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复习教案

2024-09-20

化学平衡复习教案(共9篇)

1.化学平衡复习教案 篇一

高三化学教案: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复习教案

专题八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班级: 姓名: 学习时间: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并思考《创新设计》相关内容。

2.原电池、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应用。

3.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关于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电池仍能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用阳极X和阴极Y电解Z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符合题意的是

组号 X Y Z W

A C Fe NaCl H2O

B Pt Cu CuSO4 CuSO4溶液

C C C H2SO4 H2O

D Ag Fe AgNO3 AgNO3晶体 【考纲点拨】

1.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常见的简单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3.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能运用恰当的措施防止铁、铝等金属腐蚀。

4.了解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化学电源的重要性。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研究例题】

1.控制合适的条件,将反应2Fe3++2I-Fe2++I2

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发生还原反应

C.电流计计数为零时,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计数为零后,在甲中加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2.如下图所示装置,A、B中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C、D为夹在湿的Na2SO4滤纸条上的铂夹,a、b为电源的两极。若在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有KOH的水槽中。切断K1,闭合K2、K3,通直流电,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产生。

⑴电源的a极为(填正或负)极。

⑵在湿的Na2SO4滤纸条中心滴KMnO4溶液,现象是。

⑶写出A中电极反应式。

⑷若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此时切断K2、K3,闭合K1,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此时B极电极反应式为。

我思我疑:

【高考链接】

【例1】(2018浙江卷.9)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FeS+2e-===Li2S+Fe 有关该电池的下列中,正确的是

A.Li-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1价

B.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2Li+FeS===Li2S+Fe

C.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D.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Li2S+Fe-2e-===2Li++FeS

【例2】(2018广东理综卷.23)铜锌原电池(如图9)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例3】(2018福建卷.11)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为:

Pb+PbO2+2H2SO4===2PbSO4+2H2O,研读右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K 闭合时,d电极反应式:

PbSO4+2H2O-2e-===PbO2+4H++SO42-

B.K闭合时,II中SO42-向c电极迁移

C.当电路中转移0.2mol电子时,I中消耗的H2SO4为0.2 mol

D.K闭合一段时间后,II可单独作为原电池,d电极为正极

【例4】(09全国卷Ⅰ.28)下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⑴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

①电源的N端为 极;

②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③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④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 g;⑤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

乙溶液;

丙溶液;

⑵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为什么?

【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

1.(2018江苏卷.11)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 H2O+4e-===4OH-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2.(2018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 TiO2/S*(激发态)

TiO2/S* TiO2/S++e-

I3-+2e-3I-TiO2/S++3I-TiO2/S+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3.(2018安徽卷.11)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C.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D.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4.(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5.电解100 mL含c(H+)=0.30 mol/L的下列溶液,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的是

A.0.10 mol/L Ag+ B.0.20 mol/L Zn2+ C.0.20 mol/L Cu2+ D.0.20 mol/L Pb2+

6.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2 Ag(s)+Cd2+(aq)===2Ag+(aq)+Cd(s)

B.Co2+(aq)+Cd(s)===Co(s)+Cd2+(aq)

C.2Ag+(aq)+Cd(s)===2Ag(s)+Cd2+(aq)

D.2Ag+(aq)+Co(s)===2Ag(s)+Co2+(aq)

7.一种新型酸性乙醇电池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电池反应式为:C2H5OH

+3O2===2CO2+3H2O,电池构造如右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电源内部的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B.通入乙醇的电极是与正极

C.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4H++O2+4e-===2H2O

D.用该电池作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时,每消耗0.2 mol C2H5OH,阴极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13.44 L

8.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向电解液中加入0.1 mol碱式碳酸铜晶体(不含结晶水),恰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解过程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5.6 L

B.电解过程转移的电子数为3.6121023个

C.电解过程中只发生了2 CuSO4+2 H2O===2Cu+O2+2 H2SO4 D.加入碱式碳酸铜的反应是: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9.为探究钢铁的吸氧腐蚀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下列

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极的电极方程式为:O2+2H2O+4e-===4OH-

B.将石墨改成镁电极,难以观察到铁锈生成

C.若向自来水中加入少量NaCl(s),可较快地看到铁锈

D.分别向铁、石墨电极附近吹入O2,前者铁锈出现得快

10.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的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浮选净化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⑴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较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

A.H2SO4 B.BaSO4 C.Na2SO4 D.NaOH E.CH3CH2OH

⑵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①;②4OH--4e-===2H2O+O2

⑶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⑷熔融盐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

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是CH4+4CO32--8e-===5CO2+2H2O。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为此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则A物质的化学式是。

⑸实验过程中,若在阴极产生了44.8L(标况)气体,则熔融盐燃料电池消耗CH4 L(标况)。

2.化学平衡复习教案 篇二

一、化学反应速率

对化学反应速率这部分内容, 首先要熟练掌握其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单位是:mol/ (L·s) 或mol/ (L·min) 或mol/ (L·h) 。

要了解的是: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 其数值可能不同, 但意义是一样的, 这就需要在书写时标明是什么物质的反应速率;并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相应化学计量数之比。另外, 一般来说反应过程都不是等速进行的, 某一时间内的反应速率实际上是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而不是瞬时速率, 这一点在判断题中要特别注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首要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但可以发生变化的是外界因素, 常有如下方面: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另外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体积、扩散速率、溶剂、原电池反应等都会影响反应速率的变化。除了了解影响因素之外, 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掌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中计算的基本模式———“三行式”法。

设起始投入的A、B分别为a mol、b mol, 某时刻 (或平衡时) , 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为x mol,

某时刻或平衡:

注意: (1) 转化量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成比例, 由A即可计算出B、C、D的变化量;

(2) 这里a、b可指物质的量、浓度、体积 (针对气体) 等, 但对于同一算式, 各物质所列数值的单位必须统一;

(3) 对反应物:平衡量=起始量-转化量, 对生成物:平衡量=起始量+转化量。

【巩固练习】

1.反应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 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 。

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 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 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 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 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中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平衡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理解平衡概念时一定要注意, 在反应体系中, 既有正反应又有逆反应, 二者是统一反应系统的一部分, 不是独立存在的。其特征是:

动———动态平衡;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 平衡移动。

所谓“变”, 就是在外界因素变化时, 平衡状态也会发生移动。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某一条件, 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 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 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平衡逆向移动。

2. 温度:升高温度,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 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3. 压强:加压, 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压, 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 催化剂:同样程度地影响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 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但能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和平衡的移动是本节的重要内容。

【巩固练习】

2.在一定温度下, 可逆反应:A2 (气) +B2 (气) 葑2AB (气)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A2、B2、AB的浓度不再变化

B.容器中的压强不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n mol的A2同时生成2n mol的AB

D.A2、B2、AB的浓度之比为1∶1∶2

3.对平衡CO2 (g) CO2 (aq) ;ΔH=-19.75kJ/mol, 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考查

一般来讲,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紧密相连的, 那么当二者同时出现时, 就要理清思路, 仔细分析。特别是以下几种不准确的表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存在着一个简单的代数关系;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则逆反应的反应速率降低;当增加反应物的浓度 (或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减少反应体系的体积) 达到新的平衡后, 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与起始平衡状态时的反应速率一致;催化剂能提高正反应的速率, 但不能提高逆反应的速率。以上这些表述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

【巩固练习】

4. 对处于化学平衡的体系, 以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可知: (%%) 。

A.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时, 化学平衡一定发生移动。

B.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时, 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变化。

C.正反应进行的程度大, 正反应速率一定大。

D.只有催化剂存在下, 才会发生化学反应速率变化, 而化学平衡不移动的情况。

5. 下列事实中不能利用勒夏特列原理来解释的是: (%%) 。

A.往硫化氢水溶液中加碱有利于S2-的增多

B.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氧化的反应

C.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氨的合成

以上列举了本节中的几个关键知识点, 这五道选择题的答案分别是:D、A、D、B、BD, 只有明确其中真正的意义所在, 举一反三, 才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摘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其中包括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和简单计算, 以及对化学平衡影响因素与勒夏特列原理应用的考查, 化学平衡的典型计算也时有出现, 本文主要通过几个典型例题分析学生在复习时较易出错的几个方面。

3.化学平衡复习教案 篇三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考试说明;高考卷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高质量地完成复习任务,是高三化学教师必然面对的难题。高三化学复习,我们应该从盲目的题战术和口若悬河的讲课中走出来。在立足课本、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的前提下,多花点时间去研究《考试说明》《新课程教学要求》和近几年各自省份的高考卷,揣摩命题人的想法与思路,悟出高考命题的规则与要求,用较少的时间达到高效的复习效果。

以下是我这几年在高三化学复习中使用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

一、立足课本,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复习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已相当成熟。课本里蕴含着大量优秀的科学思想,很多理论、概念已叙述得很清楚,课本就是最好的复习材料,我们应立足课本。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据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理论有230多个。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这一环节复习,不能赶进度,应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这一环节复习应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让学生把每一概念、理论的实质真正搞清楚。

例如,“氧化性”在必修1课本和习题中经常出现,但课本对“氧化性”没有明确的定义,学生一直理解不清楚。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我给“氧化性”的定义是: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的能力。某物质化合价能降低或能得电子,它就有氧化性;化合价越容易降低、越容易能得电子,它的氧化性就越强。经过这样讲解、说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氧化性” 。

二、研究《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把握高三化學复习的范围

《考试说明》《新课程教学要求》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它们对高考要考查的知识范围及每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都有明确要求。高三化学复习时间短、任务重,我们要把握好高三化学复习的范围,不能在“深”“难”“偏”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打击学生的信心。

以福建省高考为例,福建省《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要求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不要求对各主族元素性质进行归纳、比较;氯气、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几种硅酸盐产品的制备暂不作要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在元素化合物部分,课改前后教材详略是完全不一样的。旧教材一章内容,新教材一节就带过,所以这部分内容很多知识点都不再要求。但很多教师不研究《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还是按旧考纲来复习。这样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他们应该掌握的反而没弄清楚。

再如福建省《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离子的鉴别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会Cl-、Ag+、SO42-、CO32-、Fe3+、NH4+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对其他离子的鉴别不要求。有的教师没研究,把旧教材要求的S2-、SO32-、PO43-、HCO3-等离子搬出来讲,搞得学生一头雾水。

《考试说明》和《新课程教学要求》没研究透,随意扩大、缩小高三化学复习的范围。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又没把重点讲清楚。到考试时,学生觉得复习的都不考,考的没复习,做了很多无用功,信心倍受打击。

三、研究近几年高考卷,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课改后,很多省是自己命题,认真研究本省高考试卷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对高考试题潜心研究,多揣摩命题的方向、规律和趋势,会比较容易把握高三化学复习的深度与广度,有利于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

以2013年、2014年福建省高考化学试题为例。

2013年高考福建化学卷第24题,是以食盐水制备ClO2为主线展开的工业流程题。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图像图表的识别与分析、数据处理、实验步骤完成、平衡常数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运用能力。

2014年高考福建化学卷第24题,是以废铁皮制备Fe2O3为主线展开的工业流程题。考查了学生阅读信息和提炼信息、图像图表的识别与分析、数据处理、实验步骤完成、平衡常数和转化率计算、化学方程式书写、原电池等知识的运用能力。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发现:2014年福建化学卷第24题沿袭了2013年福建化学卷第24题的风格,都是以给出主要成分的某物质制备某物质的工业流程题,结合图像、图表和部分信息考查学生看图、读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型要求学生从图像、图表中提炼出信息,然后结合实验步骤和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通过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看图、读表,阅读信息并提炼出有用信息的能力;在编制高考练习题时,要注意运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化学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讲评练习时要注意知识内涵与外延的适当挖掘;要经常通过表格与图像等形式,向学生模拟再现工业生产或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王愫懿.优化教学程序提高高考化学复习的效率[J].化学教育,2010,31(09):47-49.

4.高一化学卤素的复习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复习高一第四章《卤素》

【教学目标】

1、 掌握卤素原子结构的递变与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2、 重点掌握Cl2的重要化学性质.

【知识讲解】

一、氯气

1、 化学性质――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表现强氧化性.

(1)与金属反应――Cl2与绝大多数金属能反应(除极少数不活泼金属),且变价金属(如Fe)一般能氧化到最高价.

2Na+Cl2=2NaCl(白烟)

2Fe+3Cl2 △ 2FeCl3(棕褐色)

思考:常温Fe能否与干燥Cl2反应?你能举出实例吗?

(不能,除非潮湿Cl2.液氯用钢瓶盛装运输)

Cu+Cl2 点燃 CuCl2(棕黄色的烟)

注意:由Cu在Cl2中燃烧的.现象说明无水CuCl2为棕黄色固体,只有溶于水其颜色由于浓度不同显绿色或蓝色.

思考:[CuCl4]2-+4H2O [Cu(H2O)4]2++4Cl-

(绿色) (蓝色)

在此平衡体系中,改变下列条件:①加入适量NaCl ②加入适量AgNO3 溶液 ③加入适量水,溶液颜色将如何改变?

(①绿色加深 ②蓝色变深 ③变蓝色)

CuCl2固体与AlCl3相似,亦为共价化合物,且形成的是多聚体(CuCl2)n

(2)与非金属的反应

氯气除与H2反应外,还能与P、S、Si等非金属反应

2P+3Cl2 点燃 2PCl3 PCl3+Cl2=PCl5

反应现象:有白色烟雾生成――中学化学中唯一的烟、雾同时生成的一个反应.

其中PCl3具有重要用途――生产农药敌百虫.

PCl3、PCl5均能水解 PCl3+3H2O=H3PO3+3HCl PCl5+4H2O=H3PO4+5HCl

Si+2Cl2 高温 SiCl4――工业制单晶硅(高纯硅)的重要反应.

(3)与化合物的反应

①水 Cl2+H2O HCl+HClO(歧化反应)――非常重要的平衡,混合液称氯水,氯水存在的微粒

思考:a、如何证明氯水中存在Cl2、H+、Cl-、HClO?

b、0.224L(标况)Cl2溶于2L水中,Cl2、Cl-、HClO物质的量之和 0.01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碱 Cl2+2NaOH=NaCl+NaClO+H2O――主要用来吸收多余Cl2

思考:标准状况aL H2与Cl2混合气体光照爆炸后的所有物质恰好使bmol NaOH完全转化为盐,则b与a的关系可以是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用来制取漂.

思考:a、工业上为什么用Cl2来制取漂?

b、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有效成分是什么?其漂白原理是什么?

c、自来水净化过程可用液氯和绿矾来净化消毒,也可用氯胺(NH2Cl)来杀菌消毒、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净化消毒过程.

(a、形成比次氯酸更稳定的比次氯酸盐,便于运输、保存.

b、CaCl2和Ca(ClO)2,Ca(ClO)2, Ca(ClO)2+H2O+CO2=CaCO3+2HClO

c、Cl2+2Fe2+=2Fe3++2Cl-, Fe3++3H2O Fe(OH)3(胶体)+3H+――净化

Cl2+H2O HClO+HCl――杀菌 NH2Cl+H2O NH3+HClO)

③其它还原性化合物

S2-(H2S)+Cl2―― Br-+Cl2―― Fe2++Cl2――

SO32-(SO2)+Cl2+H2O―― I-+Cl2――

取代反应CH4+Cl2 光 CH3Cl+HCl

④有机物 o +Cl2 Fe o-Cl+HCl

5.《海水中的化学》复习教案 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海水中所蕴含的主要物质,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知道蒸发结晶是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理解饱和溶液、结晶、溶解度等概念,3、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认识纯碱等盐类物质的重要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对资源进行科学开发的观念。

2、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重难点:】

重点:通过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树立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

难点:工业制取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利用溶解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情境引入、多媒体辅助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重温教材

本单元我们都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人们是如何从海洋中提取需要的物质为人类服务的呢?

回忆、交流、回答 思考

让学生回忆、重温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播放视频

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能供人类直接饮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总水量的1%,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淡水危机,如何解决淡水危机问题,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海洋

观看视频

让学生通过了解海水淡化的过程,认识用化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海水淡化

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哪些?

为了保护淡水资源,我们该如何做?

思考、回答

了解海水淡化的原理 树立节水意识

观看图片

金属镁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人们使用的镁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观看图片并思考

了解镁的应用

海水制镁

人们是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呢? 你能否说说海水制镁的流程。

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为什么要先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查阅教材、思考、回答

让学生了解海水制镁的流程及原理,感悟富集方法的应用

海水晒盐

播放海水晒盐视频 展示晒盐流程及原理

观看视频、总结流程、说出原理

了解海水晒盐的流程及原理

习题训练

出示习题

判断正误、交流辩论

加深对饱和溶液的理解

海水制碱

1、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补充含什么元素的物质?你判定的依据是什么?

2、氨盐水和食盐水哪种溶液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思考 交流 回答

通过由NaCl制Na2CO3,还需要补充含什么元素的物质,引导学生学会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思考“原料选择的问题”,树立元素守恒观。通过思考题,帮助学生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

情境探究——碳酸钠的性质

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碳酸钠的性质

阅读情境,小组合作 展示交流

创设情境,利用碳酸钠和石灰水来制取氢氧化钠,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可以提高物质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总结出碳酸钠的性质

展示图片

同学们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有何感想,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当海洋被严重污染后,鱼类死了,鸟类死了,同学们想想一下,下一个灭亡的将是谁?-人类

观看图片、谈认识、感想

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知识,大屏幕展示

归纳、总结

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养成对知识进行整合梳理的好习惯,形成利用网络图整理知识的能力

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

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交流

6.桑建强:高考化学复习教案7 篇六

桑建强:高考化学复习教案(7)

课题2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说明:①只要求利用溶度积对沉淀的生成、转化作简单的判断,不要求作复杂的计算。 ②只要求利用溶度积判断单一溶质的溶液中是否生成沉淀,对沉淀的转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内容也只要求定性判断。 ③不宜介绍影响沉淀生成及沉淀完全与否的因素,如酸效应、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等。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现象联系相关化学知识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激发探求未知知识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2、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三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讨论法 四 教学准备 课题2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ppt 实验准备: 试管 AgNO3溶液 NaCl溶液 KI溶液 Na2S溶液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新课 五 教学过程设计 [师]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也是动态平衡,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最终使溶液中的离子转化为沉淀或使沉淀转化为离子或使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这就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的原理。 [板书] 一、沉淀生成 不 同 沉 淀 方 法 的 用 [师]在涉及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和提纯、废水的.处理的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直接沉淀法:除去溶液中的某些离子或所需的难溶物 分步沉淀法:鉴定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或分别获得不同的难溶物 共沉淀法:加入合适的沉淀剂、除去溶液中性质类似的一组离子。 氧化还原法:改变某种离子的价态,促使其转变为更难溶的物质而除去。 常见的沉淀方法: 1、调节PH值法:如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Fe3+ 2、加沉淀剂法:如除去NaNO3溶液中的AgNO3、食盐水中的Mg2+、KNO3中的K2SO4等 [交流与讨论]见课本p82 [学生活动]思考并解释 ①如果误食可溶性钡盐,造成钡中毒,应尽快用5.0%的硫酸钠溶液给患者洗胃。 Ba2++SO42-=BaSO4↓ ②、将溶液的PH调到3~4,可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Fe3+ 通过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就能得出结论。 Cu(OH)2的Ksp为2.2×10-20,Fe(OH)3的Ksp为2.6×10-39 Cu(OH)2在25℃的溶解度为1.73×10-6g PH大于时5开始沉淀 Fe(OH)3在25℃的溶解度为3.0×10-9gPH=3~4时沉淀基本完全 ③精制食盐水时,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镁离子 Mg(OH)2的Ksp为5.61×10-12则PH值至少要大于10.4才能使Mg(OH)2产生沉淀 Mg2++2OH-=Mg(OH)2↓ [师]过渡,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除了用于生成沉淀,也可以用于溶解沉淀。 [板书]二、沉淀的溶解 酸碱溶解法:如加入盐酸使CaCO3溶解,加入NaOH使Al(OH)3沉淀。 沉淀溶解的方法 盐溶解法:如Mg(OH)2和可溶于NH4Cl饱和溶液。 *络合溶解法:使沉淀转化为络合物而溶解,如AgCl溶于氨水中 *氧化还原溶解法:有些金属硫化物(如CuS、HgS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只能溶于强氧化性酸(如浓硝酸),通过减少S2-离子的浓度而达到沉淀的溶解。 [交流与讨论]见ppt [学生活动]讨论解释 1、装过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中内壁有白色的难溶物,应如何处理?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可用稀盐酸溶解除去;CaCO3+2HCl=CaCl2+CO2↑+H2O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后,试管内壁的黑色难溶固体应如何除去?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用浓盐酸并微热即可除去;MnO2+4H++2Cl-=Mn2++Cl2↑+2H2O 3、如何除去银镜反应后试管内壁的银白色固体? 可用稀硝酸溶解除去;3Ag+4HNO3=3AgNO3+NO↑+2H2O [过渡]我们现在来做一组实验来探讨沉淀溶解平衡还有什么其他用途 [活动与探究]演示课本p84实验 [得出结论]实验告诉我们不同的沉淀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板书] 三、沉淀的转化 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的溶解平衡的移动 沉淀转化的条件:难溶电解质转化成更加难溶的物质 [介绍应用]应用1:化工生产中用饱和Na2CO3溶液把难溶于酸的BaSO4转化为BaCO3,再用盐酸把BaCO3转化为BaCl2溶液。 BaSO4 Ba2++SO42- Ba2++CO32- BaCO3 BaSO4+CO32-(饱和) BaCO3↓+SO42- 高浓度的CO32-使硫酸钡的溶解平衡右移 BaCO3+2HCl=BaCl2+CO2↑+H2O 应用2:锅炉的水垢中除了CaCO3和Mg(OH)2外,还有CaSO4使得水垢结实,用酸很难快速除去,要快速除去水垢,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易溶于酸的CaCO3,而快速除去。 CaSO4属于微溶物质Ksp =7.1×10-5 CaCO3是难溶物质CaCO3的Ksp =2.8×10-9 CaCO3 Ca2++SO42- Ca2++CO32- CaCO3 所以有:CaSO4+CO32-(饱和) CaCO3↓+SO42- [交流与讨论]书p83 氟化物防治龋齿的化学原理 1.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a5(PO4)3OH(羟基磷酸钙), 它是一种难溶电解质,Ksp=2.5×10-59mol9・L-9; 2.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 3.使用含氟牙膏可以防治龋齿。 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Ca5(PO4)3OH 5Ca2++3PO43-+OH- 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能与上述方程式中的OH-反应,平衡右移,造成龋齿。 用含氟的牙膏使Ca5(PO4)3OH 转化更难溶的Ca5(PO4)3F就可以大大降低龋齿的发生率,沉淀转化的方程式为: Ca5(PO4)3OH+F- Ca5(PO4)3F+OH- [拓展视野]书p86 CaCO3 Ca2++CO32- CO32-+CO2+H2O 2HCO3- CaCO3+CO2 +H2O Ca2++2HCO3- [小结] [习题]

7.高三化学复习心得 篇七

1. 研究“纲”、“题”, 把准方向。

“纲”是理综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题”是理综高考化学试题, 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 用《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 把准方向, 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确明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 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 (如电离度、二烯烃、平衡常数、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硫化氢的性质、实验室制法等) , 复习可不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 (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止、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 要特别关注。要明确理综高考化学科四种能力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的具体要求, 研究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如何通过化学知识为载体, 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 帮助学生达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养心中有数, 教学有方。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 控制好课堂教学的难度和容量 (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 。分析、讲解的例题, 要以中档题为主;学生的练习, 要紧扣基础, 不回避常见题。对一些资料上超纲的偏题、怪题, 要大胆摒弃。对于多数学校的多数班级, 一堂课的例题讲解应控制在3—5个为宜, 要注重题上“开花” (举一反三) , 以一当十。对不同层次学生明确不同要求, 注意分层教学, 以注重科学、讲求实效的教学, 提高复习效率。

2. 保持复习课的新鲜感——话题式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新鲜感来自于对复习内容的重组与整合, 不适宜再如新授课那样按模块分开复习, 如何整合?寻找一个话题, 设置一系列涉及各模块的问题应当是可行的做法。例如, 以“硫酸铜的制备”为话题, 设置如下问题: (1) 工业上如何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 (2) 几种制备方法的优劣如何评价? (3) 铜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双氧水溶液, 为何能得到硫酸铜?涉及哪些化学反应? (4) 铜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硝酸, 为何能得到Cu2+?涉及哪些离子反应? (5) 蒸发含有Cu2+、SO42-、NO3-的混合溶液, 可以得到什么晶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 逸出溶液的氮氧化物如何回收利用?涉及哪些氧化还原反应? (7) 如果氮氧化物都得以回收利用, 硝酸在整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以上问题涉及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对离子反应的认识, 对结晶过程中竞争性、有序性的认识, 对催化剂的理解, 等等。

再如, 以“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为话题, 设置如下问题: (1) 碳原子有哪些成键方式? (2) 以这些方式成键的碳原子分别是什么杂化方式?键角是多少? (3) 含有这些杂化方式碳原子的典型物质有哪些?其分子是怎样的空间构型?怎样结合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理解这些分子的构型? (4) 从甲烷到烷烃再到环烷烃, 相同杂化方式的碳原子使它们的构型有怎样的关联? (5) 金刚烷 (C10H16) 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什么杂化方式?它们的分子构型之间有何关联?它们与环己烷的分子构型又有何关联? (6) 从乙烯到苯, 相同杂化方式的碳原子使它们的分子构型有怎样的关联? (7) 如果以苯环作为结构单元, 在平面无限延伸, 得到怎样的结构? (8) 石墨中sp2杂化的碳原子与它的平面结构有何关联?怎样从结构上理解石墨的导电性? (9) 足球烯 (C60) 和碳纳米管中的碳原子是什么杂化方式?如何从结构与性质上理解它们与石墨的关联?以上这些问题涉及必修、选修3、选修5等模块的内容, 既有对课本中介绍过的典型物质的回顾, 又有对并不熟悉的新物质、新材料的推想, 这样的话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热情, 易于培养学生一种立足现在看未来的眼光。

3. 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生已经学习过电解质溶液的知识, 但在复习有关电解质溶液时, 我们发现学生在处理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时仍会感到很棘手。原因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粒子, 看不见也摸不着, 只能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电解质溶液的理解, 给学生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 我设计了一些问题, 如: (1)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溶液稀释相同倍数, 醋酸的pH_____, 盐酸的pH_____; (2)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和同浓度的NaOH, 恰好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体积, V (醋酸) _____V (盐酸) ; (3) pH值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稀释相同倍数, 醋酸的pH_____盐酸的pH_____; (4) pH值相同, 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和同浓度的NaOH, 恰好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体积, V (醋酸) _____V (盐酸) 。在学生理解了pH值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明确了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入手点后,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变式练习。学生很快编写出很多练习题, 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 恰好完全中和所需盐酸的体积, V (醋酸钠) _____V (氢氧化钠) ;pH值相同, 体积相同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 恰好完全中和所需盐酸的体积, V (醋酸钠) _____V (氢氧化钠) , 等等。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疑与思的过程中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参与化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加深了对电解质溶液的理解, 同时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强基固本”, 提高能力。

8.如何搞好化学复习 篇八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三化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不仅仅是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和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虽然复习课的内容没有教学新课内容那样具有新鲜感和神秘感,但是教师如果改变复习方式,组织得当,完全可以把复习课上出新名堂,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提问是检测和复习的最好方法之一,提问要在具有针对性的情况下进行,有关基础性内容的问题,要问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即使他们仍然答不上来或答错了,教师的微笑和一句“请坐”,对学生仍然是一种鼓励。如在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时,教师应该明白,这部分的内容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学生学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为了衔接好这部分学习内容,教学时笔者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Cl与C1-这两种微粒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们纷纷举手,笔者先让基础较弱的学生说,由浅而深,由点及面,然后在黑板上写出四种元素符号:H、S、Na、He,刚好分为四组,每组的每个成员都可以上黑板在元素符号周围加上一个适当的数字,并说出它们的涵义,允许学生写错,甚至重新上来否定自己或加以订正,为下步学习搭桥过渡。

教材中安排了“活动和探究”与“调查与研究”等内容,在习题中也作了这方面的要求,那么我们的复习课也可以将生活中的有关化学知识和事例引入课堂。教师不是魔术师,不是演说家,但教师应该以自身积极主动的育人态度,通过发挥自身的能力和个人魅力吸引学生,把每节课上得如同在叙述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又动听的故事,让学生乐此不疲,而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第二中学)

9.桑建强:高考化学复习教案3 篇九

桑建强:高考化学复习教案(3)

课题1 溶液的酸碱性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了解pH的概念及其简单的计算,知道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了解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了解用pH计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现象联系相关化学知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概念,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激发探求未知知识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pH的概念及其简单的计算 2、难点:pH的相关计算 三 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讨论法 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型:新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五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溶液的酸碱性对生产和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许多化工产品的生产需在一定pH的 溶液中进行,人体体液的pH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保证人体健康。 [学生活动]交流与讨论,书p66。 [讨论]溶液的酸碱性与氢离子浓度及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关系。 [板书]一、溶液的酸碱性与C(H+)、 C(OH-) 酸性溶液:C(H+) C(OH-),C(H+) 1×10-7 中性溶液:C(H+) C(OH-),C(H+) 1×10-7 碱性溶液:C(H+) C(OH-),C(H+) 1×10-7 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H+和OH-是共存的,只是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不同。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见ppt 结论:不能用 [H+]等于多少来判断溶液酸、碱性,只能通过[H+] 和 [OH-]两者相对大小比 较来判断! [学生活动]阅读书p67,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引入pH? (2)溶液的pH是如何定义的? (3)溶液的酸碱性与pH有什么关系? (4)任意c(H+)或c(OH-)浓度的溶液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是否都很方便? [师]表示较小的如c(H+)=10-12mol/L时,很麻烦,所以引入了一种方便方案:     [板书]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 pH概念 表示:用H+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 pH=-lgc(H+) 如C(H+)=1×10-7mol/L的溶液,pH=7 意义:pH的大小能反映出溶液中c(H+)的高低,即表示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学生活动]问题解决,书p67,填表3-6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板书]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中性溶液:[H+] = [OH-] ,[H+] = 10-7mol/L ,pH =7 酸性溶液:[H+] > [OH-] ,[H+] > 10-7mol/L ,pH <7 碱性溶液:[H+] < [OH-] ,[H+] < 10-7mol/L ,pH >7 [提问](1)pH变化与酸碱性变化的关系怎样? (2)Kw100℃=10-12,试求在100℃时纯水的pH?pH=6是否说明100 ℃时纯水成弱酸性? (3)计算2mol/L盐酸溶液的pH [师]说明:1、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2、PH范围0---14之间,C(H+)>1mol/L或C(OH-)>1mol/L的溶液的酸碱性直接用1mol/L来表示。 3、PH值等于0的溶液不是酸性最强的溶液,PH值等于14的溶液不是碱性最强的溶液 4、PH值增加一个单位C(H+)减小10倍,pH每减少一个单位,c (H+)就增大10倍。 [板书]三、溶液pH值的计算 1、浓度与pH值的换算 (1)0.05molqL-1硫酸溶液的pH值。   (2)pH=14的NaOH溶液中OH-的浓度。   2、溶液混合后pH值的计算 (1)0.2mol/LHCl与0.05mol/L的H2SO4等体积混合。     (2)0.2mol/LNaOH与0.05mol/L的Ba(OH)2等体积混合。     (3)pH=2的HCl和pH=12的NaOH等体积混合。     小结: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求PH值 ①两者恰好反应时, PH=7 ②酸过量时,求出反应后溶液中的C(H+),再求出PH值 ③碱过量时,先求出反应后溶液中的C(OH-),再根据Kw求出C(H+),然后求PH值 ④C(H+)相差较大的两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混= pH小+0.3 ⑤C(OH-)相差较大的两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混= pH大-0.3 [课堂练习] 3、溶液稀释后pH值的计算 (1)取pH=2的盐酸10ml,将其稀释至1000ml   (2)取pH=14的氢氧化钠1ml,将其稀释至100ml   强酸强碱溶液稀释规律小结:一般情况下,强酸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就增加1个单位, 但稀释后pH值一定小于7;强碱溶液每稀释10倍,pH值就减小1个单位,但稀释后pH 值一定大于7。 [提问]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有哪些? [板书]四、pH值的测定方法 1、定性测定:酸碱指示剂法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弱的有机酸或弱的有机碱。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见ppt 2、定量测定:pH试纸法、pH计法 (1)pH试纸法: [提问]能否直接把pH试纸伸到待测液中? 是否要先湿润pH试纸后,再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能否用pH试纸测出pH=7.1来? 如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待测液,对该溶液pH值的测定有何影响? 试纸的使用方法: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上显出颜色后马上跟标准比色卡相对比。 类别:广泛试纸识别差值为1;精密pH试纸识别差值为0.1。 (2)pH计法: 六、板书设计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C(H+)、 C(OH-)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pH概念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三、溶液pH值的计算 1、浓度与pH值的换算 2、溶液混合后pH值的计算 3、溶液稀释后pH值的计算 四、pH值的测定方法 1、定性测定:酸碱指示剂法 2、定量测定:pH试纸法、pH计法      

上一篇:郑州小区物业调研报告下一篇:磐安残疾人联合会2018年部门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