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氏名人

2024-11-16

汪氏名人(精选2篇)

1.汪氏小苑导游词 篇一

【景区概况】

汪氏小苑坐落在扬州市东圈门历史街区,是清末民初盐商住宅,因园主人姓汪而得名“汪氏小苑”,是原汁原味的盐商大宅门。汪氏小苑坐北朝南,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在建筑上体现尊卑有序、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思想。

【福祠】

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壁而砌的砖雕“福祠”,是过去大户人家早晚及婚丧喜庆时烧香敬神用的,顺为祭拜的是土地神,故也叫“土地祠”。福祠屋顶左右两端各有一个龙头鱼形的鸱吻。传说龙生九子,鸱吻即龙子的化身,特别生性好吞,能避水灾,化凶险。两个鸱吻间的屋脊为牡丹花,象征主人荣华富贵,屋檐正面为一排猴脸,猴脸间杂以片片枫叶,这寓意着时代封侯。

【东路】

小苑分为东中西三纵,中纵为正堂,西纵为女眷生活场所,东纵为客厅、伙房等,客堂总是放在最东边的这一纵,东为上手,这叫待客为上。

我们先从东路建筑参观,进入冬眠是汪家的第一个小花园,花园地面为花街石景,利用建筑小料,花钱少,效果好。以鹅卵石,碎瓷片,小砖条,旧瓦片铺成吉祥如意的图案,到处是松、鹤、鹿、蝙蝠。灵芝。寿桃等,寓意为“福禄双全”“麒麟送子”,可说是遍地吉祥。

园内湖石假山,醒目的是三块立石中的一块神似十二生肖中的羊,意为三阳开泰,东面贴壁假山,有紫藤老干附假山而上,意为紫气东来。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小苑不仅用鹅卵石铺地为水,而且将客厅滴水檐上水道直接通到假山上,每当天上雨水飘落,雨水集中冲入峰石时,则檐瀑飞溅,形成小苑一道动态景观。真水、假水,充满灵气,可见主人造园时的匠心已达大化之境。

【春晖室】

现在我们来参观客厅春晖室,打架进门时看看门板上雕刻的案几、花瓶、香炉及四季花卉,组成四季平安如意的口彩。

春晖室取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玩家长子汪泰阶携三个弟弟在民国初年翻建的。

中堂对联由当年的大书法家陈含光所写,赏脸取自《尚书》,意思是用最好的材料,丰富的装饰建造厅堂,汪家子弟已成栋梁之才了。下联摘自《诗经》,以为兄弟之间友好相处使家庭兴旺,如竹苞团结一心,如青松影院苍翠。

春晖室在文革期间是扬州制花厂出口精品的工艺成列室,中间贴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画像,两旁用特制的毛主席语录替换下原楹联,厂领导将原楹联收入了仓库,才使这些楹联、木刻保存至今。

春晖室还有一件原物。就是中央这组精美的球型组合吊灯,它是1918年的原物,为德国工匠手工制作,至今仍在使用。

东纵第二进是汪家四子汪泰第的居室,四子从事金融业,抗战前是扬州中国银行的行长,后不行被绑票,撕票。

我们边走边看,这朝北的厢房,不是传统的对开房门,而上抽拉门,门槛上有铜质槽口。再看地板“藏宝洞“,是木工在修地板时无意发现的,没有两块可以活动的地板,掀开活动地板,是一大块铁板覆盖在地面上特板面层有两只铁把手,边上有两口粗铁环虽已锈迹斑斑,部分剥落,但开关自如。打开沉重的铁板盖时,发现铁板下有一个藏宝洞,洞深1.5米,长宽1.2米,四壁光滑,推测此洞藏于地板下是当时主人做贮藏贵重物品只用,武力板壁上有暗门,此类暗门在汪氏住宅内有多处。另外,窗户内固定的玻璃是不用钉子的,为木夹层,玻璃可以顺抽槽活动而替换。

第三进房是次子汪泰麟的居室,他后来在上海从事房地产业,走出了居室,我们看到的是一堵花墙,取“五福”之意开了五扇漏窗,对着门的花窗有吉祥图案,中间是一头大象,叫“万象太平”,象背有桂花图案,大象前方有王母娘娘群玉山房的蟠桃,叫“宝贵长寿”,大象上房是一只倒悬的蝙蝠,寓意“福倒了”,大象下方另有蝙蝠面对大家“迎福”,后壁上有上下两个蝙蝠叫“必有后福”。

出了东路后门再向东转是汪家厨房,从厨房宽敞角度看,汪氏小苑当时吃饭的人及厨师、佣人还是很多的。

厨房外面是后花园的东园,入园立刻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全苑最大的花园。

我们先看到的是两颗石榴树,石榴多子多福,代表“女”子,右边的核桃伟岸代表“男”子,女和子合起来就是“好”字,和柏树一起就象征“百年好合”了。

庭院西北是浴房,此处的浴缸、瓷砖、地砖为当年的原物,浴房对面是花房,从花房满月门出来,前方是“迎曦”圆门,这是家里的第二个圆门。

踏上这块如意石,我们也就道了汪氏小苑的又一花园,就是第三个花园,园北是书斋,书斋前一颗造型独特的石榴树,既像扬州盆景,又如一条游龙,意为“笔走龙蛇”。

从书斋里面可进入后花厅静瑞馆,馆中冰裂纹飞罩采用的是单面透雕的手法,中心海棠内木雕三组人物:中为“福、禄、寿”三星,寓为三星高照,左为“刘海戏金蟾”,右为“文王求贤”,两侧一组落地罩木雕是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组合,木雕用珍贵的金丝楠木,采用双面透雕技法,反映了当时木雕工艺水平的精良,被专家们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

静瑞馆设有“盐政与盐商”史料馆

【小苑春深】

从小苑春深向南看去,有六角门进入朝南活像,上题“遗庵”,背面还有“藏秘”。据说这片宅第原来有过一个废弃的小庵,汪家便在园中过去供观音的地方嵌了“遗庵”两字,并种了一片竹园,表示敬重南海紫竹林的观音菩萨。

小苑春深园内有防空洞,并不是文革期间“深挖洞,广积粮”的产物,而上抗战时期的,洞内面积不大,有南北两个进口,洞内还有南北两个壁橱,防空洞边的西廊房有一后门,通马家巷,西为轿房。

【西纵】

从轿房穿过,我们来到了汪家女眷生活的西纵,最南为“秋 轩”,花园南门石额题有“可栖徲”。可栖徲花园门是家里的第三个圆门,这叫“三元及第”,门下半月形白矾石踏步为平浮雕,上有笔,银锭,如意,佛家“万”字符,意为“必定万事如意”,小花园中的地面山一只带有银锭的花瓶上插着三只戟,意为“一定平升三级”,圆形寿字的周围由无数鹅卵石相接,叫“福寿无边”。

汪家由于地势原因,除了房屋建筑和四角花园外,在西界余一块三角地带。主人巧妙利用花园一角构成船头,而越来越窄的地势变成了船尾。由于扬州当时盐运主要靠船,那么建造一座船型休闲厅的寓意就不难理解了。在无水的小花园中主人用砖和鹅卵石相间铺砌成波光粼粼的水纹状,造成水上泛舟的意境。

船厅的主体部分----船头,是女性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女性可以绣花、抚琴、对弈、吟诗。

【中纵】

2.汪氏魔术开展传承活动的工作总结 篇二

灌南是连云港市的南大门,濒临黄海,四市交界,东与盐城的响水相连,南与淮安的涟水接壤,西与宿迁的沭阳毗邻,县域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63平方公里,耕地89万亩,14个乡镇 75万人口。清初,这里活动着一支杂技魔术马戏艺术团,先后推出过《九连环》、《仙人栽豆》、《古彩戏法》等在世界魔坛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魔术作品。在历史的变迁中,艺术团逐渐分离成杂技、魔术、马戏三个团体。最终,杂技、马戏两个团体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而汪氏魔术在汪其魔祖父汪德柱及父辈的继承下得以延续。从80年代开始,在该县“五张文化明片”之一的魔术大师汪其魔的大力传承下,汪氏魔术终于厚积勃发,异军突起,其组建的连云港市其魔魔技团不断活跃于大江南北,逐渐成为中国魔技界的一朵奇葩,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主要媒体的多次关注。

汪其魔在祖辈魔术技艺的基础上,广纳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开拓创新,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魔技流派,以其大胆、巧妙、规模宏大独树一臶。其独创的《金陵十二钗》、《炮打活人》、《人分七段》、《火箭穿人》、《空中逃生》、《海上变飞机》、《羊去马来道吉祥》等节目,以其快速、隐蔽、巧妙,多次问鼎国际国内各种魔术大赛奖项,曾连续四年获江苏省全国魔术大赛金奖,1993年获上海国际魔术节银奖,1994年获上海“恒源祥”杯魔术大赛银奖,2002年获省委宣传部农民艺术节三等奖,同年获中国文联、杂协“金菊奖”金奖,2004-2005年度获中国杂协贡献奖,2005年获江苏省省委宣传部“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海上大变飞机”创世界吉尼斯纪录,2007年“宠物乐园”获省农民艺术节金奖,2008年获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表彰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获“世界魔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亚洲魔术比赛”冠军,同年以全新的节目《魔术师的旅程》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2009年世界魔术大会舞台魔术比赛”盛会。2010年7月,更是以农民魔术杂技团的身份跻身国家艺术殿堂,从全国众多艺术院团中被遴选参加了由文化部主办的2010年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节)目展演活动,汪其魔本人则在2001年被中国杂技家协会评为“特别贡献奖”和第二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6、2007年被中国杂技家协会授予“贡献奖”。

纵观汪氏魔术的传承历程,注重培养,融汇创新,奋力开拓是其成功的三大法宝。

一、多元培养方式强化发展人才支撑

建国以前,魔术表演属于“下九流、不入祖坟”的江湖小艺,民间艺人从事魔术演艺多迫于生计,愿意学习的人很少。所以,汪氏魔术早期的传承和培养,如中国许多传统技艺一样,主要是依靠保守的子承父业和以师带徒的分散培训方式。但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提倡下,民间艺人在地位提高的情况下,开始逐步解放思想、突破门派和宗族之羁绊。汪其魔亦紧跟时代潮流,博采百家之长,为已所用,积极采用新的传承方式,以为汪氏魔术的发展

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近年来,在政府和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久富盛名的汪其魔回到家乡,带头饱学的技艺,努力开拓灌南“魔术之乡”的创建历程。在坚持传统的子承父业、以师带徒的培养方式基础上,不断加强魔术文化交流、理论研讨和魔术技艺的普及,逐步打造了一条完整的魔术后备人才供应链,让魔术事业在灌南大地生根发芽。首先,汪其魔在全县各中小学开辟魔术课程,公开授课,在广泛培养青少年魔术兴趣的同时,挖掘魔术幼苗。其次,汪其魔创建了其魔魔技学校,向社会广招学员,吸纳魔术人才,通过以团代培和集中培训的方式实现魔术技艺对外的交流学习和传承发展。第三是以演代练,层层筛选。汪其魔有三个演出分队,初入行的学员由汪其魔亲自带队,扎根于黄淮大地,以故乡连、徐、淮、盐作为演出主阵地,通过演出培养后备人才。技艺成熟的学员再选送到坚持在京、沪、杭等大城市演出的第二队进一步磨练。最终技艺超群者则获得赴南韩、日本、东南亚和欧洲演出的机会。事实证明,多元的培养方式,有效扩充了魔术表演队伍,保证了汪氏魔术的日益壮大,推动汪氏魔术血液的不断创新。如今,连云港市其魔魔术杂技团已拥有固定演职员108名,每年演出几百场,观众达40多万。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接受过汪氏魔术培训的人员总量已达1.1万人,新成立的魔术团体从业人员近百名。

二、加强技艺交流树立区域文化品牌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些传统的民间艺术之所以走向衰亡和没落,其关键就是遭到人们的漠视。为焕发传统民间艺术在新时期的生

机,汪其魔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搞好技艺交流、文化研讨活动,亲自率团赴美国考察大卫〃科波菲尔的表演,考察迪斯尼乐园,考察美国先进的文化管理与运作机制。通过考察让他意识到国内魔术在大型魔术上的欠缺。经过不断钻研,汪氏魔术先后推出了《魔柜变九仙》、《火箭穿人》、《满堂红》、《海上变飞机》等一个个中国式大型魔术,一次又一次填补着国内大型魔术的空白,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实际上,汪氏魔术的产业化发展历程,一方面离不开汪其魔和他的团队在致富路上对民间艺术自发的探索和研究,另一方面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近年,灌南县政府多次聘请专家、组织人员围绕汪氏魔术的技艺与演出形式,就如何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民间艺术的发展等课题进行调研和探讨,积极推动着汪氏魔术的理论高度,提出了加大培训力度、开展论坛研讨、举办文化汇演等活动予以引导和扶持,引导汪氏魔术的健康发展。截至目前,灌南县政府先后围绕依法管理、节目创新、人才培养、演出市场建设等主题举办论坛、研讨会8次,举办省级的魔术大赛一次,国际性魔术大赛一次,地区性魔术汇演20余次,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汪氏魔术文化品牌。

三、紧密服务政治经济实现两个效益

近几年来,汪其魔的家乡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一直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着力打造“五张文化名片”,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其中的领头人物和重大项目都给与大力支持。作为“五张文化名片”之一的汪其魔受益匪浅。他的魔术杂技团能有今天也是与各级领导的支持分不开的,是与家乡父老的帮助分不开的。

为此,汪其魔的内心不断积聚着回报家乡的热情和对汪氏魔术传承的强烈使命感。

然而汪其魔知道回报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只有依托政府平台,大力发挥文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功能,才能实现民间艺术经济、社会的双重效益,为此,汪其魔列出演出计划表,以灌南县为主阵地,积极参加县内各类演出活动,每乡镇每年保证6场戏,同时沿灌河两岸、顺运河而下,在大江南北广大城乡搭台表演,为人民服务,在带给团队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灌南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06年春天,县委书记吴立生亲自率团赴韩招商引资,并组织了一支文化交流艺术团,他很光荣地成为其中的重要成员,并率领他们团28人随队赴韩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当他们通过无声的艺术语言将富有家乡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彩文艺节目展现在韩国人民面前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为了更好地扩大家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就在这一年夏天,他们在连云港海滨举行了“挑战吉尼斯《海上大变飞机》”专场表演,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杂协主席夏菊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志军,省文联主席顾浩,市委书记王建华等许多领导及业内多名专家出席活动,并给予充分肯定和称赞。

汗水没有白洒,辛苦没有白付,这些年来汪其魔的魔术杂技团以卓著的成绩和过人的表现,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称赞,赋予他们以很高的荣誉。汪其魔的连云港市其魔魔术杂技团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百上千个民营文艺团队中的一个,臵身于共同的经济大环境、生存于同一块肥沃的人文土壤,为什么汪其魔的团队发展得这么好呢,这无疑

上一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观后感心得下一篇:守望者罪恶迷途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