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

2024-09-25

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通用12篇)

1.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 篇一

杭州XXX商业项目

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1.项目简介

2015年7月7日

1.1

项目概述

本项目位于杭州市江干区九堡核心地段,北距九堡客运中心直线距离约1公里,东临杭乔路,北临下沙路(城市快速路),西侧和南侧为规划路,南侧为新建住宅小区。周边交通便捷、路网畅通、住宅林立,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为集商业、办公和酒店为一体的社区商业综合体。

1.2

设计指标 1 规划用途:商业办公用地 2 建筑容积率:≤2.5 建筑密度:≤ 40%(以最终政府批复为准)4 绿地率: 20%(以最终政府批复为准)5 建筑限高:≤ 55米 建筑用地面积:20000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506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

2.项目定位及方案阶段设计要求

2.1 整体定位

本项目依托周边密集的住宅社区和九堡客运中心的商业消费人流、办公人流和商旅客群,定位为集商业、办公和酒店为一体的社区型商业综合体。2.2 物业类型配比及分物业定位

本项目由商业、办公和酒店三部分组成。商业地上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4层),地下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地下2层);办公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酒店建筑面积约9千平方米。地下设置2层,B1层以超市为主,B1层剩余部分和B2层为车库、车道和设备用房等,尽量减少设置人防面积。汽车泊位和自行车位尽可能满足杭州市相关规范。

2.2.1 商业定位

目前地块周边住宅林立,已形成稳定的消费客流,但商业消费氛围缺乏。本项目将满足区域人群对于集零售、餐饮和休闲娱乐的体验型商业的消费需求,集中面向家庭消费。

建立主题概念,以建筑造型、立面、内装饰等手段,树立鲜明特色和现代商业形象,令项目具有活力、精致的独有魅力。商业档次定位为中偏高的商业品牌,以中档品牌为主。2.2.2 办公定位

面向小型创业型企业,以购买自用为主,兼顾投资。设计产品应有利于销售,对户型进行合理分割。2.2.3 酒店定位

面向白领和商旅人群的消费需求,定位为经济实用、干净便捷、性价比高的精品酒店。

2.3 设计要点 2.3.1 整体布局及交通组织

地块北侧为绿化带,东侧为项目主展示面和人流进入口,西侧为项目二期,南侧为住宅区,在规划中应结合四至的不同特点,合理布局,重点提升展示效果和有效吸引人流,形成良好的可视性和可达性,营造“场所感”,给人独特的体验。

项目车流主要通过东侧杭乔路进到本项目,再从南侧和北侧道路进入地下车库,在项目周边形成车流环道。人流主要通过项目东侧进入。

结合整体交通组织,考虑出租车落客点。处理好酒店、办公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在空间造型、立面关系和平面关系上进行统一考虑,保证商业空间的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减少酒店、办公大堂和核心筒对商业布局的负面影响;酒店和办公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并跟商业的出入口分开,防止商业人流的干扰。

项目整体格局可分为三类物业,通过位于地块中心的露天广场及十字路口将项目划为不均分、大小错落的四大体块。内街商业动线采取十字型动线,项目建筑落地面积约8000平米,故东北体块建筑落地面积约1800平米(1-4层为商业),主楼为酒店;东南体块建筑落地面积约1200平米(1-4层商业,如商业面积不足亦可考虑五层商业);西北体块建筑落地面积约3000平米(1-4层为商业,其中4层为电影城);西南体块建筑落地面积约2000平米(1-4层为商业),主楼为办公(标准层约1200平米)。四个商业体块在2-4层通过连廊进行连接,导通人流。

地下室的设计应结合消防分区,人防分区及防烟分区的设置,综合考虑各类机房的位置安排,管线管井的合理走向、标高设计及布局,以及车道的设置,充分利用和优化地下室空间。

东南角红线内建筑外围设置下沉广场,增加B1层商业的可视性。西侧中间设置下沉广场,未来衔接二期人流。2.3.2

建筑风格及造型

总体要求为现代风格,应结合项目定位统一考虑。

建筑设计要有创意,在建筑造型、立面、景观小品、内部空间等方面需更多的体现出独特的设计理念。

要在建筑设计中适度体现“绿色概念”。

立面设计要求满足杭州市建筑玻璃幕墙使用有关规定,造型和立面设计要求构造技术合理稳妥,工程造价适中,并易于维护。考虑到对周边住宅的光污染问题,玻璃幕墙面积不宜过大。2.3.3

绿化景观

设置标志性景观,形成参与性和互动性,以便有效吸引和积聚人群,提高东侧沿街面的商业价值,拉近与人行道的距离,并方便行人进入商业。人行道与商业之间的道路应直接、便捷,不宜有过多的迂回。景观尽量避免对商业的可视性和互动性产生负面影响。2.4 各类物业设计要点 2.4.1

商业部分 2.4.1.1 交通组织

商业东侧道路为商业的主出入口,设计上应醒目、突出,具有较强的可识别性。西侧设置与二期衔接的主出入口,中心设置广场及十字道路集聚和引入人流,形成更多的街铺。

商业货流和其他车流、人流应尽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减少对其相互间的干扰影响。

电影院、KTV等业态在1F设置独立出入口和配置靠外可独立使用的垂直电梯,并可与地下车库相连,但不能占用商业价值较高的位置。2.4.1.2立面和造型

立面要有一定的识别性和独特性,但要控制造价成本。

要求设计LED大型屏幕和广告位,要求在外立面日景、夜景设计中整体考虑。

内部使用空间宜方正。2.4.1.3内部空间和布局

对于建筑空间的处理须从功能角度出发,设计合理的流线,满足商铺布局和营建的便利。结合业态楼层分布,垂直交通组织要简练、精确有效,平面交通能使人流有效到达平层各个点位,并能形成回路,强调空间布局利用的均好性,形成有机的人流动线,实现每一楼层的商业价值最大化。杜绝出现人流死角和盲端。

柱距要考虑商业店铺划分的合理性,兼顾停车位等的划分。结合柱距的布置,考虑商铺的弹性布置,能灵活分割组合。

餐饮区的分布应该尽量集中,以方便硬件设施资源共享。结合地下室机房设计,从整栋楼宇的角度出发,合理设置餐厨区位置,厨房后勤应分别配备专用卸货通道,考虑并安排相应管线管井走向(例如水、电、煤气、空调、进排烟、上下水系统等),做到建筑空间的合理利用,避免货流和废气对其他用户的干扰。中庭结合店铺的布置,提高店铺的可视性,并具备举办商业活动的条件。垂直货梯分布要合理,提高货运效率,尽量布置在商业后勤区内。自动扶梯原则上要求尽量将人流导向动线的远端,以提高商铺人流到达率。商业得房率尽量达到70%。

除非规范强制要求,否则机房等设备用房尽量设置在商业价值较低的楼层。商业地上层数控制在4层,1F层高为5米,2-4F层高为4.5米,影院设在4层(影院层高为10米),B1层(满足净高不低于4米)。2.4.1.3业态布置原则

各类业态面积比例:零售约20%,餐饮约40%,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约为40%。

2.4.1.4各楼层业态布局及说明(本条各店铺面积均特指实用面积)

B1:设超市1.2万平米,周边配置小铺约2000-3000平米(40平米左右/个)。

1F:以零售和轻餐饮为主,东北体块和东南体块的东侧沿街设1F跨2F店铺,面宽和进深比1:3左右,具有轻餐饮条件;西侧朝中心广场和内街为零售店铺为主,面宽进深比约1:3;西北体块和西南体块的西侧为美食街,为一层小街铺,东侧朝中心广场和内街为零售店铺为主,面宽进深比约1:3。2F:东北体块和东南体块的东侧为F1-F2的沿街跨层,西侧为婴童零售店铺,店铺前面为沿中心街的走廊;西北体块为童玩次主力店;西南体块结合办公和本层业态相关性,可设置为美容美发和SPA次主力店。

3F:本层为餐饮集中层,东北体块和东南体块为200-300平米左右的特色餐饮;西北体块为大餐饮;西南体块为商务餐饮。

4F:东北体块结合酒店设置足浴、按摩;东南体块设置KTV,需预留餐饮条件;东南体块为东北体块设置多厅影院,面积约3000平米,层高约10米;西南体块设健身会所。

按上述业态布局,但要有调整的灵活性。

2.4.2 办公部分 2.4.2.1立面和造型

体现时尚现代感,树立项目的品质形象。2.4.2.2内部空间和布局

标准层面积约1200平米,格局为方正的矩形,合理安排柱网、核心筒,控制户型进深,保持较好的自然采光性,整体得房率不低于75%。层高3.6米,走廊装修后净高不低于2.5米(采用分户VRV空调)。首层大堂挑空设计,尺度合理。户型以60-150平米左右为模数。2.4.3 酒店部分 2.4.2.1立面和造型

体现时尚现代感,树立项目的高档物业形象,并独具特色,形成地标。2.4.2.2内部空间和布局

在户型空间、自然采光、朝向、通风、防噪和大堂等作为创新设计的要点。合理安排柱网、核心筒,控制户型进深,标准层面积约900平米,按酒店户型布置,套内使用面积约25-30平米,有条件的话落地窗、飘窗等能提高户型价值的各项设计亮点。整体得房率不低于75%,层高不低于3.5米,确保200左右的房间数。

首层大堂挑空,体现人性化,尺度合理,体现精致、品质和居家感。卫星电视、24小时集中热水。2.4.4机电系统及管理

由于商业和办公散售,酒店持有经营,故在设计上要保证三类物业系统设计的相对独立性和物管计量的独立性,不产生互相干扰和相关问题。酒店、电影院、超市、二楼内街部分可考虑中央空调。3.工作范围

建筑方案设计工作的范围简述如下:

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设计公司需配合甲方及指定的顾问设计公司提供完整的方案设计文本,以保证项目的整体设计质量;并保证提供的设计符合当地政策及法规的要求,对正式设计图纸及文件盖章,需满足甲方进行项目的成本估算。协助甲方完成总体设计进度,同时此间提供的设计方案需通过甲方的认可,通过相关报批。

2.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 篇二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任务型教学设计,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approach) 是交际语言教学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的新的发展。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经过近七、八年的教学实践, 任务型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及教学研究者的认可和欢迎。但是, 由于对任务型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任务的理解不足,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任务的设计还存在一些困难, 造成任务型教学开展不顺利, 或流于形式。基于此, 本文从实践的层面上就任务型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以期能与各位读者共同探讨。

一、任务的含义

教学设计 (instructional design) 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一环, 是教师基于学习者特征与其学习需求分析, 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技术, 并进行评价反馈, 以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2]搞好任务型教学设计, 首先有必要对“任务”进行界定和分析。“任务”不一定是真实生活中的活动, 但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活动有相似之处, 是人们日常交际过程的再现;是教学过程中目的非常明确的活动, 即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学习者理解、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是一个完整的交际活动, 往往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3]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 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 从而形成交际语言能力, 克服了传统语言教学只从语言本身、从成果出发, 不重视过程的不足。由此可以看出, 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 倡导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的, 注重以任务完成过程为教学结果。

现在的教材基本上都采用了任务型教学大纲, 采取“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的编排方式, 每单元有一个中心话题, 所以我们在具体任务型教学设计中, 可以以单元为单位, 设计出一个中心 (大) 任务—单元任务, 然后再设计出分解 (小) 任务—课时任务。设计单元任务和课时任务时, 应结合《英语课程标准》, 熟悉和分析教材, 理解和把握本单元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的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当然, 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分析他们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 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困难和学习风格。

二、任务设计的原则

(一) 多样性原则

现实世界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日常交际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采用多种形式的任务, 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全面地综合运用他们所学的语言。

(二) 选择性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我们应设计不同的单元任务和课时任务供学生选择。如人教必修二Unit1, 单元话题为Cultural relics, 我们可以把单元任务设计为:

1.辩论:文化遗迹应该保护还是开发?

2.为到中国参观的外国游客设计一个介绍中国文物古迹的小册子。

3.讨论:评选中国或世界十大文物。

4.调查本地区文物保护情况,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5.讲述或写作有关文物背后的故事。

这样设计任务, 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文化遗产知识的不同需求, 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来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 如活跃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1、3, 沉思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任务2、4等。

(三) 统一性原则

这一原则主要指各课时任务要与单元任务相一致, 是单元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或完成单元任务的必要准备。各课时任务之间要有关联, 应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并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完整任务链。不仅各课时任务间应遵循这一原则, 每一课时任务设计时, 也应由易到难, 从接受性任务 (如听、读) 到表达性任务 (如说、写) , 从理解性任务到运用性任务, 从模仿性任务到创造性任务。

(四) 恰当性原则

这里的恰当性原则包涵三层含义。一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大小合适, 能覆盖和体现本课时或本单元主要内容, 能运用本课时或本单元相关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任务。例如, 我们可以把外研必修三Module 1Europe的模块任务设计为:Write an introduction to a European city to attend the competition of selecting students to welcome European students who will visit your city.二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与单元话题及内容相关。例如, 我们可以把人教选修七Unit 1 Living well的单元任务设计为:New York Times is inviting articles for 2010 International Day o Disabled Persons (Dec.3) .Please write an article for it encouraging the disabled and giving suggestions to help them三是课时任务和单元任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我们可以把外研选修七Module 1Basketball的模块任务设计为:The NBA official website is carrying out a survey about your ideal“dream team”of sta players.Select your ideal“dream team”players of NBA and give your reasons.Then send your survey report to the NBA official website (www.nba.com) .以上教学设计, 都与单元话题及内容相关, 基本能够覆盖和体现本单元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本单元所呈现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任务, 能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而也就具有恰当性。

(五) 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如前所述, 真实是指实际生活中的真实交际时人们使用语言的情况,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者完成的任务活动可以是生活中真正的任务或活动, 也可以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虚拟的任务或活动。无论哪一种, 真实性任务都要求语言的材料要尽可能真实, 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习者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同时, 任务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及学校实际情况, 考虑教学活动及任务开展的成本、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六) 自主性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主张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 让学生为了预定的学习目的去展开有意义的语言活动, 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3]因此, 在设计任务时, 教师应将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给学生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 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培养语言运用的能力。正如一句英语所说的那样, “Tell me, I’ll for-

get;show me, I’ll remember;involve me, I’ll learn.”如语法学习时, 教师不妨在任务设计时多考虑归纳法和发现法, 多采用以下类似的方式, 如“Can you summarize how modal verbs are used in the examples?”“Have you noticed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passage?Please make a list.”等,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自主学习。

(七) 脚手架原则

脚手架原则是指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完成任务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这种困难可能是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 也可能是学习策略或情感态度。所以,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要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 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克服或避免学生完成任务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八) 合作性原则

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在任务设计时要注重同伴和小组的作用, 鼓励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习、独立思考, 在互动中学会交际。如在词汇学习时, 当学生找到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词汇后, 可以告诉他

们:Compare your list with your partner and make a new list.

以上只是英语新课程“任务型教学设计”中任务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由于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学生的不断变化性, 教师肯定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诸如如何解决学生的程度差异等实际问题和困难, 但是,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任务型教学的理念,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不断分析和研究出现的问题, 我们就能化困难为动力, 从而推不任务型教学不断深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鲁子问, 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浅谈微机任务教学之任务设计 篇三

关键词:微机;任务教学;任务设计

1.分析微机教学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理

对于微机教学而言,任务设计是在微机知识教学中,任务的方向要明确,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要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任务的构建和设计上,应结合学生的两方面的内容即实际需求以及理论知识,合理设计任务的形式和内容。在理论的构建上,通过任务的设计,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从中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任务的设计上,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微机任务教学之任务设计时,课堂氛围的因素要充分的考虑,学生兴趣的激发作用能够在任务中发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另外,教学内容要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照顾学生差异的知识,让其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于微机教学任务的设计,还要注意其可操作性,使任务教学内容能够在课堂上予以呈现。

微机教学任务设计时,要考虑多种综合影响因素,以便任务的设计更为有效合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对任务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使其能够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任务设置时,放在最为主要的位置是学生,以人为本进行任务设计,并结合微机教学的特殊性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推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2.微机任务教学任务设置的策略

合理科学的任务设计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等都有着良好的作用。具体而言,微机任务教学中,其任务设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任务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微机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是站在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的。为了确保其任务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设计之前,老师必须对学生的微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学生的要求等有所掌握,从而有针对性的选取任务的形式和内容,以充分的发挥其对课堂教学的良好作用。老师应该注重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任务的设置,使其更具有效性和针对性。任务设置时,选择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和形式于便教学,教学中便于学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保证任务教学的良好完成。

第二,任务设计有机结合情景教学。微机教学中,任务教学的应用必须与情景创设有机结合,让学生体验更为真实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积极的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情境创设的主要因素,在任务中设置更多的声音、视频、图片或者符号等内容,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等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优异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得课堂氛围更为生动活跃,更好的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任务设计时,全面考虑了情境教学的因素,会使任务设计的更为多样和丰富,使学生体验更多不同的学习,从而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情境的融入,使得枯燥的微机教学更为丰富而具体,能够给学生更多自己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将任务应用于微机教学中时,也可以将教学任务与情景有机结合,使学生体验更为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任务的操作来掌握微机知识和操作技巧,从而良好完成教学的目标。

第三,任务设计时必须融入探究学习的内容。微机任务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良好的作用,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内容要融入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独立的解决和思考问题,从而积极的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水平。有机结合任务教学与探究学习,选择不同的适合探究的任务形式和内容,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做好独立思考,锻炼其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探究学习与任务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以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引导,另外,还必须结合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完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其探究知识能力。

第四,个体化的差异要在任务的设计中体现。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其微机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有较大的差异,另外,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任务的设计上也必须体现出差异化。任务设置时,进行难易层级上的分别设计,使其能够调动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微机教学中,差异化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使学生都能掌握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技能与知识,保证了微机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个体差异化教学的设置,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点,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气氛变得有趣生动,并且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良好的保证教学的整体水平。

3.结语

4.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篇四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土木工程 院(系)土木工程 专业 05级 2班

课题名称:南阳师院西区某教学楼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

2009 年 04 月 13 日~ 6 月 3 日(共 8 周)

学生姓名:刘克学 学号:05018102021 同组学生姓名:宋成林 刘勇 韦钟凯 指导教师: 王宗华

任务下达日期: 2008 年 12 月 10 日

21、气象条件

1)温度:最热月平均28.8℃ 最冷月平均3.8℃

夏季极端最高39.8℃ 冬季极端最低-9.5℃ 2)相对湿度:最热月平均73% 3)主导风向:全年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基本风压为0.3KN/ m2

4)雨雪条件:年降雨量1450mm;日最大降水强度192mm/日;暴雨降水强度3.31/s。100 m2,最大积雪深80mm。

2、工程地质条件

1)自然地表1m内为填土,填土下层为3m厚砂质粘土,再下为砾石层。砂质粘土允许承载力标准值为250 KN/ m2。砾石层允许承载力标准值为300--400 KN/ m2

2)地下水位:地表以下2.0m,无侵蚀性。

3)相邻原有建筑基础为条形基础,其底面标高在室外地面下1.2m处,马路排水暗沟2.0m.4)地震设计烈度:7度

六、参考资料

1、有关教材

2、中南标准图集,及其它有关参考资料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4、《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01

5、《建筑制图标准》 GB/T50104-2001

6、《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_2002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2001

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21-2001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GB50007_2002

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GB50045-95

七、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格式

1、设计说明书内容(1)中英文摘要(2)建筑设计说明书

(3)结构设计说明书(4)结构计算书(5)工程量计算

2、设计说明书要求(1)字数:8000字以上;(2)打印要求:用A4纸打印;

5.2016中学教学楼设计任务书 篇五

一、课题:湖南某中学教学楼

二、用地范围:(见附图中靠运动场地块)

三、设计内容

1、掌握中学教学楼设计的基本原理,妥善解决其功能关系,满足使用要求

2、建筑面积9000m2(±5%)层数不超过五层,结构选型:多层框架

3、设视听及合班教室一间(300~360m2),普通教室36间,教师休息室12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4间,计算机教室4间,语音教室4间,劳技教室2间,史地教室2间,美术教室2间,音乐教室2间(琴房4~6间)并配备相应数量的卫生设施,开水房,走道,楼梯等。

4、底层考虑设置门厅,值班室,接待室,管理室等。

四、设计要求

平面设计要求考虑周边环境特征,功能分区明确合理,各流线畅通并满足消防疏散要求;室内采光通风良好,教学环境舒适宜人。

剖面设计要求垂直交流畅通,层高满足使用要求和卫生要求。

立面设计要求庄重大方,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感,兼顾街景形象,具教育建筑独特个性。

五、出图要求:

统一电脑绘图,不透明纸张彩色打印,A3图幅;CAD图线型仅限黑色;房间名称不准用编号表示;禁用中文繁体字;不准复印、剪贴, 每套图纸必须具有统一性(如:个性图框;页眉;页脚,统一的图名和图号等);图上应有比例尺或标注尺寸。

成果固定装订成册,设计个性封面封底,并配有目录(不少于30内页)。

六、图纸内容:

1、总平面图:

要求:带比例尺,画出详细的总体环境布置(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绿化、小品等),正确表现新老建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注指北针。画出准确的屋顶平面并注明层数,注明各建筑出入口的性质和位置.2、各层平面图及屋面排水图:

要求:带比例尺,区分线型,应注明房间名称;一层平面图应表现局部室外环境,画剖切标志;注明室内外各不同处标高;各室内家具布置。

3、立面图:

要求:带比例尺,4个,要求区分线型来表达建筑立面各部分的关系。注出标高,材料颜色等。

4、剖面图:

要求:区分线型,带比例尺,3个,选在具有代表性之处(必含合班教室),注明室内外、各楼地面标高,尺寸。

5、各类教室放大平面及剖面图

要求:区分线型,标明各处细节尺寸及角度,配备家具教材等

6、透视图:彩色。3~4个外部整体效果图;3~4个内部空间(可局部)效果图。

7、设计说明:不少于1000字

8、技术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占地面积、建筑容积率、绿化率、建筑高度等

9、必要的分析图:设计理念构思分析,功能分区,流线组织,体量分析,景观分析等。

10、封面:设计人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完成日期、指导教师姓名等

七、评分标准

1.图纸完整(15分):包括图纸数量,图纸内的文字,符号,门窗,尺寸,标高,家具等,每一项内容扣5分,可多扣分。2.图面表现(15分):图面统一,用色和谐美观,富表现力,正确表达设计思想。3.功能合理(18分):独立分区,各流线便捷不干扰,合理朝向,采光通风良好。4.空间处理(8分):空间变化尺度宜人有变化,处理不同层高部分流畅不生硬。5.立面,天际线(8分):统一不失变化,突出入口和临街立面造型,主要视觉点控制点要有表达。

6.总体布局,呼应环境(10分):协调处理与道路,地形,原有建筑,水体的对应关系;建筑定位;选择最佳入口及停车位置。7.景观设计(6分):外部景观利用;内部景观营造;不宜景观隐蔽。8.消防等规范(6分):违反一项内容扣6分,可多扣分。9.设计说明(5分):突出立意,表达全面,文笔流畅,用语专业,逻辑性强。10.经济指标(4分):正确计算表达,造假双倍扣分。11.结构合理(5分):柱距定位,合理承重,可多扣分。

附录;与本设计有关的规范列举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范》(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5.《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86)

6.项目式教学机床夹具设计任务书 篇六

本项目基于《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夹具设计的内容。《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主要机械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及其正确使用和选用方法、原则,并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装备的总体设计、传动设计、结构设计等基本知识和主要工艺装备的设计能力。

一、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实践,学生可以综合地运用装备设计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知识,进一步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机械设计能力。其目的在于: 1.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夹具设计课程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床夹具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提高其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

3.使学生学习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等。

二、设计过程和内容

1.熟悉零件图,了解零件的用途、性能、技术条件及毛坯情况,编制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2.根据所要设计夹具的工序的加工内容、技术条件和采用的机床、刀具和有关辅助工具;确定本工序工件的定位基准、定位和夹紧方案,最后绘出工序草图。在工序草图上标出被加工面、定位基准面、夹紧力方向与作用位置、本工序尺寸和公差、加工面的表面光洁度和有关技术条件。

3.绘制夹具总图的结构草图,进行方案的讨论、审查和修改。

4.绘制夹具装配图。在图上标注出夹具的外形轮廓尺寸、工件与定位元件的配合尺寸、夹具与刀具的联系尺寸、夹具与机床的联系尺寸和其它装配尺寸;规定相应的尺寸公差和有关技术条件;编制零件明细表。

5.绘制夹具体零件图,另外再选择1~2个夹具的主要零件,绘制其零件图。6.编写夹具设计说明书。其内容及顺序如下:

1)封面

2)目录(标题及页次)3)设计内容

(1)夹具结构方案确定

a.定位方案确定,选取定位基准和定位元件; b.刀具导向或对刀装置确定;

c.夹紧机构方案确定,计算切削力及夹紧力; d.其它装置和夹具体确定;

(2)定位误差分析计算;

(3)夹具结构及操作介绍;

4)设计总结 5)参考文献

三、设计要求

1.完成夹具装配图一张;

2.完成夹具主要零件图二张;

3.完成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

四、设计的时间安排

总共设计时间约为2周。具体分配如下:

1.布置设计任务,绘制工序草图、夹具结构草图: 2天 2.绘制夹具总图和主要零件图: 5天 3.编写设计说明书: 2天 4.设计答辩: 1天

五、题目及分组

1.钻摇臂锁紧孔固定式钻模

2.托架斜孔分度式钻模 3.连杆两端面铣槽夹具 4.拨叉铣槽夹具

5.钻铰摇臂零件小头孔夹具

按学号分组:将学号除以5,余数为几者则为第几组。

六、参考资料

[1] 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赵雪松,任小中,赵晓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0.[3] 李庆寿.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3.[4] 林文焕,陈本通.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5] 肖继德,陈宁平.机床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 孟宪栋,刘彤安.机床夹具图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7] 冯辛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 赵雪松,任小中,于华.机械制造装备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7.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其任务设计 篇七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任务设计

0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我们山区初中的英语教学陷于“费时较多,收效极低”的困境。教学呼唤改革。为此,我们进行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真正困难的根源,促初中英语教学走出困境。

1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也称“任务型”学习,主要是设定某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即教师在学生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时起一个引导作用,即引导学生完成语言学习。学生通过进行特定的语言行动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与人进行交际等积累经验,获取知识。其理论依据是交际教学理论和“输入与互动假设”。

2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

(1)Warming-up:热身。(2)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明确目的和任务。(3)While-task:设计出由简及繁的数个活动,引导学生个人或通过合作逐步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价加以促进。(4)Sum-task:各小组展示任务结果,自评、互评,教师进行总评。(5)Presentation:各小组合作,综合呈现,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创新意识。(6)Homework:布置课外阅读作业,扩展知识,根据课堂任务去解决实际问题。

3 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

任务型教学不是以某个语言形式作为主要训练目标,而是以一个个任务作为引子,让学生为了完成各项任务而进行多形式的大量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和任务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因此,设计好的任务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3.1 设计与生活相关的任务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计划的依据,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与其生活相关的任务型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Go for it”初三Unit11“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后,笔者围绕“direction”这个话题,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问路指路”的活动,让学生按照以下四步完成各项任务:(1)布置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街道,熟悉每个标志建筑。(2)把教室布置成模拟街道,把桌子贴上标志建筑物的标签。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讨论并用纸写下有关方位方向的短语及句子。学生分别扮演陌生人与当地人的角色。每组派一个代表扮演当地人来指路,一个代表扮演陌生人问路。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写上标志建筑物的卡片让“陌生人”来抽,看指路人能否将其带到目的地。(3)由其他学生做评委,看哪一组最终完成任务到达目的地,给予一定奖励。(4)让学生把他们所使用的短语句子抄起来,布置作业让学生以学校为起点,用所学短语及句型介绍到达当地一个超市的地理位置。

由于学生都有过向人问路或为人指路的经历,因此对“direction”这个话题都比较熟悉。在话题展开前,让学生先对周围的街道熟悉了解,并将“模拟街道”的活动通知每个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有备而来,在顺利对话完成问路指路任务的同时,把英语书的流畅自然,更好地掌握了英语语法和课本内容。

3.2 学以致用的任务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交往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语言的基本理念在任务型教学模式这种形态的交际教学实践得以体现。在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将与学生生活相关场景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在生活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学生在未来社会运用英语交际的需要得到满足。例如,教学“Go for it”初三Unit6 Section B selfcheck 2时,笔者围绕“Email”的主题为学生安排了以下任务:(1)让每个学生自己申请一个email。(2)让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书写,如:向别人介绍自己、自己的学校,或是讲述一些自己周围人和发生的事,也可以是对一些娱乐新闻的评论等。(3)给班里的同学或老师发邮件。要学生注意邮箱的格式,即要写上subject(主题)及from(寄件人)。

Email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发邮件时,学生会对邮件内容认真修改以使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在EMAIL写作交流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可得到很大的提高。

3.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

对英语课程的学习,既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学习到了英语知识,提高了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历,开发了思维,磨炼了意志,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教学“Go for it”初一下册Unit one“where's your pen pal from?时,围绕“世界各地的国家”这个主题,笔者设计的以下任务:(1)所有同学自动分组。每组4-6人,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国旗、语言文化等有关的资料。(2)各组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问答活动,例如:指着米字旗问:“What do they speak?”(3)将每个国家的信息制成世界村卡片,卡片上用英语注明该国的名称、使用语言等信息,同时配上该国国旗和标志性建筑。(4)教师收集各组的世界村卡片,汇编成“世界村图册”,供全班学生阅览。

为完成所布置任务,学生要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使其相关能力得到提高,并在实践过程中巩固了“Where is he/she from?”句型的学习。

8.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 篇八

【关键词】对外汉语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设计

一、引言

任务型语言教学于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国外,国内的外语教学界开始有意识地介绍、研究、实践任务型语言教学从上世纪末开始,后来这一教学途径被对外汉语教学界注意,国家汉办2008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已经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这部大纲的颁布标志着任务型教学在汉语教学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不再停留在介绍、讨论阶段,而进入广泛运用、实施的阶段”。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基于任务的教学途径,它将任务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本文研究分析的正是对外汉语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二、任务的定义

对任务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纷纷给出过自己的解释,有代表性的如:

Long任务是为自己或为他人而承担的工作,有偿或无偿,包括粉刷篱笆,给小孩儿穿衣服,填表格,买鞋,定机票,从图书馆借书,参加驾驶考试等等,换句话说,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游戏中做的事。

Numan把Long的任务称为“目标性任务”或“真实世界的任务”,这类任务是学生离开学校后在现实生活中最终要做的事情,是学生学习外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此外,Numan认为还有“教育性任务”,指课堂上学习者理解、处理、输出目的语或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各种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表达意义上而不是操练语言形式上。

Bygate、Skehan、Swain给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一种活动,受到学习者选择的影响,而且根据学习者的理解,可以有变化,在任务中,学习为了某个目标,需要使用目的语。

Willis给任务的定义是,学习者因为交际的需要,为达到某种结果,而使用语言的活动。

Skehan提出了任务应具备的特征。

国内学者对国外学者所给的定义已发表了不少见解,吴中伟概括了人们依据上述定义通常从哪几个方面来判断一个活动能否被看为“任务”;程可拉在列举了国外较有影响的15条关于“任务”的定义后,认为有6个方面的内容是多数定义涉及到的:情景、活动、目标、结果、意义、语言。龚亚夫、罗少茜认为任务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有目的的活动;马箭飞指出,任务指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让学生完成的语言活动,它不是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而是按学生将来使用语言的需要而设计的交际活动。我们认为吴中伟和程可拉对任务的把握较全面合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笔者在这里阐述一下对任务定义的理解。目前,任务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任务是指那些只有为了某种交际目而使用语言的活动才可以成为任务,这个任务的结果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非语言的。狭义任务与语言练习有着严格的区分,语言练习的结果一定是语言的。广义任务在狭义任务的基础上将语言练习包括进去了,并将原本狭义任务的内容称为交际任务,语言的学习即为学习任务,学习者通过学习任务学习词汇、语法等,学习任务的完成是执行交际任务的基础。

又有学者提出了真实任务和教学任务,真实任务是指现实世界里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如打电话预定房间。教学任务是指为了培养学习者具有运用语言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而有意识设计的,与现实交际行为有不同程度相似的活动。真实任务和交际任务有时是合而为一的,如要求学习者向老师请病假,这即是生活中真实的也可以是课堂的一个练习活动。

笔者所理解的任务是狭义的,即为了交际目的而使用目的语进行理解、处理、生成、互动的活动才可称为任务,是课堂上的教学任务,它以现实生活为模仿对象,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客观实际,以表达意义为中心而不是语言形式,它不包括语言练习,任务一定会有结果,这个结果是衡量任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活动、任务和练习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这三个概念经常出现,是任务型教学的必需部分。“活动”原是交际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概念,被任务型语言教学所采用。活动是任务和练习的上位概念,通常说的任务活动和练习活动就是任务和练习。Willis任务型教学的活动类型有:前任务语言活动、任务活动、文本任务、语言练习活动,她的这一分类也体现了活动、任务、练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判断一个活动到底是任务还是练习,主要看它有没有真实的意义交流。练习主要是语言形式的练习,如替换、翻译、连词成句、用固定句式回答问题等。笔者结合魏永红和贾志高的研究成果,将任务和练习的异同总结如下:

有学者认为没有必要关注任务和练习的区别,因为二者也是相辅相成,可以互相交替的,学生通过练习学习执行任务会用到的语言,又通过任务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笔者认为任务和练习关系很紧密,但正因紧密才更要区分二者,如果不给以关注的话,任务型教学也就失去它的意义和特色了。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设计任务应注意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形成任务链。任务型语言教学里,每一课设计的任务都要形成一个任务链,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的发展,难度上逐渐加大,所以设计任务时,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如果某一课里,难以形成任务链,那就不要用任务型教学法,用传统的3P教学模式,即按教师展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操练,学生产出会这三个步骤来进行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任务设计结合具体课型。通常一个任务并不是仅仅与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里某一项相关,而是涉及多项,所有的创造型任务都涉及了听、说两项技能训练,所以要考虑这些任务用在什么课型上,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上各任务侧重点当然不一样,设计任务时要结合应用的课型。同一个任务目标,在不同的课型上,设计的任务是不一样的,如《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里的一个任务目标:能简单描述身高、体态,大纲设计的任务是“看照片,描述人物的体貌特征”,这个任务如果采用口头形式,可用于口语课,若采用笔头形式,则可用于读写课,当然也可用于综合课,如果改为:听一段关于一个名人外貌描述的录音,猜一下这个名人是谁,那么这个任务就用于听力课了。

3.任务操作形式要多样化。任务操作形式要多样,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增加学习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避免形式单一,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是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任务操作形式多样化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4.任务可操作性要强。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又有班级规模的影响,所以任务的操作性要强,步骤繁简适当,占用时间不太长,简单易行。

5.任务要多采用小组互动形式。任务应多采用小组多人合作的形式完成,这样各组员之间才有互动的基础。小组之内,各组员可以互帮互助,互相学习,以好带差,使一些性格内向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避免了和全班同学及老师直接面对,有逐步锻炼提高的机会。学习者通过执行任务中的交流互动来锻炼使用语言的能力,由于双方的激发作用,各自都能创造性的使用语言,不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照搬套用。同时互动也大大增加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量,各方都可以从对方的言语中学到东西,通过意义协商,也可以对自己的语言做出及时修正,在互动中,参与者都会尽量模仿生活中真实交际场景进行会话。大纲里所有的创造型任务、交流个人经验意见任务和绝大部分问题解决任务都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完成,体现了互动性原则。

9.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 篇九

适用专业:通信、测控

教学周数:1.5周 学分:1.5学分

1、课程设计目的

1、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系统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可以进行数字图像的应用处理的开发设计。

2、课程设计选题

每生可任选其中之一或者可从网络、书籍、文献中广泛查阅并选择合适题目。2.1 【课程设计选题一】图像滤波研究

自选黑白图像,用加噪声的方法获得有噪图像。整个设计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大致如下:

1、用图像平均的方法消除噪声并计算信噪比的改善。(参考P.68)

2、用平滑滤波方法消除噪声并计算信噪比的改善(参考P.71)。

3、用中值滤波方法消除噪声并计算信噪比的改善(参考P.73)。

4、用理想低通滤波方法消除噪声并计算信噪比的改善(参考P.78)。

5、用巴特沃斯低通滤波方法消除噪声并计算信噪比的改善(参考P.80)。更换不同特性的图像和噪声重复以上滤波方法,观察并分析这些算法的应用场合。

2.2【课程设计选题二】图像恢复研究 整个设计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大致如下:

1、自选黑白图像,并参考P.96获得失真图像。

2、对失真图像进行FFT,并从频谱上研究如何获得失真参数。

3、用获得的参数对失真图像加以恢复(参考P.99)。

编制程序并调试。(最好能通过程序自动从频谱中获取失真参数)。2.3【课程设计选题三】熵编码研究 自选黑白图像。

整个设计要完成的基本功能大致如下:

1、编程实现Huffman编码并计算平均码长。(参考P.144)

2、编程实现算术编码并计算平均码长。(参考P.149)

3、给定不同统计特性的图像重复以上编码,并加以分析。2.4【课程设计选题四】DCT变换编码研究 自选黑白图像。

1、编程实现DCT编码。(参考P.179)

2、编程实现DCT解码。(参考P.181)

3、观察不同压缩比下的解码图像质量。

2.5【课程设计选题五】矢量编码研究 自选黑白图像。

1、编程实现LBG码书训练。(参考P.183)

2、编程实现矢量编码。(参考P.186)

3、编程实现矢量解码。(参考P.187)改变码书尺寸观察效果。

2.6【课程设计选题六】图像分割研究 自选黑白图像。

1、编程实现分水岭算法的图像分割。(参考P.247)

2、编程实现区域分裂合并法。(参考P.255)比较不同图像的分割效果。

3、课程设计方案制定

1、程序运行环境是Windows平台。

2、开发工具选用matlab作为编程开发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降低编程难度。

3、以组件化的思想构建整个软件系统。具体的功能模块根据选定的不同题 目做合理的划分。

4、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1、选题与搜集资料:选择课题,进行系统调查,搜集资料。

2、分析与设计: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功能分析,并对系统功能与模块划 分等设计。

3、程序设计:运用掌握的语言,编写程序,实现所设计的功能。

4、调试与测试:自行调试程序,同学之间交叉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情况。

5、验收与评分:指导教师对每个成员开发的程序进行综合验收,结合设计报告,根据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方法,评出成绩。

5、要求

5.1总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 备工作。尤其是对编程软件的使用有基本的认识。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课题,独 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5.2实施要求

1、理解各种图像处理方法确切意义。

2、独立进行方案的制定,系统结构设计要合理。

3、在程序开发时,则必须清楚主要实现函数的目的和作用,需要在程序书写时说明做适当的注释。如果使用matlab来进行开发,要理解每个函数的具体意义和适用范围,在写课设报告时,必须要将主要函数的功能和参数做详细的说明。

4、通过多幅不同形式的图像来检测该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5.3 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在完成课题验收后,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一份,报告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课程设计必须使用规定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本书写,并且要使用钢笔或用中性水笔,不能使用圆珠笔。5.3.1 报告的格式内容如下:

1、目的与要求

这部分主要说明本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设计的内容

根据指导书的讲述,介绍系统中所设计的主要功能和原理方法;

3、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的具体情况,描述系统的具体构架,包括:功能模块的划分、系统运行的环境、选用的工具及主要实现功能的原理。

4、各个功能模块的主要实现程序

主要的功能实现和函数要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其用法,使用范围,及参数等。

5、测试和调试

按课程设计要求,选用多幅图像对程序进行测试,并提供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的效果图。并对调试中发现的问题做说明。

6、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

主要说明设计中学到的东西和取得的经验总结,心得体会。

7、参考文献

写出具体的主要参考文献,标明其作者、出处、年代、若是期刊文章,还需要给出期刊名。网络的文章要给出网址。

5.3.2 报告要求

1、必须按照以上格式书写报告。

2、必须对课程设计总体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3、详细说明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对用到的主要函数及参数要做具体的说明,同时要有必要的实现流程图。

4、程序代码后必须贴上主要步骤实现的效果图。

6、课程设计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对学生单独进行验收和答辩,学生必须演示程序,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验收答辩的情况和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质量综合给出成绩。

课程设计成绩考核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评分标准如:

优秀:格式完整;课设总体方案正确、详细,系统中完成了所要求的所有功能;有实现功能的必要流程图。设计说明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理论分析正确、书写工整。回答问题快速准确。对善于独立思考设计中有所创新的学生优先考虑。

良好:格式完整;设计方案合理,制作规范,系统基本满足要求;有实现功能的必要流程图。设计说明书层次比较清楚;回答问题准确;书写工整。

中:格式正确,设计方案基本正确,完成功能基本符合要求,设计说明书仅存在少量的问题(如:方案分析有少量错误、条理不十分清晰、流程图、书写不大规范等)。能够正确回答问题。

及格:设计方案基本正确,实现了主要的功能,有小部分功能尚未实现,设计说明书存在一些问题。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不及格:设计方案不合理,没有实现出系统功能,概念不清,层次混乱,书写极不认真,或者根本不交课程设计程序和报告的。

10.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任务 篇十

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任务(task)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

教学目标(goals):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这不仅是指语法正确的说和写的能力,还包括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输入(input):输入是指设计任务的资料。输入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课本、报刊杂志、学生作品、影视作品、歌曲等。活动(activity):活动是指任务,而不是指练习。师生角色(teacher / student role):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传送与接收)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促进任务性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项教学目标演变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任务型教学强调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教学是人的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人的因素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者外语习得的条件,使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运用语言并掌握语言。需要指出的是,任务型教学设计的任务难度很难把握,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性也难以控制。尽管如此,其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11.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 篇十一

一、新课导入:设计能吸引学生眼球的任务

在任务导学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任务的焦点就是解决某一问题,这一问题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交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使他们乐于积极参与。

1.利用情境,设计任务

在学习“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课的前一周,我让三位学生分别精心照顾三盆相同的水培植物,一周后的课堂上,三位学生呈现了三盆长势出现了差异的植物,手里举着长势最差的那盆植物的学生表情最尴尬,他很委屈地说:“我没有虐待它。”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即本堂课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植物生长需要_”,此处的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利用故事,设计任务

在学习“激素调节”的时候,教师先讲了一个故事:在人类的疾病中有这样一种病,患者不管喝多少水,仍会觉得口干舌燥;不论吃多少食物,其体重都不会增加,反而会急剧下降,消瘦乏力,直至死亡。我国古代的医生曾经大胆地尝过这类病人的尿液,发现尿中有淡淡的甜味,你知道这是什么病吗?应该怎么治疗?由此引出任务:糖尿病的病因和治疗。

二、教学过程:设计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任务

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任务,在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梯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适应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学生才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在完全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第一阶段),学生的学习起点低,学习活动按照“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一点一点”地跟着教师学,设计的学生任务基本是跟上教师的脚步学,然后再巩固练习。

在基本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第二阶段),虽然学生整体把握能力还不行,但他们已经可以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自己获取一些新知识,可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跟着教师学,此时,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梯度小一些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在苏科版《生物学》七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中,学生初次接触探究性实验是通过经典实验来学习的,教师设计任务时,可以将一个大任务细分成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一边阅读资料一边完成这些小任务,这既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探究性实验,应该怎么做探究性实验,又能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文本信息,学会分析、提炼信息。教学流程设计如下:教师先创设一个情境:画面上出现一碗香味诱人、热气腾腾的冬瓜玉米排骨汤,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请猜想:这碗肉汤的结局。大家的猜测几乎相同,“变质了、馊了”。接着设问:“为什么肉汤会变质?”学生纷纷回答“微生物搞的鬼”。对微生物从哪来的这一问题分歧:“肉汤里长出来的。”“空气中进去的。”200多年前的科学界也出现过这种分歧,为了寻求正确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资料“巴斯德和他的鹅颈瓶”,并出示了一系列的小任务:(1)巴斯德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他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先期的研究,作出了什么科学假设?(3)在巴斯德制定的研究计划中,设计的鹅颈瓶妙在何处?学生一边阅读资料,一边解决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逐字逐句地阅读文本信息,最终收获了知识和技能,解决了分歧,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第三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可以“一课一课”地在教师帮助下相对独立地学习了,这时设计的任务就可以难度大一些,梯度大一些了。在苏科版《生物学》七下“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大任务(包含7个小任务),将全班分成三个大组,分别领取一个大任务,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后组间汇报交流,完成教学目标。

在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第四阶段),学生已经可以“整篇整章”地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然后又逐步发展,达到整本书都可以由自己来学习,在苏科版《生物学》八上“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章节中,我采用了小老师上课的形式,学生一般是按4~6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时的主讲任务。教师在学期初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和难易度,宣布由学生主讲的课题,要求学生(小组)提前准备,自学教材,到图书馆和网络教室查阅资料,自己制作课件,上课前一周向教师提交教案和课件,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上课一一指导把关,收效甚好。在这个过程中主讲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其他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课和评课。听教师讲课是学习,阅读教材是学习,自己上课则是一种更深入的学习,虽然这样的机会不多,但只要参与了,就会有特别的收获。

在完全独立的学习阶段(第五阶段),则完全由学生自学,教师不再布置指导性任务,而是由学生自学后直接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任务导学式教学要求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具体的学习内容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以能力发展为目标,融知识与技能为一体,通过教师设计出体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任务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该做什么呢?

1.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有充分的准备

课堂活动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要在课前准备好所需要的物品,如实物、表格、图片等,要搜集足够的信息资源。苏科版《生物学》七下“地面上的植物”,设计了一个这样的任务: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要求学生课前在家里收集各种植物的花和果实,上课时让学生解剖花和果实,通过比较,了解花和果实的结构以及花与果实和种子的关系。这个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活动之前,准备好实物、模型和图片等物品,教师要充分考虑活动的需要,不搞没有准备的活动。

2.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指令

教师在布置学生完成课堂任务之前应该先向学生发出准确清晰的指令,使学生明确他们的具体任务是什么,还要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些指令,以保证学生们都很清楚地知道要做的是什么,要如何去做,做到什么标准是合格的。要使学生有信心,只要根据指令和步骤去做,就能获得成功。例如,在“观察酵母菌”实验前,我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前几节实验课的基础上,有些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方案:先制作临时装片后观察。我又要求1名学生说出具体操作步骤,同时板书如下:

一、制作临时装片 二、观察

擦—滴—盖 先使用低倍镜,看清物象

后使用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

然后,再要求2名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说明实验的内容,坚持到能够确保每一位学生都理解了实验的过程,再让学生开始动手实验。这样,就促使学生在动手实验前集中注意力,领会实验要领,保证了实验能顺利进行。

3.任务的实施需要教师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观望,置身事外,而要热情地投入到学生活动中去,站在学生的中间,成为活动的一分子。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师要调控、管理课堂,不让个别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当学生灰心丧气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当学生取得进步时,予以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予以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教师要有雪亮的眼睛,寻找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亮点、误点,并将其拿出来进行交流和讨论。

12.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任务书 篇十二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法, 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依据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与要求,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体验语言, 培养技能, 积极实践, 提高语言综合应用的能力。”

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投入使用的省编中职英语新教材体现了以上最新教学理念。教材教材整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职业学校学生的学情和身心发展特点, 采用“功能—结构—话题—任务”相结合的途径设计, 将功能与结构融合于话题与任务中, 通过话题的逐步展开和任务的次第完成, 掌握结构和功能, 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材内容选择贴近生活, 语言真实性强。教材话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专业和现代社会生活, 富有时代气息和职业学校特色, 有较强的感染力。设置真实而生动的情景和“任务型”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 用英语交流, 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教学活动设计形式多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中的活动彻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在活动中学生多种感官并用, 积极思维, 通过感知、实践、体验, 积极参与和互动,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习得语言, 不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还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二、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 教学方法方面。

课程标准提出任务型教学应作为我国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方面, 而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口语教学中往往重视语言形式, 忽视语言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 因而学生常常感到掌握英语口语困难。事实上,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 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故而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才能迎合学生心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多数不太愿意参加口语练习。有的学生课上表现沉默, 消极或被动, 原因很多。有的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缺乏英语交流的环境, 英语基础又比较差, 导致很多学生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 或想表达又担心出错, 被同学嘲笑。有的学生认为即使口语不好, 只要掌握好老师讲授的内容, 就不会影响考试成绩。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可言, 索性自暴自弃, 甚至放弃英语课程的学习。

3. 教师方面。

长期以来, 从事中职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学校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教”, 而对学生的“学”关注较少, 教学活动形式枯燥, 机械化, 因而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用英语交流实践的兴趣。此外, 英语教师中存在语音语调不够标准、口语表达能力不强等问题, 在和学生交流中出现断接、冷场的现象, 对学生的口语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界定

1.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 (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 是20世纪80年代在语言习得理论和交际教学思想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强调“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的语言教学方法。所谓任务型英语教学, 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 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 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学中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动力, 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 用所学英语去做事, 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 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 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它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它关注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多边互动,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 实现任务目标, 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 以应用为动力, 以应用为目的, 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 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概括而言, 笔者认为,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以任务组织教学, 即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 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设计合理的任务, 以互动交际活动为手段, 提高学习者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以促进语言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2. 任务。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指的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 是日常生活与交际过程的再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 任务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 (1) 以意义为中心, 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实际问题, 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翻版, 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 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 (庞继贤, 2000:3) 。任务必须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如刺激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新词, 同伴之间相互学习新句型,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暴露其“中介语”中的错误部分, 获得修正中介语的机会从而促进语言发展等。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后, 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同现实社会的语言需要有明确的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并在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种“任务”使学生了解如何进行信息交流、意义协商、思想表达, 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 帮助学生发展认知潜力。

四、中职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主要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给中职英语口语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是任务的完成者。教师既是任务的设计者, 又是任务的组织者、参与者、监督者和评价者。总之,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就是要实现“教师搭台, 学生唱戏”。

1. 任务的设计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中职口语教学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问题。为此, 任务的设计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所要解决的问题与现实世界有密切联系。教师设计具体的、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和社会实际的问题, 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 从而积极参与到任务中。同时所设计的任务有利于引导学生围绕日常生活、所学专业和社会热点等方面的主题, 进行循序渐进的交际活动, 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比如, 在购物 (shopping) 的主题课上, 可让每组设计出自己要卖的商品并定价, 然后将每组学生分为购物组和推销组两方, 购物组到其他组的推销组处购买商品, 获胜者为推销收入和购物收入支出后余款最多的一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推销组必须使用刚学过的描述性句型介绍商品特点, 购物组必须应用刚学过的讨价还价句型压价。再如, 通过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 讨论如何表达喜爱与厌恶、赞同与异议、如何问路与指路、如何发出和接受邀请、如何处理电话、如何抱怨与安慰他人等, 如此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互活动, 使课堂充满生活情趣和生命力, 使学生的口语脱离低层面的语言训练, 朝高层次能力方向发展。

2. 任务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任务型教学要求将传统教学中教师控制的课堂转变为学生参与完成任务的活动场所, 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交际模式, 如组织小组讨论、情景对话、角色扮演、主题辩论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以便让学生身临其境、不知不觉中掌握各种题材的语言功能, 教师则以引导者、倾听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参与任务。因此, 设计任务时, 教师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把握好大纲和教材, 巧用教材, 挖掘教材, 整合教学资源, 对学生的实际、现时社会状态、网络信息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了解。这样, 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具体、现实, 完成任务活动时自主体验其内容, 同时在互动交际中给全体学生创造了更多平等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有助于他们忘记课堂环境融入任务环境, 缓减面对教师的焦虑与压力, 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更重要的是, 每次完成任务时每人都有明确的目标性和不可避让的责任感, 有利于人际交往、思考、应变、决策能力的培养, 为真实社会中的交际需要做好准备。

3. 任务的设计形式主要以小组活动为主,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口语任务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团结合作, 通过共同努力, 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小组形式多样, 如前后同桌, 自由选择伙伴, 男女生的比例搭配组合等。教师可经常变换小组组成形式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可使学生保持新鲜感, 还可以获得和班级中不同学生合作的机会, 获取不同的合作经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 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 英语水平较差但知识面较广的学生可以提供多样的信息来源, 查阅网上或图书馆中的英文资料;英语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材料的翻译、组织方面可以发挥优势。充分的资料准备使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口语好的学生可以丰富交流素材, 口语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实践演练, 克服语言不流畅、不会组织语言的劣势, 对增强自信、克服焦虑感起到积极作用。可见, 小组活动倡导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和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 更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 任务设计要有创新性, 发挥学生潜能和创造力。

口语任务设计要体现实践的多样性, 富于新意, 具有新奇感和时代特色, 要有世界文化之美, 实际生活之真, 活动游戏之趣, 这样各具优势的学生能相互合作, 相互认可, 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从而促进具有不同特点学生间互补和全面发展。设计口语任务时应注意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尤其是所学专业课程间的相互渗透, 教师可以将任务设计成若干种活动形式, 确定不同的要求和难度差异, 让学生自己决定进行哪些活动, 应达到什么要求, 以此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给予不同的任务, 要求学生用同一种活动形式完成, 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口语任务下达前, 适当增加相关内容的听力、视频输入, 要求学生尽量直接使用音视频材料中的原句, 作为口语表达的来源和基础, 以听促说。口语任务完成后, 教师可进一步要求学生课后对本次口语课的话题内容进行整理, 以书面形式上上交, 增加输出, 以写促说,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同时发挥学生搜寻、加工、处理语言信息的潜能。

五、结语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教学蕴涵巨大的生命活力, 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 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 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相信, 经过大家共同不懈的努力, 一定可以设计出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经历、难易适度、有意义的口语任务, 从而改变口语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建立和谐的师生平等关系, 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摘要:在中职英语口语课堂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此, 作者分析了中职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对任务型教学法作了界定, 提出了在中职英语口语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中职英语口语教学,任务型教学法,任务设计

参考文献

[1]林立, 易燕, 马青.任务型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方, 刘海涛, 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上一篇:诗歌山雾的阅读答案下一篇:2007-2008上班主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