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冬季农村工作安排

2024-07-28

乡镇冬季农村工作安排(精选8篇)

1.乡镇冬季农村工作安排 篇一

入秋以来,天干物燥,我区进入秋季森林防火紧要期。白桥镇辖区内共有23800亩森林,森林覆盖面积达到33.35%,是历来森林防火的重要乡镇之一。今年,该镇多措并举严抓秋季森林防火工作,确保辖区内森林资源及人身财产安全。

据了解,该镇加强森林防火检查台账管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组织人员进山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查找消防隐患,避免发生森林火灾。除此之外,巡逻队员一边巡山,一边还对林区居民、流动人员和周边群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和森林管护能力。

在坚持强管理、早预防的原则下,该镇多措并举严抓秋季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了辖区内森林资源及人身财产安全。自开展秋季森林防火安全检查以来,在辖区内已发现11处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排除。

2.乡镇冬季农村工作安排 篇二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档案,管理工作

乡镇档案是乡镇机关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等形式将各项管理工作和活动进行记录, 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历史资料。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材料和信息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凭证, 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为了适应新形势新发展, 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档案管理必须要有新思路新模式、提速发展。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当前, 由于文化程度、工作方式、考核要求等主客观原因, 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导致乡镇档案管理机构设置普遍不完善, 缺乏独立部门编制、财政资金不到位、人员配置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领导层对档案管理不重视, 乡镇档案信息缺乏有效的整理和归档, 档案材料任由散落缺失, 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

(二)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对乡镇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在管理制度设立上也较为滞后。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缺乏详细计划, 借读阅览等管理工作缺乏健全制度, 有些档案甚至任由工作人员私人截留存放。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划分不明确, 工作不到位, 甚至换人频繁、毫无交接, 严重影响档案的正常管理。

(三) 档案的开发应用低下。由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档案收集归档材料质量不高, 人员缺乏, 当前乡镇档案的利用水平普遍低下, 影响制约了乡镇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发挥。

二、新农村建设下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

(一) 全面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要大力提高广大乡镇干部的档案管理意识。上级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档案工作的统筹指导, 把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干部实绩考核等考核指标, 提高乡镇干部档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大力提高广大群众的档案管理意识。可以通过宣传栏、电视广播、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观的方式加强对档案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使群众不断树立、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

(二) 全面完善乡镇档案管理日常机制制度。一要大力完善镇乡 (村) 两级档案管理设置机制。加大财政投入, 可参考文化部门农家书屋等建设模式, 通过国家、省市部分补贴和乡镇部分财政支持等方式, 在条件可行的乡镇、农村推行“镇馆村室”制度, 推动镇镇有档案馆、村村有档案室。二要大力完善镇乡档案收集归档等制度。针对乡镇档案缺乏有效收集归档、档案工作不科学等管理问题, 上级业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农村档案收集归档工作的指导和督导, 确保各类档案及时收集归档, 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

(三) 全面升级乡镇档案管理的设施水平。一要大力升级乡镇档案硬件的专业化水平。档案管理涉及专门档案室、档案架、电脑, 打印机, 复印机, 扫描仪, 打孔机甚至档案起钉器、美工刀、大小订书机、铅笔、橡皮、尺子、裁纸刀、印台、档案所需印章等一系列大大小小专业基础设施, 要强化乡镇政府的资金投入, 建立专门的档案室, 配备档案管理设施, 实现档案管理专业化, 促进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二是大力升级乡镇档案的信息化水平。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 大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加强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建设, 配置计算机硬件以及实用的软件, 设立环境较好的阅档室, 配备复印机、阅读器, 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 提高乡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四) 全面提速乡镇档案管理的应运开发。一要大力增强乡镇档案工作的经济功能。走出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封闭式”内部管理模式, 针对当前农村基础建设、征地补偿、拆迁补偿、惠农补贴等工作较多, 大力发挥档案作为资料凭证的作用, 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稳定工作, 提高档案在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位。二是大力增强乡镇档案管理的社会功能。积极开发档案存史知史、爱国教育、乡土教育等社会价值, 大力实施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上门服务、定点服务等形式, 加强档案管理进机关、进学校、进厂企、进社区等工作, 推动人们认识档案、利用档案。

三、结束语

新农村建设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 需要相关领导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和制度, 配备专业化的档案管理设施,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 提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发应用, 推动实现乡镇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韩淑华, 李晓辉, 贺桂欣.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档案管理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以唐山、廊坊等4市乡镇档案管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12 (18) :120-121.

[2]梁艳玲.在新农村建设中村镇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7 (9) :70-71.

3.乡镇冬季农村工作安排 篇三

我任教于农村乡镇小学美术,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要切实搞好农村乡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

从上级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到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美育的认识,他们往往把眼睛盯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

2、认为美术教学是资源浪费

许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画画是‘不务正业,既耽误学习又浪费钱财,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是正路。有这种思想的家长即使发现孩子有美术方面的兴趣爱好,也不给予支持,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学美术本身就是高消费,笔墨纸砚,开支较大,有些学生因得不到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看不到出路,只能“忍痛割爱”。对美术特长生不能与学习优胜者同等对待,客观上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

3、缺少美术专任教师

教师方面,由于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农村乡镇小学,美术教师严重不足,美术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上小学期间,没正经上过一次美术课,扼杀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使学生得不到同步发展,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笔者从师范美术专业毕业,在一所小学从事美术教育! 而我的不少同学在教起了语文,还做了班主任,有的则在教起了其它学科,到现在真正从事美术教学的屈指可数的几个了。在很多学校严重缺少美术师资,而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 试想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美术教师留下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的教育部门重视。

4、美术教学工具短缺

学校缺少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难以有效开展美术教学。多年来不少学校虽然有了美术教师,但学校从来就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就是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罢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象中国画没有宣纸、没有国画颜料、毛笔等怎能去画好国画,岂不是笑话吗?那学生又能怎样知道中国画的博大精深呢?美术教学就是直观教学,需要教师亲自示范,不示范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5、美术教学手段单一

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很重要。然而,在比较偏僻的乡镇,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人情感,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学生在课桌上拿着教科书观看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对教师的作品进行欣赏、赞叹,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欣赏能力有所局限。教师一味地灌输给学生怎么画是对的,怎么画是错的这种思想体系,非对即错的教学思想在美术中是大忌讳,审美与艺术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二、改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我对农村乡镇小学美术教学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领导意识,转变教育观念

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水平,这样方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提高美术教师教学理念与教育教学水平。

2、改进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合理的投入现状

应加强农村乡镇小学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和配齐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可以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同时,要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美术教育器材不足的问题。

3、激发学美术兴趣,培养审美情感

情景,是美术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师生在特定的审美情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怡情养性。创设美术教学情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审美注意的好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淋雨在优美的情景里,创作欲望得以被启发。

4、挖掘农村美术教学资源,开展特色教学工作

农村乡镇小学各种教学设施不齐全,作为一名农村美术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利用身边的素材,从而引导学生去制作、去感受、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农村与城市相比,拥有完美的天然风景和人文景色,居住在农村的小学生一定对自己的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寄托,根据这一点,教师可以开展农村美术的特色教学,鼓励学生深入家乡的各个景色角落,随时用画笔记录家乡的人文自然风光,不仅达到了艺术与情感相结合的境界,同时培养了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5、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条件,上好工艺美术课

教学中,我们的美术教师常常因为自身和设备等各方面条件不够专业而对工艺美术课无可奈何。其实,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给我们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把学生引向工艺美术的殿堂提供了绝好的条件。比如:利用石子、树叶等进行贴画造型艺术教学,桔干、麦草杆、树枝等进行造型教学。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农村美术教学质量

随着计算机在农村乡镇学校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为课堂教学所提供的清晰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画面,能够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中,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在美术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其图文、声像等图文并茂的优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率,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认识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意义,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美术教学,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4.乡镇冬季农村工作安排 篇四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乡镇新农村工作总结》正文开始>>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xx镇按照县十二届十一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开展了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和国家投入、镇村自筹、部门扶持、农民参与的方式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了全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我们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镇村重点抓。年初,我们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我们根据xx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即“明确七个重点,促进五个提高,实现五大目标”。认真做好试点村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工作队指导抓。镇里成立了xx支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下乡工作队队员与原单位彻底脱钩,坚持常年深入基层、深入农户督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三是文明单位结对抓。

按照总体工作部署,结合县里安排的文明单位与国省道沿线村进行结对,重点扶持沿线村发展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结对共建活动中,各文明单位认真开展调研,帮助结对村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新农村总体规划,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真正使结对村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新的变化。xx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xx社区和xx村,与xx社区“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县直包扶单位是农机中心和农开办、镇直文明单位是地税所,与xx村“一对一”共建活动的包扶单位是xx卫生院。以上共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业务实际,结合包扶村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包扶工作。在xxx群众健身新活动广场的建设中,xx地税所出资2000元帮助社区购买健身器材,县文体局又协助解决了一套蓝球架子和两套乒乓球案子,xx卫生院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组织医院各科室骨干到包扶村xxx村利用集日开展义诊活动两次,义诊群众256人,诊断出患病群众17人,这些文明单位的共建活动,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职能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帮助被包扶村解决了一定的实际困难,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体现了文明共建。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中我们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

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如xx村形成了以烟叶种植,xx村以蛋鸡养殖,xx、xx、xx村以大田制种,xx、xx、xx、xx村以露地蔬菜为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采取“政府拿一点、部门帮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经济筹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并给予重点倾斜的办法,加强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健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今年镇财政出资25万元,村出资5万元扶持烟叶、奶牛、冷棚建设,镇出资70万元,村出资60万元用于各村村级公路建设,开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村的镇区外围环路,达到了国家三级砂路标准。同时,我们积极协调县级帮扶单位出资3万元支持联系村的农村建设,我们还强化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以劳代资开展新农村建设,折合资金40万元。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四基”建设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在农村基础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加快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一是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xx镇城郊结合的优势和传统基础,大力发展以蔬菜、烟叶、瓜果、制种为主的设施农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致富步伐。2007年发展露地蔬菜26000亩,新增日光温室202亩,冷棚200亩,发展食用菌107万单位,发展烤烟2300亩,晒烟1600亩。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在巴林村新建投资500万元,占地302亩的四新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并建立xx蔬菜有限公司。目前该项目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准备育苗进行生产。该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使用新材料,利用秸秆收回和粪便产生沼气,建成冷暖搭配的新模式。该项目以种植瓜菜为主,以育苗和实验新品种为辅,通过与辽宁省农科院、辽宁农业大学合作,做为研发新品种的实验基地。我镇将该项目和自治区千亩烟叶示范基地作为我镇两个重点建设的“科技致富基地”,引领广大农民科技致富,带动xx县的设施农业向集约化、高科技、高效益方向发展。二是全镇烟叶生产实现了稳产增收。今年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300亩,收购烟叶90万斤,烟农收入334万元,实现税收66万元;三是畜牧业发展强劲,全镇奶牛存栏2508头,蛋鸡存栏36万只,生猪养殖达到14500头。创建了xx奶牛,xx养猪,xxx蛋鸡,xxx烟叶、蔬菜,xxx烟叶等五个专业协会,形成了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大户,大户带群众的良好格局。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建设xx次中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xx镇公路网络建设为重点,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拓宽融资引资渠道,努力构建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西移北扩,东提南展”的思路,加快xx城区开发建设和公路网络建设,07年基础建设投资达到1亿元。一是以开通完善城区环路为重点,拉大城市框架,推动城市扩容提质。改造拓宽长青路北段,开通双赢街,实现建设路与南环路对接,向南延伸大宁路,已经初步建成城市环路体系。二是加强铁西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长青路、花园街、金融街西段、友谊路南段等装铺工程,完成了天旺街、金融街、友谊路人行道装铺等附属工程建设。推动金三角市场周边开发,引导城市重心向西转移;三是加快铁东区改造步伐。实施双拥街装铺工程,依法推进“城中村”拆迁改造,抓好xx城区农民新村规划建设。四是开发建设规模化经济适用住宅小区1处,完成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五是抓好影响群众出行的小街小巷治理,建设中蒙医院金都广场,站前广场,实施金三角等城区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六是完成了长青路以西,哈河大街以南,化肥厂旱河以东、xxx1000亩的征地任务,完成了xxx社区就业局、运管所等单位建设用地的征地任务。七是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章建筑,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在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了新型农民。各村创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室,试点村xx社区在用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万余元建设了一处占地近400平方米的群众健身文化活动广场,购置了蓝球架、跑步机、摇臂机等10套健身器材,该广场的建成为社区居民乃至镇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另外xx社区还投资近6000余元,建设了居民图书阅览室和农民夜校,该阅览室有120平方米,图书资料近600册,配有电教设备,今年集中培训农民6次达到530多人。图书阅览室和农民夜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序上满足了农民需要科学致富知识的需求,为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在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围绕“五清”(清垃圾,清粪堆,清路障,清柴垛,清院落)、“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灶,改圈)、“五建”(建集中供水网,建村路绿化带,建沼气池,建综合活动室,建村民娱乐场所)、“五上”(上无线电广播,上有线电视,上电话,上移动通讯设施,上网络宽带),搞好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落实。今年共集中开展卫生整治活动4次,重点清理了主街路的五堆,达到了主街路两侧无垃圾、无粪堆、无路障、无柴草垛,院内干净整洁。全镇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电话普及率达到60以上,手机普及率达到70左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5‰以内,100的实现了“两免一补”政策,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部分中小学的撤并。卫生医疗方面,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工作已全面展开,到12月10日各村完成率平均达到95,全面完成县里下达的完成指标数。

四、发动群众,强化宣传,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做好农民群众宣传发动工作是关键。一是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村组干部、全体党员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等,积极动员广大农民参与建设。要以切实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为切入点,大力优化城乡经济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成果。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工程建设成群众满意工程。三是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十六届六中全会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四是在镇、村主要街道、主要路口设立宣传牌、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开设“建设新农村”宣传专栏,集中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等,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农村试点工作的情况。

5.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篇五

一、突出一个中心,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搞活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手促进非农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减负固基,富民强县。

今年,我县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农民增收工作,又要分类指导,下大力解决重点乡村、重点农户的增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力争使**年农业产值达到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

二、明确三个途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服务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现实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特用玉米、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一是做大玉米产业。重点突出特用玉米产业。今年要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努力向标准化生产、群体化加工方向发展,年内全县新增鲜食玉米种植万亩,总数达到万亩,新上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加工量达到万穗。加大对三利秸杆与盛隆草业公司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玉米轴为原料的糠醛加工等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使我县的玉米产业开发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是做大畜禽产业。要围绕我县的粮食资源、秸杆资源优势,加快畜禽、畜种结构的调整,突出抓好商品型、生态型畜禽品种,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畜禽产品的防疫检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奶牛业重点抓好李青庄、郭磊庄、万全城、苏家桥等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小区奶牛养殖新增头,力争全县奶牛养殖量达到头;肉羊产业重点抓好优质肉羊繁育推广和屠宰加工,并全部实现舍饲圈养;猪鸡产业以永春肉联厂为龙头,重点抓好王玉庄、邹家庄等地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全县暖棚猪养殖量达到万户以上。鼓励引导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

三是做大瓜菜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县近临张家口、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错季、精细、无公害、订单型瓜菜,并依托瓜菜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郭磊庄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整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瓜菜种植面积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

四是做大林果产业。以西山片万亩杂果林基地为依托,结合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区的嫁接改造。依托果品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高庙堡万亩杂果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建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林果产业基地。加快对柠条、沙棘的开发利用,提高其转化率、利用率合商品率。

⒉提升劳务经济水平,铺就农民增收新渠道

要通过发展小城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多种措施,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实现由“村里人”向“厂里人”、“城里人”的身份转化。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兴办劳务中介服务组织,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输出劳务。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相关部门要落实好政策,保障农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的畅通。全年实现劳务输出万人

抓好非农产业,促成农民增收多渠道

发展非农产业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发展非农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工业“大车”拉动相对弱势的农业“小车”,通过对接农业资源增强工业活力,提高农业活力,提高农业效益。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开发,鼓励非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和运销业,兴办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积极扶持农村非农产业争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住六个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把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抓手,加大力度,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以“水”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蓄、打、节、引多种措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措施。完成新打机井眼,新挖潜流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要积极探索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的路子,争取—年内时间将我县的余万亩基本农田全部实现基地化。同时要抓好饮水安全,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继续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生态项目工程;树立精品意识,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精品工程;积极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农业工程与“四荒”资源权属改革进程,保护治理成果,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⒉突出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提高经营水平

要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抓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万全县关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服务扶持办法》。要坚持开放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嫁接改造一批,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重点抓好郭磊庄亚雄脱水蔬菜厂、(河北)中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勤农贸、祥康生态科技、万华天宝鲜食玉米加工、盛隆秸杆等龙头企业的建设。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年内力争创出—个全省知名品牌。

⒊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继续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以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土专家为带头人,组建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视野广阔的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围绕鲜食玉米加工、燕麦加工、脱毒薯种植、瓜菜加工、大棚猪养殖、柴鸡养殖、机械制造加工等产业,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高素质的农村经济人队伍达到人以上。

⒋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

加大教育培训农民的工作力度,要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资源,把撤并的学校建成职业技术学校、乡村成人业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满足农民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全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长;围绕优势特殊产业发展,全年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加;争取每户都有—个科技明白人,使每个新增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门实用致富技术。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工比上年增加。

⒌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拉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推动贸易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优势,以开放促项目,以项目带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接触同优化内部环境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在万全聚焦,坚持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思路,用开发的举措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有开放的观念,要解放思想,强化开放就是发展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二是要有开放的信息,提高开放效率;三是有开放的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利用各种关系合人才,抓住一切机遇,拓宽开放渠道;四是要有开放的环境,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环境,吸引投资。

⒍继续抓好“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在重点项目上求突破

“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稳定增收上把“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活动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已经出列的贫困村要继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未出列和新列入的个贫困村,要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抓好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周转棚、周转畜、劳务输出等工程。专项资金要捆绑使用,投向贫困村,使扶贫工作整体推进。要坚持以经济强村为龙头,以“两转移一置换”(即农业向工业转移、农村向城镇转移、农民置换成职工)为载体,确保经济强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以上,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以上,带动整个农村经济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要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在巩固提高第一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主体意识,紧密结合“村村通”“村村绿”等工程,推进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主街亮化工程和“一建(建沼气池)三改(改水改厕改圈)”。

四、深化四个制度,促进农业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⒈完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和村民自治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农村支部换届工作,确保稳妥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活力。

⒉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规范农村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程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对村务和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同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和改善农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⒊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贯彻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监管机制,切实抓好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加大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力度,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的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稳定完善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规范地土流转程序。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妥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定期督察调度,推动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⒋完善对农业重点工作的责任制度

6.乡镇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篇六

农业产业化、劳务输出、非农产业),抓住六个重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农业开放工作建设、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深化四个制度(一制三化工作制度、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农业重点工作责任制度),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开创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居面。

一、突出一个中心,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搞活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手促进非农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减负固基,富民强县。

今年,我县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农民增收工作,又要分类指导,下大力解决重点乡村、重点农户的增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力争使**年农业产值达到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

二、明确三个途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服务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现实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特用玉米、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一是做大玉米产业。重点突出特用玉米产业。今年要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努力向标准化生产、群体化加工方向发展,年内全县新增鲜食玉米种植万亩,总数达到万亩,新上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加工量达到万穗。加大对三利秸杆与盛隆草业公司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玉米轴为原料的糠醛加工等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使我县的玉米产业开发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是做大畜禽产业。要围绕我县的粮食资源、秸杆资源优势,加快畜禽、畜种结构的调整,突出抓好商品型、生态型畜禽品种,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畜禽产品的防疫检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奶牛业重点抓好李青庄、郭磊庄、万全城、苏家桥等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小区奶牛养殖新增头,力争全县奶牛养殖量达到头;肉羊产业重点抓好优质肉羊繁育推广和屠宰加工,并全部实现舍饲圈养;猪鸡产业以永春肉联厂为龙头,重点抓好王玉庄、邹家庄等地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全县暖棚猪养殖量达到万户以上。鼓励引导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

7.乡镇冬季农村工作安排 篇七

2002年7月22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抓住: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军队体育以连队为重点等四个重点。 “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其中,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关系到全国8亿农民的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中央批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动实施农民健身工程”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渐步入崭新的发展旅程,广大农村及农民有着很好的发展阶段机遇。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作建设经过试点、推广,都获得了较好的成效,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对生活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如何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共中央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同时批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使农村体育、农民健身将有机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以乡镇为重点,特别是像广西这样欠发达地区以乡镇为重点发展农村体育,对于农村群众体育的健康发展有何优势与不足值得研究。课题组就新农村建设及农民体育健身工作建设试点的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和那楼镇,武鸣县双桥镇、城厢等乡镇在新农村建设及农民体育健身工作建设中发展广西乡镇群众体育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调查与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乡镇群众体育为研究对象,对新农村建设试点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试点的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那楼镇和武鸣县双桥镇、城厢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对农民、学生和公务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课题组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589份,回收率92.0%,有效卷505份,有效率78.9%。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乡镇体育组织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3.1.1 管理机构的设置现状与分析

(1)管理机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农村建设中广西乡镇体育组织管理的宏观机构设置主要是“在区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以区、市、县三级框架为主,以各级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为主导,各级体育局群体处、科为辅的双线纵行垂直管理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县文化与体育局→文体事业股→乡镇化广播站→村委会下属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则是乡镇群众体育管理机构设置的路径,路径设置见图1。

(2)优势与不足

优势:图1显示,广西乡镇群众体育管理是在“区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直接领导——市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县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乡镇政府、村委会”,以及“区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间接领导(各级健身指导委员会间接联系)——区体育局群体处——市体育局群体科——市辖各文体局、县群体科、文体事业股——乡镇广播站”双头领导,村委会下属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乡镇内各活动站、体协和锻炼点进行。各部门职能明确,乡镇群众体育管理的开展比较协调。

不足:在实地考察与访谈中发现,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始后两年,乡镇群众体育管理虽然在责权运行等方面有所改善,但管理体制没有质的变化,仍然是双头的领导。管理链比较复杂,以至上级部门对基层的情况了解不够及时,信息交流不够通畅,影响了办事效率,也出现了责任互相推诿的问题。

3.1.2 管理人员的配备现状与分析

(1) 管理人员现状

课题组的调查结果表明,乡镇群众体育管理人员武鸣县每乡镇2人,邕宁区的每乡镇4人,都是广播电视站工作人员兼任,无一专职人员。其中大专学历7人,中专2人,高中1人,没有体育相关专业的人员。

(2)优势与不足

优势: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虽然广西大部的乡镇群众体育管理人员都不是体育专业出身,但他们长期兼管体育管理工作,对乡镇的体育管理有独到的见解和实际工作经验,这是乡镇群众体育的宝贵财富。同时广西乡镇群众体育管理后备人员储备比较充分,特别是近5年以来,大专院校体育院系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逐渐开始充实进乡镇群众体育组织队伍,而且区内多所高校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在扩大乡镇群众体育管理人员的队伍,体育专业人员进入乡镇群众体育的管理层越来越多。

不足:尽管这些乡镇有体育相关专业的人才储备比较充分,但由于用人制度反应机制不够敏捷,导致大部分的乡镇没有专门的体育主管部门及专职人员,导致精力略显不足,缺少体育相关专业的人员,使得乡镇群众体育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1.3 体育活动指导文件的颁布现状与分析

(1)体育活动指导文件颁布现状

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体育健身工作建设”试点开始以后,各级政府、体育局、文体局等下发关于新农村建设、农村体育等的文件越来越多,包括种类活动的工作方案、目标、计划、总结等。如《邕宁区文体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拓宽思路,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南宁市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情况汇报》……等。从文件执行情况看,市、县一级及周边乡镇对文件的执行情况较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后乡镇群众体育工作有很大的提高,但要把每一个文件精神都落实到每个乡镇、农村的具体实践上还有待加强。

(2)活动指导文件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纵览下发的文件,大都是宏观的、综合性的指导文件,对于群众体育的整体发展很有好处。新农村建设试点后,宏观上的体育活动指导文件有所增多,如以南宁市为代表的群众体育活动指导文件,有《拓宽思路,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南宁市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情况汇报》。文件中提出了“十千一万户”活动的工作部署,计划在全市机关单位、社区、县、区、开发区乡、镇、村开展“千人游泳活动、千人象棋比赛、千场羽毛球比赛、千场气排球比赛、千场篮球比赛”[1]。

不足:广西的各乡镇几乎都有相对固定的群众体育活动,如:春节举行的篮球赛、乒乓球、拔河、板鞋竞速……等;每年三月三歌圩的抢花炮,端午节的赛龙舟;以及一些乡镇、村定期举行的民众体育活动等。都没有文字材料可查,只有少数、简单的一个活动内容,没有具体的计划、方案、规程、规则和实施的细则等指导性文件。只是由一些企业、个体人员赞助,以及当地文化站的工作人员组织比赛活动。在文件的落实上,有些乡镇没能及时按上级部门下发的文件精神开展工作,也没有按照文件精神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方案,对活动也缺少总结和交流,没有建立活动方案,缺少符合实际的指导性文件。

3.2 物质保障的优势与不足

3.2.1 发展乡镇群众体育的资金现状与分析

(1)资金来源情况

调查发现:广西群众体育的资金来源与我国其他省市的经费来源基本一致,都是由体育彩票收入、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捐款、企业赞助、群众自筹等方面组成。国家财政对乡镇群众体育的拨款增多,包括“农民体育健身工作”、“雪碳工程”、“新农村建设”等。

优势:广西是一个全民皆爱体育运动的省份,每年民俗节庆日,都会以体育比赛的形式举行一些庆祝活动,这类文化活动在桂南经济较发达的部分乡镇比较盛行。组织活动中,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在求助上级财政拨款的同时,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厂矿、个体工商业者、私营老板也会出资冠名赞助,这使得各乡镇形成了较有特色的节庆体育。由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的体育意识增强,对体育场馆的修建给予大力的支持,从各乡镇的实际出发,以工代酬的方式进行体育场馆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尽管上级政府拨款增加,厂矿、个体工商业者、私营老板偶有赞助,但分散到各乡镇后经费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广大乡镇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由于广西经济比较落后,政府很难给群众体育划拨更多的资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怎样拓宽广西乡镇群众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增加乡镇群众体育的经费投入,有效快速地发展乡镇群众体育,带动整个农村体育的发展仍是摆在我们前面的重要课题。

3.2.2 场馆的建设现状与分析

体育设施作是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保证,是人们进行身体锻炼、体育竞赛和社会交往的载体。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关系到一个地区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和竞技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密切相关。

(1)场馆的建设现状

在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二期实施方案中“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应逐渐由社区向农村转变”的相关规定后,自新农村建设以来,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在当地的开展,武鸣县双桥镇、城厢镇、邕宁区蒲庙镇和那楼镇等乡镇在体育场馆的规划上有了质的飞跃。试点两年后武鸣双桥镇,已经使规划的篮球场地达到40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规划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10个,同时还配置20副乒乓球台、有两个村和一个社区配置了健身路径。邕宁区蒲庙镇上有体育场、工会活动场所、镇文化中心, 16个自然村有篮球场,其中农民自筹资金修建15个,至今大部分的自然村都有篮球场。

南宁市根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的原则要求及工作方案,在200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工作的设想,为广西乡镇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提出的建设100个村级标准灯光篮球场的设想至今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且有不少的篮球场有很好的看台,比计划的标准高出许多。

(2)场馆的建设优势与不足

优势:自新农村建设试点以来,全广西下辖的各乡镇的场馆建设在规划上都有较快的发展。如广西体育局2007年7月3日在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广西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广西群众体育活动的“一三三”发展思想,其中的一个“三”就是指“加大体育设施特别是乡镇一级的体育设施建设,并朝着一个村一个篮球场,一个乡镇一个文化体育站、一个县一个体育馆,一个市一个体育中心的方向发展”。如今体育设施建设在逐步地进行,正在朝着目标大步地向前迈进,为发展乡镇群众体育,“以乡镇为中心发展农村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不足:尽管颁布出台了较多的场馆规划建设的文件,但由于整个广西经济基础较差,部分边远乡镇很难达到文件提出的要求。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些乡镇还是以原有的篮球场、乒乓球台、田径场为主,而且这些场地规格较低,且年久失修,无人员进行管理与维护。因此乡镇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体育设施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设施的维护缺乏经费支撑,以及体育设施缺乏管理人才等问题。

3.3 体育活动开展的优势与不足

乡镇群众大体以个人或集体两种形式进行体育活动。在对武鸣双桥、城厢、邕宁区蒲庙和那楼等地调查中发现,乡镇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集体形式为主,包括有锻炼小组、老年体协、乡镇文体中心、晨晚练点、文化广播电视站和体育俱乐部等。每到重大节庆日,当地体育组织就会安排集体的节庆活动,如三月三的歌圩、抢花炮,每年端午的划龙舟,春节的乡镇篮球赛、乒乓球赛等。节庆之余的其他时间里面,乡镇群众少数会参加当地民间组织的一些体育协会,并定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但这类活动不多,且很难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此外,绝大多数人很少自觉参与体育运动。

优势:广西是一个以壮、汉为主的多民族省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祭祀、节庆活动。如壮族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十五或三月三歌节都要进行抛绣球、投绣球、抓卒、三人板鞋竞技等体育活动;苗族的古龙坡会,是在激昂的芦笙和鼓乐声伴奏下举行的传统民族体育运动会,活动的内容有芦笙赛、踩堂歌、斗马、斗鸟、赛马、舞狮、对唱山歌等,还有瑶族盘王节的打猴鼓,侗族花炮节的抢花炮,京族哈节的跳竹杠等,都是趣味性较强的体育娱乐活动。由于民族体育的传统几经传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入人心,只要体育主管部门稍加引导,广西乡镇群众体育活动大有发展前景。

不足:经济全球化的蔓延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扩张,导致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化逐渐被处于强势地位的主体文化所吞噬。尽管广西地处欠发达省份,但也无法阻挡霸权文化风暴的席卷,丰富的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被现代竞技体育浪潮所淹没的困境。现在广西乡镇所举行的群众体育活动,大都属于竞技性质的,只适合少数有特殊才能的人参与,尽管普通群众有很强的参与愿望,但却不能胜任那样激烈的对抗,只能是作壁上观了。

4 结论与建议

1.广西乡镇群众体育由全民健身委员会和文体局双头领导进行管理,各部门职能明确,工作比较协调。但也存在着造成责任推诿、办事效率不够高的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下应该优化乡镇群众体育管理机构设置,设置符合当地实际的乡镇群众体育管理机构。

2.在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兼管乡镇体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但从人数、经历、学识上都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乡镇群众体育的需要。政府应该重视农村体育的管理,吸收具有体育专业的人员到管理队伍中,同时培养更多当地的管理人员,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提高管理人员质量。

3.在增加宏观体育活动指导文件的基础上,做出详细的计划、文案和活动规程等,促进对每一文件的执行,并对每项活动进行认真的总结,建立活动档案,使乡镇群众体育更加规范地开展。

4.群众体育经费有所增加,但因群众体育内涵丰富,组织缺欠、经费紧张导致参与主体受到限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扩大资金投入力度,广开资金来源渠道,统筹安排,使更多的乡镇群众能够参加、并享受体育活动,带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5.乡镇体育场馆规划、规格建设上有质的提高,但经费仍然不足,要满足需要各方面的支持。现阶段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单位等现有的场馆,合理开放,并有计划地组织比赛和锻炼活动,弥补场地不足的现状。

摘要:运用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南宁市下辖的部分乡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得出广西乡镇群众体育管理体制职能比较明确、管理人员资源潜力较大,经费投入增多等优势。但存在管理链过长、人员能力有待提高、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场馆建设、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待进一步统筹的不足。提出优化管理体制、设置符合当地实际的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拓宽资金来源、合理运用现有的场馆设施等发展乡镇群众体育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群众,体育,优势,缺陷

参考文献

[1]南宁市体育局.拓宽思路,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南宁市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情况汇报[Z].2006.3.13.

[2]黄先兆.加速群众体育工作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在2008年全区群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08.2.

[3]朱党培,张文忠.关于建立我国新农村社区健身俱乐部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6.27(3):13-16.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1997.

[5]广西体育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群体处2007年度工作总结及2008年计划[Z].2008.2.

[6]杨海晨,黎晓萍,赵芳,等.广西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群众体育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2):125-130.

[7]卢兆振,傅健霞。新世纪我国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的困境与抉择[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26-29.

[8]黎晓萍,赵芳,杨海晨.广西新农村建设中乡镇群众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0(4).

8.乡镇冬季农村工作安排 篇八

关键词:乡镇档案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高瞻远瞩,顺应潮流、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是符合国情、利国强农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档案部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自觉地将档案工作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于2007年12月11日以档发〔2007〕10号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引导档案工作切实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

一、乡镇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

1.原有管理体制与现行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档案法》赋予乡镇人民政府全方位的档案工作职责,而原有管理体制却不太健全。一是管理机构不落实,档案室并非是一个工作机构,没有列入政府机构序列,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实质只是一个档案库房;二是管理体制不顺,各镇档案人员兼职过多,面对工作任务大量增加、上级业务部门对工作的要求和群众对档案的需求越来越高,事实上光靠一名兼职人员来完成各项工作已不太现实。

2.现行机构编制与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政府机构改革以后,镇兼职档案人员仍为1名,而乡镇机关档案工作任务日趋繁重,镇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档案的案卷数量和门类增加,室藏内容丰富,已成为集中管理多种门类和多种载体档案的综合档案室。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的是目前镇一级机关仍都不设专职档案人员,人员队伍也很不稳定。每年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镇档案人员变动工作。

3.传统档案工作要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范围越来越宽,镇档案人员除了整理好本单位每个年度的档案和对所属单位进行监督指导外,还要做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的工作内容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如农村宅基地置换、村容村貌整治、农业合作社、农业园区、民营企业档案等。这些在新形势下产生的档案,镇档案人员还需要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

(三)各地对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或正在进行着尝试

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产生的众多变化,各地档案部门清醒地认识到新的形势对乡镇档案工作已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各地对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已经或正在进行着尝试,据笔者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湖南省双峰模式。湖南省双峰县在乡镇设立档案馆,乡镇档案馆是经乡党委、乡政府批准由县编委认可设立,具有对内对外两种职能的机构,与其他站所同级,享受同等待遇,并将档案管理人员列入公务员序列编制,做到专职专责。一般明确乡镇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兼任馆长,配有一名素质较好的专职档案人员为副馆长,均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工作经费列入乡级财政预算。①

二是山东省胶州模式。山东省胶州市营海镇建立镇“档案信息中心”,该中心为正股级事业单位,编制4人,作为鎮档案管理的职能部门集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信息查阅、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镇政务信息公开、镇情村情教育、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等多种功能为一体。②

三是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模式。2007年1月2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同意大朗镇建立档案馆。文中指出:市政府同意大朗镇建立档案馆,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即在挂东莞市大朗镇档案馆牌子的同时,挂东莞市档案馆大朗分馆的牌子,业务上接受市档案局指导。③

四是村档乡管(村档乡管村用)模式。湖南省怀化市从村级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村档乡管村用的模式。2006年,怀化市档案局将开展“村档乡管村用”工作列入了各县(市、区)档案局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各地选择一至两个乡(镇)进行试点。④

二、乡镇档案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转变理念——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

1.强化乡镇档案工作是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乡镇是形成档案的基础,农业农村人员在档案利用者队伍中占有很大比例,尤其是随着民主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对民生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如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基础不扎实将会留下巨大的遗憾。

2.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当作一项专门事业来规划和发展。我国乡镇档案工作经过近60年的努力,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已经突破了管理本机关档案的范畴。根据《档案法》、《乡镇档案工作试行办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乡镇政府档案工作的职责归纳起来有五大任务,即管理好本机关档案;监督指导本乡镇所属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提供政府公开信息的公共服务等。为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在思想认识上提倡和逐步普及一种观念,即改变传统的乡镇档案“工作”观念,树立乡镇档案“事业”的意识。要推进这样一项专门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切实加强领导,要把档案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给予机构、人员和经费上的保证。做到确保四个到位,即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形成管理有序、工作有效的档案工作网络,把乡镇档案工作建设成为一项专门事业。

(二)创新体制——探索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

1.探索并施行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的意义。“乡镇档案工作的模式” 既包括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乡镇档案工作的体制问题,又包括乡镇机关与所属单位之间的监督、指导和互动等乡镇档案工作的运作机制问题,还包括整个乡镇档案信息和实体的流向等实体管理问题。

建立科学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种好的模式可以产生长效机制,起到决定性、改革性作用。原来传统的乡镇机关档案工作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明显地体现出阶段性。现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原有的模式在体制、机制和档案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显现出了不相适应之处,我们只有通过对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的积极变革才能实现新的适应。

2.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档案工作管理模式。根据各地探索的经验,我们需从中总结出一种相对科学可行的组织形式在我区进行试点,并在取得成功后加以推广,使乡镇档案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得以真正落实。2008年,我区档案局研究完成了由上海市档案局立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研究》的科研项目,并已在庄行镇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庄行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由办公室主任兼任主任,原镇机关档案人员为专职副主任、另配一名档案协管员,形成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全镇档案事业,党政办是档案工作的负责机构,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是乡镇档案工作的事业服务机构的管理模式。镇档案信息服务中心作为全镇从事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负责对乡镇机关及辖区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规划、监督、指导,并对档案实体进行管理、提供利用服务。从而确保《档案法》规定的乡镇政府在档案工作中对档案实体的保管利用和对基层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两大职能全面履行。

(三)经费保障——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事业发展资金列入公共财政预算

在区、县档案事业经费年度预算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镇档案事业的经费列入预算,用于乡镇机关和基层单位合格档案室建设,解决必须的档案装具,为基层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同时按照《档案法》要求,对在发展乡镇农村档案事业中贡献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推动乡镇档案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城市反哺农村”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提供了可能。党和国家把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力不断向农村倾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在发展乡镇农村档案事业中争取主动,加大投入,以确保乡镇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目标的实现相适应、相协调、相配套。

(四)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的修改和业务规范的制订加以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问题要得以根本解决,还需要从法律、法规上加以保障。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本次国家对现行《档案法》进行修改的机会对此有所突破。

1.在《档案法》修改中,首先应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档案工作的领导职责。现行《档案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但《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五条却将其限定为“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即使不重视档案工作也无法追究其任何法律责任,因此,法律、法规应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其次,应明确提出乡镇设置档案机构和配备专职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从档案工作机构来看,在乡镇建立档案工作的实体机构是很有必要的。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的历史,乡镇档案工作几经反复,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编制等问题而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需要对档案法律、法规进行适当的修改,用法律的手段来保证乡镇档案机构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配备,

2.制定业务规范。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单位的调研,结合各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以往年度的归档情况,以新建立的镇属事业服务中心为重点,研究制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各类单位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如XX镇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鎮各个事业服务中心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XX居民委员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等,为乡镇档案工作提供一套标准的业务规范。

上一篇:2016年度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科组长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