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管理专业(9篇)
1.国际市场管理专业 篇一
2008年,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在已有的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基础上申报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次年正式招生。由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具备港航专业多年的办学经验、资深的教学团队、深厚的行业背景,以及国家物流实训基地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发展情况良好。目前,该专业首届学生47人已顺利毕业,在校生人数达到185人,专业整体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是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群是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该专业群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聘请楚天技能名师2名,建设有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共10门。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运用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学、岗、就”三态递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先进理念,按照“学、岗、就”三态递进的培养规律,形成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和企业高度融合,以航运、船代、货代、航运物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为重点,以真实业务流程为载体,独具特色的 “学、岗、就”三态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岗、就”三态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学生进入高职学校,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就是学、岗、就三种状况的不断递进转换的过程。三个环节环环紧扣,逐步递进,不能跳跃,并缺一不可。
高职教育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着:课程与课程之间各自为政,相互分离,相互之间缺乏横向联系;理论课与实验课相互分离;学生实验内容与企业实际运作不相符;教师双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主要是由于学校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不一致;实训标准与岗位技能标准不一致;教师素质与双师结构要求不一致;学校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我们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研讨与实践,以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学、岗、就”三态递进的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为契机,逐渐形成与之相配套的“学、岗、就”三态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其培养过程。
2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为了实践“学、岗、就”三态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其培养过程,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专业调研:企业需求调查;企业岗位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同类型院校同专业调研;
②明确职业岗位: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企业岗位设置;
③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将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工作任务提炼为典型工作任务;
④归纳职业要求:通过调研,归纳出本专业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要求;
⑤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基于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学、岗、就”三态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
⑥确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要求,确定本专业核心课程;
⑦人才培养方案初稿: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⑧专家论证:请专业委员会专家或企业技术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进行论证,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3 课程体系构建
我们依托行业企业,在广泛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形成 “163”课程体系结构,既1个基础平台、6门核心岗位课程、3门综合实训课程。
1个基础平台:由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构成的基础平台。
6门核心课程:由6门专业核心课程组成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在“岗位训练”阶段完成。
3门综合实训课程:按照专业就业方向确定的3门综合实训课程,这三门课同时也是特色课程。在“预就业”阶段完成。
4 职业能力培养途径
4.1 四个一工程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强化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系统化、常规化、班级化。加强教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感,紧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开展以“一个班级一个专业文化,一个学生跟踪一个物流企业,一个学生加入一个学习团队,一个学生至少获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为内容的“四个一工程”。
4.2 校园企业讲堂
让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企业能手以学术讲座、兼职授课、参与指导校内实训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部建立起“校园企业讲堂”,既可以让学生提前接触了解到行业企业的工作实际情况和操作技能,同时让企业了解到学生的潜质和能力,为学生与企业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为日后双方进行有效的双向选择提供条件。
4.3 企业学校教室
通过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假期企业调研等多种形式,在企业里建立起“企业学校教室”,让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更加贴近企业现实,同时又能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企业聘请兼职教师负责实践技能的现场教学。
4.4 类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设计,按照“仿真示范,校企共建,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建设了港航数字化实训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尽量创设真实、有效的实训环境。
4.5 “双证书”教育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需考取至少一个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以达到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和较为复杂的工作的目标。通过强调实践贯穿于基础理论学习之中的理念,并辅之以职业资格考证作为检验手段,2009级学生学习有方向有目标,大部分同学均一次性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证的考试。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竞争必将越来越激烈,职业能力培养永远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伍德春.高职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教学理论的改革与实践.商场现代化,2005,(9).
[2]苏同江,李向力.论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8,(3).
[3]蒙圻.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建设的探索.中国农业会计,2011,(8).
2.国际市场管理专业 篇二
南开大学城市管理专业2011年酝酿设立伊始,就确定了高起点、国际化的办学理念。2012年6月即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签订城市管理专业“3+1”合作办学备忘录。2013年获得教育部城市管理新专业审核后,两校签署了城市管理专业“3+1+1”合作办学协议。由此,南开大学每年30名左右的城市管理本科生雅思考试达标后,第3学年整建制到英国城市学官方排名第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学习,第4年回国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可获得南开大学管理学学士和格拉斯哥大学颁发的留学一年课程学习证明。在自愿的前提下,学生第5年可返回格拉斯哥大学攻读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迄今已顺利招生4届,项目运行良好。
与城市管理本科国际项目相配套,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以南开大学与格拉斯哥大学联合研究生院为平台创办了城市学方向的“1+1”硕士项目,即考生通过全国研究生统考和南开的复试,符合格拉斯哥大学录取条件的通过其教师来南开组织的面试进入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和格拉斯哥大学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1+1”联合培养项目,研究生课程学习全部在南开大学完成,英方派教师来校授课,实行2-4年弹性学制。
经过几年的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我们在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材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几点体会。
一、目标定位
按照教育部2012年界定,城市管理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部门、城市管理政策及法规研究部门、城镇基层社会管理部门、城市社会团队综合部门、市政市容管理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具体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南开大学在探索国际化办学过程中,获知由于发达国家现代化、后现代化的进程总体上快于中国,已完成“现代化进程”的欧美国家的大学基本上不开设“城市管理(urban management)”专业,而是开设与“后现代化”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城市学(urban studies)”专业。
例如,美国大学理事会(US College Board)对城市学的界定是运用社会学、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来研究城市生活、管理和服务,主要学习如何使城市文化具有独特性,城市地区如何回应复杂问题和事件。简言之,城市学是让你懂得城市居民生活、行为方式及如何应对问题的专业。2014年,城市学科在英国官方排名并列第一的格拉斯哥大学官网是这样描述城市学:它让你从学界认可的相关领域的领导者那里学会和获取至关重要的形塑地区、强化社区和改进政策制定的实践知识。城市学涵盖都市发生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物理的所有方面的变化,包括城市的社区、治理、卫生、住房、不平等、规划、交通和房地产等领域(注:住房housing,在西方通常意味着通过政策或财税补贴的政府主导色彩更强,而房地产real estate一般指商业化、市场化的力量居于主导地位)。
鉴于此,我国高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应当综合考虑经济社会转型期特点,即“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两个历史进程高度叠加给我国大中城市治理带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挑战。
二、人才培养
城市管理专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和专业学识。目前,城市管理本科毕业生可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各校的培养方向也各有千秋。为此,国内各高校在城市管理专业建设中,应当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来打造其专业特色和品牌,通过服务于城市转型和城市发展提升专业的综合影响力。至于所培养的人才在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政策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当中更侧重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可以集思广益,精心论证。我们在论证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时,考虑到南开在应用经济、政治学、社会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传统优势,结合格拉斯哥大学城市学系在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政策、都市再生、社区治理、城市经济等方向的雄厚师资力量和世界一流的研究水准,将南开城市管理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的多学科知识功底,掌握全球城市发展趋势和城市规划管理动态,擅长城市和区域规划管理、都市更新和社区发展、城市公共事务应对、城市政策分析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同时利用国际合作办学优势,瞄准部分国际机构和在华国际组织,为其推荐我们的毕业生。
三、师资队伍
打造一流的城市管理专业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近4年来,我们根据课程体系需要有步骤施行优化师资的学缘结构、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式,在已有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政治学和经济学师资基础上,陆续招聘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从事人居环境治理、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等专业方向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引进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格拉斯哥大学城市学系在科研、教学上的全方位合作,包括联合申请到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重点项目和中英联合资助超千万元的“城市转型”国际合作项目,通过科研合作加快提升年轻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新设的学术团队项目和南开大学一流专业建设专项资助等渠道,计划利用3-4年时间把大部分教师派到格拉斯哥大学等城市学排名居前的英、美大学研修,采用与对方教师共同备课、授课和联合指导硕士生的模式让南开城市管理师资队伍与国际高水平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接轨。
四、教材及实验室建设
由于南开城市管理的本科生要在大三学年赴格拉斯哥大学插班学习一年,这需要我们将南开的课程体系与英方的课程相衔接。鉴于国内高校社科类专业在大一、大二的校级公共课的学分比例较高,而专业课的难度和深度普遍低于英国大学大一、大二的本科课程,首先,我们参照英文版经典教材将南开的专业基础课“国际化”和“汉化”;其次,组织相关力量加快专业方向课的讲义和教材编写;再次,自行开发某些教学用软件,建设教学用的数据库和案例库。最后,近期投资200多万元建设教学和科研功能兼备的数字城市治理实验室,并借鉴格拉斯哥大学投资1100多万英镑的国家级城市大数据中心,逐步建设南开的城市数据分析中心、城市舆情实时监控平台、智慧交通和智慧社区实验室等。
3.德国留学国际酒店管理专业 篇三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申请赴德国留学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看中了留学德国的含金量高,且花费较低。德国的留学政策对国内学生也是越来越完善,通过语言、学历的要求来保证学生质量是这种“完善”的主要表现。
由于很多想去德国留学就读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一些留学的信息不实很清楚,下面立思辰留学360专家就给大家介绍下德国国际酒店管理专业的相关情况。
项目特点与优势
美国酒店协会在北美、欧洲拥有多所合作大学,互认学分,签证率高;
国内两年学习能为出国打好外语基础、作好留学准备,节省大量费用;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国内阶段即可获得全球认可的AHLA酒店管理专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不出国留学的学生可推荐到国内四星以上酒店就业或赴国外酒店带薪实习;
美国酒店协会教育学院是世界酒店业职业认证体系与认证标准的制定者;
4.国际市场管理专业 篇四
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的新变化
1、各类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节节攀升。外贸企业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外贸企业大幅增加,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日益增加,据有关统计显示,“江苏作为我国主要进出口贸易口岸,外贸人才需求将成倍增长。根据江苏省外经贸厅人教处有关专家预测: 2007年江苏省将进入外贸人才聘用高峰期。据南京仁人猎头公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江苏外贸人才缺口大约在10万左右,其中包括国际商务跟单员、报关员和报检员人才,特别是既会外贸操作又懂物流管理的外贸人才。
2、外贸人才素质要求全面提升。“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进入到企业后马上就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随着我国外贸大国地位的凸显,外贸企业更加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渗透海外市场,这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对外贸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有1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有资料显示,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1至六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
3、传统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外延扩大。首先,单纯的营销、外语、纺织、机电等专业人才已经远不能满足外贸人才的相关岗位需求,外贸企业对于那些金融和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等专业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其次,我国遭受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等事件接连不断,给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为尽可能的减少这种损失,就需要1大批既熟悉WTO规则、精通英语、又熟谙世界相关国家法律、能够参与应诉贸易争端的专门人才。再次,对于小语种外贸人才的需求量升温。近年来,沿海地区企业加大同中东、非洲等地区的贸易往来,从而增加了对外贸人才的需求。
我国现有外贸出口权的公司约有 18 万家,平均每家至少有 10 个以上的外贸专业人才,因此我国到去年底为止,外贸专业人才至少有 180 万人。从我国目前的外贸出口额估计,未来五年具有外贸经营权的公司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倍,到那时保守的估计我国将拥有 36 万家以上的具有外贸进出口权的公司。根据我国现有的外贸出口权的公司拥有人才的平均比例计算,我国最少还需要 180 万外贸专业人员。
从各地的需求量情况来看,广东等沿海开放省份报关人才需求势头强劲。此外。上海、山东、福建、天津、辽宁 5 个省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也都在 1000 亿美元以上,需要报关员约为 100000 人左右。
以上需增加的外贸专业人员在未来 3 — 5 年中,按本科及以上 30% 计,约需要 50 — 60 万本科及以上毕业生。此外,还有相当可观的在职人员未能取得相应的本科学历和从业资格证书,故生源和就业市场的规模都是十分庞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出现了需求迅速膨胀、供给不足、就业困难的窘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化、培养方案难以承载培养目标、人才培养途径单一等问题。细分人才市场可以使拥有不同教育资源的各类高校准确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内容的改革、教育途径的拓展、教育方案的重新设计是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供需困局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国际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更广泛领域,包括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和金融、商贸、流通、信息、高技术研发等服务业领域。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批企业走出国门展开国际竞争,这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预计,2010年国际经贸人才需求79万人。而中国每年高校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为13万左右,即使这13万人全部从事国际经贸行业,供需缺口仍然很大。
相对于旺盛需求,相对于供给不足,就业还十分困难,这种供需困局不能不让我们深思。是人才结构出现了问题?是人才质量出现了问题?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要?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总体需求论证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对外贸易正在经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黄金周期,特别是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外贸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外贸人才需求趋旺。与大幅增长的贸易业务不协调的是,我国外贸专业人才的供需严重失衡。据专家预测,2010年我国外贸企业将逾40万家。新老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叠加”,无疑将使国际经贸类人才缺额骤增。
从智联招聘网招聘的职位需求看,贸易人才“仓储”不足,且不论原有外贸企业为扩大业务而增招人才,仅以每家新建企业需5~7名外贸专业人员计,全国就需180~250万人。而根据国家教育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高校经济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13万人全部从事外贸工作,五年内也只能培养出65万外贸人才,尚有100万人才的缺口。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开放省份较集中的地区,外贸企业密集,而高层次的国际贸易人才严重缺乏,培养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我国的外贸大省外向型经济发达,但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仍停留在靠转手订单维持生产阶段,无力自行开拓国际市场,这与以外贸作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极不相称,主要原因是紧缺高层次国际贸易人才。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特点分析
(一)人才需求的总量不断上升。
据抽样调查了30家企业中,2008年平均每家外贸企业需要新增外贸专业的人才为2.5人,2009年每家外贸企业预计需要新增外贸专业人才3.5人,比2006年增加40%,到2010年,每家外贸企业预计需要新增外贸专业人才为4.2人,比上年增加20%。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渡期的结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我国外贸产业一定会飞速发展,这带来了外贸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上的上升,但是增加的速度会逐年降低,趋于平稳。对传统外贸岗位从业技能的要求提升,不仅要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必须持有国家颁发的资格证书。目前在外贸人才需求榜上分别名列一至六位的跟单员、外销员、单证员、报关员、国际货代业务员和报检员等,都要求持有国家通用的资证上岗工作。
(二)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一专多长。
在对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注重掌握的知识进行调查中,我们发现98%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该强化外语,95%的企业认为应该重点掌握国际贸易实务,76%的企业认为国际贸易人才应该掌握国际贸易法律法规。这说明当今企业对于贸易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外语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贸易的能力,还应该注意的是,大多数企业认为贸易人才还应该熟悉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贸易活动日趋活跃,贸易纠纷也不断增加,这需要外贸人才要具备国际贸易相应的法律法规,要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在对“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你认为学校应该安排哪些考证培训”这个项目调查时,62%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报关员证书,48%的企业认为应该具备报检员证书,32%的企业认为因该具备物流师证书,这表明当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的人才,要对贸易相关的行业充分了解,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有很强的适应性,才能为企业贡献更多的利益。从表面上看,现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入发展,国际贸易企业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对于相关的业务完全可以委托给他人办理,但是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很多企业更愿意自己的员工能够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加节约成本,也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加游刃有余。
(三)精通外语和计算机是外贸专业人才必备的知识。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外贸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外贸企业对于精通英语和计算机的外贸人才更是青睐。在对3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中,86%的企业都认为自己所需要的外贸人才要精通外语,尤其是口语要好,其中对于英语的需求人数最多,85%的企业都认为自己需要的外贸人才掌握的外语是英语,只有15%的企业需求其他小语种的外贸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贸企业对于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上升,上年外贸企业对于小语种的人才需求数量只占总人才数量的6.2%,今年上升到15%,比去年增加了1倍多,在众多的小语种中,阿拉伯语、日语、德语排在前三位。更要求应聘人员能够具备掌握相关国家的语言,这样能促进与其贸易往来。小语种人才更受欢迎是因为外贸地区多元化的表现。
5.国际市场管理专业 篇五
一、国际化酒店人才的内涵
(一)国际化酒店人才
国际化酒店人才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从事酒店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国际的视野审视问题、思考问题,不但对于国际经济运行规则有所熟悉,还能在处理各项事物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灵活地运用国际经营专业知识,并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另外,国际化酒店人才还要具备基本的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的语言沟通能力,对于与酒店业务相关的各国文化都有所了解。那么,学校在酒店管理专业化人才培养上,就要迎合国际旅游市场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各项要求。
(二)国际化酒店人才的内涵
对于国际化人才进行深入探讨,需要从全球化和地域化的角度研究,以建立起国际意识。对于国际化人才的界定,首先国际化人才建立起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在能力上要达到国际化水准,能够在思想观念上走到时代的前沿,对于机遇极其敏感,并能够及时把握,结合自身的工作领域积极主动地实现创新。国际化人才必须要具有时代特征。信息时代,国际化人才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各种问题,并提高设计能力。由于酒店管理都会体现为地域化特点,因此,酒店管理人员要具有民族责任感。虽然国际化人才具有跨地域,甚至跨地区的特点,但是要建立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那么在涉外工作中,要把握住本民族特点,熟练地运用于酒店管理当中,提高酒店管理工作能力。作为服务行业,酒店管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涉外工作中,酒店管理人员要适应不同的文化,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各种技能也要有所掌握,这就需要酒店管理人员除了具有技能型知识之外,还要拥有丰富的酒店管理经验。此外,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还要对于行业市场具有调查和分析判断能力,并能够搜集技术资源以有效利用。
国际化人才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中所带来的挑战,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特点,打造本地域的特色经济环境。为了能够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全球化发展中,国际化人才可以对于本土文化进行改良,以将本土特点注入时代的特色与全球化共融。虽然全球化人才要根据文化环境以及地域境地特点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但是,面对的全球化的冲击,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对于本地域特点的主动承担。作为复合型人才,其具有综合各国文化的能力,并从中总结出符合地域经济发展的文化特点,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以利于将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中传播。
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是高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人才,其在从事涉外服务的同时,要以本土文化特色作为重点,承担起继承本土文化的责任,并实现对外传播。那么,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首先要具有爱国情怀,将其感情建立在本土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在吸收其他文化的同时,能够把握住文化特点,并剖析其文化本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已经被逐步地融入到地方的经济发展当中,并设立了属于自身的文化品牌,促进了本土文化的传播,而且还提高了文化免疫力。国际化酒店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其是建立在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的,并具有较高的国际合作意识。积极地学习与酒店管理相关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等,包括与之相关的酒店行业国际惯例都要有所熟悉。作为国际化的酒店管理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基本的业务技能,因此要熟练掌握英语,以及与国际业务往来密切相关的国家语言,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创新能力。可见,培养酒店的国际化人才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才的文化免疫力、文化的适应力以及文化的融合力。
文化免疫力,意味着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在受到外国文化的感染的时候,所坚持的是文化合作和交融,对于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地域文化继续继承和发扬,而不会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具有文化免疫力的同时,还要具有文化适应力。洲际酒店自1984年进驻中国以来,已经有五个品牌在中国的土地上落户。多年以来,洲际酒店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品牌特色,其中的中国文化依然是主线。在这里工作的国际化管理人才不仅对于酒店的各项业务有所熟悉,而且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形成文化的适应性。进入酒店工作的管理人才的文化适应性,还体现为适应国际化酒店的企业文化,这些都是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重点目标。
关于酒店管理国际化人才的文化融合力,主要是指能够以全球地域化视野来审视酒店的全球适应性。文化具有本土性特点,文化同时也是世界的。让世界的人们了解中国的文化,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只有实现文化的融合力,才能够使国际化酒店人才对于全球化的文化冲击力具有适应性,并坚持本土文化的传播,以促进本地域文化持续传播。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地域化,国际化人才要同时具备文化免疫力、文化适应力和文化融合力。在从事酒店管理的过程中,三种能力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关系。文化免疫力作为基础,逐渐渗透与文化适应力当中,不断地实现文化融合,同时文化融合也对于文化免疫力以及文化适应力具有反作用。酒店国际化人才同时具备了免疫力、适应力和融合力三种文化能力,才能够促进地域文化的全球化发展,那么学校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国际人才的培养,既要符合国际化人才素质要求,也要体现出酒店国际化人才特色。
三、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一)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力求与国际酒店接轨
要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就需要将教学课程体系建立在国际酒店的基础之上。制定高层次的酒店管理人才目标,就要依赖于国际化的教育,通过教学实施来实现。教学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注重人才的应用能力为主,通过有针对性地撇杨,提升学生酒店管理的综合能力。
1. 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要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就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根据国际酒店的用人需求,定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都要进行模块化构建,将几门课程之间建立起关联,组成该专业的课程计划。以国际酒店就业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将理论知识、素质培养以及职业能力相融合的同时,更要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
2. 采用双语教学形式
鉴于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的特点,可以采取双语教学的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将外语课程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之间建立起连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素质,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在具体操作中,采取双语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采取分层次、分阶段教学。首先从部分课程开始实施双语教学,然后逐渐向酒店管理专业的所有课程过度。
(二)建立高素质的国际化教学团队
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酒店人才,需要建立国际化的教学团队,以适应旅游全球化方向发展。学校在酒店管理教学上,要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质量,教学团队需要符合国际化酒店管理要求。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请酒店管理人员聘请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以实现理论教学与指导的一体化教学。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未来职业形象,可以聘请酒店管理专业的外籍教师,使用外语语言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与国际化接轨。
(三)采用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建立起酒店实习基地
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为了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符合酒店的人才需求。学校与酒店共同开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基本建设,可以满足酒店市场需求,而且学生通过熟悉酒店的工作环境,对于酒店的管理环境建立起初步的认识。学生进入酒店实习的阶段,也是学生接受酒店实地教学的阶段。这段时期的教学内容主要由酒店负责,对于学生进行上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酒店对于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具有优先选择权。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的旅游业发展,带动酒店管理逐渐向世界经济市场转向。在全球化的环境背景之下,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遭遇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起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针对于洲际酒店这样的国际化酒店,其对于人才的质量要求可以被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当中,以推进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渐完善。
6.国际市场管理专业 篇六
关键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双师型
目前,广东佛山地区的星级酒店呈现爆发式增长,竞争加剧,在20多家五星级饭店中有14家引进国际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运营。佛山酒店在硬件、服务和理念上都已经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对佛山中职学校酒店专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出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酒店专业人才,是佛山中职学校酒店专业的一个关键问题,而实践教学又是重中之重。
笔者结合自己从事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就如何改善实践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佛山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操,实践教学难达标
佛山各中职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理论课比重偏大,实操课比重偏小。以笔者学校为例,学生只是在第三、四学期上实操课程,内容也只是简单的中西餐摆台、铺床、折花等,而且实操课在每周课时所占比例不超过20%。理论与实操分开教学,很多内容都是纸上谈兵,实操课程往往点到为止,很难深入。
2.实训室少有更新,设备落后
笔者调查发现,佛山市80%的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设备水平还停留在五年前甚至是更早。校内专业实训室无非是设置一间模拟客房、一个模拟餐厅,并配置了相应的设备。实训室少有更新,设备落后,让老师和学生的实训积极性都不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也相对较低,只是在实践课程教学期间开放。
3.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较低
佛山市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学校在引进师资时,基本上都是从院校直接招聘,还有些教师是转专业过来任教的,这些老师最多是在大学期间通过兼职、见习的机会接触过酒店实践,而甚少在酒店接受系统的培训。现任教师甚少回到酒店学习,知识更新速度慢、知识老化,对教学产生了消极影响。
4.酒店实习问题多,效果欠佳
学校希望学生到酒店实习,能全面系统地实践,在各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而酒店由于利润等原因,把学生当做“用工荒”时的补充,很少或不可能安排学生轮岗,且没有专职的指导人员,只是安排老员工带领学生实践几天,然后就直接让学生单独操作。有些学校甚至安排学生到低星级酒店实习,由于低星级的硬件、软件要求都不高,学生实习回来后出现的问题会更多,很多技能都无法达标,甚至认为不良的操作行为是正确的,实习效果欠佳。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对策
1.开展一体化教学, 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突出教學内容的实践性,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在实操中,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好方法。例如上客房实践课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推选一位领班,其他学生是客房服务员,老师是经理。大家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完成一整天的操作。情境教学能提高酒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实训室建设
一个完整的专业实训室应包括模拟前厅和客房、模拟酒吧、中餐烹调操作示范室、西餐烹调操作示范室、实训餐厅等。学校若条件成熟,可以把它真正运营起来,在学生中选拔优秀者任经理、领班、服务员,对外开放。这样才能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环境和不同类型、层次的顾客,早日进入角色,学会酒店行业所需要的应变能力、服务和管理能力。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含金量。如:参加国家教师培训、广东省教师培训,让教师回炉再打造、提升;让教师带薪下厂实践,到知名酒店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提升一体化教学的水平和实践能力;外聘知名酒店的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
4.选择高星级酒店,让学生预就业
学校要选择有一定知名度的饭店作为实习基地,以高星级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加强校企合作。设立专门实习指导老师跟踪实习,及时协调、处理问题;在学生中任命负责人,及时反馈实习信息;学校多与基层管理人员接触,听取意见,多帮助学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尝试学生预就业的方式,把合作的酒店当做学生的就业基地。这样酒店可以从实习阶段就对学生进行试用、考查、轮岗培训,之后从中择优录用人才。这样企业将指导学生实习培训为己任,解决了实习难管理、难提高等问题。
总之,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吸收实践教学经验,培养出符合国际酒店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7.国际市场管理专业 篇七
国内的高中生和家长普遍对物流专业认识不深,往往不知道这个专业的具体情况。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合作学院留学专家表示: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说,我国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逐渐加大。
物流,顾名思义就是物资的流通,它是货物存放、管理、包装、配载、运送等一系列的流动过程,涉及购销、运输、物资管理、存量控制、仓储及分销等各个方面。物流可以被称为综合物流、实物配送、物资管理、分销管理或供应链管理等等。
英国物流业自动化水平发展十分快速,英国物流管理专业也是近年来留学日本的学生比较青睐的。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国物流迎来了大的转折期。为了开拓经济新发展的可能性,在调整高成本结构、确保消费者利益的同时,英国急需要提高产业布局的竞争力。因此,物流发展已被国家视为提高地区产业布局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外海外合作学院留学专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英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大学:赫瑞瓦特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赫尔大学、威尔士格林多大学。这四所英国大学都开设了相关的专业。
8.国际市场管理专业 篇八
摘 要:广西地处北部湾的最前沿,这里有着众多的国际物流企业,随着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形成,国际物流企业的业务量也呈现快速的增长势头,对于人员的需求量也必然会随之而扩大。而作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如何适应这一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开发相关的实训项目以达到所培养的学生具备国际物流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开发国际物流实训项目时应探讨的主要关键点。
关键词:国际物流; 企业员工; 实训项目
国际物流是物流中跨区域范围较大的物流活动,涉及到不同国家及不同区域的物流活动,相对国内物流而言所应掌握的知识点也会更加广泛和复杂。地处北部湾的广西,现已形成了以以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和北海出口加工区为重点的保税物流体系,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高效便捷“通道”。目前在这一区域内从事国际物流的企业也具有了一定的数量与规模,随着北部湾物流体系的功能逐步完善,这一区域内的国际物流量也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事国际物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企业也会随之而增加。而高职教育必须以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为标准,以培养符合岗位能力与素质的员工为出发点,在实训项目的开发中突出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培训学生。
一、广西国际物流企业用人标准调查
(一)广西国际物流企业类型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广西国际物流企业目前41%的属于运输型,29%的国际物流企业属于综合型,24%属于仓储型,剩下的6%为其他类型(见下图)。根据数据
可知,广西目前的国际物流企业主要以物流两大主要功能为核心开展业务,附加其他功能,但相比国内物流而言国际物流所涉及的运输线路长,环节多,各种手续复杂,规章制度繁多,涉及面广,货物种类复杂,运量大。
(二)广西国际物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
由于国际物流企业的作业实操性很强,因此国际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极强的业务操作和控制能力,国际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全面的从业人员,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最终的胜利。从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于相关工作经验的最为看重,其次为实践动手能力(见下图)。
国际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在职业核心能力和个人素质两方面与国内物流企业的要求并没有太大区别,但由于工作内容的不同,在专业能力方面有着更多更专业的要求,除了物流的基础专业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能力、国际贸易进出口及报关报检业务的能力、控制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能力、审核和
制作各种货运单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物流市场。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实训项目教学体系
根据对广西国际物流企业的调查可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否具备合理的国际物流知识理论与操作技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就业成功率。面对这一客观现实,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在传统的物流知识体系中融入国际物流的相关知识,构建基于北部湾保税物流体系下新的知识体系,体现广西发展的新特点,打造更加具有特色的物流实训项目,满足国际物流企业用人的需求,符合其对员工在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标准。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物流实训教学现状
从广西国际物流企业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对于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比较重视,而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知识体系偏重于国内物流,实训多以物流的主要功能为核心开展,国际物流相关知识虽然有一定的开设,但相关的实训课程开设还未能形成一定的体系,实训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实训教学组织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使学生在实训中虽能动手,但动手能力不强,实训过程知识点被割裂,无法让学生通过实训把所学的知识变成企业真实的操作,使学生与未来的工作岗位对接还存在一定的操作问题。
(二)组建模拟企业教学组,模拟国际物流企业真实工作场景
国际物流的知识操作性较强,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错误中不断去巩固所学知识点,使学生能够把国际物流的每一项流程作业变成一种习惯作业,达到国际物流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因此,从开设相关的国际物流知识开始,把学生按企业经营的模式进行重组,模拟真实的国际物流企业工作场景,以大量的真实业务为操作对象,让学生从中去体验真实的工作氛围。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引导操作,在操作中巩固并所学知识。在整个实训中教师只进行必要的启发,使各方“主体”自发地推动“业务”的进展,从而完成“工作任务”。
在实训过程中,根据院校的自身情况,引进企业人员作企业教学组的领导,由这些有实战经验的人员作为“师傅”与学生共同开展模拟业务,让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对接。
(三)构建以“做、讲、查、评”为一体的循环实训教学与测评体系
实训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做为主、讲为辅、查为导、评为学”的循环教学与测评体系。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一个完整的业务实训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老师讲解为辅助,操作中让学生自行检查为引导,最后完成一个业务操作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得失,积累经验,重新开始新的业务操作。
参考文献:
[1] 陈雪.面向天津滨海新区的应用型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13(13)
[2] 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08)
[3] 陈彩凤.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货代能力目标定位[J].广西社会科学.2010(09)
[4] 王斌义主编.国际物流人员业务操作指引[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高晓莎,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国际贸易。
9.国际市场管理专业 篇九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市场需求;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101-02
人类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技术的发明发现逐渐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迅捷方便,在人们生存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之后,自然就会开始逐渐重视精神世界的建设了。因此旅游业也在近些年变得越来越兴盛起来,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都时常是人山人海。而在逐渐发达的旅游市场,在面向全世界数不尽的著名旅游景点,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化教学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因为仅限于国内的旅游景点都同样会碰见外国友人前来旅游,需要使用一些日常的外语对话,更不要说去一些国际著名的景点了,所以双语教学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帮助。
一、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背景以及当前状况
1.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是基于国际化背景下实施的
旅游本身就是人们去不同的地方领略不同的风景,地域的跨越是必然的。并且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跨国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因此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是以国际化背景来实施的。
旅游行业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和国际最新动态发展联系紧密。所以旅游管理专业也有着明显的外向性、服务性、实践性等专业特色,对学生的外语综合掌握与应用能力要求很高。那么在日常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就良好的使用双语教学既是提升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专业特色、紧贴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从而使得在今后学习甚至是工作中能良好的将外语交际能力运用在实际旅游管理中,产生预期效果。
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国家强盛的体现,而如何与国际接轨,在旅游发展中能良好的吸引外国游客进来,也能有条件去往外国的一些著名景点进行旅游,这才是真正与世界文化融合相互共同促进交流的体现。所以基于国际化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已经是势在必行。
2.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当前状况
以上所说的双语教学在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但是其实现如今对于双语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实际运用并不怎么乐观。很多学校和一些相关专业班级只是做做样子,最终并没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计划来实现。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教师本身就不具备一定的双语教学水平,这虽然属于客观性的条件,但只要校方和老师自身起到一定的重视程度,该问题也还是能得到良好解决的。所以对于双语教学就一定要达到足够的重视度,这样才能良好实现双语教学在基于国际化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运用,最终达到预期,帮助学生提升相应能力。
二、关注教材的先进性,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
1.实时更新教材保证其先进性
雙语教学中自然就会有对于外语的教学和使用的部分。而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旅游管理专业在今后工作时所需要重点掌握的语言技能。所以实时的保障教材的更新程度,达到外语部分的先进性,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真正在学生未来的旅游管理工作中起到作用。
教材是老师讲课的基础,如果教材无法做到完善性,那么无论老师再努力,做出来的教案都是围绕不完善的教材来做的;学生再认真,学习的也是一些可能已经过时的不准确的知识和内容,保证教材的良好和完善才是对整个双语教学的更好保证。任何教学都不是儿戏,学生们在学习了相应旅游管理方面的内容后绝大多数都会在今后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的,这是必须要重视的环节。
2.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也需要具体进行考虑
在教学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相关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发挥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世上绝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就说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特点和情况,因此,老师在教学前是非常有必要去了解一些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的。
三、丰富教学手段,改善当前双语教学现状
1.依据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其实学校的最终目的不是说要让学生拿多高的分,获得多少的奖,取得多少的荣耀,实际上非常简单的目的,就是在今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就可以了。学校是必须要最终与社会接轨的,学校培养学生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让其今后能真正为社会发展,国家强盛起到真正的作用。所以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而随着中国逐渐走向国际化与世界接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扩展,外语的掌握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良好的进行双语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就是基于国际化背景的实际市场需求。在旅游行业中,因为跨地旅游越来越常见且频繁,语言交流不便已经成为了一大问题。因此良好的通过双语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外语学习和使用能力,在今后的本专业工作中也能合理运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2.丰富教学手段以良好的实现双语教学的实际意义
在实际双语教学过程中,良好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也能更有效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在项目教学法的框架下,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情境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练结合法、野外实习法等。
这些都是可以将双语教学与学生专业实习紧密结合,适时地延请行业内国际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增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同感和学习动力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增强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此外,作为双语课程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授课内容的一部分。加强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比如热门旅游话题的课程探讨,星级酒店的参观交流,模拟导游实践以及各种旅游纪录的观看等等,提升老师学生相处交流的和谐性才能更好的帮助进行旅游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
面对着世界文化的不断冲撞和融合,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从而更加重视精神世界的建设,因此越来越多的跨国旅游在不断的出现,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也必须有一个向国际化接轨的觉悟。因此合理的使用双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的帮助实现学生的外语能力和满足相应的社会需求,这在其今后的发展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敏.MOOCS时代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网络化教学探讨[J].电子测试,2015, 04:75-77.
[2]刘艳.国际化背景下旅游教育改革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 04:278+285.
[3]史建国,马金莲,马蓓.大学旅游专业双语教学的理想模式架构[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4:176-180.
【国际市场管理专业】推荐阅读:
国际市场与国际贸易的考核内容08-09
国际市场营销知识08-20
国际金融市场风险管理09-24
国际市场营销学习题07-06
国际市场营销试卷答案07-30
国际市场营销双语试卷09-08
国际市场营销的特点10-26
国际市场营销业务管理制度07-12
青岛啤酒国际市场营销06-20
大连海事大学国际航运经济与市场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