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精选10篇)
1.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计划,顾名思义,就是随某一专门的课题记性研究。小学语文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1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
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
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我们希望经过这样的实践研究,最终让孩子们对识字充满了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扩大识字量,感受阅读的乐趣。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是一项基本任务。它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是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工具,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前提。但通过平时的作业及考试检测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很多,这对语文学习带来了很多障碍。要是学生避免写错字的现象,牢固掌握所学生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学生的错字现象作为生字教学的一个突破口,找到其出错原因,并研究相应的解决策略,迅速提升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教学效率。
将研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适当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在了解语文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与对策。
2、在获取丰富关于易错字的基础性资源,从而建构符合实际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高效的语文活动课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构建小学语文的操作模式。
二、课题概念的定义
关于易错字------顾名思义,易即容易,错即错误,易错字就是特别容易出错的字。出现错误的字,我们叫它错别字,一般分为错字和别字。易错字就是指容易写错或混淆的字。
在生字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先入为主的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生字的书写,第一次正确是很重要的,有不少学生,第一次书写的时候出现错误,事后再去弥补,效果事倍功半。然而,通过一定的干预,在以后的书写中,正确率将会大大提高。
这要求教师具有对易错字有提前的预设,知道这个字出现的常见错误,并且知道用恰当和巧妙的方法,在课堂上对这个生字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大部分同学出现这样的错误,甚至达到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易错字的提前干预,是指教师在知道学生学写新字之前,对易错字进行归类,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巧妙地利用比一比,编故事,顺口溜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提前干预,让学生自行特点后再进行书写,尽量把错误扼杀在第一次落笔之前。
现场跟进指的是在第一次作业出现第一次错误的时候,在第一现场及时跟进,通过一定的干预措施,让学生避免出现错误,或及时纠正该错误。由此对易错字的产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三、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从研究设计到具体实验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安排研究活动。在作业设置上最大限度的减少机械性,增强情趣性。
(2)综合性原则:合理构建作业结构体系,注意作业设计的相互协调,合理搭配。对于学生作业设计要以新课标为准绳,依据新课标对作业体系进行定向和控制。
(3)以人为本原则:同一年龄的学生存在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分对待,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课题的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
(一)我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精加工策略------精加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完成的对新信息的精心制作或精细加工,是对要记住的新信息附加额外信息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可以加深对学习材料的记忆,通常用的方法有:(1)对信息进行联想;(2)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3)将信息的字面意思进行扩展;(4)把进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5)举出一个信息的实例;(6)补充新信息的细节;(7)找出信息的上位概念或下为概念;(8)对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等。
(二)我将二年级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⑴文献资料研究: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作为本课题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⑵调查分析研究: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学生识字能力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⑶个案分析研究:在教育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对象,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建立个案登记表,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后对其施加影响并跟踪观察,从观察记录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较科学的事实结论;
⑷经验总结研究: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三)具体做法:
(1)把本册所有的生字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进行汇总。
二年级的生字数量固定,每课课文后面要求“会读会认会写会默”的四会进行汇总。因为二年级教学的识字量相对有限,每个生字的相关词语也相对固定。因此,我们预先对每一课课文的四会字进行扩词,让这些常见词语让孩子们多读多写,扎实训练。这样的八张词汇表包括所有的生字和词
组,以及相应的针对性训练。应该说,这就是所有易错字的范围,打个比方来说,这就是我们用来猎取易错字的一张大渔网。
(2)把学生出现的易错字按照原因进行归类。
生字教学之后,在学生的各项作业中,如看拼音写词语,听写、写句子等,学生的易错字就会逐渐显现。迅速测查和总结,整理了易错字汇总表。
① 根据错别字出现的原因,汇总归类,可分成这样三类:(别字)
② 改变字形: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原”的第一笔写成撇。(错字)
③ 添加或遗漏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最后一个点((错字)
(3)根据易错字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的教学干预。
① 第一类:用法混淆而产生的易错字。
A措施一:充分理解字意,进行分辨训练;
B措施二:适当提供语境,进行强化训练:
这些同音字,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要求学生不仅理解,掌握,更要学会运用。如“比一比,再组词”的练习,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固定词组。如“选词填空”的练习,学生在句子中理解字义词义,真正掌握字词。
② 第二类:改变字形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根据字形,进一步挖掘字义。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学生大部分因为粗心,不注意字形特点,写字时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把笔画写错,或是把字的某部分写错,导致字形完全改变,成为错字。如“黄”字中间“由”写成“田”,这是因为学过“田”,而不认识“由”。又如“原”的第一笔写成平撇,是因为前期对“后”的印象太深,第一笔顺手就写错了。这种错字不存在字义理解的问题,多是因粗心而引起。这种情况。我们适当的把字形和字义加以联系。在教学时加深孩子的第一印象,让孩子对字形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尽量避免首次错误发生。
措施二:正面强化,提倡现场跟进
这一类易错字的产生,很多是受到形近字的定势影响。有一些孩子会在写字时张冠李戴。把A的偏旁移到B的身上,又把B的底部放到A的身上。比如,学过“高”字,再学到“亮”,因为两者相似,就会出现把“高”的上半部分套到“亮”上。又如,前面写过“学”字,下一课学到“常”时,因为上半部分相似,粗心的孩子受定势影响,就把“学”的头,套到了“常”的脑袋上。这样的错字,简直是移花接木,不伦不类。
如教到“常”字。教师在教完字形之后,在学生第一次落笔写字时,注意巡视,发现有学生出现错误时,立刻跟进。
马上让学生停笔,将错误现象拿出来,进行对比,仔细分析字形之后,再让孩子提笔写字。这样的跟进,可以将易错字在第一时间加以纠正。
第三类:添加或遗漏笔画而产生的易错字。
措施一:强调关键笔画,将字形生动化,形象化。
这一类易错字,原因与第二类相似,同样是受定势的影响,遗漏或添加了关键笔画。如“试”多加一撇,“球”遗漏一点。最后一点。这就是老师们反复强调,但学生又反复出错的“经典”易错字。
这时可以运用精加工策略,将这个容易添加或遗漏的关键笔画进行强调,赋予这个笔画以形象的意义,让他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抽象的笔画产生具体的含义,深深印在孩子的心上。
措施二:抓住字形特点,编故事,唱儿歌。
有一些笔画,还可以抓住整个字形的特点,让笔画融合在字形里面,把整个字编成故事或者儿歌,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牢牢记住字形,对这个笔画更是印象深刻。
六、课题的预期成果
(一)初步打算
(1)让易错字的统计更具科学性。二年级易错的生字基本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错字。那么这样的汇总是否存在疏漏呢?我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A 进行全体语文教师问卷;B在二年级进行同步测查;C在现在的二年级进行返回测查。
(2)呈现不同错误,反复出现。
易错字在统计后进行简单的归类,从教学进度上,从出现错误上进行归类。比如“旁、傍”“川、州”“刻、孩”等,反复呈现错误。将“精细加工原理”加以深化运用,在理论上寻找支点。
(3)将课题与教学进一步紧密靠拢,整理相关教学案例等资料。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将易错字研究进行渗透,更新学生的识字观念。
(二)预期成果
(1)对易错字有了初步的归类汇总
(2)积累了一部分易错字的实施策略。
A同音字易混字的辨别训练,注意练习的节奏,不能过多强化。B第一次干预效果之后,注意效果的保持,隔一段时间加以巩固训练。C易混字的练习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避免比较难理解的,生僻的字句。如 “木耳”“耳目”,“升高”“高声”这样颠倒词语,不提倡强化训练。D儿歌故事等手段恰当使用,不能太泛滥,太牵强,不要刻意为“生动”而“生动”。
(3)学生学得轻松积极,错误率降低。
(三)结果呈现
(1)整理相关数据材料以及案例分析。
(2)撰写教学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时注意的问题
总而言之,以上是为课题研究指定的初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小的调整,但是会努力完成课题的研究。
2.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二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导、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2)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3)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小学低段学生耐久跑课堂有效教学”是指体育教师在新课标和“课堂转型”理念的指引下,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耐久跑的学习当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玩中学、学中练,玩乐中学会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二、意义
小学体育课堂的“以学定教”理念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体验机会,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探索、挖掘,在他们体验结果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引导和点拨,最终达到学会技能,强身健体的目的。这个理念指引下的课堂教学十分有效,不但学生对技能掌握得又快又牢固,老师也教得轻松愉悦。耐久跑是单调枯燥、很容易产生疲劳的一项运动,对注意力和意志品质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针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挑战。面对这个问题,教材要想落实好“以学定教”的理念,达到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找出能够不断刺激孩子们兴奋点的策略和方法,以此转移他们的疲劳感,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三、具体方法和策略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探索和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耐久跑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创设情境,让孩子感受快乐
小学低段学生年龄小,单纯,如果我们上课过程中过早地按照高年级学生的标准给他们设定太多的条条框框,很容易束缚他们的思维发展,导致其失去孩童的天真烂漫,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烦情绪,抵制上体育课,所以针对低段的学生应该让他们更多地“玩”,特别是面对枯燥无味的耐久跑教材,我们可以创设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提高他们的兴趣。
2.变换形式,让孩子体验乐趣
(1)变换图形跑。传统的围绕跑道容易让孩子们产生视觉上和心理上的疲劳,还没有开始练习,心里已经开始抵触。同样的距离变换别的图形进行练习,孩子们就会很乐于参与其中,并感到乐趣多多。
(2)增加跑的多样性。一般的耐久跑就是排好整齐的队伍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节奏进行练习。我们完全可以改变传统的形式,通过变速跑、轮流领先跑、追逐跑等方法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性,克服疲劳的状态,以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3)自然地形跑。利用校园的自然地形,包括走廊、篮球场、台阶、林间小道等让学生在此自由地奔跑,学生的注意力会因为周边不断变换的环境而分散,基本都能很好地完成练习任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一定要提前进行好安全教育,制定好详尽的路线和方案。
3.引入竞赛,让孩子分享喜悦
小学低段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有一定的好胜心。经过阶段性的学练之后,孩子们的耐力素质会有明显提高,上述方法对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时候就可以引入竞赛机制,通过实力相当的同学之间的比赛,感受胜利的喜悦,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练习。对低年级孩子们来说,如果战胜老师,那将是无比大的荣耀,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适时加入进来,通过“小手段”激励他们有更大提升。
4.参与游戏,让孩子愉悦身心
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耐力素质的练习中完全可以穿插各种奔跑类游戏,这样既调节了孩子们的身体状况又让他们的能力有了更深层次的挖掘。
总之,提高小学低段学生耐久跑课堂有效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智慧,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为保证,通过营造热烈而欢快的氛围,将跑步体验与快乐感受相结合,并将趣味性和竞争性融为一体,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增强学练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运动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3.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三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提高;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目的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会用计算机搜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信息技术更是一门操作性强的学科,怎么样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尽可能是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游戏和网络”而分心,影响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笔者在这个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在学生中进行小课题研究,通过完成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把教学内容融入活动过程,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规避了“游戏和网络”的负面作用,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开学初,笔者根据所教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确定了以调查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合理的建议;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购房贷款决策问题;学生零花钱的用途;中学生使用电脑做些什么等小课题。要求学生利用10个星期的时间完成这一项目,每个项目研究分成四个过程。
过程一:数据的收集,根据所研究的小课题,利用两周的时间完成数据的调查和收集。主要是学生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小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计算机的知识进行讲解和让学生进行练习,让他们明确这些知识是完成研究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过程二:数据的整理,信息归纳分类,时间为5个星期。这个周期时间长,原因是学生还要继续学习掌握处理这些数据的软件。
过程三:结论的撰写,时间为2个星期。主要是利用Word完成结论报告的撰写,利用PowerPoint完成分享时的演示文稿的制作。
过程四:结论的展示,时间为1个星期。主要是通过PPT,向全班同学作一个分享和交流,让大家了解各自小组的成果。
所需要的知识有:因特网知识,熟练掌握能上网查找相关资料,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Flash动画处理软件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把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对比较强的几位就分到不同的小组,当操作上的小老师;把写作水平相对比较强的分到不同小组,带领小组成员完成报告撰写;把相对能说会道的同学分到不同小组,代表小组交流。总之就是把不同的人才分到不同的小组,让每一个小组在某个方面都有相应的人员,既能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又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数据调查,信息收集、整理、归纳,调查报告的撰写、调查结论的分享和汇报。
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要扮演三个角色,即小课题研究方向的指导者与参与者,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传授者,学生主动学习,完成小课题的监督者。每周的信息技术课安排10分钟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讲解,余下时间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每周了解各小组的研究进度和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各小组的困难进行梳理,是普遍的问题,则在全班进行讲解,是小组的问题,则在小组内进行探讨。为学生解决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帮助、讨论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学生中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好处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科研意识
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长期以来给大家的定势思维就是只有科学家、大学教授、高级知识份子才会搞科研,也只有这类人才能搞科研。通过课题研究,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一种“科研意识”,只要有兴趣,自己也能搞科研。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作为国家未来的青少年更应该有创新精神。少年有创新精神,国家的未来才会有创新来神。在学生中从小就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行为,进而促使他们获得创新能力。在学校中具备主动学习的精神,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意识的能力,走出校门后,成为社会的主动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建设者。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课题研究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尤其是学生,他们的主要精力还在学习各基础学科上,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据调查、信息整理、撰写报告等工作,这就需要多名人员的参与。完成一个课题,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其效果肯定比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好。一个成功团队的必要条件就是团结协作。大家齐心协力完成工作,而且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和必要的贡献。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
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而这个方面更是许多学生的盲区。通过完成课题的研究,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主动探索问题,查找问题的根源、分析问题的成因,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有利于分组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完成课题的过程,就是典型的分组教学和任务驱动法的有机结合,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完成课题。从学习开始就把课题的目标和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目标明确,通过完成任务来完成学习,这也是任务驱动法的典型代表。
(六)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数据的收集、信息的采集过程中,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能接触很多人、接触网络、接触多门学科,完成这课题的过程,会让学生主动学习,也就会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七)有利于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上网收集资料,必须要掌握怎么使用因特网;学生要把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要用到Excel和Word两个办公软件;要对图片进行简单处理,还要用到看图软件或Photoshop;要对课题的结论进行汇报,就要用到PowerPoint。
三、在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原则
(一)课题的确立要适中
课题要体现“小”,小即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生易完成,课题“小”,其研究的周期也就短,很是适合学生;课题“小”,研究者所需要的精力也就少,确保学生利用一点课余时间就能完成。课题的确立要贴近生活,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物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动力,才会主动参与活动。
(二)过程的监督要到位
对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认真对每个小组的小课题研究进行督查,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度、困难,参与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中去,彻底杜绝因为老师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浪费时间,却没有完成活动的现象。
(三)成员的发展要兼顾
要把每一个成员都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完成教师预先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顺利达到作为小课题考核合格的重要标志之一。无论小课题研究也好,还是其他方式也好,都是一种方法,都是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手段,所以小组成员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就是教師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标志。
(四)结果的分享要及时
在各小组完成研究任务后,要及时组织交流和分享活动。学生经过长时间完成的小课题,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肯定,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动力因素。
4.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 篇四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多音字读音掌握不准,以至于在语言表达时,常常出现错误现象,多音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个重要问题。在识字教学中,多音字是个难点,学生难学,难记,难应用。不少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把已学过的多音字读错。该读甲音时,他们却读成乙音,该读乙音时,却读成了甲音。造就这种错误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就是多音字难学,难应用,容易被混淆。其二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对路,学生在学习时,根本就没学会。再者是受地方的方言所影响,学生在未入学时,学习到的方言在脑子中影响较深,一时不好纠正过来。这使我深刻认识到:多音字教不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普通话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因此,本人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针对学生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课题设计与操作实例的分析,为学生提供语文素养支持,特此提出本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准确掌握多音字的读音、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准确地理解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使学生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进而产生愉悦感,对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更深的感情。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多音字的分类
说起字的读音,在众多的汉字中,多音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常用汉字中,多音字就有近三百个单字,六百多个音。单就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统计,多音字就有近二百个单字,四百多个音。而其中了、的、着、地、教、行、和等二三十个多音字,在汉语中利用率又较高,在报刊书籍中随处都可以碰到他们。就是在日常用语中,随时都会应用到它们。所谓多音字,是指字形相同而字音不同的字,它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同义多音字。一个字有几个读音,但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只是场合不同,条件不同,因而读法各异。
第二类是多音多义字。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代表着几个不同的意义,这样的字叫做多音多义字。如“着”有四个读音,表示四种不同的意义。这个字应该读什么音,必须看它在什么词或词组里。如果两个都读相同的音,别人就不懂是什么意思了。
(二)、识记多音字的规律
1、根据词意定音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多音多义字的各种读音,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在具体的词汇里只能使用一种意义;利用读音和意义的这一对应关系,据词意定读音,分辨多音多义字。足球赛”就能区分清楚了。“攒”、“泊”、“散”“鲜”、“槛”、“参”等这样的多音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复习记忆。
2、根据词性定音
有的多音字一身兼有多个词性,其词性与其读音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词性不同,读音便不同,即“音随词转”。对于这种多音字,我们可以借助它的词性来确定它的读音。
3、根据词的使用范围定音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方言众多,古今汉字读音的变化,造成了许多字的读较为生癖,产生误读的机会较多,尤其古今音变还保留在姓氏、地名中。所以我们据词的使用范围不同所表示的意义来确定读音。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归纳法:整理收集的多音字,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
2、传授法:详细介绍多音字的一些规律,并鼓励学生抓住规律去识记,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介绍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发现规律。
3、范读引路法: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让学生受到启发
4、顺口溜法:就是把多音字的几个音先教给学生,然后把几个音分别组词,再把几个词编成顺口溜,以强化学生的记忆。这样化难为易,学生既感到学有所乐,又牢固地记在脑子中。
五、课题预期成果
1、部分学生能够比较正确的理解并准确地读写多音字。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经过优秀文化成果的滋养和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学生语言素养进一步提高。找到提高和积累识记多音字的有效途径。
5.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 篇五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好数学知识起为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计算却常常出错。作为教师,不能把学生的计算错误都一律认为是心惹的祸”,如果能从知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策略,这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和教师的计算教学将更有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降低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策略,在实学中进行检验,验证策略的可行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准确率,为学生顺利学学知识,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而且,教师通过运用研究所得的策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少走充分发挥出该研究成果的现实指导作用。
三、课题研究过程
我于2010年12月份立题,课题名称为: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自开来,本数学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按照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该课题研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0年12月下旬)
1、分别组织教师和学生座谈,了解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遇到问题和自己的认识
2、数学组会议,启动课题,部署任务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0年12月中旬~2011年3月)
1、以班为单位,分班收集学生的计算错题
2、以教师个体为单位,记录典型错题
3、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分析典型计算错误的原因
①教师初步分析错误原因
②以面谈的形式和相关学生进行交流
③总结、分析,撰写原因分析报告
4、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数学教师提出矫正策略
① 前测,统计该类型题目的错误率
② 根据原因分析报告,提出矫正策略,调整教学方式
③ 后测,对前后测试进行比较
④ 总结、分析,撰写矫正策略报告
第三阶段:整理归纳阶段(2011年12月)
5、全组进行交流讨论,总结研究成果
①各年级的研究成果汇报,进行纵向研究
②对全学段中由相同原因而导致的错题进行横向研究
③整理、归档
四、研究成果
通过对各年级的典型错题进行纵向研究,找到了各年级学生计算时出现的典型错误,通过分错误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纠正策略,并通过前后测实验验证了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将全年级的同类型错题进行横向研究,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分析,我们重点研究了由于强成分
6.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篇六
_______在语境中学习,培养识字能力
一、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阅读必须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才可以进行;而习作又建立在阅读和写字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将严重制约读写能力的发展。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然而从以往实践看,识字教学形式还比较单一,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办法还比较少,识字和书写缺乏有效的指导。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普遍存在“逐个识字效率低、无章可循周期长、回忆再现难度大、易于混淆错别多”的缺陷,高耗低效的现象严重。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化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养成主动求知的好习惯。
3、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各地类似实验借鉴法;
2、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法;
3、不同教师同类型课堂教学观察比较法;
5、综合试验教师对课题的收获,谈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重点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从关注识字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识字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汉字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注重培养识字能力,促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各种各样巧妙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使识字教学的面貌发生改观,识字教学不拘于死板的公式,因文而异、因词而异、因地而异,把课内外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理解,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设想和设施
八月份:
1、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计划,各研究教师根据分工制定自己的研究计划;
2、组织学习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与客体类似的相关理论。
3、精心组织教研组一课两评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开展课题的研究
九月份:
1、教研组小课题成员对自己课堂的一次教学反思。
2、在教研博客上传课教后反思。
3、充分利用好“达标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对教学评价进行研究。
十月份:
1、学习有关“生本高效高效语文课堂“的教学新理念的文章;进一步明确“生本高效语文课堂”如何上才能体现高效。
2、每位教师精心设计一篇识字教学课堂教案,寻找教学模式,归纳教学流程。
六月份:
1、设计师生调查问卷,归纳总结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不足。
2、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从材料中寻找研究策略。
十一月份:
1、研究教师针对研究过程,提出自己的研究认识,开好课题的期末总结会议。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7.变革 从校本小课题研究开始 篇七
从平时单元测验和期末抽查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科目, 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答题错漏百出, 遇到灵活变动的题型更是束手无策, 胡乱作答, 平均分居于我区中等偏底的水平。再结合值日行政巡堂记录分析, 其主要根源在于课堂, 例如教学设计单一、乏味, 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低, 教学效率不高。与其沟通, 教师们说得头头是道, 但课堂教与学的行为却依然没有多大变化。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教学状况,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呢?一场牵动我校发展的变革开始酝酿……
二、变革实施
1. 成立机制, 制定方案。
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 学校建立了“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的协同管理机制。教导处主要负责全校校本教研的统筹安排、宏观管理、政策保障、督查考评;各教研组、备课组主要负责校本教研的规划部署、具体落实、经验推广等工作, 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完善的校本教研领导和指导机构。另外, 把校本教研与学校目标管理、教研组绩效考核、教师考核评优等直接挂钩;学校制定《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和《评优方案》, 对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统一管理, 评价考核;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教研组”“和谐备课组”“先进教师”。
2. 统一认识, 明确方向。
活动目的:通过校本小课题研究,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 优化课堂教学, 实现教学优质长远发展。
活动实施:以教研组为单位, 围绕“有效性”确定校本教研小课题, 并制定实施方案, 组织理论学习;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和课堂试验研讨;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交流研究成果, 教研组长以案例、总结的形式, 形成文字经验上存学校网站。
3. 制定措施, 扎实推进。
(1) 各分管行政深入参与教研组活动。 (措施:以《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和《评优方案》引领, 要求教师积极参与研讨。) (2) 加强集体备课。要立足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效性, 重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变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提问设计开展研讨。 (措施:备课组长定时定点一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 各管理人员随时推门听课和查看教案, 对薄弱老师重点跟踪, 定期将听课情况反馈改进。) (3) 围绕校本小课题上研讨课。 (措施:同课异构, 三聚二上:集体备课———各自上课———评课研讨———各自上课———评课研讨, 抽签捆绑和自荐的方式在教研组上课, 评出50%优质课。) (4) 定期总结, 形成经验, 网上交流。 (措施:各教师要撰写两篇叙事案例, 教研组长要做好教研活动记录, 期末撰写教研案例和总结, 上存学校网站。)
三、变革成果
自提出校本小课题研究后, 各教研组积极响应, 精密策划, 其中英语教研组变革表现突出, 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 汇报如下:
1. 英语教研组的校本小课题是“单词教学, 寓教于乐, 寓记于乐”。
2. 老师提出困惑:
教学单词, 逐一拼读, 费时低效, 如何发挥四十分钟的最大功效, 使学生乐于学单词, 巧妙地记单词呢?
3. 实践成果。
(1) 变发音, 记单词。不会读就不会记。于是, 教师运用以旧引新的办法, 借助外力, 帮助学生记忆发音。如学“strong”, 引入“John”。在“John”前面加“s”就变成“strong”。又如“M onday”, 引入“M onkey”。“M onkey”后面变成“day”就是“M onday”了, 结果学生记得很牢固。
(2) 变形象, 记单词。记忆单词, 越是经过大脑思维加工, 记住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观察单词的形, 分析单词的音, 学生逐渐找到了巧记单词的方法。如“fall”, 引导学生把学过的“tall”中的“t”变为“f”就行, 记得多轻松。再如“newspaper”, 看起来难记, 可是经过艺术加工就好记了。它就是“新蛇怕屁儿”———“new (新) , s (蛇) , pa (怕) , p (屁) , er (儿) , 简单!”“eggplant”, 有了前面的引导, 学生的思维已经打开, 马上能说出“鸡蛋怕了蚂蚁———egg (鸡蛋) , p (怕) , l (了) , ant (蚂蚁) ”, 多简单!
(3) 变个别为全体。每节课, 拼写单词是必要环节, 但是如何能充分发挥几十秒钟的最大效用呢?我们采用了瞬间默写的记忆方法。每学一个单词, 便给学生一个规定的时间, 看谁能默写得最多。以前, 学困生在同学拼读单词时总当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 课堂最好的记忆时间就白白浪费了。采用计时法, 充分调动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他们都能在本子上认真地默写。只要能默写, 就一定能记住。结果, 课堂上学生高举小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4. 专家点评:教研变革简易、巧妙、有效!
四、变革反思
经过一个学期的校本小课题研究, 促使学校教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整合教师智慧, 促进专业化成长。
由于深入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 一个个牵动教学走向的细枝末节变成了教师集思广益、碰撞智慧的素材, 通过教研沙龙、案例分析、汇报展示等形式, 使教研活动真正解决日常的问题, 教师变独立为合作, 变说教为践行, 变客串为主角, 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2. 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教学质量跨越式攀升。
8.“小课题”研究活动探究 篇八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2.综合性原则
“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以及语文与其他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3.过程性原则
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4.开放性原则
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就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有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1)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作者情况、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教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2)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3)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法轮功”的危害.b.中国加入WTO之路;c.“美国-阿富汗”之战。
(4)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六年级“时事焦点”课题组制订的研究计划。
3.实施研究
按照“小课题”探究的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
(1)指导搜集处理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对信息进行选择、分析、综合要点,得出结论。
(2)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方法。
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
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
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辩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
(1)“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2)“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碰到的困难时的解决方法以及研究结果。
(3)“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的研究小报。
9.小学英语小课题开题报告 篇九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界定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言的奠基石。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足够的词汇累积,语言根本没有办法输出。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 Wilkins)也曾经说过:“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可见,词汇是多么的重要。要让孩子掌握好一门外来语言,就必须使他们掌握足够的词汇量。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工作。当然,作为我们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事实总是并不十分尽如人意。尤其在单词的拼背方面,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听写单词犹为恐惧。而每次听写,学生的错误率很高。每次测试,写单词板块的失分比例总是最大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六年级结束时能听、说、读、写大约431个单词和短语;55组句子和38个单句。学生能否有效记忆单词,将直接影响到四会单词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语言就成为无源之水。自然教学法的创导人特雷西认为:词汇学习对于理解语言和言语输出都至关重要。词汇教学在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当前,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不感兴趣,不能摆脱“死记硬背”的模式,没有形成自己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策略。现行牛津小学英语,词汇量较大,从三年级起,要求学生掌握的“四会”单词越来越多,大多数学生靠机械地背字母顺序来记忆单词,费时多,效果差。教材中虽然每个单元都设有Listen and repeat这个栏目,但直到六年级才基本把国际音标和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介绍完毕,且对音标教学只要求渗透。音标教学的相对滞后,使得小学生掌握单词比较困难。
小学生学英语,由于年龄较小,学习目的、动机往往不是很明确,部分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去学,只对课堂上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游戏感兴趣,而对单词和短语的读写规则、发音要领及用法未能充分认识,不善于学习和总结单词的拼读和拼写规律。单词的掌握成为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三、研究目标
1. 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 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为同类学校开展英语教学研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四、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五、研究重点:
1.提高小学英语课堂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2.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策略。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采用调下列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统计、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现状,并探寻形成这些现存问题的因素,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为本课题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3.行动研究法:强调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发现、分析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4.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来构建“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实施策略,并推出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实施方案和经验。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寻找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能有效提高单词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10.交流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成果 篇十
1、课题提出的背景: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2、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在实验性的课题中,它体现的是“实验假设”。实验假设其实也是实验将要达到的目标。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这个部分的陈述,要注意以下二个问题:一是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二是要注意结题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在研究成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6、课题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7、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
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9、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结题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生小课题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计划12-01
小学五年级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06-22
《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案09-11
“小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报告06-26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11-27
小学生养成教育课题结题报告10-25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07-05
小学德育研究课题09-19
小学德育渗透课题报告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