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数据处理教案(通用10篇)
1.表格数据处理教案 篇一
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教案)
教学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 授课人:何庆宇
教学地点:4号机房(四楼)
教学对象: 机电1201班
教学课题: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处理
教学时数: 2课时(两节连上)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并熟练的运用一般的函数公式;
2、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功能,了解复杂的排序操作;
3、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筛选;
4、掌握数据的高级筛选。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数据处理中的公式应用
2、基本的数据排序
3、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复杂排序
2、数据的多条件自动筛选
3、数据的高级筛选
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对电子表格的行列、单元格格式、表格边框线、批注、打印标题等的设置,这些都是针对工作簿的基本操作,而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对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掌握公式应用、数据排序、数据的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这四个基本操作。
[讲授新课]
(一)应用公式 1.常用函数公式
①求和 ②平均值 ③计数 ④最大值 ⑤最小值
2.公式的创建
老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7.1,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广播软件向学生演示在电子表格教学课件7-1的sheet1中创建公式的过程,边讲边操作。求和公式——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2)单击编辑栏中
; 的倒三角按钮,选择“求和”后,选取所要求和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
注意:当我们选取单元格区域C2:G3(如图:)时,Excel会默认所选取行区域的最后一个空白单元格作为放置接下来操作所得数据的位置,单击快捷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取“求和”,此时出现的效果和上述是一样。
求平均值——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如右图所示(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平均值”后,选取所要求平均值的数据区域,按下enter键。
老师:请学生在电子表格7-1的sheet1中演示求和与求平均值的步骤。
老师提问学生: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呢? 老师:演示另一种更快捷的方法。计数——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如下图所示
(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计数”后,选取所要计数的数据区域,如下图
最后按下enter键。
求最大或最小值——演示步骤:
(1)单击需要填充内容的单元格,如下图所示
(2)单击编辑栏中的倒三角按钮,选择“计数”后,选取所要计数的数据区域,如下图
学生:结合教材,对上述计数和求最大或最小值的步骤进行模仿练习。
老师:在上述的操作中,由于需要填充的单元格较多,这种操作繁复,我们有一种跟便捷的办法,进而导出下一个内容-公式复制。
3.公式的复制
老师:演示连续单元格的复制操作。
方法:单击需复制公式所在的单元格,将鼠标指针移到所选单元格的右下角黑点(填充柄)上,待鼠标指针变为黑色加号形状时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到目标单元格,释放左键,完成操作。
注意:要等到鼠标指针变成黑色加号时才拖动。
学生:练习这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来快捷填充电子表格7-2的sheet1中“实发工资”这列单元格。
老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4.公式的删除
老师:演示对单元格内容的删除。
演示步骤:选取单元格区域-编辑-清除-内容
另一种快捷方法,选取单元格区域-点击delete键。学生:练习公式的删除。
(二)数据排序
排序:又称分类,即按照某个字段的值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数据列表中的记录。这个字段称为关键字段或关键字。
注意:在操作中要按题目要求选取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字。提问学生:什么叫升序?什么叫降序? 数值从小到大排列称为升序,从大到小排列称为降序。
老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7.1,在电子表格7-1中的sheet2中向学生演示数据排序的过程,边讲解边操作。演示步骤:
1、选定数据区域
2、执行“数据-排序”命令
3、按要求设置主要关键字和次要关键次及第三关键字
4、选取升序或降序后点击确定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子7.2,在电子表格7-2中的sheet2中练习数据排序,老师巡视。
(三)数据筛选
筛选:就是一种用于查找数据清单中数据的方法。经过筛选的数据清单中只会显示符合指定条件的记录。
老师:结合教材中的例子7.1的sheet13中演示数据筛选,边讲边操作。演示步骤:(1)选取需要筛选的数据表格区域(选取行标题区域亦可),如下图所示区域
注意:所选取的区域必须是在整个数据区域内。当在整个数据区域内任选一单元格时,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Excel会默认对整个数据区域进行筛选。提问学生:当我只要对语文这一列进行数据筛选时,该如何操作?
(2)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会出现下图中含有三角形阴影的筛选按钮
(3)点击筛选按钮,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点击自定义,出现如下图中“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然后根据条件对其进行查询条件的设置
注意:在进行自动筛选前,先要在数据表格区域内选定任一单元格。否则会出现以下提示:
(4)设定查询条件
查询条件是一些关系表达式。
①常用运算关系:等于、不等于、大于、小于、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包含、不包含。
②当要查找的条件满足多个条件的记录时,可以指定多重条件。其中用“与”、“或”连接多重条件。“与”、“或”的运算规则同数学上的“交集”和“并集”。例如下图中显示的是语文成绩在80到90之间的查找条件
点击确定,便可得到语文成绩在80到90之间的数据清单,如下图
注意:在设置了自定义查找条件后的筛选按钮上,三角阴影会变成蓝色三角形。学生:根据教材中的7.2,在电子表格7-2的sheet3中练习数据筛选,请学生演示。
课堂作业
教材第七单元第二题:
(1)第一小题:应用公式(函数)。(2)第二小题:数据排序。(3)第三小题:数据筛选。
(4)下课前五分钟,通过教学广播软件收取作业。课堂注明:
老师在一旁巡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解说。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做的慢的同学,老师给予鼓励并及时对其加以额外的引导;对于部分做得快的同学,老师鼓励其在完成作业之余多做指定的练习题目,并给予适当的加分作奖励。
2.表格数据处理教案 篇二
关键词: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函数运用,技巧
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可进行十分复杂的计算。电子表格提供了200 多个函数,可以满足各种计算的需要,除了一些通用性强的常用函数外,不同的领域或行业惯用的函数也会有所不同。一般用的较多的有: 求和函数SUM、平均值函数AVERAGE等。事实上,有许多函数,只要能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能够帮助人们解决许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工作变得简单、准确又高效,在这里笔者介绍几个比较实用的函数功能和运用技巧。
1 SUM函数求和技巧
当人们在电子表格工作表中用SUM函数对某个连续单元格区域的数据进行求和计算时,有时可能会出现计算出的结果小于实际应得的合计数的情况,比如:某个学生期末考试的各科成绩总和,分明是“语文85+ 数学95+ 外语90+ 物理100=370 分”,而自动求和出来却是270 分。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在录入数据时,将数值型数字(数值)误作文本型数字(文本)录入了,虽然单元格内也显示出了人们所录入的数字,但用SUM函数求和时,这样的单元格被视为“空白单元格”处理了。
虽然Office 2000 以上版本的Excel工作表对于文本型数字单元格,在左上角会有一个绿色的小三角符号作为提示性标记,但如果数据量大,通过人工方式来一一检查更正是非常困难的,比如:像一些部门,常常要将多个下级部门报送来的基础数据(Excel文档)进行统计汇总,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事实上,在对数据进行其他操作之前,通常都应该首先对接收来的“原始数据”可能存在的这样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时就可以利用VALUE函数来完成。VALUE函数表达式VALUE(text), 功能是将一个代表数值的数字(无论其为文本还是数值)均转换成数值型数字(数值),其中的text即为需要进行转换的字符,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单元格引用。
在这里为了便于叙述,笔者假设需要进行处理的“原始数据”是位于名称为“原”的工作表D3 单元格至G1000 单元格的连续单元格区域。选择一大小(行列数)与“原始数据”区域相同的空白单元格区域(可在另一张工作表中),在其左上角单元格内键入“=VALUE(D3)”,若在另一张工作表中,则键入“=VALUE( 原!D3)”,→用填充柄向右、向下填充复制公式到整个选定区域→高亮选择整个单元格区域→点击“复制”→选择“原始数据”区域左上角单元格→点击“选择性粘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选“数值”再点击“确定”,至此,“原始数据”可确保不再有文本型数字存在。
2 对原始数据的处理技巧
对于前面所提到的问题,还可以这样做,即先检查一下“原始数据”区域中分别有多少个非空单元格和数值型数字(数值),若二者相等,则表明“原始数据”中没有文本型数字,无需进行处理;若非空单元格个数多于数值型数字个数,说明“原始数据”中存在文本型数字,需要进行转换。这里就可使用COUNTA函数和COUNT函数。
COUNTA函数表达式COUNTA(Value1,Value2,…), 功能是计算最多30 个连续的单元格区域内非空单元格个数总和;COUNT函数表达式COUNT(Value1,Value2,…), 功能是计算1 到30 个连续的单元格区域内数值型数字(数值)个数总和,其中Value1,Value2,…可以是1 到30 个连续的单元格区域引用。假设需要进行检查的“原始数据”在D3 单元格至G1000 单元格的连续单元格区域,人们只需在上述区域以外的任意一个空白单元格中键入公式“=COUNTA(D3:G1000)-COUNT(D3:G1000)”回车,所得结果即是该“原始数据”区域中所含有的文本型数字个数。
3 RANK函数运用技巧
有时人们需要对一组数据进行大小比较,并确定其中的每一个数值相对于其他数值的大小排位,例如:要按得分高低对某次竞赛的所有参赛者排出名次,许多人采取的方法是先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然后以人工方式录入名次,这种方式固然可以,但如果参赛者多,数据量大,其中必然会有很多得分相同的,即所谓“并列名次”,所以如此操作其实也不是十分科学,最佳的方法莫过于运用RANK函数。
RANK函数, 功能是计算一组数值中的某个数值相对于其他数值的大小排位,number是要计算其排位的数值或单元格引用,ref是一组数值或含有一组数值的单元格区域引用,order取值决定按升序排位还是降序排位,可为任意实数或单元格引用,仅当取值为0 或忽略时,按降序排位。
上面的竞赛得分假定在D3:D1000 连续单元格区域,只需在E3单元格(其他单元格亦可)中键入“=RANK(D3,D$3:D$1000)”→用填充柄向下填充复制至E1000 单元格,即得出所有参赛者得分对应的名次。
3.表格数据处理教案 篇三
关键词:EXCEL表格;数据处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7-01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 件。利用它可以简便快捷地实现各种数据处理、分析、管理和共享,非常适合财政、金融、统计、管理等。
1、表1要求当“销售额”大于60000时“业绩评价”为“优”,当“销售额”小于30000 时,“业绩评价”为“差”;其余的情况“业绩评价”为“一般”( 注: C列为“业绩评价”表中省略)。此题可以用EXCEL中IF函数来实现。操作方法是: 在EXCEL电子表格 C2 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IF( B3 < 30000,″差″,IF( B3>= 60000 =,“优” =,“一般”),然后将此公式向下复制到C列其他单元格中(C2 : C10) 即可以完成操作。
2、表 2 要求计算出各种材料“2季度销售额”比“1季度销售额”的最大增长幅度值。具体操作方法按CTRL+ F3组合键给B列(B2:B9)命名为“1季度”(当然也可以定义成别的名称),给C列数据 (C2 : C9)命名为“2季度”,如果将最大增长幅度值放在C10单元格内,则在C10中输入以下公 式:=MAX(2季度-1季度)然后按CTRL+SHIFT+ENTER。
3、表 3 中有一个“得分”数据列,要求:如何一次性找出所有得分低于平均成绩的人员。我们可以用EXCEL中高级筛选的方法找出这些人员,筛选条件为“得分<平均分” ,其中“平均得分”可通过函数AVERAGE对″得分″列的计算值(注: C列为得分判断表中省略)。方法是在C1:C2中定义条件区域内容: (1)在C1单元格中输入“得分判断”;(2)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B3 < AVERAGR($B$3:$B$ 13);(3)执行“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子菜单的“高级筛选”命令;(4)在对话框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单选框,选 择 C1 : C2为条件区域,指定筛选结果复制位置,按“确定”,此时在指定位置即可一次性地显示出所有得分小于平均值的人员。
4、表4要求给每个人工资增加10% 。对此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EXCEL公式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2=C2 * (1+ 0.1),那么你会得 到EXCEL的一个错误提示,因为该公式造成了死循环。我们可以用“选择性粘贴”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如下:(1)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2=C2 *(1 +0.1),然后将此公式向下复制到D列其他单元格内 (注: D列为输入公式表中省略);(2)选中区域D2:D12进行复制;(3)选中区域C2:C1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性粘贴”,在再次弹出对话框中选择“粘贴”标签中的“数值”,按确定 即可;(4)删除D列内容,如果将此题改为:给每个“工程师”工资增加10元。方法如下:(1)利用“数据”菜单中“筛选”子菜单中的“自动筛选”命令选出所有的“工程师”;(2)在D2单元格中输入100;(3)把鼠标放在D2的右下角,”待其变成“+”字形后,往下拉,直到D2:D12都变成100;(4)选择区域D2:D1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复制”;(5)选择C2:C12区域,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性粘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运算”标签中的“加”,按确定;(6)最后删除D列内容即可。
参考文献:
[1] 木又木人.巧用EXCEL表格制作席卡[J].电脑迷.2008(17)
[2] 颜颖智.EXCEL表格中输入分数的六种方法[J].农村财务会计.2007(04)
[3] 侯爱莲.EXCEL表格实用技巧例解[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1(02)
摘 要: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它的操作对象是屏幕上的一张网络表,称为工作表。EXCEL能完成对表格中数据的录入、编辑、计算、检索及文档理、数据共享等强大功能,操作直观方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用它来制作表格和处理数据。
关键词:EXCEL表格;数据处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7-01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 件。利用它可以简便快捷地实现各种数据处理、分析、管理和共享,非常适合财政、金融、统计、管理等。
1、表1要求当“销售额”大于60000时“业绩评价”为“优”,当“销售额”小于30000 时,“业绩评价”为“差”;其余的情况“业绩评价”为“一般”( 注: C列为“业绩评价”表中省略)。此题可以用EXCEL中IF函数来实现。操作方法是: 在EXCEL电子表格 C2 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IF( B3 < 30000,″差″,IF( B3>= 60000 =,“优” =,“一般”),然后将此公式向下复制到C列其他单元格中(C2 : C10) 即可以完成操作。
2、表 2 要求计算出各种材料“2季度销售额”比“1季度销售额”的最大增长幅度值。具体操作方法按CTRL+ F3组合键给B列(B2:B9)命名为“1季度”(当然也可以定义成别的名称),给C列数据 (C2 : C9)命名为“2季度”,如果将最大增长幅度值放在C10单元格内,则在C10中输入以下公 式:=MAX(2季度-1季度)然后按CTRL+SHIFT+ENTER。
3、表 3 中有一个“得分”数据列,要求:如何一次性找出所有得分低于平均成绩的人员。我们可以用EXCEL中高级筛选的方法找出这些人员,筛选条件为“得分<平均分” ,其中“平均得分”可通过函数AVERAGE对″得分″列的计算值(注: C列为得分判断表中省略)。方法是在C1:C2中定义条件区域内容: (1)在C1单元格中输入“得分判断”;(2)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B3 < AVERAGR($B$3:$B$ 13);(3)执行“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子菜单的“高级筛选”命令;(4)在对话框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单选框,选 择 C1 : C2为条件区域,指定筛选结果复制位置,按“确定”,此时在指定位置即可一次性地显示出所有得分小于平均值的人员。
4、表4要求给每个人工资增加10% 。对此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EXCEL公式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2=C2 * (1+ 0.1),那么你会得 到EXCEL的一个错误提示,因为该公式造成了死循环。我们可以用“选择性粘贴”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如下:(1)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2=C2 *(1 +0.1),然后将此公式向下复制到D列其他单元格内 (注: D列为输入公式表中省略);(2)选中区域D2:D12进行复制;(3)选中区域C2:C1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性粘贴”,在再次弹出对话框中选择“粘贴”标签中的“数值”,按确定 即可;(4)删除D列内容,如果将此题改为:给每个“工程师”工资增加10元。方法如下:(1)利用“数据”菜单中“筛选”子菜单中的“自动筛选”命令选出所有的“工程师”;(2)在D2单元格中输入100;(3)把鼠标放在D2的右下角,”待其变成“+”字形后,往下拉,直到D2:D12都变成100;(4)选择区域D2:D1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复制”;(5)选择C2:C12区域,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性粘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运算”标签中的“加”,按确定;(6)最后删除D列内容即可。
参考文献:
[1] 木又木人.巧用EXCEL表格制作席卡[J].电脑迷.2008(17)
[2] 颜颖智.EXCEL表格中输入分数的六种方法[J].农村财务会计.2007(04)
[3] 侯爱莲.EXCEL表格实用技巧例解[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1(02)
摘 要: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它的操作对象是屏幕上的一张网络表,称为工作表。EXCEL能完成对表格中数据的录入、编辑、计算、检索及文档理、数据共享等强大功能,操作直观方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用它来制作表格和处理数据。
关键词:EXCEL表格;数据处理;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17-01
EXCEL电子表格软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 件。利用它可以简便快捷地实现各种数据处理、分析、管理和共享,非常适合财政、金融、统计、管理等。
1、表1要求当“销售额”大于60000时“业绩评价”为“优”,当“销售额”小于30000 时,“业绩评价”为“差”;其余的情况“业绩评价”为“一般”( 注: C列为“业绩评价”表中省略)。此题可以用EXCEL中IF函数来实现。操作方法是: 在EXCEL电子表格 C2 单元格中输入如下公式:=IF( B3 < 30000,″差″,IF( B3>= 60000 =,“优” =,“一般”),然后将此公式向下复制到C列其他单元格中(C2 : C10) 即可以完成操作。
2、表 2 要求计算出各种材料“2季度销售额”比“1季度销售额”的最大增长幅度值。具体操作方法按CTRL+ F3组合键给B列(B2:B9)命名为“1季度”(当然也可以定义成别的名称),给C列数据 (C2 : C9)命名为“2季度”,如果将最大增长幅度值放在C10单元格内,则在C10中输入以下公 式:=MAX(2季度-1季度)然后按CTRL+SHIFT+ENTER。
3、表 3 中有一个“得分”数据列,要求:如何一次性找出所有得分低于平均成绩的人员。我们可以用EXCEL中高级筛选的方法找出这些人员,筛选条件为“得分<平均分” ,其中“平均得分”可通过函数AVERAGE对″得分″列的计算值(注: C列为得分判断表中省略)。方法是在C1:C2中定义条件区域内容: (1)在C1单元格中输入“得分判断”;(2)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B3 < AVERAGR($B$3:$B$ 13);(3)执行“数据”菜单中的“筛选”子菜单的“高级筛选”命令;(4)在对话框中选择“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单选框,选 择 C1 : C2为条件区域,指定筛选结果复制位置,按“确定”,此时在指定位置即可一次性地显示出所有得分小于平均值的人员。
4、表4要求给每个人工资增加10% 。对此题如果只是简单地利用EXCEL公式在C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2=C2 * (1+ 0.1),那么你会得 到EXCEL的一个错误提示,因为该公式造成了死循环。我们可以用“选择性粘贴”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如下:(1)在D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D2=C2 *(1 +0.1),然后将此公式向下复制到D列其他单元格内 (注: D列为输入公式表中省略);(2)选中区域D2:D12进行复制;(3)选中区域C2:C1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性粘贴”,在再次弹出对话框中选择“粘贴”标签中的“数值”,按确定 即可;(4)删除D列内容,如果将此题改为:给每个“工程师”工资增加10元。方法如下:(1)利用“数据”菜单中“筛选”子菜单中的“自动筛选”命令选出所有的“工程师”;(2)在D2单元格中输入100;(3)把鼠标放在D2的右下角,”待其变成“+”字形后,往下拉,直到D2:D12都变成100;(4)选择区域D2:D12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复制”;(5)选择C2:C12区域,单击鼠标右键,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选择性粘贴”,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运算”标签中的“加”,按确定;(6)最后删除D列内容即可。
参考文献:
[1] 木又木人.巧用EXCEL表格制作席卡[J].电脑迷.2008(17)
[2] 颜颖智.EXCEL表格中输入分数的六种方法[J].农村财务会计.2007(04)
4.表格数据处理教案 篇四
魏丽
科 目:计算机 教学对象:7.2班 课 型:新授课
课 题
Excel数据分析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基本的数据排序功能,了解多项选择的排序操作;
2、掌握数据的自动筛选,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筛选;
3、掌握数据的分类汇总。
二、能力目标
1、掌握数据的处理—排序、筛选、分类汇总;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实践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学重点:
1、基本的数据排序
2、数据的自动筛选
3、数据的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1、数据的复杂排序
2、数据的多条件筛选
3、数据的分类汇总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协作学习法、演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已经制作过学生成绩表,也学习了怎样利用公式与函数进行计算,学生已经能掌握如何快速计算总分、平均分。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据总分或平均分排出各学生的名次,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Excel的数据排序功能。[讲授新课]
(一)数据排序
1、排序: 数据从小到大排列称为升序,从大到小排列称为降序。
2、例题讲解
任务1:求出《某区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成绩》的总分和平均分(复习内容)
学生用自己电脑操作步骤
任务2:将《某区七年级第一次月考成绩》按“总分”降序排序
教师演示
任务3:“总分”相同以“语文”成绩由高到低排序
教师演示
操作中的关键问题:
①排序之前,一定要先选定排序的数据区域 ②排序时,可以选多个关键字
(二)数据筛选:
筛选:就是一种用于查找数据清单中数据的方法。经过筛选的数据清单中只显示符合指定条件的记录。
1、使用“筛选”工具
“开始”菜单下的“排序和筛选”工具
2、使用“自动筛选”
“自动筛选”在工作表中只显示满足条件的记录,那些不满足指定条件的记录被筛选掉并被隐藏起来。
任务1:用“简单筛选”来选出“语文成绩”等于100分的同学。
教师演示
任务2:“简单筛选”选出“语文成绩”大于100分
教师演示,学生配合操作 任务3:使用自定义筛选选出“任务2”的内容
教师演示
任务4:筛选出数学成绩大于60分,小于80分的学生
教师演示
注意问题:
①在“筛选”之前,选定筛选区域,从下不从上。②筛选时,可选多个筛选条件
③要取消筛选状态,再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
(三)数据分类汇总
1、概念:分类汇总即对数据表按不同的类别进行汇总,汇总的方式包括求和,求平均值,计数等。
2、动手实践
任务1:当数据用排序的方法进行分类以后,统计各类“学校”的人数。
教师演示
任务2:对表格按“学校”进行分类汇总,汇总方式为“求和”,汇总字段为“英语”。
教师演示
3、注意问题:
①“分类汇总”之前,先排序,再在数据区域内选定单元格;
②在“分类汇总”对话框,一些参数的设置,如:分类字段、汇总方式、汇总总项等;
③取消“分类汇总结果”的状态显示,可执行“数据—分类汇总—全部删除”命令。
[学生演示]
任务要求:由学生用自己电脑操作桌面excle表《数据分析1》中的工具簿2《学生演示》的内容并广播给所有学生,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并进行小结。
[课堂作业作业]
5.表格制作教案 篇五
组织形式:讲练结合教学 教学内容:
1、表格的创建与编辑
2、表格的设置与修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Word文档中插入表格和编辑表格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通过成果展示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表格的编辑,表格的绘制及修饰 教学难点:不规则表格的创建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今天下午是什么课?怎样去得到答案。答:课程表。如果换一种形式:文字叙述的形式。比较两种方式哪一种更加容易接受。回答:表格形式。因此得出表格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组织文字的形式,比如:日程安排、名册、成绩单以及积压种报表等方面,使用表格的形式给人以直观、严谨的版面观感。Word提供了强大的表格处理功能,它能使你达成所愿,利用它,无论制作多么复杂的表格都将成为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二、新授
1、基本概念:行、列、单元格
2、创建表格的基本步骤:(1)、插入表格
(2)、添加、删除表格线、调整行高与列宽
(3)、添加文字、并设置字体格式与对齐方式
(4)、设置线型、颜色、宽度以及表格填充色
3、归纳总结基本步骤:新建表格——调整表格——修饰表格
4、基本操作方法:(1)、菜单法
(2)、工具栏法
(3)、快捷菜单法
(4)、手绘法
5、操作示范:(工具栏法)
(1)、调用表格与边框工具栏――单击常用工具栏“表格与边框”按钮;
(2)、初步认识工具栏
(3)、插入表格:7列×9行(以课程表为例)新建表格
(4)、比较样图:分析新建表格与样图中的需修正之处
调整表格
(5)、调整表格大小、行高与列宽
(6)、合并单元格(去除多余线条)、添加斜线表头
(7)、添加文字、设置字体格式、对齐方式(8)、设置线型、颜色、宽度(9)、添加单元格填充色
6、步骤回顾
表格修饰
三、学生演示
1、注意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请其他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
3、如有时间:再请一位学生进行学生演示
四、课堂练习
利用最后10分钟时间,要求全班同学均完成课程表的制作,并进行作业上交
6.轻松做表格(教案) 篇六
师:同学们好,上课。
师: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表格,同学们看到老师手里拿着的是好几份表格,这些表格,如果用笔用尺子去绘制的话,肯定是一件很费时很费力的事情,那么,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完成这些工作呢,当然有,请同学们看屏幕。(打开幻灯片)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用办公软件word来制作表格.
1,出示学习目标:
师: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目标,学习也是如此.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一、知识目标:掌握表格的组成及制作表格的操作步骤。
二、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制作表格和美化表格。
三、情感目标:培养一定的审美观。
师:一共有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目标,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发了一张任务单,同学们有信心完成吗?):
2,指导学生认识表格
1)生活的表格
师:在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哪些表格呢
有很多:车站有列车时间表,医院有健康登记表,商店购物价格表,电话交费有话费单…
师:作为学生,经常看到哪些表格?
上课有课程表,作息有作息时间表,学校管理有校务日志,班上座次表……
2)认识表格的组成(播放灯片)
师:在Word中可以很方便地制作出美观的表格,先来认识一下表格!(播放灯片)
表格中水平的线称为行线
表格中垂直的线称为列线由行线和列线围起来的小方块就叫单元格 水平方向的单元格组成了行
垂直方向的单元格组成了列,表格就是由这些部分组成的。
3,指导学生创建表格。
任务一:创建一个3行2列的表格。
操作方法:
(1)打开WORD新建一个文档,在文档中单击要创建表格的位置,出现闪烁的光标插入点“I”;
(2)打开“表格”菜单,单击“插入 表格”命令,出现“插入表格”对话框;
(3)在“行数”、“列数”框中插入预定的行、列数,或用小箭头微调;
(4)单击“确定”,即在光标处插入一张表格。示范:教师示范创建一个三行二列的表格。表格创建后的大小调整顺带讲解一下。(示范过程要慢,分步解说)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指导学生编辑表格。
任务2:为自己制作一张简单的名片,介绍一下自己。操作方法:
(1)在表格中单击要编辑文字的位置,出现闪烁的光标插入点“I”。或用四个方向键移动光标。
(2)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字。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指导学生对编辑好的表格进行美化。
任务3:美化表格(将你的名片设计得醒目清楚)操作方法:
方法:(1)选中表格,使整张表格呈高亮显示。
(2)单击“格式”菜单,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打开“边框和底纹”对话框。
(3)“边框"设置,选定要美化的部位,是外框,还是里面的线条.再进行线型、颜色、宽度的调整.美化外框在边框设置选择"方框".美化线条在边框设置里选"自定义".
(4)单击“底纹”可对表格的“填充颜色”等进行调整。
教师示范(示范过程要慢,分步解说,根据情况可叫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表格数据处理教案 篇七
关键词:C#.NET,Excel,XML,批量数据导入
随着大学无纸化办公的进一步推进,各种科研、教学的统计表格都常以Excel文档形式存在。对于这些统计数据,在Excel中进行处理非常的简便高效。但是,由于无法直接存入数据库中,不能通过校园网络,让各个职能部门共享这些数据,每当进行科研、教学评价,很多数据都需要逐条录入和整理,非常繁琐。若能将数据在Excel表中进行整理后,再批量导入数据库中,显然比将数据逐条输入到数据库中的效率要高得多。本文以C#.NET为开发平台,实现了Excel表格的批量数据导入XML数据库之中。
1 关键技术分析与实现
1.1 XML数据库
XML数据库是一种支持对XML格式文档进行存储和查询等操作的数据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开发人员可以对数据库中的XML文档进行查询、导出和指定格式的序列化。
XML文件是数据的集合,它是自描述的、可交换的,能够以树型或图形结构描述数据XML提供了许多数据库所具备的工具:存储(XML文档)、模式(DTD,XML schema,RE1AXNG等)、查询语言(XQuery,XPath,XQL,XML-QL,QUILT等)、编程接口(SAX,DOM,JDOM)等。XML不能完全替代数据库技术,因为XML不适用于用户量大、数据集成度高以及性能要求高的作业环境,但是在数据量小、用户少和性能要求不太高的环境下,可以将XML文档用作数据库。
本文中,应用Native XML Database(NXD),即原生XML数据库。其特点是以自然的方式处理XML数据,以XML文档作为基本的逻辑存储单位,针对XML的数据存储和查询特点专门设计适用的数据模型和处理方法。
1.2 定义数据库与声明
private string filePath = Environment.CurrentDirectory + “科研评价系统.xls”;
private string xmlPath = Environment.CurrentDirectory + “xml.dat”;
private ReadFormExcel readExcel;
private System.Data.DataTable ExcelData;
private string FileFilter =“All files (*.*)|*.*|Excel files (*.xls)|*.xls”;
using System.Xml; //在命名空间“System.Xml”中有一个类“XmlDocument”,C#通过这个类来描述XML文档
2 数据批量导入数据库的C#.NET实现核心代码
2.1 获取Excel表格名
2.2 从excel获取表格索引并读取数据
2.2.1 获取索引
2.2.2 读取数据
2.3 数据批量导入数据库
3 结束语
批量数据导入技术是提高数据库信息录入速度的关键。本文基于C#.NET,实现了将Excel表格的数据批量导入到XML文件数据库中。该方法实用性强,在学校科研统计信息录入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栎.如何将Excel、Access、FoxPox数据导入Oracle数据库[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11):64.
[2]Karli watton.C#2005数据库编程经典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8.通用电子表格数据入库方法研究 篇八
在数据仓库建设过程中,经常遇到无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制式EXCEL报表数据。这类数据入库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一是开发新的信息系统重新录入数据;二是借助第三方工具,如SQLLDR、POWERBUILDER、PL/SQL DEVELOPER等导入。方法1数据重复录入,工作量大;方法2简单,速度快,但无法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一是名称转代码问题。通常,报表只提供单位或物资名称,而名称不利于信息的查询、维护,必须转换为代码;
二是名称与代码间的多对一映射问题。同一单位或物资在不同的报表中极有可能出现名称不一致现象,如何将其映射到同一代码也是直接导入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是交叉报表数据无法直接入库。我们在详细分析各业务部门提供的EXCEL电子表格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准确的类别划分,通过二级映射机制,设计了C/S结构的通用数据采集工具,很好地解决了此类数据的入库问题。
2 电子表格文档分类
EXCEL电子表格可分为三种主要样式:
行列式:电子表格中的行和数据库表中的记录一一对应,列与数据库表中的字段一一对应。
卡片式:每一页(SHEET)对应库中的一条记录(RECORD),单元格对应数据库表中某一行中的某一字段。
交叉式:电子表格中的一行应转换为数据库表中的多行。
3 设计思想
针对这三种主要表格样式,以通用性、易用性为指导思想,通过“两级映射”机制,即EXCEL文件到数据库表的映射、行列到表字段的映射,映射表结构见表1、表2,设计了相应的数据采集工具。
3.1 数据采集总体流程
数据采集总体流程如下:
(1)维护文件映射表和字段映射表;
(2)数据采集是否结束,结束转(7),否则转(3);
(3)判断表格形式,如为行列式,进入(5);如为卡片式进入(6);如为交叉表进入(7);
(4)行列式信息采集,转(3);
(5)卡片式信息采集,转(3);
(6)交叉表信息采集,转(3);
(7)采集结束。
3.2 行列式信息采集
由于行列式报表与数据库表在结构上的一致性,采集相对简单,只需注意以下三点:
真实数据从第几行开始;确定需要进行代码转换的列;确定列的代码转换类型。
3.3 卡片式信息采集
卡片式信息采集算法如下:
(1)确定文件中的卡片总数CNT,该数即为将入库的记录数;
(2)循环变量I初始化为1;
(3)I大于CNT,转(8),否则转(5);
(4)将第I张卡片信息读入临时数组;
(5)名称转代码处理;
(6)数据入库;
(7)I增1,转(3);
(8)数据采集结束。
3.4 交叉表信息采集
为节省篇幅,仅给出算法基本思想:
扫描EXCEL文档确定入库数据的总行数和总列数;初始化行指针和列指针;列指针为外层循环,行指针为内层循环,开始遍历数据,同时进行有效性检查和代码转换,有效数据入库,对无效数据记录精确到行列的出错信息,直至数据处理完毕。
4 结束语
9.学生用空白表格教案 篇九
于欣
授课时间
2012-4-22 授课班级
四年一班
教学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教学 内容分析
教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告诉”。学生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水平和认知系统。当他们遇到一个新的待解决的问题情境时,他们会自觉而主动地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架构和认知经验中摸索、收集、调动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三角形边的关系这一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并安排在第二学段。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在已经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组成特征,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为以后学习三角形与四边形及其他多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打下基础。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做数学”等过程,并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有价值的数学。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认为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活动参与、自主建构,联系生活、应用数学。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知道和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用它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验证,体验探索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培养猜测意识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实验与探究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过程。
教学关键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三根小棒、三边关系试验报告单每组四根小棒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
教 学 过 程
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我手上拿的是什么?(三角板)它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怎样理解这个“围”字(端点首尾相连)。同学们还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看。
复习旧的知识,使新旧知识之间有很好的连接
2分钟
二、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师: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长3、5、10厘米,这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的时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连。师:这三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三、猜想验证,发现规律
师:我们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做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换一根小棒
师:怎样换?同学们说的都是你们的猜想(课件演示猜想1)
1、学法指导 师:你们的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试着围一围三角形。同学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结果。先看要求(大屏幕)操作要求:(1)、2人一组合作完成四种拼法(2)、围三角形时要注意首尾相连。(3)、完成后,填写好活动记录表准备交流
2、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师巡视,并指导)
3、交流汇报,探究规律。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小组上台展示,3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不能 3厘米、5厘米、8厘米不能 5厘米、8厘米、10厘米能 师: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
师:仔细观察四种结果,有的围不成,而有的却能围成。这是为什么呢?先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每组小棒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说说你能发现些什么?同桌讨论一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几组小棒长度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三根小棒要围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先看不能围成三角形的这组情况,谁愿意说说3、5、10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
师:其他同学赞同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明白了,3厘米的边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边围成三角形的,因为这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板书3+4〈8)你很会观察。(课件演示)师:再说3、5、8这三根,同学们有些争议,到底它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不能,为什么?有谁愿意谈谈?
生:3+5=8 重合了不能
师:是这样吗?(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
师:真的是这样,通过演示现在明白这个同学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以上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们发现了当两边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条边时,这3条边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师:那么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条边加起来要大于第三边就行了。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我们来看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两组是不是这样的呢,3+8>10、8+5>10 看起来是这样的。
3)师:回头看不能围成的情况,也有3+8>4、4+8>3、3+8>5、5+8>3(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怎么就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种不符合就不行了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生3:无论哪两条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
4、归纳小结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师:这句话概括说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任意)师:是这样吗?再挑选一组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来验证: 生:3+4>5、3+5>4、4+5>3,师:这个例子证明了你的想法是对的,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都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齐读)
四、运用结论,加深理解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下面让我们来判断几道题目
1、快速判断。
3cm
4cm
5cm
()4cm
7cm
4cm
()2cm
6cm
3cm
()1cm
2cm
3cm
()
师:为什么围不成?你是怎么判断的?
1、出示P82例3图
这是小明上学的路线图,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他可以怎样走?
2、这几条路中,哪条最近?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在生活中还看到了这么一种现象:(课件演示)公园里有一条这样的路,路的两旁是草坪,为什么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间走?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平时多观察、多动脑,你一定能成为数学的好朋友。
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找出问题的原因 反复试验,加深同学的理解,猜想验证,发现其内在规律 增强小组合作意识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锻炼同学发言及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尝试找出原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自主发现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运用练习,巩固学习的知识,加深印象
3分钟 5分钟 7分钟 3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巩固应用部分的三个环节,是从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分巩固性练习、应用性练习、拓展性练习三个层次。并与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相结合,既能体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新理念,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0.六年级数学表格教案 篇十
1、掌握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感受小数、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
2、经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归纳总结能力。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在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联系之美。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熟练地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学习评价设计在例1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对几种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五育融合育人点提示
复习引入
1、五一班今天到校48人,病假、事假各1人,今天的出勤率是多少?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做法。
3、看来大家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做法。
探究新知
1、感悟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需要。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第6页上空气质量监测的情景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找到“我们监测了4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和“其中有35%的城市达到了二级标准”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引导思考,解决问题。
①要解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又怎么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相同,用乘法计算,列式为340×35%。
②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集体汇报、交流。
方法一:340×35% =340× =119(个)想: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因为35%=,所以340×35%=340×。
方法二:340×35% =340×0.35 =119(个)想: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把因为35%==0.35,340×35%=340×0.35。
(3)归纳小结,引出新课。刚才我们用的什么方法解决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板书课题: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
2、教学例1: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和小数课件出示例1。
(1)把17%,40%化成分数。
①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②全班集体汇报、交流。指出“40%=”中的“”不是最简分数,要将“”化简成最简分数“”。
③练一练:把35%、125%、430%化成分数④想一想:0.25%和0.5%怎样化成分数?
(2)把46%,128%化成小数。
①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②全班集体汇报、交流方法。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第一种:46%==46÷100=0.46 128%==128÷100=1.28
第二种:46%==0、46 128%==1.28
第三种:46%=0.46 128%=1.28比较分析,优化算法。在这三种转化方法,你喜欢哪种呢?为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集体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三种写法更加简便易懂。及时练习,巩固提高。你能把0、5%化成小数吗?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3)归纳整理,小结提升。
议一议:怎样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或小数的呢?
小结: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最简分数;百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练一练:把5%、430% 、70.5%化成小数交流获取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分析理解题意。独立计算,再同桌交流,全班集体汇报、交流。
归纳小结先独立计算,再同桌交流,全班集体汇报。独立完成。先独立计算,再同桌交流,全班集体汇报。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独立完成,再同桌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讨论小结。独立完成。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互化方法的多样性,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在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联系之美。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1题。三人一组对口令。第一人说百分数,第二人说分数,第三人说小数。每玩三次后,就互相交换角色。
2、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指出:做题时,要先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再根据分数涂色。三人一组对口令。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收获。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1-2题,第9题。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百分数化小数35%= =0.35
方法一:340×35%
方法二:340×35% =340× =340×0.35 =119(个)=119(个)例1: 17%= 40%= =
第一种:46%==46÷100=0.46 128%==128÷100=1.28
第二种:46%==0.46 128%==1.28
第三种:46%=0.46 128%=1.28百分数化小数,可以直接去掉百分号,同时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表格数据处理教案】推荐阅读:
地理教学中使用WPS表格分析趋势数据06-21
数据库工程师个人求职简历表格09-01
巧用电子表格教案07-01
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教案08-12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教案07-28
实验一数据恢复实验教案08-17
简历空白表格06-25
制度相关表格08-02
个人信息表格08-10
制度及表格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