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试题和答案

2024-06-21

幼儿文学试题和答案(共5篇)

1.幼儿文学试题和答案 篇一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广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是()A.婴儿文学、幼儿文学、儿童文学 B.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C.婴儿文学、儿童文学、青春期文学 D.儿童文学、少年文学、青春期文学

2、狭义儿童文学的对象是()A.3~6岁的儿童 B.6、7岁~11、12岁的儿童 C.11、12岁~15岁的儿童 D.15岁以下的孩子

3、“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河里看不见”。这首儿歌的句式是()A.三字句 B.五字句 C.“三三七”字句 D.“三五七”字句

4、叶圣陶的《稻草人》是我国()A.第一部创作童话集 B.第一部搜集、整理的民间童话集 C.当代作家的童话作品集 D.第一部长篇童话

5、童话的基本特征是()A.怪诞 B.幻想 C.象征 D.拟人

6、《白雪公主》的作者是()

A.王尔德 B.安徒生 C.格林兄弟 D.阿•托尔斯泰

7.“五四”时期,成立歌谣征集处,后又成立歌谣研究会,使“儿歌”这一名称沿用至今,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学者是()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

D.黎锦辉

8、幼儿戏剧的戏剧冲突往往()A.紧张激烈 B.单纯有趣 C.生动具体 D.曲折复杂

9.《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作者是()A.普希金

C.亚历山大·亚兰·米尔恩

B.林格伦 D.阿·托尔斯泰

10.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应当具有()

A.稚拙美 崇高美 形式美 B.稚拙美 纯真美 想像美 C.稚拙美 荒诞美 浅显美 D.稚拙美 纯真美 质朴美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8分,共32分)

1.情节

2.超人体童话形象

3.格林童话

4.幼儿散文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

2.谈谈幼儿童话的分类。

3.幼儿戏剧主要有哪些特征?

四、材料改写题(每题30分,共30分)

请根据下面文字,将《镜子的故事》改写或续写成适合幼儿听赏的新故事。

要求:1.扩展情节,故事有趣;2.添加细节,丰富原有形象;3.语言浅显,符合幼儿听赏水平。

原文:《镜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聪明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面镜子。聪明人侧侧脑袋,镜子里的人也侧侧脑袋,聪明人抓抓耳朵,镜子里的人也抓抓耳朵。这镜子真是多么巧妙的东西呀!聪明人心里想,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照镜子多好。后来聪明人就把做镜子的法子传到全世界。

这时候,有一个国王,他的一个官吏献给他一面镜子。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有见过镜子,国王问那个官吏说:“喂,这是什么东西呀?”

官吏回答说:“国王呀!这是一种非常珍奇的东西,叫作镜子,您把它照什么东西,它就可以映出什么东西来!”

国王搔搔下巴说:“嗳,那倒很奇妙呀,让我看看。”

国王把镜子端在手里,他在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非常难看的面孔。整个脸象个冬瓜、金鱼眼睛、鼻子又圆又大,国王越看越生气,就骂道:“你给我的是什么怪物,把我照成妖怪了!这种东西一定不许传开,下令!不许用镜子!”

以后„„

试卷代码:(不填)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B 3.C 4.A

5.B 6.C 7.B 8.B 9.A

10.D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8分,共32分)

1.答: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过程,它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情节是作品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中心环节。

2.答:童话按照表现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超人体、拟人体和常人体三种童话形象类型。其中超人体童话形象在民间童话中最为常见,是指那些具有超人的神奇能力、能造就超自然神迹的形象。超人体形象所具有的超常能力可以做到童话中的其他人物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创造出匪夷所思的奇迹,充分体现了童话奇艺大胆的幻想色彩。超人体童话形象通常是作为推动童话发展或衔接人物关系的中介出现的,它们使童话情节变得曲折生动。

3.答: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根据民间口述材料搜集、整理了《格林童话集》(又名《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对世界儿童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童话故事,脍炙人口,享誉世界。

4.答:幼儿散文诗是传达幼儿生活情趣及心灵感受,适合幼儿审美需求和欣赏水平的散文。幼儿散文虽然真正崛起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它对幼儿的情感和语言熏陶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幼儿散文以优美的语言感染幼儿,以温馨、真诚的情感打动幼儿。它带给幼儿的欢愉和美感可以调节幼儿的情绪,保持他们心理上的平衡与和谐,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量。另外,幼儿散文的主要欣赏对象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给他们欣赏散文可以让他们受到更多的语言熏陶,并在学习口语的同时,初步感受书面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神奇魅力。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答:(1)引导幼儿学习生活常识,帮助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2分)(2)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1分)(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1分)(4)培养美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1分)(5)愉悦身心,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性感。(1分)

2.答:(1)根据童话的形成过程和作者,可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1分)(2)根据体裁,可分为童话故事、童话诗和童话剧。(1分)(3)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童话、中篇童话和短篇童话。(1分)(4)根据人物形象,可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2分)(5)根据童话内容,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知识童话。(1分)

3.答:(1)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集体的参与性;(1分)

(2)富有儿童情趣的戏剧冲突;(1分)

(3)语言动作化、形象化;(2分)

(4)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故事性强。(2分)

四、材料改写题(每题30分,共30分)

改写或续写须遵循幼儿文学的创作规律,符合题干的基本要求。

2.幼儿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现状和走势 篇二

事实上,儿童文学最脍炙人口的篇章基本上属于幼儿文学,如叶圣陶的《小小的船》、陈伯吹的《摇篮曲》、黄庆云的《摇篮》、金近的《小猫钓鱼》、彭文席的《小马过河》、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圣野的《雷公公和啄木鸟》、葛翠琳的《野葡萄》、嵇鸿的《雪孩子》、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和王一梅的《书本里的蚂蚁》等等,这些不但被编辑成了多种文字图书、连环画册和图画书,不少还被制作成电影、电视和动漫,到今天依然出现在各种幼儿教材和图书中,广受幼儿欢迎。从作家队伍构成来看,最具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家很多都是从事幼儿文学创作或以幼儿文学为主要创作方向的。如张继楼、圣野、金波、高洪波、张秋生、赵家瑶、吴碱、再耕、白冰、盖尚铎、郑春华、杨红樱、汤素兰、王一梅、萧袤等几代作家都以为幼儿写作而得到认可。但幼儿文学的发展之所以难以被人看到,主要是因为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比如说,制作成本的制约,稿费制和版税行规的制约,作家经验的制约,还有幼儿文学本身形式的制约。

与整个儿童文学创作和少儿出版的热闹态势相比,幼儿文学今天似乎不那么热闹,尤其一些新的幼儿文学图书出来,很少有研讨会和新书发布

第一,幼儿文学创作队伍总体在扩大。幼儿文学现在可以说是四代同堂,张继楼、圣野、金波、樊发稼、高洪波、张秋生、金本、刘丙钧、白冰、谢华、胡木仁、郑春华、汤素兰、保冬妮、皮朝晖、王兆福、李秀英、王玲、萧袤、袁秀兰等几十位实力作家都在创作,而且还有不少新人在努力学习,也处于很好的艺术状态,李秀英不但会创作“亲子儿歌”还会策划儿歌图书,郑春华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系列幼儿故事也形成品牌效应,保冬妮、萧袤、熊磊等创作的图画书也具有了走出国门的实力,应该说,现在国内不缺少幼儿文学出版资源,也不缺乏一流的幼儿插画家。

第二,幼儿文学出版跟不上创作。幼儿文学在发展,队伍在扩大,但出版还跟不上,目前国内专业少儿社的幼儿文学出版多为“引进版”,而民营图书公司和其他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图书都是知识性读物或动漫游戏益智类图书,迎合的是家长的功利性阅读需求,这就使得优秀的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诗及幼儿童话出版变得很困难,特别是很多专业少儿社对幼儿童话也是把它当做教育性图书来出版的。有些少儿社在做幼儿文学图书,要么是把安徒生、格林童话和唐诗、宋词等简单改写或编译成幼儿图书,要么是把小游戏、小算术编在故事里变成简单的所谓“智力开发图书”,要么干脆只出版看图说话、折纸拼音等认知图片,极少有出版社会精心培育幼儿文学作家,精心策划一个幼儿图书品牌。

第三,幼儿文学没有得到儿童文学界和少儿出版界的足够重视。幼儿文学研究与评论的人很少,过去在师范院校里还有黄云生、张美妮等在幼儿文学教学方面下工夫,特别是黄云生一生致力于幼儿文学教学与研究,出版了《幼儿文学原理》《人之初》儿文学的评论方面还有鲁兵、汪习麟、郑光中、巢扬、高洪波等介入,但现在高校专门从事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几乎没有一个用力于幼儿文学。一些师范学校的儿童文学教师又因为缺乏基本的理论素养及阅读视野,也没有能力去参与幼儿文学的研究与评论,更没有能力参与幼儿文学的出版。幼儿文学出版一度很受少儿出版人的重视,1988年全国幼儿读物研究会创办了《幼儿读物研究》杂志,经常有儿童文学专家、幼儿图书编辑和幼儿期刊编辑在上面发表关于幼儿文学创作、编辑和出版方面的论文,可惜前两年随着幼儿读物研究会被整并,刊物也停了,好在《中国少儿出版》这份季刊里还刊登一些幼儿读物研究的论文。但现在在整个儿童文学出版里,幼儿文学算是“小儿科”中的“小儿科”,尤其是幼儿散文和儿歌的出版。

但幼儿文学的读者需求决定了它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早期阅读中价值无可替代。我认为幼儿文学创作与出版走势将会呈现:

第一,图画书的引进将促动幼儿文学创作与出版的质变。近8年来,随着出版市场的放开和出版文化产业改革的深入,引进版图书成为一种常规性活动,幼儿图书出版出现了“图画书热潮”,2007年专业少儿社引进的图画书就达300多种;2008年,欧美图画书的引进出现了“井喷现象”,达800多种,各专业少儿社几乎把图画书的引进、出版、发行、推广,变成了一种时尚;而一些非专业少儿社也介入图画书的引进,使得2009年的图画书出版出现了品种更多样化、市场更分散化的局面。这一方面是因为西方绘本确实满足了中国编辑和读者的文化好奇心,另一方面是图画书的确刷新了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视野,此外,图画书本身的艺术魅力决定了它必将成为读图时代的幼儿的宠物。但图画书有图画书对文字的要求,图画书有它特殊的文学格调,这就决定了它将改变传统的幼儿文学的写作,图画书需要的文字可以是童话式的,也可能是无法用现有的幼儿文学文体限制的,于是幼儿文学创作必将产生艺术性的质变。另外,西方图画书的大量引进也必将刺激本土原创图画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到2010年以后本土图画书一定会走出困局而与世界图画书媲美。

第二,“亲子阅读”的兴起会促进幼儿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繁荣。“亲子阅读”近几年随着儿童阅读推广人的热心工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2003年7月,江苏扬州市成立了“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在主持人徐冬梅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2008年7月,广州市成立了“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在曹东林的主持下,推动广东的儿童阅读;2002年,北京成立了“红泥巴读书会”,在阿甲主持下,建立了“红泥巴读书网”,开展了很多幼儿图书的阅读与推广活动;2009年5月,接力出版社成立了“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也将积极参与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并把出版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2009年10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了“新中国幼儿文学六十年论坛”,从理论上提升幼儿文学阅读与研究;等等,这些幼儿文学阅读与推广组织的陆续出现,本身就证明了幼儿文学将会有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这将促进幼儿文学创作与出版的繁荣。未来的幼儿文学出版将借力现代的亲子阅读理念,与幼儿阅读专家、幼儿文学作家和幼儿教育专业及儿童画家形成亲密合作。

第三,传统的幼儿文学依然有其艺术生命力。传统的幼儿文学就是以文字为主的,主要包括幼儿童话、儿歌、幼儿诗、幼儿散文和生活故事等5个品种,当然,幼儿童话剧也有,但主要是儿童剧院的人在自行操作,已经很少是儿童文学界的优秀作家在写作了,这些作品还会是最主要的幼儿文学样式,也是各幼儿期刊和报纸最需要的作品。在幼儿图书出版方面,这些传统的样式还会以各种形式面对幼儿读者,而且幼儿园读物和准教材也主要以这些传统的幼儿文学样式为主体,也就是说“读图”虽然不可避免,但“读文”也不可轻易取代。

第四,幼儿期刊会有一次大的洗牌。图画书阅读热的兴起,对幼儿文学要求的提高,使得幼儿期刊会有大的洗牌。特别是《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幼儿故事画报》和《东方娃娃》等幼儿期刊因为幼儿文学品牌栏目而赢得读者和市场效应,并注意刊书互动,形成以刊物为中心的出版链条,更会引发幼儿期刊对幼儿文学的重视以及幼儿期刊对幼儿文学名家的互相挖掘与争夺,因此未来的幼儿期刊在内涵和风格上将有突破性的发展,集群化办刊和刊书互动将成为一种幼儿期刊发展得很好模式。尤其是《幼儿画报》,近几年走的就是幼儿文学名家集结并形成书刊互动的路子,到2009年已经突破了月发行量105万,成为幼儿期刊发行之王。

3.先秦文学 试题与答案 篇三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 《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

1、风雅颂:根据音乐、地域不同的分类;风指音乐曲调,国风指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 歌,15国风多民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较舒缓,分鲁商周。

2、赋比兴:赋比兴是诗歌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四家诗:《诗经》到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韩诗和古文毛诗,后世称其为“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邵南、邶风、卫风、秦风等十五 “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它们分别有31篇、4篇和5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诗、齐诗、韩诗、毛诗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申培,辕固,韩婴,毛亨和毛苌。现在流传下来的是“毛诗”,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诗集传》是南宋朱熹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战争徭役、农事、燕飨、婚姻爱情、怨刺和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10、《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1、《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订的一些消息。《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燕飨中的乐歌等。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也可能是周王朝乐官在《诗经》的编辑和成书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订成书,大概在公元前六世纪,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2、《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如《大雅•生民》;(2)农事诗,如《豳风•七月》;(3)战争徭役诗,如《小雅•采薇》、《王风•君子于役》;(4)政治美刺诗,如《大雅•崧高》、《魏风•硕鼠》;(5)燕飨诗,如《小雅•鹿鸣》;(6)婚恋诗,如《卫风•氓》、《秦风•蒹葭》。

3、《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和《大明》5篇,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的业绩,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4、《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

《七月》叙述农夫了一年间的艰苦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他们辛苦劳动而劳动成果却为贵族所有,自己一无所有,穷困潦倒。全诗以时令为序,顺应农事活动季节性,把风俗风景和农夫生活相结合,全面深刻、生动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客观反映了农夫与贵族生活的悬殊,在对当时农业生产,农夫生活的平铺直叙中抒发了哀怨和不满,使人们不仅了解了当时农业生产和农夫生活状况的同时,真切感受他们的他们的不幸和痛苦。

5、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

将叙写景、记实、议论、抒情结合起来,通过兴与赋的完美结合,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到生命流逝的体验,对战争的否定,感人至深。其中前面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既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通过今与夕、春与冬不同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人的生命在战争中流逝的感伤。可谓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发人深省。

五、论述

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

一、“国风”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民歌,真实地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创造才能。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和压迫的不平和反抗情绪。如《伐檀》,揭露奴隶主贵族不劳而获及其压榨剥削行为;《硕鼠》表现了奴隶们以逃亡来反抗剥削制度的斗争精神和决心;《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到头饥饿辛劳的悲惨遭遇。

2、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如《新台》、《南山》、《株林》等诗大胆揭露了统治者的秽行,鞭挞了他们丑恶的灵魂,而且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如《相鼠》一诗就把统治者看成了连老鼠都不如的东西。

3、反映男女婚姻恋爱的诗。如《静女》、《萚兮》描写青年男女的恋爱,生动细腻,维妙维肖;《柏舟》写姑娘反对母亲对其婚姻的干涉;《氓》、《谷风》则写了被遗弃女子对负心郎的不满和怨怒。

4、表现人民劳动生活的诗。如《芣苢》描写了农家女子在地里采摘车前草的情形;《无羊》描写牧羊人的放牧生活;《还》写了猎人的狩猎。

5、表现古代人民对战争态度的诗。如《无衣》、《伯兮》、《殷其雷》、《君子于役》等,或抗议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或怨恨强征重役,或赞扬保家卫国的大义,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鲜明的是非观和爱国思想。

二、雅诗中的“怨刺诗”被后人成为“变雅”,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主要反映了以下的两个方面:

1、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民劳》、《荡》、《桑柔》的作者身怀对社会现实和周王朝命运的忧虑,以诗向统治者进言,以期达到规谏箴戒的作用。

2、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这些诗主要见于二雅,《大雅》中的《民劳》,《板》;《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这两类诗在内容上又有其共同性.即表现了那一时期的卿士大夫们的忧患意识和忧患之情.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

①《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

②赋比兴是诗歌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

③采用“四言二拍”的句式,节奏感强。

④多用重章叠句的章法结构,表现了动作的进程或情感变化。

⑤在语言方面,多用连绵词、叠词来摹声绘形和多种多样的押韵方式,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音乐性。

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诗经》所创立的比兴则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

①《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前三章表现了一个贵族青年对淑女的追求,和他“求之不得”的痛苦之心。后三章,想着若和她一起,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作者热烈奔放的感情,表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大胆的追求和对自己情人的热切思念,洋溢着痛苦而快乐的情调。

②一、二、四、五章的前两句均用了“兴”的手法,先写“鸠”、“荇菜”,再写男子女子爱恋的发展,生动的表现男子对倾慕女子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先起兴后再以赋叙写。河滨芦苇的露水凝结为霜,触动了诗人思念“伊人”之情,而三章写景物的细微变化,不仅点出了诗人追求“伊人”的时间地点,渲染出三幅深秋清晨河滨的图景。而且烘托了诗人由于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迫切地怀想“伊人”的心情。在铺叙中,诗人反复咏叹由于河水的阻隔,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得的凄凉感伤心情,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

1、先秦叙事散文:先秦叙事散文是指从中国殷商到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有别于《孟子》、《庄子》等前秦说理散文。我国的史官文化非常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其叙事艺术,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左传》:第一部记事详整的编年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共255年历史。是先秦内容最丰富,最宏大的编年体史书,再现春秋时期周王朝及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活动,翔实反映了社会广阔的生活图景和历史进程。

3、《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成书于战国初年。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偏重记叙历史人物的言论,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

4、《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战国时东周,西周,七雄,十二国部分历史。西汉刘向主编,共33篇,主要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作者大多是战国后期纵横家。

三、填空

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

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商周铜器铭文。

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春秋》。

5、《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著作是国语。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战国策》。

四、简答

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 先秦叙事散文是指从中国殷商到战国时期的叙事散文,有别于《孟子》、《庄子》等前秦说理散文。我国的史官文化非常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成立。《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中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

①、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②、叙事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③、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描述,还常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④、作者叙事颇具戏剧性,作品充满故事性。⑤、广泛的描写人物,其中许多人物描写得个性鲜明。

⑥、人物行为、对话构成主要表现手段,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的主观静态描写。

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

是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刺、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寓于形象性。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者语录,以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经常一笔带过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关系而把重点放在议论上,同时也有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的论事。

五、论述

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

①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飞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勇猛之士如聂政、荆轲,均个性鲜明富有一定典型意义,代表“士”的不同类型。《战国策》出于虚构依托的内容颇多,使叙事更加生动完整,更有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②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荆轲刺秦,樊於期自刎献头以图报仇,易水送别等,出人意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生动地展现人物的性格。

③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创造了先例。如《齐策四》对冯谖一生的描述。

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①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史记》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汉书》《资治通鉴》等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承接。先秦叙事散文记叙历史事件有直书其事、褒贬鲜明的特点,《左传》《战国策》的高超写作技巧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如《史记》吸收了《左传》《战国策》略微改动史实加以运用的写作技巧,其奇谲文风与《战国策》的辩丽恣肆有直接关系。司马迁、班固、陈寿受《左传》开创的叙事与写史相结合的手法。

②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后《左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被唐宋以来的古文家所推崇。宋人把《左传》与《史记》、韩文、杜诗相提并论,清代桐城派亦推崇《左传》。苏轼、苏洵等后代作家散文仍有先秦散文遗韵。汉赋的铺张扬厉,主客问答是对《战国策》的借鉴。

③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在叙述历史事件的时候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性有直接影响,用“君子曰”等进行事件评述被直接借鉴;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如按照时间顺序串联故事,重视世间因果联系以及倒叙、插叙等方式的运用是《左传》时形成的叙事传统;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已经初见规模;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受到了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古代小说大量食用历史题材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产生在历史著述里有很大关系。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一、解释:

1、说理散文:也叫哲理散文,就是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特点,又有一定议论说理特色的散文形式。往往拥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一般都会阐述一个道理,理中含情,情中有理,意蕴深广,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情感的熏陶。

2、百家争鸣:战国时期,随着周天子的衰微,礼乐崩溃,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人生的关怀,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促成了学术文化的兴盛繁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史称“百家争鸣”。

3、《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其再转弟子编撰而成,语录体为其基本特征,全面反映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

4、《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的一部经典,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对话体。

5、《庄子》:分为内、外、杂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自庄子的后学。

6、《荀子》:显存32篇,是荀子学说的主要体现,绝大多数都是说理散文。从《劝学》下至《赋》26篇,是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门人弟子辑录。

7、《韩非子》:共55篇,韩非自著的说理散文,是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者。

二、填空

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语录体。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反映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荀子》、《韩非子》。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长于辩论。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进行不懈地自我修养。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7、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韩非。

8、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韩非。

9、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荀子》。

三、简答

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

长于辩论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的论辩文巧妙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运用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反复佶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的预设结论;论辩中也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

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重要风格特征,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首先在精神上压倒对方,藐视政治权势,鄙夷物质贪欲,无畏无私,使文章气势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

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继承并发展《论语》《左传》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语言风格精炼简约,深入浅出。标志了我国标准书面语的基本成熟。

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

首先,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以大量的寓言,重言写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

其次,《庄子》的文学价值还在于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如《逍遥游》中北冥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

再次,《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諔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辩风格。常以寓言代替哲学阐述观点,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如《逍遥游》末段,庄子与惠子辩有用无用,均为寓言

最后,富有诗意的语言,《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逍遥游》末段的文字,类似于抒情诗

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

《荀子》议论文的特色:(1)特别强调论辩的重要性,思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论述,反复推详,一篇中首尾一贯,一气呵成,整体理论系统严密,各篇之间颇有照应,故而绵密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2)《荀子》大量运用许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譬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理论浅显易懂。《荀子》还喜欢用大量排比句法,或以韵语描写、抒情,增强了气势,调谐了音节,更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韩非子》议论文的特色:(1)文风峻峭犀利,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所向披靡;(2)论辩透彻,逻辑严密;(3)大量使用寓言故事进行说理。

四、论述

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

先秦说理散文凭借其深邃的思想和文化意蕴,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它成熟的说理文体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确定了作家的人格理想和作品审美风范,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基石之一。

闲情说理文确立了说理文体质,早期语录体和对话体不是主流,后世却不乏类似作品。杨雄模拟《论语》做《法言》,佛教语录和理学家语录同样以问答形式进行辩论。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说明文为我国说理文主要模式,体制与说理方法对后代说理文影响深远。

先秦说理散文主要是哲理散文和政论散文,其抒发对自然人生的感性认识,阐述政治主张和学术观点,在依靠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辨的同时灌注了浓烈的情感,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感性形象。形象性和抒情性是具有文学意味。后代哲理散文受到影响,颇有文学因素;以描写抒情为主的文学散文由此孕育而生。

先秦说理散文中的大量寓言本为说理服务,却因为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脱离说理文字而独立,成为一种文学样式。其中优秀之作对我国古代小说形成有重要作用。同时先秦说理散文以对话的形式描写人物为后代小说提供了借鉴。

先秦说理散文分析透彻,议论纵横,同时又各具特色,直接影响了后代作家的创作风格,后代众多文学巨匠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先秦说理文的影子。如韩愈、苏轼等人文章气势磅礴的风格受孟子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游仙诗、玄言诗、山水田园诗和庄子思想及散文艺术有渊源关系;柳宗元、王安石等人的文章都是学习韩文。

先秦诸子都是语言艺术大师,先秦说理散文在语言艺术上的高度成功,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为我国语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常用语言修辞手法在先秦说理散文中有了成熟表现,直接影响了后世的语言修辞风格。后世文学中或平实质朴,或华丽雕琢,或婉约隽永,或放纵恣肆的语言风格在先秦说理散文中均有体现。同时还为后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词汇和丰富的成语,至今用于现代语言中。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

二、解释:

1、《楚辞》: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是由屈原等人根据楚地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制的,具有浓厚的楚地地方色彩。西汉末年,刘向集屈原全部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称之为“楚辞”。《楚辞》之代表作为《离骚》,因此,楚辞又被以“骚”代称,与以“风”代称的《诗经》一道,构成了中国文学中的“风骚”传统。

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以忠君爱国为主旨,抒发了屈原的“美政”理想,以香草美人之喻构成了一个复杂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是建立在民间文学的学习基础上的自由而长短不一的“骚体”,通过对楚地方言的借鉴和“兮”等语助词的多种方式运用,促成了句式变化,适宜于多种情绪和语气的表达。

三、填空

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楚辞》。

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离骚》、《九歌》、《天问》、《招魂》、《九章》。

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23篇。

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香草美人”。

5、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九章》。

7、“天问”意思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四、简答

1、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一、主题思想:

1.表现了屈原忠君与爱国的思想情感。2.表现了屈原的忠而被疏的身世之感。3.表现了屈原的美政理想。

二、艺术特色 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具体表现在:1.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2.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创造了香草美人的比喻象征系统。3.有大量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联想,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技巧。4.有丰富的神话和历史传说,运用了浪漫主义的题材。5.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

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楚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楚辞作家,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广泛深远的影响。

2.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为汉代赋体的产生创造了条件。3.楚辞突出的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4.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

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受屈原影响的楚辞作家只有宋玉的作品流传了下来,其《高唐赋》、《神女赋》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汉大赋的先河。宋玉的辞赋是在屈原的直接影响下创作而成的,并在文辞等形式方面有所发展。它们是由楚辞而至汉大赋的一个过渡阶段。

五、论述

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热爱宗国愿意为之效劳却不可得的悲痛心情。忠君和爱国是《离骚》的主旨。=,前一部分又不少“心系怀王”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途而改路”,以男女感情的不和谐比喻君臣关系的疏远。中国传统伦理习惯中,弃妇的哀怨是以对夫君的忠贞为前提的,臣子只有通过忠君才能实现自己的兴国理想,所以屈原的忠君是他爱国思想的一部分。

屈原的爱国之情和宗族感情相连,如他对祖先的深情追认就是一种宗族感情的流露。屈原的爱国之情更体现在对楚国命运的关切上,从希望楚国富强出发,反复劝谏楚王像先贤学习,吸取历代昏君荒淫误国的教训,不要只顾眼前享乐而不顾严重后果,如列举夏启、羿等由于“康娱自忘”而遭到“颠陨”的故事,向楚王发出了警告;同时对误国小人充满仇恨,“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君昏臣佞使得楚国处境岌岌可危。对宗国命运的担忧,发而为一种严正的批判精神,这也是《离骚》 中非常值得珍视的地方。

2、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

一、《九歌》

《九歌》是楚辞中重要作品,其幽微绵缈的情致和优美的诗歌形式深受后人喜爱,共11篇。从内容上讲,《九歌》以描写爱情为主,但也表达了对神灵的赞颂和祭祀的虔敬之情,同时描述了阵亡战士的勇烈悲壮。如《东皇太一》庄严富丽,完全是颂赞之词,与爱情无关;《云中君》《东君》多流连哀婉之词,如“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以无限敬仰之情描述了日神普照世界的壮丽气势,以及为人类祛除灾难的勇气,表达祭者的美好愿望;《国殇》描述了惨烈的战争过程,描述将士们奋勇杀敌,以及对死亡表现的凛然气概,节奏紧张,气氛浓烈,化凄凉为悲壮激越。对这种献身精神的歌颂也是作者深沉的爱国精神的自然流露。

《九歌》中人神感情的描写最多,如“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推崇为“千古情语之祖”,《山鬼》更是爱情的绝唱。无论巫还是神,都有真挚的爱情以及聚少离多的脆弱,这种处于希望和绝望交织中的缠绵哀婉的忧愁幽思,显然契合屈原的心态。《九歌》中抒发的洁身自好,哀怨伤感的情绪,可看做屈原长期放逐生活心情的自然流露。

二、《九章》

4.中国文学史试题答案 篇四

37、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P.246

38、《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P.247

41、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P.293

43、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P.305

47、“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P.24

51、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钟嵘称他“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曹植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洛神赋》为其名作。另有《与吴季重书》、《与杨德祖书》、《求自试表》。P.3

3(二)

55、钟嵘评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人。P.47

(二)56、嵇康的代表作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文章有《太师箴》。其《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P.48-P.50

(二)64、南朝诗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作家是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等。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盛时期,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P.78

(二)66、沈约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P.87

(二)67、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P.89

(二)68、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萧纲与其弟梁元帝萧绎和徐摛、庾肩吾等宫廷文人大煽宫体诗风,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庾体”。P.91

75、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庾信的抒情小赋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等,均为传诵名作,而《哀江南赋》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赋作。庾信又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102-P.10

4(二)

77、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曲歌。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西洲曲》。P.109 P.111

81、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他把文章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明确提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观点,还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P.12

3(二)

82、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P.12

3(二)83、南北朝时期,随着文学意识的明确和作家对作品艺术性的自觉追求,“文”“笔”之说流行。P.12

4(二)

92、苏轼称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作品主要有《山居秋暝》、《汉江临泛》、《鹿柴》、《辛夷坞》、《观猎》、《相思》、《送元二使安西》等。P.170-P.17

5(二)

95、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成就最高的特点。清新自然是李白诗的重要风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除律诗稍欠外(五律好),各体皆工。从四言的《诗经》体,到屈赋的“骚体”,到汉魏六朝盛行的乐府体、五七言古体、歌行体,再到初唐以来流行的绝句体、律体,李白都有不少佳作,其中以乐府体、七言歌行体和绝句体成就最高。除屈原外,李白对前代诗人还有广泛师法。他盛赞“蓬莱文章建安骨”,他“一生低首谢宣城”,杜甫 更以“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称赞他的诗风。P.204-P.21

2(二)

96、杜甫诗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最高峰。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关切祖国命运,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时代。二是同情人民的苦难,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民生。P.217

(二)97、杜诗众体皆备,且众体皆佳。他写乐府绝不沿用旧题,而是“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他自制了许多新题乐府,如《兵车行》、《丽人行》等。可以说律诗的成熟、兴盛,以至登峰造极是完成于杜甫的手中。杜甫善于锤炼句意,“语不惊人死不休”。P.229

(二)98、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二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三是以韦应物、刘长卿为主的大历诗人和柳宗元。这派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P.23

4(二)

99、刘长卿以五言诗享誉当时,自诩“五言长城”。P.238

(二)100、大历诗风以清丽空灵、省净纤巧为主要特色。P.240

(二)101、孟郊不但生活艰苦,作诗也特别艰难,有如“诗囚”,他尚古拙,求奇险,好瘦硬,不以平淡清新为意,在奇险古奥中争胜负,在苦涩滞重中见新意。前人评孟郊贾岛二人诗有“郊寒岛瘦”之称,这一“寒”字,正是孟郊生活之艰苦与作诗之艰苦叠加出的效果。P.2

43(二)

105、刘禹锡的诗以豪迈为主要特色,后人称之为“诗豪”。P.2

54(二)106、《诗经》中的“风”诗,早就具备了乐府诗的特色。至汉代,乐府诗正式问世。至建安魏晋时期,乐府诗的现实主义传统得到了继承。北朝乐府较好的继承汉制。唐代产生了新乐府,首创者即是诗圣杜甫,他“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用旧题写乐府始于李白。李贺也用旧题写乐府。)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运动”是在继承杜甫的新题乐府的基础上,正式提出“新乐府”的概念,并将它发展成一场有理论指导,有明确宗旨的大规模的运动。对新乐府作出贡献的,杜甫之后,白居易之前主要有元结、顾况等人,与白居易同时的主要有李绅、元稹、张籍、王建等人。P.256-P.257

(二)116、“以文为诗”是韩诗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奇崛险拗是韩诗的另一主要特色。P.298-P.299

119、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所写的八篇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包括:《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始得西山宴游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记住前四篇即可)。P.308

(二)120、柳宗元的诗的总体风格是清朗疏淡、幽峭深婉。苏轼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P.313(二

二、名词解释 1、赋、比、兴: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比,即比喻,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P.52-P.53 8、楚辞: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等人创造的诗歌,是当时产生的一种富有南方地方特色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散篇的“楚辞”才被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楚辞”又成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P.130 9、《离骚》: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又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所以“离骚”就是遭受忧愁。P.134

10、《九歌》:

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诗中借助人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地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11、互见法: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作者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P.263

12、乐府:

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乐府就是乐府机关采集的民间歌谣。思想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如《病妇行》、《东门行》。其二,反映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灾难,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其三,反映青年男女婚姻恋爱方面的问题,如《白头吟》、《孔雀东南飞》。其四,反映社会**给文人造成的忧惧漂泊之痛,如《枯鱼过河泣》、《西门行》。P.297-301

13、《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昭明文选》,是萧统为编选这部诗文集而收集东汉末年的五言诗时,所收集到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又都失去了题目的无名氏作家的作品。萧统把它们编在一起,起名《古诗十九首》。作者们大概都是些失意文人,他们或直抒胸臆,或借题发挥,抒发的大都是些个人的利害得失,怀才不遇,以及穷愁潦倒的各种忧愤之情。P.317

14、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P.23-2

4(二)

15、左思风力:

左思《咏史》八首无论是抒写志向怀抱、愤懑反抗,还是写自己的遗世高蹈、大彻大悟,均能古今融合,气势雄健;直抒胸臆,慷慨淋漓,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成独有的豪壮风格,与以潘、陆为代表的繁缛雕饰之风迥异,表现了鲜明的创作个性。不但对咏史诗的题材有极大的开拓,而且他这种“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述己意,而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己意默寓”,独创表达方式,对后世咏史诗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左思风力”。P.57

(二)16、《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名《兰亭集序》,最为传诵。P.6

2(二)

17、“永明体”:

齐武帝永明年间,声律说有了突破性发展。周颙借鉴转读佛经之声,对汉语语音的天然声调进行规范,总结出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声、韵、调的相互配合,提出了八种必须避免的声病。至此,以“四声”“八病”为核心的声律说基本确立。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面目一新的新体诗,世呼为“永明体”。代表作家是谢朓、沈约、王融。P.86

(二)18、宫体诗:

“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宫体诗以描绘女性的体态、生活为重要内容,风格雕饰绮艳。宫体诗代表人物,梁代有萧纲、萧绎、徐摛和徐陵父子,陈代有陈后主及其“狎客”江总、孔范等人。P.90

(二)19、骈文:

也称骈偶、俪文、四六等,是一种通篇对偶或以对偶句为主构成的文章。这种以偶句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与自由抒写的散文相对立而存在,表现出形式、情调和风格上的明显不同。P.9

4(二)20、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7世纪下半期文坛上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以至创作实践上都有许多共同倾向,故合称初唐四杰。四杰中当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最高。他们身上也体现着沿袭与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但与宫廷诗人不同的是,他们力求创新的精神与成就显然更强更大。P.157

(二)21、大历十才子:

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其出处最初见于姚合《极玄集》所载。其中成就较高者当推钱起、卢纶、戴叔伦。这些大历诗人的创作内容比较贫乏。P.239

(二)三、简答

1、简述《诗经》的语言特点。P.53-P.54

(1)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例如:《关雎》。(2)“国风”和“小雅”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例如:《采薇》、《采葛》。(3)《诗经》的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悠悠”)及双声(如“踟蹰”、“黾勉”、“参差”)、叠韵(如“沃若”、“逍遥”、“辗转”)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感情和自然景色,同时也造成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4)《诗经》的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2、举例说明《左传》辞令的特点。P.71-P.73

(1)《左传》中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2)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如展喜犒师就是利用道义的力量,使齐侯自知无理而撤军。(3)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便讲得坦率而深入,有力地打动了秦伯。3、举例说明孟子作品的艺术特点:P.100-P.103

(1)在孟子的文章中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引出两问两答,让齐宣王无法回答。再如他针对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还有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章,也都具有这种特点。(2)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如他指斥公孙衍、张仪为“妾妇之道”,甚至骂杨朱、墨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些都表现出孟子锋芒毕露、刚正不阿的个性。(3)以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在书中俯拾即是。如缘木求鱼、揠苗助长、奕秋等。

4、简述《庄子》的艺术成就。P.109-P.115

(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注重表现生活理想和内心感受,形成了诗意盎然的艺术境界。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整部《庄子》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2)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庄子认为大道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庄子在运用寓言时很少把寓意点明,而是留给读者去体悟。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庄子的寓言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造成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3)意出尘外的想象。(4)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5、简述《荀子》的写作特点。P.118

(1)《荀子》的散文已发展为完整而详密的鸿篇巨制。除了《成相》以下的八篇,其余各篇都是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构思缜密、结构严谨、论证周详、条理明晰。(2)《荀子》的另一个特点是醇厚渊雅,文采斐然,带有浓厚的学者气。6、简述散体大赋的特点。P.190-P.191

(1)散体大赋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家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学说发展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2)从形式上说,这类作品都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几乎都是一样的假设上两个或三个人,让他们各自代表一方,互相攻驳辩难,最后让代表天子立场的那一方大获全胜。(3)这类作品的代表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杨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等。从内容上说多是描写帝王的宫殿、帝王的狩猎、帝王的祭祀,以及帝王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等。从思想倾向上说,大多是空有讽刺之名,实际上是一种似贬实褒、似讽实劝的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7、简述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艺术特点。P.195

(1)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有时间的流动。(2)讲究绘声绘行,有声有色。(3)极大程度地利用了中国方块字在字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在文章的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8、简述《汉书》的思想特征。P.276-P.284

班固是一位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极深的儒者,因此《汉书》的揭露性和批判性远不如《史记》那样广泛、深刻、尖锐、彻底。但与《史记》比起来,《汉书》在思想内容上也有许多新的特点:(1)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王朝统一;反对外戚专权,维护刘氏正统。(2)歌颂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和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如在《苏武传》中,班固热情地赞扬了苏武那种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其爱国精神是很感人的。(3)班固看人更注意整体,更注意大节,纠正了司马迁的许多偏颇之见,从而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更为公允。例如贾谊,司马迁在《史记》他的列传中只收了《吊屈原赋》和《服鸟赋》,字里行间满含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贾谊在读者面前完全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而到了《汉书》中,班固引入了他的长篇巨制《陈政事疏》,从而使贾谊凛然以一个政治家的面貌出现在了读者的眼前。9、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P.302-P.305

(1)生动的故事性。乐府大都是叙事诗,汉代乐府民歌非常注意故事的生动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2)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如《陌上桑》中作者夸张地描写了各种人见到罗敷的不同情态,以客观效果来突出罗敷的美,极为精彩。还有的作品,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3)句式自由,变化多样。汉代乐府在形式上贡献最大的是五言体。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4)语言朴实凝练,善于叙事言情,基本上都是口语,朴素自然,没有什么人为的雕饰。如《江南》。

10、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点。P.320

钟嵘说《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其好处有以下三点:其一,是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高度融合。如《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其二,是善于抓取生活中的典型活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两句,在表现人物的心理上精彩极了。其三,是语言的浅近凝练,韵律和谐。读起来完全感觉不到有任何人工造作的痕迹,而又让人感到无一处不生动,无一处不妥贴。大批判家刘勰说:“婉转附物,惆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11、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P.30-P.3

3(二)

曹植的诗歌创作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怀抱。《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的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在其前期诗中,也有不少描写宴饮游乐的诗歌,均为他邺下时期生活和情趣的真实反映。曹植后期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方面与前期大不相同。其后期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2、简述《咏怀诗》的内容。P.45-P.46

(二)阮籍诗文兼长,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为其代表作。这组诗真实地反映了诗人一生极度复杂的思想感情。(1)抒写了诗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寂寞的处境和抑郁苦闷的情怀。如“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作者的无限焦虑与忧惧心态。(2)《咏怀诗》中,也有讽刺时政及某些丑恶现象的,如“小人计其功,君子道其常”曲折地揭露了司马氏操纵大权、为所欲为的重大历史事实。(3)《咏怀诗》中也有少量自述平生经历和建功立业理想的篇章。例如“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所刻画的临难赴危,誓死报国的英雄形象。(4)《咏怀诗》中也有一些游仙之作。

13、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P.70-P.7

1(二)

由于陶诗的内容多样,所以诗风也不尽相同。主要是以平淡为主,还具有多样性的特点。(1)陶渊明的诗歌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的平淡主要是其内容贴近生活;陶诗的淳真主要是富于真情实感。(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但并不重自然实景的工笔描绘,不拘于眼前实有,只取与自己心境相合之景入诗,既有客观实景,又有意中之景,而重在写意中之景,使自然景物都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彩。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陶诗中的理趣往往与具体的景物和诗人的真挚感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且以情景为主,把人们引向一种更加高远而深沉的境界。这种情、景、理的高度融合,即诗与哲理的结合,更使陶诗意境高远,清新拔俗。(3)精工而本色的语言,是陶诗的又一特色。陶诗语言朴素、真率,毫无斧凿之痕。

14、简述鲍照在诗歌史上的地位。P.84-P.8

5(二)

鲍照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和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用诗歌来反映现实。(2)他对诗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样板。此外,鲍照学习南朝民歌所写的五言四句小诗,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颇有影响。(3)鲍照对古代诗歌的题材也有新的开拓,特别表现在边塞诗方面,对后世边塞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5、简述南朝乐府民歌的特点。P.11

1(二)

(1)南朝乐府民歌一改汉乐府民歌多长篇,多叙事的特点,主要采用五言四句的形式,而以抒情为主。每首诗集中写一点,不拖沓繁缛,既明快,又含蓄。(2)诗中长于委婉细腻的笔法,尤善描写心理活动,将主人公刹那间的感情片断表现得淋漓尽致。(3)在语言运用上,不仅有传统民歌语言明白晓畅,清新自然,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充分利用汉语谐音的特点,大量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散”双关聚散之“散”,用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其他如以“棋”双关“期”,以“莲”双关“怜”等,比比皆是,这样就避免了直抒,将难写之情以隐语出之,委婉含蓄,耐人回味。

16、简述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P.183-P.18

4(二)

岑参的边塞诗以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为主要特色。因而以形式自由的歌行体,尤其是善于表达更丰富思想感情的七言歌行体最为擅长。在使用这一形式时,往往即事命题,字里行间充溢着奇情壮彩,昂扬着勃发英气。要之不离“奇”、“丽”二字。其创作手法不外有三,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大胆的夸张,三是多变的节奏。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想象奇特丰富,夸张大胆,句式上破偶为奇,三句一转。节奏多变,跳跃灵活。例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7、简述柳宗元寓言的成就和特点。P.306

(二)(1)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他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2)柳宗元的寓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如《黔之驴》讽刺那些表面上声威显赫、实际上无德无能的人物。(3)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4)通过精彩的描绘,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形象。(5)短小精悍,语言简练峻洁。如《黔之驴》中写老虎对驴的戏弄挑逗:“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18、简述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P.326-P.328

(二)(1)构思缜密,情致深蕴。他的诗无不透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但同时又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如其名作《锦瑟》、《夜雨寄北》。(2)长于用典、精工贴切。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中用典最多的一个,也是运用得极为精彩的一个。如其《安定城楼》一诗,八句中连用四个典故,多而切合事情,精妙绝伦。(3)锤炼字词,工于造语。如“集鸟翻鱼艇,残虹拂马鞍”,一个“翻”,一个“拂”,写尽了水禽飞舞嬉戏、残虹行空如彩的景象。此外,如其“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等,大量传世名句精美典雅,曲尽唱叹之妙。

四、论述

★1、论述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P.151-P.160

(1)屈原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在备受打击时诗人也曾有过迟疑和彷徨,设想独善其身:悔相道之不察兮,严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他对未来的道路也进行过苦苦的探寻: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屈原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屈原作品的基调是“苦恋”,感情核心是“恋”,却表现为“苦”。▲(3)屈原的作品充满着浓郁的浪漫色彩。在《离骚》中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幻想的形式表达生活的波涛在内心所激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后,他乘坐以美玉、象牙镶嵌的宝车,由飞龙驾驶,腾空而逝,辞国远游: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侍,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显示出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4)独具特色的比兴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纯粹的起兴已经消失,而是注意在诗中将比喻成片连用,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5)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屈原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如羌、凭、修、些等楚地方言在诗中的运用,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屈原还在诗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也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

★2、举例说明《史记》强烈的抒情色彩。P.264-P.267

(1)鲁迅先生曾盛赞《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含义之一就是指这部著作的强烈的抒情性而言。《史记》是一部饱含着作者激情的文学著作,司马迁主要是要通过写史来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这种全篇都像一首诗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一篇之中有一个或几个抒情段落的篇章则是很多的。有些段落中,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特别是那种让作品人物 “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如《刺客列传》荆轲在易水送别时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彩。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写到廉颇失势时,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他对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感慨。(3)《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项羽本纪》、《伍子胥列传》、《荆轲列传》等就是如此。

★3、联系作品说明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P.227-P.229

(二)杜诗的抒情,以后人一致公认的“沉郁顿挫”为主要风格。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唯感情聚集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非顿挫不足以尽之;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换言之,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但几经反复,它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老杜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他的经历、思想,特别是美学观有密切的关系。安史乱前,盛唐气象培育了老杜磅礴的气魄和崇高的理想,但涉世之后,他看到的只是政局腐败、江山日非。安史乱后,他的忧愤更广了,再加之他歌咏的两大主题忧国与忧民之间总横亘着激烈的矛盾,这都使他的诗歌在立意方面必然导致“沉郁”的风格。政治思想受压抑,美学思想也必然受到扭曲,这样就从壮美一变而为沉郁顿挫。老杜忧国忧民和表现自己不幸遭遇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风格,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而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短篇严格的律诗中,老杜照例能将沉郁顿挫的特点发挥得酣畅淋漓。如《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一联充满向往之情,感情是激昂向上的;第二联充满了荒凉之感,感情突转为悲伤向下;第三联充满了景仰之情,感情再次昂扬向上;第四联充满了凭吊之悲,感情又跌入沉痛。几经反复,一颗英雄惜英雄的沉郁之心,被表达得极为顿挫有致。▲4、试述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P.247-P.250

(二)由于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而心理又极度压抑;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也以奇著称。但他的诗不但是怪奇、奇丽,而且是诡奇以至怪诞,为浪漫主义又增加了新色彩。其具体表现有三:一是构思奇特,想象奇特,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二是意象奇特,选材奇特,往往不取常情常景,而取光怪陆离以至荒诞不经的意象。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凤凰叫”已很奇特,再配之以“昆山玉碎”则奇上加奇,接着又以“芙蓉泣露香兰笑”来形容不同的声音效果更是出人意外。李贺在选择意象时还经常撷取阴森幽怖、鬼气拂拂的画面。因而诗中常出现怨鬼愁吟、山魅食祭、萤丘荒冢等形象。三是语言修辞奇特,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通感。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血”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总之李贺的诗诡谲怪奇,堪称“骚之苗裔”,被后人称为“长吉体”。

▲5、试述唐代古文运动兴起的背景。P.279-P.28

1(二)

唐代古文的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李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1)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的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矛盾与危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2)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的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3)从古文自身发展的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的作家,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和更高级的层次上推动了古文的发展。(4)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的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的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人文成化,元结等强调褒贬讽谏,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解析 1、《诗经》的艺术特色:

《诗经》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在形式上《诗经》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章法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复沓方法,可以充分抒发思想感情,如“周南”《芣苢》全诗三章十二句,中间只换六个动词,却写出了采集所得由少到多的情况和采芣苢的妇女们的欢乐情绪;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最突出的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叠字,如“依依、涟涟、踟蹰、参差”等语词来描绘复杂的的感情和自然景物,同时也造成了诗歌音律节奏的和谐优美。比如“周南”《螽斯》全诗六句竟用了六个叠字描声状态,绘声绘色地刻画出嗡嗡乱叫,到处毁灭庄稼的蝗虫形象,用以比喻剥削者子孙众多,夺尽人民的粮谷,表达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厌恶与憎恨。2、《左传》艺术特色:

①精彩细密的叙事。a.书中出现了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曾强了故事性。b.具有讽刺意味。c.突出体现在战争方面。一是很多著名的战事都写的曲折完整,精彩动人;二是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②个性鲜明的人物。a.主要采用随事写人的方法。作者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构成相对完整的形象。b.对一些次要人物,写出一两个富于特征的细节,便收到形神毕肖,声情并现的效果,如写先轸发怒只用了四个字“不顾而唾”,就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③微婉巧妙的辞令,《左传》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一段对话中,齐侯的态度极为强硬,晋国也不示弱,但双方的辞令却又委婉谦恭,尽力表现出文雅安详的风度,使人难以相信这是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韵味悠深。3、《战国策》在人物塑造方面和辞令方面有哪些特点?

1)《战国策》,叙事写人也有很高成就,书中围绕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在一篇作品中集中笔墨叙写一个人的事迹,不但用夸张、渲染、乃至虚构表现人物性格,而且注意揭示其内心世界。《战国策》叙事记言,都以人物为纲,书中所记,多为权谋之士出奇智异策,转危为安,因此,奇异曲折的情节与恢奇卓异的人物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在写人叙事时,不惜笔墨,加以细致入微的描写。2)游说辞令是《战国策》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这些说辞纵横驰骋,辩丽姿肆而又浅显生动,富于形象性。a.很少用道德礼仪去说服人,往往无所顾忌地分析形势,指陈利害,甚至不惜张大其辞,危言耸听。b.在语言方面《战国策》的辞令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句式错综变化,文中常常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及夸张、比喻等手法,造成淋漓酣畅的气势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其中还有很多寓言故事,通俗生动。这些寓言大都是说者根据临时需要而顺手拈来,取材广泛,寓意鲜明,富于现实感。它们虽未独立成篇,但有些故事已有较为完整的情节,叙事也颇为生动,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篇。*4、孟子作品艺术特点:

①在当时孟子有‘好辩’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a.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b.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他批评齐宣王未治理好国家的时候,就是通过讲了个故事,引出二问,让齐宣王无法回答。c.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如他针对其老师许行的观点,通过设问,充分地暴露了许行观点的不切实际。d.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地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②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③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如揠苗助长、缘木求鱼等。④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5、庄子艺术特点(每条特点都有可能成为一道题):

①哲理与诗意的交融[人生哲学]。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结合哲学道理,注重表现管理科学理想和内心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如《逍遥游》中那个展翅高飞的大鹏,翱翔于天地间,相比之下,受自身条件控制的人类就显得格外渺小了。b.庄子以艺术的态度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如‘蝴蝶之梦与周公’的奇想、<秋水>中庄子感受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这些饱含着审美感受的故事,把读者带入物我两忘的诗的意境。c.庄子主张齐物,在他的作品中跳荡着强烈的激情,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的作品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首先,庄子的哲学核心是人生问题。庄子渴望摆脱丑恶的现实,摆脱束缚,达到“逍遥游”。他在讲述哲学道理时,注重通过一定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例如《逍遥游》中大鹏和鴳鸟的对比、《养生主》中疱丁解牛的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等艺术境界,都给人以哲理的启迪,达到了“逍遥之境”和“艺术之境”的统一。其次,庄子以艺术的态度去体味人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意。例如《齐物论》中由庄生梦为蝴蝶,产生了“不知周之梦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奇想。最后,庄子虽然主张齐物,但并完全泯灭是非、忘怀一切。他的作品中跃荡着强烈的激情。例如《大宗师》通过一则语言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不平。整部《庄子》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性认识,更包含着深厚的情感体验,这种强烈的抒情性,使《庄子》达到了哲理与诗意的和谐交融。┛②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为什么用寓言创作?]。a.庄子认为大道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也不能用具体的感官和逻辑思绪去把握,只能借助于直觉体悟。由于强调直觉体悟,庄子在论道的时候很少做纯理论的阐述,而是把深奥的哲理化作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b.与其他战国寓言相比,庄子的寓言独具寓真实于诡诞的浪漫特色,表现了对现实的犀利观察,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在荒唐谲怪的形式下,批判了诸侯间的不义战争。c.庄子的寓言还有超乎言意之表的特点。人们往往在原有的寓意之外,领略到更为丰富的意蕴,如‘庖丁解牛’,原为以技喻道,以说明养生之理,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出办事必须掌握规律和熟能生巧的结论。作者越不作刻意说明,就越能使人产生丰富联想。d.注重细节刻画和夸张渲染。③意出尘外的想象。庄子的作品充满了奇幻而丰富的想象,这与他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有关,他主张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克服‘成见’‘成心’达到绝对的自由,生活范围的狭隘,限制了人们的眼界,把有限的存在放到无限的宇宙中去考察,才能极大地扩展人的精神视野。他主张用多种尺度对同一事物作多侧面、多角度的透视,而不要拘执于一成不变的眼光。庄子善于逆反型思维。④汪洋自恣的文章形式。文章结构富于跳跃性,跌宕开阖,曲折有致,起伏变化,他的语言奇峭富丽,精彩传神。6、韩非子的写作特点:

韩非子的文章在诸子散文中别具一格。①犀利峻峭,敢于直言。②论证严密。无论是内在的逻辑关系,还是外在的结构形式,都严谨周密,具有令人折服的力量和气势。韩非往往在文中先列举事实,提供充分论据,从中引出论点;一个观点说完,再转入下一层分析,如此环环紧扣,直至讲完全部论点。洋洋五千字的《五蠹》就采用了这种层层归纳的论证方法。③文章中有大量的寓言和故事,或是取材于历史传说,或是根据现实生活加工创造。大都平易朴实,短小凝练,具有幽默冷隽的特点,作者在意以此作为论证的手段,因此总是在故事之外点明寓意。善于鞭挞世态人情。如<内储说下>中一对夫妻的对话,只是短短的几话句,就能生动地揭示夫妻间的利害关系。

7、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①屈原是第一次有意识地把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段集中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创作中驰骋想象,采用夸张的手法,使作品充满着激荡人心的浪漫色彩。a.作者在长期政治上斗争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态度加以升华,运用想象进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和大胆的艺术夸张。b.善于把神话传说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运用神话素材抒情写志,扩大了诗歌的境界,使他的诗歌别具风格。②屈原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楚辞》中的比兴比起《诗经》有重大发展。《楚辞》中的比喻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奇特性为诗人驰骋浪漫主义的奇思妙想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a.他的作品善于凭借‘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把相思的愁苦和秋风,落叶联系起来,更加突出了湘君的悲哀与孤寂。③在描写人物、状摹物态方面,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招魂》中诗人对楚宫美人群像的刻画尤其精彩。④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富开创性。a.汲取楚地民歌的丰富营养,又吸取散文的章法和句法,创造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顿挫、章法灵活多变的“骚体”诗。b.屈原善于运用楚国的民间方言口语来写诗,如羌、蹇、凭、些等楚地方言等在诗中的运用,使诗歌语言丰富多彩,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c.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和叠音词,创制对偶句式,使作品悲怆、愤慨的激情里融进一种低徊往复的忧叹与哀思,使诗歌句式整齐、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美。屈原在抒情中叙事,大大扩展节抒情诗的篇幅和容量。《离骚》《九章》《九歌》的句式多为六言或七言,间或出现四言或五言、八言。屈原作品的这些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成就的取得同屈原创造性地运用文学形式和诗歌语言是分不开的。8、汉赋的形式特点:

以司马相如的作品为例,①结构宏伟,富丽堂皇。讲究场面的开阔,层次的分明,有空间的转移,时间的流动,多种场面、生活、气氛构成了一种极其广阔复杂而又极其统一和谐的艺术画面。如他的《子虚赋》《上林赋》中写天子的宛囿的广大富饶,天子诸侯打猎的盛况和壮观及种种排场,场面非常开阔,层次也很分明,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②讲究绘声绘形,有声有色。声音、色彩的种类极多,变化极大,穷形极相,动魄惊心,就其总的气氛来说,又是极其富丽,极其热烈而又庄严的。③它极大程度上利用了是国方块字在形构造上的突出特点,字形排列上给阅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一排列就是几十个山字头,几十个水字边,几十个草字头等等,给人一种迎面扑来的气势感。9、简述散体大赋的发展过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除师承屈原、宋玉外,还师承《诗经》的“雅”、“颂”与战国时期的纵横游说之风,也就是说,赋的作品是从战国时期的纵横演说发展起来的。其文风与先秦诸子很有关系。从武帝开始到东汉中期,是散体大赋的发展期和成熟期。东汉顺帝以后,随着汉帝国政治经济的衰落和儒家思想统治的崩溃,散体大赋走向衰息。这类作品多属为统治者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文字铺排堆砌。代表作品是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10、论述《史记》的艺术成就:

①《史记》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悲剧英雄人物的画廊。这些人物形象有许多是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感染力最强的又是悲剧英雄人物。1)《史记》的悲剧人物大致可分为:一是站在时代前列,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为了变革社会而在与反动势力斗争的过程中被杀害的,如商鞅;二是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气节,为忠于自己的国家而英勇献身的,如屈原;三是在历史上起过一定作用的英雄豪杰,他们曾显赫一时,最终由于自身的某些错误而结局悲惨,如项羽;四是一些曾为统治阶级建立过丰功伟绩,最后由于受到最高统治者的猜忌而被杀害的文臣武将,如蒙恬、李广;五是为了某种“道义”,或是为了维护某种“原则”而英勇拼死的,如“荆轲”。2)《史记》中的人物能写得如此成功,一是注意刻画细节,极力描摩人物的神情口吻。例如《项羽本纪》在介绍项羽有家世之后,只写了项羽少时学剑和观秦始皇出游两个细节,这位豪放不羁、才力过人,胸怀大志的贵族后裔的形象就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了。二是善于通过矛盾冲突集中、尖锐的场面来表现人物。如《项羽本纪》中最精妙的场面描写是鸿门宴。三是善于通过渲染气氛来烘托人物,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如《项羽本纪》写到项羽被韩信打败,被困于垓下时是四面楚歌,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竟落到这步田地,这已经够使读者为之感慨嘘唏了。在这样的气氛中,项羽再慷慨悲歌,“美人和之”,“左右皆泣”这就更加构成了一种无限悲凉的气氛,寄寓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惋惜之情。此外,《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互见法”,这就使《史记》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了。②强烈的抒**彩。司马迁写的虽然是历史人物,但溶入了他深挚的爱憎感情的。他的文章从始至终都带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这是《史记》文章充满激情的最重要的原因。1)《史记》中有的作品通篇像一首抒情诗,如《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史记》中的有些篇章作者还特意引入一些歌谣谚语,让作品人物‘自己’的即景作歌,突出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2)《史记》的文章常常夹叙夹议,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彩。《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史记》语言的总体风格是朴拙、浑厚、气势沉雄,使语言与其所表达的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和谐。这种特点在那些记述悲剧英雄人物的篇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1、论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a.生动的故事性,注意情节场面的描写。b.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刻画人物,乐府中使用的手法有些是具有开创性的。c.语言个性化的程度很高,句式自由,变化多样,各种杂言的形式。汉代乐府开创并完成了五言体诗歌的形式,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为建安时期五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d.语言朴实凝练,有民歌的特点,善于叙事言情。对整个后世诗歌影响极其巨大,开创了现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一直被后代许多杰出的作家们所继承。他的形式与风格,具体表现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直接影响着后代文人的五言诗创作。

12、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内容大至可分为四类:①游子思乡,思妇的痛苦;②男女想恋之情;③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孤芳自赏,怀才不遇;④反映了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其艺术特色:长于抒情,融情入景,寓景于情。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如《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语言浅近自然,又异常精炼。如《迢迢牵牛星》中语言的特殊运用,大量使用叠字来表现情感。

13、简述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过程:

文人五言诗是从民间五言诗发展而来的,主要是文人学习乐府民歌中的五言诗创造的新形式。五言诗出现的时间是东汉初年,五言诗所包含的词和音节比四言句式多,在艺术表现上更灵活和方便,所以大量出现五言诗。东汉时代的早期作家班固开始写的一首《咏史》五言诗,其后张衡也作五言诗《同声歌》,这些创作表现出文人五言诗技巧的不断提高和成熟。《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也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新阶段。

14、简述曹操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

特点:其重要的市场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将叙事、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抒情性和时代感。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兼有浓郁的民哥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浑。艺术成就:曹操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曹操的坦率质朴、简约严明的文风,具有现实性和斗争性,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鲁迅称为他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5、简述曹植诗歌创作的成就及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创作成就: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也是建安诗人中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作家。他广泛利用乐府诗的形式,却变乐府诗以叙事为主而为以抒情为主,善用比喻,大大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曹植的诗既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又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风格特色,既不同于其父的古直沉雄,也大别于其兄的清丽哀婉,在建安诗人中独树一帜。把文人五言讲坛的发展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钟嵘称之为“建安之杰”。前后期的变化:前期是志得意满,恃才傲物,诗歌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抒写自己的理想和报负,《白马篇》是他前期诗歌的代表作。诗中的那个‘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游侠儿,显然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融注了诗人的理想和愿望。也有些诗是描写宴饮游乐的诗、赠友诗,如《公宴》《名都篇》《赠徐干诗》等。诗人也有少量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如《泰山梁甫吟》。后期因备受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抑郁失志,所以,他后期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壮志不得施展的苦闷,备受迫害的无限压抑和悲愤。其代表作《赠白马王彪》是他“愤而成篇”的传诵千古的赠别诗。此诗集中抒发了诗人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满腔悲愤;痛斥了监国使者一类奸佞小人离间他们兄弟关系的丑恶行径;对曹彰的含冤而死表示的沉痛的哀悼;表达了自己在岌岌可危处境中的忧生嗟叹;对白马王曹彪表示了深情的宽慰和劝勉。

16、阮籍咏怀诗的内容:

5.《比较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篇五

一、填空(共计30分,每空1分。)

1、存在于不同文化中 不同文学之间

2、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史

3、文学运动 文学题材 文体和技巧

4、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的相同或不同的应合

5、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跨学科研究

6、认同 离异

7、危机和断裂 重组和更新

8、逻辑学范式 现象学范式

9、和而不同 多元并存

10、互为主观 互为语境 互相参照 互相照亮

11、关于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较的研究

12、自然(包括自然人体)人类社会群体和个人主观意志感情 人文现象

13、文学观念

14、文学与思想观念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共计30分,每题5分。)

1.诠释学:诠释是理解并解释一件事,一句话或一个字,对其意义进探讨。对意义进行探讨是一门学问,在西方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叫“诠释学”或者“阐释学”。2.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3.互动认知:认为主体和客体并非截然然两分,客体并无与主体认识完全无关的、自身的确定性。主体和客体都是在相互的认知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重新建构自身,共同进入新的认知阶段。这种认知方式研究的空间是一个不断因主体的理智、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化的而变化的、开放的、动态的空间。

4、虚静:“虚静”是我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老庄道家思想,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庄子曰:“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后来的陆机、朱熹则就明确地从创作论层面上阐说了虚静观。陆机在讲艺术构思时强调“收视反听,耽思旁讯”,虚静观对文学创作方式强调的是由内而外,虚静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自内而外地不受干扰地纵情想象万象万物,做到“神与物游”,“意静神旺”正如苏轼所说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5、情境:西方文论强调的则是由外而内地寻求能以表现“内在心灵需要的特殊个体”,黑格尔把这种“特殊个体”称为“情境”。他认为:“情境一方面是总的世界情况经过特殊化的具有定性,另一方面它既具有这种定性,使艺术所要表现的那种内容得到有定性的外现”,并强调说:“艺术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

6、名、类、旨、辞、言:“名”指“托象以明义”中的象,即外在的物象;“类”指事类,即物象所包含的事实;“旨”即抽象遥含义;“辞”指辞章文饰;“言”是能准确表现的语言。

三、简答题(共计40分,每题8分。)

1、欧洲现代文学主潮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主要文学思潮。它们的基本特征是: ①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者力图捍卫的是一些正在遭到资本主义摧毁的基本人类价值:自我,个性,精神艺术,爱美,自然。他们要肯定心灵和自我,否定资本主义的功利主义现实,追求和表现遥远的理想。他们采取有机主义的、整体论的认识和思维方式,认为普遍异化和分裂成碎片的资本主义现实终将被克服,和谐的新世界将会被达到。他们重视想象和幻想,使用隐喻的、神话的语言来主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渴慕。可以说,浪漫主义是对于资本主义现实的第一次主观的批判和反抗。

②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者为自己提出了另一种任务:分析、理解和表现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揭示金钱这个最大的神秘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活动机制。在他们这里,分析和理解成为首要任务。他们大多接受机械论的整体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不同部分的组合,要表现它们,就必须进行准确的观察,并通过叙述方式将各种因素组织在一起。在这里,写实的、客观的、自我隐退的语言取代了浪漫主义的主观的自我的语言。可以说,现实主义是“科学地”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现实的初次尝试。

③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者放弃了现实主义者的努力,他们具有这样一种基本信念:世界和生活是破碎的,不可理解的,必须弃绝现实,转向内心,在内心中寻求获救的可能。他们像浪漫主义一样关注自我,但却把浪漫主义的自我扩张变成为现代主义的自我龟缩。他们期待个人的获救,却不像浪漫主义那样充满历史乐观主义精神。个人的痛苦、焦虑和渴望成为他们的主题,表达这种心理经验的语言则极为个人化,令人费解。因为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传达独特的个人体验,使之不致被已遭污染,已遭异化和物化的大众语言所吞没。现代主义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在资本主义较晚近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继续。

2、鲁迅的创作方法体系由哪些因素构成? 鲁迅的创作方法体系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体,融合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因素在内的一个有机整体。现实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脱离现实的空想,为浪漫主义的主观抒情和自我表现提供了写实基础,同时排斥了象征主义的神秘和隐晦;浪漫主义为现实主义提供了强烈的主观感情,使写实的纯客观性受到削弱,大胆的自我表现和严峻的现实描写统一在一起;象征主义使现实主义没有堕入平板与单一的困境,提高了写实的哲理深度与多义性,把一般的写实上升到象征的境界。

3、五四时期,人们对浪漫主义的吸收集中于哪些方面? 五四时代反传统的个性解放和精神解放的普遍要求,使得浪漫主义的反抗和革命精神成为一致的注意焦点:浪漫主义反抗古典主义的压抑,反抗对个性的束缚,追求自由与解放。

4、五四时期,人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是什么?

五四时期,新文学倡导者们在批评了自然主义“尊重客观”,“从事批评而不出主观的见解”的弊病的同时,提出现实主义创作要有“主观的见解”,即作者必须提出自己的明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现实主义及其变种自然主义期待的是一种纯粹的、非价值判断的客观主义,但这显然不合中国新文学作者的口味,因为他们的终极关注是充满了“痛苦”和“问题” 的人生,是“为人生”和“改造人生”。这就决定了五四时代的写实主义必然是一种人道主义色彩很浓的现实主义。文学研究会的“描写社会黑暗” 的倾向和“血和泪的文学” 的提倡,正是这一时代对现实主义的特定理解在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具体表现。

5、新文学受现代主义影响具有什么特点?

上一篇:2008年湖南选调生真题下一篇:小学四年级作文: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