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教学设计

2024-09-07

琥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1.琥珀教学设计 篇一

《琥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等词语。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 琥珀形成过程课件 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以插图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这个东西吗?(出示课文插图)谁能说说它是什么?现在,就请大家把搜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吧!(指名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请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所观察到的。

在这块透明的琥珀的背后,还有一段耐读的故事呢,你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琥珀》这篇课文吧。(板书课题)识记课题。

就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怎么被发现的?有什么用处„„ 解决学生能通过预习解决的问题。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昨天晚上大家已经预习过了,老师想检查同学们自学生字及朗读课文的情况。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小组自学生字。

汇报:主要抓住容易读错、写错的字来谈。检查朗读情况。(分角色个别读课文)学习琥珀样子部分。

刚才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这块琥珀,也观察得很仔细,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描绘这块琥珀的?

读文并画句。

找出详细写琥珀样子的自然段。

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在文中画出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出示)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能找出有关的词句吗?

尝试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

想必很多同学都跟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很想知道这么漂亮的一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前一课《黄河象》科学家能根据黄河象的化石展开合理的想象,推想黄河象化石形成的过程。今天我们大家都当一回科学家,推想一下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对照比较。

读文中琥珀形成的部分。与自己想象的进行比较。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识。

出示琥珀图片,生描绘琥珀的样子。了解琥珀的形成。通过这块琥珀,科学家推测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哪些自然段写琥珀形成的过程的?请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自由读2-12然段,然后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师相机板书。(板:松脂球、化石)请生当科学家,研究松脂球形成所需要的条件。那么具体来说,介绍形成松脂球的是哪些自然段?

(软件出示)我是科学家:找一找,议一议,松脂球形成所需要的条件,并说出理由。学生汇报:太阳光、松脂、苍蝇、蜘蛛、默读2-9自然段,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提出汇报要求:

我会读: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句子,再说说原因。

我会演:动手表演写得精彩的部分,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学生汇报。

①“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苍蝇写生动)

②“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读出小心翼翼)

③“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一切发生得很凑巧)

④“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府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你觉得这两只小动物怎样?谁还想读?那位同学能动作表演“前俯后仰”?师:这么说,就会留下黑色的圆环,这就与我们观察到的吻合,原来科学家是这样推测的。同桌互读。)

用朗读的方式汇报的同学读得真棒!不知道表演的同学会怎样呢?请表演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如果松脂早滴或晚滴一点会怎样?(这说明事情发生得很巧。)

请默读10-12自然段,找一找松脂球变为化石需要哪些条件,画出有关句子。学生标画。

学生汇报,老师相应板书。软件播放琥珀形成的过程。

同学们想看一下琥珀形成的过程吗?请看屏幕,认真观察后要作复述。同桌互相复述,看谁说的好。

我们知道,这一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家推测出来的,这样的想象有哪些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海滩发现的,由此想象大水淹没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里,逐渐变成化石;二是从琥珀的样子可以想象“它们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小结:想象要合理,要以现实为依据。

了解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1、(出示)动脑筋:《黄河象》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

《琥珀》这篇课文,作者是先讲_________,再讲_________,最后讲_________。当解说员。

这一个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吴老师昨天上网,看到一则招聘广告,我想:假如我们班有同学被招聘上了,那该有多棒啊!同学们想试试吗?(出示)招聘广告:

北京自然博物馆招聘优秀解说员,应聘内容:以“琥珀”为题材,运用优美语言,按一定顺序向参观者解说琥珀。学生练习。汇报。

假如你是馆长,你会招聘谁?(颁发聘书)拓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2.琥珀教学设计 篇二

上午8时许,竞赛正式拉开帷幕,由“两笔”字(钢笔字、粉笔字)、说课、中高考模拟考试、课件制作四个项目组成,比赛形式均为现场展示,组织严密,程序严格,内容丰富,在场的参赛老师都能沉着应对、仔细答题,充分显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其中,在八分钟内的说课中,青年教师或激昂慷慨、引人入胜,或理实结合、循循善诱。他们自然大方的授课仪态、标准流畅的语言表达、严谨缜密的教学组织、精准灵活的现场掌控,充分展现了该校青年教师的风采。

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不仅为广大教师搭建了展示自己的平台,也对促进教师基本业务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赛后,各位参赛老师对活动的举办反响热烈,认为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的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老师们之间既赛出了水平,也看到了差距。大家普遍认为活动的开展对中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建设将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琥珀教学设计 篇三

滦县古城街道办 泡石淀小学 朱冰

一、课前分析

(一)课标分析

《琥珀》真正体现了阅读课教学的特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二)教材分析

《琥珀》是第七册教材中第五单元的课文,此单元以“神奇的大千世界”为主题,《琥珀》一文是一篇介绍琥珀的科普文章。文章大致从琥珀的形成过程、被发现过程、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想象的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学生分析

《琥珀》这篇课文属推理性说明文。而到了小学最后一个阶段,利用已有的语文学习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已有的语文技巧的训练与巩固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推测”“拂拭”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的表达特点,自主积累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理解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的推测是否合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是本课的重点。

(五)教学策略

抓住基础重点,兼顾课外拓展。

(六)教学用具

ppt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阅读《神秘的石头》《科学家思维》等书籍

(二)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琥珀么?说说你对琥珀的了解。(随之板书课题。欣赏琥珀图片,最后一张设计为文中插图。)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自读,每人一段开火车读,注意纠正读音。

2、带任务读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分几部分。

松脂球形成化石形成琥珀被发现

三、个性化阅读,朗读品味

师: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直接描写琥珀样子的段落。哪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找一下这一段中哪个分句是作者直接看到的,哪个分句是想象出来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根据琥珀样子推测出来的观点)

讲读末段后,教师对重点词“推测”作如下练习

选词填空:推测猜测

⑴教室里的破桌椅修好了,我()是班里的活雷锋李明干的。

⑵公安干警冲进匪巢,发现杯子里的水还是热的,于是()匪徒刚离开不久。

(引导学生理解“根据是否充分”是“推测”与“猜测”的主要区别。)

师:咱们的科学家柏吉尔根据这块奇异的琥珀还做了很多科学的推测呢。我们再默读课文,之后小组讨论找到松脂球形成的原因。发现作者写文章有什么特点?

预设:

1、夏日火辣辣的太阳 老松树 蜘蛛苍蝇巧遇

松脂不断往下滴(分析,说出理由)

大家体会到作者的思维方式非常严密了吗,故事里的“推测”是非常科学的。(通过小组发言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的严密性。板书“严密”)

师:回到课文品读一到十段。找到你喜欢的文字,感受作者语言的生动严谨。预设

2、生:第三段“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森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儿。”

“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师: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

生:第四段“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翘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师:这几个动词用的很生动,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给大家表演苍蝇这几个动作,感受它惬意的状态。(翘起腿,掸掸身上的灰,再梳梳头发,让学生更生动地感受苍蝇的状态给下文推理做铺垫。)生:“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

请同学读一读第三段第四段,读出苍蝇现在快乐惬意的感觉。

生:第五段“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引导学生读出蜘蛛的状态和紧张的气氛)

师: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

生:第七段“蜘蛛刚一向苍蝇扑过去,一大滴松脂正好从树上滴下来,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起包在里面。”“正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师:“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生:“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这一句写得好,因为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松脂比喻为泪珠,把松树写活了。

师:为什么说是“泪珠”而不说“汗珠”里?

生:面对这两个小虫子挣扎的情景心里是非常痛苦的,就很可怜它们,所以流下了把老松树的松脂比喻成了泪珠。

(在这一片断中,教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体会了时间的漫长及内含两只小虫的琥珀的奇异,然后老师范读,再让同学们感情朗读,要求读得慢些,要读出时间的漫长,读出对这两个小东西淡淡的同情,读出这块琥珀的珍贵。)

师: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盖)在里头。师:上面语句中的“渗”能不能换成“流”?

生:不能换。“渗”的速度比较慢,“流”则太快了。(通过品读课文,找到作者写作的另一个特点)“生动”板书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松脂球形成所必须的几个必要条件,哪位同学愿意带大家来回忆一下。(松脂球形成四个条件)那么到第十段为止松脂球形成了永远地挂在了那棵老松树上,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琥珀化石了吗?它还要经过什么条件才能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颗珍贵的琥珀呢?从文章里找出来。

二、交流讨论,品读课文

预设

3、生:时间漫长

陆沉水漫(联系课文内容)

师:“陆沉水漫”书里是怎么写的?

生:第十一段“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地向树干冲刷,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师:“时间漫长”有多长?

生:有一万年左右。书里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一转眼就过去了”。下文又说“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所以说有一万年左右。

师:哪位同学读读第十段到第十二段,把时间的漫长读出来,把世间沧海桑田的变化读出来,其他同学闭上眼听,感受这颗小琥珀经历的漫长时间和沧海桑田)

师:根据化石形成的各个条件用下面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课件出示)

如果没有……就……

只有……才……

师:看看谁愿意跟大家分享?要读出感情。请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说一说。

生:如果没有经过漫长的时间,没有地壳的变化,就不会有琥珀的形成。

师:有没有比她说得更好、更严密的?

生:如果没有包含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没有地壳的变化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就不会有琥珀的形成。

师:同学们告诉我作者推测到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是根据什么的呢?

生:因为这块奇异的琥珀是在海滩边发现的。

师:所以作者说“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有没有根据? 生:有。

师:是不是“猜测”?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 生:推测

下面一起来看看琥珀被发现的过程请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十三到十五段中父亲和儿子的对话要读出人物的欣喜。(旁白,父亲,儿子)

生:“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踏着了沙里的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得叫起来,“这是什么?”

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被关在里面呢,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四、学以致用

师:你们能不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写作中去呢?(出示文中琥珀插图)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君子动口不动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啊,光动嘴不动手可不算是君子,这的君子可实际要动口也要动手的呀。拿出笔,大家根据这幅琥珀图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学习作者严密生动的推理语言。写一写根据这个琥珀,还可以推测出其他的什么故事,用五分钟的时间写成一百字左右的短文。(五分钟后分别请两位同学念所写短文)

五、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师:你有什么收获?

师:课下读一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感受更多的精彩科普作品吧!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案例格式

《琥珀》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在第二课时文章的品读部分准备较充分,但在第一课时的设计上忽略了让同学们整体感知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步骤设计缺乏条理,只是让学生少量的读,不能给以下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没有自读后的检查环节,这样就从老师这里充分读课文的要求完成的就不好。所以在教师们讨论建议时,主要说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上的不足。作为新老师,我大部分侧重点放到了第二课时如何开展,如何深入,却几乎没考虑过看似简单的第一课时对学生理解课文起着重大作用。

4.《琥珀》教学设计 篇四

(六)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先列出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提纲,再说说科学家这样想象的根据

参考下列提纲:

1.风吹浪涌,卷到岸边。

2.孩子赤足踏着,挖出。

3.渔民认出琥珀。

(首先是“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也把埋在泥沙中的琥珀卷到了沙滩上,这才有了被发现的可能。发现琥珀的是渔民父子俩:孩子好奇心强,踏着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出来;父亲经验丰富,认出是块少见的琥珀。)

(七)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八)质疑问难

(九)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运用有关这方面的科学知识,展开了合理地想象,想象出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是推测出来的,但有科学的根据,因此是合乎情理,令人信服的。文章先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接着写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最后写这块琥珀的特征以及它的价值。说明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苍蝇和蜘蛛了,点明文章中心。

五、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带点字的正确解释条。(只填数码)

(1)海水渐渐漫上来。( )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

(3)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

漫:①到处都是,遍。

②不受拘束,随便。

③水过满,向外流。

(1)老松树渗出许多松脂。( )

(2)这些教科书渗透着烈士的血。( )

渗:①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透过。

②比喻一种事物或努力逐渐地进入到其他方面。

2.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 )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光(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 )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4)蜘蛛( )扑过去,( )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 )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 )包在里头。

5.《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篇五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人人读通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品词品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生动性及准确性。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PPT琥珀的发现)

2、简介琥珀

(1)谈一谈,你对琥珀有什么样的了解

(2)欣赏琥珀图片(PPT)?

3、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轻声自由的读课文

1、出示要求(PPT)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句子,了解琥珀的样子。

(2)齐读句子,说一说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3、过渡:了解了琥珀的样子,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快速读课文

1、出示要求(PPT)

(1)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找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琥珀的形成?

2、汇报交流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琥珀形成的部分(1—12自然段)

1、思考交流:

(1)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完成练习:

①因为有了(),有了(),有了(),有了(),所以形成了奇异的松脂球。

②如果没有(),没有(),松脂球就不会形成化石(奇异的琥珀)。

(3)全班汇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讨论:

(1)奇异的琥珀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2)奇异的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你认为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

3、过渡:这是一块多么奇异的琥珀啊!(PPT出示图片)

(二)品词品句

1、从这块琥珀里你看见了什么?(苍蝇和蜘蛛)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和一只怎样的蜘蛛?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4、谁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把这只一万多年前的小苍蝇和小蜘蛛读得活灵活现?

5、过渡:课文中这样的词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

(1)PPT出示学习小贴示

我读到第段时,我觉得这个句子(或词)写得好,因为我从中知道(或体会)了。

(2)请大家感情读课文,根据学习小贴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谈一谈你在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对这块琥珀的认识吗?

五、布置作业

1、了解作者。

2、搜集有关琥珀、化石的资料。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形成过程,发展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琥珀胶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2、补充化石资料,并出示: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生物死后,如果遗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会逐渐渗进生物的遗体。如果水流带进来的矿物质在生物体腐烂之前替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就能成为化石。硬体物质像贝壳、牙齿、骨骼不易腐烂,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植物的叶子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化而成为化石;蜘蛛、苍蝇等除非特殊条件,不然很难成为化石。

3、默读,说说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4、说说化石形成的条件:

A、与空气隔绝;

B、腐烂前矿物质替代有机物质;

C、高温。

5、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拂拭、黏稠”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

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

(1)看图,默读最后一节,思考:

文中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完好)用“——”划出相关句子。

(2)这是现实存在着的。作者由于观察得非常仔细,因此,才能描述得如此具体。齐读相关句子。

(3)这一节中有个词语“推测”,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再次默读最后一节,思考:人们推测什么呢?

3、引读最后一节。

三、研读课文,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1-12节,完成并交流《阅读新体验》3。

(1)读读这段话,想想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变为化石)

(2)这段话共有几句?在书上找出与句子相对应的小节。用“/”表示。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

这三部分也就是作者根据琥珀化石推理出来的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你觉得这样的推测合理吗?说说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油。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太阳暖暖地照着

②太阳照得火热

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气温变得越来越热,从“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油。

(2)松脂油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松脂油怎么会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的呢?

作者对这一内容展开了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且生动有趣地加以描述。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伸”“掸”“拂拭”等词,写出了小苍蝇丧失了警惕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真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

(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泥土埋没

出示句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说明时间长)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

3、再读课文,重温琥珀化石形成的过程。

思考:为什么作者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仔细观察;想象要有依据)

四、总结复习

1、齐读全文。

2、思考: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琥珀完好透明、松脂刚好落在苍蝇和蜘蛛上、时间漫长、地壳变动、偶然发现等)

3、完成练习:

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五、拓展练习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象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象,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把你想象的内容写出来。

板书:

16奇异的琥珀

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变为化石

(地壳变化)(时间漫长)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奇异的琥珀》课程教学反思

2.奇异的琥珀的600字作文

3.奇异的琥珀教案范文

4.奇异的琥珀测试题

5.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精选篇

6.奇异的琥珀教学课件

7.奇异的琥珀练习题

8.奇异的琥珀800字作文

6.琥珀传奇与药用 篇六

关于琥珀的药名及其神奇的药效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老虎死后变琥珀。相传在遥远的古代,许多老虎死后,它的精魄入地,经过天长日久,都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人们就把它叫“虎魄”了。其实,从科学角度讲,琥珀的形成是来源于古老的松树。古松经过烈日照射,渗出松脂,尔后松脂融化下滴,形成松脂球,并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许多昆虫便闻香扑鼻而来,结果被黏糊的松脂所包围,松脂球经过地壳的千万年变化,就形成了琥珀。所以琥珀在半透明体的熠熠光泽下,常常可见到有许多美丽的昆虫痕迹和花纹,形似老虎。这可能就是民间传说的“虎魄”吧!

琥珀能起死回生。传说唐朝名医孙思邈,一日外出采药,途中巧遇一村妇暴死,正抬棺送往茔地下葬,棺木中渗出点点血迹。孙思邈一看滴在路面上的血迹,仍然呈鲜红颜色,断定其人生机未尽,应当急速抢救。遂劝其家人开棺,马上用红花烟薰死者鼻孔,然后以琥珀粉末急救,没过一个时辰,死者竟奇迹般地苏醒复活。就这样,琥珀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不胫而走,名医孙思邈的高超医术也名扬天下。

治金疮屡立战功。《杜阳杂编》载,唐德宗时,回纥扰乱边疆,许多将士在战斗中负箭带伤,需用琥珀治疗。但这时琥珀奇缺,前线将士非常着急。德宗皇帝闻知后,准备敲碎自己装火粘剑的琥珀匣,送往边疆。这时有人极力反对,德宗说:“大敌当前,国土为重,国家危在旦夕,将士受伤如我受伤,岂可重一琥珀剑匣而不重将士之命。”大臣们听了频频点头称是。德宗果断地砸了装箭的琥珀匣子,送至前线,治好了受伤将士,士气大振,勇猛杀退了来犯之敌。无独有偶,《本草纲目》亦载:“ 宋高祖时,宁州贡琥珀枕,碎以赐军士,敷金疮”。可见琥珀在过去战争中的医疗功劳。

琥珀的药用范围很广,历代医家也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现简要介绍如下:

治小儿惊厥。见《活幼心书》:琥珀、天竺黄、檀香、人参、白茯苓各一两半,甘草三两,枳壳(麸炒)、枳实(麸炒)各一两,水飞朱砂五两,山药一斤(锉作小块,慢火炒令熟透),胆南星一两,金箔百片一两(去护纸,研极细末),上药除朱砂、金箔外,檀香不过火,其余或晒或焙,同研为未,过筛,与朱砂、金箔充分混匀,取新汲井水适量加入,拌匀,为绿豆大丸,阴干,用葱汤化服。百日内婴儿每丸分三次投,二岁以上者服一丸至二丸。

治失眠多梦。见《景岳全书》:琥珀、羚羊角、人参、白茯神、远志、甘草等份。上为细未,猪心血和炼蜜丸,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汤嚼下。

治小便涩痛。“琥珀导赤汤”:琥珀一钱,天冬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生地五钱,丹参二钱,丹皮二钱,赤芍、木通各一钱,甘草梢五分,淡竹叶二十张,灯心三尺。

治小便尿血:《仁斋直指汤》:琥珀为末,每服二钱,灯芯汤下。

治产后恶露不尽。《圣济总录》“琥珀汤”。琥珀、姜黄、牛膝(酒浸,切,焙)、桂枝(去粗皮)、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各三分,大黄(锉,焙)一两,虻虫(去翅、足、炒黄)一分,芒硝一两。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二钱七,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温服。

治痈疽发背。《外科正宗》白矾一两二钱,雄黄一钱二分,琥珀一钱(另研极细),朱砂一钱二分,黄蜡一两,蜂蜜二钱临入。上四味,先研极细,另将蜜、蜡桐杓内溶化,离火片时,候蜡四边稍凝时,方入上药搅匀,共成一块,以一人将药火上微烘,众手急丸,小绿豆大,用朱砂为衣,磁罐收贮。每服二、三十丸,白汤食后送下,病甚者早晚服二次。

7.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 篇七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琥珀的特点与价值,认识它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一组有关琥珀的图片和装饰品图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解释课题

1读课题之后,请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琥珀的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琥珀的资料。

3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一组不同样子的琥珀图片。

思考: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特点?(它们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里面都有物体;不同的是里面物体不一样。)

在学生交流之后,老师过渡到新课:我们今天文中介绍的是哪一块琥珀呢?(学生找准图片后,再一起欣赏文中琥珀的样子。)谁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指多名学生进行描述,建议能够抓住物体的特点来说,老师及时给予点评)那文中具体写样子的是哪个自然段?

二理解课文内容

1打开课本,请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描写样子的段落自由朗读,并做上记号。(最后一个自然段)

2请学生一起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里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有其它描写吗?(价值)

老师过渡语:琥珀有这么大的价值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大家再自由朗读课文,具体描写它形成过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分析琥珀形成过程(1)琥珀形成必须经历哪两个阶段?(松脂球与化石的形成)(2)仔细读课文,松脂球的形成应有哪些条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条件?(3)比较琥珀与黄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4)作者假想是什么依据?还有其他的故事发生吗?(启发学生大胆的想象,说出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

4学习琥珀的发现:学生朗读相关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所描写的动词。

三回顾全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对照板书,引导学生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课文内容。

2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有关化石的两篇说明文,想一想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倒叙、顺叙)

3优美句段的品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并简要的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四拓展:1欣赏由琥珀做成的各种装饰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建议学生在课外多读这类型的书籍,去了解认识大自然的另一面。

五板书设计

琥珀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发现:卷---踩---挖---识别

特点与价值:透明光滑内有物;装饰品药用

教学反思:

8.琥珀教学反思 篇八

我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黄河象》这课,然后告诉我,黄河象化石的发现时,作者告诉了我们发现时的什么情况?”(生述黄河象发现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我们所说办事要讲科学的态度,首先就是忠诚于事实。再来看课文,如果谁这么了不起,最早发现了一块这么珍贵、罕见的琥珀,科学家应不应该在这为他写上一笔?尤其要注意的是,本文的作者柏吉尔是一位德国作家。以德国人历来办事严谨仔细的作风,柏吉尔先生不应该漏过象发现时间和地点人物这么重要的东西,对不对?”

“很多同学认为‘发现不是想象’的理由是课文中的这句话‘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既然古代的形成是想象,那么近代的发现总不可能是想象吧!其实不然。前面我们联系了上下文理解‘推测’的含义,谁还记得?”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已知的总是太少,未知的总是太多。甚至于就在今天这样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你也可能无法知道昨天在自然博物馆收藏进来的那件艺术珍品,最早是谁发现的。那么,怎样认识茫茫的未知世界呢?”

(生争答:“展开合理的想象”)

“自已读读课文,联系前面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形成来说说,科学家想象“琥珀的发现”合理吗?”

(生经过读书,很快理出了这样一条科学家合理想象的线索:陆沉海漫——淹没泥沙——冲上岸滩——渔民父子)

小结:“对于为我们发现这块琥珀的人,我们怀有深深敬意,但由于时光变迁,已经无从考察是谁发现它的?因此,我们惟有(指黑板)依据事实,合理想象它了。科学家想象得非常合理,几乎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这就是写文章时合理想象的真正魅力所在。”

9.冬天的琥珀熊 篇九

冬季的雪真美。而我,独自在家里写作业,“唉!”我叹了口气,一堆又一堆的作业在我眼前晃来晃去,似乎一座座大山,压得我呼吸困难。再看看窗外的世界,一群孩子在雪地上嬉戏玩耍。我好想出去玩……

在床头的那只小布熊,似乎也想出去玩,使劲儿眨着她那双眼睛,然后直盯着窗外,一片又一片的雪花,反射在那充满渴望的眼睛里……

我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渴望,立刻停下手中的笔,抱起床上的小布熊,冲出家门,在街上与朋友嬉笑着、玩耍着。北风呼呼地吹,小布熊也兴奋极了,似乎想从我手中蹦出来,带着轻快的步子,好好体验那冬季最美丽的景色。

雪花随着风,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又蹦到那儿,似乎在与我玩捉迷藏。小布熊再兴奋不过了,眼睛画了好几个大圆圈,好像在说:“主人,主人,我好喜欢雪!”看着小布熊,我脑瓜子里灵光一现,一个好主意诞生了。

前脚刚进门,妈妈就训开了:“又去哪里玩了,赶快给我写作业去!”我边说“好”边跑进厨房,装了一盒水,用纸片隔成熊的样子,然后放进把冰箱。一小时,两小时……虽然在做作业,可我心里总放不下那只“琥珀熊”。终于,我忍不住冲出屋子,来到冰箱前,打开一看,“哇!”眼前的“琥珀熊”美得让我难以置信,我抱起它,向门外冲。

窗外,雪花纷飞。我带着“琥珀熊”在这美妙的世界中玩耍……

10.《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2、基础知识目标:能联系高低文来懂得语句的意思,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懂得科学家是怎么样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懂得科学家是怎么样按照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性。

2、学习作者按一定次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预备:

《琥珀》的教学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0课琥珀。

我请一个同学来板书一下。(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三部分

1、课文里有这样一个生字,(课件出示“推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那啥叫推测呢?(按照差不多明白的事情想象不明白的事情)(课件出示)

2、请大家快速地阅读一下课文,考虑文中哪地点是“差不多明白”的事?哪些地点是

“不明白”的事?(课件出示问题)(生边读边想)

(这块琥珀的模样是已知的,而它的形成过程和条件却是未知的。)

3、我们先来讨论已知的,请大家决定自个儿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第三部分,结合书上的插图,想一想,这块琥珀有啥特点?(生边读边想)

(生答课件出示)

A:它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

B: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两个小东西。

C:我看到这两个小东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4、这段课文主要点明了一个啥问题?

(这段课文主要点明了琥珀的发现对科学的研究价值)板书:价值

(二)教学琥珀形成的过程

1、我们差不多懂得这块琥珀的模样了,但琥珀是怎么样形成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作者推测出了一个故事,大家都看过故事了,从中你明白了啥?

(看到这个有趣的故事,我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

(我明白得了透明的琥珀里的两个小动物的来历)

2、大家发言特别积极,但讲的不够具体。请你们再认真地读读课文,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A:想想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B:这块琥珀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C:这块琥珀是怎么样被发现的?

能够四人一小组讨论。(生讨论)

3、你感到要想明白琥珀形成的过程,必须先弄清啥?

(必须先弄清琥珀形成的条件)

那琥珀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生答复课件出示答案)

A:炎热的夏季。

B: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C:时间的偶合。(随机出示)

4、那这只苍蝇和这只蜘蛛是怎么样出场的呢?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3、4、5自然段。、(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的语气:第3自然段读得要轻快,第4自然段要读出苍蝇安闲自在的模样,第5自然段要读出小苍蝇将被蜘蛛吃掉时的紧张。(再指名读)

5、师:正当蜘蛛要吃掉苍蝇的时候,又发生了啥事?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第6——9自然段。

(生默读)

生: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着全部树林,许多老松数渗出许多的松脂,正当蜘蛛扑向苍蝇的时候一大滴松脂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生:后来松脂继续滴下来,有刚好滴在树干上,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师:(板书:刚好)“刚好”是啥意思?

生:时间的偶合。(课件出示)

6、同学们说得真好,请你们按照课文内容,在加上自个儿的想象、推理把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复述一遍。(生说并评议)

7、松脂球形成了,那样松脂又是怎么样变成化石的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一读第10——12自然段,想一想松脂球变化的缘由和条件是啥?

(课件出示)(学生边读边想)

地壳裂陆地沉海水漫时间长(几千年)(随机出示)

8、这块琥珀被埋在泥沙里,后来是怎么样被发现的呢?

(在海滩上被一个小孩挖了出来)

9、渔民说这块琥珀特别少见,这“特别少见”解释了啥?

(解释这块琥珀的价值)

我们再一起来读读最后来的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10、全部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现如今同学们都懂得了吗?这个故事你喜欢吗?请你把你的同桌当成一个听故事的人,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学生互说故事)

11、同学们,课文我们差不多学完了,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啥收获?

(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说)

你还想说些啥?

三:安排作业

11.《奇异的琥珀》教学反思 篇十一

1、这个琥珀是怎么形成的?

2、这琥珀为什么会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

3、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

接着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琥珀的知识,然后自然引入到文中这块琥珀的特点,研究价值,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东西,学生不必深读细挖。

这块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是全文的重点,而这些内容中,松脂球的形成又是重中之重。因此,课上我们着重讨论了松脂的形成,其中第二个条件必须是炎热的夏天,我们不能一下子就看出来,它隐含在语言文字的背后,要学生理解那些语言文字并加以想象才能领悟。所以,我注意运用了设疑点拨: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通过点拨启发,学生领悟到“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松脂,而夏天的晌午是太阳最热的时候”,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假想琥珀形成的第二个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半独立地理解课文中这些关键句子的含义,感悟了语言文字,读懂了这块琥珀形成的必备的另一个条件。

12.琥珀宫迷踪 篇十二

琥珀宫落成

17世纪的法国,曾有一位生活极其奢华的国王——路易十四,他所拥有的一套白银打造的家具令当时欧洲的王公贵族魂牵梦萦——两米高的烛台,重达三百五十公斤的餐桌,四百公斤的大镜子……这一切令同样喜好奢华生活、当时普鲁士公国的腓特烈公爵羡慕不已。1701年,幸运眷顾了这位公爵,那一年普鲁士王国立国,昔日的公爵成为这个新王国的国王。

庆祝新王加冕,无疑成为腓特烈一世大肆奢华的绝佳理由。但国土面积不大、国力尚弱的普鲁士王国并没有太多的真金白银,无法让腓特烈国王拥有一套像路易十四那样耀眼的白银家具。这没能阻挡腓特烈的炫耀欲望。他想到了自己的国土上盛产一种更为珍贵、在当时比黄金还要贵六倍的宝石——琥珀。在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国家,人们对于琥珀的喜爱与追捧就如同“灵巫以玉事神”的中国人对玉器的热衷,琥珀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具有神奇的力量与重要的地位。因此,腓特烈决定用琥珀来完成自己的奢华“创举”。

琥珀是一种化石。森林中含油脂量较高的树种如红杉、水杉、松柏等会分泌出透明粘稠的树脂。当树脂流出时,会飘散出阵阵香气,昆虫闻香而来,树脂十分黏稠,昆虫一旦被粘住就难以逃脱,树脂不断地流出,将粘在上面的昆虫、小树枝、树叶包裹在其中。由于地壳运动,几千万年前大片森林陆地沉入海底,漫长的岁月过后,树木变成了煤,树脂则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琥珀。

普鲁士王国的所在地自古就盛产上好的波罗的海琥珀。到了18世纪,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从事着世界上最大的琥珀开采与加工。由于受到当时开采技术的限制,大多数琥珀是被海上洋流冲到岸上或者是渔民打渔时打捞上来的海珀,所以琥珀在当时拥有极高的价值。将天然的琥珀加工成装饰品的难度非常大,需要具备极高的工艺水平,因此,从1701年到1711年,来自欧洲各地的工匠们整整耗费了十年时间,用掉了六吨上好琥珀,才完成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奢华壮举——一座只曾出现在神话中的琥珀宫殿。建成之后的琥珀宫在欧洲贵族中所引起的轰动,远远超过了路易十四的那套白银家具。

琥珀宫建成两年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去世,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一世继承了王位。威廉一世没有父亲的奢侈爱好,他把心思放在了军备扩张上。为了能在列强中站稳脚跟,他决定与俄国结盟。1716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受邀到普鲁士王国访问。他一踏进琥珀宫就被眼前的华丽装饰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禁称赞:“太漂亮了。”为了拉拢俄国沙皇,威廉一世将这座价值连城的琥珀宫作为礼物送给了彼得大帝。

琥珀宫最终被安放在了俄国圣彼得堡附近的凯瑟琳宫里。俄国“十月革命”后,珍藏在这里的琥珀宫曾经是前苏联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神秘消失的宫殿

1939年的秋天,随着德国对波兰的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彼时也是琥珀宫劫难的开始。一向热衷艺术品的希特勒在同年7月的德国艺术节开幕式上表达了一个十分强烈的愿望——要拥有全世界的艺术珍宝。“二战”爆发后,希特勒命令历史学家列出了符合他要求的艺术品清单,这份清单提前了纳粹德国对保有这些艺术品国家的进攻日期。

1941年6月,德国开始对前苏联发起进攻。在侵略者抵达之前,凯瑟琳宫的工作人员用薄纱和假墙纸将琥珀宫遮盖了起来,但却未能使琥珀宫逃离纳粹的魔掌,入侵的士兵很快发现了破绽,找到了他们最想要的珍宝。被拆装后放进27个箱子里的琥珀宫被用火车运送到了德国的哥尼斯堡,并在那里举行了展出。在前苏联日后缴获的纳粹文件中发现,琥珀宫最后一次出现的日期是1945年1月12日,它被拆卸后装箱准备运走,究竟运往何处文件中没有提及。

1945年4月,攻下哥尼斯堡的前苏联红军对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展开了地毯式搜索,但是全然不见琥珀宫的踪影。

琥珀宫在哪里?

最有可能带我们接近事实真相的人是曾任哥尼斯堡美术馆馆长的罗德博士。在纳粹的文件中清楚地记载着,琥珀宫运抵哥尼斯堡后展出是由罗德博士负责的,1945年1月12日被装箱运走时也是由罗德博士负责监管的。罗德无疑是找到琥珀宫的关键人物!

当前苏联红军找到罗德博士的时候,发现他已经死在哥尼斯堡郊外的一幢房子里,他的家人也全都不见了踪迹。

重要的线索虽然断了,但人们从未放弃过对琥珀宫的搜寻。有目击者称,1945年5月期间曾经看到纳粹分子将很多沉重的箱子投入奥地利的托普利茨湖,其中就包括一些印有俄文的板条箱。“二战”后,奥地利政府对到托普利茨湖潜水发布了禁令。很多人坚信琥珀宫就隐藏在这静谧的湖底。但是无论是获得政府授权潜入湖底的探险者还是那些政府已经无法统计数量的偷偷潜入湖底碰运气的寻宝人,都未能在这片湖水中发现琥珀宫的丝毫踪影。

传说中的琥珀宫未曾出现,却使很多寻宝者相继丧命,正是这一次次冒险的意外,令原本就踪迹扑朔迷离的琥珀宫又蒙上了一层“诅咒”的面纱。

为了能够找到琥珀宫,前苏联政府甚至动用了情报系统,兵分几路,沿着德军撤退的路线一路找寻,但最终也是一无所获。

1945年的年初,哥尼斯堡曾经历过几场大规模的轰炸,于是有人猜测琥珀宫或许在被纳粹转移之前就损毁在战火之中。但相关学者否认了这一猜测——琥珀在燃烧的时候会产生比较明亮的黄色火焰,而建造琥珀宫的主要原料是波罗的海的上等琥珀,这种琥珀在燃烧的时候会散发出淡淡的松脂香味,重达六吨的琥珀同时燃烧势必会产生浓烈的气味与耀眼的火焰,如果琥珀宫真的已被烧毁,那周围的人应该会知道。所以,人们坚信琥珀宫并未被销毁。因此,找寻工作仍在继续着。

上世纪90年代,一位波兰退休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披露了一段有关琥珀宫不为人知的细节。在琥珀宫的丢失过程中,有一位重要人物,曾任东普鲁士行政长官的埃里希•科赫,他一直以来都想把琥珀宫据为己有,不仅参与了对琥珀宫的抢劫,而且亲自将琥珀宫运送到了哥尼斯堡。

1949年5月,波兰政府逮捕了科赫,并多次审问其有关琥珀宫的下落。在一次审问中,科赫提到琥珀宫在哥尼斯堡攻克之前被运上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是一艘德国游轮,“二战”末期用以运送德国难民和纳粹物资,1945年1月曾停泊在离哥尼斯堡不远处的波兰北部港口格丁尼兰。让人感到蹊跷的是,一心想将琥珀宫据为己有的科赫并没有登上这艘游轮。或许是撤退时科赫认为运送难民的轮船更能掩人耳目,琥珀宫真的被运上了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或许是被捕后的科赫担心说出琥珀宫的真实下落,人们找到琥珀宫后,他就会被处以极刑,因此供出了一个和琥珀宫并不相干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1945年1月30号,满载着九千多人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苏军潜艇发射的三枚鱼雷击中,沉入波罗的海海底,成为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最具争议的一场海难。

波兰政府根据科赫的供词对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进行打捞,对沉船进行了系统调查,但始终没有结果,1975年搜索工作停止。唯一可能真正知道琥珀宫下落的科赫一直被关在波兰监狱中,直到1986年病死在狱中,科赫再也没有透露过有关琥珀宫的其他任何线索。

2008年,又有人声称发现了琥珀宫的下落,并且对此信心十足,组织展开了挖掘工作。此人是德意志新村——这个地处德国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的村长豪斯坦。在挖掘前不久,德国寻宝人汉尼斯告诉豪斯坦,自己曾经担任过纳粹空军无线电操作员的父亲去世前告诉他,1944年夏天,德国空军曾用运输机将一批很沉的小箱子从哥尼斯堡运送到了德国东南部。凭借父亲留下的线索,汉尼斯找到了德意志新村火车站附近的山坡,他认为这里就是当年的藏宝地点。“1944年夏天”、“从哥尼斯堡运走”、“一批很沉的箱子”,种种线索都指向了琥珀宫,这也无法不令豪斯坦对此深信不疑并信心十足。

消息一出,这个原本只有一千多常住人口的小村子顷刻间汇集了上百家媒体的记者,人们都希望能够见证琥珀宫破土而出的全过程。但是,轰动世人的挖掘工作却在开始三天之后停止,原本热闹非凡的挖掘现场人去场空。德意志新村对此的解释是他们很可能错判了藏宝的地点,还需要更加细致的探测。

琥珀宫是否会重现世人面前,只有时间能够给出答案。

为了能够让后人领略琥珀宫的风采,1979年,前苏联政府拨专款重建琥珀宫。整个重建工程耗时二十五年,同样用了六吨琥珀,最大限度地重现了琥珀宫往日的辉煌。2003年5月31日,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共同出席了琥珀宫重现的揭幕仪式。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曾经令普鲁士国王万分羡慕以至于修建琥珀宫的那套白银家具,也消失在了战争中。17世纪末,法国战争不断,为了应对物资短缺,路易十四不得不将自己引以为豪的白银家具拿出来熔化铸币。二十多吨的白银家具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内便不复存在。这恰恰印证了路易十四的一句传世名言:战争是消灭其他一切事物的“艺术”!

上一篇:巾帼模范事迹材料下一篇:政府采购货物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