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发行员工作总结

2024-09-04

报纸发行员工作总结(8篇)

1.报纸发行员工作总结 篇一

情融发行保畅通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XXX,是XXX单位宣传助理员,自从事宣传工作以来,与这份报纸发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发行的过程中,体味着发行所带给我的快乐与收获。

如果把从报纸组稿到报纸与读者见面看作一个整体工程的话,那么发行工作应该是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再精彩的言论,再有效的经验,如果不能为一线干部职工所见、所闻,也是无用功。因此,自己身感责任重大,把一腔热情投入到发行工作之中。

总结这几年从事发行工作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工作

从自己走上宣传岗位那天起,就自然地担负起本单位的发行管理工作。当时段址所在车站的行李房就成了我的职责管辖范围。那时,自己不仅负责报纸的订阅、分配、统计、联系,协管其他单位报纸的分发,而且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报纸发行员。每天早上不到八点,就来到行李房,从取报纸、签字、推车、开包、数数儿、放入报格到最后核对,一系列动作几近标准化,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程序,时不时地还要与各单位来取报纸的人打招呼,回想起来,那段时光充满了乐趣,虽然因此干宣传一摊工作的时间就少了些,但日子过得很充实,一晃就是两年。这两年中,自己用心体验着分报纸的难处与艰辛,感受着报纸分发过程中一件件真人真事真情真意,也体味着分报纸的快乐和发行带给我的收获。同时也对报纸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二、用笔记录

在报纸发行过程中,其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深深打动着我。于是我发挥自己干宣传工作的优势,拿起笔来记录那些人、那些事。

杨姐是我发行报纸的启蒙师傅,她的精益求精、她的认真负责、她的钟情专注、她的乐此不疲、她的诲人不倦,她的以身作则,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一开始就把报纸发行当成一项有意义的事情而一直做到现在。

张师傅是我一入路从事客运工作时的师傅,当他来到行李信件值班员岗位时,他对发行工作的那份执着和热情着实让我感动着。

小刘,一个帅气的小伙子,当他来到党群部门工作后,我便从发行一线“退居二线”。而他的聪明和悟性、他的投入和技艺,着实打动了我,让我不断对发行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正是这些人和事,让我萌生了不仅要把报纸发行工作做好,而且要把发行中的人和事宣传好的强烈责任感。先后以《杨XX,难舍报纸情缘》、《风雨送报人》、《刘XX:干就干到最好》为题分别写了这些报纸发行过程中的鲜活人物;以《发行站的早晨》、《四等小站一日见报》为题记录了报纸发行过程中的生动场景,抒发了自己对报纸发行工作的一腔热忱。

因为发行,也使自己与这份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以上文章均在这份报纸发行版刊发,有的还是头条,自己也多次参加报社举办的发行会,交流了发行工作的经验。正是这些经历,使自己对这份报纸的感情日渐浓厚。自己所在单位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发行工作先进单位。

三、用力跟进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也给我单位的报纸发行工作的带来变化。面对这些变化,自己都及时跟进,使工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按照报社提出的发行改革思路,自己感到了一定难度。但马上意识到再大的困难也比不过自己作为发行管理人员认识上转变的困难。是固守原来的发行方式一成不变,还是适应发展形势需要,探索报纸发行的新方法?我选择了后者。去年底,在报社的要求下,我主动及时拿出参考意见,详细统计班组数,制成表格上传。发行方案确定之后,自己一方面对报纸发行人员提出要求,认真按新办法做好分发工作,一方面对车间党支部书记提出要求,在及时取报的前提下,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使报纸尽快到位。同时我们还按要求多方探讨使用专职发行人员的可行性,调研发行的工作量,甚至把发行人员找来后亲自踩点儿。

同志们,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报纸发行和管理人员在发行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如果说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无论做任何事情,只有融注真情,真心付出,才会取得回报和收获。当我们把一腔热情倾注到所从事的工作之中时,我们的事业心、责任心就会变得崇高起来,面对这种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再难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再大的困难也会被攻克。

以上体会与诸位同仁共勉。谢谢大家!

XX年XX月XX日

2.报纸发行员工作总结 篇二

危机背景下报业的发行战略拓展

目前国内报纸发行在渠道建设模式上总体还处在粗放型状态, 在渠道建设的理念和理论上还停留在经验和战术层面,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需要借鉴利用西方先进的营销学、管理学理论和报业实践进行宏观策略, 特别是战略层面的规划和创新。

分销渠道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国内很多报纸在保留传统邮发征订渠道的同时, 虽然采取自办发行组建自己发行网络的办法, 但是, 相当一部分发行渠道建设还停留在比较松散的传统分销渠道层面, 这样的渠道虽然建设成本低, 但是运营和维护成本并不低, 而且抗风险能力和可控性极差。一些报社组建自己管理的“产销一体化”发行队伍虽然初始成本较高, 但是, 抗风险能力和运行效率却较高。在渠道建设上, 有实力的报社应该用科学先进的营销理念, 结合自身实际, 相对高标准地规划自己的渠道系统, 促使传统、粗放型的分销渠道向现代型转变。

实行差异化策略。按照美国经济学家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 差异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的优势, 而且是一种高层次不易被模仿、能够带来更高收益的竞争优势。在发行服务方面, 国内较早实行差异化策略并取得成功的是《华西都市报》, 创造性地提出“敲门发行”的理论, 上门订报, 送报上门, 减少读者获取报纸的难度, 加上报纸的报道注重市民化和新闻策划, 已成为全国名牌报纸、西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建设组合营销渠道。营销渠道的建设不是孤立的, 而是要综合考虑生产阶段的产品、定价、促销手段, 以及消费阶段的消费者需求、购买便利、购买能力与心理等多种因素。在现实报纸发行中, 报社以自我为中心, 不顾报纸质量, 不顾消费者需求, 不考虑消费者的购买便利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有的甚至靠依附权力部门的权力摊派才能生存, 还有的靠打价格战来扩大发行渠道, 提高发行量, 结果搞得几败俱伤, 而一遇到成本上涨、经济压力增大再提高价格时又很容易出现渠道萎缩而回到原点。

区域化发行战略。现有的报业发行渠道大都建立在传统行政区划的基础上, 或者以省为单位, 或者以市县为单位, 这当然与现有报业依附行政的管理体制有关, 但同样也与缺少区域发展眼光有关, 报业发行应该及早打破传统行政区域的限制, 在区域性城市群和都市圈内建立更加广阔的发行渠道。

产业集群理论。在产业经济学中, 产业集群是一定数量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在某个地理区域紧密地聚集在一起的现象。根据集群理论, 报业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过程中, 应该加强上下游产业链在区域内的分工合作, 在渠道建设上, 应该加强纵向与横向联合, 构建报社发行部、区域总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发行与运输、物流等完善的服务产业链, 通过这种区域内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来降低交易费用, 形成规模效应, 增强竞争优势, 增加抵御风险与危机的能力。

要善于借鉴创造。在发行渠道建设中,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已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日本报纸发行了“专卖店”和“宅配制”, “专卖店”是一种基层发行网络的外包形式, 这种销售店一般是独立经营的, 不隶属于任何报社, 除了进行报纸发行外, 还具有品牌宣传、代理广告、培育读者、兼营其他业务等功能。欧洲的“发行联合工会”, 由某一地区的多家报社组建发行联合工会, 加盟的报社全权委托该机构聘用的投递人员承担各报社的报纸征订和投递任务, 这是一种互惠互利、团结协作的发行方式。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美国一些报纸为了渡过难关, 近来纷纷采取合作共享资源的措施以减少成本开支。

国外报纸的精细化操作。在美国报业从1992年以来一直处于下跌的情况下, 麦克拉奇公司的报纸发行量十几年来却一直保持着逆市上扬的状态, 其秘诀之一就是优质的服务, 公司总裁普鲁特认为:现在可供人们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 谁的服务好, 谁才能吸引客户, 在这种服务至上的理念下, 旗下的《星评论》要求只要接到读者投诉未收到报纸, 不管何种原因, 发行人员必须在30分钟之内上门补投;《蜜蜂报》出台了一项新的服务:如果订户到外地出差、度假, 他可以请求将当日报纸的新闻摘要, 传真到他所在的酒店, 提供贴身服务。

危机背景下出现的发行营销模式

发行公司的“黏性营销”。报纸提价后, 征订的压力骤然加大, 为解决“续订难”问题, 温州报业发行公司推出“黏性营销”新思路, 即发行公司通过优质的售后服务或有效的增值服务, 为客户创造愉快的消费体验, 最大限度地减少读者的流失, 进而提升读者对报社产品或服务的忠诚度和依赖度。温州报业发行公司于2008年大征订期间推出《发现温州》DM杂志, 将其作为发行的增值服务产品, 赠送给VIP订户, 达到回报读者、服务商家的双重目的。

“公益营销”。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快速推进, 大多数社区和高档写字楼实行封闭式管理, 传统的敲门发行已经很难奏效, 为此《广州日报》发行公司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公益营销”之路, 就是以关心人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为出发点, 借助公益活动与读者进行沟通, 在产生公益效果的同时, 使读者对报社的产品或服务产生喜好, 并由此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营销行为。

电子商务新路径。《杭州日报》发行中心通过整合现有报纸发行网络资源, 推进报纸发行队伍的升级与转型, 使得报纸发行渠道网络与电子商务有效对接, 实现了报纸发行企业边际效益的最大化, 目前已经有50多个厂家的200多种产品加入发行配送网络, 电子商务配送的年经营额超过1000万元。发行中心的发展思路是以绿色农副产品配送为主导, 打造“两小时生活服务圈”, 保障从客户打进热线电话订购产品起两小时内将产品免费配送到户。

网络短信平台。2008年, 《北京日报》发行公司整合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双重优势, 推出“网络短信平台”,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报纸发行的作业方式。利用该平台开展报纸导读、短信订报、订户服务维护和收订宣传业务;开展读者属性调查、版面内容调查、广告信息反馈业务, 为构建全方位的读者数据库奠定基础;开展报纸品牌建设和推广活动, 及时向潜在的高价值读者宣传报纸信息;开展个性化增值服务, 通过短信吸纳读者加入报纸俱乐部, 定期向读者提供短信关怀与问候, 第一时间将俱乐部活动信息告知会员, 以此提高读者忠诚度。

经营骨干持股改革。2008年5月, 舟山日报社率先对发行中心进行改制, 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股份制公司, 由报社控股75%, 经营骨干员工持股25%, 注册资金150万元, 成立舟山报业发行有限公司。改制后的股份公司以《舟山日报》、《舟山晚报》发行为主营业务, 积极拓展副营业务, 承接外报投递业务和DM广告;以学生记者团为依托, 拓展教育培训产业;以购物直通车为平台, 做大做强物流。经营骨干员工持股的管理体制解放了发行公司的生产力, 取得一定实效, 2008年虽然遭遇金融危机, 但该公司总经营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0%, 各项经济指标均创新高。

GPS技术。投递是报纸发行的核心业务, 提高投递时效、降低投递差错是报纸发行的基本要求, 为此浙江《现代金报》发行公司在管理中引入GPS设备和Google Earth地图工具, 利用GPS来描述投递路线, 只需携带GPS走一次, 即可将发行员所经过路段的高度、经度、纬度及时间等信息储存起来;通过UBS接口将卫星记录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 再启用Google Earth地图工具, 便可整合出非常精准的路段轨迹图。

提升和强化服务探索发行策略

维护读者对报纸的忠诚度有利于留住老读者, 降低读者市场开发成本, 读者的忠诚度也是报纸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提高报纸读者忠诚度的方法很多, 但报纸发行服务也是提高读者忠诚度的重要环节。

个性化服务。在报纸发行中实施个性化的服务, 往往能为报纸的竞争增添重要砝码。报纸发行服务要有一定的发行服务理念, 无论是《广州日报》提出的“比太阳更早, 比昨天更好”, 还是《今晚报》提出的“订阅《今晚报》, 服务更周到”, 都贯穿着某种独特的服务理念在里面。读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在订阅方式上也会有所表现, 这就要求报纸发行能够尽力满足读者的需求。在美国, 报业发行实行网络化管理, 个性化服务, 报纸订阅方式十分灵活, 《纽约时报》读者订阅方式有5种选择, 而《费城问讯报》的订阅方式则更为灵活, 读者甚至可以选择订阅每周中星期一至星期五任何一天的报纸。

互动式服务。在报社工作系统中, 发行员是最容易接触到读者的, 可以主动引导读者和推荐报纸的卖点, 使读者认识报纸的新闻价值, 可以通过上门拜访等方式与读者沟通交流, 记录读者资料, 及时做好回访工作。开辟专门版面, 以书面形式互动, 现在有很多报纸的编读往来、读者信箱等栏目对于提高读者积极性和忠诚度很有帮助。对于读者的意见和建议, 发行员要重视, 要尽快解决, 或者向上反馈并给予及时的答复。对于报纸发行工作, 读者心中始终有杆秤, 当发行部门不尊重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时, 读者自然会有所反应, 当读者不满情绪日益增加的时候, 其忠诚度也会日益降低, 最终会导致读者去寻求替代品。

情感服务。随着物质水平不断提高, 情感营销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 这种营销策略在报纸发行中也有所运用。美国《查洛特太阳先驱报》对于有可能流失的订户要进行10次劝留, 先是通过信件挽留, 后通过电话劝说, 再不行就登门游说, 如果前9次都不能奏效, 发行员会带上报社老板的一封信做最后的努力, 老板在信中诚恳地请订户再订阅该报, 并且免费赠阅一周的报纸, 这种连续的、真诚的劝说与其说是一种商业手段, 不如说是一种感情投资。在国内, 有的报社规定, 凡是残疾人订户要“送报上床”, 有的报社要求发行员为订户清洗报箱, 在为读者送完报纸之后要顺手将订户的垃圾袋带下楼, 这些延伸服务往往让读者感动, 成为提升读者忠诚度的重要因素。报纸发行工作看似简单, 但实际上在很多细节上可以做文章, 往往正是这些细节打动了读者, 加深了读者对报纸的感情, 提升了报纸的声誉, 有效地培养了读者的忠诚度。

延伸服务。通过报纸发行提供延伸服务, 一方面可以提高发行网络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为读者带来诸多方便。有的报纸为了有效利用发行渠道实现增值服务, 在送报的同时提供送奶、送水、送米面等服务, 提供代办民航、铁路订票业务、代订宾馆酒店客房、代办旅游服务、代售电话磁卡、代印名片等业务, 开展回收旧报纸活动, 这种较为全面的配送业务既为报社赢得额外利润, 也方便了读者。有些报社在发行部门的配合下建立一个俱乐部形式的集合, 其中的会员交纳一小笔金额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享受某种服务。报社可以通过为读者提供一些联动式服务来提高服务水平, 《今晚报》就建立了一套集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于一体的信息呼叫系统, 读者打入电话就可以订报、投诉、购物, 还可以提供新闻线索, 呼叫系统可以及时处理转达各类信息。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在新媒体紧逼、成本增加、经济压力增大等的特殊时期, 报纸的发行渠道建设很难有立竿见影的良策, 唯有长期打好基础, 利用科学先进的营销与管理理念建设好自己的发行渠道,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有效化解风险危机, 渡过难关。

3.报纸发行量的下滑 篇三

报纸将重新回到一个注重品牌内容的模式,以此来吸引广告商的青睐。

据纽约时报昨日报道,在今年9月30日之前的6个月时间中,美国全国范围内的报纸发行量平均急剧下滑2.8%。对于订阅了三份高端报纸的我(老实说,我是一个报纸的拥趸),这实在是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更让人吃惊的是,某些报纸如《纽约每日新闻》、《纽约邮报》发行量在上升—《纽约每日新闻》和《纽约邮报》分别增长了1%和5.13%,这犹如媒体品质的警示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也许不过就是我们早先已知的一种情形的映照:广告这种盈利之道,在内容稀缺、注意力资源充足的时候最有效。但是由于网页资源、数百家电视机构、数不清的电子通讯设备带来的内容资源的扩张和注意力资源的稀释,数百家电视机构,我们不可能再指望依靠卖广告而能得到成长,每个人都在为消费者一定量的注意力资源竞争,—而报纸在此中败下阵来。20年前,若要了解地方新闻,报纸、电视和广播都能供你选择。今天,这三类的媒体需要和包括网站、电子邮件通讯和播客在内的很多媒体进行竞争。更糟糕的是,新出现的竞争者大部分是免费的。一些公司却想让你为马上过时的新闻付出一年250美元的订阅费,它们的发行量下滑,又有什么可值得惊讶的呢?

我曾在我之前的文章中说过,这不是致命的。每一个大城市都将至少保有一张报纸。为什么呢?因为报纸作为一个高度定位的地方广告媒体,无它物可以比肩。如果我是一家波士顿地区的家具商店,在《波士顿环球》的杂志版面刊登我的广告,希望借此吸引人们注意并光顾我的商店,显然有效性很低。同时,在销售汽车给消费者方面,任何一种媒介想取代地方报纸还是遥遥无期。但是,一个大的城市并不一定需要多于一张的报纸来刊载广告。事实上,如果只有一张报纸,它将成为一个更好的行销工具。

正如上图所示,报纸将重新回到一个注重品牌内容的模式。不断洗牌的报业中,一批幸存者需要努力去创建强大的品牌,以此来吸引广告商的青睐。报纸将从此其品牌化的内容中找到生存空间。但是,当前我们正深受过量内容之害—本周一份新出炉的调查数据表明,到2006年11月互联网的网站数目超过了1亿家,其中今年增加的网站有2740万,大大超过了去年的增长数额1700万。这表明相较于2004年5月的5000万网站,互联网的规模拓展了一倍——所以这种商业模式需要一些时日,才能稳固下来。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适应越来越少的发行量,以及越来越少的可供选择的报纸品牌。

这么想吧,少一些的报纸意味着回收箱里的纸张就少了。也许我们可以认为报业的轻度衰退,事实上是一种改善环境的办法。

(作者为Blackfriars Communication的CEO,美国著名科技趋势评论人)

4.3 报纸发行的公司化运作探析 篇四

温州都市品配送有限公司总经理鲍剑胜

注解:本文曾在《中国记者》2005年第一期中发表

2003年底,温州报业借助《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温州商报》和《温州新闻网》、《温州瞭望》整合为“四报一网一刊”的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之际,成立了报业发行的专业公司——温州都市物品配送有限公司,并将原来“分灶”吃饭的自办发行网络实行合并,给党报发行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一、以人为本 大胆改革 为党报发行提供激发效能的体制

2003年底,温州报业实行了优化组合后,将报业的经营部门与采编实行了剥离,并将发行部门作为一个改革试点,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的温州都市物品配送有限公司,把发行工作推向公司化运作。

第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在每个报社中都是难度最大的一项工程。与采编部门相比,发行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公司全体员工的人事档案,全部委托给报业集团的人事处,全体员工与单位的用工关系都成为聘用关系。并对16名年龄偏大的职工,在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一律按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发给补贴予以劝退。

而后,我们采取了定岗、定薪,重新设定发行站及公司行政工作岗位的措施。在机构调整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全体起立,重新洗牌”。发行站长、公司科长以上干部全部实行竟聘上岗,一般职工实施双向选择。

为使党报发行在市区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我们设定13个发行站站长岗位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竟聘,并以“德、能、勤、绩”为标准,进行演讲、答辩、组织审核及任前公示等步骤,严格选拔,把一些素质好、业务精、并且有一定市场驾驭能力的员工,选拔到站长的岗位上来。

第二、分配制度改革。由于公司员工原来身份不同,其工资待遇也就不同。譬如在相同的一个岗位上,原来事业编制的职工,年薪能拿到6至7万元,而临时工的年薪却不到2万元。可“拿多的”不一定干得比“拿少的”好,由此挫伤了大多数职工的积极性,极大影响了党报的发行工作。对此,我们通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分析讨论,采取“折中”办法,给每个岗位设薪定酬,并以岗位的不同、责任的大小为基准,实行同岗同酬、按劳分配,把全体

员工德、能、勤、绩等考核结果,全部与奖金、效益工资、岗位工资挂钩。

通过实行“同岗同酬、按劳分配”的薪酬体系,有效激发了群体效能,使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目前,公司上下心齐风正、爱岗敬业,充分表现出公司化运作后的新活力,使今年的《温州日报》征订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许多发行站征订进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一倍之多。

二、利用网络 建立信息库 为党报发行提供可靠的市场阵地

温州都市物品配送有限公司成立后,就十分重视依靠科技、运用科技,让科技走进党报发行中,让科技为党报发行提供更大的效能。

建立高能高效的发行平台。我们克服公司成立不久,家底薄、经费紧的困难,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北大方正发行软件和3台服务器及60多台电脑,招聘和使用了几十名熟练运用电脑的大学生,采取“边学边做、边教边干”的方法,将现代化信息网络管理引入了发行行业。目前,我们全市发行站无论是地处偏远的高山、海岛,还是坐落在繁华闹市,都已全部配上了电脑,并实行无纸化办公。报纸投递、征订、财务结算、投诉处理等,都已进入了网络信息管理。特别是发行局域网上开辟了《站长日志》和《汇创发行管理系统控制台》,只要点击一下鼠标,便能一目了然获知全市发行站工作情况,包括当天报纸的增减、报纸进站出站的时间、运输车辆的线路安排和运输时间、报纸出PS版和印刷的时间、投诉的处理、报款回笼、征订进度、站务管理等等。此外,我们还构建了企业信息平台(EIP),在网上发布公司通知、文件及有关规章制度,并进行了人力资源、设备、考勤、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为党报发行工作提供了一个高能高效的发展平台。

建立党报征订客户服务系统。发行工作难,党报发行更难。我们发行人在党报发行征订工作中,都饱尝了甜、酸、苦、辣。那么,难点的关键在哪里?到底用什么办法去克服?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分析,党报发行难点有三:

一是品牌宣传不够;

二是发行路子单一办法简单;

三是订户分布了解不细。

针对上述“三大问题”,我们有的放矢地进行克服解决。着力做好两件事:

第一,建立读者信息库。利用现代化发行信息管理的公司局域网网络优势,先后分别跑遍了全市工商、财政、统计等部门,认真细致地摸清全市党政机关、学校、卫生、民营企业、乡镇、村居等部门单位,并将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部门、乡村社区的征订份数,有没有订党报、什么原因不订党报以及公费订阅、私费订阅,征订1至100份以及100以上等订户,分别归类。同时,还将50份以上“集订分投”的大户有多少,投到哪里等等情况,全部

录入电脑,建立党报征订及党报读者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未订党报的单位、部门、企业、村居、学校、部队、卫生等部门单位列出清单,分至每条投递路段和各个发行站,让发行员、发行行政管理人员等对照名单上门征订,以扩大党报的新订户。

第二、做好党报的品牌宣传。我们紧紧抓住《温州日报》的权威性,老百姓最为信赖这一特点,大力做好党报的品牌宣传。在市区10多辆公交车上都打上了品牌宣传广告,同时,在繁华街道、重点路段等地方,设计了10多个户外灯箱广告。全市21个发行站设置了统一标志、标识,全市750多名发行员制作统一服装,配发统一定制的自行车,使发行员队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效树立了党报发行队伍的良好形象。

三、运筹帷幄 迎难而上 为党报发行扩大覆盖面

近几年来,随着温州经济的突飞猛进及温州名气的不断加大,全国全省相当多的媒体先后在温州设立了“记者站”、“通联站”、“工作站”、“办事处”等。据了解,这些“站”(处)大多数没有“写稿任务”,而是搞广告和发行的。由此,本身不大的地级城市,本来就有《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都市报》和《温州商报》等4张平面媒体,促使发行市场再加难度,再添“压力”。每年一到报纸收订的时候,可谓是“杀气腾腾”,弄得发行人员“用尽办法”、“用尽关系”、“用尽嘴功”、“用尽脚力”,最后是筋疲力尽,才把征订任务勉强完成。在这种情况之下,应如何扩大党报发行,巩固和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阵地?我们注重做好了五件大事。

1、让优质服务赢得更多订户。原来《温州日报》在发行部操作的时候,由于报纸发行分布面较散、投递时间长,投递成本大,从而许多繁华的集镇及市区不少路段均无法配备“双休日”的投递轮休员,造成订户“双休日”看不到《温州日报》而影响了党报的市场扩大。去年底,我们借助公司成立和《温州日报》与《温州都市报》等发行网络合并、发行密度增加、投递时间提早等时机,合理科学地将市区400余条投递线路重新“打段”,并招聘配备了70多名轮休员,实行全市“天天送报”“天天送好报”的制度。同时,一改周六、周日没人接投诉电话的做法,建立了“双休”轮流值班、处理订户投诉,严格监督投递质量的制度,从而以优质的服务赢得了订户、激活了党报发行市场。

2、加强轮训,增强征订力量。目前,公司共有发行员750余名,管理人员160余名。为了提高发行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人人成为党报征订能手,我们对发行队伍实行分期分批的不定期轮训。先后邀请有关企业营销行家、报业经营优秀人才,为发行员讲座、授课,让其懂得如何搞征订、如何规范服务等。其次,通过竞聘上岗及岗位管理、岗位考核措施,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淘汰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再次,每年定期向社会吸收能人,把高学历、高素质、能吃苦、懂营销的人吸收到发行队伍中来。

3、运筹帷幄,拓展零售市场。如何搞好党报的零售工作,一直是全国报界研究探索的话题。原来《温州日报》的零售,几乎是“零”。为了有效拓展党报零售市场,扩大党报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我们通过对零售市场的调查分析后认为,市区公交车实行“无人售票”后,硬币便成为乘客的“必备品”。于是,我们在市区93个公交站头,设立固定便民零售摊位,一边为乘客兑换硬币,一边零售报纸。同时,我们建立了由328名零售员组成的专职流动零售队伍,设置了统一标识的售报车,设立了固定摊位305个,从而获得了良好效果。目前,《温州都市报》日零售量达7.1万份,最高达8.7万份。创下了温州报业史上前所未有的佳绩。借助强大的零售网络,我们积极拓展《温州日报》的零售,每天每个摊点全部摆上党报,并由流动专职零售人员在繁华街道、公园、广场等地方叫卖,从而使几乎是“零”的《温州日报》日零售量也达到了将近3000多份。此外,我们还将零售向温州周边地区延伸扩张,先后在浙江丽水市的青田、浙江台州市的路桥、福建省的福鼎市等地,设点摆摊,进行零售,并实行《温州日报》和《温州都市报》“捆绑式”零售的尝试,使党报在温州周边地区日零售量也达近千份。

4、开展网上订报业务。目前,温州市民家庭装宽带、网通共计30多万户,电脑使用较为普及。于是,我们专设《温州发行网》,并与几家大银行合作,开展网上订报业务。只要订户在网上按帐号“打”入报款及投递地址、订阅时间,我们便按订户要求,把报纸送到。从而,使党报扩大了在市民中的影响,提高了发行量。

5、因地制宜,实行党报发行“平原作战”。党报,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工具。党报发行如果不讲征订质量而为 “凑数”来完成任务指标的话,党报就不能有效地起到“喉舌”和“传播工具”的作用。平原地区,人口集中,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活跃,党报若在平原地区扩大发行数量,便可提高阅读率和受众面,“传播”效力更会提高。为此,我们公司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党报发行的结构,提出了“稳住山区、稳妥发展半山区、主攻平原”的发行思路,并要在竞争激烈的平原,实行党报发行的“平原作战”。为了促使“平原作战”的胜利,公司出台了一系列奖罚配套措施。一是征订费用向平原倾斜。将原来“山区、半山区、平原”同额支配征订费用的做法,变为分类、分档支付,并严格按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出台的2005年度发行工作指导意见,合理调配,向“一线”、“新订户、平原”等倾斜,鼓励大家多在平原地区找订户、增订户、拓市场。二是确定平原发行比率基准。公司根据各发行站现发报纸的比率及各发行站能够完成指标的实际能力,分别给21个发行站合理地确定党报平原发行比率指标,要求不但要在“数量”上完成,而且要在“质量”上下功夫。三是对下拨投递费率做好控制。凡未达到平原比率的发行站,一律按下达规定的比率指数,予以下拨,扣除未达到比率数的投递费率。

四、多种经营 利用网络优势 降低党报发行费率

降低发行费率,是每家自办发行报社“老总”们谈论的热门话题,也是报业经营的关键所在。发行费率的降低,就会大大减少成本的投入,提高报业经营的“含金量”,使之达到发展壮大的目的。可降低发行费率又不是一件“说降就降”的容易事,若是还靠单一的报纸发行经营而来“降低发行费率”,就等于拿掉发行人员“工资袋”里的钞票,就很难养好这支庞大的发行队伍,更会出现“人才留不住,庸才往里进”的恶性循环。降低发行费率,就得备有灵活的机制,拓展经营渠道,开展多种经营,才能达到“东边富裕补充西边之缺”的目的。去年底,温州报业发行实行公司化运作后,我们公司就十分重视发行费率使用分配的预算,同时根据报业集团拨给的费率,用好每一分钱,并准备开展三项较大的经营业务补充发行费率降低的不足,提高发行人员的福利待遇。

1、开展数码照片冲洗业务。鉴于数码像机越来越多,而冲洗照片业务还较罕少的现象,我们拟与一家民营企业联手创办 “都市网络有限公司”,开展数码照片冲洗,并充分利用投递队伍庞大,投递质量优质及公司具有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优势,实行“当天录传数码照片,当天冲洗送货上门”的快速优质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抢占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利润,降低发行费率,确保党报的投递质量。

2、创办网上书店。温州人在抢时间,忙于赚钱,也欲想学习“充电”,遇到要购买一些图书找点资料之类的东西,但又来不及上书店、进图书馆。于是,我们正在申报《温州发行网》,在网上开设“图书商店”,利用投递网络进行配送,既为忙于赚钱的温州人提供方便,又为公司增值创收。

5.发行 工作总结 篇五

电影发行的总流程:制作--发行—放映。制作,就是影片的生产商,经电影拍摄制作出来;发行,就是影片的销售环节,是一个渠道,一般与宣传一起紧密结合;放映,是一个终端。在这三个环节中,发行为中间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电影发行的主要工作:确定影片的上映档期,定制宣传会,拷贝,宣传品的分配,与影城院线签订协议进行放映,监督、跟进统计票房、分账。

重要词:

一、档期:电影档期一般指电影从上映到下映的期间这段时间。

1、从发行方、院线和电影院的角度:档期是由发行方、院线以及放映方根据影片的上映日到下档日的时间间隔。

2、从观众的角度讲,档期是市场上某类潜在观众有暇时间并且愿意集中看到某种类型影片的时间段(观众有时间看电影的时间段)。.电影档期的意义:

1.电影档期的出现作为电影营销整体的一部分在电影摄制前期就开始筹划。

2.它的出现以及针对不同档期的电影市场营销策略,是一个国家电影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3.它作为影响票房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为电影营销者所重视。

4.如果说发行区域是一部电影的空间横向市场,那么档期就是一部电影的时间纵向市场。

中国电影档期分类:

1.首轮放映档期

指的是某些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票房成绩较高的电影院能够在影片起片之日起同步上映某部影片。这个放映时间一般持续两个星期左右。

2.二轮放映档期

院线之间由于拷贝数量不足,一些规模较小的影院和老、少、边地区没有能够参加首轮放映。此时会从一些成绩不好的院线调出一部分拷贝进行一些地区的二轮放映。

3.三轮放映

指在首轮放映和二轮放映结束后,进行放映的院线和影院。

在我国,三轮放映通常是将拷贝的放映权出售给影院,由影院自主安排上映。

中国电影档期

中国电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慢慢形成了以下几个电影档期,中国电影业最大的档期是贺岁档,其次是暑期档,另外还有清明档、端午档等等。

1.贺岁档:贺岁档泛指每年11月底12月初初到次年2月初的电影档期。

2.五一档:一般泛指每年五一期间的电影档期。

3.暑期档:一般泛指每年6月-9月的电影档期。

4.国庆档:一般泛指每年国庆期间的电影档期。

二、类型片:所谓类型电影,是由不同题材或技巧形成的不同的影片形态。

类型片的基本特征:

1.以叙事为主导的规范化审美形式;

2.是大制片厂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目的和原则;

3.语言霸权同时带有强化政治文化的含义。

常见的类型片有:警匪犯罪片、灾难片、动作冒险片、恐怖惊悚片、爱情片、喜剧片、西部片和音乐歌舞片等。

中国的大片一般就是古装历史功夫片。

三、主创阵容:主创阵容就是只电影的导演、编剧和电影明星等片子的重要人物。

外行看演员,内行看导演。外行人一般看的是演员阵容,觉得演员阵容强大片子就一定好;内行人看的是导演编剧,看的是骗子的内涵,片子所表达的思想和精神,以及说明的一些社会现状和问题。真正影响片子质量的是导演阵容。

四、影城:影城是为观众放映电影的场所。

(1)厅:电影放映厅,分为大厅、小厅和vip厅。大厅一般是300、400人左右,小厅一般是50、60人左右,vip一般是30人左右。

每到一个影城,都要了解它的厅数还有每个厅的座位数和整个影城的总座位数。一般每个放映厅平均放6场。

(2)厅的类型:2D数字厅,3D厅,4D厅,IMAX厅,Imax3D,巨幕厅,振动厅

2D数字厅:数字就是用数字放映机,是近几年的新技术,方便影院拷贝的运输,但对于观众而言数字或胶片的放映效果区别是基本看不出来的。3D厅:3D与普通电影最大的区别是在视听效果上的超级震撼,数字3D影片更让观众具有身临其境之感,能让观众与影片中的主人公一起感受几近真实的惊险、神奇、惨酷、梦幻的场面,这是我们以前所看到的影片不可比拟的。

Imax厅:IMAX(即Image Maximum的缩写)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Imax是目前商业电影放映的最高规格,能够使视听效果最大化。Imax银幕与普通银幕的区别在于分辨率和银幕尺寸都远高于普通银幕,大概是普通银幕的3倍。

Imax3D:顾名思义就是Imax银幕+3D效果,算是最高配置了。

中国电影的发展状况:

原来的体制,制片方拍片—发行公司—放映公司(院线)--市级县级放映;90年代初期dvd盗版的出现县级电影院垮掉;95年国内引进好莱坞大片;1999年政府主导改革;2003-2005年院线改革,放映公司组织自己的院线,各大影城加盟不同的院线;院线改革后所有片子能够统一的上映。

各大院线:

北京新影联院线(国企,北京市影城)

上海联和院线(上海各大影城)

广东珠江金逸院线

深圳南方新干线院线

四川太平洋院线

河南奥斯卡院线

重庆保利万和电影院线

万达电影院线(民营院线)

星美电影院线(与中影合作)

横店院线

大地院线(数字院线)

中影数字院线(数字院线)

嘉禾院线、Ume兴华院线(特殊院线,加盟不同院线,统一管理统一运营)

中国主要的电影公司: 大型:中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夏(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上影(上海上影英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东方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中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博纳影业集团 新兴:光线传媒有限公司、小马奔腾(北京小马奔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乐视、美亚华天下(广州美亚华天下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分类:1.制作型:中影(投资制作)、华谊兄弟(以制作为主,也做发行)、小

马奔腾(制作质量高)、星光、完美时空、2.发行型:华夏(已发行为主)、上影东方(投资,发行,制作)、博纳(以发行为主也参与制作)、光线、中国电影主要票房城市:

第一大票房城市:北京

华南区:深圳(5.1)、广州(5.1)、佛山(5.2)、东莞(5.1)、福州(5.1)华东区:上海(9.2)、杭州(2.3)、南京(2.3)、苏州(1.7)华北区:北京(11.8)、天津(5.8)、郑州(5.4)西南区:成都(4.4)、重庆(3.0)、昆明(1.4)

华中区:武汉(3.4)、长沙(1.3)

东北区:沈阳(1.6)、大连(1.5)、哈尔滨(1.3)、长春(1.2)

6.报纸发行员工作总结 篇六

2009-3-27

2009年3月27日 证监会公告[2009]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发行保荐书、发行保荐工作报告的报送行为,加强证券发行的信息披露,提高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的执业水准,根据《证券法》、《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或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所聘请的保荐机构应当按照本准则的要求出具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第三条 发行保荐书是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为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而出具的正式法律文件,也是评价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从事保荐业务是否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 保荐机构应在发行保荐书中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发行人存在的主要风险,保荐机构与发行人的关联关系,保荐机构的推荐结论等事项发表明确意见。

第五条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是发行保荐书的辅助性文件。保荐机构应在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中,全面记载尽职推荐发行人的主要工作过程,详细说明尽职推荐过程中发现的发行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情况,充分揭示发行人面临的主要风险。

第六条 凡是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或者风险,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均应予以充分关注和揭示,并详尽、完整地陈述分析,就主要问题的解决情况予以说明。

第七条 发行保荐书、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必须建立在对发行人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发行人经营状况及其面临风险和问题的基础之上,并具备相应的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支持。第八条 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开头部分应当载明,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是否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严格按照依法制订的业务规则、行业执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出具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并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 保荐机构报送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后,发行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并影响本次证券发行条件的,保荐机构应当及时对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进行补充、更新。

第二章 发行保荐书的必备内容 第一节 本次证券发行基本情况

第十条 保荐机构应简述本次具体负责推荐的保荐代表人,包括保荐代表人姓名、保荐业务执业情况等内容。

第十一条 保荐机构应简述本次证券发行项目协办人及其他项目组成员,包括项目协办人姓名、保荐业务执业情况,项目组其他成员姓名等内容。

第十二条 保荐机构应简述发行人情况,包括发行人名称、注册地及时间、联系方式、业务范围、本次证券发行类型等内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还应当披露发行人的最新股权结构、前十名股东情况、历次筹资、现金分红及净资产变化表、主要财务数据及财务指标。

第十三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发行人与保荐机构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一)保荐机构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发行人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股份的情况;

(二)发行人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保荐机构或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股份的情况;

(三)保荐机构的保荐代表人及其配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拥有发行人权益、在发行人任职等情况;

(四)保荐机构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与发行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相互提供担保或者融资等情况;

(五)保荐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其他关联关系。

存在上述情形的,应当重点说明其对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公正履行保荐职责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十四条 保荐机构应简述其内部审核程序和内核意见。

第二节 保荐机构承诺事项

第十五条 保荐机构应承诺已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对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同意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并据此出具本发行保荐书。

第十六条 保荐机构应就《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第33条所列事项做出承诺。

第三节 对本次证券发行的推荐意见

第十七条 保荐机构应在进行充分尽职调查、审慎核查的基础上,对本次证券发行明确发表推荐结论。

第十八条 保荐机构应逐项说明发行人是否已就本次证券发行履行了《公司法》、《证券法》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决策程序。

第十九条 保荐机构应逐项说明本次证券发行是否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第二十条 保荐机构应逐项说明本次证券发行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或者《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的发行条件,并载明得出每项结论的查证过程及事实依据。

第二十一条 保荐机构应结合发行人行业地位、经营模式、产品结构、经营环境、主要客户、重要资产以及技术等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因素,详细说明发行人存在的主要风险,并对发行人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评价。

第二十二条 发行保荐书应由保荐机构法定代表人、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保荐代表人和项目协办人签字,加盖保荐机构公章并注明签署日期。

第三章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的必备内容

第一节 项目运作流程

第二十三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其内部的项目审核流程。

第二十四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对本次证券发行项目的立项审核主要过程,包括申请立项时间、立项评估决策机构成员构成及立项评估时间。

第二十五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本次证券发行项目执行的主要过程,包括项目执行成员构成、进场工作的时间、尽职调查的主要过程、保荐代表人参与尽职调查的工作时间以及主要过程等。

第二十六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内部核查部门审核本次证券发行项目的主要过程,包括内部核查部门的成员构成、现场核查的次数及工作时间。

第二十七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内核小组对发行人本次证券发行项目的审核过程,包括内核小组成员构成、内核小组会议时间、内核小组成员意见、内核小组表决结果等。

第二节 项目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情况

第二十八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立项评估决策机构成员意见、立项评估决策机构成员审议情况。

第二十九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项目执行成员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和关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主要问题的研究、分析与处理情况(如协调发行人和证券服务机构召开定期会议、专题会议以及重大事项临时会议的主要内容等),重点说明对主要问题的解决情况。

第三十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内部核查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逐项说明对内部核查部门意见的具体落实情况。

第三十一条 保荐机构应详细说明内核小组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及审核意见,逐项说明对内核小组意见的具体落实情况。

第三十二条 保荐机构应陈述核查证券服务机构出具专业意见的情况,说明证券服务机构出具专业意见与保荐机构所作判断存在的差异,对其中的重大差异,应详细说明研究并予以解决的过程。

第三十三条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应由保荐机构法定代表人、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保荐业务部门负责人、保荐代表人和项目协办人签字,加盖保荐机构公章并注明签署日期。

第三十四条

第四章 附 则

7.报纸发行员工作总结 篇七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手机报纸、电子杂志、数字报纸等大量涌现, 报纸发行及其整体效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优化经营结构, 加快产业拓展, 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 必须首先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 以建设懂管理善经营会沟通的高素质人才为重点, 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提升发行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 以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为目标, 切实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 使报纸发行队伍更好地适应加快发展、拓展产业的需要, 更好地适应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和谐发展的需要, 更好地适应打造品牌、服务媒体的需要, 不断提高报纸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力。

二、转变观念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前提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和报纸信息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 只有思维和理念超前, 只有方法和行动超前, 才能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才能成为报纸发行的赢家。因此, 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 首先必须转变理念, 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一是强化市场意识。面对报纸发行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格局, 要把市场营销观念引入报纸业, 引导发行工作者牢固树立市场第一、客户第一、绩效第一的观念, 紧跟市场动态变化, 明确市场定位, 并结合自制实际整合资源、挖掘潜力, 不断创新发行思维、创新发行手段, 促进报纸发行由单纯追求报纸发行量的粗放式经营转变为追求报纸的有效发行, 不断开拓新市场, 提高报纸发行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是立身之本。报纸发行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 在思想上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主动策划、主动出击;在行为上主动发现读者需求、主动创造读者需求、主动发展读者需求。要注重改善发行本身的服务, 提高投递时效和准确率;为读者提供便民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 使读者形成服务依赖, 进而固化成忠诚读者;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 对读者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 增强发行产业链的张力, 提高发行竞争力。要注重征求和吸纳社会意见, 通过发放读者调查问卷等形式, 广泛征求有关办报、发行等意见, 以真诚服务创造价值、拥有读者, 以优质服务占有市场、促进营销, 以高效服务升华发行、提升效益。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是报纸发行的必由之路。当代报纸发行正在进入品牌发行时代, 打造服务品牌已成为业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为此, 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根据订阅数量多少等对不同读者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不断寻找新的增量空间, 实现无缝隙覆盖, 扩大发行份额;积极开展读者联谊会等活动, 加强发行队伍与读者互动, 增强读者对报纸的凝聚力、依赖感, 塑造媒体与发行队伍的双品牌、双形象。

三、注重创新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提高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动力源泉, 也是增强报纸发行市场竞争力、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的第一构成要素。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态势, 唯有强化创新、提升创新能力, 才能破解影响和制约报纸发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报纸发行部门要创新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发行策略, 为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载体, 为促进报纸发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创新多元经营模式。当代报纸发行是“大市场、大投入、大回报”的时代, 单一的报纸发行业务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也不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难题, 必须延伸发行产业链, 变单一的报纸发行为多元化的物流配送, 实现由“发行经营”到“经营发行”的转型。报纸发行部门要在不影响发行主业的同时, 合理利用发行网络开展多种经营, 如将旧报回收业务、夹递广告业务、代销大桶水业务纳入发行产业链条, 形成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深度挖掘和整合报纸发行网络资源, 开展代送酒水、饮料、牛奶、代销票卡等相关增值业务, 实现多渠道增产创收, 增加发行员的收入, 稳定发行员队伍, 防止人员流失。二是创新高效业务流程。报纸发行是一项系统性工作, 从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内部培训宣传推广、内部控制人员激励到营销效果评估、成本核算等, 每个环节都可作为一个专门研究的课题,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控制的流程结点。因此, 要把报纸发行业置于“大营销”的环境中, 积极创新高效的业务流程, 使之互相衔接、高效运转。单就发行来说, 要从制度上规范报纸分发、运输、套报、投递、征订等工作, 形成制度化操作和监督保障体系, 并引导和鼓励发行队伍认真执行工作流程, 从而促进业务流程高效运转, 降低报纸发行成本, 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三是创新发行营销策略。营销作为一种经营理念, 对报业发行而言, 它意味着更加受订户导向和市场驱使。目前, 报纸发行业已进入了以订户为中心、以满足订户的需要为前提的发行营销时代。报纸发行业要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 改变传统的手工模式以及业务流程, 适时制定合理的发行营销组合策略, 从“泛众营销”转为“特殊群体营销”, 从“初级营销”转向“品牌营销”, 实现客户资源的整合利用, 促进采编、广告和发行的良性互动, 努力为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完善制度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保障

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 离不开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报纸发行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自身实际,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推动报纸发行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一是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完善培训机制是报纸发行业面向未来开展竞争、培植创新力的孵化器。要坚持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按照不同的岗位要求、岗位目标等, 通过组织发行业务研讨会、发行业务案例研究、业务拓展等方式, 对报纸发行队伍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 培养发行队伍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观念, 提高报纸发行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推动发行工作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二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是提高发行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要科学制定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择与任用机制, 积极为优秀人才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科学制定绩效评估考核机制, 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充分调动和发挥报纸发行队伍的创造潜能;科学制定奖惩机制, 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环境, 促进各类人才竞相成长和发展。三是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报纸发行工作具有站点分布广、员工数量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对此, 发行部门要注重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投递质量管理、发行统计和财务管理、分片承包管理、巡回检查、报告分析等各项规章制度, 积极推行责任制管理, 从部门领导、科室负责人到员工, 层层制定责任制, 有机统一责、权、利, 既明确共同责任又明确具体职责, 增强发行工作人员的自觉性, 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五、强化服务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涵

竭诚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报纸发行业的宗旨, 也是加强报纸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工作目标和重要内容。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 报纸发行部门要注重加强组织文化建设, 注重打造和谐环境, 注重实施人文关怀, 最大限度地挖掘发行队伍的创造潜力, 为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促进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注重建设组织文化。良好的组织文化不仅对发行组织的运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而且也是发行组织发行队伍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报纸发行部门要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 注重总结、提炼和培育发行工作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 引导发行工作者把超越自我、创造价值作为人生追求, 把天天送报、天天服务作为行为规范, 把让订户满意、让读者欢迎作为工作目标, 切实把发行组织文化转化为发行工作者的价值认同和自觉实践。二是注重打造和谐环境。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 需要打造和谐的环境。如果组织文化是报纸发行业的软件环境, 那么报纸发行业的基础设施和外在形象则是硬件环境。发行部门要立足于长远, 科学规划和建设硬件环境建设, 如净化美化亮化发行部门内外环境, 优化和改善办公条件, 统一发行组织标志、统一发行人员服装、统一发行站站容站貌等, 把发行组织文化有机融合其中, 使发行工作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激励和升华。三是注重实施人文关怀。关心爱护员工的企业才能获得员工的忠诚与拥戴。报纸发行部门要深入了解发行工作者的心理需求, 千方百计解决好、实现好、发展好发行工作者的各种权益。如通过采取待遇奖金、薪酬激励、适时合理地调整工作时间等方式满足发行工作者的心理需要, 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养老保险金、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措施解决发行工作者的后顾之忧, 通过制定落实激励奖金制度、表彰制度、晋升制度等帮助发行工作者实现自我价值等, 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增强发行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 激励发行工作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为报纸发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益。

六、结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发行工作队伍, 提高发行工作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 最大限度地挖掘发行队伍的创造潜力, 是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促进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有力的支撑。报纸发行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切实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 使之转化为报纸整体发行效益, 转化为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持久动力。

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发行工作队伍, 提高发行工作队伍科学化水平, 最大限度地挖掘发行队伍的创造潜力, 是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促进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有力的支撑。报纸发行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切实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 使之转化为报纸整体发行效益, 转化为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持久动力。

关键词:队伍建设,科学管理,报纸发行,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雪.报纸发行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报业, 2004.7

[2]吴峰, 陈伟.报纸发行营销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3]陈君聪.建立效益型报纸发行模式[J].新闻战线, 2002.5

8.突变论与报纸发行的两个“拐点” 篇八

一、突变论的基本观点

突变论是研究事物非连续性突变在变化过程中的实现机制及其条件,并力求以统一的数学模型来描述、预测这些机制和条件的科学。在社会发展历史上,普遍存在着两种变化方式,一是连续的渐变,二是不连续的突变或飞跃。同时,还大量存在着处于连续的渐变和不连续的突变之间的变化,以及连续变化的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所发生的突变。一般来说,一个突变包含两个最基本的参数,一是控制变量,即作为突变原因的连续变化因素;二是状态变量,即可能出现突变的量,两者相互影响。当前者不变时,后者处于稳定状态,当前者变化时,后者也随之变化。突变前既要有控制变量的积累,也要重视对可能引发突变的偶然机遇的把握,否则是无法实现有价值的突变,甚至还可能丧失突变的有利时机。当然,我们难以用突变论的方法来建构报纸发行的数学模型,因为报纸发行中有非常多的不可控变量和复杂的社会结构,但是,我们可以用突变论的基本方法和理念来指导报纸发行决策。

二、最低赢利发行量

突变论对报纸发行的启示主要有两点:第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尽快地促使赢利发行量的实现,尽快达到最低赢利发行值;第二,报纸基本赢利后,要把握时机,尽可能地促使发行峰值的实现。一般来说,一个报纸的发行增长过程大致如下图所示:

报纸创办后,其发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达到A点,这就是赢利发行值,称为最低赢利发行量。也就是说,一个报纸的发行必须达到这个发行量,它才能吸引到一定数量的广告,这些广告收入在支付报纸生产成本后仍有利润,报纸这时才能够开始赢利;达不到这个发行量的话,广告商根本就不会到这个报纸上做广告,或者广告数量太少,报纸只能持续亏损。完成这个过程有的报纸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如《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都市快报》《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等,只经历了一两年的快速增长,其报纸已经赢利;而有的报纸,如《北京青年报》于1981年复刊后,经历了10多年漫长的准备过程,到1995年才实现发行量的突变。而另外一些报纸,由于办报水平比较低、市场认可度低,没有挺过准备期,就不幸夭折,例如:武汉的《今日快报》《市场指南报》《湖北法制报》,北京的《生活时报》《北京经济报》《北京法制报》等等,这些报纸的失败主要是由于没有抓住机会,报纸发行量没有顺利实现突变。

那么,一份报纸的最低赢利发行临界点到底如何计算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虽然,我们难以十分准确地预测一个报纸的最低赢利发行量究竟是多少,但是,一个报纸的最低赢利发行量跟一个城市的人口、经济总量、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和媒介竞争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国外有关研究,一个报纸的最低赢利发行量大约是该报纸所在城市总人口的5%-10%左右。例如,重庆的市区人口是200多万,所以,一张重庆报纸的发行达到10万份,就可以赢利了。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如在广州,发行量小于10万份的话,根本就不会有广告商来做广告。而在山西,《三晋都市报》在2004年初的发行量突破10万份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在北京,如果一份新创办的报纸发行达到10万份,那是因为北京仅新闻工作者可能就有10万人,这个发行量肯定是难以赢利的。这也就是说,最低赢利发行量还跟报纸所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媒体竞争状况有关。

最低赢利发行量是报纸发行增长中的第一个“拐点”,它对于一份报纸的成长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其一,它意味着报纸发行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也表明报纸发行还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可以继续扩大发行。其二,它意味着报纸发行渡过了最艰难的成长期,也表明报纸过去的发行定位策略是正确的,以后要继续强化这种策略。其三,它意味着报纸发行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并且有了一定的有效发行量。其四,最低赢利发行量的实现意味着报纸发行竞争的策略将要有所转变,虽然发行总的目标是要继续扩大发行,但要逐步转向既要求扩大发行的数量、也要求改善发行的质量,保障报纸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最高赢利发行量

当一个报纸度过了赢利发行临界点以后,就要做更长远的打算,尽快促使发行峰值的到来。这个发行峰值也可以称为报纸的最高赢利发行量。它表明:报纸的发行量达到这个值时,报纸的广告收入是最高的。低于这个发行数字,报纸的收益没有充分挖掘;高于这个发行量,报纸的收益开始递减。一般来说,一个报纸的最高赢利发行量大概是报纸所在城市人口的10%—20%,或者更高一点。例如,重庆的人口是200多万,当地赢利大报《重庆晚报》的发行量就是20多万份(2004年统计数字);在广州,三家报纸的发行都超过了百万份,这与广州市人口(1000万)的比例大约也就是10%多一点。当然,报纸的最高赢利发行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也可以是一个变动的量,不必拘泥于某个特定的数字。如深圳市赢利较多的是《深圳特区报》,但它的发行量为40多万份(2003年数字),这与深圳人口(约1000万)的比例并不相配,但它达到了最高赢利发行量。

最高赢利发行量是报纸发行增长中的第二个“拐点”,它对于一份报纸的发展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意味着报纸发行已经比较牢固地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获得了读者和广告商的一致认同,报纸的广告收入和赢利状况达到了历史的较高水平。其次,它预示着报纸发行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报纸发行的策略也将相应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报纸发行一般不再追求单纯的量的提升,把战略重点转向改善发行结构,提高发行质量,甚至需要适当控制报纸的发行量;报纸发行营销策略的重点转向培育报纸的品牌形象,树立报纸在发行市场上独特的不可替代性;报纸发行可能需要突破区域性市场的限制,开始考虑在全国范围、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夺新的市场份额;等等。

四、最佳发行数量与报纸的市场占有率

当代报业竞争呈现非常复杂的态势,单纯讨论报纸的高赢利发行量或许意义不大,探讨报纸的市场占有率与发行数量的关系才有更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判定一个报纸的发行量是否达到最高赢利峰值,要看该报纸的发行量占某一地区报纸发行总量的比例。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报纸的发行量占据某一区域报纸发行总量的50%以上的话,那么,该报的发行量肯定就是达到最高赢利发行峰值了;如果一个报纸的发行量占据某一区域报纸发行总量的30%—50%的份额,那么这个报纸的发行量离发行峰值肯定不远了,但仍然有向上冲刺的空间;如果一个报纸的发行量占据某一区域报纸发行总量的30%以下的话,那么,该报的发行量离发行峰值还有一段距离。

市场占有率是一个动态的发行模式,它必须按经济规律综合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量比的变化,根据市场竞争态势和维持一张报纸在报纸市场中的地位等市场要素来确定发行的数量、范围、目标人群等,重视以发行数量和发行结构为基础的发行质量,以利润率为核心指标。新的竞争方式建立在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之上,采用和强调的是更加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价值补偿机制。

在报纸发行成本倒挂的情况下,并非越大越好,一份报纸会因市场、成本等因素而客观要求发行量适度,报纸发行量要追求一个最佳值——最高赢利峰值,该区间的发行量能使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优,而超过此区间的发行量所导致的发行亏损将远远大于其产生的边际效益。市场占有率包括读者市场和广告市场的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终极目标是利润指标。市场占有率建立在有效发行、与竞争对手的距离、本地市场主流媒体所需要的数量之上。因此,报纸发行在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工作重点一定要放在改善发行质量上,以提升发行的有效性,即努力提升读者群的整体素质,以及读者群与广告客户的关联度,而不是盲目追求发行量。例如,《扬子晚报》在2002年时发行量曾一度高达210多万份,表面上看是好事,但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就不一定是好事。该报发行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很快调整发行战略,把发行量控制在160万份—180万份之间,这就大大降低了报纸的发行成本。

上一篇:音乐期末卷面质量分析下一篇:毕业论文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