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精选8篇)
1.社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篇一
突发重大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重大紧急事件的危害,保障科室员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结合医院、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本预案所称突发重大紧急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爆发流行、重大医疗纠纷或事故、水、电、医疗设施等的质量事故、水(火或风)灾、地震、**、恐怖事件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的事件。
2、科主任、护士长应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重大紧急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3、科室所有人员均为突发重大紧急事件的监测单元,每个员工均有监测的责任及报告的义务。
4、建立突发重大紧急事件应急报告制度,科室员工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重大紧急事件及其潜在隐患均应在发现情况后立即报告科主任及相关部门,医政科:8695;院办:8816;非上班时间报院总值班。
5、科室员工应根据科主任及院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积极采取适当措施,防范或应对突发重大紧急事件。
7、任何个人对突发重大紧急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
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8、信息发布由医院突发重大紧急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指定医院主管部门领导统一对外发布,严禁其它人参与发布信息,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9、科室应认真研究最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估计可能发生的情况,拟定应该采取的相应对策,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对相关人员实施强化模拟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10、培训应是全方位的全员培训,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进行涵盖各类突发重大紧急事件的监测、预警、识别、报告、应急处理技术、群体防护、个体防护、现场救护等内容的培训,对特殊人员应进行特殊技能的培训。
11、模拟演练每年组织1一2次,可根据院、科制订模拟演练计划并组织实施。通过技术培训,模拟情景,实际演练,提高组织成员的应急反应能力,训练一支能打硬仗的应急处置团队。
12、未依照预案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重大紧急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在突发重大紧急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对当事人给予经济处罚并报院职能部门处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的,由院依法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3、对于应对突发重大紧急事件主动、积极、认真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报院嘉奖。
14、本预案将根据医院要求,不断完善、补充。
2013年1月
2.社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篇二
下面我就建立和完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谈几点想法:
1 对外机制
1.1 参与城市应急体系
近些年,国家、部门和各省市都相继出台了应急方案,作为电台,要加入相应应急体制,并保持机制内参与地位,独立发表意见建议,成为机制内特定个体存在。这样就在城市公共应急平台上有一个相对于其他媒体的平等、有力的条件,获得的信息是公平的。
1.2 建立有效通道
对于110、119、120、122、交通指挥、城管热线、防汛指挥部、防疫、救灾救济处、地震指挥部等这些相关部门,新闻媒体除了保持日常新闻报道工作关系外,还要单独和这些部门建立应急协作机制,以保障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时无人可采。比如建立每日、每周、每月通报制度,关注疫情、汛情、案情高发期,保持对事态的监控,充分做好报道准备,必要时,高发期可在相关部门派驻记者,或平时就配备常驻记者。2009年11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雪灾,打乱了石家庄人的生活,也搅动了本地媒体的神经,新闻争夺战开始了。石家庄电台以新闻频率为龙头,在本次报道中以及时准确权威的报道,领先于其他媒体。是什么保障了新闻报道的胜利呢?这完全得益于平日建立的报道机制。新闻频率常年与110、119、120、122、交通指挥、城管热线、防汛指挥部、防疫、救灾救济处、地震指挥部这些部门建立联系,特别是近两年,在这些部门常年派驻记者,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记者熟悉这些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状况,除新闻发言人外,还掌握多个新闻知情人的信息,这就有力的保障了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可靠性,确保新闻来源不断档,不再单独依靠行政手段获取新闻信息,造成紧急情况下新闻信息的不对等。
1.3 其他媒体联动协作机制
由于人员、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当今媒体谁也不可能独大,新闻触角再大,也会有涉及不到的地方。在媒体自己新闻触角达不到的地方,或是不擅长的新闻报道出现时,那该如何应对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家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实现媒体资源共享互换。比如广播和报纸要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由主任级或是制片人级牵头策划调动,分工合作,在自己的优势上相互为对方服务。
2 对内机制
2.1 整体应急机制对于一个频率而言,在面对重大事件、突发
事件时,不能是单兵作战,也不能是日常采编人员工作流程,必须依靠应急机制,一套完整的方案,才能取得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这个机制中应当包括整体动员、突发事件报道组、主持人备播、大编辑调度、台或频率负责人宏观调控等要素。
按照程序,如果发生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媒体整体就要进入整体动员,由日常编前会(台或频率主管领导参加)或每日例会(临时召开)作出决定,向频率发出当前工作重点目标和要求,每个成员按既定方案进入各自角色。突发事件报道组的成员第一时间就位,进入突发报道状态,做好报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编辑按照大编辑(主任或是制片人)的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报道背景材料,进入各自应急岗位。没有整体的协调调度,就不会为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2.2 应急报道中的编辑环节
作为报道中的神经中枢,编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前方记者收集到的情况线索,外部媒体的信息交换,上级主管部门和新闻发布部门的官方消息,都要汇集到编辑这里。编辑在众多材料中梳理、整合,把及时有效的新闻材料第一时间交给主持人,对材料的缺失部分调度记者再次深入挖掘采访,把需要交换的新闻素材发布给外部媒体,同时密切关注受众的反应和新闻线索。在2009年11月石家庄雪灾报道中,石家庄电台新闻频率充分发挥出了编辑的强大协调力,有力的保证了报道战役的胜利。大雪来临,频率第一时间有副总监、制片人组织召开编前会,对雪情进行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报道预案。第一时间中断正常节目的播出,进入特别报道时间。突发报道编辑替换日常当班编辑,日常编辑转为突发报道第二编辑组,随时待命。
2.3 应急报道中的记者环节
作为一名突发事件的报道记者,不但要有平常记者的基本素养,还要具备特殊条件和环境下过硬的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记者具备超人的吃苦精神。面对新闻现场,哪些是应该报道的,哪些是应该最先报道的,这就要看记者平时的素养了,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把自己要找的新闻找到,并发回直播间。大多数情况下,采访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记者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2.4 后勤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应先于其他部门和人员,成为突发报道的第一梯队,应急车辆第一时间到位,记者必须的采访机、笔记本电脑、电池、电话充值卡、雨衣雨鞋、手套、棉衣、手电等等都应是应急报道储备物品,一旦进入突发事件报道状态,这些后备资源都可以马上启用。
3 结语
以上这些是自己结合平时工作观察所思,单就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不再是凤毛麟角,偶然发生,在追逐新闻价值最大化的今天,应急报道也应成为常态化,用军事家的话说“平时和战时没有分别”。新闻对于一个媒体来讲就是生命,抓住新闻,就是抓住了命运的咽喉。面对新闻,每一个媒体人都应该时刻准备着。
摘要:作为广播媒体,要想在众多媒体特别是同类媒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除了媒体记者自身过硬的素质和敏锐的新闻洞察力,还需要靠什么抓住瞬间出现的新闻机遇?如何面对相同新闻素材做出与众不同的新闻报道?笔者认为,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应急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建立和完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的几点思路。
3.社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篇三
由于广播媒体信息采集快、发布迅速、互动性强、影响面广等优势,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往往会起到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地方广播媒体建立起实用性强的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在各种重大突发事件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积极作为,不仅会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更会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甚至成为城市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年来,吉林市经广都市110台(以下简称都市110台)致力打造应急、应需、有用的综合信息平台,“突发事件,迅速反应,有难必帮,有求必应”。特别是在“中百商厦火灾”、“吉化双苯厂爆炸”等城市重大突发事件面前,都市110台积极组织协调社会各界力量抢险救难,为打造平安和谐吉林做出重要贡献,并成为吉林市应急指挥部的副指挥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华新闻报》、《香港大公报》、美联社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多次对都市110台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的特殊作用进行报道。都市110台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预案也为地方广播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一、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控制中具有实现群众知情权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传达政府声音,疏导群众情绪的功能。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新闻媒体可以通过设置舆论焦点塑造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良好形象,并在满足公众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创新策划能力、整体协调能力等媒体综合实力的检验和体现。
一般来讲,重大突发事件多为负面事件,如政治事件、灾难性责任事故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疫情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案件等。由于一些灾难性突发事件爆发突然,新闻单位和记者无法预料,要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反应,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需要媒体灵活的机制和记者过硬的业务素质。
对于地方广播媒体来说,普遍存在着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设备陈旧、舆论引导能力有限的问题,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往往会显得力不从心。如何避免这种现象?
重大突发事件虽然是突发的,但是可以通过应急机制进行预演,对突发事件做充足的思想准备和策略应对,这也是建立应急机制的必然性所在。同时,建立媒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可以实现新闻价值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以此来提升媒体的品牌形象。因此,地方广播媒体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媒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构成要素
突发事件应该激活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整合传播”概念来自美国营销界,是近几年传媒界比较看好的品牌推介策略。由于体制原因,媒体不同部门、不同栏目之间有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很难形成统一的驱动。媒体各个环节之间互相脱节,无法形成统一的目标有机运转,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建立统一的应急机制。打破部门、中心、栏目等科层化界限。媒体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领导机制:成立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确保对事件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启动突发事件下领导机制,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做到有序、有力、高效,发挥整体协调能力。建立上级沟通机制、掌握报道方针,维护新闻纪律,做到报道安全,发挥稳定社会的导向功能。
第二,人员配备:组成重点报道力量,抽调精兵强将。编辑、记者、主持人等各个环节人员协调配合,打破科层制界限,进行横向联合,组成任务小组。使报道有充分的人力保障,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机协调。
第三,策划预案:根据自身特点确立报道规模、手段、方式,对此进行精心策划,多套方案在手。策划应力求出新、出奇,应发挥自身优势,突出主体。如广播节目整合、特别报道的节目形态、资料准备、主持人、嘉宾配置等。
第四,技术支持:时效是新闻竞争的第一要素,在新闻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报道的技术支持是保持时效的关键因素。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特别是灾难性事件中,电讯、电力等设施往往不能正常工作,技术支持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日益强调现场事实、现在进行时的时代,现场直播的各种技术手段应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
第五,信息网络: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可以及时捕捉社会热点,了解舆情,并对宣传效果做出反馈,以便修正应急预案,使之趋于完善。另外,信息收集系统还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为正确决策打好基础。
三、媒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基本流程
地方广播媒体在具有一般工作流程的同时,也应未雨绸缪,进行特殊事态工作流程的预案准备。对以前突发事件处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借鉴,对其他媒体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
一般来说,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应该包括日常的准备和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宣传两个部分,如图1所示。
四、都市110台应急反应机制和典型个案剖析
都市110台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始建于2002年。由于特殊的频率定位和社会需要,都市110台每天都接到大量求助求援作息,突发事件几乎成为常态。为了更好地打造自身品牌,扩大社会影响,都市110电台从2002年开始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空中的士安全网”,使覆盖区域广、机动能力强、反应速度快、信息来源广的出租车司机紧密团结起来,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参与主体;开通24小时紧急求助热线电话“4865110”(“事发有我110”谐音),在吉林市率先实现24小时节目全程直播;与全市120多家公安、消防、卫生、城管、环保等部门合作;实行主持人、记者24小时工作制,记者随时出击,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回报道;组建社区广播站网,在全市各社区设立通讯员,组建专职听评员队伍和路况报道员队伍,建立广泛的信息收集网络。2006年5月,吉林市整合城市应急系统,设立“吉林市社会治安机动防控网”,在全国破例将都市110电台这样的地方广播媒体列为副指挥单位,并将办公室设在都市110办公楼内。都市110电台还在吉林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警大厅内建立了都市110公安直播间,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城市公安110与广播媒体联动的示范项目。
都市110台多次组织抢险救生、捐血济困、围捕犯罪嫌疑人,特别是在中百商厦火灾、吉化双苯厂爆炸等城市重大突发事件面前,都市110台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反应迅速、公信力强、容纳性宽泛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2005年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发生连环爆炸。13:37(注:有关方面出于某种考虑,对外公布的首次爆炸时间为13时45分),一名记者突然听到惊天巨响,迅速赶往出事地点,得知吉化双苯厂发生爆炸后,马上向台里汇报。热心听众也不断打进电话反映爆炸的消息,执班记者立即向总监和台领导汇报。台班子向市委宣传部领导通告此事,并申请现场直播。
在等待答复的时间里,都市110台领导本着帮忙不添乱、稳定大局的原则,紧急制定了“不渲染、抓亮点”的基调,对记者采访和现场直播进行了周密部署,并派出第一批记者赶往事故现场。
接到市委宣传部同意现场直播的指示后,都市110台迅即启动“都市110”突发事件灾难事故应急预案,停止正常节目,进行现场直播。
14:17,记者从双苯厂门前发回第一个现场报道。接下来的3个多小时里,都市110台记者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发回了50多个客观、及时的现场报道。在现场直播中,都市110台主持人表现出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质,冷静、沉着,及时组织疏散、自救、治安防范,呼吁社会各届紧急援助,并把援助的信息整理发布。危难时,经广台成为百姓最关注、最需要、最满意的空中使者。当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手里拿着半导体的人,收听的是同一个频率——都市110台。
在此次重大突发事件面前,都市110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大灾面前,稳定了社会、稳定了民心。在直播中,经广台首先考虑的是责任,不渲染、抓亮点,一方面把灾难信息和自救方法告诉大家,另一方面通过客观报道让百姓知道:虽然灾难发生了,但有党和政府在,有人民在,一切问题都会解决,有效降低了恐慌程度。记者从事故起因、救援进展、疏散过程、指挥部决策等方面综合采集,报道及时全面,使市民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真相,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了情绪,维护了社会治安。
随后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市110台还连续推出特别报道《城市脊梁这样挺起》,包括《闪光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背后的思考》等多篇有深度思考的报道,鼓励大家发扬“激流勇进、同舟共济”的城市精神,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第二,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配合市委、市政府成功组织万人大疏散。都市110接到市委市政府紧急疏散的指令后,反复密集播发紧急疏散令,使部分仍心存犹疑的人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迅速撤离。由于手机信号拥堵,交警部门的管制指令都是从都市110台电波中发出去的。热心听众、出租车司机等还及时通报各路段人流情况以及最新道路管制情况。在疏散的必经之路龙潭大桥、清源大桥有几万人进出,都市110通过电波对各种车辆和人流进行了有效导引;配合交通部门指挥过路车辆绕道通行,为救援开辟绿色通道,使疏散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协调功能,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有效参与救援。事故发生后,都市110台热线电话爆响不停,求援和要求参与救援的信息源源而来。都市110抽调8人对信息进行汇总,并及时公布、科学调度。一妇女打来求助电话,称其在疏散过程即将临产,周围又没有亲人陪同,主持人随即发布信息,请附近出租车司机前往救助,并通知医院做好准备,保证了母子平安。
第四,从大局着眼,主动开展对外宣传,树立了在重灾面前,吉林市人民和政府真实感人的正面形象。事故发生后,新华社、上海第一财经频率、湖南经济台、江苏电台、辽宁经济台等外地媒体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并有很多外地朋友紧张、夸张地询问灾情。台领导班子向上级请示后,决定以连线方式同外地媒体进行合作,播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此次事故的新闻通稿及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救援的情况,及时、准确、生动地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共同战胜灾难的正面形象展现给外地听众、观众和读者。在这次城市重大突发事件面前,都市110台充分发挥了广播信息平台的沟通、协调、调度、引导的特殊功能,再次成为高效、实用、可信、唯一的空中信息大平台。
发生区域性的重大突发事件在所难免。作为地方广播媒体,面临突发事件时,也应担负起广播所应有的重任。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制和预案,加强广播采编播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以保证广播在突发性事件来临时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突发事件会让地方广播媒体的能力更娴熟,意识更理性,品性更坚强,突发事件会给地方广播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苑志强.突发事件中媒体应对策略分析[J].声屏世界,2005(2).
4.学校重大事件防控应急预案 范文 篇四
二、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意识,把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⑵预防为主原则。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⑶及时处置原则。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后,事发学校立即启动工作预案,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及时到岗,快速出动,及时控制局面,解决问题。以及时、快速减少危害的扩大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⑷依法处置原则。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⑸及时上报原则。学校发生突发安全事故,及时报告教育局。
三、防控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预警预防机制
(1)学校每周要开展1次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及时排除,明确责任部门,落实责任人。
(2)及时判明事件性质及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进一步扩大。同时,立即向教育局及其相关部门报告,规划方案《学校重大事件防控应急预案》。
(3)学校要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安全事故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五 事故应急系统
1.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⑴采取切断电源、煤气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公安消防119指挥中心报警。
⑵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救此 资 料 转 贴 于 贵-州.学,习_网 HtTp://人和灭火工作,并在消防队伍到达现场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消防队伍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
⑶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工作,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⑷解决好师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⑸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注意人员、财产安全。
2.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处置措施
⑴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⑵组织学校医护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向医疗急救部门120报告求援,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必要时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帮助。
⑶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3.地震灾害事故处置措施
⑴突发地震时,师生如上课,应坐在座位上或躲在课桌下面,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有序地撤离,以防强余震。同时,立即切断电源等,并将教室门打开,确保出口畅通,防止地震造成门窗错位,封闭出口。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应冷静指挥学生就地避震。
⑵避震时,身体要尽量蹲下或坐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要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注意保护头颈、眼睛。
⑶组织指挥学生撤离,严防楼梯、楼道拥挤踩踏事故发生。
⑷撤离到安全地带后,要迅速清点师生人数。对受伤师生,要立即组织救治。发现有被废墟埋压的,要尽快联系救助(保持冷静,设法自救)。一时无法救助脱险时,受困师生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5.社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篇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处置 总 在资金管理方面发生的重大风险事件,规范应对重大风险事件行为,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对 总 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 正常医疗秩序,依照《会计法》、《 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和《 集团风险管理策略及重大风险应对方苯》等相关法规的规定,结合 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资金管理重大风险事件(以下简称重大事件)是指因下列事件的发生而导致的 出现超能力支出、资金运作不畅入不敷出、:融资能力不足、筹资结构不合理等情形,无法预期或难以预期并对 正常医疗经营可能产生严重影响需要立即处置的事件:
1、资金决策不合理,如贷款、货款回收率低、库存积压、短贷长投一资金预算不合理等;
2、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制度不完善,疏于管理;
3、审批、支付流程不规范;
4、公司内部管理人员违规、、违法占用资金,数额巨大;
5、水灾、火灾一地震及盗窃等事件的突然发生;
第三条 处置机构重大事件的工作原则
(一)坚持快速、高效、稳妥和低成本的原则。发生重大事件,要及时掌握情况。果断采取措施,坚持快速高效、依法有序、积极稳妥进行处置,尽可能将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和蔓延,防止重大事件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不良影响。
(二)坚持积极主动、部门协作的原则。在处置重大事件过程中,涉及单位部门应积极主动,相互配合,:应当严格遵守处置工作纪律。
第四条
管理机构设立
成立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由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同时要在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有效开展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第五条
管理小组职责
(一)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
(二)及时向 上一级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委员会报告事件的相关信息;
(三)召集紧急会议,分析、研究事件的有关信息,在职责范围内制定相关处置方案,严密组织、协调、落实有关处置方案。
第六条
重大风险事件应急处置办公室设立在 财务科,主要职责:
(一)收集、整理、上报有关信息资料,向管理小组汇报重大事件的相关情况:
(二)按照管理小组的要求组织召集相关会议:
(三)向有关部门通报重大事件信息:
(四)对重大事件提出具体处置建议:
(五)督促、检查、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应急措施;
(六)收集、保管并于事后移交有关档案;
(七)提出修改预案的建议:
(八)完成管理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 建设预警系统机制,由管理小组统一领导,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总控和动,态指标监控,判定预警风险事件的级别,为有关部门采取进一步的预防和处置措施提供依据。预警系统主要内容包括:
(一)全面预算管理总控,即按照全面预算控制项目考察变量范围,以及可能会引发重大事件的因素。
(二)动态指标监控,即反反映被监测对象风险程度的各类指标(如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货款回收率、、已获利息倍数等)。第八条 建立重大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一)各分、子发生重大事件,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
(二)信息收集和报送应做到及时、客观、全面、准确。信息报送可通过电话口头初报,随后通过传真、计算机网络等载体及时报送书面报告和现场相关资料。
(三)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发生突发事件的单位主体名称、地点、时间;
2、重大事件的原因、性质、危害程度、可能涉及的金额及人数,影响范围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公司生产经营情况;
3、事态的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
4、己采取的应对措施及拟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5、其他与本事件有关的内容。
第九条
重大事件按照《 集团风险管理策略及重大风险应对方案》进行分级。一级风险事件由管理小组处置管理,并上报 财务部;二级风险事件由 管委会处置管理。
第十条 重大事件处置完毕后,要认真进行评估与总结。一是组织开展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认真分析引发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形成专门报告;二是根据事件处置过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有关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视情况提出修改完善本预案的意和
议。
第十一条 重大事件处置完毕后,对参与处置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按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参与处置工作不负责任、办事不力、、扯皮推诿,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依法追究其责任,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十二条 重大事件处置完毕后,要根据有关规定对重大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
第十三条 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期间,管理小组办公室应集中掌握管理小组成员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管理小组力、公室全体成员及有关工作人员的联系电话,并确保24小时畅通。
第十四条 重大事件应急处置期间,和上级领导机构要保持必要联系,确保文电运转的高效、迅速、准确。第二章
重大事件处置方案
第十五条从重大事件发生动因看,主要涉及到制度是否完善、决策是否合理、操作执行是否规范三个环节,可能造成企业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筹资决策不当,资金调度不合理;从重大事件影响来看,可能造成企业出现超能力扩张,资金运作不畅入不敷出、融资能力不足、筹资结构不合理的风险。
第十六条重大事件处置原则“防治兼施、以防为主”,鉴于此,财务部门要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一)事前遵章守纪,积极防范风险发生。
1、严格按照《会计法》、《 全面预算管理办法》《会计业务务规范》及本公司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指导规范全公司会计核算,保证合并会计报表全面、完整、准确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成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2、严格执行 报账审批制度,做到严格审核规范操作。对每笔业务从内容是否完整、票据是否合法、审批流是否合规等方面严格细致审查其真实合法性,在支付环节进行二次审核,现金支付、支票填写做到认真仔细,保证每笔业务不出差错。
3、严格遵守财经管理制度,在主要岗健设立双岗双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出纳岗位实行印鉴章分离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财务印章;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结算中收付业务,设立操作岗位和审核支付岗位,保证每笔业务不出差错;用于网银业务操作的计算机,专机专用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密钥存放及使用,保障电脑安全稳定运行;每日盘点库存,做到日清月结;及时与银行对账,账实相符;设立票据登记簿,严把票据审核不出差错;同时,杜绝大额现金支付;要对库存资金采取不定期核查制度。
4、严格执行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量入为出,节支降耗。实时关注财务指标变动,及时掌握 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对于大额资金的使用,要严格按照 大额资金管理办法来执行。设立贷款登记表,随时掌握还贷情况,遇到资金紧缺时及时与领导沟通,早谋划早动手,提前筹集资金,按期付息还贷,保证资金链有序衔接。
(二)事中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应对重大事件风险,把风险带来损失降到最低。
1、关注指标,如某月财务报表中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货款回收率四项指标中其中一项达到一级风险值上生,及时查找原因,管理小组要及时解决;如某项指标达到二级风险值日,应及时上报上级单位。
2、在帐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上,出现数据差错,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及时报送经理层,避免决策偏差。
3、对于大额资金利用网银支付的,网络出现异常。要及时停止支付并与银行联系,落实资金是否支付,网络是否安全,及时维护网络安全稳定。
4、对于因决策失误、资金使用不合理、筹资结构不合理,产生资金运作不畅入不敷出、融资能力不足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经理层,同时采取措施,及时调整资金预算,控制资金支付;对于资金使用不合理业务,争取最大限度追回,对于可预见损失,把损失降到最低;对于筹资结构不合理,认真分析资本结,对于高风险筹资采取规避措施。
(三)事后全面、深入剖析,差漏补缺,追究责任,健全制度。
1、风险事件发生后,所涉及部门、人员要认真总结分析,查摆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补充完善资金管理风险制度。
6.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处置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防止风险扩散和蔓延,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最大程度降低电子银行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电子银行业务连续正常开展,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河北省信用合作联社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河北省信用合作联社银行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电子银行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坚持在省联社“分级负责、分类处置、快速高效、安全稳妥”的原则,联社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信用社、各营业网点协调联动,尽快恢复电子银行的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降低不良影响。
第三条 本预案适用于超出事发营业网点处置能力或涉及联社处置范围,需要由省联社、xx办事处或联社协调、处置的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联社成立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辖属电子银行案件及突发事件处置。
第五条 联社领导小组的组成 组 长:xx 副组长:xxxx 组 员:由xxx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 联社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在xx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指导联社和信用社建立和完善电子银行突发事件的防范、处置机制;接收、整理电子银行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向上级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收集保管
有关档案资料。各信用社负责人为本单位电子银行突发事件风险联系人,负责本单位电子银行突发事件的联系、处置工作。
第七条 联社各相关部门要服从联社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负责处置各自职责范围内涉及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应急事宜,提出具体应急处理措施并予以落实。
第三章 突发事件的分类及级别界定
第八条 本预案所指电子银行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电子银行业务正常经营管理带来较大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客户及信用社重大财产损失、声誉损失,或者可能带来全市、全省农村信用社连锁反应及系统性风险,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电子银行紧急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重大突发电子银行运营事件。主要包括电子银行应用系统、应用技术出现重大问题,或被人为攻击破坏等而导致电子银行服务连续中断(正常工作时间内4小时以上或正常工作时间外8小时以上)的事件。
(二)重大突发电子银行案件事件。主要包括发生批量客户资料丢失、威胁客户资金安全的案件;发生巨额资金(50万元以上)被盗案件;发生假冒网站、假冒电话银行及假冒手机短信等案件。
(三)重大突发电子银行违规操作事件。主要包括发生从业人员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导致电子银行业务出现重大差错或隐患的事件;发生从业人员利用工作便利盗取客户资料、证书等,引发客户资金风险的事件。
(四)其他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发生大规模的电子银行客户群体性事件;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对电子银行业务造成严重影响等事件。
第九条 按照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分为以下三级:
(一)涉及跨市范围,有可能影响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正常经营管理活动,或者影响全省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
业务稳定的事件,已经或者即将出现全省性连锁反应,需要XXX联社协同配合共同处置的突发事件或发生50万元以上客户巨额资金损失、危害严重的突发事件为Ⅰ级电子银行突发事件。
(二)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县级联社,有可能影响全XXX县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正常经营管理活动,或者影响全XXX县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业务稳定的突发事件为Ⅱ级电子银行突发事件。
(三)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营业网点,有可能对XXX县辖内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经营管理带来较大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全辖电子银行业务稳定的突发事件为Ⅲ级电子银行突发事件。
第十条 电子银行突发事件等级界定:当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分级指标有交叉,难以判断级别时,应按照较高级别处理;当电子银行突发事件随着事态发展有所升级,按升级后级别处理。
第四章 应急响应
第十一条 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
(一)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发生时,联社应急处置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要启动本预案,立即开展处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及时向联社领导小组报告突发事件情况,上报实行逐级报告制。
(二)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发生后,应该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当地金融监管机构。
(三)联社接到由省联社发现的我联社电子银行突发事件,联社应急处置小组应向事发网点核实情况,进行事件级别认定,对Ⅰ级和Ⅱ级电子银行突发事件立即报告联社主管领导,并将情况上报办事处、省联社及时有效开展处置工作。属于Ⅲ级电子银行突发事件的,随联社上报xx办事处后,由联社领导小组进行处置。对于电子银行突发事件情况紧急的,先执行电话报告或通报,后续补充详细事件情况报告或
通报。
第十二条 电子银行突发事件报告内容。
上报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应填写《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报告表》,内容包括:
(一)发生突发事件的机构名称、时间和联系人。
(二)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性质、等级、影响范围,以及可能涉及的金额和人数。
(三)事态的发展趋势,可能造成的损失,已经采取和准备进一步采取的应对措施,需要省联社解决的问题。
(四)其他与本事件有关的内容。
第十三条 电子银行突发事件信息发布。
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统一由联社联系有关媒体对外发布信息或进行公告。各部门未经授权不得对外发布电子银行突发事件信息。
第五章 应急处置
第十四条 重大突发电子银行运营事件处置。
(一)联社各部门、信用社要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处置电子银行运营事件,确保电子银行系统连续、正常运行。发现电子银行应用系统、应用技术重大问题的,首先积极协调科技部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及时报告市办网络中心和省联社电子银行中心和信息科技(网络)中心,请求协助予以解决。若突发事件业务有单独预案的应同时启动。
(二)由于通讯设备或公众网络故障造成业务较长时间中断的,联社电子银行突发事件领导办公室应及时报告市办网络中心和省联社,并积极联系设备服务商或网络运营商,查明原因,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营。
1、若全省范围出现电子银行系统或业务中断的,联社相关部门和所辖网点要积极配合市办和省联社的指导,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顾客的安抚解释工作。
2、若XXX全县范围内出现电子银行系统或业务中断的,— 4 —
联社相关部门和所辖网点要积极配合XXX办事处的指导,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顾客的安抚解释工作。
3、若XXX县范围内出现电子银行系统或业务中断的,联社所辖网点要积极配合联社的指导,及时排除故障并做好顾客的安抚解释工作。
(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向客户做好解释说明和安抚工作,及时引导客户通过柜台等其他渠道办理业务,为客户提供持续的、适当的服务,基本满足客户的需要和期望。
第十五条 重大突发电子银行案件处置。
(一)发生批量客户资料丢失、威胁客户资金安全的案件处置。
1.各社各营业网点应加强对客户资料等敏感信息的保护。如发生批量客户资料丢失,从业人员盗取客户资料、客户证书或银行证书等案件,联社应急处置小组下设的办公室要及时协调保卫部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案件。
2.对证书被盗等威胁客户资金安全的,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通过通知客户更改密码、挂失证书、暂停渠道及在必要时由联社科技部联系省联社科技部对涉及客户的账户资金予以暂时冻结等手段,确保客户资金安全,尽量减小损失和影响。
(二)发生客户资金被盗案件处置。
1.各部门、信用社应加强对电子银行案件的防范工作。发生客户资金被盗案件,联社保卫部应根据联社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案件情况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同时向XXX市办事处和省联社报告。
2.由于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业务、技术等自身原因引发的电子银行业务风险问题,造成客户资金损失的,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赔偿责任。由联社首先向客户垫付风险资金,尽量避免媒体炒作;垫付资金的同时应及时向XXX办事处、省联社报告并申诉理由,根据案件发生实际情况落实责任,追缴垫付资金。
3.各信用社在处理客户投诉的过程中,要妥善安抚客
户,并根据案件性质、客户损失金额大小、客户的情绪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具体分析,采用不同办法进行处理,尽量把社会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三)假冒网站、假冒电话银行、假冒手机银行案件处置 电子银行主管部门应加强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工作,一经发现假冒网站、假冒电话银行和假冒手机短信的,要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联社安全保卫部门,由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向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负责将有关情况上报XXX办事处和省联社安全保卫部。
第十六条 重大突发电子银行违规操作事件处置。
(一)发生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违规操作,导致电子银行业务重大差错或风险的处置。
电子银行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电子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避免违规操作事件的发生,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纠正。对从业人员违规操作引发的重大突发事件,联社电子银行应急领导小组要迅速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对事件进行调查,核查事件发生真相并评估由此形成的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及部门,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及后续管理措施,做好控制和降低风险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二)发生从业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取得客户资料、证书,引发客户资金风险的处置。
电子银行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电子银行从业人员培训检查,相关信用社、部应加强对电子银行业务人员安排和监督,发现问题应立即责令离岗,委派其他人员追索丢失资料。影响重大,造成损失的,应尽快联系省联社科技部门对涉案资金予以暂时冻结,通知客户更换账户密码,必要时通过安全保卫部门向公安部门报案。
第十七条 其他电子银行重大突发事件处置。
(一)联社各网点及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当辖内发生大规模的电子银行客户群体性事件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对电子银行业务造成严重影响等事件时,必须立即向联社应急处置小组报告有关情况。联社应急处置小组要密切关
注外界媒体动向,利用正面宣传平息事态。
(二)发生大规模电子银行客户群体事件和不可抗力因素对电子银行业务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事发信用社、相关部门和网点要立即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做好客户解释和安抚工作,把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三)根据电子银行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联社应急处置小组必要时请示zz省联社组织相关部门成立突发事件工作组,迅速赶赴现场,指导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四)对涉及农村信用社债权的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在处置时一定要保全债权。
第十八条 联社各部室、信用社处置电子银行突发事件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保密规定。
第六章 后期处置
第十九条 事后调查与情况总结。
(一)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联社应急处置小组要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关过程及处置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对由突发事件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量化统计,并向XXX市办事处作出正式报告。
(二)信用社及相关部门要针对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和办法,对业务制度、安全控制方式和技术手段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本部门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 责任与奖惩。
(一)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营业网点负责人为本网点电子银行突发事件工作第一责任人。
对发生下列情况的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联社将给予经济处罚或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对有关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
1.违反本预案规定,漏报、瞒报、谎报突发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2.违反制度规定或因失职、渎职行为造成突发事件发生的;
3.突发事件发生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处置,造成重大损失或事态扩大,影响恶劣的。
(二)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联社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七章 附则
7.社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篇七
目前, 人民银行各级分支行已经充分认识到应急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展较快, 并在实战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一) 预案涵盖种类较为完备。绝大部分基层央
行都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预案涵盖范围较广, 涉及公共事件、自然灾害、金融风险、会计业务、支付系统、货币发行等诸多方面。
(二) 预案体系相对完善, 主要表现为, 一是应
急管理组织领导体系较为完善;二是上下联动的预警体系基本建立。各单位根据基层央行的职责和业务特点, 制定了预防、预警突发事件工作制度, 对异常情况的跟踪、监控制度及评估标准, 形成了上下联动的预警网络;三是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建立。各基层行普遍建立了应急处置责任制和应对人力、物力、财力、交通、通讯等应急救援保障机制, 构建了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形成突发事件的救援合力。
(三) 效果初步显现。通过预案的制定、演练和
人员的培训, 基层央行处置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提高, 应急效果也初步显现。
二、当前基层央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 主观认识与客观情况存在偏差, 学习和总结较为欠缺
部分基层央行和部门负责人对金融突发事件的灾害性和防范突发事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为突发事件偶然性强, 往往容易使人产生侥幸心理, 在正常情况下, 部分基层央行和部门负责人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考虑得不多, 经验也明显不足, 对成功防范突发事件的经验总结和查漏补缺的工作不到位, 往往是在事件发生后, 才实施补救措施, 事后总结教训也不够全面和有效;加之平时对应急预案演练次数少, 对预案内容和操作程序不熟悉, 而且往往是演练一结束就将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不知该如何迅速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
(二) 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重点不突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基层央行多数专业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不强, 大多是对上级行下发的应急预案复制, 并未在总结其他相关案例的基础上, 结合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 因此造成许多应急预案流于形式, 忽视与实际工作结合;重书面预案的制订, 轻应急措施的落实。少数机构的预案形同虚设, 考虑问题和情况假设不全面、不具体, 重点不突出, 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制定得不够清楚、明确, 有的在部门职责和相关人员调整后, 也未对实施方案及时修订, 调整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
(三) 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机构职责划分不明确, 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根据国务院应急管理规定,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监督和处置工作由银监局负责, 对金融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主要由人民银行负责;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对人民银行、银监局的职责在总体上进行了划分, 但是对于某些边缘领域防化风险的具体职能的划分却不够明确, 如系统性风险如何界定, 在处置金融风险中各相关机构的责任如何明确等, 这些都容易造成双方在管理上的越位或缺位, 贻误应对和救助时机。同时, 对于应对金融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信息获取的速度, 阻碍了各机构对突发事件应对的合作, 也增加了应急成本。
(四) 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 应急处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 虽然基层央行的应急预案均规定了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 但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预警量化指标体系, 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大多靠个人的主观判断, 容易产生预警不力和预警过度的问题, 不利于突发事件的防范和解决。同时对金融突发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应急措施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这也不利于金融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总结和完善。
(五) 应急处置后勤保障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
目前, 各基层央行的应急处理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 许多相关部门的配套管理工作还未跟上, 如后勤保障工作等。后勤保障方面虽然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购置了一部分应急处置物资, 但因未建立专门有效的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发生突发事件时就容易出现应急物资短缺、变质、丢失等状况;且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过后如何进行管理也没有一个较为科学的模式。同时, 由于除了部分常备应急物资可事先购置, 许多物资都必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殊需要临时购置, 这给集中采购、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带来新的课题。
三、完善基层央行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议
(一) 全体动员, 深刻认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要发动基层央行的全体员工深入学习金融突发事件应急知识, 深刻认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领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从思想的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树立风险意识, 常敲风险警钟, 做到面临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金融风险等突发事件时有备无患, 处置措施及时稳妥, 确保辖内经济、金融工作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二) 细化应急预案内容, 做到应急预案重点突出
各机构、部门在制定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结合自身实际, 注重可操作性, 多设想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根据风险点细化应急预案的措施, 区分突发事件危害程度, 突出对重点位置、重要部门、主要系统的安全保障。
(三) 在辖内建立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联合演练和信息共享制度
1. 建议与当地政府和银监部门、金融机构等
进行协商, 对职能划分、沟通协作等达成共识, 并选择适当时机和金融突发事件种类, 组织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以解决在发生金融突发事件时协调难、实施难的问题。选择金融突发事件种类进行演练时, 应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工作实际, 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预案, 开展突发性, 非预知的应急演练, 突出内外协调、上下联动, 以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检验、提高实战应变能力。
2. 打破应急信息分散和垄断的局面, 改变目
前发生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时以部门为单位逐级上报信息的体制, 建立条块结合、快捷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力。
(四) 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应急处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建立完善科学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及时识别各类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 通过对金融风险状况的监测, 综合评价风险状况, 确定风险等级, 及时、准确地做出预测, 预警。建立应急处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 对金融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处置措施和处置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和不足, 并进行推广和预防。
(五) 建立内部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 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结合实际对各类应急资源进行统筹安排, 建立物资储备和调用制度, 保证应急救援需要。
1. 合理确定应急处置物资最低库存量, 根据
突发事件事态的发展情况, 及时添置应急处置物资以备用, 这样既可避免浪费, 又可保证应急物资供应。
2. 建立应急物资管理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应
8.社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 篇八
摘要: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各类应急预案还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不断完善,切实提高政府处置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关键词:应急预案;公共事件;国家
一、应急预案的定义及其基本构架:
1 应急预案的基本定义
应急预案又可以称为应急计划,是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针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控制与救援行动,尽量避免事件的发生或降低其造成的损害,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而预先制定的应急工作方案,主要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前做什么、事发时做什么、事发后做什么、以上工作谁来做”等四个问题,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操作指南。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体系
根据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2.1国家总体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宪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而制定的。
总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2.2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者几种类型突发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已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
1)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国家地震应急预案;4)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7)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8)国家处置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预案;9)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0)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1)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12)国家核应急预案;1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4)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1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1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18)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待发布的国家专项应急预案:
1)国家粮食应急预案;2)国家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国家涉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X230)。
2.3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如:《公路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
2.4地方应急预案。具体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的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上述预案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如:《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
2.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由企事业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2.6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由主办方单位根据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三、存在的问题:
1 应急预案编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企业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不重视、不了解,编制的应急预案往往侧重于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对突发环境事件疏于关注。
2 应急预案间欠缺联动性
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一个事件往往涉及到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好几个预案。这些预案所涉及的部门有市政府、区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不同的预案虽然有些格式内容雷同的情况,但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这些部门有自己的一套灾情搜集系统,但每个部门更多地管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方式也不同。虽然在应急管理上强调应急联动机制,但是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各部门间往往信息沟通不畅,了解不够全面,只能掌握自己部门范围内的信息。
四、健全应急预案管理
1 加强宣传
采取多种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宣传和培训,督促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备案、修订等各环节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工作。
2 规范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切实提升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1企业是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也是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应该建立在对自身环境风险隐患详细排查、分析周边环境敏感点、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充分储备应急物资的基础上,与环境风险分析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相适应,侧重于消除环境隐患,降低环境风险,明确遇到突发环境事件时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
1.2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管,同时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中承担开展应急监测、事件调查以及提出应急处置建议等责任,因此环保部门的环境应急预案应该侧重于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应急预案启动、信息报告、分级响应、智慧与协调、应急终止建议等各环节程序的划分,以及明确各个程序中如何开展工作。
1.3地方政府是环境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也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责任主体,因此政府的预案应当建立对辖区内环境敏感点、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和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侧重于环境风险防范工程的落实,突发环境事件时如何统一指挥,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最大程度消除事态影响,适时发布信息等方面。
3 建立完善的预案报备制度,逐步规范预案管理。
推动《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将工作模式从环保部门前往企业检查环境应急预案的情形,转化为企业在预案的编制和评估工作结束后主动向环保部门备案,这既能增强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又能通过预案的备案管理帮助环保部门全面及时的掌握辖区内企业环境风险和隐患的状况。同时环保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管理,随时增减更新。
结束语: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可以保障其实操性。我国目前对于应急预案的评估缺乏实质性规定,没有统一标准,学界认识也不一致,导致评估工作混乱无序。要坚持对应急预案进行动态综合评估,全面考量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和实施效果,及时反馈各种信息,为预案的修订提出建议;尽量避免实操性较差的预案在应急处突中反复使用,造成重復性的损失;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预案的及时启动和顺利运行,为突发事件的现场应对提供指导,真正减缓突发事件带来的负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S].2003-05-09.
[2]李俊清.应急预案的蜕变及其原因分析[J].晋阳学刊,2011(4):18-22.
【社区重大事件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教育厅处置学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08-15
景德镇市房产管理局突发重大事件应急预案10-25
突发重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09-21
重大环境污染应急预案06-17
重大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救援预案10-09
北宿镇特别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09-16
重大危险源治理措施及应急预案10-15
尚志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07-02
化工厂重大事故及灾害应急处理预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