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

2024-07-04

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精选8篇)

1.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 篇一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提升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技能,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理论知识,并且能熟练掌握护理技术,以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来满足患者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

二、培训方式

成立护理质量培训小组,根据考核内容,制定培训计划,护理部先组织护士长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再由各科护士长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三、培训内容

包括护理基础理论、护士条例,护理技术操作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

四、培训达标标准

1.理论培训: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每天抽出时间集体学习,第2次学习之前抽查上一次学习内容掌握情况。请科内外表达能力强、理论知识丰富并且有实践经验的护士任教,包括基础护理理论、专科理论、心电图基础知识、心脏介入护理知识、常用药、急救药及设备的应用等,采取模拟抢救现场,同步进行药品、器械的主要作用、注意事项、观察要点提问等多种教学形式。

2.技术操作:主要培训十三项基本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进行考核、达标,并对专科仪器操作进行培训,如输液泵、注射泵、血糖仪、监护仪、除颤仪等,必须熟练掌握。

护理部

2014年12月11日(修订)

2.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护理人员38人, 男1人, 女37人;年龄20岁~50岁 (28.10岁±7.00岁) ;学历:中专2人 (5%) , 大专17人 (45%) , 本科及以上19人 (50%) ;职称:护士19人 (50%) , 护师11人 (29%) , 主管护师及以上8人 (21%) 。

1.2 培训方法及内容

2009年未实施干预, 2010年开始统一考核, 项目由示教老师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护理学基础》和《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指导》的操作步骤结合临床实际制订出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经过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审核验收后, 再在全院各科室进行示教和培训, 专科操作由各科室指定1项或2项新业务新技术, 并在科室进行示范和培训。

分层次的培训方法是针对不同岗位、学历和能力水平的护理人员所制订和实施的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模式, 使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能够获取与其岗位和能力相适应的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护师和主管护师护龄相对较高, 经验丰富、基础护理操作比较娴熟、知识面较宽、因此对于她们就要加强护理操作的难度。对于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较短, 基础理论知识丰富, 但临床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故要加强基础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训。不同层次护理技术操作的项目存在部分交叉, 但侧重点不同。见表1。

1.3 考核方法

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组成操作考核评审组, 每月定期对每个科室按不同层次培训的项目进行抽考1次, 护士长不定期对各病区护士进行随机抽考, 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抽考护理人员2人~3人, 考核项目为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全部训练项目, 以抽签的形式, 每人抽考1项。考核内容除护士着装、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和效果等常规项目外, 还包括病人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 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关爱与保护病人, 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和应变能力, 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论提问, 病人的满意度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考核不合格者再进行培训参加补考, 直到合格为止。根据医院护理部评审标准, 合格为90分。各级护士每年必须有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 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评先选优、奖励工资挂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注:两组合格率比较, χ2=7.516, P<0.01。

3 讨论

3.1 操作分层次培训与考核能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操作分层次后不像以前1个月无论哪个职称级别都考同一个操作, 而是根据专科特点和年资来安排, 每月至少在6个操作中抽签, 迫使护士去了解专业知识和练习各种操作, 有效地提高了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科室有分组操作带教老师, 无形中加大了她们的压力, 因为她们要保证每一个人操作合格, 与她的考核挂钩, 从而提高了带教能力, 同时也为科室人才梯队培养了中坚力量。经过每月分层次培训考核, 锻炼了护士的迎检能力, 心理紧张度明显降低。 以往护士在为病人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时, 只是机械地执行操作, 只注重操作本身, 缺乏与病人之间的沟通, 在操作前不评估, 或评估时没有重点;操作时不做沟通指导, 直接操作或操作后未整理物品就离开病人, 没有真正将护理程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分层次培训中, 注重操作前的评估与解释、操作中与病人的沟通指导及操作后的评价等, 同时强调评估、沟通、评价是护理技术操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考核时操作做得再好, 没有操作前的评估、操作中的健康教育和操作后的评价, 就不合格, 使护士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如为病人进行灌肠时, 适时地进行灌肠的必要性, 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宣教等, 提高了护士的沟通能力。

3.2 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提高病人满意度及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是一项技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 其操作的熟练程度、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抢救治疗的效果。通过对我科护士进行不同层次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 改变以往所有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训练内容统一, 目标不明确的局面, 分层次施教, 满足了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需求, 使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能够获取与其岗位和能力相适应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 增强了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 保证了病人的利益, 使病人真正感受到护士的体贴和关怀, 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细致周到, 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有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 从而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3.3 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是适应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工作的职业功能不断扩展, 护理人员在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工作中承担多种角色,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多年来, 我国临床护士主要以中等专业学校毕业为主, 高学历人员少, 大专以上学历仅占20.6%, 护理队伍的整体现状还不能完全满足护理学科内涵发展的需要[3,4,5], 通过实施分层次培训与考核, 对各级护理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职责要求使其能够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 发挥各自的角色功能, 不断丰富护理服务内涵, 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需求, 推动护理工作不断向深层次发展[6,7]。

总之, 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 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断完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和考核, 是培养护士综合素质, 适应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护理,技术操作,分层次,培训,考核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7-427.

[2]殷磊, 李小萍.护理学基础操作技术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74.

[3]方芳, 刘慧珠.通过护士培训规划的构想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4) :290-291.

[4]王建荣, 张黎明, 马燕兰, 等.分层次护士培训的实施与管理[J].护理学杂志, 2005, 20 (8) :50-52.

[5]裴少桦, 包家明, 赵燕.护士形象礼仪与病人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6) :1516-1518.

[6]李丽, 李映兰, 王红红.应用系统方法开展护士培训的理论探讨[J].护理研究, 2006, 20 (10A) :2539-2540.

3.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 篇三

关键词 层级责任制培训 护理操作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311

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是指根据医院护理管理体系和临床护理工作具体情况将护理人员分成不同管理层次,采取层层培训,责任层层落实的方法完成培训工作[1]。2011年1~12月,我院采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对全院进行25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培训、考核,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院有临床护理人员370余人,其中副主任护师8人,主管护师70余人,护师90余人,护士190余人。本科学历45人,大专近240人,中专87人。各临床护理单元根据护理人力资源情况采取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或扁平化排班模式完成护理工作。由于护理队伍庞大、护理人员工作不规律、培训标准不统一等原因,传统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式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方法:首先分层级形成培训小组,2011年1月护理部成立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由一名科护士长担任组长,选出内、外、妇产、儿科等科室的护士长共计6人担任组员。核心培训组负责组织制定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及培训计划,督促检查计划的落实并进行全院护理技术的抽考,定期召开会议,根据培训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培训计划。设立秘书1名,负责组织、记录会议,收集资料。评选院操作培训师,核心培训组在全院范围内评选操作培训师6名。各科室评选护理技术操作骨干2名。培训方法分为3个步骤逐步达到全员、全院培训。将25项基础护理操作分解至季度,每季度根据全院工作量、护理技术操作复杂程度等培训5到6项。操作培训师的培训由医院操作培训考核组负责。通过学习操作流程、观看操作示范碟片等方式对季度操作培训项目进行统一、规范培训,并考核过关。各护理单元护士长及护理骨干集中培训由医院操作培训师负责。将全院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由2名院操作培训师负责,2名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成员负责组织督促。操作培训师通过讲解、示范、现场指导等方式完成相应小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培训考核工作。科室培训由护士长负责。各护理单元根据科室特点、人员结构及工作情况制定将科室人员分成两个小组。由护士长具体负责,两名护理骨干分别负责一个小组,通过护理骨干-高年资护士-低年资护士层层负责对科内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考核方法及效果评价:护理技术操作核心培训组成员于每季度末对阶段培训项目进行抽考。每个科室抽考率为30%(按排班本随机点名,被考者到操作示教室进行考核),操作考核85分以上为合格。考核不合格者由科室护士长继续培训,全院抽考结束一周后进行补考;如补考仍不合格者,暂停科内工作,到操作示教室进行操作训练,直至考核合格为止。护理部及操作培训组每季度对培训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在护士长会上通报,对在培训及受训工作中表现优秀者给予表扬,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下季度的整改措施。

培训要求:既要达到操作流程的统一规范,又强调礼仪服务质量,同时灌输人文关怀理念;要求全院护理人员人人参与、人人考核过关。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X±S示,均经过方差齐性检验和正态性检验,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以前我院采用的操作培训多为科内培训方法,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抽考。因各科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标准、流程不规范统一,科室培训压力大,培训效果欠佳。2011年采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后,通过层层培训、层层负责,全员参与,全院护理技术操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临床操作小组全年抽考护理人员254人,初次抽考合格者244人(85分以上合格),合格率达96.06%;余者10人在再次考核中均达85分以上。2010年和2011年层级培训模式前后的25项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分)的比较,2010年为85.39±2.35,2011年为95.32±2.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8.45,P<0.01)。

讨 论

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有效地缩小了各级培训管理组织的培训范围,减轻了各级培训管理组织的培训压力和工作量,使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培训的薄弱环节上。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使护理人员既要参加上级培训,又要培训下级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激发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层层培训、层层负责,避免了操作培训中的疏漏之处,有利于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操作水平。此模式的护理培训全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培训过程中除了专业培训,还突出强调人性化服务,规范护士礼仪和文明用语,努力让每位病人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感受到护理人员的贴心关怀,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通过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前后的对比观察,使用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后,护理人员操作考试成绩均有明显提高,统计学上具有明显意义。护理人员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医院整个护理队伍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得到提升,全年护理部未收到由于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方面的投诉。

通过初步开展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的护理培训,我院护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我们会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规范层级培训模式,促进全院护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石群.护理人员层级责任制培训模式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1,24(7):3068-3068.

2 陳晓燕,诸明春.层级培训模式对护士理论操作水平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4):26-27.

4.科室骨干护理技能操作培训信息 篇四

为了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院护理部积极响应这一活动。2012年三季度7月2日-6日,对在岗的14位科室护理技术骨干,举办为期五天的半脱产科室骨干护理技能操作培训班。此次培训项目有密闭式静脉输液,静脉输血,肌肉注射,患者搬运法,压疮的预防与护理,床上洗头。

培训过程中,大家互相学习,注重培训操作中的细节。考核结束后,各组组员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对自己在操作中有所困惑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各组组长对此次培训做出总结,由操作考核老师做最后点评。

此次科室骨干半脱产培训效果比较好,各人员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培训,无迟到、早退,按时到岗,但考核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考核老师的点评可以看出很多细节性的操作容易被忽略,往往因小而失大。

5.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 篇五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6-3 10:42:35 点击:3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人员必须牢固掌握的基本技能[1]。因此,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始终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以往采用的传统培训方法,因教学条件限制,一人示范众人学习的情况,在没有教学操作视频的情况下,难以做到让每一位参训人员都能完全掌握示范教师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2],带教不规范,护士操作信心不足,对护理操作培训模式满意度低。为了提升护士操作水平,增强护士操作规范性,提高护士操作学习兴趣,我院护理部于2012年采用PDCA循环培训法,开展临床护理操作培训,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组为我院2010年全院护理人员498人,考试人员485人,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97.4%,其中副主任护师19人,主管护师160人,护师137人,护士169人。实验组为2012年全院护理人员523人,考试人员513,占全院护理人员总数的98.1%,其中副主任护师22人,主管护师169人,护师143人,护士179人。培训前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带教老师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培训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在医院示教室,护理部的教学干事对全院护士分批进行培训,年终由护理部选择几个护理项目统一进行护理操作考核。

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培训模式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PDCA循环法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首次提出的,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3,4]。实验组具体步骤为:制定操作培训计划;每周落实培训内容;月底操作考核测评;培训效果评价、改进。

1)计划阶段(P)制定操作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组织者、培训地点、培训师资等。①培训内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参照《基础护理》第4版,《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第2版《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及流程》和《护理操作50项视频》,并邀请本市医学院校基础护理教学组专家,针对培训的项目,制定出标准化的操作程序。②培训组织者:由护理部分管教学副主任直管,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实施、考核、评价[5]。③培训地点:操作培训在护理示范教室,可进行多媒体教学。④培训师资:成立医院、科室两级护理操作培训组。全院通过层层选拔,挑选5名操作能手成立全院护理操作培训组,同时,各科室选拔1名操作带教能力强的护士作为科室操作带教员,与护士长携手共同负责该科室护士的操作培训。

2)实施阶段(D)每周落实培训内容。①护士熟悉护理操作标准。将标准化护理操作程序上传到医院内网,并做成手册,发放到各个科室。在操作培训之前,护士先学习操作标准。其中包括:评估、用物准备,温馨服务,有效沟通、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操作的关键点、出现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将培训项目标准化操作程序放到医院局域网中,供带教员与护士提前预习。②每月第1周:自制护理操作视频。根据护理操作标准,院级护理操作员根据每个操作程序进行分解、细化,统一每项操作的细节流程及考核标准。由5名经过训练并娴熟掌握每项护理操作的院级带教员,采用情景模拟式对1名护理人员扮演的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用佳能相机V7.0进行操作视频的录制,采用同步录音,运用QQ影音软件,经过剪辑、辅助图片,配上文字解说,将该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温馨服务流程等贯穿于整个操作流程中完成视频后期制作。制作完成的操作视频,科室带教员及护士长先行观看、讨论,并予以最后修订。定案后将操作视频放在医院局域网中,供护士及时、方便、快捷地学习。③每月第2周:

对各科室带教员培训并考核。召集各科室带教员,先观看操作视频,后由录制视频者进行手把手的带教培训,培训后1周进行考核,合格者取得带教资格,未合格者继续对其一对一培训,直至其完全掌握。

④每月第4周:带教员对科室护士进行培训并考核,过程用视频记录。带教员回到科室后,依照在院级培训的模式,对科内护士进行培训,并用视频记录每位护士操作考核的全过程。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时,播放各位护士操作视频。先由本人进行自我评价,各位护士依次发言,说出在操作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最后由带教员或护士长对该护士的操作做成总体评价,并记录其成绩,作为日常考核依据。同时,科室录制的操作视频也作为护理部考察科室培训情况的依据。

3)检查阶段(C)月底操作考核测评。①考核方法:每月第4周:护理部分单元考核全院护士。护理部将医院2~3个临床科室作为一个单元,制定每月对单元中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工作计划,重点考核所培训的操作项目及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的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②考核指标:内容包括仪表仪态、操作相关评估(患者病情、环境、物品)、操作前准备(操作前护理人员本人、物品、患者的告知)、操作过程中(能体现护士心理素质、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操作后物品的处理、效果评价(其中包括患者的评价)、操作相关理论知识的提问。③考核标准:总分为100分,操作过程60分,仪表、理论提问各占5分,评估、准备、评价各占10分。≥95分为优秀;90~94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不合格者科内延期培训1周。

4)反馈、处理阶段(A)培训效果评价、改进。①分析总结当月培训效果:针对每月操作培训情况,整理操作考试成绩,由护理部召集全院操作小组成员,共同总结分析本月全院在该项目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少数科室存在的个性问题,作为下一轮PDCA循环的动力和依据[6],并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出整改的措施。②操作培训满意度调查发放护士调查表,对操作培训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总分100分,≥95分为满意;90~94分为较满意;85~89分为基本满意,≤84分为不满意。实行双向反馈评价,促进教学相长。③培训质量反馈追踪:操作考核成绩纳入全院KPI考核指标。通过我院护士长飞信群、护士长QQ群及时反馈,反馈的强化作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作用[7],能促进下月科室护理操作培训质量提升。并与上月操作考核情况做对比,进行效果评价,评价的结果为持续改进提供了依据从而保证了护理操作的终末质量[8]。

2 结果

2.1 护士操作技术培训效果

培训方法改进前(对照组,2010年)与改进后(实验组,2012年),护理人员参加操作技术考试结果见表1,护理操作技术优秀率由改革前34.6%上升为改革后56.3%,达标率由改革前94.8%上升到97.6%,不合格率由改革前5.2%下降至2.3%(P<0.01)。

表1 培训方法改进前后护士操作技术考核结果比较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总人数/人 513 485

优秀/人(%)

合格/人(%)

不合格/人(%)

289(56.3)212(41.3)12(2.3)168(34.6)292(60.2)25(5.2)

注:uc=3.466,P<0.01。2.2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改进前,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92.4%(448/485);采用PDCA循环模式后,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满意度提升到99.4%(510/5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法改进前后,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效果的评价比较见表2,表明采用PDCA循环模式可明显提高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认知度(P<0.01)。

表2 护士对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认知度 培训模式 传统培训模式 总人数/人 485

对工作是否有帮助/人(%)

PDCA循环模式 513 3 讨论

3.1 PDCA循环培训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保障了护理质量

PDCA循环培训模式使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前后对比(见表1):护理操作技术优秀率由34.6%上升为56.3%,达标率由94.8%上升到97.6%,不合格率由5.2%下降至2.3%。差民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以看出,在培训护士和培训内容无明显差异的前提下,改进培训模式对提高护士操作技术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护理操作规范化培训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3.2 护理操作培训模式的改进,提高了护士对操作培训的满意度

本调查结果表明护士对改进后PDCA循环培训模式满意度大为提高。护理工作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满足患者需求的过程,具有服务性,护理技能是否规范熟练直接影响着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感[9~11]。新培训模式录制了规范操作视频,放置医院局域网中,可随时点播,操作老师手把手带教,院科两级带教员通过培训—考核—再培训—再考核的培训形式,让护士每月操作培训有计划性,操作视频让护士对操作的步骤记忆形象化,能清晰把握操作关键点。手把手带教培训,使受训人员能更明确操作中具体手法和方式。比如:吸痰,操作关键点在于负压吸引器保持负压的正常状态、吸痰插管时保持无菌状态的同时必须是不带负压的,在吸痰管抽出时保持正常的负压状态,动作为手指捻须样左右旋转状,向上提拉。通过PDCA循环培训模式使得操作的关键点和细节的把握更加精准,从而提高了护士对护理操作培训的满意度。

3.3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改进,提高了护士学习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从表2可见,2012年底,对护士问卷调查结果,92.8%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对护理工作有帮助,92.0%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包括操作水平和教学能力,较传统培训方法提高。

通过院科两级带教员分层培训、考核的方式,提高带教员操作带教水平。90.8%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方法能更好把握操作关键点。所有护士长均认为提高了护士学习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科室人员操作整体水平提高。

3.4 多媒体视频教学,激发护士学习兴趣

由一边讲课一边写板书传统教学方法,改变为以多媒体视频为主要的授课方法。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2]。多媒体视频教学增强了护理操作演示的直观性,将重点容易忽略的部分在视频中展示,规范了护士操作细节。对演示视

对个人是否有提升 能否对操作关键点的把握

273(56.3)207(42.7)231(47.6)476(92.8)472(92.0)466(90.8)频操作的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演示,展现个人良好的职业形象,也增强了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同时护士自制操作视频,能有效调动了护士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具有很好的“同伴示范”作用。

视频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护士可以在医院或家中随时点播观看。将重点、难点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强调。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学效果,节省30%以上的教学时间[12]。

3.5 考核方式改变,提高了护士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

每月单元式考试代替全年集中式统考,不但减轻了护理部工作压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传统的培训方式一年集中完成一次操作考试,考核者工作任务重,被考核者压力大。新的考核方法将考核任务分配至每月,大大减轻了护理部工作压力。传统的操作考核,注重操作流程的熟练,技术的完美,而忽视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新型的培训模式中,我们也认为操作步骤是关键,最能反应操作者的技术含量,其权重值定为60%,但同时也更注重根据临床情境做出相应的处理,例如个人仪表、对病情评估、操作前准备、操作后物品的处理及患者的评价等,在考核中权重值高达40%,这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应变和应急能力。

我们把PDCA质量管理模式运用于教学培训,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培训,对一个阶段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移交下一个循环解决,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教学质量[13],充分调动了护士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更好地掌握、运用护理操作技能。2012年我院在全市组织的护士操作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同级医院团体第1名的好成绩。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的各项指标均达95%以上,全院形成了良好学习氛围,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康华.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式改革的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67~69.

[2]梁雁芳,冼日凤,朱新青,等.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0(17):4099~4100.

[3]Corbara F,Di C E.Company Wide Quality Control(total quality):methodological principles and intervention techniques for stepby-step improvement[J].G Ital Cardiol,1996(26):61~72.

[4]宋琳琳,马文将.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持续改进[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3):179~181.

[5]朱淑群.低年资护士基础护理操作培训需求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4):1011~1012.

[6]张瑜,蔡坤.PDCA循环在新职工培训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7):645~646.

[7]黄漫,曾国琼.影响护理技术操作训练考核效果的因素分析及改革方法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7):117~118.

[8]向清平,李小峰,谭远谊.护理操作程序归类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5):1193~1194. [9]蒋银芬.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569.

[10]Vogel P,Vassilev G,Kruse B,et al.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colorectal surgery [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96(7):1009~1015.

[11]Jin H,Huang H,Dong W,et al.Preliminary experience of a PDCA-cycle and quality management based training curriculum for ratliver transplantation [J].J Surg Res,2012,176(2):409~422.

[12]姜小鹰.多媒体技术在护理程序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3):174~176.

6.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 篇六

【目的】

1.保持人工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

2.评估病人人工肛门的功能状况及心理接受程度。

3.帮助病人掌握护理人工肛门的方法。【用物准备】

治疗盘内置:造口袋、剪刀、造口尺寸表、纱布或棉球、弯盘、治疗碗及镊子、治疗巾及橡皮治疗巾、无菌生理盐水、手套。

【操作方法及程序】

1.评估病人,准备用物至病人床旁。

2.向病人解释,遮挡病人。

3.暴露造口部位,将所备之物置于易取处。

4.铺橡皮单及治疗巾于造口侧下方。

5.戴手套,将造口袋取下,置于弯盘中。

6.用镊子夹取盐水棉球,将造口处及周围皮肤擦拭干净。

7.以造口尺寸表测量造口大小。

8、在造口袋背面贴纸处依测得造口的尺寸大小剪洞。

9、撕去贴纸,将造口袋对准造口。

10、轻轻将造口袋紧密贴于腹部皮肤。

11.协助病人整理衣服并恢复舒适卧位。整理用物,洗手。

12.观察造口处及周围皮肤是否异常,排泄物性状、颜色、量。

【注意事项 】

1.向病人演示操作过程。

2.造口袋内容物于1/3满或有渗漏时应更换。

3.造口袋背面所剪的洞口尺寸应大于造口,预防造口处摩擦损伤。

4.造口袋紧密贴紧皮肤,以防排泄物渗漏。

7.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 篇七

1 护理操作标准更新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护理操作标准的更新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护士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要求护士积极转变服务观念, 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护理操作贯穿于护士日常工作的始终, 长期以来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只重视操作的正确性和动作的规范化, 缺乏与病人交流和沟通, 忽略了病人的主观感受。根据问卷调查结果[2]显示, 开展护士礼仪操作, 融洽了护患关系。因此,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态度诚恳, 平易近人, 有帮助病人康复的愿望,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有效沟通的原则和技巧[3]。

1.2 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

护患双方对健康与疾病的看法以及生活经验的不同会影响相互之间的感觉和期望, 并进一步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护理效果。护患之间的沟通是护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护士在护患之间的沟通中起主导作用, 护患沟通的质量与护士态度及护士对沟通知识的认识和运用相关。成功的交流可促进护理措施的实施。美国一项调查表明, 把方便让给病人, 把实惠送给病人, 把温馨留给病人, 可促进病人身心康复, 缩短住院日, 降低医疗费用, 提高病人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4]。

1.3 沟通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促进康复

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基础, 由于护理的对象是人, 很多的护理工作都需要病人的密切配合,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医疗护理活动能顺利进行, 护士可通过沟通去识别和满足病人的需要, 以促进康复。陈何芳[5]报道, 治疗性沟通前后病人心理负担发生率分别为99.14%和21.57%。护患沟通是护理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整个护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没有沟通, 护理目标就难以实现。有研究证实, 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提高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1.4 沟通可以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因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医疗活动主动参与意识的增强, 对医疗护理信息的重视, 护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护患沟通, 可以增进护患关系, 促进护患共同目标的实现, 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防范护理风险, 确保护理安全, 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2 护理操作标准更新产生的影响

2.1 培养了护士操作中的沟通能力

言语表达对护士来说是一种艺术, 也是一种技巧, 护理操作标准更新使年轻护士的言语表达和沟通技巧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培养。由于当前护理教学仍然以理论知识传授, 操作方法示教为模式, 缺乏对年轻护士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信息获得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故导致实践中年轻护士只会机械操作, 在沟通技巧上缺乏应对策略, 与病人交往中存在自信心不强、紧张、焦虑等心理。护士按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规定的解释内容和步骤与服务对象主动沟通, 可增进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2 能够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操作过程中通过解释、指导, 把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始终, 使病人在接受护理操作的同时, 学到了与疾病相关的护理知识, 也感受到护士的同情和关怀。当病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其将接受的护理操作是怎样的过程, 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时, 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就会减轻许多。在操作过程中, 细心观察病人的心理动态, 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合理需要, 以精湛而娴熟的护理技术和自己的言行去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消除或减轻消极情绪, 有利于康复。

2.3 对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有良好导向作用

改进后的护理操作考评标准, 要求护士在操作前对病人所处的环境和身心状态作出全面的评估, 操作过程既要严谨、规范, 又要注意与病人的及时沟通, 对临床情景变化能及时做出相应反应并能灵活处理;既要注意操作的省时、节力和操作的终末质量, 又要注意满足病人的需要, 提高病人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因此, 新标准有利于加强护士的整体护理意识, 有利于培养护士的科学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使护士在操作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人施护, 满足病人的需要。同时, 有利于培养护士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养成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

3 体会

医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护士具备整体观念, 在临床护理操作中, 应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全程满意的服务和护理。新的护理操作标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整体性、社会性, 注重护患之间的良好关系, 注重护患之间双方合法的权益, 注重沟通与交流, 融情感服务, 文化服务与技术服务之中, 达到了护患双方心理上的满足, 可以化解医疗纠纷, 保证护理工作安全, 促进病人的身心健康, 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梅娟, 姜安丽.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评标准的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1) :89-90.

[2]奚琼宵, 沈莉萍, 刘聪华.护理礼仪操作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9) :2744-2745.

[3]刘玲, 刘均娥.临床护理沟通交流的原则和技巧[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1) :873.

[4]张友惠, 施海红.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在护理操作中的整体优化[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3) :190-191.

8.护理部操作培训计划 篇八

【关键词】护士; 护理; 操作技术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1-02

护理技术是指将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在临床经验的方式之一,它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和技能也都随之得到提升。本研究通过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及岗位培训的观点,经过总结分析进一步更新护理技术服务理念,提高临床护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从而达到促进护理人员学习、技能提高,实现保障病人安全和完善护理服务质量的目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本院从事内、外科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165共名, 均为女性。

1.2 调查方法:护理技术任职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调查者基本信息;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情况;对护理岗位培训的想法。统一发放问卷,共发放165份,回收率为92.3%。

2 结果

2.1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服务理念的认知状况:在调查表中关于临床护士执行护理技术的操作目的分类中,调查对象选择“艺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认知理念者所占比例为84.52%,选择“病人得到合适的护理技术服务”选项的护理人员所占比例次之,为61.31%,而选择“视病人情况不一定完全按照护理技术流程执行”的人员所占比例为55.36%,选择“严格按操作流程执行”的占 44.64%,选择“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人员所占比例为12.3%。

2.2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岗位培训的观点:有85.12%的护理人员认为护理技能得到提高和完善的最佳选择是临床;有89.29%的护理人员选择护理操作技能的最佳方式使从评估开始;有85.71%的护理人员认为护理评估需要贯穿于护理人员的整个技术操作过程中。

3 讨论

3.1 进一步创新和深入贯彻护理服务理念:随着“以人为本”的医学服务理念的不断深化,护理人员对护理技术的操作服务理念也相应的有所改变。在调查结果有少数的护理人员认为技术操作的目的只是为了准确执行医嘱而已,针对此现象,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人员对技术操作理念的深入认识,灌输他们准确的服务和医德精神。因此,护理管理者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内涵的认知建设,教育护理人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知和文化层次都有所提升,病人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护理和医疗照顾,而是参与到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评价者。护理工作的开展都要以病人为中心,关注护理状况对病人的效果与影响,确保病人的安全性和满意性。调查中有百分八十以上的护理人员认为护理技术的操作和考核应从贯穿于技术的整个评估过程中,可知护理的评估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只有在技术全过程中的评估中才能及时发现、解决和评估护理技术问题,从而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护理技术服务。

3.2 强化岗位训练, 运用新知识提高服务技能

在本次调查中显示,本院 85.12%的护理人员认为护理考核和评估应设置在病房等临床经验中,这表明护理人员已逐步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固定的操作流程不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由于临床护理中存在无法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只有在掌握熟练技能的基础上,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训练贯穿于护理过程中,坚持边护理边学习,边培训边实践等护理途径,才能逐渐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为了改善护理人员反复演示教室练技术,而忽略与临床的实践联系,护理人员应采用岗位培训的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岗位职业应变能力。其改革措施有:(1)护理培训应以满足病人需求为服务核心,将岗位技能训练建立在临床基础上,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实践能力。(2)将临床考核作为主要的考试形式,模拟考核为辅,从而为护理人员提供切实的实践操作机会和情景,利于护理人员全面发现问题,为护理人员的技能完善提供临床依據。另外,护理人员在完成工作量,又达到技能考核水平的基础上要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3)要保持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个人的表达和交往能力,增进护患感情,并坚持采用临床训练和考核的提高方法。(4)在护理技能和服务的考核与评价中,逐渐淡化护理技能的操作步骤和条框要求,要总是护理人员在坚持护理与操作原则前提下的技能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护理的最佳效果。(5)坚持传达护理人员会议精神,护士长需要对不合理护理、质量控制问题、改善措施等作好记录,实施互相监督、不断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3完善护理管理工作,保障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建立在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基础上,而护理记事本作为一种文字性的沟通方式为护理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从而弥补了护理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工作遗留等不足;护理记事本作为一个沟通的平台,增强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全面性,保障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护理记事本准确传递了班次、病人问题等信息,减少了护理事故隐患,提高护理工作的细微程度和到位力度。护士长也可以通过记事本中反馈的信息中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从而调整工作,找出改良措施;护理记事本中可以登记工作和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护士可通过交流学习获得更多的学习路径,增强自身的技能水平,从而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商海莲, 张 萌. 护理信息沟通本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 护理研究, 2006, 20( 6) : 1477.

[2]徐 开. 护士长信息本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 护理研究, 2005, 19( 3A) : 451.

上一篇:融资租赁推广方案下一篇:高中物理培训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