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后备教师第二次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2024-08-08

特级后备教师第二次集中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篇)

1.特级后备教师第二次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向智慧出发,向太阳奔跑

——参加“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人员高研培训”心得

徐州市云兴小学 刘婷

我喜欢学习,做了20多年的教师,一边工作一边“零角碎料”地,“缺什么补什么”没有间断的学着。虽然曾在学习中不断的感悟和反思,但是好像还是停留在一点、一面的层次。能有幸参加省培中心组织的“特后”高研培训,使我在与专家导师的思想碰撞中,有了一周的时间静下心来梳理20多年的教学生涯。

自从做了教师,很朴素地就更自律了一些,事事但求尽力做好,尽心无愧。而20多年来,好像没有系统思考过“教师”在专业上的“与众不同”,静下心来审视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发展的落脚点——如何教。这“教”的学问,是我们的舞台。放大了就是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就是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首先应是师德境界的发展;而后谈及学科技能的发展。

杨启亮教授谈到的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几个境界——遵守规范道德的境界;拷问良心道德的境界;信仰幸福道德的境界,令我感触最深。我因循的看到了自己的位置和目标——由于良心是内在的看不见的,那么自觉拷问良心就可以说是一个高层次的道德,是讨得一份安适一份无愧的道德;“一个有良心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不断进取的教师”;“一个普通的小学班主任在退休后说了一句最朴实的话——30多年来,我一直是全勤。”良心做事,有时纠结,有时委屈;但“信仰”就不同了,有了一定的信仰度,教师工作就不是奉献而是幸福体验的过程了。无独有偶,几天来,几位教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职业的“信仰度”。而这规范、这良心、这信仰度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因为研究发展就要心中有爱,这份对学生的爱就是职业道德;研究道德是不能忘了自己的——一个自爱、自尊、自强的人,一定会自强不息的。

有了这份热爱的支撑,我们会主动关注学生:关注他们的感知方式、知觉风格、理性水平、解决问题类型、多元智能,甚至时代特征。有了关注,我们会尝试多种渠道走近他们——转变我们的角色;自觉提升教学水平;增前自身作为教师的一些效应;改进教学策略;进行教学风格的调整;用研究的思维审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思考和批判中回归教育本身。我们做好自己是必须的,多一些哲学视角会让我们做得更好。教育教学的点滴细节都有蕴含着我们的教育思想,经常的审视和反思实践情景是做好自己的重要方法;凡事多往深处想想,好好想透,不要让思想乱跑,让反思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内在气质。因为面对社会的诱惑,有好多是教师不该做的。心怀“爱满天下”、“有教无类”的信仰,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了思考,心中更明晰了教学生涯的定位:追求一个有价值的能担当的幸福充实的教育人生。“担当”:担当培育学生的永恒责任;担当学术成长的职责尊严;这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职责内涵。

专业发展——永远在路上„„

“爱”字奠基,为智慧而教,为生命的精彩而爱,为幸福愉快提升信仰度。

“学”字引航,小学就是我的大学,我的大学就在小学。立足课堂实践,加强教育哲学的学习和思考,提升教育智慧;深化自己教学主张和风格的系列课题研究;追求基于“师本、教本、校本”的提升;多面、多维、立体审查自己的发展轨迹,突破高原节点,调整行进节奏,明确发展的目标指向——职业专业化发展;时空上的科学持续发展;本体的生命品位发展。立足点:小学教学实践工作;广泛读书。

“思”字积淀,关注自己从目的论思维方式向过程论思维方式的转变。关注自觉专业发展的发展状态,维护改善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文化生态:自觉提升师德践行力;自觉加强组织管理能力;自觉增强资源开发力;自觉深化教学领导力;自觉丰富教学思想力。在“知行合一”下思考,在问题驱动下思考,在教育教学情景嵌入中思考。形成自己较为完备、系统的教学主张。立足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

“写”字梳理,把写作自觉培养成一种愉快的生活习惯。通过勤动笔,做好“发展储蓄”:整理学习心得,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意识性;总结实践经验,提升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炼反思成果,深刻反思的逻辑性和真理性。立足点:课堂诊断;教育诊断。

“研”字为径,理论指导实践探索,研究的实践反馈理论,丰富理论的生成精彩亮点,“做”而论道。通过“研”,厚实自身的文化与专业素养;优化外在形象与内在育人气质;促进专业化发展进入一种生命状态。立足点:应用哲学;以人为本;回归教育。

培训仅有的短短几日,我如获至宝,收获了一粒种子,一粒沐浴江苏教育春风甘霖的种子!让我们心怀“爱满天下”的同一梦想播下这颗希望的种子,一同“向智慧出发,向太阳奔跑”,心存感激地享受成长的幸福!

记下以上文字与大家共勉!

2.特级后备教师第二次集中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2010-2014年,我参加了5年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习,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切实感受到了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必要性,既增加了有关高等教育的知识,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解和信心,也着实影响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工作业绩。2014年度的继续教育学习,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认真领会《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精神,严格遵照高校教师教学计划和高校教师学习要求的安排,及时、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和同事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适时的向辅导教师请教,圆满的完成了今年的学习任务,进一步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提升了自己的工作信心和能力。

第一、加深了对高等教育的认识 在今年的专业课学习中,我对高等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化了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和信息化的内涵的理解,对应对国际化的策略和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有所把握。进一步认识了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促使自己转变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实验教学改革,要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习实训改革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也要注重创新,切实解决当前面对的主要问题。高等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励着高校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高校德育工作在新的德育目标下,其内涵和要素都发生了变化,体现出了明显的多方面统一的特征,使得高校教师的德育观念和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代遇到了脱离社会实际、忽视学生主体性和理论课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从多方面入手,其实采取新的举措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等教育承担这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社会健康发展、高校自身进步和学生素质提升的需要,有着特殊的内涵,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加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现状及问题引发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新的问题,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逐步形成了新的教育模式。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依赖于一批专业化的工作队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充分了解和借鉴西方国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并建立适合我国高校的教师评价与督导机制是促进高校教师持续、健康的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二、增强了从事高等教育的信心和本领 中国的教育道路是一个艰难的历程,然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更见证了它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不仅会思考教育的未来,在我国,本科教育应该是高等教育的主体。近十多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本科教育的比例虽然持上升状态,但是对于

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不同学校的本科教育要根据学科性质、专业性质及培养目标的定位而在职业性和学术性的倾向性上有所侧重,办出特色。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特别要求高等教育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生服务社会意识,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因此,我们认为,今后十年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将是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职业化、高等教育创新化。纵观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60年的历程,我们发现不同时期高等教育功能观是有所侧重的。我国高等教育功能观经历了以促进社会发展为主导阶段、以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为主导阶段,在未来,教育功能观将进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导阶段。实际上,在当前国际上,社会功能、学术功能与个人功能这三种功能观在高等教育中正逐渐趋向统一。使社会需求、学术需求、个人发展三者统一起来,使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学术功能与个人功能和谐共存,这是必然的趋势。高等教育的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各执一端的高等教育的三种导向功能观,不仅在理论上是片面的,而且在实践中也影响了高等教育功能的实现。只有协调高等教育的三种功能观,实现高等教育三种功能的和谐,才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整体功能,从而促进学术的繁荣、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指高校教师个体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专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一己的力量,而是需要从观念、策略、制度等方面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观念层面,教师应成为教学的行动研究者,将研究与教学结合起来;在策略层面,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师发展模式来积淀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制度层面,应通过完善教师发展制度来营造教师潜心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第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水平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面对国际上的压力我国的高等教育问题仍然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主要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时至今日,“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已经建立,高校办学自主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是,与有关政策法律所提出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要求相比,高校法人地位尚未完全得到保障,高校自主办学空间仍然比较狭小,政府微观管理过多,宏观管理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国作为崛起的世界高等教育大国,在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建设,必须强化国际意识,扩大国际交流范围和内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化。另外,随着高等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评估机构与国外高等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机构的互认问题显得愈加重要。要积极加入到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中去,主动参与相关工作,学习借鉴国际组织的经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而努力。一直以来,相比于西方文化教育,我国的教育呈现出这样一种现状,即理论型人才过多实用型人才短缺的局面,其实,一个人的素质是多种因素影响的集合,其中后天教育起主要作用。对于高等学校,应依据学校的定位和社会需要来制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据该目标建立学生整体素质培养结构框架,理论与实践教学计划应该是实现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保证。因此,将理论统一于时间就成为一种必然。我国高校教学评估活动的开展与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凸显密切相关,教学质量始终是高校教学评估的主题。从目前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安排及其实践效果来看,教学评估促进教学改革的功能没有真正得到发挥。当务之急是推进教学评估制度创新与评估文化建设,建立教学评估与教学改革的互动机制,使教学评估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轨道上来。评估功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的目的和指导思想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只是以往的研究者多从课程设置不能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等方面论述,极少有人从教育内部、课程本身思考这一问题。其实,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只是一种表象,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课程设置本身存在问题,是因为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所致。这种不适应,除了管理理念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另外一方面是课程设置与学习目的不符。面对课程设置中的痼疾,高校应该尽快将课程改革纳入工作日程,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的目标,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制定改革方案,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改革落到实处;同时,必须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一日之功即可成事,要做好长期攻克的心理准备。从学生角度分析,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和特殊的生理特点,在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了偏差,而这些偏差是可以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及时调控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大学生的特点出发,集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大学生的顺利成长、成才开辟道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高等教育问题都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与认识,在提高我们教育水准的前提下更应当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建设的教育与引导,并且有针对性地加以科学地分析和解决,以便我们更好地实现我们作为一名任命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对我们所做的要求。

高校德育应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个中心,加强和改进自身的工作,切实发挥其育德和树人的本质功能。构建高素质德育观,要重点抓好德育观念的转变,明确德育主体的责任,强化德育的整合功能,优化育人环境,强化自我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天然地构成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德育必须适应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素质德育转轨,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高校德育新思路,是德育工作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德育作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

上一篇:第二次竞聘经理演讲稿下一篇:转业干部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