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2024-08-21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共12篇)

1.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心得体会

作为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岗位上进行整个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做人有做人的道德,做事有做事的规矩。无规无矩,不成方圆。一定社会的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道德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也受着市场经济制度、当前的政治风气的影响,有时也造成了一些负面效应。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具有强有力的保证和推动作用。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它将影响着成百上千人的思想和行为。

一.教师要加强自律意识

作为教师,严格要求是社会对我们的规范,是人民教师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客观的、外在的道德要求,这个要求只有在成为了教师个人的、主观的、内在的道德信念后,才能成为教师个人自觉的行为准则;还要这样的效果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甚至要经过教师自己的苦苦修炼,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具有自律意识。

并且要做到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了事,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二.加强对自己职业光荣感的认识

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劳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思想和道德品质,掌握一定科学知识和技能,于社会有用的人才。人们曾经把教师形容为“园丁”,还把教师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实际上就是表达了人才需要教师培养,“玉不琢不成器”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教育界有人把教育事业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我们职业的特点,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职业本应该是人们引以为自豪的职业。

教师的职业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自古就有师道尊严的说法,作为教师本身,我们对自己应该做到尊重自己,确实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爱;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的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生动、健康发展。

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以增强我们对职业光荣感的认识。

三.切实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因为教师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使教师在客观上必然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频一笑,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如果一个教师,他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具有渊博的学识知识,具有谦虚待人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有益处的;如果一个教师作风正派,光明磊落,同时又能言行一致、平等待人,他就能得到学生的信服,甚至学生毕业多年后都能以教师为榜样,这样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学生,永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四.刻苦修炼,培养美德 教师道德作为一种从教育实践活活动中提炼概括出来的道德理论和规范,这是人民教师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客观的、外在的道德要求,只有在它被转化为教师个人的、主观的、内在的道德信念之后,才能成为教师自己自觉实践的行为准则。

教师对个人的道德要刻苦修炼,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美德,使其行为真正符合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要求,培养自己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强的毅力,最终成为学生的楷模。

总之,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很高,我们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实践,刻苦修炼,培养起高尚的师德风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品格,使教师的高尚情操、优秀的道德风范成为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精神力量。

2.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二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教师的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对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意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责任重大, 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远远高于其他职业。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迫在眉睫, 亦是时代的要求, 社会的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根本途径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高尚的模范教师不是天生的, 而是通过主观因素的协同努力, 特别是通过不断学习, 加强自我修炼, 不断自我完善而逐步发展和提高而形成的。只有认真学习理论,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才不会迷失道德修养的方向, 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

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人们形成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也是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地认识社会, 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抵制腐败道德观念的侵袭, 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 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善恶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

二是向优秀教师学习。在师德修养中, 要向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一切伟大的教育家和优秀教师学习。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 都是教师道德理论的具体化, 具有鲜明、生动、形象、感人的特点, 体现了教师的道德风貌。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 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三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教师要细心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 通过比较和思考, 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孔子主张“以人为镜”, 主动与别人的言行得失进行辨别比较, 进而反省自己。要求教师要“见贤思齐, 见不齐而内省也”, 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善于提高, 并善于反思。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只有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 才能真正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 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师德的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一是钻研业务。作为高校教师, 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 刻苦钻研, 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 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

二是科学研究。积极发挥高校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 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 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 抵制学术腐败,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学子, 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

三是关心爱护学生。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 是一个渐进的长期以观后效的过程。在此期间, 高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 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 纠正缺点, 发扬优点, 才有可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3、加强教师“核心价值观”建设。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 作为当代高校教师, 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与利”, 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因此, “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 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 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更多有益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多对人类进步和历史传承有重大价值的青年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前提下, 高校教师更应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因为这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

4、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开展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是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能使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提高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从而内化为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完整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考核评价体系, 为不断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提供制度保障, 既能有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 又能对高校教师队伍中职业道德修养低下的人员给予警告和教育, 并将其及时清除出教师队伍, 永葆高校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 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和参与者, 高校教师对职业道德认识如何, 对职业关系把握如何, 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高校教师自身行为的道德规范, 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 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不断推进, 对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摘要:履行高校教师职责,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教师有必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品质。

关键词:师德,内涵,内省

参考文献

3.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行使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既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比“学高”更为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具备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教材更换加快,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科技竞争异常激烈,教师培养人才的使命也就更加重大,因此,新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发展,在注重专业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争做新课程背景下合格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修养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明确提升教师职业修养的原则

农村中小学师职业修养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把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刻苦磨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效。实际教学工作中,一般应坚持以下原则。

知和行统一原则。要把学习职业道德伦理、提高伦理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伦理与实践相结合。

动机与效果统一原则。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工作生活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自律和他律结合原则。教师职业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个人和社会结合原则。在职业修养提升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会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继承和创新结合原则。职业道德是动态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进行职业修养教育教学中,创新与继承必须同行,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借鉴传统的优秀师德,重建崭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二、明确提升教师职业修养的内容

修养,是“修身”和“养性”的结合,包含知识、技能方面的积淀和水平,也包含待人接物的态度及思想政治品质。中小学教师职业修养,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热爱教育,献身事业。教师只有真正献身教育事业、忠于职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作为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须能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但热爱学生,但不能溺爱;严格要求,但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应多鼓励学生,不能挖苦、讽刺;要多尊重和热爱所有学生,不歧视差生,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就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言行,成为学生表率。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教师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学生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因此,在当今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的情况下,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人格魅力正面引导学生。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精通专业,严谨治学,才能被学生所信赖和尊重,才能为学生作出更好的表率。

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知识给学生。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同时,新课程不断推出,中小学老师需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富于创造性,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三、创新提升教师职业修养的策略

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两大方面来

进行,注重外部环境的优化和教师自身的提高。

(一)营造外部环境,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修养

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任何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来建立的。因此,县教师进修学校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与县教育体育局、县人社局等部门沟通、协作,利用寒暑假集中授课等方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中小学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扎根山村,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表率。

制定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学校应结合国家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适合本校实情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规章和制度的角度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时,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监督作用,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二)拓展学习渠道,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不断学习,提升修养。学习包括对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向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和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丑,什么是该做、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山区教育服务的思想。只有树立了这种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加热爱所有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热爱 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称得上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向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学习。先进的教育工作者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社会所倡导的职业道德要求,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向教育对象学生学习。教师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一些自身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同时,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在一起,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自己思想和工作中的不足,随时检查自己,审视自己,随时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实践检验,提升修养。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的职业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练,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修养,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榜样。

自我反省,不断完善。自我反省是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要以师德规范为标准,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到时时处处加强自我修养,为人师表,注重身教。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生活方式和服饰仪表,等等,都会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品行端正,情操高尚,诚实谦逊,公德正派,举止文雅。要“五讲四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有损教师声誉的事。

作为新时期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要想具备良好的职业修养,就要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以此来对照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并针对自身问题,随时加强反省,强化道德意识,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职业修养水平,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山区人民教师。

4.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四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是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作为教师,严格要求是社会对我们的规范,是人民教师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遵循的、客观的、外在的道德要求,这个要求只有在成为了教师个人的、主观的、内在的道德信念后,才能成为教师个人自觉的行为准则。这样的效果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达到,甚至要经过教师自己的苦苦修炼,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具有自律意识。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近100年来,技术水平的提高更是日新月异,人类社会正向着更加文明、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师对知识的传播。如果没有教师的“传道、受业、解惑”,人类社会可能还处在蒙昧状态。

我们教育界有人把教育事业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是我们职业的特点,是最崇高的事业,教师职业本应该是人们引以为自豪的职业。教师的职业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自古就有师道尊严的说法,作为教师本身,我们就更应该尊重自己,确实做到自尊、自强、自信、自爱。为自己的职业感到光荣,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以增强我们对职业光荣感的认识。

5.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五

1、新历史时代下的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那些新要求? 答::新时期的新型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不仅要教书,理会要育人

1、引导学生学会终身学习

2、培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做人

(二)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良好形象

(四)学习教科研方法,做研究型教师

第二次作业

1、现阶段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在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二)课程观念的转变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突出特点是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所以教育活动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要求,教师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培养技能,又要让

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是实施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基础

新教育理念的实施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是新教育理念的直接应用者,是课程实施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第三次作业

1、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哪些问题? 答:

1、在日常教学中: a、缺乏敬业精神和进取心; b、缺乏责任心;

c、不能很好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d、缺乏现代教育观念。

2、在品德问题上: a、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b、无教师伦理道德; c、不能公平对待学生。

第四次作业

1、简答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a、市场经济下不良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 b、教师自身因素影响

c、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不健全

第五次作业

新时期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理想构成应该包括哪几项? 答:、为师者,德高 为师者,学高

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2、基本的教育理论素养 为师者,技高

(四)为师者,表率为先

第六次作业

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归结为几项? 答:一以学生为本

1、“以学生为本”是当代教育的取向

2、“以学生为本”审视教师的教育角色 二教学相长,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1、师生平等是前提和基础 主动向学生学习是关键

第七次作业

1、简述教育爱的特征。

答: 教育爱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信念性与恒常性。

第二,深刻的社会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第三,表率性与引导性。

第四,无私性与原则性。

第八次作业

1、为什么说教育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

答: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一切优秀教师最为珍惜的精神财富。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学生的爱。’’为小学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北京著名特级教师王企贤,也曾对向他取经的人说:要说有什么经验嘛,也很简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爱你所从事的事业,爱你所教的学生。,因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指出: ‘所谓师德,或者说教师修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但最重要的,我以为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就是对事业的态度,这是修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教育爱是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

第九次作业

1、在当今社会教育爱缺失的原因有哪些呢?.答:(一)传统教育过程观的负效应

(二)教育中单一的价值取向影响,教育中单一的价值取向即一.“分数至上’’原则。

(三)传统教育目的观的严重错位

。.

传统的教育目的观把一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作为思考教育目的的逻辑起点,把“个人本位的教育观’’和“社会本位的教育观’’等同起来。教育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缺失,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或制约.第十次作业

1、教育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一)教育爱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教育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三)教育爱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第一,后进生的自卑心理需要教师甩爱心去融化,使其振奋精神。

第二,后进生的逆反心理需要教师用真心去沟通,使其消除隔阂。

第三,后进生的错误行为需要教师严加管束,从而逐步收敛,改正。

(四)教育爱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动力源泉

第十一次作业

1、新课改对教育爱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答:(一)尊重学生

1.转变观念,克服以分取人的错误思想

2.纠正侮辱、歧视、辱骂和体罚学生的错误行为

(二)了解学生

(三)严慈相济

1.严而有格

2.严而有度

3.严而有恒

(四)^公正公平对待学生

第十一次作业

1、教师价值实现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a.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

b.教学内容的改进和创新——教师知识价值的体现。

第十二次作业

1、教育公正的内容有哪些? 答:

(一)教师对自己盼公正

(二)教师的同侪性公正

(三)教师的对象性公正

教师对学生的对象性公正最主要的是要做到:(1)平等地对待学生;(2)爱无差等,一视同仁;(3)实事求是,赏罚分明;(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5)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第十三次作业

1、教师怎样做到教育公正?

答:

(一)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虚心地接受众家之长,不断地汲取现代社会各方面的知识与成果,逐步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体系化、优质化、合理化。

(二)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三)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

(四坚持恪守公正的道德立场,提高教师的公正修养水平。

(五)公平公正地处理涉及学生的各类矛盾。

(六)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1.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2.掌握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第十四次作业

1、简答现代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

答:现代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有: 1.爱生助生

2、平等民主

3.心理相容

4一教学相长

第十五次作业

1、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须注意哪些问题?

答:第一,社会地位的平等性。

第二,联系交往的互尊性。第三,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第四,教育学生尊敬自己的父母 第五,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

第十六次作业

1、简述教师人格的构成与表现。

答:教师人格的构成分成德行、知识和形象这三个方面

(一)崇高的德行

1.对事业的绝对忠诚

2.有助于教学管理

3.促进教育效果的提升

4.促进教师自身素质提升

(二)广博的知识

1.不断学习和反思,.促进知识更新和积累

2.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节

缓解紧张、不满,、甚至是愤怒情绪的方法:

第一,沉默的方法。第二,打一个暂停的手势。第三,用数数的方法。

第四,深呼吸。想发火时做一下深呼吸是有效的。第五,放宽胸怀。第六,暂时回避。

(三)文明健康的形象

教师文明健康形象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1.语言 2.举

3.衣

: 第十七次作业

1、简述教师人格魅力塑造的基本途径。

答:

1.树立积极的态度

2.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

3.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第一;教师需要确立明确的生活目标和追求。

第二,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

第十八次作业

1、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对教师职业的正确认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价值观、职业特性、地位、作用等等

二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概念的形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和作用正确和深刻的理解。

三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和掌握,以及正确的职道德评价。这就要求为人师者不仅要了解,而且要正确理解和履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并依据这些规范对人们的道德行为作出是非、善恶、美丑等方面的判断和分析。第十九次作业

1、简述推行新教育理念的进程中逐步体会教师的“六个学会’’

答:(1)学会引导

(2)学会分享

(3)学会宽容

_

(4)学会合作

(5)学会选择

(6)‘学会创新 第二十次作业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主要特点。

答: 1.一贯性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一贯性,是教师基于明确高尚的从教目的,深刻认识到其教育和教学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自觉服从社会需要的目的,并使之始终如一地为之努力,乃至为之献身。具有一贯性的人,即使是遇到障碍和危险,也能以全部的热情和力量,勇往直前。一贯性反映了一个人坚定的立场和信仰,既是坚强意志的表现,又是产生坚强意志的源泉。

2.自制性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自制性,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一种意志品质,是教师抗内部干扰和外部于扰的能力。

6.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六

培训心得体会

大方二中 音体美组

谢静明

教师,和其他职业一样,是服务于人的行业。所不同的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而我们又是初级传授者,我们的服务对象更年轻、更容易直接接受我们传达的信息。——而我们传达信息的好坏对错最终决定了一个人(学习者)的思维模式、行动方式,更决定他的人格取向和性格顷向。

所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比其他行业来得更迫切和更有必要。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对于师德的建设工作我们国家的重视度日益提高。

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我们国家一直在进行的工作。

本书中的案例部分比理论部分更能吸引眼球: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一条条忠恳实在的建议,更能激发起老师们的潜在意识,引起共鸣。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的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他认为,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

7.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七

一、开展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必要性

(一)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

大学生“健康人格”是指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使命时所具有的意志品质与情绪调节力, 以及在成才与生活的关系中所持的正确态度和做人的尊严;是其内在的道德品质、道德规范与外在的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的统一体。具体包括: (1) 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能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关系, 具有诚信道德品质。 (3) 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能够自我监督, 自我调节, 努力激发身心潜能;具有与客观环境保持平衡之心, 具有求新变革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4) 心胸开阔, 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既不狂妄自大, 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主动沟通理解, 诚实守信, 文明礼貌。 (5) 具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心境;善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6) 乐观向上, 对学习和生活抱有浓厚的兴趣。 (7) 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对不良思想、低级趣味具有内在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8) 能够正确观察和了解社会现实, 关注社会发展;对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跟上社会发展的主流。

(二) 大学生健康人格欠缺的现状

1. 大学生健康人格现状令人担忧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社会中出现的“利益人情”“钱权同化”“道德变异”“信念多元化”以及不同程度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道德的现象, 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显而易见。尽管多数大学生的人格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 但距党和国家、人民对大学生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受这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迷失了对崇高理想的选择和对正确价值的追求, 造成人格上的异化;更有少数大学生的人格表现令人担忧, 清华大学刘海洋伤熊、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室友、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弑师等事件表明, 我国部分在校大学生, 人格方面存在着种种缺憾:

(1) 唯我独尊。在现实校园生活中,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强调个体本位, 淡化集体意识和组织纪律;崇尚个性, 张扬自身价值;缺乏艰苦奋斗、敬业创业精神。

(2) 信仰缺失、功利心重。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重视物质利益, 淡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缺乏自尊心, 富于虚荣心;追求个人实惠而淡薄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需要。

(3) 缺乏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 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差, 面对外界诱惑缺乏抵抗力等问题。逃课、上网、高消费, 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过程中, 谋求一夜成名, 缺乏长期实干精神。

(4) 心理不健全。心理素质低, 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抗挫折能力差, 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 甚至成为“高智商、低情商”的典型群体。单就失恋而精神出现障碍的学生就占到在校学生总数的10%以上[2]。

(5) 缺乏对祖国的真挚感情。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于祖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道德内涵的理解与领悟甚至到了“无知”的程度, 似乎中国传统的东西一无是处、当代的东西一概落伍。

(6) 缺少基本的文明修养。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以及文明修养的欠缺, 导致大学校园里出现一道道令人尴尬的另类“风景”。由大学生信手涂鸦的“课桌文化”“教室墙壁文化”“校园厕所文化”以及露骨的“马路风景”不堪入目;低俗的“宿舍语言”不堪入耳。课堂上吃早点、喝饮料;发短信、听耳机、随意讲话等现象司空见惯。诚信缺失;公共场所不讲卫生, 乱扔垃圾;图书馆书籍和杂志损页、缺页……凡此种种, 不一而足。

2. 大学生健康人格缺失的原因

(1) 家庭教育缺乏理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往往对其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溺爱、爷奶的宠爱, 造成他们个性意识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缺少宽恕之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甚至使他们产生功利、唯实的思想。

通过分析大学生中出现的自杀、自残、伤害他人等事件, 就会发现, 这些“问题学生”中往往有着不同程度的家庭原因:第一, 家庭关爱畸形 (单亲家庭、或是家庭关系复杂) 的学生, 他们大多孤僻、压抑, 不喜与人沟通, 心理障碍严重, 有一定的暴力倾向。第二, 家庭宠爱过度 (几代单传、或者“百亩独苗”) 的学生, 他们在衣食无忧、呼风唤雨中养成自私、任性、骄横的霸道性情, 做事冲动, 不计后果, 甚至无情无义[3]。家庭教育最关键因素在教养方式上, 孩子的人格就是在与父母的磨合中形成的。在调查中发现, 家经比较富裕的孩子比较自信, 父母为官的孩子比较任性, 这两类大学生均善人际交往, 公关能力较强。父母为农民的孩子比较宽容, 父母为教师的孩子做事比较有耐心, 父母为工人的孩子待人比较热情, 父母打工的孩子独立意识强, 但平时做事被动与胆怯。单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往往早熟、多疑、敏感、悲观。无爱家庭成长的孩子往往对人不友善、不信任, 对事不热情、不积极。

(2) 学校人格教育滞后, 甚至缺失。首先, 人格教育在中学属真空地带。在小学阶段, 学生单纯幼稚, 效仿老师的言行举止, 人格问题相对不明显。进入中学时期, 对外界的多样需求和客观外界的花花绿绿, 导致中学生人格多样化。然而学校重视的升学率和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 致使人格教育滑入被遗忘的角落。可塑性极强的中学生又是人格变化关键期, 中学阶段的“考分压倒一切”的教育理念为大学生活埋下隐患。

其次, 人格教育在高校似“水中月”。目前我国高校普遍追求的是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尤其是近几年升本的高校, 为了尽快地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所有精力、财力都用在扩大建筑规模和引进名师、培养博士上, 课程建设以及课程质量成为精力之余关注的事情, 至于对学生素质的关注也就自然成为“强弩之末”了。加之校园内的“知识行政化”“权力崇拜” (1) 等给学生造成的内心失衡, 以及人际交往的多元复杂, 感情生活的变幻莫测, 就业压力的严峻态势等等, 致使一些大学生产生“趋虚恐‘实’、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 (近几年本科生、研究生自杀人数有增无减) , 在理想与现实中找不到平衡点, 以致丢失自我。尤其是“凡进必考”的现代就业模式, 使当代大学生人格出现偏失。以往的“基础课”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两张皮”:多数教师侧重于理论的讲授和个别教师本身对“做人”的迷惘, 实难进行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导致高校人格教育止步于教学规划而没有进入实质性落实阶段, 教学计划看得见, 教学环节触不着。

再次, 社会大环境不佳。官场上的“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 社会中的“‘智者’王, ‘愚者’寇”, 以及贫富分化、财大气粗等现实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特别是不经过滤的大众传媒内容也误导着当代大学生, 致使大学生对社会主流偏识,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法制观、道德观紊乱, 心理问题突出, 价值取向多元化。

(三) 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1. 健康人格教育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在21世纪, “健康人格”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身心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人格发展不健全或异常者, 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情绪表达方式以及社会适应状态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异样。甚至文化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都与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勇于迎接生活的挑战, 在实践中, 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年龄在18~24岁之间, 正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素质、人格要素正处于从形成到稳定的过程中, 其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 这些特点为他们的人格建树提供了良好条件;但他们身上同时存在着情绪易于波动、意志较为脆弱、认知易于“情绪化”、思想波动且易于消沉等弱点。这种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于一身的矛盾, 致使大学生极易出现各种障碍 (包括学习、交往、人格等方面) , 给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如果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健康人格教育, 这些弱点就会逐步“燎原”, 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

大学阶段, 正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和知识智慧的增长期, 是确立人生目标、训练人格品性、培养道德责任感、促进身心健康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最佳时期, 是大学生开始走向独立生活、独立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的时期。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法制观都将在这一时期形成。健康人格教育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体的人生幸福, 更关乎一代新人的素质。

2. 健康人格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无数次调查研究证明, 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 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 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健康的人格有助于主体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并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有些国家的教育就开始由单纯重视智力开发转向同时重视人格培养。目前, 新加坡已经从孩童开始先进行情操教育, 之后再进行智商教育。其实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人格教育, 《大学》开篇就提到:“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新民, 在止于至善。”这就是说, 教育的崇高使命在于首先教会学生做人, 其次才是做事。这也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说:“教育一个人的知性, 而不培养其德性, 就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危险。”[4]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 人们价值观念的变革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 健康人格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人格健康的青年一代才是祖国、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这己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3. 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21世纪, 是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科技力量以及民族文化实力较量的世纪, 其实质是人才竞技的世纪。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健康的人格, 不仅决定着他们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进而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正如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赛缪尔·斯迈尔斯所说:“一个国家的前途, 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 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 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 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 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低。”[5]

总之, 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教育, 一方面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教育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 面向世界所必需的。

二、“基础”课程下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

(一) 开发“基础”课功能, 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 协调身心矛盾、促进主体身心和谐, 平抑个性冲突的主要社会手段[6]。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成为近几年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些学者、有识之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比较有价值的著作和相关文章相继问世。

(1) 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研究的主要著作有陈秉公的《大学生人格学》, 黄希庭、郑涌主编的《大学生心理与咨询》, 樊富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郑雪主编的《人格心理学》等。他们对如何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提出了独到见解。

(2) 在高校学报及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刊物上, 发表了许多文章, 如:《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葛明贵的《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 《教育探索》2004年第7期蔡东霞的“谈高校学生的人格教育”,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梁捍东的《刍议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和方法》等等不胜枚举。对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起到了积极的带头和推动作用。

以上文献除对人格与健康人格的基本理论进行阐述外, 均涉及到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重要性、目标、原则、方法、途径等。然而, 这些研究成果, 均是从心理学、教育学角度论述较多。时至今日, 从“基础”课的 (思想教育主阵地) 角度和途径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尚付阙如。

(二) “基础”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基础”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它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 加强道德修养, 树立应有的法制观念, 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可以说, “基础”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7]。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都可以进行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工作, 然而, “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方方面面, 都专门设计有针对性的内容, 与其他课程相比, “基础”课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1) 目标定位相对明确。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对于“基础”课来说, 其定位目标不仅仅是任务, 更是责任。“基础”课就是要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 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教育为主线, 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引导大学生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状, 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品德,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道德人格,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他人和自己, 形成健全的人格。

“基础”课通过个性教育、心理品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等, 从不同侧面提供了个体成长所必需的知识, 这些知识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塑造健康人格的“营养”。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 帮助大学生建树崇高的理想信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 为逐渐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8]。这一点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

(2) 教材内容直接关联。“基础”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优势还在于现行教材内容的直接关联性。在健康人格教育中, 大多数学科只能在完成本学科的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渗透一些健康人格教育, 体现的是间接性的特点。心理学教育虽有其直接性的特点, 却有“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和“面窄”之嫌。而“基础”课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直接地对个体进行全面培养。“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四个大的方面,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恋爱婚姻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规范教育、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与法治观念教育、我国基本法律制度与规范知识教育等。“基础”课教学与心理学教学相比, 类似于“中医”与“西医”, 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且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 “中西结合”效果会更好。

(3) 专任教师精力集中。就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来说, 尽管所有教师都有职责和义务, 然而由于各学科教学的特性和侧重点是不同的, 其他学科的教师必会将本专业教学的重点、难点放在首位, 决不会像“基础”课教师那样, 将主要工作精力直接用于包括健康人格养成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 这种教师精力的直接专攻与非直接专攻的差异, 必将产生不同的实际效果。

(三) “基础”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措施

1. 提高教师素质

注重教师素质建设, 是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必备的“硬件设施”。

(1) 教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教师具有了过硬的政治素质, 才能“对高等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去;对教学内容精益求精;对新知识不断学习, 不断创新;热爱学生、有良好的气质和风度等。”[9]“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形式最正规、最系统、作用最大、学生受益面最广的教书育人环节。因而, “基础”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决不能淡化马克思主义立场, 使教学方向中性化。“基础”课教师无论在讲台上或讲台下, 则一定要底气十足地弘扬社会主旋律、宣扬主流价值观。

(2) 教师要有过硬的情商素质。在现实中, 与其他学科的老师相比, “基础”课教师在社会上, 甚至在校园内始终没有得到本来应有的“礼遇”, 在此种境况下, “基础”课教师有必要加强情商修养, 要能够摆脱世俗偏见, 凭着一种不计名利得失、甘于无私奉献的人格情怀, 爱岗敬业、爱教会教, 沉下心来不为物役而乐教。要从党和国家后继有人的角度关注大学生人格健康状况, 视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己任, 对教学始终保持乐观精神和韧劲。“基础”课教师的情商素质一旦不过硬, 就会被现实社会中的“名利潮”裹挟, 也就不可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人格塑造。

(3) 教师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任课教师不仅要爱学生、有热情, 还要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功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有重大理论问题, 又有现实热点难点问题, 涉及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对教师的知识量、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不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 而且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10]教师要不断钻研业务, 对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人文学等学科知识精益求精。把理论观点讲深、讲清、讲透, 体现出理论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 才能让学生感到可敬、可信。教师只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批判精神和前瞻视角相结合、社会主流价值和学生关注的热点相结合进行教学, 才能激起学生理论学习的渴望和共鸣, 达到教学相得益彰。无数事实证明, 受学生爱戴、敬仰的老师, 往往是专家和学者。“基础”课教师倘若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和学者, 就不可能赢得学生的敬仰和诚服, 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

(4) 教师要有过硬的人格素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大环境下, 以及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下, 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 实现原则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统一, 理论讲解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统一, 让学生感到亲切、实在, 教师就要经常深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基础”课赖以生存的背景和前提。“教师只有将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都利用和调动起来, 将教学内容切入学生的个体经验之中, 使知识传授激活个体积淀的经验或得到个体经验的认同, 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熟悉甚至喜爱的思想知识基础, 理论知识就能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开花和结果”[11],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形成才会有真正的源头活水[12]。“基础”课教师只有深入学生之中, 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才能在实践教学中以自己的人格征服学生、感化学生, 激励学生自觉地塑造健康人格。

“基础”课教师完美的人格魅力和教学热情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感召, 也是一种浸染和熏陶。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

“基础”课教学理念要坚持价值性和科学性、逻辑性紧密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趣味性紧密结合;普遍适用性和针对性、实效性紧密结合;教师的教法要与学生的学法相结合,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相结合。

创新教育形式, 优化教育环节, 坚持面向世界与立足民族腾飞相结合的理念, 突出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准则,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主体性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思想, 突出道德法制教育;坚持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的方式, 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3]。

“基础”课教学方法应采取多种形式, 大胆地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式教学, 依据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只有以受教育者的认知过程为基础来设计教学过程, 才有可能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 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这样才有可能保证教学成功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14]积极采取“师生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教学, 使基于问题的学习和案例教学有机配合;同时还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开展生动活泼、主题健康的思想教育活动, 丰富教学环节, 活跃教学氛围。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紧密合作与配合。强调“基础”课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并不排斥其他学科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功效。全面配合、多管齐下, 收效更好。“基础”课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善于不断地总结和吸纳其他学科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经验, 及时充实自己的不足, 使“基础”课在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方面独树一帜。

注释:

(1) 指高校目前出现的博士受利益驱使弃教从政现象。

[编辑:汪晓]

摘要: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它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开辟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新途径, 在21世纪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8.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八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91-01

德是做人的灵魂和根本,个人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他的行为准则和人生方向。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者,是大学生人生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高校教育事业的生力军。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才能以德育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才能成为合格的大学生灵魂的设计者和铸造者。高校教师的道德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高校教育事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从事的教育事业

高校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素质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才能在事业上的不断的进步和提高,才能不断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前提就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体,时刻和学生工作打交道,所以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对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方向进行正确的帮助和指引,引导他们早日成长成才。所以高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

二、关爱学生

高校教师是大学生灵魂的设计师和铸造者,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用心关爱学生,给予他们生活和学习上最大的帮助,很多学生初到大学会感到和迷茫和无助,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无私的关爱,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让学生的大学生活充满色彩和希望,在一个和谐而温暖的环境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长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新世纪人才和栋梁。可见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不断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

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改造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则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呈现出的素质和修养。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高校教育事业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不仅会影响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学生以后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道路,因此,作为当代高校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价值取向去引导和教育学生。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所以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修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加强理论水平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高效教师承担着为大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和重任,所以要不断学习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和科研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学生灌输新理念、新思想,让学生形成科学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更好地指导以后的实践,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当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大学教师只有不断加强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接收新鲜事物和思想,才能与时俱进,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很好地教育和引导新时代大学生。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和引导学生,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和实际行动教育和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一个关辉的榜样形象,这样会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因为学生会像我们关注他们一样关注教师,所以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我们自己必须先做到,起到一个示范表率作用,学生就会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持肯定和认可的态度,这样就容易在学生中间树立威信,便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对学生未来的人生道路有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

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高校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不断加强自己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和长处,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做一名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新时期大学教师。

总之,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时刻站在学生角度,给他们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力求在祖国的高校教育事业奉献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徐漫. 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措施[J].学周刊,2016(8):7.

[2]马琳娜.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科技展望,2015(24):189.

9.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九

五里乡落圈小学 朱静

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良心内涵的高度概括。然而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必须深思的问题,在此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见: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是文明的播种者和传递者,是连接着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所以教师不能以 市场经济的价值规范取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要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了这种服务的思想,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加热爱所有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称得上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能力。教学工作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所以教学能力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然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理论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才能真正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这一事业,才能激发自己为之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教师要热 爱学生,才能为培养下一代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四、为人师表,注重身教,加强自我修养。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工作和生活方式,甚至服饰仪表等,都回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是“度德而师之”,教师伟大的能动作用,正是用自己的世界观、自己的面貌来塑造新的一代。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言行一致,品行端正,情操高尚,诚实谦逊,公德正派,举止文雅。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做有损教师声誉的事。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加强修养,坚持不懈地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以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10.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十

准考证号: 姓 名: 单 位:

论述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自古以来,我们就推崇师德:“身教重于言传”“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强调的就是师德、师范。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在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高等教育的行列成为高校教师,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随之增强,并且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全人类和社会进步也有着重大意义。

当代高等教育宏观教育价值取向要求高校教师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内容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当代大学生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应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和考核评价体系,为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教育事业。

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对学生百般呵护,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为培养教育学生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所以促成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

二、明白自己的责任。

培养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新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任,把学生培养成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责任和神圣使命。为此,加强当代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要求教师有对社会、对历史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样才可能内化为教育工作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种利益和诱惑,作为当代高校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义与利”,这样才能更加牢固地提升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水准和内涵。因此,“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实践中关键的一环,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正确、科学地认定在教育实践中的“义”与“利”:最大的“义”就是爱学生、爱教育,对社会、对国家负责;最大的“利”就是培养出更多有益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出更多对人类进步和历史传承有重大价值的青年一代。在国家和社会逐渐提升教师地位和物质生活水平的的前提下,高校教师更应坚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因为这是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只有在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不断提升。

四、加强教师业务和专业学习。

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终生学习”,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迅速发展变化,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层出不穷,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才能更好适应工作的要求,进而内化为职业道德修养,实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

五、在实践中完善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一个“内化-外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直接体现在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实践能力是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这一途径和方法就是要求高校教师一方面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以学生为本”,关心教育学生,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作表率和榜样,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用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六、提高教师文化水平

文化素质同样与职业道德密切相关。文化水平决定着道德水平,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重视教师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采取两种途径:一种是鼓励教师自学或参加函授学习;另一种也就是继续教育在岗培训和提高。通过这两种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和文化水平,我校教师100%达到中专学历,有57%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还有许多教师正参加高一级学历的函授学习。学校每年、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师在岗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的计算机打字、操作水平已初见成效。

七、培树典型,影响推动师德素质的提高

在教师中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培树典型。大队辅导员李琦说:“通过学习先进典型事迹,找出了自己的差距,使我更热爱教师这个职业,做事要用心,用力去做只能达到标准,用心去做才能达到优秀。”教师杨翠平说:“我要学习杨丽敏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用爱去温暖学生的心,把心血倾注在教学过程中。”

11.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十一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 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 同时也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担, 是连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要对其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 更要教会学生做人处事、接人待物的原则, 让他们被社会所接纳。教师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因为这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技校的教师而言, 职业道德修养涵盖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素养;其次是精通所教专业的知识文化素养;再者是具备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管理能力。文化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得以加强, 而且可以为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当代教师对待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有以下正确的认识:从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从权威者向合作者转变, 从复述者向研究者转变, 从技术操作范式向个性化范式转变, 从真理的传播者向正义的维护者转变。

二、提高技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对每一个教师来讲,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 “温故知新”以熟练掌握业务技能, 同时还要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这样才能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社会越发展, 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就越高, 尤其是对我们技工院校的教师要求。我们技校面临着生源层次较低, 学生的认知水平较差, 在如今越来越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 学生的道德水平并没有和生活水平成正比, 这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 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教师除了做好一个合格的“教书”者, 更重要的是他还承载着家长的期待, 即“育人”工作。因为在学校里, 教师是学生最尊敬的人, 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 这样, 教师就成了学生的模仿对象。作为一群道德观念并不清晰的学生的楷模, 教师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特质。只有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校学生, 才能较好地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然而, 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 单靠职业道德理论教育是不够的, 还要依靠教师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提升工作。

三、提高技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提高技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 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 实行知行统一。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 只有掌握了它才能更好地辨善恶、明是非、提素质、育人才, 所以说提高教师的师德理论水平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必由之路。作为技工学校的教师, 不能满足于现有的道德知识, 而必须在总结新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深化职业道德认识, 增强职业道德情感。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上最恰当不过。“校园无小事”, 我们一定要将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付诸实施, 爱国守法, 热爱自己的岗位, 关爱每一位学生, 做到无歧视,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第二, 内省克制, 自我批评。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会存在缺点或者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错误。作为教师, 应该正确认识自己, 坚持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 有错就改, 从谏如流。我们只有自觉地通过“内省”、“克制”等途径, 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其实,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存在和发展一样, 都是在外部与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 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 又要依赖包括自我评价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认真、反复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是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 严于并善于剖析、反省自己, 才能免受错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 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总之, 职业类技工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 而对于崇高的教育事业来说, 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自己的尊重。每个人都被赋予了工作的权利, 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 因此教师一定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自己的天职, 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将学生内在的潜质激发出来,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愿广大技校教师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 进一步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 为培养实现中国梦的合格人才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将学生内在的潜质激发出来,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提高技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笔者就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及其途径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期盼同仁予以斧正。

关键词:技校教师,道德修养,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12.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继续教育课程) 篇十二

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当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良心,教师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作为小学教师,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引导学生健康发展非常关键。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一、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地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上一篇:银行合规教育心得体会-开展“从我做起,合规操作”下一篇:西南财经大学公务卡结算业务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