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复习提纲练习

2024-06-26

赤壁赋复习提纲练习(精选3篇)

1.赤壁赋复习提纲练习 篇一

赤壁赋练习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基础知识(74分)

(一)注音(14分)

窈窕()冯()虚 桂棹()酾()酒 属()客 ......嫠()妇 愀()然 横槊()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戌 扁()舟 ....

(二)解释加点字(18分)

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山川相缪 ...乌雀南飞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不绝如缕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倚歌而和之 ...举酒属客 酾酒临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哀吾生之须臾 固一世之雄也 相与枕藉乎舟中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横槊赋诗

...

(三)词类活用(11分)

羽化而登仙 舞幽壑之潜蛟 歌窈窕之章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顺流而东也 下江陵 不知东方之既白 ...正襟危坐 歌窈窕之章 ..

(四)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18分)

⑴.之(6分)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于(4分)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其(4分)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其破荆州 ⑷.而(4分)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五)重要句式(13分)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客有吹洞箫者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渺渺兮予怀

8、凌万顷之茫然 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10.而又何羡乎 11.固一世之雄也 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二、选择题。(4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壬(rén)戌 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 愀(qiǎo)然 舳(yóu)舻 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 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蜉(fú)蝣 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2分)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2分)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B)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 起如厕

C.而卒莫消长 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 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③而又有何羡乎 ④虽一毫而莫取 .. A.①任凭 ②如果 ③然而 ④虽然 B.①任凭 ②如果 ③然而 ④即使 C.①假如 ②大概 ③然而 ④即使 D.①假如 ②大概 ③然而 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C)(2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D)(2分)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 .... 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 ....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C)(2分)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9.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D)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2分)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C)(2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A)(2分)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D)(2分)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而又何羡乎? D.渺渺兮予怀 14.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C)(2分)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5.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C)(2分)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16.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是(B)(2分)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2分)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19.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BE)(2分)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CE)(2分)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35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长矛。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宝藏。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缭绕。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C)(2分)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哀吾生之须臾 ...2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A)(2分)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 B.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 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 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渺沧海之一粟(眼泪)..24.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C)(2分)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驾一叶之扁舟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2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相与枕藉乎舟中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26.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①⑥/②⑤/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 2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28.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C)①凌万顷之茫然 ②击空明兮溯流光 ③倚歌而和之 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A.①凌驾 ②逆流而上 ③靠着 ④细丝 B.①越过 ②顺水而下 ③靠着 ④一条 C.①越过 ②逆流而上 ③循 ④细丝 D.①凌驾 ②逆流而上 ③循 ④一条 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 ②始适还家门 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②举匏樽以相属 .... C.①扣舷而歌之 ②倚歌而和之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0.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2分)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31.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D)(2分)

A.“正襟危坐”一语出自《史记·日者列传》,原文为“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C.“孟德之困于周郎”系出自三国“赤壁之战”中周瑜巧用连环计,大败曹军的事实。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化用了《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诗句,原句为“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32.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C)(2分)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3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2分)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34.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35.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D)(2分)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B.“月明星稀”两句从当前江月之景联想而得,由此推展开去,写目中所见之地形,进而塑造了曹操的形象,借此感叹现实人生。

C.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作者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D.作者引出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议论。

36.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方其”一下八句,是想象,是推测,却全力以赴,大肆渲染,此即所谓“赋”。B.“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周郎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有立体感。C.赤壁古战场并不在黄冈,苏轼不过是以此寄托遐想,抒发感慨,并非对历史无知。

D.“哀吾生之须臾”以下四句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37.下列理解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C)(2分)

A.主客问答,实际上表明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

B.第一段客答的文字,作者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绘明月江水之景,叙曹操征战赤壁之事,发历史上英雄人物“而今安在”、人生苦短之论,抒己身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使本段精彩而见功力。

C.对于世间万物,作者主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应抓紧时机,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景,得到则为己有,得不到则为“非吾之所有”;表现了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

D.《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作者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加之造语多用对偶,声韵之美也体现了苏轼作品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38.填空。(11分)(1).归纳第一语段的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语出 ____ 时代的曹操所写的《 》诗。(2分)(3).“孟德困于周郎”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往事。(1分)(4).作者列举往事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5).“逝者如斯”,语出《____________》,它的语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6).作者超越自我,把生命放到宇宙的永恒中加以考察,终于积郁释然,作出了超旷达观的解释,得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2分)

四、翻译句子。(20分)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分)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分)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分)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分)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分)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2分)

9、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分)

1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分)

五、填空。(19分)

1.苏轼(1037—1101),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 ;他的词和 并称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方面开了 一派。词源于民间,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尊前花下的消闲品,被文人称为“诗馀”,似乎只是婉约的才是词之正统。而苏轼,以他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给当时的词坛带去了新鲜的空气。他有意以诗为词,终于从他开始打破了词坛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苏轼在词史上的另一贡献是使词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苏轼词长于咏物,擅用白描手法。(5分)

2.《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之景;第二段歌的是“ 望美人兮天一方 ”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何为其然也 ”的一种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一种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 乐 — 悲 — 乐 的感情变化及平静 — 苦闷 — 解脱 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 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枢纽段落是第 二 段。(14分)

2.赤壁赋课堂练习题目及答案 篇二

北宋 豪放派

二、读音

1、xū

2、yiǎo tiǎo

3、qǐnɡ

4、qīnɡ

5、pínɡ

6、pínɡ

7、yǐ hè

8、zhào

9、sù

10、shuò

11、niǎo

12、jīnɡ

13、lí

14、hè

15、yù

16、zhú lú

17、shī

18、qiáo

19、qiáo

20、pǎo zūn

21、sù

22、lì

23、xié

24、xié

25、zhǎnɡ

26、zànɡ

27、zhēn zhuó

28、yáo

29、jí

30、jiè

31、jiè

32、jiè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现象和活用意义及类型

1、答:舞:使……起舞,动词使动用法;泣,使………哭泣,动词使动用法。

2、侣:把……当作伴侣,名词意动用法;友:把……当作朋友,名词意动用法。

3、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东:向东,名词作状语。

4、东:向东流,名词用作动词。

5、白:发白,名词用作动词。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义

1、如:往,去。

2、而:得。

3、愀:忧愁的样子。

4、方:正当。下,攻下。

5、之:主谓之间,无意义。

6、适:享受。

7、乎:相当于“于”,在。

五、指出下列句式与例句结构相同的项(B)

例句:惑之不解,吾未见其明也。

A、(谓语前置句)

B、(宾语前置句)

C、(“者”式定语后置句)

D、(“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E、(状语后置句)

六、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答:浩浩荡荡啊,象凌空驾风而行,却不知道它将要停留在哪里;飘飘然啊象独立离开了人世,飞升到仙境。

2、答:(如果)将从它变的角度来看,那么,天地不曾因为一会儿就不变;从它不变的角度看世间万物和我们是完全没有变的。

3、答:感叹我的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无穷无尽。

4、答:这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啊。

七、阅读第一段后按要求做题

1、答:

⑴ 所写景物有:清风、明月、星星、江水、白露、小舟。

⑵ 湛蓝的天空,明月高悬,群星闪烁,一阵清风从江而拂面而来,一叶小舟在白雾迷茫的江面荡悠悠行驶。

⑶ 宁静,幽美。

⑷ 表达作者喜悦快乐的心情。

⑸ 借景抒情。

2、答:

⑴ 这段文字采用大量的对偶骈句,音调和谐,琅琅上口。

⑵ 先写眼前所见,后写想象感觉,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八、阅读第二段后按要求做题

1、答:箫声特点是:悲切、凄婉动人。

2、答:作者先“其声呜呜然”摹状,再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比喻,“不绝如缕”的通感手法,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夸张,极力渲染箫声的美妙动人。

九、阅读第三段后做题

1、答:引“明月星稀”句,是因为由眼前的明月自然引起的联想,表现曹操当年建功立业的雄心,又为后文写曹操失败伏笔,先扬后抑。

2、答:

⑴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既是描写赤壁的险峻,又在渲染烘托周瑜的雄姿英发,还为后写曹操被困伏笔。

⑵ 对偶、排比、夸张修辞。

3、答:

⑴ 它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兼抒情。

⑵ 它的作用是:表达作者对世间万物稍纵即逝的感叹,在结构方面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答:表达技巧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表现手法,作者描写的情景不在眼前,而是写想象,写古战场情景;采用铺陈手法,排比、夸张修辞,极力渲染、映衬烘托曹操南下时浩大的气势,

5、答:议论抒情。说明“人生渺小,生命短暂”的哲理,表达客人悲观的思想情绪。

十、阅读第四段回答问题

1、答:

⑴ “逝者如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不曾以一瞬”,说明运动是绝对的,“而未尝往也”“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我皆无尽也”说明静止是相对的。说明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哲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⑵ 作者认为:从相对静止的角度看,我们的品质没有变,这里的山水不变,我们应该尽情享受,急时行乐。表达作者旷达的胸怀,快乐的心情。

3.赤壁赋复习提纲练习 篇三

一、文学常识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追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古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其词与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齐名,并称“苏辛”,他们两人的词风同属豪放派;其在书法上造诣颇深,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书法“宋四家”。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在政治上属旧党,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移知徐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乌台诗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2赋,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讲究词采、体物、铺陈;这种文体起源于《诗经》、兴于《楚辞》,而盛于汉代。汉赋分为骚体赋、四言诗体赋和散体赋(或称大赋)。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我们在高一学过一篇同一体裁的文章《阿房宫赋》。

二、词语解释 实词 1.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2.清风徐来(缓缓地)

3.举酒属客 / 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4.纵一苇之所如(任凭)(往)5.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驾)7.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离开)8.扣舷而歌之

(同“叩”,敲)

9.击空明兮溯流光(指月光下的清波)(逆流而上)10.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11.倚歌而和之(循、依)(应和,唱和)12.余音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13.不绝如缕(细丝)

14.苏子愀(qiǎo)然(忧愁变色的样子)15.正襟危坐(端正)

16.山川相缪(通“缭”,盘绕)17.方其破荆州(当)

18.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斟酒)(长矛)19.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20.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虫,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21.挟飞仙以遨游(携同)22.知不可乎骤得(屡次,多次)23.盈虚者如彼(满)(缺)

24.而卒莫消长也(最终,到底)(增减)2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连„„都„„)2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用)27.杯盘狼藉(凌乱)

28.相与枕籍乎舟中(枕着、靠着)29.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

30.舳舻(zhú lú)千里: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31.郁乎苍苍(茂盛的样子)

32.举匏(páo)樽以相属(葫芦,用葫芦做成的酒器)(酒杯)33.哀吾生之须臾(片刻,时间极短)34.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秋风)35.逝者如斯(往)(此,指水)

36.是造物者无尽藏(zàng)也(天地自然)(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虚词 之

纵一苇之所如 /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苟非吾之所有(助词,的)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可是)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下)②顺流而东也(东,向东进发)③歌窈窕之章(歌,吟诵)④扣舷而歌之(歌,歌唱)2.形容词作动词

①白露横江(横,笼罩)②方其破荆州(破,攻占)③横槊赋诗:(横,横执)④不知东方之既白(白,发白)⑤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用)⑥哀吾生之须臾(哀,哀叹)⑦肴核既尽(尽,吃完)3.名词作状语

①西望夏口(西,向西)②东望武昌(东,向东)

③乌鹊南飞:(南,向南,因为直接引用,可不译)4.使动用法

①舞幽壑之潜龙(舞,使„„起舞)②泣孤舟之嫠妇(泣,使„„哭泣)

③正襟危坐(正,使„„正,或形作动,整理)5.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固一世之雄也

本是一代豪杰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2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 这地方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3倒装句: ⑴主谓倒装

渺渺兮吾怀

我的心啊悠远茫茫 ⑵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而今安在焉

如今在哪里呢? 而又何羡乎

我们又羡慕什么呢? ⑶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客有吹洞箫者

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 ⑷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

月出于东山之上

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 徘徊于斗牛之间

在斗宿、牛宿之间徘徊 不绝如缕

如同细丝一样长而不断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 寄蜉蝣于天地

在天地之间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 4省略句:

(予)举酒属客

我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

五、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上一篇:科技体育艺术节下一篇:精神分析学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