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原理论文

2024-10-31

组成原理论文(共8篇)

1.组成原理论文 篇一

合肥学院

课 程 论 文

目 系

部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计本(2)班

2012 年 5 月 16 日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

内容概要: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的专业必修课程。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是先导课与后续课之间的重要衔接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保证课程教学内容及实现手段的先进性,才能确保课程教学效果的优秀。因此,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上,主要依据就是:既要保证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又必须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设计能力。

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综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硬件系列课程中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对其它课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先修课程为“汇编语言”、“数字逻辑”,它又与“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接口技术”等课程密切相关。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能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它既有自身的完整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内容多、抽象枯燥、难理解、更新快等特点。

这本书摆脱了传统,死板的编写方法,采用从整体框架入手,自顶向下,由表及里,层层细化的叙述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系统概述,总线系统等的深入剖析和详细讲解,使我们能形象的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而且为了适应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需要,除了叙述基本原理外,书中还增加了新的内容,书中举例力求与当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二: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本课程只要的知识点有常用的组合逻辑器件,如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编码器、alu原理;常用的同步时序电路,如寄存器、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的原理、参数及使用方法;可编程逻辑阵列:rom,pla,pal及门阵列的原理与使用。数字化编码,数制及数制转换,数据表示,检错纠错码;数据的算术与逻辑运算,运算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运算器实例。计算机指令系统综述,指令格式与寻址方式;教学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控制器的功能、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控制器实例。

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综述,主存储器的组成与设计,教学机的内存储器实例,cache存储器的运行原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磁盘设备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盘阵列技术;光盘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磁带机的组成与运行原理。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与输入/输出系统综述,显示器设备,针式打印机设备,激光印字机设备;计算机总线的功能与组成,输入/输出系统的功能与组成;教学机的总线与输入/输出系统实例。几种常用的输入/输出方式,中断与dma的请求、响应和处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这门课对于使我们了解现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们后续课程的学习无疑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实际应用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功能要求已不再是限于单纯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了,而是向着融合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机和大型娱乐型机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储器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这里,我们将对存储器的有关知识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内最主要的记忆装置,能够把大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既能接收计算机内的信息(数据和程序),又能保存信息,还可以根据命令读取已保存的信息。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放位置又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由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和性能/性价比决定。

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主存是相对存取速度快而容量小的一类存储器,辅存则是相对存取速度慢而容量很大的一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直接与CPU相连接,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工作存储器,当前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存放在内存中。

辅助存储器也称为外存储器(简称外存),计算机执行程序和加工处理数据时,外存中的信息按信息块或信息组先送入内存后才能使用,即计算机通过外存与内存不断交换数据的方式使用外存中的信息。

一个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字节数称为该存储器的容量,简称存储容量。存储容量通常用KB、MB或GB表示,其中B是字节(Byte),并且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例如,640KB就表示640×1024=655360个字节。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它一般由存储体、地址选择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1、存储体

存储体是存储1和0信息的电路实体,它由许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一般由若干位(8位)组成,每一位需要一个存储元件,每个存储单元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存储器的地址用一组二进制数表示,其地址线的根数n与存储单元的数量N之间的关系为:2n = N

2、地址选择电路

地址选择电路包括地址译码器和地址码寄存器。地址译码器用来对地址译码。设其输入端的地址线有n根,输出线数为N,则它分别对应2n个不同的地址码,作为对地址单元的选择线。这些输出的选择线又叫做字线。地址译码的方式有两种:(1)单译码方式

它的全部地址码只用一个电路译码,译码输出的字选择线直接选中对应的存储单元。这一方式需要的选择线数较多,只适用于容量较小的存储器。(2)双译码方式(或称矩阵译码)

它将地址码分为X与Y两部分,用两个译码电路分别译码。X向译码称为行译码,其输出线称为行选择线,它选中存储矩阵中一行的所有存储单元。Y向译码又称为列译码,其输出线称为列选择线,它选中一列的所有单元。只有X向和Y向的选择线同时选中的那一位存储单元,才能进行读写操作。由图可见,具有1024个基本单元的存储体排列成32×32的矩阵,它的 X向和Y向译码器各有32根译码输出线,共64根。若采用单译码方式,则要1024根译码输出线。因此,双译码方式所需要的选择线数目较少,也简化了存储器的结构,故它适用于大容量的存储器。

3、读写控制电路

读写控制电路包括读写放大器、数据寄存器(三态双向缓冲器)等。它是数据信息输入输出的通道。外界对存储器的控制信号有读信号RD、写信号WR和片选信号CS。

四:心得体会

自从上了大学后,进入这个专业后才能这么经常的接触到电脑,才能学到有关电脑方面的知识。正因为接触这类知识比较的晚,所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感觉到吃力。学习了这门课后觉得,计算机组成原理确实很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内部结构日趋复杂和庞大而且高度集成化。这使的我们普遍感到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难学、难懂、概念抽象、感性认识差。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理论从提出到实际应用的周期大大缩短。我们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很难增强我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更谈不上能够利用基本原理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当进入第四章,存储器的学习时,各种问题就不断的出现,尤其在进行存储器容量扩展时,很多的问题都是似懂非懂的,在做题目时,也是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第五章的学习中,对于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的控制方式中的程序查询方式,程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有了点了解。最难的就要数中央处理器和控制单元了。对于计算机运算方法,这个没太搞懂,像定点运算中的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又是用的什么原码一位乘、原码两位乘、补码一位乘、补码两位乘。总之,我是被绕晕了。还有就是控制单元的设计方法微程序设计,这个知识点也是不太懂,总的来说这门课程,学得不是很好。可是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也学习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计算机都有些什么硬件,都有哪几类总线,总线在计算机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有哪些等等。让我对计算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至少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计算机什么也都不懂。

结语

在这一学期的课程学习中,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飞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肖金立 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

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与习题集》(王成,周继群,蔡月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4、《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训练》(旷海兰,刘彦,蒋翰洋等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2.组成原理论文 篇二

彩超电源与黑白B超电源相比, 在性能方面有了很大提升。彩超电源的输出功率更大、抗干扰能力更强、稳定性更高、保护功能更完善。综合以上因素, 彩超电源的复杂程度也更高。因此, 在缺乏足够技术资料的前提下, 如何快速有效地完成彩超电源的维修任务是医院维修工程师需要直面的问题。笔者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对新型彩超的学习与了解, 将彩超电源单元的典型组成结构和故障维修技巧介绍如下。

1 彩超电源的组成原理

不同品牌和档次的彩超, 其电源单元的具体实现电路差别较大[1]。尽管如此, 各种彩超电源仍然具有相似的理论基础, 其实现模式也大同小异[2], 因为它要保证相应的超声诊断系统能满足各类国际或区域的质量体系标准。通常, 彩超电源的基本组成包括如图1所示的3个单元, 分别是隔离变压器单元、功率因数校正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单元、DC-DC变换单元。对于高级彩超, 电源单元由专门的电源管理芯片控制[3], 某一环节出现故障, 将使整机处于保护状态, 并提示故障信息。

1.1 隔离变压器单元

隔离变压器单元通常由单独的机箱或者空间来安置, 它主要实现控制开关、简单滤波、电气隔离和电压变换的功能, 其典型组成结构如图2所示。市电通过电源电缆线输入, 经过开关A、共模扼流圈B、差模滤波电容C以及抽头切换开关, 最后向隔离变压器D的初级线圈提供交流电压。该电压经过变压器变换后, 分别由V1、V2、V3输出端输出不同的电压, 为彩超主电源和外围设备提供能量。

彩超电源使用隔离变压器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仪器使用者或者患者触电。市电供电线路中的零线是与大地相连的, 又因为人体与大地之间往往具有较小的电阻, 也就说人体与零线之间的电阻往往很小。当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 (相线) 接触时, 就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为了避免上述触电事故的发生, 医疗设备电源单元的前端往往设置了隔离变压器, 以实现设备内的电气连接与市电供电线路的完全隔离。

隔离变压器除了实现电气隔离的功能外, 还具有改变交流供电电压适应范围的功能。国际上各国的市电供电电压标准并不一致, 通常包括100、110~127、200、220~240 V等电压标准。设备生产商为了使自己生产的设备能适用于全球, 便在设备当中增加了电压变换功能。通常, 通过改变隔离变压器初、次级线圈的匝数比来实现电压的变换。

1.2 功率因数校正单元

功率因数指的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 (视在功率) 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有效功率与总耗电量的比值。基本上, 功率因数可以衡量电力被有效利用的程度, 功率因数值越大, 代表其电力利用率越高。彩超电路中所需要的直流电压种类较多而且功率较大, 因此通常使用开关电源来提供。开关电源若没有采取功率因数校正措施, 其功率因数往往很低。因此,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是彩超电源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功率因数校正单元的典型框图如图3所示。该单元包括电磁干扰 (electror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滤波器电路、整流桥堆、PFC变换器电路和PFC控制电路4个部分 (DC-DC变换单元在下一节分析) 。

EMI滤波器电路通常包括压敏电阻、保险管、共模扼流圈、差模扼流圈、X电容、Y电容等器件, 对输入电源实现简单的过流、过压保护和电磁干扰滤波功能。整流桥堆通常固定在足够大的散热片上, 以确保顺利散热。

PFC变换器电路通常包括PFC电感、场效应管 (如IRFP460) 和高频整流管。场效应管在PFC控制器的控制下打开或者关断, 从而控制流过PFC电感的平均电流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基本一致, 最终实现接近1的功率因数。PFC控制电路常以专门芯片作为电路核心, 如UC2854为典型的功率因数控制芯片。经PFC单元处理后, 输出约为400 V的直流电压, 该电压提供给下一级的DC-DC转换电路。

1.3 DC-DC变换单元

DC-DC变换单元实现了从直流电压到另一直流电压的转换, 本质上是将原直流电通过调整其占空比来控制输出的有效电压的大小。DC-DC转换既可升压, 也可降压。在彩超中, 主要是实现降压, 即把约400 V的直流稳压转换成其他直流低电压。通常, 每个电压值都由单独的DC-DC变换单元来实现。各个不同的DC-DC单元可以分别设计在独立的印刷电路板上, 也可以把多个合并在一片大印刷电路板上, 具体的实现由DC-DC单元的输出功率决定。

对于彩超来说, 常见的DC-DC输出电压有PHV、+12 V、-12 V、+5 V、-5 V、+3.3 V、+1.8 V、+5 VSB、+12 VSB等9种。PHV称为程控高压, 约为100 V, 为探头驱动电路提供电压。程控高压可以是一个值或者多个值, 值的多少由发射脉冲的电平数决定。±12、±5 V为大部分的芯片、电路、显示器和散热风扇供电。+3.3和+1.8 V为CPU、FPGA、DSP、CPLD等芯片供电。+5和+12 VSB则为待机电压。直流输出都具有过流、过压保护, 其中以+5 V的保护级别最高。

2 彩超电源的维修技巧

2.1 电源故障判断

彩超的故障类型比较多, 其中有不少故障是由电源故障引起的。然而, 由于对电源的拆解维修比较麻烦, 因此动手拆解电源前有必要甄别貌似电源故障的非电源故障现象。外围设备的短路 (包括探头内部短路) 常常使主机电源处于关机保护状态, 所以, 诊断故障时应首先尝试排除外围设备故障后再开机检测。同时, 只有进行科学有序的维修保养, 才能降低仪器的故障率, 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2.2 常见故障处理

笔者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故障案例和总结的维修经验与读者分享。

2.2.1 图像出现干扰条纹

本院一台迈瑞DC-7彩超图像出现干扰条纹。据经验判断, 此故障是由于附近有其他用电器如计算机、打印机、电梯等的干扰而引起的。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增加或者改进彩超的接地线路。经过上述处理后, 干扰条纹没有减少的趋势。之后, 拆解检测机器的内部接地情况和电源的滤波电路, 发现滤波电路中的一个电阻老化生锈, 导致接触不良。更换老化电阻后, 故障排除。

2.2.2 能待机, 但无法开机

能待机, 表明电源输入部分正常;无法开机, 大多数是由于CPU板块故障。

2.2.3 通电瞬间有反应, 但无法开机

通电瞬间有反应, 表明电源输入部分正常;无法开机, 表明负载出现短路或者CPU板块故障。

2.2.4 正常开机一段时间后突然关机

能正常开机, 表明机器没有重大故障。本院一台西门子sequoia512开机一段时间后关机, 据经验判断是由于系统保护或电源保护引起, 可能是由于系统内局部过热导致。拆机检查机器内部电源的通风散热状况, 发现风扇处灰尘厚重, 电源板也粘有大量灰尘。进行清洁保养后, 机器恢复正常。此外, 需确保机器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中工作。

2.2.5 开机无任何反应

开机后无任何反应, 绝大多数是由于电源单元故障。主要检查电缆供电是否正常、漏电开关是否跳闸、熔断器是否熔断。熔断器故障大多是由于PFC前的电路出现短路而引起的。重点检查压敏电阻、滤波电容、整流桥堆、PFC开关管等器件是否存在短路。

2.2.6 无回声信号显示

引起无回声信号显示的原因可能是脉冲发射电路故障, 也可能是回波处理电路故障, 这可以通过调节声输出功率来甄别。程控高压不正常, 常常造成脉冲发射电路工作不正常, 导致无回波信号显示。

3 小结

彩超电源单元的可靠性直接决定了整台彩超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掌握彩超电源的构成原理, 不但有利于维护和保养彩超系统, 而且有助于准确、高效地处理机器故障。面对医疗仪器技术的迅猛发展, 作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的工作人员, 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 才能将维修工作圆满完成。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性维修, 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测,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确保仪器日常的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浩宇, 李哲旭.医用超声诊断仪器应用与维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232-235.

[2]陈秋生.飞利浦IE33彩超常见故障维修与体会[J].医疗装备, 2013, 28 (3) :59-60.

3.组成原理论文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02-02

Discussing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Organization Principle of Computer in Computer Experiment Course

HAI Lin-peng,CHEN Fe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l of The Organization Principle of Computer in computer experiment course, and puts forward a few method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by analyz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which exists in many Chinese universities. All of thes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of The Organization Principle of Computer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The Organization Principle of Computer;experiment lesson;reform

“計算机组成原理”是工科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讲述计算机的一般结构、组成、原理的课程。本课程从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及基本功能着手,对计算机的各个基本组成部件的工作原理进行讨论,使学生掌握有关硬件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各基本组成部件如何有机连接构成整机系统的技术,为培养学生对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使用能力打下基础。本课程的基础课是数字电路、离散数学等,后继课程有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等。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运行原理的基本知识(主要是运算器和控制器),计算机硬件设计、制造、调试和运行维护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为此,这门课的实验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展好理论教学的同时, 对实验教学环节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理论教学+实验的方式, 这种方式被国内外大学普遍采用。课堂教学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实验主要是为了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及培养动手能力。我国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基本采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箱+ PC机仿真终端”共同完成实验的方式。一般来说,这种结构的教学机的硬件部分都在实验箱上实现。我院教学主要采用的的是清华大学研制的TEC-2实验系统。TEC-2实验系统是清华大学专门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实验而研制的。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完整,配备合理。 TEC-2机的主体,包括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三个功能部件 ,配备了两个串行接口电路,可以接终端、 PC 机或另一台 TEC-2机,装置上还设置了 20 余个钮子开关、两个十二位的微型开关、多个按键和 16 个发光二极管,用于手动方式的实验。此外,还配有多种实验接口板用 50 芯扁平电缆与接口机进行联机,学生可以在接口板上搭接线路,完成硬软件的调试实验。该实验设备从这门实验课开设之初到现在为计算机组成实验的教学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它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目标,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几点不足。

(1)实验设备的可维护性不好。TEC-2实验箱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产品, 所采用的主要器件的型号比较老。现在这些芯片在市面就很难买到。过了厂家的保修期后,维护起来就比较麻烦。由于操作实验箱的的学生好多都不太熟练,难免有操作错误的时候,损坏芯片是常有的事。由于缺少相应软硬件支持,使得维修周期比较长,影响了实验课程的正常开设。

(2)实验的交互性不足。在实验课上, 教师通常会按着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结果的思路给学生讲解, 然后演示。但是部分学生理解能力有差异,在课堂上往往掌握的不太好, 到了实验室面对实验箱经常不知所措,影响实验效果。如果有一个好的仿真软件,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先模拟一下,让学生看到实验效果,那么实验的效果会好一些。

(3)实验的扩展接口太少。TEC-2实验箱厂家在设计的时候,根据需要用到了少量可编程器件, 这些都是有固定作用的, 学生不能改动其中的程序,整体功能还不强大,所以学生只能在实验箱上面做验证性实验,相对的提高性的实验完成起来就比较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也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一般由这样几个步骤完成: 首先由老师简单讲解课堂实验的内容及原理。然后学生按要求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项目。最后老师检查实验数据记录。这种传统实验的教学中,少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对本节实验课理解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查。所以实验过程中经常有下面几种情况发生。

第一, 实验过程中不求甚解。现在上实验课,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 只是按老师安排好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而对于步骤的原因及电路结构根本不假思索,对于芯片及电路的作用也不去考虑。实验做完了还是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做实验, 根本无法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也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第二, 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思考能力没有调动起来。作为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等着学生来提问,而因该主动的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我们需要为每个实验设置一些要求学生动脑筋的思考点,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试验中所包含的知识。

2 相应的改进思路

(1)更新实验仪器设备。鉴于原有试验设备已经老化,我们申请购置一批新型的实验设备,主要包括TEC-XP实验系统。TEC-XP是16位的教学实验系统,它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和监控程序,能够与终端或PC机相连,可以进行联机操作和执行比较完整的程序。实验系统分成主要的两个部分:一部分采用模块化的结构(运算器、控制器、主存储器、I/O接口和中断)构成一台完整的模型计算机,支持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控制器方案,两种控制器紧凑合理,完成教学实验方便高效;另一部分采用先进的FPGA芯片,学生可自行设计CPU(流水和CACHE)。系统的软硬件配置完整,技术资料齐全,支持的实验项目多达14项,比现有设备多了许多。有了这套设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加强与数字电路技术实验的衔接。“数字电路技术”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的重要的先导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好多学生数字电子技术学得不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組成原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时, 最难就是控制器部分的实验,它和数字电路技术中的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和时序电路设计紧密相关。如果在上述试验中引入相关加法器的内容,则为学生学习组成原理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为了改变学生在实验课上不求甚解得情况,我们决定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将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基础性实验阶段,学生将学习实验设备的使用,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实验机系统结构的组成等。通过设计小实验的验证和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系统中每个单元模块的内部结构及相关电子芯片的基本逻辑,理解单元模块的工作原理及该单元模块在整机系统中的应用;在验证性实验阶段,我们将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箱中指定的基础性实验项目。在实验以前,学生要先预习实验内容,并填写预习报告。我们在预习报告中将提出一些与实验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作答。教师在确认学生预习报告合格后方可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这样可以迫使学生必须去思考实验内容,从而为实验内容打基础;在设计性实验阶段,我们将利用实验设备的强大功能,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题目并加以实现,或指定一些题目。通过这一阶段的系列实验,要求学生能利用在第二阶段建立的整体思想,对指导教师提出的课题任务,提出解决方案,陈述原理的应用,自主设计实验所用的单元模块以及实验步骤,进而通过实践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这一阶段, 通过自主实验的设计,整体素质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3 结束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教学过程尤为重要。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达到融会贯通,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以后的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春明,刘军.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进[J].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3卷,第10期,2006年10月.

[2]杜根远,李娟.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及实验教学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06年6月第3期.

[3]李彩虹,屈志毅,刘刚,马俊.“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年第2期.

4.计算机组成原理心得 篇四

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在郄君老师给我们讲《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的学期了,我们对于计算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计算机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探索者,还有更大的知识海洋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学习。

这学期开始,在郄老师的讲课中我们由浅及深的学习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从第一章计算机的概论讲起讲了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与性能指标;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然后又分别给我们讲述了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运算方法和运算器;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储存器等等

通过郄老师对于计算机各个方面深入细致的讲解我们对于计算机有了跟多的理解和认识。在对于今后对计算机接触中,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I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1)硬件的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使计算机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设备如鼠标,键盘,光笔,扫描仪,话筒,数码相机,摄像头, 手写板 输出设备:把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结果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表示出来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投影仪 存储器:如硬盘,光驱,U盘 运算器: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控制器:如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运行 控制器和运算器整合在CPU中(2)软件的组成 软件定义: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的合称 软件分类:系统软件(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和应用软件(专为 某一应用编制的软件)常见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 常见的应用软件有:辅助教学软件,辅助设计软件,文字处理软件, 信息管理软件和自动控制软件。《计算机组成原理》中也涉及到1,计算机的特点。发展概况。应用领域。分类。发展趋势。系统的组成。2,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以及转化。运算规则。和编码。3,运算方法和运算器。4,指令、格式,寻址方式,类型和功能。5,存储系统。6,中央处理器。(CPU),功能,组成,时序。指令周期,基本原理。7,系统总线。概念,分类,组成。借口和总线结构。8,输入输出系统。外设,查询方式。9,外围设备。输入和输出。以及外存、等等有关于计算机的多种方面的知识。

II

《计算机组成原理》以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为出发点,介绍单机系统范围内计算机的组织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如今这个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很快,我们已经进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时代,计算机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但他们都是以计算机基本体系结构为基础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技术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的组成及运行原理的基本思想已经渗透到由计算机衍生出来的许多领域。要想真正理解软件,就必须理解硬件,软件和硬件共存于计算机系统中。

通过这次学习我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也渴望能够多学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我相信在更多的学习机会中,我们懂的也会越来越多。《计算机组成原理》带给我们不仅是知识,更是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的乐趣,是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钥匙。计算机的奥秘不仅仅是一趟讲课和一本教程可以完全概况的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时时刻刻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在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作为一个人与人沟通的

III

媒介充当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好计算机的知识,还要会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让计算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乐趣。

姓名:关英宏

学号:12061101006

班级:电子商务一班

5.计算机组成原理心得 篇五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深刻体会到计算机发展的迅速及应用广泛程度。人们习惯商城计算机的四个阶段为四代。但随着近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广泛程度。人们又给出了第五代的概念——无处不在的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深刻揭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理论、方法、思路,并在现实技术基础上,通过工业手段设计和实现这些理想、理念的过程,上升到哲学层面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计算机的高性能、低价格、通用等特点使得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几乎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科学计算、自动控制、测量和测试、教育、家用电器、人工智能。

上计算机组成,开始是与计算机相关的计算,我很喜欢计算,计算原码补码的加减乘除运算,也认识到计算机其实就是很多异或门开关的组合,因为计算机中的传递的数只能是一或者零,而这又是由电路中只能传递正和负造成的。这门课学到的东西,使我能够更加了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室怎么样执行一个命令,怎样识别,以及计算机中断。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基础课程,基础很重要。一定要把基础学号,认真学习。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硬件设计人员采用各种手段实现指令系统。计算机的指令系统会对计算机的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CPU设计时。设置一套完善的指令系统是非常重要的,评级指令系统优越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参考:

一、完备性.二、有效性.三、规整性.四、兼容性。指令的运行需要引用操作数,寻址操作数地址的方式称为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是指指令系统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我知道的什么是寻址方式和有效地址的概念。知道了常用的寻址方式是:1立即寻址方式,2直接寻址方式3间接寻址方式4寄存器寻址方式5寄存器间接寻制方式6偏移量寻址方式。

最近在老师的带领下新学习了指令周期,上课时老师提问我们什么事指令周期,这使我对指令周期的概念理解更加深刻。此外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强调了cache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Cache解决了计算机主存和CPU之间速度不匹配的问题,采用了cache-主存存储结构以后。整个储存系统的容量及单位成本与主存相当,而存取速度可以与cache的读写速度相当,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存储系统性能之间的矛盾。也就知道cpu总是先访问cache,在访问注册。

6.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 篇六

名:

号:

级:

指 导 老 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10

4一个上升沿,数据66H 被写入W 寄存器。3)将11H写入R0寄存器

①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②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11H

置控制信号为:

③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观察现象;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11H 被写入R0 寄存器。4)将22H写入R1寄存器

①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②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22H

置控制信号为:

③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观察现象;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22H被写入R1 寄存器。5)将33H写入R2寄存器

①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②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

置控制信号为:

③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观察现象;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3H被写入R2 寄存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104

这时寄存器R3 的红色输出指示灯亮,R3 寄存器的数据送上数据总线。此时数据总线指示灯L7...L0为: 01000100.将K11(RRD)置为1,关闭R3 寄存器输出。11)将12H写入MAR寄存器

①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②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12H

置控制信号为:

③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观察现象;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12H被写入MAR寄存器。12)将34H写入ST寄存器

①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②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4H

置控制信号为:

③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观察现象;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4H被写入ST 寄存器。13)将56H写入OUT寄存器

①K23-K16开关置零,按[RST]钮,按[TV/ME]键三次,进入“Hand......”手动状态。②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6H

置控制信号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10

4(2)掌握简单运算器的数据传送通道。

(3)能够按给定数据,完成实验指定的算术/逻辑运算。

4.实验步骤:

①将55H写入A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寄存器。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被写入A寄存器。

②将33H写入W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33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W 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W寄存器。放开STEP 键,CK 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33H 被写入W 寄存器。

③置下表的控制信号,检验运算器的运算结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10

4实验2:移位实验 将55H写入A寄存器

二进制开关K23-K16用于DBUS[7:0]的数据输入,置数据55H

置控制信号为:

按住STEP脉冲键,CK由高变低,这时寄存器A的黄色选择指示灯亮,表明选择A寄存器。放开STEP键,CK由低变高,产生一个上升沿,数据55H被写入A寄存器。

S2S1S0=111 时运算器结果为寄存器A内容

5.实验结果与分析:

移位与输出门是否打开无关,无论运算器结果如何,移位门都会给出移位结果。但究竟把那一个结果送数据总线由X2X1X0输出选择决定。表中第一行,A中寄存器值为55H=01010101,L为左移结果为:10101010B=AAH,D为直通输入结果为原值,R为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10

4(2)按图3—6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查线无误后接通源。

4.实验结果与分析:

① 编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104

MAO清零,从而明确本机的运行入口微地址为000000(二进制)。

D.按动“START”键,启动时序电路,则每按动一次启动键,读出一条微指令后停机,此时实验台上的微地址显示灯和微命令显示灯将显示所读出的一条指令。注意:在当前条件下,可将“MICRO—CONTROLLER”单元的sE6一sEl接至“SWITCH UNIT”中的S3—Cn对应二进制开关上,可通过强置端sEl一sE6人为设置分支地址。将SEI—SE6对应二进制开关量为“1”,当需要人为设置分支地址时,将某个或几个二进制开关置“0”,相应的微地址位即被强置为“l”,从而改变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二进制开关置为“0”,相应的微地址位将被强置为“l”)④ 连续运行

A.将编程开关置为“RUN(运行)”状态。

B.将实验板的单步开关“STEP”置为“EXEC”状态。

C.使CLR从l→0→l,此时微地址寄存器清“0”,从而给出取指微指令的入口地址为 000000(二进制)。

D.启动时序电路,则可连续读出微指令。

5.实验注意事项:

7.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篇七

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组成与原理

声音广播节目和电视广播节目制作和播出所处理和传送的对象是不同的,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也是不同的。处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需要的设备和技术包括录音室或播音室、调音台、录音设备、高质量的监听系统等。

录音室是专门播音或录音的房间。录音室的建筑标准是声音信号扩散均匀、混响时间合适和隔音效果好。不同的节目对录音室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其技术指标要满足特别的需求。高质量的录音室是制作高质量声音节目的基础条件。

传声器也被称作话筒。传声器可以把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制作声音节目离不开传声器,传声器是制作声音的信号源设备。传声器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录制节目的质量高低。现在市面上流通的传声据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电容式传声器和动因式传声器等。它们电容式传声器和动因式传声器特性不同,在实际录制节目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选用合适的传声器。

传声器相应的广播电视系统技术就是拾音技术。正确合理有效运用传声器是一门艺术,我们称之为拾音技术。拾音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传声器种类、传声器型号选择、传声器数量和传声器布局等。拾音技术要求录音师掌握各种传声器技术性能及操作,还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

调音控制台有时简称为调音台。调音控制台是制作和播出声音节目的主要设备。调音台能对输入信号能够放大、对音质进行修饰,还能加上特殊音响效果,最后按照音量的不同进行合适比例的混合,就可以将声音节目输出了。

录音设备记录和存储声音节目信号。录音设备可以在各种场合使用,使用时间也比较随意。没有发明录音机前,录制声音节目只有直播一种方式。发明了录音机后,制作和播出声音节目有了越来越多的方式。

监听系统可以监听节目制作过程。制作声音节目过程中,音响师要试听声音节目来检验声音质量和效果。监听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音响师的判断,也会影响声音节目的质量为了制作好的声音节目必须要有一个高质量的监听系统。

演播室是首先要有高质量的声音效果,其次还要有明亮的采光照明设备,当然还要有开阔的空间。摄像机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机性能的优劣对决定了电视图像的技术质量。摄像机按用途分为很多种,常见的有广播摄像机和家用摄像机等。

录像机是最重要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老式录像机是以磁带为记录媒体。老式录像机技术非常成熟,市场应用很宽泛、而且价格非常便宜。最近市场上出现了硬盘录像机,硬盘录像机的特点是存取数据快,但是成本比较高。

视频切换台是电视节目控制设备。视频切换台可以对几路电视节目信号进行输出。随着视频切换技术的提高,视频切换台都有添加一些特技效果的功能。

2 广播电视节目发送与传输方式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完成后送到发送与传输部门。通过发送与传输部门传送到用户接收端。现在广播电视有三种传输方式:地面无线电传输、有线网络传输、卫星传输。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输节目,无线电频谱应用范围广泛。无线电波频段范围很宽,调幅包括短波广播和调频广播等。

无线电波传播有天波和地波两种方式。天波方式向空中发射,通过电离层反射;地波方式中无线电波贴着地面传播。无线电波服务区域随着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加。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尽量扩大服务范围,都是尽量把发射天线架得很高。

VHF/UHF电视广播目前我国共有68个频道,实际在使用的频道是47。电视广播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与调频广播基本一样,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尽量扩大服务范围,都是尽量把发射天线架得很高。不同的是,电视广播一般还需要配套的转播台和差转台。

有线传输系统一般采用同轴电缆、光缆或微波等媒介,然后通过分配网络为用户提供电视节目。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有线电视用户数量最多的国家。有线传输方式与无线传输方式不同,它有自己的优点。有线传播是闭路传输方式,不受地形和建筑物的影响,避免空间电波的干扰,能够保证传输节目的质量。

卫星传输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传输电视广播信号。卫星传输优点很多,信号覆盖面大,通信容量高质量好,成本低廉等。卫星传输发展很快,现在我国多采用卫星转发来传输电视节目。卫星广播频段传输的频率范围很宽,我国主要有C和Ku频段。

3 广播电视节目接收与重现所需要的设备组成

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并经过传输以后到达接收端,接收端需要接受设备接收传送的节目信号,经过技术处理后将信号变换成图像和声音。根据电视广播节目的传输方式不同,接收设备相应的接受方式也不尽相同。接收端根据接收方式的不同分为为有线接收、地面无线接收和卫星接收三种方式。有线接收、地面无线接收和卫星接收三种方式的接受设备很不相同。比如,地面无线接收应用于调幅比较广的广播节目,通常采用地面接收天线。在实际应用中,接收设备还要有解调设备,当然也需要相应的处理电路。调节设备将收到的节目信号变换成相应的音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就可以变换成声音。卫星电视节目的接收需要采用专门的卫星接收天线。卫星接收也需要对信号进行变频和解调处理,然后变成视频和音频信号,最后通过显示器和扬声器变换成电视图像和声音。

4 结语

广播电视系统的设备和技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也迅速提高,录音室和播出室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也越来越好。电视节目的传输也由发射塔无线电波传输变成卫星传输,电视节目信号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大,广播电视系统正以不断提高的质量来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

摘要:本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发送与传输、接收与重现三个方面所需要的设备组成和原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卫星传输,有线网络

参考文献

[1]张对,林正豹,史萍,等.摄像录制电子编辑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8.组成原理论文 篇八

关键词:系统观;计算机系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引言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核心基础课,传统上主要讲述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各功能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互连构成整机系统的技术。从2009年至今,在计算机考研统考中,计算机组成原理内容占了约1/3的分值比例。

随着计算机科学内涵和外延的扩展,计算机组成原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了改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改进。从计算机科学的长远情况来看,未来的计算机设计、应用更需要从系统角度考虑,所以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进行教學改革很有必要。

二、教学改革原因分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但随着计算机结构的复杂化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化,通常用层次结构来描述计算机系统。一种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描述如图1所示,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讨论传统机器M1和微程序机器M0的组成原理和设计思想。

但这种主要关注硬件部分的教学思想,弊端早就被感知,在国外的教学中也早被摈弃。如Patterson和Hennessy教授曾指出,“软件设计者对软件系统运行环境的硬件技术是否了解、了解多少,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软件系统的性能。同样,硬件设计者必须了解设计决策将对软件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硬件、软件应一起考虑的思想,在我国正逐步推广。如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所生产的TEC-XP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其提供的实验内容既包括对CPU结构的设计、机器指令的设计等,也包括使用Basic语言的软件设计。

从计算机考研统考对一般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所起的指导性作用来看,也在强化这种软硬件结合,即不能把计算机组成原理只作为一门硬件课程来看待。表1统计了2009~2014年计算机考研统考试卷中软硬件内容相结合的题目。

表1 软硬内容结合题目统计

而从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发展来看,20世纪80年代,信息技术和通信为互联网打开了大门,到了90年代,一个很重要的革命始于嵌入式系统技术的传播。现在值得期待的是嵌入式和互联网融合的成果——物联网的出现。很难想象未来20年计算机科学会是什么模样,但2007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斯法科思指出:计算机科学的范围正从算法和程序逐渐向系统转移。在这样的系统发展观下,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样的基础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改革探讨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最初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了如指掌。计算机体系中的硬件、软件、编译器以及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既简单又透明。然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趋复杂,这种明晰性不复存在,导致一种无法避免的结果,即领域专业化,使多门计算机科学领域应运而生,每个领域只涵盖学科的某一个方面。如果学生或计算机从业人员不能把多门课程知识融合到一起,他们常会产生不安的感觉,因为他们没有完全透彻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是如何紧紧地关联在一起的。

21世纪的社会结构中,计算机将成为关键支柱。过去的计算机研究以性能作为主要的优化目标,现在必须认识到常规的计算机已经被上下文计算(如传感器、移动终端、客户端、数据中心)所取代。这种转变更强调超越性能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就应强调多门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比如,计算机运算器部分内容的讲解,既需要基本的数字电路知识,也需要介绍基于FPGA或CPLD的电路设计,因为将来的系统应用可直接采用可重用的IP(知识产权)核。在基于FPGA的电路基础上,可以让学生从基本功能部件设计开始,设计CPU、存储器和外围接口,最终将CPU、存储器和I/0接口通过总线互连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

进一步考虑我们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构造计算机系统,他们未来主要的工作只是使用计算机或编写计算机程序,所以在教学中对内容的选取也应从程序员的角度来讲解。比如,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内容的讲解,应该考虑在实际语言程序中的执行情况,分析实际程序中常见的问题与误解。针对流水线等处理技术与编译优化相关,可以以MIPS为模型机进行介绍,利用MIPS模拟器为编译技术的实验提供可验证实验环境。

2.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重视多门计算机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增加了很多教学内容,这无疑会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所以此时的教学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较多的教学内容下,教师不可能进行知识的详细讲解、分析,所以应该深刻理解课程的重点,了解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和知识的应用情况,在必要时抛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主动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如针对无符号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可启发学生分析C语言下和JAVA语言下的不同处理,最终理解计算机对数据运算的处理本质。

(2)突出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内容多较抽象,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教学中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实现环节,针对一个理论知识点,给出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这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浮点数的IEEE754表示,单纯通过讲授来掌握其表示特点非常困难,如果在实际语言环境中(比如C语言)让学生看到浮点数在机器中的二进制表示,就会非常直观。

(3)重视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和实践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利用一套承上启下的基于FPGA开发板的综合实验平台,不仅能完成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设计验证,也能创新性地设计CPU及整机系统。但现阶段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设备和实验内容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实验和实践的课时是受限的,能突破课时限制的开放式实验环境比较匮乏。

四、小结

计算机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的组合,但未来的系统设计不应只考虑系统软件和硬件的交互,还要考虑系统和它的受控环境。目前的计算机科学教师常忽略对学科的宏观描绘,这也限制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本文立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探讨了系统观下的教学改革情况。

参考文献:

[1]马辉,王丁磊.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0-11.

[2]王丁磊.统考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0(6):91-93.

[3]王志英.计算机专业学生系统能力培养和系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9):1-6.

基金项目: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2 -859-14)。

上一篇:高压电工取证复习题库下一篇:海涛法师:《心经》的智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