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卡贷款

2024-08-25

农信卡贷款(共8篇)

1.农信卡贷款 篇一

武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于存单质押贷款操作规程(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根据省联社信贷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一条 本操作规程所指的存单质押贷款是指客户以本社范围内未到期的定期存单为质押担保,而发放的一种担保贷款。

第二条 质押贷款权限

信用社负责审批80万元(含)以下本社存单质押贷款,超过80万元以上,上报联社审批。

第三条 质押贷款用途、额度、期限、利率及还款方式

(一)对公客户

1、借款用途:用于借款人日常经营流动资金需求或固定资产购建。

2、贷款额度:经确认后的单位定期存单用于贷款质押时,其质押的贷款数额一年期以内的不超过确认数额的90%,一年以上的不超过确认数额的80%,存单金额能覆盖贷款本息。

3、贷款期限:办理定期存单质押贷款时,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但最长不得超过质物到期日),多张存单在一个《质押合同》中质押,并签署一个借款合同的,以距离到期日时间最近者确定贷款期限。

4、贷款利率:根据《武安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试行)》中有关规定,质押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15、还款方式:可采取按季(月)结息、到期还本或按季(月)结息、分次还本方式。

(二)自然人客户

1、贷款用途:借款人用于生产经营和日常消费等用途。

2、贷款额度:期限在一年内贷款金额不超过质物价值的90%。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贷款额度不超过质押凭证面额的80%。

3、贷款期限: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含)。不能超过质押单证的到期日。

4、贷款利率:根据《武安市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试行)》中有关规定,质押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

5、还款方式:可采取按季结息、到期还本或按季结息、分次还本方式。

第四条 质押贷款操作流程

(一)客户申请条件及申请资料

1、对公客户申请条件:

(1)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事)业法人或国家规定可以作为借款人的其他经济组织,且合法存续;

(2)从事符合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要求的经营活动;

(3)信用状况良好,无不良记录;

(4)产权关系明晰,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有合法的还款来源;

(5)持有有效的贷款卡;

(6)在信用社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一般存款账户;

2、自然人客户的申请条件:

(1)信用社服务辖区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

(2)无不良信用记录,具备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在农村信用社开立个人结算账户;

(4)信用社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申请借款时需要提交的资料

(1)对公客户提出借款申请,信用社或客户部门同意受理的,提交以下材料:

①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贷款卡等原件及复印件;

②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③开户证实书原件及复印件;

④借款申请书;

⑤出质人同意质押承诺书(见附件一),承诺书上必须承诺若借款人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经出质人同意,扣划存单归还贷款本息;

⑥借款人属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提供董事会(股东)同意借款决议书;

⑦出质人属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还需提供董事会(股东会)同意质押意见书;

⑧出质人为自然人的需提供财产共有人出具的的同意出质的文件;

(2)、自然人客户提出借款申请,信用社或客户部门同意受理的,提交以下材料:

①借款人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②拟质押的存单原件及复印件;

③以第三人质物质押的,提供第三人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④出质人同意质押承诺书,承诺书上必须承诺借款人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出质人同意扣除存单本息归还贷款本息;

⑤财产共有人出具的同意出质文件。

(二)受理申请与调查

1、信用社受理借款申请后,主办客户经理核实借款人资料是否齐全和真实有效,由借款人填写借款申请书。

2、主办客户经理核实借款人身份,现场调查存单凭证是否真实,现场办理冻结止付手续。

3、根据省联社的调查指引,由两名客户经理对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生产经营状况、交易情况、担保情况等内容进行现场和非现场调查。

4、调查完成后,按规定撰写调查报告形成调查结论,调查人签署调查意见,同时收集整理客户及担保人资料,完成后交委派会计进行审查。

(三)贷款审查与审批

1.贷款审查

(1).委派会计负责审查贷款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

(2).委派会计审查并核实质押存单是否真实有效,有无进行止付。

2.贷款审批

信用社主任按信贷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在权限内审批质押贷 款。

(四)签订合同

1、信用社与借款人面签借款合同,与出质人面签质押合同,对质物进行止付。

2、信用社与借款人面签借款借据。

(五)贷款发放与支付

1、前台柜员根据信用社或客户部提供的合同、借款借据、审批文件、质物止付证明和权力凭证发放贷款,将质物纳入表外科目核算。

2、前台柜员将贷款资金转入合同约定的账户,借款人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

(六)质押存单的保管

1、委派会计负责质押存单的保管。

2、质押存单按照省联社有价单证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视同现 金保管,并建立《有价单证登记簿》。

3、对于质押存单的保管,委派会计必须保证做到手续严密,帐 实相符。

第五条 贷款责任

(一)调查责任

负责调查的两名客户经理共同承担调查责任。

(二)审查和审批责任

1、各信用社和委派会计分别承担贷款审查和贷款审批责任,并签订承诺书(见附件三和附件四)。

2、承诺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承诺贷款严格按照《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担保业务管理办法》等信贷管理制度操作;

(2)承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管质押物;

(3)承诺贷款到期,借款人未能按期偿还,在贷款到期日必须对存单及时进行扣划,归还贷款本息;

(4)承诺若由于存单止付和保管环节出现问题,造成该笔贷款到期,而无法扣划存单归还贷款本息的,按贷款本息的50%从信用社主任和委派会计工资中分别扣除,并按规定进行其他处罚。

第六条 各信用社要严格按照此操作规程办理质押贷款。风险监控部将定期对质押贷款进行检查。一经发现有违规操作现象,将按照《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员工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罚,必要时将追究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

第七条 本操作规程由武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解释和修订。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2.农信卡贷款 篇二

文件规定,对借款购买农机的农户,贷款进行利率优惠,并安排资金优先予以满足。

农机部门要将报名申请购买农机的农户、资金需求、联系方式等情况及时通报给联社(合行)。

对有资金缺口的农户,坚持“三优先”,即购置当地制造机具优先;专业合作社成员优先;适宜当地且急需推广的机具优先。“四不贷”,即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不贷;有法律纠纷的不贷;不具备按期偿还能力的不贷;达不到信用户标准的不贷。

在落实“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同时,全面满足符合条件农户的资金需求。农机、联社(合行)要联合建立农户购机的“绿色通道”,采取“边报名登记、边评级授信”的方式,确保将服务覆盖农户购机的全过程。

对有意购买农机的农户,及时集中评定核发贷款证;对首次购买农机的农户,可安排人员跟踪开展导购服务;对采取刷卡购买农机的,可适当降低结算手续费。

3.农信社不良贷款化解对策 篇三

形成不良贷款原因较多,结合农信社实际的业务,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信用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操作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传统的信贷管理带来的不良贷款;其他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

面临当前经济下行新形势,降低化解不良贷款已成为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的重点,也是创建金融安全区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清收和转化不良贷款,营造农村信用社经营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转变思想,做小做散

随着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到来,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暴露弊端。全面推广小微金融业务,结合小微企业特点,融合现有产品、技术、人员等实现客户服务全域覆盖和内部业务管理优化,转变思想,切实调整优化现有资产结构,将“鸡蛋”分散放置于各个篮子,从传统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转变成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

强化培训,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培训,提升客户经理综合素质。客户经理是农村信用社市场营销的骨干力量,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业务营销、风险管理的能力,关系到整个信用社的金融业务发展。因而将客户经理培训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业务讲座、经验交流及自学等方式,加强客户经理对经济、金融法规、业务制度等知识系统学习,不断提高服务客户能力和效率,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客户经理队伍,确保员工素质、能力与发燕尾服战略相匹配,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二是随着市场的变化,传统的产品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为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迫使现在的客户经理成为某一行业的“行业专家”,某一客户的“私人理财经理”。

严控准入,有的放矢

近年来,随着“猛上台阶”的思路,全省农村信用社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收入都实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风险管理仍然薄弱,缺钙的经营思想在很多管理人员中存在,信贷投放上更是出现了客户集中度高、行业集中度高、大额贷款比例高的“三高 ”症状。尤其随着经济下行期国家宏观对煤炭行业、钢材业、房地产等行业的限制,存量贷款面临着风险隐患,严格控制行业的准入尤其重要。一是明确行业信贷投放的主要客户群体。深入推进“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金融工程,深耕“三农”、聚焦“三城”,切实加大对“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信贷投放力度,将信贷规模、资金头寸向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倾斜。谨慎选择集团关联客户,严格控制新增大额贷款投放比例。二是明确行业信贷投放的结构和重点。加大对涉农、医疗卫生、旅游、批发零售、文化传媒、水电行业、节能环保、物流、教育等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房地产、矿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高敏感度行业的贷款,加快退出煤炭行业、钢铁行业、陶瓷行业、水泥行业、砖瓦石材行业、造纸行业和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三是充分坚守行业风险底线,加强行业信贷风险管理。加强对行业风险的预判和控制,严格控制行业集中度,建立压缩退出类行业客户动态退出机制。对房地产行业实行动态名单缺制管理,定期进行风险提示,增强风险防控的主动性和预见性。

认真履职,严控新增

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贷款发放和管理的质量,只有严格控制新增不良,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不良贷款问题。

认真做好贷前调查。贷前调查是信贷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信贷发放的基石。客户经理在贷前调查时必须坚持两人、实地的原则,超过100万元贷款申请的必须由风险经理参于平行作业。严禁在办公室“闭门造车”。

严格落实抵押担保手续。规范抵押办理程序,抵押登记时客户经理必须亲自办理,抵押物必须是容易变现且在正常评估价值内,严禁高评估高贷款。严禁不具备担保资格和实力以及明显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做为保证人,个人贷款配偶必须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公司贷款企业的法人和主要股东必须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强化审批审查职能。贷款审批是贷款流程管理的重点,审贷会上由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介绍客户基本信息及调查后授信额度及风险防范措施。审贷委员必须在每笔贷款审批时发表意见并表达是否同意发放,并由审贷秘书准确记载,会议结束在自己的意见栏签上自己的名字。对明显不具备还款能力或有着转移借款用途等必须拒绝审批。

切实做好贷后管理。一是贷款发放后每笔贷款必须按照农村信用社的规定指定专人负责该笔贷款的管理,并签《贷后管理责任书》。规定时期内监控借款人贷款用途去向,若发现借款用途不实或挪用信贷资金现象,按合同约定执行并通知借款人在规定时间整改或提前收回贷款。二是定期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对即将逾期或已经逾期贷款及时下发催收通知书,同时加大检查力度,规范展期或债务重组等行为。

规范操作,精细管理

一是创新发展“三农”金融业务。全面推行小额农贷“四包”责任制,在风险可覆盖和承受的前提下全面满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需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二是全面推广小微金融业务。结合小微融合试点,整合产品、技术和人员,实现客户服务全域覆盖和内部业务管理优化,并以此改造传统农贷业务和个人贷款业务。三是规范化改造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业务。通过向同业学习,全面梳理贷款流程,对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管理进行流程化和格式化管理,制定贷款操作手册,建立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完善公司类客户经理晋升退出机制和岗位绩效考核机制,提升客户经理业务技能和风险管控意识;完善行业信贷政策指引,优化公司信贷业务风险提示和预警机制,提高贷款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大竹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4.浅析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 篇四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信贷资产质量管理是农村信用社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效益之源。因此,各级信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清收盘活工作的重要性,要把此项工作放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全体员工,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必胜信心,吃大苦,耐大劳,千方百计保全信贷资产,最大限度地减少信用社资金损失,降低风险,确保信用社真正认识到,不良贷款和应收未收利息,将严重制约信用社健康快速发展,清收盘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信用社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要想实现不良资产的盘活清收,必须做到机构、人员、措施三到位,组建专门的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实行专业管理,实施专项考核,要明确清收计划,考核任务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协调各方关系,积极协助依法清收不良贷款,专业处置化解资产风险。

三、摸清底子,完善手续

资产部要对分账资产拉网排查,逐户见面,摸清底子,建立贷户档案。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小后大的原则,能清收的清收,能保全的保全,下大力气开展完善手续工作,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尽可能使每一笔每一户贷款都具备完善的法定手续,保障信贷资金安全。

四、依法起诉,强制收贷

要经过排查摸底,对有钱或有物欠贷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通过签发催收通知书等手段,先保全后起诉。在依法起诉收回不良贷款时,从农村信用社整体效益出发,应切实注意三点:一是对起诉的每笔贷款要斟酌是否有价值,防止出现诉讼等费用高于收回贷款的现象。二是要对欠贷户做深入细致的调查,防止打赢官司收不到钱或物。三是对依法收贷判决的抵贷物资要科学评估其真实价值,防止出一低值甚至不能变现的物资抵顶高额贷款现象,从而解决不良贷款表面降低无实际效益问题。

五、政府支持,借力清收

农村信用社特别是县级联社,要向地方政府多汇报、多请示,争取理解和支持,凭借经检、监察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力量,帮助农村信用社打赢情收不良贷款攻坚战。要通过不断地向各级政府领导汇报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对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对加大新的贷款投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争取政府成立清收不良贷款领导小组,组织人行、信用社等有关部门参加,建立专门的班子专司清收之职,列出清收名单,制订清收政策,层层部署清收任务,定期考核与督促。在清收不良贷款活动中,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相结合的手段,重点抓好有影响的贷款的清收,起到打击一个、震动一片、教育一方的作用,既达到清不良贷款,又促进规范和整顿农村信用秩序的目的。

六、落实责任,连带清收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发放中的审批、担保、介绍等责任人,采取“解铃还需系铃人”的办法,追究责任,负责清收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对近几年来形成的不良贷款,采取领导带头、主管部室督促、落实奖罚措施等办法,促使不良贷款发放责任人予发清收。对每个贷款责任夫制订出按月清收的计划、次月即进行考核的办法,视其完成清收效果不佳者,要限期予以清收,对清收效果不佳者,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软硬措施结合,促进贷款责任人收回不良贷款。

七、跟踪改制,盘活贷款

对企业被租赁、出售、拍卖等改制过程中“悬空”的贷款,采取跟踪做工作的措施,予以盘活,达到降低不良贷款的目的。采取这种措施的对象主要是原乡镇村办企业,通过县、政府宣传企业 甩掉贷款包袱的害处,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使改制后的企业 接收原企业签订协议,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在资产上给新企业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改制后的企业承担原企业债务,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这样,农村信用社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跟踪盘活不良贷款,按时收利息,既降低不良贷款,又增加利息收入。

八、雪中送炭,激活贷款

5.对农信社贷款操作的调研分析 篇五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申请及调查阶段:一是借款人不符合借

款条件,对超过限制贷款年龄的申请人受理贷款;贷款申请人不能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申请借款无书面借款申请书;借款人本人不到场,代办人无借款人的书面授权书。二是借款人资料收集不全,未收集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身份证复印件,也未收集佐证借款用途的合同、协议、票据等。三是贷前调查内容不全,对借款用途、还款来源、担保人、抵押物状况及变现能力等情况缺乏调查。四是不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未经调查人员签字确认。

(二)在审查及审批阶段:一是对不符合“借新还旧”条件的借款人受理转贷申请;放松贷款的转贷条件,使转贷款条件优于原贷款发放条件。二是发放担保贷款的担保人经济实力较弱,担保额度超过其承受能力。三是受理财产抵(质)押贷款申请,未经财产共有人签字书面同意。四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月供金额远超过借款人月收入的50%以上。五是个人经营贷款期限超过其有效经营证件的经营期限。六是贷款审批无审批记录,无审批表,信贷决策人未在审批表上签字。

(三)在贷款发放阶段:一是发放抵(质)押贷款未到相关部门进行抵(质)押登记。二是贷款逆向操作,先放款后审批,发放贷款时间早于审批时间。三是未落实审批意见,发放贷款期限、金额与贷款审批的期限、金额不符。四是超授信权限的贷款未上报审批。五是贷款发放操作不合规,未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合同填制不规范,存在合同金额涂改,借款人与贷款人填写颠倒,借款合同上无借款人和贷款人签字盖章,借款人签字盖章与借款人名字不一符,借款合同上无签订日期;借据要素不全,借据上无借款人签字、盖章,签字、盖章与借款人名字不一致,未填列借款人地址、身份证号码,信贷人员未盖章;大额借款未按规定转入借款人结算账户。六是贷款利率执行不准,如短期贷款执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标准,其他贷款执行农户贷款利率标准。七是贷款科目核算不正确,如助学贷款纳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科目核算,短期农户贷款纳入中长期农户贷款。八是未按管理要求签订贷款收放责任书、承诺书。

(四)在贷后管理阶段:一是未按管理要求及时登记贷款五级风险分类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二是贷款延期不符规定操作,在无借款人申请、签订延期协议情况下随意延期;原上报审批发放的贷款延期未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在门柜业务系统上进行贷款延期而不在借据上批注延期信息,或在借据上批注展期而不在业务系统中延期。三是未按贷后管理要求开展贷后检查,未按时提交检查报告;检查报告质量较差,各期检查报告雷同,仅修改了检查时间;检查报告无检查人员签字;检查工作不到位,未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风险预警。

二、成因分析

(一)管理制度学习不到位。各项信贷管理办法对信贷业务操作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都已有较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个别信用社组织学习不力,有的收到文件后锁入柜中,不传达,不学习;有的将文件放在营业室,想看就看,不闻不问;有的仅组织大家在一起,将文件念一遍了事,不引导大家深入讨论。同时,信贷人员自学不够,对新的信贷管理制度办法不主动学习,对业务操作流程不熟悉掌握,在日常业务办理过程中,凭着老经验办事,依照惯性操作,致使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信贷检查面较窄。在常规信贷业务检查中,一般都有时间要求,规定了至低的检查面,但一般是以抽查为主,而不是全面检查,致使一些基层农村信用社,特别是偏远信用社接受信贷检查的次数较少,对信贷合规理念认识不深,未能通过信贷检查来帮助提高信贷业务操作能力及管理水平。

(三)信贷违规处罚不力。在历次的信贷专项检查及稽核检查中发现的信贷违规问题,检查人员一般是当场进行指出,要求及时或限期改正,未对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经济罚款等措施,或处罚力度较小,对个别信贷违规人员无震慑性。

(四)贷后监管缺位。在贷款从审批到发放的环节监管缺位,使贷款审批为同意的贷款条件及同意用款的条件无人把握,没人监督,致使出现发放抵(质)押贷款不进行抵(质)押登记、超授信权限发放贷款、审批意见未落实等现象。

三、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业务制度学习。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加强信贷业务制度学习,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可将业务制度学习情况纳入信贷检查及考核范围;创新学习方式,既要组织集体学习,开展业务讨论,也要引导信贷人员自学,既要学习制度文件,掌握业务操作,也要学习典型案例,警示信贷违规操作带来的严重后果。

6.农信社民营企业贷款营销调研材料 篇六

断攀升,资金需求总量愈来愈大,金融服务需求也进一步高涨,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应实施“大三农”发展战略,将信贷投向作适度调整,把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作为当前信贷投向的主要服务对象和利润增长点,如何把握民营企业快速崛起给信用社带来的发展机遇?笔者对此谈点个人的肤浅认识。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近1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县域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

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1、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人们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情况,如民营企业在融资等方面较之非民营企业存在着更多的障碍。一些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时,还存在着不能一视同仁的情况,使得一些民营企业的行为短期化,投资愿望弱化。

2、管理不规范。民营企业受其经营者自身素质、经济环境和资金条件的限制,大多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自身实力较弱,有效资金不多,加之受文化素质影响,大多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3、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单一档次低,很难适应市场竞争机制,潜在一定周期性的隐性风险。现有民营企业中多数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工艺水平、技术含量及装备落后,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弱,难以吸引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还有部分民营企业长期是作坊式生产,粗放式经营,家族式管理,致使其在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上缓慢,从而造成企业产品质量低下,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4、部分民营企业信用观念较差,法纪意识淡薄。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信用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经营者个人素质的基础上,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金融、法律知识匮乏,个人素质较低,尤其是少数民营企业想尽千方百计,恶意逃废债务,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使信用社在对民营企业信贷营销上丧失了信心。

5、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真实。目前民营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着信息虚假现象,难以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甚至少数民营企业没有建帐,更没有财务报表,这种状况使农村信用社很难掌握其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流向及运用情况,从而无法对其开展信贷业务,直接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决策。

二、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现状分析。

1、认识上的偏差,存在惜贷心理。由于过去部分民营企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出现逃废债务行为,从而导致农村信用社对民营企业在认识上形成了一种偏见,在选择贷款发放对象上对其有种恐惧心理。

2、信贷激励机制不灵活。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社都相继实施了贷款责任追究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贷款营销。由于贷款责任大,又缺乏配套的激励机制,新放贷款一旦出现不良,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和考核的力度很大。因此,部分信贷人员因怕承担责任,对新发放贷款要求十分严格,宁肯少放,也不愿承担巨大的风险责任。

3、着力看重第二还款来源。信用社在民企贷款营销上,严格控制信用贷款,要求其贷款必须有足额有效的抵押物,但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无法提供有效的担保抵押,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信用社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

4、民企评估授信还不完善。从现行经营管理看,农村信用社对发放民营企业贷款可行性、管理性、程序性仍在探索中,还没有针对民营企业经营和发展特点制定评定信用等级,核定授信额度和创新合适的信贷品种等措施和办法,使得一些民营企业客户被拒之门外。

5、结算不畅,信贷资金监督不到位。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结算渠道不畅,部分民营企业产品外销不得不在其他商业银行开立结算帐户,导致信用社对其资金运营情况了解甚少,无法监督信贷资金流向,直接影响了信用社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阻碍了民企贷款营销的积极性。

三、民营企业融资建议。

(一)民营企业方面。

1、增强改革和创新意识,寻求企

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加强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经营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搭建营销平台,增强网络辐射功能,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2、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其他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

理,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生产经营的诚信度和透明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及时、真实、准确地向信用社提供详实的财务报表和有关信息资料,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等级和可信度。

3、打造企业信用文化,树立“诚信是金,合作共赢”的企业发展理念。民营企业要真正认识到建立和维护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用意识,提高自觉还款意识和行为,使企业存款、贷款、结算及经营活动都置于信用社的监督、管理和了解之下,让信用社真正了解民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以增强信用社对民营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二)信用社方面。

1、解决和纠正认识上的偏离度。农村信用社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和关心民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尤其是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民营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列入农村信用社的重点支持对象。要充分认识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宽经营理念,摆正市场定位,抢占市场份额,健全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蛋糕,以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企“双赢”。

2、积极培育信贷文化,切实改进农村金融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准入“门槛”,创新金融产品,以探索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管理办法。

(1)建立企业信息档案,推行贷款授信制度。县联社专门设立公司业务拓展部,专门对民营企业独立实地调查,建立民营企业信息档案,积极推行企业贷款授信制度。

(2)因企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信用评级授信办法,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评级标准,坚持“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操作流程。如: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趋势,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对企业班子执行能力,法人代表的经营管理能力,信用记录,个人履历、道德品行等,建立专门的征信系统和纳入大户档案记录,实行动态管理。按规定评定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按照“综合授信、分级授权、流程透明、规范高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3)创新贷款品种,为民营企业“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办理民营企业间联保贷款,对经营实力强的企业可以办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对上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管理规范、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着力解决企业贷款难的实际问题。如四川省信用联社推出的“跨越通”信贷业务系列产品。

3、健全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推行客户经理制。一是大力推行客户经理制,将那些责任心强、信贷业务精、授权等级高的贷款营销人员充实到公司业务部;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既考核贷款的发放,又要核定收回贷款本息奖惩比例,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把贷款营销、收贷收息及贷款质量与管理者奖惩挂钩,并对考察失误与客观变化所形成的风险贷款的责任追究应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信贷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信贷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信贷队伍,以增强对企业和项目效益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信贷营销与决策的水平和效率。

4、尝试企业股东、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贷款连带责任办法。即:在要求贷款民营企业办理合法、有效担保外,对额度较大或风险较大的贷款项目。增加企业股东、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承担贷款清偿的连带责任,在企业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时,由企业的股东、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承担无限责任,以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从而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减少信贷资金损失。

7.农信卡贷款 篇七

如何促进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 学界一直在探索利用金融发展特别是小额信贷实现此目标。近年来, 针对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等福利水平的影响效果, 国内外一些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一些学者认为, 小额信贷有助于提高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减轻其贫困程度。[1~3]Khandker&Faruqee (1998, 2003) 还建立了评价小额信贷影响的计量分析框架, 通过对巴基斯坦农村金融市场调查数据的分析, 认为在该国农村地区正式贷款供给中占比高达90%的巴基斯坦农业发展银行发放的农户贷款对农户福利状况的改进, 例如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提升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4]Mahjabeen (2008) 基于一般均衡框架分析了孟加拉的微型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贷款, 认为小额贷款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而且降低了收入不平等的程度。[5]由于微观样本数据的获得具有较大难度, 针对我国小额信贷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Li, Gan, &Baiding (2011) 通过对中国湖北省某农村地区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 指出农信社的小额贷款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 但他们的研究也发现农信社小额信贷的借款户大部分不是贫困程度较高的农户, 由此对中国的小额信贷项目能够产生的减轻贫困影响也产生了一些怀疑。[6]李锐 (2004) 借鉴了Khandker (2003) 的研究框架, 对我国农户借贷的福利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我国农户借贷对其纯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Khandker和李锐的研究都是基于大地域范围的样本数据, 地域之间的地理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对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产生影响, 缩小调研范围可以减弱地理差异造成的干扰。基于市、县区域的实证研究表明, 小额信贷对欠发达地区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8~10]]然而, 在度量农信社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方面, 现有的区域层级的实证研究依然存在较大不足, 其均未考虑农户借贷额的内生性问题, 而内生性将影响参数估计的一致性, 削弱结果的可信性。

长期以来, 金融抑制与金融供给不足成为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农村地区, 农信社是农户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借款资金的最重要来源, 随着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从农村乡镇地区的逐步退出,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 农信社作为农户小额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目前, 我国农信社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发挥了支农服务主力军的作用。2010年末, 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11.77万亿元, 农户贷款余额为2.6亿元;其中: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为3.87万亿元, 占比近33%;农户贷款2万亿元, 占比77%。自2000年我国农信社开始推广小额信贷项目以来, 农信社积极拓展营业网点与金融服务网络, 农村地区的小额信贷业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1]为了详细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的绩效, 笔者对贵州省A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当地农户的借贷行为与收入水平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 整体上而言, 农户的人均收入相对较低, 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不高, 如何通过农信社的农户小额信贷项目提高普通农户的资金需求满足程度, 增强其生产经营能力进而带来收入水平等福利状况的改善,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启示。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 笔者做了较大改进, 以区域性样本调研为基础, 选取了适合我国农村经济状况与农信社信贷审核标准的工具变量来解决农户借贷额的内生性问题, 从而更恰当地评价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绩效。

二、调研地经济状况及金融环境

调研地A县位于贵阳市北部, 全县土地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 多为丘陵, 耕地面积仅占29%。2009年, 全县总人口约2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1.8万人, 占比87.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808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575元, 是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8.78%;全县地方生产总值47.84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5.45亿元, 第二产业32.19亿元, 第三产业10.2亿元;辖内注册企业117个, 规模以上企业仅20家。 (1) A县经济总量小, 农业人口众多但农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是我国西南地区欠发达县域的典型代表。

A县仅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贵州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信社6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和1家贷款担保公司。2010年全县银行业存款余额28.78亿元, 其中农信社存款余额为7.73亿元, 占比26.86%;存款结构上, 农信社以储蓄存款为主, 储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79%, 对公存款仅占21%;全县贷款余额26.28亿元, 其中农信社6.16亿元, 占比23.44%。在A县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 无论是存款规模还是贷款规模, 拥有政府背景业务支持这一独特优势的贵州市商业银行都排名第一。农信社的经营网点最多, 拥有地缘优势, 占有该县银行业第二位的市场份额。

三、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状况

A县的农信社网点遍布全县4镇6乡, 共15个网点, 在职员工131名;股本金2331万元, 包括自然人股和法人股, 其中自然人股东47240人, 股权比较分散。截至2010年末, 农信社存款余额达7.73亿元, 贷款余额6.16亿元。

1. 农户贷款规模

早在2003年, A县信用社就开始尝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 推出了金卡、银卡和普通卡三种信用贷款品种, 额度分别为1万、5千和2千元。

近年来, 为了充分利用农户间所特有的信息优势, 激励农户相互监督, 共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 农信社推出了信用建设工程, 对按时还款率高的乡镇、村庄授予信用乡镇、信用村 (组) 资格, 信用乡镇、信用村 (组) 内的信用农户享受优惠利率待遇。通过差别化利率定价激励农户相互监督, 不仅降低了违约率, 还降低了农信社的监督成本。为了降低农户因意外事故导致丧失还款能力的风险, 信用社与当地的保险公司开展合作, 鼓励贷款农户购买“安贷宝”人身意外保险。当贷款农户因身故、残疾而丧失还款能力时, 其未偿还的贷款由保险公司代偿。2010年, 农信社共有3亿元农户贷款纳入了保险范围。

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农信社近年来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迅速, 农户贷款余额不断增加, 至2010年末, 农户贷款占信用社贷款总额的比例高达68.4% (1) 。

注:农信社贷款余额与农户贷款余额单位为万元;本文图表中的数据除特别标注外均来自A县农信社。

2. 农户贷款的担保方式

随着农信社对农户信用状况的重新认识, 无论从贷款余额占比, 还是从贷款笔数占比上看, 近年来信用贷款都已成为最主要的农户贷款方式。从贷款余额来看, 农户信用贷款余额占比从2006年的19.9%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67.6%, 而抵押贷款余额占比则从2006年的61.9%大幅下降到2010年的23.5%。按农信社的贷款审批标准, 贷款额度5万元以上的仍然需要抵押物, 所以, 抵押担保对于贷款需求金额较大的农户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担保方式。从贷款笔数上看, 2010年末农信社共有19961笔未偿还贷款, 其中农户信用贷款16983笔, 占比85.08%, 而抵押担保、保证担保等非信用贷款方式占比已经低于15%。

小组联保一直是国际小额信贷运动的先驱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推崇的模式, 并被一些学者证明其的确可以有效缓解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提高还款率。然而, 小组联保模式在我国农村并不太受欢迎, 采用联保方式的小额贷款比率一直比较低。2010年, A县信用社联保贷款仅有1198万元, 占贷款总额不足3%;联保贷款笔数仅168笔, 不到贷款总笔数的1%。这或许与我国农户的信任特性有关。在我国农村广大地区, 农户的信任呈现出典型的“内强外弱”特征, 一旦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畴, 农户之间的信任每向外扩展一步都很艰难。[12]农户的信任特性导致联保贷款等合作行为难以拓展。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只有信用级别很低的农户才有必要参加联保小组, 而这部分农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弱, 如果联保小组成员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将导致自己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风险, 使其生活更加困顿。为了规避风险, 这部分农户宁愿放弃贷款, 也不愿承担因联保贷款产生的连带责任风险。

3. 农户小额贷款的覆盖面

在A县, 近年来随着农信社营销拓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力度的加大, 农户小额贷款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2010年, 农信社辖属各乡镇网点发放的农户小额贷款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基本上在30%以上, 对当地农户的有效需求而言, 金融供给方面的抑制大大缓解。

4. 农户贷款的资产质量

从A县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状况来看, 2009年以前, 农户贷款不良率高于非农户贷款不良率, 但从2009年开始, 农户贷款的不良率已经低于非农户贷款。其中, 农户信用贷款的不良率从2007年开始低于所有农户贷款的不良率, 且明显低于非农户贷款的不良率, 并连续两年保持在10%以内。

四、农户小额贷款对其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1. 计量模型设定

在计量模型的选择上, 我们采用工具变量法以消除本文引言部分所提及的贷款额的内生性问题, 其基本思路是利用工具变量替代内生性解释变量, 然后运用OLS模型估计农户小额贷款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

我们先将模型设定为:

模型 (1) 中被解释变量yi表示第i个农户的家庭纯收入;Xi表示农户i的基本特征, 包括文化水平、年龄、专业技能和家庭劳动力人数;Ai表示农户i的生产性资产状况, 包括土地面积和非房产类的实物资产价值;Cfi表示农户i在农信社的贷款额;Cinfi表示农户i的民间借贷额;ui为随机干扰项。

针对模型 (1) 的假设有:

假设一, 样本农户间不存在地理差异。由于笔者调研的样本农户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相似, 这一假设成立;

假设二, 农户在信用社的贷款额cfi是内生的, 其他解释变量均是外生的。

为了解决假设二中cfi的内生性, 需要寻找可观测的工具变量Z。工具变量Z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条件一, Z与扰动项u不相关, 即cov (z, u) =0;

条件二, Z与cf高度相关。

条件一设定工具变量Z对农户的收入水平y不存在直接影响;条件二设定工具变量Z必须能够影响农户在农信社的贷款额, 即Z能够体现农信社是否同意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决策以及发放贷款额度的标准。通过与农信社信贷员的沟通交流, 笔者了解到影响信贷员决策的因素除包含在X和A中的因素外, 另有三个主要因素:房产价值、农户历史贷款次数和农户贷款的用途。假定房产价值、历史贷款次数和贷款用途这三个因素满足条件一和条件二, 可以作为工具变量Z的选择, 下文的实证检验也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设。在工具变量Z中, 将贷款用途设置为虚拟变量, 生产性用途 (包括经营周转、购买生产性资产等) 为1, 非生产性用途 (如建房、子女教育、医疗、日常周转等) 为0。

在实证分析的第一阶段, 则需要以内生变量Cf为被解释变量, 以模型 (1) 中的所有外生变量以及工具变量Z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 并得到Cf的估计值来替代Cf进行模型 (1) 的参数估计。由于部分农户并未在农信社贷款或贷款已还清, 其贷款额Cf为0, 即被解释变量Cf的取值受到了限制, 因此, 在第一阶段, 可以使用Tobit模型, 将Cf的估计值设定为:

RHS表示式 (2) 等号的右边, 若其大于0, 则Cfi与右边的估计值相同;若农户未在农信社贷款, 则Cfi按实际情况取0。

2. 模型变量的统计描述

笔者剔除了有效问卷中家庭年收入或贷款额超过20万元的样本和年收入低于1000元的样本, 进入计量模型的样本为452户, 模型变量的统计描述见表1。

3. 实证分析过程 (2)

第一阶段Tobit模型 (2) 的回归结果见表2, 实证结果显示显著影响农户贷款额或影响信贷员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劳动力数量、房产价值、贷款用途和历史贷款次数;专业技能和民间借贷对农户贷款额没有显著影响, 可能是因为信贷员无法直接观测或核实这两个指标。

针对模型 (1) 中的假设二, 运用hausman检验来判断贷款额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否具有内生性, 方法是将第一阶段Tobit模型 (2) 中的残差项v作为农户收入的解释变量之一进行OLS回归, 结果显示在99%的统计水平上, 残差项v对农户收入有显著影响, 这证实了贷款额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具有内生性。

对于本课题组所选择的三个工具变量是否满足条件一和条件二, 笔者亦进行了检验。条件一要求cov (z, u) 近似为0, 由于Z中房产价值数值较大, 从而导致cov (z, u) 较大, 影响判断, 笔者选择Z和模型 (2) 的残差项v的相关系数作为cov (z, u) 的替代。实证检验显示, 残差项v与房产价值、贷款次数、贷款用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9、-0.096和-0.094, 可以认为残差项v与工具变量Z不相关, 满足条件一;条件二要求Z与cf存在显著相关性, 经wald检验, 拒绝了模型 (2) 中“三个工具变量的系数λc=0”的假设, Z满足条件二。

同时, 利用第一阶段Tobit模型 (2) 的回归结果得到的贷款额估计值formalfinance f代替贷款额, 运用模型 (1) 进行第二阶段的OLS回归 (见表4) 。这里, 笔者剔除了贷款用途这个影响并不显著的变量。从主观上判断, 农户将贷款投入生产经营应该对其收入有促进作用, 实证结果与主观判断不符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生产性贷款资金的使用通常伴随着实物资产的增加, 引入贷款用途会与实物资产这一变量产生多重共线性, 导致估计参数不稳定, 故将其剔除。

4.实证结果分析

(1) 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在99%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实证结果显示, 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平均每增加1000元, 家庭收入提高308元。本课题组调查的474份有效农户样本中, 有约32%的农户从未向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贷过款。在调研中笔者发现, 从未向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贷过款的农户中大部分对贷款利率很敏感, 特别是低收入农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基本上只有农信社, 许多农户之所以未向农信社申请小额贷款进行生产经营是因为害怕所得收益不足以偿还贷款利息反而增加债务负担, 风险承受能力弱的农户对贷款利率很敏感。

(2) 民间借贷对农户收入的增加也有着积极影响。民间借贷平均每增加1000元, 家庭收入提高414元。作为非正规金融的民间借贷相对正规金融而言, 其交易区域较为狭小, 信息搜寻、甄别以及监督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的成本较小, 成为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

(3) 其他条件不变时, 平均每增加一个劳动力对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为2563元左右, 且在9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相对于劳动力, 平均每1万元实物资产对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为1759元。

(4) 受教育年限平均每增加1年, 可以显著促进农户家庭收入提高1067元。通过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 可以实现农村人口收入的增加;专业技能对农户家庭收入的边际贡献高达9354元。这里, 专业技能比教育水平更能直接影响农户的收入状况, 拥有专业技能的农户在开展生产或经营性活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针对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 进而提升农户收入水平。

(5) 土地对农户收入的边际贡献较低, 平均每亩只有443元。样本农户人均可耕种土地仅0.83亩, 在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仅依靠传统的谷物种植, 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启示

1. 研究结论

笔者对贵州省A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当地农户的借贷行为与收入水平进行了实地调研, 运用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绩效, 得到如下结论:

(1) 现阶段随着农信社对农户信用状况的重新认识和拓展农户小额信贷市场、简化贷款发放手续的需要, 信用贷款已成为最主要的农户小额贷款方式。在A县农信社, 近年来其发放的农户信用贷款不良率不仅整体上低于抵押担保类的农户贷款不良率, 而且低于非农户贷款的不良率。本质上而言, 大多数农户很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还款意愿较强, 农户贷款的主要还款风险更多地来自于农业本身的弱质性等原因导致农户的还款能力出现问题。

(2) 农户的劳动力数量、房产价值、历史贷款次数和贷款是否为生产性用途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小额贷款的额度。农信社在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决策中主要考虑农户的抗风险能力、经营获利能力和信用水平等因素。

(3) 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且在99%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民间借贷对农户收入的增加也有着积极影响。

2. 政策启示

基于上述分析, 笔者认为,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增加的积极作用, 有必要着力于以下几点:

(1) 向农村地区提供完备的公共物品及服务, 构建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广泛提供公共物品, 缓解城乡经济的分割状态, 改善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 这有助于农户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扩大生产经营活动范围, 提高边际收益率, 摆脱低生产率和贫困的恶性循环。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还有助于提高农户对小额贷款的有效需求和还款能力, 同时促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优良的社会经济环境还包括应当向农民提供适当的就业岗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农户人均可耕种的土地规模通常较小, 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限, 许多普通农民需要稳定的工作拓宽收入来源, 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不失为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思路。[13]

(2) 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我国农户脆弱的风险承受能力使其成为风险规避者,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自雇能力的发挥。通过建设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 大力拓展小额保险、农业保险等风险转移产品和服务,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切实提高农户的抗风险能力, 从而刺激农民的有效贷款需求并将贷款资金投入到边际产出较高的生产经营项目。

(3) 继续稳步推进农信社股份制改革, 增强农信社的资本实力, 扩大农户小额贷款规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 农信社作为农户小额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经营环境等方面的原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信社的经营效益、资产质量与发达地区的农信社存在明显差异, 政府当局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信社应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和监管措施, 不断增强农信社的活力, 促进其在农村金融市场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4) 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 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单一的问题。一个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 降低农户贷款的利率水平。这不仅有助于鼓励农民贷款进行生产经营, 也有助于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率。应从法律上明确允许、鼓励村镇银行和一些非金融机构包括非政府组织 (NGOs) 及小额贷款公司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金融市场设立营业网点, 为更多乡镇层级的农户提供小额信贷, 同时, 在政策层面对这些机构拓宽融资来源、扩大小额信贷业务规模予以积极支持。

(5) 明确小额信贷的基本目标。农信社等提供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强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这就决定了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是有偿付能力的群体。那些自身经济条件太差、经营能力不足、存在较大偿付风险的群体, 不应该成为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 这一群体“脱贫”的使命应当由非商业性机构, 如社会公益组织、相关政府扶贫部门等承担。

摘要:本文基于贵州省A县的实地调查数据, 研究分析了当地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 采用Tobit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信社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 农户的劳动力数量、房产价值、历史贷款次数和贷款是否为生产性用途能够显著影响农户小额贷款的额度, 因此认为, 农信社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农信社,农户,小额贷款,绩效

参考文献

[1]Khandker S.R.Microfinance and poverty:evidence using panel data from Bangladesh[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5, (22) .

[2]Copestake J, Dawson J, P, et al.Monitoring the diversity of the poverty outreach and impact of microfinance:a comparison of methods using data from Peru[J].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 2005, (06) .

[3][5]Mahjabeen.R.Microfinancing in Bangladesh:impact on households, consumption and welfare[J].Journal of Polic yModeling, 2008, (06) .

[4]Khandker S.R and Rashid R.F.The impact of farm credit in Pakistan[J].Agricultura lEconomics, 2003, (03) .

[6]Li X, Christopher G and Baiding H.The welfare impact of microcredit on rural households in China[J].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11, (04) .

[7]李锐, 李宁辉.农户借贷行为及其福利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 2004, (12) .

[8]褚保金, 张龙耀, 郝彬.农村信用社扶贫小额贷款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8, (05) .

[9]宫建强, 张兵.农户借贷对其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农户调查的经验数据[J].江苏社会科学, 2008, (03期) .

[10]聂勇, 陈池波.农户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及其评价与分析--以湖北省ZX市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 (03) .

[11]刘莉亚, 胡乃红等.农户融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 2009, (03) .

[12]陈雨露, 马勇.关于农户信用和风险偏好的几个注释[J].财贸经济, 2009, (01) .

8.贷款利率市场化对农信社影响初显 篇八

经对某市(下辖七县一市)农信社11月数据统计分析,贷款利率市场化影响主要表现在:

净息差不断收窄。随着7月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各行对黄金客户的争夺更加激烈,竞争的结果导致利率下降,这些贷款往往是大额贷款,影响较大。全市各行社净息差均出现下降局面,而净息差的不断下降,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相比的盈利空间在不断缩小,11月末净息差比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与此相对应,资产利润率也在不断降低,与同期相比,下降了0.12个百分点,表现为,净息差下降居,收息率下降,资产利润率下降。

存贷比例对利润影响较大。全市贷款收息率11月末为8.26%,贷款占存款的比重将对利润的产生较大影响。全市存贷比为59.5%,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存贷比例,全市收入将增加2618万元(剔除其它盈利性资产和非盈利性资产),全市存贷比有一县社低于50%。

非盈利资产和微利资产占用过多影响利润。将资产项目下的现金、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抵债资产、其他应收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视作非盈利资产和微利资产,这些资产占用过多影响利润的生成。全市这类资产占用比重为16.3%,占比超过16.3%的法人行社有4家,其中,占比最高的1家社占比超过20%。

非应计息贷款金额过大,影响利息收入。新系统上线后,利息逾期时间较长的贷款将自行划入非应计部分。转入非应计部部分金额较大的行社有三家,由于其转入非应计较大,过多地减少收入,严重影响其利润。

债券浮亏问题不容忽视。根据全市农信社债券业务统计表,11月末全市农信社共持有各类债券57亿元(按票面计算,下同),其中,浮盈债券5.2亿元,占比9.12%;浮亏债券51.8亿元,占比90.88%。全市浮亏债券浮亏2.5亿元。对于浮亏部分,在今年会计决算中,要么按浮亏实际进行账务处理,要么按浮亏期长提取1.5%以上的减值准备,对年度利润影响不小。

上一篇:如何创新农业服务体系下一篇:2023届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