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2024-10-04

地方课程教学质量分析(精选9篇)

1.地方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篇一

三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自从开设校本课程以后,因我校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先进学校,在全国课题组中积极开展心理教育的研讨,并对小学生的心理研究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我校坚持开展了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我们本校的校本课程。

一、目的通过心理素质教育课和学校的其他课程,维护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幸福一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增长智慧、懂得生活、体验幸福,是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主要目标。具体体现为,通过心理素质教育,学生逐步成长为有个性的人、有适应性的人、幸福愉快的人、有智慧的人、有意志的人、有品格的人、有追求的人、可爱的人。

二、内容

三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学会学习,自我控制和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如何增强学习动机和信心,比较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级在学习内容、进度、难度以及方式方法上的异同,掌握应对的方法。自我控制:如何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如何掌握简单的调适心情的方法。学会生活:如何安排休闲生活,如何消费和购物。开始懂得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方法

小学《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具有心理教育课程的双重特点,因此课程评价也应与传统学科课程评价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是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的多样化即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在评价要素上,关注学生对活动的态度、参与的程度、情绪情感和体验的状态;与同学教师交流合作的情况,对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等。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根据平时上课时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在活动时可以采取分组、排列、讨论、辩论、实践等形式,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的程度、表现的态度、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来给学生一定的成绩,如:第一课《朋友,你好》一课时,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以小游戏来导入新课,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来一个“交友热线”,让学生之间互相讲一讲与朋友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贴一贴照片,全班展示。最后来一个交友游戏,让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签名,或赠送一个小礼物表达自己的交友愿望。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来掌握学生

参与活动的度,以此来给学生是否能乐观的交友的乐趣。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管是辩论,还是分组活动,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等方面都有收获。只有个别学生不能融入其中,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得不是太理想,其心理素质还待提高。

四、结果

总之,我在这方面不出题,也不给学生打分,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和过程,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错,能主动参加,积极发言,和同学互助完成任务,心理素质在得到了提高。

李春玲

2007年2月2日

2.地方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篇二

现阶段我国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生教育中, 研究生的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研究生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其中的研究生课程大部分是理论课, 而实验课程的比例占的非常少。通常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 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将投入到导师的科学研究中。因此, 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养成的科学思维能力对他们后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 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的学术背景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目前大部分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生是来自各类农业院校, 少部分来自综合性和师范院校。受制于原来本科院校教学水平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限制, 研究生的学术基础和自我学习能力差别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就有比较大的困难, 特别是面对那些跨专业学习的研究生, 教师就更难照顾到他们的学习。

2.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多样化。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研究生学习的目的也跟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 很多人功利想法非常严重, 就是来混个文凭, 将来好找工作。因此这样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对学术问题也不愿意探究, 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 玩手机上网现象极其普遍。

3.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现阶段研究生课程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课程大部分还是沿用“灌输式”和学生接受式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方式与研究生所处的时代已很不相适应。当前我们已处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 研究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绝不仅限于教师课堂的讲授和书本教材的传授。研究生可以通过便利的互联网渠道获取各种知识。在这种形势下, 教师如果还是固守原来的教学理念, 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4. 研究生课程对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明显不足。在地方高等农业院校, 多数研究生课程是理论教学, 而这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实验类课程则明显不足。一些院校甚至不具备开设实验课的条件, 而且相当多的教师轻视实验课教学。有些教师沿用本科教学的方法, 甚至有些教师觉得上实验课太麻烦, 不愿意在研究生实验教学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但他们又希望自己的研究生能掌握较多的实验技能。

5.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目前大多数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是让学生撰写课程综述来完成的, 其结果就是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上网搜一搜、粘一粘就蒙混过关了。课程的考核与是否听课几乎没有关系, 其结果造成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索然无味, 缺乏学生积极的互动, 一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拿着智能手机和电脑上网溜号干别的, 人在课堂上但心根本就不在课堂上。到课程结束时只需上网搜一些综述文章上交了事, 教师也不仔细查看这些论文。而一门课程教与学的好坏, 课程的考核是关键, 只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才有可能杜绝学生抄袭和教师不负责任的情况。

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探索与方法

1.在理论课教学中, 让学生参与到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我们在研究生理论课教学中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既要讲授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同时也要兼顾到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在这方便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多年来我们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 在每门课开始时就布置学生去查找一篇近5年发表的与课程相关的原始科研英文文献。文献查找到以后要先经过任课教师的审阅, 符合要求后学生再去认真阅读制作PPT。在每门课程的最后, 每个同学都要在全体选修该课程的同学面前汇报自己阅读的这篇英文文献。通过这样的方式, 学生不仅实践了自己文献检索的能力、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同时也了解了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另外,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了解研究者的研究思路、试验是如何设计的、试验结果怎样分析解释的, 以及还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也使我们的课程兼顾到反映学科发展进步的一面。学生在宣讲论文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另外, 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提问也可以进一部检验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深度。在这种课程教学方式中,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接受者, 同时也是教学的参与者。

2.在实验教学中, 注重研究生实验技能的培养。目前在我们开设的实验类研究生课程中, 其理论教学部分, 我们重点介绍教师在过去实验中的操作细节、特别是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技巧和体会。因为这些内容无论在教科书上还是从互联网上都是很难找到的。面对那些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 通过增加学生操作的机会, 去吸引学生, 让他们在动手操作时间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电子显微镜技术”这门课的教学中, 实验课主要是针对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以及观察大分子物质的负染技术样品制备等实验内容。“电子显微镜技术”这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二, 因此这门课的特点就是学生实验操作和观摩实验多。

我们在这门课的理论课教学中也是围绕实验操作进行的, 理论课讲解包括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各种电子显微镜的特点及其在生物研究领域的应用、各种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制备流程和注意事项。在实践教学环节, 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完成样品的取样和固定、脱水、渗透和包埋, 进行玻璃刀的制备, 玻璃刀水槽的制作、载样品的铜网上面的方华膜的制作、样品头的修整、扫描电镜样品的粘台、超薄切片机的使用等。在教师的指导监督下, 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这些实验内容看起来都不难, 但真正到自己操作时, 学生就会发现要把实验做好其实很不容易。经过教师的指导和个人反复的练习操作, 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实验成果时都非常兴奋, 也提升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的兴趣。

当然做到这些必须有足够的实验经费和实验仪器设备的保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遇到一些需要专人管理操作的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观察时, 虽然不能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做, 但教师也会把整个实验操作流程演示给学生, 并回答学生针对各个实验环节提出问题。电子显微镜技术这门选修课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在课程结束后收到的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中都提到这门课程实用性非常强。另外, 在我们学校针对研究生还集中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大实验、生物化学大实验。因为大部分来自农业院校的研究生在本科阶段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些课程也同样受到研究生的广泛喜欢, 因为这些课程培养的实验技能在他们后期的论文实验中非常实用。

3.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改善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近年我们对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目的就督促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程考核环节就要体现出这种参与。原始英文文献的阅读宣讲成绩就包括在课程考核中, 不同的课程, 这部分的占比有所不同, 至少占30%。除此之外, 我们的课程考核还包括开卷考试成绩, 主要考核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看, 没有必要让学生死记这些内容, 只要学生具备寻找这些知识的能力, 在需要用时能找到这些知识即可。另外, 上课出勤情况、实验操作态度、实验操作能力等也是考核的内容。在我们开设的“电子显微镜技术课程”这门课的考核中, 实验操作部分占总成绩的50%。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 相对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的态度、实验操作的水平和能力。

4.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入学考试面试环节, 筛选合格的研究生。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研究生新生, 这些学生的专业基础、实验技能等方面也影响到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生招生环节特别是在由各录取院校组织的复试环节, 就是要通过多个环节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研究生的求学目的、学术水平及掌握的实验技能。目前多数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复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测试、面试 (回答教师的提问) 、实验操作等环节进一步考核通过初试标准的学生。但由于很多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很难录取到作为第一志愿报考的学生, 大部分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学生是调剂过来的。在这种情况下, 严把复试环节, 特别是规范各个复试环节, 包括在面试中应该对学生提出哪些问题, 实验技能测试怎样做等方面。通过这样的严格选拔, 才能把那些仅为混张研究生文凭、缺乏学术追求、实验技能较差的学生拒之门外, 才有可能选拔出更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面对这些优秀的学生, 提高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学的方面才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时也为研究生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地方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篇三

【关键词】地方课程;教学质量;方法

地方课程属于二级课程,涉及到一个地方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地方课程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体验,而且反映了地方本土文化特色,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直观性、生成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提高地方课程教学质量。

一、初中地方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教学目标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不少教师是围绕教材来制定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当成了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工具,这违背了新课改倡导的“用教材,而非教教材”的要求,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要思考怎样利用教材来实现教学目标。当前,初中地方课程教学还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对文本内涵的理解有偏差、照本宣科教学流程。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初二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中的《百年战争,志在千秋》这一课时,只是按照课本上的内容以此讲述了民主革命时期,浙江地区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历史人物,这位教师将每个历史人物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般地一语带过,没有详略、没有主次,没有突出重点。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没有记住先烈们的名字和事迹,也不知道学习这一课的意义何在,形成这种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位教师没有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导致教学活动松散随意。

2.活动开展缺乏指导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所以,我们学习知识,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活和生产实践,如果只有知识讲解,没有实践活动,或者只有活动,没有理论指导,都是不全面的。地方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某个地区的人、事、情,学习内容基本上是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学生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有的教师就抓住了地方课程教学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完全放手,只是告诉了学生活动主题,或准备了一些素材,导致部分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不知道如何合作、分工。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授《浙江人》中《见义勇为,托举生命希望》一课时,设计了让学生搜集浙江见义勇为事迹的活动,可是学生们找到的大部分是因见义勇为而牺牲或者受重伤的例子,搜集到的素材范围比较狭窄。这就是因为活动前,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指导,没有告诉他们“见义勇为”包括的范围,导致学生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来搜集活动素材。

3.教学内容停留在教材

当前,地方课程教学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即教师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活动,没有改革的意向和痕迹,甚至有些教师完全照搬教材内容,即便是教学顺序和过程也按照教材的编排来实施。虽然对教师来说,照本宣科可以节省很多备课时间,也不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创新,但是地方课程是根据某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开发的,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如《人·自然·社会》的每一课都设置了“信息源”“链接钮”等栏目,这表明,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了备课和教学的参考,不能把它当做唯一的教学依据,否则会削弱地方课程的特点和魅力。

二、提高初中地方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

1.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如果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就会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或者无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中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意见(试行稿)》中指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全面的发展。因此,初中地方课程教学的开展,需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有了目标,课堂教学就有了方向。当然,多元化的目标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制定“三维目标”,也不是“三管齐下”,而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有侧重地制定目标,如有的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训练,有的侧重于感情的渗透。

2.加强活动指导

地方课程作为一门具有实践性、地域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独立课程,除了必要的理论讲解,应当多开展实践活动,如可以采用问题探索、游戏活动体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来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兴趣、经验、能力、情感的综合提升。而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地方课程教学并不缺少活动,更多的是学生缺乏对活动理解和老师的组织、指导。比如,初二年级《人·自然·社会》中《民间文化瑰宝》一课,教材中有一个“浙江民间文化瑰宝研究报告会”的活动设计,学生可以搜集到很多民间文化资料,但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写活动过设计,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搜集到的资料中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方案,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渗透思想教育。以余杭民间舞蹈“乔司莲湘”为例,教师可以提问:乔司莲湘是如何起源的?为什么能够在当地得到传承?如何挖掘这门艺术的价值来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就如何保护民间文化遗产提几点建议,等等。这样的活动指导既让学生明确了活动要求,也使他们通过活动提高了认知,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3.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土资源

地方课程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但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地方课程是省级的,综合了某个省份的人文、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有限,不可能熟悉或了解地方课程教材中的每课的内容,为了发挥这门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教学和取材中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的资源,用学生熟悉的素材代替教材中内容,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传承、风土人情,认识家乡的发展现状,进而将他们的情感上升到对祖国、对民族、对社会的热爱与关心。

4.珍惜课堂生成

教育的艺术和技巧不在于能够预见教学活动中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地方课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生成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会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或者意外,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把握住课堂生成的机会,使不确定因素、意外变为课堂的点睛之笔,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用心聆听,及时捕捉“意外”,将其生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性。

5.完善评价方式

评价是对地方课程实现程度的判断,也是教师反思、完善和创新教学的依据,因此,提高地方课程教学质量,完善评价方式也是重要一环。有位教师上完一节初中地方课程后,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第二天上交作业本,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依据。评价固然不可缺少,但不是这种为了评价而让学生做作业,教师应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学生,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知识、个人兴趣特长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

三、结束语

当前,不少地区开设了地方课程,但是其开发和实施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反思,让地方课程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郑向春.提高地方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初探[J].语文天地,2014(10).

4.地方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篇四

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方法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工科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高职学生难以掌握和学好该门课程的知识.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就如何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体现高职教学特色的问题,从高职学生现状出发,探讨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作 者:张钰玲 ZHANG Yu-ling  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刊 名:企业科技与发展 英文刊名:ENTERPRI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G712 关键词:电路分析   教学   教学质量   措施  

5.地方课程教学总结 篇五

安红艳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工作总结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年期又过去。回顾这一年,在领导的关心、同事们的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在此,把这学期的工作稍作总结也为这一年的忙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由于地方课程教材没有参考书,老师们备课时经常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间的互助尤其重要。特别是同年级的老师更应相互切磋,互相交流。在这点上,大家做得很好,一个个学而不厌,潜心钻研,经常与组内的骨干教师交流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确实让人感动。

二、深刻反思,共同进步

具备一点反思能力,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地方课程的活动性、整合性、评价性的三条原则”以及“落实地方课程的多元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老师们认为,本课程可以不进行书面考试,但要加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相关教材可以设计多种形式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或反思。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记录、学生自己的自我报告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目的不是给学

永年生评分,而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进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本课程评价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倡导评价目标先行的原则,所以,需要教师在上课前,结合课程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分析与准备,设计评价形式及评价标准。

三、物化成果,不断完善

6.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篇六

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在全校进行安全、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古人的高风亮节;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艺术。教材会让你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安全教育:这本书详细介绍了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后,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就不会手忙脚乱、束手无策了。通过“真实再现”、“行动在线”、“拓展延伸”、“警示台”、“天天提醒”、“知识链接”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形式,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真正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环境教育:这本书从学生的实践生活出发,从周边的环境问题入手,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三、学情分析:

因我校是山区学校,学生在安全、环境方面的认识较少,对于传统文化方面的认知就更少了。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这些专业课程。

四、教学目标:

1、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2、中央领导对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3、通过感知传统文化感悟民族精神。在这门新的课程中,学生是主角,让学生阅读、大声诵读、翻译古文、诗歌欣赏„„等一系列活动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用心感悟。

五、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安全、环境保护、探索活动等方面地学习,能让学生意识到身边的事物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这是很重要的。

六、教学措施:

1、教师吃透教材,精心备课。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发挥学生自主性,增长才干。

3、注重学生实践观察为主,认识事物,认识现象,发现掌握运用规律。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活动方法。

5、启发兴趣,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探索和创造。

6、把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紧密地结合。

7、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时空。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小学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8、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强调从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9、强调学习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地方课程可与国家课程结合使用,相互渗透;也可单独开设。主要运用观察、信息收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总之,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安全、环境、传统文化的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自然美景看不够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灵武。

2、知道为了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质,必须做到的几方面。

3、了解灵武的历史。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都有哪些美丽的自然风光。教学过程:

一、介绍现有的水资源,引起学生的重视。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局世界第三位。但由于人口增长,建设占用,自然和人为破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最近几十年减少了一半,目前水资源也很危险。面对这越来越紧张的水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几年前,济南的泉水有很多的源头已经断水了。

二、讨论:你还去过灵武的哪些自然景点

1、学生讨论:师板书:长流水、高庙、枣博园、西湖。

2、思考:这都是我们家乡灵武的美景,你想用什么方式来保持它的洁净、美丽、永远年轻呢? 生讨论:

(1)可以组成一支护卫小分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收拾一些垃圾。(2)多植树,种草,种花,使他们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四、联系实际

1、面对如此美丽的自然美景,我们应该如何把家乡建设的更美丽呢?

2、学生各自讨论,也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讨论。

3、说说每个人不同的想法、打算。

五、小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共建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六、实践活动。

1、开展一次家乡美景图片展的活动。把自己的美好的遐想,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描绘出来。

2、组织学生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劝阻你周围的人不要随手丢弃一次性塑料制品。

3、以“家乡的变化”为题目,写一次写作。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丰富的资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地球上都有哪些自然资源。

2、懂得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3、做保护资源的小宣传员。

二、教学重点:

懂得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都需要哪些资源吗?

(二)学习新课:

1、你发现同学浪费水,浪费电你会怎么做呢?

校园节能督察队的作用可真大啊。每天发现浪费水,浪费电的现象都及时制止。同学们也懂得了节约的重要性。2、3、4、学生自己读课文

思考:我们身边都有哪些资源?并说说对这些资源的了解。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

三、课堂小结

我们灵武的自然资源这么丰富,我们要好好保护,做好保护资源的小宣传员。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我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1、2、3、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 懂得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懂得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乡很美,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家乡的美丽。

1、分小组讨论我们的家乡美在哪些地方?

学生交流:丰收的田野美,一幢幢的高楼大厦雄伟壮观,小桥流水美,丰收的果园美,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更美。

2、3、说说环境保护的作用 美文欣赏: 学生自读,抽生在班上读。

三、课堂小结:

我们的家乡这么美,我们能不爱我们的家乡吗?能不保护我们的家乡吗?

地方课程——环境教育

小草的微笑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小草是人类的朋友。

2、了解小草的作用。

3、学习小草不屈服的精神。

4、做个爱护小草的使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懂得小草是人类的朋友。

2、了解小草的作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喜欢小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草的文章。

1、指名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能看见小草。

2、学生交流。

3、小组交流有关小草的作用。

4、师生共同总结:

小草能使空气清新。

小草能放沙尘暴。

小草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小草还能美化环境。

是的小草的作用可真大啊。

5、学生在小组交流你生活周围草坪的情况。

6、我们知道了小草的作用这么大,小草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草呢?小组讨论。

7、师生总结:要做个保护小草的小使者。

三、课堂小结:

7.地方课程教学质量分析 篇七

一、精品课程的内涵理解

所谓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简言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此基础上,对精品课程内涵的理解注重两方面:

1. 精品课程贵在“精”

精品课程建设贵在“精”字。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精品课程是逐级择优评出的。各级精品课程应成为所有课程建设的楷模,带动其他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整体提高。“精”是指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精致的教育内容、精湛的教学艺术、现代的教育技术和显著的教学效果。清华大学袁驷教授说:“精品是一种意识,精品是一种精神,精品是一种追求,精品是一种境界———精益求精的境界。”

2. 精品课程重在“用”

精品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最终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根据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要求,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应及时上传到媒体上,成为更多人能够共享的资源。只有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成果的网上公开传播,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才能使更多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精品课程重在“用”,强调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重“建设”轻“应用”

一些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中存在“重建轻用”的现象。一方面,注重精品课程的申报过程和申报数量,花费大量的精力做申报工作。精品课程一旦获得立项,就缺乏相应的后续建设,停滞不前,不注重课程内涵的进一步提升。课程负责人没有推动课程的后续建设,学校也缺乏后续建设的长效机制,导致精品课程应有功能的缺失。另一方面,重视课程网站的前期申报建设,忽视课程网站的管理和教学资源的及时更新,致使精品课程网站内容过时,课程对学生学习支持力度不大,缺乏师生互动和交流,课程网站使用效率低,如同摆设。现实中,由于受网络技术和知识产权问题的制约,精品课程应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2. 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

很多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存在着“为评而建”的现象。虽然多数高校都制定了精品课程管理制度,但精品课程建设没有统一的、长远的规划,缺乏规范的、系统的管理,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仅仅把精品课程建设当成一项简单的项目申报。由于对精品课程的建设、开发、共享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统筹管理,造成了许多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出现了无序化建设和重复性建设。

3. 资源共享意识薄弱,教学资源成为“信息孤岛”

目前很多高校校内的各门精品课程大多是单独建立课程网站,开发的课件资源自成体系,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检索和有效的交流和共享,造成大量重复性开发工作,许多资源成为离散的、独立的“信息孤岛”,从而闲置浪费。同时,很多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资源分类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缺乏系统性和兼容性,缺乏统一的管理统筹和服务支持等问题。尤其对很多地方高校而言,一方面为了精品课程评审而进行的网站建设造成了大量教学资源在网上的闲置,而另一方面引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却无相应的直接可用的教学资源而成为“无米之炊”。

4. 缺少共享平台和技术支撑

许多高校的各级精品课程网站都是自己学校的服务器支持,缺少统一的共享平台和技术支撑。造成一些网站速度快、一些速度慢甚至出现死链接等现象。对课程网站而言,有些是静态网站,没有交互学习模块,即使有些网站采取动态网站的技术制作,但由于教师的原因,交互方式利用率低,交互平台形同虚设,并有大量的垃圾留言,论坛里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个月无人回答等现象,这对于其他没有精品课程的学校师生来说是根本享受不到真正的优质教学资源。

5. 重硬件模仿、轻特色建设

精品课程重在“精品”,而其核心要素之一在于具有鲜明的特色。可是目前有些高校的精品课程却往往并不具备这一“特质”,无论是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方面,还是在课程教学改革及建设成果等方面,均不能体现其特色。

三、地方高校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实践探索

广西民族大学坚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本科精品课程经过7年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2011年9月,广西民族大学已建成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60门校级精品课程。基本经验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狠抓特色研究

课程特色是指反映某学科专业在长期办学和课程建设中积淀而成的独特风格。特别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在课程资源不丰富的情况下,要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要彰显课程特色,最主要的在于挖掘和利用资源优势,尤其是要善于注意扬长避短,整合和利用那些具有独特性的资源。精品课程建设充分运用“特色”发展战略,不仅可以为自己获得巨大的成功与声誉,带来丰厚的办学资源,而且对其他院校起到良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例如,广西民族大学的国家精品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发挥地缘优势,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编教材以及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该课程在全国高校率先根据中央“12条”改革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引入建导理念和网络技术进行实践性教学和研究性教学,充满着创新的气息和特质;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课内课外兼容、网上网下联通的“课程自驭舟”活动,乐在独立思考里、爱在协作探索中,建导出大量的自我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作品。对全国同类课程教学改革,乃至“两课”改革具有示范推广意义。正是因为该课程特色研究突出,并且充分发挥了课程资源的共享,学生真实的通过网络与任课教师开展广泛的互动,才从众多的课程竞争中脱颖而出,在2007年成为唯一一所由地方民族院校获得的思想政治类国家精品课程。因此,地方高校要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特色,这不仅由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更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本质要求。

2. 重视教学研究

从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来看,其中“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与“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四项所占的分数都大于或等于8分,明显的高于其他二级指标,这表明这是国家精品课程考核和评价的重点,从而也提示着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其中教学研究的内容涉及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材建设及教学管理等,是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科研水平有明确的规定,对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开展的学术活动有量化标准,但对教学研究水平的考察还不够,教师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应服务于教学。地方高校要推出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必须倡导、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反思学科和教学问题,提升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分析能力。广西民族大学的具体做法:一是建立教学激励制度,对教学研究加大奖励力度,保障优秀教学成果能获得较高的受益,确保教师从事教学能够获得较好的待遇。例如,2009年新制定《广西民族大学教学奖励办法》和《广西民族大学教学奖励分级认定细则》两份文件,旨在加大对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激励奖励,其中明确了对教学研究的奖励。二是鼓励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把精品课程建设当作教学研究项目进行建设。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国家精品课程《档案管理学》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著,其中的成功经验在于:首先,在教学理论上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积极申报各级教改项目。共主持和承担各级教改、教研课题14项,编写教改、教研论著1部,发表教改、教研论文16篇。其次,在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课程组教师共发表有关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0余篇发表在档案专业核心期刊、近10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档案学》转载。

3. 科学动态管理,全程监控

学校通过协议管理、完善监督、加强交流、中期考核、滚动支持和结题验收等方式,推动精品课程建设,长抓不懈,确保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效。广西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十分重视过程管理,学校制定有精品课程的中期检查和验收评估标准,严格组织验收评估,建立科学、有效的精品课程评估机制,将立项评估、中期检查、验收评估衔接起来。在评估中,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对精品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对立项的精品课程,学校进行跟踪评估,学校组织督导小组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以及时了解和掌握课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广西民族大学精品课程中期检查及评估验收工作采取自查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负责人要从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管理与教学效果、优势与特色等方面形成自评报告,并将相关成果做成附录,学校再根据自查情况,组织专家组通过查阅材料和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查和评估验收。在严格的评估机制下,许多立项的精品课程经过第一阶段建设后,只有验收达到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才能接受进一步的资助。并且对于建设效果良好的课程,学校还将会加大投入的力度。对不按学校要求进行建设的课程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合格的课程,将终止其经费使用。

摘要:如何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质量工程一期工程的重大举措,“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投入进行教学工程建设。本文针对“十一五”期间质量工程项目之精品课程建设情况,结合广西民族大学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对精品课程建设在地方院校如何进行特色建设以及如何真正应用于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探讨。以期对地方高校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袁驷.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J].中国大学教学,2004,(7):9.

[2]柳礼泉.论精品课程的特征[J].高等教育研究,2009,(3):85

[3]周淑舫,何阅雄.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引领构筑质量保障平台[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4]唐金鑫.地方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8).

[5]盛正发.质量工程实施中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5).

8.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篇八

【摘 要】 目的: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结果: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我校部分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课程中开展了评价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科学的评价工作可改善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分析化学;教学质量评价;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9-0176-03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以及结构等多种信息的测定技术和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是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和实验技能,准确树立“量”的概念,正确进行计算,还有利于培养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笔者结合分析化学课堂教学,审视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不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和途径。并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我校2009~2010级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分析化学课程中开展了评价活动,旨在改善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实际操作中的两个主要因素。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但我国目前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由教师决定一切,学生仅是跟随教师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与此同时,高校主体教育问题逐渐凸显,教学交往、师生关系等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向进一步促进人们对教学质量的关注。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实践似乎总是滞后于教学理论的发展。教育教学评价观和教育教学评价实践的发展滞后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监测教学质量,还能够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更科学、更主动地学习,为课程和教学改革提供强大支持,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常用的做法是定期的教学督导组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抽查。定期的教学质量检查通常是由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通常是定期按计划对全校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抽查。但这样的质量评价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①一门课程一个学期一般只能听课一次,是否能代表这门课程的整体质量;②督导组教师不能覆盖所有专业课程,因此能否评价所有不同课程教学质量;③督导组的评价是否有偏差,会不会影响评价结果等。由于存在上述的问题,最终的评价结果往往很难反映真实的课程教学质量水平,从而导致这种评价更大程度上成为了一种形式而不能受到多数教师的重视,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2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质量课堂评价的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之前,先要了解什么是高校课堂教学。高校课堂教学是以班级授课为表现形式,以培养和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由相对固定教师和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有两个基本特征:时间上特指上课这一特定时间段内;空间上特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室中开展的教学活动。因此,“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即衡量高校课堂教学价值,衡量课堂教学活动满足课堂教学价值主体需要的程度。”[1]

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直接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和教学效果的体现者。他们能自始至终地经历和观察一门课程的教学全过程,是教学工作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教学的优缺点感受最深。因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最有发言权。另外,教学是面向学生的,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配合,教学才能成功。因此学生评价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而且学生评价人数多,有利于解决因价值观或认识水平不同所带来的评价者结论之间一致性系数相对低下的问题。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选择了2009~2010级中药学类专业的分析化学课程为评价对象,确定了评价的目的,然后设计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此设计评价问卷(见表1)发放给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收集学生评价的原始数据并进行处理,最后得到并整理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

本次评价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09~2010级共10个班为抽样对象;本次抽查的前提是以班为单位,对每个班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发出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75份,有效问卷数量427份;调查问卷回收后,所有调查结果录入电脑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及Excel(2007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你对分析化学还有哪些建议?

3 结果分析

使用统计方法为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的相关分析结果可知:①性别变量只有男、女两个,pearson相关性系数仅为0.024,由此说明成绩与性别无相关性。最终结果表明总体教学质量水平的评价并不受学生性别的影响。因此性别的不同并不对结果有显著性的影响。②2009~2010级有两个中药类专业,分别为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因此年级变量以及专业变量亦分别有两个。从表格数据来看,成绩与年级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123,而成绩与专业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为0.318。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不同年级差异不大,表明总体教学质量水平的评价受学生专业的影响是有统计学意义的,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比较时,必须考虑这种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药学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生入学成绩有差异。③教师职称及教龄的影响。本教研室一共有5位不同职称教师讲授《分析化学》课程,表格数据发现,教师的职称以及教龄对教学评价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其pearson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473和0.608。职称以及教龄与成绩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教齡越大、职称越高,得分越高,该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同[2]。

通过对本次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笔者得到几点结论:①学生性别差异不会对评价结果产生显著性影响。②不同专业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建议分组进行评价。③不同年级对结果没有显著影响。④教师职称及教龄对结果影响较大。

4 讨论

由于课堂教学是十分复杂且特殊的学习过程,因此评价工作也应该是十分复杂的。比如对一节课的评价,学生性别是否有影响?不同专业的学生是否评价会不同?因此应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综合考察。其次评价的因素也可以是模糊的,很难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因此,如何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令人信服,是笔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成绩与教龄、职称、专业相关,而与性别和年级无关;教龄和职称与成绩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职称越高,得分越高;专业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这或许是由于职称较高的教师及年长教师的教学工作时间长,教学经验较丰富,所以教学评价成绩较好。而新引进的高学历年轻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引起学生兴趣并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还显不足,影响了教学评价的成绩。针对这一现象,应有针对性的积极采取集体备课,并多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多开展教学技能比赛,使各级教师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帮助教师迅速成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该将学生推到学习的中心,将教学中心放到学生身上,在授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意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的改变,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满足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需求。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反馈,对2011级中药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上两届学生的学生成绩、学习结果相比较,课堂教学效果有明显改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成绩都有显著提高。表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可以改善课堂教学,并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家成.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4,3.

[2]曾志嵘,俞守义,周增桓. 医科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偏向对教学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28(22):2293-2294.

9.小学地方课程教学反思 篇九

徐涛

自接教了地方学科以来,我就暗下决心要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地方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锻炼学生的实践与操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享受合作学习与成功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素养。而这些我以前做得确实不够,现在我要脚踏实地的做足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地方课程可以说是一门综合学科,每个年级都有六、七本教材,知识面广。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准备好每节所需的教材,学习内容的不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充分的准备,一堂课下来,我感到课堂纪律比以前明显地好转了,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也比以前积极了,有秩序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乱叫乱嚷,一盘散沙了。尽管没有完成预计的教学任务,但我觉得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尤其是一些后进生也鼓足勇气参与探究,这让我感到欣慰。同时我也感到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合作意识不强烈;有的同学不善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有的同学汇报声音太小,表达的意思不明确;实验结束时有的同学还沉浸其中,没有倾听他人的汇报„„其实这些都说明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地方学习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长期的不懈努力。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我希望这门学科成为新课改的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后要坚持不懈地搞下去,为培养具有良好素养的学生,为锻炼自身能力和提高业务水平而努力奋斗。

地方课教学反思

徐涛

反思一:在备每节课之前应该想的问题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首先就应该想到采取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才能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反思二:充分开发和利用书本以外的教学资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地方课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要用到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网络可以给我们提供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些资源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报刊、课外书籍也能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平时上课时,我不但让学生从课外书、报纸杂志中收集资料,我自己也经常从这些“资源库”中搜寻与教学有关的资料。例如,在《能源的选择和利用》这节课中,我就用到了从刊物中收集到的资料——《会发电的背包》。在《功在发明与创新》这节课中,我就用到了从课外书中收集到的资料——《冰造输油管》,并且把这个故事用在了导入这一教学环节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地方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专经常到图书馆的综合阅览室去阅读报纸和杂志,从中获取了很多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反思三:如何使用教材。教材是学校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育人载体。我们高兴地看到,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活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可操作性很强,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教材编写的越来越好了,但在执教过程中,如果我们毫无创意可言,仍然在“教教科书”,那就背离了课改精神,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教材的学习资源是有限的,而教师以此创造出的资源却可以是无限的。作为教材的使用者,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有创意的设计师呢?

在新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的组织、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改组,使教材为我所用。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亲身实践,用创造性思维设计一个美观实用的垃圾箱.让学生感受一下发明创造所带来的乐趣,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学生的想象太丰富了,设计的垃圾箱都非常有创意,例如考虑到造型、清理、垃圾分类等问题,甚至考虑到用太阳能开关垃圾箱盖等问题。

从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就看我们怎么去开发,如果我们还留恋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局限于教材内容,就教材讲教材,每天都照本宣科,一点创意都没有,那么学生的潜力就不会得到充分的开发。

我们常听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句话,试想想,如果我们教师连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这种意识都没有,还坚持教材有啥就讲啥,那还怎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呢?教地方课以来,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地方课,并且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的话,教师必须要成为教材的“再造者”,而非教材的盲从者。

反思四:导入新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

上一篇:博爱青春策划书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