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案例

2024-09-12

中学生厌学案例(精选8篇)

1.中学生厌学案例 篇一

李雨(化名),女,高二学生。读初中时是一个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每次考试基本上名列前茅。可是中考考得并不太理想,但还是勉强上了我们这所重点高中。高一时曾考过年级前一百名,她告诉我这学期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是却没有达到她想要的结果,名次不进而退,她感到很迷茫,总觉得自己是不是脑子太笨了,不是块学习的料。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致与现在一天到晚都没有什么学习的劲头,精神也不太好,总是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没有用,辜负了家长和老师对她的期望。从她的班主任及同学我还了解到李雨非常用功,很要强,有几次因为考的不好还会在班级流眼泪,劝都劝不住。

案例分析

我觉得,该生表现出了过强的学习动机,并由此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情绪障碍,导致了其厌学,情绪低落。当然这也是一种心理失衡的表现,心理失衡是指个体的愿望、需求得不到满员或遭受挫折、经历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甚至紊乱的状态。心理失衡时一般都伴有认知上、情绪上的不良反应,经历着一种痛苦与矛盾的情绪体验。心理失衡后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调节和控制,就会使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意志、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影响,严重者会使人的心理瓦解,使心理活动本身各个方面的协调受到严重破坏以至丧失理智,失去自制,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给个人造成危害。不过,李雨的情况还不至于那么糟糕,她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她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她认为自己努力了就应该有回报,就应该有好的成绩,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并让其认识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在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认知模式发生改变,从而放弃不合理的信念。一旦学生放弃了不合理的信念,她过强的学习动机就会减弱。就能更正确的认识自我,重新找到信心,克服由于信念不合理造成的厌学情绪和心理。

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

首先,让其认识问题的本质。表面上看是考试失败导致的情绪问题,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学生的不合理的信念与任职,导致了心理状态的失衡。教师在心理辅导时不能一味的分析其考试失败的原因和学习方法上面的问题,这样往往会让学生看不清楚自己的真正的问题所在。因为学习上面的问题总是存在的,它也许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或者下降的原因。但却并不是最本质的根本性问题。当困扰学生的不合理的认知被澄清之后,再来讨论这一问题,学生会更能够接受。也更有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

其次,帮助其分析不合理的情绪特征。本案例中不合理的情绪主要是指绝对化要求。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等等,当事物的发生与其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受不了,就会陷入难以接受的情绪困扰中。

最后,在其正确认识自己学习动机,建立正确合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学习的建议与方法。建议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支配学习时间,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学习中,除了教师,至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自信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结果

一个月后,李雨的厌学情绪明显好转。表现为她已经开始接受了现在的学习和考试成绩,开始思考如何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而不是在一味的陷入“努力”就等于“考好”的思想不能自拔,而且整个人也变得很开朗,再也没有出现过很情绪化的事情发生,考试成绩也很不错。

看过2017高中学生厌学教育案例的人还看了:

2.中学生厌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厌学,原因,对策

如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要找到对策。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现阶段高中生厌学的原因。“老师,这些学了有什么用呢?学了又用不到,不如不学!”;“学习的内容太没意思了,没兴趣,不想学”;“老师,上课的内容我听不懂,觉得越学越难,我不想学了”;……以上都是我在上信息技术课前和学生交流时学生反映的情况。这些情况普遍反映了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厌学心理。经过调查和情况分析,我发现产生厌学的原因有以下主要方面。

1.社会上流传的“读书无用”、“学习无用”的说法,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是厌学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2.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有的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心理压力太大;有的是由于学习生活太单调,又缺乏自我心理调节;有的是贪玩,被网络、电脑游戏所迷惑;有的是来自学习方面的挫折较多,缺乏自信心等。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的原因是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得不到愉快的体验,长此以往导致学习情绪低落。

4.教师因素,教师不能真正做到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对于一些“学困生”,有的教师还给予一定的关注,但缺乏耐心,有的却选择放弃,差别对待。

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我们必须对症下药,原因找到了,最关键的还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让学生走出厌学之路?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从学生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纠正学生“上学无用、读书无用”的偏见。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例子:课堂上,老师教孩子法语中的一个生僻的时态,学生赶紧反驳:“老师,没有人这样用的!”老师说:“这你不用管,先学会再说!”学生回答:“什么嘛,老师!没用我干吗要去学它呢?!”老师怒了:“谁告诉你没用啦!明天考试,我就考你这个句型!”这时,学生们才恍然大悟,但心里总觉得别扭。这只是现在学生为什么会觉得读书无用的一个例子。更多的读书无用论者有这种想法是源自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上大学前景暗淡。他们只承认物质享受的追求,却忽视了对精神享受的追求,这是对人生偏颇的解读。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有物质和精神的不断提高才能让生活更加精彩,也更有意义。

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思想,必须用事实说话,所以在课堂上应结合生活实例,从身边的实例讲起。如: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中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得到而且有其优越性。在学习智能加工这一课时,通过播放“我们的数字化生活”和“智能家居”,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能改变生活,改善生活”。通过讲科学家执著追求真理的故事,讲述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讲述科学知识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唤醒他们学好知识的内驱力,为自己树立人生目标。

2. 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许多厌学者并不是因为智力不高,大多是因为对自己认知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天生不聪明,感到自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所以在学习上往往很被动也很无力。这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首先要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挖掘潜力。教师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然后帮助学生制订个人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项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二、从教师自身出发,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1. 关注学生,无差别对待“学困生”。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教师不能“瞧不起”某些学生,这种感觉对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来说则更加重要。高中生的心理是十分敏感的,尤其是厌学者,一旦老师、同学的言语和行为有瞧不起他们的表现,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自暴自弃。因此不要为这些学生贴上特殊的标签,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寻找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多褒少贬,激发他们潜在的内驱力,慢慢地克服厌学情绪,使他们走出误区,走向成功。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把对教师的好感迁移到学习中。课堂上应实施微笑教学、鼓励教学,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还记得刚工作那年,紧张再加上缺乏经验,每节课结束后我总会抱怨学生太过于死气沉沉,不配合。于是我做了一个调查报告,80%的学生要求我上课经常保持微笑,因为我总绷着脸,给人无法亲近的感觉。难怪很少有学生向我提问求助。所以我们要走到学生中去,多和他们沟通,多了解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3. 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乐学。

3.做好厌学学生转变的具体案例 篇三

关键词:厌学;分析;对策

金×是一名二年级的学生,父母平时做生意比较忙,无暇照看孩子,金×就由爷爷奶奶看管。在家中,他是最小的孩子,备受宠爱,也因此造就了他任性的性格。自上一年级起,就表现出自由散漫、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加之父母没有时间关心他的学习,这个孩子学习兴趣不高,习惯也特别差,经常忘记带学习用具,写作业拖拉,甚至因不愿受学校纪律约束而几次逃学,成绩差的程度自然不是一般,总之,厌学情绪特别严重,任课老师为这样的学生很是头疼。究竟是“扶”还是“放”?一贯的职业道德告诉我,不能让他成为班里的掉队学生,尽管“扶”他是一条艰辛的道路,既然为人师,就只能尽师命,作为班主任,我别无选择!

针对金×的厌学现象,首先从家长入手。我及时和金×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子女学习的意义和责任,争取到他们的支持,使其在家中做好配合工作,帮助孩子做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另外,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我特意用心地观察金×,这孩子虽然习惯不好,但也不算是个特别笨的学生,记忆力也不是很差。发现了这些优点,我决定以此为突破口。每次上课提问,我都不会漏掉金×,有时特别简单的、甚至是重复性的问题我都会叫他回答,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慢慢地他也开始学会用心地听课,课堂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强多了。改变写作业拖拉这一现状是个漫长的过程,经过观察分析我发现他每次完不成作业主要是因为写字太慢始终赶不上别人,丧失了信心,就一拖再拖。为了让他有信心,我将作业量缩到金×能完成的程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不再拖欠作业,写作业速度提高了不少。在后来的考试中,成绩还进步了不少。学习上有了信心,对学习不再排斥,也就没有了逃学现象,金×终于由一个厌学学生变成了一个爱学习的学生。

一、案例分析

金×的厌学主要是因为家长的不重视让他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当处处不如别人、甚至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就有了逃避的心理,既然直接原因在于家长的态度不端正,教师就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他们指出由于家庭的原因而导致孩子厌学的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力求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根本需求出发,找出最能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有了学习乐趣,就会化作动力,也就不会有厌学情绪存在了。

二、对策建议

1.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融入课堂

如果课堂氛围不够和谐,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体会不到丝毫的满足感,仅仅是抱着接受知识的态度,那么时间长了自然会有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不爱学习的学生始终有一种被重视感,当学生处于一种高昂的情绪状态之中,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深厚的兴趣。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接受老师

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的话,也就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及时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让学生解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信任教师,这样就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也就有了兴趣。

3.用情感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他们鼓励与支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平时应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让他们有成功感与自豪感,这样不但拉近了与教师的距离,更让他们有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不存在厌学现象了。

4.与家长沟通,做到家校联合

学生的厌学情绪有一半的原因来自于家庭,由于父母的长期放纵,使学生接受不了学校的纪律约束,从而产生逃学的念头,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使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在家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在家与在校有太大的差距,也就不会排斥学校这个大环境,更不会有厌学逃学的现象了。

4.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篇四

单位:华光集团

姓名:何芳

摘要:孙xx,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不愿去上学,在家一个月,前来咨询。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性格内向,自卑。学习刻苦,但感觉太累。有想通过唱歌实现自己发展的想法。为家中独女,父亡,与母亲一起生活。SDS:标准分61分,SAS:标准分53分。略显抑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恢复正常上课,适应环境能力增强,人际交往开始改善。

一、一般资料

孙xx,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独女,体态正常,无重大疾病史。10岁时,父亲因车祸死亡。母亲原是纺织工人,初中文化,四年前下岗,现在在一个体企业工作,母女俩在一起生活,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病史。

求助者从小性格温和、内向。小学阶段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优良,曾经是班级前三名。进入初中后,感到学习有点累,从初一下学期,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虽不算太差,但自己觉得不如以前,对自己很不满意,所以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基本稳定。到初三后,物理、化学课开设以来(该学校初中四年制),更觉压力增大。期中考试成绩中等,自己觉得不好,有不上学的想法,母亲知道后,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共同开导、做工作后,消除了不上学的念头,坚持了下来。春节后开学时,又不愿上学,经家长、老师劝说,断断续续上了两周,以后不再上学,劝说无用。

不上学在家这段时间,主要做的事就是看电视,母亲安排的家务活也能帮着干,但与母亲的交流很少主动。最近,母亲发现她看的电视多是文艺节目,并且常拿着某普通中等艺术学校的招生宣传资料看,母亲问时,她说想去学唱歌,也许将来能有出息。母亲觉得不现

第1页

实,劝说又无效,就带其前来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

1、抑郁自测量表:标准分61分。

2、焦虑自测量表:标准分53分。

二、主诉

求助者称“自己很想学习好,可成绩一般,学习太累了,压力太大。学习不好总觉得没希望,对不起母亲。”“也许学唱歌将来能有出息。”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母亲主诉:孩子总说学习太累,感觉压力大,觉得自己学不好,不愿意上学,只想通过学习唱歌将来好有出息。孩子言语较少,但母女见能正常沟通。

班主任及同学反映:性格内向,不主动与人交往。情绪低落,成绩不如以前,有厌学情绪。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朴素、整洁。情绪低落,不愿讲话,头始终低垂,有问能答,反应正常,但回答问题语言较少、声音偏低,自卑。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卑,有抑郁情绪。因感觉学习压力太大而不愿意上学,持续时间一个月。不上学在家时情绪较好,谈话反应正常,无躯体不适。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心境障碍等。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抑郁情绪,改善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认知方式,完善求助者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回避学习、抑郁及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求助者对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造成的。由于对学习的错误认知,导致对学习的不适应,进一步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感到前途渺茫,从而产生另寻出路的想法。加之求助者性格内向,导致抑郁,兴趣减退,促使其封闭自己,进而影响到认知,使其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只要从根本上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就能使其心理和行为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双方的责任、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b.有权利了解治疗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e.对治疗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a.遵守咨询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治疗方案;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如有例外情况,要给予说明。

(5)咨询师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b.遵守咨询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治疗方案;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每次60元。

心理测验收费:抑郁自测量表:20元

焦虑自测量表:2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目的: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

(3)抑郁与回避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验。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进行摄入性谈话,详细了解病史,收集来访者资料。

(3)心理测验:SDS、SAS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家长及孩子,并进行初步问题分析。

(5)布置咨询作业:在家每天主动跟母亲交流不少于30分钟。第二次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明确诊断,与求助者讨论建立咨询目标。

(3)认知行为干预。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基本顺利完成,初步感觉到主动交流带来轻松心情。

(2)肯定她的这种感觉,并进一步分析人际交往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3)教会求助者身心松弛训练。

(4)布置咨询作业:

a放松训练:每天至少一次,每次20分钟。

b主动找一、二位要好的同学进行交谈。

c搜集资料并寻找答案:学习成绩好坏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吗? 第三次

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

(2)加强师生、同学、亲子交流。

(3)增强信心。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

a找同学交流后,有轻松感和亲近感。肯定她的感觉并帮助进一步树立信心。

b通过资料及思考,初步认识到文化课成绩重要,但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强化这一认知,树立“合理观念”。

(2)再一次放松训练。

(3)布置咨询作业:

a继续放松训练。

b主动与班主任联系,交流思想。

第四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增强信心。

(3)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完成顺利,情绪较好,班主任表扬了她。

(2)肯定其认知的改变,继续强化新的认知。

(3)结束咨询。

(4)布置咨询作业:进一步加强与母亲、老师、同学的交流。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求助者:“我的心情好多了,虽然学习仍有压力,但不象以前接受不了。能正确地对待考试成绩。”“同学们愿意和我交往了,当然我也愿意和他们交流。”

母亲:“孩子已经愿意上学了”;“心情比以前好多了,和我说话也多了”。“班主任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正常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抑郁基本消除,不再厌学。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

(3)量表复查评估:SAS 41分,SDS 42分。

参考文献

5.小学生厌学心理案例分析和对策 篇五

塘溪镇上城小学

胡永菊

“人之初,本爱学。” 人从呱呱坠地后,他就不断模仿大人的表情、声音、动作,因此他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学会了吃饭„„学会了许许多多他日后生活必需的技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竟然有如此强烈的模仿欲和求知动力,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一改初衷,变得不再爱学习了呢?

是他们的先天学习能力太差?还是家庭环境的原因?也许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存在着,然而,负载着神圣的教育使命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应该积极探索这个问题,为“厌学”的孩子在茫茫学海中点亮一盏航灯。

我们都知道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找到孩子“厌学”的原因和对策,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认为,厌学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

1.父母感情不和

孩子都希望有一个温暖而安宁的家,但不少家庭中夫妻感情不够和睦,冷战、吵架、打架、摔东西等过激行为无形中会刺激孩子,让他们感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已不再,因此倍受孤独、焦虑、伤心等情绪的困扰。自然在学习上的表现也就不再那么积极,在他看来,他表现的好坏父母已经无暇关注,那么好坏有什么分别呢? 2.家庭文化氛围缺乏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去那种靠读书谋出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得也就不那么多了。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有的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干脆把他们丢在家里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有的人认为自己有钱好办事,现在孩子学得怎样不重要,反正家里的钱很多,孩子只要平平安安地长大就行,学习成绩好不好无所谓,以后可以用钱为他们安排出路„„来自这一类家庭的厌学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3.家长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抑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有乐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苦事,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二、学校因素

在导致学生厌学的几种因素中,学校教育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厌学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学校生活。在学校因素中,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等等。

1、教育观念落后。我们的课程改革工作已经进行了几年,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考试改革上还是相对滞后。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为主要衡量标准来招生。

还有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转变观念,教学思想观念仍旧比较落后。部分教师认为只有让学生得高分,才会得到领导和家长的认可。可是,教师没有去思考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解问题得办法放在了作业上。于是,几个学科的作业向幼小的学生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经常被老师们“追债”。

新课程改革倡导多元评价体系,可是我们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把考试成绩视为唯一标准。许多学生在其他方面都很有造诣,或者可以说有些天赋,但是学校和教师的兴奋点总是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学生的长处得不到教师的肯定,自己的弱项经常又成为老师的“靶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就随之产生了。

2、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现在不仅是学习困难生厌学,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亦不感兴趣,不少学生期盼双休日和寒暑假早日来临,想摆脱在校学习沉重的负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那些学生对学习生活趣味索然呢?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不可排除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僵化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漠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

3、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我们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形成一中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学会用赞赏的眼光去看学生,学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他们。

三、社会因素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特别是电脑的诱惑。由于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不像在家里和学校里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家长和老师是拔也拔不出来。

可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依靠学生、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能找出厌学心理的对策。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争取家长配合

针对家长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态度,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 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宣传一味溺爱、打骂、体罚、放纵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导家长与学校配合,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二、减轻学业负担,缓解学生压力

要使学生从持续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解脱出来,只能从减轻学生负担入手,相对地压缩学习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社会、学校及家庭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通过适当降低理论要求、降低教学难度、减少作业量和考试频度,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保持旺盛的精力,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断获取新事物的享受。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科学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发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乏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6.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篇六

关键词:厌学认知领悟治疗支持疗法改变认知

一、基本资料

张×,男,14岁(1988年4月27日生),江苏南京市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求助者没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求助者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后,其母带着求助者再婚,与继父无孩子。目前身体发育正常,本人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平时神态冷漠,忧郁,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学习,不想来学校。

个人陈述:我出生就没见过我的亲身父亲,妈妈对我很关心,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小学老师是个新分来的老师很年轻,由于我学习不好,她经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整天想着电脑游戏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快乐。现在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短短续续,不连贯。姑姑:侄子从小很可怜,没出世没了父亲,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小学六年只顾玩,本想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好点,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妈妈下岗开了小饭馆以后,更是经常逃课出去玩,或跑回家玩电脑,学习就不要提了。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试结果:

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

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情绪;

SCL-90:焦虑因子分2.9,躯体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EPQ(T分):E40;P50;N73;L38:提示内向,情绪极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按照诊断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该来访者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不属于精神疾病。

4、鉴别诊断:

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现实的影响使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惰、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表现属于青少年成长中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上述诊断。

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了亲身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

(2、)厌学。因为上课思想经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愿意听,经常

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整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加。

(4、)迷恋网络。妄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与解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与评估,经与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1、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方法: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

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就是通过反复解释,使求询者领悟其心理和行为的幼稚性,进而改变认知,减轻或消除症状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则是,直接和患者一起讨论分析症状临床表现的性质,使他们认识到病态情感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感情与行为是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与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从而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

2、双方权利与义务:

(1)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A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咨询师。

B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以要求更换咨询师。

C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

义务:

A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B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C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A、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B、心理咨询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

C、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D、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E、心理咨询师不得与求助者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不得对异性有非礼言行。

F、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适合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G、心理咨询师始终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

《SDS抑郁自评量表》80元《EPQ少年版》100元

《SAS焦虑自评量表》80元《SCL—90症状自评量表》8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001年10月7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心理测试。方法及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摄入性谈话,了解情况,倾听求助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在学校里属于不受欢迎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人际关系不好,同学们不爱搭理自己。目前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打游戏。经过引导,他回顾了自己小时侯的生活,那时不知道亲身父亲的事,过得也还好,上学后,学习成绩属于下游,没有自己喜欢的科目,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妈妈也被老师喊到学校,回来就是哭,埋怨我自己不争气。诉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无奈,很忧郁,没有笑容。

作业:把这次与咨询师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求助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咨询师的目的与要求。

2、心理帮助、实践锻炼阶段,即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2001年10月14日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方法和过程: 认知领悟、支持疗法。求助者说“感觉轻松很多”,让他把自己心理的苦闷说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咨询师耐心的倾听让他很感动,他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很亲切。咨询师的亲切态度让长期缺失现实父爱的求助者产生了移情,求助者感觉就象在爸爸身边——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说明建立的咨访关系既是尊重、信任的,又是温暖、亲切的。咨询师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帮求助者分析他的现实处境。现父母对求助者的关心与爱护,姑姑、叔叔等对自己的帮助,如何与他们相处? 求助者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面临的压力与机遇,也讨论求助者对未来的打算、想法。设定一个近期和一个长远目标。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二次咨询 :2001年10月21日

目的:A 建立学习信心B 学习方法辅导

方法和过程: 求助者新理了头发,表情放松,面带微笑。姑姑反馈:求助者两周来回家能主动和家人交流聊天,帮助妈妈做一点家务。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求助者希望自己考上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电脑知识,然后找一个工作,挣钱减轻妈妈的负担,让自己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在此基础上,求助者还罗列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许多好处。接着,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研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成绩及格以外,其他都很不理想。尤其英语学科成绩差。咨询师告知了学英语的一些方法,要求

回去实践,下次来时谈体会。此外还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给上网玩游戏留出了他能够接受的时间。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来作进一步调整。第三次咨询:2001年10月28日

目的:A 继续增强学习信心 B 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和过程: 姑姑的反馈:求助者几周来情绪比以前好。在家能主动跟家里人说自己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跟以前比较,明显爱说话了。求助者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咨询师的方法学习英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跟咨询师共同制定的作息时间走。求助者希望咨询师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支持疗法,咨询师充分肯定了求助者的所作所为,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接着又与其一起探讨了数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技巧,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求助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把奋斗目标和作息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早晨早点起来跑步,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改变人际关系。

完成情况:求助者配合咨询师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业,也坚持要学校去上学,主动与家人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表示努力搞好学习。

3、结束与巩固阶段(一次)

2001年11月5日

目的: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

方法和过程:支持疗法 汇报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在班级里是第38名(原来是45名,全班人数为45人,他倒数第一)。每天早晨跑步做操,体育课、活动课跟同学一起打篮球。因为补课任务多,时间紧张,本周只玩了一次电脑游戏,而且只有一个小时。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咨询师对求助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对他的改变给予了足够的欣赏和鼓励,并与求助者一起畅想未来,表示会一直关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

由于求助者的学习时间紧,咨询师建议面询的周期可以拉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求助者表示会经常给咨询师打电话,必要时还会拜访咨询师。求助者又主动提出一些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跟咨询师一起讨论,咨询师都给予了热心的解答,求助者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完成情况: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而且开始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说明求助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效果:

姑姑:侄子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迷恋网络游戏,学习劲头比以前主动。父母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母做点家务。

师生反映:求助者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和同学讨论一些问题。

求助者自己:心情很好,不再感到孤独,大家都很关心我,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34名。

咨询师: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初中毕业时,求助者顺利考入南京市同创计算机学校。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咨询基本上是成功的。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3.杜文东.《医学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王玲.《咨询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7.谈中学生厌学的应对方法 篇七

厌学从心理学层面讲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反应模式, 即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 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 行为上远离学习, 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学习失去兴趣, 不认真听讲, 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针对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 笔者认为要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

一、从源头抓起, 让家长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

唐代诗人李白说过, “天生我才必有用”, 每个孩子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 它是不需要培养的, 需要的只是家长的发现和鼓励, 并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家长一定要摒弃世俗的观念,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和对社会世事的看法强加给孩子, 也不要把孩子当成向别人炫耀的资本,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更不要提前和过度透支孩子的智力和体力, 因为“揠苗助长”的结果往往不如“水到渠成”的效果。家长应该还给孩子一个天真的童年, 让孩子的天性得以自由发展, 让孩子真正感到幸福快乐。

二、从细节做起, 让教师为学生进行全新的改变

1. 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自我向上意识。

针对厌学学生成绩差、自卑、敏感、没有明确学习目标、自暴自弃等情况, 教师应用“和风细雨”的方法来关心和鼓励他们, 而绝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教师要利用教学机会给予他们激励, 让他们不放弃学习, 在此基础上, 帮助他们树立乐学的信心。

2. 树立新型的教学观,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 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做到“教”要教会学生学习, “学”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角色转变到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推动者角色。要明确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教师不能大包大揽, 剥夺学生思考和创新的权利, 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 让他们乐在其中, 从根本上解决厌学问题。

3. 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悦纳老师。

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 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 注重教仪教态, 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 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心理, 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 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 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 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

4. 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

教师既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 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 使学生读有所得, 读有所乐, 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让他们感到新奇、喜欢的内容,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 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结合实际对学习材料进行补充, 增加其趣味性,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新颖的角度解析问题, 使深奥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便于学生接受;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

6. 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

当前, 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 抗挫能力低, 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 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常注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际调调整整过过高高的的期期望望值值和和目目标标, , 尽尽量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遇到挫折时找到适当方法缓解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 教师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 让学生得到锻炼。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形式, 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知识的讲授, 引导他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

7.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为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学生服务。

通过宣讲心理学知识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查找症结, 提供解决的方案, 替他们排忧解难, 做学生的“知心人”。

三、从根源上入手, 让教育部门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8.小议中学生厌学心理 篇八

一、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剖析

1.个体学习动机缺失。当代农村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物质条件让他们抛弃祖父辈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幼稚地认为读书仅仅是和家长给他们提供丰厚的物质生活进行“等价交换”,一旦条件失衡,那么“交易”也宣告结束。所以,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和逐年加深的学业内容,他们渐渐失去学习的动机,变得厌学。

2.家长管教松紧无度。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得法,也会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孩子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百般溺爱,过度迁就,导致孩子无心学习。

3.学校教育急功近利。从学校来看,近年来尽管素质教育口号喊得响,但是现行教育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把“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奉若神明,这种极端的教育思想使学生的厌学在所难免。

二、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策略

教师应该分析厌学心理的成因,用“梳”的办法(教师梳理厌学行为的根源,理顺“教”与“学”关系),同时结合“导”的策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动机、目的;引导家长梳理正确的培养观;引导学校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采取有效的对策,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

1.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学习动机教育——“梳”理学生的学习目的

就学科教师而言,利用自身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而且能够让学生对自己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面貌。

如笔者在教《最后一课》时,利用小弗朗士前后感情、行为上的变化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最终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最后一课》写出了法国人民用学习母语的特殊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语言的眷恋,也体现了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说明好好学习并不仅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了报效我们的祖国。

笔者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教育,可以正确理顺学生学习目的,改变他们“等价交换”的幼稚学习观,树立高尚的学习观,这样学生才能在“纯净”的学习环境中优学、乐学。

2.密切家校联系,探讨管教行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培养观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他们把孩子的管教全部推给教师:要么是“我的孩子不学习就帮我死命地打”,要么是“我们管不了他,你们教师帮我们好好教育”。笔者在工作中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

在家长开放日,家长领着学生对笔者说:“老师,我们两个大人都起早贪黑工作,实在没时间管他。我现在把孩子完全交给你,不听你的话,你就给我往死里打!没问题!我们家长绝对支持你的一切做法……”

当家长抛出这番话时,该学生脸上总会露出不悦的神色:要么神情呆滞、精神不振;要么满脸愤怒,不屑一顾……学生的表情说明,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叛逆的个性,他们渴望自由,他们厌烦大人的管束,力图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获得独立。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改变家长狭隘的“望子成龙”培养观,积极和家长沟通交流,探讨家长的管教意识,如:(1)利用电话和家长进行语音沟通,及时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2)利用网络媒介和家长进行文字或视屏交流。通过树立家长正确培养观,从源头上解决压制在学生心头的这座大山,让学生在家长的关爱中乐学、活学。

3.关注教育理念,矫正教学行为——消除“见怪不怪”的现象

当前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学生逻辑知识结构的建立,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育者总是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组织教学,他们漠视学生的感受,违背科学教育方法,往往表现为以下一些现象:

每次阶段测试后,办公室成了成绩差的学生的 “地狱”;老师规定:“听写字词错一个,罚抄全文字词10遍”。结果一位学生因急躁的“躁”一错再错而老师又不给他“指点迷津”,被罚抄近百遍!

上述这些现象,对教师来说“见怪不怪”,但对学生来说已不是简单的体罚,这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他们敢怒不敢言,只能在高压政策下默默地忍受着心灵上的煎熬,羞愧,自卑,失望,说谎。所以,笔者呼吁: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根除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都应该认真对待,从有利于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积极引导。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良好的境界,其实只有“诲人得法”,才能“学而不厌”,这才是学习生活的逻辑。笔者真心希望教育者长期关注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与家长齐抓共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那么,学生“厌学”现象就一定能得到有效改善。

上一篇:上海市宝山区政府下一篇: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反思 (5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