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2024-09-14

风险预警管理制度(精选8篇)

1.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篇一

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凡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超过8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

对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的处罚参照《贵州航天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终末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四、医疗警示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住院病人沟通制度

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同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记入病程记录。

2、实施有创性检查与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胸穿、腰穿、腹穿、肝穿、骨穿、心包穿刺等),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谈话内容记入病程记录。

(二)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

1、为了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认真履行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作为”义务,在诊疗环节中实施规范性签字制度。如输血同意书、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同意书、各种介入诊断(造影)治疗协议书等等,这些协议书规定了向病人告之的内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2、对上述高风险医疗环节,除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同时也尊重病人的拒绝权。病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手术及操作,原则上不做,以避免医疗纠纷;

3、医务人员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环节中要认真签字,书面交待,医学影像报告单、病理、检验报告单要实行复核双签字。

(三)敏感时段查房制度

1、落实节假日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制度

节假日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是使住院病人在特定的时段不间断的处于质量控制中;副主任以上医师节假日查房有利于危重病人、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确诊及治疗,有利于对值班医生的考核、监督与管理;

2、夜班、交接班、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敏感时段,必须坚持督查岗位责任制,使医疗工作始终处于警戒,应急状态。

(四)绿色安全生命通道

1、建立以病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全天候院内急诊急救机制。

2、抢救病人过程中涉及的各医技科室、通讯、后勤保障部门实行限时制度。因超时影响急救工作,追究责任。

(五)卫生行政部门参与、法律援助及医患勾通

1、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纠纷,邀请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一起处理。

2、在医疗事故、纠纷应诉案件中,重视法律顾问在诉讼程序中的作用,认真对待病人的诉讼请求,注意医疗文献资料(病历、录像等)在举证中的责任地位,用法律来维护医院、医师的合法权益。

3、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患间相互勾通,是控制医疗纠纷投诉,搞好医疗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4、注意医患之间的情绪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对医疗过程的影响,全员开展换位思考与角色置换的宣教。

2.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锅炉,安全管理,危险源,风险预警

锅炉是生产水蒸气和高温热水的设备, 由于它能提供动力和热能, 故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然而锅炉作为特种设备, 具有事故率较高、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的特点。近年来, 各种锅炉事故尤其是爆炸事故屡屡发生, 给经济建设和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安全事故的风险来源于引发事故的危险源, 对于锅炉危险源风险, 防范远比解决有效得多。对于一些拥有锅炉较多的企业, 需要在宏观行政管理层面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综合性的预警预控、事故中紧急救援以及事后安置处理的预警管理模式, 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高风险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广泛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有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

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发现, 风险预警技术已经运用于各行各业, 很多行业都对风险预警管理相当重视, 并做了大量深入研究。而对于锅炉这个事故发生频繁, 且事故后果影响较大的行业, 除了有一些锅炉水位预警和锅炉某些部位的监测以外, 很少有对整个行业或针对某企业进行系统的风险预警研究。为了科学有效地掌握锅炉运行的安全状态, 对锅炉危险预警及预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结合锅炉“人—机—环境”特点和不同锅炉危险源事故的发生机理, 对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进行探讨。

一、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基础

安全风险预警技术是实现生产作业过程事故预防的前沿性技术, 其本质是建立技术系统或生产现场的实时风险预警机制, 对作业危机或危险状态进行超前性的信息警报或警告, 从而将导致事故风险的原因事件消除或将事故发生前的危险状态进行预防性控制, 最终实现事故的超前预防。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对生产或生活中锅炉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风险预控, 以降低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从而达到控制或消除风险、遏制事故发生的一种动态管理过程。应用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对锅炉运行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主要包括:建立预警数据库、预警、预控。其中建立预警数据库又包括预警要素辨识、预警要素等级划分、预控对策及应急救援预案;预警过程则包括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

二、建立预警数据库

1. 分析和识别预警要素

各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都是由危险源或隐患导致或引发的。其中危险源又包括实体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和状态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及风险态) 。危险源即危险的根源, 一般是指客观存在着某种可能导致发生事故、伤害、损失等后果的有关危险物质或能量, 且其数量超过了临界值。这些往往是事故或灾难的基础原因或间接原因, 称为第一类危险源。例如, 作为能量载体的高压锅炉, 存在高压产生的机械能, 即为第一类危险源。风险态 (第二类危险源) 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符合、不安全或隐患状态。如锅炉炉体材质内部缺陷、失修或严重腐蚀等。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运作的高压锅炉, 客观上存在由高压而产生的机械能的第一类危险源, 只有在锅炉炉体失修、严重腐蚀这些第二类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下, 才可能发生爆炸等事故 (但操作不当, 更可能发生事故, 即人的因素要考虑) 。在第二类危险源不存在的情况下, 这种高压锅炉仍然会正常运作, 而不会发生爆炸事故。对于锅炉行业, 这种实体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 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变化, 但是状态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实时变化的, 并因其导致了锅炉安全风险等级的动态变化性, 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能准确有效的掌握锅炉运行实时的安全状况。因此, 选用风险态 (第二类危险源) 作为安全风险预警的预警要素。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第一类危险源的状态演变。

由于锅炉中储存着大量的热能,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促使这些能量意外释放, 就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在锅炉风险预警要素的辨识过程中主要对象为第二类危险源, 从以下各方面考虑, 以保证辨识的全面性。

(1) 管理缺陷和人为失误。锅炉检验、检修、维护等管理制度不健全;锅炉运行管理不善造成锅炉缺水或满水;水质管理不善引起锅炉结垢、腐蚀及产生汽水共沸;除氧不善使金属受热面产生腐蚀;炉水排污不及时造成碱度过高或管内异物堵塞;未及时发现燃烧器本身故障或燃烧系统故障造成炉火熄灭;锅炉受压部件及安全附件等缺乏定期校准检验、检修;设备的检修、保养、维护不及时不到位;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技术素质低, 缺乏常见事故隐患判断能力;管道阀门关闭或开启过快造成水击;操作人员开错阀门及擅自离岗;指挥人员指挥错误等。

(2) 设备缺陷。锅炉主要承压部件设计不合理或强度不够, 稳定性差, 如选材不当、支撑件锈蚀开裂等;设备设施之间及本身密封不良, 如阀门、管道泄漏化学介质、蒸汽、热水等;水循环不良, 存在热偏差或炉体不能自由膨胀等;锅炉两端无膨胀滑动支点, 管道膨胀受阻;防爆门过重或卸压面积不足;排烟温度设计不合理;锅炉材质不符合质量要求;焊接质量粗糙;制造工艺不当, 受压部件存在内应力;排污口安装高, 泥渣无法排尽;安全阀设计不合理, 调试不符合要求;水位表安装位置不合理;压力表不准或连接管未按要求安装;安全附件老化失效等。

(3) 环境的不适宜状态。锅炉运行生产环境中, 不适宜的状态主要有:电危害 (如用电设备、线路有触电危险) ;噪声 (如上煤机、鼓风机、引风机等机器会产生噪声 (如锅炉房的鼓风机噪声一般在90d B左右) ;粉尘 (如锅炉房会产生大量煤粉尘) ;作业环境不良 (如通风、采光照明) ;高温灼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等;电、电磁辐射等危险 (如带电设备漏电、静电) ;电火花、雷电、用非安全电压 (如照明检验设备等) ;α、γ射线现场辐射、放射源丢失扩散辐射等。

2. 风险预警等级划分

由第二类危险源的分析可知, 危险源种类复杂, 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有较大差异,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科学分级,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也要逐级改变。危险源评价理论是基于如下风险数学模型:

式中R———风险程度

L———危险严重度

P———危险概率

针对锅炉危险源, 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 风险水平描述可参照表2。

预警要素的6种风险等级对应6种预警等级和预警信号。可以通过发布预警信号直接了解锅炉工作场所的风险水平。风险等级、预警等级和预警信号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列。

根据不同企业特点和安全记录给出的严重度、可能性, 针对不同的危险源, 可以相对定量化分风险标准。

3.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

将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按顺序分为4个阶段:检测、识别、诊断、评价。

(1) 监测。监测对象, 即在锅炉运行中最有可能出现安全风险的现象或对锅炉危险源具有重要作用的部件、环节和环境。如锅炉的主要承压部件, 安全附件等。监测任务分两类。一是过程监测, 也就是实时监测被确立为监测对象的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状态, 包括锅炉的启动、运行过程及停炉的监测、锅炉运行环境的监测等;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系统化处理, 同时建立信息档案, 对比分析。

(2) 识别。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 确立锅炉运行中已发生的事故和将要发生的可能造成危害的不安全状态活动的趋势。如曾经发生的假水位造成的故障, 锅炉水位、温度变化趋势, 及时识别出不正常现象和可能发生的故障。

(3) 诊断。对已经识别的各种要素及故障类型进行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 以明确锅炉危险源风险哪些是主要的, 哪些是从属的、附加的。

(4) 评价。对已经被确认的主要危险源及故障进行损失性评价, 明确锅炉在这些危险要素存在甚至恶化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及其损失或损害, 评价危险等级并发出预警信号。

三、风险预控

在锅炉风险预警管理中风险预控是必不可少的, 进行预警的目的就是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能量的逸散。因此, 在辨识出预警要素后, 要为预警要素逐个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发出预警信号的同时也要给出详尽控制对策。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对锅炉运行的各种安全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早期预防和控制。预控对策是预先准备好在不同警情下的应急及控制对策, 一旦发出风险预警信号, 则根据预警信号的类型、性质和警情而采用相应对策。预控对策大多是提示性、指导性的, 或是可具体实施的, 目的在于指导决策者按照预控对策的提示在紧急情况下起用方案, 如时间允许则需寻求更具体的、适宜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及危机管理。

1.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是开展预警分析和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 对于锅炉行业的预警, 必须结合行业标准规范及生产特点制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预警系统活动的制度、标准和规章,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有序有效的进行。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的任务, 一是规定锅炉危险源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 (机构、职能设定) 和运行方式;二是在系统发出不同预警信号时, 及时提供相应对策。

2. 日常监控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锅炉危险源的主要风险因素, 进行特别监视和控制管理, 并进行跟踪监测及其对策研究。锅炉运行状况可能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势, 如管壁温度迅速上升, 锅炉严重缺水等, 所以, 在日常监控中还要预测风险因素的发展趋势、发展程度等。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日常对策即对锅炉危险源风险进行及时的纠正, 防止其扩大和蔓延, 逐渐控制并降低风险。由于风险因素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 在日常监控中要防患于未然必须做好相应的对策;二是风险模拟。是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有些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和处理, 因而需对其发展过程和后果进行假设和模拟, 以此提出对策方案, 为进入“危机管理”阶段做好准备。

3. 危机管理

锅炉危险源危机, 可以理解为由于锅炉运行中的超温、超压、锅炉严重缺水、锅炉的安全附件突然失灵、内部缺陷等, 导致很可能发生锅炉爆炸, 或对整个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危机管理是一种“例外”性质的管理, 是只有当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灾难的发展与演变时才采用的特别管理, 其主要内容是制定危机计划、组织特别机构、实施应急救援。此外, 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应包含锅炉发生各种事故的应急预案。一旦预控对策失败, 应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锅炉风险预警管理应与应急救援紧密相连, 每个要素都要有对应的应急预案。

四、锅炉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

1.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的特点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是对锅炉使用过程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 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评价, 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息, 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活动。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与管理控制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风险管理, 也不同于现行的锅炉危险源检查管理方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方法, 其具有以下特点。

(1) 以预控为核心。预控是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的核心。要防范故障发生, 需从“源头”上着手, 在全面、准确辨识锅炉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基础上, 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预控措施。

(2) 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与管理控制是一个系统综合的管理过程, 贯穿锅炉整个生命周期, 从锅炉的设计、安装、使用到报废。同时要对锅炉运行的各环节, 包括启动的各个步骤、正常工作时的各个环节及停炉等所有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

(3) 双保险、闭环式管理。对可能出现风险的危险源实施双重闭环管理, 尤其是那些风险等级较高的危险源。充分认识危险源演变为风险的规律, 对其进行合理预控, 预防风险的出现。在锅炉运行中还要对这些已知的危险源进行持续地监测, 在预控失效时, 预警管理系统能及时做出反应, 对其进行评价、预警, 并加以控制或消除, 避免其演变为事故。

(4) 动态、开放式管理。在锅炉运行过程中, 危险源的存在与否也是动态的, 既要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也会有新的危险源不断出现, 要及时纳入新的风险。同时还要对风险控制或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循环提供经验累积。构建锅炉危险源风险管理体系时, 还要考虑未来拓展监测预警的范围。同时预留足够接口对重点风险实施深度预警, 使整个管理体系具有更大、更长远的开发潜力。因此整个风险预警管理是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动态进行的。

2.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

锅炉风险预警管理的特点可看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预警管理要求有极强的时效性, 预警信号更是要靠显示屏或声音及时直观地显示, 靠人工难以准确有效的完成。锅炉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锅炉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危险态一旦出现, 系统操作人员应立即将其输入系统。系统通过分析输入的危险态风险等级发出预警信号, 在发出预警信号的同时, 提出控制措施。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预警管理制度: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维护制度、警情报告制度、预警要素数据库更新制度、发出预警信号后风险控制和应急反应制度、安全预警工作评估制度等。

五、结束语

3.电网风险的识别和预警管理 篇三

【关键词】电网;风险识别;预警管理

引言

电网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是电网企业应急管理重要环节,体现了电力应急管理“以防为主”的原则。开展电网风险识別预警就是要准确识别电网风险因素和潜在危险,并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估来研判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实现避免灾害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的过程。有效的电网风险识别和预警管理,对于提高电网风险控制水平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网风险的识别

电网风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危机存在种类,它也具备着一般风险的普遍特征,包括:风险存在的普遍性、风险潜伏的屏蔽性、风险爆发的紧急性、风险传播的公开性。同时,它又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受产业链影响严重、风险来源极多、风险带来损失巨大等[1]。电网风险的爆发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正常生活。电网风险产生的根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灾害的不断冲击。近年来世界各地台风、洪水、地震、海啸等灾难性气候频发,对当地电网造成了巨大破坏,严重影响了正常供电。

2.电网自身问题。我国电网尚处在建设期,新输电线路及变电站的相继投运,都会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风险。

3.电力应急准备不足。当前,我国电网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尚未完全形成高效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

二、电网风险预警的方法

近年来,为了研究电力系统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发生大面积停电的特征和规律,专家们先后提出了OPA模型、CASCADE模型、隐故障模型、Manchester模型及基于交流最优潮流的停电模型等多种模型来模拟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事故[2]。针对电力应急管理对电网风险预警的实质性要求,电网风险预警的方法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起来,预警方法逐步完善,实用性也不断增强。虽然预警方法日益增多,但大体可以归为指数类预警方法、统计类预警方法和模型类预警方法三种类型。

1.指数类预警方法。主要应用于宏观经济领域,通过制定综合指数来判断被监测对象所处的状态,不仅能预测到经济周期的转折点,也可以用来分析经济的波动幅度等。例如景气指数法。

2.统计类预警方法。主要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通过统计方法来发现被监测对象的波动规律,具有使用变量少、数据容易收集、操作较简便等优点。例如Logistic回归分析法、多元判别分析法等。

3.模型类预警方法。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评价被监测对象所处的状态,适用于监测点比较多、比较复杂的风险预警环境中。例如概率分类的模型识别、人工智能等。

三、浙江电网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为适应电网发展需求,不断加强电网风险管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浙江电网建立了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对省、地、县各级电网运行风险管理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规范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内容和要求,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控制措施。

1.电网风险预警分析内容。(1)静态安全分析,重点考虑设备N-1故障、同杆并架线路同时故障等;其中,N-1故障考虑的范围包括发电机、线路、变压器、母线等设备;同杆并架线路原则上定义为同杆并架长度比例50%以上者,对同杆比例低于50%的线路,视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及线路同跳后果决定是否作为同杆并架线路考虑。(2)暂态稳定、频率稳定、电压稳定、短路电流计算、小干扰稳定。(3)电力电量平衡、局部电网供电能力。(4)确定风险的等级和预控措施要求。

2.风险管控职责范围划分。依据“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各级调度风险管控职责范围进行划分。(1)省调风险管控职责范围。1)事故后造成四级以上电网事件者。2)事故后造成3座220千伏厂站(含用户变、牵引站)全停,或事故前为单线(单母线)带2座以上220千伏厂站(含用户变、牵引站)方式者。3)事故后造成变电站内220千伏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非计划全停者;其中双母接线的变电站,一条母线检修方式下另一条母线跳闸,造成本变电站内220千伏以上任一电压等级母线非计划全停除外。4)事故后造成装机总容量1000兆瓦以上的发电厂全厂对外停电者。5)事故后造成电网电能质量降低,频率偏差超出(50±0.2)赫兹;或220千伏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偏差超出±5%,延续时间30分钟以上;或500千伏以上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偏差超出±5%,延续时间1小时以上。6)事故后造成±400千伏以上直流输电系统双极闭锁或多回路同时换相失败者。7)220千伏以上电网非正常解列成三片以上,其中至少有三片每片内解列前发电出力和供电负荷超过100兆瓦。8)220千伏系统中,并列运行的两个或几个电源间的局部电网或全网引起振荡,且振荡超过一个周期(功角超过360度)。9)省调管辖电网输电断面超稳定限额连续运行时间超1小时。(2)地调风险管控职责范围。1)事故后造成电网减供负荷40兆瓦以上者。2)双母接线的220千伏变电站一条母线检修方式下另一条母线跳闸,或单条220千伏线路送220千伏变电站线路跳闸,造成变电站非计划全停者。3)事故后造成220千伏变电站内110千伏母线非计划全停者。4)事故后造成3座以上110千伏变电所全停者。5)地调管辖电网输电断面超稳定限额连续运行时间超1小时。6)造成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特级或一级重要电力用户电网侧供电全部中断者。(3)县调风险管控职责范围。1)事故后造成县域范围内1座110千伏变电站全停者。2)事故后造成变电站内35千伏母线非计划全停者。3)事故后造成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确定的二级或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电网侧供电全部中断者。

3.风险预控措施。可采取的风险预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电网运行方式调整。主要包括电网分层分区方式调整、变电站母线接排方式调整,等等。(2)电厂运行方式控制。根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发用电平衡等要求,合理安排电厂开停机组、优化机组出力,提出对机组功率因数、母线电压水平以及PSS投退状态等控制要求等。(3)负荷转移与控制。结合电网实时运行方式,对事故后造成负荷损失,可能达到有关风险等级标准的,提前做好负荷转移工作;对影响全省或局部地区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需事先编制有序用电、错避峰方案并予以落实;对事故后可能造成供电缺额的,需提前落实足够容量的紧急拉限电容量。(4)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调整。对可能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的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装置),需根据运行方式要求及时调整系统(装置)投退状态及切负荷量,确保系统(装置)有效发挥作用。(5)防全停措施。主要包括防全停技术措施和防全停组织管理措施,以减少事故后减供负荷。(6)设备巡视。

四、结束语

风险的识别和预警是应急管理的基础,致力于从根本上防止灾害的发生。电网安全运行是整个社会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正确的认识电网风险的存在,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电网风险预警管理体系,对提升电网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瑾,牛东晓,刘金朋.区域电网危机预警管理研究.华东电力,2010,(1):11-13.

[2]田超,沈沉,孙英云.电力应急管理中的综合预测预警技术.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9(4):481-484.

作者简介

4.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篇四

今年7月9日至13日,我参加了**市安全监管局组织的**市2018年第二期安监系统干部安全、健康业务能力培训班,联系到我本人从事的应急管理工作,在学习本期培训班设置的园区应急体系建设、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应急处置课程中,感觉对风险预警、应急处置相关业务知识有较大提高,以下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7月11日,我们到南京化工园现场学习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系统。

南京化学工业园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南京唯一的一家经国家批准,以发展石油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包括长芦片区和玉带片区两大片区,以乙烯、醋酸、氯化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其中长芦片区26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油和天然气化工、有机化工原料、精细化工产品等化工项目;玉带片区1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石化上游产品与化工物流。目前园区产业区累计完成投入约2000亿元,按照“产业发展一体化、公用设施一体化、物流输送一体化、环保安全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五个一体化的开发方针,建成投产各类企业148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2家,巴斯夫、BP、亨斯迈、空气化工等20多家世界500强与化工50强企业在园区落户,形成以新材料、生命科学与高端专用化学品为主要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

学习交流会议中,南京市江北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徐局系统介绍了江北新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经验:

一是夯实企业应急管理主体责任。目前我国仍有部分事故应急处置出现处置不及时、不专业、没成效甚至扩大事故伤害的情况,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是为了应付检查,流于形式,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可操作性不强甚至不具备可操作性。有鉴于此,江北新区安全监管局在每年统一时间督促化工园区全部企业编制本年度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提交审查,由该局聘请专家组统一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督导企业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督促企业落实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生产员工、应急救援人员等相关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及考核,夯实企业应急管理主体责任。

二是启用化工园区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系统,以防范遏制化工园区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对重大危险源从人、机、物、环、管多维度数据监测,有效识别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压力监测、液位监测、温度监测五类易燃易爆、急性中毒标志物异常数据,科学分析,分类报警,监控采集企业报警频次、报警时长。通过预警模型的运算,形成不同等级的风险信息,并能分析异常数据原因,将不同等级的风险预警信息传送至相应企业及监管部门,用数据量化风险,让动态风险被看见。既落实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及时排查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隐患,又促使传统人手采集、人力监管、人力排查监管模式向实时监测、主动预警、主动监管的监管模式转变,为差异化和精准化执法提供数据支撑。

三是园区应急管理统一统筹。园区建立应急物资仓库,常备30套以上空气呼吸器,20套以上氧气呼吸器,以及便携式有毒气体报警仪、可燃气体报警仪、应急通风设备、消防灭火装备等应急物资,由化工园区管委会检查补充,确保应急物资常备可用,园区内哪个企业遇到事故,无论企业应急自救或部门应急处置,都可以立即调取应急物资,事后由企业按照物资耗损结算。园区建立应急事故统筹指挥调度中心,日常环保、消防、卫计、安监等部门轮流当班值守,一旦出现险情,新区各个应急责任部门服从应急指挥中心统一调度。

5.光大银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篇五

1、风险预警概述 风险预警的含义 风险预警的管理原则

预警信号的分类

2、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 政策制度 工作流程

技术支持

预警文化

预警信号的分类

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收集风险预警信号,对预警信号进 行识别、整理和衡量,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化解风险潜在的风险隐患。

风险预警是授信后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授信客户进行主动、系统 和动态的管理过程。

管理原则

全面预警原则:风险预警工作涉及从支行、分行到总行多个层面、多个岗位,银行全员都有预警职责。

及时报告原则: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尽快报告。

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行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本着有利于保全 信贷资产原则,采取紧急应对程序。

预警信号的分类

预警信号按涉及客户的数量划分为:系统性预警信号是指从行业、地区、产品等维度可能会对我行某组合层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的预警信号。个案预警信号是指只会对我行单个客户或单个集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 的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按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为:

一级预警信号:情况非常紧急,该客户对银行的风险已经基本确定而且非常 高,银行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先控制风险,再研究其他对策。

二级预警信号:情况比较紧急,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尽快进行评估 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三级预警信号:情况不紧急,但必须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预警信号的成因 和客户风险状况。

不同级别的系统性预警信号主要反映在国家、地区、行业等政策、环境以及发展趋 势等发生变化,导致某类客户还款能力的下降幅度。不同级别的个案预警信号主要反映单一客户或集团在公司治理、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公司运营、财务指标等发 生变化,导致客户或集团还款能力的下降幅度。

二、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组织架构 政策制度 工作流程 技术支持 预警文化 风险预警管理职责

总行、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职责

1、审议个案或系统性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的汇报;

2、批准预警行动方案; 批准跨区域集团客户预警行动方案(总行预警委员会);

3、有权指定某单位或个人开展专项预警调查或执行预警行动方案;

4、有权批准或修改本办法;

5、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风险预警体系。总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1、负责发现在行业、客户、地区和产品等维度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2、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重大预警信号,定期下发《授信客户风险预警名单》;

3、负责发布总行预警委员会识别评估的预警信号;

4、监督分行预警信号的发现和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

5、行使总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6、负责全行预警体系的维护和管理。分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1督促、指导辖内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和授信后管理岗开展风险预警的发现、评估工作;

2、协助辖内经营单位落实预警行动方案;

3、负责发现本行所在区域内系统性预警信号;

4、监督、检查分行各层面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5、行使分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6、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和处理情况、分行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总、分行公司管理部职责

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预警信号和系统性预警信号;指导和协调分行重大预警客户和跨分行集团客户的预警工作; 做好对系统性预警反应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向总、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发现的预警信号及处理情况。

信贷审批部机构

信贷审批部、风险总监和风险经理应在日常审查审批工作中关注预警信号,评估预警信号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批准授信方案

风险经理经核实 后,有权直接在 CECM系统中录 入生效预警信号,或者使他人录入 的提醒预警信号 生效。

战略管理部

负责关注和研究 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现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审计部

通过审计检查发 现个案预警信号 或其他系统性预 警信号,负责对 预警信号发现、处理流程的规范 性进行审计。

其他部门

通过日常专业条 线管理、研究分 析、外部媒体等 途径识别预警信 号,并录入CECM系统,经客户经理或审查分析员确认后生 效。

风险预警管理主要岗位职责 经 营 单 位 :(1)客 户 经 理

发现管辖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通过各种 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二)对预警信号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和行动方案;

(三)将预警信号和行动方案及时录入CECM系统,并每日通过CECM系统检 查其他人员录入或系统导入的提醒性预警信号,及时展开相应调查并作 出使之生效或申请解除的处理;

(四)具体执行风险预警行动方案,并及时报告处理效果和最新情况。

(2)支行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督促客户经理完成日常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二)对客户经理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三)直接参与“四类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对客户经理提出的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预案进行审核,批准实施“紧急 行动方案”,并组织和跟进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

风险管理部授后管理岗:

(一)协助发现预警信号,维护CECM系统预警信号,有权直接在CECM系统 中录入生效预警信号,或者使他人录入的提醒预警信号生效;

(二)协助经营单位分析评估预警信号等级,制定预警行动方案;

(三)参与“四类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跟进、汇报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

风险预警管理政策制度

《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手册》第12章“贷后管理 和授信风险分类”第3条“风险预警”

《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对公分册》第 11章“风险预警管理”共6节、50条、4个附件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工作制度》

《预警信号指标体系》(《中国光大银行授信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对公分册》第11章附件1)

(1)、系统性预警信号

国家产业、货币、税收、法律、进出口贸易等政策发生变化,经济或市场状况不稳定、借款人从事的行业不景气;

国际、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不景气(如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或出现突发事件等; 借款人所属行业出现重大不利因素,如行业衰退或主要材料稀 缺导致价格上涨; 某类型信贷产品违反监管规定;或在产品设计、操作流程、合 同文本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2)个案预警信号

公司治理方面8个 ;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11个 ;公司运营方面10个 ;财务指标方面11个

风险预警管理政策制度 系统性预警信号

1、国家 产业、货币、税收、法律、进出口贸易等政策发生对企业 不利的变化,经济或市场状况不稳定、借款人从事的行业不景 气;

2、国际、国家或地区经济环境不景气(如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或出现突发事件等;

3、借款人所属行业出现重大不利因素,如行业衰退或主要材料稀 缺导致价格上涨;

4、某类型信贷产品违反监管规定;或在产品设计、操作流程、合 同文本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

个案预警信号

公司治理方面8个 ;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11个 ;公司运营方面10个 ;财务指标方面11个

个案预警信号

(一)公司治理

被吊销(或停止使用)贷款卡、法人营业执照、专营权、主导产品生产许可证,或 涉及偷、逃、骗税等违法经营行为,被勒令停产整顿,被查封、冻结资产,或未参 加工商年检被有关职能部门查处;(建议为一级预警)客户被有关监管机构列入“黑名单”或取消有关资格;(建议为一级预警)涉及重大法律诉

讼、仲裁或重大经济纠纷;(建议为一级预警)企业核心管理人员、董事会成员频繁变动(建议为三级预警)、失踪(建议为一级 预警)或出现违法行为被处罚(建议为二级预警)、或被拘审、“双规”或监视居 留(建议为一级预警); 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不利于我行授信安全的重大变化,包括资产委托经营、承包、兼并、被收购、公司分立、资产重组等重大改制;(建议为一级预警)经营策略重大调整,致使公司收入来源大幅下滑,如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或在不熟悉 的地区开展业务;(建议为二级预警)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建议为二级 预警)公司经常性拖欠工资、大规模裁员或大批人员离职、罢工、士气低落,引起社会关 注。(建议为二级预警)

个案预警信号

(二)经营管理

长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企业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名存实亡;已经或准备申请 破产或清盘,以及正在破产清算等;(建议为一级预警)信贷业务用于建设的项目被取消或停缓建,或项目的建设条件、技术条件、产品市场发 生不利于债务偿还的重大变化,如出现工期延长、投资超预算、资金缺口难以落实等情 况;(建议为一级预警)遭受重大灾害等原因不能获得赔偿导致重大损失;(建议为一级预警)对外提供大额的担保被索偿或大量资产被抵押,接近或超过自身的承受能力;(建议为 二级预警)主要客户、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和主要产品销售商丢失(建议为一级预警); 代理经营权、特许经营权丧失(建议为二级预警);我行“全程通”项下经销商丧失该 品牌汽车经销商资格(建议为一级预警); 保证人出现重大突发事件导致保证能力下降;(建议为一级预警)产品严重积压滞销;存货过于陈旧;超过正常生产需要的投机性地购买存货;存货的结 构不合理;(建议为二级预警)重大投资失败;(建议为二级预警)企业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建议为

二级预警)股票价格相对市场发生重大变化,被ST/PT或被证券管理机构发布不利的预警信息。(建议为二级预警)

个案预警信号

(三)财务指标

借款人制作虚假报表,或被审计机构出具保留性意见;(建议为二级预警)大额资金被关联方占用;(建议为二级预警)净现金流量出现负值或经营性现金流入大量减少;(建议为三级预警)债务结构出现大幅变化,对银行或关联企业负债出现大量增长;(建议为三级预警)出现亏损或亏损额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建议为三级预警)坏账损失大量增加;(建议为三级预警)应收帐款周转天数明显上升(批发零售业超过60天,其他行业超过180天)或应收款数 额急剧增加;(建议为三级预警)? 存货周转天数明显上升(批发零售业达90天,其他行业180天);(建议为三级预警)速动比率明显下降(批发零售业降到0.4以下,其他行业降到0.8以下);(建议为三级 预警)负债率大幅上升(比最近一次月报上升了10个百分点);(建议为三级预警)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严重问题。(建议为三级预警)个案预警信号

(四)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

企业非临时性欠息、逾期、出现垫款或在他行出现不良记录;(建议为一级预警)不按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用途使用贷款,逃避银行监督,将贷款挪作不正当用途,尤其是挪用贷款炒作股票或房地产;(建议为一级预警)满足我行“评级管理办法”定义的“违约”条件之一;(建议为一级预警)由于擅自处理抵、质押物等原因致使抵质押率上升;(建议为一级预警)抵、质押物严重贬值、损毁导致担保类型改变;(建议为一级预警)采取违规、非法或其他弄虚作假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建议为一级预警)对银行的态度有所转变,还款意愿差,出现不合作的态度,如不按时提供或提供 虚假资料等;(建议为二级预警)其他金融机构,特别是曾提供较大额度授信、历史较长的国有商业银行突然退出;(建议为三级预警)外部机构下调了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建议为三级预警)我行业务结算骤降;(建议为三级预警)借款人借款大量增加,与其业务规模不成比例。(建议为三级预警)工作流程

预警信号的收集

银行全员都有发现预警信号并及时汇报的任务,不同岗位发现和识别预警信号的确的 方式不同。

客户经理岗---贷后管理 客户同业 新闻媒体(主要识别)风险经理岗---平行作业 行业分析 关注媒体(主要识别)

授信后管理岗---履职检查 专项检查 新闻媒体 系统查询(辅助识别)各业务条线管理人员---条线业务 专业研究 专项检查 新闻媒体(辅助识别)战略管理部----经济研究 行业研究 新闻媒体(辅助识别)风险管理部

预警信号的收集渠道

贷后管理:按规定频率和要求对客户进行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识别客户各类预警 信号。

风险监控:审查审批重检、审阅贷后检查报告、平行作业、风险排查、非现场监控(到逾期、组合数据挖掘等)

研究分析 :通过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关于行业、地区、特定类型企业的预警信号。

新闻媒体 :关注网络、电视、报纸、专题研究报告、其他新闻媒体传递的预警信号。

系统识别 :CECM系统可以自动对预先设定的定量预警指标进行自动识别。官方机构发布的预 警信号、千里眼系统、CREDITEDGE 风险管理部 21 工作流程

系统性预警处理流程-总行

日常监控 日常管理 日常审批 关注媒体 研究分析 跟踪监控 调整组合限额 总行审批部 总行系统性 行业/地区/产品 预警信号 总行风管部(预警委员会办公室)判断 严重 程度 总行预警委员会 批准 发布/行动 提高审批标准 总行发展部

总行风管部 修改政策 总行公司部 预 警 行 动 总行其他专业条线 渐进式退出 预警信号的发现 预警信号的处理 停止某类信贷产品

系统性预警处理流程 – 分行

日常监控 日常管理 日常审批 关注媒体 研究分析 跟踪监控 分行公司部 预警行动 分行风管部 修改操作细则 风险总监 派驻审批官

区域系统性 行业/地区/产品 预警信号 分行风管部(预警委员会办公 室)判断 严重 程度

提高审批标准 分行预警委员会 批准 发布/行动 调整某行业政策 分行其他专业条线 预警信号 号 的发现 预警信号的处理 停止某类信贷产品

上报

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 个案预警流程

支行/基层单位 分行公司部 分行风管部 分行预警委员会 其他条线 管理部门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发现/录入 预警信号

客户经理 登录CECM系统 查看预警信号,核实提醒性 预警信号 初步判断 预警等级 制订 行动方案初稿 协助客户经理

支行行长 审核行动方案初稿 信贷管理岗 审核行动方案初稿 制订 行动预案 批准紧急 应对程序

主管行长(预警委员会主任)事后核准

分行公司部负责人 审核行动预案 分行风管部 审核行动预案

召开预警委员会 审批机构 次日抄报 听取汇报 批准预警 行动方案 总行风管部 报送 预警委员会纪要 行动 报送

总行公司部 风险管理部

个案预警信号的处理措施

采取额度控制措施,如冻结未用额度。重新启用额度需经批准; 要求调整客户的信用评级; 建议提前收回贷款; 建议处置抵质押品;

要求冻结借款人在本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只入不出,扣款归还本息;

建议根据合同向保证人追索,要求其代偿借款人应付的本息; 建议资产保全人员介入对贷款进行救治等。

建议加强担保,如更换保证人,提供更多的抵、质押品等; 要求提前进行信贷重检; 建议变更授信条件;

建议提前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重新评估,降低风险分类等级; 建议暂停新增授信;

将该客户列入低质量和特别关注名单,并增加贷后检查频度。预警信号级别和行动措施的对应关系 一级预警 红色预警: 冻结额度/账户 调整信用评级 提前收回

处置抵质押品

诉讼 二级预警 :

更换保证人 提供更多的担保品 变更授信条件 降低五级分类等 三级预警 : 特别关注

加强监控力度

增加检查频次等 系统性预警 : 修订信贷政策指引 严格审批条件

渐进式退出

对于发现的一级预警信号、重大风险事件或紧急事件应及时报告风险总监或主管风险和 公司业务行长,也可召开专题预警委员会讨论决策。

为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可按照“紧急行动方案”处置,即: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风 险预警委员主任有权批准“紧急行动方案”,事后报风险预警委员会核准。

官方预警信号处理流程(略)? 大额授信客户不良贷款信息” 官 方 机 构

? 大客户逾期贷款信息” 下载 ? 零售贷款违约法人客

户信息” ? 大客户及关联企业、关联自然人零 售贷款违约信息” 导入 ? CECM系统:

? 不能偿还对其他债务人的债务,或满足我行评级管理办法定义 的违约条件之一 ? 贷款项目出现了不利于债务偿 还和风险控制的变化 匹配 ? 匹配吻合:将预警信号直接导入 CECM系统,对于正常、关注且尚未 到期、以前未曾预警的授信客户,总行 风险管理部将通过《授信客户风险预警 名单》以OA形式下发分行。? 未能匹配:列入CECM 《风险警示名 单》,保留半年,半年后自动删除;当 其作为新客户申请授信时,提交调查、审查报告时CECM系统将提示预警信 息。

风险管理部

? 大额授信客户风险预警信息” ? 大客户限制行业贷款信息” 同 个 案 预 警 信 号 流 程 总 下一步 行 风 险 部 反馈

分行填报: 《授信客 户风险预 警名单调 查反馈表》 核实 27 工作流程

个案预警解除流程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经营单位可以提出解除对客户的预警的申请:

1、经过核实,相关人员报告的预警信息不准确;

2、原预警信号情况好转,已对我行授信不构成风险;

3、经过调查分析,预警信息对我行授信不构成风险。信号解除批准程序

6.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篇六

行政许可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制度

第一条为保证交通运输运输行政许可办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加强对其行使职权的监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交通运输行政许可机关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将下列内容予以公示:

(一)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事项;

(二)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依据;

(三)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

(四)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

(五)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统一受理的机构;

(六)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条件;

(七)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数量;

(八)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程序和实施期限;

(九)依法需要举行听证的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

(十)需要申请人提交材料的目录;

(十一)申请书文本式样;

(十二)作出的准予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决定;

(十三)实施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依法应当收费的法定项目和收费标准;

(十四)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的监督部门和投诉渠道;

(十五)依法需要公示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县行政服务中心交通运输运输局窗口统一受理局直交通运输部门行政许可申请,并统一送达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决定。

第四条实施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应当实行责任制度。实施机关应当明确每一项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申请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第五条实施机关受理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实施实质审查,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第六条实施机关对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

实施机关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第七条建立行政许可会审会制度。涉及重要事项的行政许可,要召开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会审会集体研究决定。会审会研究确定的事项,任何个人不得擅自更改。

第八条建立会议纪要制度。具有行政许可职能的单位,研究重大事项召开的会议,要形成会议纪要,并报局政策法规股备案。

第九条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办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实施机关或者其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的;

(二)不依法公示应当公示的材料的;

(三)在受理、审查、决定交通运输行政许可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不符合法定形式,不一次告知申请人必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五)未依法说明不受理交通运输行政许可申请或者不予许可的理由的;

(六)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的。

第十条 实施行政许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决定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交通运输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决定的。

第十一条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办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

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纪检监察部门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的,予以追缴;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二条交通运输行政许可办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实施行政许可,给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按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给予赔偿,并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的赔偿费用。

第十三条发生严重的实施行政许可过错或者多次发生实施行政许可过错的部门,内取消评先。

第十四条 县交通运输局政策法规股、纪检监察室负责对本系统行政许可办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过错责任的追究。

政策法规股负责实施行政许可过错案件的检查和认定,并依照有关办法提出纠正意见。

纪检监察室负责对行政许可办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行政许可过错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和局党组或纪检组研究意见,对过错责任人作出处理。

7.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篇七

一、企业项目投资产生风险的原因

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受到投资外部环境的影响, 如投资项目所在的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等, 这些外部环境, 它们在企业的影响、掌控之外, 对企业来说具有不确定性, 难以把握、难以预测, 却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活动, 它们的好坏及适宜程度影响着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风险以及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 因为企业自身管理层经营的模式、企业的规模大小、组织架构的健全程度、资金的预备情况以及企业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都会影响到企业投资的风险大小。

1. 管理层投资考查不到位、决策失误导致的企业投资项目风险。

企业管理层作为企业投资项目方向的把控者, 他们对企业进行项目投资起到决定作用。因此, 如果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 管理层对项目的各项影响因素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查审核, 或者是管理层本身素质比较低, 最终决策失误将会导致企业投资项目风险增加。

2. 企业对投资项目管理不到位导致的企业投资项目风险。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一个项目顺利运营的强大支撑力量, 如果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后管理不到位, 就会导致企业项目信息传递缓慢、上下沟通不流畅、岗位责任不明确、员工工作效率低下, 从而增加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

3. 企业投资资金不足导致的企业投资项目风险。

资金是一个项目运营下去的前提条件, 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让企业进行生产经营, 才能谋取企业发展的空间, 才能为后续投资事宜的进行提供保障。如果投资项目时资金不足, 必然会导致投资项目运行困难, 影响项目进行的进度, 增大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

4. 成本把控失算导致的企业投资项目风险。

成本增加就会降低企业投资项目的资金利用率, 对后续资金使用、预期产生利益产生直接影响。因此,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 各项采购原材料的成本、人力投入产生的管理成本、销售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成本, 生产、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营成本等等这些投资成本如果把控不到位, 远远超出初期预算所需要的投资成本, 就会增强投资项目的运营难度, 加大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导致的企业投资项目风险。项目投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失败的风险, 大部分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只看到了预期的投资收益, 没有意识到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没有建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从而加大了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

二、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管理预警机制指标

为了增强企业项目投资的盈利率, 避免或减少投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 企业应该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信息, 找出影响企业投资效果的关键因素, 并针对这些因素设计一些具体敏感指标, 根据这些指标值的变化, 去观察并预警企业项目投资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是指企业投资项目所在地的安定性、投资项目相关的政策、政治环境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 社会文化风险。

社会文化风险是指企业投资项目所在地与企业项目员工之间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沟通等问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3. 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法制法规健全程度、约束力度以及变更情况等给企业投资项目带来的风险。

4.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企业投资项目中因为各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和地理环境不适合带来的风险。

5.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所投资项目需用到的相关技术设计开发、运用等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6. 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是指投资项目时利率变动、汇率变动、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给企业投资项目带来的风险。

7.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指的是投资项目的原始资金筹集、短缺、回收等供应风险和投资过程中成本把控不到位、超预算风险的成本超支风险。

8.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企业投资项目组织架构不完善或者不适合以及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方法不到位带来的管理风险。

预警机制风险指标设计时除了以上这些还可以根据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自行研究设计一些关键指标, 帮助企业对可能发生的投资项目风险防患于未然, 真实反映企业在各个时间段的风险特征以及风险管控需求, 便于分析投资项目中的风险源头, 便于依据风险预警中得出的警兆并结合实际经验对企业提供可行的风险应对方案, 规避或降低企业投资项目产生的风险损失。

三、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

构建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预警机制时应该包含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控制这三部分, 它们相互循环、相互影响, 对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发出预警, 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损失。

1. 风险识别是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基础, 它需要对投资项目中的风险事故源头和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进行风险识别有几种方法:经验分析法, 即根据以前的经验把投资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编制表格, 逐步分析具体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因素;专家调查法, 选择一些有投资相关项目经验的专家, 借助他们的经验、知识等来识别所投资项目的风险;投资项目结构分解法, 把投资项目的工作进行分解, 确定由几个部分组成、相互之间的关系、项目环境等这些方面, 降低投资项目存在的不确定性。

2. 风险预警是指对投资项目过程进行监测, 把监测到的各项预警指标实际情况与事先设定的预警范围值进行比较, 对超出预定范围的风险因素进行预警, 从而控制风险的发生可能, 并评估风险等级, 进行风险管理。风险预警模块主要应该包含预警指标体系、预警范围值、预警综合评价、预警信号这几个方面, 预警指标体系要能够科学合理地反映所投资项目的风险状况, 针对不同的风险预警指标可以选择采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这两类指标。定量指标可以根据相关投资项目的研究和企业自身经验划分预警区间, 定性指标是指结合投资项目方面专家的经验, 确定各个指标产生风险的概率, 依据风险大小设定一个风险区间。预警范围值是指企业投资项目预设的预警指标可能触发风险的范围值, 预警范围值可以参考类似投资项目以往情况下发生风险的数据情况。预警综合评价是指针对投资项目预警指标值进行评价处理的过程, 影响投资项目的风险因素多种多样, 很多因素都不能进行定量描述, 往往需要通过企业主观判断, 综合评价, 而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预警信号是企业为了区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项目风险采取的各种预警信号, 有利于企业针对风险状态及时采取相对应的风险应对方法。

3. 风险控制是指针对超出风险预警值的风险因素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改正, 尽量规避投资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 降低风险事故所能产生的损失。

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应该首先建立一套适合企业所要投资项目风险反应状况的指标体系, 再结合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经验和企业在投资项目上所能承担风险的能力, 确定各个风险指标的预警范围值, 对各项风险指标进行监控, 综合评价投资项目存在的风险, 作出预测和警告, 并采取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尽量避免风险的产生, 为企业投资项目的利润提供保障。

总之, 攫取利润是企业进行投资项目的最终目的, 但是一个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否会受到投资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 因此, 在企业投资项目时对各种影响因素一一分析,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投资决策, 在投资项目运行时建立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对整个投资过程进行监控, 发现风险的早期特征时, 分析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或刚刚出现的风险源头, 才能尽量避免企业投资财产损失或者把损失控制到最小, 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颖, 许成磊.企业投资项目风险预警综合评价——基于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J].技术经济, 2012 (11)

8.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风险预警;必要性;不足;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更加多样化与复杂化,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管理难度。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树立风险管理意识,通过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有利于企业做好风险规避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所以说,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与必要性

1.财务风险预警的概念

一般来说,所谓的财务风险预警指的是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降低与控制企业生产运营时遇到的风险,在分析财务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能够预先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改善财务状况,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必要性

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来自于多方面经营的共同需求。首先,从企业生产运营的外部环境来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需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生产经营时面临着十分严峻且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政治、法律、技术及文化等不可控制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一旦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存在稍许偏差,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导致企业不能实现发展目标。对于企业经营来说,面临着在盈利指标方面的压力,企业生存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市场地位。因此,企业就需要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从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角度来说,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做好内部控制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通过研究国内外的百年企业可以发现,要想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力与市场竞争力,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而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致力于寻找企业的风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控制风险,规范企业的生产程序与经营手段,避免由于内部管理的不科学而引发企业经营危机。因此,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及时给企业管理者发出预警信号,让他们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从而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建立中存在的不足

1.信息获取存在滞后性

有些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依据是企业过去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年报、季报等财务分析资料,用财务指标比率来分析企业现在与过去生产经营形势的变化,从中发现蕴含的财务风险,但在深入探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依据后,发现这种方式并不科学。这种通过历史财务报告数据分析企业财务风险的方式,其最终的分析结果也只能反映企业在过去中某一时段经营存在的风险,并不能预防企业未来生产经营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所以说,在传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中对财务风险信息的获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真正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效用。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与多变,如果企业能够较早获得财务危机的预警信息,就能够及时反应,快速做出相适应的决策,避免企业经营陷入危机,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2.缺少对企业现金流的详细分析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现金流是其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保证企业现金流的平稳运行。在企业的发展中,现金流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资源,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运转中既需要现金流的参与,又需要持有充足的现金流以满足预防性与投机性需求。所以说,企业要维持发展就需要有充足、稳定、持续的现金流量,否则一旦现金流的运转出现问题,就会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而就目前部分企业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看,对企业现金流量指标的反映并不全面,仅仅凭借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无法从根本上反映出企业现金流的运转情形,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

3.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流于表面

从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运行的实践来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实施中无法真正作用到实际工作中,流于表面,造成了实施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无法发挥出强有力的预警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企业管理者对风险预警机制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化,对财务危机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此外,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没有做到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形,而是重于形式,导致财务预警系统无法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建立与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风险识别机制

财务风险识别是财务风险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机制是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重要手段。这需要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进行合理的甄别,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评价。并且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了解,识别出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以及潜在的影响,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合理应对风险。其中,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识别机制可以借助于现场观察与财务报表两种手段来实现。现场观察与财务报表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有利于及时对容易产生财务风险的动态因素进行跟踪与管理,将风险信息反映给授权的相关部门处理,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来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2.构建财务信息系统

企业构建财务信息系统能够快速收集相关的财务信息,并将信息传递给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避免信息的滞后性。可以说,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还能够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完善财务信息系统,一方面要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确保开展相关会计工作时符合规范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信息传递的滞后性问题,还要构建快速、安全的财务信息传递渠道,以实现财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真实性、及时性与可靠性。

3.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

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支撑。因此,就需要从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来加以保障,加强企业的内控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内控的监控,以转变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各个部门与员工的职能规范,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从而更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加大了企业运行的风险性,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企业来说,要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财务风险系统构建需要从加强财务风险的识别、提高财务信息的传递流畅性与安全性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丰.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预警研究[J]. 科研, 2016,(4):222-223.

[2]万小野.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与防范策略探讨[J]. 科技与企业, 2016,(11):42-44.

[3]周杰.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管理探讨[J]. 财会学习, 2016,(11):121-121.

[4]潘海英. 试析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耦合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5,(1):165-166.

上一篇:写难忘的中秋节作文600字下一篇:项目采购计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