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司法所工作

2024-09-25

浅谈如何做好司法所工作(共9篇)

1.浅谈如何做好司法所工作 篇一

浅谈如何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工作

冯纪亮

随着对口援助工作的实施,九师司法行政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工作,对于司法行政事业抢抓机遇,战胜挑战,实现创新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司法行政信息工作的主要作用

司法行政信息产生于司法行政工作,是领导的“耳目”、决策的依据,是沟通上下关系的桥梁纽带。通过采写编写等信息组织工作,反作用于司法行政工作,能使上级领导及时掌握和了解基层、本局情况和问题,作出部署指导,提高决策和运行效能,促进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为上级部门或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快捷传递服务工具。在我国,由于法制建设的历史较短和特殊的司法体制,社会对司法行政的职能缺乏普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司法行政信息工作通过特定的载体,将司法行政系统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的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发挥的职能作用,以及以司法行政的眼光透视社会现象的建议与看法,及时反映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使其更多地了解司法行政,从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更加重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

(二)促进单位之间工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司法行政在发挥职能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自觉运用信息做好协调工作,有利于促进司法行政各种矛盾、困难和问题的解决。信息的协调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便于解释问题。司法行政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与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等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主观上也有客观上的。司法行政部门往往不便于更多地进行正面解释,如果利用正面信息进行反映或利用问题类信息对原因进行剖析,能够起到较好的解释作用,使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司法行政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二是便于同时向众多领导和部门进行沟通。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就某一个问题向众多领导和部门进行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运用信息,能较好地起到这种作用。总之,运用得当,信息工作可以成为领导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使领导轻装工作。

(三)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信息工作重在反映情况,这毋庸臵疑,但不能仅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上。从信息范畴来讲,可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重在反映内部全面情况,但还是解决内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点不可忽视。搞内部信息既要总结经验和做法,还要反映矛盾和问题,“报喜”又“报忧”,报成绩可以得到上级的认可,报问题又可以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很多,但往往层级较多、程序较多,有些问题容易造成积压,不能及时得以解决。而信息渠道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及时性就是信息的突出特点,通过信息渠道反映问题可以很快地直接反映给领导,只要是真实的问题、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的问题,领导是会立刻做出决策的。

(四)引导基层开展工作。简报、重要信息专报等信息载体作为机关准文件,对基层工作有着明显的引导作用。司法行政系统各单位、各部门,通过接收司法行政信息,全面了解司法行政全局情况,有利于正确分析和评估本单位、本条线工作形势,正确决策和科学制定工作计划。这类信息比较多,如领导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言论与指示,司法行政重要会议的精神,对各类先进典型的宣传,以及对苗头性、倾向性事物的剖析和对具体问题的探讨研究,等等。

二、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第一是信息内容空洞、没有特色。目前司法行政信息工作都在办公室,这是对信息进行层级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要求,因此,不能忽视或减轻各业务条线对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办公室在信息工作的组织、管理方面,应注意发挥各业务部门做好信息工作的优势。信息工作的内在规律客观要求其责任必须是多元的,工作必须是全员的。因为信息工作具有整体性、全局性、渗透性和创新性。

第二是写法不清。常见的问题是大事记式的信息、与其它文件混淆、将信息写法等同于新闻消息的写法等。司法行政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政法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信息属于政务信息,在写法上应严格按照服务对象、传递载体和使用价值来撰写,提高服务领导的能力。

第三是没能把握上级领导的信息需求。一是本局为政府和上级领导宣传了什么,二是本局为政府解决重点难题做了什么,三是指导推动基层工作做了什么,四是本局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常规工作有什么特色、亮点,要做到人无我有、人后我先、人慢我快。

三、司法行政信息的主要内容

司法行政信息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司法行政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工作动态与理论探索,也有推进地方法治化进程的理论思想和实践活动,还有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的各项工作与建议。正确认识司法行政各类信息,是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工作的重要前提。

司法行政信息从用途上大致可分为上报信息、交流信息、提示信息。上报信息是指为上级领导和机关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作出决策服务的信息。交流信息主要是指一定层级下的司法行政各单位进行工作情况沟通,为各单位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工作服务的信息。提示信息则是指信息制作机关对下属单位的工作要求和希望。

笔者认为,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工作,必须在充分认识信息工作意义的基础上,主动融入中心工作,努力做好加强工作组织程度、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促进信息成果转化“三项措施”,切实为本单位领导服务。

(一)落实措施,在加强信息工作组织程度上做文章。做好信息工作的关键在于组织、制度、技术等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一是健全组织网络,提高信息反馈的灵敏度。司法行政信息发生在司法行政领导工作、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各个层面,有机地存在于司法行政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只有建立健全信息工作的层级管理机构和信息员队伍,形成严密的信息工作组织网络,才能及时捕捉和采编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二是强化激励机制,提高信息工作的主动性。司法行政信息工作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决定了信息工作的全员性。因此,必须强化激励机制,变一般要求为刚性任务。要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把信息工作的目标量化分解到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及信息直报点,纳入目标考核和评先条件,实行信息工作计分考核,落实定期通报和年终表彰等措施,做到单位有指标,个人有任务。同时,认真执行上级关于紧急信息限时报送的有关规定,对漏报、迟报、瞒报重大信息的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运用现代技术,提高信息工作的时效性。信息对时效有着特殊的要求,丧失时效往往导致信息价值的减少甚至灭失。做好信息工作除信息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外,还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撑。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单位应注意加大对现代办公设施的投入,重视加强网络建设。信息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学习现代化办公知识和技能,运用现代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高素质,在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信息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业务性都比较强的综合性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求信息工作人员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素养。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是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基础。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素质,除有关部门要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外,信息工作人员自身应加强学习和锻炼。一要有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现时代党的政治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不断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同时还要加强法律、金融、科技、文化等知识以及信息作业务的学习,努力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二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把握好信息工作的服务方向,立足本职,胸怀全局,切实提高信息工作的服务质量。三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从事信息工作的同志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科学高效的原则,认真采集、筛选和编辑信息,切实把好信息报送关,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四要有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信息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各单位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特别处理一些反映司法行政全面工作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的信息,要从大局着想,齐心协力,确保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和上报。五是要全员参与。本局的信息员主动采写信息,鼓励全体干部职工参与信息写作,要知道每个岗位都有信息点,编写的信息要由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乃至主要领导负责信息修改审核工作,形成人人关注信息、人人都写信息的良好氛围。

(三)深度开发,在实现信息滚动增值上求实效。信息的作用在于运用,信息的价值在于开发。对静态的信息成果进行动态开发,促进信息成果转化,实现信息滚动增值,是信息工作服从并服务于中心工作的基本要求。一是注意对策研究,努力将信息成果转化为决策成果。从本质上说,信息是为决策服务的,但由于信息工作属于机关工作,而决策属于领导行为,信息成果并不能自然地成为决策成果。促进信息果转化为决策成果,是信息工作的最高目标。机关工作人员应针对信息成果中的问题和建议,联系司法行政工作实际,进行研究和论证,协助领导制定决策预案。二是重视信息调研,努力将信息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信息是实践的结晶,在提出问题和反映做法中,蕴含丰富的理论成份。由于时效的要求和篇幅的局限,信息往往只从某个侧面对工作进行浓缩化反映。机关工作人员获取信息成果后,应结合业务工作开展深度调研,进行一番“拓广度”和“掘深度”的理性思考,使信息成果中的理论成份更加完整和系统,形成理论成果,融入司法行政重要文稿,实现信息成果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上增值。三是搞好信息指导,努力将信息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信息源于实践,还必须回过头来指导实践。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单位要重视运用信息成果指导工作,通过信息来落实完善有关工作计划和措施,形成工作与信息的良性互动,促进司法行政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2.浅谈如何做好司法所工作 篇二

司法统计是司法统计工作和司法统计科学的总称[1]。人民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 指的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 对法院的各项工作, 主要是法院的审判活动所产生和形成的各种数据, 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进行记录、搜集、整理、分析、提供、保存等活动过程的总称[2]。司法统计工作是法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是法院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根据, 也是对法院进行监督的重要依据。司法统计, 对于实时把握法院工作情况从而做出决策最终全面提升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及社会效果, 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司法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司法工作的改革、统计技术的完善, 司法统计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自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实行审判流程管理与司法统计网络化操作以来, 许多法院实现了司法统计工作的信息化, 较大程度上克服了手工报表容易出现的错、漏填数据、统计不完整等弊端。然而, 司法统计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难题, 需要法院系统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一) 统计指标不尽合理

各级法院实施的统计指标一般均包括上诉率、上诉发改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调撤率、一审案件陪审率、执行到位率、人均结案率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及社会效果, 同时也是评价法院及审判人员工作的重要指标, 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其中某些指标设置不尽合理,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院工作的进行。如计算一审民事案件调撤率时, 分母中包括了因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而缺席判决的案件。由于此类案件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 使调解工作在实际上无法开展, 最终只能做出缺席判决。这种不能调解的案件与调解未成功的案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不能真实反映调撤情况。

(二) 统计口径不一

近年来, 上级法院一直致力于统一各级法院的司法统计标准, 并定期召开司法统计培训, 着力提高司法统计人员的统计技能。然而, 实际操作中, 仍存在统计口径不一的情况。一是统计数据期间不一。司法统计以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为统计数据期间, 然而, 因各庭室需统计数据后制成报表并报送本院的司法统计主管部门, 主管部门再汇总数据并上报上级法院, 这一过程需时较久, 所以, 一般情况下, 各庭室会提前进行数据统计, 导致统计月并未以上月21日至本月20日为计算。二是统计数据口径不一。有些法院出于误解或者考核考虑, 采取了不统一的统计数据, 如在上诉案件改判率的计算中, 由于“瑕疵”概念只解释为新证据及自由裁量权, 而对界定的权威部门也尚未确立, 同时, 由于主观认知的不同, 对“瑕疵”标准的把握也很难统一, 从而导致统计数据口径不一。

(三) 统计软件有待完善

自审判流程管理与司法统计网络化操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以来, 许多法院实现了司法统计工作的信息化, 充分利用统计软件的优势有效克服手工报表的弊端。但是, 统计软件自身存在一些不足,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司法统计工作的繁琐及错误。一是数据未能及时反映真实情况。如有些案件已于统计月内生效, 但由于承办法官出差或者疏忽等原因导致未及时点击结案, 但已在信息系统内填写了生效日期, 在这种情况下, 统计软件未能自动将上述案件纳入本统计月的统计范围内, 导致数据未能真实反映统计月内的结案情况, 也影响到下一统计月的司法统计工作。二是案由划分有待完善。在民事案件中, 案由分类有交叉、更新不及时等情况导致了司法统计错误, 如, 部分法院的系统内仍存在非法同居关系等已经不再适用的案由, 又如, 同一案件存在多个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 案由的确定也未统一。三是统计方法不尽先进。虽然许多法院实现了司法统计工作的信息化, 较大程度上克服了手工报表容易出现的错、漏填数据、统计不完整等弊端, 但是, 由于尚未实现司法统计工作的全面信息化, 部分数据并不能自动生成, 导致这些数据仍需要手工统计, 加大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 部分法院仅仅追求司法统计指标达标, 未主动进行司法统计数据的预测及分析, 也使司法统计的作用大打折扣。四是统计人员能力尚待提高。目前, 许多法院尚未建立专门的司法统计部门, 也缺乏专门进行司法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同时, 对进行司法统计工作的人员, 未定期安排培训, 也未进行良好的管理与监督。此外, 司法统计人员一般一身多职, 工作繁忙, 也容易出现错误。

二、改进司法统计工作的建议

司法统计工作应立足于现有的实际情况, 从调整指标、统一口径、优化统计软件、完善统计办法、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 提供卓有成效的决策依据。

(一) 调整司法统计指标

1、在调撤率的统计上, 建议在分母中剔除因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 无法做调解工作的案件。

由于此类案件无法开展调解工作, 属调解不能的案件, 与调解未成功的案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将上述案件计入调撤率的分母并不能真实反映调撤情况。

2、建议上诉案件的改判率计算中, 能够将部改案件和全改案件做区别对待。

部改案件与全改案件不仅是改判程度的区别, 在很多情况下, 也是改判性质的区别。全改案件一般将作为督导部门的督查案件, 要求承办人对案件进行自查和情况汇报, 部改案件则无此要求。将部改案件与全改案件区别对待, 能够更好地反映案件质量的实际情况。

(二) 统一统计口径

统一统计口径, 必须做到“四个统一”:统一立案、统一分案、统一统计、统一监管。

1、统一立案。

立案庭应为法院的唯一立案部门, 法院的所有案件应仅由立案庭立案, 其他部门均不能立案;此外, 为更好地监测立案情况, 立案庭应每天通过内网系统向司法统计部门汇报当天的立案情况;再者, 为更好地统一立案口径, 应定期对立案人员进行培训, 尤其进行案由划分的培训, 并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 务求立案工作的准确、统一。

2、统一分案。分案应由立案庭统一负责, 并应统一一定的分案标准。

3、统一统计。

目前, 许多法院尚未建立专门的司法统计部门, 也缺乏专门进行司法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 同时, 对进行司法统计工作的人员, 未定期安排培训, 也未进行良好的管理与监督。此外, 司法统计人员一般一身多职, 工作繁忙, 也容易出现错误。建议取消各业务庭的兼职司法统计员, 设立专门的司法统计部门及司法统计人员。每天, 业务庭专门人员 (一般为法官助理或书记员) 通过内网系统实时录入审判信息;在每月固定时间, 内网系统自动生成报表并由司法统计部门进行核对及监测。

4、统一监管。

司法统计部门要实现实时跟踪及监控模式, 对迟报、漏报、误报现象实行实时监控, 并建立奖励及考核机制, 将业务庭的统计工作配合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 并对在统计工作中表现出色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励,

(三) 对统计软件进行优化升级

司法统计的信息化对促进司法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及科学化有重要的作用。针对司法统计软件现存的不足, 应加大对统计软件的投入, 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加强司法统计软件的研发和攻关。

(四) 推进统计方法现代化

统计方法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摸索与推进的过程, 在下一阶段中,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统计方法现代化。一是统计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查询全过程运用计算机管理, 实现信息自动化, 这不仅有利于减轻工作量, 也有助于避免手工统计容易出现的错、漏填数据、统计不完整等弊端。二是司法统计数据应实现网络化, 实现统计数据共享:在第一层次, 一个法院设置一个总服务器, 由一名专门的司法统计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这名司法统计人员拥有包括全院各项数据的调取、汇总、查找、审核、修改、下载、发送等最大权限。在第二层次, 各业务庭室各设置一台电脑, 各分配一个登录帐号, 由一名固定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其拥有包括全院各项数据的调取、查找、下载等权限, 但不能进行数据的修改、不能汇总全院数据、也无法在登录本庭室帐号的情况下向总服务器发送其他庭室的数据。这样, 全院系统各级部门都可以根据自身权限, 结合实际工作情况, 对统计信息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操作和运用。三是各级法院应该实现司法统计系统的有效联接, 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形成有效监督。为此, 应加大系统建设的投入, 加快系统研发及升级, 使各级法院的司法统计部门在根据自身需要对司法统计数据进行录入、处理及加工的同时通过网络实现各级法院之间的资源共享, 既可以使上级法院司法统计部门及时掌握下级法院的司法统计情况, 也可以向下一级法院司法统计部门反馈相关情况, 并可以使同级法院之间形成良好的借鉴学习氛围, 共同促进审判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 建立健全及时的数据实时跟踪监测体系

无论什么机制, 其有效运行并发挥应有作用, 离不开监测体系的建立。司法统计的有效推进, 同样需要建立健全及时的数据实时跟踪监测体系。一个及时、科学的数据实时跟踪监测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级法院应建立专门的司法统计监测部门, 对下级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进行监测;每个法院应成立一个专门的司法统计监测管理部门, 对本法院的司法统计工作进行监测。这些司法统计监测管理部门应成立专家委员会, 对一些难点问题及重要数据, 应有专家委员会采取讨论及决策;二是建立数据审核制度, 并建立预警及应急措施机制, 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隐患予以预警, 对发生的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三是健全部门及个人考核机制, 将司法统计错误率纳入部门及个人考核指标中。

(六) 提高统计人员的司法统计能力

各级法院应充分重视统计分析工作, 加大司法统计人员培训的投入, 定期进行司法统计人员培训、定期召开司法统计研讨会, 及时处理司法统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为司法统计人员有效进行司法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 各个司法统计人员自身应充分认识到司法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坚持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 不断提升自身司法统计能力, 做到司法统计工作的及时、准确、完整, 此外, 各个司法统计人员要树立正气, 以实事就是的态度, 自觉抵制人为干扰, 如实进行司法统计工作, 坚决杜绝一些弄虚作假的行为。

摘要:司法统计作为法院改革的重要一环, 不仅有利于全面反映法院工作的真实情况, 借以更好决策, 而且将法院的审判工作纳入数字化的监督体系, 有助于进一步实现司法的公正、高效。司法统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及落实需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司法统计体系, 即不仅需要具备先进的统计设备, 还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机制、合理的统计指标、良好的实时跟踪体系、及时的监督反馈机制, 等等。

关键词:改进,司法统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吴云成.司法统计概论[M].吉林:吉林省法学会, 1984, 17.

3.浅谈如何做好司法所工作 篇三

关键词:司法改革;办公室工作;检察机关

办公室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检察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检察院办公室是检察院机关的综合协调部门,是检察院的"神经中枢",负责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服务全局,检察院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顺利实施离不开检察院办公室工作的服务。检察机关办公室在各级院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检察工作全局,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努力提高办文、办会、办事水平,整体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决策参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政务保障和协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保障机关正常运转、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检察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考验挑战。办公室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各级检察院党组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法律监督职能的正确履行,关系到检察事业的发展全局。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办公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办公室工作的特殊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把办公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本文对检察院办公室工作的职能定位和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进行了论述。

一、提高认识,明确新时期对办公室工作的新要求

随着检察工作的发展和检察改革的深入,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和客观地位没有改变,承担的任务还在加重。各级院办公室作为检察机关中枢,在如何落实各级院党组贯彻好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如何服务各项法律监督职能有效开展,如何参与和推动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如何加强和规范机关管理等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检察机关办公室是集检察政务业务、办公事务、保障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工作部门,基本职责是为领导决策服务、为检察业务服务、为机关和基层服务。在检察工作总体格局中,办公室工作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办公室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参与政务、处理事务、综合服务的职能,既要发挥对内督促协调的枢纽作用,又要起到对外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窗口”作用;既要完成好领导交办的任务,又要统筹考虑各项工作;既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又要妥善平衡各方关系。由于多种因素,尤其是面临当前检察改革的大形势,面对分类管理的大考验,有的同志包括有些领导对办公室的重要作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只有在业务部门才是本行,在综合部门没有前途,特别是在办公室工作的同志面临检察官身份的缺位,容易产生失败感和失落感,认为办公室工作庞杂琐碎,责任重大、权力小,不显荣于人前,却辛苦于人后,终日忙碌、难见成绩,视办公室为“无边苦海”,存在不愿干、不安心的情况。这些消极模糊认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必将影响办公室工作的开展,进而对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的形势和任务,既对办公室工作提出了挑战,也为办公室工作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力措施使各项工作上水平、出成果,办公室工作必将大有作为。

深化检察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办公室工作也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一些地方办公室人员出现了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对前途和下步职业道路选择感到迷茫、担忧、纠结等问题,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这种思想上的波动不能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不能一事当前只考虑个人利益,个人想法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与自身条件、工作需要、组织选择等有机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教育引导工作,使大家能正确认识改革,正确看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作为在办公室工作的同志,要始终坚信,检察改革突出业务工作为中心,但办公室在机关中的枢纽地位和作用不会变;检察改革牵涉到利益调整,但什么时候踏踏实实干工作的人都不会吃亏;检察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能力有水平,干什么工作都能够让人生出彩!

二、立足办公室角色定位,切实加强办公室职能建设

办公室作为直接为领导工作、为决策工作服务的工作机构,作为机关协调联络、文件运转、事务处理、信息传递的中心,要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出表率,要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工作部署上作出表率,要在推动检察工作发展进步上作出表率。办公室工作职能多、事务多,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要学会从大局出发观察、思考、研究问题,使我们的参谋建议、督查落实、保障服务等各项工作紧贴党组需要、适应检察工作发展要求。特别是文稿信息的编写,要从党委重点工作、上级院要求、队伍发展状况、执法办案热点等方面着眼思考,速度要及时,并注重写作的技巧和质量。

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切实加强职能建设:一是紧盯职能履好责。坚持“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政务保障”的办公室工作职能定位,全面推进办公室工作。进一步加强检察文稿信息工作,把信息工作作为常态化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好,最大程度地发挥检察信息决策参考作用。进一步加强综合协调工作,把承上启下、联系内外、平衡左右、协调各方贯穿于办公室工作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创新和改进督查工作方式,提高督查效果。进一步加强政务保障工作,与时俱进履行好办公室职责。二是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办公室每个人员要明确自身责任,强化担当意识。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评价考核职能,敢于亮剑,敢于找问题,敢于担当责任。要通过有据可循,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树立权威,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必须始终坚持为领导决策、为检察业务、为机关和基层服务这个根本定位;必须始终坚持“决策参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政务保障和协调外部监督”的工作基本格局;必须始终坚持把规范化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抓紧抓好;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四是要深入思考研究,围绕办文、办会、办事重点环节和部位,注重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精细问题,逐步对每项工作建立规范制度并遵照执行,通过制度的执行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规范成为自动自发的行为,做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办公室工作忙而有序、有条不紊。

三、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办公室队伍建设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稳定队伍、提振士气、促进工作发展的基础。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放在大家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把队伍稳定好,不仅是院党组、政治部的事,更是办公室主任的责任。要善于做思想工作,让大家既坚定改革的信心,也要充分认识到办公室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看到办公室工作发展的空间、机会和前景,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既要有价值追求和精神理想的教育,引导大家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又要落实具体安排,让同志们看到利益的实现可能,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具体现实有机结合,将队伍真正稳定好。对愿意回到办案一线的办公室的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在确保工作稳定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要有序地安排转岗;对于愿意留在办公室岗位的同志,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同时,要对工作进行深入且切合实际的思考,对未来有清晰准确的把握,从而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公室工作进行妥善安排,使办公室工作实现承前启后、长远发展。

加强对办公室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察文稿信息起草、调究、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注重选拔文秘、档案、机要等专业人员,建立办公室各业务条线的专门人才库,加强动态管理和统筹使用。进一步加强办公室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办公室人员树立全局观念,正确对待利益调整,解决好办公室人员在司法改革中的思想问题。针对分类管理之后的办公室工作,建议制定专门的激励措施,提高办公室人员的政治、生活待遇,保证办公室正常、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克江,张义顶.检察院办公室职能定位及思考[J].中国市场.2013(29)

[2]曹哲,贾浩磊.关于基层检察机关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06)

[3]温远智.浅议如何做好基层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J].法制与社会.2013(32)

[4]李晓龙,姚晓东,卢维纳.基层检察机关检务大督察格局的构建路径[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11)

4.浅谈如何做好司法所工作 篇四

良邑乡司法所董晓洲

2011年1月份,经县上相关部门组织的考试,我走上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岗位,被分配至良邑乡司法所工作。在本年度即将结束时,围绕今年一年来在司法所从事的司法行政和乡镇中心工作,来浅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基层司法所因相关条件的制约,造成司法行政工作的相对滞后。

1、受人员配备和工作时限的制约

在一般情况下,乡镇司法所实际上是基于乡政府下的一个职能部门,在围绕乡镇各方面中心工作的前提下,才会开展相关的司法行政工作。所以说,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所有的司法所人员都是忙于乡镇中心工作之中,只有很少的时间才会去从事司法工作,并且这些时间完全是在从事农村工作中的间歇挤出来的一点时间,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专职办理或从事司法业务的人员基本没有,在有突发性调解事件出现以后,实时调解员的配备直接捉襟见肘。在司法业务的办理上,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挤时间,进行一些相关的司法业务整理与补充。显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司法行政工作探索前进的脚步,并且也值得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

2、基础条件的制约。

前面已经说过了,司法所实际上是基于乡政府下的一个职能部门。也就是说,司法所现所配备硬件设施的条件好否,在某种原因上安全取决于其所在乡镇领导重视的程度与否,因而就造成了乡属司法所的办公环境与乡镇政府内其他职能办公室之间的差异、乡镇之间司法所与司法所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一些办公设施,或由于之前已从事了大量的农村工作,司法人员在办

1理业务时,都基本处于一种“自找门路,随意完任务”的状态,而当这种状态长时间持续时,定会出现消极怠工,贻误工作的情况。所以,一步步升级司法所的办公设施,逐步转移司法人员的工作重心,让“自给自足”成为一种理想时,司法行政工作中的业务办理将会从一种滞后演变成为积极,并将定格。

3、经费的欠缺。

自我参加工作以来,在多次的实地人民调解及司法业务办理中,很多与之相关的文件资料制作或进社费用,全是由司法人员自己解决或实时向乡政府内某一个职能办公室讨要后才予以解决的。所以,经费的欠缺,是司法人员进行司法行政工作的最大障碍与难题。

二、就当前工作环境及大局,应创造性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1、加强司法人员业务培训,创新理念,低位定点目标。

就我本人来讲,虽多次参加县局组织的业务培训,但在业务办理或在与当事人接触时总会有不规范的行为或不知情的情形出现。但是这种情况的突现并不能归功于业务的不熟练,而只能归纳于未曾了解故而不知。因此,对司法人员的一些业务培训至关重要,而且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数量、多质量的培训教育。一直以来,我们在完成各项司法行政工作任务后,在没有自查的情况下,始终认为我们就某项工作而言已经做到了实处。但经上级领导检查之后,定会发现大量的工作缺陷。于是在做了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之后,我们应敏锐地感觉到要想有新的发展,必须理清思路,制定科学规划,重新自我定位。另外,因司法所和调委会所处的行政地位及司法人员由于长期受乡镇中心工作的影响,司法行政工作一直排在其他工作之后。为此长久形成的这种习惯就是因为对工作重心的思想认知位置发生了偏移,所以应明确

对司法人员的相关培训定位,从其思想上根本性的改变这一现状,使之工作理念制动回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司法人员有定位、有效率、能结合中心工作搞好司法行政工作,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围绕依法普法宣传工作,大力开展典型性推进会,探索并加大普法宣传模式与力度。

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在于诉前人民调解,而我们的调解范围局限于普法知法率还相对滞后的农村。在我所接触的农村人民调解案件中,邻里纠纷、土地地界纠纷和婚姻家庭纠纷占有极高的比重。这些案件的调解都是基于当事人把一些琐碎小事升级为斗殴事件后,在当事人所在村委会的申请告知的情况下,我们才去主动调解的。而这些案件中的当事人,在他们家庭逐渐富裕的过程中,由于对法律或政策的无知,认为他们的拳头可以抗衡一切,因而产生了不可挽回的矛盾和仇怨。所以,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应是探索新的普法宣传模式,在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支持下,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依法普法宣传活动,并加大典型性法制报告会的推广力度,不断扩大人民调解覆盖面,从而使更多的人知法、懂法、守法,让每一位公民从自我做起,加入到夯实社会维稳基础的队伍中来。作为从事司法行政人员,也应明白的是,依法普法宣传治理工作虽是一项艰苦而漫长征程,但却是我们司法人员不可推卸的重任,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在这条战线上永不退缩。

3、逐步改善基层调委会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渐改观工作环境及组织管理目标。

参加工作近一年以来,敬阅不少有关司法行政方面的文件。就当前我们的司法系统所处的环境来说,全国情况大致相同。在现行体制下,调解人员的地

位得不到肯定,调解人员的工作成绩难以得到认可,软硬件设施的配备不到位,工作环境的不舒展性,组织管理的不确定性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调解组织的建设,挫伤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人民调解组织作用的发挥。最终的结果是人民调解在纠纷当事人心目中缺乏可信度和权威性,出现纠纷,当事人想到的不是我们,而是大都寄望于政府和诉讼解决。所以,有条件地推进司法所、调委会软硬件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逐渐改观工作环境、明确组织管理目标、逐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是实现人民调解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4、进一步完善村级人民调委会组织建设,有力打造调处纠纷稳定社会的第一道防线。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我国先进法律文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典范,是解决我国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当前社会各种利益和需求的多元化,纠纷主题的多元化,价值和文化传统的多元化,直接预示着调解机制的多元化,也更应充分发挥民间调解机制的作用。村级调委会立足于民,贴近于民。其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一是进一步充实村调委会领导小组成员,并分社分区域包干,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社会维稳工作中来;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村调委会相关调解责任制度与措施,从根本上予以规范相关责任人;三是乡调委会要更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调委会的管理和人员的普法培训次数,以便能达到预期的普法效果与调解目标;四是有条件的逐步完善村调委会的各项设施建设,为诉前矛盾化解打下一定的基础。

5、围绕乡镇中心工作,顾全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司法行政工作。

在乡镇中心工作中,我们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当一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司法行政工作中来时,我们就会行之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会避免很多诸如打架斗殴、触犯法律法规、群众集体性上访等恶性事件。在开展乡镇工作的同时,间歇性地穿插开展司法行政工作,有意识地宣讲法律法规,劝诫公众远离犯罪,无意之间发挥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的作用。另外,坚持人民调解的便民、亲民、利民的特色和优势,并有选择性的运用到乡镇中心工作中来,顾全大局,着力推进和探索司法行政和乡镇中心工作的交叉点和工作目标,使两项工作在互相结合的情况下有效开展,立足于人民,服务于群众,创造性地在探求中互相开展,在开展中相互进步。

三、憧憬明天,展望未来,有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新的篇章

5.浅谈如何做好司法所工作 篇五

乡镇司法所是我国基层政法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解民间纠纷、普法依法治理、社区矫正和帮教安臵、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讲,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落实问题不免让人担忧,乡镇司法所职能的发挥和作用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受限,这其中不免有很多现在还无法排除的制约因素,比如说:基层司法行政队伍思想不稳,领导重视不够,影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政治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影响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机构管理不顺,业务素质不高,影响基层司法行政的工作效率等。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乡镇司法所的工作难以展开甚至不愿展开,如此下去,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作用便无法彰显,更甚者会形成越不实施越没有效果、越没有效果便越不实施的恶性循环。作为新补充进来的乡镇司法助理员,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对乡镇司法行政工作基本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就结合自身经历浅谈一下如何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发表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工作职责,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工作落到实处,真正的展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职责、提高认识是基础。尤其是一些新进入基层司法行政系统的公务员

和一些年轻公务员,首先应该尽快熟悉和习惯乡镇司法工作,明确自身工作职责,通过各种渠道,对本职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应该认识到司法工作的意义,结合自身的实际,提高思想认识,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能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快乐和价值,做到踏实工作和自我实现的统一。但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越来越的人只讲享受,不讲奉献,甚至连自己的本职工作也不认真做好,总有这样那样的抱怨,思想产生了偏差,似乎拿工资是天经地义但却忘了这工资得来的缘由。目前我国大多数乡镇司法所工作条件差、政治待遇底,这就要求乡镇司法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经得住考验和锻炼,能够克服不利条件,确实意识到自身工作职责,能够在其位谋其职做其事,踏踏实实的把工作做好。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各种工作有各种工作的运行开展方式,如果大家都能兢兢业业的把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那么其实他的工作就已经落到了实处,这也就是一种贡献。我们不要总是只计较工作给了我们什么,而要多想想在自己这个岗位上,真正的做了什么。

二、加强业务学习,熟练的处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明确了自身的工作职责,有了较高的思想认识,还得有较强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这是真真正正落实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提高了,才能避免有心为之而无力的尴尬局面,才能避免成为雷声大雨点小的映照。各司法所要

承担开展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臵帮教、普法和依法治理、法律援助、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工作,还要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党委政府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上级职能部门是多人在做同一工作,具体到司法所,是一人做着多项工作,要逐一履行上述职能,做到扎实有效,难度增大。故要能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才能有条不紊、游刃有余的处理各项事务,不至于出现一片混乱的局面。如此,在知识日新月异、时代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应该经常性地参加范围不同、层次不同的专业培训、业务交流等活动,通过活动,不断加强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司法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为切实落实基层司法所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战斗力。

三、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可操作性。基层司法所工作,有的职能是司法所和其他部门的共同职责,司法所只是起到协调作用。这看似是司法所地位的提高,实则是司法所工作的难点,难在可操作性,如目前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与信访工作和人民调解工作互相交织,难以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分别要对各自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由于机构多头设臵,具体工作分工不明,给工作协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造成工作力量相互抵销,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如安臵帮教工作,单靠司法所是很难开展工作的,而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又规范得过于笼统,对由谁管、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等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并且缺少相应的制约措施,无法形成合力。故基层司法所更应注重与相关单位部门的协调沟通,可分工、可合作、可协助,以方便、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除此之外,乡镇司法所还要处理、协调好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进一步理顺、完善司法所管理体制,杜绝被出现“管事情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的不合理局面,双重管理的体制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在局里,要求我们和乡镇沟通,这是你们镇上的事情;在镇上,你们要请局里想办法,这是你们局里自己的事情。从而,沟通交流协调、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可操作性对于基层司法所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落实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如上所述,是本人作为一名加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队伍的新成员对落实基层司法所工作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希望能以此鼓励自己,对自己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能对他人有所影响,共同交流。

6.浅谈如何做好督查工作 篇六

强化督查措施推动决策落实

浅谈如何做好督查工作的体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区委督查室的各位领导为我提供了一次向兄弟乡镇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想这不仅是对我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同时也是对我今后更加做好新形式下督查工作的一次新动力。下面,我把自己是如何做好督

查工作的几点做法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概括为抓好“四个坚持”,做到“三个结合”,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抓好“四个坚持”

(一)坚持围绕区委有效督查为中心,做好督办工作

党委、政府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是做好上级部署的督办工作任务,还是抓好本单位督查工作,给我最深的体会是,作为一名督查工作人员必须要围绕中心,为决策服务,时时处处贴近中心工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轻重,不分主次。比如:区委在召开重要会议和大型会议之后,我作为一名督查工作者,就积极与参会人员沟通,搜集相关材料,了解会议的主要精神,之后及时地与主要领导沟通,按照会议精神,确定我镇落实工作方案,并迅速整理资料,撰写落实报告,经主要领导审阅后报送区督查室,使上级领导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基层动态,从而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如:在贯彻落实区委五届三次全会中,由于我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在第53期通讯上刊登了题为《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山区综合开发的战略构想与对策》的督查调研,在成果转化上得到及时应用,并指导实践工作。在督查工作过程中,无论是业务督查,还是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只要是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做到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上从不拖沓。

(二)坚持抓领导批办文件和指示精神等工作的有效督查

区委下发督办通知单只是落实全区重要工作的一部分,而大部分督查工作要靠乡镇督查员认真履行职责,自觉发挥督查员作用,从而促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比如: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除了开会部署之外,还要以文件等形式进行安排,在收到上级文件,领导签阅后,我作为一名办公室主任,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将领导如何批办的精神登在督办单上,并及时提醒牵头领导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对不认真、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领导和科室,我会及时对其主要领导下发催办单,督促其按时完成工作,确属工作存在难题和其他因素的,被督办人提前将原因告知主要领导,对其任务进行挂帐,直至消帐为止。

(三)坚持创新督查工作,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督查工作实际上就是对其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那么创新督查工作同样是对工作的一种促进和提升。几年来,我认为要做好督查工作,不仅仅限于完成上级领导部署的督查工作任务和镇里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还要通过创新督查工作,起到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的高效运转的一种工作机制,从而提升督查工作水平。比如:在工作中,我注重把具有带动作用强,典型引路明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及时进行整理,并报送到区委。比如:我撰写的《新时期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新思路》一文,重点突出了新时期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新方法;撰写的《河北镇五突出、五到位,努力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一文,重点把河北镇连续四年被评为出席北京市红旗单位的主要做法进行归纳、整理。

(四)坚持爱岗敬业,当好督查员

督查工作是一项艰巨性工作,督办的力度如何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进展。因此,要做好每件督办工作,就必须增强责任感,坚持该督办的必须督办,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督办的同时,注意及时收集信息,将各类信息整理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或情况汇报,及时疏理上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比如:去年,配合主要领导完成的《有感于仇和》、《张思德读后感》等文章,都做为优秀文章刊登在房山督查特刊上。作为一名督查员,不仅要爱岗,干一行爱一行,同时还要用高尚的情操去完成自己的事业。

二、做到“三个结合”

(一)抓目标管理与督促检查相结合为了确保每年主要工作目标的实现,充分体现督促检查的实效性,镇党委坚持执行立项督促,把目标管理同督促检查紧密结合起来,使督查工作的“触角”跟着目标走,目标定到哪里,任务就分解到哪里,督查工作就深入到那里。比如:去年我镇制定的为民办10件实事、13件重点工程和30件重点工作,我作为一名督查员,严格按照年初镇党委、政府制定的拆子工程,逐项按月进行督办,并采取立项、挂帐、消帐等有效督查方式,完成每一项工作的督办工作任务,确保了全镇各项工作有序高质的完成。

(二)抓好综合协调与督查调研相结合综合协调和督查调研是督促检查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督查工作中,往往一件事涉及到多个部门。因此,为较好地完成督查工作任务,就必须注重抓好协调并依靠各部门人员加强整体配合,形成督

查合力,共同抓好落实。比如:去年6月份,区委聂书记到我镇调研,对他窖村以党支部为核心带领村民致富开展的“支部 合作组织 农户”的养殖摸式,给予充分肯定,镇党委及时推广经验,形成了以河北镇农产品产销合作社为龙头的合作组织,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对新形式下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秘114版权所有(三)主动督查与奉命行事相结合在抓督促检查的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在坚持原则和充分领会领导意图,贯彻领导指示的前提下,积极发挥主动服务的自觉性,开展好主动督查工作,有效促进了督查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总之,在去年督查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区委督查室全体人员的大力支持,离不开镇领导对督查工作的高度重视,但在工作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督办方式、督办效果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今年的工作中,我要虚心学习,开拓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把督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7.浅谈如何做好监理工作 篇七

众所周知, 监理工作包括全过程监理、施工阶段监理、设计阶段监理。但实际监理过程中监理工作主要对施工阶段监理和保修阶段监理。如《建筑法》第三十二条将工程监理定位为代表建设单位, 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等方面实施监督。这表明, 工程监理单位就是受业主的委托, 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合同实施监理。监理实际上是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延伸, 也就是说, 监理应该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 为业主服好务, 帮助业主管理好工程项目。

2 工程监理的依据

工程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 根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监理合同及其它工程建设合同, 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监理工程师在现场进行质量控制。监理的职责就是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促使甲、乙双方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得到全面履行。建设工程监理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进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 即“四控、两管、一协调”。工程项目建设监理是与国外接轨并结合中国国情, 在工程建设领域中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跟国外的对业主提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是相似的。

3 监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整个施工监理过程中, 监理部严格按照制订的工程质量目标来组织和控制施工, 并且强化质量教育, 提高监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确保整个工程在竣工验收中达到优良工程的标准。

3.1 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工作

1) 做好工程施工前指导与协调工作。在认真审核设计文件和承包人的工程进度计划 (含施工组织设计) 的基础上, 对设计有疑问或不详的地方, 及时向业主提出并与设计及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避免了施工的盲目性, 力求做到集思广益, 万无一失,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

2) 督促和协助承包人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合同和规范要求, 严格审核承包人的专职质检负责人和自检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施工管理经验和业务技术水平、自检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可行程度。

3) 严把进场材料质量关。在材料或商品构件订货前, 要求承包人必须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 并提前对材料样品进行试验, 以明确同意采购与否。同时要求, 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批量和频率对购进的材料进行抽检试验, 对不合格的材料坚决给予清退。

4) 严格审批承包人的标准试验。控制现场施工质量。试验专业监理工程师督促承包人在开工前必须完成标准试验 (试验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检查) , 出具试验报告。

3.2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

1) 明确控制要点, 强化监理程序管理。按照制定的监理实施细则, 根据各分项工程的技术特点、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要求, 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因素, 详细制定各项工程的施工、检验、检查、试验、测量和成果资料汇总等各种报表, 以及各项目工程的中间交验程序。例如土方路基填筑工艺:放线、清表、碾压 (填前) 、测标高, 定标线、填土、整平、碾压、压实度检测等。通过细致的监督、检查、验收、全面跟踪每道工序的每一个质量环节, 做到了有差、漏不签认, 有错误或有质量隐患坚决返工, 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 调动承包商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观能动性。一个优质、美观的工程, 不是单靠监理, 更主要的是依靠施工单位的精心组织、规范化施工, 标准和程序化的管理干出来的。在“监帮结合”的各个环节中, 监理工程师所起的主要作用是督促、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和自控能力。只要施工单位能主动自控, 认真细致地抓好控制工程质量的各个重要环节, 按设计标准、规范要求办事, 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隐患, 纠正不良的操作方法, 敢于处理已发生的质量事故, 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监理任务的完成。

3)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在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 监理部全体监理人员, 都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 坚持做到:单项工程准备工作不足不准开工;未经批准的施工图纸不得使用;未经业主或设计部门同意不得变更设计;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未经试验证明可行的施工工艺不准采用;前道工序未经签认, 后道工序不得进行;检验资料不全或经检验认为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计量支付工程款。

4) 加强现场旁站监督,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旁站与巡查相结合, 是现场监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桥梁、涵洞砼浇筑, 基础、台背回填等隐蔽工程及重要部位和容易产生缺陷的工程部位, 我们都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旁站监督, 以确保工程施工的每一环节都能按照监理工程师所批准的施工方法进行, 对于非隐蔽性的工程旁站与巡视结合进行, 特别是在进度与质量矛盾明显突出的形势下, 我们克服了人员少战线长, 监理人员坚持24小时坚守施工现场,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对于在施工中出现的突发性的问题, 及时地发出指令性文件, 令其限期整改或返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 用“数据”说话, 充分发挥监理抽检的作用。工程以“数据”为准, 这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最基本的法则, 也是监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因此我们坚持对工地使用的钢材、水泥及砂石料、各种配合比等主要质量控制指标试验全部在监理工程师的旁站下完成, 利用试验来指导施工, 控制工程质量, 也为施工监理工程的质量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3.3 工程保修阶段监理工作内容

1) 检查承包商剩余工程计划, 定期检查承包商对剩余工程的实施情况。

2) 检查已完工程, 对工程交接时存在的缺陷及签发交接证书之后发生的工程缺陷情况进行记录, 并要求承包商进行修复。

3) 报请业主批准成立保修期工作评估小组。

4) 定期进行质量回访, 对在责任期内发现的质量缺陷及时通知承包商进行修复, 对工程缺陷发生的原因及责任进行调查。

5) 当评估组确认工程按合同规定己达到责任期验收标准时, 监理工程师向承包商签发保修责任终止证书。

4 监理工作的人员配备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加强队伍的自身建设, 树立监理人员的良好形象。监理是受业主委托, 为业主服务的。而要做好监理工作, 关键在人。由于所聘用监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不同的地域和部门, 所以监理部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监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和考核, 对有能力、有责任心、技术水平好及业务能力强的监理人员进行奖励。在监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 由高素质、能力强的同志进行传、帮、带, 以提高全体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真正做到“内炼硬功, 外树形象”, 逐步形成了一支品德好、作风硬、业务精, 能适应各种环境的监理队伍。

2) 确立监理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主导作用。要确立监理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即政府监督、社会监理和企业内部自检, 使监理能正确地行使和履行合同所赋予的权力和义务。坚定“严格监理、热情服务、科学公正、廉洁自律”的宗旨, 面对质量问题敢于严抓、狠抓、细抓, 这样从根本上把好质量关。

3) 加大监理部人员的稳定工作。监理大部分来自不同地域, 统一思想和全力协作对一个团队是至关重要的, 特别是现在全国都在大兴基础设施建设, 监理人员相对匮乏, 很多监理抱着混的心态, 这就给整个项目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所以监理部做好监理工作同时, 更要做好监理人员的思想工作和动态管理。

总之, 要做好监理工作, 需要业主的大力支持, 赋予更大的权利, 让监理在施工现场能对施工单位进行完全管理和控制等, 更需要施工方的全力配合和大力支持。只要施工单位能主动自控, 重视工程质量及安全, 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8.浅谈如何做好政工工作 篇八

关键词: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策略

一、前言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工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新环境下,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企业员工的思想状态十分活跃,加上多元文化的冲击,员工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极大的加剧了国有企业政工干部的政工工作任务。因此,在新时期,国有企业需要在政工工作中注入新的活力,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政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发展。

二、国有企业做好政工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确保我国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国有企业中,政工工作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员工,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对企业员工进行个性化教育,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觉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员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是允许差异性、个性化的存在的,因此,国有企业政工干部在开展政工工作时,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全面激发员工的活力,并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注重提高整个企业内部员工的政治素质,这样才能全面促进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当前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少数政工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意识差

就目前而言,在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对国有企业政工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也增加了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难度。但是在实际中,还有一部分政工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比较差,没有认识到国有企业开展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积极的履行自身的职责,从而对政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还有的政工工作人员受传统思想影响严重,难以及时 更新自身观念,没有树立新时期的思想观念,对相关知识、技术了解不及时,这也对政工工作造成影响。

(二)政工队伍综合素质差异大

对个体来说,由于其成长环境、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在实际中,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在国有企业政工政工队伍中,也存在个体差异的客观事实,有的政工人员思想观念比较成就,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差,还有的政工人员在实际中无法脚踏实地的工作,另外还有的政工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转过来的,对政工工作具体情况不太熟悉。政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差异大,导致在实际中,政工人员无法将政工工作有效地衔接起来,加上国有企业没有定期对政工队伍进行素质培养,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

(三)政工工作缺乏创新

在新环境下,随着国家经济体系的改革深入,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大,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也不得不做出调整,从而更好的适应市场,从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也就是说,在新时期,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但是从当前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情况看,在存在政工工作落后的现象。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政工工作方式,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些工作方式存在手段单一、陈旧等问题,已经很难满足当前企业员工多元化思想发展的状态,加上国有企业对生产经营比较重视,对政工工作不太重视,从而导致政工人员无法采用先进的手段、设备开展政工工作,这就导致国有企业政工工作创新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到国有企业政工工作质量。

四、国有企业做好政工工作的策略

(一)加强培训,提高政工人员素质

对于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实际中,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政工工作的认识,充分了解政工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待政工工作,并加强当前政工队伍的建设,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质量。在实际中,国有企业应该结合当前政工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加强对政工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政工人员的思想观念和知识体系结构,提高政工人员的综合实力,促进政工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国有企业来说,不仅要注重政工人员知识理论水平的提高,还应该积极的拓展政工人员的发展空间,国有企业要注重员工的开发,如定期对政工人员进行专项培训,这样企业政工人员能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从而提高政工人员的归属感。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政工人员就更加有活力,这对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影响。

(二)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对国有企业而言,政工工作的范围十分广泛,政工人员要想更好的开展政工工作,就需要不断学习,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在日常工作中,政工人员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要深入了解最新形势、政策法规等,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不断涌现,这也使得政工人员在实际中学无止境,因此政工人员要想做好政工工作,首先要加强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能力和综合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政工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能认真的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主动的为广大员工服务,协助企业员工共同发展。

(三)健全管理体系

对于国有企业政工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管理体系支撑下,这样才能保证政工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才能保证政工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对国有企业而言,要想做好政工工作,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并将其彻底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从而为政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在日常工作中,国有企业要让政工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政工工作,并加强对政工人员行为的监督,不定期的反馈企业政工工作状况,从而为下一阶段政工工作内容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 创新工作内容

在现代管理中,提倡要以人为本,在国有企业发展中,企业员工必然会受到各种利益冲击,因此,在国有企业政工工作中,要注重工作内容的创新,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尽可能的实现企业员工的自我提高、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将企业员工的思想和企业发展连接起来,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发展。在政工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工作途径,对员工进行多样化、个性化的政工服务,从而满足员工发展需求。

五、总结

对国有企业而言,政工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中,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对政工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政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创新政工工作内容,全面促进企业员工的思想革新,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作者单位: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新庆.浅谈新时期企业如何做好政工工作[J].科技致富向导, 2011(30):358-358

[2]郭宏.浅谈新时期做好企业政工工作的基本策略[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1(11):50-50

[3]洪燕.浅谈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政工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 2015(3):308-308

[4]张国忠.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政工工作[J].企业文化旬刊, 2013(5)

[5]詹仕辉.浅谈做好国有企业基层政工工作的几点看法[J].西江月,2012(25):141-142.

9.浅谈如何做好会务工作 篇九

●雷洋 ●

会议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指出,原始部落时期的易洛魁人每逢一个首领死去时,本氏族的成员就举行一次会议来提名继承人。我国古代也有会议这种形式。史籍中有关于尧召集部落首长用会议形式决定继承人和治水人选的记载。在现代社会,会议是领导机构进行决策和管理,实现领导职能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会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也是办公室的一项重要的职责,在筹备组织的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难以弥补的差错,造成不良影响。会务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议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想做好会议服务,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会前筹备工作

会议有效的重点是计划性要好,计划性就是会前筹备。会前筹备工作做得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会议的成功与否。据统计,会前筹备的效果占会议有效性的70%。可以说,高质量的会前筹备工作,是会议质量的保证,是会议成功的前提。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会议筹备工作。会前筹备工作主要包括拟定会议计划,组建会务班子,准备会议材料,安排会议后勤保障和布置会场。

(一)拟定会议计划

拟定会议计划是会前筹备的第一步。它指的是拟订会议议程、日程。会议议程是为完成议题而作出的顺序计划,即会议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的大致安排。拟订会议计划通常是由决策层,如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单位党组会等会上议定草案,然后交由牵头单位具体办理。它是会议具体的概略安排,通过会议日程显示出来。拟定会议工作方案的要点是明确会议议程的制定程序以及会议日程的编制方法。这些都确定好之后即可发出会议通知,通知内容包括会议名称、内容、会期、时间、地点、与会人员范围等。

(二)组建会务班子

组建会务班子是会前筹备的第二步。有些会议的规模相对较大,持续时间也较长,因此会有相当繁杂的会前筹备事项。这就需要事先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来负责会议的所有筹备工作。筹备委员会是一个对会议负有某些责任的团队,通常由主办单位的成员构成。一般可以根据会议的规模、议程等情况成立筹备委员会,可以由一名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会议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在筹备委员会下再建立子工作组,一般可设秘书组、组织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安全保卫组等,各组确定人员,明确分工,层层负责,并定期碰头交流工作进展。

(三)准备会议资料

会前筹备的第三步是准备会议资料。会议资料包括领导资料(会上学习的或要宣读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稿、主持词等)、来宾资料(会议指南、会议文件资料、分组名单、笔记本、文具、代表证、出席证、列席证、请柬、通讯录、房卡和餐券等)、会务资料(接站一览表、来宾登记表、住宿登记表、用餐分组表、订票登记表、会议讨论分组表、小组召集人名单、讨论地点等)和沟通资料(会议参考文件、会议宣传资料、会议简报、各种记录、注意事项、各种会议协议合同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有的会议还要编印交流发言材料汇编,印发领导讲话稿等。

(四)安排会议后勤保障

凡是连续召开几天,并且有外地同志参加的会议,就要热情做好会议生活的安排工作。要根据出席会议的名额,提前编定住宿分配方案,等人员一到立即安置。在住房安排上,对领导和年老体弱的同志应予以适当的照顾。会议期间的安保、出行、饮食要有专人负责,并事先做好安排。

(五)布置会场

会场是会议的重要场所,要根据会议的性质与规模把它布置好,营造出相应的气氛。在布置会场时,主要应注意选择会场、装饰会场、安排会场座位、布置主席台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施。由于会议的类型,规模等都不尽相同,工作程序也会有一定差别,但总的原则是会场布置要充分体现会议气氛。一般包括:

1、悬挂会标、徽记、旗帜等。2、设置主席台,落实主席台领导,安排座次,设置发言席、签字席,摆放席卡、泡杯、毛巾、话筒,并保证音响效果。3、确定会议桌摆放形式,明确划分会场区域,并使与会者明了。4、保证照明、通风、投影、录像、空调设备齐全、有效。5、摆放适量花卉。

6、做好会议发言、投票、发奖、集体照相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7、场外彩虹门、氢气球、欢迎标语、红地毯、花卉等。

8、进行会前检查或向领导汇报准备工作情况。

二、会中服务工作

在会中服务阶段,会务人员须提前1小时到达会场,反复检查会场准备情况,做好会议材料分发,完成签到与引导,组织会议有序进行,搞好后勤服务等工作。

1、签到与引导 签到是指与会人员进入正式会场时向会议组织者表示入场的一种手续。常用的签到方式有簿册式和卡片式。在组织签到的同时,会务人员要做好入场引导工作,以方便与会人员入场,同时缩短入场时间。此刻特别重要的是要落实主席台领导、发言人、上台领奖人是否到齐。同时,会场内可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会场氛围。

2、组织会议进行 维持好会场秩序,会议开始前5分钟,关闭会场大门,与会人员入座就绪,无关人员离开会场;开会期间关闭手机或调到振动状态,一般不允许找人,无关人员不准进入会场。在会议进行时,会务人员要按照会议议程做好服务工作,注意安排会议发言,做好会议记录,编制会议简报,起草、修改会议有关决议文件以及做好新闻报道等。这其中主要是一些服务和保障性工作,该工作要求会务人员要了解会议内容,熟悉会议流程,领悟会议精神,关键是要做到细致入微,有条不紊。

3、搞好后勤保障 会中的后勤保障除了吃、住、行要善始善终外,会场上还要保证茶水供应,要照顾好老弱病残,要准备必要的纸张、铅笔、墨水等,以备临时取用。会议期间的参观、游览、娱乐、合影等活动也要精心组织好。根据需要有些会议还要准备会议纪念品。外地与会人员的返程车票、机票要在散会前送到订票人手中。对与会者提出的其他合理要求也应尽可能给予满足。

会中阶段,会务人员除了主要进行各种服务工作外,还要接受会中反馈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要求会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此阶段的有关工作同样实行明确分工、层层负责制。要确定各小组乃至每个人的任务,标明完成时间,在每天会议结束后集中,核对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交流会中出现的新情况,以便对第二天的会议进行适当调整。

三、会后总结工作

会议日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完毕后,标志着会议基本结束。但会务工作并不意味着就此结束,而是由会中服务阶段转入会后总结阶段。会议有效性的20%是会后落实。该阶段的工作任务仍很繁重,需认真地完成,做到“有始有终”。会后总结工作主要包括送别会议代表,会场的善后工作,整理会议文件以及会务总结反馈。

1、送别会议代表与会场善后

与会人员的车票或机票已事先订好,会务人员此时需要做的就是安排好送站车辆,确保与会人员安全到达车站或机场。之后,要做好会场善后,它包括及时清理会场,带回剩余材料、席卡等;清退客房和会议用房;归还借用的物品;结算帐目并向财务部门报销等。

2、整理会议文件

整理会议文件的首要工作是收集文件。会前准备并分发的文件,会议期间产生的文件和会后产生的文件都是需要收集的文件。完成收集工作后,就要对会议文件进行立卷归档。归档后应交由有关人员保管,不要保留在个人手中。

3、会务总结反馈

会后总结工作的重点是会务总结反馈。上述工作都完成后,要对本次会议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总结,肯定成绩,分析不足,表扬有功人员,向支持会议工作的有关部门表示感谢,布置会议精神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反馈工作。通过会议工作总结,积累会议工作经验,提高会务人员综合能力,培养互相配合,协同合作的良好作风。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永远的朋友下一篇: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初二年级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