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2024-10-16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共11篇)

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篇一

唐店小学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和措施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具体落实市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好学校的中心工作,以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课改实验,全面研究和应对新一轮改革,突破瓶颈,努力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中水平,使我校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1、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科组和备课组力量,进一步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全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提升与成长,以减少教学中的短板。

2、进一步加强教研力度。强化校本教学研究,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3、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突破教育教学中的瓶颈效用,在维持教育教学质量的平稳发展的基础上争取有新的突破。

4、配合学校中心工作,做好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市科普特色标兵学校、市心理教育示范校、市语言文字规划化学校的创建工作。

5、积极抓好社团建设,落实第二课堂和大课间活动计划,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水平。

1、加强科组长、备课组长队伍的建设。学校将在尽量激发各年龄层老师尤其是老教师的工作热情的基础上,尽快在科组长、备课组长中,增加新鲜血液,培养一批有敬业精神、有较好的专业素质的年青科组长、备课组长,尽量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2、切实激发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我校教师年龄层已经到了一个不合理的边缘,尤其是高中部。老师年龄老化,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教导处将想尽一切办法,采取相应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是他们能乐业乐教

3、充分发挥高级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辐射作用。以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等为对象,推进培育名师、学科带头人工作的落实,尽快填补市学科带头人空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全面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导处将把培养青年教师成长工作摆在一个重要位置,鼓励青年教师结对学习,并多提供进修学习机会,提供同年龄层老师沟通交流平台,全面促进其成长。尤其对新进教师、即将上毕业班和刚上第一届毕业班的老师,要有专人落实跟踪。

5、加强教师在岗培训,积极创设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培训。如技能培训、业务学习、专题研讨、交流观摩等。认真组织开展好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等各类竞赛选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脱颖而出,力争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二)全面促进教育教学和教学科研工作的全面提升。在教研方面,首先是完善教研常规:与教研室科组活动时间同步,坚持每周一次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活动时间分别为二节课;坚持分级落实听课任务(科任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其中至少有8节为本学科的课;备课组长听课不少于12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14节;教导处行政人员听课不少于16节),听课要有记录、有评价,期末上交听课本,教导处要对听课情况进行检查。

其次,则在加强督促,在全员完成培训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争取名教师培养和学科带头人建设的突破;抓好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立项工作,解决好过去立了项不研究、有研究不深入、延迟结题或仓促结题等问题。教研中,提倡进行基于本校教学实际的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强化校本科研。

在教学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常规管理,巩固办学成果、突破教学瓶颈、彰显办学特色。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上足规定课程。全体教师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不得随意更改、调换、挪用课程。

2、以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为突破口,落实市局“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工程”建设方案,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一方面教导处要联同科组长定期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检查指导,特别是做好教师备课、批改、上课等教学环节的定期、不定期检查。严格执行“推门听课”制度,抓好课堂教学管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另一方面,初中部继续贯彻落实“小组捆绑式”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初

二、初三年级在以前基础上深化改革,初一年级全方位假如课改行列。高中年级,则以新模式的推行为契机,深入新教材、新研究,避免在教学和中出现方向性失误。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学初,教导处要落实学校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做好教学质量的综合分析,开好质量分析会,制订好新学期教学成绩管理目标。以此强化师生的质量意识。

4、抓好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尤其是中备考工作。初

一、初二的平均分、合格率要求达市镇级学校平均水平以上;高

一、高二平均分、合格率保持中考时的成绩名次。

中备考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的重头戏,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我们在工作中更要做到扎实主动,认真落实备考措施,确保中考平均分超是平均分8分以上,合格率超3%以上,优秀率达中等水平的中、目标;,全面超额完成市教育局下达商定目标。

①做好中、备考计划的跟踪落实。中、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做好对中、备考工作的全程管理。②加强中考纲研究,加强组员间、同行间的互通有无,提高快速准确捕捉中信息的能力。尤其是,今年采用全国卷,我们过去的备考经验面临失效,年级要在教导处的统一部署下,加深研究,以掌握先手,避免出现备考失误。学校每月下旬组织月考或模拟考试;每月召开一次中备考研讨会;不定期组织校际间的交流。

③及时总结中、备考工作的开展情况,做好教学质量跟踪。中考方面切实做好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扶持工作;方面要加强做好目标生的辅导工作,切实吸取近年教训,努力提高体艺考生的吻合率。

④计划周密,精心备考,确保初中地理、生物中考,初三体育加试、英语口语考试,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等重大考试顺利进行,考试成绩达到预期目标。

三)配合学校中心工作,除做好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市科普特色标兵学校、市心里教育示范校、市语言文字规划化学校的创建工作等外,重点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1、做好第九届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的筹备工作。

2、落实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在初中部实现全覆盖,要做到人人有项目,人人有活动;高中部,重点做好学科竞赛辅导、机器人大赛辅导等各种工作,以点带面,为后年新课改形势下的第二课堂全覆盖创造经验。第二课堂活动,我们还要创出自己的特色,培养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机器人大赛、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方面,进一步巩固名气,扩大成果。

3、指导好各年级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把它作为打造校园文化的主阵地。要求各科组与级部协商做好活动的规划。要求活动主题鲜明,形成系列,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加强教导处内部管理,加强执行力,增强工作实效。

1、教材征订。教导处将加强对中学教学用书选用和征订工作的管理,学校教辅读物按照教育局审订教学用书目录进行选订。

2、规范教学设备的管理。加强对学校现有教学技术装备的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电脑房、图书室等专用室的作用。各专用室有切实可行的规范管理和使用制度的落实措施,认真填写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和使用记录。技术装备落实专人负责,使其积极服务于教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各专用室积极投入使用,开足开好实验,加强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建设并加强校园网的使用。图书馆工作做好资料、图书建档和借阅登记等具体工作,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大阅览室、图书馆、各班课外阅读图书的管理、开放力度,提高学生素质。

3、进一步细化考务与学籍管理工作,完善相关管理措施。

新的学期将是检验我校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导处将和全体教师一起群策群力,积极进取,为开创我校教育工作新局面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2.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篇二

一、遵循人才培养中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教育是一项覆盖面广、结构复杂、内容纷繁、利益关切度高的系统工程,其改革质量的高低优劣不仅关系到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行为因素,更事关高校发展、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政府公信以及全球化发展中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仅就教育教学本身看主要涉及学校内部治理、教师使命意识、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科学、教学学习动机、教育学习行为、教育教学条件环境等之间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的效应,影响教育教学改革质量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的第一标准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广阔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人才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的第一个因素就是应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彻底扭转轻视教学而重视科研、忽视育人而重视学科建设等错位甚至彻底错误的办学理念和评价导向。

(二)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的第一资源

由于区域、地区、校际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很长一个时期形成的学校间实力悬殊逐渐拉大的现状,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师资结构仍然难以满足群众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的急切期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素养以及师德水平等仍存在提高的巨大空间,尤其是在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个别有悖师德规范、甚至违法违规的恶劣现象,如何统筹好教书育人、教学科研与服务地方、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关系是攸关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的关键任务。

二、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教学改革

(一)创新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

专业学习教育与思想品格教育不能偏颇,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使学生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而后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在夯实科学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推动学部制改革、多学校协同、跨学科融合。彻底摒弃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工业化”、“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从始至终强调个性、创新、创业、多元等理念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自我优势和能力。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整个教育体制目前还停留在过度强调应试,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法依然盛行,特别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普遍较低,如何积极应对高校教育教育的各种挑战成为重大命题。必须鼓励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积极开展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彻底打破大班授课为主的教学格局,在互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实训、实习机会,打造更多与市场、社会紧密联系的孵化凭条,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表现机会,推动全国精品特色课程的资源共享。

(三)创新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性学习之中,并在全社会普及终身学习理念,而在我国学生从小便以分数和文凭为导向,尤其是政府、社会、家庭、大学生等几乎完全被毕业率和就业率等所绑架,严重偏离自主学习的基本规律。因此一定要更加巩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创新突破,彻底转变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师生共同参与且多元变化的具有批判性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特色化和创新化发展。

三、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相互依存、总体质量提升的发展格局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更多地资源投向人才培养,建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改革发展格局,把人才培养水平作为衡量高校改革发展质量的第一标准;二是持续推动科学研究的协同创新。高校均应以协同的理念推动科研改革与发展,彻底打破高校、团队间相互封闭独立分散的格局,充分发挥多学科融合的优势,打造更大范围的科研创新要素融合共享平台机制;三是大力提高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实践证明,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但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和怕出事、出了事一边倒质疑学校等不良影响已经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依法治国时代背景下,将高等教育作为依法治国的示范性领域。四是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培养。采取更加有效科学的方式方法,鼓励和引导师生参与到文化创新创造中,为全社会贡献更多更好地精神食粮,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宝虹,白建东,王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3).

3.优化教学措施 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篇三

关键词:教学措施;高校;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29-2

1 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

1.1 部分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学校管理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在我国目前的许多高校中,管理制度十分不规范,缺陷重重,导致高校的管理效率底下,行政方面的干预也是过多,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就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关注和革新,不断学习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让学校的管理制度变得更加适应教学的要求。

一是教育观念和管理思想的落后,观念和思想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学校发展道路上的指明灯,只有思路和方向对了,路才能走的通畅。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我们应当有效利用好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让学校的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把那些陈旧的观念抛弃。

二是行政与教学的冲突,高校中的教师往往会有比较繁忙的事务,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有行政方面的冲突,从而制约了课堂教学。

三是评价和激励机制变得扭曲。在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中,有很多的评价小组过于看重教师们的学历和论文等等,而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则是不管不问,从而让教师们对课堂教学不重视,转而花费大力气追求科研成果和论文等等。

1.2 教师与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

随着人们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视性加强,教师质量也成为了我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所谓教师质量,主要就是指教师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知识认知水平、专业素养和教育学理论知识,近些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教师们的质量把关严度也大不如前,有一些教师的教学素质比较低下,教学经验也不充足,而且教学方法也很老旧,跟不上当代教育发展,但是仍然被招进了大学做老师,这就直接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有一些教师会出现职业怠倦,这就是指教师们由于教学压力过大,会身心俱疲,从而对于高校教育忙于应付,这种情况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们的精神素质低下,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1.3 客观教学条件的制约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的教育已经变为了多媒体化的教育,高校课堂教学需要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但是,由于一些学校的硬件设备不达标,学生们就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体验,对于一些实践性的学科,由于没有足够的实验设备,学生们就不能进行动手操作,这就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 高校教育质量理论和分析

高校教育质量成本研究实践里在学校教育质量和成本质量这两个重要因素之上的,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好这两个重要因素,质量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项目,有时候,质量就代表着结果,只有拥有好的质量,才能够拥有好的结果,有的时候,质量也代表着评价,只有教育质量好,社会对于学校的评价才会好,因此,高校是为了培养人才的,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高校教育质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价值体现,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事物,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概念,我们对于高等教育也有着不同的解释。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变得更加普及了,而且大学教育也更加大众化了,因此,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再用传统的精英标准来进行衡量了,而是应当建立起与大众教育和多样性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是一项十分关键的环节,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之下,主要有以下三种常见的评价方式:

①政府主导的教育评估,在这种教育评价之中,我们对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进行观察和考验,从而研究人才的质量,而且也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间的访谈来进行教育和办学条件的评估,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②社会机构或者民间机构的教育评估,这些机构会通过大学的人才教育质量对高校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③高校自身的自我评价,所谓自我评价,主要就是指高校自己成立出一个评价小组,从而制定出各种评价计划,然后对高校进行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评价和教学质量评价、学生生活质量评价等等,最终得出自评报告。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是社会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高校必须要优化教学措施,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3 如何优化教学措施,提升高校教育质量

3.1 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观

高校中的各级领导应当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未来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教学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要给予课堂以足够的重视和人文方面的关注,从而有效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树立起学校教学新风。在具体层面上来看,学校的各级领导和各个学科方向的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的统一性,并且也要注意教学课堂的规范性;在教学思想方面,由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教学局面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形式方面,由以往的学生被动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和创新式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以往的注重理论知识方面转变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和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3.2 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

是否拥有优质的教师队伍也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高校必须要建立起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必须要认识到人才是一个机构最为重要的资源。学校一定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加大对于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可以定期组织学校教师们到学校外部进行进修,更新他们的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观念,除此之外,学校也应当组织教师们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从而互相交换教学之中发现的新颖思路和观点,并且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

3.3 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监控制度

我们必须要开展对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可以设置专门的课堂评测人员或者在教室中安装监控探头,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法,要想进行合理的监控,我们就需要设定合适的课堂教学原则和评价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督查和管理,在建立教学评估体系时,一定要注意科学性和公平性,要结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出适合自己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一定要符合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价值观,从而才能够对每一位教师进行综合的教学评价。除此之外,我们也应当推行出规范的课堂教学监督体系,具体内容就是在学校之中设置专门的课堂督察小组,定期在校园的课堂中进行抽检听课;按照岗位的职责合理配备相关的教学督察人员,观察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违规行为,课堂纪律是否良好。

3.4 强化相关的教学激励机制

我们需要对教师们和学生们设立出合理的奖励激励机制,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是对于教师们的激励措施,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小组对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依据评价结果的合格与否和质量的高低对教师们开展一系列处理和奖赏活动,进而激励他们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对于一些教学质量优秀的老师,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年度奖金,也可以给予他们教学奖称号和证书,并在教师大会上予以表扬,从而充分激发教师们的教学热情,对于那些教学质量差劲的老师,学校应当予以警告或者增加对他们的教育培训。对于学生们而言,我们也应当想尽各种方法增强他们的课堂积极性,可以对他们进行期末成绩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和日常表现结合起来,从而划分表现等级,表现最好的学生们可以获得高额的奖学金,这样一来,那些落后的学生们也会受到激励,从而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学习热情的提高。

总而言之,我们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增进高校的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们要在这一方面多加投入精力和时间,并且要多加实践和分析,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措施,为不断提高高校教育质量而不断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陈继量.我国高校教育质量成本初探[D].中南民族大学,2012.

[2] 薛思军.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

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篇四

一、整改目标

通过“三查三看”整改,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深刻进行自我剖析,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改造,以最终实现个人师德水平得到提高,能全心全意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为目标,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二、存在问题

1、存在着素质能力不适应,知识透支的现象,平时虽然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没有象抓学校行政管理和日常工作那样下功夫,对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研究过少,有时只注重学习现用的内容,有时忙于事务的应酬,保证不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加之在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还有差距,勉强适应当前工作的需求。

2、工作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对待工作不够大胆和积极主动,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的层面上。平时经常陷入烦琐的细枝小节的事务中,不能很好去把握大局。平时只知道埋头工作,不注重向外界学习,特别是忽视向同志交流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认为以有的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不注重业务知识的全面性,缺乏一种敬业精神。从而导致有时感到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

3、工作过程存在主观臆断,不善于倾听周围教师的建议和主张。

三、整改措施

1、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的党性观念和师德水平,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生命和力量。

2、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组织观念和责任意识,模范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大胆坚持原则,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3、多做业务研究的工作。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业务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

4、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要求。

5、强化大局观念,增强奉献意识和使命感。

四、整改时限

5.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篇五

摘要: 随着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 小学教育的理念和具体方式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仍然是新时期教学中所倡导的, 它更为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 班主任开展的日常教学活动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 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道德品格素质的提升, 都与班主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班主任应该认识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合理方式更好的去开展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素质教育; 合理方式;

素质教育精神的倡导以及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无疑给我国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 其中积极正面的变化成分居多,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教学管理和具体教学措施实施不善造成的种种问题, 已经阻碍到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小学教学阶段中, 班主任要了解小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 采用引导和激励教学的方式来实行素质教育的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本文主要分析当前素质教育的问题所在, 并提出相应的优化举措和解决方案。

1. 小学素质教育中班主任教学出现的不足

首先, 一些班主任教师还沉浸在以往的教学环境和方式的影响之中, 素质教育的开展受到了影响更为深刻的应试教育的阻碍和干扰。班主任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 很在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观念也没有发生改变, 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现都要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指标, 成绩成为了衡量小学生个人能力甚至是全方面能力的标杆。学校和教师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能够满足预期要求以及升学率问题。这种思想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就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绝对核心的教育方式, 在课堂上学习气氛沉闷、压抑, 教师的灌输和填鸭教学忽视了正确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被动的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 逐渐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心理上的疲惫, 开始出现很多厌学甚至弃学的现象, 而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闪光点采取忽视态度, 只要分数不够, 班主任对你的看法和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其次, 在一个班级中, 存在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同的学生, 一种是优秀、擅于学习的学生, 而相对来讲, 另一种较为极端的情况是, 不愿意学习、放弃学习的学生, 而班主任没有处理好这两种学生面临的问题, 尤其是后者。班主任以考试分数论高下、论输赢, 这种思想的长期影响下, 将那些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行逐渐消磨甚至磨灭, 因此才会出现厌学弃学的.错误思想和不良心态。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班主任教师对于厌学学生的态度, 是一种忽视和放任的态度。最后, 从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来讲, 很多教师都采用批评教育的模式, 没有过多的激励和适合的方式, 与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标准相差深远。

2. 提升素质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1) 注重小学生德育教学。班主任应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融入和引进德育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注重小学生心智正常成长和道德品格的提升, 摒弃以批评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给予小学生更多的激励和赏识,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系和爱护, 让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差的学生重拾信心, 培养他们勤学上进的积极心态, 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以更加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 不可厚此薄彼。对于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的过错, 班主任要以鼓励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坦然面对错误和挫折, 充分尊重学生, 培养他们对于解决学业问题和困难的自信心。此外, 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和学科学习氛围, 可以与学生的家庭展开合作, 实行合作式教学, 进一步提升德育教学的内容和涵盖范围, 让小学生在班级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关怀和鼓励下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

(2) 集合各科教职人员的力量, 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班主任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但是其他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也不容忽视。班主任应该起到组织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与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 从教学业务本身的素质和采用的方式上进行协商, 形成各学科教学之间的默契配合和协作,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能力,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与其他学科的老师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不同学科之间应该进行更为深入和具体的业务交流, 共同来讨论小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 应该采用何种方式来解决。集合所有任课教师的力量, 大家集思广益, 共同促进素质教育各项教学举措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让学生体会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有助于全面转变各学科教学的理念和思路, 优化整体教育教学体系, 让教学的目标和具体举措得到明确, 依靠这种多学科合作教育的方式, 也能够加强各学科教师协调合作的联系, 提高整体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不易出现体系缺陷和短板, 学生可以学习到更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知识。

(3) 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摒弃“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等压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陈旧教学方法, 积极采用快乐式教学、兴趣式教学、愉悦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式教学、超越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意见, 变教师讲授为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爱学,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要善于用高度浓缩而又能多向辐射的知识,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 教师还应掌握和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教师可通过广播、电视、传真、录像、计算机网络等方式传播各种信息和知识。这样可节省板书时间, 增大课容量,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诚然, 在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度下, 在教育学生“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 学会关心, 学会做事, 学会生活”的过程中, 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 任务是繁重的。但是, 只要班主任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 加深理论修养,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形成系统科学的工作方法, 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裴芹.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J].学周刊, (3) .

6.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方案及措施. 篇六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局关于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措施”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我校开展“以落实教学目标为核心,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我校将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求实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核心,确立目标,严抓教学成绩奖惩制度,做好四项工作。

1、一个核心:以教学工作为核心,高举教学质量大旗,明确我校面临的最大任务和挑战,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全校师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工作中。

2、教学目标:整体提升,力争使我校教学质量进入全镇中等位次。

3、奖惩制度:教学成绩奖惩制度

4、四项工作:即抓队伍、抓教研、抓课堂、抓辅导。

三、奋斗目标

小学教育全面生动发展。强化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养成教育,提高课改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提升高分人数,力

争各年级成绩在全区同类学校处于中游水平,全面提高“三率一平均”(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水平。

四、具体措施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实施精细化过程管理

近年来,我校注重教学常规的管理与落实,坚持一月一次全面检查、一周一次抽检和领导视导抽查相结合,有检查必有总结,有总结必有通报,在检查与通报中,使每位教师看到成绩,明白不足,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向扎实的常规要质量,并把每次常规检查的结果与教职工绩效量化的教学过程性考评挂起钩来,促使每位教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以教研作支撑,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以教研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的工作思路,为此除大力支持全体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外,还加强了校本教研和培训工作。为保证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地开展,每次教研,都做到有研究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发言材料,有教研记录。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课改方向,研究教材教法,寻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再由每位同志结合教学实际,写出个性化的教案。为了检验各组备课情况,学校领导采用“听课推门制”,每次听课前做到“三不”,即“不论课别,不分课型,不提前打招呼”。领导每听一节课,都要认真评课,并检查教案,看上课与备课是否相符、上课与“学讲计划”新理念是否相符。对一些青年教师,我们采取跟踪听课制,连续听一

周或更长的时间,促使其不断进步。

3、根据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

(1)、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课堂,所以我们将针对语文课的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作文指导课、讲评课教学及数学课的应用题教学、数学广角教学等进行自下而上的活动,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先在教研组内进行备课、说课、讲课、听课,多向学校推荐优质课教师,学校统一组织评委,开展学校以听评课研讨活动,通过该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2)、典型引路,开展示范课活动。

我们将采取了名师带动、骨干示范、人人展示的一系列举措,由点到面全面开展。所谓名师带动就是由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说课、讲课、评课的主讲,除自身上好观摩课外,还要做好其它教师的指导工作,发现典型,培养骨干,树立课堂教改新秀。所谓骨干示范即评选和确定一部分课改成效显著的教师定期担任示范课主讲,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所谓人人展示即要求每位教师每每学生至少上两节能够体现“学讲方式”的公开课。学校组成指导小组,一个一个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促进课堂效益革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3)、以老带新,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在担任新的年级新的学科的教师中,为使他们尽快融入队伍,尽快熟悉教学教法,尽快把握课堂教学,我校将在典型引路,骨干示范的基础上,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课活动和以老带新一帮一活动,通过听、讲、评,帮促使他们尽快成长,缩小班级间质量上的差距。

4、加强过程性质量检查与分析,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质量检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便于及时发现教学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除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外,还加大力度进行周周清、单元清,每次考试过后,每位教师要针对试卷情况进行分析,召开质量分析会,通报数据,明白位次,分析会上,成绩优秀者说经验,落后者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学校领导跟踪视导,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5、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学生的潜质,使每个学生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我校将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结合各年级的实际情况,开展语文背书比赛、书写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计算能力比赛、应用题分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提高,继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创办人民满意学校,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会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同心同德,凝神聚力,突出教学的中心位置,真抓实干,稳定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红草镇西河小学 2017年2月

汕尾市城区红草镇西河小学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措 施

7.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篇七

一要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上下功夫,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 其中“育人为本”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 是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校庆讲话中指出, “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一脉相承, 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途径是“三个坚持”, 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现象,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有助于学生拓宽人文视野, 促进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培养创新思维;三是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促进身心和人格的和谐健康发展。为此, 高校要切实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教学研究,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 切实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第二, 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中华民族21世纪要迎来一个创造力喷涌的伟大时代, 我们要培养一批又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原创能力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必须高度重视美育和人文教育, 大力推进人文、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紧密结合, 激发创新活力。第三, 要完善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良性互动机制,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及时向教育教学内容转化;鼓励高校人文社科的大师名家撰写普及读物, 开设人文讲座, 经常与学生进行近距离交流, 展开心灵对话, 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指引正确方向。

二要在切实增强科学研究能力上下功夫, 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论述, 对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功能上作了清晰定位, 一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二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指明了增强科学研究能力的三条途径:第一, 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明确提出了科学研究的三个重要方向, 即战略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第二, 要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包括三个层次的创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第三, 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 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促进资源共享。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开始迈入立足创新, 提升质量, 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从重数量增长向重质量提升转变的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建设成为新阶段的迫切任务。首先, 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 必须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本质。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没有创新, 就没有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在内的一切科学的发展。创新的前提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创新的本质是以新问题替代旧问题, 不断推进问题的解决。衡量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作贡献的标准, 是产出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和实际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培养出一大批创新人才。深刻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本质, 是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 也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要求。其次, 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 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组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 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对策研究, 以应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二是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观念, 坚持数量与质量的辩证统一, 把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放在突出位置, 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理念、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 在保证一定数量增长的基础上, 着力提高研究质量。三是正确处理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既要立足本土, 继承中华文化传统, 又要面向世界, 通过“引进来”、“走出去”, 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切实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世界影响力和国际学术话语权。第三, 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力, 必须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 实行联合攻关和开放式研究, 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和水平。

三要在理论联系实际, 解答重大现实问题上下功夫, 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总书记在讲话提出了一个“紧紧围绕”和三个“自觉参与”的使命和要求。一个“紧紧围绕”就是,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是国家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中心和大局。三个“自觉参与”就是, 一是要自觉参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二是要自觉参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三个“自觉参与”, 进一步深化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全方位开展服务”的总体要求,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现实性。

新世纪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显著增强, 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总体来看,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 质量和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这一现状的根本症结在于, 我们的学术研究缺少问题意识, 没有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只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 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此,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一个“紧紧围绕”和三个“自觉参与”号召, 密切关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课题, 聚焦重大现实问题,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 使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转化为国家的法律法规, 转化为推进各行各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切实发挥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智囊团作用。高校要以科研体制改革为重点, 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产学研用”结合, 完善开放合作的研究机制, 建立横跨高校、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开放型研究新模式;要积极探索科研评价改革, 通过改革试点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切实扭转目前评价体系存在重基础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要以需求为导向, 探索建立公开的成果发布和展示平台, 切实加强学术成果转化和推广, 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影响力。

四要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上下功夫, 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更大贡献

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逐渐成为大学功能的新内涵, 大学功能由教学与科研两大功能发展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新世纪以来, 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并阐述大学的文化职能。这次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提出“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提出, 使高等教育的职能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反映了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积极推进文化传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这次总书记提出“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承, 即积极推进文化传播,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创新, 即发展先进文化。从传承上来讲,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的最基本途径, 要积极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 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同时要推进优秀文化向社会传播, 向世界传播, 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文化交流, 积极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风采和国际影响力。从创新上来讲,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 在借鉴汲取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摒弃旧义, 创立新知,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此,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文学科建设, 加强基础研究, 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为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摘自《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10期)

8.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篇八

【关键词】技校教育质量 提升 因素 措施建议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源质量的下降造成的教学质量低下已成为影响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及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培养必须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来实现,教育是基础,教学是中心,管理是关键.三者必须有机结合,不能割裂开,不能顾此失彼.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正确认识技校学生的特点,把握技校课程改革的原则,大力提倡“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才是提高技校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技能人才的关键。

虽然国家在不断地加大对技工院校的改革和扶持,但就近年来我市技校的发展状况来看,不容乐观,在这些年时间内,我市的技工院校骤减,由十几所减到只剩一所-景德镇市技工学校。为什么这么多的技工院校纷纷倒闭,无法创办下去呢?归根结底就是生源不足。为什么会生源不足呢?技校的教学教育质量就成为大家要深思的一个问题了。

我市从70年代末创办技校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却是为企业解决内部职工子女就业为主,特别是景德镇市技工学校却是办综合类的,企业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所以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很难实现。另外学校教师队伍很不协调,严重缺乏素质较高的实习指导老师,而这又是办技校最最主要的,再加上资金不足,实训设备缺少,这样就对技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影响非常大,由于以上原因,学生毕业就不能达到应有水平,进一步制约了技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一、教材要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

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改革,应该更多的选取理论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把实例当做研究对象,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编程和加工,在此基础上增长社会生产与生活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升其整合的职业素质。

目前就我校现状来观察,有很多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薄弱,上文化课导致自信心低下,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文化课差距主要集中在数学与英语的学习上,对大多数技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只要的出路是就业,而高深的数学内容和繁杂的英语语法的学习对提高就业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在文化课程设置上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调整课程设置,缩减文化课的课时,增加专业技能实训的课时量,使理论与实践的比例达到1:1,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也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和自卑感,从而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对于这点我校也采取了改革措施,我们学校经常就教材改革开展教研组讨论活动,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了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课程教材内容难,教材内容脱离专业实际。所以我们大胆进行了课程教材改革,删减了繁难的内容,编制增加了一些更贴近学生实际经验,与生产、生活更紧密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室要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习车间及实习企业构成了一体

采取“三点一线”教学方法。“三点”即课堂、实习车间和实习企业。在传统的职教中,理论讲授与实训室分离进行的,往往是在专业理论讲完后组织统一的专业实习。而现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教、学、做”三者合一。在课堂教学中解决了“应知”的问题,包括广阔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在实习车间中解决了“应会”,即掌握技能的问题,包括实际技能、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能力等。例如要求每个学生熟练掌握“三刀”车外圆达到的技术要求以及车螺纹时进退刀时左右手的协调能力这些基础技能。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专业教学中涉及的每一知识环节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这个顺序过程来完成的。如学习了轴类零件加工的理论知识后,学生随即到实习车间进行了阶梯轴的加工。另外,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环境要满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应该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加强劳动资格准入制度和用工准入制度的督察,大幅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提高对技校实训设备的投入,大力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对学生要做到宽进严出。

总之,只有一体化教学,才能较好的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者简介:

9.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篇九

------学习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一点体会

生物工程系刘振湘

1999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高职教育已达到相当的规模,高职院校数量、每年招生人数、在校生数量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均占很大的比重。然而,与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提高并不快,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职教育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教育体系,本质上还是沿用本科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导致人才培养模式与本科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高职教育并没有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而是作为本科教育的一种补充。2006年,国家教育部分别以教高[2006]14号、16号颁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其主体都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这是教育部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中心,重点抓教学质量上。这充分体现了国家要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预示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各个高职院校都在认真学习教高[2006]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我院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会议、暑假中层班干部培训班和全院教学质量监控会议中都把教高[2006]16号文件作为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学习讨论。本人现就学习该文件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重要性

2006年12月14日,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教育界普遍认为这一文件的出台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相当重要,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首次对高职教育进行了正确定位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我国首次在正式文件中确认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一种教育类型。虽然我们自己早就知道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而且其“职业教育”的属性,才是高职教育“质”的属性、本质的属性;现在是由教育部明确了:“高职教育”不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层次,而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一个正确定位。据专家分析:既然是一种类型,类型中就有层次之分,即: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高职,这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高职内部结构调整的政策依据。

2、准确确认了高职教育的作用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这是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作用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准确确认。教高[2006]16号文件同时指出:①我们要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高等职业教育要发挥巨大的作用、作出重大的贡献;②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③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

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全面总结了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教高[2006]16号文件总结了近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经验和教训,吸纳了国外类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做法,特别是针对当前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新的思想、最新的理念、创新的办法,对于指导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件提出: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篇幅不大,全文约3800字,共分九个部分,其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提高一个认识、明确一个目标、深化三项改革、加强四个建设”。

1、提高一个认识

“提高一个认识”就是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教高

[2006]16号文件指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服务面向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等三个方面,今后要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高职已经占据高等教育半边天下,质量问题显然比数量的问题更显得突出,关乎高职的健康发展。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生产力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知识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是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2、明确一个目标

“明确一个目标”就是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这里有“五个要”:①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②要以中发〔2004〕16号文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③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④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⑤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提高四种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应该说要求是很高的,本人认为“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是关键,有了实践能力,才谈得上创造;有了实践能力,才谈得上就业和创业。

3、深化三项改革

“深化三项改革”是指深化专业改革、深化课程改革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深化专业改革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但一定要注意,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针对全局而言的,对于具体的院校,要考虑实际基础,动机和效果应该统一。人才培养已经全国化,要有整体眼光,讲求教育成本,不能什么专业人才都“本土化”。对于数量不大、时限很紧的人才社会需求,与其花大力气在本地新建专业,莫如到外地有关院校招聘毕业生,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提高效率。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这与教高[2006]14号文件精神是一致的。专业设置范围不能够离“群”,新专业要有增长点,龙头专业和支撑专业对于不同的院校答案应该有所区别,此院校的支撑专业,可能就是彼院校的龙头专业,反之亦然。教高[2006]16号文件同时要求高等职业院校①要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②要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③要力争进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④要在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加强和规范专业建设;⑤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⑥要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2)深化课程改革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①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③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④加强课程建设,建设精品课程;⑤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⑥加强教材建设,参与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⑦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⑧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⑩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教高

[2006]16号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为此强调“五个要”:①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②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③要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保证在校生至少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④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对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⑤要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四个建设

“加强四个建设”是指“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加强规范管理建设”。

(1)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实训、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高职院校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⑥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高职院校①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②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③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④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⑤要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⑥要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争取成为在高职教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重视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3)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要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①要着力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的获取率与获取质量;②要致力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顶岗实习落实;③要着力于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④要致力于能很好地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4)加强规范管理建设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高职院校①应重视高职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②应重视高职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院校领导要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③应重视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要求党政领导班子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④应重视从严治校规范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⑤应重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出台,表明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与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它的根本宗旨在于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求我们高职院校要主动服务社会,吸引行业企业积极

10.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论文 篇十

一、高等教育全面质置管理概述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最早由美国人休哈特于20世纪代提出,随后在日本快速发展并风靡全球。全面质量管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被大家接受和认可,国际标准组织也对其作出了定义: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二)教育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历史

11.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质量提升措施论文 篇十一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策划方案:提升策划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及学生、用人组织和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调查和设置、明确培养目标、识别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及其顺序关系、确定过程控制方法和准则以及所需的资源和信息,主要分为人才需求调研过程、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设计和资源规划过程三个步骤:(1)人才需求调研。人才需求调研过程主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有关内容的调研,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期准备和依据性工作,包括人才素质需求调研和国内外相关培养模式调研两个环节。人才需求调研遵循人才市场调查准备、信息收集、信息分析、需求分析与预测、风险评估、学校服务对象确立这一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的载体,培养模式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培养模式确立调研遵循培养模式调研准备、信息收集、信息分析、模式分析与比较、条件评估、自身培养模式确立这一过程。(2)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设计。教学质量控制方案是保障整个教学过程满足培养目标的依据,这一步骤包括教学过程管理规范设计和教学质量控制规范设计两个环节。(3)资源规划。资源规划过程主要提供保障教学过程进行的各种物质配置,包括师资规划、实验条件规划和教学条件和经费规划三个环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需求,确定出师资队伍规划的总体目标,制定出师资建设近期、中长远培养、引进、管理计划,并依据计划制定师资培养、引进、管理的具体措施、步骤、方法;针对学科总体需求,确定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数量,保障实验室利用率,完善硬件实验条件;结合实习基地条件与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对实验教材进行合理规划;对基本设施和设备进行规划,保证学校具有功能齐全的校舍、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馆、运动场、体育设施等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校环境规划,对教学经费的使用也要进行规划和设计。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教学质量提升实施方案主要是严格按照策划阶段的具体规划结果实施的过程,它对应于资源配置和教学培养两个过程:(1)资源配置过程。资源配置的主要目是按照策划的结果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支持教学服务过程的运行和对过程的监控,具体包括师资开发与培训、实验条件优化配置、教学条件优化配置三个方面;(2)教学培养过程。教育和教学服务提供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一定的管理规则、程序和方法,合理地组织和管理有限的教学资源,使整个教学过程正常有序,高质量和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招生及生源评估和控制、基础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专业基础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专业课培养及教师评估和控制、教学实践环节实施和教师评估和控制几个主要方面。

普通高等院校研究教学质量提升检查方案:教学质量提升检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根据策划的结果,对实施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监视、测量和控制,并报告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它对应能力素质评定一个步骤,该步骤的主要内容是监视、测量和控制教学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学校评定、用人单位评定、社会评定和不合格品控制四个环节。

普通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处置方案:教学质量提升处置方案主要研究依据监视和测量的结果,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过程,它对应于培养方案改进过程和持续完善过程两个步骤。(1)方案改进过程。方案改进工程主要是根据不合格评价结果而采取的相应的处置措施,以实现过程策划的结果,包括评定信息分析和纠正与预防措施两个环节:学校建立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和管理者,尤其进行教学质量改进遗留问题的反馈;针对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和数据分析结果,依据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采取措施,以消除在教育和教学服务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的原因。(2)持续完善过程,持续完善工程主要是教学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包括预防措施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两个环节。针对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根据PDCA循环的管理思想,应将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反馈到策划阶段中去,在保证人才素质要求的前提下,对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质量控制方案、资源规划方案等进行修订,并分析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系统诸因素以及外界环境之间协调配合、相互促进,就必须建立体系,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分析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

上一篇:计划生育手术介绍信下一篇:问题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