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2024-07-19

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精选8篇)

1.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篇一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范文:建设生态

文明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各界都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我在11月8日那天看了开会的电视转播,整个报告共用时1小时34分钟,非常简洁和清晰。在作报告之前,胡总书记特别说:“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光是这句话就不同凡响,因为在我的记忆里,还没有哪一届的党代会报告,是不念全文集中讲要点的。这是一种创新,是在求真务实层次上的创新,这说明党代会的报告可以这样作,以党代会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大会,可以这样开。这种作报告的风格,在党的建设和其他领域,相信一定能够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这届大会让我感触颇深,报告提出

了许多新观点、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以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生态文明,从根本上说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就我们的工作来说,建设生态文明一是要建设优质文明的服务环境:工作要资源节约,充分响应无纸化办公,提高办公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要规范收费员行为,提升服务品质。认真按照《收费站管理标准》,抓好站区环境、内业资料,收费人员的文明服务,肢体礼仪等工作。以健全考核机制推进《收费站管理标准》深入化,使各项制度、标准落

到实处。认真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做好恶劣天气下的道路保畅服务,做好阳光驿站的延伸服务。要提高站口通行能力,认真总结今年双节免费通行保畅工作经验,以《重大节假日保畅工作标准》为指导,对保畅预案体系进行全面学习,采取人员备勤、多点发卡、复式收费、站值班领导靠前指挥等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和交通疏导,提高车辆通行速度,确保收费站口车辆百分百有序通行。二是要建设绿色的生态环境:加强站容站貌管理,增加绿化面积。加大对污水处理、排污设备的养护。增加改善生态环境专项申请力度,做到减少排污、减少消耗的目的。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请大家从我们的工作开始,来建设美丽的中国吧!

2.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篇二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抓住建设海洋强国机遇, 就要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上一些海洋强国的经验, 推动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的转化应用。用海更要护海。在海洋经济全面提速的新形势下,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更显突出。

青岛未来将继续突出“蓝色”、高端和新兴等特色, 既培育好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又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在海洋一产方面, 青岛将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现代海洋养殖, 向远海和深海延伸。在海洋二产方面, 青岛将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优质高端产业, 使其成为海洋二产的支柱。同时, 青岛还将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 努力维护一个良性循环的海洋生态体系。

国家林业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吴斌教授。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既包括尊重自然、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 也包括在这种价值观指导下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 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 而是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建设生态文明, 首先必须转变生产方式,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还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 强化污染防治力度,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必须改变唯GDP的观念,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 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风景园林大师孟兆祯。生态文明的提出明确了应该如何处理人和自然关系, 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明确这点对于将来的建设, 包括城市建设, 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严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 “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变化, 执政党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 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上海市崇明县委书记彭沉雷。“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诞生, 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继承和吸收, 也是对科学发展理念的深化和升华。美丽中国蕴含着浓浓的人文精神, 蕴含着全新的发展理念。

3.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篇三

【关键词】生态文明;自然;突出地位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便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1]。

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这个总体要求的核心和实质“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决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近代以来,随着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不断向自然索取,使得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类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以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防止出现因急功近利和个人贪欲而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恢复元气、修养生息、资源再生的空间,实现人类对自然获取和给予的平衡,多还旧账,不欠新账,防止出现生态赤字和人为造成的不可逆的生态灾难[2]。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新的价值取向和生态伦理。只有基于这样的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3]。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直接酿成社会群体性事件,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诱发因素,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直接威胁。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4],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随着全球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长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未来各国围绕能源资源、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博弈会日趋激烈[5]。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参与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谈判和对话交流的位势,有效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和负责任大国形象。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空前壮丽而艰巨的战略任务。把祖国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美丽家园,既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任务。习近平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子孙后代永享蓝天净水绿地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深刻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拓展和升华。

参考文献:

[1]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62.

[2]徐菲菲,薛景华.生态文明意识与经济发展[J].商場现代化,2007,(2).

[3]王学渊,李忠健.市场经济生态观之浅见[J].特区经济,2007,(1).

[4]钟世洪,谢辉.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的比较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1).

4.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篇四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学 号 姓 名 任课教师 年 月 2014 4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关键词] 十八大 / 生态文明 / 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对科学发展理念的深化,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已成为全党全国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⒈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是其题中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必须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学习和生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就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这一目标。

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粗放型增长方式,自然资源受到过度开发,承载力越来越弱,资源约束加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生态退化;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民生问题凸显,道德文化领域里出现消极现象。这一切,严重制约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只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有效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正确认识“资源”“、环境”“、生态”关系的意义

1、我们如此强调正确认识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是因为真正弄清这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正确认识资源、环境、生态的关系有助于人们准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科学涵义,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主要体现是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以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社会。我们从人与自然的功能关系上正确认识资源、环境、生态的联系和区别,就能更加自觉地把资源、环境、生态并列为人类生存繁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自然要素”,同时给予高度重视,进而更加自觉地搞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更加自觉地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良好的社会作出贡献。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

1、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从人类发展史方面看,生态文明是有别于传统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崭新文明形态,其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历史演进的过程,即人类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只有生态文明是在现代工业高度发展基础上产生的。

2、生态文明实际上是在深刻反思工业化带来的弊端和沉痛教训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和探索到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理论、路径及其实践成果。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传统的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反思与超越,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级阶段,是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四、生态文明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同时应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切实用整风精神解决好党性观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

具体工作中,一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要推动党员干部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实意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使各项决策和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五、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止落后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坚持利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三是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六、经济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为支撑,以发展绿色新兴产业为导向,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是推进循环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鼓励企业循环生产,推动产业循环组合;要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着力培植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物排放率的清洁生产型示范企业。

三是推进低碳发展。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量,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七、政治文化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一是改革干部评价体系。改变现有的“唯 GDP 至上”的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把单纯的强制性环境约束指标转变为有效衡量生态文明发展的考核标准,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体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依法治理轨道,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保综合管理体制。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财税、价格等经济杠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①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平,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因为自然界为人类物质生产活动提供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和历史———这是我们的基本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

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能源、水、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改变奢侈消费、劣质消费等习惯,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培育节能低碳产业,促进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保护好水源和控制用水总量,提倡全民节约用水。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尊重和保护好自然,合理开发土地、矿产资源,保护好耕地。恩格斯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③为此,要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的保护力度,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防治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同时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节约和适度消费,大力培育绿色市场,引导、规范绿色产品的生产,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大力反对铺张浪费,破除讲排场、比阔气等陋习,引导公众养成节水、节纸、节能、节电、节粮的生活习惯,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反对商品过度包装,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总之,切实提高对十八大报告关于“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科学论断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从而更加自觉地把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重要部署落到实处,进而从资源节约入手,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和民族复兴的长远大计,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5.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篇五

一、单选(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1.根据本讲,作者将对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认识归纳成几句话,其中没有提到的是(B)A.新时代

B.四个特征

C.新课题

D.一个理

2.根据本讲,以下哪种时代未提到?(A)A.土地时代

B.青铜时代

C.铁器时代

D.碳时代

二、多选(共 1 小题,总分: 20 分)1.根据本讲,第三次工业革命五大支柱包括:A.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B.千百个建筑物将成为发电厂

C.储能产业的发展

D.能源互联网

三、判断(共 2 小题,总分: 40 分)

ABCD)1

(1.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为标志。(正确)正确

错误

2.中国人自古就把能源放在第一位,我国古代很多诗词可以体现出。(正确)正确

6.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 篇六

一、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发展型财政”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同时指出:“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贯彻十八大精神, 必须坚持“发展型财政”。“发展型财政”的根本要求, 就是做大经济财政蛋糕。只有不断做大经济蛋糕, 才能为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更好地分配蛋糕提供物质保障。“十一五”时期, 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累计30.3万亿元, 年均增长21.3%。同期, 江西全省财政收入累计4 155.7亿元, 年均增加160亿元, 增长23.5%, 高于全国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2011年, 全国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24.8%, 同期, 江西财政收入1 645亿元, 比上年增收418.8亿元, 增长34.2%, 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4个百分点。江西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要坚定建设“美丽中国、秀美江西”的信念, 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主线, 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优化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环境;采取财政奖励、补助或风险补偿, 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和“三农”信贷支持;落实各项结构性减税政策, 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加大政府公共服务投入,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尽快走上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 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二、深入学习贯彻以人为本精神, 大力推进“民生型财政”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党必须牢记, 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 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贯彻十八大精神, 必须坚持“民生型财政”。“民生型财政”, 顾名思义, 就是在财政支出结构中, 用于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较高比例甚至处于主导地位的财政。众所周知, 蛋糕做大后, 分好蛋糕就是关键。分好蛋糕, 有利于保护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力, 为进一步做大蛋糕创造良好条件。民生财政就是分蛋糕的一个基本形式和基本结果。据统计, 2008—2011年, 全国财政的民生支出占比分别为65.6%、65.1%、66.3%、67.5%;同期, 江西财政的民生支出占比分别为57.2%、56.4%、55.9%、56.5%, 占比分别比全国低8.4、8.7、10.4、11.0个百分点。值得欣喜的是, 江西财政民生支出从2007年的498.2亿元, 上升到2011年的1429亿元, 年均增长30.1%。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要进一步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继续加大民生投入,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 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 重点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 构建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深入学习贯彻改革创新精神, 大力推进“创新型财政”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贯彻十八大精神, 必须坚持“创新型财政”。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创新型财政”就是在生财、聚财、用财、理财的整个过程中, 坚持以新思维、新举措、新制度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打造“创新型财政”, 必须把支持科技创新放在首要的地位。在支持科技发展改革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 公共财政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一五”时期, 全国财政科学技术累计支出1.37万亿元, 年均增长25.3%, 明显高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 (R&D)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42%提高到2011年的1.84%。江西省“十一五”时期财政预算内科学技术决算支出57.4亿元, 年均增长31.1%, 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5.8个百分点, 增幅远高于全省财政经常性收入年均增幅。但是, 江西省201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 (R&D) 96.8亿元, 占全国比重只有1.11%,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有0.84%,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也低于山西 (1.01%) 、安徽 (1.40) 、湖北 (1.65%) 、湖南 (1.19%) 、河南 (0.98%) , 这种现象值得反思。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必须优化投入结构, 探索构建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科技工作特点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要建立和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在省级财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 市、县财政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 努力调整支出结构, 通过自身努力, 加大科技投入, 确保法定增长。同时, 在财政机关创新管理上, 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以创新型机关为抓手, 以时间倒逼强化创新目标任务的执行力, “挂图作战”, 实时考核;要不断创新财政思路, 创新理财模式, 创新工作举措, 创新体制机制, 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管理新格局。

四、深入学习贯彻宏观调控精神, 大力推进“调控型财政”

十八大明确指出:“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 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贯彻十八大精神, 必须坚持“调控型财政”。宏观调控是财政的一个重要职能。“调控型财政”, 就是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 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 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当前, 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地方实施“调控型财政”, 必须适当增加省级调控能力。1994年实施“分税制”时, 江西就明确提出适当增加省本级财力, 提高调控能力。但实际执行结果, 省级收入比重不升反降。据统计分析, 2006—2010年, 江西省级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7.3%、16.4%、15.7%、12.6%和9.1%, 呈连续下降态势。2011年江西省级收入比重达到9.2%, 下降趋势得以控制和扭转。但仍远低于全国23.5%和东部地区23.8%的平均水平, 也低于山西 (25.2%) 、安徽 (13.1%) 、湖南 (19.8%) 、湖北 (13.5%) 。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要适当提高省级财力集中度, 并将集中财力主要用于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 增强其财政保障能力和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为实现区域间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要在坚持“分税制”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积极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 坚持“存量不变、增量调整”和“大稳定, 小调整”的基本思路, 围绕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目标,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体制, 进一步健全财政宏观调控机制, 增强财政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合理确定省与市县政府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 提升省级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提升设区市本级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县乡财政保障能力, 推动区域经济财政发展壮大。

五、深入学习贯彻廉洁高效精神, 大力推进“服务型财政”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同时指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十八大明确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党”和“服务型政府”的庄严承诺, 决定着所有党政机关都必须是“服务型机关”。从理念上看,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让渡, 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 人民的利益至上, 政府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财政”是一脉相承的。既然国家是公共服务型国家, 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公共财政就必然是“服务型财政”。“服务型财政”应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包括服务国家大政方针、服务企业社会、服务全体公民。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加快建设“服务型财政”, 首先要处理好“越位”和“缺位”问题;其次要把握好“经济建设”和“民生服务”的关系;再次要统筹推进财政改革与机构改革。要大力加强财政机关建设, 以“服务态度最好、办事效率最高、干部队伍最廉、行政审批最便、落实政策最快”为服务要求, 充实完善工作机制, 推进机关文化建设, 练好内功, 树立形象, 全力创建优质高效、宽松和谐的发展软环境;要加强财政理论建设, 围绕工作中心, 紧贴实践前沿, 深入调查研究, 提高政策研究和决策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财政队伍, 努力实现“创一流业绩、建一流环境、铸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的工作创建目标, 从而为打造“服务型财政”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 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部门, 财政部门必须更加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紧密结合实际, 扣紧发展主题, 理清发展思路, 创造性开展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大力推进发展型、民生型、创新型、调控型、服务型财政建设, 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财力保障和服务。

关键词:十八大精神,五型财政,发展型,民生型,创新型,调控型,服务型

参考文献

[1]新华社.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11-19.

[2]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家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2-10-25.

[3]胡强.江西财政基本情况 (2010年)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4]文丽, 张庆源.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公共财政的民生情结.财经国家周刊, 2012-8-6.

[5]财政部.“十一五”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超30万亿.新华网, 2011-3-8.

7.党的十八大后反腐倡廉建设新思考 篇七

摘 要:腐败是人类公平与正义的公敌,也是社会政治生活中长久不衰的话题,党的十八大后的当今中国,仍然存在腐败滋生的土壤,反腐倡廉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反腐倡廉工作的建议如下:第一,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工作。第二,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第三,推进党内民主,强化民主监督。第四,推进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实现权力的良序运行。第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国际合作,杜绝“裸官”现象。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85-02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私有制以来,廉与贪、腐败与反腐败,就成为人类政治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历史上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灭亡,大多都会发现统治集团腐败作为诱因的蛛丝马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全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全党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为我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一、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新论点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上,对反腐倡廉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强调把反腐倡廉放在重要的工作位置。一致认为,腐败现象有其普遍性、顽固性和极大的危害性,直接威胁到党的命运,继续做好反腐倡廉工作刻不容缓。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说:“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会议中也提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他还讲到了民主与反腐的关系:民生与反腐工作密切相关,一些地方和领域民生问题解决不好,与腐败有着很大的关系,严查腐败有助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完成了新旧两个领导集体的和平交替,在会议中,新旧两大领导集体都强调反腐工作的紧迫性。新的领导集体在原来领导集体反腐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把反腐工作做得更有成效,把倡廉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净化党的纯洁性,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腐败问题的再认识

(一)腐败产生的社会根源

廉政与腐败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所发展,剩余产品有所增加,随之出现了私有制。私有制的产生则是腐败产生的最重要的社会根源。除私有制外,社会制度、社会生产水平也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

首先,私有制的存在是腐败产生的总根源。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说明了,私有制及其国家的存在是腐败产生的总根源,“是一切龌龊事物的温床”。列宁以当时的美国为例,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资本权力即一小撮亿万富翁对全社会的权力表现的如此横蛮,采取如此明目张胆的贿赂手段。”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有了剩余,有了私有财产,有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利用其手中的特权不劳但获得生产资料,当这种合法形式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时,他们就是用非法手段来攫取利益,从而产生腐败。私有制是腐败现象的经济基础,剥削阶级及其影响是腐败现象的阶级根源。

其次,专制制度的存在是腐败产生的政治根源。现代社会研究发现,专制政治制度必然导致全力的绝对化,“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因此,专制制度“在性质上就是腐化的”。社会公共权力集中在君主手里,国家的一切百姓都要听君主的统治和指挥,君主是最高的绝对权威。这就决定了社会公共权力由君主掌握,缺乏监督,君主可以随意摆布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官员的腐败也缺乏监督,于是腐败越来越猖狂。

最后,社会生产的落后,社会资源紧缺,这是腐败产生的外部根源。在这种资源及其紧缺的条件下,人们为了获得一己私利,走上了当官的道路。他们不仅要当官的分内利益,而且还有非分之想,利用权力发不义之财。腐败行为在这种环境下在所难免。

(二)腐败的危害

腐败现象确有其普遍性、严重性和顽固性,并且给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腐败在思想上侵蚀各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干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对党政军、公检法、组织人事部门人员的败坏,对国家安危影响更甚。其次,在政治上败坏党政机关人员的形象,人民会丧失对国家领导机关的信任,破坏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引发社会政局不稳和严重动乱。最后,在经济领域,会造成经济活动的腐败运行,严重干扰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对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严重阻力。经济领域中的腐败会严重牵扯到政治上的腐败,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权钱交易等现象,危害人民的利益。

三、中国反腐的新态势

中国共产党执政六十多年以来, 特别是领导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常抓不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重视下,反腐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首先是,严肃查办各种腐败案件,反腐倡廉效果显著。坚决查清违纪违法案件, 坚决惩治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 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共查处了各宗腐败的大案要案,充分显示出中共反腐的坚定决心。第二,反腐制度越来越完善,制度反腐初现成效。制度反腐是我国反腐的重要保证。根据历史经验,党和国家对反腐工作做出长期判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 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具体来看, 这些年制度反腐的成就主要表现为建立和完善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等等。第三,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反腐倡廉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反腐策略也在不断调整,开始由侧重遏制、侧重治标转向与预防结合、与治本结合;由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再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第四,网络反腐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近几年来,在各路网友的细心监督下,帮助党和国家抓住了几条危害社会主义建设的“蛀虫”,如表哥、房叔等。网络以其公开、透明、快捷、影响面广的特性成为反腐新平台,也使得民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的实现有了新途径。

腐败现象经久不息,虽然我国在反腐方面做了重大努力,也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我国反腐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腐败易发频发高发, 危害更大影响更深。第一,腐败涉案人员越来越多。现在我国腐败人员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省部级干部落马的数量实属罕见,中级干部腐败的程度越来越深,一些被人忽视的小官员频频成为腐败大案的主角。第二,腐败涉及方面愈来愈广,手段也更复杂和多样。原来腐败只是个体行为,现在变成枝蔓错节官官相护,集团性、体系性、系统性案件更为常见,“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涉及权钱交易的违纪违法犯罪案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受贿手段不断翻新,形式变化多样,更具隐蔽性复杂性。第三,反腐倡廉体制机制不够严密,钻空腐败现象突出。集团性的、体系性的、系统性的腐败案件频频暴出,暴露出反腐倡廉制度设计存在着巨大漏洞,体制和机制存在严重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人事方面用人不当,反腐败部分环节设计有漏洞,反腐败法律体系不完善等等。

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个关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始终坚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个主题,强调维护党的先锋队性质和队伍的纯洁性。

第二,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党的纯洁性,包括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等各个方面的纯洁。保持党员纯洁性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强化思想理论武器和严格队伍管理相结合,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相结合。保持党员纯洁性,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做到信仰坚定、忠诚可靠,艰苦奋斗、拒腐防变,克己奉公、服务人民。

第三,推进党内民主,强化民主监督。发展民主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政治基础。实践证明,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为了铲除腐败,根本途径就是建立民主政治,加强监督力度。没有民主、没有法治、没有监督就没有社会主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反腐败斗争的根本胜利。创新党内民主制度、构建防治腐败的监督合力、积极营造民主监督的社会氛围是推进民主加强监督的有效途径。

第四,推进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实现权力的良序运行。如何反腐倡廉,从世界各国的经验和社会实践看,比较常用的策略有三种,即思想教育、社会运动、制度建设,而最好的反腐倡廉策略当然是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明确其构成要素,重点加强反腐倡廉的规范、保障、激励制度建设,是反腐工作有良好的制度体系保证。

第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国际合作,杜绝“裸官”现象。当下我国与外国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与其他国家建立执法合作、司法协助、人员遣返、涉案资产返还等工作机制的要求也迫在眉睫。同时,在与其他国家建立反腐机制时,也要在国内严查“裸官”现象,制定杜绝“裸官”的制度。

反腐倡廉任重而道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党要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好地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耐得住清贫,切实保持清正廉洁。增强信心,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努力,建设廉洁的政党、政府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

参考文献:

[1]邵景均.中国反腐倡廉之路[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2] 李小三.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诤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3]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4]徐家林,邓纯余,等.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史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

[5]蔡娟.胡锦涛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浅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11).

[6]宋振国.关于中国反腐倡廉几点思考[J].政法论坛,1999,(5).

[7]刘鑫,朱启友.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J].政治学研究,2010,(2).

[8]陶文昭.反腐倡廉新起点[J].党的建设,2009,(6).

8.十八大廉政建设知识考试 篇八

单位: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于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A、11月15日 B、10月10日 C、11月14日 D、11月19日

2、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A、党的生机活力 B、党的务实清廉 C、党的执政能力 D、党的生死存亡

3、必须着眼于保持党的(),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A、先进性和纯洁性 B、党的革命性和先进性 C、党的先进性 D、党的纯洁性

4、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

A、公平正义 B、依法行政 C、有理有节 D、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A、民主建设 B、法制建设 C、反腐倡廉建设 D、理论建设

6、坚持把严格执行和维护()特别是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加强政治纪律教育,严肃查处违反()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A、党的纪律 政治纪律 B、思想纪律 政治纪律 C、政治纪律 党的纪律 D、组织纪律 政治纪律

7、把作风建设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A、思想作风方面 B、领导干部作风方面 C、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 D、机关干部作风方面

8、认真落实厉行节约要求,严格控制()坚决整治奢侈浪费等不良风气。

A、公款吃喝 B、公款旅游 C、不经过集体研究支出 D、“三公”经费支出

9、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改革创新,总结推广了一批典型经验,()全面推行,防止利益冲突试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廉洁性评估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A、廉能管理 B、腐败风险防控 C、廉政风险防控 D、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0、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

A、脱离群众 B、权力腐败 C、以权谋私 D、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11、认真执行(),落实述职述廉、谈话、诫勉、函询等制度。

A、党纪法规 B、宪法 C、党内监督条例 D、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12、在反腐倡廉任务部署方面,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一项系统 工程,()。

A、重在监督,贵在教育 B、重在建设、贵在落实

C、要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D、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队伍建设

13、在反腐倡廉组织领导方面,强调()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A、党政齐抓共管 B、政府主要管理 C、坚持党的领导 D、人大监督管理

14、必须坚持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5、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场,按照()的基本要求和()的根本方法,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

A、改革开放 开拓创新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D、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

16、必须坚持(),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A、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B、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C、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D、立足教育,着眼防范

17、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惩处。

A、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 B、从严治党 C、依法治国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必须认真落实(),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党治党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责任,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

A、一把手末位表态制 B、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C、民主集中制 D、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19、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A、惩治为先 B、惩罚为要 C、惩防并举 D、教育为先

20、(),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原则。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C、教育为先,制度为重 D、标本兼职、综合治理

21、坚决反对腐败,建设(),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A、廉洁政治 B、廉洁政府 C、廉洁制度 D、廉洁风气

22、抓住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A、损害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 B、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C、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D、商业贿赂问题

23、()是反腐倡廉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必须坚持惩治于已然、防患于未然,既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又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努力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A、惩治和预防 B、教育和监督 C、规范和制度 D、办案和监督

24、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A、清正廉洁 B、廉洁高效 C、勤政廉政 D、阳光高效

25、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A、影响力 B、亲和力 C、公信力 D、号召力

26、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A、选举权 B、申诉权 C、隐私权 D、监督权

27、()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大动力。

A、创建特色 B、深化改革 C、改革创新 D、弘扬先进

28、必须坚持把()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C、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D、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29、全党同志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A、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B、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

C、危害性、多样性、艰巨性 D、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

30、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

A、清正廉洁 高效办公 为民服务 B、干部清正 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

C、政令畅通 令行禁止社会和谐 D、廉荣贪耻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31、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

A、廉政准则 B、宪法 C、党章 D、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32、要准确把握和深入贯彻党的(),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

A、基本论述、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基本要点、基本思想、基本路线、基本理论

C、基本观点、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论断 D、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33、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党内监督、党外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B、群众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网络监督

C、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法律监督、媒体监督 D、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34、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 众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A、官员腐化的危险 B、监督乏力的危险 C、消极腐败的危险 D、思想守旧的危险

35、各级纪委要切实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加强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A、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B、政治纪律执行情况

C、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D、重大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36、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A、为民务实清廉 B、党的先进性教育 C、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D、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37、坚持群众路线,落实和完善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坚决纠正()的行为。

A、损害群众根本利益 B、领导干部消极腐败 C、领导干部脱离群众 D、机关干部能力不足

38、坚持(),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A、实事求是 B、真抓实干 C、求真务实 D、廉洁从政

39、坚持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和“三公”经费支出,严肃整治()等行为。

A、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 B、公款大吃大喝、公款私存

C、公款送礼、公款娱乐 D、公款车私用、公款娱乐

40、坚持发扬民主,增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认真开展(),克服好人主义,坚决抵制和纠正上下级之间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搞“小圈子”等庸俗作风。

A、批评和自我批评 B、问题自查和整改 C、自我检讨和自我提高 D、效能作风整治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廉政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在()中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A、民主推荐; B、民主测评; C、组织考察; D、选举。

2、《廉政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中()。

A、兼职; B、兼职取酬;C、从事有偿中介活动。

3、《廉政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用公款()。A、参与高消费娱乐;

B、参与健身活动; C、获取各种形式的俱乐部会员资格。

4、《廉政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用公款()。A、购买商业保险;

B、缴纳住房公积金; C、滥发津贴、补贴、奖金。

5、《廉政准则》规定,党员领导干部不准违反规定()举办各类庆典活动。A、决定用公款;

B、批准用公款; C、通过摊派方式。

6、党内监督是指()之间,依据党章和其他重要的党规党法,相互监察、督促的活动。A、党员;

B、党组织;

C、党组织与党员

7、《党内监督条例》中规定,诫勉谈话由()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

A、党委(党组); B、纪委; C、党委组织部门; D、党委宣传部门

8、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

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

D、注重预防。

9、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长期性;

B、艰巨性;

C、复杂性。

10、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社会,把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与()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社会道德和良知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2、党的地方和部门纪委、党组纪检组不得直接向上级纪委报告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发生的重大问题。()

3、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除履行党员的监督责任和享有党员的监督权利外,按照有关规定对其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监督,反映所在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4、对检举、控告党员或党组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奖励。()

5、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是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之一。()

6、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要切实保证质量。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应当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针对具体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

7、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建立巡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监督,需要时可直接处理所巡视地方的具体问题。()

8、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可以监督上级党委、纪委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9、参加党组织开展的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活动,并发表意见,是党员在党内监督方面的责任和权利。()

10、上级党组织认为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不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责令重新召开。()

一、1—5CDADC 6—10ACDCD 11—15CBCDC 16—20AADCB 21—25ABABC 26—30DCDAB 31—35CDDCB 36—40ACCAA

二、1—5ABCD、ABC、ABC、ABC、ABC 6—10ABC、ABC、ABCD、ABC、ABC

上一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下一篇:新学期教师对学生的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