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理论在纺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2024-09-02

波特理论在纺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中的应用(通用2篇)

1.波特理论在纺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篇一

以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酒店行业

经济型酒店业的竞争状况

经济型酒店又称为有限服务酒店,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即只提供早餐及住宿(床)。经济型酒店紧扣酒店的核心价值——住宿,并以客房产品为灵魂,去除了其他非必需的服务,从而大幅度削减了成本。经济型酒店非常强调客房设施的舒适性和服务的标准化,突出清洁卫生、舒适方便的特点。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来分析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我们可以得出:对于经济型酒店行业来说,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是很强大又很脆弱的。作为经济型酒店行业产品的购买者,他们主要看中的其实也就是经济型酒店所特别注重的核心价值——住宿,而非其他诸如康乐、会议中心、餐饮之类的服务项目,就从这点上来看,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是极强的。这是经济型酒店行业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强大的方面,而经济型酒店行业其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脆弱的方面则在于,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住宿是经济型酒店的核心价值,客房产品是济型酒店的灵魂,所以供应方的产品差异性是极小的,整个经济型酒店行业的产品是高度标准化的,当然由此引申出经济型酒店行业内的同质竞争严重,品牌差异很小。这对于经济型酒店行业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来说是一个能够削弱供应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因素。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大多只有大床房以及标准间,而房间内的设施设备的差异性也极小,电视机、床、桌椅、网络以及洗浴构成其客房的基本要素,再无其他。于是乎,经济型酒店行业的替代性非常强,由此,经济型酒店行业的讨价还价能力是脆弱的。虽然国内的经济型酒店行业也在供应方所提供的产品——客房上努力体现差异化,但免不了还是差异性太小,无法从客房内部区分不同酒店,虽然7天连锁的房屋外墙全是黄色以此来与其他经济型酒店进行区别。综合上述观点,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来分析,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还是异常激烈的,因为其产品没有很大差异性,所有从业者所提供的产品差异性不大。由此产品质量的好坏以及价格成为了经济型酒店行业供应方之间的战场。谁能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并提供更低的价格谁就能获胜。

从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来分析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顾客也就是买方,其总数较多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又不大。而他们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差异性极小的客房。所以,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是极小的。这对于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来说是一件好事。买方处于弱势,而供应方的产品又有极大地吸引力。经济型酒店行业供应方的产品也就是客房,其价格的高低还是受政府部分制约的,再则,酒店行业所提供的产品——客房具有不可保存性的特性,故而经济型酒店行业的产品也就是客房的讨价还价空间很小。其次,购买者掌握的信息不全面。对于旅行团来说,他们所住酒店的房价是否是当天的房价还是优惠价等等,旅客也就是产品的购买者是不知情的,就算知情,他们获取的信息也并不一定是那么准确。而在另一方面,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又不那么处于弱势。据调查,经济型酒店客源结构中43%为商务散客,各新品牌企业之间为抢客营销,客源很大程度上被分流,造成平均出租率的下滑,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平均出租率下降趋势尤其明显。为了揽客,一些经济型酒店被迫以低价营销。对此,在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上来说,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总体居于良好态势,与购买者竞争的并不大。

从新进入者的威胁来分析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型酒店行业的进入障碍非常低。经济型酒店行业并不需要较大的资金规模才可以进入行业。而在产品差异上来说,经济型酒店行业的产品差异非常小,进入行业之前所需准备的产品设计等也不需要较大的差异以及精力去别树一帜,对于酒店行业来说,越是经典的东西越是普通,那些独树一帜的东西很难得以保留。而相对于地理环境这一要素来说,却是经济型酒店行业进入障碍最大的一方了。只要好的地理位置才能吸引足够对的购买者前来购买产品,而一个不好的地理位置对于没有特色的经济型酒店来说往往是能够严重影响其经营效益的。不过这个并不难解决。而经济型酒店行业的进入风险应该是极小的,在旅游区、火车站等地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是相当旺盛的,一旦进入,不会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并且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利益是非常可观的,这是由于其极低的成本。经济型酒店的成本非常低,一家百余间的酒店仅需十名员工即可,相对于其他同样规模的豪华型酒店,其人力成本是非常低的。而且经济型酒店的购买者通常不是来此享受的,购买者的目的非常明确,他们仅仅是寻求一个住宿的地方,由此客房的打扫以及维护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酒店就相对容易的多。综合上述观点,从新进入者的威胁来看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应该是非常惨烈的,新近者容易给已进入者造成打击并抢走市场份额。

从替代品的威胁来分析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型酒店行业处于住宿业的大范畴之中,而在这个范畴之中,有提供奢华设施设备的豪华酒店和各类星级酒店。对豪华酒店来说,最核心的要素是“豪华的体验”。即非常舒适的床褥、24小时服务、健身水疗设施的使用等等。相较于经济型酒店所没有的是,豪华酒店往往会提供一流的餐饮服务。例如香港文华东方酒店,其可圈可点的是拥有世家各具特色的酒吧及餐厅,包括两间米其林星级餐厅及一系列独特的食府,多年来不断缔造美食传奇,深受食客爱戴,特别是它的法国餐厅。而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最核心的要素是住宿,以客房产品为灵魂,去除了其他非必需的服务,其最大的特点是房价便宜,其服务模式为“B&B”,仅提供早餐和床。所以经济型酒店与豪华酒店的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而一些面对背包客等人群的低价小旅馆则是经济型酒店的主要竞争对手了。他们的出现使得市场平均门市价格也有所滑落,并且在旅游区内,针对背包客的低价小旅馆更是比经济型酒店更具有吸引力。就以本人曾去过的王村芙蓉镇旅游风景区为例,当时本人选择的是旅游区内的一家低价小旅馆,因为选择这家小旅馆可以免除芙蓉镇旅游风景区的门票费,且从游玩的角度来说,住在旅游风景区内比住在旅游风景区外的便利程度更高。所以在替代品的威胁上来说,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并不是非常的乐观,还是存在着许多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从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来分析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型酒店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如今在欧美国家已是相当成熟的酒店形式。我国的经济型酒店最初的发展始于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之星”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问世。经过20年时间的发展,已经诞生了包括锦江之星、如家、7天、尚客优、汉庭等一大批快捷酒店品牌。我国经济型酒店最初的发展始于1996 年,上海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之星”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问世。进入21 世纪,各种经济型酒店品牌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除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锦江之星外,首旅酒店集团和携程网于2002 年共同投资设立的如家快捷也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并于2006年赴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酒店业海外上市第一股。除此之外,2005年成立的7天连锁酒店和汉庭酒店也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赴海外上市。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旧没有完全消退,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依旧存在,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旅游市场持续增长、各地相关的交通、会议、展览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改善以及世博会、亚运会等众多利好因素的推动下,2009年中国经济型饭店市场供应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截止到

2009年末,中国住宿业市场上共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型饭店连锁品牌已经303个,已开业饭店数超过3757家,同比增长33.94%,已开业房间总数412840间,同比增长31.93%。2009年底和2010年初,随着国内经济的转好,部分地区的经济型酒店的出租率甚至重新上升到85%以上。从2001年至今,我国经济型酒店整体规模年均增速远超50%,这在世界经济型酒店发展史上是罕见的。2010年4月份,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加快住宿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经营为重点,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将我国经济型酒店比重由不足10%提高到20%左右。加之进入世博期之后,上海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都达到了90%以上,且是价格和入住率同升,普通标间的价格普涨20%-150%之间。这些推动力或示范效应必将使得经济型酒店出现新的投资和改造热潮。但市场并不是无休止的,热钱涌动的并不都是机会,风险同样与生俱来。抛开世博及亚运等题材,众多城市经济型酒店入住率从07年开始的逐年下跌也是不争的事实,市场竞争也日渐白热化。目前国内前五大巨头中已经有如家、7天、汉庭及锦江之星等四家分别在纳斯达克、纽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留个后来者的吸金空间相对较小。而在国外方面,许多国外经济型酒店品牌都想进入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庞大的中国市场吸引着国外成熟的经济酒店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世界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陆续进入,如雅高集团的宜必思(Ibis)、方程式1(Formula 1),圣达特集团的速8(Super 8)、天天客栈(Days Inn)、洲际集团的假日快捷(Holiday Inn Express)等,都纷纷瞄准了中国市场。所以综合上诉观点,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竞争状况在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上表现得尤为激烈,众多国内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国外品牌争相进入中国市场,使得经济型酒店的竞争状态非常激烈。同行业竞争者在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时,经常会出现价格混乱。在国内很多经济型酒店,如7天,房价在148~168之间,超过了经济型酒店该赋予的经济的价格。同时,某些经济型酒店也会借机炒作,混淆经济型酒店的概念。上海某“经济型”酒店甚至炒出了“DIY”的概念,在酒店中设置厨房、洗衣房,让住客自助服务。在国外,一般只有最廉价的青年旅舍才让住客自助服务,但这家DIY的经济型酒店的最低房价也高达268元,显得与经济无关。所以,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是经济型酒店竞争状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2.波特理论在纺织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篇二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不断进步、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竞争无处不在,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仍然是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基础。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五力模型。波特认为, 产业外部力量通常影响着产业内部的所有企业, 决定一个企业盈利的根本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而产业的吸引力又取决于该产业的五种竞争性力量。波特五种力量竞争分别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行业内企业的竞争。五种基本力量竞争作用的结果, 决定了业内企业获利的可能和程度。

二、轿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我们将利用波特提出的“五力模型”来对轿车制造业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 以便于了解轿车制造业的竞争激烈程度。

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轿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不仅有政策上的限制, 也有技术上、规模经济上等方面的制约。以下几方面构成我国轿车进入壁垒的各种潜在的来源:

(1) 规模经济。

轿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行业。其固定成本投资比较大。一般认为单个企业整车产量在40万~60万辆、零部件100万~200万件, 才能达到最小经济规模的要求, 所以市场只能维持少量企业的生存。但在中国, 由于市场容量较大且增长迅速, 大量未达到起始规模经济的企业可以获得较高水平的利润, 从而抵消了规模经济所造成的壁垒。

(2) 技术优势。

目前, 中国大量的汽车整车项目均由跨国公司主导, 跨国公司以其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和雄厚的产品开发能力, 对于缺乏轿车工业背景的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

(3) 资本壁垒。

轿车是一个资本密集程度很高的行业, 一般整车项目资金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上, 除了注册资本外, 对外部融资的依赖性很大。新进入者往往由于知名度较低或信用程度不好, 筹资和融资较为困难。

(4) 进入遏制。

目前中国轿车企业普遍处于强劲需求拉动下的生产扩张时期, 由于汽车整车数量较多, 在位企业对新进入者对市场影响的敏感性较低, 所以很少采取策略性进入遏制行为。

(5) 行政限制。

我国政府对于轿车实施了严格的行政性进入限制:一是严格的投资审批制度, 轿车项目一律由国家审批立项, 这对新进入者形成了几乎难以逾越的进入壁垒;二是严格的目录管理制度, 只有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特定企业和特定产品才能开工生产和销售, 同时生产企业开发新产品也受到严格限制。

此外, 轿车行业还存在着一些行业技术政策限制, 如国家要求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及私人用车要求的经济型轿车;汽油发动机需要达到欧洲第二阶段或第三阶段排放控制水平;适度发展轿车柴油机发动机、单燃料燃气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等, 都可能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巨大的进入壁垒。

2. 替代品的威胁

在乘用车中, 主要有轿车、SUV、MPV。MPV即多用途汽车, 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 而SUV皮卡车具有轿车和货车的双重功能。2007年我国SUV全年销售增长近60%;而MPV也同比增长23%。这两种乘用车作为轿车的替代品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是目前中国对于这种车的生产能力还不强。

3.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轿车行业中, 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在这些行业中, 供货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 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品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 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 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 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4.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数量决定了其议价能力。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 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占1%, 3万~10万元的富裕型家庭占6%, 1万~3万的小康型家庭占55%。家庭购车潜能不言而喻。

目前, 消费者比较关注的是汽车的经济性, 包括购买的经济性和使用中的经济性。同时消费者也更趋于理性, 先进的技术、人性化的设计、较高的经济型这三点会被理性的消费者所考虑并直接影响其购买行为。而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 他们也会逐渐注意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在这样一个以顾客服务为导向的行业中, 购买者至少可以影响制造商的服务水平。

5. 行业内企业的竞争

许多因素倾向于增强行业中的竞争。一般来说, 行业中的公司越多, 竞争性就越强。目前轿车行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

(1) 价格竞争。

降价是厂商促销最常用的武器。2007年, 汽车价格继续大幅下降。有2 5个主要品牌的汽车降价幅度超过10%, 其中通用凯越的降价幅度最高, 达到20.37%。此外, 从2006年开始越来越多的高档车也加入了价格大战, 07年奥迪A4最高降幅达到5.6万元。

(2) 新产品集中上市。

2005年, 我国新车上市达到109款 (包括SUV、MPV) 。而到了2006年, 我国新车上市数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17款。由于新车上市过于集中, 不少新款车的年销量只有数千台。2007年, 许多厂商不得不改变策略, 纷纷推出各种改款车, 而新车上市则寥寥无几。新车型的开发或引进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 所以大量新车型集中上市对我国的中小规模轿车制造企业产生了极大的负担。

(3) 综合实力竞争。

汽车企业要明确产品定位, 适时推出切合市场需求的车型, 而且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包括采用各种促销手段等。这样一种全方位的竞争归根到底将体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 既要资金, 又要产品和技术, 更要市场。

三、政策建议

笔者认为, 当前改善我国轿车制造业竞争结构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对轿车行业准入制度管理, 防止各地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 盲目上马项目。

2.加强对轿车行业退出制度管理, 防止因地方保护主义使长期亏损企业该退不退, 避免进一步的恶性价格竞争。

3.加强对轿车行业兼并管理, 盲目兼并扩大规模, 反会加重企业负担, 不利于企业技术升级。

4.加强汽车行业科研教育投入, 鼓励创新。由于专利保护, 技术模仿战略已无法是企业形成独特竞争力。总之, 坚持自主创新、坚持理性市场化竞争是我国轿车制造业在未来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摘要:本文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个竞争力模型对我国轿车行业竞争结构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我国轿车行业有一定进入壁垒, 行业内存在替代品威胁, 自主研发不足, 供应商有一定讨价还价能力, 消费者需求理性, 行业内价格、新产品竞争激烈。最后, 从政府的角度对我国轿车行业发展提出相应的结论和对策。

关键词:轿车制造业,五力模型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2]迈克尔·A·希特等: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7)

[3]刘继李磊: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J].消费经济.2000/01

[4]许辉:我国汽车工业进入壁垒与进入壁垒失效研究.[J].管理世界, 1999, (5)

上一篇:社区建设推进会讲话下一篇:中华民族幸福观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