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高考报考

2024-07-17

专业高考报考(7篇)

1.专业高考报考 篇一

高考报考专业指南2020

必须掌握高考成绩在全省相应排名

7月23日高考分数揭晓后,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同时公布了全省文理科普通高考成绩1分段统计表。依据这个统计表,考生可以大致确认自己的总分在全省同科类考生中的排名,而这个排名可以作为填报志愿时的一种参考。比如,湘潭大学、、的本科一批理科类的投档线分别是547分、564分、533分。通过与这几年的分数段情况进行比较,不难发现,20547分在全省理科考生中排27400名左右,20564分在全省理科考生中排25400名左右,20533分排25200名左右。可见,如果考生的考分在今年能排在全省理科25200名之前,则可以考虑把湘潭大学作为本科一批的一个志愿来填报。

参考“考生线差”与“院校线差”

所谓“考生线差”,是指个人成绩超过相应批次控制线的分数,其计算公式是:考生线差=考生成绩-相应批次录取控制线;而“院校线差”,则是指院校投档线超过相应批次控制线的分数,其计算公式为:院校线差=院校投档线-相应批次录取控制线。

在填报志愿时,不妨也把“考生线差”和“院校线差”应用到志愿填报中去。比如,年湖南某位文科考生的高考成绩为588分,湖南省当年文科一本控制分数线为553分,那么考生线差就是588-553=35分,也就是说这名考生的成绩超过一本线35分。有了这个做依据,这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尽量把目标院校定位在近几年院校线差低于35分的一本院校。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每年考生分数分布状况不同,利用线差锁定目标院校不一定准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有些同学喜欢在填报志愿时多比较几年的线差,然后采用平均值的方法,以此为自己提供更为准确的择校依据,这个方法也可成为检验志愿填报是否合理的方式之一。

关注部分专业对单科成绩要求

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不光要看高考总分,还要关注自己的单科成绩,因为单科成绩事关专业限报这个大问题。“专业限报”,就是考生的单科成绩达不到院校有关专业的要求,可能导致考生志愿落榜的情况。比如,宁波大学英语专业2019年在湖南招生时,不论文科还是理科,都要求考生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15分以上,如果考生的英语成绩只有114分甚至更低,那就不宜报考该校的英语专业。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本科院校的外语专业,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涉外型院校的很多专业,都对考生的外语成绩有一定的要求,越是层次高的学校,要求更加严格。当然,也有一些学校的部分专业根据培养要求的不同,对考生语文、数学甚至文综(理综)成绩都有一定的要求。

高考填报志愿技巧口诀

考生分数与排名,上下线差分算清,上加下减先海选,缩小范围凭意愿,综合考虑定盘盘。

985、211是首选,特色共建也备选,录取概率细盘算,最少往前看三年,超出历史均分差。

院校录取希望大,试题难易有变化,分数对比误差大,考生稠密省线动,分差对比需校正。招生计划不相同,排位对比应修正,比值法及众多法,扬长避短张氏法,高端院校重排名。

低分院校走分差,中间部分两结合,分差兼看上下差,部分院校大小年,分数走向想周全。

根据分数挑大学,按照意愿选专业,兼顾院校所在地,依据规则排顺序,分步骤精挑细选。

一个可能录取的,两个能够录取的,两个确保录取的,五平行院校志愿,A志愿是很关键。

他志愿也仔细选,冲稳保三个层次,最想去的排前边,投档原理记心间,分数优先按志愿。

平行志愿有风险,冲的学校慎重选,保底学校要保险,高报落榜是悲剧,低报亏分最可惜。

分数大学应匹配,学校录取录排位,招生计划年年变,名次修正细细算,留有余地报志愿。

天南海北分数高,发达地区竞争列,其他地方分一般,倘若分数不占先,选东北西北西南。

云贵川和新西兰,考虑冷门及边远,逆向思维反串填,院校水平有高低,学科属性有强弱。专业城市与学校,选择志愿兼顾到,专业内涵了解清,一字之差不相同,一般高校有重点。

名校专业有一般,特色专业硕博点,实验基地卓越班,重点学科应优选,结合兴趣定专业。

职业规划应提前,无非就业和考研,录取规则分三种,专业选择有不同,分数优先分专业。

专业排序冲稳垫,分数级差分专业,专业稳妥慎冲险,志愿优先分专业,专业稳准少涉险。

欲想考取热专业,须看院校专业线,专业志愿冷热配,首尾专业认真填,多方斟酌避风险。

体检结果莫忘记,专业限制看仔细,加分减分学校异,跟着招生章程走,志愿才能不失手。

不论专业与学校,前面报的比后好,前热后冷有梯度,前高后低如楼梯,平行志愿有顺序。

高考政策须知晓,认识专业与院校,平行志愿要用巧,五个学校全填满,六个专业也选全。

服从调剂要勾选,调剂志愿专业冷,不从加大退档性,两难选择有策略,分数不满打满算。

有压线保底专业,选专业都可大学,挑大学与选专业,要想两全别犯难,主张不要走极端。

可找最佳结合点,万一填报落了选,征集志愿来补填,提前批次细考虑,报与不报因人异。

部分院校免学费,国家政策包分配,专科院校无学位,三本院校学费高,毕业证上有记号。

一本院校是重点,二本院校为一般,三本院校民间办,专科高职与高专,一本分数挑学校。

二本以下重专业,三本院校看母体,专科选示范骨干,对分入校选志愿,分尽其用凭技巧。无论考分低与高,志愿都能报的好,以上口诀供参考,灵活使用不硬套,瞄准就业填志愿。

功课做足八个三:

一是“三查看”: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录取分数。

二是“三了解”: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一般专业。

三是“三结合”:兴趣爱好,能力优势,就业考研。

四是“三兼顾”:学校,专业,城市。

五是“三层次”:冒险,稳健,保底。

六是“三清楚”:投档原理,录取规则,规避风险。

七是“三重视”:学校排序,专业排序,服从调剂。

八是“三关注”:招生政策,提前批次,征集志愿。

2.专业高考报考 篇二

1.1 学生和家长对专业的不了解

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高中三年最主要的目的是好好学习高考要考的科目, 整个高中三年在作业、卷子、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度过。“一心只读圣贤书”, 起的早, 睡的晚, 连放松一下的时间都不多, 也不会花时间去了解高校设置的专业信息, 高考结束后也没有太多时间去充分了解相关专业, 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和家长根据字面上理解去报考一些专业。殊不知, 这样匆忙的在缺乏对相关专业信息了解的情况下报考, 很可能影响自己的一生。大学里每个专业所招人数都是相对固定的, 所以上大学之后, 再对专业进行更改会有很大困难。

1.2 重学校轻专业

通过和一些学生和家长聊天, 发现一些学生和家长会错误的认为选择好的学校比较重要, 通常为了上某所大学, 随便填两个专业, 在报考专业时会选择服从调剂, 这样才会更大机会的读取自己第一自愿所选的学校。殊不知, 有的考生有可能被调到自己根本不了解也不敢兴趣的专业去, 这样的结果是, 虽然进了自己想去的大学, 但从大一开始学习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时, 一些学生会产生厌倦的心理, 这样会很不利于学生的今后的发展。

1.3 家长的干涉

一些学生自己没有主见, 在选择专业上面会听取父母的意见;或者有些父母过于强势, 在选择专业上要替孩子决定。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 对专业选择的重要方面了解不同。一些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长更多的倾向于孩子选择学费较低的专业, 如农业和师范相关专业。一些家长在建议孩子选择报考专业时, 会选取相对冷门的专业, 怕热门专业分数高, 而不被其所倾向的大学录取, 相反如果父母受教育程度高, 对专业了解的信息和以后的就业前景相对较多, 可能会建议孩子选取热门专业。

2. 如何正确选择报考专业的建议

2.1 课余时间了解高校设置的专业信息

不同学科门类对学生的要求及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存在很大差别, 所以学生在课余时间需要多了解高校设置的专业信息。可以通过中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来了解学科12个学科门类, 通过目录了解学科门类下设置的专业类别。高三时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 选择几所报考意向的大学, 在其学校官网上具体了解该校的某学院的本科专业介绍。作为一名高三学生, 大多数学生会想过我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 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浏览招聘网站, 通过职位类别和行业类别来详细了解该岗位所需职责, 第一项通常会是你大学里所学的专业, 这样也会对我们正确报考专业有一些帮助。

2.2 重视专业的选取

随着各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上大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了。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应该同样的重视, 选择和自己成绩相符的学校, 尽量在该校读取学生想读而把握大的专业, 现在多数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 学校里设置的专业都相对全面, 但并不意味着某所大学为名校, 里面所有的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都是最好的。所以我们还要了解一下“学科排名”, 学科排名靠前的一些大学, 在该专业领域研究的前沿, 在业内企业里的知名度高, 选择这样的专业, 为学生大四毕业实习和以后的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

2.3 家长引导+学生兴趣爱好

在选择报考专业上, 父母不能因为看孩子高三学习任务重而自己替孩子选择, 家长可以通过相关材料对一些专业进行了解, 利用孩子休息时与孩子交流, 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读取大学所学的专业, 对孩子以后大学的学习会有积极的影响, 在专业的学习方面会更加的努力。有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会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加一些竞赛, 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都与化学息息相关, 所以在报考专业时选择化学相关专业就对以后大学学习和大学四年后的就业有大帮助。例如我自己, 受爸爸的影响, 我平时爱看新闻和报纸, 还有郎咸平教授主持的《财经郎眼》是我经常看的节目, 郎教授幽默风趣, 深入浅出的分析民生经济事件, 使我受益匪浅, 开始关注农业经济,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 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放在首位。所以我希望高考之后能带着自己的爱好, 系统学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3.高考报考人数回落现象的审视 篇三

一、 高考报考人数回落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考报考人数减少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下降导致报考人数减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因素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复杂影响,包括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和质量等,如人口数量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正是以巨大的适龄人口基数为必要前提的。“人口与教育的关系是极为错综复杂的关系,教育既可以是人口变化的一个原因,也可以是人口变化的一种结果。”然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及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大学入学年龄人口数量在2008年达到顶峰之后的10年里将逐年下滑,至2018年达到最低峰,仅为2008年的50%左右。今年是我国大学适龄人口低峰谷的第一年,当然与作为峰值的2008年相比有较大距离,适龄人口减少,自然意味着高考报考人数的回落。

其次,复读生数量萎缩在很大程度上使报考人数减少。历年的高考考生中,复读生占很大比例。据统计,2007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1010万人中,有289万为往届生,占28.6%。出于教育公平的考虑,国家政策规定从2008年起,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政策实施的第二年,效用得以体现,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复读生的数量。另一方面,为鼓励录取新生到高校报到,有效完成招生计划,减少中学教育资源浪费,许多省份都出台了复读生参加高考不加分、不能参加军事院校和国防生录取等限制,客观上规避了复读生回流。此外,在新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背景下,一些考生担心不适应新的高考内容而放弃复读。复读生的减少,显然会造成报考人数的回落。

第三,境外求学者增多也会影响高考报考人数。随着境外高校在内地招生力度加大,一些学生可以参加境外的入学考试,申请到国外或港澳高校读书,由此放弃内地高考。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17.98万人,比2007年增长30%多;专家预测,在当前经济形势下,2009年我国留学人数将至少增长20%,尤其是自费留学生数量与往年相比将有更大提高。由于自费留学生是出国留学生的主体,因此,境外求学者的增多将对国内高考报考人数带来显著影响。近年来,港澳地区的高校在大陆的招生量连年增多,对大陆高校招生也产生了一定冲击。

第四,“低就业、低薪酬”是导致高考报考人数减少的最大因素。由于投入、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缺乏配套的社会改革,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伴随着大众化进程接踵而至,尤其是大学收费的迅速攀高与大学毕业生待遇越来越差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更是面临着冷得不能再冷的冷遇。“低就业、低薪酬”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陷入窘境的基本事实,应届高中毕业生 “通过上大学找个好工作”的梦想惨遭严峻的现实的屠戮。此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公信力遭遇空前危机,公信力的丧失导致高等教育投资者拒绝或中断投资。在此背景下,弃考也就不足为怪了。与以上三点相比,在功利主义大众教育思想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素的条件下,低就业、低薪酬无疑对高考“热情不再”负有最大责任。

二、 高考报考人数减少与“多元成才”无关

面对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有关人士认为,高考人数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及家长的观念转化,这有利于社会成才观的理性化,社会的成才观也将逐渐从“高考一元论”转变成“多元并存”。那么,高考人数下降真的是好事吗?

分析高考报考人数回落的原因可以发现,适龄人口低峰的到来、复读生数量减少显然与“多元成才”无关;选择境外求学而弃内地高校,一方面体现了内地高校竞争乏力,这并不值得高兴;另一方面境外求学仍体现了“高考成才”或“升学成才”,何况相对来说境外求学只局限在少数学生身上,这又谈何多元成才呢?至于“低就业、低薪酬”因素,其背后所反映的“弃考”之无奈和沉重,更使人无法将此归为人们所期望的“多元成才”。从对放弃高考的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放弃高考并非有多种选择放在学生面前,而高考之外的选择常常是迫不得已,充满了无奈:一边是不菲的大学学费,一边是明显的大学投资风险,低就业、低薪酬使他们对大学望而生畏,而不再是以往的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那般热情高涨。上大学“前途渺茫”,而不上大学,对于大多弃考的学生来说,可选择的恐怕也只有一条以农民工的身份进城打工的道路。即使是大学毕业生,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社会及体制环境下,也同样缺少更多的成才选择。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亦不可忌讳的现实。

在“高考一元论”的成才环境里,我们迫切地期望成才之路能够“多元并存”。但是,造成目前这种一元化成才现状不应完全归咎于教育,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多重因素使然。因此,“多元成才”理想的实现不仅要求高考“自然降温”,革除传统的升学教育模式,更需要全社会的教育观、成才观、用人机制、公共治理等综合因素的改革和改进,为多元成才提供必需的、成熟的支持条件。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国的教育、社会环境及其改革显然还“路漫漫兮”。“升学成才”仍作为成才渠道中的绝对主流,并且这种大众心理在极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在我国要实现多元成才,恐怕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还只是一个理想的情势下,一味强调转变就业观念,甚至由高考报考人数减少而认为多元成才已经成为现实,并以此为弃考之举叫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高考一元成才的形势未有本质改变,却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迫放弃高考,这首先是一种对当前不合理、不科学的社会安排的预警,而非多元成才到来的前兆。并且,这种隐性的“读书无用论”论调,唱衰的是教育及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旧有的成才环境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而新的成才环境还未见端倪的时候,现有成才模式的断裂将必然导致人才的“青黄不接”。“读书无用论”还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义务教育辍学率的回潮、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等,都表明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三、 经济“资源错配”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深层促因

大学生就业难、薪酬低,高等教育投资与回报发生失衡,这是高考报考人数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如此呢?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世界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今年大学生就业之难超过以往。然而迄今为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仍然很少有人有准确的认识。人们仍在重复“大学生供大于求”、“大学生所学不适应社会需求”、“大学生心态不正,不愿选择中西部地区”等陈词滥调。这些观点显然无法解释如此大规模、普遍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譬如,虽然在扩招的大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急遽增大,但从相对意义上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2003年我国每万人大学生数为86.3人,而印尼、巴西、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同类数据在100~200人之间。可见,我国大学生并不是过剩,而是不够。至于说大学生不愿选择中西部地区,从现有的相关材料来看,该论断是缺乏数据支持的。而根据有关报道称“近年北京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每年至少吸纳了全国高校一半的大学毕业生”分析来看,占中国GDP的比重远超过50%的北京和东南沿海地区如果仅仅吸纳50%的大学毕业生,从经济发展相对水平看,发达地区并没有吸收应有数量的大学生,相反在中西部就业的大学生为数不少。那么,是大学生不适应社会需求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经济的“粗笨化”,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错配”问题。所谓经济“资源错配”,就是经济资源在一些人为因素的作用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律,片面流向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知识型产业则处于低迷。这种产业结构的失衡反映在劳动力需求结构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基本上属于所谓“白领”岗位需求相对不足,对“蓝领”的需求却持续增加。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重型产业,知识型产业发展不足,对劳动力需求类型产生根本性影响,造成了大学生的“结构性过剩”,这促使大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等新的“脑体倒挂”现象的产生。

是什么导致中国经济“资源错配”?那就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僵化和错位。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实行低汇率政策。低汇率使中国产品成本被低估,造成一种“出口赚钱”的假象,从而吸引中国人把有限的资本投入到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出口换来的外汇又继续大量投资于海外资本市场,促进了海外金融业等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目前实现的人为低汇率政策,促使经济资源片面流向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产业,而不是立足本土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汇率政策造成了不利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此前提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垄断和过度管制,造成的金融产业发育不良,则是抑制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内部因素。首先,金融产业本身就是极为庞大的知识型服务业,可以创造大量的“白领”就业岗位。其次,金融产业的不发育,导致我国的金融体系不能正确地按照市场需求来决定资本流向。政策性因素对金融体系干预极大,这进一步导致资源错配。

总之,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症结绝不是在供给方面,而是在需求方面,不是大学生不适合生活需求,而是社会生产不需要大学生,是经济资源错配和产业结构失衡导致的就业岗位需求错位。不看到这一点,不痛下决心改善经济发展的质量,单单采取一些局部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是无济于事的。

四、 学生群体远离高考折射出深层的社会情境

大量学子选择了弃考,使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接受高等教育并不一定能获得公正待遇,教育机会与社会公平之间发生断裂,显现出越来越尖锐的不一致。

在弃考生中,农村学生占较大比例。大量农村学生弃考深刻反映了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教育不公的事实。研究表明,我国重点大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农村孩子上学的机会本应多了,但事实却是他们上大学的比重下降了。是谁把农村的孩子早早地拦在大学门外?首先,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教育资源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配严重失衡。落后的教育教学条件,使得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步履维艰,在大学招考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重视综合素质的条件下,农村学生显然是处于劣势的。这使农村孩子一方面离重点大学越来越远,另一方面则在上学与就业之间无奈地选择了后者。其次,高等教育的高收费使得大量农村学生被拒于大学之外。研究表明,从1989年至今,我国大学学费增长了至少25倍,涨幅几乎10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的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136年的纯收入!畸高的大学学费成为大多数农村家庭的不能承受之重。“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因为学费门槛太高,无法通过努力学习而顺利踏上社会升迁的阶梯,这种局面是中国历史上自科举制度出现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知识似乎已经越来越难以改变其命运;农村孩子最后一条上升通道似乎已经越来越狭窄。既如此,这个大学上不上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弃考也只好被看作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教育可以将人从最初的社会地位中解放出来,对那些处在底层的青年来说,高考的意义特别明显。问题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身份的不再是教育,而是其他。不可否认,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随之而来的就业,已狭隘地演变为父母、家族在占有和调动社会资源方面的竞争,罗彩霞冒名顶替案、有倾向性的高考加分政策等一系列社会事件无不表明,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是教育本身,而这使得借助高考来超越阶层局限的“理想”幻化为“梦想”。所谓的就业难,实质上只是平民子弟的难题,对强势(主要是指经济上的、权力上的强势)的家庭来说,就业难只是一个假命题。完全可以说,就业难仅仅是此种“权力”与“权利”(受教育权及平等地获得发展机会的权利)失衡局面的一个表象。对于那些弃考考生及他们的家庭而言,他们必须考虑面对更多的难处和阻碍,这些困境源于现实生活的经历,来自于对现实的评估。要不要让孩子参加高考?上大学究竟值不值得?这已成为众多家庭再三权衡的命题,不仅是一个有关投资与回报的经济命题,还是一个包含了若干社会因素的社会命题。

最严重的、最让人担忧的是,弃考现象暴露了逆淘汰效应,而且是以高考的名义进行的制度化的淘汰,而制度化的东西往往代表着主流,预示着它在很长时期内的不可逆转。就高考改革而言,如果单单从教育一方的角度改革高考制度,就教育论教育,无疑是狭隘的。在高考与教育之外的因素结合越来越密切、尤其是权力对权利构成损害而又得不到应有约束或救济的大背景下,其他相关社会变革再跟不上,高考制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孤立。它不仅会阻塞阶层流动的通道,更会造成以既得利益为标准的社会群体的分化和隔绝。弃考者用行动来证实,高考对他们来说是无用的。在那些能决定他们成为什么样人的紧要之处,他们被迫走向另外一条道路,而筛选的标准既不是智力也不是知识,他们更像是受伤害者。这种观念、这种趋势如果发展下去,将带来一系列深重的社会问题,最直接的一个就是加剧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因此,弃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读书无用论”可以概括的,放弃高考所反映的是不合理、不正常的社会现实,亟待改变。

参考文献

[1] 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米红.人口因素与未来20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人口研究,2003(6).

[3] 杨开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实证分析.教育与经济,2006(4).

[4] 吴向宏.大学生就业难与我国经济的“资源错配”.中国经济信息,2006(11).

[5] 杨东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扩大之中的阶层差距.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

[6] 武毅英.高校收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负面影响及反思.复旦教育论坛,2006(2).

[7] 张超.高等教育高收费:公共政策为何排斥社会公正.当代中国研究,2005(3).

4.高考志愿报考专业术语解析 篇四

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和家长对报考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可是在报志愿的过程中一些术语给考生和家长带来了困惑,如:分数清、专业清、志愿级差、专业级差……

一、两种“清”

(一)分数清

“分数清”的含义是指考生专业安排的办法。学校将进档考生按考分高低排队,然后依次逐个安排专业,先看进档考生的第一专业,如果符合要求、该专业又未录满的话,则将其安排在他的第一专业。若不符合其第一专业要求或该专业已录满,则在减去专业级差分数后看是否满足其第二个专业的要求,若符合则安排他进入第二专业,若不符合则依此类推。前一位考生专业安排完毕后,接着安排考分仅次于他的考生的专业。

(二)专业清(XYD118备注:在江苏招生学校一般是专业也是平行志愿,专业清使用较少)

许多学校在招生章程中有“专业清”的提法。所谓专业清是指高校对已经调档的考生,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如院校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则该专业录取结束。如第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则按考生第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由招生院校审核,在剩余专业计划内择优录取;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招生计划。

说明:专业清、分数清不含专科普通批次。

二、两种“级差”

(一)志愿级差(xyd118备注,江苏是平行志愿,一般没有)

“志愿级差”是指在顺序志愿中,录取非第一志愿院校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3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58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10分,这个30分的分数值就叫志愿级差。

志愿之间的级差并非是硬性规定,而是在高校录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二)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是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专业级差”。

通常的做法是,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报考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的录取依此类推。例如,专业级差为5分、3分、2分、1分,即第一和第二专业间志愿差为5分,第二和第三专业志愿间志愿差为3分……调剂志愿不设专业级差。考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要了解近几年来学校各招生专业的平均分和分数档次,然后根据自 己的兴趣和实力将所报专业进行合理排序。

三、五种“线”

(一)录取线

通常所说的院校“录取线”是招生院校在某省(市、区)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按文史、理工类所录取考生中,录取最低分的考生所形成的分数线(特殊情况除外)。

那么,录取线和提档线有什么区别呢?提档线是被提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而录取分数线则是院校完成录取后,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分数。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提档比例最大可达到120%,提档人数肯定大于录取人数,因此录取线通常不会低于提档线,第二种情况是,当第一志愿考生数不能满足学校的招生计划数时,则提档线即为该校的录取线。

(二)提档线、投档线

“提档线”和“投档线”其实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说法,对于高校来说叫提档或调档,对于学生来说叫投档。提档线就是按照第一志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的排队顺序,排到提档数的那个考生的分数确定为提档线。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提档分数线。在高考录取中,招生部门通常按照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00%到120%的比例(具体的提档比例各院校不同,以各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为准)向院校投档。

也就是说,如果A校在一个地区计划招生100个人,提档比例是120%,当地招办就会把报考A校的前120个人的信息发送 到A校招生办。学校按招生录取结束后,将把多余的20人档案退回省市招生考试院。第120名考生的分数,就是当年该校投档线。也就是说,被投档考生中最后一名的分数就是当年A高校的提档线。考生家长一定不要以为达到提档线就一定会被录取。

(三)控制线、批次线

控制线和批次线可以说是同一条线,只是叫法不同。这条线其实是一条资格线,对于考生来说,只有达到某一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这一批次高校的录取;对于高校来讲,只能从达到本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录取考生(政策降分、降分征集志愿除外)。

如果给各批次线一个通俗的解释,那就是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是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照各批次的招生计划总数和考生高考成绩(高考分数加照顾分数的总和)分数分布统计,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的。

四、几个批次

什么是“一本”、什么叫“二本”,这是考生家长常问的问题,简单的解释就是录取批次。由于各省市招生录取的高校众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时录取,不同类型的院校分期分批进行录取,于是就形成了录取批次。各省市的批次划分情况不同,一般会有以下几个批次:

1.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公安司法类院校(专业)、外交、国关、体育院校中的体育专业、艺术院校(专业)等本科院校(专业)。

2.本科第一批:又叫“一本”,一般包括全国重点院校,可能会包含部分非重点院校,各省情况并不相同。

3.本科第二批:又叫“二本”,即普通本科院校批次。

4.本科第三批:又叫“三本”,主要为独立学院(独立办学、独立法人、独立财务、独立颁发毕业证)和民办高校。

5.2014高考报考艺术类专业介绍 篇五

2014高考报考艺术类专业介绍,如果说音乐表演、绘画、雕塑、舞蹈表演专业的内涵让人一目了然,艺术设计这个名词一定是多半学子的“盲区”。

艺术设计可以说是应用性最强的美术类专业,也是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它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具有多元性,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多方面。由于艺术设计的涉及范围太广了,所以它的专业分类还包含很多细化的专业方向,每个方向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各有侧重。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民政厅下属公办院校,省内招生代码9231,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特色专业,其专业有3大方向(影视广告设计,游戏设计与制作,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咨询加右。

平面设计专业 即视觉传达,主要学习广告战略、广告表现、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摄影艺术与技术、新媒体创作与应用等课程。毕业生就职于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形象策划设计、逆向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当然,如果你有一颗渴望创造的心,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是最佳选择。

广告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广告经营、媒体研究、摄像与摄影、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等课程。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部门、企事业单位广告部门、中外广告公司、市场调查与咨询行业等。

室内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室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多成为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素描、水粉静物、室内设计原理、现代设计史、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AutoCAD、Photoshop图像处理、Corel图形设计等课程。学生多从事专业相关行业,如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师、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室内外装饰设计、装饰材料构造与工程预决算、展示设计、家具设计、景观ms211、CorelDraw、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课程。其毕业生多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小区规划等设计等工作。

服装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排料与推板、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该专业对口就业率极高,多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打板、服装推板、服装生产工艺单编写、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设计素描、产品速写、设计图学、快速表现技法、视觉传达设计、形态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多就职于工业设计公司、IT产品设计与制造、家具、玩具、影视动画公司、游戏后期产品设计等企业,从事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新产品开发、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 主要学习素描、色彩、构成学、数字特技原理、MAYA、After Effects、Premiere、影视广告创意设计等课程。在电视台、影视公司、大众传媒、音乐与唱片发行公司、广告等领域都可以看见该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6.专业高考报考 篇六

如今高校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专业问世,既有相近的专业,也有完全不同的专业。考生在选报志愿时,一定要将自己所报考专业的主要用途、应用领域、课程设置等情况设法了解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专业是在选择未来的自己。

需要引以为鉴的是,在选专业上,某些考生不是结合自己的兴趣,不是从自己的潜质特点出发,功利思想严重,受外在的信息误导,对自己的能力、实力缺乏认识,对所要选择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最终自己无法驾驭所选的专业,耗费大学四年的光阴。现以案例的形式启示考生如何成功选择专业,引领考生走出填报误区,从而遴选出适合自己的专业。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来自陕西的大二男生冀勇从没想过,自己将会在钢铁行业里工作。可他现在已在武汉科技大学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习两年了。当初在填志愿时,他没有细查这个专业的有关情况,只是从这个专业名称来看,感觉应该不错,听说就业率也高。所以,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个专业。到校后才知所谓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就是以前的“压力加工”和“轧钢”专业的重组,这令他左右为难。

报考导航:同学们不要以专业名称来主观判断专业的内涵。高校的每个专业,都有确定的科学内涵以及确定的应用领域,对专业的内涵和应用领域,要借助有关专业资料详细了解,切忌主观决断,失之毫厘就会谬以千里。另外,一些专业名称相近也会令考生有所混淆,比如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这两个专业的名称看起来很相似,但实际上有很大差别。生物技术专业主要研究的是理论,而生物工程专业,主要研究如何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前者强调动脑,后者更强调动手。生物技术专业属于理学学科门类,同学们毕业时获得的是理学学位,而生物工程专业则是在工学学科门类下,同学们获得的是工学学位,要想成为工程师的考生就不该报考生物技术专业了。

2、商务英语专业

曹新,某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他一直有到外企工作的意向,所以报考了商务英语专业,他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既可以学好英语知识,也可以学好商务知识,有助于将来的发展。到大学快结束时,他才发现,由于学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没多久,自己对此专业并未客观权衡,没有查清此专业开设的历史和有无硕士点等情况。实际上,该专业开设时间不长,这个专业还未形成体系,一切在摸索阶段,学校领导是在模仿其他学校办学的基础上,对本校专业的课程进行临时的调整与变更。在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很少有商务英语方面的课程,若想多了解这方面知识,就必须自己去查资料。且由于专业名称是商务英语,其设置的英语课程相对正宗的英语专业要逊色许多。其结果是,大学四年他不仅没有学到实用的商务知识,就连英语也险些因学校的课程设置而被耽误。大学即将毕业,曹新总结自己的专业特点:商务知识一点点、接近无;英语水平界于非英语专业与英语专业之间。

报考导航:考生在填报志愿前须客观权衡新兴专业。案例中,曹新所上院校的情况在目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新增的学科门类很多,高校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推出新专业,考生在填志愿时应注意,某些专业冠以很好听的名称,目的是吸引考生的报考视线,实现扩大生源的目的,而实质上不少新开设的专业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捉襟见肘。考生在报考时就很有必要了解专业实质、所学内容及该专业的办学情况、师资力量、是否设有硕士点等,避免贻误终身。

3、旅游管理专业

考生陈贵,录取到某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陈贵高考成绩不错,只是在填报志愿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好好了解报考学校的具体情况,他居然连第一志愿是一个理工类院校都不知道。

文科专业在理工类院校必然会受到来自师资、资源的影响,及至对同学们将来就业也形成很大的制约。在专业的选择方面,除一志愿外,他最想读的是外语系,且考分也够。但旅游管理专业在该大学的排名比外语专业高,他又填报了服从调剂,因此,在校内专业调剂时最终被旅游管理专业调剂录取,未能圆自己的外语梦。对旅游管理这个专业他一点也不了解:旅游管理学什么?将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将来的从业方向又是什么?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各方面问题,他都没去了解清楚。其在毕业找工作时,受到了挫折,遭遇到了很多的尴尬。

报考导航:考生填报专业前,要清晰地认识所报大学的院校类别,是以理工为主还是文科见长。有不少考生为了有学上,不加考虑地填报了电力大学的法学专业,中医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可最终却在就业环节上遇到了麻烦。

4、火药学专业

理工类考生伍钢在填报志愿时,报考了江南某理工大学的火药学专业。他既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是为谋求人生的更好发展,而是看重火药学属军工专业,在校读书期间每月可得到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励志 )但是入学三年后,通过学习他深感该专业危险性大,将来就业环境艰苦,遂产生退学念头,但学校坚决不同意。最后在伍钢多次要求下,校方说可以考虑,必须交回三年中所领走的生活补助费。无奈伍钢被迫采用了一个迫不得已的办法,每次考试都考不及格,才达到了退学目的。此后他返回县中复读一年后,重新考入大学。

报考导航:智者赚明天,愚者赚今天。过于注重眼前利益,即使如愿走进大学,也会对自己今后的长远发展构成不良影响。

5、英语专业

三年前,陈宏曾就读于某重点大学英语系,现在在一所二类院校读哲学专业。他丝毫不后悔当初作出的退学选择。陈宏来自农村,听说英语专业很热,高考后他没怎么认真考虑就填报了某重点大学的英语专业。进入大学后,陈宏才意识到自己语言交际方面很欠缺,并不适合学英语。由于在中学里一直学的都是哑巴英语,在大学里好几门专业课他都没能及格。又因不擅与人交往,他显得很孤僻,就这样陈宏在大学里度过了沉闷的两年。最后,他选择了退学并重新参加高考。虽未能进入重点大学,但他很谨慎地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哲学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他在写作方面的优势日渐体现。陈宏深有感触地说“这才感觉找到了自己”。

报考导航:考生读热门专业的选择要慎重,对别人适合的专业不一定就对自己适合。舍弃自己的优势所在,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往往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

6、临床医学专业

小玲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出于对父亲的崇敬,她一心想学医学专业。年高考后,她将眼光瞄向了天津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父亲劝她说:“天津医科大学在我们省招生指标太少,而你喜欢的临床医学专业,在全省仅招收一名考生,填了恐怕是凶多吉少,还是换一个院校吧。”而她却坚决地说:“考不上有什么了不起,大不了明年补习再考。”尽管她2005年考出了621分的高分(高出当年一批本科分数线54分),但终因录取人数太少,自己分数不够而落选。年,小玲复读一年后,仍将自己的升学目标定在医学专业上,她自认为,经过一年的复读,知识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升学所报的目标也应更高。她最终锁定了武汉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武汉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每年居高不下,是热门专业。尽管她考出了632分的高分(高出2006年本省一本线87分),但由于没有达到武汉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结果被调剂到了该大学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报考导航:理想固然重要,但考生却不能做理想的奴隶,在维护自己理想的同时,亦要兼顾自己的实力。否则,求学之路也同样充满坎坷。

7、建筑学专业

23岁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朱辉,曾是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的研究生,然而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他毅然退学并参加了年的高考,并以644分的成绩重新考入清华建筑系,开始了第二次大学本科生涯。

19,朱辉第一次参加高考,由于考试成绩低于他所填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结果被调剂到了化工系。在本科的几年中,虽然不喜欢该专业,但朱辉一直都努力使自己适应专业的学习,成绩一直也都很好。20朱辉获得学士学位,并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学反应工程专业,直接攻读硕博研究生。随着研究生学习的不断深入,他逐渐认识到了学化工专业并不适合自己。2003年3月,经过深思熟虑,朱辉毅然退学,当年6月他再次参加高考,在填志愿时,只填了“建筑学”一个专业,而且不服从调剂,最终他第二次进入了清华园。

报考导航:在报考专业的时候,需要考量多方面因素,但最为重要的一条是必须了解自己的兴趣,报考的专业一定要与之相适应。朱辉的经历足以告诫考生,填志愿一定要慎重。

8、物理学专业

小兰,理科考生,高考总分580分,录取结果:复旦大学物理学专业。

小兰是学校物理班的高才生,品学兼优。家长希望她在报志愿时选择在社会上具有前途的专业;班主任则认为被列入国家科研基地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工程专业,对小兰最适合。小兰认真听取了各方面建议,在其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第一志愿报考了复旦大学的物理学专业,并以该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进入该专业学习。当年复旦大学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502分。事后老师和家长都为小兰惋惜:以她这样的高分,完全可以上一个热门的专业,而她却选择了一个基础学科的专业。小兰认为:当今物理学发展日新月异,她乐于探究科学奥秘,且认为自己一定会在这个学科中大有作为。

报考导航:考生要立足长远选择专业。近年来,各院校竞相增设热门专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挑选热门专业已然成为一种风气。热门专业通常都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相对性,不少热门专业在报志愿时虽是热门,四年毕业后已时过境迁,成为冷门专业,很多考生却要为此“买单”。事实证明,数学、物理、生物、中文等基础学科和长线专业,由于社会对此的需求较稳定,显示出较强的就业势头。尤其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牌重点院校的基础学科,其学术传统深厚,师资精良,实验室条件优越,选择这里的基础学科,一定会大有作为。

9、地质工程专业

考生丽芳,录取专业:地质工程专业。

高考填报志愿时,丽芳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百年名校:西南交通大学。但在事关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上,却是典型的“门外汉”。丽芳最初填报的是诸如通信、金融、计算机之类的热门专业,由于竞争激烈,最终被调剂到地质工程专业。当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刻,她的心仿佛一下跌进冰窟,心想,恐怕要和石头打一辈子的交道了。她当时认为,所谓的地质工程专业就是要去找矿、找石油,便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西南交通大学的校门。而后来她却得知地质工程专业与自己所想的有很大出入。地质工程其实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该专业的方向既不是找矿,也不是勘探石油,其研究方向是与建筑、设计、施工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环境工程是相关专业,此专业毕业生既能从事各类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又能进行各类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相应的防灾工程设计,还可以成为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对专业的不断理解和认识,丽芳的学习劲头也足了。令丽芳感到庆幸的是,地质工程专业就业非常容易。到了大三、大四,就业找工作迫在眉睫,当其他专业的同学正在为如何找工作而犯愁的时候,地质工程专业居然是西南交通大学就业率较高的专业之一,一次性签约率达到80%。毕业生可到交通(铁路、公路)、水电工程、能源、环境和市政工程等系统的设计研究院、工程局和管理局从事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从近年的情况看,此专业的供求率始终保持在1:4的比例,就业率达96%以上。从每年的考研情况看,录取率也都在15%~20%左右。

7.军事专业报考指南 篇七

军事专业与军事学是不同的,军事专业指的军队里设置的专业,或者说是军队需要的各类人才的专业领域的总和,所以普通高校里设有的专业,军队院校里多数都有。当然,国防生委托地方大学培养的制度,使得军事专业扩展到几乎所有领域,军队需要的专业几乎涉及地方院校的专业全口径(具体可参照招生计划)。什么是军事学专业呢?军事学,与文学、理学和工学一样,是学科门类。在军事学下设有很多学科(俗称一级学科),主要有军事思想及军史、战略学、战役学、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与军事装备学,共有8个一级学科。如果有志于服务国防事业,考生可以积极选报军队院校或通过委培生培养计划选择去地方重点院校就读。如果是选择地方院校就读国防生,专业选择的面甚广(请参照各省招生办公室所公布的招生计划信息)。如果要选择军队院校,专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指挥类,二是技术类。指挥类专业以指挥官员为培养目标,因此对考生综合素质要求要高一些。技术类专业范围相对广一些,在陆军有军事气象、IT、装甲技术等,空军有雷达、电子对抗、飞行动力等专业,海军有潜艇、雷达、声呐等专业。

对军队院校望而生畏主要是因为怕吃苦、怕打仗和家长不愿意。第一是怕吃苦。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造就了备受宠爱的新一代。他们一看到国防科技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等军队院校,就觉得不折腾你半死是出不了校门的。对军队院校的无知猜测和过度渲染,让一部分考生望而却步。这些“却步”的考生可能没想到,年轻时只有经受得住考验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未来的领袖之才。

有时候,选择快乐,更需要勇气。

漂亮的人生与长得漂不漂亮没有关系。第二是怕打仗。当然,读军校,就意味着参军,军人就时刻要准备着打仗。因此,没有打仗心理准备的军队院校大学生(含国防生)是不完全合格的。只要有打仗机会,就得上前线。上前线,就会有牺牲。因此,一些心智不成熟的考生就得出了“考军校无疑是当炮灰”的错误观念。其实,思想稍微成熟的人也会知道,当代战争,用武器的时候,远比用人的时候多。即便用人,也只是用我们的大脑。再者,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总共有过几次大仗?说得比较乐观一点,你可能做一辈子军人,也未必有直接上前线的机会。

第三是家长不愿意。不愿孩子参军多数是父母在“作梗”。孩子多的时候,当然不反对,但是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说什么也不能送孩子去参军。读不了重点大学,读普通大学,选不了好的专业,还可以出国留学,反正就是不能上军校。他们将孩子当做自己的财产,不仅不愿意让孩子去受苦,而且错误的估计,一旦参军就回不到地方了。

今年军队院校招生基本政策

今年部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生的政策与往年基本相同,所区别的只有年龄要求和分数要求。原则上不招收年龄小于17周岁的考生,考生成绩确保在一本线上。今年共有29所军队院校招收学生近1.5万名,具有国防生招生资格的院校60所(全部为“985”和“211”工程类大学),招生5000名。武警系统院校招收学员和国防生3800名。可以看出,军队院校招收的国防生有收紧趋势,对学生诸多方面的要求也将有所提高。

适合军队院校的考生除了高招办网上公布的招生基本要求外,最突出的是身体素质、忠诚度和吃苦精神。只有身体素质而缺乏忠诚度的考生不适合;只有忠诚度但没有吃苦精神的考生不适合;只有身体素质而没有忠诚度和吃苦精神的考生也不适合。因为军队院校的学生需要经过复审、复查和军事评估等环节,缺乏三大素质的任何一种,即便选择军校,也都有可能中途遭淘汰。淘汰是所有大学的一般现象,但是军事院校尤甚。至于视力、身高和性别等具体要求,请咨询各地区的高招办。

军队院校学员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报考军队院校的好处是莫大的,概括起来有六点。第一是提前批次招生的优点,因为军队院校都是提前批次,选择军队院校无疑会给考生多加一次机会。即便军事院校未能录取,也不影响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的普通院校招生。第二是部队院校不愁就业问题。与近些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逐年加大相对照的是,参军意味着投身国防事业,而国防事业的职业特点就是稳定性。如此高稳定性的职业选择是很多家长的首选,对考生的吸引力也是很大的。第三是职业期待极为现实。军队院校本科毕业即定为中尉军衔,加之有序的军队晋升制度,使得军队院校的学员十分清楚六年或十年后自己可以获得什么等级的军衔,这样的未来职业期待与企业和政府机关晋升的不确定性相比,有明显的稳定人心的价值,吸引很多职业稳定性偏好强的考生。第四,军队院校提供的待遇可为经济背景欠佳的考生提供帮助,从学费到服装和被褥,再到公费医疗,一切由军队承担。与普通大学的同学相比,他们不需要申请助学金,也不需要自己打工贴补生活。第五点,参军是获得人生锻炼的极好机会,军队院校是意志的考验,心理的历练,强壮身体的大课堂,这些素质一旦练就,将来无论在部队,还是去地方,都将使你终身受益。美国西点军校的校友为什么有那么多大企业家,那是因为大企业家的素质要求很多与军人的素质相匹配。第六点,军队院校毕业生固然可能为国防事业献身一辈子,但是现实看来,每年都有不少军人转业到地方。转业到地方的同志虽然心里边有割舍不了的部队情结,但是一旦进入状态他们中也有不少人在地方上干出了一番大事业。也就是说,若将大事业看作目标,那么读普通院校可以通向大目标,读军事院校也如此,其实是“殊途而同归”。

军队院校学员的职业规划与地方院校相比,无本质区别。唯一的区别是军队系统的职业规划更具前瞻性和可实现性。将所有具有参军意愿的同学作两分法,不是在军队里服役一辈子,就是前半段军队里奋斗,后半段在地方打拼。尽管是两条不同的路径,但是有三点是共同的:你需要一个足够好的身体,因此锻炼为首,甚至锻炼身体已经渗透到你的血液里;你需要一个专业能力,因此技术娴熟不娴熟能力特别不特别,将是未来成功的基础;你需要一个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你既要有指挥的能力,也要有服从指挥的能力。一旦具备这些素质,你就可以从容规划自己。给出你的专业和特长,给出你要奋斗的年限,就可预测出将来的成功及其位置,是团长也罢,还是大校也罢,其实都没有多大的分别了。

上一篇:解开死亡密码读后感下一篇:毕业典礼职业院校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