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一儿童节心得体会

2024-10-25

关于六一儿童节心得体会(共12篇)

1.关于六一儿童节心得体会 篇一

相信当妈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妈妈,为什么男孩子都是站着尿尿?而我们女生都是蹲着尿尿啊?”那身为父母的我们,该怎么回答才不会尴尬呢?下面的这位妈妈的回答很赞!

“妈妈,为什么男孩子都是站着尿尿?而我们女生都是蹲着尿尿啊?”优优皱着眉头,扬着头问她妈妈。

“额,额额.......你一个女孩子家的,问这个问题羞不羞啊?!”她妈妈一脸尴尬地答道。

“怎么,这个不可以问吗?妈妈你不说遇到不懂得问题就应该请教吗?”优优扁着嘴嘀咕了一句然后跑去玩了。

“为什么不和孩子直接说啊!孩子问这个问题说明孩子正在性启蒙,作为父母应该积极引导,而不是避而远之。”我说道。

“怎么说啊!我说不出口,再说了,孩子还这么小,说了也听不懂,我可不想玷污她的思想。”优优妈妈赶紧补充道,尴尬的表情好像她女儿优优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事似的。

无独有偶,前几天微信里一位友人发朋友圈说道,几周前在网上买的快递莫名不见了,是给女儿买的几本书,正当她和卖家及快递交涉时,她妈妈冷着脸说,是她藏起来了,说现在的孩子本来就够早熟的了,还给孩子看这些书。她一连串发了流汗、尴尬、委屈等表情。朋友圈里配的图是给女儿买的绘本书,点进去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的身体》、《乳房的故事》、《小鸡鸡的故事》、《请不要随便摸我》。

面对性,成人总喜欢以自己龌龊的思想去妖魔化孩子的认知,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单纯觉得好奇,就像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下雨前蚂蚁要搬家,爸爸为什么长胡子而妈妈没有一样。

成人的掩饰、支支吾吾、阻挠反而让孩子对性产生更大的好奇,然后他们会在青春期通过各种来路不明的小道去窥探、尝试,最后可能就酿成恶果。孩子越早了解科学的性知识越能保护自己,对待负面的性信息也自然会有一些鉴别能力,当孩子真正“懂了”的时候再去教育,只能是亡羊补牢,甚至于事无补。

那么,面对孩子提这些“脸红问题”,家长朋友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保持自然科学的态度,有问必答,不回避不深入。

“妈妈,我是怎么来的?”,相信很多孩子都会问父母这个问题,“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这是我及身边很多同学在父母那得到频率最高的答案。由于父母性教育的缺失,以至于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未上生物课前的那些年以为男孩女孩亲吻就会怀孕,女孩来月经了和男生一起玩也会怀孕。

初一时我们班一位女同学被高中年级一个男孩拉进学校隐蔽废弃的实验室,所幸被食堂阿姨看见才免于悲剧发生。事后学校调查问那个女生为什么不反抗,她唯唯诺诺地答道,她根本就不知道那个男孩在做什么?!

父母的回避让孩子对于性知识一片迷茫,当危险真的来临连辨别的意识都没有,更何况自我保护?!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上幼儿园小明回家问他妈妈他到底是从哪来的?小明妈妈觉得这是这个非常好的性教育时机,就硬着头皮支支吾吾、遮遮掩掩地解释了半天从受精到分娩的过程,小明听后一头雾水,然后说道:“啊?!怎么会这样啊!我同桌说他是从河北来的呢!”这虽是个笑话,结尾也有点出乎意料,但这位母亲在孩子尚未达到她所说理解程度之时过于深入讲解也未必是件好事。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性教育老师,当孩子有需求时,家长应该用孩子可以理解、听得懂的话,去告诉孩子生命成长的一些秘密。

其次,科学解答是王道。

“为什么男孩子站着尿尿,女孩蹲着尿尿?”,因为男孩子尿道长,女孩子尿道短啊。父母千万不要用隐晦的词语来告诉孩子身体部位等性知识,因为你一旦用了隐晦的、模糊的词语时,相当于你在告诉孩子:这个身体部位是羞耻的,或者是神秘的,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父母要尽可能掌握一些性科学知识,这样面对孩子的提问及引导也更有把握。

性教育专家AmyLang曾说:“面对孩子的性好奇,有一件只有家长做的事,那就是:和孩子分享你的正确的价值观。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影响的,当孩子懂得多,就容易做出正确的决定。”

最后,安全性教育很重要。

“隐私部位不能碰,碰了要告诉警察和家长”

“秘密只能和父母有,不能保守坏人的秘密哦!”

“不可以和家人以外的异性去隐蔽陌生的地方!”

“如果有人带你看身体裸露的照片视频等,一定要拒绝并且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传授安全性知识?

首先,对孩子隐私部位的教学,可以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顺便告诉孩子,哪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碰,哪些部位不能随便被别人亲。这样,可以达到对生理教学和安全意识传授两方面的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比如说在纸上画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让孩子用笔圈出不能被别人触摸的“隐私部位”;让孩子做一些安全上网小测试,讨论远离陷阱的方法,从而学会保护自己;借助性教育绘本帮助孩子了解,文中那些被我朋友父母所藏起来的书其实都是非常好的啦!

家长朋友们,面对孩子的“脸红问题”别光顾着害羞了,趁机给孩子上一堂性教育课吧!

2.关于六一儿童节心得体会 篇二

我国政府已经为改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做出了努力。2006年3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 指出要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2008年, 中央1号文件强调, 农民工输入地要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 收费与当地学生采用同一标准。农民工输出地要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寄宿和监护条件。要深入开展“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行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要发展农村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 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的两个方面, 他们同属于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本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儿童。“流动儿童”是指离开户口所在地, 跟随父母一起流入到其父母务工经商的所在地的18周岁以下儿童。

虽然关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研究的成果很丰富, 但在研究和工作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或注意的事项, 对此进行改进有利于政府和学者更好地认识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问题。

一、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规模及增长趋势

1.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大, 增速快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估算, 2000年, 我国17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的规模达到1983万人, 到2005年, 这一数字达到了2533万人, 五年间增长了27.3%。而留守儿童的增长速度更快。2000年, 全国0—17周岁留守儿童数量为2443万人;而到2005年, 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 据此推算, 2005年全国留守儿童规模达到7326万人。短短五年间, 留守儿童数量增长了2倍。由此可知,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庞大, 而且增长迅速。

2. 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这取决于流动人口的规模是否会继续增长。从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动趋势看, 我国流动人口自大规模出现以来, 一直处于单方向快速增长的进程之中。我们认为, 它将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有进一步大幅度增长的可能。原因如下。

首先, 城市化和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将向城镇聚集, 劳动力将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我国耕地资源少, 承载农业劳动力有限, 目前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随着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 劳动力供给总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而且,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向非农产业转移。

其次, 区域之间的差距保持不变。我国的人口流动不仅是一个农转非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 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十分显著, 这是我国人口跨区域流动十分活跃的主要原因。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占有量、工资水平等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距不但在短期内不会缩小, 反而可能不断加大。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是人类恒久的梦想, 区域差距的存在使得人口流动的动力始终存在着, 因此,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会仍然保持增长的趋势。

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大规模流动的趋势无疑将得以延续, 所以在现行户籍制度下, 流动人口还会大幅度增长。据预测, 在目前户籍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前提下, 到2020年, 流动人口规模将达2.3亿左右;到2050年, 流动人口规模将达到3.4亿左右。

同时, 我国流动人口有家庭化的趋势, 流动人口的发展大致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流动人口利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 以短距离流动为主, 大多数流动人口单身外出, 农忙季节依然回家, 没有脱离家庭生活;第二阶段, 随着流动范围扩大, 跨省跨区域流动成为主体, 流动人口基本脱离农业生产, 不少家庭中夫妻双方均外出务工经商, 子女留给家里的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第三阶段, 流动人口在外地站稳脚跟后, 并且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安排子女随迁, 在流入地生活、就学;第四阶段, 核心家庭在流入地稳定下来之后, 青壮年流动人口进一步将父母列入随迁的考虑范围。

在流动人口规模和流动方式的发展趋势下, 我们可以判断出,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数量仍有较大幅度进一步增长的可能。

3. 规模增长带来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

当前, 我国人口流动正处于第二阶段末期并向第三阶段转变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 不仅流动人口总规模会继续增大, 更重要的是, 青少年流动人口将开始加速增加。作为流入地城市, 需要及早为这些孩子的到来做好必要的准备。

目前, 流动儿童的数量还远不如留守儿童的规模增长快, 这和我国当前的人口福利制度和流动人口自身在城市的处境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儿童是一个社会福利依赖性很强的群体, 他们需要接受教育、享受基本医疗、有娱乐场所和家庭照料, 这些是他们成长不可缺少的, 城市如不能提供这些, 便使得流动人口在城市抚养子女的成本极大升高;另一方面, 流动人口自身的处境还很艰难, 工资水平低, 劳动时间长, 这也不利于他们在城市抚养子女。

但现代化不能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前提, 稳定的、健康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应该能使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业转移,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人民安居乐业, 儿童健康成长。若只是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做贡献, 而不相应地提供教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 流动人口的子女还需在农村长大, 流动人口还需回乡养老, 那么, 现代化的成果不过是GDP数字的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 社会发展水平没有改变。

全国及各主要区域应把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大规模存在及进一步增长作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出发点。

二、关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 要突出重点人群、重点区域

1. 关注大龄流动儿童

过去, 我们总是在关心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 忽略了大龄流动儿童的问题。从流动儿童的年龄结构可知, 在全部流动儿童中, 0—5周岁的流动儿童占27.97%, 6—14周岁义务教育适龄流动儿童占44.43%, 15-17周岁的流动儿童占27.59%, 据此估算, 大龄流动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699万人。这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

大龄流动儿童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 儿童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高考, 而各地的教材和考题均存在差异, 这意味着流动儿童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继续高中学习。许多流动儿童从小在流入地的城市长大, 他们已经无法适应回到家乡的生活。但如果留在城市, 则无法继续升学。一部分流动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后便不再继续升学, 开始走入社会谋生。这时候他们就面临就业问题。如果无法找到正当的职业, 他们很可能受骗上当, 甚至可能走上歧途。公安部门的数据表明, 这些大龄流动儿童已成为犯罪高发人群。

2. 关注留守女童的安全问题、权益保护问题

留守女童是留守儿童中的特殊群体, 在应对安全威胁时, 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女孩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我国的留守女童规模已经高达3419万人, 留守女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对她们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特别表现在安全问题、权益保护问题方面。

首先, 家庭照料缺乏。超过半数的留守女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 她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 但这些照料人往往还承担着其他的家庭责任, 甚至还有沉重的劳动负担, 他们无暇照顾留守儿童, 也因此留守儿童成为安全事故的高发人群, 溺水、跌落、交通事故等层出不穷。

其次, 安全存在隐患, 青春期教育缺乏。父母外出导致对孩子的监管弱化, 青春期教育缺乏, 致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女童的安全存在隐患, 小学阶段留守女童以及独自留守和由其他未成年人照料的留守女童面临侵害、成为刑事犯罪被害人的风险更大。青春期教育的缺乏、特别是性安全防范意识教育的缺乏, 还使一些留守女童成为性侵犯对象。女孩在12~13岁左右就进入生理发育期了, 母亲的叮嘱和教育对于她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隔辈的奶奶往往比较保守, 女孩也不愿意向她们请教, 而且老人的卫生观念通常达不到现代社会的标准。这使得不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农村留守女童在青春期碰到了困扰和疑惑, 却无处诉说和请教, 对女童的身心健康都很不利。

3. 关注独自留守儿童问题

从留守儿童所在家庭的结构可以知道, 全部留守儿童中, 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28.25%, 父母一方外出流动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6.44%, 和其他人一起留守的占14.21%, 独自留守的占11.10%。据此估算, 独自留守儿童高达800万人。

独自留守儿童是留守儿童中生活和受教育问题最突出的群体。这类儿童除了要照顾自己的生活外, 有些还要照顾弟弟妹妹, 生活、学习均没有保障, 身心健康状况堪忧。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些孩子的实际困难, 在生活、学习、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帮助独自留守儿童顺利完成学业, 使其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

4. 关注学龄前留守儿童问题

从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可知, 在全部留守儿童中, 学龄前0-5周岁的留守儿童占27.07%, 6—14周岁义务教育适龄留守儿童占55.37%, 15—17周岁的留守儿童占17.56%, 据此估算, 学龄前留守儿童的规模已经达到1983万人。这已经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学龄前留守儿童由于小小年纪就离开父母, 面临更多的问题。

首先, 科学喂养和卫生保健存在问题, 影响生长发育。调查发现, 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婴儿由于母亲外出而得不到足够时间的母乳喂养, 而劣质代乳品在农村市场中的非法销售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幼儿的健康风险。作为幼儿的主要监护照料人的祖父母往往缺乏营养和卫生健康常识, 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幼儿不能获得及时全程的计划免疫接种。因为缺乏科学喂养, 饮食结构不合理, 一些留守幼儿生长发育指标低于正常水平。

其次, 家庭早期教育质量偏差, 影响认知发展。家庭早期教育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境, 但作为农村留守幼儿监护主体的祖父母和母亲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 既不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加之劳动负担繁重, 无暇顾及幼儿的早期教育, 亲子互动缺乏, 有的甚至仅限于哄孩子, 导致留守幼儿认知发展受到限制。

最后, 父母对幼儿的亲情需求缺乏重视, 影响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大部分幼儿与祖父母一起留守。父母在幼儿最需要父母关爱和教育的时期外出, 将抚养和教育幼儿的任务转嫁给祖父母, 留守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受到限制。

5. 关注跨省流动儿童问题

跨省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34.87%, 规模达到883万人。由于我国儿童公共服务存在地区分割, 因此, 跨省流动儿童教育、卫生保健等问题的解决存在更多难度, 他们容易成为政策的盲点。所以, 跨省流动儿童尤其应该成为国家层面关注的重点。

各地流动儿童类别构成差异巨大。北京、天津、上海、新疆、浙江等地的流动儿童以跨省流动儿童为主体;而安徽、江西等地则以省内流动儿童为主体。为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在解决流动儿童问题过程中的积极性, 各级政府应分别着重解决不同类别流动儿童的有关问题。我们建议, 中央政府更多地承担起解决跨省流动儿童的教育等问题的职责;省级政府更主要地承担起解决省内跨县流动儿童相关问题的职责;县级政府承担起解决县内流动儿童相关问题的职责。各级政府在分配相关资源时, 也要以实际的流动儿童分布数据为依据。

6. 关注若干主要城市的流动儿童问题

一提到流动儿童, 我们就会想起北京、上海等大都市, 因为流动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 除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 还集中这些地区的大城市。因此, 这些城市拥有规模巨大的流动儿童, 面临严重的流动儿童问题, 需要给予较大关注。

流动儿童集中分布在大城市中, 流动儿童最多的几个城市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东莞、泉州、苏州、温州, 在这些城市的流动儿童占全国流动儿童总量的23%。其中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东莞的流动儿童分别高达99.80万人、80.85万人、60.11万人、58.65万人。流动儿童最多的前20个城市的流动儿童数量占全国流动儿童总量的33%。

流动儿童在这些城市的“能见度”非常高, 在深圳, 有69.42%的儿童为流动儿童, 62.43%的东莞儿童为流动儿童, 这两个城市中, 每三个儿童中有两个是流动儿童。另外, 在珠海、上海、宁波、厦门等城市, 流动儿童在当地常住儿童中的比例也超过20%。

7.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分布高度不均

流动儿童分布于全国各省, 但又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流动儿童最多的省份是广东, 占全部流动儿童的15%;其次是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山东, 流动儿童最多的6个省份的流动儿童的数量占全部流动儿童总量的比例超过40%。流动儿童最少的省份是西藏, 其他较少的省份有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

留守儿童在各地的分布很不均衡, 呈“中部崛起”态势, 以中部为中心并扩展到东部、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江西、湖南、湖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近年来, 这些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沿海地区流动, 从而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上述6个省的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接近60%。广东省是流动儿童比较多的地区, 也是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得天时、地利之先, 经济迅速发展。极具活力的经济发展使广东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流动人口。与此同时, 由于省内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广东省在吸收全国各地流动人口的同时, 其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也十分活跃, 从而导致了作为发达地区的广东也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

我国留守儿童的分布明显呈“中部崛起”的态势, 在部分省份, 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中的比例相当高, 在重庆、四川、安徽等省市, 差不多每三个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区域也是以我国中部为中心扩展到西部的部分地区。

流动儿童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 而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中部欠发达省份, 进而使这个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和艰巨。因此, 这些地区要强化政府领导, 要在认真地贯彻和执行中央政府所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同时, 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制订出切合实际需求的对策, 解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

8. 内部差异, 区别对待, 寻求重点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都不是“同质”的, 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 需要针对不同群体解决不同问题。不同的家庭背景、年龄阶段、性别都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内部差异的区别因素。如:留守儿童总体受教育状况好于农村当地其他儿童, 但独自留守儿童和与父亲一起留守的儿童均差于平均水平;流动儿童小学就学情况较好, 初中就学情况则较差。一方面, 我们不应该把流动儿童或留守儿童中的特定群体的问题当成他们这个整体的问题;另一方面, 我们又要重视和重点对待特殊群体面临的问题。

9. 不要把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标签化”“问题化”

已经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 在儿童身体发育、学业成绩与学习兴趣、儿童人格发展与心理特质等方面,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并没有本质差异。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 要尽量避免给他们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 更不能偏激地把他们理解为旷课、逃学、辍学、偷盗、吸毒、抢劫等的代名词。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带来福音, 还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对他们的看法, 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三、关于研究工作

1. 确定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

明确的概念界定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不同的研究所指的留守儿童在内涵和外延上是很不统一的, 特别是在“父母外出的时间长度”“孩子的年龄”等确定留守儿童概念的基本要素上还存在较大差异。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 研究应该进一步明确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外延。

2. 整合研究力量

全国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所能提供的信息是十分有限的,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 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此前, 由于没有全国性调查为支撑, 各地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不得不各自为政, 进行小作坊式的调查研究, 导致调查研究的效率不高。由于技术力量的限制, 各地的调查常常规范性不够,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 建议权威机构整合研究力量。

3. 规范研究方法

3.关于儿童与哲学的研究 篇三

“儿童哲学”由美国著名哲学家、新泽西蒙特克利尔州立大学教授马修·李普曼博士所创建,1969年《Harry Stottlemeire’s Discovery》(中文版题名《聪聪的发现》)的发表宣告了儿童哲学的诞生。随后,李普曼白手起家成立了儿童哲学研究所,希望通过大规模地培训中小学教师,向儿童普及哲学,这一大胆设想受到了许多人的怀疑。19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李普曼儿童哲学系列教材的出版以及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小学的成功开设,一场儿童哲学运动在美国悄然兴起。1980年代以后,儿童哲学在国际上的影响迅速扩大,迄今为止,儿童哲学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普及,李普曼的观点和方法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李普曼及其同事认为,知识的分门别类(如语言、艺术、科学等都是由老师教的,而非孩子们最初认识世界的方式。因此在小学教育的早期阶段,知识分科壁垒的过早设立会妨碍孩子提出问题或基本推理能力的形成。同时,儿童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学校,而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随后的学校生活中消失殆尽,这是传统教育的结果。传统教育所关心的只是儿童是否掌握了现成的知识,而不是培养他们正确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或者批判性地思考他们所学的东西。传统教育使儿童认识到问题的答案都是现成的——或在书上,或在网上,或在老师的头脑中。和独立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相比,查询现成答案是更快捷、更准确的方式。开设儿童哲学课可以矫正这些缺陷。因为儿童哲学课是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专门训练儿童思维的课程,它关注的是儿童的思维过程,是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思维能力,而不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当然,儿童哲学的目的并不是把所有的儿童都培养成为职业哲学家,而是发展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和关怀的思维方式及其态度,帮助儿童成为有创见的、善于思考、更富理性、更完善的个体。

《儿童哲学:外延和内涵》(刘晓东,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儿童的哲学”可以界定为儿童关于世界(即常说的宇宙人生)的观念,既包括儿童的好奇、困惑、探究,也包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阐释。广义的“儿童的哲学”可以涵盖儿童的整个精神世界。

其实在我国,人们常说的“儿童哲学”并不是“儿童的哲学”,而是美国哲学家李普曼提出的儿童哲学教育计划(Philosophy for Children),这一英语名称似可直译为“给儿童的哲学”,又可意译为“儿童哲学思维训练”或“儿童哲学探究计划”。

“儿童哲学”所包含的另一项内容:“童年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在西方,童年哲学被视为与科学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等学科类似的哲学分支。童年哲学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童年概念、童年的历史、童年的比较文化研究、儿童观、儿童的权利、儿童的艺术、儿童的社会地位、儿童认知和道德发展的理论流派等问题。作为具有对偶关系的概念,童年与成年对应,儿童与成人对应。童年最直接的载体是儿童,尽管成人也有童年;儿童所处的人生阶段是童年,但“儿童是成人之父”,成人是立身于其童年时期的那个自身——儿童——所建构的生命生活生产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童年哲学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儿童哲学。

马修斯对童年哲学有特殊的贡献,他著有《童年哲学》(1994)一书,并为童年哲学建构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在该书序言中,他披露自己在豪利幼克山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已经以“童年哲学”为课名开课。马修斯企望童年哲学在学术研究、写作和教学方面,能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工作领域,并在未来的哲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儿童哲学”作为一个学科,包括“儿童的哲学”(Children’s Philosophies)、“童年哲学”(Philosophy of Childhood)以及“儿童哲学探究计划”(Philosophy for Children)等三部分。

《论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张建鲲庞学光,载《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1期)

在从哲学和心理学中探寻“本义的儿童哲学”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和教学观念。首先,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国外儿童哲学课程所隐含的教育哲学观念加以优化,对国外儿童哲学课程所隐含的教育哲学观进行挖掘,树立与儿童哲学课程的根本使命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其次,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中那些影响儿童哲学课程普及的体制进行调整。当前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虽然为儿童哲学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但我们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乏互动与合作,这将阻碍儿童哲学课程的系统化。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有赖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合作。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引导,则是促使各级教育机构合作、实现儿童哲学课程系统化的关键。

此外,儿童哲学的普及还有赖于教师在教育观念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与变革。虽然,儿童哲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儿童的思维活动却不仅局限在专门的思维训练课程中,学校教育中其他的学习活动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资源。并且,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中闪现出的某些“灵商”,更是教师们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积极进行思维锻炼的最为丰富的儿童哲学课程资源。因此,儿童哲学课程的推广需要教师们改变将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发展截然分离的传统理性主义教育观,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隐性课程、生成探究性学习等方式,积极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不仅需要在学校教育中为儿童开发专门的课程,还需要研究者积极探讨“儿童哲学课程”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需要教师和学校树立与儿童哲学相适应的“学校教育哲学”和“教师教育哲学”。

《论儿童哲学启蒙》(刘晓东,载《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9期)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儒家哲学最重要的课本。可见,哲学启蒙在中国具有悠远的渊源。

作为文化陶冶的哲学启蒙如何实施呢?

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主要有儒道释几种,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果我们以“同情和敬畏的态度”来仰看它们,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在自己哲学的立场上都是正确的,都具有文化陶冶的价值。每一家哲学都有其基本的哲学范畴、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以及自身演进的轨迹,都有其主要的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人物的思想往往又表现在他们的个性和生活中。所以了解这些哲学就应当了解上述的这些东西。当然,把这些东西展现给儿童要注意到儿童精神发展的水平。这些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许多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涵括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例如,道家哲学尤其是庄子哲学往往是以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承载表达的,如庄周梦蝶、庖丁解牛、邯郸学步等,禅师们授经传道解惑的过程中也有许多趣味横生、令人叫绝的故事。我们可以让儿童听故事、动脑筋。只要哲学故事编排得当,儿童对其中的哲学内容的认识必然会由浅入深、循序而进的。这种渐进过程是儿童接受文化陶冶、挖掘自身精神潜能,逐渐占有历史文化的过程。

《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哲学教育的出发点》(王文文,载《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7月A版)

爱智慧是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爱智慧的天性就是儿童哲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从这个出发点入手,改善和促进儿童哲学教育,使儿童更好地发展。

首先,尊重儿童学习哲学的权利,给儿童提供学习哲学的机会。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给儿童提供学习哲学的机会是有可能的。儿童的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建筑智慧的工程,两者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在教学中,虽然不能专门为儿童提供追求智慧及专门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但是教学中的哲学主要是渗透哲学,应该训练儿童的一般思辨能力,是对智慧的无限追求。在教学中难免会涉及哲学问题和锻炼思维能力的机会,只要灵活把握教学任务,给儿童提供爱智慧、思维训练的机会是可能的。儿童追求智慧,思维状态是良好的,是积极主动的,有助于促进学科的学习。

其次,尊重儿童学习哲学的地位和能力。家长和教师面对儿童千奇百怪的问题时,要认真对待,最好是能够形成对话。针对某个问题时,家长和教师可以以抛问号的形式和儿童对话,一问一答,启发儿童进一步思考,满足儿童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以尊重儿童的这种爱智慧的天性为出发点,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儿童良好的发展,是教育的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儿童哲学教育的重要目的。

4.关于留守儿童的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这些农民工心中都会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和牵挂,那就是他们依然在农村的家人,那是他们想改变的根本,那也是他们在阳光下挥洒汗水的动力源泉。可是,让我们将这个视角反过来看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双双渴望父母亲关爱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家乡留守,等待着一个叫做父母亲的陌生人从远方归来。

第一次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源于高二年末时央视做的一个留守儿童的报道。那是一年最末了的几天,孩子们都在期盼着父母的归来,儿童已经是一个足够让人心灵柔软的词,而留守儿童的目光则更让我的心为之心酸。很多孩子都谈起了自己的新年愿望,他们大多有着一个共同的期盼,那就是和父母的团圆。在孩子们平时画的画中,我们看到了更多更多的他们对于父母回到她们身边的期盼和渴求。

的确,在现在的农村,留守儿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爱和帮助,他们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见留守儿童被留守后存在的种.种问题。

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们,监护人大多变成了爷爷奶奶,而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均文化程度不高,他们的学业不能得到合理正确的监督和指导,这也就直接造成了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不高。在国家级贫困县枞阳县中,这一问题便得到了很大的暴露,老师们无法利用已有的教学设施进行更好的教学,孩子们也没有足够的重视教育的意识,这也就造成了贫困的延续,没有知识文化的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代农民工,而造成下一代的留守,农民工和留守的往复,让问题也不断积累,分化也越来越重。

除了学习,我们还能明显的看到没有与父母的足够沟通下的孩子的心理的变化。父母与儿童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互动与反馈,儿童不能享受稳定健康的家庭关系,影响了其日后经营家庭的能力。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儿童缺乏习得社交技能与习俗惯例的正常途径,在待人接物上也会逊于同龄人。在央视的镜头下,孩子们有笑容,却也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他们缺少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会让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碰壁,这也将进一步加重现有的社会问题。

在日常的报道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留守儿童出现人身安全问题。没有父母的监管保护,儿童或遭受大孩子欺凌而求告无门,或面临溺水等种.种风险而绝望无助,人身安全也堪忧。而留守儿童是父母最大的牵挂,他们的安全无保必将造成社会问题的累积。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和父母被分开了,这种分开后带来的心理、学业、人身安全问题都将影响几十年后的社会。那我们要怎么解决农民工后的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个答案似乎也很简单,让他们再聚在一起。

不可置否,制度在改进,农民工子女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可以和父母一起进城,而不再成为留守儿童,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制度给留守儿童与父母一起进城带来的巨大阻力。

留守儿童的目光,有谁忍心拒绝,他们的期盼也只是和父母在一起。

5.关于六一儿童节心得体会 篇五

星期三我去了成都听钱教授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收获颇丰,钱教授讲到不少孩子由于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而沦为“陪读”,如何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开始其学生生涯是教育必须关注的话题。

义务教育往往是以儿童的生理年龄作为入学标准,一般来说,儿童的生理年龄与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是同步的,年龄决定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学习所需基本能力的方方面面;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儿童早期成长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文化程度、抚养人、抚养方式、早期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水平等差异,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家庭与幼儿园的联合塑造、自发生长与外在培养的相互促进下,会使相同年龄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处在不同的状态,这就使得孩子们在进入小学时即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入学主要应用的是孩子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而不是生理年龄。

钱教授通过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身体与运动能力,知觉转换能力,言语与语言能力,数学准备,情绪与社会性,学习品质这八大方面来判断一名幼儿是否达到了入学的成熟时机,钱教授在此提出,西方国家的幼儿入学通常比我们国家的幼儿早一岁,因为我们国家的汉字的特殊性,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理解特点,所以我们国家规定幼儿入学在六岁。

另外,钱教授对于在幼儿园期间学前班的课程以及上课的模式,方法等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例如:钱教授出示了一些找不同的图片,意在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但同时钱教授提出观察的时候要引导幼儿观察的顺序——从左到右;钱教授又出示了许多找规律的图片,同时也现场给我们示范了有趣的游戏,出示一张图片,大家看到排列的顺序是老鼠、大象、老虎()然后每到第四个就变换一种动物,于是,钱教师现场和我们玩起了这个游戏,老师要按照以上的规律,说出一种不同的动物,这个游戏不仅使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同时也要思考,最后幼儿能很轻易的明白规律的含义以及找到方法,另外,钱教授还示范了一个音乐以及美术,数学的整合课,首先出示了一张图片,上面有几种图案,钱教授首先告诉我们哪种图案我们需要做什么动作,然后放了音乐,我们根据钱教授所指的图案,结合音乐再做出反应,在这简单的游戏活动中,充分的训练了大脑,记忆,反应,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因为时间的关系,钱教授没能为我们讲得更详细一点,但是通过这一下午的学习体验,对我的帮助是很大的,通过钱教授的讲座,我对幼儿在幼小衔接这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孩子的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有了答案,在回来的几堂课上,我也尝试着按照钱教授的示范上了一下,也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王文竹

6.关于六一儿童节小品 篇六

女儿:哎呀,妈妈,我长大了,懂得了要孝顺父母,以后您会为有我这个女儿感到幸福的。妈:这感情好啊。O(∩_∩)O~ 女儿:妈妈,明天什么日子您还记得吗?

妈:明天?啊,是你舅舅生日嘛,我的女儿果然长大了,还知道提醒我舅舅的生日了,以前你可从来没把这些事放在心上,都是我拉着你去给舅舅庆生的。女儿:不是这件事,您还记得去年答应我的吗? 妈:什么?。。要不,你提醒我一下。

女儿:您明明承诺我的,怎么能忘呢?突然感到累觉不爱了。您再想想? 妈:这是新成语? 女儿:(⊙o⊙),哎。。(垂头丧气。)妈:你直接告诉我呗。女儿:不行,一定要您自己想起来才行,老师教我们要兑现自己许下的承诺,不可言而无信,您要做榜样。妈:(转换风格)小主,您的美貌真真是世间难得,想必心肠也是极好的,直接告知与我,你看如何啊?

女儿:臣妾做不到啊,(学黛玉,掩面假哭而去)。妈:嘿嘿,傻闺女,逗你玩儿呢。6月1日早晨。女儿:(冲出房门,手里抱着礼物)哇,妈妈我爱你。(づ ̄3 ̄)づ╭❤~ 妈:小主可还满意。女儿:甚好。

妈:小屁孩,老妈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女儿:(低声辩解)那是你口味重 妈: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女儿:(低声辩解)那是我懒得动:

妈:我能说话不算吗,我那是真正的一言九个鼎呀 女儿:妈,老师说那叫一言九鼎。

7.关于问题儿童出现的原因初探 篇七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为什么有的儿童能正常发展, 有的却出现了“问题”?父母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其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是深远的, 问题儿童的身上往往深深打上问题家庭的烙印。问题家庭是指在教养子女的过程中由于父母自身素质不高, 对子女缺乏了解, 教育方式方法运用不当等原因, 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儿童的问题行为, 家庭教育系统出现了矛盾和问题的家庭。问题家庭各有各的问题, 按家庭生活经常涉及的领域来划分, 问题家庭的问题可以分为三类:物质生活问题、精神生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物质生活问题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因为物质缺乏而产生问题。由于各种原因, 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难以满足家庭成员的基本物质需要, 甚至需要学龄儿童辍学打工来补贴家用, 而家长又忽视对孩子的正面引导, 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儿童问题, 产生问题儿童;第二种情形是物质过剩而导致的问题。部分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 学龄儿童养尊处优, 父母则是听之任之, 从而产生问题, 最终形成问题儿童;第二类, 精神生活问题。其中包括亲子冲突和个性冲动, 亲子冲突是指父母一代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子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冲突, 形成无法跨越的“代沟”, 造成亲子双方谈话和情感交流的障碍。个性冲突是指家庭结构呆板, 缺乏民主的气氛, 各成员间的冲突都非常频繁的情况。人际关系问题是指家庭成员的交往关系中由于思想、情感、语言、情境、态度、行为的偏差而引发的问题。尽管问题家庭各有各的问题, 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庭教养方式环节中存在着不尽合理的地方。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组合方式, 反映着亲子交往的实质, 对儿童的心理及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当前升学压力日益增大, 学校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当前儿童处于压力过大的情境中, 又无法摆脱或改变这种不良的环境, 就有可能助长儿童的失落感和低下的自我意识, 从而导致儿童的退缩胆怯行为。在当今教育现实中, 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如教师体罚学生、粗暴的教育方式以及过多的家庭作业、频繁的考试、分数排队, 加上对学生精神卫生教育过少, 均可能导致问题儿童的出现。

三、社会的影响

8.关于儿童脑瘫护理与康复治疗 篇八

【摘要】随着围产科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脑瘫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在这种形势下脑瘫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治疗脑瘫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康复及其他治疗;脑瘫总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治疗脑瘫的最主要方法,手术?药物及其他治疗不能替代康复训练?

【关 键 词】脑瘫;护理;康复治疗

一?儿童脑瘫诊断出现的问题及现状

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的表现是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也可能伴有智力低下?癫 ?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目前临床工作中经常误诊为脑瘫的疾病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简称SMA):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染色体5q上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缺失或突变,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和减少,被支配的肌纤维群进行性萎缩?临床主要表现为虽多数智力发育正常,但进行性弛缓性麻痹和除面部肌肉以外的全身性骨骼肌萎缩?根据发病年龄?病情严重度和进展速度以及存活时间,临床上将这种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婴儿型?中间型和少年型?

(二)先天性肌病(congenital myopathy):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大约四十余种先天性肌病,其中常见的有先天肌管性肌病?线粒体肌病和中央轴空病?先天性肌病是基因突变或直接由父母遗传而发生的一组非进展性或缓慢进展性肌病,在婴儿期或儿童期发病,常具有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特征,普遍认为是在发育过程中肌纤维出现障碍所致,它容易被误诊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

(三)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简称CMD):在新生儿或婴儿早期发病,可能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yodystrophy)的一组亚型?肌活检病理组织学变化显示有肌纤维大小不一?变性?坏死等肌营养不良改变?本组疾病共同的临床特点是出生后或生后不久表现全身严重的肌无力?肌张力低下及骨关节挛缩,因而易被误诊为肌张力低下型脑瘫?

(四)生后早期发病的先天代谢病:一部分先天代谢病(inborn error of metabolism)包括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症?高氨血症?甲基丙二酸血症?半乳糖血症等,可在出生后不久,甚至新生儿期发病?常有全身肌张力低下?癫发作和运动发育落后等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脑瘫,也可能因出现肌张力增高而被误诊为痉挛性脑瘫?

(五)生后早期发病的周围神经病

1?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MotorandSensoryNeuropathy,简称HMSN)又称腓骨肌萎缩症?通常被分为Ⅰ-Ⅵ型,以Ⅰ-Ⅲ型最常见?其中HMSNⅢ型常在婴儿期发病,又称Dejerine-Sottas病?由于先天性髓鞘发育障碍,在1岁以内出现肌无力及运动发育落后,体检可见肌张力减低,肌萎缩,尤以肢体远端的肌无力为明显?肌无力虽呈进行性加重,但因早期病情发展缓慢也可能被误诊为脑瘫?

2?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CIDP):该病虽然好发于成人期,但也可在包括新生儿在内的任何年龄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软瘫和感觉障碍,下肢瘫痪较上肢重?

二?关于儿童脑瘫的治疗和康复

当前对脑瘫分型不当影响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不同类型的脑瘫对康复治疗的疗效反应差异较大?脑瘫虽是终身性疾病,但只要给予适当干预就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尤其是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疗效?治疗儿童脑瘫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和细胞移植,本文重點介绍关于康复治疗?

1?运动疗法

脑瘫的物理治疗在过去的50年间有了极大的发展,从成功锻炼局部萎缩的肌肉到患儿整个躯体的康复,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和技术?近年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被应用于脑瘫治疗并取得一定效果?

2?引导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简称CE)

对运动功能失调的脑瘫患儿来说,CE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及康复治疗方式,其理论基础是通过运动的学习?运动的控制及运动的动态系统协调达到治疗目的?CE可以促进脑瘫患儿获得独立生活能力,对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及对其家庭的健康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3?器械辅助治疗

目前主要包括The Adeli suit?骑马辅助治疗及矫形器械辅助治疗等?许多研究表明,骑马辅助治疗可给患儿带来明显益处?同时,骑马辅助治疗也是一种有趣的治疗方式,得到了患儿家庭的普遍欢迎?坐姿矫正系统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可提高患儿的卧位与坐位功能?

4?高压氧治疗

其理论基础是,脑瘫患儿神经系统损害早期主要继发于脑组织缺氧,给机体吸人高出正常大气压力的氧气可以激活受损脑组织周围的神经细胞?另外,高压氧治疗前后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检测显示,高压氧治疗后脑组织的代谢有所增强?临床高压氧治疗通常给予1.5~1.75个大气压的治疗量,2次/d,每次进行1 h,每周治疗6 d,40次为1个疗程?在治疗中可能会发生一些副作用,但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高压氧治疗能提高脑瘫患儿的肢体功能,仍需要大量客观的临床双盲?随机试验进一步证实?

5?中医针灸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治疗应以调理气血?益血养血?祛瘀通络为原则?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小儿脑瘫已有20多年的历史,此前在国外有中医针灸辅以肌电刺激治疗脑瘫的病倒报道,认为此疗法可增加四肢的活动度?减轻痉挛引起的疼痛?改善睡眠?提高膀胱功能等?但在目前针灸治疗脑瘫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对中医治疗的研究较少?

此外,家庭训练对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一些训练方式,此文列举几种:

⑴?被动牵拉降低肌张力及关节活动训练;⑵?竖头训练;⑶?翻身训练;⑷?爬行训练;⑸?行走训练;⑹?患儿的家庭护理?

参考文献

[1] 覃晓燕.浅谈家庭训练在脑瘫治疗中的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24)

[2] 郑惠,蔡方成.当前脑瘫治疗中存在的诊断与治疗问题[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7)

[3] 刘伟,陈刚,迟广明等.脑瘫治疗的现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2)

9.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篇九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一)六一的太阳

为什么这样辉煌? 六一的花朵

为什么这样芬芳? 六一的红领巾

为什么这样鲜艳? 六一的孩子们 为什么这样欢畅 你知道,他知道,大家全知道。

全世界少年们的节日 已经来到,全世界最天真的节日 就在今朝。六一的歌声

为什么这样动听? 六一的舞蹈

为什么这样多情? 六一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引人? 六一的集会 为什么这样欢腾 你清楚,他清楚,大家都清楚。

歌舞、故事、集会 表达儿童的>幸福,今天的小苗,必将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是出巢的小鹰,明天将飞得很高很高。我们是含苞的小花,明天将姹紫嫣红,分外妖娆。我们就是我们,红领巾在胸前燃烧。请看明天

我们将举起山,挑起河,捧起现代化的祖国,飞向金色的目标……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二)孩子们自己也是有小小的梦想,他们在这个梦想中一直成长,一起腾飞。牵着梦一起走

我望着天上的月亮,月芽儿弯弯,带我进入甜美的梦乡。在梦里,我看见了一弯新月,好像正预示着我,一朵祖国的新花,正在逐渐开放。啊!

我看到了,美好的前景,美好的未来!梦啊,我牵着你,慢慢踏上成功之路,牵着梦,一起走。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10.关于六一儿童节福利发放通知 篇十

公司各部门办事处: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表达公司对员工的关心,对下一代的关爱,经公司研究决定,对员工小孩发放儿童节关爱福利。现将“六一”儿童节福利发放办法通知如下:

一、“六一”儿童节慰问金

1、发放对象:孩子未满14周岁(即2002.6.1—2016.6.1之间);

2、发放金额:100元;

二、幼儿园保育费

1、发放对象:3至6周岁(即2009.6.1—2012.6.1之间)

2、发放金额:100元;

三、以上两项费用均凭出生证明发放,出生证明还未登记的员工,请于2015年5月29日工会登记(需原件和复印件1份),儿童节慰问福利将于5月31日前通过财务直接发至教工工资卡中。请大家在六一儿童节表他一下父母对他们的爱,也传递公司对他们的爱心。

**********有限公司

11.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儿童游戏;研究计划;游戏规则;儿童玩具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93-01

一、基于游戏主题的儿童游戏研究计划-公园主题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怎样培养健康聪明、快乐幸福并富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儿童是全人类的目标。该研究,旨在为儿童建设高品质儿童公园指引方向,构建一个能给他们带来浓厚兴趣、无限想象并启迪心智、寓教于乐的绿色空间,为儿童的未来成长提供所需要的生活技能练习和培养他们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让儿童能够进行主动式的游戏,获得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公园的真正主人。

研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儿童公园的背景。查阅相关文献研究儿童公园服务对象的心理特征和游戏特点,介绍儿童公园的历史、分类,并总结了目前我国儿童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儿童公园特性。通过与其它类型公园和儿童游乐场地的对比,介绍儿童公园的场所特征,并总结了儿童公园的设计原则和发展方向。

(三)儿童公园主题表达。从儿童公园主题表达的承载要素及其形态特征、组合空间三个方面介绍儿童公园主题的表达过程,总结儿童公园主题表达的主要艺术手法,介绍儿童公园主题表达的创意活动和纪念产品。

本课题将从理论研究,实践总结归纳和实践经验吸取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使三者相辅相承,承互补无,使理论、实践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三个方面具体的研究方法为:

(一)大量查阅各种文献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信息。

(二)进行现场实地调研。对于优秀的儿童公园规划与设计实例进行调研、研究和总结,吸取精华,充实理论体系。

总之,通过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秀经验,吸收和借鉴当今的研究成果,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去体会和挖掘新的东西,把它们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形成一个较为独立的,较完善的关于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的理论体系。

二、基于游戏规则的儿童游戏研究计划

游戏规则就是为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或进行,需要游戏者在游戏活动前或游戏过程中根据游戏情节需要,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某种要求。那幼儿为什么会违反游戏规则呢?对于这种行为的研究能够更好地透析幼儿的游戏活动中的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更好地了解幼儿游戏中的内心需要,从人文角度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拟进行研究内容如下:(一)家庭规则教育研究。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甚至是“4+2+1”的家庭模式,导致其教育方式是溺爱型的。他们过度的娇惯孩子,使孩子我行我素,缺乏规则意识。(二)有关游戏规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游戏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且愉快的活动,如果在游戏活动中过于强调规则,很有可能会使幼儿丧失对游戏的兴趣,遏制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那么应该怎样处理好游戏规则和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呢?(三)有关幼儿违反游戏规则行为的研究。游戏规则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通过对各类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虽然关于规则教育方面的文献挺多,但关于幼儿的违规行为的研究并不是很多,系统的来论述游戏活动中的违反游戏规则行为的研究更少,只是在一些文献中有少许相关论述。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主要是选取一个幼儿园,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并进行记录。

(三)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就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研究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

三、基于儿童玩具的儿童游戏研究计划

目前市场儿童玩具的种类琳琅满目,我们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但是什么样的玩具才能吸引并适合儿童呢,这是摆在每个设计师面前的问题。儿童玩具在儿童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增加游戏的乐趣,让儿童实实在在的可以感觉到,同时有助于开创儿童的想象力。

关于儿童玩具的研究内容如下:

通过对当今玩具的种类、消费市场、家长购买玩具的偏好等进行调研,旨在更好地了解现在玩具市场上主要存在的玩具类型,并且了解什么样的玩具更加畅销,家长们更加偏好什么类型的玩具等,并且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提出自己的设计和创作主题。

调研方法:1.木质交互玩具市场种类与功能:网络调查、文献调查。2.儿童使用木质交互玩具的应用分析:问卷调查。3.现有木质交互玩具的品牌分析:问卷调查、访谈。

拟采用的方法:抽样调查、观察调查

抽样一个幼儿园若干儿童作为研究对象,(1)在这群儿童中间选用不同的玩具开展相同的游戏;(2)选用玩具和不选用玩具分别开展相同的游戏,观察不同的实验组儿童行为的差异,并记录分析原因。

参考文献:

[1]沈源萍.儿童公园主题与表达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2]毛曙阳.儿童游戏与儿童文化 [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张荃荃.幼儿违反游戏规则行为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4]马萍.以学龄前儿童游戏行为为中心的交互式玩具设计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08

[5]张冬松.基于随境理念下的儿童玩具的设计[硕士学位论文] 无锡,江南大学,2014

[6]杨存园.增进儿窜之间交互需求的玩具设计探索[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5

1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 篇十二

1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1.1 留守儿童对亲情的需求强烈, 甚至对有些儿童来说, 存在

严重的“亲情饥渴”缺失父母, 情感孤寂成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

调查显示, 有55﹪的留守儿童很少和父母联系, 常和父母电话联系的仅占30%, 父母亲外出打工年限在两年以上的为62%, 交流中还知道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10年!65.3%的孩子没去过父母亲工作的地方, 在他们眼中一个幸福的家就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75%。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的期望上看, 54.5%的留守孩子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希望“与亲戚共同生活”占8.6%, 希望“一个出去, 一个在家”占36.9%。这表明孩子渴望亲情, 渴望父母的呵护。尽管如此, 35.6%的留守子女却表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 沟通困难, 据调查, 留守子女渲泄烦恼的途径, “憋在心里不说, 写日记”的占55.2%, “和同学或朋友说”的占23.5%, 打电话跟父母说的仅占10.3%, 由于缺乏或者不愿意采取与人交流这些正式的渲泄方式, 很多的孩子易产生自卑心理, 对生活缺乏积极乐观的态度, 滋生不良倾向。调查还发现, 有79%的留守儿童无人督促学习。

1.2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堪忧

从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结果中不难看出,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这背后主要是心理问题干扰及学习自控力较差造成的, 在农村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 素质不高, 很难辅导督促子女功课。据调查留守家庭中84.6%, 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 15.5%由亲戚代管, 在交流中也了解到大多数的监护人表示“只照看生活, 别的不管”, 这说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亲戚, 对孩子大多局限于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 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这种情况。

问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父母在电话中最关心你的哪些方面”, “思想道德”排在最后, 仅占4.5%。在留守儿童中, 缺乏基本的礼貌常识, 甚至对他们而言, 理想、目标是风牛马不相及的, 他们自制力较弱, 逃学玩等现象十分普遍。留守儿童是时代的孤儿, 属于他们的爱的天空亟需撑起。

2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身方面

一是身心发展不够健全, 行为习惯差。通过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放任的状态下, 道德缺失, 表现为没有礼貌, 缺乏教养, 有些孩子自私任性、逆反心理重, 在行为上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留守儿童大多内心封闭, 孤独, 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 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 易出现过激行为等。二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在外, 给他们尽可能的是物质上的满足, 零花钱较多, 而监护人对他们一般疏于管教, 在消费理念上缺乏必要的引导, 使其在消费习惯上不够合理甚至过于随意, 这对他们的成长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同时留守儿童对零食有很大的偏好, 这给成长中的他们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孩子的营养缺乏科学的安排, 获取营养不够全面。总之, 没有父母悉心照顾, 平时缺乏亲情的关爱和完整的家庭教育, 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 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2.2 监护人方面

一是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 对孩子学习的问题一般都不能给予帮助, 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起到应有的辅导监督作用。二是监护人几乎让孩子生活在放任的状态下, 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孩子们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对自身变化和社会交往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与认知, 与此相关也带来一些烦恼和矛盾, 这时, 他们渴望倾诉, 渴望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但是父母在外, 加上监护人对孩子的关注不够, 缺乏起码的交流机会, 使得留守儿童没有得到应有的正确的引导。

3 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 可以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 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

3.1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农

民工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推进, 农民工流入城市的数量不断扩大, 全国人口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是, 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存在使得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二元的城乡户籍制度, 形成了一种“现实中的农民进了城, 制度中的农民没有进城”的无奈局面, 以及这种户籍制度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制度的不公平的结合。例如, 有的地方限制农民工子女上学, 有些地方虽然允许农民工子女上学, 但额外要加收一定费用, 且费用很高, 使得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即使入了学, 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或高考, 而各地教材的选用又大不相同, 这就使得农民工子女面临转学后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另外, 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原因, 农民工不得不将子女留守在原籍地农村。由此, 农民工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3.2 从家庭角度来说, 父母在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

一方面, 为了改善生活,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到城市里务工, 他们希望给子女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和物质的满足, 而这时往往忽略了子女的教育问题、心里问题, 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 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另一方面, 外出务工的父母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使得家长的教育能力和孩子的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 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但不管怎么说, 导致的结果是相同的, 就是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他们身心受到难以抚平的伤害。

3.3 从监护角度来说, 监护人管理不力

由于父母外出, 孩子的教育和管理就落在了监护人的身上。一方面由于血缘、亲缘关系, 监护者多采用放任溺爱的方式, 倾向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纵, 而较少有精神上的塑造、道德上的约束和引导;另一方面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由于大多数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 仅仅是能让孩子吃饱穿暖而已, 对孩子思想学习培养不大关注, 对儿童的心理需求了解不够, 不能在学习上予以辅导和帮助, 难以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职责。

4 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

4.1 从父母角度出发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权衡好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的关系, 迫于生计离开家乡外出打工, 一方面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 另一方面对城市的经济建设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一个大前提是不能以耽误孩子的教育为代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 如果富裕了经济, 腐朽了孩子, 是得不偿失的。教育是发展的关键, 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妥善安排好子女, 肩负起管理教育子女的责任。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建议:一是一个家庭中夫妻最好不要同时外出, 一方外出打工, 一方照料孩子, 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撑起一片爱的天空。二是把孩子留在家的外出父母, 要经常与孩子联系, 勤于与孩子沟通, 把教育内容融入其中, 随时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思想情感的变化, 尽力帮孩子解决问题, 多鼓励他们。让孩子心情舒畅, 快乐成长。三是家长应主动与孩子的任课老师、班主任取得联系和沟通, 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 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发展变化, 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即使在外地务工, 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

4.2 从学校角度出发

学校要加强管理, 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 常抓不懈。学校各班级应以走访了解情况, 事实求是的态度, 关爱留守儿童为目的的基础上建立起留守儿童个人档案, 并进行统一部署管理。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多交流, 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生活上, 要无微不至, 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学习上, 要多给予督促指导;在心理上, 要细心观察, 耐心沟通, 诚心引导;在安全上, 学校要开设安全教育课,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在交往上,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的活动, 融入班集体中, 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再次, 对于一些留守儿童出现的不良倾向和自身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 要及时处理, 耐心的进行说服和教育;并定期进行家访, 定期举行监护人座谈会, 相互沟通交流, 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4.3 加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力度

4.3.1 加强舆论宣传, 强化社会关爱。

加大有关法律的宣传力度, 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也让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同时, 充分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 有效组织机关干部、社会热心人士, 帮助留守儿童, 引导他们成长。共青团、少先队也要积极组织起来, 多开展青年志愿者、手拉手等主题活动, 给他们以关爱, 让他们的心理不再孤寂, 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4.3.2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国家要进一步改革完善教育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务工流入地设立农民工子女学校并降低农民子女进城读书门槛, 改革户籍制度, 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 破除政策壁垒,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从制度上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只有解决住房、教育、医疗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才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4.3.3 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 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

农民工大多是从中西部前往东南, 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不足, 而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是增加经济收入, 改善生活条件。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问题是前提, 而经济问题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根本, 所以应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增加农民本地就业机会。因此, 需要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鼓励务工返乡农民工在本乡本土创业, 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让农民就近务工, 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

摘要:基于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利用暑期实践的机会, 在当地干部的积极配合下, 对家乡米粮镇留守儿童进行了实地调查, 并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对他们成长状况的了解, 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试探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上一篇:环卫5月工作例会记录下一篇:中国移动浙江公司集团短信类业务使用协议-09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