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稿

2024-09-04

人物访谈稿(共10篇)

1.人物访谈稿 篇一

在采访××*时,记者想起了电视剧《闲人马大姐》中的主人翁马大姐。71岁的××*和马大姐有太多的共同点——对于社会,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可在邻里乡亲眼中她们是名人,这源于她们的热心肠、好管“闲事”。可她们的那些“闲事”,是百姓心目中的先进人物,不但为很多人排忧解难,还给很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美德。

××*大妈,就是“闲人马大姐”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71岁的××*,一个平凡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做着一件事情——力所能及地帮助人,所以,在茶乡凤庆,××*可算得上是一个新闻人物。说起曾大妈,很少有人不认识她。

“我做的这些,算不上个事。”

逢年过节,曾大妈都会给周围的残疾人或孤寡老人送去爱心,吃的、穿的都不会少,老人们吃着她送的点心,穿着她送的新衣,甜在嘴里,暖在心上。

孩子们喜欢过年的气氛,曾大妈就买上几个小红包,放上二、三十元钱,给邻居的孩子们每人发上一个。小孩子们一声一个“曾奶奶”,可把××*乐坏了。

曾大妈就是这样,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

曾大妈得听消息:凤庆县凤山镇的一男孩被毛驴咬伤下巴,她就第一个带头捐款100元,并发动老年人捐款,在她的热心倡议下,老年人共捐款1000多元,曾大妈就亲自把钱送到小男孩的亲人手中。

对于曾大妈,像这样的捐款很多,这个困难户100元,那个孤残儿童200元。从1991年退休至今,15个年头里,曾大妈省吃俭用,为帮助别人花的钱可不少于3万元。

在问到××*为什么这样热心肠时,她笑着说:“我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现在虽然退休了,可‘以助人为乐为荣’这一点,是永远不能退的,我也会一直努力做下去。再说了,我做的这些,算不上个事。”

“只要大家需要我,闲事我还要管。”

今年5月在凤庆县举行祭茶祖盛大活动的活动点,一个两鬓霜白的“老导游”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凤庆这棵茶树已成为重点保护对象,每年政府要拿出3000元派专人来保护,这棵茶树王,已有3200年历史„„”“老导游”在给一些宾客当解说员。

“厕所在这里,我带你们去。”“不用了,大妈,您老在这休息一会吧,我们能找到,看您,累得都满头大汗了„„”“没事,我不累。

2.人物采访稿优秀 篇二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物采访稿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人物采访稿优秀范文1 w记者:cs

采访对象:wny

时间:20xx年x月x日

地点:博识楼

初见魏老师,满脸的微笑,一种莫名的亲切,忙碌的身影,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有为,很具亲和力,很有职责心的美女团老总。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节选自《水手》。

采访伊始,魏老师就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感人而温馨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去年十月,已大四的人文学院学生杨文成,怀揣着为学院争荣誉的信念,特地从实习单位赶回来参加校运动会男子4*100米的田径项目。比赛如火如荼,异常激烈,但意外不幸发生,杨文成在与下一棒同学接力的时候,不留意滑落了接力棒,身体失去平衡,重重摔倒在跑道上。在场所有的同学都不禁心悸,悲伤的氛围弥撒在大家的身边。学生会的同学匆忙赶上前帮他清理伤口。危难之际,“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无需多言,魏老师带领啦啦队哼唱的一段《水手》足以把大家的心紧紧凝聚到一齐。

紧之后的另一个项目中,简单清理伤口的杨文成重整旗鼓率领人文学院的运动员们展现了人文学院的特色开场仪式,运动员们分两排排成“小飞机”队型飞奔入场。

“其实那一刻我们会发现,输赢真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大家那种危难之际的相互陪伴,和团结一心的精神。像家一样的温馨。”魏老师发自内心的宣言。

对于历届团学干部干事,魏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感谢,而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那种感谢的源泉正是来自这种家的温馨。“坚持你们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保护身体。”魏老师给出了最贴心的寄语。

以文学专业为主的人文学院把特色团学工作建设得有声有色。

特色一,人文学院一向坚持与社团合作。挂号人文学院的社团有枫华诗社,国学社。每年三月份人文学院会协同枫华诗社举行一个原创诗歌大赛,每年的五月份会携国学社组织一个国学论活动,今年可能还会与云南省博物馆合作。

特色二,从前年开始每年举办一个摄影大赛。前年是以运动会为主题,并且取得了圆满成功。今年人文学院把原创诗歌大赛与摄影大赛结合起来以“昆院春景”为主题,活动宗旨能够概

括为“逐美”,具体包含三方面“审美,读美,发现美”。在颁奖时,学院评委们还特地加上一个“创造美”。

特色三,每年的九月份人文学院会联合《尔言》举办一个征文大赛。这个活动的主题对象是每年入校的的新生。曾以“且听风吟,我的大学”为主题,同学们参与用心性很高,并且获奖作品的质量也很高。魏老师表示,她准备将这些高质量的获奖作品广泛投稿,比如投向《昆明学院·锐青年》。

特色四,举办一些有关民俗文化的活动。魏老师从事团学工作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茶艺等民俗文化,所以人文学院还会透过举办一些特色的有关民俗文化之类的活动来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民俗文化。魏老师说,去年举办了一个云南非物质文化展览,学院的学生穿上民族服饰演绎了众多民族特色舞蹈,让大家对这种非物质文化有了更形象的了解。今年计划开展一个民间竞技的比赛,比如踢毽子,打陀螺之类的,就是期望大家透过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学到更多有关民俗的知识。

特色五,“寻迹”活动。活动紧扣历史专业的特色,以丰富搞笑的方式,带动大家的学习用心性,更好地弘扬优秀历史文化。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能够言传也。——《庄子》

很难想象,魏老师在自己的大学生涯里没有参与过任何类似的团学工作,但却在如今的大学团学工作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能干的团学干部。魏老师平易近人,谦和可爱,她会经常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分享她的经历,除了应对面的交流方式,还会用学生热衷的微博与大家进行互动。正如《庄子》所言,除了言传,魏老师更多的是身教,以身作则。魏老师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学生尽心尽责的态度,着实感染了我们,也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团学干部。幸福何也?幸福百味也。

有人说“世界上最年青的职业就是老师,因为总是和一群充满活力的青年在一齐,能让心灵永葆青春”。

我认为,老师是幸福的。采访结束的时候,我们特意请魏老师定义了一下“幸福”,她道“幸福是百味,当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就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

毋庸置疑,魏老师是幸福的,她的团队是幸福的,让我们祝愿她在以后的工作中创造出更多辉煌的业绩!

人物采访稿优秀范文2 活跃在临床医学,微笑着应对一切。她不仅仅在感情上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也在学生会历练了不一样的成长,更是在学习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从不以名次为目的的她,成绩却持续年年专业最高的记录,在人才辈出的临床医学,她是如何做到如此,你,难道就不好奇么?

第一次见到李燕良的时候,就被她脸上那个灿烂的笑容所深深地感染了,临床专业的学习很累很辛苦,但是她却能笑着应对这一切的压力,这一切都被她归结于自己身边的“情”。当我们问道她在临床专业有没有感觉自己在哪方面比较有优势的时候,李燕良很自然地脱口而出,“我有一个好男朋友啊!而且还有我那几个闺蜜呢!”她回忆起自己在刚刚转入这一临床专业的时候,心里对繁重的课业还是有一点抵触情绪的,再加上临床专业知识的不断深入,李燕良也和班上的同学一样慢慢地在心底里感到很压抑,最后在一天,积压了许久的情绪爆发了。“那天晚上感觉整个人都快不行了,郁闷到快哭的感觉,然后就打了电话给导师。”果然,作为医学学者的过来人,老师很能理解这种感受,推荐她休个假,出去放松一下。于是她就和男朋友出去玩了两天:喝喝早茶,放下风筝,到海岸城看下电影李燕良告诉我们:“休息了两天之后,感觉课业比别人落下一些,顿时有了学习的动力,郁闷的情绪也一扫而空。”就这样,完美的感情和亲密无间的友情,就像给她的生活打了一针**似的,就算再迷茫也找得到出口,就算再累心里也能笑开了花。在场的我们,也都深深地被她这种用心的心态所感动

感情的羁绊给了李燕良许多精神上的鼓励,让她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应对生活。但是,成长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学业压力极大的临床医学专业,单有一个好的心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又向李燕良请教起她学习的秘诀。“做个计划和合理安排时间,这个是王道!”她这样说道,“当然,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

从物理学院转过来的李燕良,十分擅长理解记忆,但临床专业却有超多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对此,她找到了自己应对的方法,“我会把他们编成顺口溜,方便自己记忆。”李燕良告诉我们,学习不就应以名次为目的,觉得自己努力了才是最好最开心的。她并没有因为学业的压力就把所有时间都拿来泡在图书馆,李燕良觉得忙与不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安排。“比如我有一天的时间学习,我就能够稍微放松一点,不必追得太紧,如果我只有两个小时学习,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她这样举例到。而李燕良每学期都年级第一的成绩也证明了,这种想真正为自己而努力的心态,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与李燕良聊起这些的时候,她总是传递给我们这样一条信息:学习虽然没有捷径,但是如果找到正确的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谈到为什么选取读医学的时候,李燕良很深情地和我们提起她自己的一段经历:一次在医院见习,看到病人生病的时候,那双忧郁的眼睛充满了对医生的信任,当时整个人都被震撼了。她说:“那是一种无条件的肯定,那是一种被需要的感觉,相信医生会为自己除去病痛,就是这种感觉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医学者的信念和职责。”另外一次,在慰问器官捐献者的家属的时候,她也深深地被家属那种无私回报社会的精神所打动,她激动地对我们说:“他们把自己挚爱的亲人献给了医学,期望的医学者能很好地回报社会,这是人间多么伟大的情意啊!”“除人类之病痛是万万个医学者的神圣的职责,也是我毕生的追求。”

在谈论到她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李燕良笑着对我们说:“虽然学医很辛苦很累,慢慢医学路也很长恨长,但是我没有后悔过自己选取了读医学这条道路。”她表示自己本科结业后会选取继续读研,毕业以后打算先在医院里当几年的医生,如果无法继续从事医务工作还可能选取考公务员和当教师。一切会随着时间,状况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整个采访的过程中,李燕良总是持续着面带微笑,其实看似传说般的李燕良也是很平凡的,也有过对前路的迷茫,但所不同的是,她教会了我们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状况都要微笑着应对生活,学会感恩身边的朋友,还有学会调节情绪。

3.人物通讯稿 篇三

当我们找到高繁强时,他正在宿舍里自习。做了短暂的自我介绍后,我问高强:“来到大学后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来学校快两年了,已习惯大学生活紧张又轻松的气氛,课程虽然还是安排的很紧凑,但课余时间明显增多了,令我真正感受到大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已经熟识的朋友早已没有大一刚入学时的拘束与隔阂。至今仍与宿舍的人相处融洽,虽然偶尔会有点小过节,但也很快能冰释前嫌,所以有的时候,我很庆幸我能来这里,不然也不会交到那么多知心的朋友了。大学不仅是一个交流知识的场所,亦是我们学习做人处世,接触社会的好场所。我感觉我现在所接受的教育也是各个层面的,所以我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份难得的机会,珍惜这段宝贵的时间,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作一名合格的学生„„”

高强在校期间还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兼职工作,寒暑假利用自己的工作报酬给自己新配备了手机,给父母买了衣服,给奶奶买了礼品等,尽管兼职中遇到许多困难,但幸运的是交到很多朋友,大家在聊天的过程中相互了解,久而久之,运到什么机会困难啊大家也会一起面对,他说自己加入兼职队伍,就是希望自己在学习之余,充分利用空闲的时间,同时可以尽早投入社会实践中,积累必要的工作经验,为将来打好基础。

高强在学习方面有很多自己独特的经验,在谈到关于学习的经验时,高繁强做了几点简单的概括:

一、提高效率、善于总结

学习比较重要的几点:

一、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布置的作业要用心做;

二、善于总结一些常用知识,这样才能掌握得更好;

三、善于进行总结,进而发现自己的弱项。

二、主要经验:目标+自信+努力=成功

首先要有一个目标,目标确定以后你才会为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二是要有自信,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即使学习再好,也不能考出好成绩。第三、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智

商的差别,主要是靠自己不断的刻苦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

三、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中的内容几乎都是精华,丢了很难再找回来,一定要好好听讲,课后要和老师交流。

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以外,还要加上不懈的努力,这个世界上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平时就要牺牲许多。

因为平时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他特别在对上自习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平时学习大部分都是做重复的事情,我只是重复的遍数比较少而已,成绩好可能是因为我在学习的时候非常投入,全心全意去学。我不喜欢那种往桌子前面一坐,好像在看书,其实是在愣神。如果我要看书,我一定非常认真看,看书看困了,我立刻就会睡觉,不会硬着坚持。

他还说到: 学习真的应该坐下来静下心来好好学,一个年轻人十几岁如果不学习,他会有什么出路,他什么都不是。没有知识,不能认识到自己应该去学习,那是很悲哀的事情。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做事有时候会优柔寡断,不能果断、大胆的放开手去做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从自身找原因,改进缺点不足,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以 饱满的热情去迎接我人生的新旅程。

4.人物通讯稿 篇四

基层事多,这是许多在一线工作过的人的共识。记者决定跟乡镇的同志跑一天,体验一下他们的甘苦。

2月27日上午9点10分,当记者赶到时,××镇党委副书记××并不宽敞的办公室里已经挤了好几个人。坐下来一听,才知道是××籍投资商陈兆北回乡办织布厂,搞基建时在黄砂、石子等材料价格上与供应商意见不一致,此前一天还闹了点不愉快。××听完他们的陈述后,跟双方“打招呼”,希望他们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打消顾虑,并向他们保证:镇里会千方百计打造宽松投资环境,确保项目顺利进入园区,绝不会“和稀泥”。经过一番调解协商,镇里拿出几套方案供他们参考,最后双方都比较满意地回去了。

××是××镇分管工业的党委副书记。在处理手头事务的同时,他和记者聊起了××的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情况。他说,××镇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但是这两年均以25%左右的幅度增长。去年,全镇工业经济完成销售2.03亿元,比1999年增长90.22%。目前,该镇纺织服装、体育健身器材、水处理设备、装潢装饰材料等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在招商引资上,他们坚持园区开发和产业聚集同步推进,铲除门槛,优化环境,搞好服务,吸引上规模、上水平的内外资项目进入园区。2003年,该镇力争引进“外”资企业10至15家。目前,在手的项目已有4个,总投资近2500万元。

就在说话间,国税××分局××所两位所长登门拜访。××热情地和他们寒暄了几句。记者看了看时间,9点35分。

处理完手上的`事,××说借辆自行车给我们,一起到镇工业园区去看看。

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大概10点左右,我们来到宁盐公路边的××镇工业园区。看的第一家企业是创鑫装饰装潢公司,该公司工程扩建,园区里面正在通电。××下了自行车,和正在牵线的工人交谈,了解工程进展情况,并叮嘱他们注意安全。

随后,××来到邻近的××市圣洁达水处理工程公司。该公司正在边生产边施工,公司办公大楼马上也要落成。公司副总经理袁斌看到××来,立即带他看了看车间生产和工程规划情况。

10点25分,××来到园区里的利达生物标本切片有限公司。该公司与海军医学院合作的生物标本切片项目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公司准备在园区自建实验楼、新建生产基地。工地上打土方的打土方,搬材料的搬网材料,忙得不亦乐乎。××和负责施工的施工队队长童年喜了解工程进展情况,督促他确保质量,加快进度。

大约5分钟时间,××骑车绕到地处镇东的园区东边一带。10点38分,他进了华源实验设备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橱具、通风柜、工作实验台等产品,可是老总家属生病在南京治疗,老总去探望病人不在家。××向两位接待的会计询问了老总家属康复情况。

10点50分左右,××进了隔壁的××市光华运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大门。一只高大的狼狗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看到生人虎视眈眈,可是看到××却直摇尾巴。看得出来,××经常来。这个厂效益很好,镇里很多人都想进来,公司老板正为这事烦神,××和他聊了聊,提了点建议。

回来的路上,××说,每天只要他有时间,都要到园区各企业转一圈。记者注意到,在走访过程中,他的手机响了十几次。在一个电话里,他风趣地说:“我们是‘消防队’,正在协调矛盾呢。”

中午,××说,今天真巧,国税、工商、供电等部门都来人上门服务了,得去陪他们吃工作餐,顺便了解情况。

5.大学毕业校友访谈稿 篇五

您好,我们是上海金融学院校友访谈团,将要对您进行一个小时左右,四个模块的访谈活动。分别是:1.在校经历回顾,2.事业发展感悟,3.莘莘学子寄语,4.对母校的期待。如果您没有什么问题,那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二. 访谈问题:

1.在校经历回顾

1)您初次来到上金(刚入学)时对于上金有什么样的印象?

2)您在学习期间对您影响最大或者您的印象最深

刻的老师是哪一位?您对他(她)影响最深的原因是什么?

3)您在大学期间有没有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 4)我在学校的官网上看到您多次作为学生代表上

台发言,可以和我们讲讲嘛?

5)我了解到您曾经在社会实践部外联中心有过学

生工作,方便谈一下这方面的经历嘛?或者在大学期间其他学生工作的经历?其中对您的后面人生经历有比较大影响的是什么?

2.事业发展感悟

1)您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走出校园,投入工作,您的体会是什么?

2)您的工作历程大概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您的事业或者工作有没有发生过巨大的变动或者转折?

3)您觉得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和在工作中的技能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在您的事业的发展中,您觉得上金给您的最独特的是什么?对您的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5)您觉得在您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家庭给您的影响

是什么?和学校给您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之处?

3.莘莘学子寄语

1)您能以您的亲身经历关于我们为将来的人生和

事业做准备,给当今的上金学子一些建议和意见吗?

2)关于大学生如何利用合理时间,您有什么建议吗?

比如在课外活动与学习之间做到均衡? 3)以您的亲身经历为例,您觉得大学生应该怎样在工作和自己创业之间选择?

4.对母校的期待

1)您在离校之后对母校的发展变化有了解吗?其

中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从适应时代需求(和您本人的感悟)来讲,您对

6.新闻人物通讯稿优秀 篇六

(一)张绪华搁下手头正在起草的材料,回顾公司十年庆典活动过程。“党群部参与公司庆典‘五个一’工程中的四项,时间最紧,任务最重,质量要求也最高。对庆典晚会的节目,公司领导有明确的要求,必须原创。当然,这得全面反映公司十年来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素材哪里来?节目怎样编?效果如何保证?一连串的思考接踵而来。

其实,张绪华心里头早就有了打算。他与党群部的同事们一起,对公司十年来的宣传工作进行了一一梳理,一连串的素材活脱脱的闪现出来。这不正是我们苦心寻找的吗?部门例会上,张绪华向大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创作协调组也于当日组成并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挖掘素材的,组织创作的,选拨演职员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为了保证效果,张绪华与创作组成员交心谈心,办公室,餐厅,舞蹈训练场成了他们私下交流与构思的场所。为了让情景剧《牵挂》突显矿山特征,弘扬时代主旋律。张绪华与创作人员在构思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创作人员坚持以现场氛围烘托剧情,而他坚持细节凸显精神这一点必须着重表现出来。他说:“没有细节的表现,人物的刻画那就是失败了。”多次的交流和磨合,最终为广大员工献上了一出精彩的情景剧,不少员工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公司宣传片的制作是张绪华操心最多的一个项目,仅电视剧脚本的创作一项就五易其稿。在同行看来,电视脚本已经相当成熟了,他却总是说,再放放,沉淀一下再看。不熟悉的人可能认为他是在延误时间,可熟悉他的人却明白,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在追求完美。他说:“很多时候,我们一下子看不出问题的端倪,需要头脑冷静下来,多个角度分析,再消化,再融合,就会找到疏漏的地方。”第二天,张绪华再次翻阅剧本,对公司控股通用公司85%的股权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大家分头查资料,咨询专家。不出所料,张绪华查出通用公司控股权数有了新变动,没有及时更正过来。就这样,电视片脚本的创作过程历经两个多月才得以胜利完成。

宣传片的拍摄是“五个一工程”中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公司整体面貌遭到技改扩建工程的影响,杂乱无章的施工点,损毁的车间场景,制作电视片的工作人员目睹一线现状,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他们慌了神,不知如何下手。此时,张绪华及时与制作方进行了沟通,拟定了采取先井下,后室内,再到公司全景的拍摄方案,得到摄制组领导的采纳。在张绪华的直接参与下,摄制方在公司庆典仪式的前五天,送来了样片。剧组编导箫欣华表示,高效率是建立在有计划的拍摄之上的。

7.课程质量访谈实录稿 篇七

访谈对象:河北师大2011级英语学科教学专业 李xx 女 笔者(王)

访谈对象(李)

1.问:请问一下,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学习有多长时间呢?

答:一个学期

2.问: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频率为多少,就是说一星期多少节呢?

答:周三节课吧

3.问:学校教授校本课程的老师是什么学院的?专业主要在什么方向?资历怎么样呢?

答:是教育学院的 专业是法政 资历挺牛 4.问:你喜欢这门课程吗?

答:一般

5.问:你在上这门课程以前,有没有相关的教学工作或者是实习经历呢?

答:有

6.问:你上校本课程的兴致高吗?

答:一般

问:恩

那你会积极回答问题吗? 答:一般

问:一个学期你会缺几节课?

答:一次也不缺,因为老师太严厉了

7.问:校本课程授课教师采用何种授课方式,课堂互动多吗?

答:课堂互动……一般吧 问:你喜欢这种方式吗? 答:一般

8.问:在上完本课程后,你会觉得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吗?

答:有一点

问: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你会认真完成吗? 答:会呀,不敢不完成啊

问:你觉得你的作业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吗? 答:应该刚刚达到

9.问:校本课程授课教师关注课后作业吗?

答:关注

问:那布置作业的频率为多少呢? 答:每次都留

10.问:下面我们来谈谈校本课程的设计

第一,你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几方面的内容呢?

答:包括背景分析,学情分析,还有教学目标还有当地的这个特色资源还有评价方式 问:你是依据什么设计你的校本课程的呢? 答:依据我的家乡的特色的名胜古迹资源

问:你完成校本课程开发是关于那些方面的呢? 答:是关于名胜古迹方面的 问:起初的思路是怎样的呢?

答:我发现我们当地的高中生对本家乡的这些名胜古迹并不是十分了解 问:都采用何种方式来进行这个校本课程的开发呢?合作还是独立? 答:自己独立思考 问:可行性高吗? 答:还行

问:当你完成以后,你满意吗? 答:满意

11.问:你认为学完以后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呢? 答:当地的中学生应该对家乡的名胜古迹比较了解了 问:学生对本学期期末测试的考试方式满意吗? 答:满意

问:试题难度怎么样? 答:一般

问:对自己做的答案满意吗? 答:一般

11.问:学完本课程后,你对于校本课程有什么印象呢?

答:觉得校本课程实践性很强

问:那么对理论还是实践更有印象? 答:对实施课程印象更深

12.问:学完本课程后,你有兴趣独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吗?

答:有

8.优秀驻村干部人物通讯稿 篇八

——记剑河县久仰乡挂职驻村干部粟应人

“挂职不是摆样子,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这就需要走访基层、走访村民,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做好联乡驻村工作。”这是挂职驻村干部粟应人写在工作笔记的一段话。

做困难群众的贴心人

今年42岁的粟应人,民进黔东南州会员,硕士研究生,凯里市鸭塘中学高级教师。2012年2月,受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安排,下派到剑河县久仰乡挂职锻炼。挂职、驻村一年来,查找出村小学无电脑、无篮球场、村民经济观念滞后等突出问题17个,帮助解决小学电脑、篮球场、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具体问题12个,帮助办理接洽帮扶维修村公路、御寒冬季衣服等实事18件,排查矛盾纠纷6起,化解矛盾纠纷6起。为久仰乡东阶仰村接洽帮扶作为木桥改造的水泥10吨,冬季御寒衣物120件。接洽帮扶久敢村资金9万元作为体育场地及体育器材等建设,电脑25台作为小学教学设备,大彩电2台,热水器1台,席梦丝床2床作为村活动室器材,冬季御寒衣物80件给老人及困难户,为久敢村建成了篮球场、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器材,并为久仰小学争取到了一个去上海进行“西部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的名额。粟应人还带领村民和小学实施《久敢片区芦笙舞传承与保护》项目,带领上任驻村干部龙峰及村两委平息了久敢村一次集体非正常上访事件及村与村的对抗事件。

粟应人不仅挂职副乡长,还是一名驻久敢村的驻村干部。久敢村距剑河县城4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是一个偏远的苗族村寨。2012年2月28日,他第一次下村,就急着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了解久敢村的基本情况,询问当前的困难和问题。当晚,他组织村两委召开会议,提出了两点看法:一是要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目标,因地制宜,抓住机遇。根据该村的地理环境等条件,大力发展钩藤、香猪和朝天椒产业,辅之以经济林和稻田养鱼,提高该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二是要加强本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容村貌。结合灾后重建这一有利机遇,把改厕、改圈等附带项目实施好,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状。

粟应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每次到村民家走访,了解民情时总是问寒问暖。闻农事,聊家常,就像村民的兄弟一样。

粟应人作为挂职副乡长,除了解决久敢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外,还关注久仰乡其它村的发展。他经常与乡里的其他领导走访各村寨,了解民情。久仰乡共28个行政村,他用几个月时间,走访了28个村寨。

2012年3月27日,粟应人在驻村干部李政忠等的陪同下,到白闹村调研。白闹村是久仰乡最偏僻的村,该村处在半山腰,山陡拥挤、地窄赃乱是该村的特点。该村除了小学有一个公厕外,再也没有第二个厕所。该村自古以来就没有修建厕所的习俗,村民方便全靠到野外解决。该村的村民有户外放养猪的习俗,放养的猪随地大小便,所以卫生很成问题。粟应人说:“我一到该村,看到这种状况,心中十分震撼,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当天晚上,粟应人就招集村两委、组长、党员开座谈会,交流谈心,希望村两委、组长、党员起到带头作用,先把村里的卫生搞上来。每家每户修建厕所,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如果地势狭窄,也可以几家共建一个厕所。粟应人还要求村民们把猪关起来,改户外放养为圈养。粟应人还向村民介绍了修建厕所和圈养猪的其它好处,他告诉村民,人畜粪便是最好的农家肥料,还向村民介绍了简单的农家堆肥方法和沼气池建设的构想。粟应人是民族学专业毕业的,熟知习俗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习惯,约定俗成的,要解决该村的这两种陋俗,不是一两个座谈会就能解决的事,除了很好地引导,还需要坚持不懈的思想工作。他表示要致力于引导该村的村民摈弃陋俗和解决卫生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思想工作,在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意识到讲究卫生、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性。现在各家各户放养的猪都已经圈养了起来,村民们正进一步改善卫生,筹资修建厕所。

并不是每一次走访村寨都顺利,2012年5月30日,粟应人协同毛志平、张通明等同志到久甲村做一村

民的思想工作就碰了个硬钉子。为了久甲村的公路建设,公路需要经过一村民的小粮仓,由于该村民与村干有点小误会,所以不愿配合村干的工作。当天,毛志平、张通明、粟应人等五位同志为了做通该村民的思想工作,特意买了一些菜到他家,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以大局为重,不要以个人的恩怨而影响全乡的公路建设,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该村民同意搬迁粮仓。做通了工作,毛志平、张通明、粟应人等五位同志回到乡政府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多。现在久甲村的公路已基本建成,只有几十米的扫尾工作了。

做先进理念的传播者

2012年6月4日,粟应人的单位凯里市鸭塘中学捐赠久敢小学25台电脑作为学生多媒体课和信息技术课设备。由于现有党员干部缺少计算机知识,于是他把工作重点放到了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上,从计算机基本操作入手,开展正常的学习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起农民学习的热情。

粟应人还十分重视村民学习理解党的农村政策,从国发二号文件到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向农民宣讲。他还借农村低保的发放、农村医保的收取之机,入村入户宣传,把党的政策贯穿其中,在让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帮助农民理解政策。2012年11月和12月,粟应人副乡长带领其他27位驻村干部在全乡掀起了学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有一次他带领着久甲村的驻村干部姜通文和尖峰村的驻村干部杨章辉在羊肠小道上步行数十里,到久甲村、尖峰村和党薅村进行十八大精神宣传。

“浇花浇到根上,帮扶帮到心上”,这是粟应人经常讲的话。粟应人驻久敢村,给了久敢村很大的帮扶,他也非常关心其它村的帮扶工作,东阶仰村是比较突出的一个,粟应人对该村的帮扶就付出了十分的热情,为该村接洽帮扶维修公路,为村里的木桥改造,积极接洽帮扶水泥10吨,给村里的老人和困难户接洽帮扶冬季御寒衣服120件,邀请上级领导和相关人士到该村考察,为该村的发展出谋划策。

粟应人通过与东阶仰村民交流,发现由于农村工作琐碎繁杂,村民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部分村民支持村两委工作的态度急需改善。东阶仰村与邻村以前有过误会,该村的不少村民十分反对邻村到该村的地界接水,不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为此,粟应人多次与乡班子成员到该村召开村民大会,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还多次单独约村干谈话,了解工作进展和工作方法,同进还趁收养老保险金之机,带着村干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村民们答应了邻村到该村地界接水,解决了邻村的饮水问题。

粟应人想,要加快东阶仰村的发展,必需为东阶仰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粟应人就从这方面着手,积极寻找素材,为党员干部讲解,让他们多看多听其它地区发展的成功例子,向他们介绍同龄人在农村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例子,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粟应人考虑到,东阶仰村部分村民思想观念、经济观念滞后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该村的发展,必须大力进行传统思想观念更新、党的农村政策致力宣传和当代经济观念建立。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粟应人到东阶仰村主持开展宣传和实践十八精神为主题的帮扶活动。上午由粟应人为村民宣传讲解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党的农村政策和村民树立当代经济观念的重要性;下午由黔东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四名蔬菜园艺专家组成员为村民讲授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及其病虫防害等相关知识。最后粟应人和专家组成员现场办工,为村民解决了冬季御寒衣服和木桥改造用的水泥等实际困难。

一年的工作,有苦有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粟应人等人的不断努力下,久敢村第一次有了篮球场、篮球架、乒乓球桌和芦笙场,一条进寨水泥路也开始伸进了村里。从此,久敢村的幸福生活也从这里逐渐延伸。(作者为剑河县史志办张德冲)

发布时间: 2013-02-18 10:58:14作者: 张德冲来源: 黔东南新闻网-黔东南日报编辑:王声锦

——记剑河县久仰乡驻村干部粟应人

黔东南新闻网讯“挂职不是摆样子,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群众做实事、解难题,这就需要走访基层、走访村民,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才能做好联乡驻村工作。”这是挂职驻村干部粟应人写在工作笔记中的一段话。

今年42岁的粟应人,民进黔东南州会员,硕士研究生,凯里市鸭塘中学高级教师。2012年2月,受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安排,下派到剑河县久仰乡挂职锻炼。挂职、驻村一年来,查找出村小学无电脑、无篮球场、村民经济观念滞后等突出问题17个,帮助解决小学电脑、篮球场、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具体问题12个,维修村公路、捐助御寒冬衣等实事18件,排查矛盾纠纷6起,化解矛盾纠纷6起。为久仰乡东阶仰村接洽帮扶作为木桥改造的水泥10吨,冬季御寒衣物120件。接洽帮扶久敢村资金9万元用于体育场地建设及添置体育器材,电脑25台作为小学教学设备,大彩电2台,热水器1台,席梦丝床2铺作为村活动室器材,冬季御寒衣物80件给老人及困难户,为久敢村建成了篮球场、配备了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器材,并为久仰小学争取到了一个去上海进行“西部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的名额。粟应人还带领村民和小学实施《久敢片区芦笙舞传承与保护》项目,带领上任驻村干部龙峰及村两委平息了久敢村一次集体非正常上访事件及村与村的对抗事件。

粟应人不仅挂职副乡长,还是一名驻久敢村的驻村干部。久敢村距剑河县城40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是一个偏远的苗族村寨。2012年2月28日,他第一次下村,就立即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了解久敢村的基本情况,询问当前的困难和问题。当晚,他组织村两委召开会议,提出了两点看法:一是要明确发展方向,确定目标,因地制宜,抓住机遇。根据该村的地理环境等条件,大力发展钩藤、香猪和朝天椒产业,辅之以经济林和稻田养鱼,提高该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二是要加强本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善村容村貌。结合灾后重建这一有利机遇,把改厕、改圈等附带项目实施好,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状。粟应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每次到村民家走访,了解民情时总是问寒问暖。闻农事,聊家常,就像村民的兄弟一样。

粟应人作为挂职副乡长,除了解决久敢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外,还关注久仰乡其他村的发展。他经常与乡里的其他领导走访各村寨,了解民情。久仰乡共28个行政村,他用几个月时间,走访了28个村寨。2012年3月27日,粟应人在驻村干部李政忠等的陪同下,到白闹村调研。白闹村是久仰乡最偏僻的村,该村处在半山腰,山陡拥挤、地窄脏乱是该村的特点。该村除了小学有一个公厕外,再也没有第二个厕所。

该村自古以来就没有修建厕所的习俗,村民方便全靠到野外解决。该村的村民有户外放养猪的习俗,放养的猪随地大小便,所以卫生很成问题。粟应人说:“我一到该村,看到这种状况,心中十分震撼,眼泪都快流出来了。”当天晚上,粟应人就招集村两委、组长、党员开座谈会,交流谈心,希望村两委、组长、党员起到带头作用,先把村里的卫生搞上来。每家每户修建厕所,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如果地势狭窄,也可以几家共建一个厕所。粟应人还要求村民们把猪关起来,改户外放养为圈养。粟应人还向村民介绍了修建厕所和圈养猪的其他好处,他告诉村民,人畜粪便是最好的农家肥料,还向村民介绍了简单的农家堆肥方法和沼气池建设的构想。粟应人是民族学专业毕业的,熟知习俗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经过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长期习惯,约定俗成的,要解决该村的这两种陋俗,不是一两个座谈会就能解决的事,除了很好地引导,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做思想工作。他表示要致力于引导该村的村民摈弃陋俗和解决卫生的问题。经过不断做思想工作,在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意识到讲究卫生、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性。现在各家各户放养的猪都已经圈养了起来,村民们正进一步改善卫生,筹资修建厕所。

并不是每一次走访村寨都顺利,2012年5月30日,粟应人协同毛志平、张通明等同志到久甲村做一村民的思想工作就碰了个硬钉子。为了久甲村的公路建设,公路需要经过一村民的小粮仓,由于该村民与村干有点小误会,所以不愿配合村干的工作。当天,毛志平、张通明、粟应人等五位同志为了做通该村民的思想工作,特意买了一些菜到他家,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以大局为重,不要以个人的恩怨而影响全乡的公路建设,经过耐心的思想工作,该村民同意搬迁粮仓。做通了工作,毛志平、张通明、粟应人等五位同志回到乡政府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一点多。现在久甲村的公路已基本建成,只有几十米的扫尾工作了。

一年的工作,有苦有甜,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粟应人等人的不断努力下,久敢村第一次有了篮球场、篮球架、乒乓球桌和芦笙场,一条进寨水泥路也开始修进了村里。从此,久敢村的幸福生活也从这里逐渐延伸。

9.x书记转变作风访谈稿 篇九

——xx镇党委书记 xx 关于“转变作风、提升绩效”干部教育电视访谈录

同志们:

大家好!

目前,全县正在开展“转变作风、提升绩效”干部教育活动。我们xx镇也不甘落后,全镇干部职工都在以饱满的热情、高效的工作、奉献的精神自觉实践“执政为民”,我们通过“以制度促作风转变,以作风促绩效提升”,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事事创效能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说,我们是以“八项制度”促进干部转变作风。一是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重点是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把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坚持严肃会风会纪和联系走访制度。以严肃会风会纪为突破口促进干部作风转变,以联系走访制度促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积极为民办实事。三是坚持领导接访和首问负责制。镇党政领导坚持每月接待群众来访,各单位坚持接访首问负责制,热情服务群众。四是坚持述职述廉制度。确保全镇各部门单位依法行政,清正廉洁。五是坚持交心谈心制度。只有经常交心谈心,互相通气,领导干部才会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六是实行工作销号制度。工作安排责任到人,明确标准,限期完成,确保成效。七是坚持民主评议制度。对测评满意度前两名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名列后两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当场作整改表态发言,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八是实行明查暗访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彻底消除机关存在的散、懒、浮现象,着力解决纪律松弛、激情不够、不思进取、执行不力的问题。开展“转变作风、提升绩效”干部教育活动一个多月来,我镇已经通报2次会风会纪,教育批评了16名会议迟到、旷会或听会不专心镇、村干部。目前,我镇的干部作风已经出现“三多三少”的喜人现象,即自觉工作的多了,上班迟到早退的少了;热情服务的多了,说牢骚怪话的少了;深入群众的多了,应付了事的少了。如在林改工作中,外业勘界人员热情为群众勘界答疑释惑,经常忙到晚上10点钟才收队,几名50多岁的老同志也与年轻人一样冒着烈日酷暑爬山涉水勾图从不说累;内业录入人员十几个人拥挤在一间没有空调的十多平方米办公室,常常做到晚上12点不言疲倦。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包村领导多次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经常错过吃饭时间而毫无怨言。在防治地质灾害工作中,只要出现灾情,领导干部不分白天黑夜,第一时间深入全镇各村地质灾害隐患点排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我相信,我镇干部的崭新面貌只是一个良好开端。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转变作风、提升绩效”干部教育活动中一定高标准、严要求,在新一届党政班子带领下,形成正职领导放权副职成员,副职领导协调干部关系,副职领导支持主要领导,干部职工勤奋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来强化沟通,凝聚人心,增强战斗力,让全镇干群齐心协力,把xx建设得更加美好!

10.访谈录策划稿 篇十

————《生活对对碰》节目策划书

一、节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私家车的数量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飙升,学车、考驾照在社会上成为一种时尚,这也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校大学生考驾照的很多,不少人都把汽车驾驶当做一项就业竞争中的技能优势,也算是为求职做更好的准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留下了隐患。同时,在学车过程中,大学生们必然与驾校要打交道,两者之间产生摩擦是必然的,而这种摩擦似乎有日渐升温的趋势。

二、节目目的

本节目希望通过教练、大学生以及相关人士之间的沟通,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大学生群体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它,并且希望驾校作为教导的一方,能够发挥它的协调作用,尽量协调好与大学生学员之间的相处关系。总之,本节目期望相关人士能够对学车热这一现象冷静思考。

三、节目主题

关于大学生学车热背后的冷思考————《生活对对碰》

四、节目时间

2010年 5月20日晚19:30分

五、节目地点 XX演播室

六、工作安排

节目策划:唐敏芳、余兴红、陶莉莉 主持人:陶莉莉

嘉宾:学生嘉宾(唐敏芳饰)、教练嘉宾(余兴红饰)

七、节目内容

主持人简称主持,学生嘉宾简称学,教练嘉宾简称教练

主持人:(以下简称主):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这一期的生活对对碰。近期,大学校园掀起了学车热,而且有愈演愈火的趋势。但是现象背后存在隐忧,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期节目,让大家正确对待,冷静思考这一现象。在我身边的,是我们请到的嘉宾。首先介绍一下,在我左手边的这位是来自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得李同学,你好。我右手边的是我们城南驾校的周教练,你好。

嘉宾合:主持人好,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晚上好。

主持:那么,对于大学校园里的学车热,李同学持什么态度呢?

学生: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讲,掌握开车这项技能已逐渐成为一项普遍需要,许多大学生选择利用暑期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参加驾驶培训,都为获得驾驶证而努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如今大学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这也是为毕业后找工作增添砝码,从而更好的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主持:不知我们的周教练对这一现象又是持什么看法呢? 教练:的确,如李同学所说,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开车这项技能是可以增添砝码。我们驾校自然对于那么多学生来报名学车,是非常乐见其成。这毕竟是对于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而且大学生学车学得快。但是,学生族学车,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取得驾照后,他们会在迟两年再接触车子,买车、开车,到那时,肯定会手生,开车会有问题,很容易出事故。

学生:周教练,这一点,我不是很认同,开车是一项技能,学会之后,就像一项运动一样,稍稍回忆熟悉一下,应该是可以再熟练的。问题也是可以克服的,可以拜托熟人带一段时间,熟悉路况。

主持:呵呵,节目一开始,我们的周教练与李同学就已经进入状态,各持观点,针锋相对。也就是说,学车作为一种就业砝码这一观点,两位都是同意的。那么,对于,这一观点,两位不知可否提供一些比较实际的例子提供参考。

学生:我的学长在上海某外企公司应聘时,和另一位求职者一起闯进了最后一关,双方在各个方面都旗鼓相当,但由于学长比对方多了一项驾驶专长,最终从这场选拔中胜出。同样,在我最近去参加培训的一位今年刚毕业于南昌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的同学也告知,他们毕业后去竞聘时,几个差不多条件的人,公司最终录用的就是拥有驾驶证的。

教练:部分大学生暑假学车是家长要求的。一位同学的父亲说:“孩子现在有这么充足的时间,就该鼓励他多学点东西,不单是为将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更是为了掌握一项技能,虽然学车后家里没车让他开,但还是先考了本再说。”

主持:如此看来,现实的确是很紧迫地要求大学生有这一技能。接下来,我们节目组也做了一些相关的调查,那么下面来看一下我们的调查数据、。

毕业生逐年递增,就业率逐年递减。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610万……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2006年71.9%、2007年71%、2008年68.5%、2009年68%。

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不能在当年找到合适的岗位,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

那么,我个人也有所耳闻,驾校与学员之间,有时会因为费用明细不清,或者教练的态度等问题,与驾校产生摩擦。不知李同学是不是有亲身体会?

学生:恩,我的确有一些个人体会。我报名的驾校,报名费用是2900元,但是具体这些钱时用到什么地方,不是很清楚。问教练或是联系报名的工作人员,他们自己也有些含糊。这就导致我们学员更见不清不楚。再者,除去报名费用,到了考科目

一、科目

二、科目三的时候,还有其他场地费、保险费、包车费等等,名目特别多,有些费用究竟是必要还是不必要,都搞不清楚。

主持:李同学对于驾校学车的费用问题比较关注。那么,周教练,对于驾校的费用问题,可否给自己的一些见解?

教练:费用的话,按照实际花费,的确需要这么多费用。可能平常稍微会贵一些,驾校在针对在校大学生这块潜在的巨大蛋糕,也会在暑期这个黄金期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优惠措施。我们城南驾校报名点,凭学生证可享受一定的学费优惠,学费可以分期付款,对应届生毕业生实行优先送考。暑期是大学生学车的高峰期,也是驾校盈利的契机,优惠措施是也重要的“促销”手段。假如,学生觉得在校学习阶段学车太贵的话,可以选择在暑期报名学车,这样也更容易集中练习,提高开车技能。主持:既然如此的话,我个人建议,考驾照也不是求职必需,而且学车费用较高,大学生要考虑自身经济状况量力而行。

学生:周教练,除了费用问题,我想向您请教,很多驾校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潜规则,然后,这些所谓的规则可能就会影响学员与教练之间的良好关系,您对此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吗?

主持:我们的李同学,向周教练发难啊,希望周教练不要介意,能够在我们的节目上尽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练:关于潜规则,这个不太好说,虽然各方面都曝料比较多,但是真假难辨。对于我自己所在的城南驾校,这种潜规则还是可以避免的,驾校提高教练的收入,月收入5000,学校一旦发现有人向学员索要好处,立马处分辞退。这种做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主持:关于学员与驾校之间的关系话题,先到这里,下面,我想请两位嘉宾重点阐述一下大学生驾驶存在的隐忧,周教练,先请。

教练:每期驾驶学员中,大

一、大二的学生和即将入学的准大学生占了八成。而合格驾驶人应具备过硬的驾驶作风,娴熟的驾驶技术,成熟的的心理。这些素质的取得,是要经过长期的精心培养、刻苦磨炼才能得到的。但是,许多大学生驾驶本一旦到手,认为目的已经达到,立刻就会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心理,很少有人再把练车、学习交通法规当回事;再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是无车可开的。

学生:那么,周教练是否想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大学生学员的交通法律、法规意识,安全行车意识和驾驶技术,不但不能得到不断强化和提高,相反,已经掌握的本领还会与日俱“退”。因此,大学生驾驶人充其量不过是一群有证龄无驾龄的持本族而已,一旦驾车上路会给整个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给用人单位,甚至给自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教练:对,李同学,我的观点就是如此,但是,这些如你之前所说,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克服的。首先,严把驾驶人培训、考试关。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驾校和驾驶人考试机构要不断增强对社会和驾驶人负责的责任心,决不放松或降低对大学生培训、考试时的要求和标准。

主持:我个人认为,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学驾驶。会驾驶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提前学驾驶弊大于利。依我主持人的愚见,除少数有车开的大学生外,其他同学考驾驶证的最佳时间应在毕业后、就业前。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把驾驶技术学到手;对于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车管所工作人员应该主动向他们陈述利害关系,劝说他们不要考驾驶证。

学生: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就是加强对持本驾驶人的管理。建议公安部出台规定,对长期不开车的驾驶人实行登记管理,即要求他们按向车管所提供已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和实际驾驶训练的证明,从制度上保证他们驾驶等各方面的素质能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

主持:关于大学生学车隐忧,我们的周教练与李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总体来说,大学生学车热,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广大大学生莫盲目跟风,应当从实际出发,考虑清楚再付诸实践。包括学生在内的周边人群,也应该冷静看待这一火热风潮,不要一味褒或是贬。驾校方与学员方也可平心静气进行足够的交流,来协调彼此之间的矛盾。那么,感谢我们的嘉宾来参与我们的节目,非常感谢李同学与周教练在节目中的真诚见解,也感谢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收看我们的节目,下期节目准时再见!

上一篇:2016年工作基本思路修改下一篇:猪年元旦生意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