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新能源汽车

2024-09-30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8篇)

1.未来的新能源汽车 篇一

新能源为未来汽车提供绿色动力

[真诚为您服务]

【摘要】 2007年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444个油耗不达标车型的“黑名单”,涉及55家生产企业。公告中还声明,所有不符合标准的车型自发布公告之日起不得再进行生产。发改委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近年来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国际油价目前没有下跌的迹象,现国际原油价格已达到76美元。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其储藏量和可开采量资源正面临枯竭。2003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11477亿桶,而每年新勘探量仅50亿桶。如今人类社会高度依赖于石油工业,包括汽车在内的各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石油工业。地球上的石油到底还能供人类用多久?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已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不超过95年的时间。在2050年到来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其后在2250到2500年之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中国石油资源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6,从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到了2.92亿吨,进口原油1.23亿吨。其中,车用燃油消耗已经达到了中国石油消费量的1/3左右。此后石油进口仍呈上升趋势,进口量约占使用量的20%左右,预计到2010年前后将达到40%,车用汽油年消耗量为6400万吨。面对人类即将消耗完需几百万年才形成的石油资源所引发的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中国及全世界必须认识到要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

2006年中国车市销量达到720万辆,增长超过30%,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权威调查部门预计,除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2007年全球汽车销售都将进入疲软时代。但在中国汽车市场领跑全球汽车市场

荣耀的背后,是中国过快消耗着祖先留下的资源。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中国的汽车产业路在何方,路只有一条:使用新能源,也只有使用新的替代能源,汽车产业才能持续发展。实施替代能源战略,有助于我国汽车逐渐摆脱对原油的依赖,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目前世界汽车产业使用替代能源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其前景到底如何呢?

1乙醇燃料:价廉物美

使用乙醇燃料,是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燃料替代方案,也是目前国内颇为重视、已经得到推广的新燃料。这种燃料一般是与传统的汽油、柴油混合起来使用,其混合比例从加入10%~30%的乙醇到85%不等,甚至可以采用100%的乙醇作为燃料。其最大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对现有的汽车结构做很大的修改就可以使用乙醇燃料,而且这种燃料比起汽油、柴油来更加环保,能够起到减少污染的效果。同时,乙醇可以通过玉米、小麦、水稻、甜高粱、木薯、甘薯以及甘蔗、甜菜等农作物制造,甚至连农作物的秸秆都有可能被用来生产乙醇。只要合理解决“汽车与人争食”的问题,乙醇燃料的推广能解决燃料的再生问题,是最价廉物美的能源解决方案。

除了乙醇以外还有类似于丁醇、甲醇这样的生物燃料,都被纷纷用于替代汽油与柴油。乙醇燃料汽车由于与现有的汽车没有多大区别,所以在国内外都相对普及。例如巴西作为乙醇燃料汽车最流行的国家,在这方面最为典型。人们熟悉的本田思域、飞度,三菱帕捷罗等都拥有专门针对巴西市场的乙醇燃料型号。最新型的车款安装了油气浓度传感器,可以自动感知燃料箱内不同性质的燃料,做到与普通汽油柴油的自然替换。此外,著名的跑车制造厂莲花甚至推出了采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引擎的Exige265E跑车,它仅重930kg,265代表它的最大输出为265匹马力左右,E表示其使用的是莲花E85高性能环保动力。特别让人吃惊的是该车加速成绩足以向法拉利发起挑战,0~60mph加速时间仅为3.88秒,0~100mph加速时间为9.2秒,最高时速达到158mph。除了巴西以外,美国的乙醇燃料汽车也十分流行,中国则超过整个欧盟成为乙醇燃料消费的大国。如何摆脱简单改装并提高乙醇燃料汽车的技术含量以使其发挥更大的效能,是摆在中国汽车制造厂商面前的课题。

2混合动力:技术复杂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由于丰田普锐斯在国内的上市而广为人知,这项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先进性,在机械与电子方面都有许多新的突破性发明。发展混合动力车也是在现有汽车技术的基础上,让能源消耗更加节约与合理。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地,该技术不仅有着许多实质的进展,而且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其实,除了油电混合动力以外,还有气电混合动力、油电气混合动力等,这些方案虽然复杂,但未来应用的前景依然被专家看好。如马自达曾经推出过一款可以使用油、电、氢三种能源作为动力的混合动力概念车,这款车名叫PremacyHydrogenRE-Hy-brid,就是大家熟悉的普力马。除了前置汽油引擎外,该车第二排坐椅下方还安置了大型电池,另外第三排坐椅被撤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储存了压缩氢气的气罐。其油电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由马自达与其关联公司福特汽车共同开发,马自达还尝试着将这种电动引擎和一种本身就是混合动力引擎的内燃发动机结合在一起,后者既能使用汽油,也能使用氢气作为燃料。虽然这还是一款概念车,未必很快会出现在量产车的行列里面,但它提醒人们混合动力方案的变化无穷。混合动力以往一直是日本汽车厂商主攻的方向,如今美国汽车制造厂家也开始大规模介入。国内的上海通用也在研究中国的混合动力车,使得这方面的竞争开始加剧,其实用性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未来混合动力会围绕着降低成本、减少制造与维修保养的复杂程度,同时更加推进其性能的强化而展开。

3氢燃料内燃机:另辟蹊径

长期以来,有关汽车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一直被寄托在有广泛存在、利用能量效率高、洁净、无污染、噪音低等特点的氢身上,研制利用氧与氢的反应来输出电力的氢燃料电池至今依然是各国的科技精英主攻的课题。不过,相对于氢燃料电池的复杂,另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氢燃料内燃机也开始流行,并且研究进展迅速。有专家认为氢燃料内燃机既可以采用清洁可再生资源,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庞大工业体系,是实现氢能源经济的最佳途径。氢燃料的突出优点是几乎不产生污染物,而且与油类燃料不同的是,即使氢燃料在氧气含量稀少的情况下,也仍然能够正常燃烧,从而降低了氧气的消耗。

这一新方案的问题是,除了改进现有的车辆以外,还必须改建加注氢燃料的设施,因此投资巨大。目前,介入氢内燃机研发和制造的有德国的宝马、日本的马自达、美国的福特等几家汽车制造厂商,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氢内燃机汽车将不断地被推向市场。其中,宝马已经率先推出了Hydrogen7,让自己的6.0升V12缸豪华车也能够使用氢气作为动力来源。该车输出高达260匹的最大马力,并且在9.5秒的时间之内,由静止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的时速,而最高时速则将被电子系统限制在每小时230公里。虽然它目前使用的仍是汽油和氢双燃料,但未来或许汽油动力将被完全停用。专家指出,现阶段我国在氢内燃机方面的研究薄弱,目前属产业化前期的研究,重点还是放在核心技术的研究以积累知识和经验。产业化的问题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必须由政府、相关企业以及能源机构的大量资金介入才能迅速跟上世界同行的步伐。

综上所述,使用生物能源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能源是从太阳能转化而来的,只要太阳不灭,生物能源就将取之不尽。其转化的过程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质,生物能的使用过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一个物质的循环,理论上二氧化碳的净排放为零。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开发和使用生物能源,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因此,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发生物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技术皆有突破性进展,为什么迄今仍没有全面普及开来呢?这是由于传统能源与工业集团的阻挠,西方各政党受到强力制约。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技术一旦普及,将对原有利益格局带来巨大冲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几大石油公司,尽管研制氢能与太阳能最有积极性,但他们为了现有的利益,将这些科研成果封锁在自己的试验室中,以知识产权的名义限制转让,特别是限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他们既要占尽现有石油利益格局下的好处,又要为石油枯竭时代的到来而“未雨绸缪”。在最后一滴石油没有被用干以前,新能源技术就难以真正普及。

当然,由于规模限制,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技术产品的成本也很高,也是普及受阻的另一原因。因此说,新能源和循环经济的普及,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制度和利益问题。但反过来说,别的国家发展新能源和循环经济早一天晚一天问题不大,惟独中国不成。因为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到支撑的极限,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新能源使用成为惟一可行之路。代价再高,成本再大,我们都得坚持走下去。

2.未来的新能源汽车 篇二

1 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分析

(1)纯电动汽车路线。传统的汽车动力能源是燃油,汽车依靠燃油发动机燃烧汽油、柴油产生的巨大动力运行。由于在这个过程中,燃油会燃烧产生大量SO2、CO2给大气带来严重污染。纯电动汽车单纯依靠电能驱动,以电动机代替燃油发动机,将电能转变为动能,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有害物质排放,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是解决目前日渐严重的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在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充电器、电动机和相关控制系统构成了动力系统的基本骨架结构。纯电动汽车完全使用电能,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能源储存装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关系到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等重要指标。可以说,动力电池的性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纯电动汽车的性能质量状况。同时,电动机和配套控制装置产生的扭矩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汽车,从而对汽车行驶速度、加速度、爬坡等性能指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电动汽车的电机凭借自身技术特点,能够在低速区内提供大扭矩输出,配合IGBT控制单元,实现内燃机无法比拟的机械优势。

(2)混合动力汽车路线。顾名思义,混合动力汽车使用的一种以上的能源作为驱动力。就目前而言,汽油和电力混合使用形式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主流方向。通过燃油和电能的互相支持,既可以通过使用电能降低废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籍由燃油提供的强劲动力解决动力电池功率较低的问题。凭借这个技术优势,汽油和电力混合动力汽车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广泛注意,成为新型能源汽车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现阶段混合动力汽车应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综合体。车体同时具备大容量动力电池和汽车专用充电设备。当电池能量储存较为充足时使用电能驱动,当电能低于一定水平以后转为燃油驱动,同时为电池进行充电,还可以通过外电源给电池补电。

(3)燃料电池汽车路线。燃料电池汽车是将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核心,通过燃料电池发电驱动电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的新型汽车种类。其动力系统主要包括驱动电机、储氢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动力蓄电池等单元。燃料电池实际上起着电化学反应发生装置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燃料电池的能量发生了从化学能形式向电能形式的转变。燃料电池常用形式为氢氧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就是H2、O2燃烧生存H2O,同时放出电能。在这个过程中,H2和O2分别承担着燃料与氧化剂的作用。

2 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展望

上述三种整车研究路线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上也各有侧重。我国新能源汽车事业起步于本世纪初,目前三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都有所涉及,重点发展哪条路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尝试。但无论结果如何,技术路线的选择都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同时,作为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调整,必须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产业政策、应用地区到配套设施的各个方面,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调研、分析、讨论后方可决策。具体来说,新能源汽车未来在我国的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适合我国国情,最具发展潜力。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具有电动和燃油动力两种动力结构,在燃油动力方面,可以借鉴已经发展成熟的燃油发动机汽车相关技术。同时,相较于其他技术路线,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较长,更加适合我国国土面积广大,道路交通里程长的实际情况。此外,燃油动力部分的存在,可以促进电动力结构的发展,为纯电动汽车的研究和生产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采用可插电式路线的混合动力汽车,方便消费者选择电动力还是燃油动力,因此更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可同时满足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两方面的要求。综上所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不仅技术基础好,而且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实际情况,具有大范围普及的良好条件。

(2)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最终发展形态。无论燃料电池动力汽车还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其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纯电动汽车技术上的不成熟。由于存在种种缺陷,纯电动汽车在大范围产业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环境保护和方便使用管理方面来说,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尽管在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问题获得解决只是时间的问题。为了加快这个进程,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帮助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克服困难,缩短研发和实践进程,推动产业化发展。

3 结语

3.未来的新能源汽车 篇三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平均油耗从2002年的9.11升/百公里降低到了2012年的7.3升/百公里,并且确定了2015年要达到6.9升/百公里的目标。从排放标准上看,从2001年“国一”到2011年7月实施的“国四”,北京已经于今年率先实施了“京五”标准,“国五”也正在快速的推进之中。从安全性能方面来看,无论被动安全还是主动安全,还是智能信息导航各方面,中国的汽车产品都与世界同步。

我国的汽车产业和市场需求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对新一代的中国汽车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如何更加环保、为消除雾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何更加有效的保障安全出行,如何更加智慧地为交通通畅打好基础。新一代的中国人为清洁、环保、安全和智慧树起了一个新的“汽车梦”,新一代的中国汽车人要用我们创新发展的激情和努力来实现新的汽车梦,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未来!

早在本世纪初,中国政府就意识到这个责任,从2001年实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开始,到2012年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确立并坚持了以纯电驱动为核心,以“三纵三横”、电池、电机、电控为关键技术的研发体系,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标准、示范推广等支撑平台,建立了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经过多部门的紧密合作,成功组织、开展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试点工程。近三年的政策支持,在促进技术进步、培育市场环境、探索商业模式、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企业、地方和市场的积极响应,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产业进步和配套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国汽车企业、高等院校用持续和创新的实践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构建成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体系。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从2009年的5元/瓦时,降低了50%,能量密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单体电池的循环寿命也显著提高。全国动力电池年产量可以达到200亿瓦时,能够满足20万辆汽车的配套,实现规模化应用和全球配套,促进电动汽车的技术先进,成功的进入了跨国公司的全球配套体系。通过电动汽车共性技术的研究,在关键零部件的系统集成、匹配、车载应用、关键制造工艺、检测规范、产业配套方面取得了一批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初步建立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纯电动公交车已经形成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体系,并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部分产品已经开始出口;混合动力客车技术趋于成熟,主流产品实际节油率稳定在20%左右。我国节能与新能源公交汽车在大型客车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近几年快速升高,从2010年的不足2%,上升到2012年的9.9%,今年前4个月快速上升到14.5%,新能源公交客车的规模居世界第一。到2013年3月,25个示范城市的推广数量从2012年底的27432辆上升到39800辆,充换电站174座,充电桩8000多个,使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居世界前列。据统计,到今年7月底,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达到了47800辆。全国范围大概超过了6万多辆,增速明显加快。市场实践证明,我国的纯电动轿车的产品技术性能满足规模化产业的需求,实现了批量销售,燃料电池汽车继续跟踪着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国产燃料电池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性能不断优化。

近五年来,国际上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增加了近一倍,成本降低了将近50%,锂离子电池单体循环寿命提高了近一倍,推动着纯电驱动的整车产品迅速发展,典型产品不断涌现。截止2013年4月,日产的纯电动轿车聆风(LEAF)超过了4万辆,丰田新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PRIUS)超过了1.5万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2012年年底上市的特斯拉MODEL S到今年7月份的销量已经超过了1.4万辆。

今年6月我参加了德国的电动汽车国际论坛,据我了解,德国作为汽车强国,两年内将会推出17款电动汽车的成熟产品,引人关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规模化进入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市场化呈加速的势头。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销量超过20万辆,其中美国市场最大,日本生产的电动汽车最多。按照美国能源部的介绍,截止2013年7月,美国市场的电动乘用车销量已经超过12万辆。德国将从2015年起开启电动汽车的商业化重要进程,为实现2020年的100万辆来做好准备。在日本,产业化准备已经基本完成,2015年将把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完善电动汽车商业化环境作为重点工作来准备。

分析各主要跨国汽车企业的规划,除了他们在本土加大推广力度以外,无一例外的把中国市场列入其近期推广的目标市场。可以预见,中国将成为未来国外电动汽车最重要和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这点将和我们的传统汽车一样。在上述三个国家当中,燃料电池汽车仍然作为面向未来最终解决的方案,在持续的研发和示范推进之中。尤其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在降低、性能在进步。

面对未来的责任,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雾霾天给我们进行了启发,要求各行各业调整产业的转变结构,通过创新发展实现低排放、零排放,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尽快摆脱对化石能源的高度依赖。

其次,应该看到我们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微增长阶段,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果我们还是要热衷于大马力、高耗能产品的投资,也许会有一些短期效应,但是面对石油资源的紧缺、环保要求的提升、碳排放限制的措施,长远发展难以持续。中国政府已经发出了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明确信号,希望企业和资本市场高度的重视。

第三是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目前虽然新能源汽车的份额极小,但市场对其的期望值在快速增加,前年宝马MINI的电动汽车在北京进行示范运行,网上征求志愿者,有上万人来报名竞争。在深圳,人们宁愿花时间来等候电动汽车出租,在北京郊区800辆电动出租同样受到了司机和乘客的欢迎。清华科技园分时租赁的启动至今100多天过去了,证明了分时电动汽车完全能够满足出行的需求,而且在整个出租的过程当中,出租率保持了100%,通过示范,客户总结需求,提炼了关于建设充电桩的建议,有利于电动汽车产品的成熟。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将于近期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到今年底将在清华科技园等四个园区,在北京理工大学等九个院校投放不低于100辆电动汽车,同时按照市场的机制扩大租赁,加强充电网的建设,与传统租赁行业的龙头合作,建立传统的租赁渠道,扩大电动汽车租赁,力争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

这些现实的情况表明,节能环保、生态文明正在深入人心,汽车市场的价值观正在向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方向转变。当然,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仍然有一些阻力,其中表现在对技术路线的争执,对市场的悲观预期以及对配套设施的困难和旁观、不作为的消极态度上,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尽快的加以引导和解决。

中国汽车工业承担着提升经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的责任,更肩负着构建面向未来的绿色交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我们应该看到,在挑战中仍然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均处于培育期,产业技术的差距并不大,我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资源市场和体制的优势,更容易形成竞争优势,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第一,新一轮的示范推广即将启动,国家补贴政策持续支持。近日,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四部委正在制定实施细则,并将不日正式启动。新一轮的国家支持政策在总结第一阶段推广的经验问题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目标是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推动市场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顺利的走向成熟。

主要内容有: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开展示范,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区域电动汽车的推广,改变原有的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加快补贴资金的落实力度,混合动力客车向全国进行推广,对充电站建设等进行财政支持等等一系列。

第二,我们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市场促发展。要突破传统期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把推广新能源汽车放到绿色交通发展和新兴产业变革的大形势下,着力创造新模式、培育新市场。高铁和城际列车已经成为城市间个人交通的首选,分时租车的商业模式不仅受到出差旅游人员的欢迎,也为年轻人所青睐。随着大城市地铁的建设,地面公交路线的不断优化,又为电动公交客车和出租车创造了新的商机,网络购物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内的小型电动物流车的需求剧增,市场广阔。对于雾霾严重的城市,采用上述新型的市场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汽车排放,又可以减少交通的流量,而减少交通流量提高城市交通速度,本身就是减少雾霾的一个重要措施。

从目前电动汽车的成本构成和推广效果看,大型客车和小型轿车具有较高的性价比,适用于市场应用。从国内外示范的经验上来看,电动汽车成本价格虽较高,但运营成本很低,合适的商业模式可以合理的分派这其中的利益,形成创新市场的动力和广泛应用的合力。创新商业模式涉及的多是地方性政策法规,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最高。在中央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一定会创造出因地适宜的新模式。

第三,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运营机制。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除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限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新一轮的推广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和网络化的建设,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创新等问题,要深入研究充电设施的商业模式,积极调动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开放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运营机制。

第四,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产业化步伐。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今天掌握的核心技术不久就会被更新,产业发展的机遇也会稍纵即逝。科技部将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研发,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例如,在动力蓄电池领域要加强电池技术材料、热度性能等研究,正在开展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的集成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工艺研究,降低成本、提高动力电池的可靠性、耐久性和整车的适应性,要不断的支持整车和零部件的基础创新,支持相关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和检测技术的发展。我们将继续支持燃料电池系统、平台和整车的研究开发和小规模的示范运行,保持和超越目前已有的竞争优势和地位。要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加大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尽快推出符合市场和公众需求的产品,适应新型、绿色、安全、快捷智能交通体系的发展。

第五,要深入加强国际合作,深化研发与示范推广的国际交流。我国已经和多个国家的政府合作,建立了合作机制,中美、中德之间都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各方均有迫切合力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意愿和愿景。为此,要不断的深化合作,继续鼓励我国电动汽车“走出去”,也要支持合资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示范推广。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我们一如既往,政府支持的政策对在我国注册运营的各类企业都要一视同仁。

4.未来的新能源作文 篇四

我想发明一种靠空气作燃料就能工作的发动机,无论任何交通工具装上这种先进的发动机后都不用加任何燃料,也不用通电就可以行驶了,汽车再也不用加油了,轮船在海上可以随意远航,飞机可以不用再为飞到天空上以后突然发现燃料泄漏或耗尽发生事故而苦恼了,火车上再也不需要那么多的电线了。

那大家一定认为它们排放的是有毒的废气,其实不是的,它们排放出来的是氧气,排放出来的氧气越多,我们的空气就越清新,环境就越来越好,天空就越来越纯净,我们的许多自然朋友都会繁衍生息……

5.未来的新能源汽车 篇五

新能源汽车:低碳的必然选择,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石油消耗和大气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汽车的迅速普及,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能源、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全球交运设备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60%,在中国,汽车的石油需求占总需求量约35%;而石油生产相对集中,出于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需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中国为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美国60%以上的原油消费来自进口。同时,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急剧增加,加速了地球变暖趋势。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全球16%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汽车的尾气,汽车二氧化碳总排量将从1990年的30亿吨增加到的60亿吨。传统汽车尾气排放中包括多种有害污染物,如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中国环境保护部称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治理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严峻;美国环境保护署底调查结果表明,美国有46座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电厂排放的废气以及供暖设施产生的烟尘。随着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提升,汽车污染物排放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排放日益加重威胁着居民的身体健康。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面临第四轮重构,汽车产品将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概念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成了各国竞相研发的目标和追求。因此,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纷纷加大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随着人们对新能源的不断探索,在汽车领域中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呼之欲出。从环境及资源的角度来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实际上就是节能减排,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的重要组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无论是对汽车行业还是对国家的节能政策都是非常有利的。

未来5—全球新能源汽车有望走进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并将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将遵循节能、环保两大趋势,逐步实现对化石类传统能源的替代。如果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以20中国汽车保有量1.4亿辆计算,可以节约石油3229万吨,替代石油311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6339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用油需求削减22.7%.年以前节约和替代石油主要依靠发展先进柴油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实现。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节约石油7306万吨、替代石油9100万吨,节约和替代石油共16406万吨,相当于将汽车石油需求削减41%.届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在汽车石油替代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节能和减排的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无疑将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既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是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汽车制造厂商的共同战略选择。

在政策的激励和引导下,全球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步伐。目前,“低排放”的混合动力汽车已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在全球的累计销量已超过100万辆,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零排放”纯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时间已提前到,比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了10年至。据预测,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工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

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技术高度重视,从汽车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战略出发,颁布制定了优惠的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发展,以期提升本国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发达国家每年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科研开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资金不低于10亿美元,累计投入已达100多亿美元。

1、美国。当前国际上车用替代燃料发展主要是乙醇和生物柴油等非化石类燃料,乙醇作为首先规模化应用的生物质燃料在部分国家得到一定程度推广。美国一直致力于提高乙醇以及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资源使用量,—,美国乙醇汽油的消耗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7%.209月,美国通过“可再生燃料标准(RFS)计划”,该计划旨在使美国使用的可再生汽车燃料数量从年约45亿加仑增加到20至少75亿加仑,相当于美国车用汽油需求量的3.71%.201月24日,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表国情咨文,宣布了替代能源和节能政策,提出美国应努力在未来十年之内将汽油使用量降低20%,这样美国就能将从中东进口石油的量削减四分之三,其中有15%(350亿加仑)是通过利用可再生燃料以及其它替代燃料实现的。年4月,布什政府公布了可再生燃料标准,该标准要求美国汽车能耗的4%必须是可再生燃料,比如由谷物提炼的乙醇,总量大约为47亿加仑。这一标准值将逐年上升,至年将达到75亿加仑;同时政府也对生产燃料乙醇制定了优惠政策,并鼓励以混合动力车为代表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奥巴马政府能源政策的组成部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希望通过发展和利用新能源,使美国摆脱对海外石油的过度依赖。奥巴马总统上任后,美国通过制定进一步严格的汽车燃油排放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政策,以及通过政府采购节能汽车,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减税,设立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资助项目,投资促进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策略,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汽车产品朝着“小型化”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奥巴马4月初曾表示,联邦政府将购买由美国三大汽车厂商制造的1.76万辆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节能汽车。尽管这一举措并不能改变美国汽车业衰退的现状,但它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也是奥巴马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具体体现。美国汽车厂商和一些科研机构也都在采取相关行动,这使新能源车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

奥巴马把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刺激经济和拯救汽车业的一张王牌。为鼓励消费,购买充电式混合动力的车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同时政府还投入4亿美元支持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驱动混合动力车行驶的电池组技术是需要突破的关键。美国能源部将设立20亿美元的政府资助项目,用以扶持新一代电动汽车所需的电池组及其部件的研发。这些新能源政策,更加明确了研发节能减排新产品的方向和目标。

2、日本。日本的能源资源极为贫乏,大部分能源依靠进口。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其能源自给率仅为17.7%,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日本同时又是世界经济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确保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是日本政府面对的重要挑战。为此,日本颁布实施了一系列能源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积极促进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节能技术及应用,努力做到“开源”和“节流”双管齐下,既满足国内的能源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依存度。近年来,日本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特别措施法》《有关电力企业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特别措施法》《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明确了日本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和各方责任。有关各方依据相关政策法规,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取得了显着效果。日本异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开发。2006年5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新国家能源战略”,战略提出到2030年将目前近50%的石油依赖度进一步降低到40%.日本非常重视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等技术开发,为攻克电池方面的关键性技术,已建立了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的最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共同实施“革新型蓄电池尖端科学基础研究专项”新项目。该联盟单位每家出50名以上专业人员从事合作研究,开发企韭需要的共性基础技术。日本政府计划七年内对此项目投入210亿日元,通过开发高性能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在2020年前,将日本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驶里程增加三倍以上。

为推进新能源汽车以及环保汽车,日本从204月1日起实施“绿色税制”,它的适用对象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清洁柴油车、天然气车以及获得认定的低排放且燃油消耗量低的车辆。前3类车被日本政府定义为“下一代汽车”,购买这类车可享受免除多种税赋优惠。联合国有关机构在3月重新修订汽车的世界标准,将就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设立全球统一安全标准,并有望成为世界标准。此外,日本实施低排放车认定制度。高、中档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都可以向国土交通省申请接受低排放车认定。消费者可根据所购车辆的排放水平享受不同的减税待遇,购置以天然气为燃料或混合动力车等低公害车辆的地方公共团体,还可得到政府的补助金。日本媒体将年称为电动汽车革命之年,在这一年,从“汽油车转向电动汽车的革命已经开始”.

3、欧洲国家。欧盟在发布了《欧洲未来氢能图景》,并制订了《欧盟氢能发展路线图》。这些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在这些国家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了其本国汽车工业的技术竞争力。凭借欧洲汽车厂商在柴油发动机上强大的技术优势,欧洲在清洁柴油乘用车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目前,柴油车在乘用车总销量中的比重已超过50%.欧盟同时重视生物燃料的开发和应用。欧盟委员会在2006年1月通过“生物燃料战略”,旨在促进生物燃料在欧盟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推动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技术开发,改善生物燃料的成本竞争力;并于2006年6月进一步发表“生物燃料2030年展望”报告,计划在2030年实现交通运输燃料的四分之一来自生物燃料,提出了具体时间表。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月公布了“新欧洲能源政策”,目标是到2020年,将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降低到至少低于1990年的20%,将能源消耗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20%;同时将今后7年欧盟能源领域的研究开发预算提高50%.此外,欧盟委员会于2007年10月通过了有关发展氢燃料汽车的立法建议,欧盟和私有企业将各出资4.7亿欧元在今后6年的时间内发展氢燃料汽车。除欧盟委员会外,欧洲各国政府也根据本国情况制定了大量的政策和措施,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消费(见表1)。

政府支持助力中国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国内外汽车业界已经达成共识,发展新能源汽车不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上升到如何执行的层面。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既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赶超国际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据预测,2012年前后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高潮,未来10年至20年将是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形成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尊重对手才能战胜对手,中国要想在新能源汽车后来居上,就需要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扶持上下更多的功夫。越早重视研发新能源汽车,也就越早掌握着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先机和主动权。

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良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中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这在中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

自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20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就提到:要突出发展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汽车技术。从开始,中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说明: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中国从2007年起开始通过国家“863计划”组织力量研发新能源车,投入近20多亿元。2007年11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正式开始实施。该规则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该规则还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资质、生产准入条件以及申报要求等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这意味着新能源车有了自己规范的行业准则,也被业界看作是国家真正鼓励发展新能源车及市场化的`开始,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

从表2中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主要性能的比较上可以看出,目前业内公认现阶段最适宜产业化的新能源汽车应为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在几种新能源汽车中最为成熟,又可达到一定的节能降耗目标,且主要采用制动能量回收不需外部充电设备,最易普及。而纯电动汽车虽可以实现零排放,但由于电池技术的制约,续航里程有限,电池自重较大,公用充电站建设匮乏,尚难大面积普及。但随着电池技术特别是磷酸铁锂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纯电动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占比将逐步提高。燃料电池车是曰前人类可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但目前燃料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是成本高昂,燃料电池反应的催化剂为贵金属铂,铂价格高昂,运输、储存氢的成本也较高。其次,目前燃料电池相关技术尚未成熟。因此,燃料电池汽车仍需要长时间的发展才能进入商业化阶段。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显示,压缩天然气、氢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燃料电池及电催化器、电极、复合膜和双极板等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2006-200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制的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相继问世;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实现了规模示范;纯电动汽车实现批量出口;燃料电池轿车研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的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节能和环保问题,始终不渝地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得中国在发展传统汽车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研发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2008年1~6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366辆,同比劲增107.95%.仅仅在2008年6月一个月内就完成100辆的销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科技部组织相关国内汽车厂商,共向奥运会提供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500辆左右,这些车辆均属国家863计划支持研发的自主创新产品,在产品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具有良好基础。奥运会期间500多辆新能源汽车的集中展示和使用,使得2008年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

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局之年。2009年,中国新能源车的发展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高度,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车战略,安排100亿支持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根据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及一系列产业振兴战略决策精神,为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2009年1月23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写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北京、上海、重庆、长春、大连、杭州、济南、武汉、深圳、合肥、长沙、昆明、南昌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同时,财政部、科技部特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财政补贴办法中明确,中央财政重点对试点城市购置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贴。这一财政补贴措施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投资拉动和产业发展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2009年2月5日,财政部发文,确认了中央财政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2009年2月17日,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共同在京召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会议,为13个试点城市授牌。这是国家最新推出的实现交通领域节能减排重要举措,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汽车产业振兴的共同行动,标志着汽车产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开始运行。联盟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将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为联盟企业创造机会,有望通过合作创新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拉近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的距离。

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还进一步提出了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重大战略目标,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描绘了发展蓝图。规划提出,到,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推动新能源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形成10亿安时动力电池产能;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2009年4月,中国政府宣布向购买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提供6万元补贴,并投资在一些城市兴建汽车电池充电站。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决定以贷款贴息方式,安排200亿元资金支持技改,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支持关键技术开发,发展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次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对新能源汽车的范围进行了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具体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简而言之,新能源汽车即指在燃料或动力系统上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有所区别的汽车。有专家总结,新能源汽车实际就是新燃料汽车和新动力汽车的总称。

2009年7月11日,为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发展电动汽车的规划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一项专项行动来开展工作,组织召开上汽、东风、广汽、北汽、华晨、奇瑞、江淮等行业前十位整车企业一把手会议,讨论新能源汽车的联合行动问题。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共同签署了《电动汽车发展共同行动纲要》,制定了“积极引领,联合行动,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的行业电动车发展战略。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09年9月5日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继续加大投入,大力支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应用。电动汽车在中国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09年11月17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双方在清洁能源、环保方面的合作达成共识,其中包括在未来5年内各出资一半,合作建立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启动中美电动汽车倡议,使两国在未来数年有几百万辆电动汽车投入使用,启动煤炭高效利用技术合作协议、再生能源伙伴关系、中美能源合作项目等。2009年年底,国内三大石油巨头悉数进军新能源产业,这将有望打破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匮乏、关键性零部件研发投入不够的僵局。

2009年12月3—4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在北京召开2009年工作会议,对《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规格尺寸》等7项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了审查。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0年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0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补贴幅度和标准将接近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车的补贴办法。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已为时不远。国家对新能源车的补贴政策经过了几年的反复讨论及完善,眼下已经步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国家相关部门,都已经开始实施或是计划出台相关的政策,而这一切对于有购买新能源车意向的消费者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上述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这对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中国汽车工业核心竞争能力和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3、20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扶持新政策或将出台。新能源汽车在2010年伊始俨然成了最热门词汇之一。不仅电网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充电站,意欲取石油巨头而代之,成为国内的能源霸主。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都启动起来,欲发掘这一“金矿”.而政府主管部门也推波助澜,正在筹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优惠。尽管业内对于新能源汽车前景有着各种看法,但中国汽车业已无可争议驶上了新能源汽车快车道。新能源已经成为汽车产业永恒的话题。

中国政府2009年12月7~18日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下降40%到50%后,为实现该目标,交通领域减排势在必行。减少碳排放成为2010年两会的又一个重点话题,而作为主要碳排放源的汽车行业,无疑成为两会代表关注的焦点。在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热点话题。“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这是2010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表述。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众多低碳概念中惟一入选政府工作报告的子行业。这显示出国家对该领域的重视程度,预期未来新能源汽车有望获得较其他低碳行业更大的扶持力度。国家发改委现阶段的重视程度也远超其他行业,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低碳领域国家最重点的扶持行业。国家发改委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上报国务院,《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不久就将批准出台,将新能源汽车提高为国家战略,这将是新能源发展的重大契机。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占全部汽车的二分之一,约为6500万辆。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钱”途可期。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也将于近期出台相关措施促新能源汽车新兴产业。总之,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未来5—1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着力点和中国经济最重要的新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为了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采取减免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等措施,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支持和补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走向市场的重要因素。中国应借鉴美日等国的经验,以财税金融激励手段加速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经验证明,没有财税金融刺激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相关政策鼓励的类型。应通过多种手段鼓励支持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能源汽车类型。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在税收政策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给予关税优惠,降低其生产成本;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对购买者按其所购车辆的等效节能指标给予一定的购置税减让。在金融政策有面,鼓励、提倡逐步建立以政府信用、投融资实体为平台,以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债券发行为手段的开发性金融信贷政策体系,解决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资金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处于科研向产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出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有望大幅提速,真正迎来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春天。中国要在政府的引导、推动和组织下,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联盟,形成必要的合力,联合进行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驱动电机和动力电池以及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和产业化,尽可能使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少走弯路,力争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尽可能短的时间,实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

6.2、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压力 篇六

(1)规模化运作带来的成本优势。NE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多个省市拥有整车和零件事业部,是我国国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企业。它采用专业化协作的生产方式,具有完整的物流配送,冲压,车身,车架等规模化的生产工序。同时,公司建立了国内一流的供应商体系和采购管理体系,与供应商的合作广泛而稳定,使得企业获得了一定的成本优势。

(2)多元化战略带来的差异化优势。NE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行用车,乘务车和汽车服务三大业务集群,拥有10多个自助业务品牌,生产车型涵盖轻型卡车,中型卡车,重型卡车,轻型客车以及大中型客车等全系列商务用车,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为新能源车发展获得了差异化优势。(3)公司对研发的重视度高。NE保持至少年销售额5%以上的研发投入,且在其总部和世界先进的制造业国家都设有研发中心,其每年都推出新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这也为研究开发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2劣势

2.1关键技术薄弱,核心技术缺乏。我国新能源汽车虽然在一些零部件领域已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仍处在改进型技术创新层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电池技术方面,蓄电池效能不够成熟,一次的蓄电量难于满足远距离的行驶。其次,电池短路引起自燃,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动力电池热失控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对我们的电池技术的改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2配套充电设施不完善。若采用线充和家用慢充盒充电,需要的时间过长极不方便。若采用快充桩,虽然需要的充电时间很短,但受到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制约,拥有个人车位的车主并不多。其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由政府建设,建设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政府的进度。所以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收到充电设施建设的影响。

2.3资源分散不整合。首先,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不足,尤其是材料、零部件人才的缺乏;其次,研究人员的实践经验欠缺,并且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不足,毕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是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时间不长;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集中,新能源汽车企业大多数是各自研发,政府的整合统筹力度不够,使得各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这样会导致资源的分散不集中。而且重复投资占据大量资源,不利于发挥资源的优势。3.机会

3.1 需求机会

对于传统汽车行业,石油是主要的能源。从目前来看,我国是石油需求大国,其中大部分的石油都是依赖进口,其石油供给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也就是说,即使有些消费者有经济实力去使用传统燃油汽车,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最终有一天一定会衰竭的,所以就会形成“贵金难买油”的局面。在目前情况下,作为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车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石油价格的日益攀升、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等能源、排放问题必然会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2 市场机会

我国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收入水平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价格、功能等需求,使得我国汽车消费呈现多元化特点。根据市场的需求特点,结合消费者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开发、市场推广,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3.3 政府扶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问题突显,包括中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排放和能耗标准,各国都在试图将传统汽车对环境的外部不经济转移到在个人和企业的成本上。伴随着油价的飙升,新型节能车的生产和使用似乎势在必行。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欧美韩日又轰轰烈烈掀起了一场电动汽车的开发浪潮。在这个大环境下,国家先后颁布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关于购买纯电动客车有关财政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新能源汽车销售。发展新能源汽车既能优化产业结构,又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既定国策,同时本国汽车企业能够利用这个机会缩小与欧美汽车生产的差距,占领国际市场,实为一箭多雕之策略。这些政策都无疑为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率先启动和良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威胁

4.1传统汽车产业的威胁。我国的传统汽车产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利润率较高,并且人们的“趋同”消费观念也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不高,加上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实用性处于劣势地位,所以我国的汽车产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不迫切,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愿也不是很高。新能源汽车的前期投入研究经费大、产量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导致价格较高。即使有政府的补贴,也无法是价格充分降低,达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并且还受到传统汽车产业的威胁。4.2竞争跨国汽车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比我国技术成熟,而且已有成品车批量销售,这使得我国的汽车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例如丰田的普锐斯,自1997年问世,便实现了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截止2014年9月末,全球累计销量已突破700万辆,位列世界销售榜首。

二.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冲破口

通过对NE公司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看出ne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劣势和威胁,但是有更多的机会。虽然受到产品开发成本高、寿命短,消费者接受程度低等因素的影响,但在每个新产品开发之初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虽然国际国内市场不景气,但是这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是所有行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我们觉得NE应该发展新能源汽车。1.紧靠国家政策,抓住发挥机会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措施。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2015年前,将大力扶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在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领域,力争形成3—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力争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以上”的目标。在税收方面,对于节约能源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ne公司应当充分利用国家给的优惠政策,抓住发展机遇。

2.与其他企业合作,同步发展整合资源。

在国家政策扶持的刺激下,很多汽车企业争夺各种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呈现出一种混乱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NE公司可以通过与其他有优势的汽车制造厂合作,形成系统化、模块化、批量化生产能力,达到规模经济,联盟形式,不断整合现有资源,降低成本,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高其竞争力。.NE应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创新能力,通过与国外拥有先进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的企业对接,学习其先进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目前汽车企业很缺乏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创新人才。通过对研发部门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来激发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4.加强市场推广

由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是很高,所以要加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意识,并让消费者意识到这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同时采取一些多样化的宣传手段,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提高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通过展览会等手段展示新能源汽车的内部模型、工作原理等。同时向消费者介绍国家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和优惠措施。

3结语

7.让新能源汽车圆国人的汽车梦 篇七

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是个巨大的数字,但和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汽车未来增长的趋势仍然潜力巨大。2015年4月,国家统计局某负责人介绍我国汽车发展时,用数字做对比,得出结论,认为我国汽车发展仍然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美国,每百户汽车的拥有量超过了200辆,欧洲发达国家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超过了150辆,而我国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还不到35辆。

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看,如果我国也达到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汽车保有量水平,是不可想象的。石油将会需要多进口几亿吨,汽车排放的尾气也将使环境遭受巨大污染。但每个人追求自己幸福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当百姓生活富裕后,我们当然不能剥夺他们拥有自己汽车的权利。这确实是个很难调和的矛盾。

新能源汽车能否解决这个问题?许多人并不看好,因为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和充电方便性一直没有得到认可,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前几天,和朋友开车游览了张北的草原天路。出发之前,做了相当深入的功课,除了了解沿途的景点外,也了解到这条130多公里的山路中间没有加油站,因此出发前特意加满了油,但仍然心有余悸,害怕我们的车在中途没油。在天路行驶了一半时,忽然看到路边停着一辆新能源汽车,令我大吃一惊——新能源汽车都来闯草原天路了。看来新能源汽车已不能小觑了。

最近,身边的同事、朋友已经有不少人购买了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场所也经常能够看到充电桩,这预示着新能源汽车正不断被人们所接受。化石能源可以生产电力,风能、太阳能同样可以生产出电力。未来,新能源汽车如果能够和风电、光电相结合,使新能源汽车真正成为“新能源”汽车,实现能源的替代保障供应,那么,中国人的汽车梦就真的可以实现了。

8.未来的清洁能源汽车 篇八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消费者对柴油车的印象还是那些冒着黑烟、振动和噪声都让人难以忍受的家伙。而近十年来,柴油发动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为我们带来了一大批性能优异、尾气甚至比日常空气还干净的轿车和跑车。

以参加“2007年必比登挑战赛”的奥迪A5 3.0 TDI为例。这款V6动力的轿车最大功率175kw(约240hp),最大扭矩500Nm,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5.9s,甚至快过了V6 3.2 FSI的汽油发动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款TDI发动机的百公里油耗仅为7.2L。这个数字对于同排量的汽油机来说,是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度。另外,500Nm的最大扭矩覆盖1500~3000rpm的中低转速区间。这就意味着:为了获得最为凌厉的加速感,你只需把油门踩下即可,不必像汽油机那样要提前降一个挡位。

在全球范围内,汽车尾气排放法规最为严苛的当数欧盟区域。然而,就在汽油发动机刚刚为了通过欧洲IV号排放标准沾沾自喜的时候,TDI的最近技术已经顺利通过了欧洲V1号排放标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后的TDI轿车更像是道路上的“空气净化器”,可以在行驶当中不断吸入已经被严重污染的大气,随后排放出更加洁净的尾气。

在奥迪引以为做的“欧洲VI号”发动机上,最关键的技术革新当数“Ad-Blue”。传统柴油机一直为排放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而头疼,而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拒绝柴油轿车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已经很严重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目前的解决方案大都是在排气管中段加一个微粒捕捉器,通过吸附的方式减少尾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这个过程非常类似你家中咖啡过滤器的工作方式。当然,这种传统的微粒捕捉器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老化和失效的风险。

“Ad-Blue”也同样收集柴油机尾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成分为碳),不过却在后面与一种名为“Ad-Blue”的无毒液体相混合、燃烧掉。此外,通过排气系统上面的各种传感器,发动机可以随时了解到尾气中各种有害成分的含量,调节“Ad-Blue”液体的喷射量。与此同时,“Ad-Blue”液体在喷射之后会产生部分氨气,与尾气中本就不多的氮氧化物(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要大大低于汽油机尾气)进行反应,将氮氧化物含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应用“Ad-Blue”技术的柴油发动机尾气中只应该含有3种成分:水蒸气氧气和非常少量的二氧化碳。

混合动力风头正劲

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彻底模糊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概念。这种拥有两个动力来源的汽车在能量耗尽之后,也不得不找个加油站“填饱肚子”。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汽车起步和堵车的时候,你可以悠闲地使用电能来驱动车辆,丝毫不给环境增加任何有毒的尾气。

不过,由于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过早地跨入了商品化市场,成本的制约使这些车在某些方面和“清洁汽车”扯不上任何关系。如果你是一位性格急躁或者追求快感的驾驶者深踩油门会是你比较喜欢的驾驶状态,这会让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持续处于运转状态。可如果单纯比较发动机尾气的清洁程度,当前的混合动力汽车跟大街上大量的欧Ⅲ排放汽油车相比,没有丝毫的优势可言。既然选择了混合动力,你就需要观察发动机的启动条件,尽可能多地利用电能而不是汽油来推动你飞奔。

在现在这样一个油价暴掌、石油越来越稀缺的社会,冷酷而现实的经济因素催生了大量的混合动力车型。在2008年的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汽车款型翻一倍甚至两倍将是一个完全可以预料到的结果。

2007年10月10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高调宣布国内首个采用铁电池电动系统和汽油发动机系统的双模混合电动汽车——“比亚迪F6DM”将于2008年推向市场两天后,吉利控股集团也宣布,继成功研制出海尚三厢混合动力轿车和海域三厢M100甲醇代用燃料轿车两款节能环保车型后,全面启动未来5年中长期节能环保汽车开发规划,计划在未来5年内开发5款混合动力轿车:奇瑞汽车公司在2007年11月中旬也宣布,计划到2010年以后,奇瑞汽车产品将有一半以上采用不同程度的混合动力系统,有20%以上的奇瑞汽车将采用新能源作为燃料。

上一篇:新课标网络研修工作总结下一篇: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