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感恩中成长

2024-06-21

让学生在感恩中成长(精选9篇)

1.让学生在感恩中成长 篇一

让幼儿在感恩中成长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然而,我们发现由于感恩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 感恩教育 成长 途径

某市教育局曾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孩子景仰科学家,35%的孩子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孩子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孩子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按理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的爱最多。但是,与人们的愿望相反,现实生活中,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拒绝感恩已成为一种道德癌症,让人们对善良变得麻木。重庆开县的金有树救了19人的生命,2006年3月他因救人身染重疾,却无一人过问,最后他在绝望中病故,下葬时,19名被救者无一人到场。今年2月,河南濮阳大学生孟瑞鹏一连救起两名落水小姐妹,自己不幸溺水身亡,然而孩子家长怕担责拒不承认被救事实。经调查取证,警方才还原了孟瑞鹏见义勇为的真相。这一件件让人唏嘘不已的事实,无不显示出感恩教育的缺失。

上面的数据和事例虽不全是幼儿,但更凸显出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奠基时期,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性格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

一、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祖辈往往过于宠爱孩子,形成溺爱环境,凡事替孩子包办,家务不让孩子碰。家长给孩子的一切都是无条件给予,从来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而这恰恰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家长和社会所做的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怎能学会感恩?

教育思想的引导也存在问题。现在的媒体对父母的爱大都持一种讴歌的态度,认为是无私的,是不图回报的。有些家长甚至说,我们都有劳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虽然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淡化了子女的回报意识。致使许多孩子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置若罔闻,没有感恩之心。

二、对感恩教育本质的思考

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潘岳的《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古代幼童启蒙教材《三字经》有这样的句子:“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这个“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世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滋润和熏陶着我们的民族。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并非当今中国的独创,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一个成功的经验。比如,每年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

三、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应该铺满着感恩教育,我们要用孩子接受的方式使其耳濡目染。家庭每个成员、幼儿园每位老师对孩子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一致。

(一)感恩教育贵在用心

在孩子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感恩教育素材和感恩教育契机,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要做孩子生活中的有心人。

1.教学活动中的感恩素材。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如“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社会活动《夸妈妈》,活动中让孩子讨论用什么方法为妈妈庆祝节日,用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使妈妈感到快乐。《春天的电话》让孩子在故事表演中,体验伙伴间相互关心的真实情感。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中的“妈妈,妈妈你歇会儿吧”,唱出了孩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友好交流,都是以感恩情感在感染着孩子。

2.节日活动中的感恩教育。感恩节,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孩子感谢身边帮助、照顾他们的人;母亲节、父亲节,让孩子向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辛苦”,如果爸爸妈妈在外地,就打个电话问候,让爸爸妈妈感受一份感动;教师节时,组织开展“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比赛活动;清明节之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国庆节,开展爱祖国主题活动等等。

一年中的节日很多,教师、家长要学会利用各种节日活动丰富孩子感恩教育的内容。

(二)感恩教育重在体验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多年来,我们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着各种感恩意识的培养,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们的感恩教育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忽略了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对孩子进行感恩意识培养,必须以生活造词为中心。把感恩教育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那便是爱的教育。当孩子伸手接受别人给予种种帮助时,要真诚说声“谢谢”;父母经常带孩子看望爷爷奶奶,老人生病,爸爸妈妈要悉心照料;当孩子的同伴、亲人或曾经给他帮助过的人遇到困难时,教师、家长要引导孩子想办法去帮助他们,这便是孩子报恩的情感表达;教师对孩子的爱,不仅停留在“我好喜欢你”这些赤裸裸的语言上,而要用孩子更喜欢的方式常给孩子爱的拥抱、爱的眼神,让他们感受到爱的真实。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引导孩子用儿歌为妈妈送上节日的问候,亲一下妈妈。孩子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一份感谢,一份爱!

总之,幼儿园、家庭、社会都应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并对其用心实施感恩教育,让爱融入感恩教育中。我们坚信:孩子们定会在感恩中健康成长!

(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中心幼儿园)

2.让学生在感恩中成长 篇二

一、巧妙引入, 体验知识的形成

传统的导入对新知只起了铺垫的作用, 即把学习道路上的“坑洼”填平了, 为学生铺设一条“平坦之路”, 教师再沿着这条路进行新课教学。这样, 往往会遏制学生思维的拓展, 让学生觉得新知识来得太突然, 不利于接受。所以在新知引入时, 教师有必要先设置合理的情景, 让学生体验到学新知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创设不太合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冲突, 即用旧知识不能解决的冲突或在解决新问题时产生的冲突, 使他们觉得知识不够用,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设置情景时要把握的是, 目的明确, 情景必须为目的服务。

二、精心组织, 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强调师生交流的同时, 更应该注意学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学生在思维方式、知识层面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若能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只有通过充分的讨论, 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印象才会深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怎样, 同时让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做。可能有些教师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 笔者认为把时间交给学生越多, 教师“教”的时间虽越少, 但学生经过交流、讨论, 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 重复练习就没有必要了, 同样节省了时间。

三、理解教材, 体验知识的继承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 不仅是使学生有效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 更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旧知识“继承”到新知识的过程。而解决“继承”问题首先需要我们理解教材, 特别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

现行数学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 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完备性与知识系统的严密性, 而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及不同认知水平进行编排 (如对实数、函数、统计初步等知识点的安排) , 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知识结构的空间。另一个特点就是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安排了“合作学习”环节, 而许多“合作学习”环节都体现了“继承”的思想, 有些“合作学习”安排在新课前。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从旧知“继承”到新知。给出充分的体验时间和空间, 笔者认为其目的是为了体验新知应用的同时, 为下面的新课提供“继承”的空间。

3.让学生在感恩德育氛围中成长 篇三

案例背景:

感恩,绝不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使命。当今不少父母认为现在的孩子太缺少感恩之心,父母为他做什么,他都觉得是理所当然,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成长在舒适环境中的孩子不懂得劳动的艰辛,更不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独生子女在家中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等不良品行;尤其是农村未成年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相当普遍,我校留守学生约占三分之一,孩子行为引导及感恩教育显得更加缺乏,父母与子女之间心灵的沟通也很困难。

孩子学习成绩再好,再出色,没有感恩之心是不行的。从小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我们学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朴素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案例简介:

(一)制定感恩教育活动方案,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

2006年秋季,学校把“弘德”办学理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政教处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强化校园德育环境建设,以净化、美化校园环境为着力点,以争创“五星班级”和“文明学生”为目标,,不断规范学生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全校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开学初,政教处把感恩教育作为本学年学生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出详实的活动方案,成立了感恩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德育班子各自的职责,安排了各阶段的目标及任务。

(二)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宣传活动,在学生心灵深处渗透感恩思想

2006年10月,周坪中小学举行感恩教育专题讲座,介绍中外名人的感恩故事;2006年11月,全校师生学唱“感恩的心”,学做“感恩手语操”;2007年3月,学习“感动中国十佳人物——黄舸、丛飞的典型事迹”,之后还组织学生认真撰写了学习心得。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举行“感恩行动释荣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启发、得教育

2007年1月,学校一千多名师生举行“感恩行动誓师大会”,20个班级分别宣读了感恩誓词,每个学生在誓师横幅上签了名。各班在学校的指导下开展了“四个一”的活动:即针对自己平常的表现,作一次思想行为陋习大检查并写出整改计划;办一份手抄报,感怀长辈曾给予的无私奉献和养育之恩;搜集整理名人故事,举行一次以“感谢母亲”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或是感恩主题班会;参与一次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实践活动,并写好活动心得。一时间,感恩成了学校、家庭、社会谈论的主题:孩子回家帮父母做饭、洗衣,为父母倒茶、洗脚;学生在校园帮同学提水、帮老师打扫办公室;学生到幸福院慰问老人、清理河道垃圾、为身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唐建平同学捐款。一颗颗纯真的童心也在感恩实践活动中受到了熏陶,得到了教育。

(四)以“感恩演讲”的形式搞好活动总结,倡导学生做一个知恩图报的接班人

2007年5月,学生在学习感恩精神、参与感恩活动的基础上人人撰写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稿,先是分班开展演讲活动,再在此基础上每班推荐一名优秀学生参与全校的演讲活动。演讲会上,一名又一名学生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师生,他们为之感动,他们为之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是真情的表露,这是德育的力量。校长在活动总结中说道:每一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让感恩这一中国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愿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知恩、感恩和有责任心的中国人。

活动效果:

不积圭步无以至千里。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系列化教育活动。德育应回归生活,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性问题入手,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多形式,多层次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有灵性、有怜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逐步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

4.在感恩中成长学生演讲稿 篇四

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演讲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在感恩中成长学生演讲稿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感恩中成长学生演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感恩中成长。为什么要在感恩中成长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不知大家点过火没有。通常是用纸团引燃枯枝,再由枯枝点燃树干,紧接着由树干变成焦炭。

其实人生就像一把炉火,易燃如枯枝的是少年,耐燃如树干的是中年,温厚如焦炭的是晚年。

感谢纸团吧!是它引燃了枯枝,引燃了整个生命,是生命开始时最初的光明。正如我们的父母,带给我们生命,带给我们光明,是不是需要终生感谢呢?没有这把火,你的树干如何的耐燃如何灿烂呢?不管这团火是弱是强,是暗是亮,都是你生命的开始,因此,不要怨恨你的父母没有给你带来财富与天赋,没有他们,哪来你?

去感谢它吧!

感谢枯枝吧!你的少年之时,是它酝酿了你成功的中年和安逸的晚年,是不是需要终生感谢呢?在年少时是和你的家人最亲近的时刻,长大后,免不了戴上情感的面具,免不了具有成人的虚伪,免不了忽略家人和朋友。不管是乐是忧,是苦是甜,都需要感谢,毕竟这福是同享的,这难也是同担的。

去感谢它吧!

感谢树干吧!这是你事业成功的基石,是它奠定了你幸福的晚年,不是么?我们是不是要去感谢它呢?这是摆脱束缚后,自己打拼事业,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的时间,是完全靠自己奋斗的时间,最熟识社会的时间,是人生之炉中最旺的这段。

去感谢它吧!

感谢焦炭吧!这是你安逸的晚年,完全没有了动荡的打拼之艰,三世同堂共享天伦之乐,我们是不是要去感谢它呢?这时完全不需要伪装什么,摒弃了各色的面具、强忍的眼泪,强作的欢颜……这时的,常常与花鸟作伴,与自然亲近,与家人同乐。

去感谢它吧!

我们是在感恩中成长,在感恩中经历人生。

火大时,关上炉门收敛火焰吧!火小时开门鼓风以激发潜能吧!火残时,留个火种好传给明天吧!

感谢人生中的每一个部分吧!不管好坏,都是你人生的组成,正如火的传递,少了任何一个环节,火都无法继续,无法灿烂,无法光明。

在感恩中成长学生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绘画着那一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在感恩中成长——我学会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从婴儿的呱呱坠地到哺育我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当我遇到险阻,父母会召唤我鼓起生活的勇气,当我流连忘返于某一事物,父母会督促我保持一颗崇高的心。

在感恩中中成长——我学会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和精力,请您体会您的老师的劳累。

在感恩中中成长——我学会感恩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微笑和快乐。他们不会像老师那样带我们遨游知识的海洋,也不会像父母告诉我人世的真谛。他们会给你讲一些简短却动听的故事。

在感恩中成长,我的一颗心永远被温暖笼罩,被甜美滋润,我的生活中没有冰雪,没有愤怒,没有咒骂,没有冲突。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涤您心灵的污染;带着您感恩的心去遨游世界,您将发现世界因有感恩而更加美丽。

在感恩中成长学生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感恩中成长。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溪流感恩大海,因为大海容纳了它;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自由飞翔;我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我生命,让我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我感恩老师,为我打开了智慧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我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我生命,让我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发高烧,爸爸妈妈半夜起来带我去看医生,那天晚上很冷,天上飘着鹅毛大雪,路上打不到车,爸爸就抱着我踩着很深的积雪走到医院。到了医院,妈妈顾不上休息,帮我挂号、拿药,那天晚上我爸爸妈妈守在我身边一夜没有合眼。

我感恩老师,为我打开了智慧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当我遇到难题时,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我讲解解题思路;当我遇到挫折心情沮丧时,老师天使般的来到我身边鼓励我,给我勇气和希望;当我怀着喜悦和自满的心情对待成功时,老师表扬我后善意的提醒我不要自满。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溪流感恩大海,因为大海容纳了它;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自由飞翔;我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了我生命,让我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我感恩老师,为我打开了智慧的大门,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在感恩中成长学生演讲稿4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二十班的xxx。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感恩,我快乐,我成长。

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商柜上琳琅满目的感恩礼品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对于感恩,我们做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

如果鱼儿会说话,那它一定会诉说着对水的恩情;如果花儿会感激,那它一定会酬谢露水的滋润;如果马儿会唱歌,那它一定会称赞草原的广阔。然而,能言善语的我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鱼儿,用它畅游轻跃的身姿,舞动着对水的恩情;花儿,用它娇美艳丽的色彩,绽放出对露水的恩情;马儿,用它浑厚有力的嘶叫,呐喊出对草原的热爱。然而,能听善解的我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俗话说: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感恩父母,是我们理所当然的必修课。因为感恩我们才能像鱼儿一般,自由自在地畅游于水中快乐成长。所以,我们该看世事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因为感恩,我们便会心胸坦荡,无拘无束快乐成长!

对于教师,我们应该谨记: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记住老师是为我们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感恩教师,我们才会像花儿一般美丽绽放予以回报!因为感恩,我们便会在人生的学途上沿路播种,努力学习,快乐成长!

朋友,是任何时刻都在一起奔跑的伙伴。即使过程如何的跌宕,他们都在身边与我们同喜同悲|。感恩朋友,我们就像马儿奔跑的场面。你在奔跑,而我为你开出一片无垠的草原,任你奔腾在自己的人生。因为感恩,我们一路同行,走的更远,一起相知快乐成长!

感恩、快乐、成长。三者缺一不可,真诚感恩,才能快乐的在成长中无悔付出、意外收获。所以,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参于感恩、实践感恩!在感恩中收获,在感恩中成长!这不仅在健全这我们的人格,还让我们在成长中将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传扬下去。

快乐成长,从感恩开始!

在感恩中成长学生演讲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生命,自信成长”。

哈佛大学教授有六句话:“如果对某项结果足够关心,你自然会实现这一结果;如果你希望做好,你就会做好;如果你想要致富,你就会致富;如果你想要博学,你就会博学;只有那样,你才会真正地期盼这些事情,心无旁贷地一心期盼,而不会费许多心神再去胡思乱想许多不相干的杂事;不论任何课程,只要你对它满怀热忱,就可确保学好。”其实,人的一生长短不一,长的也就三万多天,一万多天用来吃饭睡觉,一万多天用来工作学习,一万多天用来享受人生。我们每个人来时不带来一草一木,去时不带去一针一线,这样说来似乎开始与结果就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在或长或短的人生里,你努力了吗?你后悔过吗?人生很短也很长,短得在弹指一挥间就足以虚度,长得我们需要几十年的光阴去一一经历,尝尽得失。

人生其实也很短。短得我们只须贪恋于被窝就可错过无数珍贵的早晨,我们只须逗留于手机电脑前就可消耗大好光阴,短得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在还未经历的时光里,我不知其中滋味,而在此时此刻,我知道我们都经历着人生中最敢想敢做的年华。中学时代很短,短得似乎就只剩下一堆堆试卷练习,只剩下无数支墨水用尽的笔,短得似乎只有加快步伐,才能抓住理想的尾巴。在笔杆飞舞的晚自习上,在大脑高速运转的课堂里,我们正值不知天高地厚的年岁,因为一些小事而踌躇满志,连走路的步伐都快了起来,急于面对人生,但是当鞋里掺进了一粒路脚的沙子,却又呼天抢地,倒戈弃甲,人生那么短,怎会等你因为一粒沙子就止步不前,人生太短,你不得不快马加鞭,你必须学会安稳、学会冷静,学会坚忍。我们人人都想幸福,殊不知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福的权利,而是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与否,重在追求。

但从另一角度看,人生又很长,它值得我们细细琢磨。首先一个人要学会拥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在梦想面前有的人总会把自己一票否决,认为梦想难以实现,但人生那么长,几十年的光阴又何必吝啬。我曾听说过一个人平均七年可以学精一个领域,这样来看每个人一生几乎能学精11个领域。因此,人生不是很长吗,足够让人一一实现梦想。努力每个人都可做到的,毅力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生那么长,一时的努力微不足道,重在一生的坚持,重在对生命的敬畏,自信成长。

人生很长也很短,最不堪的人生就是当你青春已逝,容颜已老时,后悔感叹到:那些年,我在哪里?现在,一切都还为时不晚,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最大的努力充实最美的人生。希望我们都能时刻告诉自己:每一天,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都会变得越来越好,我在一步步接近我的梦想,我的目标;我在一点点学会热爱自己,尊重自己,珍视自己,相信自己。

5.初三学生作文:在感恩中成长 篇五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界所有人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谢,铭记在心;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天个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这些美好的外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需求回报,但是我们心需明白“感恩”。

无需华丽的词藻,不用动人的乐章,对母亲的感恩,只是一杯淡淡飘香的绿茶,亦或只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世界上最容易满足的莫过于母亲,孩子便是她骄傲的理由,是她幸福的源泉。不要被虚幻的代沟之说所吓倒,感恩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荡涤世界一切尘埃,一颗感恩的心可以包容一切不快与磨擦。学会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的甜蜜与快乐。

我们要感恩父母,更要感恩祖国,是她做我们的摇篮,摇晃着,让我们酣甜入睡,是她提供我们的学校,用知识的乳汁充实我们的头脑,是她把金色的种子播种在我们的心田,让它开花结果。在这个和平的环境中,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将浓浓的感恩之情化为不断进步的动力,为社会献出一份力吗?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精神。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大家心灵而不麻木;学会感恩,为了灌溉心中爱的种子;学会感恩,是为了将爱继续传播下去!

6.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篇六

让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成 长

----新课标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台城中心小学方青云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就是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带来的成功感受,是真切的、深刻的,是自立自愿的情感渗透和价值态度的自然融合与升华。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即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在特定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在经历数学问题中从提出到解决的整个过程,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教师必须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在体验中不断成长。

一、在自主参与中体验“探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便是他的不幸。”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好奇、探索的愿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体验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探究,尽情表现自己,那么学生就会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体验到探索的成功和创造的乐趣。如学生学习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后,在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特殊情况时,我

1先出示了几组数让学生求最大公约数,并要求他们找规律:(1)35和7、40和5、12和6、77和11(2)8和9、15和37、16和9、4和7,探索过程中,学生兴奋地叫了起来:不用短除法就能很快地找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啦!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秘密”:两个数是整除关系,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接下来我让他们举例验证,他们态度认真,不断尝试,为证实自己的发现毫不放松。最后,我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两个数是整除关系,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两个数是互质关系,他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探究中推向问题的关键。这个过程,从探索到发现再到完善结论,不仅加深了对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方法的理解,还为后面学习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特殊情况作了学习方法的铺垫,学生完全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规律性。

二、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玩数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把课本中的一些知识转化成“玩”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能从“玩”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所以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中,我先播放配乐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米老鼠躲在圆栓形滚筒里四处奔跑、滚动、嬉闹的滑稽画面,然后话外音质疑:米老鼠躲在一个怎样神奇的小屋里?为什么跑得那么快?这种紧张而有趣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他们情绪高涨,很兴奋地 “玩”了起来: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桌面滚动,再拿出一个圆柱体学具在桌面上滚动,在探索比较中同学们感悟到: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很多角,跑不动,而圆圆的柱子可以滚动,所以米老鼠躲在这种形状的小屋里跑得特别快。又如“装有水的容器里放入石头”,为了让学生理解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石头的体积这一关系,我把学生分成六组,每组一个装满水的量杯,一块长方体或正方体铁块,一个小桶,让他们玩起“测一测,量一量”的活动。为了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让学生玩起“剪剪拼拼”的活动。学了轴对称图形后,我又组织了学生玩起“画一画,剪一剪,作出最美的图案”活动,学生通过“玩”展示了一张张美丽的图画,不但懂得了什么是“对称”,还感受到对称的美。由此可见,实践操作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玩数学”的乐趣,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三、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就会在交流中萌发我要学数学的心理需求。例如我在教学“把35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多少米?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这类题目对于初学的五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有些难理解,且容易混淆。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说一说“你怎样区别并解答两个问题的?”经过一番的讨论,得到了始料不到的效果:有学生说,求每段长几米,就是把35平均分成7份,用35÷7=5就可以算出,而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35米看作单位“1”,意思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那每份就是全长的了。又有学生说,求每段长几米,是求每份数,我根据“每份数=总数÷份数”这数量关系用35÷7=5就求出来,而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我理解为每份所占的分率,把总数看作单位“1”,用117

÷7=就求出来,还有学生说,求每段长几米,就是把35平均分成7份,根据“每份数=总数÷份数”这数量关系用35÷7=5计算,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我利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根据“每段长度÷总长度=每段占全长几分之几”这数量关系用5÷35=,等等不同的说法,道出了学生心中的所想,道出了各自卓越的思维方法,同学们也体验到精彩的畅所欲言学数学的情趣。又如,我在教完“归

一、归总应用题”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根钢管长300厘米,截下30厘米的一段钢管重450克,剩下的一段钢管重多少克?”先让学生思考再分组讨论并解答,场面非常热烈,解答的思路有多种情况:①先求出1厘米的钢重几克,再求剩下几厘米,最后求剩下几克,列式为(450÷

30)×(300-30);②先求出1厘米的钢重几克,再求出共有几克,最后求剩下几克,列式为450÷30×300-450;③把30厘米的一段钢管重450克看作一份的数,求出剩下的厘米数即剩下几份,再求出剩下的重量,列式为450×【(300-30)÷30】;④先求出300厘米可以截成长30厘米为一段的有几段,再求出共几克,最后求剩下几克,列式为450×(300÷30)-450等等,学生通过思考和合作交流,畅开了思路,深化了认识。

四、在生活实际中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数学又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强调让学生走向自然、面向社会,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对每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我在教学“利息”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解决以下的实际问题:

1、生活实际中储蓄的种类有哪些?哪种的储蓄方法利息最高?

2、如果某客户把5000定期储蓄3年,而他两年半就提款,该怎样计1717

算他所得的税后利息?如果延迟半年提款,又怎样计算他所得的税后利息?

3、张平有500元,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税后利息多一些?这样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就会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就会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用于生活。

五、在总结反思中体验“评数学”。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学的得与失,师生共同总结与反思是一种很好的评价体验。学生可以在评价中体验到与人分享、相互鉴赏,促人进步的乐趣。为了发挥这种“双促进”导向功能,每次上完课,我都要求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等方面进行以下的总结评价:

1、你认为这堂数学课有什么作用?自己在这堂课学得怎样?给自己打几分?

2、选择班里的一两个同学,评价一下,表现怎样?你给他打几分?

3、老师在这堂课中表现怎样?还有什么改进?通过这样的评价就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激励自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还可以互相督促、相互赏识、取长补短。

“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过程性目标,也是时下数学教坛的流行语。体验学习确实能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

7.让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篇七

(1) 有明确的小组讨论, 或需解决的数学任务;

(2) 小组内成员面对面互动;

(3) 小组内有相互合作帮助的互动的气氛;

(4) 小组内人人参与, 每人都有自己的职责。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协作式、课内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

1. 课前协作式

课前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包括准备工作) 的一种合作方式。这种方式一般是把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子任务, 由小组里的成员分别承担一个子任务, 通过汇总每个成员的子任务来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 同一小组的成员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任务。

2. 课内讨论式

课内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 小组内的成员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既可以针对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也可以仔细地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有时还可以进行辩论。在每一次讨论中, 小组内的成员有相对明确的分工:记录员、检查员、组织员 (组长) 、总结报告员等。这种方式一般是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内容。

3. 课后研讨式

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 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 基础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差的同学, 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 (或解决) 某一问题 (比如课题研究) , 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 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的组织

要组织好合作学习, 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 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 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 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 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 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就应该做到科学、合理。我们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 这样便于取长补短,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就是各个小组内的男女成员比例应基本相同, 这样可以优势互补, 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 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2. 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 分工不同, 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 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 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在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 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 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四、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 怎样的合作更有效

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将以往学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二是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 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三是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之上, 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四是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 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的。

2. 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要使教师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必须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 必须在平常的教学中去体现, 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3. 树立两种观点

(1) 要求学生合作, 首先教师应该学会合作。应该承认, 对教师来说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在工作中, 教师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只有经过合作才能从中感受到合作的要义, 才能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和收获, 才能有效地去指导学生的合作。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等都是训练教师合作态度、合作精神的有效策略。

(2) 学生要建立成长记录, 教师也应该建立成长记录。在这次课程改革中, 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我们都要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那么教师自身呢?为了帮助教师认识自我, 不断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也就有必要建立教师的成长记录。比如:我们把教学中成功 (或失败) 的案例、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论文、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及时地积累下来, 作为自己成长的记录。

4. 防止两种倾向

(1) 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刚开始时, 大家 (特别是学生) 都觉得讨论这种形式比较新鲜, 于是每个人都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以表明自己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基础好的同学慢慢地成了小组内的“权威”, 基础差的同学受到了排挤, 渐渐地也失去了发言的勇气, 于是小组讨论就变成了某某某的中心发言。

(2) 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 以显示教学上的宽松、民主, 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大喊大叫, 甚至对于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 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8.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篇八

【摘 要】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具有特定的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和能力培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本课案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学会科学的思考方式,这是此课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语文;科学论文;实践;教案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16-02

一、教什么——确立教学目标及核心价值

要上出一堂真正的好课,除了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外,更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恰当地确立课堂的价值和核心价值。本次课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了解科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学会一种调查研究的方法,树立实事求是的观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是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本班学生进行调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何选择课题、怎样收集资料、怎样分析、研究和思考,最后编写提纲。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牢固树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到“实事求是”。养成良好的调查、实践的习惯,为其今后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是:

1.懂得论题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收集研究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能结合实际编拟科学论文的提纲。

二、怎么教——教学方法及步骤

授课形式以小组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为辅。

第一节课教学方法及步骤:

1.导入。(5分钟左右)

教师不应该只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及今后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本单元的内容对学生今后写毕业论文或工作后写科技论文都会有所帮助,所以,通过对教材的开发,本次课主要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掌握科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记住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第三册上有这么一个单元很重要,也很有用。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三册第100页,单元训练。有科学论文的结构及特点,在毕业前写论文时或者在今后工作中要撰写科学论文时别忘了翻看一下。

板书:

单元训练

(语文,第三册,第100页,科学论文)

2.教师讲授为主。(25分钟左右)。

⑴科学论文是在科学领域中表述研究成果与见解的文章。

单元训练第一、第二题是在强调科学论文的特点和价值。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而科学论文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立论切实,从实际出发,不凭主观臆断;

论据确凿充分,要花大力气调查实验和收集资料;

论证主要采用归纳法,结构严谨周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科学论文的价值还体现在它的创见性。

板书:

特点:科学性、创见性、专业性

⑵单元训练第三题:科学论文的结构组成

板书:

结构组成:标题、作者、摘要、引论、本论、结论和参考文献

⑶、单元训练第四题,调查统计发现:

查阅资料占总用时的50.9%,调查实验占32.1%,研究思考占7.7%,撰写论文只占9.3%。

可见,查阅资料占据了一半时间,而实践调查又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说:查阅资料重要,调查实践也很重要。因此,从实用、够用和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出发,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次课以语文综合实践为主,着重采用语文实践活动方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论文写作的基本思路,学会科学的思考方式,这样对学生看懂论文和撰写论文都有益处。

3.学生分组活动★

⑴确立选题(5分钟)

学生以小组或宿舍为单位,选择大家熟悉的或感兴趣的话题。题目有:

a.生活费开支情况调查

b.学生知晓父母生日情况调查

c.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d.参加学生社团情况调查

e.考证情况调查

f.本学期实习情况调查

g.其它

学生分成小组后,要求他们确定负责人、团队名称、选题等。

⑵设计调查问卷(10分钟)

确定选题后,小组成员一起设计一些问题。如选择“生活费开支情况调查”,可设计:

一个月消费是多少?、

主要有哪些消费?、

一天的伙食费大约是多少?……

⑶调查(下课10分钟)

设计好问题后,先记录本组成员的调查情况,及时补充、修正。再利用下课休息时间,分工协作,尽量去调查更多的人。

第二节课具体方法和步骤:

⑷部分数据分析,画图,找切入点(10分钟)

a.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汇总,或分类或归纳。如“生活费开支情况调查”,列出:

最高消费金额?

最低消费金额?

平均月消费金额?……

还可根据性别再进一步细化。

b.再将统计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扇形、条柱形、曲线形等,因为我们讲过图表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而且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

c.通过分析图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思考:

哪些消费是必不可少的?

哪些是可以节省的?

今后如何消费更趋合理?……

⑸撰写提纲(30分钟)★

前面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接下来,小组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要把调查的情况写成书面文字,这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填表:

关于﹡﹡﹡﹡﹡﹡的调查和研究

作者:

一、研究背景:

二、主题阐述:

三、方法和过程:

四、主要收获和体会:

五、主要问题和建议:

(6)教师小结、点评(5分钟)

明确指出本次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体验、感悟语言形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

三、为何这么教——感悟及反思

1.课改目标的需要。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具有特定的课程性质和培养目标,职业学校摆脱了应试目标和普教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和能力培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一种新形式,是此次课的一个亮点。

2.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语文实践活动是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它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

3.教师发展的需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其基本理念包括:突出主体、面向生活、注重实践。作为教师,是活动课的总导演,要精心准备——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合理组织——注重方法指导,加强过程管理 ;巧妙评价——开展活动反思,让学生体验成功。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认识。”本次活动课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等。

9.让学生在“读”中愉快成长 篇九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读书,读书,再读书,?D?D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说:“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在他发起的“新教育实验”中,更是把营造书香校园。对,读书,不仅仅要求学生读书,我们自己更要读书。于是我决定和学生们一起读书,并构想了让学生在“读”中愉快成长的计划。

一、提出建议,引导学生会读书

(1)做读书卡片:在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把书名或题目写在读书笔记本上,包括作者、主人翁、主要内容、读后感或者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上去。从读书笔记的记录来评判读书的多少。

(2)推荐书:让学生读好书是我们的目的。这时我给学生推荐了书目,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借阅。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昆虫记》、《伊索寓言》、《呼啸山庄》、《简爱》、《飘》、《穆斯林的葬礼》、《朝花夕拾》等等。学生书读的多便让学生推荐,写推荐理由,这样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的读书,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读书交流会:如果只是把读书任务布置下去了,而不反馈的话,很多学生都会以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我先确定第一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同学们读书的兴趣很高。学生读完之后便开展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交流会,学生对于汤姆,一个和自己同龄的孩子发生的事情很感兴趣,读的也非常认真,所以在读书交流会中,同学们的阅读分享很精彩。之后我们又读了《草房子》、《名人传》、《中国上下五千年》、《水浒传》、《三国演义》……

(4)在班内建立书橱,由同学们每人至少捐本书的原则,组成我们班的小小藏书阁。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藏书阁里的书达300多本,都是他们所喜欢的书。我把所有书籍的书目打印出来,请学生贴在语文课本的首页,鼓励他们学期结束能自选读完十本书,并用“我不甘落后”的标语,激励他们多读书。二、一起阅读,让孩子在阅读中愉快成长。

1、正确的引导,将读书活动开展的轰烈烈。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的:“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选择好书目是开展读书活动的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依据课程标准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学校重视阅读书目的甑选与审核。

(1)、精选经典古诗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先贤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不仅可以开启人的智慧,而且可以培养人的美德。因此,要求学生每周诵读一篇经典诗文,熟记一句经典名言,每月了解一位经典人物,并让学生们背了《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著作。学生在大声朗读这些经典语句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就好像顷刻间凝聚到了一起。

(2)、师生推荐美文。课文是学生阅读的引子,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现在很多专家都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本着这样的原则,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教师精心研读教材,结合教材特点为学生推荐好书,书目选择尽可能照顾全班学生的阅读趣味,选择要有合适讨论话题的书籍。此外,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利用班会、课前阅读交流等时间给学生提供向同学推荐好书的机会。

2、每天给孩子集体阅读和个人阅读的时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建立班级阅读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个人阅读和集体阅读两种方式。集体阅读的做法一般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统一的阅读材料,每周固定两节课在阅览室读书,并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通过对书的讨论,理清困惑、深化理解,分享快乐、分享经验。这样有目的地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教会他们阅读方法。个人阅读时让孩子自己自主阅读,每天坚持读书20―30分钟,并做好读书笔记,为了促进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每周评选两名读书专心的小书虫等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实践活动,让书香熏陶生活。

1、读与听说相结合:这里的“听说”不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训练,而是指学生将阅读的内容讲给同学或听同学介绍他的阅读心得。如有的班级每节语文课结束前抽五分钟,由学生介绍、评点图书,或是内容简介,或是阅读的感受,既精彩生动,又要点到即止,使听的同学欲罢不能,大大激起了大家阅读的兴趣。

2、读与议、讲相结合:“议”是针对阅读的内容开展讨论,有时是专题讨论,有时是主题辩论或自由议论。如八年级在阅读了《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后,就开设了一个“三国人物专论”的专题讨论,大家纷纷发表看法。自由议论就是每天抽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评书、议论书,可以是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书的写法。“讲”是举办演讲活动、讲故事活动,或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既训练口才,又积累知识,还是一种自我思想教育,颇能活跃读书气氛。学校每期都会组织演讲赛和“校园十佳故事员”评比赛。

3、读与诵相结合:“诵”可以是朗诵,也可以是背诵。各年级选择合适的诗歌、寓言、经典的美文或所读书中的一些佳句、段落,每天布置给学生回家有表情朗读,或者背诵,来体验规范的语言,感受语言的魅力,丰富学生的良好语言积累。

4、读与写相结合:各班针对学生特点,专门设立一块读书园地的墙报,让学生通过书面语言展现自己的读书情况。读书园地的墙报一般分这样几个栏目:(a)好书我推荐:介绍自己认为好的书报(文章),评点书籍;(b)读书快讯:读书信息,读书方法交流;(c)读书心得:刊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d)作家(作品)简介,介绍一些作家(作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激励引导学生更好读书。

5、读与演相结合:在阅读后,用编排小品、课本剧的方法将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介绍给大家,这种阅读实践既形象,又使读书的氛围轰轰烈烈。尤其是一些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的阅读,用这种形式,能浓厚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像一些课文《羚羊木雕》《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就特别适合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学校举行一些读书汇演的活动,学生通过舞台的形式把自己的读书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幸福感也会增高,也会更加爱上读书。

此外,我还经常提醒学生们,一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二要制定阅读计划。面对浩翰的书海,不能想着将它们一口气读完,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千万不能这本看几页,那本翻几张。三要让阅读陪伴一生。让心灵在阅读中得到净化,情感得到丰富。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精彩,童年也会更绚丽。

上一篇:视觉文化论文下一篇:积分入户公司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