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感受音乐的教学反思

2024-09-20

一年级感受音乐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一年级感受音乐的教学反思 篇一

本课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歌曲,并通过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云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歌曲。

在课的设计时,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抓住学生们爱游戏、爱看动画的特性,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到知识,发展想象力、模仿力和记忆力。课的一开始,我就用变魔术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老师动手用纸撕云,激起学生学习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达到了点题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更准确的理解歌词、学习歌曲,在学生年龄小的情况下,通过制作出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用直观的画面帮助学生记忆、学习。整堂课我从三个环节入手。

一、让“云”唱起来

首先让学生聆听音乐和观看动画的形式来感受歌曲,再通过老师带动学生用各种游戏的方式学习歌词及旋律,并在此教学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音乐能力,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二、让“云”变起来——学科渗透

音乐是艺术门类的一种,它与艺术门类中的其他成员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根据这一共性,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借用其他艺术形态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这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云那种变化万千的特征,然后再回到音乐中与音乐相对照,感受音乐独特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将他们生活中获得的感受,运用到音乐中来,对音乐的表现内容大胆的联想和想象,丰富学生的审美能力,深化音乐的审美体验,

三、让“云”飘起来——创造性表演

在学唱完歌曲《云》后,在学生动手制作完云后,通过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用手中云的道具来表现歌曲,学做云在天空中飘动的律动,像一朵朵白云,并请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手中的云像什么,为下一堂课的创编做铺垫。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者,而且是学生可亲、可敬和值得信赖的朋友,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捕捉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难在哪里?要用满腔热忱的赞誉、鼓励,保护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创造性。本堂课孩子们都在老师为其创设的音乐氛围中大胆表现,让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当我与孩子共同在自己制作的云海中,演唱着优美动听的歌曲时,我深深的感受到,教师要将音乐课堂变成美丽的大自然,让孩子们放飞童心、童真,绽放出绚丽的花蕾。

2.一年级感受音乐的教学反思 篇二

一、营造一个完美的环境, 适合学生聆听音乐

适合学生聆听音乐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音乐聆听的硬件要过关, 另一方面, 教师要建设完美的音乐聆听的软件环境, 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

这里所说的良好的硬件条件就是指应该有完美的音响设备, 以便更好地进行音乐的传输。众所周知, 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的重要设备, 是音乐传播的载体。在教学中, 如果音响设备不过关, 那么, 就算是教师理论讲解再透彻, 将音乐境界描绘得再优美、动人, 但学生听到的是粗糙的音质、难以入耳的声音也不会产生音乐的美感。所以, 学校要想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体验环境, 音响设备的质量是重中之重。必须要买好的音响设备, 保证音乐的播放是原汁原味的, 才能达到良好的音响效果, 只有好的音响效果才能达到好的聆听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被激发, 课堂教学效率自然能够得到提高。

2. 建设完美的音乐聆听的软件环境。

所谓音乐聆听的软件环境, 是指学生在听音乐时的准备以及周边的环境。现在人们去听音乐会的时候, 都会穿上正式的礼服, 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的环境中, 从而在心灵上得到感染与共鸣。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欣赏音乐之前, 要给学生讲述音乐背景, 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都要严肃对待, 认真聆听, 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音乐中, 让真正优美的声音传递到学生的心中, 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纯净和秀美, 只有学生亲自感觉到音乐的美好, 在心中树立了音乐的纯净与美好,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

二、设计音乐背景, 以便于学生学习

音乐背景是指创作音乐时发生的故事, 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音乐的时候, 一定要认真讲解音乐的背景知识, 学生只有明白音乐的背景知识, 才能了解蕴含在音乐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才能更好的体会音乐本身的魅力。如果教师不进行背景知识的讲解, 一上来就让学生欣赏音乐, 恐怕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在欣赏音乐之前, 一定要进行背景介绍, 这个背景一定要生动、具体, 情感悬念强烈。例如在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解贝多芬的复杂背景, 包括他的人生的起落悲喜、生活历程与情感矛盾等, 还要结合当时资产阶级大革命的风起云涌, 让学生感受大时代背景。只有了解了他的人生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在了解了这些之后, 再让学生聆听《命运交响曲》, 学生在起伏颇大的乐曲中就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冲击了心灵, 震荡了精神,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 更好地体会了音乐带来的美感。

三、重视音乐聆听, 加强音乐课堂上聆听的比重

音乐美感是学生的个人感受, 需要学生自己在多次的听的过程中产生, 而不是教师的讲解传授。教师不管说多少音乐的美, 那都是教师的个人感受, 学生没有感受到, 教师也不能强加给学生, 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 就必须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聆听音乐。

1. 提高音乐聆听的时间。

一堂音乐课, 学生听的时间应该起码有半堂课。这是进行音乐聆听的必备时间,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美感感受。如果在一堂课中, 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 学生没有进行实际的欣赏, 那么, 不管教师说的多美、多好, 也不能让学生产生美好的感觉, 只有让学生多听, 才能使其从思想上产生“音乐是美的”感受。当然, 学生的聆听时间要长, 不要觉得听一次、听一会儿就能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 只有加大欣赏力度, 提高欣赏时间, 让学生长时间地浸泡在音乐中, 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感。

2. 进行多次音乐聆听。

多次聆听音乐完全是借鉴语文多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内涵的方法, 音乐也是如此, 只有多聆听, 才能听出美感。具体的过程是:面对一首乐曲, 可以先完整地听一遍, 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完整的音乐形象对学生非常的重要, 虽然学生不会用语言表述, 但是真实的音乐体验已经根植于学生的心中。然后进行多次聆听,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片段, 再进行反复聆听。只要在课堂上有时间反复地听, 学生在耳熟能详、充分机会聆听透彻健康音乐的基础上, 才能产生美的感受,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音乐素质, 便于指导学生进行聆听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音乐教师在学生进行聆听时, 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

1. 教师要提升自身的音乐素质。

作为一个具备专业知识的音乐教师, 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有着高大的形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教育, 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比如, 在高中音乐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进行音乐聆听, 就必须要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 这时, 教师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知识介绍, 这就考验了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介绍欧洲音乐风情, 要给学生介绍一些欧洲建筑和文化、风俗习惯等, 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知识的基础上欣赏音乐, 必然会对音乐的欣赏加深一个层次。

2. 教师要对音乐聆听进行升华和提炼。

如果一堂课都让学生进行音乐聆听, 教师不做总结、升华、指导、提炼, 那么, 学生的收获也是有限的。因为学生的年龄小、阅历少、知识经验不丰富, 自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不全面、不深刻, 这时候必然产生不了多少心理体验, 更不能有多少音乐美感的享受。所以, 教师要在音乐聆听结束后进行升华和提炼, 教师可以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知识介绍, 对音乐技巧和知识的独特传授方法等。通过这些, 可以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提高学生的音乐美感感受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三

明确认字任务

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量大,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一年级的课业负担也非常重。如: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就第二学期而言,要求学生认会500个汉字,写会250个汉字,800个汉字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难道容易吗?虽说二类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但是怎样才能记牢这些面孔各异的汉字呢?恐怕还是要写才能记住吧?所以一节课40分钟要认会写会十几个字,任务是很繁重的。再加上8个识字,8个语文园地,34篇课文,要在一学期四个多月一百多天(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是一种挑战。我常想,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地接受这些汉字而不觉得枯燥呢?如何让他们尽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灵魂?首先要从挖掘教材做起,利用教材吸引他们,把他们引进一个有声有色,有泪有笑的情感世界。

形象生动的认字方式

开学初,走进教室,我拥抱每个孩子,第二节课,孩子们不再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已经对我有了亲近感,我告诉孩子们我的喜怒哀乐,要他们也能说出心里话,我帮他们解决,有了这份亲密的师生关系,我的课堂一定会吸引他们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这些故事呀,是由一个个字宝宝‘手拉手讲出来的,他们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还有感情,你们相信吗?”孩子们眼神流露出好奇。我说:“你们听到‘小雨沙沙和‘瓜果飘香这两个词有什么感受没有呢?”学生纷纷举手:“我好像听到了下雨的声音”,“我好像感受到下雨的清凉。”“我想尝尝雨水甜甜的味道”,“我看到好多果树”,“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多好啊,这就说明我们中国的汉字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字宝宝,看到他,你就好像能听到声音,看到颜色,闻到气味!他们各有各的家族和名字,你要认准他,记住它,他才会领着你走进知识的大门,你们喜欢上他们了吗?”就这样,我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汉字是有趣的,我常常带领他们一边认字一边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孩子们能根据字的偏旁部首记住很多字,不再混淆形近字,同音字。

我在课余还编了许多字谜,在游戏中识字。容易写错的字,把它们编成一句话,一边说一边写,比如,许多孩子容易把“春”下面的“日”写成“目”,我叫他们记住这句话,“三人同日去春游”,他们边说边写,就不会写错“春”这个字了。有的字蕴含着一些道理,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懂得道理,他们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我教值得的“值”,我说“直”字加单人旁,就说明做人要正直才是值得人们去称赞。有一次,一个同学问“臭”字怎么写,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自”,又在下面写了一个“大”,我说你们把这俩字组成一个词叫什么?孩子说是“自大”,我说自大是什么意思,自大的人会怎么样呢?孩子們说:自大的人让人讨厌。我又在“大”上加一点,说“这就是‘臭字”,你明白这个字的含义了吗?孩子们知道做人一点也不能自高自大,不然就“臭”了,没人喜欢了。只要多钻研,每个字都能让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我再谈一谈阅读教学。课堂上常常是“乱哄哄”,孩子们不是静静地坐着听课,而是“动”的,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会给自己做好不同的头饰戴进课堂,让孩子们先根据我的头饰来编一段故事,训练他们的表达和想像能力,然后,我再把课文内容边表演边朗诵,孩子们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能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发音,语气和动作表情很快把课文读下来,有的甚至都能背诵下来,阅读教学变得轻松了。掌握了老师教学的特点,孩子们也会在课下让家长做好头饰的,所以,语文课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有一次,要学习《棉花姑娘》一文,我戴着棉花头饰走进课堂,看到教室有“蚜虫”、有“青蛙”、有“啄木鸟”、还有“七星瓢虫”,我说:“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有许多小蚜虫。”只见那些小“蚜虫”在“棉花姑娘”身上蠕动,“棉花姑娘”很痛苦,然后,“棉花姑娘”请“蚜虫,青蛙和啄木鸟”帮忙捉牙虫,他们都因为帮不了“棉花姑娘”而惋惜。看到孩子们投入的表演,真诚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里装满了善良,这样的课堂“乱”得值。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真情投入,是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标准。真情投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抑一扬,眉目之间,语调之中,包含着的爱憎,喜恶,褒贬之情。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发掘语文教科书中的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要渲染这些美,表现这些美,主要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要声情并茂的去感染学生,做好示范。让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接受教育的场所。而这些,更能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4.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 篇四

艺术科组

王丽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学生的音乐教学,对于这些刚从幼儿园过来的孩子们,他们散漫、好动、没有耐性、自制力差,因为孩子太小,道理讲太多他们听不大懂,一节课40分钟,他们往往也坐不住,坚持不了很久,就不愿意唱或不想唱,就算表扬了一些学生,可是还没坚持一会,他们就开始表现的坚持不住了,有的趴着,有的看桌子底下,或跟前后的同学讲话,或东瞅瞅西望望,表现的注意力不集中,表现的不爱唱歌。还有的也因胆子小,不会唱、不敢唱,表现出对唱歌的激情不高,很慵赖的样子。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这些特点,我打算从课堂上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一、课前精心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一次上课,铃声敲响后,我拿着教学光盘急匆匆的赶往教室,因为这段时间忙于编排节目,所以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上让孩子们先复习唱歌曲,然后跟着音乐学习唱新歌曲,孩子们在枯燥的不断学唱中渐失兴趣,并出现疲倦厌恶的情绪,看着孩子们暗淡无神的眼睛,我心有触动:不论以后再忙,我都要把课前准备工作做好,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40分钟。

二、游戏运用,诱发音乐兴趣:在一次学歌曲《小白兔乖乖》一课中,我先让孩子们讲讲自己所知道的这个小故事,并点一些孩子们分别来扮演大灰狼、小白兔和兔妈妈的角色到台前来表演这个故事,其他的同学来做评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演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小朋友演的还有不足,谁能帮他做得更好。孩子们的热情高涨,兴趣极浓,在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而且轻轻松松就学会了唱这首歌曲。

三、特长展示,激发音乐兴趣:记得有一次在一(3)班上《爷爷过生日》这节课,我引导学生可以如何给自己的爷爷过生日呢?孩子们踊跃发言,我想到班上有好几个学生参加了我开办的“葫芦丝社团”兴趣班,她们会吹奏几首好听的曲子,我趁机在班上让这几个孩子展示一下他们的才艺,说这是送给爷爷最好的礼物,于是孩子们演奏了葫芦丝曲《金孔雀轻轻跳》,班上其他同学听得全神贯注并都很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们的演奏,台上同学吹奏完,班级孩子们一个劲的说好听,再吹一个等。还有的孩子会舞蹈,会唱歌等,我都让他们在全班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艺,像这样的特长展示极大的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并增强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进行舞蹈创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学生经常没有什么耐性,一堂课经常不到一半,很多学生慢慢就会感到乏味,注意力不够集中了,这时候单纯的唱歌已经不能足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对歌曲进行舞蹈创编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例如,在学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的一课中,我不仅课前让孩子们尝试将音乐与美术结合,即点一些同学到台前画他们心目中的国旗,歌曲学毕,还让孩子们尝试如何跟着音乐跳舞,跳他们认为最漂亮的动作,这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孩子们欢快极了。

5.一年级音乐《咏鹅》教学反思 篇五

《咏鹅》是一首古诗吟唱歌曲。我整体的教学思路是以“鹅”作为本课的主题情境和主线,设计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看、听、想、说、画、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

1、创设情境。让学生配乐进行诗朗诵,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表演过程中近一步体会到了《咏鹅》着首歌的意境。

3、让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歌唱古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感受以诗配画。让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学生的学习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课堂气氛良好。

6.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教学反思 篇六

1、在多次感受歌曲的基础上,发现歌词重复的规律,并学唱歌曲。

2、感受数量递减的规律,理解其含义并记忆歌词。

3、能够积极主动讨论交流。

在上课的时候,我所做的主要活动也都是紧紧围绕着三个目标来做的,不过在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问题还没问完,孩子就非常清晰的回答出了“三只带斑点的小青蛙”,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就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所以我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消化这一问题,并及时的作出调整,以期达到一个预期的效果。

接着在下一环节,边展示教具边教歌曲的时候,我刚开口,孩子就已经接着不断地唱了起来,这是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不过为了完整的上完这节课,我依然坚持原有的教学进度,一句一句的教授歌词、曲等。分段教授,孩子的反应也还不错,特别是前半部分,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回答。后来由于活动的重点集中到了学唱歌曲上,而这些孩子都已经会唱了,导致了这一部分就显得不太吸引人,和孩子的互动也有些困难。拖延了一些时间,最后的大合唱没有完成。

上课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爱调皮的孩子的注意力,我一般会采用一些较夸张的语言或动作,效果也都很好。由于看不到自己上课的实况,可能我的这种方法有些过与大和多了,以后要多加注意并改进。

7.从语文教学中感受音乐美 篇七

一、汉语言的音乐美

所谓汉语言的音乐美, 是指汉语词句经过独特的排列组合, 形成富有鲜明色彩的节奏和旋律, 以表达特定情感和认识, 从而实现主体审美情感和客观景象相融合的现象。

(一) 汉语言音乐美特征。汉语言的音乐美, 具体表现在音韵美、节奏美、旋律美的特征。

1. 音韵美:

汉语言的音韵美体现在一个音节 (体现为一个汉字) 声、韵、调的分合异同过程中。汉语拼音里共有韵母39个, 其中包括10个单韵母, 13个复韵母, 16个鼻韵母, 这些韵母与不同的声母拼合在一起, 再加上汉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 就构成了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乐音世界。从汉字的声韵构成上看, 如果汉语词里的汉字韵母相同, 人们就会从汉字发音上感到朗朗上口。比如:“沙发、打发、大厦、蛤蟆、哈达、大家”等韵母皆为“a”;“转换、专断、婉转”等韵母皆为“uan”;“风筝、奉承、升腾、逞能”等韵母皆为“eng”;“轰动、工农”等韵母皆为“ong”;“亲近、信心”韵母皆为“in”。对这些汉语词组进行大声朗读会感受到它们朗朗上口, 音乐感很强。

2. 节奏美:

节奏是有声语言运动的一种形式。汉语词组在发音过程中, 或受平仄影响, 或受语法影响, 体现出一定的节奏性, 例如, 研究/生、东张/西望、执/牛耳、试/金石等;汉语句在发音过程中, 表达的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识, 融入了个体的主观情感, 并根据主观情感的意愿体现出不同的节奏感, 令人在朗读过程中感到抑扬顿挫。例如林庚先生的诗《春晨》:

日出得|高高‖走出|大门去

朋友们|奔驰在‖天的|远处

清晨的|杨柳‖是春的|家乡

白云|遮断了‖街头的|归路

3. 旋律美:

汉语言在发音、词语组合和情感表达上都具有旋律美。首先, 从汉字角度来说, 汉字有五种声调:轻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随着音调的不断变换, 汉字在发音上呈现了一种有组织、有规律、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其次, 汉字组合成的汉语词也体现着旋律美。其中最常见的二字词语可以称得上比比皆是, 此外还有大量的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 (其中成语占大部分) , 所以, 从汉语词的角度看, 汉语言的发音也呈现出有组织、有规律、有节奏的和谐运动。最后, 汉语句在情感表达上体现了节奏美。古书《公羊传》上有记载:“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为歌。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语言的旋律表达的是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所以, 汉语言在情感表达上具有旋律的特征。

(二) 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汉语言音乐美。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 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简而言之, 语文是语言文字或语言和文学的简称。所以, 要想教好语文、学好语文, 都应该从最基本的语言入手, 掌握汉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韵律美特征, 才能达到真正理解语文的境界。

第一, 加强发音练习。针对汉语音韵美特征, 可以通过开设普通话课程的方式, 直接训练学生发音的准确度, 使学生在发音练习过程中体会汉语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音韵美。在普通话教授过程中, 应从最基础的汉语拼音发音开始, 系统教授韵母、声母、声调的准确发音, 以及这些声、韵、调的发音原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发音, 从而达到字正腔圆。当然, 也可以采用在上语文课时及时纠正学生发音的方式, 促使学生汉语水平达到字正腔圆的境界。

第二, 加强朗读训练。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就语文学习而言, 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 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 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朱熹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正确朗读的习惯。除了要常朗读外, 还要注意朗读的技巧。叶圣陶在《精读指导举隅》中认为“大概文句之中的特别主眼, 或是前后的词彼此关联照应的, 发声都得高一点。就一句来说, 如意义未完的文句, 命令或呼叫的文句, 都得前低后高。意义完足的文句, 祈求或感激的文句, 都得前高后低。再说强弱。表示悲壮、快活、叱责或慷慨的文句, 句的头部宜加强。表示不平、热诚或确信的文句, 句的尾部宜加强。再说缓急。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等情味的文句, 须得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等情味的文句, 须得急读。”

第三, 加强吟诵练习。吟诵是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 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时高效的教育和学习方法, 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 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 所以也只有通过吟诵的方式, 才能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因而吟诵也是汉语诗文的活态。富有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吟诵训练。叶圣陶在其《精读指导举隅》中曾说:“吟诵的时候, 对于研究所得不仅理智的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总而言之, 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发音、朗读、吟诵等方法, 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汉语的音韵美、节奏美和韵律美, 通过体味形式的美感深入到理解内容的奥妙。

二、语文教学与音乐结合体现的音乐美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形成艺术形象或意境, 表达人们的感情, 反映社会生活。它最善于细腻地表达人们不同的情感, 溶解各种思想, 贝多芬称它为“人类精神的火花”。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 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 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因此, 把音乐引入语文课堂, 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学会音乐的兴趣, 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 提高艺术素养, 能在艺术感受中学会和掌握知识。

(一) 巧用音乐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中职教学强调实用性, 强调文化课为专业服务, 使学生误认为学语文无用。再加上课堂上枯燥的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兴趣。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显得异常重要。与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相比, 音乐用感性的方式却表达出形象、生动的内容,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灵感, 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巧用音乐导入, 引导学生听与所学课文意境相同或相近的歌曲, 促使学生尽快进入文章意境, 进入课文的情感境界, 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好方法。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 这首词的教学重点是诗人通过“怀古”, 抒发自己虽身处逆境, 却要有直面人生、笑谈人生的豪气。在教学时, 可以先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 用这浑厚、高亢的歌声, 深沉的韵律吸引学生, 用这动情的音乐打动学生。“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歌声将学生带到滚滚江边, 听着那乱世穿击惊涛拍岸的声音, 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 不禁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歌声引导着学生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 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 歌词中有历史兴衰之感, 更有人生沉浮之慨, 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这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所表达的情感不谋而合, 而歌声让学生更容易进入意境。学生在欣赏过这首歌之后, 再品味这首词的时候, 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 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 而作者苏轼, 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又如, 沈从文的《边城》 (节选) ,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心理活动对文章的作用以及作者沈从文对朴实的湘西地区文化内涵的理解。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 先播放黄磊的《等等等等》、《翠翠》, 用温婉的歌声将这湘西小城里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 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因此, 语文课堂上用音乐导入, 选择与课文意境相合的音乐, 比教师反复枯燥的就课文讲课文要丰富得多, 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二) 善用音乐背景, 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中职语文教学中, 要善于给课文配意境相同或相近的背景音乐, 发挥学生想象空间, 为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如《罗密欧与朱丽叶》 (节选) 一文, 难点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教学时, 可以播放我国著名的曲子《梁祝》, 将此曲音调调低, 作为背景音乐播放,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作为在中国流传一千多年的民间传说,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学生对梁祝的故事情节、意境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对《梁祝》的理解, 引导学生将这种意境转移到罗密欧与朱丽叶身上, 同样的故事, 一样的感情, 作者笔下那无奈的爱情悲剧。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对《梁祝》与课文的共同之处说出来, 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自主学习能力, 使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变得直观、易于理解, 还提高了学生的言语理解、表达能力, 使效果事半功倍。

(三) 巧用朗诵配音, 促使学生领悟语言张力。

巧用教材配套朗诵, 听专业的朗诵, 促使学生尽快理解文章意境, 进入课文的情感境界, 领悟汉语言的巨大张力, 不失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好方法。例如, 戴望舒的《雨巷》, 课文的重点是体会诗歌的旋律美, 难点是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只是就诗歌分析诗歌, 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而播放诗歌朗诵, 使人耳清目明, 神清气爽。这是一首适合反复朗诵的诗。这首诗共七行, 每节六行, 每行长短不等, 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 常用首语重叠, 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 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 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优美的旋律, 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彷徨”、“悠长”、“雨巷”、“丁香”、“姑娘”、“惆怅”、“迷茫”均用唐韵或“江阳辙”, 回环吟叹, 增添了全诗伤感惆怅的情致。诗歌中大量采用叠词和双声叠韵的词语, 使诗歌低徊婉转, 一唱三叹。听着朗朗上口的朗诵, 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仿佛跃然纸上。

总之, 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利用音乐的优势, 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更重要的是, 陶冶学生情操, 深化他们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摘要:语文与音乐自古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汉语言本身体现了音乐美的特征。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训练发音、朗读、吟诵感受汉语言本身的音乐美。把音乐融入语文课堂, 通过音乐, 激发学生兴趣, 拓宽思维空间;创设情境, 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指导朗读, 掌握重难点;激发灵感, 领悟语言张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使语文课堂变静为动, 难点化难为易。

关键词:汉语言,语文教学,音乐美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

[2]宗白华.美学散步[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3]赵婧.让音乐与语文结伴同行——给语文插上音乐的翅膀[N].中国教育报, 2006, 3, 9.

[4]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学观[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5]黄炎培著.教育文集第一、二、三卷[C], 中华职业教育社编, 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4.

[6]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7]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5.

[8]刘京海.成功教育[M],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3.

[9]汤立宏.教法探究——让语文教学更具魅力[M], 海洋出版社, 2002.

8.一年级感受音乐的教学反思 篇八

本节课根据我校的体育锻炼特色来重组教材。“校园自编兔子舞”是我校早操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一项健身内容。“兔子舞”动作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活力,音乐感染力强,对场地及学生的舞蹈基础要求不高,易于操作。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较慢,只安排3个组合动作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

本课以学习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为主线,设计“开心模仿、复习旧知、快乐新授、分组练习、游戏巩固、快乐回放”等环节,环环相扣,采用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始终能够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较快地掌握兔子舞的3个动作组合的名称、路线、方向,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全面发展身体技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人数:36人 课次:第一课时

教后反思

这一节小学低年段体育课,主要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足生活,整合教材

为开发校本课程,充实大课间的体育活动项目,丰富校园生活,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根据“兔子舞”动作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活力、集舞蹈、健身与运动为一体,具有较强趣味性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大胆探索低年级学生学习兔子舞的新教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模仿中、口诀中、合作中、游戏中较快地掌握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的名称、路线、方向,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提高学生的体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引导学生在跳兔子舞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释放心情、在分组中学会合作,在展示中提高自信,在作业中课外延伸,使跳兔子舞日常化、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面向全体,缩小差异

本课以学习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为主线,设计“开心模仿、复习旧知、快乐新授、分组练习、游戏巩固、快乐回放”等环节,环环相扣,激发全体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优生体验到成功快乐的同时锻炼了组织能力;中等生在榜样的激励下自觉地进行学与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后进生在组长和教师善意的提醒和反复的辅导下也能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分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方面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寓教于乐,教法创新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自控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等特点,笔者充分利用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分层教学、逐个突破,让学生始终积极、快乐地学习,逐步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原有的体育趣味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一资源进行开发,既达到让学生复习提高主教材的单个动作组合质量,进一步突破教学的难点,又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同时让学生体验在游戏中合作、锻炼,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9.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2 篇九

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节课学生能很快的学会弱起部分如何换气,但学生不会与下一乐句自然衔接,缺少相互间的融合。

原因之一:由于刚刚接触弱起歌曲学生的能力不够;

10.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 篇十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

《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满活力的儿童歌曲,它是以春雨为素材,引发出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雨露的主题。乐曲的旋律轻盈、活泼,流畅。

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得到美的体验,指导学生在演唱中发挥想象,在编创中得到发展。

一、创设情镜,激发情趣。

学生说说上学路上看到的春天美丽景象,再放一段春雨风光的录象在学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画面和音响后,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或自制的打击乐模仿下雨的声音,在教唱环节中,一创造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结合看课件,听录音及老师用轻柔的声音描绘,向学生再现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美景,学生仿佛看到了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绿柳条在空中飘舞,种子竞相破土而出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良好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演唱欲望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二、淡化教唱,培养自主性。

这首歌短小简练,充满童趣,学生易唱易记。在教学中我淡化了教学环节,以听唱为主。打破老师教学生唱的模式,并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大胆上来演唱做示范,虽然学生的音准把握的不是很准确,但节奏非常稳,表情丰富,给其他学生树立了好榜样。

三、鼓励积极参与,发挥想象。

选出创编环节中运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引入,激起学生创编的兴趣。选出创编好的同学分别扮演“小雨”和“种子”,边唱边表演,引导学生把种子在雨水的滋润下破土而出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这时孩子们都想参与到当中,无形中创立了一种自由平等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大胆的参与充分的表现。

四、不足之处:

1、一年级歌曲的音准方面,虽然在第二学期有很大进步,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近一步提高学生的音高、音准。

2、在授课过程中,应带领学生把歌词在《小雨沙沙》的歌曲旋律中,有感情朗诵一遍,这样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就会把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更好的表现出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2

核心提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和提高自我认识有积极作用。本课把小雨作为学生感受自然的桥梁,“沙沙”很形象地描绘了小雨落地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小雨,展开想象,画一画雨中...

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和提高自我认识有积极作用。本课把小雨作为学生感受自然的桥梁,“沙沙”很形象地描绘了小雨落地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小雨,展开想象,画一画雨中的小草和小花活着小动物。本课反思如下:

1.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通过听觉和视觉启发学生回忆下小雨时回忆,说一说下雨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理活动?通过这段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接着通过游戏的方式,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小雨,这时候同学们想到用线条、点、小雨滴形状都可以表现小雨。那么请两位同学继续画雨,大一点的雨和小一点的雨怎样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呢?同学们发现线条越长越粗表示雨下的越大,相反,线条越短越细表示雨下的越小。

3.我发现同学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意识到线条密集的不同效果,于是我继续‘出难题’——在原有基础上,再让雨下大一点,只能用线条添画,你怎样画呢?这时候同学们尝试着再多添画了很多线条,我引导学生跟刚才的作品进行比较,同学们很快发现,线条的疏密跟雨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这样临时性的处理是我比较满意的,课堂预设发生变化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解决了第一个重点问题,接下来我创设了“小剧场”的教学情境,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画的雨,表演小草小花或者小动物的的表现。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仰起头,张开嘴巴,大口大口的‘喝水’。那么如何用画面表示出来呢?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花朵的形状,请学生加上五官,要求要表现出仰头的动作。课堂中有位同学提出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科学探究问题,我感慨学生的知识非常深厚,值得提出表扬。并告诉学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可以夸张、拟人,把他们变得更生动。同学们将嘴巴画在上面,眼睛画在下面,这样就表现出来仰头的动态。

总体来讲,这节课中对重难点的处理上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能在有趣的活动中解决重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当然,本课也有一些遗憾,在课前收集图片和音频时还不够充分。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3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创作歌曲,歌曲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生动而有趣的描绘了小牧童吹着笛子,骑着牛儿兴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歌曲短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间奏),使歌曲听起来很丰满,很有趣,而且减小了歌曲的难度。

一节课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教师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颖、最有趣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又考虑到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总有些遗憾,象这节课,我感觉我有几点做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是在歌词教学时有一幅歌片做得稍大了,学生小拿不住,这样就多多少少的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在记词方面还不太快,记得不牢,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在引导的方式上欠缺,这是今后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课堂调控上尽管我运用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异常活跃,有时“压”不下来,我在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调控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三是在声音上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孩子们在兴奋的状态下也做到声音甜美,恰到好处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改正不足,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节亮丽而难忘的课堂会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的春天会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4

《对不起没关系》讲述的是“我”和一个叫小刚的小朋友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在本节课中我侧重让学生做好礼貌待人的礼仪,在本课教学中主要采取如下三个步骤:导入部分,采取听音乐讲故事的形式,先播放音乐让小朋友们认真听歌曲里唱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告诫孩子们要礼貌待人,相互谦让。新课教学部分,对于歌曲的学唱并未直接学唱,而是先请了几组小朋友和着音乐照着歌曲里的故事情节,表演的歌曲里的故事,其于小朋友跟着音乐学唱歌词,这一环节的设计大大激励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很快就学会了歌曲。

但是在表演环节课堂纪律总是保持不好,以后要加强保持课堂纪律。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5

本节课中,我以一个“情”字贯穿整个歌曲,以“优美、抒情、投入、神情、舒展”等感情将整节课串起来,一环接一环,使学生乐此不彼,我采用听唱教学法使学生首先学会歌曲,再用纠正法改正学生在歌唱中的音准问题,学生唱会歌曲之后,歌曲接龙的游戏避免孩子在歌曲的反复记忆中出现枯燥、无聊的现象,在学生掌握歌曲之后,我用舞蹈加深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采用同桌互相合作的精神,初次感受大雁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精神,之后我用带头饰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表现欲。通过学唱充满感情的这首歌,体会家的温暖,在音乐中去体验亲情的可贵。通过小组比赛创编动作表演,由学生自评,找出别人的不足,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这节课我做了首次尝试,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跟着老师按节奏读歌词,尤其“好像我,哥哥弟弟,相亲相爱不分离”,感染力强,收获颇丰,学生的每一句话语都沁人心脾。通过引导学生创编表演歌词颂读,让学生们感受了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愉快的学习,再加入乐器的演奏,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都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最后,我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学生分为三组:歌曲伴奏一组,歌唱歌曲一组,歌曲伴舞一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完成最后一次表演。在快乐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出现的不足,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对于新鲜事务感触的较少,出现了短暂的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以后应在课堂管理方面多加训练。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6

一年级的孩子好玩好动,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曲是他们的最爱,而《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呢?“静静的夜”是本单元的主题,所以帮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引导学生在理解歌曲意境的基础上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对妈妈的爱的感受真切但不具体、形象,所以在教学中我试着将形体动作带入歌曲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演唱中模仿妈妈哄小宝宝睡觉的样子,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歌曲所表现的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从而做到温柔地、充满爱地演唱歌曲。让学生动起来,在动作中感受音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里的动,不是乱动、不是活泼地动,而是引导学生体会妈妈哄小宝宝睡觉时的动作,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模仿妈妈在哄自己睡觉,创设一个宁静、安详的意境。有些调皮的男生像往常一样兴奋地表演了起来,使劲地摇动手臂,打破了歌曲宁静的意境,为了保持学生欣赏的完整性,我并没有马上批评他们,而是轻声地说:“你的宝宝一定睡不着,瞧他多伤心!快点想办法,怎么为了让小宝宝快点睡着?”听了我的话,他们的动作马上轻柔了许多。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每个学生的动作都是那么轻柔。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表现,我继续启发学生:“妈妈哄小宝宝睡觉时,还会做什么动作?她的表情会怎样?什么样的眼神?”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表演更逼真了,有的学生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有的学生面带微笑,用温柔的目光看者怀里的孩子,还有的学生把身旁的同学揽在怀中像妈妈一样哄孩子睡觉……此时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妈妈对孩子那份无私的爱。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每个学生的歌声都是那么轻柔,教学的难点得以解决。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7

在教学《春天》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去搜集有关春天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表现的时候,同学们显得格外有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课堂效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创作。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人,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的后半部分,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自编歌词,自编动作,并鼓励学生大胆表现,给学以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大胆的进行发挥、想象与创造。激发了学生的表现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与创新能力。我认为本部分也是本课中的闪光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兴趣让我感到惊奇,而学生表现出来的创编能力更让我感到吃惊。我本以为这一环节将不会顺利,没想到学生的想象力这么丰富。平时老埋怨我们的孩子没有创造力,根本是我们平时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学生的创编活动既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学到了本课及本科以外的知识,做到了知识的更新、辐射与再生,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精神。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师由一个传授者变为一个指导者,一个引路人。

通过讲授这节课,我深切的感受到新课程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对低年级学生我以进行节奏、音准训练为主,并适当进行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节奏、律动中去感知音乐的美。从情趣出发,让学生得到美的启蒙。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基本音阶时,教师要把七个音符写在黑板上,用汉语拼音标上唱名,然后再一个音符一个音符的教学生认识,教师用琴伴奏,学生随着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虽然做到了基本会读,会唱,但是音准,特别是半音还是掌握不好。用这种办法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8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教学反思:《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氛围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音和短音的过程中,更是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每个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学习气氛里,踊跃的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课堂场面异常火爆、热烈,几近失控。不过,幸好有老师课前准备的小粘贴作为奖励使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这种“热烈”进行到底,让他们真正的成为

音乐课堂上的小主人,成为一个个快乐的小天使。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9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1、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请同学们按课本上的节奏型打一遍或者是自选节奏但要按节拍打。打玩后,请小朋友们互相评一评,看看优点有哪些?不足之处有哪些?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教学反思: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0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歌,全曲共有四个乐句组成,旋律起伏流畅,表达了小朋友对大树妈妈的赞美,抒发了小朋友热爱数目。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低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而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却是温柔抒情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歌曲、轻柔地演唱这首歌曲呢?

首先我让小朋友聆听《小燕子》,通过欣赏后,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事物,然后我就让学生跟着音乐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着音乐课的乐趣。接下去我就跟小朋友小燕子飞累了,它呀停在了一棵大树上休息,这棵大树唱起了动听的歌谣,你们想不想听?学生说想。这样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本课的歌曲。在学唱歌曲时我让学生始终沉浸在对大树妈妈赞美的情感中学唱歌曲,如果学生演唱的声音是那么地动听、亲切。

当我让小朋友们说说对大树妈的印象时,他们有的。说她是天下的妈妈;有的说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还有的说她太伟大了,用自己的身体为燕子遮风挡雨她自己却浑身湿透了,她一定很冷。我听着孩子们各抒己见,我发现他们真的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并知道关心别人心疼人了,从而使学生能够抒情地演唱这首《大树妈妈》。

这节课,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明白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主动的感受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教育了学生用语言、表情等等表达歌曲。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1

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和提高自我认识有积极作用。本课把小雨作为学生感受自然的桥梁,“沙沙”很形象地描绘了小雨落地的声音。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小雨,展开想象,画一画雨中的小草和小花活着小动物。本课反思如下:

1。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通过听觉和视觉启发学生回忆下小雨时回忆,说一说下雨时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理活动?通过这段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接着通过游戏的方式,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小雨,这时候同学们想到用线条、点、小雨滴形状都可以表现小雨。那么请两位同学继续画雨,大一点的雨和小一点的雨怎样用同样的符号表示呢?同学们发现线条越长越粗表示雨下的越大,相反,线条越短越细表示雨下的越小。

3。我发现同学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意识到线条密集的不同效果,于是我继续‘出难题’——在原有基础上,再让雨下大一点,只能用线条添画,你怎样画呢?这时候同学们尝试着再多添画了很多线条,我引导学生跟刚才的作品进行比较,同学们很快发现,线条的疏密跟雨的大小也有一定关系。这样临时性的处理是我比较满意的,课堂预设发生变化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解决了第一个重点问题,接下来我创设了“小剧场”的教学情境,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画的雨,表演小草小花或者小动物的的表现。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仰起头,张开嘴巴,大口大口的‘喝水’。那么如何用画面表示出来呢?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花朵的形状,请学生加上五官,要求要表现出仰头的动作。课堂中有位同学提出植物是靠根吸收水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科学探究问题,我感慨学生的知识非常深厚,值得提出表扬。并告诉学生美术作品中的形象可以夸张、拟人,把他们变得更生动。同学们将嘴巴画在上面,眼睛画在下面,这样就表现出来仰头的动态。

总体来讲,这节课中对重难点的处理上都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能在有趣的活动中解决重难点,方便学生理解。当然,本课也有一些遗憾,在课前收集图片和音频时还不够充分。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2

《乃呦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整首歌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歌曲虽然简单,但歌曲旋律变化不明显,学生在学唱时容易混淆。在课前我的想法就是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听、看、体验、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因此我在课堂上就积极的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以及教师教态的亲切感,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童趣,这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习的较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孩子们和老师一起进行接龙游戏,分组表演,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也限度的提高了学生活动的自由度,使每个同学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的活跃,且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这也就证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自由的发挥,上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3

今天,我在一(4)班上了一节音乐课,课题是《雁群飞》。这节课我主要根据《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通过创编动作,让学生自信地唱、尽情地演,从而感受了音乐带来的美感和快乐。

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体态律动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高低走向摆动手臂,学大雁飞舞的动作,让学生把听到的音乐中的各种要素(包括速度、节奏、力度、乐句、情绪等)及其内心感受,用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我并不要求学生用优美、潇洒的姿态,而是要求学生的动作自然放松、协调,与音乐各要素相符并充满了信心。

首先,我让学生对乐曲永远处于新鲜状态,课堂上及时的变换方式学习歌曲,然后通过小组比赛创编动作表演,由学生自评。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合理地去评价他们的表现,不仅仅是找出别人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他人做得好的地方,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我通过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千方百计的赏识我的“潜能生”,这节课顺利地走向了成功。

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14

《咏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唐诗,诗中的小白鹅形象生动,情境的描述虽然廖廖几笔,但富有情趣,想像的空间很大;歌曲的旋律天真活泼、简单易学。词曲结合在一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这首歌曲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学生很容易学会,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把创作表现作为重点,目的就是想利用儿童思维的特点,启发他们运用多种形式来对歌曲的情境进行感悟和探索。其实做法只是在“学科综合”的理念下,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自由选择表现形式。

如在朗诵创作组中,我引导学生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朗诵,将已有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效果不错。

在歌舞创作组中,我为学生提供鹅的头饰及皱纹纸,学生在表演中利用头饰、皱纹纸自制道具,增加了舞台的气氛,而这种表演方式也让男生兴趣倍增。

而在图画创作组及乐器创作组,则让一帮好静和好动的学生有了自己的舞台,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

11.一年级感受音乐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设计,《杨柳青》,方言,音乐

教材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第二课。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一首在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 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 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歌曲的曲调为五声宫调式, 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 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是扩充乐句的重要手段。

教学目标

1.学科性:用轻快而富于弹性的声音唱好衬词, 用方言演唱江苏民歌《杨柳青》, 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歌艺术的热爱。

2.教育性: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 歌唱与器乐结合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听、说、唱、奏、跳、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充分体验品味江苏民歌的风格特点, 能通过聆听、感受、体验, 从唱会到唱好歌曲。

3.创新性: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 感受江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江苏民歌的地方韵味。

教学难点

学会用方言演唱歌曲《杨柳青》。

教学准备

电子琴、课件、双响筒、小鑔、快板、木偶。

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了讲授法、模唱法、听唱法、欣赏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演示法、自主探究等有效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感受鉴赏音乐美, 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

教学过程

一、乐于探究, 激趣导入

1.以广州童谣《点虫虫》作为背景音乐, 进行唱游活动。

2.师生互动, 探究方言歌曲的特色与不同之处。

(教学设想:通过广州童谣的唱游活动,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兴趣, 初步感受民歌的风格及方言的特色, 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和谐研究, 巧解难点

(一) 感知歌曲情绪

1.聆听音乐, 观看扬州风光, 初步感受《杨柳青》的音乐风格。

师:下面, 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扬州, 聆听标准的江苏话和感受江苏的美丽风光。 (出示扬州风光图, 瘦西湖、二十四桥、大明寺、何园, 让学生欣赏。)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视频欣赏中, 走进江苏的扬州, 切身感受扬州的美丽。)

2.老师范唱全曲, 进一步体验歌曲。

(教学设想:通过教师的范唱, 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绎风格。)

3.欣赏全曲, 做律动

(教学设想:通过老师带做动作, 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歌曲的风格及表现内容。)

(二) 体验方言韵味

1.在对比教学活动中体验江苏方言及旋律的特点。

(教学设想:以“手偶”载体, 通过师生的游戏互动, 解决歌曲中的扬州方言, 并运用语调的高低特点带动学习旋律。)

2.听全曲, 辨方言。

3.小结:这是一首由江苏扬州方言演唱的民歌《杨柳青》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

(教学设想:在学好歌曲方言的基础上, 通过交流、讨论, 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表现形式。)

(三) 模唱歌曲旋律

学生跟老师模唱, 初步学会演唱歌曲第一段。

(教学设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通过听赏法、跟唱法学会演唱歌曲。)

(四) 感受歌曲风格

1.通过观看视频感受江苏音乐的风格

2.随伴奏, 哼唱第一段旋律

(教学设想:通过多种学习方式, 让学生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 并与已学的知识构建实践的桥梁。)

(五) 处理教唱歌曲 (第一段)

1.分句教学, 进一步唱准音, 唱好音色。

(1) 学唱第一部分

(个别演唱、问答式演唱、加双响筒伴奏)

(2) 学唱第二部分

(加动作、加镲、加节拍)

2.全曲进行歌表演。

(教学设想:在教学过程中, 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认知规律, 让学生自主掌握歌曲的演唱。)

(六) 自主学唱歌曲 (第二段)

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第二段歌词。

2.小组展示歌曲第二段。

3.跟伴奏演唱第二段。

(教学设想:在歌曲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歌曲第二段的演唱。)

三、乐于展示, 巩固提高

1.综合表演, 演唱全曲。

2.观看视频《听懂江苏话》, 模拟江苏方言, 进一步感受江苏方言的特色

(教学设想:整体演唱歌曲, 在表演唱中, 让学生综合表现歌曲, 进一步感受民歌风格。)

四、拓展寻美, 快板结课

1.用地方方言四川话、客家话赞美自己的家乡, 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师快板朗诵, 歌颂家乡。

12.一年级感受音乐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这堂课的教学我从季节导入,引出大家最熟悉的跟春天有关的歌曲《嘀哩嘀哩》,在孩子们熟悉的旋律里一起律动。在快乐的氛围中让孩子们自由地表现,顺势以春天是一个植树的季节为话题,为学生们种上一棵“快乐成长树”自然的导入新课。

其次在歌曲的学习中我用一个动作来带动孩子们体会小树成长不断向上的状态,充分感受体验歌曲内容,同时注重学生的歌词朗读,因为正确、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演唱。

在处理歌曲情绪时,我通过自己的范唱,来带动学生、提起学生模仿的欲望。接着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区分两种不同的声音,选择好听一种声音来演唱。并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

这堂课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激趣、体验、模仿、探究、创造、表现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表现欲,一堂音乐课让学生体会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是美的享受,并从中得到人生启示。

不足的地方:

1、从教学效果上说,学生在歌曲演唱的情感表现方面不够深入,可以通过意境的创设和音乐活动更多的挖掘音乐的本体,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更好的来表现音乐的情感。

上一篇:建党90周年征文演讲稿下一篇:个人工作总结 项目开发