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2024-11-20

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共12篇)

1.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篇一

浅谈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内容摘要: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关键词:音乐素养,音乐理论,音乐教学

引 言

当你精神空虚、心情烦躁、身体疲乏之时,听几支舒缓的曲子,哼几声快乐的小调,唱几首高昂的歌曲,你会感觉怎样?它会使我们充实,愉快,轻松很多。这就说明音乐它具有独特的功能,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音乐教育是幼儿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要重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研究。由于影响幼儿音乐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所以我们应该把提高教师的音乐素质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主要工作来抓。

作为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把握音乐的本体性知识。包含一个非常清晰的和有顺序和目的的学习过程,从识别音乐符号体系中各种规则开始,直至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音乐作为表达声音的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存在于音乐曲谱上的各种符号,还需要我们通过运用各种音乐技能技巧来正确的表达曲谱中的各种音符和记号,这种表达的过程就需要借助人体本身的发声器官或各种不同的乐器,那么学习如何用正确的发声方法以及具备一定的操作乐器的能力就是所谓的音乐技能。幼儿教师只有在拥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下,才能

加深自身对于音乐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把蕴含在音乐作品中的艺术美,用幼儿易于理解的的方式传授给幼儿。

一、幼儿教师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

幼儿教师的音乐理论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水平,这是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基础。由于幼儿教师的来源和接受专业教育的层次不同,她们的音乐理论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我们强调对幼儿教师进行音乐理论素质培养,而不是让幼儿教师达到音乐家的水平。幼儿教师只要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研究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就可以了。“音乐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音乐理论素养,”这是许多幼儿教育专家的共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准,并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中还应该学习一些教育科学的理论,使音乐教育能够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的发声方法对幼儿的音乐能力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幼儿期正处于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所以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训练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而幼儿教师只有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对幼儿进行发声方法的正确训练。由于幼儿期的语言能力和发声都还比较差,在学习歌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发声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纠正幼儿的发声错误,使其逐步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如果一个合唱的群体发声基本上都是正确的,那么这个群体的合唱水平就比较高,反之,效果就不佳。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歌唱的发声机能,主要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直接控制的,同时人心理上的意志和感情也有间接的调解作用,而后者应该是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育技能。歌唱的发声器官可分为:

呼吸器官(肺、胸、腹);发声器官(声带)咬字、吐字器官(喉、舌、齿、牙、唇);共鸣器官(胸腔、口咽腔、鼻咽腔、头腔)。呼吸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由大脑直接控制其活动,发音器官和共鸣器官则必须通过意志及感情的调解,间接地控制其活动。歌唱发声的各器官,即是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对幼儿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可随时调整或侧重某一部分发声器官的训练,以达到训练的要求。

三、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分辩声音优劣的素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一般都是以集体教学形式为主。当教师面临一个发声能力还不强的幼儿群体的合唱声音时,教师必须具备分辩声音优劣的听觉能力,这是对幼儿教师的职业性要求。

首先,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声音观念。所谓的正确声音观念,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对所要教学的乐曲的各种音律、节奏、声调等都有较熟悉和清楚的掌握,形成一个客观而准确的声音标准,并以此来判断幼儿在演唱中的正确与错误。这种声音标准的形成和掌握是靠教师平时的自我训练和经验的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其次,教师应具有判断和纠正错误发声的能力。幼儿在合唱时集体成员同时发声,在群体同时发声的情况下,教师要能够判断其中某一个人的发声特点及其正确与错误,还应该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发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幼儿的发声特点有比较熟悉的了解和掌握。

再次,教师应熟练地掌握咬字、吐字规律。歌曲是语言和曲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是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工具,正确咬字、吐字就成为歌唱艺术中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咬字和吐字的规律,才能在教学中指导幼儿正确咬字和吐字,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这一项素质要求实质上是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普通话,不仅能用普通话作为平时的交际工具,还要在音乐教学中用准确的普通话把歌词表达出来。这样教师就会把正确的发音标准固化在记忆之中,并形成一个判断正确与错误的客观标准,当幼儿在演唱中出现了错误发音后,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还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以形成幼儿对语言的正确发音。

四、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指挥音乐的技能技巧

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只有正确、清楚地作出指挥的各种拍节图式,才能使幼儿迅速理解音乐语言并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拍节图式是教师运用

手势、表情、身体动作把音乐节奏演化成的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借助这种直观的音乐语言,教师把对音乐的要求及演唱的意图传递给幼儿,使其正确演唱,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因此,教师平时应对各种指挥的拍子图式准确掌握,正确演示,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准确进行音乐教学的重要基本功。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用一定的指挥方式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使幼儿的演唱达到最佳水平。因此教师的指挥动作不仅应该准确无误,还应该美观大方。也就是说,教师指挥的每一个动作和手势都应符合美学的要求,都应有音乐的旋律感觉。在指挥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歌曲的思想感情、风格,音乐的旋律、速度,音乐节奏的力度及对乐器的轻、重要求等不同内容将指挥拍子图式以线条化的、音乐化的形体语言演示出来,使幼儿群体能以整齐、优美的音乐旋律和悦耳动听的歌词,演唱出歌曲中的美好思想情感。

因此教师指挥的手势要服从于歌曲旋律的抑扬顿挫所表示的感情变化,用以启发幼儿正确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及音乐意境,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程度。另外在指挥过程中,还要把起拍、呼吸拍和结束拍用指挥手势准确表达出来,使全曲的开始和乐句中的换气及乐段的结束整齐划一。在指挥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和眼神也是指挥的重要语言,指挥的手势是传达教师内心语言的工具,而教师的表情和眼神则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它象一座无形的桥梁在教师和幼儿之间架起了一条感情的纽带。“眼神是灵魂的窗户”,透过教师的眼神,可以使幼儿感到教师的喜、怒、哀、乐之情,从而激发幼儿全身心地投入演唱,使音乐学习的最佳效果得以产生。

综上,幼儿园必须对教师的音乐素质进行全面训练,才能使其掌握音乐教育的艺术精髓,才能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从幼儿教师应掌握何种最基本程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做了阐述,以及从构成音乐多种要素的角度出发,关注到幼儿教师应如何表现音乐、通过何种方式表达音乐才能更好的与幼儿原有的音乐经验相适应。并以上述两种构成要素融会贯通为根本立足点,为幼儿教师在其个人的音乐素养上要求勾画了一幅最基本的愿景。

一、具备浅显广泛的音乐知识。幼儿教师所需掌握的音乐知识涉及基础乐

理、中外音乐史、歌曲创编三方面的知识。体现出要求教师从基本认识基本的音乐语汇的乐理开始,到了解本民族有代表性的音乐家及其作品。最后,还能融会贯通各种知识理论知识,进行创编幼儿歌曲歌词和身体动作的能力。

二、具备形象生动的身体律动能力。几乎在每个音乐活动的活动目的或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能在自身具备良好的肢体律动的基础上,运动身体,展现动作成为了引导幼儿学习歌词、节奏和感知音乐形象的有效手段,幼儿教师所具备的音乐素养这一大特色,是区别于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素养构成要素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三、具备善于表现基本音乐构成元素的能力。教材中选用的音乐作品都是短小愉悦,大都代表着具体、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因而,教师需要从这些短小但不失在音乐构成的要素中作品中,从一个更微观的视角来所创作的或适宜于在幼儿园中所选用的音乐作品的表达方式,充实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

2.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篇二

1.深入研读好课标和教材

音乐教师应深入理会课标和教材的基本理念, 开拓思路, 创新方法, 以音乐为本, 以育人为本, 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要以课标为标杆, 根据校本情况, 如具体的教学对象和课程时间安排, 对教材进行处理和调整, 包括选择、删减或增加及教材深度和适度的处理, 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

2.音乐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师要上好一堂音乐课, 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素质, 更是全面的综合素质。好的课堂设计, 要建立在良好的逻辑思维上, 在整体结构和层次发展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除了本身应具备扎实、全面的学科知识之外,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更需要灵活多变的课堂管理和驾驭能力。 通过丰富而适度的语言、富有吸引力的音乐手段, 诠释、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 迅速读懂全体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结果, 及时调整教学思维和细节, 使教学内容得以落实, 从而实现课堂目标。

3.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协调发展

首先,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专家们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呵护, 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 例如《音乐与人生》、《京剧大师梅兰芳》、《贝多芬》等单元侧重将音乐和作为音乐活动主体的“人“联系起来, 使音乐学习真正成为人的活动, 一切从人的思想、意识、兴趣、情感出发。 其次, 让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的聆听,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能力, 以及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 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例如《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等单元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族音乐的区域风格特征, 认识民族音乐中的体裁, 感受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神财富, 从而得到文化、精神的洗礼。 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及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民族音乐, 从而归纳民族音乐的鉴赏方法。 再次, 通过欣赏多种中外音乐作品, 认识、了解、掌握音乐要素、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风格特征、题材文化、流行音乐等方面知识与技能。 例如在《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爵士乐》等单元中, 音乐知识与技能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与技能恰好是服务于欣赏的, 有利于鉴赏音乐的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 例如京剧单元让我们知道了人物行当、唱腔、京剧名家、京剧的发生发展历史等知识;非洲音乐单元则让我们了解了非洲乐器、非洲歌舞音乐的特点;爵士乐单元则让我们学到了爵士乐的相关知识, 了解了爵士乐的主要特征和风格特点。

4.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呼应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我们所要做的, 是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最大快乐, 如何感受到音乐这股清泉所带来的沁人心脾, 如何在音乐这个大熔炉中得到熏陶和升华, 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目标是多维的, 看似在一节课中, 既有音乐基础技能的传授与练习, 又会有音乐表现的感受、体验等, 最终让学生了解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对作品的曲名、作者、结构、音乐特点等一些内容的掌握, 同时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和升华, 对作品的感受、表现和创新才是一堂课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感性目标与理性目标这一虚一实, 就像中国的写意画, 形在外, 神在内, 实在外, 虚在内, 这正是中国人的含蓄内敛的个性特点之体现。

5.因地制宜, 求异变新

5.1教师要明确和了解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和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的载体, 其次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特点, 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内涵、教学内容及教育方法, 从而在面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学内容选择时, 既重新选择和组织相关的教学内容时, 又根据具体的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补充, 以便更好地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为了切实有效地达到教材编写者所期待的音乐审美鉴赏的教育目的。

5.2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 教材是完全可以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 增加或减少、调整教学内容的。 所增加的内容可以是经典的、新颖的乃至时尚的。 例如在“拉丁美洲音乐 “欧洲民间音乐 “非洲音乐”中加入更多的民间传统乐器, 让学生从中认识更多的外国民间乐器;在“俄罗斯民族风情” 中加入维塔斯的演唱会的音响与视频……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趣味和魅力。

6.音乐教育实践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3.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篇三

关键词:奥尔夫声势教学法 幼儿教师 音乐素养

中图分类号:J6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6-0168-02

奥尔夫声势教学法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幼儿教学方法,它以其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大量幼教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关注。当前,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尝试将这种教学方式融入幼教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已经成为幼教工作中一种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然而,当前幼教工作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幼教工作者在个人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在音乐、舞蹈等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上升空间。运用奥尔夫声势教学法不仅仅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幼教工作者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一、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的音乐素养

1.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幼儿时期是人类审美和感知能力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幼儿教师对幼儿具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工作是对儿童审美感知力的重要启蒙,影响着儿童对音乐的认知感性认知。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具备出色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够对音乐的旋律、协和度、悦耳程度等要素进行恰如其分的感知,进而对幼儿的音乐学习进行指引,使幼儿具备初步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为了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度,在游戏和教学中向儿童灌输音乐的思想,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乐感,幼儿教师应当在工作和学习中培养自身对音乐的感知力,以自己的方式感知音乐,将音乐的概念具象化,将音乐的内容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的音乐感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于音乐的诠释能力,没有良好的音乐诠释能力,教师的音乐教学任务就无法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也难以顺利达成。

2.出色的音乐鉴赏能力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教育,这种教学不能给幼儿灌输机械的、系统的乐理知识,更不能通过文字、讲解对儿童审美进行影响。在这一教育阶段,音乐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教育工作对音乐的诠释。因此,幼教工作必须具备独立并且出众的音乐鉴赏能力,要有足够的能力对音乐进行富于个人思想的鉴赏,使自己的音乐鉴赏具有独特性和科学性,这样一来才能为后期音乐的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音乐教师应当具有较好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鉴赏能力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素养的完美体现,更加是教师审美情操的集中反映。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在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艺术性,丰富课堂内容,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3.灵活的音乐教学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中,掌握出色音乐感知和鉴赏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对音乐的表达与诠释才是教学的关键。事实上,很多教育工作者自身能够对音乐进行很好的理解和鉴赏,但是在教学中过于模式化、过于单调刻板,使得教学工作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的。没有灵活的音乐教学能力,教学只能遵循单调的教学套路,无法实现教学的趣味性,必将使得课堂教学陷入枯燥无味的死胡同。灵活的音乐教学能力是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标志,音乐教育的形式不一而终,但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始终是为了对幼儿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使其形成良好的音乐认知和表达能力,而灵活的教学能力能够使教师的

二、在幼儿教学中融入奥尔夫声势教学法的必要性

1.是实现幼教音乐趣味性的重要的途径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是当前教育界普遍认可的教学思想。在游戏中实现教学目标,将游戏与教学有效联结在一起,无疑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而奥尔夫声势教学正是这样一种生动活泼,多变有趣的教学方式,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感受音乐,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综合运用视听、歌舞、游戏等教学形式,在课堂的教学中融入丰富的互动环节,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合作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学会领悟,学会合作创作,使得课堂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音乐的教学更有现实意义。

2.是将音乐形象化的必然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将音乐以更加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是教学成果的重要影响因素。音乐的内容相对于绘画、文字、舞蹈等内容来说比较抽象,很大程度上依靠感知能力来实现。然而,在幼儿阶段,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尚未形成,要依靠其他方式辅助来实现。而声势教学法能够将音乐以视觉、听觉、触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音乐艺术的具象化,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音乐的抽象化一直是许多孩子无法真正领悟音乐的重要原因,我们无法真正将音乐的内容转化为实体的形式,但我们可以运用实体的概念表达一种音乐类型,使晦涩抽象的音乐更加容易理解,使幼儿真正触摸、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增强音乐的感染力。

3.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出路

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性因素。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灵动活泼,是无法获得幼儿的关注的,没有兴趣,根本无法促使幼儿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吸收。声势教学法运用各类简单有趣的器乐,配合幼教人员亲切开朗的指导,能够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进而学习到更多的音乐表演和感知能力。这样一来,幼教人员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质量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任何的教学中,教学质量都是教育者们不断追求的内容,但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关注和尝试。奥尔夫声势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法的创新,它是幼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的能力,是不断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的出路。

nlc202309090037

三、运用奥尔夫声势教学法提高幼儿教师能力的音乐素养

1.节奏和听力训练中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感知能力

在奥尔夫声势教学法中,节奏训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拍掌、乐器演奏等形式对一段简单的节奏进行演绎,同时要求幼儿进行模仿,锻炼幼儿的节奏感。运用这种教学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幼教工作者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使幼教工作者能够更多地去研究节奏的作用、表现形式,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内容,一段音乐的优劣判断离不开音乐的节奏支撑。在我们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节奏识别能力十分关键,许多幼儿音乐教师都在利用奥尔夫音乐声势教学法的丰富教学内容尝试更多节奏和听力的训练方法。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需要教师不断动脑思考音乐与人类的关系,甚至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做好充足的节奏和听力训练不仅仅是对幼儿音乐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幼儿教师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训练幼儿教师可以形成出色的音乐领悟和思考能力。

2.动作的教学中提高教师的音乐想象力

如果说节奏是对幼儿教师音乐感知能力的体验,那么动作教学就是对幼儿教师音乐想象力的表现。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对某一段音乐进行演绎的同时也会搭配适当的动作要幼儿模仿,例如拍手、拍肩膀、跺脚、蹦跳等。运用这种方式,幼儿教师能够将单一的音乐形式更加的细节化、更加的具象化。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幼儿教师具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动作设计能力,这样的教学尝试对教学质量与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好处。在音乐的表达上,人们的想法越来越多样化、越来个性化,优秀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主观的加工,将音乐分解为各种另类的动作,帮助学生在动态环境下深刻领悟音乐,在学习中不断摆脱传统框架的束缚,突破音乐原始的框架,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也不是僵硬无意义的。奥尔夫音乐中的动作设计是对音乐的具象化表述,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组合才能创作出更加符合教学要求的作品,在游戏与互动中丰富课堂那个内容,最终实现教师音乐想象能力的提升,使音乐教学变成一个细腻而又意义深刻的艺术传播模式。

3.器乐的教学提高幼教人员的音乐表达能力

在奥尔夫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器乐教学内容,教学用到的器乐也丰富多彩。幼儿教师会为幼儿提供小鼓、摇铃、木板等各类乐器。进行器乐教学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音乐模仿能力。同时,幼儿教师会接触各类型乐器的不同音色、演奏效果,进而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在教育幼儿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音乐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教学中,人是教育的主体,幼教中心为广大儿童及其家长接触音乐的有效途径,而其教学中时间、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在我国的文化中,羞涩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民族性格,但进行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良好的的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不断在学习中形成鲜明的音乐表达技巧,使音乐教学具备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使奥尔夫音乐吸引多的人关注,表达出更为深邃的文化内容,进而全面地提高幼教工作者的音乐表达能力,创造更为深刻、更有教学意义的音乐课程。

结论:

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调剂,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家长乐于让自己家的孩子从小进行音乐的学习。幼教时期的音乐教学是对幼儿音乐学习的重要启蒙,幼教工作者自身的音乐素养十分关键。因此,在教学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提高自身音乐素养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必须努力摸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王焱鑫.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5.

[3]黎松涛.专业幼儿教师音乐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

4.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篇四

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聚英学校 王艳

通过这次省级培训可以说使我茅塞顿开,面对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多元化信息时代,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养:

一、教学态度:敬业爱岗,责任感强,具有学习研究的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于教学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取决于他的态度。敬业爱岗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道德,音乐教师的工作特点往往直接成为教育对象的表率和楷模,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对于一个不好的老师,会因为他的失败,将会扼杀许多儿童对音乐的热爱。因此,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工作责任感,具有坚持学习、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意识,是一辈子都要重视和修炼的课题。

二、教学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自弹自唱的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教学调控与应变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1.关于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一定是有所设计的,正如我们在欣赏一部音乐作品时所感受的那样:有对比,有起伏,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者赏心悦目,欣然接受。2.关于组织教学: 教师能否有效、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这不仅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更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素养既有无责任心的体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讲好课,更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动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营造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良好的条件。

3.关于自弹自唱:自弹自唱是音乐教师的专项基本功之一,是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手段。作为音乐教师歌唱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之一,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功,拥有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水平是其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教师只有懂得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等基本歌唱要素才能正确引导我们学生向着正确的艺术方向发展。歌声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的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器乐演奏方面,音乐课堂中教师准确恰当的运用乐器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钢琴是音乐教师必会的乐器之一,当然音乐教师出来钢琴之王对其他乐器也应该有所了解,甚至可以要掌握其中一两种乐器那就更好,这样有时会给你的课堂锦上添花。乐器的范奏是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奏,不仅能够感知器乐曲的音响,初步体会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够感知教师范奏的姿势,演奏的方法,演奏的气质,演奏的风格,提供学习的“模仿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所以教师富有激情的自弹自唱,可以引起学生对音乐教学,音乐作品的关注和兴趣,可以对学生起到引导、启迪、激励、感染、熏陶等作用。

4.关于正确使用多媒体: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极大的改变了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先进的视听技术、音响、声像技术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和空间,极大地丰富了音乐学科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也为教师的备课上课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服务。音乐教师在享受并运用这些高科技便捷方式的同时,不要丢掉音乐课堂教学的根本——音乐性。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适时、恰到好处,起到“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作用,而不是“画蛇添足”。

5.关于教学调控与应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动态的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调控。如何保证音乐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取决于音乐教师能否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过程张弛有致、兴趣盎然,充满活力,使得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效果。

6.关于教学调控与应变: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动态的教学过程,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调控。如何保证音乐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取决于音乐教师能否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的调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过程张弛有致、兴趣盎然,充满活力,使得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效果。

5.音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养 篇五

心内容,了解实现教师素质根本转变的条件,对于全面提高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认为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我应该要加强以下几点素养:

(一)广博的知识储备,持续的知识更新

科学文化素质是在高师音乐教师素质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要素之一,是教师素质得以整体提高的一个重要条件和基础。实现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转变,对于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知识要求一是广博,二是更新。广博的知识储备可以使音乐教师的文化底蕴丰厚起来,艺术视野更加开阔,有利于音乐新课程的教学。更新是要求音乐教师不断学习和持续发展。通过学习不断吸收新的信息与新的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需要,适应音乐新课程对音乐教师的新要求。

(二)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养

1、歌唱技能

作为音乐教师歌唱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之一,是最最重要的基本功,拥有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水平是其成为优秀教师必备的条件,教师只有懂得正确的发声、咬字、吐字等基本歌唱要素才能正确引导我们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艺术方向发展。歌唱是歌曲的二度创作,教师要在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深层理解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在演绎中对歌曲的再表现,声情并茂地把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传递给学生。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你自己哭,才能在别人脸上引起哭的反应。”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情思。充满激情的范唱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渲染,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2、器乐演奏技能

音乐课堂中教师准确恰当的运用乐器会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就像李老师说的一样,钢琴是音乐教师必会的乐器之一,生动的钢琴伴奏会使你的课堂充满活力,尤其是能根据歌曲的风格变换不同的伴奏织体的能力,精彩的钢琴伴奏能激发学生更高的歌唱兴趣。当然音乐教师除了钢琴之外对其他乐器也应有所了解,甚至可以要掌握其中一两种乐器那就更好,这样有时会给你的课堂锦上添花。乐曲的范奏是提供给学生直观的现场音响媒介,学生聆听教师的范奏,不仅能够感知器乐曲的音响,初步体念旋律、节奏、乐器的音色和性能,而且能够感知教师范奏的姿势、演奏的方法、演奏气质、演奏风格,提供学习的“模仿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

3、识读乐谱技能 音乐新课程降低了识谱教学和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基本技能的难度,但这并不等于对音乐教师识谱技能要求的降低。相反,音乐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提高识谱水平,而且更要提高识谱教学水平。在识读乐谱教学中,正确处理识读乐谱与音乐审美的关系,有效地发挥乐谱的工具作用,避免理性传授、机械记忆的教学形式,将识读乐谱与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审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识读与运用乐谱,在音乐美的感受中提高识读乐谱的能力。

(三)较高的音乐鉴赏水平

6.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篇六

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仍然在进行中,国家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更加全面。民族音乐素养的提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社团活动中的民族音乐实践是提高民族音乐素养的办法之一。下面就来谈一谈在社团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

关键词:社团活动;学生;民族音乐素养

新课程标准中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音乐要实践起来,那么音乐要如何实践,高中的音乐课程是有限的,不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实践,因此组建音乐社团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种类是比较多的,音乐社团可以让学生展现各种民族音乐,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高中生民族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上了高中的学生都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专注与学生的高考,学生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实现自己的目标,需要将各个科目的课程内容都要抓紧,这样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非常重,压力也特别大。以音乐社团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不仅可以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还可以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抽身出来缓解身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高中生音乐社团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高中的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对音乐社团的培养加以关注。

二、社团活动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方法

(一)丰富音乐社团活动的形式

以往的音乐社团活动就是社团的成员凑在一起唱唱歌,听听放音乐演奏,活动的形式都比较单一无趣,这也是音乐社团发展不起来的一个原因。社团活动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展示自我,比如说对于某一种乐器的演奏;或者说对某一乐器进行介绍,让学生说一说乐器的来源,或者说这一个乐器的发展史以及这种乐器的特别之处。比如说葫芦丝,这种乐器起源于我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关于葫芦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着很多的关于葫芦丝的爱情故事,传说葫芦丝是很早时候少数民族少男少女之间的定情信物,葫芦丝低沉的音调是少男少女们对青涩而浓烈的爱慕之情的表达。今天葫芦丝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他所表达的情感也变得多种多样,已经不单是对爱情的表达总之。要想以社团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就必须要丰富社团的形式让学生参积极与社团。

(二)学校要为社团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

高中学校要对社团加以关注,为学生发展社团提供一些基础设施。音乐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高一个比较大的音乐社团活动室,然后在里面准备好基本的民族乐器,让学生在各种文化课中穿梭时可以有一个地方听一段轻音乐或者是来一个小小的乐器演奏放松身心,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社团活动设施,让学生有地方去组建社团,也让社团能够正规些。

(三)社团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

社团是学生的社团,老师的地位是监督和指导,而不是社团的主体,老师要明确自己在社团中的位置,尤其是在社团初建时期,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做,但是不能代替学生去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比如说音乐社团在周末要组织一次野外活动社团,老师就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做活动方案,只要不违背基本原则就可以。在最后活动完成的时候,让组织活动的同学对活动进行总结,还可以让参与活动的学生结对活动提出建议,总之音乐社团在组建和组织活动时老师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四)社团活动要提升品味

音乐社团是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社团要创造高贵典雅的氛围,避免俗调的`泛滥,让社团活动失去意义。比如说音乐社团在组织音乐鉴赏时,要选取可以陶冶情操的民族音乐,比如当代民族音乐家张维良的《太湖春》横笛演奏,从中体会一下音乐的阴阳顿挫对太湖美景的表达,让学生懂得什么是音乐之美,还可以让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去运用音乐。高中阶段的学生是头脑比较灵活的年龄段,他们面对与音乐会有自己的看法,在组织音乐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这个问题。

(五)学校要提高学生与家长对音乐社团的认识

很多家长对新课改的认识不多,他们或许只听说过素质教育,并不明白什么是素质教育。学校可以在组织家长会的时候告诉家长们音乐社团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可以给家长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河口高中的调查显示,家长反对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会让学生在同学面前产生自卑的情绪,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思想不集中,最终学习成绩不升反降。参与社团活动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组织社团活动,会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做事的严谨性,让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持有这种态度,更加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这是有利于他提高成绩的,让家长对社团有新的认识。

三、结语

高中三年是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三年,高中的素质教育不能缺少。民族音乐素养的提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还可以让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有地方去放松一下,当然,老师和家长要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起好监督作用,帮助学生提高民族音乐素养,进而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萍.高中生音乐素养的培养[J].心事,(8).

[2]阮绍南.如何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音乐素养[J].学子(理论版),(5).

7.重视合唱教学提高音乐素养 篇七

在合唱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和让学生如何进行准确的歌唱。这两个方面都和听觉感受力创造性地运用及对音乐的分析不可分割,它们应该完美地统一于对音乐的表现和理解之中。因此,如何开展有效的合唱教学,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让学生掌握合唱技能,值得音乐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多年来,笔者十分关注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实践,寻求扎实有效的合唱教学方法。下面针对节奏感的培养和如何进行准确的合唱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一、培养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节奏感不但是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的基础,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反应能力、记忆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节奏感的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知节拍和节奏。节奏训练可以利用节奏卡片认知节奏符号,节奏读法在柯达伊教学体系中采用的是ta、titi、 lililili,切分音念sincopa,通过不断地强化使学生熟练掌握节奏的读法、记法和写法。在七年级上册的歌曲《希望与你同行》教唱过程中,我选择让学生左手打恒拍唱节奏、左脚点恒拍手打节奏唱节奏、左脚点恒拍手打节奏默念节奏、 分组打不同小节的节奏等不同方式进行节奏训练。通过调动学生身体的律动,使学生体验并逐渐建立稳定的节拍感。这种训练方式可以防止学生常出现歌唱赶拍子、拖拍子、节奏不稳等问题。

2. 配合固定节奏型的多声部练习。 当学生分别用两个声部击打恒拍与节奏时就具有了多声部的元素。为歌曲设计简单的固定节奏型伴随歌唱、朗读, 是学生最喜欢的节奏活动之一。在练习时可借鉴杯子歌的节奏、奥尔夫的声势律动,再加上一部分学生打恒拍口唱歌曲旋律、教师用打击乐器轻击恒拍,就形成了多声部的效果。

3. 休止拍节奏。休止是节奏流动中的一个因素,有时表示静默、休止,有时表示呼吸、停顿,有时表示音乐的果断、 有力,有时表现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等。教师在带领学生做节奏短句的练习时,可以巧妙地运用手势、声势、动作等代替休止符的节拍。

4. 节奏卡农。采用的方式是教师击鼓、学生拍手,使音色有区别。教师敲击两拍后学生做卡农模仿。这时学生既要模仿教师已拍击过的节奏,又要记住教师和自己相对比的新的部分;既要使自己的声部独立稳定,又要对别人的声部倾听、配合,锻炼了节奏记忆和多声部的听觉能力。

5. 丰富节奏练习形式,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尝试新的节奏型的学习和逐渐有难度的节奏练习是教学的升华。例如,可进行变换重音练习、采用节奏问答句练习、即兴创作练习、节奏接龙游戏、节奏训练正向反向同时进行练习等。

二、培养学生准确歌唱的能力

1. 气息训练生活化、发声练习形象化、歌曲处理人性化。教师要让声音训练成为音乐课的常态,并创新各种练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轻松愉悦地掌握歌唱的方法,让学生每次都能兴趣盎然。如,在气息训练中,我让学生思考:进隧道时汽车尾气排放该如何用声音表示?或让学生尝试闭着气从教室前门进、绕教室一周再从后门出,感受气息的持久性和控制力。类似这样的方法还有:闻花香、吹气球、连续不间断地数数比赛等,都能有效解决学生在歌唱呼吸时常出现的气息浅、短、不会控制等问题。再如,为增强声音的力量感, 我让学生蹲马步冲拳发出短促有力的 “哈”,让学生声音的张力、爆发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又如,在进行歌曲教唱前让学生朗诵歌词而非说话,让学生体会朗诵与说话的不同,用朗诵的状态歌唱并作出情感上强弱的变化处理。诸如这样的练习要常有常变常新,才能使学生有持久的兴趣。

2. 培养学生敏锐的和声听觉。音乐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把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即要培养学生敏锐的和声听觉,这是唱好合唱的关键。在歌唱教学中,简单二声部的练习从开始就可以进入。教师可先采用两个音级的先后出现形式,使学生更容易听辨清楚和控制各自声部的音准。例如, 全体学生按照教师的科尔文手势唱出一个持续音,教师在这个持续音上哼唱出另一个音高,形成二声部。二声部片段练习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两个声部同时发出的声响上,持续地使每个音唱饱满,注意力集中在相互的声音调整上,达到共同的和谐。在学生唱熟了高声部旋律后,教师弹奏低声部的旋律进行伴奏,让学生在唱高声部的同时聆听与之和谐进行的低声部旋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声部和声的协调,帮助学生建立敏锐的立体和声听觉。也可以先练习低声部,方法同上。通过反复练习,反复体验,最后达到驾轻就熟地歌唱多声部歌曲。

3. 运用卡农形式进行声部创编。卡农形式的歌唱是使相同的旋律在不同时间出现、在不同声部上重复,有助于学生在多声部中感知和熟悉和弦的音响和和声的进行,是发展多声部歌唱的最好的准备。它既是几个声部横向间的重复,又因为纵向的结合而产生了变化和新的意义。例如,可把课本中一些旋律性较强的歌唱 《希望与你同行》、 《欢乐的啦啦歌》 等作品改编成二声部的轮唱。因为旋律相同,容易把握声部,学生就能更多关注合唱声音的和谐与均衡,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 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不同旋律两声部合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通过不同反向练习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准确表现音乐要素的能力。反向练习,运用对比,能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辨别能力。例如, 三和弦反向练习;老师唱强、学生唱弱; (力度辨别)老师唱连音,学生唱断音; (线条辨别)老师唱明亮声音、学生唱暗淡的声音;(音色辨别) 老师靠前唱,学生靠后唱;(发声位置辨别) 反和声练习,等等这些练习学生非常喜欢,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模仿练习,对比完成力度、音色、声音位置、声音线条的变化, 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掌控能力和表现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准确歌唱能力有很大帮助。

5. 借鉴科达伊教学体系中变化音的唱名法帮助学生学会准确歌唱。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通俗古典名曲,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交响时空》中要求将这一耳熟能详的旋律填词成为歌曲《钟声嘀嗒》。我在上学期期末曾经以这一内容设计了一节10分钟的微课程。重点在于向学生介绍小步舞曲的风格特点,教会学生掌握升记号变化音的唱名和音高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音乐要素和风格特点进行作品演唱时的情感处理。本节课侧重针对“学习巩固升记号变化音的唱名和音高位置”这一知识点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通过课件音条叠加高度的不同,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自然音级与变化音级之间的关系,以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变化音的音高位置;通过借鉴科达伊教学体系中变化音的唱名法(将原有自然音级唱名法中的母音改为带“i”发音的唱名)、科达伊手势提示、幽默生动的歌词创编演唱等,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变化音的音准问题,提升学生演唱变化音的能力。在本微课的结尾,我还借助橡皮筋的拉伸动作,辅助演唱主题旋律“起承转合”的强弱起伏,同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体验“小步舞曲”端庄华贵、 高雅迷人的特性,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利用器乐辅助歌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器乐进课堂已较为普遍, 教师可巧妙利用这些器乐为合唱教学服务,解决合唱教学中的难点,使课堂变得有趣、有效、气氛活跃。有的学生由于音域的问题,模唱时高不成低不就造成音准问题,变声期的初中生尤其如此。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用乐器,例如卡祖笛、口琴、口风琴、竖笛等模奏代替模唱,既训练了听力,又消除了学生的尴尬境遇,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经常使用器乐与人声合作的方法练习合唱, 对提高学生合唱的和声感、促进声部的和谐具有明显的效果。

在对学生进行歌曲二声部的训练时,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教师分声部进行伴奏时,学生的每个声部都完成得非常好。可是当学生自己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时却乱了,这时教师帮助哪个声部,哪个声部才能成功地唱下来。对此,分析作品尤为重要。此外,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的引导很是关键! 只要教师坚持每节课有一点点相关训练,坚持不懈,学生的进步就会从量变达到质变!

8.乐器进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篇八

一、乐器进课堂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无论是身高、体重还是智力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技能,因为小学生受智力、思维、身高等的限制,所以在选择乐器进课堂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每个人,从蹒跚学步开始,就对音乐充满好奇,在模仿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无论年级高低,我们都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享受美的教育。

2.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总体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低年级学生还没有经过系统的音乐学习和训练,对音符、节奏还没有充分的感受和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在此阶段,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初步掌握节奏的强弱规律,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中高年级可以根据教学要求,把竖笛或口琴引入课堂,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进行学习,学生因为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在演奏中可以要求学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用竖笛或口琴把音乐的内容简单的表现出来。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不一样,对学生的要求可适当提高或降低。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的歌唱、律动、舞蹈、演奏、即兴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低年级,我们在教会学生教材歌曲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创编一些律动动作,让学生在参与和表现中获得成功的愉悦,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让学生把握歌曲的节奏和力度,增强歌曲的表现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中高年级,我们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乐器对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准和乐感,从而提高乐器演奏的技能。鼓励学生学习其他乐器,让他们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乐器演奏技能以后,把学生进行分类,有歌曲表演、乐器伴奏、伴舞等,利用音乐课堂、文化艺术节等契机,开展文化综艺活动,发展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乐器进课堂要结合地方的文化特色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因为受乐器规模、价格的影响,乐器进课堂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1.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

在农村,有很多孩子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受师资条件和经济条件所限,不可能学习钢琴等一些高档乐器,我们可以学习竖笛、口琴等一些简单的乐器,如果本地有一些文化艺人,我们可以跟他们学习竹笛、二胡等民族乐器。如果在城市,我们还可以跟一些培训机构学习小提琴、萨克斯等高端乐器。

2.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在乐器进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如江南的丝竹乐器,云南的葫芦丝、北方的黑管等乐器,花钱不多,简便易学,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导,学生运用课外时间训练,等到一些重大节日,音乐老师可以适当排练组合,分组配器,增强音乐节目的表现力。

三、乐器进课堂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参与

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音乐本身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乐器进课堂不能因为学生演奏水平的差异,随意的中止学生的演奏和表现,我们应根据音乐作品的内容、学生的演奏水平、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发展音乐才能提供空间。

在乐器进课堂教学中,只有结合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提高教师的素养 篇九

今天认真看了一下课标解读的内容分析一针对提高教师的素养的解说我觉得非常之精辟。

教师的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不愿或者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素质,很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出来。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新课改的实施状况,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和自身素质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当前亟待提高两方面的素质。

一是教师的数学专业素质。虽然目前小学教师的学历较高(城镇小学教师不少都具有专科甚至本科学历),但大部人的第一学历仍然是中师,从而在数学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导致教师很难用高等数学的眼光去看小学数学的内容,数学的思想方法也只停留在初等数学的范畴,缺乏对数学抽象性、严密性的深刻理解与体验,因而在自身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学设计时)很容易失却数学的这些特点。可以说,数学教学中坚持教学的特点与教师数学专业素养是成正比的。

二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以前的数学教学,只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会解题就行。而现在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特别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以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转

变教学观念。近几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涌入,令人眼花缭乱,教师们由于教育理论素养不足,缺乏分辨能力,于是,将自己迷失在这些“新”理论中,不知自己深在何处,只能是“权威”“专家”怎么讲就怎么做,别的学校或老师的“经验”“怎么好”就怎么学。哪还有能力去反思理论与实践。

10.提高教师的素养心得 篇十

上午活动第一项是观摩夏永立老师示范课《加减乘除是一家》。这节课夏老师提了三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吸引着孩子们操作,激励着孩子们交流,引发起孩子们思考,就这样加减乘除的意义从中凸显,加减乘除的关系在玩中建构。当一个完整的板书随着学习的推进清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加、减、乘、除这四个基本运算彼此之间的关系已经成功架构。将原本散落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无痕衔接,变成一条彼此关联的线,这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深度学习吗?这不正是我们所致力的结构化学习吗?

作业是学校教育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上午活动的第二项,夏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学校要给作业‘赋能’”这一学术报告,提出优化作业设计、加强作业督导、实施作业评价是学校常规管理中的重要抓手。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学校要给作业“赋能”,寻找新的作业改革出路。

总之,学校要加强作业的研究和管理,不断提高教师作业的设计和实施能力,真正优化作业功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水平。

当许多老师还在关注将知识更加有趣、更加巧妙地传授给学生时,夏永立老师已经将课堂变成了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和综合素养形成的演练场。下午活动的第一节是夏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一课。上课的时候,学生们兴致勃勃,踊跃发言。老师们获益良多,感触深刻。开篇,夏老师就提出了三个问题。(1)我真的会了吗?(2)我是怎么学会的?(3)我还想学会什么?在上课前提出了这三个问题,让夏老师掌握了学情。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夏老师不满足于学生只会列竖式计算,这样只能将学生培养成刷题的机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计算出结果早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在高科技如此发达的新时代,我们的计算课应该有新的价值追求。我们看到了:计算课上,夏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视野的开阔、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真的会了吗?这是对自己学习结果的反思;我是怎么学会的?这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我还想学会什么?这是对知识迁移的思考。每一个问题,无不嵌入了夏老师对数学教学的深刻思考,真正实现“为学生的深度理解而教”。

下午活动第二项是由夏永立老师带来的专题讲座《向深度教学研究更“深”处漫溯》。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教学建议。同时,夏老师结合自己的课例和教学实践,向老师们介绍了如何把教学研究做得更深入,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11.论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篇十一

关键字:乐理知识;音乐素养;主动性;参与性

【中图分类号】G622

音乐课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面貌也往往可以通过音乐鲜明地反映出来。培养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甚至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弘扬新的社会风尚。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音乐课对于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却没有起到理想的作用,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音乐教师,针对此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基本乐理知识的普及

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已有12年之久,主抓合唱教学,每年都会训练学生参加合唱比赛,在训练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小学生因为乐理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很多时候会出现拖拍、节奏的不准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严重的影响了整体合唱水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音乐教师们开始耐心的向学生们讲解基本乐理知识,教同学们如何卡准节奏,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之后,学生们的整体合唱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并且在全国蒲公英合唱大赛中获得金奖的好成绩。基本乐理知识的普及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合唱水平,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学生们了解了音乐是怎么回事,音阶的构成、和声的走向等这些知识之后,再去听音乐的时候就会从相对专业的角度去听,更有可能分辨出音乐的质量,并且学生们懂得了乐理知识之后便会学以致用,激发了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提高了对美好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情感的渲染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和升华的过程,几乎每段音乐都会蕴含创造人丰富的感情。青少年时期是培养一个人音乐素养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注重培养青少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情感的能力,会对他们今后的音乐欣赏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在中小学音乐课上,老师在教授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要注意让学生体会音乐中富含的感情。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反映,所以,对音乐的欣赏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并且能起到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一方面,在教授中小学生描绘性、情节性的音乐时,要培养孩子根据音乐进行一系列的联想,最终得到"情景交融"的综合感受;另一方面,青少年在认真欣赏音乐时,注意力会随着起伏变化的乐曲,始终稳定在几分钟或稍长的音响中,这对提高青少年注意力集中是非常有效的。

三、鼓励孩子音乐学习的主动性

目前,"填鸭式"教育还是普遍存在于中小学音乐课中,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很低,有些学生虽然对于学习音乐有极大的兴趣,但是由于各种环境的限制,还是在"被动地"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音乐素养很难得到提升。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需要从自主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做起。

1自主性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是"尊重学生",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尤其在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教师除了组织、点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之外,最重要的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通过倾听而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2活动性的核心在于使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从感觉效应转变为运动效应,让学生不仅仅用耳朵听,而且需要动手、动口、动脑来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参与和投入的程度越高,音乐素养的提升就越快。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学生的活动性也不应该是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表演的"木偶"活动,而是自己进行思考创作的自主性活动。有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由于担心犯错而不敢尝试,在这时音乐教师就应当多多鼓励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且让学生理解到学习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特别是对音乐等艺术的学习,更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不同人对于艺术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因此音乐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在一定程度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3.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小学生而言就是发挥想象力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音乐创作,音乐老师不仅仅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同时也需要以身作则,平时在课堂中多进行一些即兴的音乐创作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教师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音乐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让同学跟老师共同进步。

四、将音乐与其它艺术结合到一起

如今,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学校、家庭,再加上生活中的影视、广播等许多领域都扩大了人们音乐信息量的接受,增加了我们感受多种音乐风格的机会。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具体的年龄阶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设备扩大上课的信息量,充实课堂的容量。例如,在教学小学生《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课时,笔者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小学生在湖里划船的flash动画片,这部动画片是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为背景音乐的,学生在熟悉的画面与旋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对于青岛的小学生来说,在海里或者湖里划船并不陌生,周末或者假期经常有机会去公园体验划船的乐趣。在学生初听全曲时,笔者用多媒体出示划船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感受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如同在湖面划船一样轻松、愉悦。在同学们学会这首歌曲后,笔者再用多媒体播放了钢琴演奏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与流行歌手演唱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样做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增大了课堂的容量。信息化的音乐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注意力,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很大帮助。

音乐虽然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但是也可以应用好的學习方法来提升音乐学习的效果。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音乐种类比较少,主要是一些流行音乐,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多提供一些不同种类的音乐供学生欣赏,并且注重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武琴;中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2陈燕;孟庆男;;和谐教育观探微[J];教育探索;2006年03期

3张会艳;对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2.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 篇十二

一、注重合唱欣赏, 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能使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学生自然就会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同样对于合唱来说也是如此, 学生对合唱充满期待,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地唱好每一个音符, 使声部间达到整齐、稳定及和谐的音色效果。因此, 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中外经典的合唱曲目给学生欣赏, 现在很多中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爱好, 选择一些健康向上的歌曲给学生听, 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 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例如, 在学习《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时, 笔者在课前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歌星群唱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视频, 在之前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合唱部分, 所以当合唱部分呈现出来时, 学生们都全神贯注、仔细聆听。紧接着, 又播放了第24届奥运会主题曲《手拉手》, 让学生们通过欣赏, 对比两首歌的音乐特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两首音乐作品都洋溢着时代的朝气, 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这首寓意深刻、气势恢宏的作品在播放时就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再借助明星效应, 学生轻松地学会了其中的合唱部分。

这时的音乐课堂充满着“爱”的情感、美的享受,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熏陶,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艺术魅力, 调动了学生要学好合唱的强烈欲望。

二、训练节奏音准, 奠定学生合唱基础

要完成一首优秀的合唱作品, 要求学生要把握好每个声部的音准、节奏, 如果一个声部里有一个学生唱不准, 都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演唱。但是由于遗传因素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学生的音乐水平并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教师要想使学生的音准、节奏水平得到提高, 必须加强学生的训练, 摈弃传统的跟琴学唱的教学方式, 建立一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

1. 训练学生音准

在日常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唱准上下行的自然音阶, 如:可以多进行单音的听辨练习, 当学生能够准确辨出每个单音时, 教师再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和声练习以及和声练习曲。在视唱环节, 音乐教师可先用“ma”“me”“mi”“ma”“mu”等形式代替唱名, 当学生渐渐熟悉旋律后, 再唱出唱名。从多听到视唱, 由简单到复杂, 只要师生坚持不懈、循序渐进, 就一定能够强化学生的音准水平。

2. 加强节奏训练

音乐犹如是千军万马, 是节奏把它们进行有序的组织, 如果没有节奏, 音乐就显得杂乱无章, 也称不上音乐。有的学生节奏不稳, 在合唱中显得特别突兀、不和谐, 影响了整个合唱的质量。那么, 怎样才能解决学生节奏不稳的问题呢?笔者首先让学生了解节拍的强弱规律, 如二拍、三拍、四拍等。之后再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等方法感受节奏的变化, 这样由一个简单的节奏型慢慢过渡到复杂节奏的训练, 最后学生再根据各自的声部进行练习。形式多样的音准、节奏训练方式, 使学生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 避免了学生盲听盲记的毛病, 为合唱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气息控制, 注重科学发声方法

在歌唱中, 气息的控制作为歌唱训练的根基是非常重要的, 它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科学地掌握正确的方法去控制气息。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如下的方法:

1.“吹乒乓球”训练

在歌唱中, 气息控制的越长越好。因此在平时的合唱教学中, 教师可以“吹乒乓球”训练的方式使学生的气息越来越深:假设面前有一个玻璃杯杯口立着一个乒乓球, 要求学生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吹出, 不要把球吹跑, 然后逐渐把杯子移远进行练习。

2.“闻花香”深呼吸练习

“闻”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 练习时, 尽量将气息保持住, 吸一点、再吸一点、深吸一口……最后将气吐尽。每次做至少15分钟以上的气息练习, 用横膈膜、腹肌来控制气息, 不要有提肩、提气的坏习惯, 只要坚持训练, 就能产生呼吸支点的感觉。

3. 半打哈欠的训练方法

歌唱时, 只有打开喉咙, 放开下巴, 才能有圆润而优美的发声。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半打哈欠的训练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发声训练:半打着哈欠, 舌头平放, 上颚一定要抬起来, 并及时制止学生拉下巴, 让腹、腔、头三腔上下贯通。这样的训练方法每次可练习二三十次, 只要能坚持不懈, 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发声就不会显得硬邦邦的。

4. 声部间的均衡训练

合唱的表现力很丰富。要想取得合唱的最佳效果, 就要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需要注意合唱时声部间的均衡, 合唱作为一门集体的合作的艺术, 声部间的均衡是决定合唱是否和谐、统一的命脉。在合唱训练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进行互相聆听, 要听到另一个声部, 而不是压倒另一个声部, 这样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主持词下一篇:美丽乡村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