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学生操作手册(10篇)
1.厦大学生操作手册 篇一
原理:
犯罪行为 社会化的机构 群体 社会流动
马斯洛需求理论 社会工作伦理内容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目标(还有一个忘了)
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内在动因。
一个社区有很多赋闲在家的老年人,社工帮助老年人发挥余热,建设社区,制定相应的服务方案。
实务:
支持小组 社会服务机构 个案工作
预估的内涵与任务 问卷调查的定义、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小组初期的组员特征和社工的工作任务
一个男孩从农村转学到城市,同打工父母和姐姐一同居住。父母工作忙没法照顾他,日常全靠姐姐,但姐弟两个关系不好。弟弟原先在农村成绩不错,到城市后成绩急剧下降,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性格孤僻。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不愿意写作业,上课喜欢开小差。孩子本身也不愿学习,想小学毕业后就去打工。
问:
1、服务对象的需要。
2、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个民工子弟学校,设施不齐,学生的课程功底差异大。由于很多学生都是随打工父母转徙各地,所以班级凝聚力低,学生都不喜欢学习。家长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老师家访时表示没时间也没办法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老师的压力很大。
问:分析现状,制定服务方案。
一个危楼社区,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
问:阐述社会照顾的概念,运用该模式制定服务方案。
2.厦大信息 篇二
厦大建筑是谁捐建的嘉庚楼群该楼群由嘉庚一号(保欣丽英楼)、嘉庚二号(成枫楼)、嘉庚三号(颂恩楼)、嘉庚四号(钟铭选楼)和嘉庚五号(祖营楼)组成,各幢之间以连廊联接,为五联星布局,以鲜明的嘉庚风格与厦大传统建筑文脉相联系。颂恩楼21层,其余四幢楼均为7层,该楼群是厦门大学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建筑规模为49000㎡,总投资人民币11500万元。厦门大学钟林美广场 厦门大学钟美林广场建在明培体育场北边,囊萤楼前的西校门入口处。九十年代爱国华侨捐资而建。最主要景观是在喷水池后面(东边)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意象深刻,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厦门大学明培体育馆 厦门大学明培体育馆建在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建筑面积4768平方米,钢混结构,拥有一个篮球场地,2000个座位,并设置电子自动记录仪,建筑造价400万元。1988年开工,1990年竣工。这是厦大第一个正规化的体育馆。该馆为菲律宾爱国华侨佘明培先生生前捐资30万美元,其余国家教委投资建成的,故称明培体育馆。建筑特色是:屋面桔红色锥形网架结构,连接在四张楼梯通道的二楼屋体上,形似永不熄灭的火炬,集中突出了体育场馆的特色。是厦大较有独特]风格的现代建筑。厦门大学嘉庚楼群 厦门大学群贤群楼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体量也最大(2725平方米)作校办公用的群贤为名。东边为集美、映雪。西边为同,安、囊萤。建于1921-1922年,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囊萤=、映雪很长时间作学生宿舍,现已调整与同安、集美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楼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楼梯石板悬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为此,1989年后厦门市把它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 厦门大学的大礼堂(建南大会堂)已安装4200多座位。1952年开工,1954年竣工。以李光前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建南大会堂建筑最精细巧妙,楼房最大特色为利用前面最高部位(25米)的中式歇山顶与精细雕砌各种吉祥图案,尤其是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图案的点缀方式达到最后目的即古今、中西相结合,博采众长,成为一大独特景观。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楼群弧形排列建在演武场东南角山岗上,以中座体量最大,西边有南安、成义两座。东边有南光、成智两座。1952年开工,1954年竣工,建筑面积24717平方米。以李光前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建成后全都作教学、科研用房。楼群房利用地形弧形排列。上弦场因其形状酷上弦之月故名 颂恩楼志为嘉庚楼群主楼,高21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于2001年4月落成。它是由厦大泰国校友丁国曾、蔡悦诗伉俪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所建的,取“颂母校恩德”之意,故名颂恩楼志。1927年,蔡悦诗出生在晋江市金井镇坑口村的一个基督教家庭。他的父亲蔡建文壮年时就侨居菲律宾。蔡悦诗年幼时即随父亲移居马尼拉,父母的熏陶和生活的磨练,造就了她乐观豁达的性格。丁政曾先生,1925年出生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书香世家,他在厦大与蔡大姐相识,1948年毕业后,曾先后赴日本和东南亚各地任职。1952年丁先生与蔡缔结良缘。1972年,在和蔡结婚20周年之际,夫妇俩开始着手兴建产业,集资成立了开源纺织有限公司,后又投资创设华泰制衣厂有限公司。先生运筹帷幄、夫人掌管财务,两人不畏困难、乐观向上、密切合作,公司很快度过了创业初的困难时期,业务和规模迅速扩大。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丁先生却被诊断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经过数次的手术,最后还是令人遗憾的谢世了。李光前(1893-1967年),原名玉昆,南安梅山镇人。新加坡著名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他怀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宗旨,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兴学办教,乐育英才,为侨居国和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李光前出身贫寒,少时在故乡读私塾,勤奋刻苦。10岁时随父到新加坡。因父 亲是一位普通裁缝,薪金微薄,家境困难,他只能就读于收费低廉的英印学校,手后入养正学堂。1908年,获清政府公费入南京暨南学堂,后转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唐山路矿学堂(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前身)。受完高等教育后重返新加坡,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不久,入测量专门学校当实习员,同 时政读美国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建筑工程,修完3年课程。清朝末年,他加入了孙 中山先生倡组的同盟会。李光前初时受聘于庄希泉与友人合办的中华国货公司任英文秘书。翌年应陈嘉庚之聘,任陈氏橡胶公司经量,业绩显著深得陈嘉庚倚重。1920年,与陈氏长女陈爱礼结婚。1927年,李光前寻求独立发展,在麻坡创办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橡胶公司。在艰苦创业与发展中,他形成一套融中西文化精粹于一体的经营之道。经过30多 年的努力,企业遍布东南亚,成为新马工商界的杰出人物。李光前不但是成功的企业家,更是可贵的是他把经营所得倾心献给文化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不但启发人类智慧,同时也在谋求个人和社会的生存,传递和发扬人类文化。个人能得到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健全繁荣,国家能够富强,完全是教育 的力量。他以岳父嘉庚先生毁家兴学为楷模,一生倾尽心血,为祖国和侨居地的文 化教育事业贡献出巨大的力量。在新、马地区,他极力提倡振兴学校,普及教育。他从1931年出任新加坡华侨 中学董事会主席直到1956年,除负责学校全部日常经费和特别费用外,还捐建图馆、教室、操场、校舍等。对当地著名的高等学府南洋大学,李光前也捐助巨款。他 还捐助南洋大学博物馆、南大电脑中心的建设和充实设备。李光前在逝世前,还把自己经营所得的48%设立李工基金会。38年来,他资助新、马建造大学8所,各种中 小学20多所,每年颁发的奖学金、助学金、教育考察研究经费难以计数。新加坡、马来西亚教育事业之发达,是与李光前的贡献分不开的。此外,欧美一些高等学府 和科研人员,也得到李氏基金会的资助。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的《中国科学技 术史》第一至第四册,曾受到李氏基金会资助出版。李光前对祖国教育事业十分关注。早年,协助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集美 学校。1934年,陈嘉庚公司收盘,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的历年经费,都得到李氏基 金会的支持。新中国建立初期,厦大、集美学校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破坏严重。李光前于1951年汇款数百万元给予修复,并扩建厦大、集美两校的部分建筑,使之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期间,李光前在故乡南安梅山芙蓉村独资创办“国专小学”,造福 桑梓。为了以展故乡的教育事业,于1943年秋独资创办“国光中学”。50年代初期。他拔出巨款将梅山建成具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影剧院的侨乡文化学村。李光前对国学中学非常重视,1965年回国治病时,特地亲临学校视察,勉励师生 为社会服务。时过两年,李先生不幸病逝。李光前一生奉献于教育事业,获得崇高的荣誉。1958年10月, 马来西亚大学 授于他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62年1月,他被举任新加坡大学校长;1964 年获得马 来西亚元首封赐“丹斯里”(PMN)荣衔。1965年5月,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 见。1993年10月,泉州市、南安市在国光中学举行李光前行行诞辰100 周年纪念大会。国务院总理李鹏为纪念大会题词:“继往开来,振兴教育”。华侨教育家李光 前名垂青史。保欣丽英楼的捐赠者 黄保欣校友的政见论文、学术报告、访谈讲话,常见于香港内外报刊杂志;也兴趣文学、艺术、诗词、音乐的修心养性。他生活的历程,充满着缤纷的色彩,所创造的价值,不断地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获得了一串串的花环和一个个桂冠:1976年,香港商会组团访问美国,时任团长;1977年,英国女皇为表彰他对香港的商业及外贸的贡献,授予O•B•E勋衔;1987年,英联邦女皇为他对立法局财务委员会的贡献,颁授C•B•E勋衔;1980年,港督委任他为非官员的太平绅士;1993年,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因他的才学和贡献授予“名誉工商管理学博士”;1994年6月,获深圳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9月,获南京“荣誉市民”称号,并聘请为经济顾问;1994年10月10日,母校泉州培元中学校董会会议一致推举他为名誉董事长;1995年11月,香港浸会大学在35届毕业典礼上颁授他为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1992年,他在上世纪70年代创办的人造皮革厂搬进深圳,成立了联侨合成皮革(深圳)有限公司,增加投资6000万港币,引进三条自动生产线,该厂被广东一带同行称“老大哥”企业。同年,他毅然投资兴建第二期的漳平发电厂,并于1994年落成正式投产。他任香港惠安同乡会终生名誉会长,对本乡文化教育事业关心备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黄田老家锦溪小学设立奖教金和奖学金;在张坂中学兴建以母亲骆柿命名的教学实验楼;在惠南中学兴建以父亲黄润苍命名的实验楼;又为母校泉州培元中学捐资兴建“黄润苍教学楼”和“保欣广场”。1995年,是他和夫人吴丽英女士于厦大毕业五十周年。时年6月,夫妇俩共同向母校捐赠港币500万元兴建“保欣丽英”楼(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这是厦门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专家评审后收到的第一笔捐款;他还赞助浙江美术学院洪世清教授在崇武古城创作的“岩雕群”,1993年,惠安石文化节时他亲临为“崇武古城岩雕”揭碑剪彩。厦大校友是最爱校的 厦大的校友是最爱校的,在各个大论坛上有许多人都在说厦大是校友建起来的.我觉得可能是校友们受到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影响吧.请看下面的 1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的 2 建南楼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的。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3 逸夫楼,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资助。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4 明培体育馆 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5 华侨之家。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6 电镜楼。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电镜楼于1983年开工,1984年竣工,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现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房。7 西校门。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8 萨本栋墓园 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敬。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9 自钦楼 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个理想场所。10 蔡清洁楼 蔡清洁楼是旅菲荣誉校友蔡清洁先生捐款500万元(石碑上写明捐款52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综合性留学生楼,共10层,座落于小白城山岗上,正面俯瞰大海,气势壮观。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主要作外籍留学生及来自东南亚的侨生住宿、学习和活动场所。它的建成为我校发展海外教育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 11 克立楼 克立楼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香港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一说400万港币)建造,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共7层,1994年4月落成。该楼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它为我校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条件。黄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经济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首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岁。12 钟林美广场 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后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13 基金楼 基金楼位于我校群贤教学区,共5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造价206万元,1994年10月建成。1993-199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倡导下,厦门的25家(一说26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厦门外经贸企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基金楼即是使用该基金两年收益的首项工程。该楼设立外文培训中心,装配先进的视听设备,现为外文学院教学用房。14 建文楼 建文楼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该楼建于学校大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建文楼志 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晋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夙怀大志,颖悟过人,克勤克俭,白手成家。先后在菲岛、香港、日本、印尼、泰国经营工商,懋迁有无,称誉业界。既擅计然之举,得其精髓,豁然贯通。复效陶朱聚散其财:博施济众,造福桑梓;捐资兴学,泽裕后昆。夫人吴淑贞,淑慎贞静,女宗典型;坤仪芳徽,闾里共称;训子义方,宇内扬名;芝兰玉树,瑞蔼盈庭。先生令次媛悦诗女士,一九四九年毕业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热心兴学。有鉴于母校尚缺教职工活动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楼,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馈母校,嘉惠员工,善莫大焉。兹值本楼落成之际,爰勒石以志之。铭曰: 巍然黉舍 允怀建文,肯堂肯构 美奂美轮,甘棠遗爱 挹芳扬芬,高风仰止 德范长存 厦门大学 立 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 13 联兴楼 联兴楼是一幢5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油印尼华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1995年入学的中文函授生林联兴先生捐资200万元建造。该楼位于蔡清洁楼西侧,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为我校建筑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学之用 14 亦玄馆 我校故校长萨本栋教授的学生、机电系47届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为纪念萨故校长,慨然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一说400万元)建设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并命名为亦玄馆,蕴“玄妙深奥,钻研微纳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时空”之义。亦玄馆共5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经过几年的筹建,该馆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机电系统和微传感器领域高起点的开放重点实验室。15 颂恩楼(嘉庚三)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该楼巍然耸立,气薄云霄,是我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我校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颂恩楼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拳拳服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楼,取名颂恩,以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木本水源,裕后光前。爱校情殷,殊足矜式。爰勒石志之,以垂久远。厦门大学 立 二○○一年四月 16 保欣丽英楼(嘉庚一)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黄保欣先生1945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17 成枫楼(嘉庚二)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17 祖营楼(嘉庚四)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18 钟铭选楼(嘉庚五)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19 文正楼 文正楼即厦门大学医学院实验楼,位于大学路厦门大学医院附近,共 层,建筑面积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2002-2003年,印尼著名实业家李文正先生先后捐资1000万元,注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为感谢李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赠,厦门大学将医学院实验楼命名为文正楼,并于2001年9月举行命名揭牌仪式。该楼现在作为医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实验用房。20 成伟楼(医院门诊楼)成伟楼即厦门大学医院门诊楼,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以他三儿子李成伟的名字命名。2003年至2005年,李成义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先后捐款共527万元,重建此楼。新楼建在已拆除的旧门诊楼原址,仍沿袭陈嘉庚建筑的特色,共6层,建筑面积7175平方米,比旧门诊楼大了约4倍,2004年1月竣工。新门诊楼的建成,不仅能为厦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为厦大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创造了条件。21 王清明游泳馆 王清明游泳馆位于校园内明培体育馆南侧,由香港校友王少华女士捐资500万元修建,以其父的名字命名。游泳馆共3层,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有两个标准游泳池,800座位看台,2004年4月建成。该馆的外型设计别具一格,秉承嘉庚风格又富有现代气息,整体造型简洁大方;馆内集游泳池、健身房、乒乓房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校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之一。22 林文庆别墅 林文庆先生自1921年至1937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对我校怀有深厚感情,生前立下遗嘱,将其在鼓浪屿的别墅捐赠给我校,作公益之用。1988年1月,林故校长之子林炳汉、林炳添先生,遵照其父遗嘱,致函学校领导,将位于鼓浪屿笔架山顶的住宅及庭园全部捐赠给厦门大学。这幢别墅建筑面积1018平方米,庭园占地面积4316平方米。
3.厦大芙蓉湖作文 篇三
这一天,我来到芙蓉湖畔。正好一阵微风吹过,湖边那一个个美丽的小姑娘——柳树,在风中梳理着自己长长的“秀发”。瞧,它们发丝飞扬,婀娜多姿,真美啊!大树的叶子“沙沙沙”地做响,像一个个演奏家在演奏着欢快的乐曲。小草也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个场景真像是童话故事里的一个画面。风过了,翠绿的柳树和嘉庚楼主楼倒映在湖面上,湖水变成了一面镜子,绿色的树影和红顶白墙的建筑物在水里交相辉映,湖水色彩斑斓。“镜面”上,几只可爱的黑天鹅慢悠悠地游着。有些黑天鹅把脖子抬得高高的,好像把自己当成了尊贵的女王,还有些天鹅曲颈低头,好像在“镜子”里欣赏自己美丽的脸蛋。“鹅鹅鹅”,它们在唱:“这里真美啊!”
弯弯的石拱桥架在两岸青青的草地上,像一道美丽的彩虹。我跑到了小石拱桥旁边,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朵点缀在嫩绿的草丛中,生机勃勃。原来这座小岛就是人们所说的湖心岛啊!小岛上,陈嘉庚老爷爷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雕像,栩栩如生。坐在草地上往对岸看去,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掩映在绿树之间,露出尖尖翘起的屋顶。前面就是碧波荡漾的湖水,科学艺术楼就像一艘开向远方的大船,载着同学们去寻找那无穷无尽的宝藏。我仿佛也乘上了那艘船,随着它去到了遥远的地方。
4.厦大游记作文800字 篇四
为了去参观我倾心已久的厦门大学,我们预约了好几次,最终预约到了24日下午的一点至六点进行参观。
这天,天气炎热,我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来到思明校区,从西大门进入了学校内部。进入校园,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棵棵茂密的大树,它们犹如一把把绿色的大伞,用枝条装饰着这美丽的校园。往前走,我们看见了一座喷泉,上面有一座铜像,周围种着很多粉色的花。走到铜像前一看,才知道铜像原来是陈嘉庚先生,只见他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杵着拐杖,笑咪咪的看着大家,仿佛在和大家打着招呼(欢迎来到厦门大学)。喷泉的左边是校史馆和陈嘉庚纪念馆,里面一间间的房子记载了很多学校的`历史和陈嘉庚等人的事迹。纪念馆的对面是操场,很大很大,由于形状关系被称为上弦场,分为篮球场和运动场。
操场向前走再左转便到了芙蓉湖。顾名思义定是有芙蓉花,不错整个湖都被五颜六色的芙蓉花包围,那么美的芙蓉花与陈嘉庚到有几分相似,他们都是严于律己,高洁,成熟。湖面上还有许多水鸟在嬉戏,给平静的湖面增添了些许生气,岸边种着一些翠绿的柳树,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这美景好似蓬莱仙境,真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芙蓉湖旁边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即提点着在这里缓解压力的大哥哥大姐姐做人要不断努力,方可超越他人,同时也启发着我,想要做人上人,就得比别人付出的更多。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厦大水库,学生宿舍楼,襄萤楼,教学楼等等,最后精疲力尽的我们原路返回离开了。
看了我的介绍,你有没有被吸引到?我十分希望将来考上厦门大学,当我听见爸爸妈妈谈厦大时便有了此想法,那是因为爸爸一个人在这里上班,没有人照顾,等我考上厦大便可以和爸爸相互依照。如今亲眼所见厦大的风采,更是笃定了心中所想。
5.厦大法学院培训心得 篇五
2018年5月13日到2018年5月19日,在这短短的七天里,我有幸参加了法院系统在厦门大学举办的干部素能培训班,厦门大学的几位授课教师用其生动、幽默,极富激情和感染力的授课方式令我深深的折服,受益匪浅。
5月14日,张榕教授讲授的《司法过程中的事实认定》令我印象深刻,感触良多。张教授结合了大量的典型案例以及中外对比详细的阐述了司法过程中事实认定的困难之所在和影响事实认定的几大要素,使得我们对司法过程中的事实认定有了个更加系统、鲜明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案件事实能够更加理性的认识,从而守护专属司法机构的案件事实判断权,增强司法的公信力。
现法院的婚姻家庭类案件逐年攀升,其中离婚纠纷案件最为显著,并且此类案件普遍呈现取证困难、新型问题多,事实难以查明,法律难以清晰认定。5月17日,何丽新教授讲述的《婚姻家庭与继承法重大争议问题》,深度的挖掘了婚姻家庭的本质,并结合身边的人和事,阐述了当今离婚案件出现的一些新型问题,从而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争议问题、进步之处、质疑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说。
除此之外,还有卢正敏教授讲授的《民事强制执行措施实务疑难问题探讨》、徐崇利教授讲授的《中国海疆争议以及应对方略》、许彩萍教授讲授的《音乐和人生》、史言教授讲授的《国学文化和人文素质》、郭春镇教授讲授的《案件质量终身责任制与司法公信力》、郑金雄教授讲授的《公共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均令我受益匪浅,各位教授用其专业的知识,极富感染力的授课风格,深入浅出,使得我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6.厦大法学考研之路成功分享 篇六
第一次考,我是从大四上学期就开始搜索各方面的信息,确定了要考的学校和专业。搜罗到了远至92年的历年真题,并且参加了一个厦大的考研群,这个群还是我的学长告诉我的。他当时就已经被厦大录取了,我就找到他请教复习经验。他建议我可以逛厦大思睿考研网,去找下研友,并且时刻提醒自己竞争很大。我也就和其中的很多人保持紧密的联系,可是最后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坚持下去,考试成绩很糟糕。
去年,我开始了第二次备考。我在开始复习以前了解了一下10年、11年的专业课招生简章,上网看了下2012年政治大纲的变化,而后也重新注册了厦大思睿考研网的账号(之前的已不记得密码)。很不好意思但还是找到了那个厦大的学长。他推荐了本资料给我,是专业课的复习精编,即《厦大法学硕士复习精编》。这复习精编里面有厦大内部信息,又有习提示,把这本资料拿到手后我是更有信心了。不再忧虑自己是跨校考生了,之后就只是一心专注于手头的教材与资料,效果也还好。所以,我想,外界信息的获得是很重要的:比如说真题,还有其他复习资料的选择,但是这些都应该在准备阶段完成。投入正式复习以后,就不要再去过多关注没有太大意义的东西,比如交流复习的心情,进度之类的,更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去和别人交流一些与考研无关的东西。
复试阶段,由于出了分数以后比较浮躁,我上厦大思睿考研网的时间多了很多,一直在关注别人晒的分数,想知道自己的排名。但是后来我根据厦大给的权重公式计算了一下,就算初试相差30分,最后成绩里的差别也就只有不到4分,而复试的比例是要大很多的,人家10分,就能够把初试30多分的差距扯平。所以不敢再怠慢,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学习。关于复试的答题方法:方法方面,我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好还是不好。专业课考试结束了手还是疼,一直在不停地写。但是考完发现自己的简答题答得太多了一些。有人告诉我,简答题答大点就好了,可是我不敢那样答。不过我答得也确实是繁琐了一些,都快赶上论述的篇幅了。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卷面的美观。我自己是做过老师的,如果一个学生的卷面很整洁,字体又很工整,我就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这个学生成绩一定不错,给的分也就高些。
关于各场考试的比重:初试总分是500分,折合到最终成绩里面,只有60分,所以我觉得,初试的差距真的不算什么。我认识一个师姐,人家初试成绩排名并不靠前,复试考得很好,也拿了二等奖学金。也听说有初试很好,复试不好,只拿三等的。所以,初试成绩不好,不要沮丧,大有扭转乾坤的机会;初试成绩很好,也不要大意,复试不好,很可能排名挤到后面去。复试里面,我在等待英语面试的时候,刚好看见上午监考的女老师和另外一个男老师一起上楼。男老师说“这么说复试其实就是笔试最关键了”,女老师说“是”。其实我自己算一算也知道,复试归到总成绩里的分数是40分,笔试占28分,专业面试8分,英语面试4分,两场面试下来,再怎么糟糕也能拿几分的,那什么最能拉分?
关于要不要找导师: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找过导师。倒是想,现在所有成绩都出来了,是不是要去联系一下导师?怎么说自己也有点底了。厦大是开学一个月以后确定导师,但是据说如果自己选了好的导师人家不要,可能就会分到很少人选的导师那里了。所以先给人留个印象,应该会好一点吧!
7.厦大学生操作手册 篇七
在考研征途中,有一批这样的考生,他们的跋涉格外艰辛,他们需要跨过零基础的专业,打破闭塞局限的信息,付出不一般的成本,战胜压力山大的信心,他们就是在考研大军中最艰难的跨校、跨地区、跨专业的“三跨生”。那么,传说中的他们会遇到什么不可避免的困难呢?下面就有思睿厦大网为大家整理那些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困境1:专业基础归零。
这几乎是所有“三跨生”的通病,因为考生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学科领域,常言道“隔行如隔山”,本来专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同有四年专业经验的本专业考生竞争,其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对跨学科的考生:从文科跨到理科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理工科考研中,数学是很多文科同学迈不过去的一个坎。从理科跨到文科也不容易,因为长期的理工科学习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文科有很大不同,考生要在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角色的转变。
困境2:信息收集困难。
考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场信息战。对于参加考研的朋友来说,收集院校招生信息、考研动态、参考书目、报考时间等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作为“三跨生”,该过程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考研成败。以专业课为例,很多考生都是通过请目标学校认识的同学帮忙搜集课堂笔记、历年试卷、导师信息等资料,或者通过他们的介绍结识在读研究生,这些过来人的考验心得往往很有借鉴意义,还会告诉你一些导师的命题思路、学术偏好等信息。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三跨”学生一般不太可能长途跋涉的赶到另外一个省份旁听专业课,这在时间、精力和经济上都存在困难,这样他们在搜集信息这一方面自然处于劣势。另外,很多专业课命题重点、命题思路方面的信息都只在本校报考的考生之间流传,更不会写出帖子发到网上,很难被外省外校的考生了解到。
困境三:考研成本高。
有的考生为了收集更多目标院校专业的信息,准备在目标院校附近复习,这样固然方便了不少,但是对于家庭条件不好的考生而言,房租问题成为备考过程中的大难,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些房价较高的地区。另一方面,由于跨专业考研,需要收集很多相关专业的资料和信息,购买这些资料的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
更多经验资料访问思睿厦大考研网
http:///index.asp
困境四:容易动摇。
由于三跨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难免会产生急躁、不自信、孤独、甚至动摇心理,不少考生不能坚持到最后。比如有的同学在看到报考同一专业的同学复习很有效率,但自己状态不佳时往往心情抑郁、焦虑,进而怀疑自己,萌生退意。
考研路漫漫,且充满荆棘,只有不断坚持才能在突破困境,思睿厦大祝大家圆梦厦大。
8.厦大MBA素质拓展心得 篇八
阳光风雨 携手同行
班级:4班(周末班)学号:1792014115XXXX学生:XXX
距离mba的拓展培训归来已经五天有余了,可时间的推延丝毫没有抹去在长泰连氏MBA拓展受训的点滴经历与感受。此刻的我坐在电脑前,回顾短短一天拓展培训的全过程,依然记忆犹新。在这短暂的一天里,之前素未谋面的同学们一起流汗,一起欢呼,一起讨论,一起感悟„„
记忆的起点是高达8米的 “高空抓杠”项目,虽然身上挂满了安全保护措施,但在高空跳跃,每个人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恐惧感,从杆上站到顶端的圆盘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从圆盘跃起抓杠更是一次心理的挑战。很荣幸我顺利完成了任务,同时我也深深体会,表面看起来很难的事,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失去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当我们豁出去一搏,勇敢地跨出一小步,也许就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实现人生一大步的跨越。
记忆的中点是“薪火相传”项目,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将球传进固定的盆子里,而在传球过程中,每个成员各拿一条管子互相接起来,在传送的过程中球掉落则要重新传送。老师很有创意的将游戏分成三个模式:无交流模式、可交流模式、队长指挥模式。整个游戏最能体现的就是团体的合作能力,大家必须团结一致,才能合力的完成目标;其次就是有队长指挥时要服从队长的安排;第三就是要善于总结经验,不要埋怨队友的失误,只有总结和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才能迈向成功。这是一个游戏,却不仅仅是个游戏,它映射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应用项目管理。优秀的项目管理,必须要团结团队成员以及各个部门同事,才能完成目标。
记忆的高潮是“毕业墙”项目,4米半高的毕业墙,远远超过2个人相加的高度,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不借助任何工具、器械徒手完成任务。但是集体的力量却是如此巨大,项目开始阶段经过了一定时间充分的沟通,然后团队中有的主动弯下身体、双手抚墙、甘当人梯,然后一些身体条件好,身手敏捷的迅速爬上去在上面做接应。在团队共同努力、团结合作下,我们60余人以20余分钟的成绩全部越过了毕业墙。这个原本以为根本无法实现的任务,在集体的努力下,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如果我们每/ 2
2014级MBA素质拓展心得
个队员在自己的工作中都能象在这项活动中这么配合默契,互相帮助,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我们克服不了?
记忆的深处还有“天使之手”、“穿越障碍”、“数字接龙”„„
忘不了那一个个艰辛任务的完成;忘不了那一次次汗泪与智慧的交织;更忘不了那一幕幕团结互助的情景。一天的户外素质拓展项目有效加强了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了大家相互间的信任和协作精神,提升了团队凝聚力,激发了个人的潜能,使同学们感受到了克服困难的愉悦,培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出色的团队精神。
前行的路上有阳光、有风雨,展望未来的3年MBA学习生涯,我只想大声呐喊:美丽厦大,我来了!
9.厦大台交会志愿者培训通知 篇九
(一)培训时间:2012年4月14日全天(星期六)
(二)培训地点: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共享楼201会议室(文化馆和
科技馆之间)
(三)培训对象:全体台交会志愿者(共约200人)
(四)培训议程:见附件
(五)注意事项:
1)所有的志愿者必须着装正式并佩戴校徽。校徽统一佩戴于
左胸前。
2)请各位志愿者于4月14日(星期六)上午8:15准时到达
文化艺术中心共享楼201会议室(靠近文化馆和科技馆一
侧),并向志愿者领队进行签到,有序入座(各校座位区域
相对集中,请听从领队安排),8:30签到完毕。
3)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以及培训会的顺利召开,禁止携带任
何危险物品入场。
4)培训大会将请组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为各位志愿者进行台交
会总体情况,各工作机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相关方面的培训。请大家携带好本子和笔以方便做笔记,认
真学习。
5)培训分为上午、下午两个时段,中午为自由休息时间,为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和麻烦,请各位同学就近用餐后回会
议室稍事休息,不要到较远场所闲逛,以免迷路或迟到;
6)由于培训时间较长,请同学们早餐吃饱,但不允许会间进
食;中午休息期间自由用餐。
女生长发的盘头,男生不留过长的头发,不留胡渣。保持
整洁,干净。
公交线路:
厦大本部
1、步行至厦大西村站,乘坐厦2,在文化艺术中心站下车,步行5分钟
至共享楼
2、步行至厦大西村站,乘坐22,501,48,厦20,520,在思北路口站下
车,转54或506,在文化艺术中心站下车,步行5分钟至共享楼
3、步行至厦大白城站,乘坐厦2,812,86,在文化艺术中心站下车,步
行5分钟至共享楼
4、步行至厦大白城站,乘坐22,501,48,厦20,520,在思北路口站下
车,转54或506,在文化艺术中心站下车,步行5分钟至共享楼
5、步行至厦大白城站,乘坐86、87,在天湖苑站下车,转506,在文化
艺术中心站下车,步行5分钟至共享楼
厦大学生公寓
1、乘坐旅游2线,在火车站下车,转806路,在文化艺术中心站下车,步行5分钟至共享楼
2、乘坐520或厦20,在思北路口站下车,转54或506,在文化艺术中
心站下车,步行5分钟至共享楼
第十六届台交会组委会
2011年4月5日
(附件)议程
上午(09:00——11:10)
09:00—09:30组委会副秘书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
沈顺文介绍第十六届台交会总体情况及工作要求;
09:30—09:50组委会秘书组组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综合处处长王培城介绍本届台交会重大活动和配套活动的组织安排及志愿者注意事项;
09:50—10:10组委会展务组副组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展
览二处副处长隋永亮介绍本届台交会展馆布局和参
展单位情况;
10:10—10:30组委会证件组副组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展
览处副处长陈希进介绍本届台交会证件情况、办理
程序及公共布展情况;
10:30—10:50组委会联络组副组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联
络处处长助理陈培森介绍本届台交会客商邀请参会
情况和接待保障注意事项;
10:50—11:10组委会项目对接组副组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
心项目处副处长曾俊生介绍本届台交会项目对接会
及参加办法;
下午(14:30—16:30)
14:30—14:50组委会推介组副组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推
介处副处长廖斌介绍本届台交会宣传推介工作情
况;
14:50—15:10组委会会议组副组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会
议处处长黄祖南介绍本届台交会论坛、研讨会情况;
15:10—15:30组委会网络组副组长、厦门市对台贸易促进中心网15:30—16:
10.厦大法学院导师5 篇十
性别:男
出生年份: 1974 年
职称:副教授
学院:法学院
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法、国际税法、电子商务法
主要讲授课程
曾讲授《国际经济法学》、《国际贸易法律与实务》、《国际税法学》、《国际税法专题研究》、《国际投资法学》、《电子商务法学》、《电子商务法专题研究》等。
研究理念和特点
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文化,包括法律,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深入地研究、客观地批评、积极地借鉴,最关键的是应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作为根本原则。
承担项目
1.“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例研究(机械冶金类产品,1998-2003)”,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2003博士后课题。(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2.“税收协定工作文本建议文本研究”,国家税务总局课题,本人为课题参加人。(本课题负责人为廖益新教授)
3.“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税收国际协调法律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本人为课题参加人。(本课题负责人为廖益新教授)
4.“国际税收协定适用问题研究”,司法部课题,本人为课题参加人。(本课题负责人为廖益新教授)
5.“欧盟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原则研究”,国家经贸委课题,本人为课题参加人。(本课题负责人为廖益新教授)
6.“WTO多边货物贸易协议与非关税壁垒专题研究”,厦大法律系课题。(本人为课题负责人,独立完成)
7.“法律实务问题研究”,福建西钢钢铁有限公司委托课题,第一合作者。(本课题负责人为李兰英教授)
8.“投资激励、税收竞争及晚近国际协调与规制问题研究”,厦门联汇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委托课题(本人为课题负责人)
9.“福建省中小型科技企业上市法律问题研究”,福建省社科规划办课题,第一合作者。(本课题负责人为朱炎生教授)
主要著作
1.《给个说法——财产与权益》(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民事司法改革研究》(齐树洁主编,参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04年修订版)
3.《宏观经济法》(卢炯星主编,参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仲裁法新论》(张斌生主编,参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04年修订版)
5.《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程》(肖伟主编,参编兼副主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年版)
6.《电子商务法》(与郭懿美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例研究》(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电子商务法经典案例研究》(主编,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9.《国际经济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法律硕士研究生用书)(韩立余主编,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国际经济法》(廖益新主编,参编兼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2005年经合组织税收协定范本注释》(廖益新主编,参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07年版)
12.《国际税法学》(廖益新主编,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13.《国际经济法学专论》(第二版)(陈安主编,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4.《国际经济法备考与拓展》》(廖益新主编,参编兼副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主要论文
一、发表于核心刊物的论文
1.《<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与我国的外资法》(载于《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第10期,独撰)
2.《试论外资银行的有效监管——外资银行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于《国际经贸探索》1999年第2期,第二作者)
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我国<合同法>比较》(载于《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7期,独撰)
4.《试论融资租赁合同》(载于《河北法学》1999年第3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1999年第8期,独撰)
5.《统一合同法与交易安全》(载于《法学杂志》1999年第4期,第二作者)
6.《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制度》(载于《法学杂志》1999年第5期,独撰)
7.《我国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反思与重构》(载于《经济评论》1999年第5期,独撰)
8.《国际税收协定中常设机构中的营业代理人初探》(载于《税务与经济》1999年第6期,独撰)
9.《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转让条件探讨》(载于《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期,第一作者)
10.《跨境电子商务国际税收协定适用问题——对所得定性问题的思考》(载于《税务与经济》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2001年第8期;全文又转载于曾国祥主编:《中国税收理论前沿》,中国税务出版社2003年版;全文还转载于经济法网。独撰)
二、发表于其他刊物的论文
1.《国际税收概念与国际税法概念新探》(载于《北方经贸》1999年第5期,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财政与税务》2000年第3期,第二作者)
2.《关于统一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立法思考》(载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独撰)
3.《外商投资企业设备出资欺诈与防治》(载于《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独撰)
4.《<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评析》(载于《律师世界》2000年第9期,独撰)
5.《从事后调整到预先约定——转移定价调整方法评析》(载于《南方经济》2000年第3期,第一作者)
6.《法人财产权、股权法律性质初探》(载于《福建法学》1998年第4期,独撰)
7.《新合同法与外贸代理制》(载于《国际经贸》1999年第5期,独撰)
8.《中国、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法若干比较与借鉴》(载于《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独撰)
9.《试论我国信托法律制度现状与完善》(载于《云南法学》1998年第4期,独撰)
10.《税收制度面临电子商务的挑战》(载于《厦门特区税务》1999年第1期,独撰)
11.《国民待遇原则与外资税收优惠政策改革》(载于《厦门特区税务》1999年第3期,独撰)
12.《正确认识税收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的作用》(载于《北方经贸》1999年第3期,独撰)
13.《“入世”与我国原产地规则的对策探讨》(载于《南方经济》2003年第7期,独撰;获福建省法学会优秀法学论文三等奖)
14.《调解制度去还是留》(载于《中国商法》1999年第8期,独撰)
15.《特许连锁经营的法律思考》(载于《厦门月刊》2000年第1期,独撰)
16.《“入世”与我国有效实施<装运前检验协议>问题》(载于《厦门特区论坛》2003年第8期,独撰)
17.《试论外商投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兼论我国外资优惠政策的调整》(载于《法商研究》1999年增刊,独撰)
18.《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性质》(载于《经济与法》1999年第2期,独撰)
19.《试论我国外贸代理制的现状及法律对策》(载于《新亚经贸》1998年第4期,独撰)
20.《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载于《律师世界》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主要社会兼职
《国际经济法学刊》编辑(2000-)
福建厦门联合信实律师事务所律师(2001-)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委员(2004-)
福建省法学会国际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5-)
福建省律师协会经济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2008-)
福建省电子商务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08-)
厦门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8-)
泉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员(2009-)
福建省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 理事(2012-)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 理事(2012-)
联系方式
厦门大学法学院(邮编:361005)
TEL:2181530(O)
E-mail:qhcai@xmu.edu.cn
【厦大学生操作手册】推荐阅读:
厦大mti真题09-15
厦大本科毕业论文规范08-26
2018厦大会计专硕mpacc经验分享10-26
学生手册学习总结06-19
学生手册注意事项07-09
学生实习手册实习周记07-12
初一学生评语手册版10-28
大学学生手册考试试卷11-02
南京大学学生手册11-07
大学生创业中心手册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