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的游记作文

2024-07-20

母亲节的游记作文(共15篇)

1.母亲节的游记作文 篇一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以我很期盼可以去杭州旅游,就在这个暑假,我美梦成真了!

第二天早晨,阳光洒满了杭州的大街小巷,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杭州著名的西湖进发了!进入公园的大门,我们走在绿树成阴的小道上。只见小道两边的绿树张开,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那些树像坚守岗位的士兵,日夜保卫着西湖。树下铺着绿色的毯子,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翠绿的小草。绿毯上开着各种各样的花,红的似大,白的似雪,粉的似霞,黄的似金,美丽极了!过了小道,我们来到一一小池,小池的形状像眼镜,人们叫它眼镜池。眼镜池连着一个大湖,湖的四周杨柳低垂,柳条随风左右摆动,就像一群姑娘在梳理头发。湖中央一座石桥弯弯曲曲,宛如一条长龙横卧在湖面上,它就是九曲桥。桥中心有个古色古香的湖心亭,红墙绿瓦,金碧辉煌,是游人休息赏景的好去处。我们坐在亭中品工夫茶,听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看一对情侣在湖中泛舟,景色真的好美啊!

我们随着人群来到了西湖岸边,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又“跳起了舞。”这时候,船来了,“坐船喽!”我欢呼道,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坐船。我们上了船,船就开始前进了。我向西湖的两岸望去,美景向我迎面扑来,看到了这边,又错过了那边。远处的雷峰塔在山脚下若隐若现传说那里是法海关押白娘子的地方。

“看”!那里就是许仙和白娘子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我向导游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里有一座小桥,白娘子和许仙就是在桥上见面的,所以那座桥很出名,桥的两侧绿树成荫,几颗柳树偎依在一起,仿佛诉说当年的故事。

时间过的飞快,很快到了晚上,我们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西湖,杭州的西湖真美,怪不得有神仙的故事,诗人的佳句,真是无愧于“人间天堂的美誉”。

教师点评:小作者用自己的慧眼观察她眼中的西湖,向我们展示着进入西湖公园的景色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西湖公园两旁的杨柳和树下的绿草,通过眼中的雷峰塔联想到白娘子的故事,让文章更有内涵,让西湖美景沉浸在美丽的传说中。

作者: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林东镇第七小学四年级二班 姜淼

指导教师 娄慧英

公众号:北京文鑫作文

2.母亲节的游记作文 篇二

你写游记作文时, 是不是总以“快乐”来描写你的玩乐感受呢?其实, 这还是太笼统, 不妨试着根据景点的不同, 把游玩的感受做个进一步的划分, 如最享受的、最惊险的、最有趣的等。

谋篇布局

1.介绍行程概况;

2.将体验进行分类, 然后依次写出游玩过程, 注意详略得当;

3.对景点做个总的评价。

水到渠成

我爱去的地方

在苏州游玩的第二天, 在我的再三要求下, 妈妈终于答应带我去苏州乐园玩啦!

哇!这里的游戏项目好多呀, 有“青蛙跳”“摩天轮”“夏威夷冲浪”“旋转木马”, 还有“水果乐园”……

其中, 最悠闲的要算“旋转木马”了!别看我个子小, 我选的可是一匹威风凛凛的骏马。开始了, 我感觉所有的马都跟着我转了起来。我呢, 如同一位女将军, 指挥着千军万马, 还不时地向妈妈挥手呢。

最刺激的要数“夏威夷冲浪”了!随着劲爆的音乐声响起, 我们开始摇晃起来。在一声声尖叫中, 我们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摇摆着。当往高空升时, 我一点也不怕, 倒是觉得很刺激;可是向地面降时, 我觉得心脏好像提到了嗓子眼, 好难受。当它往左边晃时, 我就向左边倾斜;当它往右边晃时, 我就向右边倾斜, 身子摇摇摆摆的, 像只小鸭子。有时, 我整个人都差点翻了过去, 真是惊险啊!

最有趣的要算“水果乐园”了!我在里面钻来钻去。一会儿钻进桃子屋, 一会儿来到苹果房, 忙得不亦乐乎。

3.写游记的作文400字 泰国游记 篇三

飞机很快就下降在曼谷的机场上,听说这个机场是世界第二大机场,下了飞机,导游带我们到车上。哇!座椅上花花绿绿的,全坐好后,我才发现,泰国的驾驶位在右边,而中国的在左边,导游还教我们一句泰国话:美女叫水晶晶,帅哥叫老妈妈。帅哥是男生,怎么是叫老妈妈呢?我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第二天,我们来到大皇宫,这是原来泰国国王住的地方,大皇宫像一顶顶尖尖的帽子,在太阳的照射下金光闪闪,好像披了一件华丽的外衣。

第三天,我们去看鳄鱼表演,这个表演可吓人啦!穿着红白相间衣服的表演人员先把水里休息的鳄鱼拖到白色的,又大又圆的舞台上,他们先用手伸进鳄鱼的嘴巴里,又飞快的收了回来。观众们啊啊!地叫了起来。接下来又把头伸进鳄鱼的嘴巴里,观众们啊啊!叫地更大声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危险的表演了!

4.母亲节的游记作文 篇四

作者:孙欣悦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就来到了富有韵味的苏州古城区。

首先,我们来到了护城河坐船。船长帅气的驾驶着洞庭号。伴随欢声笑语,波光粼粼的水面如一条条透明的绸带。一阵微风吹过,水面顿时掀起一道道波纹。岸边的柳树犹如一位阿娜多姿的舞蹈家,在翩翩起舞。吴门桥上的诗句优美动人,人民桥上的壁画精致美丽。

接着,伴随欢声笑语,我们又来到了盘门。踏进盘门,便闻到了历史悠久的气息。这儿讲述了祖先战争时期许多有悲有欢的故事,这儿更谱写着许多不朽的诗篇。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雄伟壮丽的瑞光塔,为了不让鸟儿筑巢,塔上有一个个精致的铃铛。我们的祖先真是别有用心呀!塔后的花园里,花瓣如仙女般轻轻飞翔,我们仿佛身置仙境一般。大家快乐的玩耍着,打闹着,真是开心极了!

这古色古香、历史悠久的盘门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盘门一游

作者:刘露

在这如诗如画的盘门景区里,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至今还让我回味无穷呢!

我们先来到了护城河,踏上了轮船,我们可激动了,轮船开动啦!我们唱着《让我们荡起双浆》开启了今天的旅程。“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河面上掀起一层层波浪,波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石头,发出了动听的音乐,伴随着我们的歌声,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人民桥,“啊!人民桥好漂亮啊!”同学们赞叹道。只听“哇!看呀!桥洞上有壁画呢!”说着,我们把目光抛向了桥洞的壁画中去,轮船继续开着,我们离开了桥洞,到了尽头转回了码头。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苏州著名的古城,古城雄伟壮丽、婀娜多姿,可以看见高5米多的城墙。走进古城,只见一片旷地,据说可以站2百多的士兵。登上古城,往下看大巴士像一个小盒子,行人像蚂蚁一样小。围着城楼转一圈,我们看到了土炮,有些同学还坐在土炮上模仿古代人守城楼的样子,我们还看到了地下室,走在上面,可害怕了,可见我们是多么的胆小。有的同学仿佛置身在这情景当中,因为杂乱的人群中,冒出了孙晔晨话语,他说:“这是朕打下的天下!”朱老师说道:“那你在自己的国家里干嘛还要害怕地下室呢?”孙晔晨无话可说,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导游那意味深长的话语让我知道:苏州的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而其它地方是纪念屈原的。这次的春游可真有趣呀!

指导老师:朱昱

5.母亲节的游记作文 篇五

首先,我们来到了王城公园。

这儿的人可真多呀!公园的门口排满了等着进园的游人,放眼望去,可真是人山人海了。

经过半小时的等待,导游总算买好了门票,我们排着队伍终于挤进了公园。

公园里的牡丹可真多呀,真是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红的、粉的、紫的、绿的、白的、黑的,有的花瓣层层叠叠、又大又饱满,仿佛是美丽的贵妇人;有的花瓣单薄稀疏,随风摇曳,像是轻盈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无论哪一种都是那么的美丽、娇艳,使人流连忘返。

走过牡丹园,我们来到了动物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鸟类:彩色的鹦鹉,娇嫩的黄雀,白色的丹顶鹤,高傲的白天鹅。然后我们又见到了活泼可爱的猴子,笨拙的黑熊、棕熊,美丽的绿孔雀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长颈鹿了,它高大的身材,长长的脖子,昂首挺胸,神态高雅,宛如一位英俊挺拔的王子。我拿胡萝卜去喂它,它温顺地低下头,伸出舌头轻轻一舔,胡萝卜就一点一点吃进了它的嘴里,太好玩了!然后,我又看到了高壮的大象,它真像是一堵灰色的墙立在眼前呢。它全身布满了褶皱,大大的耳朵像两把扇子似的盖住了整张脸,它的脚掌足有半尺厚,脚趾几乎挨不着地,长长的鼻子自然下垂着,吃东西时,就用鼻子把食物卷起来灵巧地送进嘴里,太有趣了。接着,我们竟然看到了国宝大熊猫,只见它圆滚滚的身子黑白相间,憨态可掬,煞是可爱。

最后一站,我们到了海洋馆,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鱼类和海洋生物:凶猛的鲨鱼、七彩的热带鱼、硕大的海龟、精灵般的水母、美丽的珊瑚、海星、海马,还有海狮和海豹等等,哇,我居然还看到了可爱的小企鹅!

6.《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文化解读 篇六

首先, 山与人契合。从西山的特立, 柳宗元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寻到了理想的人格表征。“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衽席之下”, 这是总写西山之高。“岈然”者似蚁垤, “洼然”者如洞穴, 用众山的面貌反衬西山之雄峙特立;“尺寸千里, 攒蹙累积”, 远近景物重叠压缩尽收于眼底, 用所见之广写西山之怪特;“萦青繚白,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以所见之远烘托西山之高峻。“知是山之特立, 不与培类为类”直点西山之“特立”。为何不惜篇幅, 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详写西山的“特立”?为什么“特立”是柳宗元眼中的西山之神, 让柳宗元一见倾心呢?因为西山高峻怪特, 与四周众山自是不同, 而柳宗元本人也是洁身自好, 不屑与世俗为伍, 这与西山相似.西山长期不被人了解, 却能永葆特立, 柳宗元远贬永州, 不为朝廷所用, 却也不改初衷, 这就是山与人的契合点, 山即人, 人即山, 柳宗元之与西山, 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

其次, 人与万物融合。柳宗元在西山上“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像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起, 又仿佛与天地同游, 悠悠无际, 漫漫无涯。这种融合, 使柳宗元“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 不知时间之流逝, 直到暮色四合几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这与之前游众山的“觉而起, 起而归”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形而上的西山, 让柳宗元感到了“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之前不安的、恐惧的、怨怼的心情消失了, 有的是一颗平静、安宁的心, 达到了物我两忘、与万物完全融合的境界。

西山不仅接纳了柳宗元, 抚平了他受伤的的心, 西山还给了柳宗元精神上的滋养, 给了他前行的力量与勇气。“万化”蕴含了道家委运乘化的思想, 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 既然天地万物都可与我合而为一, 那么世间的穷通显达、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又何必放在心里呢?道家精神滋养了逆境中的柳宗元, 排解了他沉重的苦难, 使内心重归平安。而“颢气”, 即孟子说的“浩然之气”, 又蕴含着儒家正道直行的精神。“其为气也, 至大至刚, 以直养而无害, 则塞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 配义与道;无是, 馁也。” (《孟子·公孙丑上》) 浩然之气是天地正气, 是宇宙间的至大至刚之气, 它集义所生, 如善于培养, 可充塞于天地之间。人若拥有这浩然之气, 可与天地同游, 与外物同体, 眼前特立着的西山又给了柳宗元精神上的鼓舞与支持, 使他能俯视尘间的纷扰, 鄙夷人间的宵小, 笑对尘俗。西山砥砺了他的志节, 让他永葆胸中的浩然之气, 从而完成了人生理想的救赎。

7.暑假游记作文的写法作文 篇七

1.开头的写法

开头的写法:万事开头难,写作文也是如此,但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情景等背景。

(2)人物法:交代文章所要描述的主要人物或有关人物。

(3)主题句法: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据作为文章要阐明或论述的主题。

(4)问题法: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出文章的内容,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力。

(5)惊语法:用令人感到惊奇的句子开头,激起读者的兴趣。

(6)故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为文章的开头,在此基础上展开文章。多用于记叙文,也可用于议论文。

(7)数据法:引用已经被证实的数字来引起话题。

(8)引语法:引用名人名言或常见习语、谚语等作为文章的开头。

(9)定义法:常见于对标题下定义,然后通过举例、逻辑推理等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10)夸张法:以一个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为前提,吸引读者

(11)侧面转折描写:从另一个方面来烘托文章主题,引出下文。

(12)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兴趣,文章格调升华。

2.正文的写法

(1)演绎法:

从一般到个别。把带普遍性和概括性的句子放在段首,段落中其他的句子就是对主题句的具体化,是对主题句的具体说明。

(2)归纳法:

从特殊到一般。具体、个别的事例出发,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3.结尾的写法

(1)简要评价或作结论:文章的最后几句概括全文内容,并进一步肯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作者的观点。

(2)首尾照应句:回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句上,达到再次肯定或强调的效果。

(3)用反问句结尾:虽然形式是疑问句,但意义是肯定的,具有很明显的强调作用,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4)提出展望或希望:对未来提出展望或希望,号召读者为此而行动。

8.海边游记作文300字游记作文 篇八

暑假海南旅游的最后一天,我和两个好朋友元元、文文约好去海边游泳,我们三个套上游泳圈,手拉着手,我的手拉着爸爸,从海岸边游去,到了差不多有1米2的海洋深处,一个大浪朝我们冲了过来,我的手没有拉紧爸爸,结果一下被冲到了岸边,水溅的四处都是,我们的脸和头都湿了。

紧接着,我们还没有睁开眼睛,一个大浪子“哗”的一下子又向我们冲来了。我们随着浪花的起伏,一会冲高,一会降落,像杂技演员一样上去、下来、上去又下来,最后像贝壳一样被冲到了岸边。

太阳已经下山了,红红的晚霞照着白云,此刻,远处的水蓝蓝的,看不出水天有什么两样,洁白的云彩被照的那么红,近处的海面上也反射着红光,那么好看,清澈的海水映着彩霞,小鱼是那么地好奇,美丽的大海啊,你是如此美丽!

9.《始得西山宴游记》的山水之乐 篇九

为什么作者在此使用了“游 (于是乎始) ”, 而不用“西山游 (于是乎始) ”呢?这样写也似乎完全可以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还要从文本中的关键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入手。如果我们把文中“西山游”之前的游览叫做“向游”的话, 那么这次“西山游”就可以叫做“始游”。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管窥两次游览的不同:

通过比较, 我们发现“向游”“始游”是两重境界。“向游”是随意洒脱的快乐, 由“到则披草而坐, 倾壶而醉”可见一斑。但是这种快乐是肤浅的, 是虚幻的, 仅仅是身体的放松。“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 意有所极, 梦亦同趣;觉而起, 起而归”, 充其量这只是“身游”, 是短暂舒缓了痛苦。他的旷达放逸始终是偶然的、暂时的, 他为自己勾勒了一个完美的山水世界, 但却又不能真正投入其中, 最终无法摆脱沉重的身世之悲、沉沦之痛。在“向游”中, 自然山水是排遣苦闷的对象, 它们外在于人, 与人隔了一层。这样, 作者就难以领悟到自然的精神, 因而只能获得肉体的快乐、暂时的解脱, “恒惴栗”的“恒”字就是这种状态的体现。在“向游”中, 作者对景致 (深林、回溪、幽泉怪石) 只是一笔带过, 基本是概念性的, 与《小石潭记》中“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有相通之处。而“始游”却截然不同。在“始游”中,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山与人、景与情、形与神达到了物我合一, 这也正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超出众人的魅力所在。“始”字看似平常, 实则别具匠心。“始得”, 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既偶然又惊喜的心情。衽席之下是“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 衽席之上是“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 四望如一”, 可以“箕踞而遨, 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衽席之下”……这时, 人和景融为一体, 浩荡乾坤融入胸怀, 这是灵魂获得归宿的永久快乐, 是“神游”的快乐。登顶西山, 所见山之高峻峭拔与他山之庸常形成比照, 作者感受并神往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发现了西山的卓尔不群, 心灵有所寄托的柳宗元不禁感慨“游于是乎始”, “恒惴栗”的感情终于冰释。西山之“怪特”美 (不与培塿为类) 和现实生活中作者受尽奸佞小人的无情打击与迫害, 却不向邪恶屈服、不与小人为伍的人格之美互相映照, 从而才有登临绝顶的精神境界———“悠悠乎与颢气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而不知其所穷”。“故为之文以志”, 他认为这一次游览的意义非同寻常, 因为他领悟到了游览的真谛, 所以说是“游于是乎始”, 而不能是或者仅仅止于“西山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注目于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清泉奇石、怪树幽篁, 借题立意, 寄托高远, 凡一草一木, 一潭一丘, 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和兀傲脱俗的个性, 这是借“弃地来表现自己虽才华卓荦却不为世用而被远弃遐荒的悲剧命运”。由此想到柳宗元那首著名的《江雪》诗, 作者塑造了身处孤寒之界而遗世独立、足履无人之境而处之泰然的渔翁形象。其风标, 其气骨, 其守贞不渝的节操, 凛然不可犯!

为什么西山之游能如此触动柳宗元的情感?明末王夫之曾说:“于景得景易, 于事得景难, 于情得景尤难。”“于情得景”是“永州八记”产生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的根源所在。柳宗元笔下的景已经不是现实世界中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 而是充满作者主观色彩、饱含作者审美意识的一种高于自然的客观存在, 是他复杂精神世界的外在体现。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用“宴”这个字是想表现游览景致的同时还有宴饮的快乐。“向游”阶段, 是“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 起而归”;“始游”阶段, 是“引觞满酌, 颓然就醉……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仔细咀嚼, 我们发现二者是有差异的。前者是在他自称“僇人”, 在“恒惴栗”状态下的宴饮。罪臣的内心恐惧感, 乃至梦中都难以挣脱。谪居五年四遭火灾;瘴气加之郁闷, 罹患“痞疾”;三十多岁的盛年, 却“行则膝颤, 坐则髀痹”;相依为命的母亲到永州半年即病逝。元和四年 (公元809) , 柳宗元致信京中亲戚故旧求援, “唯欲为量移官, 差轻罪累”, 其情凄恻……忧惧难释, 只好借醉生梦死、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郁结。而“始游”阶段的宴饮, 在精神境界提升后, 心灵已经脱离了先前的消极, 表现出忘却烦恼、获得精神慰藉的快乐。柳宗元之所以重笔泼墨于此, 并把西山之游看做是“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 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西山风光的饱览中领悟到了它与自己所追求的卓尔不群精神的契合点, 山的高大即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柳宗元在自然与人格精神的契合点找到了寄托物, 使自身刚直不阿的精神品质得以生动再现。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 这是一般的境界, 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 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 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 则有“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深”的悠然, 进入了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柳宗元的西山之游是心灵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 是唾弃了名利的缠绕, 获得自身独立的齐同世界之游。

10.海边游记作文300字游记作文 篇十

今天傍晚,天气晴朗。我和爸爸的同事一起坐车去海边游玩。

下车后,我们走过松软的沙潍,来到了大海边。我看见了大海的美景,还看见许多小朋友在海边玩得起劲,我很兴奋,连衣裤都没有脱就冲进了海里。突然迎面冲来了一个海浪,把我的衣服都弄湿了,还把我冲退了好几步,我感到浑身冷冰冰的,可我不在乎。这时又有一个海浪冲了过来,这回我学乖了,使劲向上一跳,浪从我的胸前冲过去了,这次我可稳稳地站住了。我心想:“这些浪太淘气了,本大王可得好好地教训教训它们一顿。”刚想完,就有一个大浪冲了过来,我正要攻击它,结果反被海浪弄得连人影都没有了,还喝了口咸咸的海水,我从水中站了起来,抹去脸上的海水,兴奋地大叫起来……

天渐渐地暗下来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海滩和大人们一起上了岸。我穿上爸爸的衣服,坐上了车,回到家里。今天,我玩得真开心,真希望每天都能去海边游玩。

11.淹城游记的作文 篇十一

清晨来到学校,我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饿激动和兴奋。有的同学时不时地看一下钟表;有的竖起了耳朵,眼睛死死地盯着广播;还有的不停地发着牢骚:“哎呀,车子怎么还不来啊?”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快点到达淹城乐园。

车子终于来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笑声透过车窗感染了一路的风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目的地春秋淹城到了。

一下车,一座古韵悠悠的大门就映入眼帘,令我心潮澎湃。我们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进入了淹城。我们先观看了“武术表演”,大武僧、小武僧们有的耍兵器,有的打拳,十分带劲。

到了下午,我们来到儿童乐园,这里可是我们的天地了。我们玩了空中脚踏车、声东击西、同舟共济等等,其中我觉得最好玩的是水上大战,我们买好雨衣,排了好长的队伍才轮到我们,我和唐嘉伟坐上了战艇2号,船开了,只见船在轨道上行驶,船上还有一把水枪,我端起水枪朝别人射击。突然,来了好几艘战艇向我们发起了强攻,我们躲进了一个山洞,正当我暗自得意他们打不着的时候,一个大浪猛地扑过来,我的衣服全湿了,真不该得意忘形啊。

12.《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 篇十二

关键词:《老残游记》,语言艺术,小说作品,文学创作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在我国小说创作历程中具有独特的影响力与地位,极大推动了近代小说创作语言的进化与发展,且被历代文学研究学家所重视。所以,本文针对《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析,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与语言价值。

一、白描艺术

白描作为中国文学创作的传统艺术手法,在文学作品与绘画中十分常见,更是诸多学者都极为推崇的艺术手法。《老残游记》这部作品就运用到了白描艺术手法,使得整部作品神形兼备、出神入化。一方面,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运用的白描手法比文学作品创作中的传统白描手法更有层次感,也更加精细与丰富;另一方面,通过白描又把语言自身的离奇性表现的恰到好处,对事物与人物的真实形象进行描摹,展示出了精彩纷呈的语言艺术特征。

《老残游记》中采用白描艺术的段落比比皆是,比如对黄河冰封与敲冰这一段落的白描手法,精准地表现出了黄河冰封的宏伟景象,不但充满了雄浑苍劲的质感,而且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美感;对千佛山上僧楼的白描,通过颜色与位置的变幻,把实物实景科学客观地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加之形象生动的比喻,更使千佛山的景色栩栩如生;对作品第十二回打冰后雪月相映的景象描写更是充满代表性,整段落的白描手法,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雪与月交相辉映的柔和淡雅氛围等等。刘鹗对逼真细致文笔的独特运用,使得此部作品神形兼备,尤其为我国文学创作中的白描艺术手法开拓出了全新的领域与审美空间。[1]

二、修辞艺术

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多次应用到比喻修辞手法,使得作品产生了独特的新奇感,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诸如,在作品第二回中,作者将大明湖畔夕阳下的白色芦花喻作粉红色的美丽绒毯,将夕阳西下中芦花的质感与颜色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出来,透露出一股难以抑制的轻柔细腻之感。在作品第十二回中将北斗七星喻为“淡白色的点子”,“淡白”将淡然与朦胧的星光描绘的惟妙惟肖,“点子”则将悬挂在空中的星星的稀疏与遥远之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系列比喻修辞手法,不但新颖而且十分贴切,使得《老残游记》既有生动之感又不乏通俗之趣。

《老残游记》还应用到了象征修辞手法,刘鹗笔下的象征艺术将小说意境表现的更为深远。例如,作品第一回中出现的在惊涛骇浪中前行的大船,其实就是对清政府时期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国家的象征。如何将这艘被困于洪波中的大船拯救出来,则象征着当时不同政治派别所持有的救国方案,故事中的人物老残本质是作者刘鹗情绪与思想的载体,其选用的方案是为这艘陷入困境中的大船提供外国制造的罗盘,然而这一方案却被其他派系骂作“替洋人办事的汉奸”。老残原本善意的救国方案却遭到众人的羞辱,所以,老残在游历人间后便来到了冥府世界,此时刘鹗笔下的阎罗王则是善恶评判者的象征。[2]

三、笔力艺术

对于小说《老残游记》中主人公老残在游历过程中所遇到的景色、事物与人物等,作者刘鹗凭借其自身具有的笔力与才气,使得这一系描写既能够直面现实,又能做到不苟且、不回避,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旧小说常以散文叙事为主,采用骈文绘景的写作手法,且在词汇选用方面有着固定套路。但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并未遵循这种固有思维模式,大胆突破了以自然之物作为发话主体对象的老套方式,而是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作为发挥主体对象。刘鹗极具创新性的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促使其将笔触延伸到了现实社会的海洋之中,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与智慧完全浸润在了现实生活中,让语言艺术成为了作者的精神产物与生命形式。

四、白话艺术

《老残游记》中除了运用到古今通用的一些基本词汇之外,还应用到了诸多白话语言,比如火车、叹息、月球等等。[3]然而,《老残游记》的语言应用主要以晚清时期的白话语言为主,即一部分是自唐宋时期开始的近代白话语言,一部分是在晚清之后才逐渐兴起的现代白话语言,还有一小部分是当时小说作品中常见的文言成分。所以,从一定视角去看,《老残游记》的语言应用具有丰富的结构与内涵特征,但白话语言是这部作品语言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吃烟、胡诌、钟头、慌等词语的应用。其中,“慌”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示害怕与荒乱等意思,到元代之后则可以放在句末充当程度副词,表示很、厉害等含义;“胡诌”这一词汇其原本就含有瞎编、乱说的意思,但在元明时期的使用频率还很低,直到清朝时期,这一词汇才在口语中大量引用。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虽然生于江南,却在北方长期生活。其做过官僚,经营过生意,与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广泛人士有过接触,深受不同地区方言的影响。这种生活经历使得刘鹗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能够从不同方言中选用最为合适的词语对其作品内容进行表达,《老残游记》这部著作中多姿多彩、精彩纷呈的语言艺术效果就是最佳代表。

参考文献

[1]韩荣锦.论《老残游记》中的自然风景描写[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2]刘春芳.《老残游记》语言表述的“话语个性”[J].湖北社会科学,2011(07).

13.横店游记的作文 篇十三

一大早,我们就坐上大巴浩浩荡荡的出发了,经过一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目的地。我迫不及待地拿上了背包一下子跑下了车,第一站是东阳木雕城,我们进去一看,哇,里面的木雕真的是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有观音,如来,有动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关公的雕像,看他那威风的样子,穿着盔甲,手里拿着青龙刀,眼睛怒视前方,好像在说:“有谁要和我决一雌雄?”

第二站我们到了广州街和香港街,眼前的建筑都是仿二三十年代建造的,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小作坊,酒楼等,一下子仿佛让我回到了电视剧里的上海滩。路上还真碰到了拍电影的剧组,我还想着看电影是怎么拍的,有没有我喜欢的明星呢,结果人家说五一长假游客太多,停工三天,哦,太失望了。我们在里面转了好一会,话剧《大话飞鸿》时间到了,找到位置坐下,话剧一开始,大家就笑得前仰后合,有一个环节特别逗:不同的人钻进桶里有不同的效果,十三姨进去,一个炸弹出来就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阿苏进去出来就是鸡窝头,大钢牙,观看的同时也了解了一点枪战电影的拍摄技巧。

下午我们直奔明清宫苑,它是以北京故宫为模板复制建造的,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进去后映入眼前的是高大的红墙碧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坚实的木门,上面布满尖刺,一派皇家气势。听大人们说,大门十分沉重,关上后很难打开,能阻止外敌入侵。我们沿着专供皇帝通行的御路走去,两边簇立着一排汉白玉的龙柱,接着就进入了午门,向左转,到了八旗战马;据说清朝康熙借八旗战马操练之际,威慑吴三桂,使其知难而退,便留下了八旗战马的典故。顺着林荫大道,来到了御花园,园内山石玲珑,古木参天,小桥流水,楼阁错落有致。过了金水就是承天门了,我爬到了城楼上面,一眼望去景色非常壮观,大大小小的宫殿气势磅礴,看下面的人也很小,体验了一把当皇帝的感觉。

14.母亲节的游记作文 篇十四

话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完毕后,回到人间做起了生意。

孙悟空在花果山开了一间超市,名叫“果山大超市”,由于人手不够,孙悟空在花果山搞了一个超市大招募的活动。不一会儿,花果山排起了一条长队。眼尖的孙悟空一下子就看到了夹杂在长队中前来应聘的猪八戒,便把猪八戒叫出来聊起了家常。“无能,别来无恙啊!”

“猴哥,别玩啦,我这不为了生活前来应聘嘛!你也是来应聘的?” “怎么可能,这间超市是我开的,你来应聘前也不打听清楚。” “猴哥啊,我想来应聘超市的搬运工。” “就你这样,好吃懒做?”

猪八戒见孙悟空不信他可以胜任这个职位,一下子用一只手把一箱货物扛起来。孙悟空看了连连称赞,猪八戒心满意足的做了超市的搬运工。

孙悟空又在长队中发现了沙和尚、唐僧,分别给他们安排了他们心目中的职位。沙和尚因为吃苦耐劳做了超市的售货员;唐僧因为老实做了超市的收银员。然后孙悟空又找来几个小猴孙做了超市的售货员、搬运工和收银员。

15.中国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篇十五

《 西游记 》 虽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 但它的背后却隐含着很多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思想。 事实上, 《西游记》成书于中国儒学思想极为炽热的时代———明代。 因此在西游记的文本中, 儒家的思想随处可见。 西游一书虽然是神仙妖怪、 和尚道士唱主角, 但他们的口中时常说出 《易经》、《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中的名句。

故事的核心是西天取经, 可是唐僧取经的目的却不仅仅是为了弘扬佛法, 在临行前他在法门寺曾说:“这一去, 定要到西天, 见佛求经, 是我们法轮回转, 愿圣主皇图永固。 ”因为对唐僧的忠心, 唐太宗赐其姓唐并与之结拜为兄弟。 名号“唐僧”为其打上了忠臣的烙印, 结义又使其成为唐皇御弟。 唐僧一生中只喝过一次酒, 就是大唐皇帝送他出行的时候。 皇帝拈了一点土放入了唐僧的酒杯, 叮嘱道:“要思故乡一尘土, 莫恋他乡一万金! ”这也就是在提醒他, 即使他乡再美再繁华, 也要忠于自己的家乡, 唐朝皇帝与他外国君臣之义, 内结骨肉之恩, 唐僧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一个身披袈裟的儒士。 对国家的忠心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西游记与佛家

佛教人物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颇深, 相传龙树菩萨是去龙宫取得《华严经 》的。 中国很早就有龙, 《易经》中就用龙来形容阳气, 但是中国没有龙王, 龙女, 龙宫这些概念, 而六朝以后龙王, 龙女等形象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唐传奇 《柳毅传书 》就属于这类故事, 同样讲到的还有《西游记》里的东海龙王, 南海龙王, 龙王三太子等等。 西游记里还出现过一只大鹏金赤雕, 那也是佛的护法, 至于金刚, 罗汉, 如来, 观音等等, 这些都算是佛教人物影响中国文学的题材。

佛教影响下还出现很多文学的类型, 如“斗法”这类题材就不是中国的, 而是来自佛跟外道的斗法。 《西游记》的取经路中, 关于神魔斗法的描写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先是大闹天宫时诸神与孙悟空斗, 后来是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与诸妖魔鬼怪斗。 这些斗法的场面, 被描写得有声有色, “神” 气活现, 真是奇中出奇, 变化无穷, 毫无雷同呆滞之感, 读后令人遐想不止。

佛门之人一直主张普度众生, 解救众生, 让众生能够脱离苦难。而身为佛门中人, 是严禁杀生的。这在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路上也同样有所阐释。 身为师父的唐僧, 可以说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与此同时, 他也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三位弟子严守此戒。

《 西游记 》 第五十六回有这样的描写, 即使是在面对曾经绑过自己, 不孝敬自己的父母, 残忍杀害自己妻子的山野强盗, 唐僧也是心存慈念的。 当行者杀杨老儿的逆子的场景被因不放心而返回的唐僧看见时, 他大惊失色, 并跌下马去, 同时骂道:“你这泼猢狲唬杀我也!快拿过来! 快拿过来! ”。 [3]可见, 佛家是多么的重视这一戒律。 而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路的内容之一, 也正是炼就他们戒杀生之恒心

三、西游记与道家

《西游记 》表面是个佛教故事, 讲玄奘取经, 实则与道教关系匪浅。 道教文化在西游记中渗透甚深。 首先, 在明清时期, 对西游的解读尤其独特。 明清人在读西游的时候, 是将作品当成“证道书”来阅读的, 认为唐僧取经只是一个寓言, 期间每个故事都是有寓意的, 这些寓意告诉我们修炼的方法与历程。所以孙悟空, 猪八戒, 沙悟净, 唐僧还有白龙马, 这五个人就是金木水火土的关系。 悟空是金, 八戒是木, 悟净是土, 唐僧是水, 白龙马是火。他们的这种五圣关系, 是相生相克的。 而书里的很多情节也跟内丹修炼有关:白龙马叫做意马, 孙悟空叫心猿等等。

其次, 有关道教的仙话传说有一个固定模式, 就是关于触犯天条而被贬凡间、经历尘世磨难、重返天宫的一个模式。 而《西游记》的故事也是在这个框架下构造的。 另外, 书中表现出道教的时间观念“天上一日, 人间一年”。 书中的妖魔, 大都是仙界神兽, 利用在仙界的短暂空隙, 下凡修炼, 或作祟数十年。 还有大量运用的道教丹道学的名词术语, 如:灵根、大道、元神, 姹女、金公、木母等。

最后, 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显著特色是信仰神仙, 这是道教与其他宗教的区别之一, 神仙的首要特征就是长生不死。 道教认为, 神多为道气所化, 是先天自然存在的;而仙则是由人修炼而成的。 人修炼得道, 可以长生不死而成仙。 《抱朴子内篇·论仙》载:“若夫仙人, 以药物养身, 以术数延命, 使内疾不生, 外患不入, 虽久视不死, 而旧身不改。 而其或升天, 或住地, 去留各从其所好。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首先把神仙方术和当时流行的黄老道学相结合, 信奉黄帝和老子, 宣扬神仙长生之说。

四、西游记与国家和地域

在《西游记》中, 唐僧师徒四人经过的国家依次是:宝象国, 乌鸡国, 车迟国, 西梁女国, 祭赛国, 朱紫国, 狮驼国, 比丘国, 灭法国, 凤仙郡, 玉华州, 金平府。 唐僧每经过一个国家, 都要将通关文牒献上, 由国王盖上玉玺, 才能得以通过。而现代研究认为:唐僧从唐朝古都长安即今日西安出发, 穿越河西走廊, 过星星峡、流沙河, 进入新疆哈密, 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 登上帕米尔高原进入中亚, 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 抵达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也就是 《 西游记》 中唐僧取经的西天大雷音寺。活动全程一万多公里, 途经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

除此之外, 西游记中的地域文化尤为突出, 在电视剧《西游记》的拍摄过程中, 剧组走过的主要省份有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四川、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吉林、新疆、内蒙古, 也去过泰国为拍摄还魂寇员外一集。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景色特点, 比如花果山水帘洞外景就取自贵州黄果树瀑布, 蟠桃园是取景于北京育英小学旧体育馆, 大闹天宫的拍摄地点在中央电视台, 而给人印象颇深的火焰山是取景于新疆吐鲁番火焰山, 系高昌古城遗址。

五、西游记与武侠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侠客精神尤为显著。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他是天地孕育而生的灵猴, 好胜斗勇, 自尊自强, 热爱自由, 同时他又重情重义, 智勇双全, 可以说是作者理想和希望的化身。 而这个浸透着浓重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 又充满了侠气。 在他身上保留了先秦侠客的特点, 又体现了唐代以后侠与武交流, 侠客与刺客融合的特征。

游侠忠于言行, 有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他们济困扶危, 将自身安全置之度外。 这些特点在孙悟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对于取经路上的不平事, 悟空义不容辞, 屡屡救人于危难之中。 高老庄收猪八戒, 虽然是出于佛旨的安排, 但事情的开始, 却是孙悟空主动为人除害。 在乌鸡国, 他扫荡妖魔, 辨明邪正, 为乌鸡国王报了冤仇, 也完全是主动帮忙。 在车迟国, 孙悟空主动济困扶危, 解救那些受压迫受剥削, 为道士服苦役的和尚。 所以那些小僧十分感动地说:“齐天大圣, 神通广大, 专秉忠良之心, 与人间报不平之事, 济困扶危, 恤孤念寡。 ”

六、西游记与社会

《 西游记 》 的作者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 刚直不阿。 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 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 他厌恶腐败的官场, 不愿违背本心, 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 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 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 让 “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 他想 “ 致麟凤”, 行 “王道”, 扭转乾坤, 但是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 只能空怀慷慨, 抚事临风叹息。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 父亲去世以后, 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 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 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 家中生活来源, 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 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 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 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因此, 《西游记》中揭露和批判政治与神权结合造成的社会黑暗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说里的天神们往往唯我独尊, 肆虐苍生。 [4]小说写上天动不动就发怒, 无故惩罚凡间, 根本不以苍生为念;神仙放妖魔下界, 祸乱皇宫, 扰乱朝政;纵徒下界行凶, 败露后, 又包庇升天。 因此, 《西游记》是有力的批判社会黑暗现象的一部名著, 实在实至名归。

七.总结

《 西游记 》 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 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在这部作品中, 作者融合了大量儒家, 道家, 佛家的思想, 同时包含了大量国家和地域地区信息, 让人饱览历史的同时也能吸收地理常识, 并同时将武侠精神融入了个人角色的创作中, 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轻松得像是信手拈来, 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 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幽默诙谐的语言, 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 《西游记》艺术宫殿。

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之一, 描写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历尽艰辛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故事。小说在其内蕴上保留着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智慧和精髓。不同时代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对其进行探讨和解读, 用以指导今后的生活。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佛家、国家与地域、武侠与社会七个方面切入, 将其在《西游记》中的体现作逐个探讨。

关键词:西游记,中国文化,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正辉.西游记与儒家文化[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1) :94.

[2]龚鹏程.有文化的文学课[M].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 2015.

[3]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大麦行原文及赏析下一篇: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政教处本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