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07-31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精选12篇)

1.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一

浅谈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五城中学李金有

本人所处的学校属于农村偏远学校,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试验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物理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而建立的一门学科,实验是探索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物理概念的建立,还是物理规律的探索与验证,都离不开实验。因此,实验是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的基本途径。因此本人在教学中想尽各种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现就谈谈我是如何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

(一)加强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 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验具有各自的特点,我根据不同实验类型、目的、任务和要求,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采用最适宜的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总结法2.示范——练习——总结法3.引导——实验——分析法 4.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二)抓好学生分组实验的三个阶段:

1、实验前的准备阶段;

2、实验进行阶段;

3、实验后的分析总结阶段。

(三)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实验课题,给出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学生去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用实验去验证其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和恰当,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将演示实验改为实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针对本校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光学“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由老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平面镜成像规律。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归纳,最后自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规律。这样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为后面的光学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五)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具体做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实验的有关数据测出来,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以上是本人在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不知是否妥当,望老师和各位同仁指正,更希望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和方法,更好的提高农村的物理教学。谢谢!

2.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二

大学体育开设武术课程本着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的指导思想, 即对大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传播, 同时还起到了健身及健康体育的作用。一个项目的设置达到了多项目标的实现, 这种最优化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运用实效性的手段, 达到多种目标的实现, 大学的体育课时间较短, 学生专业基础较差, 在方法选用上力求同时能达到几种目标, 成为教学方法选择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充实精神, 陶冶情操,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体育道德观, 是我们教学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由于体育的特点塑造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克服困难的决心, 武术技术动作的掌握, 要求用训练技术的方法来教学, 使教学专业化、单一化, 因此运用“训练方法教学化”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互相帮助, 集体评价, 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通过不断地鼓励学生争取优秀, 运用积极激进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创造力都得到发挥。武术套路动作是许多单个动作的组合, 又是完整段落的连接, 从单个动作的掌握到段落动作的连接, 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训练过程, “训练过程教程化”使武术套路动作教学程序化, 每个段落单元化, 每个单元同部位动作连续化, 每个动作连接精确化, 减少了单个动作的分解教学, 缩短了运动技能的训练环节, 达到了教学教程的最优化。武术套路教学要求达到最优化的标准, 武术教学最优化的核心就是求优, 要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有效地使用时间和精力, 合理的调控教学活动, 但是有效地使用时问和精力是相对的, 求优法就是要在这相对当中尽最大可能争取最优。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按照武术教学最优化标准进行教和学的活动, 预定的最优化方案才能得到保证, 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2、具体措施

2.1、教材研究与建设:武术教学25年来, 认真研究教材以及教法资料, 并在教学中试验、改进、提高。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 寻找理论依据, 科学的设计创新方法和手段, 试验与改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撰写相关论文并发表, 推广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2.1.1、搜集资料, 在本项目的起始阶段, 查找近几年来与体育教学方法、手段创新相关的资料, 经过整理, 找出与该项目直接相关的文件、论文等。

2.1.2、搜集反馈信息。在教学的过程中, 采取分组实验, 对实验班实行新的教学方法, 并及时与学生交流,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处理, 调整教学计划、手段和方法。

2.2、教学手段与方法

2.2.1、明确目标, 循序渐进。教学双方要明确教学的总目标及具体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学习意识, 具体目标实现可行,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2.2、标准法教程教学。更具教学进程, 提出教学高效率、大效果的教学要求, 在观察示范时要求注意全过程, 不究其细节;在模仿练习时, 跟随运动轨迹, 通过提示和动作演示检查动作方向, 师生双方都按照最优化标准进行教学, 预定最优化方案, 包括课堂和课后练习。

2.2.3、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开始教学阶段要以教师主导地位为主, 每个段落单元之间的练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根据反馈信息指导, 倡导学生以好帮差, 主动学习。

2.2.4、套路求优教学法。从备课开始, 就要制定最优的教学方案, 把要学习的套路以连接为依据, 科学地分段, 每段要以身体的部位为基准, 分单元进行连接练习, 再把部位单元, 组合成为一个段落反复的练习, 每个段落之间通过连接达到教学套路的完整化。

2.2.5、以教练为主, 积极鼓励。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在教学中老师的言传身教, 感染着学生, 情感的交流, 得当的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厌其烦的练习, 积极的鼓励, 使学生刻苦练习, 积极向上, 同时也使师德得到升华。

2.2.6、运用反馈、及时交流。在教学过程中, 随时都会有信息的反馈, 从老师的讲解、示范、领做到学生的学习、练习、组织、创造等各个方面, 教师要随时观察、主动交流、及时处理。

2.2.7、运动处方, 区别对待。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区别对待。我们为学生制定了学习处方, 尽快地实现教学目标。

2.2.8、教学方法手段应用与实践。经过实践, 逐步推广新的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 收到较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总结出了“训练方法教学化、训练过程教程化、教学效果最优化”武术套路系列教学法。逐步建立了武术套路教学方法的新模式, 为推广武术运动, 宣传中华武术, 提供了独创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关键词:武术,体育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吕伟健.试论素质教育下学校体育教学的构思与策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3.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課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 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 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 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 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 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四、演示实验法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 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 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五、动作释义法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 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六、电教演示法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便于他们准确地理解。如《赵州 桥》这样描写桥上的雕刻艺术:“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句中生词较多。教学时,教师可用投影把千姿百态的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互相缠绕”、“互相抵着”、“遥望”等词语的意思。

录像的使用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再现课文所描述的优美境观,既释词又解句,使学生更好地把课文了然于心。教学实践证明,电教手段的使用是优化释词过程的重要途径。

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四

1、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

优点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基本可适应。老师可直接了解到学生课程听懂程度,学生有何问题亦可以直接向老师提问,达到理想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效果。缺点是:学生人数多后,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加重了老师上课负担,最重要的是——上课的时间都几乎是花在授课的过程中,因此在上机时好少或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来辅导学生。课堂容量小。结论:这一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学生听课前提下,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2、电视或投影仪的媒体教学手段

不论是采用电视和投影仪,其取得的效果差不多,所以都有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弥补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可以直观的把电脑的操作界面在电视或投影仪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像看电视或电影形式来观看老师的电脑操作过程,让课堂更为生动。老师也不需要像以上方法样,要分组给学生授课,从而大大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学生。

缺点:图像不够清晰,甚至摸糊。由于是全班学生观看一个电视或一个屏幕,加上图像又不太晰,故在界面的直观性大有不足。

3、多媒体软件网络教学系统

优点:可将教师的电脑操作时实过程传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器,学生只需看自己电脑的显示器就行了,这样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操作过程的可视化。也大节省课堂的时间,从而大增加了学生的课堂的辅导时间。

缺点:比前两者都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是由于更现代化、可视化教学更为直观,所以容易让教师产生依赖的心理,容易认为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也无形因“现代化”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结论:多媒休软件网络教学系统是很能适应教学的基本需求,加以稍微的缺点刻服,可取得比前二者教学手段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实际上,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仍占主导,现代教学技术还远没实现其应有的巨大作用。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藏在深闺无人识”,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想向前走好,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就显得更重要。目前,能把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得恰到好处者毕竟是少数,只有观摩课上有所应用,平时教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并不多。教育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5.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篇五

一、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

5.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

二、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

《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其中理论教学以基本班型为主体,教学见习以年级为主。

三、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我们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从拍摄的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现场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二)本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目前,本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还有部分教学课件已经上网,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网页实现在线学习。

(三)教学过程中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相关知识的同步搜索,在课上即能完成对《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的知识更新。

6.大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六

1.维持良好课堂纪律的关键是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学生很快会觉得课堂与我无关分心到其他事情上甚至溜出教室。

2.不能阻止学生带手机、电脑到课堂上,就鼓励他们利用网络解决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但需确保问题足够难,学生不能通过网络轻松搜到答案。

3.在讲授内容时教师要在教室内四处走动,从学生身边经过可以避免学生走神分心。

4.性格各异的学生齐集一堂,有时候难免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异议。为了减少异议发生的可能性,教师在学期之初应明确提出教学异议的诉求方式。在课堂上确实发生时,教师不能视之不顾,应以温和的态度根据具体问题决定是当场或是课后解决。

反馈评价要及时。

理想的课堂上,学生应该有多种途径实践学到的知识并且获得足够的反馈评价,而大课人数庞大,评价措施也应作出相应调整。例如:

1.给学生布置课堂主动学习任务,并于当堂课下课时返回,教师在下次上课前检查一部分测验结果,以了解学生的共有疑惑,便于新课开始前解答。

2.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实时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重复讲解某个难点或是让学生相互指导或讨论。

3.可行的话,将主动学习采用的练习方式融入到考试当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主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如果在课堂活动中将学生表现作为期末加分项目,可以增加出勤率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给学生充当“教师”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及时得到评价回馈,形成良性循环。主动学习提高学生活力在大课上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关注每位学生的听课效果。学生只是被动听讲很难跟上教师的节奏,学习效果不佳。主动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机会在课堂上临场思考、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过,劳埃德-斯特瓦斯认为主动学习不是讲授式教学法的替代,将二者结合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师可以参考下列做法结合实际进行运用:

1.每次课上至少进行一次主动学习活动,不必过于复杂,简单的TPS(Think,Pair,Share)策略效果就很好。

2.问题要有深度。简单的选择题不会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将实际问题和课堂内容相结合,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办法。

3.分组学习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再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观点,能够促进全面思考。锦上添花的做法是让学生先各自思考写出自己的观点或是问题的解决办法,再相互讨论。

7.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七

1 创设趣味实验, 培养注意能力

学生常反映, 学习化学难, 对教材内容不理解, 记不住, 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 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 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 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 用一块棉手帕, 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 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 用镊子夹住两角, 在火焰上点燃, 当火焰熄灭后, 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 一片哗然欣喜, 学生注意力集中, 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2 投影演示实验, 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 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 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并透过现象, 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 即能放大实验现象, 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 教学《分子运动》时, 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 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 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 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 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 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 待片刻后, 扩散完成。此时, 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 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 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 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 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 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 展现在学生眼前, 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 借助投影演示实验, 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组织分组实验, 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 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 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 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 要求具体, 计划周密, 要使学生学会, 掌握操作技术。如, 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 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 夹持试管, 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 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 用试管加热物质, 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 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 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 常因仪器不干净, 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 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 重新操作, 保证实验现象明显, 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 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 坚持经常练习, 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 通过组织分组实验,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4 利用选做实验, 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 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 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 有目的地选做实验, 应用实验课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 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 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让他们动脑思考, 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 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 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 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 并说明实验的根据, 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 学生开动脑筋, 想办法, 通过实验、分析、鉴别, 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 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 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5 布置实验作业, 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 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 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 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 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 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 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 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 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 布置实验作业, 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 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6 做家庭小实验, 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 需要独立思考, 去想象、去钻研问题, 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 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 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 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 并认真加工整理, 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根据实验原理, 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 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 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 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这些小小的制作, 小小的发明, 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 只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 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 又都包含着其它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 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 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 把抽象变成具体, 变无形为有形, 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 巩固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8.充分运用实验手段 促进物理教学 篇八

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正确认识物理事实,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要做好演示实验,就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方面进行充分准备。教材上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实验要做为首选,课前教师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确保仪器的完好,检查后要将仪器归类放好。在备课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切忌照本宣科,为实验而实验。

演示实验要真实可靠。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一是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还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钻研精神。例如,大家认为静电实验的成功率较低,其实认真找一下问题的症结不难发现,实验的关键在于静电的电压高但电量少。因为电压高,通常所说的绝缘体在高压下变成了导体;因为电量少,电荷容易消耗。从原理上分析透了,我们就可以发现,只要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改进就行了。二是要正确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一定不要忙乱,不进行思考就重新开始,这极可能导致实验的再次失败。如果教师简单地把失败归结于“仪器有毛病”“实验本身现象就不明显”等,可能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能力和物理规律本身产生怀疑。所以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错误所在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然后重新开始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演示实验要明显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所以实验现象必须明显易见。在教学中,对于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声、光、电等多种手段来放大实验的效果。比如在用螺旋测微计测量物体长度时,可以使用实物投影或采用多媒体手段把微小的刻度变化转化为人人可见的现象,使学生准确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前提。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要提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适时加入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思维模式,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实验、思考,让具体的自然事物、有趣的自然现象吸引学生,激活学生思维,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在测定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当学生已掌握常规测定方法后,为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教师可以如此设疑:在测额定电压为3.8伏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所用的电源电压为6伏,用一只最大量程为3伏的电压表怎样测出结果。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学过的物理知识也是一个综合运用。

三、课外实验

大自然是一个大课堂,其中的物理现象更是千奇百怪,是验证物理规律的最好地方。广泛开展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重要方法。

增强趣味性,提高学习兴趣。在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前提下,要使课外实验更具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到物理实验很有趣、很有用,才能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

注重研讨性,培养科技意识。对一些知识含量较高、要求比较严格的实验,最好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可以培养其科研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开发实用性,拓展知识范围。要鼓励学生进行广义的物理实验,如,参加科技制作比赛、进行社会调查、组织科普宣传等活动。通过类似的活动,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为今后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物理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角角落落,如果教师能够真正把握住物理实验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物理学习就会更轻松,学生的自学精神也会得到培养。

9.高级英语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九

高级英语课程目标要求教学应做到两个转变:从侧重教语言的形式到侧重教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从句单位教学到语篇单位教学。两个结合:语言和文化相结合,语言和文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语篇意识、文体意识和文化意识3种意识,进而相应地提高学生语篇分析能力、文体分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高级英语教材内容广泛、文章体裁多样、知识性强、信息量大,课堂教学难以驾驭,对教师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多年来,尤其是高级英语被评为优秀课以来,教师们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切磋,努力做到对大纲理解透彻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并制作了大量的优秀课件,教案充实。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以及考试四个方面不断完善教与学的循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光盘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启发式、浸入式教学方法和模式,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学校,工厂,外企等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有效地把理论知识转化成了语言运用能力。

1、注重语篇教学。本课程要求加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交际性的活动;突破以往语言表面层次上的教与学,注意学生学会对语义、语篇、修辞等深层次的理解、掌握。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学生解决难字、难句、同义词、近义词辨义和英语释义的能力,同时要使学生理解幽默、讽刺、含蓄、夸张、比喻、象征等各种修辞手段;熟悉各种写作技巧与手法,介绍使用各种高级工具书以及其他手段(包括上网)收集资料、解决困难的重要性,每课后都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问题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

2、注重学生文体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高级英语》的课文大多是经典文章,课文讲解过程中除了对背景知识、语言难点的讲解外,还利用课件从视觉核听觉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同作家的写作特点和风格、语言艺术、思想内容从语篇教学的层次上引导学生进行评判、赏析,提供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超越了课本注释和教参的局限,还能够更加深入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内容。

10.英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究 篇十

[摘 要] 古人云:“授人以鱼,足解一日之饥;授人以渔,足食终身之鱼”。由此可见传授方法是教育的关键。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掌握方法技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授之以渔”让其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乐意学习,从而在“学海无涯苦作舟”中找到乐趣,轻松学习。

[关键词] 教学方法兴趣学法鼓励

英语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改革,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一、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学英语更是如此。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最好的方法。”有调查表明,兴趣比智力对学生成功与失败的影响更大些。兴趣对成功的影响占25%,而智力只占15%。因此教师要尽量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英语教学,引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1.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老师带着一份愉悦、积极的情绪走进教室,那么驾御课堂、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便会更强,教学思路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敏捷,课堂教学也就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老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学生被感染而进入兴奋状态,学起来就备感轻松,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得到鼓舞。这样便达到了教与学的双向优化,使教与学进入一种最佳状态,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课堂,面对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宽容地接受学生的错误,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应多设置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英语情境氛围。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英文歌曲和英文影片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种英语特有的学习氛围。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多听一些英语听力方面的材料,让他们尝试用英语进行会话交流,同时鼓励学生用英语去写日记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让他们很好地掌握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主动地走近英语知识的殿堂,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来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学生好胜心强,不甘于落后,开展小组竞赛,个人与个人的竞赛,男女生之间的竞赛,都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竞赛的内容很多,如单词猜一猜,词汇拼写大比拼,话题作文,情景剧表演,小品表演,英文朗诵,英语歌曲演唱等。不过一定要注意要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切忌使竞赛成为优秀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应要求学生们都积极准备,踊跃参加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2.以“疑”激趣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机械的口语训练,无休止的句型练习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甚至会使学生会失去兴趣。心理学家认为,设疑容易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在讲“科学与自然相对”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①Have you heard of cloning ?(学习较差的学生答)②What do you know about cloning?(学习中等的学生答)③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new kind of technology? Does it have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学习优秀的学生答)在讲“笑对你有益”这一课内容时,我又提出了如下问题:①Do you like laughing?(学习较差的学生答)②Who is your favourite comedian? Why do you like him or her?(学习中等的学生答)③ Why do people like funny things?(学习优秀的学生答)通过这样的分层次教学,使全体同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增强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每堂课要让学生有笑声,力求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应掌握这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把沉闷的课堂变成笑的海洋。当然,也要把握好度。事实证明了当代的学生非常喜欢幽默风趣的教师,会期盼每一节英语课,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二、指导学法,提高效率

1.指导学生课前认真预习

教师可以对新课的主要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课文,边看边思考,把不懂的做个记号。这样在教师教新课之前,学生对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可以独立获得知识,初步熟悉教材,发现疑点和难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提高了听课效率。

在预习的过程中,还应指导学生养成使用辞典的习惯。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的疑惑,帮助他们理解词的用法。经常使用辞典,词汇量也就随之不断扩大。

2.指导学生上好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应始终把握以“生”为本的原则。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垄断课堂,演独角戏;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兴趣。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努力在课内解决在预习中的问题,并作好课堂笔记外,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些学生不敢开口讲,生怕出错。俗话说:没有缺点,就不会进步。只有大胆实践、体会,才能得到巩固提高。

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在课上,教师应坚持大部分内容用英语传授,要求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避免“中国式英语”,教师应让学生背诵课文中的精彩句子或书面表达的范文,培养学生使用地道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作为一门语言,英语就要背诵,不能学哑巴英语。在读背的过程中,可以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不知不觉增强了语感,牢记了单词、短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有效的方法。很多学生对于口头布置的复习作业不重视,因此要端正他们的态度,让他们知道复习的重要性并舍得花时间去复习,甚至养成每天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书面的复习作业。当然,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启发性和针对性。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将知识化零为整,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教师可对前一天或前几天的知识进行检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

还有一种复习巩固的方法是指导学生收集错误习题。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好错题集,将自己所做错的题目收集汇编,用红笔写上正确的答案,再加上适当的讲解。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并经常把错题集拿出来复习,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就不会再犯错了。

三、鼓励为主,师生互动

教师在学生回答好问题后,批改学生的作业时都应多使用鼓励性的一些语言。如:“Good!” ,“Very Good!”、“Excellent!”、“Try it again!”、“I believe you are the best.”、“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正面评价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提高了他们学习外语的积极性。相反,负面的评价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于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简单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并帮助他们不断进步。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也不可厉声指责。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要想让门外的人知道仓库里都放些什么,最好的办法是把钥匙交给他。”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尤其应该把方法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觅食本领!

[参考文献]

[1]夏谷鸣 《正确把握英语课堂以人为本的思想》

[2]杨志清,刘晓玲 《英语教学效率模式理论框架》

[3]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11.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十一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课堂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课堂讨论的重要环节,好的实验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注意力集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常规演示实验,在每次的演示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要规范,保证让全班同学看清、看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列写在小黑板或纸上,演示完后让学生解答,然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在课本演示实验旁,同时提出1-2道课后实验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注意观察演示实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二、适当增加规律实验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1.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一环节教学中,可以补充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原料易得,实验易做,并且现象明显。通过这个实验和铁绣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实验,更能使学生理解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到和掌握规律。又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个实验,既可以让学生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 强化环保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对生产生活和化学实验造成的环境污染,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就可以防止或减少污染,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教学中,指导学生搞好实验设计,启发学生画好实验装置图,完成相应的题目要求等,可使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如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可提出如下问题:试管能用其它仪器代替吗 ?单孔塞换成双孔塞用分液漏斗更好吗?如何设计实验予以证明?由于教学时间的短暂以及还有其它教学任务尚需完成,因而此实验只好使学生通过想象而完成。这样,既要求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实验装置图或其草图。实验改进本身就是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造。平时,教师要注意积累他人成功的实验改进成果。教学中,可鼓励学生奇思妙想,大胆创造;可引导、启发学生使其思维想象向已有实验改进成果靠近;也可向学生展示已有实验改进成果,组织学生先进行实验想象,再进行实验验证。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12.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十二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网络的普及为教与学的互动以及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遗传学》实验课应充分利用这一便利,通过拍摄视频的方式,把每个实验的操作流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优势,结合课程的特点,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编制实验教学课件,网上视频课件及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并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这些多媒体教学材料,根据教学效果进行不断地充实、修改和更新及重新编排,以达到实验教学的现代化、高效化及多元化[3]。采用的多媒体实验课件可以集视频、声音、动画、效果于一身,生动形象地表现实验内容。根据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可将其分为讲解型实验课件和模拟型实验课件[4]。讲解型实验课件是将实验的基本原理、目的及实验仪器的操作用图像、图片或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配备解说词进行讲解;同时对实验仪器的内部构造及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演示。讲解型多媒体课件从视觉听觉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验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学向深度和广度拓展[5]。模拟型实验课件是将典型的实验环节通过摄像的方式制成视频课件,可表现和模拟实验条件,并以多方向展示、重复、局部放大等多种方式完成实验过程或显示实验结果;同时还可以将无法在课堂中观察的实验,直观形象地表达描述一些不便于用语言描述的实验现象,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6]。

二、多媒体实验课件的制作

通过大量搜集整理实验课程图片、实验过程数据及实验操作流程,《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资料日益丰富。笔者在总结分析大量的多媒体课件资料的基础上,对多媒体实验课件的设计制作进行了研究,选择部分实验的前期预处理或者实验材料的获得等无法直观展示的实验项目,制定了《遗传学》实验课程的多媒体课件视频拍摄的过程,完整的包括实验的整个流程。拍摄前对每个实验项目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选择有条件有必要制作成课件的实验题目,并综合考虑实验结果的可视性。将准备拍摄成视频的实验课件的全部内容用解说词密切配合的形式,按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将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系统地拍摄并解说描述出来[7]。

三、多媒体课件资料的多样化应用

随着高校课程建设的推进,网络课程建设发展迅速。《遗传学》实验多媒体课件依托《遗传学》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网站、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及开课单位农学院网站,将拍摄完成的视频上传到网站,便于浏览查看。同时,要求将要参加实验课程的同学登录到网站上进行观看,通过先行观看实验视频片的方式,预习将要进行的实验操作,并实习重要的操作步骤。在当堂实验课中,专业实验室设一专用多媒体教室,学生边观看实验视频课件,再到相应的实验台上进行实际操作。真正实现学生自己动手,提高主动性,通过主动性的实验操作,学生做完实验以后,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对实验前期的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后期讨论有了更深刻的掌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科学素质、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8]。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不但能够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也进行了广泛的资料搜集,并针对教学视频课件进行了多次的讨论,也提升了个人的教学能力。

实验课是遗传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9]。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借助多媒体视频及其他声像资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加深了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遗传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2]。

参考文献

[1]郭兴军,王再兴.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学院学报,2005,5(6).

[2]王彬,韩赞平,等《.遗传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5).

[3]陈旭超,毛少宏.实验教学方法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6).

[4]石磊.浅析高校多媒体教学状况[J].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7,2(1).

[5]管于华,郑家茂.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行为[J].中国高等教育,2002,(24).

[6]王学刚,刘亚洁.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多媒体实验课件开发[J].甘肃科技,2006,22(2).

上一篇:第六课时循环小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下一篇:在全民运动会上的开幕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