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复习参考

2024-06-22

当代文学复习参考(通用8篇)

1.当代文学复习参考 篇一

一、大纲说明: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按新修订的教学计划规定为专业限选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历史、现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对民间文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学会分析鉴赏民间文学作品,能够区分不同体裁的民间文学,近而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珍惜、热爱之情和保护民间文学的责任感、使命感。特根据《民间文学概论》的教学大纲制定该课程的考试大纲。

二、命题要求:

本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为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内容涉及到民间文学的含义、性质;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具体的民间文学体裁、各体裁民间文学代表作的鉴赏等方面。主要测试学生对民间文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对民间文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内容覆盖《民间文学概论》十二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难度中等;题型设计为: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叙述题、论述题等六大类型;试题分值的分布情况如下: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占10%)、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占15%)、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20分,占20%)、简答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占20%)、叙述题(1题,15分,占15%)论述题(1题,20分,占20%);考卷类型为闭卷;考核时间为100分钟。

三、大纲正文:

【考试内容及要求】

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范围。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识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集体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的含义。

理解:民间文学四大基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运用:结合实例分析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

识记:中国古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成就和特点。理解: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与原则。

运用:运用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整理身边的民间文学作品。

第三章

话 识记:神话、自然崇拜、万物有灵观、自然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日月神话、开辟神话、洪水再生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起源神话等关键概念。著名神话的基本情节。

理解:神话的本质。神话的艺术特征。

运用:运用民间文艺学的理论分析神话代表作的内涵。

运用神话的基础知识对所见神话进行准确归类。

第四章传

识记:传说、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习俗传说、山川名胜传说、物产传说、动植物传说、箭垛式人物等关键概念。四大传说的基本情节。

理解: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传说的艺术特征。传说的价值。

运用: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结局艺术、文化内涵等。运用传说的基础知识对所见传说进行准确归类。

第五章民间故事

识记:民间故事、AT分类法、童话、生活故事、寓言、巧媳妇故事、呆女婿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关键概念。经典童话的基本情节。

理解:童话的艺术特征。童话的价值。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区 运用:运用民间故事的基础知识对所见民间故事进行准确归类。学会鉴赏经典民间故事。

第六章民间歌谣

识记:民间歌谣、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儿歌、谶谣、情歌、花儿、爬山调、信天游、双歌、打歌、香哩歌、山歌、小调等关键概念。

理解:民间歌谣的功能。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运用:运用民间歌谣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的民间歌谣进行准确归类,分析歌俗、歌节、歌手对民间歌谣保存与发展的意义。

第七章史

识记: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关键概念。《玛纳斯》、《格萨尔》、《江格尔》的基本情节、地位。中国史诗的构成与分布特点。

理解:史诗的基本特征。英雄史诗与创世史诗的区别。

运用:运用史诗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的史诗作品进行准确归类。全方位多角度的鉴赏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

第八章民间长诗 识记:民间叙事长诗的含义、民间抒情长诗的含义、《阿诗玛》的基本情节、哭嫁歌的基本内容。

理解:民间叙事长诗与民间抒情长诗、一般民歌的区别。

运用:运用民间长诗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的民间长诗进行准确归类。分析鉴赏《阿诗玛》的艺术价值和内涵。分析鉴赏哭嫁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第九章谚语、谜语、歇后语(自学为主)

识记:谚语、谜语、歇后语的含义。理解:谚语、谜语、歇后语的特点。

运用:运用谚语、谜语、歇后语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到的谚语、谜语、歇后语进行准确归类。

第十章民间说唱

识记:民间说唱、评书、相声、快书、相声的“包袱”等关键概念。理解:民间说唱的主要特点。

运用:运用民间说唱的基本知识对所接触的民间说唱进行准确归类。

第十一章民间小戏

识记:民间小戏、秧歌戏、木偶戏等关键概念。民间小戏的常见内容。理解: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

运用:根据不同类型民间小戏的特征对民间小戏进行准确归类。

四、样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民间文学概论》课程本科考试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体裁上民间文学可分三类,一类是民间散文作品、一类是民间韵文作品,一类是民间说唱作品。

2、民间文学的四大基本特征中,集体性和口头性 对民间文学特质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是本质性的特征。

3、先秦时期文字记载中较发达的民间文学体裁有神话、歌谣和寓言。

4、按神话的内容来划分,神话分为两大类: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社会生活神话可分为:部落战争神话、文化发明神话和民族族源神话。

5、我国的四大传说是《牛郎织女传说》、白蛇传、孟姜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6、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区,由回、汉、东乡、撒拉、土、保安、藏等族民众中用汉语歌唱,以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山歌。花儿可分两大流派: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

7、神话的两种存在方式,其一是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其二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神话

二、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15分)

1、下面哪种研究方法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方法 A :A、田野调查法

B、历史地理研究法

C、历时追溯法

共时比较法

2、下列说法不属于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区别的是 D :

A、作者的匿名性与署名性,群体性与个人性; B、口头性和书面性;、DC、在反映民众生活、思想、感情上的直接性与间接性; D、在文学中的次要性和主体性。

3、下列文献不属于先秦时期神话记载的主要典籍的是 C :

A、《楚辞》

B、《穆天子传》

C、《淮南子》

D、《山海经》

4、下列哪部古籍对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神话的记载在流传下来的资料中是最早的。C :

A、《史记》

B、《风俗通义》

C、《淮南鸿烈》

D、《汉书.艺文志》

5、下列说法不属于人类学派的是 D :

A、该学派以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为基础。

B、代表人物泰勒创造性地阐发了“万物有灵观”的基本理论。C、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创用了“文化遗留物”的研究方法。D、人类学派对我国早期神话研究的影响不大。

6、下列神话不是社会生活神话的是 A :

A、盘古神话

B、黄帝与蚩尤之战 C、燧人氏钻木取火的神话 D、盘瓠神话

7、“包拯”的传说属于 B : A、起义英雄传说 B、帝王将相传说 C、政治历史人物传说 D、文人传说

8、“泥瓦匠,住草房;纺织娘,没衣裳;卖盐的老婆喝淡汤,种田的,吃米糠„„”这是一首 A :

A、生活歌

B、时政歌

C、儿歌

D、劳动歌

9、下列不属于英雄史诗的是 B :

A、《伊利亚特》

B、《苗族古歌》

C、《摩珂婆罗多》

D、《格萨尔》

10、“麻子上讲台——群众观点”该歇后语的幽默方式属于 D :

A、干涉型幽默 B、乖讹式幽默

C、岔断型幽默

D、情感释放型幽默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的四大基本特征之一。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目,都会发生变化。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体现在语言、情节、人物和主题等各个方面。民间文学田野调查的“全面搜集”原则:内容上,优劣、新旧兼收。作品“版本”上同一作品的不同异文,口头书面的作品俱收。各种体裁的作品俱收。

调查采集的对象还包括与作品有关的风土民情,方言土语,流传范围和影响、讲述者情况等方面情况俱收。

民间歌谣: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民间歌谣从思想内容角度划分为: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时政歌、儿歌等。

民间歌谣从表现形式的角度划分为:山歌和小调两大类。

相声的“包袱”:“包袱”就是相声里精心组织的笑料。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创作者设计好一个具有幽默效果的相对完整的叙事单元,就像铺设了一个包袱皮,然后不露声色地往里面放种种可笑的东西,包好系紧,条件成熟时再突然抖开,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

“包袱”可分为两类:“肉里噱”和“外插花”。

“包袱”的组织要求“铺平垫稳,三翻四抖”。

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创立,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分类方法,国际上称之为 “阿尔奈—汤普森休系“,简称为AT分类法,即按相对有限的情节类型,将世界各地的民问故事进行分类编目 的一种方法。“AT分类法“将故事分为五大大类: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未分类故事,共有2500 个故事类型。

英雄史诗: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其产生时间晚于创世史诗,题材重大严肃。场面恢宏壮阔。分布: 北部、西北部的以森林草原地貌为主的民族聚居区。

三大英雄史诗: 藏族的(格萨尔)、荣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孜族的(玛纳斯)。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即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你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

要点: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2分)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4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4分)

2、为什么说神话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

要点:从神话创作的状态来看:原始人在创作、讲述神话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创作、自己在幻想。他们虔诚的相信世界本来就是他们所幻想的那个样子。是不自觉的。与作家的创作相比,作家的想象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艺术思维活动。(5分)

神话的“不自觉”的创作特点,从理论上来说,就是由于神话的创作和传播是以“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观为思想基础。(5分)3.简述民问文学的四大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答: 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大基本特征。集休性又称“匿名性”,指的是集体创作、集休流传: 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口头性是指民间文学中适宜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交异性,又称“变易性”或“变动性”,指民间文学的文本处千不断交化中,连续不断地具有可塑性和再生性,即作品处于非定稿状态。传承性,又称‘传统性”和 “继承性”,指存在于民间文学作品中的相对稳定特征。相互关系: 四大特征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集体性和口头性互为存在前提,是两种起主导作用的特征;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派生出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变异总是循着民间艺术传统演交,在传承中变异,在变异中传承。

五、叙述题(每题15分,共15分)叙述“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主要情节?

1、一个穷青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2分)

2、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她就成了他的妻子。(2分)

3、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了天界。(2分)

4、丈夫去追她。(2分)

5、天神下令将他俩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一次面。(2分)加上一定的个人评价。(5分)

六、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

作为文学的两个大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有其必然性。请结合具体的例证论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作为文学的两个大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有其必然性。请结合具体的例证论述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要点:从文学的演进过程上讲,民间文学本是作家文学的源头和母体。作家文学在产生、壮大以后,仍然不断地从民间文学那里摄取养分和动力,以促进自身的成长与革新。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主要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 ——民间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5分)——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5分)

——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影响。(5分)——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5分)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例证。

2.当代文学复习参考 篇二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俗称新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2·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下简称《选修2-2》)《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第66页)复习参考题A组最后一题(即第17题)是:

题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压缩力F与缩短的距离l按胡克定律F=kl来计算.今有一弹簧原长90 cm,每压缩1 cm需0.049 N的压缩力,若把这根弹簧从80 cm压缩至60 cm(在弹性限度内),问外力克服弹簧的弹力作了多少功?

与《选修2-2》配套使用的《教师教学用书》给出该题的答案是:

由F—kl,得0.049=0.01k.解之得k=4.9.所做的功为

我们再来看《选修2-2》第59页的例4及其解答:

题2如图1,在弹性限度内,将一弹簧从平衡位置拉到离平衡位置l m处,求克服弹力所作的功.

解在弹性限度内,拉伸(或压缩)弹簧所需的力F(x)与弹簧拉伸(或压缩)的长度x成正比,即

F(x)=kx,

其中常数k是比例系数.

由变力做功公式,得到

答:克服弹力所作的功为.

我们看到这两道题的解法是有差别的,主要是在积分区间的选取上.我们深信例4的解答无误,所以在以上17题的解答中,积分区间不是[0.6,0.8],而是[0.9—0.8,0.9一0.6],即[0.1,0.3],所以该题的正确解答应当是:

由F=kl,得0.049=0.01k,解之得k=4.9.所做的功为

在曲一线主编的《5年高考3年模拟:人教A版·高中同步数学2-2选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书中,对该题的解答也与《教师教学用书》给出解答一样,所以也是错误的,这说明以上错误解答亟需更正.

而《世纪金榜一课时讲练通(选修2-2·数学)》(延边大学出版社,2010)第45页的例2及其解答就没有错误:

题3设有一长25 cm的弹簧,若加以100 N的力,则弹簧伸长到30 cm,又已知弹簧伸长所需要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求使弹簧由25 cm伸长到40 cm所作的功.

解设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单位:m),F(x)表示加在弹簧上的力(单位:N).

由题意,F(x)=kx,且当x=0.05 m时,F(0.05)=100 N,即0.05k=100,k=2000,所以F(x)=2000x.

所以将弹簧由25 cm伸长到40 cm所作的功为

3.高考文学名著复习策略 篇三

一、走出名著阅读教学误区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教学现状是学生的阅读积累有限,特别是进入高三以后,复习时间有限,而名著阅读任务重。误区之一:有的学生认为高考语文名著考试中的选择题和简答题可以碰运气,不必花大量时间去阅读原文,只需要突击复习辅导资料,做做强化选择试题,背诵现成的简答题资料。误区之二:有的学生认为时间紧,名著阅读量大,不如直接看现成的影视剧来得直观有效。误区之三:部分教师越俎代庖,以教师的阅读和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帮助学生梳理名著作品中的故事梗概、重要的内容情节,直接印发现成的资料让学生背诵,使学生忽视对原著的详细阅读。如2010年江苏卷文学名著选择题A错误项:

《阿Q正传》中,阿Q为了革命,用砖砸开了静修庵,砸了庵里“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并顺手拿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宣德炉。

而《阿Q正传》原文是:“他忽而有了主意,到静修庵去革命。谁知赵秀才与假洋鬼子也‘咸与维新,抢在阿Q之先来到这里,砸了‘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偷走了观音娘娘座前的一个宣德炉。阿Q悔恨自己不该睡着,又怪他们不招呼自己,责备他们不知自己已投降了革命党。”如果对名著的事件和情节记忆不清,不去细看原著细节,只停留在看大致的故事梗概和背诵汇编的现成资料,或者仅仅去看《阿Q正传》的电影是很难辨析清楚的。因此要想提高高考文学名著考查的得分率,必须走出名著阅读教学的误区。

二、回归学生主体地位

江苏等省份将文学名著纳入了高考范围,并在考试说明中明确了当年考查的篇目范围,但是由于时间紧,阅读量大,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复习变得急功近利。教师帮助学生整理主要情节,印发汇编而成的文学名著简答题,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积累,却在根本上忽视了学生近距离阅读原著的切身体验,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影响高考文学名著考查结果的真实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在具体的名著阅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东西。学生可以主动阅读名著原著,也可以配套阅读各类辅导资料,还可以通过观看影视剧补充名著阅读,但必须抛弃被动地背诵和阅读各类资料汇编及教师编成的简答题资料的单一做法。如2010年江苏卷考题:

“若问渠侬多少恨,数完庭榭堕飘花。一声你好香消散,别院笙箫月影斜。”这首诗末两句写了《红楼梦》中哪两件事?前一件事发生在大观园中什么地方?

这道简答题的诗句没有在名著《红楼梦》中出现,四句诗出自聂绀弩的《咏黛玉》。最后两句中的“别院”,指的是“别处院落”,也就是宝玉娶亲的地方笙箫漫天,月影西斜。《红楼梦》原著中有这样的细节交代: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因此这道简答题涉及的两件事是“黛玉辞世和宝玉宝钗成婚”。要解答这道题,如果只是停留在教师提供的简答题汇编上肯定不行,如果学生缺少主动阅读原著的积累,根本无法解题。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记忆法启发我们,必须要对所学知识和记忆效果及时复习和自测。我们在名著阅读复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会用简洁恰当的语言叙述故事,写出对人物形象的初步感受,对原著重要事件或细节处进行评点,还可以读一些与名著有关的鉴赏和评论。同时及时复习,经常自测,滚动记忆,乃至师生间的交谈争论,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高考文学名著复习,必须回归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回归原著文本地位

高考文学名著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原汁原味的名著,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积累自己的语文素养。如2012年福建卷文学名著选择题C错误项:

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选择项中的《黎明周报》并非觉慧创办,觉慧只是参加其中的工作,祖父责骂的是觉慧参加学生运动。该选项从事件发生的顺序来看出现了情节替换,学生若不认真阅读原著,就不能辨析出来。再如2013年江苏卷考题: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和司棋的箱子里发现男子的可疑物品。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这道简答题的参考答案是:入画的主子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司棋的主子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未熟读《红楼梦》原著的考生们直感叹“考得太细”、“考得有点怪”。由此可见,高考命题关注了名著原著的细微处,教师必须引导高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著。

因此,考生不要一味地读微缩版或删摘版的名著,也不要仅仅从影视等渠道去了解,其实改编的影视剧在情节安排和人物的刻画上与原著会有些微的出入。认真仔细地通读原著全篇,对最主要的故事情节脉络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名著的主要艺术特色也要有所了解,还要在自己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式阅读,适当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本身并写出对人物的初步感受。

纵览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在复习迎考中师生必须走出名著阅读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主体地位,要舍得花时间去反复阅读名著原著,在阅读和评点中全面获得文学修养,在高考名著阅读考查中展示自己真正的实力。

4.当代文学复习参考 篇四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改以往送别诗中的悲愁情绪,表现了初唐诗人崭新的精神面貌。骆宾王用比兴的手法,借咏蝉寄托身世之感的作品是《在狱咏蝉 》。

2、盛唐山水诗人除王维之外,还有 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人。

3、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是脍炙人口的歌颂友谊的名篇。其原诗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杜甫著名的“三吏”诗分别是:《 新安吏 》、《 潼关吏 》、《 石壕吏 》。

5、韩愈的《 马说 》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压抑、遭排斥现象的强烈不满,而柳宗元的寓言名篇《 三戒 》则入木三分地讽刺了世态。

6、唐代传奇中的《 枕中计 》和《 南柯太守传 》是著名的讽刺小说,成语 黄粱美梦、南柯一梦 即从两篇小说而来。

7、柳永最擅长写离情别绪,他著名的《雨霖铃》词最后几句是: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8、李清照《词论》的主要观点是 词别是一家。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名句是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9、陆游晚年写了两首哀婉悱恻的《沈园》,分别是: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又,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棉。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10、元代散曲主要的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等。

二、名词解释。12分(每道4分)

1、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包括志怪、写实,具有有意作小说,多幻设语,篇幅漫长、记叙委婉等特点。

2、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在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及创作方法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

3、三言二拍:是指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总计四百多万字,收录故事近200篇。“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则是凌蒙初所编《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由于“三言”和“二拍”编著年代相近,内容形式类似,故后人常将其合并,称为“三言二拍”。

三、简答题。24分(每道8分)

1、赏析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有感于诗句的**、人民的灾难,流下了眼泪;鸟也为了人们的生离死别之悲,而心弦震颤。以无情之花鸟的感时念乱,突出人在战乱中的深切痛苦。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2、简要谈谈《琵琶记》的文化意义。总体上看作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内容比较复杂: 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批判。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腐败。一方面要宣传封建道德,一方面要把戏写的动人。

3、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在风格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是抒发因为赵明诚短期的游学、出仕而产生的相思之情,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展现她的个性风采,虽有一些感伤,但温婉、清丽、俊朗。李清照后期的词,因为心境的变化,词的内容和风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上,多是抒发国破家亡的凄苦之情,有对亡夫刻骨铭心的思念,也有对自己孤寂情怀的描写,风格上具有悲怆凄婉的特色。

三、论述题。34分。(每道17分)

1、高适、岑参边塞诗各具有怎样的艺术特征?举例具体说明。

高适的边塞诗雄壮中多悲慨,如《燕歌行》,记叙描写了边塞征战的现实,如军中的不平等现象、恶劣的环境,军人的两地相思等,特别是对浴血苦战的军人死节不顾勋的高尚品格的赞美,都使人有悲歌慷慨之感,而岑参边塞诗壮中更多奇丽。作者更着力施展奇特的想象,写奇景,通过对异域风光的欣赏描绘,抒发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如《白雪歌》,其中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盛唐知识分子高扬的浪漫主义激情。

2、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

首先,他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创新精神,进一步以文为词。即将散文的章法句法入词,将议论、对话的手法移到词中。他还大量引用经、史、子、诗、赋入词,因此他的词词汇丰富,而且生动、形象、幽默,雅俗共赏。《菩萨蛮·商心亭为叶丞相赋》中:“人言头上发,总向愁里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清新明快,活泼生动。著名的《贺新郎》中:“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首句即从《论语·述而》中化出。他用散文的句法,同时也遵从词的格律,使词在协律可歌的情况下,气势更为流注奔放,感情更加显得起伏跌宕。在这一方面,他比苏轼取得更大的成就。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说到辛弃疾的语言时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庾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

其次,他的词善于塑造奇伟不凡的形象,如“水随天去秋无际”,“红旗铁马响春冰”,“倚天万里须长剑”,“乱云急雨,倒立江湖”,“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等等,这些奇特壮伟的景象以及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激扬着作者建立功业的强烈愿望和血性男儿的阳刚之气。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中,他塑造了孙权的英雄形象:

最后,辛弃疾词能刚能柔,既有雄深雅健、沉郁顿挫的一面,又能兼收并蓄,化刚为柔。辛弃疾发扬了苏轼词的豪放清雄,又继承了传统词的婉约含蓄,所以形成了他的刚柔相济的词风。刘克庄《辛稼轩集序》在肯定辛弃疾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豪放杰出之后,也承认“其穠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小晏”,指晏几道,“秦郎”,指秦观,两人都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上举《摸鱼儿》词表面上就相当地婉约缠绵。所以,夏承焘评此词道:“刚肠似火,色貌如花”(《唐宋词欣赏》)。辛弃疾暮年所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

5.当代文学参考、必读书目 篇五

1.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朱寨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4.洪子诚:《当代文学概说》,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金汉主编:《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洪子诚主编:《当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7.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02年版。

8.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上下册)》,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9.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1948—1975)》,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王晓明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1—3卷)》,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12.王晓明编:《批评空间的开创: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3.陈思和:《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14.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5.(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6.(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海南出版社,1992年版。

17.杨健:《文化大革命中的地下文学》,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

18.杨健:《中国知青文学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

19.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20.程光炜:《中国当代诗歌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佘树森、陈旭光:《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2.金汉:《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3.李新宇:《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王新民:《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演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沈义贞:《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7.曹文轩:《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8.丁帆、许志英主编:《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9.吴炫:《中国当代思想批判》,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30.吴炫:《中国当代文学批判》,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31.洪子诚:《1956:百花时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2.陈顺馨:《1962:夹缝中的生存》,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3.杨鼎川:《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4.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5.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6.张志忠:《1993:世纪末的喧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7.陈顺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8.李扬:《抗争宿命之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42—1976)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39.洪子诚:《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0.洪子诚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1.杨守森主编:《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心态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42.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3.王庆生:《中国当代文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44.张钟等编著:《当代中国文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5.黄修已:《 20 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6.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7.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8.朱栋霖、朱晓进、丁帆:《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9.马德俊等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50.谢冕等编:《中国当代文学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1.楼肇明:《八十年代台湾散文选》,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年2月年版。

文学作品书(篇)目

赵树理:《三里湾》、《“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

柳青:《创业史》

周立波:《山乡巨变》、《山那边人家》

梁斌:《红旗谱》

杨沫:《青春之歌》

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黄河东流去》

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春之声》、《坚硬的稀粥》、《活动变人形》、《杂色》、《恋爱季节》

宗璞:《红豆》、《我是谁?》

杜鹏程:《保卫延安》

吴强:《红日》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曲波:《林海雪原》

欧阳山:《三家巷》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路翎:《初雪》、《洼地上的“战役”》

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甘蔗林——青纱帐》、《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秋歌》、《乡村大道》、《将军三

部曲》

贺敬之:《回延安》、《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

闻捷:《天山牧歌》(诗集)、《复仇的火焰》

流沙河:《草木篇》

李瑛:《哨所鸡啼》、《戈壁日出》、《一月的哀思》

公刘:《西盟的早晨》、《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郭沫若:《新华颂》、《骆驼》、《蔡文姬》

艾青:《海岬上》、《礁石》、《光的赞歌》、《鱼化石》

老舍:《龙须沟》、《茶馆》

田汉:《关汉卿》

曹禺:《胆剑篇》

海默:《洞箫横吹》

岳野:《同甘共苦》

杨朔:《茶花赋》、《荔枝蜜》、《雪浪花》、《海市》

秦牧:《花城》、《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

刘白羽:《长江三日》、《日出》、《红玛瑙》

邓拓:《燕山夜话》

吴伯萧:《北极星》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碧野:《天山景物记》

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

张扬:《第二次握手》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穆旦:《神的变形》

赵振开:《波动》、《回答》

卢新华:《伤痕》

刘心武:《班主任》、《如意》、《立体交叉桥》、《钟鼓楼》、《5.19长镜头》

张贤亮:《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方之:《内奸》

古华:《芙蓉镇》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张弦:《记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铁凝:《哦!香雪》、《玫瑰门》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漏斗户”主》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张洁:《沉重的翅膀》、《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

李国文:《花园街五号》

谌容:《人到中年》、《减去十岁》

贾平凹:《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商州三录》、《丑石》、《高老庄》王润滋:《鲁班的子孙》

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柯云路:《新星》

张炜:《古船》、《九月寓言》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徐星:《无主题变奏》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马桥词典》

张承志:《北方的河》、《心灵史》

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邓友梅:《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

陆文夫:《小巷深处》、《美食家》、《围墙》、《井》

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蒲桥集》

林斤澜:《十年十癔》(小说集)

冯骥才:《神鞭》、《三寸金莲》、《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

残雪:《黄泥街》

余华:《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呼喊与细雨》

格非:《敌人》

苏童:《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罂粟之家》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小鲍庄》、《小城之恋》、《长恨歌》

徐怀中:《西线轶事》

李存保:《高山下的花环》

朱苏进:《射天狼》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神女峰》、《往事二三》

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杨炼:《诺日朗》

苏叔阳:《丹心谱》

沙叶新:《陈毅市长》

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

马中骏等:《屋外有热流》

李龙云:《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撒满月光的荒原》刘锦云:《狗儿爷涅磐》

魏明伦:《潘金莲》

巴金:《小狗包弟》、《怀念萧珊》、《“腹地”》(《随想录》)杨绛:《干校六记》

丁玲:《“牛棚”小品》、《晚香玉》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

王朔:《空中小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方方:《风景》

池莉:《烦恼人生》

刘恒:《伏羲伏羲》

刘震云:《一地鸡毛》

谈歌:《大厂》

关仁山:《大雪无痕》

何申:《信访办主任》

陈染:《私人生活》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毕飞宇:《青衣》

陈忠实:《白鹿原》

张中行:《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

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孽子》

梁实秋:《雅舍小品》

文艺论著书(篇)目

《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徐迟:《现代化与现代派》

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韩少功:《文学的“根”》

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

6.《中国当代文学史》阅读参考书目 篇六

小说单元

《锻炼锻炼》/ 赵树理 《保卫延安》/ 杜鹏程 《七根火柴》/ 王愿坚

《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王蒙 《李双双小传》/ 李凖 《我的第一个上级》/ 马烽 《山乡巨变》/ 周立波 《艳阳天》/ 浩然

《上海的早晨》/ 周而复 《林海雪原》/ 曲波 《红日》/ 吴强 《青春之歌》/ 杨沫 《创业史》/ 柳青 《红旗谱》/ 梁斌 《一代风流》/ 欧阳山 《李自成》/ 姚雪垠 《班主任》/ 刘心武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周克芹 《春之声》/ 王蒙 《绿化树》/ 张贤亮

《高山下的花环》/ 李存葆 《芙蓉镇》/ 古华 《烟壶》/ 邓友梅 《沉重的翅膀》/ 张洁 《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 《浮躁》/ 贾平凹 《古船》/ 张炜

《平凡的世界》/ 路遥 《皖南事变》/ 黎汝清 《白鹿原》/ 陈忠实 《爸爸爸》/ 韩少功 《棋王》/ 阿城 《单位》/ 刘震云

《你别无选择》/ 刘索拉 《红高梁》/ 莫言 《妻妾成群》/ 苏童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散文单元

《长江三日》/ 刘白羽 《社稷坛抒情》/ 秦牧 《雪浪花》/ 杨朔

《无梦楼随笔》/ 张中晓 《怀念萧珊》/ 巴金 《羞女山》/ 叶梦 《秦腔》/ 贾平凹《文化苦旅》/ 余秋雨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戏剧单元

《茶馆》/ 老舍 《蔡文姬》/ 郭沫若 《关汉卿》/ 田汉 《于无声处》/ 宗福先 《小井胡同》/ 李云龙 《狗儿爷涅槃》/ 刘锦云 《天下第一楼》/ 何冀平《屋外有热流》/ 贾鸿源等《魔方》/ 陶骏等

《桑树坪纪事》/ 朱晓平《潘金莲》/ 魏明伦

诗歌单元

《苹果树下》/ 闻捷 《到远方去》/ 邵燕祥 《向困难进军》/ 郭小川 《草木篇》/ 流沙河 《天安门诗抄》 《相信未来》/食指 《光的赞歌》/ 艾青 《回答》/ 北岛 《致橡树》/ 舒婷 《一代人》/ 顾城 《士兵》/ 周涛

7.文学常识题的考查形式及复习建议 篇七

高考试题中文学常识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选择题,要求选出表述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一种是填充题,包括四种情况;一种是修改题。

1、选择题

例1、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②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诗经·氓》)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D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膝王阁序》)

②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

[答案]C。A项②句应为“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B项①句应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D项②句应为“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例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两汉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有纪传体的《史记》和《汉书》等。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我国现当代诗坛群星璀璨,优秀诗歌众多,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和舒婷的《致橡树》等。

D、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羊脂球》、《警察与赞美诗》等。

[答案]B。谢灵运是南朝诗人。

例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

B、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都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西厢记》和《牡丹亭》。

C、钱钟书是现代著名学者、小说家,代表作有学术论著《谈艺录》《管锥编》和长篇小说《围城》等。

D、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是《变形记》。

[答案]B。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家。

2、填充题

(1)单独设题考查

例4、填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三国演义》。

例5、填空。(2006年辽宁卷)

(1)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____________、明清传奇,以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____________总称“名人传”。

[答案](1)元杂剧。(2)《托尔斯泰传》。

(2)和文学常识题结合考查

例6、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____________》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____________《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______”。

[答案]湖月照我影;《山居秋暝》;李清照;波心荡,冷月无声。

例7、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作家的诗文篇名。

(1)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②写出杜甫“三吏”“三别”中两篇作品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②写出柳宗元两篇散文作品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②《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①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②《小石潭记》《愚溪诗序》《捕蛇者说》。

(3)在古诗文阅读题中考查

例8、阅读下面的诗和对联。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郭朝祚题湖北黄冈东坡赤壁门楼

对联在语言形式上的最大特点是口口,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答案]对仗

例9、阅读下面的小令。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_。

[答案]小令的曲牌。

(4)在现代文阅读题中考查

例10、写出课本中茨威格作品的篇名:____________。

[答案]《世间最美的坟墓》。

3、修改题

例11、下面摘自中学生习作的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宋初著名词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的心情。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读了茅盾的长篇小说《林家铺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明争暗斗。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众多外国作家中,我特别喜欢英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她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宋初;晚唐(唐、唐朝、唐代也可)。(2)林家铺子;子夜。(3)萨缪尔·贝克特;弗吉尼亚·伍尔夫。

三、复习建议

要做到正确识记文学常识,平时的积累记忆是必不可少的。面对众多的记忆内容,就要采取巧妙的复习方法,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表格复习法。把常识性的知识列成表格,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比如,整理“中国作家作品一览表”,按年代顺序列出朝代、姓名、字号、代表作、文学流派等。整理“外国作家作品一览表”,按国别列出作家、时代、代表作等。其他还有“古代文学流派一览表”、“历代文学运动一览表”。

2、纵横复习法。

(1)识记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以纵的时代为线索,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五代、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八个阶段分别复习。同时,在每个阶段用文学体裁串联起重要作家作品。比如“魏晋南北朝文学”:

①历史散文: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

②诗歌:曹操的四言诗、曹植与陶渊明的五言诗

③乐府:北朝乐府《木兰诗》、南朝乐府《西洲曲》

④小说:志怪小说——千宝《搜神记》;轶事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⑤文艺理论:刘勰《文心雕龙》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作品,以横的国别为线索,以欧美国家为主,尤其是一年来有重大时事的国家。在复习每个国家的重要作家作品时,可抓住几个重要的时代,在每个时代又可用文学体裁来区别。比如“英国文学”:

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的戏剧

②积极浪漫主义文学:拜伦和雪莱的诗歌

③现实主义文学:笛福的小说

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狄更斯、哈代、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

3、对比记忆法。对于易混的作家作品,采用此法可以帮助准确记忆。易混的文学常识如:

(1)中国:刘鹗(《老残游记》)和高鹗(《红楼梦》后四十回),《琵琶行》(白居易)和《琵琶记》(高则诚),易安(李清照)和幼安(辛弃疾),三川(樊川、临川和震川),三部曲(茅盾和巴金)等。

8.古代文学参考论文 篇八

桥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 建筑,是跨越障碍的工具,其最基本的作用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特有的一个重要理论,即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 艺术形象。意象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言不尽意的遗憾,明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成功地建构了中国古代 文学特有的含蓄、凝练、朦胧的意境美。桥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在各种文学体式中经常出现,运用非常广泛。

《诗经大雅大明》写周武王之母太姒来归的情景:周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周文王对太姒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造舟为梁,不显其光,[1](P100)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的最早的咏桥诗句,开中国古代文学桥意象的先河。桥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情况进行解析。

一、构成画境的元件

桥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首要内涵就是通过展现桥的实用性和外在美,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以桥为点睛之笔的优美画面,给读者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

刘禹锡《竹枝》:江上春来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2](P108)就很好的写出了桥的实用价值。桥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桥上春雨、桥下江水、桥边新柳、桥上川流不息的人流,共同构成一幅以桥为中心充满生机的小村初春图,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乔吉《(双调)水仙子吴江垂虹桥》:飞来千丈玉蜈蚣,横驾三天白螮蝀,凿开万窍黄云洞。看星低落镜中,月华明秋影玲珑。赑屭金环重,狻猊石柱雄,铁锁囚龙。[3](P620)写出垂虹桥的雏高大长、装饰精美,反映了当时桥梁建筑的水平之高,让读者于千百年后仍然可以在想象中领略此桥的壮美。

诗歌在描写桥外在美的同时,往往也能借助桥的建成历史体现出桥所在地的悠久历史。张籍《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4](P4290)万里桥是处于成都繁华闹市的一座著名的桥,桥之得名据刘光祖《万里桥记》有两种说法:罗城南门外笮桥之东,七星桥之一,曰长星桥者,古今相传,孔明于此桥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曰:费祎聘吴,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5](P307)可见万里桥的名称由来已久。此处桥意象与锦江、烟波、荔枝等意象共同再现了成都优美的自然 环境,繁荣的 社会 经济,表现出成都风物人情、市井繁华的景况和百姓安宁富足的生活状况,同时万里桥的悠久历史反衬出成都悠久的历史。

桥意象在此类作品中是作者突出描写的一个景物,是作品勾勒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构成作品画面和丰富意蕴起着重要作用。再如杜荀鹤《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4](P7925)也成功地运用了桥意象,只小桥多三个字便把苏州,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的特点惟妙惟肖地描摹了出来。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春山暖日和风,阑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3](P242)就是把桥作为春天诸多景物之一来写的,桥与其它景物共同构成了明媚的春意图。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阿房宫中桥的壮美说: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6](P362)其中的复道,正是一种架在空中的复桥,也是把桥作为整个画面中的一个特景来描写的一个实例。

二、感伤情怀的艺术载体

桥的建筑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便决定了桥作为意象必然与人的感情波澜紧紧相连。桥作为感伤意象来表现作者情感的作品很多,具体来看,桥意象所表达的作者的感伤情绪又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一)表现离别、相思、旅途的感伤

描写离别感伤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4](P5982)相传二十四桥 为隋朝所建,隋炀帝月夜曾同宫女二十四人吹箫于此,故名。二十四桥在此诗中应当代表着如诗如画的扬州城。月夜依旧,二十四桥依旧,扬州城依旧,但诗人却与朋友韩绰身处两地,相思而不得相见相聚。全诗看似写自然美景,实则以美景衬托思念之情,更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深深的惆怅。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7](P1592)陆游的这首《渔家傲》词也是借助桥意象,表达对堂兄仲高的怀念,表现离别的.感伤和忧愁。

借助桥意象来表达相思之情的多体现在词中。如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7](P506)写对一女子的倾慕之情。凌波美女,罗袜生尘,轻盈的仪态惹人爱恋,但终究翩然远去。词人的怅然之情油然而生,佳人不在,青春年华中最美好的时光该与谁共度月光下的小桥流水该同谁徜徉悲凉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2](P363)小桥流水凝眉处,桥意象鲜明地体现出作者难遣的心怀。

远离家乡,行进在旅途中的匆匆过客,或客居他乡的游子,在旅途或异乡看到桥,往往会勾起浓浓的乡愁。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8](P155)这首《商山早行》是温庭筠著名的写景抒情诗。全诗紧扣早行二字,颈联选取鸡鸣、残月、茅店、寒霜、板桥等景物,生动鲜明地刻画了一幅立体的荒山早行图。凄清寂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特别是人迹板桥霜一句,写板桥白霜上留下的行人足迹,很耐人寻味联想。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P242)与温庭筠《商山早行》不同的是,小桥、流水不是荒凉、凄苦的意象的代表,而是以小桥流水的温馨生活来反衬枯藤、老树、黄昏、乌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的凄凉,鲜明的对比,让漂泊的游子到了思乡断肠的地步。郑光祖《蟾宫曲梦中作》: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寒鸦,三行两行,写长空历历,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鱼网纶竿钓,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3](P463)黄镇成的《东阳道上》:山谷苍烟薄,穿林白日斜。崖崩迂客路,木落见人家。野碓喧春水,山桥枕浅沙。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9](P1804)也属于用桥意象表达乡愁的作品。

(二)抒发沧海桑田的历史感伤

桥在生活中的基本作用使桥有可能成为不可替代的交通要道或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因此历史上便留下了许多名桥。随着朝代的更替,这些名桥中的一部分便成为见证历史兴亡的遗迹,常常被用来抒发作者沧海桑田的感慨或表达作者的亡国之痛。唐代李益《洛桥》: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4](P3223)洛桥,又称上洛桥,大唐盛世时,阳春时节,这里是达官显贵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诗人春日独上洛阳桥,眺望金谷园,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女子在翩翩起舞,和昔日春色繁荣的好风景毫无两样。但是安史之乱后,东都洛阳已无往日盛况。彼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遐想感伤。洛桥在此诗中不仅是历史兴亡的见证,也是诗人抒发好景不常、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感慨的寄托物。

又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4](4117)朱雀桥是秦淮河上的一座历史名桥,东晋咸康二年所建,当时掌权士族王、谢两家所居住的乌衣巷距此不远。昔日车马喧嚣、衣冠往来的朱雀桥如今笼罩在惨淡的斜阳余晖之中。王、谢两家早已化为尘土。此诗虽然通篇写景,不着一字议论,却将沧海桑田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

此类作品中的桥也是历史的活化石。它经历了曾经的繁荣,见证了朝代的兴亡更迭。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4](P2254)咸阳桥,本名便桥,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横跨渭河,是唐代长安城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太平盛世,咸阳桥是域外商贾通往长安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丝绸之路的通道之一,代表着气势辉煌的大唐雄风。安史之乱时,咸阳桥却成了万千百姓蜂拥逃难的唯一通道。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深层次意义的今昔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满与批评。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10](P147)州桥,也叫汉桥,在汴京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横跨汴河,其南北大街是当年北宋皇帝銮驾行经的御道。六军,指是宋朝官军。老百姓站立于曾经的御道上泣不成声地询问使者,大宋的官军什么时候才能收复河山诗歌强烈地表达了中原沦陷区人民身心遭受蹂躏的痛苦以及盼望光复的强烈心情,也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权统治者偏安苟活心态的批评和痛恨。

三、通往理想境界的 艺术符号

众所周知,中国 文学自诞生伊始就以想象、抒情见长,于是文学作品中就诞生了许多想象中的事物用以寄托人们的某种情感。以桥意象为例, 发展到后来,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桥也出现了想象和虚构,不一定都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桥,比如表达爱情主题、通往彼岸世界的神仙桥、鬼蜮桥均属于想象虚构的范畴。

除了表现天然的画境美、悲戚的感伤和历史的慨叹之外,桥意象在古代文学中也是有情男女的爱情纽带。与前三者不同的是,表现爱情的桥意象经历了一个从现实到想象的过程,最终幻化为人们理想中完美爱情的象征。

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牛郎与织女都与桥有关系。牛郎织女的鹊桥从诞生伊始就是想象的产物,表达了人们对被外力强行拆散的有情人无尽的祝福和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坚定信念。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七夕近几年甚至被国人誉为中国人的情人节,不难看出以鹊桥为媒介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已成为恋人心中无怨无悔的爱情典范。秦观《鹊桥仙七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7](P459)则以翻新的主题,优美的意境,动人的情景,把这则凄美的鹊桥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沁人心脾。

民间传说中发生早陕西蓝田的蓝桥会演绎的也是一个与桥有关的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青梅竹马的韦郎保和贾玉珍被迫分离,后有幸重逢却无缘相守。韦郎保抱柱守信,被洪水淹死,贾玉珍以死殉情。自清代至今,以蓝桥会为底本的戏剧、电影层出不穷,这些剧目虽然讲述的情节有繁有简,但中心都是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观,蓝桥也幻化为坚贞爱情的灵魂,以至于后来翻译过来的外国经典爱情故事也以蓝桥冠名来体现爱情的浪漫凄美,如著名的《魂断蓝桥》。

受封建思想影响,古人相信人的灵魂会在死后另一个世界,或天庭或地狱,于是也就出现了想象中通往天庭或者地狱的神仙桥和鬼蜮桥。

相传武夷山的幔亭峰,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也就是幔亭招宴的所在地。传说宴会的当天,仙乐悠扬,祥云缭绕,仙人们通过空中虹桥驾临人间。虹桥意象出现在文学作品里也就成了代指仙人们降临和人们通往极乐世界的途径,充满奇诡神秘色彩。朱熹《九曲棹歌》: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11](P323)吟咏的就是有关虹桥的仙境故事。

卢照邻《还京赠别》: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4](P525)仙桥即指通往仙境的桥。刘长卿《送少微上人游天台》:有桥人不到,独往更迢迢。乞食山家少,寻钟野路遥。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秋夜闻清梵,余音逐海潮。[4](P1482-1483)孟浩然《舟中晓望》: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4](P1652)都写到了天台山的石桥。这里的天台山石桥同样指连接人间和神仙天堂的神仙桥,寄托着人们渴望灵魂皈依极乐的理想。

封建迷信认为作恶的人死后,其鬼魂要被压到阴曹地府去受惩罚。地府前有一道桥叫奈何桥,也叫望乡桥,鬼魂一旦过这道鬼蜮桥就进入了阴曹地府,等待着他的将是无限的刑罚。奈何桥也是人通往彼岸世界的纽带,与神仙桥不同是,不是通往极乐,而是通往极苦。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桥意象由来已久,含义丰富多彩。到了今天,现当代文学对桥意象的运用仍然可见,例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窗口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12](P40)即运用到了桥意象,足见桥意象对中国文学影响之深。

参考文献:

[1]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xx.

[2]张璋、黄畲.全唐五代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隋树森.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

[4]曹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5]诸葛亮.诸葛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杜牧.杜牧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xx.

[7]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8]曾益.《温飞卿诗集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9]顾嗣立.元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范成大.范石湖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1]张海鸥.宋名家诗导读[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xx.

上一篇:武昌理工学院外语学院2011年度总结下一篇:企业工会工作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