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小课题反思(共12篇)
1.朗读小课题反思 篇一
朗读要与理解相互依存
——《十年后的礼物》朗读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师:现在大家自己读第4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思考。师:谁来把你画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他帮她提着装满了野果的篮子,一边送她回家,一边微笑着说:“咳,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我口袋里一根丝带也没有,更不要说会唱歌的洋娃娃。”但他答应送给她一件很好的礼物,“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 师:大家画的是这段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想该怎样读? 学生自由朗读。
师:从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爱德华十分喜欢这个小姑娘。
师:嗯,那就带着这种喜爱之情再读读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读读?表现你对这个八岁小女孩的喜爱。学生试读。
师:“唉,真糟。”这里面除了喜爱之情,还有别的情感吗? 生:这里面还有他没有给小姑娘带礼物的歉疚。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他说“唉,真糟,我没有什么礼物可以送给你。”他为没有礼物可以送给小姑娘感到抱歉。师:那么怎么表现出这种抱歉呢?你们自己再练练。学生试读。
师:你还听出什么来了?
生:我觉得音乐家对小女孩很真诚。师:你怎么感受出来的?
生:因为他说“不是现在——大约十年以后”。这件礼物肯定了在十年以后送她,说明他对小女孩很真诚。
师:音乐家一再的道歉,一再说要送给这个孩子一份礼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真诚。那真诚的话该怎么说呀?再练练。学生试读。
分析: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毕竟是少数”,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通过朗读又可以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味,它们相辅相成的,必须有机结合。这样让现在的孩子能够入情入境。于是学生很快进入文本,边朗读边理解,朗读与理解融为一体,这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课题研究 篇二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非常清晰,就是要通过研究,使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有所提升,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迅速,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契机。
对于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阳光照耀,也需要实践性理论的雨露滋养。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才有可能使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高。与教育专家相比较,教师的实践性研究可能仅存于特定背景下,是针对特定环境、特定学生才行之有效的经验性知识,这些知识不及教育专家提出的理论严密,也并不像教育专家提出的理论那样普遍地适用于所有学生,但是小课题研究成果是一线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不断的验证而得出的理论,这些理论异常地鲜活生动,是完全可以作为案例被其他教师借鉴的。承认并推广小课题研究的成果,不但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的素材,也可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从而使教师关注自身教育实际,并对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小课题选择“小”而“精”
在一些学校举行的校本研究中,研究课题是由学校领导或一些骨干教师确定的,教师往往被置于教学研究的最底层,教师对于课题的确定缺少发言权与决策权,无论对课题是否擅长、是否感兴趣、是否有信心,从学校领取课题而后为了完成任务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效果自然受到了影响。
小课题研究在选题时,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与实际性。教师在一线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课堂就是教育问题的发源地。面对诸多的问题,教师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措施。教师可以把平时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到一起,选择其中比较迫切需要解决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为课题,继而查阅资料积累素材进行研究。教师在选择研究课题时自主性较大,例如,可以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后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寻求课题;在与同事、专家、学生的交流中,更多地了解了教育教学情况,激发出教师对自身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的探究欲望,也可以成为研究课题;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后,可能会发现一些方式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值得其他教师借鉴或推广,或能够对自身的教师职业发展有利,就可以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并形成课题。
小课题研究从小问题、小现象着手,以小见大,不好高骛远,在小问题中体现大道理。教育教学中可供教师选择的课题也非常多,在选择课题时,就应做到主动把关、善于筛选,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不选,没有研究可行性的课题不选,不能对教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的不选,课题的数目不是“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而是“越精越好”,越能见成效越好,越能对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越好。
三、小课题研究方式简单易操作
小课题研究的方式简单,确定好有价值的课题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积极地付诸行动。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主持的课题,或是各个级别教育行政部门立项的课题,在研究时要求教师采用固定的方式,小课题研究的方式灵活多样且不拘泥于形式,可采用调查法、案例法、观察法等,只要是切实有效地对课题研究有益的方法都可以使用。教师只需在平时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收集课题的相关资料,及时记录并整理原始资料,也可与他人沟通交流,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反复验证课题结论的可行性与效果。淡化过程,强调效果是小课题研究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大优点,让实际教学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让理论研究服务于实际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于教育事业。
四、小课题研究过程精彩不乏味
千千万万的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这些经验仅仅存在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遇到什么事情怎样解决更合适往往只是心中有数,这种潜意识只是零散地存在着,遇到某种特定情况被从大脑中调出来使用,并没有形成一种可供他人借鉴和学习的理论。小课题研究就是要求教师自主自觉地积极投身于教研中,从而将千千万万教师积累的丰富的、珍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整合起来,把零散的仅存在于潜意识中的知识构建成为有效的实践性知识,从中提炼出精华部分,以供他人分享,使这些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体现价值。
作为教师,看着自己的经验形成理论,又将其与他人分享,体现了自己价值的同时又无私地帮助了别人,因此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感受是快乐的,精彩的。
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工作普遍较繁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任务已经让人非常疲惫,再做其他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小课题研究的过程简单,不需要教师付出过多的体力劳动,也没有固定的研究方式限制,研究内容又对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这种研究对教师并没有产生压力,使教师心理上没有负担并且较愿意主动的接受。
五、小课题研究成果表达形式多样
不同于其他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必须要以论文或是著作的形式体现,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撰写论文,也可以是教育叙事、教育心得、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经验总结、日志等等多种形式,只要能够很好的阐述课题成果,能够解决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具备教学实践意义,都可以作为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教师在每天都要经历的教学生活中、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总会有许多真实的教学体会,或是发现了哪些问题、出现了哪些困惑、遇到了哪些困难、经历了哪些艰难,或是总结了哪些教学经验、产生了哪些教育灵感、感悟了哪些教学方法……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小课题研究的真实素材,如果把这些切身体会到的、总结出来的东西,加以综合、整理、研究、挖掘、总结,不正是校本教研追求的真正能为教学服务、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的切实有效的教学研究成果吗?
3.教师小课题研究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三
提高初中学生地理析图能力的研究
开课班级
初一年三班
公开课课题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开课时间
4月27日
精 彩 片 段 与 分 析
气候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较难的内容之一。其中,“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和“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同是认识“世界的气候”的基础
本节教材内容分别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降水的变化”承载了“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这一标准。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降水”“降水量”“降水柱状图”等概念。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承载了“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量分布特点”这一目标,这需要学生了解”等降水量“的概念
4.朗读小课题反思 篇四
小课题研究教学反思
学会短诗赏析方法,扣开诗歌的大门
在中学诗歌教学中,我们交给学生的应该是一把认识理解欣赏诗歌的金钥匙。只要学生提高了兴趣,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方法,中学课本中篇幅较长的诗歌学生也就容易进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会既省力又省时,做到事半功倍。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短诗赏析教学中一些心得体会。
我国原始诗歌中,《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只有八个字,但它却反映了我国渔猎时期人们砍断竹子,制造狩猎工具,用弹凡追捕猎物的劳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在劳动中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要让学生懂得诗歌产生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是情感的需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对于这首出现在《荆轲刺秦王》课文中的诗句,首先要求学生弄清历史背景,故事脉络。荆轲刺秦王,临发之日,太子丹与相厚宾客知其事者,俱白衣素冠,送至易水之上,设宴饯行。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也来送行,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声甚哀惨,宾客及随从之人,无不涕泣,有如临丧。荆轲仰面呵气,直冲霄汉,化成白虹一道,贯于口中,见者惊异。虽然只有短短两句,但它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活脱出荆轲入秦的慷慨悲壮,视死如归的精神气质和人物形象。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很好把握人物的悲剧命运。
北岛的《生活》只有一个字:网。这是世界上无法再短的诗了。把我们的生活用一个“网”字来概括,我们的生活就像一张大网,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让学生充分体味这个字的分量,使他们懂得每个人在社会中并非孤立,往往是你中有我的痕迹,我中有你的影子,并努力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社会。
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诗以其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辩证思维的哲理之光,而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烈的艺术力量。教师必须指出:这是一首时代色彩很浓,表达一代人的感情的好诗。“黑夜”象征**的年代,“黑色的眼睛”是既指实,又指虚。我们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是实指。黑色又有阴暗,低沉、哀伤的情绪色彩,虚指。“文革”在一代人心中投下了沉重的阴影,留下了累累创伤。造成阴郁,苦闷和哀伤,从而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扭曲青年灵魂的邪恶力量。尽管黑夜给青年一代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沉沦和迷惘,但就是在最黑暗的时候,他们仍未失掉对光明的向往。奋起,觉醒!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韩瀚的《重量》: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枰上/让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这首诗主要从思想内容去欣赏,诗人的忧愤深广,苟活者没有重量,赞美带血的头颅,说出真理,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看得出这是献给张志新式的悲剧英雄的壮丽诗篇。这是一种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壮烈人生。她们在暴政高压下,选择了真理也就选择了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永生。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为捍卫真理、自由、人权而死,为揭露搞阴谋的愚民政策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通过这样的短诗欣赏,从而升华了学生们的情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
5.朗读小课题反思 篇五
摘要:(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才能让我们教师的劳动有意义。因此,如何让45分钟的课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就成为我们教师常常思考、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化繁为简、灵活多样、思维参与、学法指导、教学氛围、违纪现象等。
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有效,才能让我们教师的劳动有意义。因此,如何让45分钟的课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就成为我们教师常常思考、探索的问题。个人的理解与实践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化繁为简
新的课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诸多的改进,而教师因受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往往摆脱不了束缚,该少说的不少说,该精讲的不精讲,顾此失彼,所教内容既无重点,也无重心,让学生无所适从。其实,新的课改教材无非就是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的重新编排,很多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教材,并把教材内容读懂吃透。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一节内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设计好教学内容,该讲的地方精讲,不该讲的地方不讲,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教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得如何”与“学生学得怎么样”,一堂课里都很关键。在教与学之间,如果没有学,那么教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教师讲得多,反而阻碍了学生思考的空间,阻碍了学生探索的时间。课堂上教师少讲不表示学生思维上的阻碍;相反,思想往往来源于沉默的思索过程。课堂上少讲,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有效取舍,形成能力。少讲与精讲,不仅仅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与欣赏,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教学已经很落后了。随着新时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教学在朝着更直观、更丰富、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现在,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老师在利用多媒体上课。让抽象的思维过程变成一个可以看得见的具体过程;课堂上,师生教学可以欣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资料、视频、歌曲、诗词朗诵等,生动鲜活又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学方式相应的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目前学校重视并进行课改与实践研究的语、数、英三大科,其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更明显了。当然,其他学科在课改与实践研究方面也各有特色,相应的成果也很优秀,课件的制作各有特色,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要确实能够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具有使用价值。还有,课堂教学可以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因科制宜、因课制
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有效利用各类各种课程资源,结合学科的特点,并发挥教师各俱特色的风格,灵活地将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为课堂注入活力。
三、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没有懂得配合的学生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课堂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师生配合,教学相长,那么,教师的少讲与精讲,就是艺术。把主动学习权交回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绽放如花笑脸,融入学生的心灵之中,让思维开花结果。
四、教学中要善于与中考内容接轨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把学习内容与中考内容接轨。讲课过程中,可让学
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不自觉中接受中考试题的熏陶。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做题,特别是各种考题类型的方法、技巧的提练,做完后善于评讲总结,让类似题型贯穿于学生的训练中。
五、讲课同时注意加强教给学生学法指导
指导教会学生学习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学生学习成绩差原因很多,但学习方法不当,对于知道要学习但又不知怎样学的学生是个主要原因。学习方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教师应该做的是善于“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突出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比如,去年咱教七年级思品下册总复习时,咱从怎样学思品——抓关键词思维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引导学生复习并因此编制知识点如下:
第1单元(关键词): 情绪压力乐观向上
《 是什么 》
1、积极情绪具有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具有破坏作用,有的情绪具有双重作用.2、学会消除消极情绪,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学会化解压力,培养乐观愉快心态。
《 为什么 》
1、了解各种情绪及表现的意义:(1)...(2)...2、压力的作用:...(压力大小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3、为什么要乐观向上?...《 怎么办 》
1、学会管理情绪 :(含消除消极情绪的关键、方式共7个观点)...2、怎样调节压力?...3、怎样积极看待事物?即保持乐观愉快心态的意义:(重点)...第2单元(关键词):沟通代沟友谊
《 是什么 》
1、交往和沟通是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2、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教师、长辈沟通,化解矛盾与冲突,跨越代沟。
3、学会与同学交往与沟通,珍视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1)与父母沟通的积极作用——健康成长。
(2)与老师沟通的积极作用——教学相长。
(3)与同学沟通的积极作用——共同成长。
《 为什么 》
1、交往与沟通的积极作用(或意义或重要性)(重点)...2、代沟形成的原因及其表现:
(1)代沟形成的原因:...(2)代沟形成的表现:...(3)怎样正确看待代沟?...3、为什么要感激父母(父母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4、为什么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补充知识点):...5、友谊的功能(作用、意义)...《 怎么办 》
1、怎么样学会交往和沟通?...2、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沟通的方式含怎样跨越代沟?):...4、要学会怎样与老师沟通(重点):...5、要学会与同学和伙伴沟通(怎么样):...6、如何选择朋友(如何交友)?或如何建立和维护友谊?:...第3单元(关键词):公共生活与规则法律与规则法律与生活
《 是什么 》
1、生活离不开规则,不违法是我们的行为底线。
2、规则分有形的规则——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和无形的规则——道德规范两类。
1)法律法规——由国家明文颁布,严格遵循
2)道德规范——约定俗成,自觉遵守。
3、最重要的社会规则:法律和道德。
4、法律是特殊的规则,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5、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学法、守法、懂用法维权。
6、国家的强制力量:警察、法院、监狱、军队。
2)各机关在职能上分工合作:
公安机关——侦查机关; 检察院——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 ;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监狱——刑罚的执行机关
《 为什么 》
1、社会公共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什么需要规则)...2、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则:...3、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4、法律的特殊性(具体特点即特征):...5、法律的目的(如何理解)...6、(法律的作用)...7、法律就在身边(法律的重要作用):...《 怎么办 》
1、如何面对公共生活(重点):...2、我们要遵守公共生活规则(怎么样遵守规则)...3、用法律维护权益(怎样维护权益):...4、法律探究园地 :
1)、学法:...2)、懂法:...3)、用法:...第4单元(关键词):竞争合作竞争与合作关系团结互助
《 是什么 》
1、合理竞争——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不正当竞争——使我们误入歧途。
2、合作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人们为了某个目标而联合起来的共同行动,这就是合作。
3、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我们要善于竞争,亦要会与人合作。
4、懂得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关系。
5、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培养团结互助精神。
《 为什么 》
1、竞争的积极意义(重点)...2、合作的意义...3、如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4、团结互助的意义(重点)...《 怎么办 》
1、如何公平竞争(重点)...2、如何进行合作(重点)...3、如何团结互助(重点)...六、要重视学案、测试题等作业的布置和评讲
学案、测试题等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落实与反馈,这个环节对于保障课堂教学效果
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必须予以重视。学案作业等的设计应当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力求通过少而精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反馈问题的效果。因此,老师要重视对习题的研究,精选练习,以少胜多,以精取胜,充分挖掘习题的教学功能。不以书面学案展示的学科更应该利用好多媒体展示、评讲,这样的作业与布置同等重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及时的评讲,可以使学生及时更正错误,发现自己缺漏和错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作业的评讲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除了老师评讲外,也可以让答题正确的学生讲。
七、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被千万人思考过千万遍的问题,每个老师都在探索答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有的方法。有心理学家曾指出,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
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认为有道理,试想,一个人在紧张、压抑的情绪之下,怎么可能会对周围的人或物产生兴趣呢?丧失兴趣的人只会无所事事。而当一个人精神轻松,情绪稳定饱满时就有可能兴趣大增。因此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才会有师生之间的自然交流。这就涉及导教学艺术了。每次听别人的公开课讲座,除欣赏他人课件制作的精美、实用价值外,更为喜欢欣赏的是倾听他人教学语言运用是否口随心愿、恰如其分。因为,无论社会怎么进步,教学手段如何现代化,只要上课,必然离不开语言艺术,老师以“舌耕为业”,不断提炼教学艺术,课堂才富有生命,学生才如沐春风。教材经专家雕琢,以美的形式呈现;教学语言经教师创造性思考、处理,也应美起来,成为课堂上流动的风景。
八、要正确处理学生课堂违纪现象
总有一部分学生纪律性不强,很让老师头疼。面对学生违纪:
1、不要发火。
2、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不要侮辱、挖苦学生。
3、对待违纪学生用非语言控制,比大声呵斥更为有效。非语言控制包括:走近违纪学生摇头示意,或叹息;突然停止讲课,凝视学生;或轻拍其肩、有时候对待他们也可以因人而异可不按常理“出牌”等等。
4、针对群体违纪可以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凭借教育机智,处理偶发事件。冷落处理法:教师对学生的恶作剧等偶发事件,采取冷落的方式,不惊奇、不慌乱、不追究、不批评。温和处理法:教师对于自己疏忽不慎造成的不利影响,态度温和地承认失误。.热处理法:对个别学生严重违反课堂纪律或屡教不改,教师不可一味迁就,应予以严肃批评,不必花费太长时间。违纪学生表面上有许多甚至有意制造不良行为的倾向,实质上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存在着自信心不足,自卑感重,自控力不强。因此,他们平常稍有不顺就很容易产生对抗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无视校纪班规的行为发生。故此,作为课堂教师要善于找准时机发掘他们的闪光点,注意适时适度的表扬激励,不作硬性的批评,不挫伤他的自尊非常重要,这样可以避免与他们正面冲突的发生。因为,不造成对立情绪有利于教师对他们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教育和处理。保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黄海如沙,找不到绝对相似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寻不到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学生。为人师者,必须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容得下个性千差万别的学子,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九、要师生协同合作、教学相长
我们有时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课堂教学有效还是无效,既需要教师的努力,又需要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学生是否参与、及参与的程度如何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他们而展开的,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在课堂上产生好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社会在发展,老师要
不断学习、创新才不落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不懈追求。
6.课题研究反思 篇六
【关键词】感恩;感恩教育;农村初中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86-02
当前孩子的教育,家长侧重于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和特长,而忽视了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尤其是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的孩子表现出自私、狭隘、霸道,缺乏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不懂得体谅父母辛劳,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激或感谢。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孩子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施恩。孩子缺乏感恩意识这种现象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不足,令人担忧。我们的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开展了一段时间了,从开展的活动来看,学生把发生在身边或自己身上的关于感恩的事情愿意讲给他人听,增强感恩教育的现实感与可能性。我们注意到他们进行感恩回报的行为已经涉及到各个方面,感恩教育对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作用。
一、孩子感恩心形成的基础是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最初的启蒙老师。父母应成为孩子感恩教育中的首席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及家庭成员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获得感恩意识的搭建好第一个平台。如果孩子不懂得感恩,成人后可能会很惨,例如:几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5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不念亲恩,那满腔怨恨化作9刀。这个案件让所有父母警醒,不懂感恩的孩子比狼更可怕!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珍惜他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教导孩子学会负责、懂得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激、感恩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付出。
1.要让孩子学会表达“谢谢”。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当孩子接受到礼物或帮助时,家长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日常用语。
2.要开展谦让教育。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应该和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切忌向孩子灌输自私自利的观念,应让孩子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懂得大方,让孩子在谦让的氛围中长大。
3.要互助教育。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就不要再给孩子包办代替。家长和孩子之间应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小时候爸爸妈妈帮孩子做饭、洗衣,现在孩子长在了,周末回家要替爸爸妈妈洗衣、做饭,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通过这种小的事情、小的情绪让孩子熟悉这种感恩的状态,并最终知道如何表示自己的感恩,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二、孩子感恩心形成的关键阶段是学校教育
1.抓住日常生活环节培养学生感恩心。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片段,随时对学生进行感恩心的培养,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比如说,我今天从家里走到教室去上课,一路上骑车的人和走路的人特别多,但大家都通行有序,我并没有被骑车的人撞伤而受皮肉之苦,这源于他们内心里有关照。走进教学楼时,能接一杯开水带到教室去喝,还可以暖和一下手。有人说那是拿了工资的管理员烧的开水,因为拿了工资所以才会烧开水给大家喝。可有谁看到过人民币会烧水给大家喝?走进教室,看到昨天晚上满抽屉垃圾的教室已干干凈净了,给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的是值日生,那么当轮到你做值日时能同样给他人一个舒适的环境吗?感恩应该是一种心情和一种心境,只有深刻感受到被恩情浸透时才会自然而然产生回报的愿望和行为。感恩教育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这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挖掘出这些小小恩惠的价值。日常生活的小事是滋养感恩之大树成长的养料。
2.抓住节日活动环节培养幼儿感恩心。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因此,我们要结合这些节日庆祝活动,积极地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比如“母亲节”开展“送妈妈一份神秘的礼物”活动,孩子们可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也可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国庆节”我们可以跟学生讲授革命烈士的英雄业绩,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让他们树立对革命先辈的爱戴和感恩之情。通过这些节日感恩活动的开展,不断强化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感恩的种子,让他们在成长的岁月里潜移默化的将感恩的种子长成一颗感恩的大树,回报家人和社会。
3.抓住教材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在目前的教材中,有些素材可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如: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等,那么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并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彩教学和游戏活动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促使他们感恩情感的养成。
三、孩子感恩心强化的平台是社会教育
孩子感恩心的培养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我认为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强化孩子感恩心形成的重要平台。为了孩子,为了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的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都要自觉的担当社会责任,就是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学校、和谐单位,使我们的孩子在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关爱、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们的心灵从小就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回报社会和感恩社会的心。
四、结语
7.朗读小课题反思 篇七
结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第一学期小结
我校“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的研究”课题组在校领导班子的关怀指导下,在校教研室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按计划完成了预定的工作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成立了课题组组长:王**,确定了由邱**、彭**老师为此课题实验教师,还设立了崇安小学六年级2班,六年级5班和5年级五班为实验班。
二、制定了课题实验开题报告和操作细则,论据充足,目标明确,措施得当,符合我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是指导我们搞好实验的依据。同时,还制定了课题实验第一阶段计划,计划详细,针对性强,操作性高。
三、加强了对实验理论的学习。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开展实验研究的前提。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学习语文学科新课程标准,学习了习作教学有关理论,使课题组成员了解了这个实验研究的意义、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知道了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参加实验,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除了周二下午的语文组集体学习以外,我们课题组几个老师还充分利用课间时间进行闲聊式研究,课后时间积极自学,写下了大量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为参加实验做了一定的理论准备。当然,这些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今后还要随着实验的深入发展,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
四、开展了《小学生朗读情况的调查报告》。目的是了解一下学生是否喜欢朗读。针对大多数学生不爱读书,读书时毫无感情,抑或是有口无心等,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为了培养学生爱上朗读,自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我们在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了小学生朗读对策能力的研究,目前已进入课题开题阶段。为了更科学、准确反映实验有效性,为今后进行推广提供依据,我们对参与实验的五、六年级学生进行朗读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爱看电子产品,爱玩游戏,不爱读书,甚至有学生说:“看到书就想睡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指导朗读花的时间很少;老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朗读的时间少,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强,往往是教师的“满堂灌”,慢慢地,学生由“难得开金口”就变得“不爱开金口”了。
由调查,我们思考:
1.要培养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乐于朗读。
2.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指导他们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3.要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要让语文课“读占鳌头”。
4.要培养学生朗读悟性,促进朗读水平提高。
五、开展了很好的研讨活动。通过多次的研讨课和研讨会,课题组成员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感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还有很多不适应实验需要的地方,如我们还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确立教学的真实起点是把握教材重、难点的关键。
六、开展了很多课题活动。2014年12月课题组开展了传承国学经典,弘扬祖国文化诵读比赛。在元旦期间开展了迎新朗诵比赛。在12月份课题组开展古诗朗诵微课教学,王惠英老师的古诗朗诵微课《画》已上传到福建省云教育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题活动,师生收获颇多。老师们的朗读指导水平提高了,理论也加深了;学生朗读能力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对朗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8.朗读教学反思 篇八
(一)英语朗读在英语学习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口语方式是通过模仿老师,磁带以及其他媒体的语音语调形成的。我所教授的是一个文科班和一个理科班班,同样是一个教师,但各个班所呈现的朗读问题和朗读水平却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景”。
首先,我发现有个班级读英语拖拖拉拉,听上去不是在读书,像是在唱歌。我也和同事讨论过,其中一点就是牛津教材所配套的磁带内容发音长而且慢,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为了尽善尽美,发音比磁带上面还要长还要慢;还有教师在读英语时,为了让学生听清楚会不由自主地把尾音拖长,学生在模仿时也会更加夸张;有时教师在等待学生的回答时也会把衔接词读的特别长,学生也会暗暗受其影响,拖音现象就产生了。
但是,另一个班的学生的朗读速度又太快,课文内容的朗读没有语调的变化,像竹筒倒黄豆,一股脑的全都出来,一下子就结束了。作为小学生,并不能像成人那样熟练地使用英语,但他们也有朗读英语的长处,就是能真实的模仿,率直的表露。一篇文章,注意其中的语调语感,即使你读得不熟练,也比语调平平从头至尾毫无感情的朗读好听优美的多。
还有个班学生在一起读英语时,声音响亮,语言流利,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可是要是让某些学生单独起来读,声音又是轻,句子又是断断续续,也许是自信心不足,也许真的是滥竽充数,就像文章的作者说:齐读是导致一部分学生朗读问题的原因。因此我想,齐读是必要的,但自由读也是不可少的。
学生的朗读问题要得到我们教师的更多关注。
教学反思
(二)朗读(read loudly and clearly)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也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文字材料念出来,朗读具有视觉上的因素,它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语言材料,又具有口语(表达上)的因素,朗读者大脑想着其发音,然后专注地念出其声。
1.朗读有助于提高记忆
朗读属于一种“运动记忆”,在大声朗读时,它使口腔肌肉的运动沿着某种惯熟的“路径”形成一种长期记忆,由此产生的记忆效果可以延续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学习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学习同一份材料,进行纯视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70%;进行纯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住60%;而视听觉并用,3小时后能记住90%。3天后,三种学习方法的记忆率分别是40%、15%、75%。而朗读过程是充分调动学习者视觉、听觉、动觉的过程,可以达到综合记忆的效果。
2.朗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我国英语界老前辈之一范存忠先生曾说过:“我体会到学语言与学曲子一样。学曲子贵在能唱。”“早晨一起,学生们就在屋外,树下,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舌头听使唤了,一些句子,不假思索就跑到嘴里来了。”可见英语语感的增强和朗读课文是分不开的。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理论进一步证明,经常性的英语朗读训练有助于建立起英语词形声符和语义内涵之间的联系,形成最基本的英语语言系统,培养出英语语感来。
3.朗读有助于提高写作
9.小课题大有可为 篇九
一、小方向,大思考
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一样,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内心所确定的专业成长方向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敏锐的思想触角,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方向,捕捉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与点滴收获。例如,在课堂理答(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反应和处理)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就可以对自己与他人的理答行为多关注、多思考:为什么这样理答效果不好?怎样理答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如,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特的做法,也可以更进一步去探究:这个做法好在哪儿?有没有更好的做法?依此类推,钻研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困惑和见解,都可以成为提升自己的机会。无论是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方面的,还是教材研究方面的,只要与成长方向一致,我们就要多一些关注,多用研究的眼光去思考、审视和分析操作中的细节。
二、小课题,大研究
课题研究在一些教师心目中显得高深莫测,认为课题研究是要有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才能实施的“大工程”。其实,小课题是相对于大课题而言的,是针对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而确立的范围小、成本低、周期短的课题。小课题研究无须审批立项,方便快捷,但它更强调教师要有结合教学实际的自觉行动。例如,课改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但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无效合作现象,合作中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把这些具体的、实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炼,然后转化为“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等小课题来研究。不管这些小课题能不能立项,其中寻找问题根源和探索解决策略的过程本身就是专业成长中的宝贵财富。如果问题得以解决,还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
三、小积累,大成长
中小学教师自始至终生活在教育科研的第一线。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们只要用心钻研、善于整理,就可以积累很多经验。许多名师就是靠积累经验而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日志、随笔、叙事、案例、反思等,可以简洁流畅、笔法灵活,可以滔滔不绝、生动形象。这些方式“小”中见“大”,给人以启迪。总结起来,这无非就是写点小体会,记好小做法,总结小经验,留下小心得,时常小反思。我们在研究中不断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效——这就是我们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大成长。
会研究的教师,才能自觉地将实践纳入科研的轨道,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真正成为一名扎根于“土壤”的教育科研专家。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找准自己某个阶段成长的“小方向”,坚持从小处着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善于让“小经验”积累和沉淀。我们只要长期坚持,就一定会将这些经验内化为更高的专业素养,为教学生涯注入无限的生命活力。小课题大有可为。
10.朗读教学反思 篇十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忽略了大声朗读,很多性格内敛的孩子也不愿意出声读课文。朗读是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见,只有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的读书效果,而朗读完全可以达到这个要求。
通过大声朗读,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至于读着读着就走神了。而且大声朗读可以加快记忆,很多背诵课文又快又记得牢的孩子,往往都喜欢大声读出来。
当孩子一遍一遍的朗读,文字中的词、句、意境、韵律自然会加深,这便是有效输入的过程,通过声音刺激大脑加深记忆。读到最后,它们已经成了一个整体进入孩子的脑海。孩子不光能记住朗读的内容,而且还能逐渐掌握字词句的用法,不管是写作还是说话,都能让语句更通顺,遣词用句更得心应手。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读的变数多了,自然就熟读成诵,为语文素材积累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
11.朗读小课题反思 篇十一
学校如果要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话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
1、要明确小课题研究资源开发的主要目标——制定学校小课题研究资源开发目标的原则必须基于老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基于学校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基于学校资源优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2、要确立小课题研究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比如以校为本、走出一条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之路,通过小课题研究开发学校特色资源、学科优势资源,不断积累,优化资源,努力形成学校的课程特色资源体系。
3、学校要为教师开发教育教学小课题研究资源提供支持与帮助。
4、还要建立开发网络,形成综合开发的合力——组成学校联动网络,共同开发,资源共享,提高开发利用的效率等。
学校如果要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话从过程指导角度来看:
1、要发挥学校各学科人力资源的作用,指导他们发挥各自特色或风格选好小课题,确立研究问题,定方案与措施。
2、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让小课题实践有明确的理论作指导。
3、要引导小课题研究的教师考虑本校实际,从本校人力、经费、信息等资源利用实际出发,让本校小课题研究有教师个人风格,发挥集体智慧形成本校特色——走出一条创设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之路。
4、学校要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色,用自己的方式去开展研究,有“我的研究我作主”的精神。
5、学校更要立足本校、根据本校实际,小课题研究以课例研究为主,变课堂为问题研究的活水源头(主阵地),即发挥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集体智慧——共同去研究。
学校如果要组织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话从成果推广角度来看:
1、学校应该设立成果分类收集平台,积累各类师生的成果优质资源。
2、设立成果评优和奖励机制,定时定期对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优评奖活动;上行下效,促进优质成果的积累与实践中推广。
3、学校组织者要有公正心,对共享的有使用、影响价值的成果资源,应提供平台向学校范围或更广阔的空间推广,有机会就应该负责向相关评奖机构或刊物推荐。
12.小课题研究助推教师成长 篇十二
1.校本教研,是关注全体教师,还是关注部分骨干教师
在开展校本教研的探索中,学校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开展以培养骨干教师为主的精英化教研,这种教研有利于骨干教师快速脱颖而出,有利于打出学校的品牌;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开展以提升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大众化教研,此种教研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我们在这两种观点的碰撞中,逐渐形成了“在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骨干教师,以此带动学校的发展”的认识。
2.提升教师素质,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还是为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发展
教师素质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钻研教材的本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推动整个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从而推动学校的发展。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采取恰当的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学校发展的显著标志是学生素质的提高,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
3.开展课题研究,是面向全体教师,还是面向少数有能力的教师
由于开展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同时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认为开展课题研究,必须面向全体教师。
然后,我们对小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定位:
何谓小课题研究?这里的“小”,有两层含义,一是其选题的着眼点“小”;二是研究程序的简要。小课题研究的主要优点在于,面向广大的一线教师,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思考,引导教师反思。同时又可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如何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着重在选题、课题设计、课题的实施、课题研究过程及其成效的表述、研究总结五个方面进行探索。
1.选题
小课题研究旨在谋求教育行动的改革,选题时,在着眼于教育改革走向的同时,尤其要考虑的是在学校开展这种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其中既要顾及开展这种研究所必不可少的研究条件,更要考虑教师有没有研究这种课题的志趣。这种自下而上地筛选课题更为恰当。我们在指导教师选择课题时,着重考虑的是:从学校特定环境、具体条件、实际经验与教育价值取向中,发掘值得研究的课题;从学校日常教育事件与偶然现象中,发现问题,捕捉教育学生的契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使其成为研究对象;从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教育行为中,发现教育实践的灵感与智慧,加以总结。我们所择定的课题,如“超越规范的学校管理”、“学会关心学生”、“班级小主人行动”、“教育性评语”等,都是从有关学校活生生的实践中产生的课题。
2.课题设计
上级教育研究管理机构为了规范教育研究,有课题设计的框架,即以表格表示的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这种课题设计,涵盖基础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及应用研究,没有考虑到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参与研究的实际情况。不免过于复杂。对于一般教师来说,填表就是一道难题。由于小课题研究以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这种课题总体设计应以简明为要。例如,我们关于“教育性评语”、“班级小主人行动”等课题研究方案,只有“研究依据”、“研究目标”、“研究行动”三项,只有1~2页篇幅,给参与研究的教师自行制定与不断调整具体实施计划留有充分的余地。这就意味着把“课题设计”本身也视为反思对象。
3.研究计划的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过程中研究教育。其中所谓“研究”,主要是关于“教育行动”的设计与对教育行动的理解。例如,关于“班级小主人行动”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以“学会民主——小学生民主生活训练”为中心,假设:(1)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班级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民主教育;(2)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适当增加“小干部”岗位,适当进行“小干部”轮换,按照民主程序选举“小干部”,使小干部从“教师的助手”变为“同学的代表”,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当干部”引向“做合格的班级小主人”;(3)把以交换思维中心的民主教育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级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此项课题研究实施过程表明,许多研究者对这些假设都很赞成,只是各人对这些假设的理解各不相同。通过各个班级不同试验(如“学生当家制”、“小秘书制”、“班务分担制”以及“值日小班长制“)的比较,老师重温了他们原先参与制定的目标,不同程度地增进了对原有假设的理解,进而调整了教育行动。又如“学会关心”课题,原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老师们的理解不同,每种理解虽然都与这个课题沾边,但都未形成一种具体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思路。通过对学生“关心人”的各种事例的观察与分析,把这个总的假设分解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恰当地帮助别人、不防碍别人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同时,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体验“学会关心”的教例,从中探讨如何分析问题、如何从问题中分析教育契机,以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关注每一举措的实际效果。
4.对研究过程及其成效的表述
其中主要问题是,尽可能把小课题研究中的教育行为作为一个过程表述,即不是静止描述教育行动,而要说清楚事情的演变过程,说明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说明学生行为变化的曲折过程,并尽可能用较为全面的事实表述实际效果。
5.研究总结
主要是对照计划,尤其是课题目标,陈述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及其结果。更重要的是陈述研究者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和提高反思能力的情况。
【朗读小课题反思】推荐阅读:
小课题总结性资料教学反思07-23
美术小课题07-24
历史小课题结题报告06-19
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07-09
初一数学小课题计划08-17
英语小课题专项研究10-31
生物小课题研究论文06-30
体育小课题研究计划07-03
小课题研究范例大全08-10
怎样撰写小课题结题报告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