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课中的课堂艺术(共8篇)
1.谈音乐课中的课堂艺术 篇一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艺术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情感、音准、节奏、寓意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其中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情感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情感培养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
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陶,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
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
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歌曲中都有美的元素,老师应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美,如时代美、地域美、风格美、性格美、民族美等等。学生在欣赏、学唱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思想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想途径。如:在欣赏《歌唱祖国》的过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有力的节奏,铿锵的演唱中,联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感受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老师还要结合着历史的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奋发图强。
(三)、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内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学生学唱、欣赏歌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内涵,因地制宜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如在学习《摘
草莓》、《小红帽》、《小乌鸦爱妈妈》等歌曲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轻快、活泼的抒情歌曲中树立尊老爱幼的优秀品德,以及在流畅的曲调当中,在善良可爱的主人公形象下,激发孩子对美好情操、善良品德的追求。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心灵的陶冶正是在多次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来完成的。“动之以情”是一般的教育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
审美风格的刚柔相济。这两首歌曲,《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气势雄壮,铿锵有力,演唱起来犹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一般,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豪迈气概、力量和信心。而《我的中国心》则一往情深、真挚热忱,充满着深切的赤字情怀,饱含着浓烈的爱国情感。这样,两首歌曲一为阳刚之美,如气壮山河一般;一为阴柔优美,情深如海一样,加上适当的编排处理,使得整个演唱具有一种刚柔相济、阴阳协调的复调式美感。
三 结论
通过这次歌咏活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丰富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实现了“寓教于乐”和美化人生的崇高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君英.关于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
育.2010(01)
[2]盛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2006(05)
2.谈音乐课中的课堂艺术 篇二
关键词:初中音乐,艺术提问,音乐感悟
一、前言
如今,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经被很多教师所认可。特别是在课堂中, 如果学生对老师所教授的课堂知识丝毫不感兴趣, 永远呈现出一幅没精打采的样子, 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没有意义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让课堂充满活力”才是优秀教育的表现形式。然而如今很多初中音乐课上, 就显现出这样一种状态:音乐课地位尴尬, 有些学校认为即使没有它的存在也不会对学生的初中学习生涯有什么影响;很多音乐教师只关心专业生的音乐成绩, 从没有思考过音乐对学生究竟有什么意义。
二、音乐课堂提问艺术的重要作用
提问无疑是课堂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通过对学生提问, 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整节课上老师所讲授的重点知识部分。而对于教师本身来说, 也能够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授课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除此之外, 教师提问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问题的探讨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单调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 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增强求知的欲望, 让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
音乐本身是比较抽象的东西, 其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更是不容易被人们所发现和领悟。因此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提问时更应该具有一定的技巧性。这就是为什么苏教版初中音乐教学中强调音乐教师要掌握艺术提问的关键之处。
三、初中音乐对课堂艺术提问的具体要求
(一) 对提问主体的确定
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缺陷, 那就是对提问主体的不确定。而在明确提问主体之前, 首先要了解课堂提问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有些教师课堂提问是为了了解知识教授的效果;而有些教师提问是要让某些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还有些教师课堂提问则是要展现出自己的音乐素养。针对以上这些情况, 苏教版初中音乐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 最好将提问主体确定为所有学生。给予充足的思考时间,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思考问题中。只有所有学生都思考过的问题才能算作是有效问题, 这样的提问才有存在的意义。
(二) 抓住中心, 巧妙设问
抓住中心, 巧妙地提出问题才能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只有学生对所授知识充满兴趣, 才能让整个课堂活力十足。因此教师一定要在不同的时间点, 提炼出不同的中心, 巧妙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在欣赏苏教版初中音乐《无锡景》时, 在第一次播放曲目之后, 可以设问:1.在这首曲子中最为特别的配乐乐器有什么?2.初听这首曲子时, 你脑海中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景象?在第二次播放曲目之后, 可以设问:1.你能不能说出一首符合这首曲子意境的古诗或者古词?2.大家讨论一下与这首曲子的曲风和意境相类似的歌曲有哪些?等等。以这样开放式的提问, 打开所有学生的思维大门, 使学生们的注意力始终停留在音乐上, 被美妙的旋律所吸引。
(三) 深入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有些音乐教师在提问时, 往往只是将问题强加于学生, 而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领悟。当学生带着寻找答案的心情去听音乐, 就不能够用心去领略音乐的内涵, 从而丧失对音乐的自我领悟。例如, 有些音乐老师在学生欣赏歌曲之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下面我们欣赏两首歌曲, 请大家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很显然, 这样的问题提出之后, 学生们肯定会带着“找茬”的目的去听这两首歌曲, 从而失去了对歌曲本身的欣赏和领悟。所以苏教版初中音乐要求音乐教师应该在提问时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针对上面的问题, 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 即:“细心聆听这两首歌曲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大家更喜欢哪首?喜欢的原因又是什么?”在这样没有问题约束的环境下, 学生们才能更好地用心欣赏音乐, 继而发现两首音乐在乐器、情感、内涵上的不同。也正是这样的问题才能够让学生们慢慢提高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从而领悟音乐的魅力。
(四) 灵活多变的艺术提问
与其说教育学是一门学问, 不如说它是一种艺术。采用不同的方式、技巧、思维就能够展现出不同的教育效果, 因此苏教版初中音乐中提出音乐课堂上要有灵活多变的艺术提问, 从而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能够发散思维。例如在欣赏苏教版初中音乐《杨柳青》这首歌曲之前, 老师可以先试问有没有同学能够背诵出一两句与扬州有关的古诗或古词, 然后结合古诗词让大家畅谈自己心目中的扬州景象, 之后再试问有没有去过扬州的同学, 让他描述一下其所目睹过的扬州美景。在这一系列问题之后, 就可以播放《杨柳青》这首歌曲, 让大家感受一下歌曲中所描绘的扬州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采用这种灵活多变的提问, 既能让学生不感觉到枯燥乏味, 也能把学生的兴趣带入到音乐当中, 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得以实现。
四、结语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关键纽带。因此初中音乐要求音乐教师要加强自己艺术提问的能力, 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环境。
参考文献
[1]万昇艳.论音乐课堂中的“互动”教学[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10) .
3.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篇三
一、有声语言
1.准确性
(1)语音的准确性——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规范化的语言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包括教学用语的规范化,即词汇丰富、口齿清楚、语言流畅、逻辑严密、杜绝口头禅。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现阶段,师范毕业生普通话都是必须达到二乙标准的,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到自己创设的意境中。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能准确诠释歌曲和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既使学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又烘托了音乐艺术的美,使学生终身受益。
(2)提问的准确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不能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知怎样回答的情况。如听了一首曲子之后,教师问:“听完了这首曲子,请同学们谈谈你有何感受?”学生就会模糊,到底是说曲子的情绪,还是曲子所表达的内容呢?在“青春舞曲”的课中,笔者直接播放音乐,请学生回答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学生就会齐声回答:“新疆维吾尔族。”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这个音乐的特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必须易懂、准确。
(3)评价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有些教师习惯用“很好”“非常好”等没有灵魂的评价语,而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过分考究、语句华美,但是没有生命力,这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评价语务必恰如其分,有分寸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在初一年级的第一次音乐考试中,有一名很内向的学生来考试,他的声音好轻,笔者就说:“你的声音好好听,能不能唱的响亮一些,让同学们都可以听到?”结果他一下唱得很好,全班的学生都为他鼓掌,他开心地笑了。
2.语速、语调、节奏的协调性
音乐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结合,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有板有眼,错落有致,声情并茂,有一定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唱欢快、活泼、极富舞蹈动感的歌曲《跳吧!跳吧!》时,教师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塑造的形象,做到连断分明,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又如:在欣赏《摇篮曲》时,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母亲那充满无限温存慈祥的万千柔情,笔者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低缓和温柔的情绪去朗读歌词,以此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效果也是明显的。
3.生动、形象性
教师的语言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声声入耳、娓娓动听,又有声有色、有张有弛。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要想把学生引入所创设的情境中,需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精辟而简练。在唱歌教学时,有的学生情绪急躁,在自己不熟练的情况下,张口乱唱,破坏秩序,与其他学生的声音不同步、不和谐,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粗暴阻止,用希望每一位学生的声音都是和谐的、优美的语言来暗示他们,用幽默的语言以褒代贬。
4.组织性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教师的语言应该组织有序、环环紧扣音乐逻辑、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像这样的音乐课堂教学,将破坏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削弱艺术魅力,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声音嘶哑,而学生则毫无反映,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
就像在学区的音乐公开课中,笔者虽然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准备,但是不够充分,上课之前心里没底,所以在上课时环节之间过渡不够自然,语言略显繁琐,并且前后出现了矛盾,讲的太多,学生自主性得不到体现。在以后备课过程中,要把课堂上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进行仔细、认真的揣摩,使每一句话都达到精练、概括的效果,组织课堂教学时,尽量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优化音乐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二、形体语言
在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肢体的动作语言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如肢体动作、丰富的眼神等。
1.肢体语言
音乐课上教师的肢体动作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唱一首歌或欣赏一部民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作品的情感,以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例如: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动作来传达情感。如在教唱七年级歌曲《青春舞曲》时,在课堂上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在学会歌曲后加上舞蹈动作带着学生一起尽情地演唱,学生的歌唱就会更加积极。
2.眼神语言
眼神,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应该掌握的一项本领。专一的眼神,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重视;热情的眼神能给人以鼓励;镇定的眼神,则让人产生信心。在组织教学、控制课堂气氛方面,眼神更有其重要作用。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容易走神、歌唱跑调,这些等不利于课堂的因素往往会破坏课堂气氛,甚至会影响到其他的同学,而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就能提醒学生,又能保持学生的愉快心情。因此,一个恰到好处的眼神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篇四
学 校:姓 名:论文题目:联系电话:
泗汾镇双塘中心小学
梁怡芳 宋威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词:音乐课堂;提问;全体学生;独特体验;想象空间;层次分明;因人而异;价值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一、面向全体全体学生提问。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个有趣的问题能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从回答问题的机会中体验参与和表扬带来的愉悦。所以老师在提问时不能忽视设计问题的目的,若是为了提醒某个开小差的学生,或者为了检查某些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而提问,其余的学生就容易放弃问题的思考,达不到问题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在提问之前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全体学生思考,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思考你所设计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
二、针对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而提问。在欣赏一首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时,教学中的提问要注意学生对乐器音色
的感受效果。例如,在教学《彼得与狼》中,如果教师在欣赏音乐之前就提出问题,“这首作品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你能辨别出有哪些不同的乐器吗?你能说出它们的音色特点吗?”这样学生就会带着老师提的问题去听,重视老师要求,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学生在欣赏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时,它们会注意到乐曲中音色的改变,能够意识到不同乐器的音色区别,但却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如果教师先什么都不要说,只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然后再把问题设计为:“你最喜欢这首作品的那一段?你觉得哪一段你印象深刻?你认为最有意思的是哪一段?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就自然而然的说出来不同乐器的不同的音色,在个别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其余的学生也会参与其中,不断的回忆刚才听到乐曲中不同乐器演奏的片段,解开心中的疑惑。再次欣赏时,学生对乐曲中多种乐器的音色会更加关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乐器,熟悉了乐器的音色,对乐曲本身印象会更深刻。
三、提出能挖掘学生想象空间的问题。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会激发人的想象空间。小学的音乐课中,学生在听到音乐时会产生丰富的联想,经常会随着音乐不由自主的律动。在学习一首歌曲前,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为:“这首歌好听吗?”那些低年级的学生就会机械的回答“好听”,换做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可能会回答“不好听”,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可能让教师感到尴尬。相反,如果教师把问题设计为:“通过欣赏音乐,你觉得音乐是在描述什么画面?你觉得里面像是有些什么人物(事物),他们(它们)在干些什么”,若是歌曲的话还可以问:“歌词在述说着什么情景故事?是谁唱给谁的歌?”学生便会从自己听到的音乐(歌曲)所想到的回答问题。或许学生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带给了教师别样的教学效果。
四、问题设计应层次分明。在欣赏《彼得与狼》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积极参与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及不同的表现手法说展现的不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景,能听辨出交响乐中每个角色的音乐主题及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初步聆听之前对故事中的人物做初步了解,提问:音乐中发生了什么故事?复听时再提问哪些乐器分别模仿了哪些小动物?发生了什么样的情景?并让学生用笔
记录,积极发言,提出疑难之处。在初步了解乐曲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再分段欣赏,要求学生注意所使用的乐器的变化,听后议论并展开想象,每段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在仔细聆听中寻找答案?采用边听边想,边听边答,边听边演等多种听赏形式,使学生轻松掌握每段的重点,解决难点。这样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把学生思维一步步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五、设计问题时因人而异。
不同的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的音乐基础和认知能力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收能力来设计问题,既要满足对音乐课有兴趣的,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要兼顾班级中那些五音不全,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缩小他们的差距,培养自信。对在校外参加了有关音乐的培训班的,和平时爱好唱歌,喜欢表演的这些对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对那些对音乐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予关心与帮助,鼓励他们勇敢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看法,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教学中难度大的问题让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解决,难度小的问题让平时不爱在音乐课堂表现的学生回答,若回答得好,教师一定要及时鼓励表扬,说不定下一次他就会主动表现自己了。音乐课上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文化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用于表现自己的能力。
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5.谈音乐课中的课堂艺术 篇五
摘 要:我们在开展农村音乐教学的时候因为教学环境的限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局限性,由于,农村音乐教学中乐器教学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老师一般以唱歌为主,忽略了对学生乐器和乐感的培养。所以,为了提高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乐器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乐器教学
正
文
一、音乐课堂上器乐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学习领域,而器乐则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效果。美国的音乐教育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过:“器乐教学是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在教师的指引下,充满喜悦的心情的儿童们将音乐学习和器乐的联系相结合,更能将音乐的真谛领会,并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可见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器乐教学不仅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得音乐教学理论结合实际, 而且丰富音乐教学课堂。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可以用乐器来进行教学辅助,学生在进行传统音乐学习的时候,都是进行歌曲的吟唱,因为,农村地域条件的限制,学生很少能够接触到乐器,所以,我们可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引入乐器教学,这样不但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及学习。
二、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乐器教学方法
(一)用钢琴伴奏来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
钢琴是乐器之王,能够让学生在进行音乐的初期学习的时候很好的进行节奏把握,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要急于给学生播放原声的音乐,让学生进行模仿。可以先进行钢琴伴唱,让学生跟随老师谈的钢琴来进行跟唱,这样学生就能够跟随旋律掌握歌曲,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钢琴的优美琴声,也改变了了传统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用的课本配乐,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如果旋律过快就会跟不上,钢琴是可以进行调节,在开始的是可以慢一点,学生掌握之后可以逐渐提高速度,这样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有一个过渡。比如,我们在学习《我是一个粉刷匠》的时候,因为歌曲欢快,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很容易。我们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去唱,还可以培养学生去演奏。在学校现有的乐器支持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在老师讲解完旋律和节拍以后,教会学生认曲谱,学生学会了曲谱就可以自己研究并进行演奏,这样加强了学生对于小学音乐学习的热情,主动的进行音乐的学习[1]。
(二)通过自己制造乐器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好老师,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的乐器来对音乐进行表现的时候,这样对音乐的兴趣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所以,农村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先以身作则,拿出自己精选制作的打击乐器,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可以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实践表演,这样还是能够增添生活的乐趣。老师要先鼓励学生,只要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就能够做出美观的打击乐器。老师可以要求利用废弃的东西自己动手实践去做,因为在动手的过程中可以开动脑筋,进行智力开发。我们可以用塑料瓶装上一些豆粒以及沙砾,然后把瓶盖封死,这样就能够自己做一个小沙锤,例如,学习了《两只小象》时,学生熟悉了音乐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来共同进行模拟表演,我们可以选择几名学生上台来伴随琴声用自制的打击乐来进行即兴演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什么时候要用什么乐器,这样可以更好的掌握乐曲的节奏[2]。在农村的教学背景下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通过自己制造简易乐器,让学生人手一把学具。这也不失为一条农村音乐教学因地制宜的开展乐器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用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来进行乐器教学
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引导、情景引导以及游戏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小学乐器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农村的地域条件有限,平时的娱乐活动比较少,能够接触到乐器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如果不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主动学习的意识,仅仅靠课堂来进行音乐学习,学生的音乐素养就不容易培养。我们可以在进行乐器教学的时候运用游戏接龙,把声音延长到最大限度来做一遍,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做一遍,这样学生可以仔细听到不同的声音,当前一种乐器的声音结束后,后一种乐器的声音才能发出来,老师可以分别找到三种乐器来进行展示,让学生来听这三种乐器的声音,听到声音后有的学生就会说像打雷,像教室的钟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对听到的声音进行描述,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就会总结出来金属的乐器声音比较清脆,木制的声音偏浑厚,在老师一系列的引导下,再用乐器进行实践,孩子就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对音色进行认识以及理解。
(四)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乐器教学
学生都是喜欢听故事的,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给歌曲进行伴奏,比如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通过故事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歌曲要表达的内容,启发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内容,当学生对音乐进行熟悉以后,就要组织学生来小组讨论怎么样给歌曲进行配乐演奏,比如为了表现“花喜鹊”的声音应该用什么乐器,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抓住花喜鹊的声音特征,让学生不断进行讨论,大家经过实践一致认为应该用声音清脆听上去比较俏皮的乐器来进行伴奏,在对乌鸦进行表现的时候,可以用打击乐来表现小乌鸦的诚实,在这两种形象进行对比的时候,学生就会知道两种乐器的差别。学生在进行配乐讨论的时候,就会对乐器进行更深的理解,可以大大的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进行共同讨论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体验集体协作的乐趣[3]。
总之,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可以陶冶人情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但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不高,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可以利用乐器教学来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乐感及节奏的掌握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参考文献
[1]张宏波.乐器进课堂: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新气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3(05):3-5
[2]张桂艳.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管窥[J].菏泽学院学报.2014(01):10-11
6.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篇六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烟蔼,或流水,或远方,使画面境界高远,空灵无限;书法中有“飞白”之法,其笔画似断实连,肋骨凸陷,别有意趣;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能突出节奏,张扬情绪,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同样也需要“空白”之美,讲究布白艺术。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精华之所在,是教学智慧的艺术表现,也是含蓄蕴藉,引而不发。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适时巧妙地留给学生一些空间,让学生回味、思考,以开启学生的想象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留给学生,不该讲得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引爆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运用布白艺术的作用
1、布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不少教师的讲授中,教师往往独霸“三尺讲台”,大讲特讲,把学生当作填装知识的袋子,学生很少有时间去动脑、动口、动手。结果是累了先生,困了学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自由想像、咀嚼感悟、阐述个人观点。这样,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布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本质要求。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学习,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灵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3、布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调谐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艺术化地课堂教学应该是张与驰的完美结合,动与静的有机统一,疏密有度,富有节奏。就像一幅山水画,总有“疏可走马”的空间布白;一首动人的乐曲,总有骤然“休止”的时间空白。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实际上也是一种“合理的连接”,“有序的变化”。既有利于调谐教学节奏,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三、艺布白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1、布白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把布白艺术运用于导课环节,则能起到这种作用。教师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故事,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巧设问题,布白导入。如我在导入“可爱的祖国”这部分内容时,就巧设这样的问题: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可爱的祖国。让学生创造空白,发散思维。有的学生用美妙的词汇,曲折动人的爱国故事、爱国歌曲、图画等表达对祖国的赞美;有的学生从地理、历史、文化等角度赞美祖国;还有的学生从过去与现实的对比中赞美祖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布白讲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知识原野的窗口。”《教育艺术》上也曾写到:“聪明的教育者,时常不是把道理讲满,而是给教育对象留有思维空间,诱发教育对象以自己的灵气去补白。”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把课讲得天衣无缝并不一定好。相反,让教育内容有一定的弹性,留出一些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研究,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我在讲“西部大开发”这一内容时,就没有照本宣科,一讲到底,而是有意设置几处空白:其一,进行西部大开发,肯定是相对于东部而言。那么,东西部为什么会有差距?其二,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与西部大开发有什么联系?其三,通过实施这一战略能达到什么目的?其四,实施西部大开发应注意什么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空白,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结果,西部大开发的原因、意义、目的、措施等问题迎刃而解。这比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教学效果不知要好多少倍。因此,教师决不能搞“讲授垄断”,而应适时地创造一些空白,给学生一些想象的空间。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3、布白组织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艺术地组织教学,能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组织教学,则能收到“以静制动”的良好效果。如上课以始,学生的心理情绪仍然处于兴奋和不稳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老师会冷静地走上讲台,先不讲话,而只是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学生。顿时,同学们会从老师的目光中意识到马上要上课了,应该安静了。于是,他们很快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还有在讲课过程中,也可能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或者出现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某些话或什么方面感到新奇,而在底下窃窃私语等情况。此时,教师且忌大声呵斥学生。恰恰相反,而是使讲课突然停下来,造成片刻的“空白”,使个别思想开小差、精力不够集中的学生意识到,老师讲课突然停下来可能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从而赶紧集中精力,停止做小动作,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4、布白课堂小节。一堂课不应是教学的结束,而应是衔接前后内容,联系课外活动的纽带。艺术性的课堂小节是课已止而思未尽,言虽断而意无穷。因此,教师在结课时巧妙布白,增设悬念,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结尾再次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着火点。进一步升华主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
四、运用布白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布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布白不能处处都用、滥用,要提高布白艺术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首先、要确定可以布白得环节和知识点,设计好布白的方法和措施,给学生思维留出空白,做好运用布白的各种准备。其次、布白得时间不宜过长,布白次数不宜过多。第三、布白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2、布白要注意多样化和灵活性。布白得多样性是指布白得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时间上的空白,又要有空间上的空白。使学与思、快与慢、动与静能有机地统一。灵活性是指运用布白艺术既要考虑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做到该讲则讲,该空则空。
3、布白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好布白艺术,教师要努力营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意见的欲望。允许学生出现差错。教师要有高度的包容性,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它的运用很好地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确实能增添思想品德的神韵,使课堂更具魅力。
在教学艺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今天,关于教学的语言艺术、非语言艺术、启发艺术、板书艺术等,已有许多研究者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来看,教学中布白艺术的研究还没有引起研究者和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认为,教学布白艺术应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布白艺术的研究应当予以重视,从而使教学艺术论的研究逐步趋于完善。本文试就教学布白艺术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布白艺术的含义
(一)布白布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从“空白”与物象的关系看,“空白”是虚,物象是实,虚与实辩证地统一于艺术品中。从“空白”的价值意义来看,“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是在于求其空灵,不是空而无物,而是虚中求实。艺术品中的“空白”体现一种“虚灵”的“空间感型”,使艺术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在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布白的艺术,并将它作为艺术家造诣深厚的重要标志。如在绘画中,十分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空白是画”,“尝见一幅八大山人画鱼,在一张白纸的中心勾点寥寥数笔,一条极生动的鱼,别无所有,然而顿觉满纸江湖,烟波无颈。〔1〕整张纸的“空白”使人觉得是水,鱼以“实”出,水以“虚”生。所以黄宾虹说:“作画如下棋,要善于做活眼……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2〕又如在书法艺术中,笔画和空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笔墨处仅存迹象,那空白的无笔墨处,才是高妙的神韵所在。老子所谓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无相生,计白当黑”就是这个道理。再如,在文学创作中,留有适当的空白能使读者展开充分的想像,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积极的再创造。如司图空《诗品》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戏鱼《中国画论神韵说》中的“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强调的都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无言之美”,追求的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共鸣效应,等等。可见,在艺术创造和表现中“空白”与有形的物像等内容都是艺术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意境中的规律和宝贵经验。
(二)教学布白艺术的含义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教学也应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的艺术,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所谓教学布白的艺术乃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布白,就是遵循艺术创作中“虚实相生”的规律,在教学时留有余地,创造知识上、心理上、板书上的暂时性“空白”,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通过教师所布之“白”,使学生生出“实”来,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以形成无穷的意味和幽远的教学氛围。
教学中教师运用布白艺术提高教学效果,有其心理学依据。按照格式塔心理学完形理论的解释,人们在面对一种不完美即有缺陷或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满的趋向,从而倾向于知觉到、经验到完美的格式塔整体,即完形整体。在这个改造、补充为完形的知觉过程中,实际上是激起了大脑的冲动力,提高了知觉的兴奋程度,从而引起一种进娶追求的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在这种内驱力的驱动下,人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填补”和“完善”所知觉到的不完美刺激。这种对“完形”结构的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极为愉悦的感受。教学所布“空白”及空掉的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使教学完善、完满为一个整体。因此,教学中正确而巧妙地运用布白艺术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
二、教学布白艺术的功能
对教学布白艺术功能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教师富有成效地在实践中运用教学布白手段,并逐步达到教学艺术的境地。我们认为,教学布白艺术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教学布白正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从上面谈到的教学布白艺术的心理机制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能激起学生急于填补、充实“空白”并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教学过程中由于“空白”造成的断裂要靠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焊接合缝,“空白”前后的教学环节要靠学生的思维和想像联系起来。
(二)控制调节功能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关键在于教师怎样进行引导。瑞士的艾米尔认为:“教授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教学应通过突破时空限制的布白,在“有限中求无限”,调节教学节奏的张弛,营造出好的教学气氛,从而带领学生进入教学意境。教学中的布白,可以让学生咀嚼、回味已讲内容;可以形成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强烈对比,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可以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使其注意力集中指向讲课内容。
(三)陶冶功能
原苏联当代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3〕教学布白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必然带有审美性特点。这使得教师的教学布白艺术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如教学布白的突破时空、回味无穷的教学意境美,“计白当黑”、虚实相生的教学方法美,疏密相间、布局合理的结构美等。教学布白有效地淡化了教育的痕迹,以审美的形式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始终贯穿着紧张、活跃而又愉快的智力活动。教学布白艺术的陶冶功能在于以审美的形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无形的教育,体会到思维劳动这种“智慧的体操”的乐趣。
三、教学布白艺术的技巧与方法
教学中的布白应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地运用,不能为布白而布白。如果教师布的“白”太多,或竟是一片毫无意义的空白,让学生无从捉摸,则不能取得启发学生思维的效果。只有所布之“白”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生出“实”来,才是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布白艺术。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的布白技巧与方法,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教学更富有成效。
(一)保留教学内容,创造知识上的“空白”
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4〕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如果教师将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过于注重教学的“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这就从根本上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只有化实为虚,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意味。当然,在这里,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这样就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
(二)借助语言技巧,创造语言上的“空白”
一是注意利用语言的停顿。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其中,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它所造成的暂时性的语言“空白”,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回味已讲内容的机会,便于进一步“教”和“学”的顺利进行。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创造某种意境,引起学生的联想,结合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创设“大音希声”的美学境界。《扬州画舫录》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清朝扬州一个说书艺人,说到张飞一声怒吼,喝断长坂桥时,只是张口怒目,以手佐势,不出一声,而听众便觉得满室中如雷霆于耳。如果这个说书艺人真地喊出声来,那么,不管他声音如何洪亮,听众都不会觉得这喊声能喝断长坂桥。这种不出一声的“空白”,正是寓有喝断长坂桥之声。在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教师难以充分表达的意境,不妨以“空白”来代替,便于学生充分地展开想像,用想像填补“空白”。
(三)通过质疑问难,创造心理状态上的“空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空白”。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四)利用板书设计,创造板面上的“空白”
7.浅谈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演奏艺术 篇七
关键词:二人台,竹笛,演奏艺术
一、二人台音乐的历史发展
1.1起源
关于二人台音乐的起源起源问题, 历来都受到广大专家学者的争论。据我了解, “二人台是源起于晋陕“走西口”的移民, 形成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和乌兰察布市, 流行并发展于蒙晋陕冀宁五省区, 融民歌、舞蹈、曲艺、器乐、小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1。这一说法被广大学者专家所认同。
1.2打坐腔时期
打坐腔时期也被称为“小曲坐唱时期”, 表演形式较为简单。一般为一问一答的二人对唱或自拉自唱的表演形式。二人台打坐腔的唱腔, 主要在民歌曲牌基础上形成, 所用曲牌有五十余首, 如《打金钱》、《对花》、《五哥放羊》、《挂红灯》等。器乐曲牌有八十多个, 如[八板]、[柳青娘]、[喜相逢]等。唱腔和器乐曲牌常用慢起——渐快——快——更快——突慢速度变化的章法。伴奏乐器由笛子、四胡、洋琴、四块瓦及锣鼓等打击乐组成。
1.3打玩艺儿时期
打玩艺儿属于地摊儿文化。所谓打玩艺儿, 它是一种非常原始、简单的民间艺术。它吸收了姊妹艺术中的秧歌、高跷、旱船、道情等艺术营养, 发展为具有一些舞蹈动作, 由旦、丑两个角色一进一退走场表演。各地主要流行的剧目有《打金钱》、《五哥放羊》、《走西口》等。在伴奏方面己基本形成以笛 (梅或枚) 、四胡、扬琴为主的三大件, 有时加打击乐器四块瓦。这一时期的二人台音乐基本上仍保持着高亢悠长的民歌特点。长期以来, 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直接参与玩艺儿的创作、表演和欣赏, 使这种艺术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 不断得以流传和发展。玩艺儿发展的后期, 在歌舞说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故事情节、演员对白等, 加强人物性格的表现, 使它更具有戏剧性。它受板腔体戏曲, 特别是大秧歌和中路梆子的影响, 既保持了民歌的朴实风格, 又比民歌丰富多变, 也不像板腔体音乐2那样程式化、规范化。
1.4二人台形成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 二人台艺术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二人台从业余或职业班社转入专业或专业剧团, 从地摊文化转而登上舞台, 从农村发展到城市, 演员也从二人增至多人。目前有的剧目一出戏达到60多名演员, 伴奏乐器也在原来三大件的基础上增加其它民族乐器以至西洋管弦乐器, 又从其它剧种, 主要是晋剧和京剧, 引进成套的打击乐器和锣鼓经。服装、灯光、道具等也应有尽有。舞台上没有了男扮女装的情况, 均为男女同台演出, 过去的旧名称也不再使用。从此, 二人台艺术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可以说, 二人台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大发展。
二、竹笛艺术的历史发展
笛类吹管乐器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哨, 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在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 也出土了一批骨笛, 距今也有7500—8000年的历史。竹笛发展到唐代才加开了膜孔, 在形制上也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宋元至今, 伴随着戏剧的发展、竹笛被广泛运用到诸多剧种中, 承担主奏或领奏的角色。
竹笛作为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乐器之一, 它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竹笛演奏艺术魅力的真正挖掘和展现, 还是全国解放后的事情。可以说共经历了以下的三个时期。
2.1竹笛独奏形式的确定
这是我国专业竹笛独奏音乐的开始阶段。1953年, 冯子存先生在北京登台竹笛独奏, 历史上伴奏乐器的竹笛首次以独奏的形式进行表演, 并把二人台音乐精心改编成竹笛独奏曲, 广泛流传在神州大地上, 对二人台竹笛艺术的传播功不可没。在这一时期, 还有陆春龄、赵松庭、刘管乐, 他们也是竹笛演奏的领军人。这几位老前辈使竹笛由一种民间戏曲伴奏乐器变为现代舞台上的专业独奏乐器, 由民间走向专业, 成为了我国竹笛音乐的引路人。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民间, 有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 再加上生活背景、地域的差异, 形成了以他们为代表的南 (陆、赵) 、北 (冯、刘) 派演奏风格。这两种风格为以后竹笛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奠定了基础。
2.2竹笛演奏艺术的改革
赵松庭《早晨》的创作, 揭开了我国竹笛音乐新创作一页, 是我国竹笛音乐的大发展阶段的开端。它开始了我国竹笛音乐由单纯地演奏民间音乐转化为具有现代意义的演奏创作音乐阶段。该曲立足南派风格, 广泛吸收了北派历、滑、吐、剁和飞指颤音等技法, 使乐曲很有新意。和它以前的民间竹笛独奏音乐相比, 不论是在音乐形象、节奏节拍、强弱处理等方面, 都有极大的创新。这一阶段涌现出一大批竹笛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 例如:蒋国基、詹永明、马迪、曲祥、梁欣等, 他们将竹笛音乐的创作、教育、演奏技术逐步提高到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层次。在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中, 单一的南、北派风格的笛曲已经逐渐被多风格、多地域的笛曲所代替, 演奏家们根据各地不同的音乐风格, 建立了一套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风格体系, 并都有其代表作。而且一批以外国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音乐音素被广泛地运用到竹笛音乐中, 同时也带来了演奏技法上的丰富多采。
2.3竹笛演奏艺术的全面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竹笛的表演领域, 也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新音乐”的引入对传统创作手法提出了挑战, 作曲家们用新颖的手法创作出表达更为复杂、更深思想内涵的音乐作品。在民族器乐作曲家们的带动下, 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演奏, 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 传统的创作、演奏手法仍在延续。这一时期, 一批年轻的专业作曲家尝试着用现代的技法创作了一批“新”的独奏曲。这些独奏曲调性模糊、旋律朦胧、音响特别、具有很强的个性色彩。例如:俞逊发的《汇流》3, 马水龙的《第一笛子协奏曲》4, 谭盾的《竹迹》5等。这些新作品的出现, 对演奏技巧和表现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使竹笛的演奏艺术展现了多样的形式。担任这些“新作品”演奏的表演艺术家大多经过系统的、严格的专业训练, 在技巧上和思想内涵的把握上都比较的到位。他们勇于开拓创新, 为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作出了新的尝试。
中国竹笛表演艺术由由业余到专业, 由单一到多元, 这与广大的竹笛演奏艺术家的努力分不开。依托传统文化, 保留其精华, 相信这门艺术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这一特色鲜明的乐器将发挥出更大的魅力。如今, 竹笛表演艺术不仅登上了国内乐坛, 而且已风靡世界各地的舞台。
三、二人台中的竹笛演奏艺术
竹笛是二人台中的主奏乐器之一, 并在二人台音乐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关注竹笛这一民族乐器在二人台中的重要地位出发, 那么对二人台中的竹笛艺术进行深入研究就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搜集整理前人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之上, 认识到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演奏有其独特的方面。具体如下:
3.1竹笛的形制、持笛姿势、运指等
历史上演奏二人台音乐所用竹笛为六孔笛 (如图1) ,
且是以第三孔音高为d1的平均孔曲笛, 笛筒内径较其他曲笛偏粗, 常用音域为两个八度。由于制作工艺的发展, 目前多使用律制竹笛 (如图2) 。
它比平均孔更科学, 更容易掌握音准等。
从持笛姿势来讲, 也有其特点。即上手拇指在前侧下方成顶式托住笛身;六指按孔用靠近第一指关节的指肚去按孔;六个手指都较平直伸出来开按笛孔;演奏时手指运动大多数没有离开笛孔的动作, 除“飞指”技巧除外, 都是手指在笛孔附近作近距离运动。由于二人台笛子演奏有大量的半孔指法, 多数采用灵巧运动第一关节, 使手指头前端作伸直运动、弯曲小动作来演奏半音。筒音作“6”、“3”、“4”、“7”是二人台笛子演奏常用的四种指法。几种指法中的调式主音“1”均为半孔发音, 这正是二人台笛吹奏常用滑、抹音技巧的重要原因。之所以选用这四种指法, 是由于戏曲考虑男女同腔表演的音域范围和只能使用一支笛子的情况所决定的。
3.2独到的演奏方法和技法
二人台乐队最初只有一支笛子, 以后才加了四胡、扬琴等乐器。作为主奏乐器, 之所以能给人留有风格强、地方风味浓郁的深刻印象, 最主要的是它也有一套科学的演奏方法。由于二人台多在室外演出, 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过硬的气功和持久力。运气的方式多为气冲式, 这种运气方法是演奏者追求好的音色, 使其悦耳动听的必要条件。二人台竹笛演奏不仅多用花舌, 还极易在吹奏之间伴随着喉音, 因为气冲式运气发音势必催发舌部运动。如此, 才能使笛声飘逸, 使之有不羁的气势, 也能使演奏得心应手, 更好的为所演奏曲目服务。
二人台竹笛演奏中的技法多并有其独到之处, 在进行演奏时手指的技巧是很特别的。
3.2.1上滑下滑形成的滑抹音。此技法具有热情活泼、幽默、诙谐的效果。例如:冯子存《万年红》中,
3.2.2连续的上、下历音。此技法能营造出热烈、激昂、情绪高涨的气氛。例如:冯子存《五梆子》中,
3.2.3飞指技法, 就是把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伸直并拢在一起, 在上把位或下把位的音孔上方按乐曲节奏快速的左右抹动。此技法可增加演奏的气氛。例如冯子存《五梆子》中,
3.2.4用舌头把音点出, 与单吐一样, 只是时值比单吐稍长, 此技法被称为“舌点音”, 可使乐段有阳刚气质。此技法广泛运用在曲目当中。
3.2.5花舌技法, 就是舌头在嘴巴中迅速颤动, 产生均匀且连绵不断的音。此技法多被运用, 可以营造热烈欢快的气氛。例如:冯子存《五梆子》乐曲的开始就用到了。另外, 此技法被演奏者灵活的运用在乐曲当中, 主要以现场气氛来定。
诸如吐音、垛音、揉音等技法也广泛地运用在二人台笛子演奏中。
3.3对冯子存前辈的乐曲《喜相逢》的分析
二人台曲牌甚多, 普遍使用的有《碰梆子》、《八板》、《柳摇金》、《柳青娘》等。竹笛演奏的二人台音乐大多数根据这些二人台曲牌改编而成。下面就分析下冯子存先生改编的《喜相逢》: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的一首民间乐曲, 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吸收为过场音乐, 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如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6。原来的曲调是:
此曲调比较简单, 多数时候运用在过场音乐, 后经过冯子存前辈的加花变奏, 乐曲变的风格鲜明, 新颖独到。全曲在远曲调基础上共变奏了四次。如下:
通过《喜相逢》原曲调和经过变奏的曲调相对比, 发现同样一个乐句不仅演奏时的速度有大幅度的变化, 且演奏时的旋律更丰满, 更富于表现力。从演奏时的旋律可以看出, 乐句被填充过了并且巧妙的运用了许多风格鲜明的技巧, 例如:花舌、历音、垛音、揉音、吐音等技巧。同时, 演奏时的力度变化幅度也都较大。不仅如此, 在吹出曲子原有风格的同时, 也要注意演奏曲子时的歌唱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科学的呼吸方法、气息运用和娴熟的演奏技巧是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演奏艺术基础;演奏过程中的音色、音韵和歌唱性则是二人台音乐中的竹笛演奏艺术的根本。这是本文论述的中心意旨。
参考文献
[1]邢野.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6.3.
[2]贾德义.山西二人台传统剧目全编[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5.
[3]贾德义.二人台[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0.4
[4]邬满栋.谈“二人台”音乐的竹笛演奏[J].北京:中国竹笛杂志, 2006.11.
[5]霍伟.冯子存弟子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4.
[6]赵松庭.笛子演奏技巧十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1.1.
8.谈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篇八
音乐教师 语言艺术 简洁 准确 生动 形象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也就是说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本身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而广大的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年龄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丛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更乐意见到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所以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音乐教师语言的美则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美。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追求着能用美妙、贴切的课堂语言,带领学生步入音乐的神圣殿堂,并从中积累了一些点滴体会。
一、把握课堂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把握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简练、准确,不仅能直接反映其个人的教学能力,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和自身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语言简明扼要、准确贴切,从而把学生引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当中。例如,在学习《欢乐颂》这一首歌曲时,教师应先用简练的语言对作品进行准确的介绍:《欢乐颂》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乐大合唱乐章,乐曲雄伟壮阔、热情激越,表达了作曲家“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崇高理想和渴望理想生活的精神追求。也可以直接借用歌词来阐述作品的精神主旨: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怀着同样的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同样在学习歌曲《茉莉花》时,教师可以这样来描述:茉莉花,它虽然没有玫瑰花的美,没有牡丹花的高贵,没有杜鹃的艳姿,但它含苞欲放,清香宜人。该曲是一首流传较广的汉族民歌,是一首深受全国人们喜爱的民间小调,她清丽、柔婉,曲调优美流畅,体现江南人文风情的温柔细腻的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極强的生命力。学生从老师的介绍或诵读中,就能比较容易地了解作品的一些相关内容和内在的蕴意,感受到作品的激情!使师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了一致的情境,学生也可以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学习、演唱这首歌曲时,就会自然地把握歌曲的表现意图。
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到音乐作品中,接受音乐旋律的感染,提高他们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欣赏作品《长江之歌》时,教师可以在乐曲进行前奏时进行一段朗诵“美妙的诗,感人的歌,像是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间、空间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岁月留给我们的只是对它永恒的热恋”。此举会紧紧扣住听者(学生)的心弦,把他们的思绪带到蓝天、白云、雪山、江河。这种能够释解作品的课堂语言的穿插,不仅始终把握教学内容,而且会更大程度的让学生带着一种美妙的心情,欣赏完这首动听的乐曲。同样,在欣赏民乐作品《春江花月夜》时,教师也可先有感情地朗诵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并言简意赅地介绍作品描写的内容:夕阳西下、月上东山时分,春江的月夜幽静而安详,水面碧波荡漾,落日的余辉洒在江面上,恬静、醉人,从远处的一叶轻舟上隐约传来在船上演奏箫鼓的声音,飘渺、悠长,使人沉湎于这诗情画意之中……在这种由教师语言组织的优美意境下,学生理解作品也就简单的多了。
三、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的又一重要手段
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但更是一名优秀的“演员”。一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与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课堂中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以很多的启示和遐想,这一切都是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如果能恰当、适度的运用,一定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的精彩!例如: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时,乐曲有明快、抒情的一面,也有激烈、壮大的一面。教师此时如果运用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但如果使用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再偶尔配以适度的手势语言(配合旋律进行指挥动作),则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也会成为学生在欣赏中出现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手段。同样在讲解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时,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民乐作品的音乐旋律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如琵琶独奏曲《大浪淘沙》:旋律第一段深沉苍劲、柔中带刚;时起时伏的音浪,抒发了压在作者心底的无限感慨之情。而第三段铿锵有力的旋律和坚定地节奏,表现出坚强不屈的气质。在欣赏这部作品时,教师任何的表情和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提示和启发,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些掌握舞蹈技巧的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带有舞韵风格的音乐作品时,适时地展示一些舞蹈动作不仅会给学生带来美的遐想,也会使他们更容易地理解作品的特点。所以音乐教师若能在课堂上通过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作品,相信课堂的气氛与效果会更加的精彩!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艺术】推荐阅读: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中的提问艺术08-31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竖笛教学08-27
音乐教学中的高效课堂11-02
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07-21
浅谈音乐在《文化生活》教学中的运用08-23
浅谈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10-19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08
谈体验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6-19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07-21
音乐与听觉艺术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