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资源

2024-09-05

地方资源(共8篇)

1.地方资源 篇一

处于青涩阶段的地方网站,人才问题其实是发展的最大瓶颈!不要说民营网站了,连官媒的网站面对人才问题也是痛苦不已,

一、地方网站面临的人才问题是怎样的?

确切地说,地方网站的人才现状就是:

√ 合适的人难招。

√ 部分岗位招不到人。

√ 招了人不会培养,自生自灭。

√ 遇上好一些的,好不容易带出来了,不是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就是各类原因离职了。

√ 在业务早期的至少5年内,离职率居高不下。

√ 业务人员极为难招,管理人员难上加难。

√ 更悲剧的是,发展起来之后才发现,原来业务启动期对人才的要求比业务成熟期要高的多!

二、我们面对的人才是什么人

面对招不到人的情况,很多人都从抄袭别人的招聘广告入手。面对没人用的局面,多数人都恨不得上街去把两条腿走路的都绑回来试试。无疑,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失败。认真思考,我们发现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是:

我们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人?

这个问题意味着:

1、我们需要几个岗位的人?

2、每个岗位的人有什么基本技能要求?

3、每个岗位的人有什么性格要求?

4、特殊岗位市场已有人才达不到要求怎么解决?

5、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的人有什么不同?

6、企业为人才匹配什么资源?

三、归纳目前地方网站人力资源问题

从理性角度抽象归纳,地方网站的人力资源问题就是:

1、没有标准——只想着招人,没想着把事情干好,

2、没有培养——只想着从外面挖现成的人才,不懂得把内部人员培养好。

3、没有实力——薪资偏低,人才素质较差。

4、没有文化——人才流失大,小公司难以建立企业文化,只能老板以身作则。

5、没有将才——业务起步期需要很强的人才,可是这时候人才凭什么理你?

四、面对人才问题应怎么办?

互联网行业,人才是第一要素。所以,企业管理者一定要投入足够精力去解决人才问题:

1、分配固定比例的时间关心人才问题,而不是单纯过问招聘问题。

2、亲自寻找人力资源主管,过问考评人力资源主管的具体工作。

3、投入精力去建立人才模型。

4、制订人才培养计划。

5、亲自参与培训。

6、安排时间,与员工交谈。

地方网站的人才管理问题其实很难,因为这个领域一下混合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IT人才、商业或者营销人才、媒体类人才。每一类人才中,还分不同档次,有的够得上专家,而有的只是技术工人而已。因此,在管理方式上也必须是混合的手法。关于这一点,以后还会将心得总结出来。

最后说一句鼓气的话:我们没有钱,我们没有人才,我们没有金字招牌,然而我们有一颗创业的心。再艰难的路我们也要走下去。(文/宁哲网络 周宁)

2.地方资源 篇二

从教以来, 学校一直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 对于课题的选择与编排,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又要在教材中充分体现本土文化的特色教师本身就要在教学摸索和积累中选取适合本地学生的好课题, 并不断进行课题研究和扩充。美术课也不再是照本宣科它可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 同时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但如何把这些民间的文化资源带入课堂, 转化成可行性教学课题呢?

一、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一 ) 古 迹 资 源 寻 踪迹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镇是个颇具魅力的侨乡, 它地缘滨海东与晋江安海隔桥相望, 这里的桥, 不是一座普通的现代化桥梁, 而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 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平桥, 当初在建造时是为了安海、水头两镇的贸易, 它兴建于南宋绍兴八年, 前后历经十四年才建成此桥, 方便周边人的生活往来, 因为旧时的安海镇古称安平, 由此而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 故俗称“五里桥”。该桥是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 是迄今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二 ) 小 镇 民 间 藏 艺 人

一把剪刀, 一张红纸, 就可以创作剪出万千世界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杨民兴, 现年68岁。他生活在水头镇埕边村, 自接触剪纸艺术的55年来, 杨民兴老艺人坚持用他手中的剪刀传承这门技艺。随着岁月的流淌, 时代的变迁, 他先后创作出上千幅的优秀剪纸作品。

据老人介绍, 他的母亲会剪一手漂亮的盘花, 还是位刺绣能手。他剪纸的手艺就是在其母亲的耳濡目染下学来的。而这种漂亮的盘花剪纸技法, 在他十三岁时就学会了。老人带着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不断在作品的设计制作中摸索与创新, 从而创作出不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作品。

岁月变迁, 时光推移。杨民兴的剪纸技艺日渐成熟, 其中一副剪纸作品《老来乐》喜获2006年全国第二届《感动人生》的老年人作品大赛的一等奖。老人在近几年的创作中, 更多地专注于家乡, 选材于名胜景观, 并进行大胆的构图创新, 用身边的美景为题材, 先后创作《泉州十八景》, 景景突出, 体现地方特色。其中以泉州地方景点为题材的作品就有《双塔凌空》《清真夕照》、《东湖荷香 》等 ;以永春景点为题材的作品有《牛姆探幽》;还有惠安的《崇武听涛》;德化的《岱仙飞瀑》;南安的景点《五里桥畔》、《成功丰碑》等作品。老人用他手中的剪刀记录那些流光溢彩的岁月。

(三 ) 民 俗 也 精 彩

在水头镇飞瓦岩的庙会里, 每年时逢九月初九的民俗活动都会有高甲戏的表演。高甲戏的表演在我们当地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它又名“弋甲戏”、“九角戏”、“歌仔戏”, 早期的戏班子是在热闹的活动中 (指普度、佛生日、寻佛日等) 进行表演。在闽南诸多剧种中, 它属于草根文化的剧种, 是从明末清初开始, 在闽南农村开始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盛兴时的高甲戏覆盖面很广, 区域群众面最多, 是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但现如今, 会唱高甲戏的人和爱看的人越来越少, 戏班子也解散了不少。要听到原汁原味的高甲戏只成了儿时的记忆。

据资料记载, 高甲戏的曲艺元素就像一味五色大拼盘, 在传统剧目中就有九百多种分类, 它的曲艺特色大多来自京剧、布袋戏和木偶戏等戏曲成分, 当然还有梨园戏的元素, 它还把中国的戏曲剧种融会贯通在一起, 特别是一些民间戏曲艺人根据民间故事和历史小说创作编排出更多经典曲目, 并被录制下来使之得以资源文化的保护和文化传播。在中国的曲艺节目中生、旦、净、末、丑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 而高甲戏初期的角色中只有生、旦、丑, 随着剧目的丰富, 人物角色也在不断变幻增加, 逐渐有了贴、外、末和北 (净) 、杂二色等角色, 俗称“九角戏”, 使高甲戏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它的表演艺术形式成为我们当地的奇葩, 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在福建, 台湾, 乃至东南亚, 这门戏曲艺术紧紧联系着同为中国心的人们。

二、尝试方案

(一 ) 课 例 一 :《线 描 装 饰 画 》

这一课题我编排在初一年上学期的第四单元《优美的校园》, 这一单元属于综合与探索课程, 我既保留原有课题中对美丽校园的描绘, 通过对该单元的学习, 让学生学会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自己学习生活的校园, 用他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 同时学习如何取景、构图、透视等方面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热爱自己学习生活的地方。因此, 为了紧扣该单元的学习目标和课程的学习内容, 我把对家乡的景色通过全景式、局部式等不同角度进行拍摄, 再制作成PPT的形式串连起来, 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并要求以线描画的作业形式呈现出地方特色, 其中就五里桥这个经典的历史文化古迹, 我通过网络搜集大量照片, 其中有没经过整治前的五里桥旧照和已经日益修建完善的新五里桥湿地公园作为独立课题, 延伸出《黑白线描装饰画———五里桥 》、《石膏版画———五里桥 》等相关课题, 并通过课题开展, 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古迹, 同时, 也以学生自己独特的作品方式倡导人们对古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 ) 课 例 二 :《指 尖 上 的 技 艺 》

这一课题我把它编排在初二年下学期的第三单元《增一分活泼填一份情趣》中, 该单元属于设计与应用单元, 该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把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合理地利用起来设计制作成作品, 从而使学生明白从设计创意到制作的全过程, 本单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带着对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的认识, 我把当地的剪纸老艺人———杨民兴请进课堂, 并拍成记录短片, 让学生了解盘花剪纸艺术的魅力, 并通过杨民兴老人的剪纸作品集的展示, 把剪纸艺术与美术课结合起来, 学生除了能体验到剪纸带来的乐趣外, 还更深刻地了解这些就在身边的民间艺术。课堂中, 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欣赏作品的题材、形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不难看出, 老人的作品多记录时代主题, 风格传统, 画面喜庆, 特别是近几年的作品更多源自家乡的名胜景观。剪纸艺术也在他的巧手中不断拓展创新, 博采众长,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剪纸艺术保护和传承下来。同时, 我还尝试研究结合当地独有的民俗文化高甲戏, 以剪纸这种特有的表现方式让学生了解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增加学生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认识, 从而提升自己以主人翁精神关注这些古老艺术文化的传承。

3.初探地方美术资源 篇三

关键词:阴山岩画 美术新课标 美术教学

当代美学理论研究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阴山岩画浸透着历史的深沉和神秘的美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岩画中分布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多样、艺术最为精湛的岩画。是我区中学生艺术修养的天然土壤。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感受阴山岩画艺术魅力,研究阴山岩画艺术成为美术课堂始终贯穿的主线。《神秘的阴山岩画》是我们课题《阴山岩画艺术欣赏》中的一节展示课,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阴山岩画的创作过程,感受阴山岩画的艺术特点,体会阴山岩画创作的魅力。促使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拓展艺术知识,丰富审美体验。我在设计此课时收集大量的资料,根据内容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选择适合的音乐来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阴山岩画欣赏中,课前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欣赏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产生兴趣。上课时,我出示阴山岩画《女巫》和广西花山岩画《舞者》作品后,先让学生“读”画几分钟,以比较和讨论的形式说说两幅岩画作品的区别和相同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用什么方法?鼓励学生谈这两幅南北岩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地性。

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等精神内涵。阴山岩画更是如此。阴山岩画艺术地表现了古代北方草原、山地狩猎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忠实于自然、真实。生动地抓住了客观事物最主要的特征。不仅勾画动物的静止形象,也充分表现出动物的动态。在对物体的描写手法上,也表现出简洁干练,并富有象征性的特点。在技法和构图艺术上,阴山岩画把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的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我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件作品来品味与赏析。如:表现最精彩的、数量最多的动物岩画。这些动物形象或引颈长嘶,或回首短呜,或慢步缓行,或四蹄腾跃;有的彼此含怒欲斗,有的相互舔吻亲。学生们在视觉和情感中得到双重感受,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都知道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的联系。随着音乐节奏的起伏,人的情感在不断地变化,并且展开联想。因此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佳的表现主题的教学目的。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阴山岩畫中最绚丽的《狩猎图》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进行现场模拟集体狩猎的场景。再仔细观察岩画上展现的一个高度紧张的狩猎图,体会原始人类的文化艺术来源于人类同大自然的斗争这一根本途径。这种岩刻既是狩猎生活的真是写照,也是团结协作和分工协作的具体表现。学生接受阴山岩画艺术的审美思想的启示后,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从而获得岩画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三、画龙点睛,以点代面,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教无定法,能让学生自然轻松的学习,我认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面对纷繁浩瀚的岩画艺术作品,怎样使学生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就是要先选好题材内容,然后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因为每件岩画作品最突出的美点不同,有的岩画作品侧重于造型凝练、形象生动;有的侧重于岩画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震撼人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去发现、去想象、去创造,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当阴山岩画走进美术课堂,一层层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一幅副岩画作品让人回味无穷。学生主动地、自觉地与阴山岩画作品进行直接接触,真正感受到欣赏带来的乐趣。通过这种教学设计,既让学生明白了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创造美的惊喜,并不断地使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对素质教育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苎钦.初中美术教学特色的研究.2013

4.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 篇四

3.1 确定地方文献资源的整体布局规划.合理协调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根据《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方案》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的原则,各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制订一个长远的地方文献资源布局实施方案,确定地方文献资源布局的原则、目标、模式、组织体系和实施步骤,通过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微观实践活动,使同系统和同地区之间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分布形成统一的、协调优化的整体.

3.2 集中联合编目.实现馆藏共知

实现共享的前提之一是要实现馆藏共知,馆藏共知的主要方式就是联机编目.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图书情报单位提供了联机联合编目的大好环境,编制网上的地方文献联合目录已不再是设想,所缺乏的只是成员馆之间的合作问题.因此,应统一地方文献编目规则,统一MARC格式,统一著录标准,尽快实现各种载体形式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联合联机编目,使各图书馆和读者在网上就能获知各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情况,以提高编目工作效率和书目数据质量,实现书目资源的共享.

3.3 全力搞好数据库建设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使人们在Inlernet网上实现地方文献共享的需要。也是对国家文献数据库的补充.地方特色是地方信息数据库的核心,各图书馆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状以及有关部门规划,来规范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要选择利用率高,有一定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史料价值的文献,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各类地方文献数据库.如从反映文献的详简级次上,可建立有关地方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从反映文献的内容上,可建立地方人文、历史类数据库、地方商情类数据库、地方综合类数据库;从反映文献的形式上,可建立地方图书、报刊索引数据库、地方照片数据库、地方拓片数据库等.无论建立何种内容、形式的数据库,都要主意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使其符合资源共享的.要求.

3.4 建设地方文献联合查目中心。进行地方电子文献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导航在健全各馆的地方文献目录数据库、做到地方文献数据和回溯数据的完整准确的前提下,提供网上的远程查询,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设地方文献资源联合目录,通过统一的平台,设置集中型的地方文献书目查询系统.各图书馆还可通过行业、地方或自己的网站,进行地方文献电子资源和网上资源的导航,开展全方位的查询服务.

3.5 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源往往保存在异地,馆际互借是实现馆藏地方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方式之一.地方文献的互借和传递应打破传统的地域间的限制和系统间的限制,并参照CALIS和其他地区的有关操作方式,制定馆际互借的实施办法和有关协议,建立馆际互借的信息系统,缩短馆际互借的时间,减少借阅环节,并采用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

3.6 开展多种模式的地方文献服务

数字图书馆文献内容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广泛的可存取性、资源共享性和开放性特征,使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呈多样化模式,如交互式模式、个性化模式、集成化模式、电子邮件模式、FAQ模式、合作数字模式等.地方文献资源的服务同样可以借鉴这些模式,满足读者不同方式的地方文献资源服务需求.

总之,实现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一是要建立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保障体系;二是增强共建意识,协作建设信息资源;三是要处理好“共建”与“共享”的关系;四是要普及使用新技术,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人才.

(梁光荣 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

5.试析地方文献情报资源开发 篇五

2.1 可以为发展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服务

地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漫长的过程,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就会有利于今后更快地发展。反映地方文化的资料很多。以忻州市为例,在佛教文化、地方戏曲、历史人物方面就很有开发价值。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就在忻州,是一个巨大的佛教文化宝库,位于忻州的各个图书馆都要尽力收藏、整理有关佛教文化的资料,为进一步提高五台山的知名度和影响,作出应有的贡献。忻州地方戏曲北路梆子和二人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位置,民间流散着很多这方面的资料,要花大力气加以整理利用。忻州人有元遗山、傅山、徐继畲、徐向前、薄一波、闫锡山等一大批海内外知名人物,涉及到他们的生活、工作、思想、诗文的资料,极具研究价值,忻州的图书馆要收藏和整理有关资料。

2.2 可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中等以上专业院校和党校,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应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实际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联系本地区的实际,联系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从地方文献情报的开发中找到实际的生动事例,正是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和广度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个地方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对本地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各院校和各地的图书馆就成为了解本地情况的重要场所。各院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挖掘本地资源,真正把理论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3 可以为领导决策服务

各级领导部门的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自都要根据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做出不同的.决策。如果启用地方文献情报资源,既可以给领导启迪思路,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又可以使72领导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起借鉴和参考作用,以避免犯历史上类似的错误,从而使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速度更快一些。

3 开发地方情报资源的途径

要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情报资料,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抓好地方文献情报的收集和积累,把它作为一个专门的项目来规划和从事

“收集”是手段,“利用”是目的。在收集和积累的同时,对地方文献要加强管理,经常与当地组织部、宣传部、史志办、档案局、统计局等部门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要注意收集各种会议资料、统计资料、调查报告等文献情报资料。从内容上要力求新颖实用。如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生产技术”等等。应充分挖掘这些“土特产”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当地的发展服务。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书目索引等工具书摸清地方文献出版、存佚情况及收藏单位等等,以拓宽视野掌握尽可能多的地方文献资源信息。通过近现代书目、回溯性书目、报刊索引、各馆藏书目等掌握近现代的地方文献。适当增订一些地方文献来充实馆藏。

3.2 加强对地方文献情报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发智能服务

仅仅收集和积累地方文献还是死的资料,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对其加以认真地整理和充分地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十六大召开以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各地都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基础是本地的文化优势。本地的文化优势有哪些可以转变和发展为文化产业,这就使地方文献情报资料大有用武之地。比如五台山的佛教音乐如得充分地整理和发掘,将会形成一大文化产业。本地的各级图书馆,都应积极适应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教学科研需求,对地方文献情报作适当的整理加工和研究,变“死”资料为“活”资料。我们可以适当加工一些文摘、专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主动向服务对象推荐书目,编写地方文献目录以方便读者检索。可以向社会有偿或无偿服务。可以考虑专门开设地方文献工具书室,扩大借阅对象,增强服务功能。要想方设法提高地方文献情报的利用率,让地方文献情报尽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 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和传输手段,加大地方情报资料的开发力度

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的地方文献情报资源,仅仅靠传统的手工操作,已难以胜任开发利用的重任,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在地方文献情报资料的整理开发上,计算机信息存储技术显示出手工无法相比的优势,它不但改变了地方文献情报资源的结构,而且节省人力,提高时效,加快了检索速度。地方文献情报资料不仅仅存在于本地,有些资料需要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收集,计算机联网为这种收集提供了便捷的手段,要及时地把有关本地的文献情报加以下载存储,要有意识地与有关方面建立畅通的互通文献情报网络。各地方图书馆没有建立计算机网络的,要尽快建成,已经建成的要充分利用,要依托现代科技,缩短对地方文献情报的“加工时差”和“传递时差”,实现地方文献情报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情报资源。

3.4 在开发地方文献资源时,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

加强文献情报资源的宣传报导工作。编制馆藏地方文献专题目录、工具书目录、报刊专题索引等,向外界充分揭示馆藏文献情报状况。根据本图书馆服务范围的教学科研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口头、书面和板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力求提高地方文献资料的利用率。

重视地方文献情报资源开发利用的参考咨询工作。咨询服务是读者服务的重要手段,不但要开展一般性咨询工作,还要做好专题的咨询工作。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馆藏地方文献情报资源,针对读者提出的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解答,如查找某个事件或某种数据,询问某些文献知识和某个研究课题的现状和发展状况,都应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要求。

开展定题跟踪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经常不断地深入教学科研部门,了解他们在地方问题研究方面的科研课题,根据课题需要搜集有关文献情报,然后筛选整理、加工,及时提供给课题组的人员,使他们能尽快掌握准确的地方文献情报资料,了解自己研究课题的现状、动态及发展方向,同时省去他们查找资料的时间。定题跟踪服务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课题人员经常配合,经常联系,互通情况,从选定课题开始直至课题最后完成。

3.5领导重视是做好地方文献情报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重要保证

有一位知名学者曾经说过:“办好图书馆等于办好学校的一半。”要办好图书馆, 其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开发图书馆的情报资源,以便有效地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教学科研服务。地方文献情报是图书馆文献情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者要予以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才能更好地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情报作为一种特色,还需要和学科研究结合起来,才具有生命力和新的活力。各级地方图书馆都应重视地方文献的采集、收藏、整理、加工以及研究等一系列工作,来丰富馆藏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为大力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情报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各级地方图书馆必须做好,也能够做好这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一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决策以至于整个地方的繁荣与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各地方图书馆,都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做好地方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俊贵.地方文献工作刍论.中国图书馆学报,,(1).

[2] 陈玉芬.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图书馆建设,,(2).

[3] 严玲.论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开发利用.图书馆论坛,1999,(2).

作者简介:张月娥(1956-),女,大学本科,山西省忻州市委党校,馆员,发表论文5篇。

6.中央和地方有关资源利益的博弈 篇六

江西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晓鸿表示:“三峡工程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江湖格局’。”这种改变,不仅是三峡蓄水后江水倒灌鄱阳湖的场面已很罕见,还有着生态方面的恶化。随着旱情的影响,江西省多年的鄱阳湖“筑坝之梦”被重新唤起发,抢水大战一触即发。江湖博弈,其实是多年来中央地方资源利益的矛盾冲突的一个缩影。[新闻:三峡被指改变“江湖格局” 鄱阳湖拟建大坝拦水

鄱阳湖建大坝,太湖洪泽湖们蠢蠢欲动?

各省都建地方性大坝,长江伤不起啊伤不起

江湖pk战,对擂的不仅仅是三峡和地方

中央和地方有关资源利益的博弈早已开始

博弈应该求的是双赢而不是双输

中央和地方目标一致,中央的控制力,地方的忠诚度缺一不可

鄱阳湖建大坝,太湖洪泽湖们蠢蠢欲动? ——各省都建地方性大坝,长江伤不起啊伤不起

事实上,不仅江西,湖南也加入了这场“抢水大战”。2010年12月6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宣布进入全面建设阶段,6年后,一座大坝将把湘江拦腰斩断。部分省份的“抢水大战”影响到了更多下游省份的水资源利益,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下游省份,都对新一轮的筑坝运动颇为担忧。

鄱阳湖建大坝,湖水拦在自己地盘里

江西鄱阳湖湖中有一座1800平方米的小岛“落星墩”,王安石、黄庭坚、朱熹等名流曾伫立其上,观水天一色。而今,落星墩下的湖水已变成无边的大草原,数百丈外,才是轮船搁浅的湖滩。而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也同时遭遇大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已经变成辽阔的草地。为抵消这种改变,江西准备在湖口建起2800米长的大坝,把湖水拦在自己的地盘里。

会给长江下游带去更加严重的干旱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芮孝芳说,目前长江中下游的干旱主要原因还在于天气,旱情严重的省份降水普遍比往年同期要少五成甚至更多,严重破坏了水的自然循环系统,这才造成江湖水位大幅降。“如果说三峡大坝对目前的干旱有影响,那么鄱阳湖建水利枢纽拦截水流,会给长江下游带去更加严重的干旱。”芮孝芳说,这是江西省在“以三峡的方式对抗三峡”。

各地若跟风仿效筑坝抢水,长江将变成水沟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李建华认为,江西的做法同样是违背自然规律,人为干预水系生态的做法,是在用“三峡的手段”试图抵消三峡对鄱阳湖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来自国际生态领域的专家则担心,鄱阳湖筑坝会使长江中下游的水问题更加严重。“随着长江流域干支流各地抢水的加剧,今后武汉、南京壮阔的江面也许会变成一条水沟。”

江湖pk战,对擂的不仅仅是三峡和地方

——中央和地方有关资源利益的博弈早已开始

2008年1月,鄱阳湖都昌水文站水位创历史最低纪录。江西认为“由于三峡大坝的拦截,长江水位低于鄱阳湖水位,湖水大量外泄”,而三峡总公司方面则回应称江西的指责“没有道理”。这一争论后来上报到国家能源局,延至今日依然无解。其实,这场争论不过是长久以来中央和地方资源利益博弈的例证之一。

财政“分灶吃饭”,投资谁也离不了谁

在目前中央地方“分灶吃饭”的财政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获得的税收份额是很小的。按现行预算法要求,地方政府不允许财政赤字,也不允许直接发债融资。以往做法是通过项目发债和特批发债解决部分资金缺口,但这需中央政府的政策绿灯。所以,要解决地方18万亿投资计划,还要看中央政策的力度有多大,口子有多大。“这是一场中央和地方的博弈。中央4万亿投资中,也需要地方政府投资跟进和配套,谁也离不了谁。”

房价不是说降就能降,卖地冲动谁来解

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调控博弈的双方并非开发商与购房者,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国有土地制度的设计缺陷,使得地方政府实际上集土地供给者、监管者、经营者于一身,直接导致地方政府拥有最核心的‘卖地’冲动。”中央要求遏制、控制房价,地方政府选择的却是降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自己一个最可实现的目标、一个避免被问责的安全空间。一旦政策出现反复或松动,会使既有的调控成果消失殆尽,还会加大再调控实施难度。电力改革越改越“荒”,各谋其利

尽管这8年中每一次“电荒”成因有所不同,但有一个主导因素是至始至终存在着,这便是“电煤之争”。在电煤之争的背后,表层上反映的是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的利益博弈,在深层上折射出的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利益争衡:大多数煤炭企业分布在地方,煤炭资源80%以上已被地方拥有。与之相反,大部分发电企业都在五大发电集团旗下,隶属国资委领导„„

利益博弈伤害了公众对政策推行的信心

利益集团化、利益部门化、利益地方化,使政府与利益集团、上级机关与下级机构、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博弈关系。在这种博弈过程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央旨在深化改革的努力,经过利益集团、利益部门、地方机关乃至个别官员的反复消磨,不是减缓了政策的流速,就是改变了政策的流向。利益集团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让很多改革的成果被吞噬。

博弈应该求的是双赢而不是双输

——中央和地方目标一致,中央的控制力,地方的忠诚度缺一不可

中央政府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加强行政控制和计划管理。由于这些手段要依靠地方实施和配合,因此,除了计划本身的合理性以外,其有效性与其说取决于中央,不如说取决于地方——既要看中央目标和地方目标的一致性,也有赖于中央的控制能力和地方的忠诚度。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以上三个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满足,这些手段基本上是有效的。但时异势移,在目前的分权化和市场化的条件下,如果中央政府制定政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地方的长久利益,如果每个省份都是自扫门前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博弈的结局只会是双输。破解土地博弈困局,不妨建立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7.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略思考 篇七

(一) 保存历史, 传承文化。

地方文献是以地理区域为主要特征的一切信息和知识载体, 反映了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重要人物、事物、风土人情、民风习俗等, 是该地区文化底蕴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 地方文献肩负着传承、创新、发展地域文化的责任。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 其实质就是对地域文化的揭示、传承和交流。丰富的地方文献是地域文化传承的物质依托, 人们通过地方文献认识了解、继承传播优秀的传统特色文化。比如, 漳州地处闽南腹地, 历史文化深厚, 同时也是革命老区、红土地, 漳州地方文献包括地方党史信息, 是漳州历史发展的记录, 不仅具有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 还可为地方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 为地方政府决策咨询提供市情依据。

(二) 教学科研的迫切需要。

面对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 党校图书馆作为党校综合文献信息中心和多种知识储备库, 探索如何为教学科研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责无旁贷。为适应党校工作新形势和新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党校制定的《全国党校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规划》, 图书馆必须以中央党校建设“三大文库”和搭建全国党校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为契机, 结合当地实际, 深度开发地方特色资源。目前, 特色专题资源的缺失与党校的教学和科研的专业性、针对性、现实性存在较大的差距。做好地方文献资源工作, 可以为增强党校课堂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党校在地方经济研究、社会研究的水平和地位提供信息支撑。

(三) 弘扬闽南文化, 促进漳台文化交流。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 是八闽文化里覆盖面最广的区域性文化, 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 台湾人中86%的人祖籍在福建, 其中泉州占45%, 漳州占35%, 闽台人民血脉相连, 文化上同根同源。在当前海西建设的形势下, 加强对漳台地方文献的收集和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漳台地缘优势, 切实加强两岸经贸、政治、旅游、文化、农业等各个方面的深入合作, 有利于促进漳台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例如, 漳州姓氏族谱资源为漳台族谱对接、为台胞赴漳寻根谒祖提供了便利, 通过大量族谱资料和文物, 为台湾同胞回乡寻找血脉源流提供了可靠信息。

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 地方文献工作缺乏总体规划。

从目前情况看, 我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尚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无论从采访征集、信息加工、研究服务上, 没有一支独立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地方文献工作人员, 在文献整理、编目、数字化开发过程中缺乏规范和前瞻性;在实际操作中, 更缺少一个细致的总体规划, 缺乏一个能形成鲜明馆藏特色和科学藏书体系的长远规划, 收集重点不够明确, 大多是零散、偶然性的收集, 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按照地方文献定义的范畴, 一切有关本地方的资料都可以称为是地方文献, 这一概念是相当宽泛的。从内容上说它涉及到各个专业、各个学科, 从载体上它又表现为各式各样的记载形式。包括历史典籍、志书、剧本、乐谱、歌册、笔记、文章、手稿, 各类学术报告, 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公开出版或内部发行的报刊、论文集、会刊、资料汇编、统计资料、人名录、大事记、历代书坊刻版及民间刻印本、手抄本, 各乡、村、家族或个人编印的族谱、纪念册, 以及金石拓片、图片、书画作品、音像制品等载体形式。因为缺少总体规划的框架, 本是为了构建特色馆藏, 结果是使得文献资料杂乱无章。

(二) 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

与其他图书资源一样, 地方文献的采集主要是来自出版社、书商提供的正式出版物目录, 征集渠道还比较匮乏。从文献的生产者或是文献的出版发行方式来划分, 地方文献中包括正式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和非书资料三个部分, 形式和内容相对复杂。与其他文献不同, 地方文献的特点是非正式出版物较多, 流通渠道狭窄, 基本处于分散无序状态, 很多有价值的资料被作为内部资料封存保管, 不为人知。对于这些数量更多的非正式出版物, 经常无法得到相关出版信息, 从而失去了收集的机会。偶有新闻媒体的报道, 或局限于从与图书馆有关的人士那里获得某些信息, 然后再联系征集, 相对被动。地方文献的来源分散特点使得征集地方文献更加困难, 要求图书馆独辟蹊径, 不能以常态文献采访的方法收集地方文献。

(三) 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不足。

受到管理体制和地区财政支持等因素制约,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不足和人才缺乏的问题, 在地方文献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当有限。这种客观存在的现实限定了地方文献建设的前进步伐。一方面在管理体制上, 原有的制度难以激励馆员投入地方文献工作并加以创新;另一方面图书馆工作在党校整体工作中分量相对不足, 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远远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当前较为落后的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面貌难有较大改善。

三、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略

(一) 制定地方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明确收藏重点。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框架, 明确本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 制定详细可行的阶段性实施计划, 这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首要任务。有了清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地方文献作为特色馆藏的同时, 本身也有一个科学收藏的问题。图书馆应该结合本地的特色和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 听取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 集思广益, 确定收藏的重点。例如, 虽然我馆地处闽南漳州, 按照“闽南”的地理范围, 地方文献的收集范围可以包括厦、漳、泉以及台湾等地区, 但这远远超出我馆的实际能力, 因此必须把重点放在漳州本地;在学科上, 同处漳州地区的漳州师范学院在“闽方言”地方文献独树一帜, 具有一定影响力, 值得借鉴和学习, 却不可照搬照抄, 毕竟党校的教学科研很少涉及这方面, 在方言学方面不具优势, 而是应该结合党校的特色, 确立以党史、区域经济、历史文化、历史人物等方面为建设重点, 以此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些方面的主题包括历史典籍、各种地方志、地方史、大事记、地方统计资料、族谱、手稿, 以及各类学术报告、论文集、会刊、资料汇编、有关单位出版的各种公开或内部发行的报刊、各种图片、地图、宣传册等等。图书馆应通过合理规划, 确定收藏重点, 逐步建立起本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序列, 使地方文献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 主动收集, 建设地方文献信息网络。

地方文献的采访要改变以往被动联系的做法, 主动与本地方各主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友好共建, 逐步形成地方文献资源的信息网络, 与他们定期保持联系, 最大限度地避免遗漏重要地方文献的出版信息。

地方文献的征集是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与其他地方文献一样, 漳州地方文献不仅范围广泛、数量巨大而且形式多样, 除了公开发行的出版物还包括各县市区的档案文献、灰色文献 (如内刊内参、科技报告、政府文件、学位论文、课题研究) 非公开出版物。仅仅靠订购和市场购买很难搜全搜齐, 必须多角度、多视角构建有效的地方文献征集体系, 日积月累, 形成相对固定的文献征集途径。

1、保持与相关单位的密切联系, 建立固定征集网点。

地方版本的报刊是地方文献的主要来源, 在呈缴制度不畅的情况下加强与新闻出版局合作, 全面掌握本地的出版物, 主要包括档案部门、统计局、党史办、地方史志办、革命老区办、政协、文联、社科联、对台办、闽台文化研究机构、报社等, 这些部门都是地方文献产出的重点单位, 与他们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能够较方便地获得第一手资料。以漳州为例, 闽南日报社的所有公开非公开出版物、统计局每年出版的统计年鉴、方志办的地方志、政协历年出版的文史资料等都应收集完整, 如:漳州师范学院的《闽台文化交流》、市社科联的《漳州社科论坛》、党史办的《党史通讯》, 党校的《漳州论丛》等应列入收藏范围。另外, 还可以联系本地高校科研管理部门, 其保留的各种科研成果 (论文、调研报告、课题研究) 均可入选。

2、扩大宣传, 鼓励捐赠。

图书馆应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地方文献的重要性, 例如利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到党校培训的机会广泛宣传, 让社会各界认识地方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了解本馆的目标和作为, 鼓励社会捐赠。对捐赠者, 图书馆应特设专柜予以展示或开具藏书证书并在网页上予以公布表扬。

对漳州地方文献的集中收集工作, 做得比较早的是漳州市图书馆。漳州市图书馆在1989年底借建立漳州文库的契机向社会广泛征集漳州地方文献, 征集范围包括: (1) 历代漳州籍人士著述; (2) 内容涉及漳州的文献 (含实物) ; (3) 地方出版物 (包括非正式出版) ; (4) 家谱。经过近20年的积累, 建设中的漳州文库已收集漳州籍、各学科图书、金石拓片等多种文献近万册 (件) , 包括郑子瑜教授的赠书 (整理形成《郑子瑜教授赠书目录》、《郑子瑜学术研究资料系年题录》等) 。

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自2000年正式成立地方文献特藏至今, 广发征集函, 收集闽南地区尤其是漳州本地的地方文献, 数年时间里收集了上千种漳州地方文献纸本图书和家、族谱, 目前分别建立了闽南地方文化数据库、闽南历史与地方文献库、闽台关系库、闽南历史人物库、林语堂学术研究库、闽南报库、闽方言专题学术库、闽南生态库等多个全文检索库。2012年致力于台湾即时政治研究的民间研究人士张荣闽先生向漳州师院图书馆捐赠了一批珍贵文献史料, 这些珍贵资料经张荣闽先生和他的父辈悉心保存了数十年, 它所承载的信息向人们真实地还原了当时闽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 对闽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面, 漳州市图书馆和漳州师院图书馆这两家单位已经卓有成效, 其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值得借鉴。党校图书馆必须寻求自身的“亮点”, 广泛宣传, 利用自身优势, 不断拓宽地方文献资源来源。

3、广泛参与学术团体活动, 收集学术资料。

地方学术团体以及一些研究部门是本地区开展本地经济、文化、历史、科技、旅游、宗教等的重点力量, 地方学术著作和学术资料展示了本地区在某一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 这些资料和成果是地方文献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可忽视。图书馆积极参与各界学术团体召开的学术会议、展览、纪念性活动等, 可以广泛收集各种学术资料, 丰富馆藏, 并主动建立与地方学者和学术团体之间的联系, 不仅扩展了图书馆员的视界还提高了图书馆的整体学术研究能力。例如:漳州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之一, 目前有原中央苏区县3个 (平和、诏安、南靖) 、革命老区县 (市、区) 7个、乡镇96个、老区村790个、老区基点村 (自然村) 660个;这些地方党史资料丰富, 研究成果众多, 是收集漳州党史资料的重要来源。又如, 随着“南澳1号”古沉船打捞, 克拉克瓷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漳州“克拉克”瓷文化和历史探讨是当前学术研究热点之一, 由此引发的对漳州月港、漳州古丝绸之路等的研究也在持续进行。从专业角度来讲, 图书馆一般难于融入这样的学术研究, 但通过参与有关部门的学术研究活动, 再利用自身图情专业知识则有助于更好地收集资料。

4、其他渠道征集。

例如, 与本地书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形成良好互动。图书馆毕竟人力有限, 尤其对于难以掌握出版规律的非正式出版物, 借助专门收集地方文献的书店和个人,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 对于通过传统模式难以收集到的图书 (发行量少, 年代久远) 可通过网上购书, 如孔夫子旧书网、中国旧书网等。对于地方文献的征集应用“不拘一格”的方法加以网罗。与传统地方文献载体相比, 网络地方文献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除文字资源外, 还有大量的图像、音频、视频、多媒文献资源。以网络为载体的地方文献信息量正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地增长, 成为地方文献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专职人员注意收集日常的鲜活文献资料, 同样效果显著。

(三) 开展馆际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

馆际合作共享在图书馆领域已经形成一种共识, 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广泛的实践并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 馆际合作在现实中“说”的比“做”的, 达到的效应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障碍: (1) 由于体制、经费等原因各馆坚持自给自足, 抱有不去求人的思想, 缺乏协作诚意和共享意识; (2) 存在操作速度慢、时间长、大馆负担重的实际困难; (3) 没有相应的协调机制, 各馆之间协议不明确, 缺少约束力, 合作和共享一厢情愿; (4) 数字化资源可以快捷地进行远程交换, 但受制与各馆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经费和人员素质不均衡等原因, 从而影响了合作共享的开展。

党校图书馆虽然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 对困难和障碍要有所认识, 更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克服单馆的薄弱, 加强馆际合作, 与其他图书馆分工协调, 积极探索构筑更大范围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协作。以我馆为例, 当前正逢福建地方党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时机, 资源库覆盖全省九地市党史资料, 建成后将与中央党校三大文库接轨, 实现党校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省委党校牵头下, 不仅具备了系统中心馆统一协调、经费支持、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合作共享的基础条件, 也为各馆在数据管理方面提供了统一标准和技术保障。借助党史信息资源库建设这一推力, 各图书馆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应努力做到独具特色、参与共享。

四、结束语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具有专业性的工程, 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领导的重视, 从制度、资金、人才方面加以保障;图书馆则要主动宣传, 不断深化与社会各界的协调合作, 做好资源建设的规划, 加强文献的规范管理和开发利用, 总结经验, 形成独具特色的馆藏体系。

摘要:地方文献的本质特征是“地域性”, 在图书馆藏书体系中具有唯一性, 因而适应当代图书馆“以特色参与共享”的原则, 地方文献自然成为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重点;同时, 随着学术界对地域文化和经济研究的升温, 地方文献所蕴含的学术价值也得到认同和重视, 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成为拓展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内容。以本校为例, 我馆在地方文献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 本文就此分析原因, 并提出建设方略。

关键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方略

参考文献

[1]张春燕.浅谈漳州地方文献及其收集[J].情报探索, 2010.12.

[2]杨娟娟.弘扬闽南文化实现资源共享[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1.

8.挖掘地方资源构建特色课程 篇八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

在研究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通过探索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使基地学校课程体系从过去的单一化、固定化朝弹性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克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从课堂、校内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广泛地发挥校内外的教育资源。

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特长。课程设置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了解该年龄段的学生需要。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课程体系。二是体现基地的特色。我们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基地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三是反映基地所在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周边地方的区域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培养家乡情结和社会责任感。

三、目标确定

在制定研究方案时,我们确定了以下研究目标:一是构建符合我们基地实际、有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资源体系,开发具有特色的师生活动辅助用书、活动教材,建立更加丰富的实践活动特色场地。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一批善于开发本土课程、精于活动组织的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三是推进营训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本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四、挖掘地方特色,构建特色课程资源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课程实施,教师先行。要想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必须要有老师们的理念与付出作为保障。我们的做法,一是拓宽视野,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培训、省内培训,观摩省市优秀基地的课程建设;二是组织教师学习《活动课程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理论书籍和文件资料,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三是注意发掘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相关技术人员。

2、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基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依靠几门课程度日的僵化做法。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

3、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开发利用好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物资源,开发了解家乡特色文化课程。还有灌河、烈士陵园、海西公园、二郎神庙等地方旅游资源,开发了解地方文化遗产、伟人、名人、古迹等课程资源,了解这些资源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信息资源、师生经验和人文资源。以上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引导学生关心家乡文化,因地置业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爱家乡、勇于创新的意识。

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我们立足于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理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小学生侧重于开发动手操作类的课程,比如“贝壳拼图”、“贝壳彩绘”、“贝壳组装”,形成了以“创意贝壳”为主题的特色课程。

五、师生、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探索中一道成长

1、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变化。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课程资源中,调查了解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情况,使学生在实践中开阔了眼界,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更认识深刻,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调查、访问、参观的社会体验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学习等,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2、参与课题研究后,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更新了观念,对课程的理解更深刻,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的合作意识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增强,培养了有研究意识的中青年教师,促进了他们的专业发展。有80多人次获连云港市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教学案例等级奖。

3、课题研究促进了基地的改革与发展。在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中,建立了幸福林海、花园水产养殖基地、灌南农业示范园区、花果山、连岛等实践基地;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改变学生单一性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和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同时,在课程实施的形态上,从基地内部扩展到广泛的家庭和社区社会,使基地的综合实践课程组织形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广泛地发挥了校内外的教育资源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注意了基地、社会、自然三结合,基地课程特色也逐渐彰显,我们基地也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称赞,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师生所向往的校外活动的理想佳境。

上一篇:执法局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想起奶奶讲故事的样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