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4-09-07

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12篇)

1.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一

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在办案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是指县(区)纪检监察机关和乡镇、县级部门纪委(纪检组)。这一层级的纪检监察组织承担了大量的办案任务。并且所办理的案件均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这些案件办理得如何,对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社会稳定的维护有着特殊的意义。笔者接合市纪委对我县近两年来所办案件评查所指出的问题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就目前基层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案件办理能力。

一、目前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从案件办理的整体过程来看,存在着重实体调查轻程序适用的问题。从笔者接触到的案卷以及市纪委对我县案卷评查后的反馈情况来看,最普遍的一个问题就是重实体调查,轻程序适用。如某部门办理的案件,是由纪委进行立案调查,但最后的处分却是政纪处分。这明显存在调查机关与处分给予机关不相统一,是立案程序不合适产生的问题。某乡镇办理的一起。

关人员的探讨,认为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上对办案程序不重视。基层办案工作人员,尤其是乡镇纪委办案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只要把案件调查清楚,给了处分,达到了处理和教育的目的,就不需要严格按程序来。而且个别基层办案工作人员认为严格按照程序办案,会影响办案效果和办案时间,增加了办案难度,从思想上就不重视办案程序,导致在案件过程中程序不合法。

2、办案力量不足。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中,乡镇面临这个问题尤其突出,在乡镇中,除纪委书记外,其余的办案人员全部是兼职人员,纪委书记作为乡镇党委班子成员,还分管了大量的其他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乡镇的中心工作,办案工作只能“抽空干”,而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业务严重生疏,只能“看着干”或“学着干”,导致在案件办理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同时,乡镇和部门由于办案工作人员少,没有专门审理人员,只能自己调查,自己审理,做不到“调查与审理分开”,导致没有监督,所办理的案件质量明显较低。

3、基层办案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毋庸直言,办案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所办理的案件质量肯定不高,而出现的种种实体性、程序性问题就会增多。基层纪检监察案组织,尤其是乡镇和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调动较频繁,特别是纪委书记趋于年轻化并成为“过渡型岗位”,干两到三年就“进步”到更高职位上去。如我县八个镇的纪委书记有六个是新调整的。大多数对业务工作不熟悉,自身对纪检工作不热爱,不加强学习,上级不培训,缺乏办案经验,对办案程序不清,不懂谈话技巧,办案抓好不住要害等,导致在办案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三、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培训。主要是针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人员思想上对程序重视不够和办案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加强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系统培训,对新任职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安排业务培训。对基层纪检监察办案人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活动,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强化其思想意识,增强对办案工作全面了解和认识,防止出现办案中的偏差,另一方面是要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能力,提高办案质量。其次是在培训的在方式方法上要有好的办法。除过集中培训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可以采用“跟班制”,“办案集中培训制度”,“抽调办案制”等方法加强对个别部门,个别乡镇业务需提高的干部重点培训,最后,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随时找出存在问题并加以说明和指导,这样就能进一步提高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业务能力。

2、加强办案协作区制度的落实。针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办案人员力量薄弱等问题,靠增加办案人员数量不是一个现实的有效的办法,因为要增加人员就需要增加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一系列问题,在目前来看不是很现实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落实好办案协作区制度却是一个很现实,很好操作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案协作区制度一方面整合了办案力量,将各乡镇和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办案协作区,某一区内需要办案,就可把本区内的纪委书记集中起来突破案件,一方面是解决了人员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办案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办案质量。同时,将办案协作区制度进行延伸,即各协作区所办案件在不影响保密的情况下,由另一个协作区进行审理,这样也就提高了业务素质。

3、深入开展基层案件评查。我们把省、市纪委评查下级案件质量的方法,引用到对乡镇和县级部门案件质量的检查中来。今年二月,我们结合市纪委监察局对全市案件质量评查活动,组织开展了一次对乡镇和县级部门近两年来所查办的46个案件质量评查活动。

2.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二

1 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私屠滥宰现象难以杜绝

因为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当今的畜禽防疫和畜禽屠宰加工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自从农业部实施“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的重要方针政策以来,全国的二线,三线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大大的改变了私屠滥宰现象,明显提高了检疫执法效果。但由于少数经营者观念陈旧,思想落后,在城市的边角及农村边远地区仍偷偷擅自在养殖户或自家中“私自屠宰,逃避检疫,就地销售”。有的直接送入企业单位及餐点食堂,为社会食肉安全埋下隐患。

1.2 屠宰场规模小,设施落后

目前,一些基层屠宰场属个体企业,由原来的乡镇食品站(公司)在国家体制改革,产权转让后,更改为生猪定点屠宰场。虽有政府部门的审核,批复,但大都是原有房屋,建筑陈旧,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条件极差。这几年,虽经努力改进,升级,但仍不能符合现阶段《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及《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有些小型屠宰场,由于规模小,屠宰数量少,管理人员几乎没有,品质检验员业务素质低下,化验室设备奇缺,有些检测数据仅能凭空捏造。

1.3 市场运作变化快,屠宰场难以生存

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由于猪价猛涨,有些当地生猪存栏饲养量少,品种又未改良,不能适应本地市场需求,使得外省市的冷鲜猪肉涌入当地市场,这样更加冲击了当地生猪屠宰正常运转,有的场月屠宰量不超800~1000头,时时出现宰宰停停状况。

1.4 不正当屠宰竞争,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基层屠宰场屠宰数量减少,企业负责人为了能正常运转,出现相互争抢客户货源,降低收购标准,实行返利等政策,甚至有些生猪未经检疫,便私自深夜入场屠宰和销售,使得猪肉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2 解决对策及建议

2.1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加强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检疫执法能力,落实监管专项经费,同时增加人力、财力,配备必要的检疫执法设备和仪器。对市郊区,农村边远地区重点巡查,实行举报奖励制,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协同,将监管责任制落实到镇,村,组等行政管理人员中去,让基层干部参与管理和监督。

2.2 大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守法,懂法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播、报纸对食品安全生产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参与进来。对生猪经营者,企业负责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教育。使他们懂得私自屠宰,逃避检疫,宰杀病死生猪不仅是违德行为,更是违法行为,要收到法律制裁的;同时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增强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让他们望而生畏,停止违法行为。

2.3 关闭重组,健康发展

畜禽屠宰是肉类制品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是连接养殖和消费的重要纽带,由于历史体制改革问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解决,在屠宰行业中仍然具有屠宰秩序混乱,屠宰产能过乘,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屠宰加工链的健康发展,所以应实行关闭重组,淘汰运作落后的,设备陈旧的屠宰场。建立、健全一个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屠宰场加工企业。

2.4 落实责任制,增加企业内部监管力度

生猪屠宰主管部门参与制定行业准则,统一收费标准,严禁乱收费或低收费,屠宰场内落实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具有专业水平的品质检验人员,对畜产品检测结果实行追责制,派驻官方兽医严格执法,层层把关,确保肉品质量安全。

2.5 规范外来猪肉产品进入秩序

对外省市进入本地市场的猪肉产品实行质和量的合理把控,避免一哄而上,规范市场准入秩序,在市场销售环节设立复检或抽检点,防止外来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形成真空地带,以杜绝未经检疫及劣质产品混入其内。

3.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三

一、县乡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不规范。一是大额现金支付现象普遍存在。超过现金结算起点使用大额现金支付费用情况的单位相对较多。二是部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有些单位固定资产未按规定进行管理核算,长期挂账形成账实不符,购置的办公用具、上级配发的小车、计算机等未入账。三是往来款项等未按规定及时清理、结算。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债权债务不实有呆滞坏损,内部职工借款长期不归还。四是公款私存。审计发现,乡镇下拨各村的管理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基本都是将资金汇入村干部个人账户。五是处置呆账程序不合规。没有经过相关会议讨论、表决,申请报告也没有报经主管部门同意及县政府、县国资办等相关部门批准。

2.部分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一是记账核算不及时。乡镇财务人员和未纳入国库集中统一核算的单位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薄弱,记账较不及时,对本单位发生的记账业务存在经常性的拖延。二是付款手续不合规。例如:支出未取得原始凭据、货款转入非业主单位账户、款项汇入单位和后面所附发票的收款单位不一致等。三是个别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按制度、按规章办事,应报批准事项未报批,接纳白条入账等。

3.挤占挪用财政资金屡查屡犯。近两年审计中仍然发现部分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涉及交通、水利、环保、教育、民政、计生、扶贫、土坯房改造等专项资金。

4.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约束不力。一是应公开招投标未经招投标。部分单位建设项目、接受服务未公开招投标,工程变更工作量,超规模、超投资建设,违规操作发包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乡镇负责建设的工程项目未进行公开招投标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政府采购管理约束乏力,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商品、劳务,部分单位未经政府采购。

5.扩大费用开支问题突出。一是招待费超支现象严重。特别是“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以后,仍有部分单位和乡镇存在报销土特产、烟酒等中央明令禁止的公务接待费用。二是部分乡镇和县直单位的车辆运行费用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三是违规发放津贴、补助、奖金等。

6.收入征缴不规范。一是依法纳税意识较为薄弱。有些单位未按规定依法代扣代缴税收,存在白条支付漏缴税费的现象。二是规费征收不力。有些单位规费征收随意性较大,征收的申报、审核、批准程序流于形式,应征未征,缓征现象突出。三是个别单位非税收入未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四是先垫缴后征收。如,社会抚养费征缴存在采用虚开票据方式空转垫交。

7.“小金库”偶有发现。国家三令五申严禁单位私设“小金库”,但仍然有极少数单位顶风违纪,私设“小金库”、账外账。

8.“三乱”行为时有发生。经过多年的查处,“三乱”行为得到较大遏止,但仍有单位我行我素,存在违规乱罚款、乱收费等“三乱”行为。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内部管理松弛,外部监督不力。有相当部分单位未建立健全《机关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日常管理制度或者流于形式,单位财务管理权责不清,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损失浪费,资产不实时有发生。有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打小算盘,不认真执行财务管理规定,导致财务管理混乱。

2.领导重视不够,法制观念淡薄。一些单位财务支出、物资采购、行政审批基本上由“一把手”说了算,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对现行的有关财经法规一知半解,忽视财务管理,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视而不见,不处罚、不制止,听之任之,更有甚者将有关收入不入账,私设“账外账”、“小金库”。

3.“问责”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不到位。对查出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处理,一般只是“对单位不对个人”,很少按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违法违纪行为成本低,造成“屡审屡犯”,挤占挪用财政资金、超标准列支招待费等问题年年审、年年有。

4.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财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业务技能水平不高,账务处理混乱;乡镇政府多数会计都是兼职,更换频繁;部分财务人员不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做人情账。

三、规范财政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发现的诸多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好财政财务管理,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经济责任,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财政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财政财务管理规范化。为更好地规范财政财务管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含下属二级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内控制度,用制度管人、管钱、管物,确保财政财务收支规范执行、规范操作。

2.定期组织财经知识培训,提高财经法纪意识和业务技能。出现诸多违纪违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领导和财务人员意识和技能相关,为确保经济工作行为的规范,每年定期组织财经知识培训,由纪检、财政、审计等负责授课,通过集中轮训、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重点培养领导干部财经法纪意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

3.前移审计监督关口,规范经济工作行为。一是对较大的审计项目进行跟踪审计,发现隐患迅速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二是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实行全方位跟踪。财政、审计要强化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直至责任追究。三是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从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转变。

4.推行审计结果公开,营造全民监督氛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及社会保障、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审计结果,报经党委、政府同意后,以一定形式依法向社会公开,增强社会和舆论监督力度。

5.推行审计查出问题的跟踪销号整改。对审计查出问题按照“建立台账,严格销号,追责问效”的工作机制,实行跟踪销号整改,以促进审计整改落实到位。

4.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四

【内容提要】严格日常监督管理,实现全面化。一要加大内部监督力度。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全面掌握干部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订措施,促进整改。二是要加大外部监督力度。上级纪委监委的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到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听取群众意见,及时掌握干部活动动态。要多与纪检干部办过案的单位和当事人直接接触,听取他们对干部工作的反映。

近年来,广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保持了较好的工作状态,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我们忽视。

一、当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当前不少纪检监察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三不”问题,影响工作开展。一是不稳定。由于纪检监察工作易得罪人,甚至不被亲朋好友理解,且经济待遇不高,政治进步不快,生活方面更是“压力大”,经常是别人能去的地方不能去,别人能得的不能得,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不稳定,不安心本职工作。二是不适应。思想认识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相当一部分的纪检干部对当前纪检监察工作新形势研究不够深入,导致工作创新力不够,工作针对性不强;三是不上进。有些同志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和新的形势,缺乏更新知识的积极性,不能主动地补充吸收各类新知识;有的上进心衰退,工作被动应付成效差;有的因职位提升没有解决,消极颓废,从事工作精力不到位。

(二)综合素质有待增强。一是理论功底不扎实。不少干部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欲望不强,平时学习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学习不动笔、不动脑,为学习而学习,学习领悟不深,学习指导工作力不强,导致工作水平难以提高。二是业务素质不全面。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域进一步拓宽,对纪检干部掌握各方面专业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体现在查办案件上,违纪案件广泛涉及金融、证券、房地产等经济领域,违纪人员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反调查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高智能化、高科技化的趋势。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当前纪检监察干部知识培训不多,业务知识得不到有效补充;很多干部长期在同一部门甚至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结构单一,接触面狭窄,协调能力不强,直接影响工作开展。三是表达能力不够强。当前相当一部分纪检干部平时重干事,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均不强,对更好开展纪检监察工作造成一定制约。

(三)工作能力有待提高。一是服务大局能力不够强。很多纪检干部只会孤立、静止的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能把纪检监察工作与服务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很好地结合起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创新工作能力不够强。一些干部习惯于以简单的号令和应付性的传达来落实工作,习惯于靠经验办事,不善于研究,不能创新开展工作,工作缺少亮点、新意,影响工作效果。三是宣传教育能力不够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无论是在进人还是干部自身学习上,都存在重经济、法律、办案业务人才引进和学习培训,导致从事宣传教育的专业人才缺乏,影响从源头预防腐败工作成效。

(四)管理体制有待理顺。当前纪检工作实行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同级党委政府对乡镇纪委享有绝对支配权,乡镇纪委在组织人事、财物经费以及各种事务上对同级党委政府存在很强的依附性,而上级纪委更多地侧重于业务上的领导这个层面。上级机关在人事安排、福利待遇、行政经费等要害问题方面,难以为下级机关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同级纪检监察组织依附同级党委政府,监督同级党委、政府十分困难,上述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积极性和打击腐败的坚定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深入推进。

(五)基层纪委有待强化。一是专职不专用。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虽明确专职专用,但实际上有很多中心工作要配合,加之大部分没有配备专职纪检干部,纪检监察工作精力大打折扣,以至应付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人员流动快。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尤其是乡镇纪委人员变动快,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懒于钻研纪检业务。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乡镇、县属部门纪检干部业务知识薄弱,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滞后,极大地影响了基层纪委职能的发挥。三是工作时效低。由于工作精力牵制、业务知识薄弱等因素,基层纪委职能弱化,工作被动应付,工作效率普遍较低。

(六)作风有待深化。一是满足现状,缺少开拓精神。一些干部满足于当前取得的成绩,甚至产生“求稳怕乱”心理,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怕得罪领导,怕影响人际关系,怕社会形象,致使一些工作停滞不前,力度缺失。二是调研不深,工作指导不足。很多纪检干部开展联系基层工作不够,深入基层调研少,指导基层工作少,导致工作第一手资料掌握少,工作起来与现实脱节,抓不住关键,找不准工作方向。三是自我要求放松,损害队伍形象。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纪律观念不强,嘴巴不严,说话随意;有的存在不注意身份,不分场合,参与吃喝游玩;有的甚至违纪违法受到查处。这种现象如不采取措施,加以纠改,势必影响到整个纪检队伍的长远发展。

二、一些对策建议

当前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有干部自身内在的原因,也有体制机制等客观因素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干部教育学习,做到长效化。一要抓好教育内容。要加强党性教育,促进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干部经住诱惑,耐住寂寞,守住清贫;加强宗旨教育,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促进干部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方式,依靠群众办事,服务群众办事。二要创新教育形式。要在拓广教育内容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挂职锻炼等制度,让干部更多接触业务和其他经济、科技知识。同时要善于寓教于乐,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提高教育效果。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要持之以恒,经常化、常态化,不能因工作属疏于学习,再忙再累,也要坚持执行既定的学习制度。

(二)拓宽干部流通渠道,把好“进出口”。一是完善准入制度。切实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标准,把能干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吸收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严格杜绝安置性进人和照顾性进人。二是畅通出口渠道。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支持,通盘考虑干部交流问题,适当考虑纪检干部在非本系统内流向问题。对不能很好胜任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也要畅通出口,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强化内部轮岗。长期在一个岗位任职不利于干部成长,应加快机关内部干部轮岗步伐,使纪检监察干部得到全面发展。

5.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五

一、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同级党委监督难。行政和党内职务比同级党委主要领导低,人力、财力

以及政治前途掌握在同级党委手中,得罪了同级党委自己就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人。因此,纪委监督同级党委不过是形同虚设。一句话,纪委无权也不敢监督同级党委,要查处同级党委腐败几乎是不可能的。

2、干部顾虑多。尤其是查办案件工作,什么能查,什么不能查,要查哪些案,查哪些人都得考虑清楚,得看同级领导们的态度,有的查出了结果,处理意见也得同级党委领导的表态,使干部工作起来缩手缩脚。

3、认识不到位。一些领导思想上仍然将纪检监察机关单纯地看作是党委和政府下面的一个职能部门,而没有把纪检监察机关看作既是协助党委、政府开展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的一个专门机关,又是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机关。他们布置的工作直接下达到各部门、单位,不同纪检监察机关沟通,制定政策、作决定,人事任免不能真正考虑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和建议,以致造成执行党政方针、路线的混乱,造成用权、财、人等方面的不正之风。

4、协调难度大。个别部门和单位对待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部署、决定和协调意见等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各取所需、为我所用。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就拖延推诿,甚至干脆置之不理,对事关全局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不向纪检监察机关报告。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既无济于事,又显得十分无奈,从而导致反腐败斗争的成果不得不大打折扣。

5、自身建设不够。纪检监察机关作为专门的党委和政府的监督机关,人员配备与所担负的任务不相适应,存在着 “小马拉大车”的矛盾。

6、查案技术设备落后。当前腐败现象比较隐蔽,取证难度大,进行“暗箱操作”。但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几乎没有配备用于案件侦察的先进设备,谈不上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调查取证,致使办案工作难度较大。

(二)自身建设中的问题。

1、报喜不报忧的困扰。当前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一些单位在工作总结中,容易看到工作的进展,而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重视不足,容易对成绩估计过高。这种思维定式下的工作总结模式通常纪检监察工作,使得思想上对工作效果重视不足。

2、任用干部工作需要加强。纪检监察干部任用没有一个统一的资格标准,导致机关干部精通财务、审计、法律、电子技术等专业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更少。再加上纪检监察干部流动慢,内外交流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

3、能力素质提升较慢。特别是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财会、法律、心理等专业知识方面提高较慢。

二、改进纪检监察机关建设的对策建议

1、建议推行垂直管理。县级纪委书记由上级纪委提名,乡镇纪委和县直单位纪检组人员组成由县纪委监察局提名。其组织关系和工资归属上级纪委。

2、推行干部交流。建议推行包括主要领导和一般干部、上下级纪委之间和县与县、乡与乡间的交流机制,特别是上级纪委要派干部到基层任职。

3、提高干部的待遇。建议纪委要统一设定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补贴和办案奖励机制,缩小地域和行业差别。同时,建议各级纪委书记享受同级党委正职待遇,副书记、副局长在任职满一定年限后享受同级党委副职待遇,提高干部的政治待遇。

4、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建议推行纪检监察干部资格准入,招录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有相应的任职资格,资格较低或不具备资格的,要进修学习。

6.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六

纪检监察是执行党纪政纪,保证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纪检监察干部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纪检监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影响到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亟待解决的课题。解决好这一课题,必须对照标准和要求,找出差距和不足,并采取配套的对策和措施。

一、目前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按照“思想建队、能力兴业、形象至上”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能力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执法执纪能力不断增强,队伍整体结构不断优化,能够高标准完成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工作,总体上符合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要求,但在不少方面与新形势的发展和新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还需继续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 水平。然而,在基层纪检监察部门中,仍存在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有的基层单位虽设有纪检监察室,配备1~2名纪检干部,但因轮岗交流等原因经常变动,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产生“干纪检是暂时的”等消极思想,不愿钻研业务以提高自身素质。

(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存在“接岗时不去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有时在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当前,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监察、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得罪领导,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丢选票,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 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便不了了之。

(四)工作落实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采取的工作方式不科学,将直接影响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目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方式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处理方式过于简单。一部分纪检监察干部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管人”,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不注意工作方法的现象,对出问题的干部职工,不是严肃批评、耐心教育,而是简单行事,不能真诚地帮助他们认清问题所在、自觉整改,常常使对方口服心不服。二是举措上了无新意。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同志却满足现状,固步自封,不善于研究新情况,仍凭过去的习惯、经验开展工作,裹足不前,不思进取;有的同志缺乏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有的同志由于业务不精,对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更是束手无策。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思想认识模糊。一些纪检监察干部认为自己身处执纪执法的要害部门,享有监督惩处别人的权利,平时不注重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培养和提高,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是失衡心态作乱。有些干部认为纪检监察机关是清水衙门,付出多,回报少,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得不偿失。有的认为政治上没奔头,交流难,提拔慢,于是在政治上放松警惕,行动上降低标准,工作上放之任之,更谈不上培养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

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总认为当前工作环境不佳,以致态度消极,随波逐流,公仆意识淡化,自律意识弱化。

四是工作能力不够适应。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在处理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困难时,常感能力不济,效果不佳。有的平时忙于中心工作,放弃本职“责任田”,对本职工作虚以应付,问题发现不了,案件查办不了,即使查办案件也存在经验不足、质量不高的现象,既不能在理论上学习提高,又不能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三、提高纪检监察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素质。纪检监察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不断学习和掌握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真正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只有加强纪检监察知识业务培训,努力接受高层次知识培训,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违法违纪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办案难度相应加大,那种靠经验工作、办案的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形势,面对这种不进则退、不变则滞的状况,一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机关参加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对新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同志,除搞好岗前培训外,经常举办业务培训,促其加快从不懂到较懂到精通的进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三是根据工作需要,建议上级机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更新观念,开阔视野。

(二)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纪检监察干部对自己应严格要求:一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有为党、为民弘扬正气打击邪恶的雄心壮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艰苦奋斗,勤奋敬业。二要正确运用自己的职权,秉公办事,不谋私利,不徇私情,自觉拒腐防变。三要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团结协作。四要带头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坚决维护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作风教育。纪检监察干部要切实增强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坚定性,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在复杂形势下辨别是非和抵御各种不良思想侵蚀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有所抬头,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反腐败斗争的前沿,是腐朽思想侵蚀和不法分子拉拢、腐蚀的首选对象。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教育,才能使纪检监察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和秉公执纪的优良作风。

(四)加强自我监督,强化自我约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我市对外交往不断扩大,信息传输渠道逐渐增多,开放与发展过程中一些消极腐朽的东西也乘隙而入,腐败的形式也日渐复杂,吃喝玩乐、贪图享受等腐朽生活方式,已成为违法违纪分子的“糖衣炮弹”。因此,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会自我加压、自我监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拒腐防变的楷模,成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榜样。

(五)实行轮岗交流制度,提高业务能力。有计划地实行轮岗培训,实行不同岗位的轮换,使每个纪检监察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适应工作,逐步成为知识全面、业务精通的多面手,从而增强了纪检监察干部的整体素质。这样,既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特长。

7.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七

一、县乡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中存在问题一般表现

县乡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中的问题, 一般表现在财政审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宣传力度, 导致有的县乡负责人重视收入, 忽视支出, 事先没有很好的防范措施, 一旦出现问题就想尽各种办法予以搪塞, 而且不能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 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财政审计监督一般只注重形式, 这样就可以保证财政实力雄厚, 工资薪金才得到保证, 加以保证自己的业绩。同时部分县乡负责人对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在思想上存在顾虑。由于县乡各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低, 压力大, 且历史遗留的问题多。这些县乡负责人片面的认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 倘若进行财政审计监督, 会影响各级领导的办事效率, 降低了政府部门的管理职能。

县乡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中的问题, 一般表现在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人员素质低。一是有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人员缺乏认真系统的专业和技术的学习培训, 业务水平不高, 缺乏工作经验。二是有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人员为个人的利益, 甚至拿国家财产作黑色交易, 在进行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时, 不以实际情况进行监督, 而是有意庇护被审计单位, 对查出的问题不查处。三是进行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时, 有的审计监督机关无视国家财政的法律法规, 对某些被审计单位执行处罚决定时, 存在批评要严, 处罚要减的心态, 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 着重处罚问题企业单位, 减轻问题企业单位负责人的处罚或者不处罚, 实际就是客观上地纵容包庇了问题负责人, 致使这些被审计监督单位的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

二、县乡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明显落后问题

第一, 由于目前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尚未建立, 导致财政审计监督人员在执行审计监督时缺乏依据。二是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不规范, 缺乏严谨性。致使目前县乡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中还存在很多漏洞。三是法律法规制度政出多门, 出现条块脱节, 区域间的差别大, 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扯皮、打架等缺乏公平的现象经常发生。

第二.有的县乡财政部门审计监督时, 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审计监督办法, 一般表现在事先无预防, 事后忙断肠, 查处违法违纪多, 合理的监督机制少, 查账手法只是简单的手工操作, 缺乏科学的系统的审查, 导致监督质量低, 出现事倍功半的结局。

三、加强县乡财政审计监督的相应对策

目前, 县乡财政审计监督中尚存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财政审计监督部门的职能被弱化, 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往往只的形式, 没有实际意义。使得我国的财产和物资受到重大损失, 腐败现象如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假如任由其发展下去, 则是后患无穷。因此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抓完善, 定制度

促进财政审计监督工作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其实就是完善审计监督制度、提升审计监督职能, 建立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正常秩序, 使得审计监督人员深人开展工作的根本保障。第一, 应通过国家有关政权机关建立一套完整健全的与财政审计监督相关的法制体系, 全面改善财政审计监督部门的实际状况。第二, 应建立一套完整健的审计监督机制, 监督各级财政资金的申报和支付到使用的全程, 把财政资金的正常监管与专项监督进行有机结合, 对事情的全程进行审计监督。第三, 应制定一套科学、严谨的审计监督工作中有关技术的标准和规范。主包括审计监督的时间、范围、程序、内容、评价原则、考核标准等。制定这些标准和规范, 必须完全符合党和国家的相关法规, 有益于被审单位和谐发展, 以实际相符且可操作性强, 并在实践过程中使之逐步科学化、系统化。

(二) 抓管理, 重落实

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财政审计监督。一是要建立健全财政审计监督指标体系, 从制止和纠正违纪违法问题发生、参与财政收支管理以及所达到的效果等方面来量化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二是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来武装财政审计监督人员, 积极开发财政审计监督的实用软件, 最大限度地扩大财政审计监督的计算机监控范围, 将财政审计监督机构的计算机与财政业务部门、国库、征收机关等实现联网, 以便及时发现财政运行中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提高财政审计监督的效率。这样, 能更全面充分地发挥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和作用。

(三) 抓培训, 严考核

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素质。一是要迅速扭转目前县、乡财政审计监督机构不健全、监督人员青黄不接且素质较差的被动局面, 配备一支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懂得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精通会计和审计业务的专业队伍。二是要把培养审计监督人员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 尽快提高审计监督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总之, 当前县乡财政设计监督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需要不断分析、总结, 查找其中的原因, 探究处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不断提升县乡审计监督的有效性, 以助推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综合实力得到不断增强, 财政审计管理制度也得到不断的完善。各财政部门逐步将财政审计监督提上议事日程, 由于现实和历史遗留下来的多种原因, 目前财政审计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县乡财政审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本文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提出相应的对策, 旨在与同行交流, 助推县乡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乡,财政审计,监督,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审计学会课题组, 周新生.财政审计的未来发展和对策思考[J].审计研究, 2009, (02) .

[2]刘正均.财政审计一体化研究[J].审计研究, 2009, (01) .

8.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八

一、基层法院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基层法院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件多人员少的矛盾突出

“案多人少”带来的问题与困难。一是影响了审判质量的提高。“案多人少”矛盾的加剧,使每个案件投入的审判工作量减少,必然对审判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二是影响了案件效率的提高。三是影响了社会矛盾的化解。

(二)办案经费和基建资金严重不足

1.法院办案经费不足,缺口较大。近年来,财政部门拨付法院业务(办案)经费与实际需求相差较大,法院办案经费存在很大缺口。这部分缺口主要靠法院诉讼费收入弥补,因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诉讼费收入也较少,这就使办案经费尤为紧缺。

2.法院“两庭”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法院欠债严重。国家发改委、原建设部和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法庭建设标准》和河南省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对法院的“两庭”建设,物资装备建设、办公自动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规范性的要求。但是基层法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很难得到保障。“两庭”建设资金大部分通过拖欠工程款、向干警集资等方式筹措,形成了大量的债务。

3.法院诉讼费收入逐年下降且收费标准过低,与办案成本不成配比。在目前的经费保障框架下,法院诉讼费收入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法院经费的保障程度,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提高,企业改制的逐步完成及金融监管责任制的落实,法院的案件数逐年减少,诉讼费收入呈下降趋势。同时,诉讼费收费标准太低,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与法院的实际办案成本相差甚远。

4.法官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保障无力。法官的管理体制等同于其他国家公务员,其工资水平更低,法官津贴缺乏可实际操作的依据,不能得到地方人事、组织和财政等部门的认可,使法官的法定福利待遇形同虚设。与此同时,基层法官的职级待遇落实难。

5.缺乏专项建设资金,无法解决审判法庭及其内部设施等建设问题。基层法院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需要较大数量的资金,必须有足够的专项建设资金,方能启动建设项目。但目前的状况是不乐观的,项目的启动大多条件并不成熟,但为形势发展所迫,往往是创造条件也要上。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基层法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与司法功能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法院的基础建设,改善基层法院的办案条件和环境,方便群众诉讼,提高司法管理水平和司法质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做起:

(一)加大对法院物质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

中央财政及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国债资金对法院的投资额,同时各级政府将法院基本建设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切实解决“收支两条线”管理后法院基本建设资金筹措困难问题,缓解法院基建欠债压力,保持法院发展势头。

(二)建立基层法院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

省高级法院应会同各中级法院,制定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法院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分年度、分步骤、按计划发展基层法院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杜绝盲目上马的项目建设思路。

(三)完善法官工资保障体系

在法官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逐步增加法官的福利待遇,并且要对基层法院的法官进行适当的倾斜。

(四)建立新型的法院经费保障体制

根据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需求,建立省级财政统管的新型经费保障体制,实行“预算单列,省级统管,分级承担,区别对待”的体制。预算单列是指省级财政部门报送人大批准的预算中,应将法院经费单独列项。省级统管是指全省各级法院的经费由省级财政统一管理,各级法院的所有经费由省财政单列,统一预算,由省高级法院具体划拨使用。分级承担是指省级财政预算法院经费仍由省、市、区三级财政承担,各级财政应承担的法院经费通过财政渠道集中到省级财政管理,各级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用也全部集中到省级财政统一管理,既保证了法院正常经费支出,也不影响各级财政的稳定。区别对待是指省级财政安排法院经费计划时,应当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对法院实行区别对待。

总之,克服“案多人少” 的矛盾, 解决经费不足才能建立起独立的司法预算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法院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真正实现“法治”。

9.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九

一、当前XXXX站纪检监督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正确领导下,XXXX站的纪检监督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检查站纪检监督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纪检干部人数少,整体素质不高。首先,XXXX站纪检力量较为薄弱。当前,就XXXXXX站而言,站纪检监督力量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纪委书记、副书记、纪委委员和政治处纪检干事。通常纪委书记由副政委兼任,副书记由政治处副主任兼任,纪委委员由警训参谋、法制参谋、组织干事、干部干事、财务助理员和审计助理员兼任,具体负责纪检、保卫、督察、审计等工作,而专职从事纪检监督工作人员数量少,也就是纪检干事一人,精力有限。其次,纪检监督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需要进行的专业技能培训,保持知识更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检查站的纪检干部都是兼职,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存在着“接岗时不去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都相对滞后,影响了纪委作用的发挥。特别是近年来,******的**保卫任务越来越重,**的监督执法、党风教育、群众信访、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等任务日益繁重,但就目前XXXX站纪检监督力量而言,还很难适应形势和工作的需要。

(二)纪检干部履行职责的主动性不强。一是有的纪检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对基层执法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认识不足,不善于去主动发现问题、查处问题、教育干部,很多问题是群众反映强烈了、上级批示了,才去查办,“等、靠”思想比较严重,往往是“被动式”或“事后”开展工作。二是纪检干部职能意识淡薄。检查站纪检监督干部大多是兼职干部,需要完成的业务性工作很多,不可能专门去搞纪检监督工作,而作为基层党支部纪检干部更是有名无实,主动履职意识非常淡薄。

(三)纪检干部自身的政治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是党委和纪委本身往往会忽视纪检监督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认真党委工作是第一位,纪委工作可有可无,对纪检监督干部出现的思想问题重视不够,领导主动靠前疏通思想、化解矛盾方面做得不够,较少开展有针对性地主题教育,不适应加强纪检监督干部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是个别纪检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有的纪检监督干部“严以律己、一身正气、刚正不阿”的表率作用不很明显,类同于一般干部,有的还不如一般干部,自身模范带头作用差,不能率先垂范去影响官兵的言行,使纪检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公信力打了折扣,影响了纪检监督的效果。

(四)纪检监督制度建设滞后。纪委落实集中学习、会议、请示报告及民主测评等制度时紧时松,不能很好地发挥纪委班子的集体智慧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

二、影响XXXX站纪检监督队伍建设的原因

出现以上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一是**编制不足。由于受**干部编制的限制,目前,大多数XXXX站内部没有配备专职的纪检、保卫、审计和督察干部,纪委的日常业务工作由政治处、后勤处相关业务干部兼管,平时纪委成员各干各的事,没有集中办公,致使纪委学习、例会等制度难以落实,影响到整体效能的发挥。二是纪检干部培训工作没有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当前,XXXX站纪检干部的培训途径比较狭窄,主要通过以会代训、个人自学获得相关知识,存在学习内容不系统、学习时间不经常、学习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制约了纪检监督队伍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少数纪检干部作风不实。有的纪检干部不热爱纪检事业,在思想上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凭老经验、老办法想问题、办事情;在工作上不善于发现新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四是纪检队伍稳定性差。由于缺少专门编制,纪检干部大多是兼职,加之近年来**干部调整较快,直接影响到纪检队伍的稳定,不利于纪检业务骨干的保留,制约了纪检队伍的长远建设与发展。

三、加强XXXX站纪检监督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党委领导。党委重视是****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取得成效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检查站党委要进一步充实整合内部纪检监督力量,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书记统一分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党委要定期听取纪检监督工作汇报,共同分析反腐倡廉形势,旗帜鲜明地支持纪委行使职权。

(二)完善编制体制。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需要,逐步解决纪检干部兼职之现状,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独立或专职的纪检队伍,开展独立的纪检工作,还可适当增加纪检干部的编配数量,切实加强纪检工作的组织力量,对**实施全天候、全方面的监督。就XXXX站而言,可以根据纪检业务的分类,按照检查站类别可适当增加1-3名专职纪检干事,负责纪检监督、审计、保卫、督察等工作。一旦条件成熟,可以尝试引进地方纪检干部“空降”之模式,实行垂直管理,让纪检干部敢于监督。

(三)加大业务培训。要严把专职纪检干部的选配关,切实把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过硬的优秀干部放在纪检监督岗位上来。在此基础上,要以业务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强化纪检干部的职能意识。同时,可以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地方相对成熟、专业的纪检工作资源,如:有计划地组织纪检干部到地方纪检部门进行跟班作业,熟悉地方纪检部门的工作程序,掌握信访处理、案件审理、执法监察和教育宣传等基本方法,积累实践经验。

(四)从严管理纪检监督队伍。检查站党委要加大纪检监督队伍管理,建立和完善检查站纪委班子考核制度、报告工作制度和述职制度,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根据考评考核结果,对在纪检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纪检干部,要及时予以记功表彰,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及时进行调整,激励广大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10.当前县乡水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篇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以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施,县乡水利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存在一定的问题。日前,笔者对汉寿县水利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探讨了当前县乡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以期抛砖引玉,推动水利建设,加强水利管理,稳定水利队伍,实现县乡水利建设可持续协调发展。

当前,制约县乡水利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建设任务艰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堤防工程加固任务重,大堤培修尾欠大,以汉寿县为例,按照省定重点堤垸堤防建设标准,沅南和西湖两大垸尚有26公里临洪大堤欠土方280万方。该县城市防洪工程从1999年开始建设以来,还有33处工程因资金不能正常到位而未启动。二是排灌工程问题突出。主要是设施老化严重、效率普遍降低、维护费用过高,目前汉寿县还有20%的电力排灌设备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尽管国家每年给该县下达300万元左右以工代赈资金用于改造和维修,但也是杯水车薪,仅能满足坡头电排等三大排和部分中型电排的需要,无法顾及陈旧设备的更新改造;三是蓄水工程供水不足。工程蓄水容量整体偏少,而且山丘区有一半左右乡管水库是带病运行。四是渠道工程淤塞严重。特别是在湖区,由于水系复杂,渠道数量多、距离长、疏挖任务繁重。

(二)水利管理水平下降。上个世纪,汉寿县水利工程的管理有过辉煌的历史,西湖垸的大堤管护被列为省洞工局堤防管理的样板,岩汪湖大电排评为全国先进泵站和园林泵站。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行业失去了政策优势,不论是县管工程,还是乡管工程,整体管理水平下降,尤其乡村管工程,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行,压编压人,有些山丘区乡镇由于水利管理人员偏少,无法满足工程管护需要,有的水利工程只能委托附近的村民看管,有些乡镇的水利设施被盗现象严重。

(三)水政执法缺乏钢性。由于法律宣传不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大等原因的影响,全县一、二线堤防管理范围内还存在违法房屋,河湖洲滩还有部分扫障 任务没有完成。尤其是按照《水法》、《防洪法》、《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许多该收的费用没有收起来,执法阻力多,收费漏洞大。去年,全县水政收费仅占可收费用的30%左右。

水利无小事,要解决当前县乡水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水利建设科学发展步伐,提高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的能力,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拓宽渠道,办好“五种水利”。面对新的形势,作为县乡水利部门要有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要从全县大局出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组织水利建设,加强乡镇之间的协调,确保工程的长期效益,拓宽投入渠道,办好“五种水利”:一是政策水利,从争取国家直接投资、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等三个方面着手,发展县乡水利事业。去冬今春,汉寿县采取以奖代投、四两拔千斤的方式,投资26.4万元,用于水库除险专项整治,按15%

以奖代投,引导乡镇投入 资金176万元,整修乡村水库43座,创下近年同期新高;二是资源水利。就是把水土资源变成水土资本,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的优势,用市场无形的手推动水利建设。去年汉寿县罐头嘴镇将渠堤经营权转让给农民植树,此举不仅疏通了渠堤,而且泄土用于筑宽渠堤后,机耕道延伸到了田间地头,有利于水土保持,延缓渠道淤积速度,实现了生态水利,达到了水通、路通和田园绿化三赢的效果;三是民营水利。鼓励农民投资兴修小塘小坝小机埠,实行谁修谁有,自修自用,受法律保护,使山塘水库经营管理从难以为继转变为“有钱投入、有人管库、有水灌田、有利可图”的新局面。四是引资水利。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借鸡下蛋,开发水利资源,建设自己无力新上的水利项目;五是自愿水利。通过村民自愿,联手筹资,建设水利、改善生产条件。应该说,办好“五种水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传统水利的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辩证的统一起来,把资金投入资产化、水利运作市场化、水利资源资本化,是当前水利工程走出困境的多元化新路子。

2、活化机制,管好“三级工程”。首先是县管跨乡受益的重点工程。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方案,由县水利部门、堤垸水利会统一管理,并按照“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办法,逐堤逐段逐点制定详细的运行养护、维护使用、抗洪度汛方案,定岗定员定责,实行岗位工资制,建立管好有奖、失误受罚的奖惩机制,定期考核、兑现奖惩,使县管水利工程工作有质的提升。其次是乡管工程,由于乡镇条件差异大,只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管理形式。汉寿县洲口镇把村内受益的小型机埠全部下放为村管,电费支出、维修资金、机手工资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村内自行解决。而该县的聂家桥乡采取乡水管员承包水库,水库灌溉用水视同抗旱 电排抽抗旱水一样按方收费,基本上解决了水利管理费用问题。由此可见,乡管工程的管理形式只能是多样化、合理化,无法制定固定的模式;再次是村管工程,要大力提倡实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能卖不股、能股不包、能包不租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转让经营权、产权,完全按市场化运作,政府只负责价格核定和技术指导。

3、强化改革,保障水利经费。这是缓解水管单位矛盾,稳定水利队伍,发展水利事业的重要保证。人浮于事,经费紧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水利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三个方面加力度,一是深化堤垸、大电排管理体制改革。关键是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一支精简、高效的水利人队伍。去年来,汉寿县采取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合理分流等办法,大力推进“两垸三排”人事制度改革,精简、分流人员达 327人,占改革前在编总人数的55%,年减少开支310多万元,有效地缓解经费压力。同时,竞争上岗人员的整体素质、工作责任感、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在解决水利经费来源的问题上,可以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运行耗用的电费应由排区负担,堤垸管理单位、大电排人员工资、维护开支由政府负担组织来源。二是改革乡管电排收费办法。乡管电排的收费一直是乡镇比较头痛的事情,为了解决村组农民拖欠或用债权

抵交电费的问题,可以将农排电费与照明用电捆绑,由乡供电所在收取照明电费时一并收取,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汉寿县沧港镇去年在3个村推行水电费与照明费同步收取的试点,效果明显,基本上做到了足额征收。三是抓好改制工程收费。对实现产权制度改革的水利工程,各级领导部门要维护承包人或受益人的权益,在充分考虑运行成本、基本维护费用和人员工资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由物价部门核定水价,要做到既不加重农民负担,又要保证有一定的发展后劲,同时协助或帮助收取水费,保护积极性。

11.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基层经侦队伍、信息化建设

一、基层经侦队伍信息化工作的现状

目前,通过“三基”工程建设的推进,基层公安经侦队伍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硬件建设上了水平,极大的充实了信息化的科技装备,同时通过对民警多种形式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大队办公自动化水平和民警应用计算机办理工作事务的能力显著提高。但是,客观的讲,由于缺乏对信息化内在特征的全面、客观和深入认识,在信息化的深入推进上不够理想,信息化建设层次不高,应用效果不突出,各方面都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深入开展。

1、机构建设不到位。

由于警力有限,情报机构往往人少质弱,大多是边办案边处理情报,没有一支系统、专业的情报搜集研判队伍和研判分析机制,导致经侦情报信息工作的相对落后与领导重视和投入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2、认识存在偏差。

谈及信息化工作,许多民警被动应付的现象突出,对情报信息工作在认知上存在偏差,认为情报就是特情,特情就是情报。只重视具有破案价值的线索,对一般性的情报信息弃之不用。更有甚者认为有几台电脑摆着、会打个字就是信息化,在思想深处离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差距甚远。

3、应用技能不高。

目前经侦民警人均1台电脑以上,人人拥有数字身份证,但实践中却只有内勤在办理业务,其余民警在网上学习、办案的并不多,甚至没有。有的民警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也只是走过场,没有钻研课程,更谈不上全面地掌握信息化应用知识,遇到考核测试则临时抱佛脚,有的人认为只要有一个人了解计算机应用就行了。

4、基础知识匮乏。

计算机网络知识是一门“科技含量”较高的专业化知识,要熟练掌握应用,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基层所的专业知识人才缺乏,以我县公安局经侦大队为例,全队7名民警,无一人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大多数民警在录入、查询和管理网络中出现一点差错就无法排除,不能保证正常运转和使用,更谈不上熟练应对了。

二、制约经侦信息化工作的原因分析

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故而,制约县级经侦大队信息化建设的原因也有主、客观的原因:

1、思想观念的原因。

部分民警操作计算机达不到熟练程度,汉字输入、编辑、查询等应用知识生疏,实战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过分依赖于原始的手工作业,先用老办法填写接警登记、制作讯(询)问笔录,再由年轻民警打印。

2、技能培训的原因。

基层的大部分民警计算机应用基础较差,操作不熟练,需要“趁热打铁”,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巩固提高,但实际上却存在培训时间短、内容浅、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使民警应用技能水平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导致经过多次培训后,年龄较大的基层民警还是不会打字或收发邮件,更谈不上其他深层次的信息化应用。

3、系统的整合、共享方面。

目前公安系统有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局推广的系统,也有全局统一建设的系统,还有各业务部门自主建设的系统。总体来看各系统间标准不统一,互联互通困难,存在着功能重复、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导致民警对信息化工作出现畏难情绪。

三、加强基层经侦队伍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基层经侦队伍要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进步,就必须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坚持以情报主导侦查的理念,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的理念,从转变思想观念、构建工作体系、提高民警应用能力、坚持练战结合等环节入手,将信息化手段成功应用于警务实战。

1、提高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

要将经侦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攻坚,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将“不懂计算机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的理念深入警心。从大队领导做起,先变思想、先学一步、先会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为民警树立了榜样,在带头学习的同时,还与一时转变不了思想的民警结对子,帮助提高认识,共同学习进步。

2、构建规范的信息工作体系。

结合实际,建立健全经侦情报信息的搜集、传递、研判、处理、利用的操作规定。明确情报信息录用具体标准、采集范围、采集方式、采集方法、报送格式、报送渠道和报送时限并予以规定。形成以侦查中队为“点”,以情报中队为“面”的情报工作体系,全面收集辖区内的各类情报信息,并将情报按金融、税务、公司、市场等分类标准,收集行业情报信息,经过汇总、分析和研判应用于实战。

3、抓信息源头建设。

探索建立与网监部门的情报信息交换及办案协作机制,利用网监部门的专业优势,强化互联网经济犯罪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和应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经侦特情工作。树立情报投资意识和效益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激活一批经侦特情、清理一批经侦特情、新建一批经侦特情,保证在重点领域、重要阵地、复杂场所都有经侦特情力量,形成隐蔽精干的特情情报网络。

4、提高民警信息应用能力。

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手段能否充分发挥效能,取决于使用者素质和应用技能的高低。要不间断地组织民警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注重实用,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信息化综合应用有机整合起来,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入手,重点学习和掌握基层警务信息的基本应用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探索网上查询、网上串并、网上追逃等“网上作战”技战法,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情报信息搜集研判等工作的能力,以适应经济发展、打击犯罪的需要。

5、努力推进外部资源整合。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金融、国税、地税、烟草、工商、技监、食品监督等相关部门建立情报会商、信息交流、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机制,努力实现联网查询,信息共享,以扩大社会资源信息采集面,形成横向联动,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

6、实现经侦内部应用系统的融合。

以经侦信息系统为中心,抓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录入及应用工作。针对经侦案件的特点,研发一些串并案件、综合比对的实用软件,切实避免重复工作,做好案件数据的合并,实现系统间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2.县乡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篇十二

1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步伐的加快, 全球粮食危机、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 农技推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技推广体系已出现诸多问题, 无法适应现代农业推广的现实需要, 特别是无法对大多数相对缺乏技术的边缘农民 (老弱病妇群众) 进行有效的技术服务, 将进一步拉大农村内部的贫富差距, 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3,4]。近几年, 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职工工资有了保障, 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农技推广体系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实质性矛盾依然存在, 应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1 认识程度不足

由于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上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农技推广只有投入, 没有直接效益, 在财政困难、农村工作重点多、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先放一放、缓一缓[5];二是认为抓农业难度大, 见效慢, 不易出政绩, 不能直接带来财政收入, 使得领导不愿抓农业, 更谈不上重视农技推广;三是认为农产品供求形势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农村政策已发生重大变化, 农业问题已基本解决, 农技推广队伍可有可无;四是忽视农技推广事业的公益性, 片面强调农技推广机构的有偿服务, 认为可以将其全面推向市场。

1.2 管理体制不顺

国务院 (2006) 30号文《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鲁政发 (2007) 97号文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人、财、物三权归属问题均没作明确规定。目前兖州市 (县级) 乡镇农技站实行的是由乡镇政府管理为主, 县级农业局进行业务指导。因此, 农技人员的工作由乡镇统筹安排, 大部分人员均要围绕乡镇的中心工作, 安排了包村, 从事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社会治安及临时性事务与农技推广无关的工作, 造成农技推广时间被挤占, 加之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强, 真正从事农技工作的时间不足1/3, 大大削弱了推广力度。还有就是人员被抽调改行, 直接从事其他岗位, 存在混编混岗现象, 造成队伍不稳, 无法安心从事农技工作。

1.3 运行机制不活

一是进人把关不严格。由于乡镇没有全面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制度, 导致农技人员良莠不齐。二是考评机制不健全。没有将农民对农技人员的评价纳入到考评体系中, 虽然也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 但没有与技术推广和农民增收挂钩, 考核不严格、不规范。造成扎根一线、服务农民与漂浮在上、蹲在机关的一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没有真正解决按绩分配, 奖勤罚懒的问题, 难以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

1.4 推广经费缺乏

经费紧缺是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 财政投入的资金达不到《农技推广法》规定的比例要求, 除发放人员工资外, 几乎没有给农技推广机构预算试验、示范、推广经费, 业务工作开展主要靠上级主管部门从项目上支持解决, 工作运转比较艰难。目前农技站处于一种能发工资, 但业务经费少, 推广工作难以开展的状况。由于经费紧张、待遇低, 下村入户工作又比较辛苦, 使得部分农技人员思想不稳, 情绪不高, 严重影响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推广事业的发展。

1.5 基础设施滞后

有的乡镇农技站没有专门的服务场所, 即使有场所, 标准也不高, 甚至有的被承包出去;办公室也是几个人挤在一间屋里, 更缺乏必要的土壤肥料速测仪、农药残留速测仪、种子纯度鉴定仪以及电脑办公用品、车辆服务工具、教育培训设备等。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手段落后、能力有限, 严重影响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

1.6 农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文化层次偏低。目前乡镇农技人员中, 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很少, 虽然有的通过函授方式获得了大专以上文凭, 但其含金量低, 也没有进行过系统推广教育。二是人才出现断层。自2005年以来, 已有4年未分配录用农技人员, 而近几年中, 有的农技人员被选调到乡镇其他非农技工作岗位, 致使乡镇农技人才得不到补充, 目前农技干部中最年轻的也接近30岁, 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三是知识得不到更新。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不能进行横向和竖向流动 (调动) , 大部分也不能外出参观和接受专门培训, 加之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强, 导致学习培训机会少, 造成知识老化, 所掌握的技术针对性、实用性不强, 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建设需要。

2 对策

2.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农技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支撑, 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增强,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出台了更多优惠政策, 已连续6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 都把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提升农业综合能力的重大措施来抓。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也明确要求, 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因此, 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 贯彻执行好《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等涉农法律,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支持农技推广工作,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 保障农业的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2.2 增加投入, 保证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予以保证。要根据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情况, 逐年增加推广经费, 确保严格执行好2006年省的规定。同时要增加乡镇农技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政府加强对原有设施的维护更新, 尽可能改善办公条件, 帮助农技部门逐步添置或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办公设施、培训工具等, 提高服务农业的技术准备, 改善乡镇农技推广条件, 使农技人员办公有场地、服务有设备、工作有保障。

2.3 理顺管理体制

结合当前进行农村综合改革的新形势, 为便于县 (市、区) 级农业主管部门整合县乡农业技术力量, 加大对优势产业的培植, 县乡农技推广机构应实行由当前的乡镇政府管理改为由县级农业局管理为主的形式, 其人员和业务经费等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 统筹安排, 但在人员的考核、调配、晋升等方面要充分听取乡镇政府的意见。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协调和监管, 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配合县农业局共同管理好农技推广机构。具体业务工作, 包括技术的引进、推广、试验、示范等由县农业局根据乡镇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和指导, 资产设备也要由县农业局统一管理, 以确保乡镇农技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门从事农技工作, 确保经费和资产不被挤占和平调或侵占, 从而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2.4 创新运行机制

一是人事管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实行聘用制, 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的原则, 确定具体岗位, 签订聘用合同, 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 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员进入基层农技队伍。参加竞聘的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 取得国家相应资格证书, 严把用人关。二是考评机制。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探索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面共同考核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县农业局要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 将农民群众对农技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 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 严格工作业绩考核, 形成长效管理制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 对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 不得继续聘用。三是收入分配。要落实按绩取筹政策, 建立激励机制, 对工作成绩大、推广效率高、群众反映好的要多奖励, 或按增加的经济效益分成;对长期在乡镇工作, 且成绩突出的, 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职务晋升上要适当倾斜;对承担上级项目, 参与课题研究, 或取得科研成果的也要予以奖励。

2.5 提高农技人员素质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 制定农技推广人员培训计划, 通过财政支持、制度保证、定期考核等, 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农技人员的培训, 每年应外出学习1~2次, 省、市、县农业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专业性培训班, 保证每年1次以上, 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 加快知识更新,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二是根据工作需要, 最好每年接收1个以上农业大学本科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乡镇农技站, 促进推广队伍结构优化, 以避免出现人才断层。目前的管理体制 (乡镇管理) 下, 乡镇 (办) 原则上不能安排人员到农技站工作, 却因需要调入人员必须是农业院校大、中专毕业生, 并经县农业局、人事局考核同意。三是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支持中、青年农技人员承担农业科研项目, 参与课题研究, 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2.6 改进农技推广方式

充分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主导作用, 在扎实履行好公益性职能的基础上, 强化桥梁纽带作用, 上联专家、下联农民, 主动联系科研、教学、推广单位, 及时反馈农民的科技需求, 切实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7,8]。根据当地农业发展的需求, 及时筛选适合当地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以重点农业项目为载体, 组装集成配套技术, 搞好推广培训;建立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 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 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热线 (农技110)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宽带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 推动农业科技服务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积极利用科技下乡, 科技示范园 (场) 、流动科技服务车 (科技大篷车) 等方式, 开展形势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技推广活动。

2.7 培育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

按照构建多元化、多渠道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总体目标, 在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管理, 加快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场等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发展的同时, 大力发展各类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组织开展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以及技物结合等服务, 形成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 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 以龙头企业为骨干, 以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 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 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曹德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4) :378-381.

[2]袁勇.基层视野下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EB/OL]. (2008-06-15) [2011-08-01].http://www.snzg.cn/article/2008/0615/article-10777-html.

[3]薛旭初.宁波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 2007 (1) :15-17.

[4]宋睿, 谭金芳.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12) :156-159.

[5]景丽, 韩蕴, 苏永涛, 等.关于农民参与河南农业技术推广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4) :126-128.

[6]周贤东, 林昌庭, 潘晓青, 等.农技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 (S2) :272-274.

[7]申光华.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及发展对策[J].种业导刊, 2011 (3) :27.

上一篇:2023年集团公司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下一篇:打击盗版音像制品专项行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