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是什么

2024-09-06

快乐教育是什么(精选20篇)

1.快乐教育是什么 篇一

快乐是什么?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小时候,我无忧无虑,整日与伙伴嬉戏玩耍,戏水、追逐、捉迷藏……无一不做,萦绕在耳边的只有笑声。原来,沉浸在游戏中就是快乐。

长大一些,上了小学一年级,认识了拼音与汉字,回到家,与父母炫耀一番之后,听到了父母的表扬,笑容就挂在脸上。原来,学到知识就是快乐。

又长了一岁,整日捧着带拼音的故事书,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连睡梦中都有它们的身影,还不时地发出咯咯的笑声。原来,阅读就是快乐。

上了高年级,我奋发地学习,争做年组第一,当我在考试的前两周奋力做完两套卷纸之后,考了总分299.5分的好成绩,喜悦之情涌上心头。原来取得骄人的成绩,就是快乐。

爱上写作时,已临近小学毕业,当我的一篇篇力作,出现在作文纸上时,看着高扬的分数在右上角闪烁着熠熠的光彩,嘴角就会挂上一丝笑容。原来,创作出自己得意的文章,就是快乐。

六年级的学习结束后,我迷恋上了打网球,而且不仅限于看比赛,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开始学习打网球,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学会了许多技艺,虽然也遇到许多困难,甚至在指根磨出了泡,但回想起打网球的时光,也体会出了快乐的滋味。原来,运动也是快乐。

上了七年级后,数学题变得越来越难,当我绞尽脑汁地思考了一番后,得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觉得如释重负,仿佛与难题进行了一番激战,轻松与喜悦的笑容也洋溢在脸上。原来,解开难题也是一种快乐。

在经过了十三年的春秋后,我领悟到,快乐就是每个人内心最大的满足。

2.快乐教育是什么 篇二

小溪说:“让嬉戏的鱼儿从我怀里游过;看顽皮的雨点自由地滴落,漾起微波。”

轻轻地问一声快乐是什么?

小河说:“一路奔波向大海,弹一曲欢歌向梦流着。”

轻轻地问一声快乐是什么?

大海说:“容纳百川,看高山秀美,听海燕唱黎明歌,走过山川望大河。”

轻轻地问一声快乐是什么?

大树说:“看夜晚美丽月色,听清晨第一缕微风吹过,见采蘑菇的小姑娘轻轻地走着。”

轻轻地问一声快乐是什么?

伙伴们说:“一句问候,一声夸奖,一个眼神,一块糖果……”

轻轻地问一声快乐是什么?

大地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慢悠悠地说:“快乐很简单,它就是一支最美的歌。”

3.快乐是什么 篇三

“我非常需要你的帮助,不然我会发疯。我们住在惟一的一个房子中——我的爱人、孩子、以及我的岳父、岳母全住在一起。我的神经每时每刻都处在极度的紧张之中,房间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地狱。”一个中年男子无助地对大师说。

“你答应去做我告诉你的一切吗?”大师问道。

他点了点头。

“你家有多少动物?”

“一头牛,一只羊,还有八只鸡。”

“你把它们全都带进你的房间,一周后回来找我。”

一星期后,中年人回来了,一副痛苦不堪的样子,他呻吟着说:“我神经快要崩溃了!肮脏!恶臭!吵闹!”

“回去,”大师说,“把它们统统放出去。”

中年男子一路小跑着回家,把动物放了出去。

三天后他又来了,满脸的喜悦,“生活原来是这么美好!动物出去了,家简直就是一座乐园——安静、清洁、宽敞、明亮、舒适!”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对拥有的珍惜与感激。

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员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位绅士却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想让他们轻松一下。”

这位绅士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关爱。

乘公交车外出,途中一辆桑塔纳轿车忽然从斜刺里冲了出来,公交车一个急刹车之后停住了。原来那是一辆婚礼车队的摄像车,它的后面紧随着一列长长的迎亲车队,行驶得很慢很慢。乘客们在忍耐了一阵后开始抱怨。公交车司机静静地坐在位子上,不时地按喇叭。有乘客说,你按喇叭根本不顶用,他们不可能给你让道的,倒不如从车队中间冲过去。司机回过头来笑着说,我按喇叭不是催他给我让道,我是为他们祝福呢。顿了顿,他接着说,别人结婚是件幸福的事,我们有机会为别人的幸福让一次道,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快乐吗?满车乘客霎时静了下来。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为别人的幸福和快乐让道。

传说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晚上,她都会到林中草地,一边无忧无虑地嬉戏,一边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了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慷慨的协定:“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日开始,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

白兔仍然每晚到林中赏月,可是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这美丽的月亮是属于我的!”她牢牢地盯着月亮,就像葛朗台盯着自己的金库。乌云蔽月,她便惶恐不安;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绞。在她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最后,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了那个慷慨的决定。从此,月亮在她的眼里又和从前一样美丽了,她也快乐如初了。

4.快乐是什么 篇四

快乐的事是做DIY,有一次妈妈和爸爸带我去做DIY,妈妈做的是布铅笔盒,剪一剪,贴一贴,涂防水胶后,铅笔盒就完成了;爸爸做的是领巾,缝一缝,贴图案,修一修,图颜色,一条漂亮的领巾就完成了;我做的是仙草煮染,用弹珠放在布上绑起来,全部发给我的弹珠都要包起来,再用仙草茶煮热就完成了,DIY真有趣。

快乐的事是吃火锅,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吃火锅可以让身体暖和起来,很舒服,全家一起吃火锅,火锅里有年糕,年糕像一片白色羽毛慢慢的沈下去,火锅里也有牛肉,牛肉熟了,旁边会卷起来,好像小船呢!吃完火锅身体就好暖好暖,脸也红通通的好像小苹果,冬天里的火锅真好吃。

快乐的事是全家一起看星星,全家爬到屋顶上看星星多耀眼,我看到秋季大三角,哥哥看到双鱼座,婆婆、爷爷、爸爸和妈妈都看到不一样的星座,星星一闪一闪的,好像在暗示飞机不要撞倒我,看星星真棒,一边喝茶,一边看星星,真幸福。可以和全家人看星星是我最喜欢、最快乐的事。

5.什么是快乐 篇五

快乐是什么:婴儿,快乐就是有吃有穿,有父母的疼爱;儿童,快乐就是有零食吃,有伙伴玩,有动画片看;青少年,有自由的时间玩,有有足够的零花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的肯定。这就是快乐!而成年人的快乐是,有稳定的事业,有出色的外表,有良好的实力,有健康的家庭,有聪明可爱的孩子,有温柔善良的知己。老年人:有健康硬朗的身体,有稳定舒服的住处,有孝顺善良的子孙。

可人本就无一帆风顺,哪有事事如意呢?天气终有恶劣的时候,环境终有糟糕的情况下,都能保持一份快乐的心可有几人呢?一对恩爱的夫妻,又可爱的孩子又孝顺的心,可是,没有足够的钱,这该怎么办?他们会满脑子想着怎样才能赚到钱。想买房,想买车,给孩子读书,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成了他们一辈子的理想。也有不一样的,家富得流油,有宽大的楼房;有花不完的钱,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可也不一定快乐呀!夫妻互相猜疑,不理解,吵闹。子女由于太宠,到最后也一事无成。

6.小学作文:快乐是什么 篇六

快乐是什么?哦,我知道了!快乐是每天睡在甜蜜的小床上,进入梦乡。每天在梦中飞翔,在梦中跳伞,甚至在梦中成为第一个少年宇航员……

快乐是什么?哦,我知道了,甜甜蜜蜜的棉花糖,看着那软软的、五彩的棉花糖,把它吃到嘴里,让它慢慢融化……

快乐是多么?哦。我知道了,快乐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每一天,背着那轻快的小书包,嘴巴里哼着小曲,走在那绿荫荫的丛林小路上,去那充满童趣的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我要去草原寻找快乐,我要在大海中寻找快乐,我要在山间寻找快乐,我要在丛林里寻找快乐……

7.什么是良好的教育 篇七

或许有人会问,现实既然如此,我们在这里妄谈良好的教育,不是做梦吗? 我要说的是,正是在这样的现实中,我们更应当去寻找实现改善人品与人性的良好的教育的路径与方式。身在其中,如果连良好教育的幻想和美梦都放弃了,剩下的要么就是同流合污,甘心沦为帮凶;要么就是在悲观与恐惧之中苟延残喘。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面对现实,不畏艰难,在有限的空间里,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善,至少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只是一味地听从他者的摆布,而是要努力用我们对教育的哲学思考改善我们的课堂。

既然良好的教育是着眼于人品的提升和人性的改善的,那么,我们就要花气力发展学生的天性, 放大学生的潜能, 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必须成为他们的范本。现阶段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其负面效应也应引起重视。一堂课硬性规定教师只能讲多少分钟,学生讨论、活动一定要占多少时间,难免导致学生思维和表达的浅薄和虚假,更可怕的是会慢慢导致教师对教材和文本的浅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伪研究,最终必将弱化我们的教育技能,收窄我们的视野,使得我们丢弃了教育的初心,在应试与功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立足于人的教育只能是在大致的目标下,让人们各自去努力,而不是要求所有的人用同一种方式去达成同一个目标。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 不是制造标准件,用大工业时代的理念来做教育,显然是不可能提升人品、改善人性的。如果我们看不清这一点,自然会被时下纷乱的教育“改革”所迷惑。

8.快乐是什么 篇八

“你该不会把我对你说的这些内容拿去谋利吧!”哈雷德有些不安地问,哲学家笑笑说当然不会。哈雷德将信将疑地又提出了许多问题,得到满意的回答后,他才愿意谈论有关戏剧的事。

访谈结束后,哲学家看着门外玩耍的一群小孩突然问道:“哈雷德先生,你觉得自己快乐吗?”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枯燥极了,毫无快乐可言!”哈雷德苦恼地说,“你为什么要这样问呢?”哲学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拉起哈雷德的手说:“我们和这些孩子一起玩捉迷藏吧!”

游戏很快开始,哲学家和哈雷德都各自找到地方躲了起来,那位蒙着眼的小朋友问:“好了没有?”

哲学家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大声回答说:“好了!”

“真笨!”哈雷德心想,“既然躲起来了,就别再发出声音!”果然,不出哈雷德所料,那位蒙着眼的小朋友循声找到他们,每找到一个,就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因为哈雷德一直闷声不响地躲着,小朋友们竟把他忘了。

就这样玩了几次后,哲学家走到依旧躲在角落里的哈雷德身边说:“你不觉得快乐吗?为什么我没有听见你的笑声?”

“我一点也不觉得有什么好笑!”哈雷德对哲学家说,“你们简直太愚蠢了,既然躲起来了,为什么还要喊出声来告诉别人已经躲好了?”

“可我们都获得了欢乐与笑声,而你却什么也没得到!”哲学家说,“人确实需要智慧,但智慧过头就变成猜疑,猜疑是交际中的绊脚石!试问,一个心胸狭隘、步步为营的人,又怎能与人建立友谊、获得快乐呢?”

9.《快乐是什么》教案设计 篇九

活动目标:

1、看图欣赏故事,感知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每一个人对快乐的认识,知道并讲述他们的快乐是什么。

2、通过讨论活动和问卷调查活动,感知不同的快乐,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能边贯地讲述故事中的对话。

3、认真倾听老师介绍调查要求,并按照要求认真完老师布置的调查统计任务。

活动准备:

小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音乐活动《森林音乐家》,引出快乐。

1、师生随着音乐,表演歌曲一遍。

2、教师:在热闹的森林里还有哪些音乐家和快乐的小动物呢?

3、带领幼儿演唱仿编的歌曲。

4、教师:森林里有那么多快乐的小动物,那么小朋友你快乐吗?你知道快乐是什么吗?

二、自主阅读故事《快乐是什么》。

1、教师:驴子奇奇总是耷拉着耳朵。莎莎问奇奇:“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快乐是什么?”奇奇头也不抬地问,“等你们找到快乐的时候,再告诉我吧!”于是,莎莎就出去帮着找快乐,她跟谁找快乐的?

2、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让幼儿自主阅读故事画面。

三、带领幼儿阅读故事。

1、教师带领幼儿边看画面边讲述故事内容。

2、教师:故事里面有谁?莎莎帮奇奇找什么?

3、教师:莎莎第一个找到谁?她是怎样问的?鞋匠又是怎样回答的`?第二个找到谁?又是怎样对话的?……

4、教师看图讲述故事,在讲到问句以及答句时,放慢讲述的速度,鼓励幼儿加入讲述。

5、师生完整地看图讲述。

四、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后来,奇奇找到快乐吗?奇奇的快乐是什么呢?

2、教师:鞋匠的快乐是什么?果园里的阿姨的快乐是什么?老师和医生的快乐又是什么?凶们的快乐一样吗?为什么他们说得不一样?

3、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快乐是发自自己内心的感受。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4、鼓励

大家大胆地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的快乐感受。

五、和幼儿一起看小书,引导幼儿翻阅画面和老师一起快乐地讲述故事《快乐是什么》。

六、展示《快乐是什么》问卷调查表,介绍调查表的内容,鼓励幼儿回家后,咨询调查自己家里的人,并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还可以请家长在图画旁边的格子里用文字进行记录。

附童话:快乐是什么

驴子奇奇总是耷拉着耳朵。莎莎问奇奇:“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伤心呢?你没有快乐的事情吗?”

“快乐是什么?”奇奇头也不抬地问,“等你们找到快乐的时候,再告诉我吧!”

“快乐是什么啊,鞋匠先生?”鞋匠认真地想了想,说:“快乐就是有很多的鞋子要做。”

“快乐是什么啊,阿姨?”阿姨爽快地说:“嗯,快乐说是一筐红红的大苹果。”

“快乐是什么啊,老师?”老师微笑着说:“快乐就是和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

“快乐是什么啊,医生?”医生慢慢地说:“快乐就是健康。”

莎莎列了一份快乐的清单给奇奇,说:“我找到了许多快乐的事情,你可以挑一样。”

10.快乐是什么高中作文 篇十

回想起仲夏的一个早晨,我和好友准备去参加一个活动。当时的街道上车子少之又少,想找一部计程车,是件格外困难的事。等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们终于上了计程车。记得当时嵌入我眼里的画面,令我震慑。司机的脚,只有一只,面貌丑陋无比,但却挂着一抹和蔼的笑容。车内花香迷人,音乐轻快无比,使人愉悦的心情也 洋溢了出来。

因为车程非常遥远,司机娓娓道出他人生的经历。一场重病带走了他健壮的身体,但他不气馁,他决定感动他人让自己的生活更璀灿,让人生更有意义。他让每一位乘车的客人,感到舒适,花香和音乐,提升气氛。灿烂的笑容,赐予他人快乐,自己也会感染到那份喜悦。

司机说:“人生中苦难的淬炼,如浴火的凤凰,更能展现风华。但在苦难中,如何继续秉持着快乐的心情,才是最重的。”这句话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快乐其实很简单。只是源自于内心要与不要罢了。以笑容迎接每一天每一个人,让他人也能感受你心中那份真情。再以一抹发自于内心的笑容回报我们,快乐的一天,就在无形 之下形成了。

虽然这一天的快乐,只是和一位司机的谈话,但却使我难以忘怀。下了车后,我给予每一位和我相见的人,一抹最真情的微笑。我发现这一天,变得如此的丰美,如此的快乐。我将计程车司机予我的快乐带给他人,我的一天,也过得充实又快乐。

11.你的快乐是什么颜色 篇十一

德国心理学家鲁米艾尔发现,一个人喜欢的颜色代表着他的个性和掩藏的心理。红色代表个性坚强,蓝色代表镇定自若,紫色代表多愁伤感,绿色代表性情平静,黄色代表心情舒畅……赶快对照一下你快乐时的颜色吧。

回复1.婷MM儿

我的快乐是无色的。就像透过玻璃窗看到自己关心的人,他们快乐,我就快乐!

回复2.灵小轩

深深浅浅的蓝。像那波涛汹涌的大海,疯狂,淹没一切悲伤阴郁;像那一尘不染的天空,澄净,洗涤一切喧嚣吵闹。

回复3.路过

我的快乐是灰色。它既不属于黑,也不属于白。不必过度悲伤,也不必极度高兴。

回复4.苜浅眠

粉红色的,就像有阳光照在身上,联想到棉花糖,甜甜的,香香的。

回复5.妙舞轻灵

橙色,它代表活力。正如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像怒放的花朵,那般炽烈。

回复6.樱枫舞素

转角遇见暗恋的他,穿着白色外套,于是快乐的心情是纯洁的白色。

冷战中的朋友递过暖手的奶茶,消除一切误会与争吵,于是快乐的心情是浓郁的咖啡色。

失望消沉的时候,燃放一盏蓝色的孔明灯,于是快乐的心情是那一抹碧蓝。

回复7.豫然

我的快乐是纯白的,没有半点瑕疵,不需要精美的包装,不需要衬托的华丽,只是简简单单, 一句关心的话,我就能快乐上好几天。

回复8.枫霖晓异

绿色。因为苏打绿,我的生命充满了苏打汽水的清香,每每听到青峰的声音,就会觉得好幸福。

回复9.璃若さ冰寒

黑色吧。因为,我不是真正的快乐,我只是在别人面前装得很快乐的样子。

下期话题:我的交友秘籍

百度一下“中学生博览贴吧”,更多精彩话题期待你的参与。

要求语言诙谐,搞笑或是冷幽默。可大胆叛逆,亦可天马行空。总之不一定要按照常理出牌哦。

12.教育的真正负担是什么 篇十二

无教与误教

上世纪20年代, 晏阳初先生对中国的教育做了一个基本的评价:一是无教, 二是误教。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要面对这两个问题。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 太多的文盲是可怕的。然而, 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心盲”比“文盲”更可怕, 因为他们可以利用最先进的手段, 包括法律、制度和公共资源一味地攫取权力和金钱满足自己的欲望, 而不知道自己到底去向何方。

中国的小学生每天“知识”的摄取量是美国孩子的30倍。乍一听, 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数据, 这么大的知识量一定会造就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才, 可是我们原创性的东西很少。我们只知道填塞, 没有给孩子们留出知识“发酵”的时间, 我们用12年的时间和了一块“死面”。我们不遗余力地填充一个活动的书橱, 饱和的内存。超负荷地运行, 使学生们身体机能严重受损。等升入了大学, 他们不是处于“待机”状态, 触任意键就可启动、, 而是处于“死机”状态, 等待“重启”。我们的教育做了一件投入最高, 收益最小的事情。

教育节奏失调

在孩子需要学招式的时候, 我们给他讲道理太多, 结果他“烦”了;需要具体描述事实的时候, 我们说的话太大, 结果他“懵”了;在本该庄重虔诚的场合我们又虚又秀, 结果他“浮”了。一个不能说出符合自己年龄特点和具有自己独特风格语言的孩子已经误入歧途, 他的思想在这条不“自然”的道路上僵化了。这种“思想的早熟”是一个民族教育的悲哀。

行为的准则, 道德的规范本该在小时候养成, 可是我们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毁坏孩子的“内在秩序”上, 各种“兴趣班”最终的收益是“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在不知不觉中, 我们给自己造就了一尊不得不受其控制的“教育巨灵神”, 受到它的胁迫和宰制, 我们必须按照它的成长节奏调整自己。自觉者心忧, 不自觉者随流。

面对这个自造的、高速运动着的“巨灵神”, 谁能改变它的运行方向, 调整它的运动节奏?所有的人都没有为它的下一步运行编好程序;更困难的问题是, 新程序安装后, 原来的硬件能否兼容?

找到内在的自我

一人一国一族的强大, 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的强壮和物质家园的豪华, 更取决于精神家园的和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各种思潮和意识形态通过信息网络涌现在“心盲者”面前, 他只会被动地接受, 不会主动地筛选。他的精神自我被俘获, 他没有还手之力, 他在没有痛苦的麻醉状态中被掳掠。

教育的全部职责是唤醒人们找到内在的自我, 教育是进行内在的革新, 这种内在的革新可以带来社会和世界的根本性改变。内在革新的目标是使心灵保持新鲜、明晰和迅捷的状态。我把这种内在的改革成为“心灵生态学”, 心灵生态是价值长生的源泉, 因为只有内在的生态环境健康了, 崭新的关系模式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负起我们的责任

我们自己的困境需要我们自己寻求突破。管理者们应该思考怎样领导教育和教学?教师应该探究学生精神生成的机制, 家长应该把握子女成长的节奏, 从而使“真正的教育得以发生”。真正的教育发生之时, 就是我们放下负担之日。读书作文何曾累人, 所累在计较得失而已。

真正的教育要想发生, “教育者”必须深刻地理解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细节, 并通晓它深远的根源。若能通过展示大自然如何诱导万物的生长而使教育成为一种创造和享受, 就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可持续发展。为此, 我们努力寻找一种教学的方法, 使教师可以少教, 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 多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孤立地教授名目繁多的科目, 而不能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现代教育最大的不幸。最有价值的理智发展是自我发展。为了保持精神的活力, 我们的教学必须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不要教授太多的科目;二是不教则已, 教必透彻。

13.快乐是什么记叙文 篇十三

在航模社团里,有一个叫许建航的同学,他特别愁制作猛虎直升机。有一次,老师说教我们制作猛虎直升机,许建航听到了,叫得撕心裂肺。看到他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决定去帮帮他。

首先,我教他如何找到猛虎机身的重心。先把木杆顶住猛虎机身中间的位置,直到它在木杆上保持平衡为止,再拿笔在重心点上点一个黑点。接着,在重心点处画一条线,把木杆粘贴在横线处。然后,在木竿上端5厘米处做一个标记,装上螺旋桨,下端装上尾钩。最后,把皮筋打一个结,绕三圈,绷在螺旋桨和尾钩上。我一边示范,一边偷看着许建航,看他心领神会的样子,我开心极了。

教完一遍之后,我让许建航重新做了一个,他果然做得特别好。他迫不及待地拿着做好的猛虎直升机跑到操场上试飞。他先将皮筋绕成麻花状,然后将猛虎直升机轻轻地往空中一抛,只见猛虎直升机“嗖”的一声飞向天空。许建航高兴得又蹦又跳,拉着我说:“我的猛虎飞起来了,谢谢你!”我也高兴地说:“不客气。”

14.快乐是什么作文250字 篇十四

快乐是小星星,我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就给我奖一颗小星星;我作业写的好,老师也给我奖一颗小星星;我学习进步了,老师又给我奖一颗小星星。我给爸爸妈妈看我的小星星,爸爸妈妈露出满意的笑容。我的心里也乐开了花!

快乐还是游戏,下课后我和同学飞快地冲出教室,我们玩模拟电脑游戏,我对着他扫射,他就装死,我过去他马上站起来对着扫射我。我的队友看见了马上过来帮忙,我们红对把蓝队打败了,他们很不服气,我们高兴的拥抱在一起,高兴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15.改进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篇十五

这个结论得到许多教育专家的认同。虽然认同结论的人很多, 但如何才能把这个结论转化成为有效的教改措施?

老师是核心, 绩效是关键

华盛顿市在2007年发动过一场以“改进教师绩效”为中心的中小学教改, 领军者是一位韩裔美籍女士李阳熙。这场教改搞得轰轰烈烈, 李阳熙一时间成为媒体报道的热门人物, 还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她的教改措施有两大亮点, 一是把教师的绩效量化, 用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二是把量化的绩效和教师的收入挂钩, 绩效高的教师提工资得奖金, 绩效差的教师会被解雇, 以此来形成激励机制。在她的领导下, 华盛顿地区的学生考试成绩的确有所提高, 但她的教改也遭到很强烈的批评。

对于用考分来量化教师的绩效, 批评者指出, 这种措施会使教师过分重视“考分”, 导致课程内容“狭隘化”,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批评者披露, 有些教师为了自己的高绩效, 竟然作弊, 涂改学生的考卷, 以拉高考分。

对于“绩效与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 批评的声音更强大, 很多批评者表示, 教师作弊涂改考卷, 就是这种激励机制诱发的, 这种机制会使作弊“体制化”。另外, 这种机制还会导致教师内部的恶性竞争, 使教师不能用团队合作的精神来改进学校的教育质量, 而会趋向于压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解雇低绩效教师”的措施, 除了受到批评, 还受到强烈的反抗。很多教师表示, 他们宁愿要有安全感的低工资, 也不要不安全的高工资高奖金。这种反抗通过教师工会的集体行动, 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李阳熙用“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方式来推行改革, 解雇了很多教师和校长, 还关闭了一些学校。这些行动被批评为不透明, 缺乏民主程序, 不征求家长的意见, 不顾及社区的民意。虽然这些解雇都是以“绩效”为名, 但批评者揭示, 有些解雇是为了把“反改革”的人拉下马, 其中有的人“绩效”其实很高。

反对派最后利用“民主程序”终结了这场教改。李阳熙是由民选的华盛顿市长芬蒂在2007年任命为教育总监的, 并且在改革中得到芬蒂的鼎力支持。2010年芬蒂竞选连任, 反对派展开了大量的活动, 结果芬蒂在初选中被击败, 李阳熙随后辞职。

改革中的陷阱:绩效不等于考分

华盛顿教改的流产, 反映出“改进教师绩效”的艰难, 这种艰难和“绩效难以量化”密切相关。有量化目标的改革比较容易进行, 由于目标明确, 对于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手段就能有客观衡量的标准, 易于达成共识。当没有量化目标时, 很多改革者会试图确立一个量化目标, 再推出一套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这个过程中, 从把目标量化的方法, 到实现量化目标的各种手段, 都布满陷阱, 会使改革者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许多改革者在为自己的方法手段辩护时, 往往会情绪化, 失去冷静, 把手段当作目标, 忘记了改革的真正目的。

譬如李阳熙用很大的精力来宣传辩护“教师收入和学生考分挂钩”的方法, 甚至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会夸大学生考分提高的程度。这些做法招致更多反感, 于是, 争斗愈来愈激烈, 情绪越来越对抗, 愈加无法合作来实现原本有可能达成共识的非量化目标。

李阳熙在华盛顿的失败, 并没有阻止盖茨基金会对“改进教师绩效”的继续努力。由于盖茨基金会是私人机构, 其活动不会受到选举的影响, 因此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改革的尝试。

盖茨基金会选择了7个城市学区的近3000个教师合作, 试图解决教师效能测量手段的问题。盖茨夫人在一次媒体访问时说, 盖茨基金会希望能够创造出一套制度, 让美国的学校充满高绩效的教师。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盖茨基金会创造出的新制度究竟能产生什么绩效, 但其“改进教师绩效”的尝试, 肯定可以给关心教改的人更多启发, 可以使人更加重视教师绩效素质的问题, 把更多的教育资源吸引到改进教师绩效的方面来。

谨防政绩干扰绩效

在不少国家, 教师绩效的问题没有受到重视, 大量教育资源被用在物质设备方面, 以为修建现代化的教室、提供营养丰富的午餐, 比教师绩效更为重要, 而没有认识到教师的绩效素质才是提高教育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回想我自己接受教育的经验, 可以深深体会到教师绩效素质的重要性。我在中国接受中小学教育, 那时中国仍处于贫困和封闭的年代, 学校缺乏现代化设备, 食堂午餐的营养不丰富, 老师的工资都很低。但我深深记得有三位教师, 以他们优秀的绩效素质, 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 给我装备了进入现代化的精神设备。

第一位教师是小学的自然老师, 他以极大的热忱给学生讲解宇宙的奥秘, 启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好奇心。他常带我们去天文馆, 给我们讲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的故事, 让我们感受科学伟人的人格魅力。从他那里, 我们获得了探索知识的好奇心, 正是这种好奇心, 驱使人不断地学习。不需物质刺激, 不需优良环境, 好奇心是驱使人学习的永动机。

第二位教师是中学的生物老师, 他用严谨的科学方法讲授了进化论和基因论。当时是“极左”年代, 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解释充斥着政治教条。是他讲授的进化论和基因论, 开启了另一扇窗户, 让我们看到了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另一种更有说服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的思维习惯产生终身影响。当进入社会, 面对复杂的问题时, 他们会习惯于用科学的方法来思考、分析和表述。

第三位教师是中学的几何老师, 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应试考高分, 他只需要讲授欧几里德几何, 但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 他给我们介绍了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和黎曼几何。他讲述了罗巴切夫斯基如何挑战权威的欧氏平行公理, 如何把几何世界从平面拓展到曲面, 论述了如何“从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我深深记得我当时受到的震撼, 以及这种震撼给我的终身影响:权威公理是可以被怀疑和挑战的, 当人的视野拓展到更加宏大的世界, 人应该有超越权威公理的怀疑精神。人类知识的创新, 需要怀疑精神。

如果一个国家的学校里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教师, 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的提升就能有更大的希望。找到培养优秀绩效教师的方法, 要比修建新式教室、增加营养午餐更重要。不过, 可量化的教室、午餐易于显示“政绩”, 这就使得教育资源很容易被用于这些地方, 而不是用于改进教师绩效。对这种因政绩需要而偏离绩效的倾向, 需要警惕和反省。

16.快乐是有效教育的底线 篇十六

【关键词】快乐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0-0105-01

快乐是有效教育的基础,也是底线。很难想象郁闷的情绪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会产生何等效果。追求快乐是人类的天性,如同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一样。变课堂学习的单调性、枯燥性为快乐性,是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第斯多惠说过:“在所发生的一切变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人们逐渐有一个愿望,当然想把获得知识当成一件愉快而不是苦恼的事情。”这里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情绪体验而单单强调快活、高兴,而是要让幼儿感到课堂教学的一切因素和操作都是他所愿意接受的。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是心理满足的愉悦感。追求这种课堂教学的快乐,是人类追求美的艺术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我们把课堂教学艺术推到这一顶点,并用“快乐”来概括时,我们已经一步一步地把教师的课堂执教行为,描绘成一个具有丰富的科学和逻辑内涵的审美对象。平时有人根据自己的着重点把它称之为兴趣教学、快乐教学、情感教学等,这都是属于快乐教学艺术。这一切是课堂教学技术、艺术操作的总和。

快乐游戏。快乐游戏是指将知识与玩耍方式结合,使幼儿在轻松、嬉戏中愉快地学习。

课堂游戏毕竟不同于一般游戏,在它的内部有严格的知识规定性和目的性。课堂教学游戏的设计在课前花费的精力更多,而课堂上教师只起游戏组织者和裁判者的作用。教师要十分透彻地掌握全部内容,要有相当准确和敏捷的判断能力。如视听游戏、记忆游戏等。

快乐新异。顾名思义就是新奇有特点,与众不同。课堂游戏也是新异教学的一种,但是必须不断变化,让幼儿有一种猜不透的心理,这样展现出来的知识才会有吸引力和诱惑力。如果设计这一环节,并且刚开头幼儿就知道,那么这种默契就打破了这新异所带来的效果,新奇也就变成了平淡。

快乐美感。其实,一切课堂教学艺术都能引起快乐,展示快乐教学。而一切快乐又都与美感相关,美感在这里也就是指教学过程中特别富有“诗情画意”的一面。

一位教师在讲课时,电视屏幕上呈现出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迎风招展,一棵棵小树也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 看着直观的演示图像,听着悠扬抒情的乐曲,幼儿自然感受了教学所蕴涵的美感,同时也明白了教者的意图。

17.快乐是什么作文450字 篇十七

一个星期日的半夜里,我的肚子不知怎么变得疼痛起来,我上了好几次茅厕,可还是疼则这时来看看。”于是我便拎起衣服,揉着肚子说:“爸爸,我的肚子不知在这个时候疼了起来”。说完,爸爸才恍然大悟,忙穿起了衣服,然后,到的房间拿了用手揉着我的肚子,刚停下来我的肚子就疼,于是爸爸便揉着我的肚子,才不疼。好不容易我们爷俩等到了天亮。爸爸帮我把衣服给穿好了,然后,骑着摩托车,把我带到了医院。一路上爸爸,一边骑着摩托车,还一边揉着我的`肚子,好不容易爸爸把我带到了医院。这时,我爸爸都变成了一个累死的人了。

快乐是一段美好时光,人人都有,但有的人不去珍惜这份快乐,因为他有了;有的人却很少很少,几乎是没有一段快乐、开心的时光,这种人就去拼命地干活,寻找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有的人是伟大的,他抛弃了自己的快乐,一心一意地去为别人寻找快乐,创造快乐,他们这种值得我们学习;有的人是可耻的,去剥夺别人的快乐,让自己开心地过上一辈子,然而却会遗臭万年。总之,人人都有快乐时光,都会快乐,但这要看你如何去享受。

快乐是一种实践,实践是一种快乐。你在工作时,会遇到一些只有去实践一下才能解决的难题,这是你不想去实践或懒得去生活、郊外实践一下,你就不能,不是,应是绝对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奖赏和夸奖名绝对不能解决难题,取得成功,使自己快乐。这时。如果你去实践了,就有百分之二百的成功机率,自己也会感到自豪,高兴地不得了,快发疯了。

18.快乐其实是什么作文 篇十八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和同学一起玩不同的游戏。只要和同学一起玩,我就会非常开心,并且笑得合不拢嘴。下课时,我和同学一起聊天,聊大大小小的事情,总是让我觉得快乐无比。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阅读各式各样的课外书。每当我看着这些书,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我感到快乐和满足。我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沉迷在书香的世界里,直到看完书,我才肯放下书本,因为它会带给我快乐。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和我的.家人相处在一起。我们一起到不同的地方游玩,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一起去动物园看动物……,每每都会让我感受到快乐。我还有许多简单又微小的快乐,例如:吃到妈妈亲手下厨做出的拿手好菜、看到鸟儿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展翅飞翔……,这些都让我感到快乐。

19.是什么扼杀了中国的艺术教育? 篇十九

孩子们如何被艺术抛弃?

众所周知,中国孩子的创造力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相对匮乏,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教育体制上,你们都会答。“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改变现在的应试制度。”你们也会这么说。所以在某些地区,我们的艺术课被文化课老师强占了,原本有利于推动改革的《国家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成为一纸空谈,仅存的艺术课程只是临摹画画、学唱歌曲,具有创造力的课程太少,因为我们的时间要用来备战中高考这些门槛式的“人生中转站”。

有的家长很明智,他们在给孩子们报数奥班、写作班的同时,也会给孩子们报乐器班、书法班,渴望开发孩子的右脑,只可惜,许多艺术课外班也都是照本宣科,弹别人的曲子、跳别人的舞蹈、临别人的字体、学别人的发声……这些老师更多追求技术性、而非创造性。就比如我自己,学了十年的钢琴,没有谱子还是不敢自己弹出一段乐曲,究其原因是不自信,这不自信来源于什么呢?我想是来源于太长时间的模仿,唯恐自己的创造得不到认可,权衡结果也就罢手。

奥维德说过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艺术的成功在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我们的艺术全都折煞在了人工雕琢的路上。我们中国的优秀文化大多“啃古”,将关注点更多投向文化遗产上来。近代以来,如印象画派、摇滚音乐之类具有时代蜕变意义的世界性艺术改革少有中国人的影子,“双百方针”的提出也伴随反“右派”的斗争而流产。我们难道是因为一段屈辱史而变得胆小了吗?还是因为我们人口基数大,难以脱颖而出,所以我们就选择放弃尝试?犹记得我国“八五新潮”,美术由政治话语的工具向艺术本体回归,在环境的改变下,近代的中国人才开始了对死板艺术系统的批判。

社会和家庭是责任承担方

19世纪末的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中指出,中国人有注重面子的特点,个人对于人际关系的依赖很强而独立意识偏弱,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沟通就成为生活中比例极大的一部分。反观现在的社会,在面子的驱使下,孩子就成了家长口舌之战的最佳武器,他们有了孩子之后就不再比较别人和自己,而是换成了“我孩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我孩子考过了钢琴十级”、“我孩子拿了xx奖”……这些能拿在明面上的东西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创造力,只需要通过反复练习而达到一定的标准。而那些孩子们自由创作的艺术品没有人去认可,或者说,没有人去给他颁奖。你又会说了,不是有原创作品大赛之类的比赛吗?以我多年参赛的经验来看,这些比赛往往都设有“指导老师”这个部分。

每个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都不能免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船长被任命为另一艘船的船长,所有的船员都是他的陌生人,他十分恐惧,不敢指挥,也不敢对船员们说出他的想法,直到结束作业他没有跟船员有过一次愉快的交谈。这是由于他对自我的不确定而造成的失控。初为父母的人也是如此,面对一个新的状况,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为了保证自己孩子不成为一个失败的人,他们会效仿身边的人,即使让孩子成为普通人,也绝不能做出“出格”的事。

不知是否受到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在新世纪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大多受到了太多父母的庇护,初为父母的激动混杂紧张,但更多的是对这个孩子的珍视。区别于欧美生育政策放开,孩子们一出生就受到了全家全部的关注和爱,家长自然不敢让孩子“自然生长”,而是去不由自主地操控孩子们的人生。而艺术最不需要的就是外界的干预,艺术是由心而发的,孩子们应该在艺术的熏陶中启迪,随后在艺术的海洋中创造。

现在的家长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也常常不能陪伴孩子进行文化活动,最为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把孩子“扔”去辅导班。前两天我去参观了一个美术课,一个孩子把颜料涂在手上,用手去摁颜色在画纸上,与孩子的兴奋相反,妈妈立刻制止了他,让他去洗手,还跟老师道歉。我心想:可能一个未来的艺术家又要被毁掉了。而美术课上的女孩子大多画的很具象、男生或者年龄偏小的孩子大多抽象,有人说男生的创造力更强,或许是因为男生更具有反叛精神和独立意识,能够不被社会大潮所轻易控制。

艺术教育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社会关注点的错位,应试教育把我们搞得团团转,学习艺术不过是为了填表时候的“特长”一栏。面对社会现状,最令我痛心的是,只要一个同学是艺术生,人们大多会认为他选择艺术院校的原因是因为学习不好。如果一个孩子学习又好、又有极强的艺术创造力,在报考的时候可能又会引发一个家庭的矛盾。我想我们需要更多有意识的去关注孩子的艺术潜能,并进行鼓励;应该让孩子多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发掘他的兴趣,而不是连选择一门课程都要由家长决定,让艺术成为孩子的技能。

另一大挑战是师资力量,很多有才华的艺术院校毕业生大多不愿意担当中小学的艺术教师,而是留校或者进入剧团、舞团,而地方中小学的艺术老师相对水平较弱,他们在社会的压力下往往严格遵守教材,难度高的表演课程也可能被他们偷偷取消。

现在讲究“教育精准扶贫”,城乡差异在艺术教育的层面就更加明显,虽然现在农村艺术也不只是下里巴人,但优质教师也就更少,他们大多以田园为主要的艺术创作风格,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了大框架的约束,农村的创作热情远远高于城市,我们的乡村画派和农民文学近年来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一个崭新的标杆。托尔斯泰说,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农民对于所在的热土有着深深的感情,而城市中的孩子们又对什么有感情呢?他们不是拼命学习,就是沉迷于电子产品,中国的城市文化又在哪里?

最后一个挑战是家庭艺术氛围的营造。身为社会中的个体,我们所在群体的最小单位就是家庭,最容易受到影响的也是家庭中的重要他人,但是中国的家庭中能有意营造艺术氛围的却比较少。我们常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提到“书香门第”,我们会条件反射出“大家闺秀”。正是如此,在我们意识到中国艺术教育缺失这一问题时,我们往往先指责客观因素:学校的音乐美术课质量、课外班的授课水平等等,但却忽视了最为重要的家庭教育。

早在汉朝,我国古代孕妇就开始注重对胎儿音乐、语言、拍打等训练,旨在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开发。艺术胎教就开始出现,并历代传承。通过听琴瑟之音、看名篇佳作、诵诗词歌赋或赏美术作品来提高艺术修养,获得美的享受,熏染腹内的胎儿。但往往在孩子出生后,家庭的艺术氛围无法继续营造,在照顾孩子生理需求的同时,家长往往难以顾及孩子的精神需要,不能有意识地培养艺术素养。当孩子进入小学,卷入应试教育的漩涡中,孩子的空余时间大把地投入到了学习和比拼中,以电视、电脑和体育作为基本的娱乐方式,艺术的放松效果则难以得到重视。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4年,共出版儿童刊物5.2亿册,少儿图书馆藏书量由2010年的2159万册增加到3392万册。少儿电视节目播出时间48.6万小时,动画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0.5万小时。文化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孩子们的生活不断丰富,相对来说也削减了最为本真的艺术体验。

结语

呼唤中国艺术素质的提升,需要全社会观念的转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日子早已经过去,艺术是能让人感受美的领域。艺术与知识一样,都不应该是强加的,关注教育体制和方法改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从小就应该去大力培养的艺术素质,唯有这样,才能开发出孩子更多的创造力,避免他们在未来的各个领域里陷入死板和束缚。

我们不想为了培养出无数的社会精英而去教育孩子,我们需要尊重孩子们发现和创造世界的本能。我们也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去提高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如果每一个中国的艺术家都像郎朗一样靠着无数的汗水而登上世界荣誉殿堂,那我们就将艺术教育也完全变成了“中国式教育”的分支。

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培训机构以及艺术老师在艺术教育方面进行着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在带领学生进行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等活动,这意味着我们的艺术教育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体育和艺术是人最基本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正义,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者。借他的观点,艺术决不能让位于知识,艺术教育更不是一味获取,而是鼓励表达。

20.什么是教育? 篇二十

怀母亲以后,面对一个成长中的新生命,一个问题时常浮现在我脑中:什么是教育?

作为一位教育从业者,我所学的是教育,所做的是教育,所关心、所谈论的更时常关乎教育。但,这么多年,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如此深刻地思考:什么是教育?

我还记得七个半月前,当我的宝贝刚出生的时候,他闭着眼睛,紧拽着小拳头,哇哇大哭。然后,助产士把他放在我胸前,他很快停止哭泣,睁开小眼睛,用手和小嘴巴开始探寻。

那一瞬,我突然对著名的家庭教育家夏洛特·梅森女士所强调的“孩子生来是人”有所领悟:我的宝贝一出生就会用哭泣和安静表达,会用手、眼和口探寻,会用心灵感知……他不是机器,不是白纸,而是如同《创世记》所说,“一个有灵的活人”。

从那时到现在,短短的七个半月,两百多天,宝贝的成长一再让我惊叹:他会笑了,会专注地看了,会自如地翻身了,会坐了,会熟练地用手拿玩具了,会咿咿呀呀地说他自己的语言了,会独自玩耍了,会用表情、动作和声音与人交流了,会分辨家人和客人了,会长久而认真地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了……

而所有这一切,没有一件是我教育的结果。

我知道,接下来,我的宝贝将很快学会爬、走、自己吃饭、说话……再接下来,他的好奇心将会带领他在宇宙间探寻,去认识自己和他人,植物和动物,飞鸟和鱼,星空、大地和海洋……而对某一类事物的热爱,将引导他终生的学习和探究。

我也知道,促使他学习和认识这一切的最重要的那些元素,如好奇、专注、思考、辨识、热爱、执著……都已在他降生时,内置在他的生命里,而没有一样是我能通过教育给他的;与此同时,面对永恒的真理,我对世界、自然和宇宙所知的,与宝贝所知的相差并不多。

那么,当我们谈论教育时,我们到底是在谈论什么?

有一位教育家说:“教育不是填充空桶,而是点燃火炬。”

我却越来越觉得,这种说法和以前我所赞同的许多有关教育的观点一样骄傲。因为,即使一个小小的婴儿,他学习的火炬,已早在他生命的初始被造物主点燃,而非我们。就如同一粒种子,所有的能量已在其中,这能量会促使它在某一天发芽,某一天开花,某一天结果。而园丁能做的,只是为它的生长提供环境,并且细心看护。

所以我所能做的,也就是像园丁那样吧,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适宜的环境,然后,满怀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叹,看那内在的火炬如何引领他去认识、探索和感知这个已经有了所有课程的奇妙世界,并最终成为他自己,那一定远胜我对他的所有规划和教育。

上一篇:小学作业设计案例下一篇:2018年度通信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