以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办与儒孝文化相关的社团,编写宣扬儒孝文化积极内容的戏曲、书本、绘本,编排话剧、小品等作品的形式,以及组织儒孝文化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儒孝文化方面的辩论赛等方式,扩大儒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校园媒体应宣扬赞美孝行为, 针砭不孝行为, 宣传社会主义时期新孝道。通过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多种形式,消除当代大学生对于孝的教育的抵触情绪并使他们慢慢接受,让儒孝文化潜移默化的深入大学生的内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第二、要注意高校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教师的言行容易被学生所认同和效仿,高校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专职德育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赡养老人,敬爱老人,关心学生和同事,常怀感恩之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努力科研和教学,勇于奉献。学校把是否践行儒孝文化作为评选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对这样的老师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
第三,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儒孝文化。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敬老助残、交通协管、支教帮教等志愿者活动,以及重阳节到福利院、敬老院去看望老人、服务老人,这样的活动如果真正落实好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在这些活动的同时,要注意使活动系列化,具有长效型,形成本校的特色。在活动结束后,要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要求参加活动的大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什么,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把学生们的感悟集合成册,发表出来,供全体学生观看和交流,努力践行儒孝文化。
参考文献:
[1]卢明霞,王立仁孝德教育的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2]王金勇和谐社会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建设价值及其实现华章,2009(05)
9.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篇九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不认真地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大批年轻人在党的召唤下到苏联学习,用所学知识投入百废待兴的祖国建设。由此看出,年轻人往往都站在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有新的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从事实说明,国家需要我们的支持,一句话,世界是我们的,更是我们后代的。
从改革开放开始,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什么呢?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再次为我们提出了新世纪我国的发展目标,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的利益。只有改革开放,学习外国的文化精华,也只有这样,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才不是空谈。
‘责任’问题是一个大题目,涵盖很广;‘责任’又是有层次的,有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有作为一个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有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责任’在某些方面具有道德的意义,在某些方面又是一个法律的概念。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又存在矛盾。很难一下说得清楚。至于说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当今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关于‘责任’的观念和对于‘责任’的态度。所谓‘价值’多元,其实从范畴上来讲,不外乎是如何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问题。如果只强调‘个人价值’,那就会削弱社会责任。如果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要忘记社会责任,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条件的。社会呼唤有责任感的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文化发展与集成的中坚力量,在学习个人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当通过各种渠道吸收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混合着血和泪的屈辱史,西方列强不仅仅在政治上对我中华民族进行侵略,经济上实施掠夺,军事上进行打击,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经济与政治发展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而在更深的层面上,中华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局。中西学之争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即便是现在,如何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依然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大学生必须有一个历史的眼光,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总结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最佳途径,通过自身的钻研,努力寻求一种平衡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扩充与发展本国文化,提炼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现时代的发展需求,赋之以新的内涵,提高中华民族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尚未实现,大学生依然任重而道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希望我们大学生能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续努力奋进,为国家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应有贡献!现在,我们的祖国虽然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积攒下来的一些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与印度的领土争议等等,现在成为了制约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大学生应该有一种危机意识,看得清楚当前的局势,了解这些争端背后的实质问题,立志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奋斗。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衡量标准,不仅要看其智力因素即知识水平,更要看德育的种种表现。“德”的标准是很宽泛而实在的。但真正佩称为人才的,至少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履行基本的社会道德。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与社会格格不入,他的智商再高,也很难对社会做出贡献。千万不要忘记,当年掌管奥斯维辛集中营焚化炉的一批希特勒信徒中,就有戴着医学博士耀眼头衔的出色科学家。宋朝司马光在总结前人做人经验的基础上,曾特别强调了“道德足以尊主,智能足以庇民”的人才判断标准。
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接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挑战。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10.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篇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曾经的我们读这副对联时不禁以肺腑之声朗朗上口,心中充满了豪情与底气,却不知一种责任和使命油然而生。作为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这责任值得我们深思。
回顾历史,中国近代三次伟大革命历史上的一代代先人如何自觉地肩负起民族的重任。历史清晰地记载着: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青年学生作为广大民众中觉醒的第一批人,是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使历史的车轮骤然驶进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青年们致力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基。改革开放后,青年一代更是努力投身到现代化建设当中。因此,青年一代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学生青年对社会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刻。大学生的我们更容易受到社会风气和各种思潮的影响。科技、现代经济进程容易让我们年轻的一代形成“唯我主义”,而导致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各国间的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白炽化。而综合国力,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作为现代人才的主体受到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肩负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就是未来和希望。素质如何,对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容小觑。
大学生的我们处在一个继往开来的历史时期,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是承上启下的时代,继承自“五四”运动以来大学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一切优良传统,迎接挑战是我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继承中华民族的一切优良传统,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精神,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是中国沿着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自觉担负起挑战,敢于迎接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挑战。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大学生的我们要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自觉做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就要自觉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也是一个有志青年奋发向上的动力。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要将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成自己的努力方向,就是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使命同时还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对改革开放充满信心,对祖国建设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充满激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并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的使命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我们来说,肩负的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两大历史趋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新科技迅猛发展。和平为主流的外部环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激烈竞争,新科技的浪潮,使中国面临着一次重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紧紧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国才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发展、赶超先进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伟大志向。用科学的理论构筑起强大的精神支柱,牢固确立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与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推荐阅读: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状况的调查及其原因08-16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110-24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09-16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11-01
浅谈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07-25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规划06-21
漫天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08-21
谈谈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06-19
当代大学生诚信状况的问卷调查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