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报告

2024-10-14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报告(共9篇)

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报告 篇一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

摘要: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将知识具体化,并且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因此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目的与收获,以及途径与意义。了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倾向与特点,反映出实践活动中的一些问题,也相应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目的 途径 意义

系: 国际关系学院 专业:英语专业 年级:2011级 班:5班

姓名:赵腾 学号:姓名:史迎文 学号:姓名: 葛月华 学号:姓名: 胡文阁 学号:姓名: 罗小芳 学号:姓名: 李奇异 学号:20201102070056 20201102070064 20201102070067 20201102070077 20201102070082 20201102070150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原由

众所周知,现在大学生面临的就压问题越来越严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随之而来的竞争也非常严峻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时代赋予人才新的定义——不仅能够驾驭新科技、具有创新意识,更需要有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社会实践经验者优先。而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此外,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以实践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是高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现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技能、养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和人生观的活动过程。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因而已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为了充分了解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现状,整合大学生们所反馈的信息,以便高校和学生自身更好的认识社会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予以改进。我们开展了此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二、(一)具体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目的,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四川外国语大学7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对各个年级、各个学院的学生进行调查,从而了解了他们对大学生实践最为关心的问题。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7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70份,收回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约70 %。

经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高等院校大学生都参加过社会实践1~3次,74%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很有必要,40%的大学生愿意投入两周之内的时间参加实践活动,32%的大学生愿意投入一个月以上的时间,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应安排在周末和寒暑假等任意闲暇时间,70%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的方式了解社会实践的信息,62%的人通过传单、海报和老师同学介绍,40%靠学校通知,74%的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最感兴趣,其次是生产劳动及社会服务和创业尝试,72%的大学生最想去事业单位参加社会实践,50%的人最愿意在政府机关部门,36%的学生基层单位和工厂企业,84%的学生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内容,64%的人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大多数人最想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广交朋友,其次64%的人最想积累经验,56%的人想增强工作能力,绝大多数(90%)把积累经验、为就业做准备作为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其次是关注、了解社会现实和学有所用、锻炼自我,70%的人认为参加社会实践的困难在于寻找实践机会,52%的学生认为与学习产生冲突是参加实践活动的困难之处,54%的人认为现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意义不大、成了廉价劳动力的问题,其次是时间短,无法真正进入角色和项目空翻,太过形式化以及实践中缺乏应有的指导,在课题感兴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80%)认为时间问题会让他们想要放弃社会实践,60%认为客观环境因素和学习压力会让他们想放弃社会实践。

(二)调查问题分析

1、动机与认知

实践动机与对实践的认知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先导地位,是否具有端正的动机与明确的认知对整个实践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所以我们在问卷调查的设计上首先调查的便是对参加社会实践的态度与看法,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认为参加社会实践是很有必要的,并且身体力行,或多或少的进行了某些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次数依照大学生年级的升高而增加,而对于实践动机来看,积累经验、为就业做准备和关注、了解社会现实、学有所用、锻炼自我作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思量,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旨在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3、4、11题的设计就是对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知与态度的考量。2具体实践情况

第 5、6 题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从结果中看,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周末寒暑假等空闲时间时间做社会实践,而且愿意投入较长时间,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兴趣高涨,十分乐意响应社会需求。8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参加志愿活动,这体现了我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的同时,当代大学生人不忘体验人间疾苦的成熟心态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品质。7题说明了现实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兴盛发展,多媒体等传媒捷径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更为便利的了解社会实践具体信息的途径。

9、10 题的设计理念在于对大学生就业去向的探索,大部分学生想要从事事业单位而且喜欢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创业和事业十分期待,雄心勃勃,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荣誉称号。

3困难与需求

第13、14、15题的设计着重调查目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困难与问题,结果表明:寻找实践活动机会和与学习冲突成为了主要困难,而且多半数人认为参加的实践活动意义不大,成了廉价的劳动力,时间短无法进入角色。缺乏应有的指导,由此,揭露了当前的现状:社会上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具体项目不够专业,不够用心,而且在时间的安排上也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例如:时间和距离无法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二)具体的访谈分析如下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的访谈,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是非常认可社会实践的,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能过获得实践的机会少,途径少,骗子多(尤其是有些中介机构)。所以也导致那些想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畏惧社会实践,不敢轻易涉入其中。

三:经过调查及访谈研究我组总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社会实践利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校园毕竟不是完全的社会化,实践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大学生们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象,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从实践中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所从事的工作,一方面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另一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综合能力往往是一个学生在社会交往,社会适应多方面能力的体现,在与社会的交流中,已有的能力得到锻炼,亟需提高的能力使大学生对自己缺陷有所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为社会需求做好准备。

2、社会实践是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与个性塑造与检验的良好方式。

高中时代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们的视野局限于纯粹的知识中,告别高中时代,大学的自由度提高很多,特别是思想的自由度,价值观通常在这个时期形成,很多学生的思想仍旧停留在高中阶段,思维模式的转变,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自我判断的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从而主动积极的吸收利于自身发展的思想方法,由于文化思想的多元并流,社会的不良风气对学生也有影响,这就考验他们的判断力与决策力,种种不同方式的实践从许多不同方面检验学生的价值观,对其价值观的形成修复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3、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认识人生意义大有裨益。

这同时也是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要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有文化有纪律,社会实践正式这些优良精神品质的试验方式,学生可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对学生的价值追求,政治文化信仰都将有影响。

4、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在于能够推进其职业生涯的建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奏。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然而,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才,必须深化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当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只是急于找到一份工作,而对于生涯发展意识、生涯决策能力、自我价值认知、职业定位等却一无所知,导致了不少“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出现。这与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初衷更是相去甚远。要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就有必要以社会实践为

方法入手,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进程,以“规划”促“合格”。首先,通过行进中的社会实践,大学生个体可以逐步建立与发展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自我),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选择与生活方式,实现个体的生涯发展目标。至此,大学教育便成为实时调整以满足社会市场需要的一种“液态”教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前社会需求与高校在在教学理论、专业和课程结构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常与现实脱节的局面,促进高校办学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人生规划中的关键是合理职业定位。定位准确,才能使规划实用有效,否则,规划制订得再好也无法变成现实。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将在以活生生的职业情境中,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规划人生;认知自身的能力、能力倾向、兴趣、兴趣、个性等,以及明晰个人的职业价值,利于未来将个人追求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进行合理定位。途径方式

1、从实践客体的商业性和实践主体的个人倾向出发,可以把其分为有偿性与无偿性。这也是主要的区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有偿性包括商品促销,家教,翻译员,家政员,商业贸易,校园代理人,文化演出,打杂工,文化宣传员,广告张贴发布等等;无偿性包括义务工作者,志愿者,社区义务劳动者等等。大学生的个人倾向不同,对实践客体的选择也不同,学生们普遍希望获得报酬,对自己的生活也是一种补充,对于义工来讲,体验不同,意义自然不同,学生们从中获取的不是物质金钱上的鼓励,没有功利性,完全是自愿,精神上得到的影响会更大些。下面针对上述的几种方式加以阐述。

(1)打杂工是很多大学生暑假的主要生活方式。现在大学暑假一般都两个

月左右,这么长的时间找些零工做做既能锻炼自己,又能赚些学费钱,减轻父母压力,不失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社会实践方式。但是,这也是最危险的一种社会实践方式,因为很多大学生在急切找工作时,胡乱投简历,或者轻信招工人,往往是打了工但拿不到钱,或者是被骗报名费材料费等。更有甚者,陷入传销的陷阱,得不偿失。

(2)志愿者的实践活动是既辛苦又光荣的。他们既要做好自己,又要服务好别人。在取得圆满成功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数以万计大学生报名参加的奥运志愿者。在采访中,有大学生志愿者感言:“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经历!”我想,这些幸运的志愿者同样也称得上有了一次最宝贵的社会实践!作为志愿者的大学生,他们可以是公路上维护交通秩序的协管同志,可以是义务到农村、到西部边疆执教的人民教师,可以是到基层当村长的干部。这种实践方式,在我看来是伟大的,是有智慧、有志向、有勇气的青年大学生所青睐的。

(3)实习工作也是一种比较受大学生欢迎的实践方式。大学生经过学校的介绍信或者通过自身努力,找一些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通常采取无偿的方式,对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进行锻炼。大部分家长支持子女的此类实践活动。在家和学校一门心思学习,需要在社会上慢慢磨炼,锻炼他们意志的品质。

2、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似的职业是最优的,比如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旅游区做义务讲解员;法律专业的学生在社区做法律宣传,法律调解员,师范生最好是家教工作。

3、实践客体的多元化,也就是职业角色的多角度化,包括文化教育,经济,娱乐等领域的职业,能够培养大学生们在不同方面的兴趣,锻炼不

同的能力,比如做主持人与做家教是两种不同的形式,分别侧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与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也依学生们的兴趣所为。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自我完善、尽快成长的必由之路。离开了社会实践,就谈不上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更谈不上发明创造。那么面对新时期社会的转型,国家的教育方针也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总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学生自己来说是一次有益的对社会环境的积极适应,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初次测评,对以后的学习自身素质的养成都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的作用不容忽视,社会实践使学生们逐步走入职业化道路,感受到职业人士的行为生活习惯,社会发展,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大学生们自身素养的提高。因而社会实践很重要,实践方式的选择可以多样化,当今社会,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亟需,社会实践也是一种磨练自我的途径。

最后,希望通过我们小组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意义和途径方式”的调查报告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一个建议或指导的帮助作用。

附录:

[1]问卷调查表及问卷结果统计 [2]访谈提纲及访谈过程记录

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2

2.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声乐表演专业,合唱实践,音准,合作能力

一、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就业去向和社会需求

(一)对培养目标的介绍

据笔者了解,国内各音乐学院的声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同小异,其基本可概括为: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 机构从事表演、教学及研究工作。从培养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不仅仅要会表演,而且也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

(二)对教学现状的调查

我院的教学管理和要求与培养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如声乐系的专业课基本上采取一对一的授课形式,效果也很好。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虽然在本科低年级中开设了合唱必修课,但是一部分同学并不重视。经过对部分老师和同学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参加合唱实践持不赞成的态度。如受调查的刘同学认为参加合唱影响了他唱独唱的声音,并且大量占用了独唱的学习时间, 他对参加合唱的态度比较消极。对此笔者也曾经有过疑惑, 但是当我观看了国家合唱团的演出,听到了由一个个独唱演员所唱出的美妙和声后,我发现合唱与独唱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演唱形式,只要将二者关系处理恰当,其不仅不会互相冲突,反而还会相互促进。

(三)对就业去向的调查

根据调查近三年来我院声乐表演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现他们大多数去了学校、培训机构、部队,少数去了文艺团体。声乐表演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基本都进入各高校担任声乐教师了。在所有毕业生面对的工作中,合唱表演是大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工作内容。

二、合唱实践对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习的帮助

(一)合唱实践对学生的音准训练和听辨力有帮助

1.从单个音的音准和旋律中音程的音准来分析

在合唱中,特别细微地强调音准,倘若某个成员发出的一个音不准,就会导致整体音准出现偏离。在合唱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各音之间的倾向关系。根据音程的不同性质将旋律中的个别音进行偏高或偏低处理,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音乐的伸缩性与起伏性。正如合唱中音准和谐基本法:“大音程单面扩展;小音程单面收缩。增音程双面扩展; 减音程双面收缩。”[1]这也是独唱中旋律处理可以借鉴的。 例如大音程单向扩大指的是根音保持平稳,冠音做稍微的偏高处理。反过来,它告诫了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独唱中一定要做到大音程单向扩大。

2.从二部合唱的音准来分析

“旋律音准的处理原则也适用于二部合唱的纵向音准。 音准的主要矛盾有时会表现在纵的方面,有时又会表现在横的方面,但总的原则还是以横的音准为基础。平行四度、五度保持平稳、协调,保证音准没有偏移和音色的纯净。平行三度、六度或其他各种音程,既要考虑横的音准,同时也要根据所暗示的和弦性质与和声进行的倾向来处理。纵向大音程扩展,小音程收缩,纯音程平稳。”[2]在合唱中,体会独唱中所没有的纵向音程的扩张变化,可以使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独唱的横向旋律中更加准确地唱出相应的音高。

(二)合唱实践能提高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唱要求更多的是配合,需要一切听从指挥,对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要求较高。据笔者了解,目前,较多的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跟自己的导师学习,而同学之间的沟通方面就稍显不足。如果能够参加合唱实践,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就能在一个集体中相互交流和学习,博采众家之长,因而可以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学习。

三、结语

3.高中音乐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途径 篇三

关键词:高中; 音乐实践活动;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18-001

一、高中音乐实践活动的意义

1.能增强高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具有集体主义的奉献精神的人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对于个人影响的形式,开始在每个未来集体成员的心灵里培养一种重要的人类美德,即为他人创造幸福和欢乐感,追求道德美和渴望为他人做好事而表现出来的举止行为越多越好——这就是一个人正确地参加社会生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只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取长补短。音乐实践活动是音乐课的最好补充。如合唱团的排练、演出,乐队的排练、演出等各种形式的合作,在完成一部和谐美好的作品时给同学们一个心灵相融、友好合作的气氛。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作品,为欣赏美创造美创造条件,培养自觉地遵守和维护集体纪律和荣誉的好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美的认识中提高自己,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2.音乐实践活动是高中学生净化心灵、完善自我的必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观念,音乐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音乐实践活动是每一个高中生自我完善的有力手段。课外音乐活动实际上是将课堂上所学知识、技能付诸实践的行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可以巩固、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课外音乐活动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高中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途径

1.挖掘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展音乐活动

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仅仅靠学校音乐专业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为了能顺利地开展班际活动,每班可以挑选若干名文艺骨干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以合唱(奏)指挥和训练、简单的舞蹈编排为主,授课教师为本校在该方面有特长的音乐教师,也可以外聘校外有经验的文艺界人士,这样我们的部分学生就具备了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基本素质,然后让这些文艺骨干学生带动本班开展正常的音乐课外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习中的循序渐进和探索性原则,不要急于求成,多让学生体验、感悟和探求学习方法,合唱(奏)的层次要清晰、和谐、愉悦和优美。

2.利用学校的媒体资源,开展音乐活动

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充分利用学校的有线广播,有计划、有选择地播放优秀歌(乐)曲,让学生聆听,培养学生综合音乐感觉,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在早晨课间操时间,可以安排5分钟的“每周一歌”,内容除了音乐专业教师选播的一些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歌(乐)曲外,老师还可以发动全校的学生将自己听到的思想积极向上,并符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音乐推荐给大家,实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

3.有效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竞赛活动

要发挥课外音乐活动在育人上的巨大功效,就必须以丰富多彩的音乐竞赛活动形式为载体。此类活动基本上以班级为单位,具有教育对象广泛性、教育内容多向性、活动形式时代性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如:歌咏比赛、中学生艺术节等,以各种表演方式来展示高中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成果。

4.通过学校宣传阵地,向学生展示音乐

学校的宣传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窗口,通过校园橱窗、黑板报、图书馆、阅览室报刊、杂志、书籍,让学生能学到更多课堂里没有学到过的音乐知识,也能从音乐家的身上学到许多优良的品质。我们可以通过校园橱窗把学生文艺演出的节目剧照拿来展出,让学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也可以通过校园电视台展示每班音乐课外活动的成果。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满足与愉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我们还可以设立音乐投稿箱,欢迎学生投稿,只要是与音乐有关的简报、剪报,也可以是照片,或者是自制的音乐小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展示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做到资源共享。

5.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活动氛围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讲座、音乐会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创建校艺术团、舞蹈队、合唱团、乐队等学生社团,让学生多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活动。正是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形式,才能营造出良好的音乐氛围,从而不仅使学生的心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调整,也为高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开辟了新天地。

总之,中学音乐课外活动是音乐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寓教于乐、丰富校园文化、创建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喜欢音乐,毕竟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喜爱音乐的人,而不是音乐家的人。

4.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报告 篇四

小伙伴们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后一般都要写心得体会,很多人不知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要怎么写,接下来个人简历小编就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好处!

关键词: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好处

1、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大学生打开一扇窗口。

2、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但这些理论知识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

4、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社会实践活动没有课堂教学太多的束缚和校园生活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兴趣高涨,思维也空前的活跃起来,往往会产生一些创造性火花,在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5、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之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6、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社会实践活动现场是考验大学生修养品性的好环境。在实践的困难和危险面前,要求大学生们具有一定的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质。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性,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作风,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看到这里,大家知道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好处有哪些了吧~怎么样,你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写好了吗~

5.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报告 篇五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关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当代大学生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很丰

富也很广泛,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时间能

力,社会实践,顺理成章的成为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对于社会实践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认为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却没有多少

同学能真正把这件简单的事情做好。社会实践,不仅仅是暑期的一项娱乐活动,更主要的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决定了你能否在社会实践中获

得收获,就此,针对于大学生各个年级的学生做了题为“关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

践的活动调查”的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各有异同。

首先,大一年级的学生们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还是比较无所谓的,反正刚刚

进入大学还不是很久,以后慢慢学还来得及,总体来看,大一年级的学生对待社

会实践的态度有点怠慢,还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也是大学里没有明文规定的必修

课程。其次,大二年级的学生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比较积极,会主动去找一些实

习单位实习,或者是通过做暑期工来完成自己的社会实践,尽管暑期社会实践是

学校安排给学生们的任务,没有强制要求一定要去做,有很多同学对自己较为负

责人,社会实践工作的很认真,也为自己的暑期实践做了详细的总结,为以后的工作做了一份小小的积累。毕竟还有一部分大二的学生会选择投机取巧,认为学

校很无聊,安排一些没有用的事情,又没有具体安排到哪里去实践,因此他们利

用这个为借口推脱没有地方去进行实践,事实上,学校没有安排具体的社会实践

地点、内容以及方式都是为了给同学们增加主动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同学们多积

累社会经验。第三,大三年级的学生对待社会实践态度非常乐观,对于大学生活

已经一半多的大三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难得的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只要有可以

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就不会轻易错过,面对一年后自己将走出校园,面临找工

作的问题时,不禁感慨时间的短暂。最后就是大四学生关于社会实践的看法,有的即将毕业的学生在找工作时遭到失败后,后悔当初只顾着学习理论知识,没有

注重社会实践,更有甚者不仅理论知识没学好又缺乏社会实践,感觉就是如履薄冰,雪上加霜,悔之晚矣。

我们也是在校的大学生,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但也不应太盲目,应该选择合适的工作以发挥社会实践最大的优点,还要注意社会实践的一些要求

与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历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

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

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

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是:(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4)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5)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适合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很多,比如说:理论演讲、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勤工俭学、挂职锻炼、预就业实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等等很多。只要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社会实践都是值得做的,知识不怕多学习,经验不怕多积累。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双面性,社会实践也不例外,社会实践也有利弊。社会实践,往往都是利用同学们的假期实践,尽管占用了同学们休闲娱乐的时间,但却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学的很多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积累了经验,经验不是把书看透、读懂就能学的来的,要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之后才能体会的到经验的重要性;社会实践,也有它的弊端,有些社会实践活动既浪费时间又学不到东西,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寻找一个有用的社会实践。总体来看,社会实践的利大于弊,毕竟我们还是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的我们需要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6.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报告 篇六

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同学自愿组织的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群众团体,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生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它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更注重实践与能力,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互相教育的良好形式

一、调查目的: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现状进行调研,了解社团运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社团更好地发展与合作,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贡献。

二、调查方法:

1、时间:211年8月28日至9月3日,2、地点:河南科技大学新校区

3、对象:校园里随机选取的学生。

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共发问卷80其中有效问卷为75。

设置问题如下:

1.你参加了哪些社团?

2.你参加的社团一年的会费是多少?

3.你的社团举行过几次活动,在哪里?你参加了几次?

4.你是如何得到举行活动的消息的?

5.你若有不清楚或不会的问题有无人指导?

6.该社团有没有向你许诺过什么?

7.你对你们交的会费的去向了解吗?

8.知不知道该社团的负责人是谁?

9.你对该社团有什么意见?

10.若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不会还加入社团,参加哪个社团?会告诉你的学弟学妹们加入哪个社团,还是告诉他们别入社团?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社团参与情况分析  对于参加社团约81%的同学选择1-2个,约19%的同学参加了2个以上的社团,约79%的同学了解自己参加的社团,明白所参加社团的目的和意义,具有明确性。但21%的同学表示对所参加的社团了解一般甚至是不了解,变现了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盲目性。72%的同学对目前校园内社团活动情况表示满意,约有9%的同学表示不满意。大部分同学更倾向于参加文化娱乐性、社会实践性和志愿服务性的社团。相反,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和体育竞技类的则备受冷落。

二、社团经费问题

充足的资金是社团得以正常运转的重要动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社团的活动资金主要来自新学年所收的会费。还有部分来自于学校拨款,向校外企业拉赞助以及举行比赛活动时对参赛者临时收取的费用。调查中我们得知:有6

3%的会员并不了解会费的去向。而大部分会员由于不了解自己所交会费的去向,产生了对社团的不满心态。但是作为社员应转变思想,从一个大的方面来考虑社团,第一,不应只从实惠方面考虑;第二,忘了无形资产的收获。在社团中,同学们能学到很多知识、技能,交到许多朋友,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由于社团与会员缺少沟通,会员对社团开支状况的不了解,社团又没能采取很好的方式向会员解释,让他们知道其中的原委,因此社团与会员之间的沟通也就变成了社团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团的活动问题

会员加入社团,交纳会费是希望能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那么我校各社团会员参加活动情况如何呢?从调查中我们知道会员人均参加活动次数不到两次。而据调查各社团从上学期到现在共组织活动287次,平均每个社团举行活动11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据分析,我们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 通知不到位,很多会员根本不知道社团举行了活动。

二 活动形式不符合他们参加该社团的初衷。广大学生满怀激情加入社团,是想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但是社团活动根本不能实现这些,没有让他们得到做会员的实惠。例如乒乓球协会一学期组织了40次活动。但调查后有36.6%的人不知道举行了活动,40%的人知道举行了10次,10%的人知道举行过2次。这使会员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打击,反映出我校社团制度还不够完善。社团与会员之间的沟通还不够深入。

四、社团与会员间的沟通问题

从76%的人不愿再加入社团,49.3%的人有意见可以看出一个问题:社团与会员之间缺少沟通。

办社团的目的是为让社团成员有一个充实的大学环境,多一个交流的机会。然而,我们经过调查得知有80%的人连社团的负责人是谁都不知道。一个会员连自己社团负责人都不知道又何谈交流。在我们口头调查的一些会员中,有些人反映,入团大半年了,到现在连会员证都没拿到,想找社团的要,可又不知道找谁;还有人反映,会员对社团的建议都是社团应当收集、思考解决的。对一些组织人员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向广大会员征求解决办法。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各社团少则几十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再大的问题分到每个人身上,也变成了小问题

四、思考与建议

1.应该对社团有一定的了解。社团是大学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是大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社团一般来说从层次上分为校级社团和院级社团两大类,从社团性质可以分为政治类、文体类社团、科技类社团等。学校一般设有专门的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或学生社团指导委员会,制定有《社团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的成立、发展、活动组织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

2.大学生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适当调整自己选择的社团。大学生专业不一样,每学期安排的课程也不一样,大学期间应根据不同阶段课余时间的宽松程度,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调节自己的学习,充实自己的生活。如果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加入的社团不适合自己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团活动对自己在某个社团方面的水平已经比较满意以后,可以选择退

出再申请加入别的社团

3.加入大学生社团应积极慎重。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特长、爱好,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应当积极参加,但是参加社团不应该随意,特别是对于新入校的大学生,最好是对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各方面进行一次理性的分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再根据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和新生入校后的学习、生活的适应状况,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申请加入,切忌盲目选择,建议大一新生选择两类社团加入,一类是自己比较擅长、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特长的社团,另一类是自己比较薄弱、有待学习、培训加强的社团。

4、有效利用社团资源,加强社团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与监督,使社团活动更有序地开展。社团在保证活动性质积极向上、服务同学的前提下可以充分联络学校周围的商家,争取资金赞助。目前虽然各个社团都在上一级管理组织的要求下制定有自己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但是具体施行的力度不够,应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虽然社团成立和活动以自愿为基础,但社团的性质和活动的影响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而社团外部管理体系在监督社团发展方向上负有重要责任,必须保证社团活动积极向上,有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从培养社员能力角度出发,组织更多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社员有效参与。社团活动要切实从社员的兴趣出发,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大学生群体对于知识和新鲜事物的需求十分强烈,增加活动的知识性可以满足更多大学生的求知愿望。其次,增强活动的竞技性。竞技型活动有利于社员提高能力、发展兴趣,能更大程度地调动社员的积极性。而且竞技类活动可观赏性强,可以吸引更多本社团以外的成员,对于增强社团知名度、壮大社团规模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第三,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创新,提高活动的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使社员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团。

7.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调查报告 篇七

1.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半个世纪以来, 我国当代教育从偏重“双基” (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 到强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再到“发展和强化非智力因素, 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 直至发展到现今的“培养素质教育”, 通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在前三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它不仅把前三个任务都包含在其中, 还增加了新的内容, 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是确保教育改革取得成效的必然选择。

2.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的全面进步, 使人们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认识, 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高校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基本技能外, 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 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来, 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从而导致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学生的知识面过窄等种种弊端。大学文科学生往往缺乏对理工科的了解, 对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认识非常模糊;理工科学生往往缺乏对文学、历史的基本了解和掌握, 对美学、心理学等知之甚少。而在教学过程中, 知识结构陈旧, 教学内容和方式过时、僵化, 认为教师只要有效地传授了书本知识, 学生有效地掌握了书本知识, 教育质量就有了保证, 教学双方过分关注考试成绩, 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出现。

3. 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的要求。

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处于一个嬗变过程中, 对大学生加强素质教育, 特别是在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 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社会实践锻炼, 从而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人格的升华、思想境界的提高、精神的振奋、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等, 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 把学校特色教育当成是素质教育, 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

学校把素质教育看做只是开展一些课外文体活动, 片面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就是讲少数学生的所谓特长、突出学校特色等。教育部多次强调, 素质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开展素质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 特别强调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全过程, 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 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如果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只是搞一些花架子, 就把它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 就会事与愿违, 走向它的反面。

2. 把素质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免试教育。

一些高等教育者认为考试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会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 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这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 文化素质是基础。对受教育者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完善严格的考评手段, 对之进行认真地考评, 才能推动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那种降低考评要求、放松考评管理甚至放任自流的想法和做法, 都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3. 把实施素质教育仅看做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

我们认为,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的历史使命, 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 实施素质教育毕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 涉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也涉及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此, 它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共同努力, 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就学校内部而言,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务部门的事, 而且是全校各部 (处) 以及党、政、工、团的事,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 共同担负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 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推行。

三、如何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

1. 改革教育思想, 明确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高校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讨论, 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结合学校实际, 认真深入地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特点和规律上来;同时, 也要吸引学生参加讨论。这样, 就可以形成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教育理念。

2.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改革教学模式。

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 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应开创开放办学的新格局, 一方面要通过教学、科研和各种形式的服务参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要通过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 加强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要搞好“双向”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同时, 要改变强求一律的做法, 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发展学生的个性,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教学计划的灵活性, 课程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行多样化, 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志趣和个性特点适当地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此外, 要尽可能地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 在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上下工夫, 不能使学生的知识仅囿于所学的专业。对学生的考核要把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结合起来, 把学生从只注重分数、死背硬记书本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3.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学生读书会等, 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专业课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 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 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 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 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也是检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4. 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提高学生素质, 教师是关键。教师直接面对学生, 教师的智能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智能素质的发展;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师的情绪、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都有影响;教师的诱导方式是正诱导还是负诱导, 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所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因此, 高校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 并注意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 优化师生关系。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不仅把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 而且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思想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摘要: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当前, 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为此, 要更新教育观念, 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 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 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意义,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军涛.继往开来, 拓展高校教育内涵[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5) .

8.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和途径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引言

当前的高校教育已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要想促进国家的长远进步,就应该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大学生承担着社会建设的重要责任,因此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也是实现个人良好发展的必备素质。高校的人才培养,要育人为先,德育为先,要立德树人,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1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分析

(1)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以及科学素质的培养,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人文方法,对人文思想能够进一步了解,使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能够学会求知与发展,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很好地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对于自身的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

(2)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科学只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而人文科学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二者相结合,才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此外,人文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想象力,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融合。因此,人文素养对人的创造力、思维方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3)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有是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任。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不仅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大学生的专业目标过细过窄,能力素质单一,人文素养不高,那么难以成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2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和途径

2.1优化人文素养培育外部环境

要想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应该大力从社会、校园、家庭三个方向营造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优良环境。

第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要建立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等良好的社会发展理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大学生受到个人主义、金钱主义、物质主义的不良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社会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网络上出现各种不良现象,因此需要着重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创建良好的社会道德和价值体系,积极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

第二,创造良好的高校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生活的地方,因此应该从校园的各个方面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大到院校管理人员,小到宿舍集体生活,都应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搭建好平台,比如教职工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代表优秀的人文精神等,都能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以人性化的校园管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

第三,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想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努力,家庭也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家庭氛围、家庭文化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因此,父母需要重视子女的思想教育,以自身的谦虚、无私、勤奋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培育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2强化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必须首先从自我做起,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从言谈举止中起到表率作用,影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老师的精神来培育学生的精神。此外,还要要构建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的有机教育体系,使全程教育、全员教育、全方位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教育中处处重视人文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彰显人文精神,这样就能使学生浸润在浓浓的人文精神氛围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者的主体性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教育的潜在力量。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自然科学教育时,还要兼顾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文学的普及。人文精神不只存在于艺术课堂中,同时也体现在其它学科之中。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知识是必然的需要,旨在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想象、鉴赏和创造能力。

2.3将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教育融为一体

大学的主要作用是要培养高等的专业人才,所以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学习的知识系统和结构内容都各不相同。所以针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就一定要緊紧围绕其专业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学专业本身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并针对专业的具体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安排人文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现阶段,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是一个体系,是由人文素质教师和专业教师来分别授课,这样就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不利于学生的统一学习,也正是这种教学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素养培养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任,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高等院校应认识到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素质,需要优化人文素养培育外部环境、强化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将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伟,张佳.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培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

[2]张国阳.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3]高霁芳.浅谈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 的培养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4]冯秀娥.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02).

9.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篇九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报告1

xx月xx号晚,我回到旷别已久的家,家是我永远的港湾,无论怎样,它都可以让我停靠。休息了几天,见了一些朋友和以前的同学,大家还是那么好玩,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胡侃,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中学时代,那时有数不尽的毫无理由的欢乐。

终于和朋友同学们告别,一个人在家静静地思考,我只带了一本书回去,所以平常还是比较多时间的,于是想起了寒假实践。40元斤成本价出售,这样到廿九还剩下 000多千克,接下来的就基本上 元一斤贱卖了,只希望这个滩点能赚回成本。到年三十那是5毛钱斤,想要就拿去吧,总算到中午卖剩20xx年受去年的影响以为桔子会好卖。但是,总体来说,这次尝试还是很有价值的,毕竟让我们体会到做生意的感觉(不容易),因为要考虑很多问题,全面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才能让自己把握市场动向,不会陷入被动的格局。同时我也明白社会就是这样现实,商场上就是你争我夺的,任何企图逃避的人都会遭受失败,这次实践让我有了积极面对竞争的心理准备。

假期的实践不应该成为一种压力、一种负担,而是在自己的兴趣之下亲身去尝试、去体会实践、工作的酸甜苦辣,从而更加懂得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提高与成长。

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

又是一年暑假,大学生活已经匆匆过了一半,是时候该想想步入社会该作何打算.所以今年暑假便想提前体验一下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感受.炎炎夏日列日当头,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

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那种超乎平常的感觉。今年自己的暑假和去年有所不同。其实学校要求我们参加社会实践 , 无非是想让我们提前接触社会 , 了解社会 , 这样才不会在真正走上社会的时候找不到生活的重心 , 于是我才决定今年要真正的去接触社会 , 品尝社会的酸甜苦辣。在我的打工生活中,我也明白了许多:在日常的工作中上级欺压、责备下级是不可避免的。虽然事实如此,但这也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它让我明白到别人批评你或是你听取他人的意见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只有这样才能表示你在诚心听他说话。虽然被批评是很难受的,而且要明确表示你是真心在接受他们的批评。因为这样才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以后的成功铺路。我们要学会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才是我所应该做的。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现在想来,二十四天的打工生活,我收获还是蛮大的。我所学到的生活的道理是我在学校里无法体会的,这也算是我的一分财富吧。

现今人才市场上大学生已不是什么抢手货,而在每个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中,几乎都有工作经验。所以,大学生不仅仅要有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对将来找工作也同样重要。事情很简单,同等学历去应聘一份工作,公司当然更看重个人的相关工作经验。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于是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了暑期打工。暑期虽然只有短短的1个月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意志品质,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不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大学生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参加一些实践性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增长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经验和锻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简单地把暑期打工作为挣钱或者是积累社会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现在的招聘单位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在这次暑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获益良多,这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启发。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我的老板在走之前也给了我一些指点,他说: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选用暑期时间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然后他给我说了他读书时的事,他说他读书的时候,也是求知欲非常强烈,想方设法地想多学点东本,放假的时候,经常往全国各地跑,不为别的,就为了增长见识。以前也想过,学我们英语专业的,也许以后最起码存在那种机会去走向讲台,所以,这短短的两个月的经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煅练,而且,专门机构统计的现在的毕业生出来后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会做与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因而在工作的过程中,我都在不断的提醒自己,不断的对自己要求,把手上的活,当做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老板常常强调的就是每个员工都必需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做事,我也觉得这是以后无论做任何一份工作都会收到的要求,在这种地方,看得到的机会,的挑战,有时会把自己与那些出入写字楼的同样年轻的人比较,心里真的感受到那很明显的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并不是一时一日而起,所以,出到外面,一个正确的心理定位但显得格外重要,不然,常常因为比较把自己看得很不平衡,而迷失自己的方向,那些在我们前头的人们,可以当作是榜样,但不可过多的去计较,自己能做到何种程度,应该有一个很明了很中性的认识,不能过于攀比,更不可自以为是。

因而结束工作的时侯,心里就有一种很渴望的感觉,明白了自己与社会所需的要求,因为现在毕业求职,特别是对于像自己一般的人,的时侯是社会,职业选择自己,面是不是的自己去选择职业,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先就业再择业吧,总结我的这次时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我的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非同的社会实践这将会对我的以后学习起很大的帮助的。

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报告3

1月17号晚,我回到旷别已久的家,家是我永远的港湾,无论怎样,它都可以让我停靠。

休息了几天,见了一些朋友和以前的同学,大家还是那么好玩,聚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胡侃,仿佛我们又回到了中学时代,那时有数不尽的毫无理由的欢乐。终于和朋友同学们告别,一个人在家静静地思考,我只带了一本书回去,所以平常还是比较多时间的,于是想起了寒假实践,1.40元/斤成本价出售,这样到廿九还剩下1000多千克,接下来的就基本上1元一斤贱卖了,只希望这个滩点能赚回成本。到年三十那是5毛钱斤,想要就拿去吧,总算到中午卖剩200斤自己搬回家吃算了。就这样,我的实践活动结束了。

我们三兄弟核算了一下,除去成本18200元、运输费1200元、滩点租费800元和各种税收(包括市政局税、工商税、卫生管理税、个体税等)600元,最后我们只赚了多元,而人民路的滩点差不多没赚头。这是一次失败而双成功的尝试,因为这次很多摆滩批发的都亏了,我们能不亏本主要是靠质量还有两边作战,同时准备也比较充足,但第一次做这个我们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时间上把握不对,如果廿五才开始卖的话人民路滩点的桔子不会到最后变得很难看。

二是天气问题没有考虑进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是市场了解还不够深入,今年受去年的影响以为桔子会好卖。

但是,总体来说,这次尝试还是很有价值的,毕竟让我们体会到做生意的感觉(不容易),因为要考虑很多问题,全面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才能让自己把握市场动向,不会陷入被动的格局。同时我也明白社会就是这样现实,商场上就是你争我夺的,任何企图逃避的人都会遭受失败,这次实践让我有了积极面对竞争的心理准备。

假期的实践不应该成为一种压力、一种负担,而是在自己的兴趣之下亲身去尝试、去体会实践、工作的酸甜苦辣,从而更加懂得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得到提高与成长。

大学生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报告4

关于补课补课,查《新华字典》意为补学或补教所缺的功课。补学,是从学生角度说,所学功课有缺失,需要补充、补足、填补;补教,是从教师角度说,所授功课有缺失,需要补充、补足、填补。无论是从学生角度说,还是从教师角度说,补课都是弥补功课的缺失,使所缺的功课得以修补。再从补课一词的构成来看,它是动宾式,为动词。因而,补课的关键就在补上,是查漏补缺。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知识),给他们完全自由的选择权,把学生当作补课的真正主人。这样的补课,学生是主动的,处于主体地位,而不是被动的,处于被死灌的地位。这样的补课,学生是有选择的,按需而选,点菜吃饭的形式。

一。学生情况介绍

对于我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作为一名新一代的.大学生,我想在寒假一定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于是,我在父母的帮助下,做起了家教的工作,因为我平时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很有耐心而且知识的储备还可以,所以在招学生方面我并没有遇到困难。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份社会实践工作,得到了一个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使我的大学生活更加的丰富。通过家教的生活使我学会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体味了很多。

由于自身的精力有限,并且为了补习的效果好些,我补习了自己最擅长的数学,在学生数量上我控制在4人。学生a,男孩,初一,成绩突出,性格活泼,多动;学生b,女孩,初一,成绩突出,性格内向,但十分聪明;学生c,女孩,初一,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学生d,男孩,初三,成绩偏差,性格骄傲。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了解到:学生a有很强的上进心,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似乎没有什么长劲。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发现a家长对望子成龙有着殷切的期望,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炙热的,殷切的;学生b没有自信,家长对其的关心也是不够的(留守儿童),但是学生b十分的懂事,知道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我很是喜欢她;学生c又高又瘦,稚气未干,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同时她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我对她阐述了学习的目的后,希望她能够有新的思想;学生d爱好广泛,喜欢打篮球,大学第一学期学习篮球的自己自然和她有共同的话题了,在学习上很是随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我想我的首要任务就是纠正他的学习态度。

二。实践内容

第一堂课,我还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因为毕竟是第一次,从没有经验,害怕教不会他们,误人子弟!不过,还是咬紧牙关默默的告诉自己,既然接他们了,那就好好的带下去,对他们好好负责,决不能辜负任何人!

第一堂课就这样开始了,我也开始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在学生面前讲课,不免有些手足无措。因为我的姐姐就是一名老师,我特意邀请她旁听,希望她能指出我的问题。在上课前我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如我的学生是在两个年级的,所以我先给初一的3名同学讲解知识点,期间初三的学生自己预习,初一的学生有了基础后自己在做练习题,这时我再给初三的学生讲解。我深知我仅仅是一名大一的学生,我的威严问题一直是我很担心的一件事,姐姐交给我经验是:课堂上不凶,但也不笑,一直比较严肃,最重要的是课堂上要有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没有纪律的课堂上,教的再好也是白搭,课堂就是课堂,可得严肃对待。有了姐姐的方法后我的第一堂课纪律很好。

我所面临的第二大问题就是怎样让我的学生集中注意力,首先,我将我的音量提高,使得发音更清晰,让学生感觉我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给他们一个生动的、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其次,在讲解我的数学的同时我也会加一些英语,地理等,因为我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越多,学生就越容易感兴趣,课上注意力也就越集中,课堂效率也就高了。而且,学生会对我产生一种钦佩之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我在学生中的威信,课堂效率也就有了保证。最后一个方法就是我增强了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我常常会问一些他们的梦想,他们的爱好,同时我也会给他们讲讲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补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我没有料到的麻烦,就像初三的学生小a由于基础就不好,他在自己预习中经常溜号,后来的几天我就让他在这段时间抄写我所要讲的重点公式,概念,之后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我的学生数量让我无法有求必应,有可能大家都是独生子女的原因,他们经常希望我站在自己的身边,做一题后就询问答案,以得到肯定,因此,我就围着他们,经常看他们的答案,尽量使他们被关注的机会相同。姐姐也告诉我,我在讲课中语言应该更简洁,我的口头禅太多,而且我需要让学生经常复习。

短短的15天很快过去了,虽然只进行了15天,但收获了很多,明白了很多看到他们一点一点地学到我教给的知识,心里很高兴!离开那一帮可爱的孩子们的时候还真有些不舍~有些事做过了才知道,有些道理经历了才明白。老师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当,这帮可爱的孩子们,让我这个假期有了一段美好的回忆,而且学到了很多。

三。实践总结

有了一次老师的体验后,我的感慨颇多,老师真是一个综合素质的职业,我的体会如下:

1.老师要有耐心。在很多情况下,我自认为讲的很是清晰,可是学生偏理解不了,讲了好几遍,学生却说听不懂,这就极大的考验老师的耐心了。我经常就会默默的告诉自己,我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听不懂就是自己讲的不好,这样一想我就又充满了斗志,转换思路再讲一遍,尽量多用图像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我的耐心真是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2.老师要有爱心。作为他们的老师,爱心真的是很重要,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肯定,能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因此,老师在课堂中要适时地启发诱导、及时评价,提供榜样,鼓励进步并寄以希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的很重要,这就需要一名老师要真正的爱自己的学生。

3.老师真的很辛苦。自己有了这次的经历后,才意识到我要对所有教过我知识,给予过我帮助的老师说声谢谢。每天讲课2个小时的说话量可能是平时两天的说话量,嗓子疼的厉害,一直围绕着他们转,两条腿都受不了了,他们知识掌握的不好,自己真的是着急啊!

上一篇:平凡的世界里面有哪些经典语句下一篇:山东大学法学2011年考研初试复试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